第一篇:中国新型城镇化峰会招商方案(写写帮推荐)
中国新型城镇化峰会 招商方案
一、冠名合作商(限一家)赞助要求:
1.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名誉度、品牌良好的国内著名企业。
2.企业文化和产品服务与峰会主题、内容相吻合,没有冲突。3.信誉良好,现金充沛,签订合同后能立即打款。
赞助投资:500万元 合作回报:
1.获得“中国新型城镇化峰会”冠名权
2.会议背景板显著位置,突显企业名称及LOGO 3.话筒、讲坛显著位置,突现企业名称及LOGO 4.成为活动联合主办方之一,参与会议筹备 5.活动现场一流位置获得一个标准广告看板
6.现场全方位宣传,包括会刊、入场券、条幅、易拉宝 7.在所有宣传资料中均明确标识企业参与身份 8.作为主讲嘉宾30分钟会议演讲、推介
9.策划、安排有企业产品或服务的抽奖、拍卖环节 10.会刊一页宣传 11.获得贵宾展位一个
12.赠获30张贵宾参会票,10张普通参会票 13.资料袋半面宣传 14.全方位新闻报道
15.安排3家以上有影响力的媒体进行媒体专访 16.与参会领导、嘉宾的合影留念、共进晚餐 17.全程微博推广、报道 18.一年网络整合营销推广
二、晚宴冠名赞助商(限一家)赞助投资:100万人民币 赞助回报 1.晚宴冠名。
2.获得会议联合协办单位之一,参与晚宴筹备。3.晚宴背景板突出位置打上企业名称和LOGO.4.成为本次会议指定供应商,作为特供产品或服务出现。5.与参会领导嘉宾合影留念,共进晚餐。6.活动现场获得1个标准广告看板。
7.现场全方位宣传,包括背景板、会刊、入场券、条幅。8.宣传手册一页宣传。
9.赠获10张贵宾参会票,5张普通参会票。10.10分钟晚宴上台演讲、推介。
11.所有宣传资料中均明确标识贵企业参与身份。12.获得贵宾展位一个。
13.1家以上有影响力的媒体专访。14.策划安排抽奖。15.微博推广一年。
三、协办赞助商(限5家)赞助投资:80万人民币 赞助回报
1.获得会议联合协办单位之一,参与会议筹备。2.背景板突出位置打上企业名称和LOGO.3.成为本次会议指定供应商,作为特供产品或服务出现。4.与参会领导嘉宾合影留念,共进晚餐。5.活动现场获得1个标准广告看板。
6.现场全方位宣传,包括背景板、会刊、入场券、条幅。7.宣传手册一页宣传。
8.赠获10张贵宾参会票,5张普通参会票。9.5分钟上台演讲、推介。
10.所有宣传资料中均明确标识贵企业参与身份。11.获得贵宾展位一个。
12.1家以上有影响力的媒体专访。13.策划安排抽奖。14.微博推广一年。
四、支持赞助商10家 赞助金额:30万
1.作为会议支持单位参与会议筹备。2.背景板上突出企业和LOGO.3.获得现场摆放易拉宝3个。4.现场全方位宣传,包括会刊等。5.5张贵宾参会票,3张普通参会票。6.3分钟上台推介。
7.宣传手册内彩色广告。
8.与参会嘉宾合影,共进晚餐。9.特约礼品赞助。
五、访谈赞助 赞助金额:15万 赞助回报:
1.以访谈赞助单位参与所有宣传活动。2.现场宣传、会刊。3.获赠入场券4张。4.展位1个。5.易拉宝一个。
6.董事长或总裁获得现场访谈名额一个。
六、专题论坛专项推介(20万元/20分钟).七、其他赞助机会
(一)会刊广告。印刷量:1500份
发放对象:各企业老总、高管 发放办法:放于座位资料袋中。价格:封底:40000元。封二:40000元。封三:30000元。内页彩页:15000元。加赠:与组委会商量。
(二)门票广告。印刷量1000份。价格:50000元。
(三)会场看板广告
1.5米宽,2.5米高。5万元每块。
(四)会场外接待厅看板广告。1米宽,2米高,3万元。
(五)资料袋内礼品广告(不含礼品制作费):2万元。
(六)其他广告,与组委会联系。
第二篇:第三届中国MBA联盟主席峰会招商方案
第三届中国MBA联盟主席峰会
第五届中国MBA华东联盟主席峰会暨“X管理论坛”
招商方案
(以2010年10月16日举办为例)
中国MBA联盟作为全国MBA合作和交流的平台,涵盖了184所具有MBA教育的重点院校,整合了庞大的智力资源和人脉体系,中国MBA已成为经济发展中不容忽视的推动力量。本届主席峰会与论坛,管理专家、企业领袖、著名学者和全国MBA管理精英齐聚一堂,以前瞻的视野,务实的态度探讨XXX(主题由赞助厂商协助确定)等核心议题。
中国MBA华东联盟作为本次论坛的牵头机构将充分发挥其先天优势,作为探讨(主题由赞助厂商协助确定)的会议,本次论坛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媒体支持、各界资源的调配及关注度的集中将使参与企业品牌价值得到最大化的提升。
(一)企业所关注的活动特点:
1、规模及影响较大。汇集全国MBA各联盟主席,华东数十所MBA院校商学院院长、MBA主任、MBA联合会主席及MBA代表,全方位展示MBA----管理精英风采;汇聚著名企业家和管理者,共同探讨企业管理;国内著名管理学家、企业界商界精英、著名教授。
2、众多媒体参与,提升MBA的影响力;新闻媒体、网络全程追踪、立体报道。
3、沟通教育界、企业界和管理界精英,多角度、近距离接触;内容丰富、特色突出、影响广泛持久。
(二)企业的特色亮点:
专题论坛冠名、专题论坛承办、专题节目广告宣传栏、标语牌、大会发言及会刊发行、大会致谢、冠名企业媒体宣传、各院校领导、老师、MBA学员联络名单、宣传横幅、升空气球、入场指示牌、花篮缎带。
