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写好一横一竖

时间:2019-05-15 04:00: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书法----写好一横一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书法----写好一横一竖》。

第一篇:书法----写好一横一竖

描绘美丽人生第一笔 —写好笔画横

教学目标:1把笔画横写好,并帮助学生掌握由这个基本笔画组成的汉字书写规律。

2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认真书写的好习惯。3通过教师的示范、指导和学生的观察、练习,让学生写好汉字,学会审美。

设计理念:教学本内容时,应尽量做到如下几点:

1.形象性。书写笔画横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显得较为抽象。教学时应将笔画直观形象地展示给学生,可以与现实中的物体作比较,也可通过演示实物。

2.情趣性。写字训练比较枯燥,教师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教学时通过“与小云一起学写字”和必要的动画演示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乐学、乐写。

3.美感性。汉字是文化的载体,是美的符号,每个汉字都体现出许多审美因素。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

4.实践性。教学时,应确保学生有静心练习的足够时间,在自我实践中探索、感受,形成能力。

5.规律性。美是有原则的,汉字的书写有着自身的规律。教学时应启发学生仔细观察,认真实践,而后归纳总结出横的书写技巧。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向学生展示优秀的学生作业,让学生欣赏优秀的书法作品。激趣:小朋友们,想不想自己也写出这样一手好字啊? 练习出一手好字,使人终身受益。

从今天开始老师就来教大家学习怎样写好字。2.纠正坐姿。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同学,她也想和我们一起学习写字。请看(出示小云写字的图片)

师:这是小云同学,她正在认真写字呢!她写字的姿势怎么样? 生:她坐得不够端正,腰没有挺直,头太低。生:她握笔的姿势也不正确。师:你看得真细致!生:她的脚不能跷起来。

师:是啊!写字姿势特别重要,我们要做到:身体要坐直,两腿并排脚放平,手离笔尖一寸,胸离桌子一拳,眼离书本一尺。

我们一块儿来摆摆写字的姿势。(生做写字的姿势,师巡视后进行表扬和纠正)

3.导入过渡:汉字是由笔画组成的,笔画是构成汉字的最小结构单位,就好比房屋是由砖头、瓦、木头等建成,要建成房屋就离不开一块块砖,一片片瓦,一根根木头。要想写好汉字,首先要写好最基本的笔画。

4.板书课题:横的书写 齐读课题。二、新授:

(一)讲解“横”书写要领。

1.老师示范书写,指名说笔画名称。老师领读笔画名称。

2.讲解笔顺(从左到右)。

3.再次范写,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横”有什么特点。

师:我们先来看“一”字。这可不是简单的一横,还有其他学问呢。谁先有发现?

生:我发现它不是非常平的。

师:怎么不平呢?与田字格的中线比比看。生:微微地向右上方抬高。

师:是啊!你说的“微微地”非常准确,是稍微向上抬高了一点。其他同学还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它的头是胖胖的。师:为什么会“胖”? 生:写的时候用力了。

师:起笔时先稍微用力顿一下,收笔呢? 生:也是粗的。

师:对了,也要轻轻顿一下。现在看老师写“一”字。

师:(边范写边解释)起笔时轻轻一按,抬起后均匀行笔,结束处下顿收笔。(生跟师进行两次书空训练,体会运笔过程中的要领)

师:我们一起来写一写。(生练写,师巡视、随机评价)播放视频动画:横的写法 分小组讨论。

4.教师分析讲解:

书写每一个笔画都要有起笔、行笔、收笔,不能平拖或平划;要有轻重变化,不能写得像个火柴棒。横的书写要领是:起笔重——行笔轻——收笔重。图示:

详细讲解:起笔稍重、行笔向右较轻,收笔略向右按一下,整个笔画呈左低右高、向下俯势的形态。

由于人的视觉的错觉,横画不能写成水平,而应写成左低右高,收笔时稍按一下笔,使笔画变重些,这样,看起来才显得平稳。所以,人们常说的“横平竖直”,不是指横水平书写,而是要求看上去平稳的意思。

图示:

5.指名说一说横怎样书写。6.师边讲解边示范。

(二)学生练习书写横,师行间巡视辅导。展示优秀的学生作业。

(三)学习书写带“一”的字。1.写“三”,感受变化。

师:汉字书写的奥妙可多啦!我们再来看看“三”字。(出示“三”字)

师:这三横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不同点?我们给这“三兄弟”排排队!

生:三横都是微微向上翘的。师:这是“三兄弟”的共同点。

生:我发现它们的长短不一样。中间一横最短,上面一横其次,最下面一横是最长的。

生:它们粗细也有一点不一样。师:怎样记住这个规律呢? 生:中间的一横最小,两个哥哥保护着它。生:老大在最后。师:讲谦让,担责任。在一个字的相同笔画中求变化,避免呆板,产生动感,汉字才显得这样的美。

(生练写三个“三”字)

1.出示范字。

2.指名认读。

3.指名说笔顺,书空。

4.带领学生分析“上”的书写要领。5.演示“上”的书写过程。

6.用同样的方法教“五”的书写。

三、讲书法小故事

师:老师发现小朋友们在写字的时候,身体坐得很端正,这是一个好习惯。不过,我们的心更要“正”,听听下面的小故事———柳公权《心正则笔正》的故事。(柳公权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结体遒劲、落笔清朗俊秀,而且字字严谨、一丝不苟。有一回穆宗皇帝问柳公权如何将书法写好,柳公权回答:“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出示“正”字)

师:柳公权所说的“正”,是想告诉我们写字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呀?

生:不能不专心。生:不能东张西望。

师:我们应该全神贯注,平心静气。我们一起来写好这个“正”字吧!(师欲范写,突然停住了笔)

师:谁告诉老师,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生:注意横画的写法。

生:中间一竖写在田字格的中间。生:最后一横最长。(师范写后生临写)三 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横的书写方法,能告诉老师,你今天有什么收获吗? 师:(总结)今天,我们通过观察和练习知道了写好汉字的小窍门:1.写好笔画;2.搭好结构。当然,想要写好字还得静心多练,这样才能“心正笔正”。

第二篇:如何写好书法

原文地址:中国书法10大核心问题作者:醉翁之意

一、临帖是在临什么

临帖是每一个学书法者不可缺的功课,如何临帖是学书者都想急于解决的问题,而刘文华老师认为,在此之前,首先要弄明白临帖是在临什么。他说,我们入门学古人的时候,就是把古人的规矩摆在了桌面上,临帖就是学规矩,而不是别的。在临帖中你要弄点轻重、虚实、浓淡、正欹出来,这些都是微观变化,是情绪化的东西,而宏观的东西不能没有,这是关键,否则就没有从理上去处理它,让人一看就不合规矩。因此外形的东西从理,也就是说,字的外形、结构、笔画的位置等从理,从字理,即中国汉字的字理,反映的是规则和法度;而笔则从书,反映的是趣和味。这是两个原则。外部形态的东西是一目了然的,合不合规矩一看便知;用笔则是书法本体的东西,粗细,放收,快慢,墨的浓淡,都是书法本身要求,决定字的味道,就如我们吃的各种菜系,鲁菜,川菜,粤菜,用笔不同决定趣味不同,而字形结构是理性要求,是中国汉字的形体美要求,必须严谨,无论行书还是隶书,这是书法的基础,这是两个不同的原则,临帖就是在学习这种理法和原则。