(三)企业的价值体现:
1、贴近知名企业家、国家级学者、专家:参与此次活动,使贵公司有充足的机会和与会的国内著名商界精英、学者、高等院校的院长进行正面深层次多渠道的“零距离”沟通;更有机会与全省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人际网络群体--MBA群体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为您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更有据可依。
2、邂逅商机:参与此次活动,不仅可以使贵公司各行各业的精英直接交流,获取信息供需链上的增值信息,找到合作的商机;而且还有机会获得国内最新经济管理和商业信息,为贵公司的后续成长,开拓省内外市场奠定基础。
(四)赞助企业回报方案:
1、论坛冠名,论坛宣传资料配有冠名单位形象广告,大会纪念奖品印冠名企业厂标,赞助企业董事长(或总经理)作为论坛主讲嘉宾。
2、提名冠名单位主要领导为MBA联合会名誉理事,在其单位建 2
立承办院校MBA联合会挂牌实践基地。
3、赞助企业董事长(或总经理)在大会致辞(与论坛主讲不兼得),照片及资料在MBA网站或会刊上发表。
4、赞助单位领导与各级领导、知名学者在主席台就座,并合影留念。
5、提供MBA人才资料,提供相关企业咨询。
6、优先享受承办院校mba联合会提供的各种重要资源,优先利用其创造各种商机。
7、大会主持人在会议中对赞助企业特别致谢。
8、公司宣传材料发到每一位与会者。
9、大会现场外主要干道悬挂企业宣传横幅或升空气球等。
10、大会会场内摆放企业提供的易拉宝及其他宣传品。
(五)赞助费用
1、独家赞助8万元(可独家享受回报方案中的全部条款)
2、主赞助5万元(可享受回报方案中3-10项条款)
3、特别赞助3万元(可享受回报方案中的5-10项条款)
4、支持单位1万元(可享受回报方案中第7-10项条款)
5、礼品赞助(包括大会专用礼品和辅助礼品)
合作联络人:第三届中国MBA联盟主席峰会、第五届中国MBA华东联盟主席峰会暨“XX管理论坛”筹委会
注:筹委会保留对以上文字的最终解释权
第三届中国MBA联盟主席峰会 第五届中国MBA华东联盟主席峰会 暨“XX管理论坛”论坛筹委会
二O一O年九月十五日 4
第三篇:中国新型城镇化六大内涵
中国新型城镇化六大内涵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现场提出了“中国梦”的说法。就在一天前,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会见会见世界银行官员时说:“未来几十年最大的发展潜力在城镇化”。他尤其强调,这有利于中国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之后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新型城镇化的设想是多样的,各种流派和观点各有侧重、有些甚至是互相排斥的,但无论怎样,新型城镇化的核心离不开“创新、和谐、公平、自由”等词汇。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归根到底是人的城镇化,其能否托起“中国梦”,关键取决于能否深层次地理清和解决好以下六个问题,这些也是新型城镇化的深层路径内涵:
第一,从硬件环境建设到软件政策创新与提升的变迁
新型城镇化到底包含什么?仅仅是城市基础设施加强和城区生态环境的改善这些硬件建设?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是旧式城镇化的升级版和“鬼城”的初级版。毫无疑问,新型城镇化还包括其他重要内容:经济、人口和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协调发展,最终形成新型城镇化的过程。可以想象,新型城镇化的铺开将带来史上最大最广泛的政策创新时期。
在打破城乡两元方面,新型城镇化必然要逐步完成:首先是城乡空间一体化;其次是城乡市场和产业结构一体化;最后是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这三个阶段。农村政策创新方面着重体现在与城市的全要素对接:如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城乡规划统一化、机制体制的一体化等。
从合并乡镇,到扩权强镇,再到撤镇设市,包括浙江在内的不少地区一直在探索小城市发展的思路,试图找到镇域城镇化发展模式的路径。政策创新一直在探索,未来的趋势应该是将区域中心城市和大城市发展成为城市群,把有条件的东部地区中心镇、中西部地区县城和重要边境口岸逐步发展成为中小城市。数据显示,全国20多个城市群、18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和1万多个城镇的建设发展都将与新型城镇化关联。