二、目前的训练你要干什么

知道临帖要临什么后,接下来就是如何去临。训练就是解决如何临的问题,因各人喜好不同,对所临帖子选择不同,但是,无论哪种帖子,拿来后你不管如何取舍,训练时要针对你所取的东西,形成一种科学的训练模式,要有目的性,用研究分析的方法,去反复实验、继承与巩固。在讲评学员的隶书时说,笔画不能单一化,简单化,不能单薄干枯,要立体圆润生动,这就要求你找出同一笔画无数种不同写法,加以对比模仿融合提炼,在对比中找出共性与个性,找出同一笔画的不同形态与表现手法。创作时把碑上的字形拿过来,用不同的手法去表现,也就是用古人的字形,但不一定用他的手法,创作中手法决定风格,手法变了风格也就变了,而手法是非常多的,我们现在示范的只是一般的,不同的碑其手法不一样,张迁、鲜于潢相类是一种,礼器是一种,而曹全又是一种,你如果能把这些碑的手法都掌握,创作时把它们用于同一张作品中,那你就是大腕。训练时我们就要像这样有目的的去一个个的解决问题,那么三年、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都没人能追得上你,因为你一直走在前边,把问题都解决了,而这些问题有的人恐怕一辈子也想不到,所以他只能做个爱好者。因此,训练就是要有思想性、要有目的性的进行取舍。要想比别人取得更大的成绩,并不是说你要比别人加多少倍的劲、花多少倍的钱、用多少倍的时间就行,你必须有不同于别人的思想,在这种不同思想和理念的前提下,再选一个不同于别人的方法,确定一个科学的训练模式,然后你才会有不同于别人的结果。也就是在用脑子写字而不是用手。

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分析自己的症结所在,头痛治头,但如果是由脚气引起的头痛,就应先把脚气治好,对症下药,比如说你们学草书的,应该先学行书,通过行书练技法,使转、提按、收放、笔画之间呼应、上下字的连带关系等等,练好之后,草书就只是个草法问题了。我们教书二十多年,基本上都用这个方法,草书严格讲不是学来的,因为从它生成的原始状态看就是一种极度情绪化的东西,由行书提练字形、用笔和手法,是一条正路,这是个方法问题。你现在在临《书谱》,对于《书谱》,你要明白,首先是学他的文章,其次是学他的草法,再次学他的字,在临习时要挑字临而不要统篇抄,严格上说《书谱》只能借鉴而不能学,纵观二十多年来,靠书谱出来的就一个伦杰贤,但伦杰贤先是学得米芾,写米写绝了,因此他是把创作落在《书谱》上而他的功夫却是下在米芾上。写《书谱》写了一辈子的孙墨佛怎么样!你像现在的有些中青年临书谱有成就的,他们都是在借鉴书谱,巧用书谱而不是实写,因此,训练思路要对。

三、写字不在于多而在于对,不在于法而在于理。

讲评学生的行书临作时,刘文华老师一边示范一边讲到,行书的技法是上一笔管着下一笔,下一笔接着上一笔,你的写法是这个不管那个,那个不管这个。行书的上一笔是下一笔的起笔,下一笔是上一笔的收笔,行书在笔画上已经把楷书一笔一画的概念破坏了,可能是三个或五个笔画变成了一个笔画,每一个笔画之间都有内在的联系,相互管着,因此,写字不在于多而在于对,不在于法而在于理,你写得行书理不对,法上才出了问题。草书更是如此,比如这幅《书谱》的临作,他的临帖的思路、观察力以及把握帖的能力都很高,但不是很熟练,学草书时要注意草法,特别是一些典型符号的练习,一定要强化练习,专门练习,一个符号半个小时应能解决、吃透,能用后半生,何乐而不为,但书写时要注意变得自然而不是疆硬。

还有一个现象,临帖者往往追求数量,对了一个帖,不停的重复临摹,而不去动脑筋想,形成抄帖,这样很难进步。在指导学员的章草时,刘文华老师又说,一些夸张的用笔一定要去掉,那是他的个性所在,像这种夸张显得很空,不学。每一个字要熟练,先向象里写,再往熟练写,再背临,要学会过单字关,不能只抄帖。你现在要换一种方式,一个字写五、六遍即可,照着写两遍,一定要往像里写,然后找感觉,比如背着写,看能否记住,再进行用笔的动作训练,从速度、虚实、比例等方面提炼着去写,有针对性、有目的的去训练,把每一个字都写透它,也就是从生到熟到背到各种转换,不断提炼,最后放开去怎么写都高级。也就是说,哪怕只吃一个豆也一定要把它吃到肚子里去,吃得东西不在于多而在于能不能发挥作用。

四、核心的东西永远不变

刘文华老师在讲到隶书时说,核心的东西是永远不变的,字再怎么写,关键的部位要控制住,关键部位之外的夸张你不用管他,要靠中间部分来决定中国方块字,任何一个都是这样。凡是夸张的笔画都不是受控制的,不规矩的和不受限制的,古人字形的变化是哪儿来的,实际上是允许夸张的笔画夸张程度的不同引领了风格的不同,同样是在方块中,不同的碑、不同的帖都有一个共同的规律,就是形式美感,其共性部分基本的结构是死的,而只有细微地方的变化,这是一个原则,方块内的不动,而决定字的风格的就是那些可以细微变化的地方夸张的不同,这是一个基本规律。有的字为什么老写不好,就是内在的笔画没有写好,内在的部位可以粗细不一样,大小不一样,但都必须摆匀它,你可以夸大或缩小比例,但必须写匀,要求趣味和变化,必须先有这个理,掌握了这个理再去变化,比如这个“张”字,我们画一个方块,方块内的部位是核心部分,是不变的,把“弓”和“长”的某些笔画在方块内部变一下,增加些趣味,不就变成张迁或是鲜于潢了吗,如果把'“弓”的第二笔横画和第三笔的弯钩向左夸张一些,再把“长”的横画和捺向右夸张舒展一些,这不就成了礼器或者是曹全了吗,以此类推,其它字也是这个道理。因此,临帖方法要变,观察的方法要变,思路要变,训练的模式也要变。