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现行的土地和户籍管理制度是两个主要的障碍。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改革应协调联动,户籍上,让农民工就地市民化并和城市市民享受同样的社会保障体系;土地上,提高农村征地补偿达到同级城市的参考标准,逐步实现城乡土地同权同价。在新型城镇化下,应该重新反省已有的土地财政政策的种种弊端,要把财政体制改革的突破口放在土地财政改革上,着眼点就是让土地的成本大幅下降,让城市土地真正成为外来人口落户的载体,使其安居乐业,只有这样,城市发展才能享受中国人力资源的巨大红利,抑制“刘易斯拐点”的过早到来。没有土地财政的改革,新型城镇化过程就会被牵绊并止步不前。
第二,从身份天壤之别到幸福以人为本的体现
未来,新一届政府的思路可能不仅包含新型城镇化,还有民生幸福的概念,而城镇化的最终目的必然是以人为本,以注重和提高人的发展和幸福感知为诉求,这是相辅相成的。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然而,具有讽刺意义的是,中国的城镇化发展中有太多的反其道行之的现象,如在城市中,年轻人的就业和创业环境恶劣,“官二代”、“富二代”这些名词凸显出社会公平竞争的问题严峻,这足以说明平等公平透明的环境是何等重要,如果年轻人没有上升的通道,必然引发不公,激发社会矛盾。
包括个人所得税在内,目前的很多政策是打击踏踏实实干活的白领和农民工,相当一部分年轻人成为了现行土地财政政策为源头导致的“房奴”、拍卖车牌制度导致的“车奴”和各类消费型银行贷款的“银奴”,这些人成为了中国最先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一群人。
大量找工作的异地大学毕业生涌入京、津、沪、深等机会较多的城市寻找工作,使当地劳动力市场形成供远远大于求的态势,竞相压价导致人力资源回报大幅降低,较低的工资回报和较高的生活成本最终导致部分白领逃离这些全国中心城市,返回家乡工作。
老龄化社会的养老难题也在长期困扰着城市,尤其是长期奉行独生子女政策和社会化养老产业幼稚的情况下,必然使城市和家庭的负担加重,衰减城市发展的活力。另外,城市贫富区域自然分割所导致的“城中村”、棚户区的脏乱差与市中心高档社区的优美环境的反差,折射出的恰恰是城市中财富分配不均带来的城市空间差异。
农民工难以融入城市也是一个棘手问题。2011年外出农民工超过2.5亿人,约六成是长期在城市生活的新一代农民工,他们为城市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却在各类权益和保障上被视为都市另类而被城市拒之门外,成为“城市游牧一族”。同时,他们远在外地的留守子女儿童在教育和成长上面临失管、失教和心理失衡问题。
城市里的白领越来越成为“垮掉的一代”,城市里的第一代农民工则成为是被牺牲掉的一代。在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这些问题能不能得到破解,将决定其最终的成败得失。第三,从分裂的城乡到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形成城市使生活美好和幸福。在城市中,人的幸福感一般来说来源于两个方面,一个是社会服务业的发达与否,服务业越是发达,人的幸福感越是高;另一个是社会主流价值观形成与否,如果社会形成了主流价值观,那么各阶层生活方式和意识形态上的冲撞就会越少,显然幸福感就越大,但是从这一点上来看,中国分裂的农民或农民工与城市的市民,即“农村中国”与“都市中国”这两型社会之间显然带有强烈的对峙、隔着深深的鸿沟和难以融合的价值观差异。
农村精英流失造成“农村失语”问题。长久以来农村积贫积弱的现实,使农村出生的大量精英最终离开农村,人才的匮乏使农村失去了与城市比肩的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使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业等产业止步不前,这必然导致农村成为越来越严重的弱势地区,加重了“农村失语”问题,部分农民遭受到特权阶层的侵害后,缺乏基本的表达申诉能力和法律援助渠道,最终造成群体性事件。在现实情况下,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如何保证农村、农业和农民的观点得到表达,如何平衡好城镇的观点与三农观点,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农民的土地不能随意变成资产流转,造成农民在农村必须依附土地并靠劳力生存,而传统城镇化过程中,用城市人单方面的观点来规划和发展农村,难免忽视农村特色和农民习俗,用很低的补偿金把农民“赶上楼”,损害农民的利益,这是另一种形式的“圈地运动”,是另一种版本的“劫贫济富”,新型城镇化如何避免陷入这样的逻辑将需要实践来检验。第四,从消耗型城市化要素供给方式到城市可持续发展方式的实践
这里面涉及一大堆的问题:新型城镇化由谁来主导以及如何主导?依然是之前惯用的强势地方政府通过土地出让和融资平台双箭齐发的主导模式?是否仍然是新一轮的基础设施投资热潮和GDP崇拜泛滥最终造成城市资源供给的不可持续?以前是造地运动,现在换成造城运动吗?政府在城镇化过程中的角色是无形的手还是“到处乱摸的手”?
新型城镇化必将更关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甚至从某种角度来说,新型城镇化就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公约子集。中国传统城市发展的三大动力:城镇化——统筹城乡发展、工业化——工业反哺农业和区域一体化——周边借势与融合,未来将会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相嫁接,由新型城镇化来换档提速和版本升级。新型城镇化需要找到城市发展的长期动力和城市发展的核心能力,在该城市发展所处的阶段背景下同时关注城市的发展水平、持续水平和资源能力的协调水平三大维度,从而指导城市的决策者建设新型城镇。
第五,从产业粗放模式到“产城融合”模式的升级
新型城镇化必然涉及城市产业的发展及其与城市发展的关系,而中国大大小小的各类城镇势必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走向“产城融合”的新阶段。从早期成本效率为追求的工业集中阶段,到目前竞争优势为追求的产业集聚阶段,再到未来创新驱动为追求的新城区新社区阶段,是“产城融合”的标准路线图。基于此,该路线图也指出了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未来城市应更注重以下一些要素的提升,包括市场规范、人文特色、生产性服务业和企业家群体等这些关乎城市根植性优势与区域创新优势的软性指标。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往往难以复制并有可能形成各个城市的差异化发展能力。短期看需求,长期看供给,新型的城镇发展需要培育自身独特的核心能力,从而形成真正的长期发展驱动力,仅仅靠短期投资热潮和GDP崇拜是无法达成的。
第六,从粗放型社会管制到高效性社会治理的提升
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对城市的公共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首先是爆发公共安全和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概率在加大,其次是外来人口激增带来社会保障和治理压力在加大,新型城镇化或许将倒逼政府对城市的公共管理从当前的粗放型社会管制提升到未来的高效性社会治理阶段。
中国城镇化率超过50%后将会经历一段快速的城镇化阶段,即是一个人口快速导入城市的阶段,一方面是城乡一体化带来的农村人口入城,另一方面是由区域一体化产生的产业转移、承接或升级带来的产业人口迁移。高效性社会治理的难点是如何做到城镇人口持续和有序的导入。房地产及市政基础设施配套的合理化,劳动力市场和人才引进政策的完善,城市壮大后新老社区管理模式的创新,促进农民进城就业和市民创业的力度,加强城乡统一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等,都是十分重要的课题。
第四篇:新型城镇化
城镇化是指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过程。这个过程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城镇数目的增多,二是各城市内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大英百科全书)。
在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必须高度重视并着力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大量农业转移人口难以融入城市社会,市民化进程滞后。
——“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建设用地粗放低效。
——城镇空间分布和规模结构不合理,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匹配。
——城市管理服务水平不高,“城市病”问题日益突出。
——自然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不力,城乡建设缺乏特色。
——体制机制不健全,阻碍了城镇化健康发展。
根据世界城镇化发展普遍规律,我国仍处于城镇化率30%-70%的快速发展区间,但延续过去传统粗放的城镇化模式,会带来产业升级缓慢、资源环境恶化、社会矛盾增多等诸多风险,可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进而影响现代化进程。随着内外部环境和条件的深刻变化,城镇化必须进入以提升质量为主的转型发展新阶段。
新型城镇化 概念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所谓新型城镇化,是指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推动城市现代化、城市集群化、城市生态化、农村城镇化,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走科学发展、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个性鲜明、城乡一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建设路子。
新型城镇化的“新”就是要由过去片面注重追求城市规模扩大、空间扩张,改变为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公共服务等内涵为中心,真正使我们的城镇成为具有较高品质的适宜人居之所。城镇化的核心是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完成农民到市民的转变,而不是建高楼、建广场。农村人口转移不出来,不仅农业的规模效益出不来,扩大内需也无法实现。
一、传统的城镇化,是城市优先发展的城镇化,而新型城镇化讲求城乡互补、协调发展。
二、城乡一体化发展,绝对不能搞成“一样化”发展,不能把农村都变为城市,而是要走城乡协调发展的道路。
三、推进新型城镇化,不能盲目克隆国外建筑,而是要传承自身的文脉,重塑自身的特色。没有自己的文脉,形不成自己的特色,自身优势就发挥不出来,就会千城一面。
一、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1、推进符合条件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健全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制度、实施差别化落户政策)
2、推进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保障随迁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利、完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改善基本医疗卫生条件、拓宽住房保障渠道)
3、建立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机制(建立成本分担机制、合理确定各级政府职责、完善农业转移人口社会参与机制)
二、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 “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
1、优化提升东部地区城市群
2、培育发展中西部地区城市群
3、建立城市群发展协调机制
4、促进各类城市协调发展
5、强化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支撑
(依托国家“五纵五横”综合运输大通道,加强东中部城市群对外交通骨干网络薄弱环节建设,加快西部城市群对外交通骨干网络建设)
三、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
1、强化城市产业就业支撑
(优化城市产业结构、增强城市创新能力、营造良好就业创业环境)
2、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管理格局(改造提升中心城区功能、严格规范新城新区建设、改善城乡接合部环境)