五、意临不可或缺,要学会消化,搞创作时要活学活用

在点评一个学生的对联时,刘文华老师说,写对联字写得这么大,笔画要加粗,原帖上的笔画粗细是如此,但你把字夸大了五倍、十倍,而只把笔画夸大了两倍甚至不变,这不行,搞创作要活学活用,创作时要有一些调整,比如这个“畫”字,上边轻,中间加粗,然后下边要突出礼器碑的风格,这样才行。你的临帖中缺少一个意临的过程,照着写要往像里写,背着写要往熟里写,然后再照着写时往不像里写,虽然不像但怎么看还都像,然后再怎么看还都不像,在似与不似之间,比如说你儿子,外表和你不一样,咋一看不像你,但真的不像吗,他还必须得像你。我们在消化古人的时候,这种像与不像就不是一个表面的像与不像,而是一个精神和原则的像与不像。也就是说你缺乏一个环节,临帖时没去进行意临消化,当然,这个消化也有个方法,比如说这个“膠”字,临熟了之后你就去消化它,比如在虚实、浓淡、趣味上增加,你看,写完了,像么,绝对不像,不像它具体的每一个笔画,但是美感还是它,不管你如何去变,只要这里用点去处理了,都还是它。这种不像是微观的,像是宏观的。艺术不是老百姓说了算,在中国历史上艺术是贵族的产物。天天讲喜欢艺术,喜欢就是会吗,能写几笔就是懂吗。因此,一定要弄懂原理,直接照搬古人没用,照搬古人是没脑子,你只是古人的手不行,你得是古人的脑子才行。现在讲科学发展观,发展是必须的,能不能发展要看你能不能科学,科学才能发展,不科学还发展什么,事就是这么个理。要站在古人的基础上去把古人的原则借鉴过来,原则、方法、标准、规律、基本技法等借鉴过来以后,你自己要做一个加工厂,要思索、研究、试验,而科学的试验、合理的试验,才能是有效的试验,这样用在创作上才行。

六、不要把字工艺化、模式化,要恢复它的自然状态

在讲评一幅《张迁碑》的临作时,刘文华老师指出,要恢复它的自然状态,张迁碑的趣味特点,一是笔沉,再一个是笔的拙朴,古人写字不是在搞创作,他要是搞创作求趣味,东歪西斜,恐怕脑袋就没了,官刻,给孔老夫子刻、给皇上刻,你刻得歪七斜八,脑袋不是没了吗。什么叫封建,它是贵族的一种统治,传统文化是按儒家学说走的,儒家推崇礼,说话办事要有分寸,走路要有姿势,干什么都要行个礼、讲个法,那叫一种制约,封建统治就是由统治者确定的那种制约太多,而且中国书法的发展从来就没离开过统治者的意识,所以南北朝统治者多,魏碑就五花八门,皇帝推崇王羲之,1700多年来人们都知道王羲之的字好,这都是以统治者的意识为转移的,那么,它追求的美是什么美呢,不是追求怪异的美,而是端庄的、和谐的美,端庄的美就是站有站像,坐有坐像,庄严、肃穆,和谐的美就是虚实轻重等书法的所有变化都在阴阳的学说当中,和谐来自阴阳的协调。所以,阴阳的协调是书法的味道,而端庄、严谨是正大气象,是书法核心的东西。为什么很多人搞书法不能成家,就是他们认为搞书法是自己的事,“我就这么写,只要我觉得好愿意咋写就咋写”,其实,我在课堂上说过多次,人写字如果写到没想法了,全是古人了就高尚了,因此书法是个大文化,不是你喜欢怎样就怎样,比如,你喜欢坐着写,我说你要站着写,这不是我让你站着,而是这个字要求你站着,往规矩里去写。像你把张迁碑写到这种程度,你就应追求一种自然,张迁碑的趣味是在字形上,在好玩上,在笔画位置的错落上的变化,不是笔势上的变化,而是字形结构上的变化,是比例上的破坏和笔画位置上的破坏,而不是笔势上的事,曹全是笔势上的而张迁不是。弄清这点,在写的时候就要把这种自然状态还原。

另外,隶书本来修饰美感就强,没有必要再去增强这种形式美感,不然就会把字工艺化、模式化。隶书的高级程度应是把形式美感弱化,而不是强化这种形式美感,要完全变成一种自然的书写状态,增加用笔在纸上的平缓,在平缓的同时增加弹性,就像音乐一样,有快慢、缓急、轻重、强弱。当今书家多是在用一种模式书写,这最麻烦,可能一时出彩,但这种出彩三年也维持不了,就是只注重形式美感,模式化了。像鲜于潢,碑阴变化变得越来越纯朴,越来越单纯,什么是朴实,就是直来直去,就是简单,简单得没想法,这种朴实咋一看没想法,而你如果去联想,想法可又就多了。因此,真正的艺术有两种状态:一种是成熟状态,成熟状态完全是理性的、规则的、法度的;另一种就是非理性的,艺术发展到没成熟,有法式但不严谨,就像小孩走路,他还走不利索,但是他走那几步特可爱。我们现在就追求艺术的理性的、严谨的、规则的东西,他作为一种规范性,规定着本体的属性,像正大、端庄、肃穆。但艺术半生不熟的劲和不加修饰这种劲,是艺术的趣味、境界、味道。两岁的小孩做一个动作成熟吗,不成熟,他说话,主次混乱说不清楚,但你就觉得他那个动作和说得话有味道,好玩,可爱,这就是你追求的由不成熟、稚气所反映出的一种东西。我们的眼不能老盯着当代书家,而应多临帖,从碑帖中去寻找和恢复其自然状态,像你们高密出土的《孙仲隐碑》,虽然说规模小一些,但内容朴实以及它那可爱劲,在汉碑当中是高级的。

在谈到清人的隶书时,刘文华老师又讲到,清人最大的贡献就是把碑的刻字变成了墨迹,把刻出来的字变成写出来的字了,书写性本身就是一种还原途径,这是清人唯一的东西,再一个,像郑谷口的机灵劲、陈洪授的放浪劲、邓石如的平和劲,赵之谦的结实劲,俞曲园的温润劲等趣味性的东西都可学,但真正的法则还要学汉,字法还是得从汉碑中来,也就是最终的原则把握还是要学古。

七、碑阴与碑阳——趣味与法度的互补

汉碑分碑阳和碑阴,其背景知识对我们读帖和临帖有很大帮助,刘文华老师在讲评中谈到,帖上的东西你要会看,碑阳是正文,是给别人看的,碑阴则是说明,古代人刻碑永远都是正面规范、严谨,而背面随意、没那么多限制,对外的碑阳是规矩的,到阴面时就不讲究。阴阳在历史上永远是两种状态,面南侧谓之阳,面北侧谓之阴,如济阳是济水之南,淮阴是淮水之北。碑阳面写正文,碑阴面则是一种说明,比如谁出的钱,谁刻的字等;还一种是正文写不下就往碑阴写,像礼器碑,字太多连碑的侧面也用上了。碑阴一般都是韵文,四字韵文,读起来朗朗上口。同时对刻工来说也是一种体例,汉印从刀法上有两种,一是严谨的,还有一种是急就的,如将军印,临时定的,必须马上凿出来,不加修饰,形成急就印。碑阳的正文讲究,刻工刻得也讲究,到了碑阴,写得不讲究,他刻得也不讲究,写得随意刻得也随意,这种讲究与随意也反映的是一种刀法。因此,要把碑阳的东西方当成规范、法度,把碑阴的奇趣当成变化的手法,研究学习碑阳时是为了取法学成规矩,其笔法的严谨、讲究、细腻,起笔、行笔、收笔等规范度都是碑的极致,而学趣味一般学碑阴。前边法度严、趣味差,死板,后边法度差、趣味妙,两者正好互补。碑阳的规则法度虽然死板,但他也告诉你一种变化意识,这种意识虽然不如碑阴显得活泼、轻灵,却可用碑阴的起收笔的状态去改变碑阳里的那种状态,用后面意的东西去化前面法的死板,这不就行了吗。而一味的夸张,一味的加粗,其实不是变化,只是让人看到我们思路上的一种混乱和模糊。当你理解了这些,就会在临帖时学到碑阳的严谨法度,规范技法,又会学到碑阴的率性个性,艺术趣味,两者结合使作品庄重而不呆板,轻灵而不轻浮。

八、临帖不能出问题,创作永远都保持一种向上的状态

谈到继承与创作,刘文华老师说,临帖就是在继承,你如果能消化的去临,有目的、有思想的去临,临完了那就是古人的第二次创作。你看咱们有点成就的那些中青年书家,为什么三年、五年就没了,他用功的时候,夹着尾巴做人,开始投稿的时候,甚至能找八百个人看,请教,好歹上了一次、两次,自己成了,再投稿时也不找人看了,然后自己的习惯手法也出来了,按自己的习惯去写,古法就少了,再写古法更少了,习惯更多了,再写古法基本上没了,全剩下自己了,然后怎么投稿也上不去了,到了明天就开始骂街了。书法界连续五年获奖的,连续五年站在创作前头的这样的人相当少,基本上是三、四年就没了,能坚持十年,创作上每次都上,这样的人极少。二十多年以来,八十年代成名的书家留到现在创作上依然站在前列的有几个?一巴掌也不够;九十年代成名的书家留到现在的,你能数上十个算不错了,为什么?都是在临帖上出了问题。中国历史上的艺术家,先不说艺术大师,只要是在历史上能留下的艺术家,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从出道开始一直到死在创作上永远都是一种向上的状态;二是他所有的创作,包括个性的张扬和他自己面貌的形成都是建立在传统基础上的一种升华,而不是破坏了传统的模式;三是所有的艺术家都是有思想的,不是玩字体的,而是玩思想玩理念的。如果要成为大师,那还是要有见地的,有身份的,在书法界、艺术界始终都是最活跃的,而且是对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艺术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人物,那就是准大师,而且从一出道开始一直到老始终处在艺术发展的风头浪尖上,他是风云人物,引领着创作一辈子,再加上社会地位,独到的理论,而且他的思想、理念永远在别人前头,像张大千、齐白石、李可染、陆严少、黄宾虹,哪个大师不是这样。

因此,要用规则武装头脑,要用一种信念去科学的分析、科学的训练和总结,该取的取,该舍的舍,要有目标。别人弄过的咱会了,别人没弄过的咱永远不去想,不行;你要弄出个别人没弄过的,让他老跟着你跑才行。这几年跟着我跑的就是这样,因为他脑子跟不上我,这并不是说我多聪明,我只不过是站在一个好的平台上,这个平台决定了你必须要往前走,必须要跑在前头。

九、通过学习去理解法和意的东西,从而获得一种原则

在讲到对米芾的临习时,刘文华老师从几个字的示范上进行具体的讲解:你看米芾的这个“奉”字,从方向上,第一笔稍微往上去,第二笔往下来,第三笔又往上去,这三个笔画的运行正好是三个不同的方向,方向上互相交叉,这是笔的运动方向,那它是否就是单纯的往上或者是往下呢,还不完全是,往上的同时还有点往下阖和感觉,是裹着笔的,三个笔画都是如此,所以它把这三个运动方向里面又增加了内在的东西,总体往上还往下,总体往下还有点往上,每一笔都较着劲,就像我拉你过来,你不得不过来但还不想过来,绷着劲,这就是由笔画的限形产生的弹性,一种力度。前者往哪个方向行笔反映的是方向知识,而后者“绷或拧”的裹笔反映的是内在的一种劲,什么叫作合理,一个是把笔的方向写出来了,一是把这种劲写出来了,弹力和势写出来了,也就把意写出来了,至于长短宽窄不是主要因素。因此,这是一种技法要求,而这种技法告诉你的不仅是一种运动状态,更是一种生命状态,所以,我讲课时经常说,要把字写活,写出一种生命状态,是一种活的东西,喘气的东西。如是,只要把这种笔势写出来了,怎么写都是米芾,为什么,就是它用笔和习惯、用笔的手法、曲直的控制、还有这种笔势,整个和米是一致的;而如果换一种手法,刘文华老师一边示范一边讲,比如这个地方是夸张的,这个地方也是裹着的,这就不是米而是颜了,即便是颜,那么它与米有没有关系?只不过颜这种裹着笔的东西多,而米裹的东西少而已。颜的风格是圆转笔法、篆籀笔法多于米,而米的圆转少而且更加含蓄,他更多的是一种霹雳啪啦的折笔和切笔等,所以颜的字内含、圆润得多,而米则是劲捷和峭拔得多,因此,艺术的风格是靠笔法决定的,就像刚才示范的这几个字,在某一方面稍微一夸张就成了颜了,把某一方面稍微一强化就成了米了,它是一种笔势的改变,我们应特别关注这个势字,就能把意表达出来,也就是把它的结构原则用上,又在你笔下得到一种强化。为什么我经常说跟我学书法是在学理法呢,不是说让你写得必须与它一模一样,是让你通过它去了解一些法和意的东西,然后探讨什么样的手法、什么样的动作表达出来,这不就成了技法了吗。面我们在学习真正关注的不是技法,而是关注它的理念、理法和原则,我们临帖不是拿起笔就抄,甚至于还哼着小曲,这样你能写好吗?我们所有人写字上的差距是怎么产生的,那就是写得特别好的人他绝对是研究它的专家,不断的进行研究、分析、试验、归纳,再试验、再总结,是在通过字形结构,包括笔势、字势等的研究去获得一个原则,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临帖,而不像有些人所谓的临帖只是抄了一遍内容,其它的要素与帖一点关系也没有。所以,你们现在临帖的点不对,有时候学员感觉写得像的时候老师不一定说好,写得不像的时候老师不一定说不好,这是为什么,就是因为好坏关键不在于像与不橡,而在于合不合理。

十、神采为上的关键:由动态的势去把握字的生命状态

对势的重要性,刘文华老师从王到颜再到米的字形和用笔的变迁以及笔势的微妙变化进行了示范,从每个字的具体笔画,每一个笔画的方向、势、劲、外在的和内在的呼应连带以及弹性、力度等到方面做了详细的讲解,同时强调,临帖不是要你临的多像,而是取其外在的态势与内在的品格,技法告诉你的不仅是运动状态,而且是一种生命状态。对于书法,明眼人特别注重势,也就是运动状态的把握,民间写字,一般都是看字形、结构,而从专业上讲,则不是关注其字形结构而主要是关注字势和笔势。势,主要是说一种劲或架势,一定是一种运动状态,人有某种劲或架势,它反映了人的某种心态,字有某种劲或架势则反映了这个字的神采,表象反映出一种运动状态,却告诉你一个内心的东西,同时也就给某一笔画或某一个字赋予了一种品格。这也就是我讲课的时候经常说要把字写活,写出一种生命状态,喘着气动起来,比如米芾的这个:“勝”字,左低右高,这三个竖着的笔画,不是直上直下,不是垂直而是斜一点,总体有种上蹿的感觉,而且还带着横势,只要把这个意思写出来了,字势掌握了,运动状态掌握了,就可以放开写了,怎么写都行,只要字势出来了,别人一看就知道是米芾。米芾就是善于营造一种险势,每一个笔画都动起来,还较着劲,特别有味道。因此要通过这种字势和笔势的关注,去把握字的运动状态和生命状态,表现出特有的神采。