3、提升城市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加强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4、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水平(创新规划理念、完善规划程序、强化规划管控、严格建筑质量管理)
5、推动新型城市建设(加快绿色城市建设、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注重人文城市建设)
6、加强和创新城市社会治理(完善城市治理结构、强化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创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制)
四、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1、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推进城乡统一要素市场建设、推进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
2、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升乡镇村庄规划管理水平、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五、改革完善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
1、推进人口管理制度改革
2、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3、创新城镇化资金保障机制
4、健全城镇住房制度
5、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六、规划实施
1、加强组织协调
2、强化政策统筹
3、开展试点示范
4、健全监测评估
第五篇:新型城镇化)
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意见
(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促进经济强省、和谐河北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大意义
中共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完善城市化布局和形态,加强城镇化管理。河北省地处环京津、沿渤海的独特区位,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首都经济圈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冀中南地区被列为重点开发区域,加快城镇化进程将成为河北乃至京津冀区域发展的重要动力。根据城镇化统计监测,我省城镇化率将在“十二五”期间跨越50%的历史关口,这是向经济强省、和谐河北迈进的重要标志,必将伴随着经济社会结构和生产生活方式的一系列深刻变化。在结构性转变的关键时期,既要把握住城镇化蕴含的发展机遇,又要清醒地认识到城镇化快速发展可能带来的各种挑战。
2003年以来,我省积极实施城镇化战略,特别是开展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和城镇建设三年上水平工作,城市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综合承载能力明显提升,现代城市魅力初步显现,居民生活环境大为改善,2010年全省城镇化率达到44.5%。但从总体上看,我省城镇化水平不高,仍然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城镇化发展滞后于工业化,对农业现代化带动力不足,城镇体系结构和生产力布局不完善,人口实质性转移相对滞后,城镇外规模延扩张过快,农村居民点建设分散,城镇功能不完善、特色不突出,聚集优质要素的能力不强,资源和环境压力不断加大,大城市交通拥堵、公共服务短缺等“城市病”凸显。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是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决策。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推进新型城镇化作为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手段,作为促进城乡统筹的必由之路,切实摆上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位置。要深刻把握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和基本要求,注重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注重提高城镇化质量,完善配套设施、提升城市功能、聚集优质要素、强化精细管理,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河北特点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二、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的奋斗目标,坚持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以产业和人口聚集为核心,以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为重点,构建环首都城市群、冀中南城市群和沿海城市带的空间新格局,着力完善配套设施、提升城市功能、聚集优质产业、强化精细管理,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城乡互促共进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创新引领、转型发展。加快转变城镇建设方式,推进城市精明增长和有机更新,努力建设绿色低碳、生态宜居的新型城市。加快户籍制度配套改革,促进符合落户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转为城镇居民,切实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2、以城带乡、统筹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以城市繁荣带动农村发展。完善城乡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推进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设施向农村覆盖。
3、产城互动、聚集发展。坚持用新型工业化带动新型城镇化,加快优质产业、先进生产要素和优秀人才聚集。把城市布局调整与产业结构优化有机结合起来,统筹兼顾劳动密集、基本密集、技术密集产业的协调发展与合理布局。
4、突出重点、梯次发展。坚定不移地做大做强中心城市,扶持壮大中等城市,加快县城扩容升级步伐,建设高标准的中等城市和小城市,有重点的培育特色重点镇,打造沿海城镇发展增长极。
5、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围绕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全面加强城乡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向社区延伸。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提高城镇精细化管理水平,积极推进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智慧城市建设。
(三)发展目标。到2015年,全省城镇化率接近或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初步构建起较为完善的城镇体系,全面实现城镇建设上水平目标任务。