十一、王羲之的最深远贡献在于给中国人用毛笔写字提供了一个审美空间

在讲评王羲之行书的临作时,刘文华老师讲,你书写用的毛笔笔锋太长太硬,古人在明以前无长毫,经典的帖基本上都是在宋以前,宋以前第一无长锋,第二无羊毫。写王羲之,一是笔要硬,再就是写出来要温润、典雅,也就是含蓄劲。王羲之的主要贡献,是给中国人用毛笔写字提供了一个审美空间,就是注入了一种文化气息,也就是每一个笔画、每一个字都带着一种文化理念在里面。受限制的书写,都是一种理性的书写,都是一种有思想的书写,所以,王羲之的贡献是这个而说不是他给后人留下了一个《兰亭序》或是其他碑帖,他不是一门技术,它是一门理论。因此,学王羲之,首先要把握他的书法特征、书法理论、书法法则,这也是所有学书法的人你都不能绕过他的原因,不管什么情况你都要从王羲之那是走,因为你不学王羲之,最终得不到字的典雅,得不到文气。

第三篇:一横老师介绍

一横

北京聚智堂教育集团总裁

中国感恩文化传承普及第一人

中国青年演讲家

引爆中国青少年生命核动力行动第一人

大学生成功论坛主讲嘉宾

一横使命:

帮助中国960万网瘾少年戒除网瘾

改变中国960万的问题孩子

帮助中国960万的家长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

帮助1亿个家长教会孩子如何感恩

培养出10万名感恩励志讲师让全世界10亿人聆听

到中国的感恩文化

截止到2013年把1.5亿张光盘免费发放给中国所有的青少年

一横老师,曾历任电视台记者、主持人、导演、制片人等职。在其主持法制类和青少年教育类节目时,一些现实社会的教育问题让他难以释怀,为什么一些本来享受花季的少年却走上了犯罪的道路?为什么亲情的温暖却塑造了冷漠麻木的少年?为什么生活中少许的挫折就让那么多的孩子选择了不归路?为什么本该卓越的孩子却安于平庸?为什么那么多莘莘学子没有梦想?为什么、、、、、、带着一种使命,一

横老师毅然辞职,开始了主题为“学会感恩 与爱同行”大型演讲,旨在唤醒人们对感恩的认识。携专家编著了《成功从这里开始》《活着就能创造奇迹》的精品畅销图书。一横老师“学会感恩 与爱同行”大型演讲在全国进行上百场。网络点击量目前已超过9000万次,并制作成《3小时改变孩子的一生》光盘,在全国各地发行,被誉为“最具震撼力的演讲”“生命中不可缺失的一堂课”分别被中央电视台华人频道、凤凰卫视、台湾东森、浙江卫视等几十家国内外媒体做过相关报道.在河南商丘,一位父亲听了一横老师的演讲,拉着他的手哭着说,一横老师您来晚了,我的小儿子今年4月12日服毒自杀了。

在陕西咸阳,刚去一个学校演讲的头两天,两个女生上完晚自习,服毒自杀。

在山西太原看到上网成瘾孩子的母亲跪在他的面前,撕心裂肺的说:求求您,救救我的儿子的时候,他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横老师每年演讲上百场,最多的时候一天演讲3场,他说多演讲一场,就可以多拯救几个孩子,他经常问自己一个问题,人为什么活着,为了利益吗?为什么很多亿万富翁也不快乐,是为了名吗?那为什么很多名人也不幸福,最后他为自己找到了答案,活着的价值是帮助更多的人,学会感恩,找到人的本源,懂得感恩的人,才能够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和帮助。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会有所成就。

如今已经有太多的孩子因为听了一横老师的演讲后,不再上网打游戏,有太多的父母含着眼泪,拉着他的手说,这场演讲太有必要了,太及时了。

有太多的企业家听了演讲,心灵有了一次真正的洗涤,找到自己的灵魂。教育不仅仅是教育孩子,还有父母。

教育的根本是道德,道德的根本是感恩,感恩的根本就是做人。

很多父母因为工作很忙,没有时间和孩子在一起,忽略了与孩子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没有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所以社会上出现了,名二代,官二代,富二代的现象,像我爸是李刚等。原因是什么?一横老师说,父母没有时间照顾孩子,于是就把给钱看作了爱,以为只要给钱就是最大的关心,这又是错上加错,我们给孩子留下足够的钱是为了让他们做他们喜欢做的事情,而不是让他们无所事事,为所欲为。为什么孩子会厌学?

1.因为孩子没有方向,没有目标,不知道为什么学。2.传说的应试教育让孩子除了学习就是做题,所以导致孩子只会做题不会做人。3.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好成绩=学习心态×学习方法×努力+坚持)这四个条件缺一不可。

一横老师曾经说过一句话,让在场的所有教师都流下了激动的泪水,他说:并不是所有的鲜花都代表爱,玫瑰做到了,并不是所有的高山都象征着伟大,珠穆朗玛做到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桃李天下被比作母亲,被比作父亲,但是站在你面前的人民教师做到了.在我们成长的岁月里,家是抚育我们、为我们遮风挡雨的地方。在我们的整个生命里。家是心灵所依的港湾。家又是最容易让人忘记感恩,忘记付出,只知一味索取,挑剔苛求的地方。为了孩子的将来,做父母的放弃了太多,所有自己喜欢的东西都给了孩子,要让每一个孩子知道父母的辛苦

金钱可以买到很多东西,但买不到情感,买不到爱。教师职业需要付出太多的爱心。这份工作不是能用金钱来 衡量的,选择教师职业就是选择了奉献,谁的记忆里没有老师呢?我们能成为有文化的人,能够在社会上找到一份工作,都离不开老师的心血和汗水。老师是人生的第二恩人,让我们学会对老师感恩,真诚的说一句:“老师您辛苦了!老师我爱您!老师我们永远感谢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如果没有一种精神,就不会发展壮大;一个企业如果没有一种精神,就不会在竞争中求得发展的动力;一个人如果没有一种精神,就永远也不会成长。爱国主义精神是民族的灵魂,爱国主义思想教育要从孩子抓起.在北京目前已公益演讲学校包括:“北师大附中”、“育鸿中学”、“交大附中”“玉渊潭中学”、“京市第一七九中学”、“昌平二中”、“明光中学”等。

第四篇:一横老师简介

一横老师

※个人简介:

2013中国杰出贡献教育人物奖

2012中国好教育十大风云人物

CCTV中学生频道特邀主讲嘉宾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特约研究员

中国关工委教育发展中心家长教育学院副院长

引爆中国青少年生命核动力行动第一人

中国最具公信力影响教育人物

“学习型中国论坛”特邀嘉宾

聚智堂名师教育总裁

※从业经历:

一横老师,曾任电视台记者、主持人、导演、制片人等职。在其主持法制类和青少年教育类节目时,一些现实社会的教育问题让他难以释怀,为什么一些本来享受花季的少年却走上了犯罪的道路?为什么亲情的温暖却没能塑造出阳光的少年?为什么生活中少许的挫折就让那么多的孩子选择了不归路?为什么本该卓越的孩子却安于平庸?为什么那么多莘莘学子没有梦想?为什么?带着一种使命,一横老师毅然辞职,开始了主题为“学会感恩 与爱同行”大型演讲,旨在唤醒人们对感恩的认识。携专家编著了《成功从这里开始》《活着就能创造奇迹》的精品畅销图书。一横老师“学会感恩 与爱同行”大型演讲在全国进行上千场。网络点击量目前已超过一亿两千万次,并制作成《3小时改变孩子的一生》光盘,在全国各地发行,被誉为“最具震撼力的演讲”“生命中不可缺失的一堂课”。一横老师的事迹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由中央电视台华人频道、凤凰卫视等多家国内知名大型报刊、电视台争相报道。

一横老师从2008年至今演讲上千场,最多的时候一天演讲3场,他说多演讲一场,就可以多拯救几个孩子,他经常问自己一个问题,人为什么活着,为了利益吗?为什么很多亿万富翁也不快乐,是为了名吗?那为什么很多名人也不幸福,最后他为自己找到了答案,活着的价值是帮助更多的人,学会感恩,找到人的本源,懂得感恩的人,才能够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和帮助。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会有所成就。如今已经有太多的孩子因为听了一横老师的演讲后,不再上网打游戏,有太多的父母含着眼泪,拉着他的手说,这场演讲太有必要了,太及时了。有太多的企业家听了演讲,心灵有了一次真正的洗涤,找到自己的灵魂。

截至目前,现场聆听一横老师演讲人数已超过500万人,帮助成千上万的家长学生及教师成功改善家庭关系、学校关系,从而建立远大目标,引爆青少年学习核动力。

※创业经历:

2011年,一横老师在北京成立聚智堂教育集团,旨在“让世界对中国的教育说YES!”,短短三年时间内在京发展30多家直营校,并在西安、保定、宁波、苏州等地开设28余家直营校,从第一年营业额两百万到现如今一年创造近五亿的资产,创造了业界的神话。创业三年的时间,聚智堂教育集团被誉为:“2011中国行业新锐”、“2011中国十大最具影响力教育品牌”、“2011全国十佳个性化教育辅导机构”等,并荣获“2013教育贡献奖”等众多奖项。

※企业邀请:

巡回演讲期间,一横老师也曾受邀参加全国近200家大中型企业内部培训,针对当今社会青年员工抗压能力、学习能力及自我定位等职场问题进行指导。一横老师的演讲从普遍社会心理特点的角度出发,结合现代教育学知识,为公司员工带来了一次又一次富有感染力的职场演讲。在收效反馈中,许多公司表示,在一横老师震撼力的影响下,许多员工慢慢学会重新审视自己,认识自己,相信自己,战胜自己。并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今后的工作当中去,向更好、更强的自己迈步,向自己的梦想展翅翱翔。

※重要演讲:

2010年9月,因日本擅自扣押中国船长,一横老师在江苏徐州公开发表爱国演讲,怒斥日本这一行径。截止2013年11月18日,此段视频在网上的点击率已经超过一亿两千万。自此,一横老师被广大网友称为“新爱国运动发起人”。

※主要著作:

《成功从这里开始》、《活着就能创造奇迹》、光盘《三小时改变孩子一生》

※擅长领域:

潜能激发、管理沟通、人际关系、演讲口才、团队训练、执行力、销售队伍培训、讲师培训、企业管理、人才管理、心灵成长、时间管理、感恩励志等。

第五篇:写好书法真有那么难吗

写好书法真有那么难吗

中国语言文字至从有了人类社会活动就产生,最早的文字当然就是那刻在兽骨、石头等物体上的文字了,我们专业用语把它叫做“甲骨文”,也叫“钟鼓文”,它以弯曲线条采用简单描画物体其形而形成的文字,也就说,它以象形文字为主,借以其它简单的会意字等为辅来传播、交流感情等作用。现代社会生活人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要拿笔,学生时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工作中要写写文章、报告等,社会交往中流行的签名也需要写字,去银行取钱也要签字等等,写字可以说成了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每每看到自己写的字始终不如别人,这是每一位不会写字的人都感觉头痛的事情,写字真的有那么难吗?笔者认为不是那么回事,其实很简单,俗话说得好:“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想来也有他们这样说的道理吧。下面是笔者认为要写好字应注意的问题。

有一位硬笔书法学者曾经编了一首写字歌,笔者已记不全了,但有一句话却永远无法忘记,那就是:“写字不奇妙,认真最重要;紧握笔在手,脑中字形有……”我们不管他的写字歌有没有水准,看看他说的这句话我想对于一个初学写字或不会写字的人来说真的很重要了,他所说的意思是:“其实,生活中人们常常提到写字,要把它写好并没有什么巧妙的方法而言,重要的一点就是如何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是不是认真对待它罢了。在写字的过程中握笔要紧,紧才有力,字才在有力范围内借势发挥,并将你头脑中那个字的形象描绘出来就行了。”笔者在想,这也真是的,他作为一个从事硬笔书法研究六、七年来不变的体会和经验的积累,也证实到了这一点儿。认真的的确确很重要,它不只是用在写字中,更多的可以用在日常生活和工作、学习当中去,只要一个对任何事情都很认真的人,我想他一定能干出一定的成绩来,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熟能生巧”也就表现在这里,当然他只有认真还不一不一定能达到很高的水平,这里面还有其它方面的因素比如长期的坚持、本身的领悟能力等,这些我将在以下几点重点介绍。对于我们初者来说,意识到认真这是我们写好字的第一步要求,也就说,这是写字的先决条件。

有人说:“兴趣、爱好是成功不可缺少的因素。”笔者认为:“兴趣、爱好是做好事情动力。”只有自己对某一事物感兴趣才能在某一事物上取得你想要的成功,你感兴趣才去做,才会去想办法把它做得更好、更完美,如果你不想做那么就不会有多大发展,尽管你可能在你所干的事情上有所收获,但最终可能你会放弃去追求你喜欢的东西,这里笔者也不完全否定有些人喜欢别人强迫他去才能干好事情的那一类型的人物,因为他不欣赏那样的人。如何培养写字的兴趣,笔者认为,还不会写字的朋友请不要急于拿笔去写,你要学会观察,要看懂别人是怎样写字,他为何能写好,而自己又怎么写不好呢?多动脑筋想一想原因在哪里,多看看别人是怎么写的,渐渐的当你心中有那种写字的渴望时,相信你拿起笔后再也不想放下,为什么?你试试就知道了,有些东西要自己去做了才能体会出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兴趣的东西,这里我就劝想写好字的朋友,当你对写字不感兴趣的时候,想一下你感兴趣的事物,分析一下你为什么对它感兴趣,而对写字不感兴趣,评出自己的优缺点,并采用“移花接木”的办法,努力培养自己的写字的兴趣,如果有了浓厚的兴趣了,相信你离写好字的距离就不远了,这不是笔者个人的看法,大多数人都会有这样的看法的。总的来说,兴趣是写好字的必然因素。