1、城镇化率快速提高。全省城镇化率达到51.5%,年均增长1.4个百分点。
2、城镇规模结构趋于合理。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人以上的城市达到2个(石家庄、唐山),200万人以上的城市达到2个(邯郸、保定),100万人以上的城市达到4个(廊坊、张家口、秦皇岛、沧州),50万人以上的城市达到6个(邢台、承德、衡水、任丘、迁安、定州),武安、遵化、辛集、霸州等城市人口达到30万人以上。
3、城镇环境质量全面提升。设区城市好于二级标准的天数达到310天以上,中心城区人均公园绿地达到6平方米以上,县城以上城镇污水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设区市全部达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所有县级市和60%的县城进入省级园林县城行列。
4、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日趋完善。建成配套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其中设区市公交出行分担率达到30%以上。社区服务设施综合覆盖率达到90%,基本建成综合性、多功能的社区服务设施网络。
5、城乡居民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127.6万套,住房保障覆盖率达到20%以上。完成40万户的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全省城镇新增就业335万人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5%。
到2020年,全省城镇化水平达到56%左右,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中小城市规模和实力明显壮大,小城镇发展质量明显提高,城乡结构和城镇空间结构调整迈出重大步伐。
三、构筑区域协调的空间格局
(四)把城市群作为城镇化发展的主体形态。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构建环首都城市群、冀中南城市群、沿海城市带“两群一带”空间新格局。
培育以承德、张家口、廊坊、保定市为支撑,以京津、京唐、京石、京张、京承、京沧等高速公路为区域轴线的环首都城市群。在规划、政策、功能、产业和设施等方面与京津实施对接。把环京津地区打造成为经济发达、城市繁荣、生态良好的高地。积极整合环首都地区城镇资源,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以培育和打造新区、县城扩容升级为重点,推进首都新机场临空产业区以及京东、京南、京北新区和白沟新城建设,形成一批各具特色、设施完备、宜居宜业的中小城市群。培育以石家庄、邯郸、邢台、衡水市为支撑,以京
九、京广、石黄、邯黄等交通复合轴为区域发展轴线的冀中南城市群。强力推进石家庄正定新区、临空港产业园区、东部新城,以及邯郸冀南新区、衡水滨湖新区、邢台新区,将冀中南地区发展成国家重要的新能源、装备制造、服务外包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成区域性物流、旅游、商贸流通、科教文化和金融服务中心。培育以唐山、秦皇岛、沧州市为支撑,以曹妃甸新区、渤海新区、北戴河新区为龙头,以京秦、石黄、秦沧等交通复合轴为区域发展轴线的沿海城市带。提升唐山、秦皇岛、沧州城市功能,统筹推进沿海新区新城建设,大幅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推动航运与铁路、公路、机场协调配套发展,形成港口、产业、港城互动发展的新格局。举全省之力打造曹妃甸新区和渤海新区两大经济增长极,加速优化港口布局,拓展港口功能和腹地纵深,推动港口、产业和城市互动发展,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型工业化基地和现代新型城市。
(五)继续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强化石家庄、唐山两大省域中心城市的龙头地位,在全省城镇化发展中起领跑作用。石家庄市加快正定新区和鹿泉、藁城、栾城组团一体化建设,向现代化、国际化迈进。唐山市整合中心城区与丰润、丰南、古冶、开平等资源,打造东北亚地区的合作窗口和环渤海地区重要的国际港口城市。承德市统筹滦平县、承德县、滦平县和隆化县发展,建设国际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张家口市整合宣化区、下花园区、万全县城、宣化县及周边建制镇资源,建设京冀晋蒙交界区域现代化中心城市。秦皇岛市整合昌黎县、抚宁县资源,着力打造北戴河生态示范新区,建设国际知名的现代化滨海旅游宜居城市。廊坊市整合固安县、永清县资源,统筹推进首都新机场临空产业区建设,打造京津冀电子信息走廊、环渤海休闲商务中心城市。保定市构建“一城三星一淀”的大都市发展格局。沧州市整合青县、沧县资源,建设环渤海地区重要工业城市。衡水市整合中心城区和冀州资源,建设生态宜居的北方湖城。邢台市整合沙河、南和、任县、内丘、邢台县资源,成为冀中南地区重要增长点。邯郸市整合峰峰矿区、磁县、永年县、邯郸县、成安县、肥乡县资源,着力打造冀南新区,建设冀晋鲁豫四省接壤地区的区域中心城市。
(六)扶持壮大中等城市。把发展中等城市和培育新兴区域中心城市作为完善城镇体系的切入点,优先培育基础条件较好、发展潜力大、区位条件优越、产业带动能力强的县级市和县城,以活力宜居为导向,建设一批高标准的中等城市。迁安、三河、霸州、涿州—高碑店、任丘、黄骅、定州、辛集、武安等县级市要坚持扩容与提质并重,尽快发展成为区域中心城市。怀来、平泉、遵化、涞源、新乐、宁晋、清河、涉县、魏县等县(市)要发展成为各具特色的中等城市。
(七)加快县城扩容升级。其他县城要按照高标准小城市进行规划,以城镇改造建设为抓手,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水平,促进产业和人口聚集。发挥县城的组织管理职能,着力构建农业现代化服务体系,培育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优势产业,成为辐射和带动农村发展的纽带。
四、增强产业聚集的发展动力
(八)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充分发挥环京津沿渤海优势,加快推进环首都绿色经济圈、沿海经济隆起带、冀中南经济区建设。各级城镇要坚持“错位发展”,结合自身的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和产业基础,依托产业特色确定城市主体功能。坚持产城互动、融合发展,把产业聚集区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促进产业向园区聚集、园区向城镇集中。中心城市要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发展壮大优势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要利用土地、劳动力等成本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
(九)调整城镇产业结构。把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首要任务,以新型工业化带动新型城镇化,实施工业立市、强省战略。加快城市用地布局调整,中心城市要加快“退二进三”步伐,引导中心城区发展金融保险、商业商务、总部经济、科技研发、文化旅游等服务业,将资源性产业、加工产业向城郊和小城镇转移。依托城市集群培育和发展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以大城市为依托、中小城市为支点,在全省尽快形成特色鲜明、错位发展、相互协调的区域产业格局。
(十)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把发展县域经济作为建设经济强省的基础,实施县域经济“腾飞计划”,突出抓好“三十强”和“三十弱”,实施分类指导,激发内在活力。引导各地统筹推进一二三产业发展,重点发展与农业生产相衔接的加工业、面向农村和农民的生产性服务业、带动就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各县(市)要积极承接城市产业转移,加强产业聚集区建设,培育壮大特色主导产业,形成一批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集群。
五、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十一)完善综合交通网络体系。加快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城际轨道交通、机场、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动唐山港、黄骅港、秦皇岛港向大型化专业化现代化港群方向发展,着力打造沿海快速交通走廊。构建以石家庄为中心,唐山、北戴河、邯郸等为支点的干线、支线相结合的航空网络。以北京、石家庄为核心,打造京津冀快速城际交通圈。按照方便、快捷、高效的原则,合理布置主干道和快速路,增加支路网密度,建设智能交通控制系统。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形成快速、大运量的公共交通系统。
(十二)搞好市政设施配套建设。完善设施建设标准,建立适应人口和产业聚集的城市基础设施体系。推进基础设施扩容、升级和改造,重点做好架空线路入地、集中供热、管道燃气等配套设施建设,对街道路面及附属设施进行达标改造。按照区域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原则,完善城市供水、排水、电力、燃气、污水、垃圾处理、公园绿地和信息网络等市政公用设施,保护城市水源地,加强城市节水和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
(十三)加快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健全政府主导的投入机制,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要求,完善城镇公共设施服务网络。科学规划建设图书馆、博物馆、群艺馆、影剧院等文化设施,建设功能完备、风格多样、布局合理的群众健身设施。按标准配套建设中小学和幼儿园,有条件的设区城市重点建设综合性高教区。大中城市要建成国内一流水平的医疗服务、预防保健和卫生监督体系。加快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合理配置社区服务设施,提升社区服务设施综合覆盖率,加快各类专项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
(十四)提高城市综合防灾能力。加大供水、排水、供电、供气等老旧城市管网改造力度,消除安全隐患。加强城乡建设档案收集、管理和利用,建立健全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系统。建立防洪安保体系,完善城镇防洪预警机制,加快雨水管道和机排设施建设,提高城市防洪标准。加强城市消防、人防等公共安全设施建设,建立社会公共应急管理机制。建立多层次的预警和救援体系,制定应对极端事件的紧急预案。
六、建设生态宜居城镇
(十五)加强城镇生态环境建设。加大二氧化硫、机动车尾气和烟尘、粉尘、扬尘等防治力度,在中心城市实施PM2.5环境监测。加快城市中心区重污染企业搬迁改造步伐,对污染严重的违法排污企业实行关停并转。抓好园林城市创建,大幅度增加城市绿量,实施主城区绿化、城市周边绿化和交通干线沿线绿化工程,县城以上城市中心区都要建设综合性公园。在城市组团之间以及城市之间建设生态绿地、区域性森林生态廊道、河流生态廊道、交通绿色通道等多样化复合型生态系统。重视水资源开发利用,加强城市河道环境整治,结合雨水和再生水利用,规划建设城中湖、滨水公园等城市水系工程。
(十六)推广应用绿色低碳新技术。推进建筑、交通运输领域节能,实行供热计量改革,加快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新建建筑严格按照节能标准设计和建设。全面推广绿色建筑,深入开展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鼓励发展太阳能、地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推广普及先进适用的节水器具。严格执行节能减排的政策措施,淘汰落后产能,禁止新建违规项目。积极采用环保型公交设备,建立智能化的调度指挥系统,提高公交管理水平。倡导绿色交通出行,建设城市慢行交通系统。
(十七)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实施文物保护抢救工程,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古树名木和风景名胜保护。严格制定和实施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修缮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抢修濒危历史建筑,整治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环境,改造完善基础设施。开展古树名木普查鉴定、登记挂牌工作,对古树名木进行分级保护。开展风景名胜区综合整治,对于违规建设的建筑物、构筑物和企业,要限期拆除搬迁,恢复山体植被和原生态的景区环境。
(十八)塑造城镇风貌特色。开展城镇风貌特色规划,构建风貌特色空间总体框架,明确重要景观区域、景观轴线、景观节点的风貌控制要求,对重要建筑、公园绿地、环境艺术设施等景观要素进行系统改造。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加强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和优秀传统建筑保护,实施旧城有机更新,逐步恢复城镇历史风貌。抓好城市标志、风貌建筑、城市雕塑等有形文化建设,丰富文化内涵。整治提升河湖水系,搞好生态护砌和沿岸绿化,打造环境宜人的都市风光带。
七、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十九)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抓好以水利为重点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垃圾处理一体化,推广“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市)集中处理”的农村垃圾处理模式。完成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完善城乡一体客运网络,促进农村通信全面升级。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健全新农保、新农合和农村低保制度,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衡发展。(二十)大力实施“幸福乡村计划”。着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按照尊重群众意愿、因地制宜、规范运作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新民居示范村建设,继续抓好农村危旧房改造。大力开展村庄容貌环境整治,加强村庄道路、供水、排水、路灯、绿地等设施建设,加快农村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编制和完善中心村规划,有序推进周边村庄向中心村集中。加强农村基层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二十一)培育特色重点镇。把特色重点镇建设作为推动城乡一体发展的突破口,加大对重点镇的扶持力度,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培育一批工业型、旅游型、商贸型、交通型、历史文化型小城镇。
八、健全新型城镇化保障机制