有了认真和兴趣以外,剩下的就是写字的实践活动开始了,如何认认真真的写字,这里面也应注意几点:一是掌握好汉字的基本笔画:横、竖、撇、捺、折,写字就像做人,横平竖直,堂堂正正这样才是男子汉的作风,不是男子汉的作风也起码算得上巾帼英雄的行为。平常生活中,很多不会写字的朋友写出的字看起来有气无力,就像快要归西的人的样子,喘着粗气没有力气样子,这种人实质上是不认真的结果,也有的是心情过于紧张,总感觉写字很神秘的样子,而造成的书写不规范,这里笔者有个好的办法,如果你写的字横不象横、竖不像竖,那么你的笔一定是握得不紧,心中无那个字的字形,所以,在乱写一通罢了,遇到这种情况,每次写字时,把笔握紧一些,用一点力,时间长了就会自然而然的写出来的字看来有力气了。二是有些朋友的字的间架结构不稳定,写来看起来鱼儿在水里乱跳,像缺少判断能力的人一样。如果真有这样写出来的字结构不合适,东倒西歪这类的朋友,可要注意了,这说明你还是没有培养好你认真的那股儿,因而还得练认真的基本功,该回去好好修炼、修炼从头开始了,并认真研究一下字体的间架结构。中国的汉字是方块字,如果你写出来的字是方的,那么再差也就差不到那去,至少看起来也比较顺眼了,别人不会说你的字很差(志向也没有哦!)。三是注意写字的整体结构,有的人单个字写得好,可写一句话时,向在爬山一样,不知道他要爬到哪儿去;有的像是在滑雪不知道是不是滑向了雪谷还是悬崖,到一定地方就找不到方向了。这面就应注意,写整句话时,应注意前一个字与后一个字的大小要基本保持一致,如果知道前面一个写小了、歪了,后一个字要更正过来,这样长期注意的改下去就不至于出现上面说的情况发生了。这样写出来的字给人就是一种全新的感觉,引起别人的注意,也会得到别人的肯定,尽管你的基本笔画可能不到“家”,但别人也看得出来你是认真的。

掌握了上面的这些知识后,你还得了解一些有关写字的内容,比如写字中有很多字体,你要了解几种字体,同一种字体不同的人来写,所表达的手法就不一样,你要学会观看别人的手法,取其长处,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书写水平,实学写字者应多以楷书为主,少数也有以隶书为主的,但如果以行书为主的人,他可能就是“沙上建塔??基础不牢”那一类型了,用最通常的说法就是:“还没有学会走爬路,就学会了跑步”你会相信有这种人存在吗?所以,我们在学写字的时候,还是应以基础为要,笔者虽不主张要以楷书为主,但以楷书为主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不管你学那一种最终结果,对一般人来说还是以实用为主,很少以艺术为主,如果以艺术方向发展来看我想只知道这一些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写字的升华就是书法艺术,如何将写字提高到书法艺术水平上来,笔者想,他将在书法艺术的技法内容去讲好了。如果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汉字写法研究

(二)内去看一看,可能讲得没有达到专业不平,但想来,也代表作者对书法艺术的一种体验吧,多一种体验就少让朋友少走一些弯路,这就是笔者的认为。

书法艺术入门技法

接上面讲到,如何讲写字转化为书法艺术呢?怎样进入书法艺术这一门学问之中呢?这是本节笔者所要讲到的重要内容。

作为一个爱好写字的人,具备的写字的条件后,往往会感到自己写的字还是不如别人的好,那是为什么呢?这里就有一个内在美的问题的体现,我们所谈到的艺术问题,重要的一点就是讲求内在美的原因,什么叫内在美呢?有些朋友会这样问。笔者认为,如果学过《美学原理》的朋友就会知道,审美的原则了,书法艺术的美重要的就是线条美,形式美了,更重要的就是内在的“气质”美了(这里的“气质”主要讲的是书法艺术所表现的那一种神韵,如果缺少了这一点儿再美的书法作品也不美了)。曾有一位教授去参观一座城市的雕塑时,他远观雕塑时发现它很美,由衷的感叹一番,可当他走近一看,让他大失所望。原来那雕塑本身是用木制的,全身长满了蛀虫。这里讲到的就是一个内在美的问题,也就是艺术探求的精神所在。相信,喜欢书法的朋友是否可能领悟到一点什么?同样学文学、绘画等各方面艺术的人也应该从中明白一点什么道理。

如何进入书法艺术领域呢?这就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体会、领悟是艺术关键的所在。艺术的本质在于追求完美,如何创造完美的东西,这就要求创作者有较高的水准,并不断的领悟精妙所在。艺术不同于一般的东西,很有可能一件很具有艺术欣赏价值的东西流落到普通的山村野夫的手里,会变成一文不值的东西,王懿荣老前辈在发现“甲骨文”以前时,那个叫李成的农民把“龙骨”(甲骨文)当药材卖给药房,这不能不使我们感到痛心的事情,一件中华国宝魂的东西只值普通的药钱,这不能不为我们的农民无知感到悲哀。这里我要讲的就是不懂艺术的不必装懂,也不能不懂,否则你也将会和那农民一样的可笑而悲哀,我们要踏踏实实的求学,书法艺术必以高水准的眼光去认识与判断,注重个人的感悟与体会,并将感悟与体会转化到艺术创作中来,那才是艺术提升的重要所在。如何体悟,这就要靠平时各方面的知识的积累,通过类比、联想、假借、幻想、错位等手法,换个角度,采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把本身的艺术重新以全新的面貌或局部创新的方式通过实践来检验出你的体会与领悟是否正确,从而达到一种创新阶段(这里可能你本身是创新,对人有可能只是很平常的事,但你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水平)。体会、领悟才是真正进入书法艺术角色的先决条件。

二、注重平时积累,把平凡的东西看透、专透从中提炼出有用的东西出来。这里笔者不得不提及到苏东坡“爱鹅”的事情,他就是把最普通的东西升华为他艺术力量的。艺术的表现重在生活资料的积累,他是创作的基础,这与日常的工作没有什么区别,你熟悉了解它,你才有可能更进一步去发现、解决处理更深藏不露的问题,从而使自己学到或运用到别人没有的东西。作为书法艺术,它与文学、表演、语言等多方面艺术相关,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注重平时的积累,运用多种艺术的知识,进行组织与提炼从而形成书法表现的内容,如自创的诗歌、短文、散文、词以及人生感悟、历史、地理、其它文化知识等都是书法线条艺术表现的内容。其内容的好坏就要看自己平时的积累。当然书法专业知识又是毕不可少的,如书法史学等,还有的就是书法本身的功底锤炼,这些东西都是靠平时的积累,如何获得这些知识,这就要多听人讲、说,自己的感悟,从阅读等等。只有平时积累好书法书写内容、基本技艺后,你才可以创作,要不然怎么叫创作呢?充其量算不过是写字罢了。