(二十二)加强城乡规划指导和空间管制。按照新型城镇化的要求修编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完善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加强城乡空间管制,划定“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适宜建设区”,加强对重要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区域的保护。划定“蓝线、绿线、紫线、黄线”,加强对城市水系、公共绿地、基本农田、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合理确定城市增长边界,防止无序蔓延。按照城市多核发展、紧凑空间形态和土地混合用途的原则,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城市综合体建设,疏解中心城区职能。(二十三)推行精细化城市管理。实行建管并重、综合治理,以人性化、标准化、精细化管理为核心,加快建立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开展“治脏、治乱、治堵”活动,整治影响市容市貌的重点因素和重点环节。整合市政公用、交通管理、园林环卫、环境保护等部门行政资源,推行相对集中的综合管理模式。落实城市管理重心下移政策措施,赋予区、街更多管理权限,并确保费随事转、人随事走。加强数字规划、数字城管和数字住房等系统的融合对接,积极探索智慧城市的管理模式。
(二十四)建立城乡统筹的管理体制。有步骤地推进行政区划调整,解决市县同城、区县同城问题,适当扩大中心镇的管理范围,在设市城市、县政府驻地镇实行镇改街和村改居。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全面实行居住证制度,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由户籍人口向常住人口全覆盖,促进流动人口与当地居民和谐相处,逐步使大多数流动人口在城市和农村各得其所。建立城乡一体的工程建设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农村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二十五)拓宽城镇建设投融资渠道。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多元化投融资体制,采取市政债券、企业债券、增资扩股、上市融资、信托计划等形式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规范和完善城市建设投融资公司管理机制,强化资本注入和资产整合,努力做大做强融资平台。深化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完善特许经营制度,健全管理和服务标准体系,强化政府监管。加快建立有利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市政公用事业稳步发展的价格机制,足额征收污水和垃圾处理费,新建建筑全面推行按供热量计量收费,建立规范的居住区物业管理收费制度。(二十六)加强新型城镇化工作组织领导。省政府成立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各市、县(市)要明确专门机构,给予必要的人员编制和经费保障。各级住房城乡建设、发展改革、国土资源、环境保护、交通运输等部门要加强配合、形成合力。建立科学、全面的新型城镇化评价体系,纳入各地各部门目标考核,作为考核各级领导干部实绩的重要内容。适时举办多层次新型城镇化培训班,开展新型城镇化统计监测工作,每年出版《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报告》。各地各部门要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区本部门实施意见和政策措施。
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将出(图)2010-05-21 02:14:00 来源: 山东商报 跟贴 0 条 手机看新闻
5月19日,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官员向记者透露,目前《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已经上报国务院,有望今年出台。
《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是国家“十一五”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的区域规划,区域发展规划按照“8+2”的模式制订:包括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和河北省的石家庄、秦皇岛、唐山、廊坊、保定、沧州、张家口、承德8地市。
国家发改委于2004年11月正式启动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编制,历经7年之久,但一直迟迟没有推出。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官员认为,历经五年时间调研、编制,京津冀都市圈目前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区域经济规划蓝图,有望成为中国经济的“第三极”。
无论是从产业部门或是工业行业的区位上分析,京津冀都市圈具有优势的部门与行业的覆盖面与涉及的领域都是非常全面的。其体系完整的程度是其他区域无法相比的。
与此同时,伴随沿海地区的空间推移和新经济增长极的出现,京津冀区域发展空间结构也得以完善。
其一,滨海地区加大开发力度,逐步成为京津冀都市圈经济发展日益隆起的地带;其二,唐山、石家庄、廊坊3市市域经济的发展成就突出,张家口、秦皇岛、保定等中心城市的经济实力也有显著增强,这些经济中心为京津冀都市圈经济的相对均衡发展发挥了一定作用。“河北拖累区域经济的忧虑也有所缓解。”上述官员表示。
尽管如此,京津冀都市圈总体的产业尤其是工业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该官员指出:一,京津冀都市圈经济发展总体水平落后,人均GDP较长三角和珠三角都有较大差距;二,在工业化为主导的发展阶段,京津冀都市圈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也远远落后于另两个三角洲都市圈地区。
此外,由于缺乏一个稳定的利益协调机制,京津冀经济圈内的“同构化”竞争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如京津冀经济圈内,北京的汽车产业实际上已经和天津汽车业出现同类竞争。
据透露,在该《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中,京津冀三地各有明确的产业发展定位。
北京重点发展第三产业以交通运输及邮电通信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和批发零售及餐饮业为主。同时,北京发挥大学、科研机构、人才密集的优势,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大型企业相结合,积极发展高新产业,以发展高端服务业为主,逐步转移低端制造业。
而天津在现有加工制造业优势与港口优势基础上,定位为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汽车、生物技术与现代医药、装备制造、新能源及环保设备等先进制造业;发展现代物流、现代商贸、金融保险、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适当发展大运量的临港重化工业。
河北8市定位在原材料重化工基地、现代化农业基地和重要的旅游休闲度假区域,也是京津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研发转化及加工配套基地。在第一产业中着重发展农业和牧业,为京津的“米袋子”和“菜篮子”。
京津冀区域一体化远非纸面上来的容易。参与规划编制的专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高明告诉记者:“北京市三地之间的经济、产业政策、发展规划存在诸多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