三、有创作基础后,必要表现出个性特色。这一点是书法艺术的提升的重要表现,有的人一味的去模仿别人的东西,而失去了自己是可笑的,“东施笑颦”笑话用在这里也不为过的。由于文化具有时代性和区域性,所以,我们要根据自身的条件进行创作,不能完全模仿别人的东西,正因为文化具有时代性的差异,艺术同属于文化的一部分,因而会明显的表现出作者不足的地方,也因为区域的差异性形成了作者本身追求的不同,因而我们应注意分辩作者作品的优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本身有所提高,在最后能形成各自独特的地方(这里讲的是具有一定艺术功底的人才如此学习,如果是初学者不能按这样办),使之成为自己本身的个性特色。在这里,笔者不得不提到“海纳百川,宽容乃大。”这里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笔者不多说,靠自己体会。

四、持之与恒,进则乃达。“持之与恒”这是自古以来千古不变的追求道路,笔者不想多说。“进则乃达”,就是要在“持之与恒”的基础上要有所进步,有所发展才能登上艺术的高峰,这不是说出来的,他需要的实干,加上自身的领悟与创造才获得的东西。

笔者认为,要从事书法艺术,必须注以上四个方面,四者缺一不可,只有通过写字后,再进入艺术创作,从而进一步深艺术领域才是在艺术上取得成功的捷径。写完这两篇汉字研究,我在想,我这里没有教大家如何从一笔一画开始写,我想这些都是细微的事情,如何发挥得好就是这些集体表现,但任何想学习汉字书写时都应具备上述条件,如果没有,恐怕难成大气,也许你会有一点小成就,但那只是“凤毛牛角”之事了,我衷心的祝愿大家能把中华传统的书法艺术发挥到极至,让艺术的气息随时在生活中弥漫。

书法中的败笔之谈

说到书法创作中的败笔,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没有人愿意败笔,没有人喜欢败笔,而是败笔现象又是我们书法创作中常常遇到的事,大凡书家都认为败笔是不可免的。大书法方面集大成者的王羲之的作品中,仍有少量败笔画数,但他的败笔似乎让常人感觉不到,从而使得很多人还去学着模仿那败笔的现象;而普通人则不行了,出现了一个败笔画,就使得整体的艺术感觉相差甚远,就好像白纸上有几点黑点一看就知道了。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发生呢?笔者认为,这与书者的学识、艺术功底、当时心情、艺术假想的实力及火候不够等原因造成的。我想,应该如此,大家都知道创作是一个人事,而一个人上面提到的方面因素的影响。书法讲求用笔,这个用笔就是败笔原因产生的关键所在,书者如何运用手中的笔,如何尽可能的避免败笔的现象的发生,这是我们值得探讨的问题。

败笔产生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一是书写者的基本笔画功底不到“家”。这是造成笔画败笔的主要原因,这一原因产生的根源在于书写的基本笔画书写功底不扎实,比如该圆润的地方,他写成了方折,该写成方折的地方他写成了不像形状的笔画,或者避免其写法换成不伦不类的写法,比如把楷书的笔画用到隶书中去,把隶书的笔画用到楷书中去,或者把行书的笔画用到楷书中去,等等,这些都是笔画败笔的现象,一般的人以为是他个人的独创,其实不然,那是他无法表达本来的艺术效果,而采取的替代法。这种败笔,虽然避免的单一败笔(即各体中的自我败笔),但这种写法使得整体给人的感觉古里古怪的,缺少了艺术的完美性。因而,我们在书写过程中应抓好基本笔画的练习,避免这种不正常的现象发生,这样才有助于提高本身的艺术水平,从而为未来的创造打下坚实的基础,而那种似类非类的写法只能是一时的运用难成大气罢了。

二是书写者的结构布局的败笔。这也是我们在书法创作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造成这一原因在于,由于作者的间架结构布局基础不牢,或者当时创作心情不稳定、对某些部位有些惧怕感(总认为自己写不好)、无意识结构败笔等。间架结构布局基础不牢,这是结构败笔的主要原因,书写者具体表现出来的形式在于,手感不灵敏造成使结构移位,书写者本身没有把握好字体结构或者一直没有在意字体的间架结构(审美意识不到位),出现这一些情况的朋友应多看别人的书写结构和学习名家的结构布局、练习基本功等。这种结构败笔较之笔画败笔难一些,所以很难更改,但只要作者长期坚持也必能收到好的效果。当时创作心情的结构败笔这也是结构败笔的原因之一,出现这种原因可能是由于心情激动、紧张,注意力不集中等原因,这种败笔机会不是很多,但的确是存在的,我们在书写的过程中应注意认真对待。对某些部位有惧怕感是指,书写者由于在书写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本身觉得难于书写的字、部首、偏旁、单字局部等,他们在创作中看到后就产生一种害怕书写的感觉,从而创作中出现的结构败笔,这种情况实质上在笔画败笔中也有,不过相对来说与之少得多。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应尽量克服,平时也应多注意练习,使之成为自己的强项这也是很有可能的,条件是自己要战胜自己,克服心里因素等,从根本改变自己不利的因素,这样才有利于创作。无意识结构败笔,这是指创作中可能这是平时写得最好的,也不至于很差,可在创作时突然写得很差,自己本身没有预料到的情况,遇到这种情况时,可能与很多因素有关,比如心里、基础、笔画、结构等都有联系,这就要靠我们自己应注意,这是完全可以改变的,不需要很长时间就能改过来,但这种情况重复出现的频率较高,也是我们头痛的事情之一。

三是整体布局败笔。这是指创作的整篇作品中的败笔,主要包括气势败笔(行气败笔)、整体结构败笔等。气势败笔是指在创作中,开始书写的水平较高,由于时间长或作者本身的运笔、行气不足(底气不足)而形成的一种整体局部败笔,比如字体开始大中间小末尾大、开始小中间大末尾小、开始大中间、末尾都小等,另外就是位置移位,如向左移、右移、上移、下移了很多。如出现这些情况,要注意克服,这些都是行气不佳引起的,平时训练时多注意这些方面的内容就行了,过一段时间自然而然就改变过来了。整体结构败笔是与整体局部败笔相对而言,它与整体局部败笔是大同小异的这里不再讲述。

四是败笔可能也成为一种创造。这是对于书法家或具有较高的艺术功底的人来说的,正是由于败笔是可能或不可能避免的,而产生的败笔的效果又不相同,有的看起来是败笔的,经过别人的品评可能还不失为一种创造。这一点具有较高的书法艺术水平的人是经常体会到的。“屋漏痕”的字体创造,就是由于败笔引起的书法家的创造,这可以说是败笔的原因产生的效果,所以,我们有时候对败笔也不要太悲观,要真正找出败笔的原因,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书写水平才是重要的。在这里我要特别强调的是初学书法者不可忽视败笔现象的产生,因为由于自身的学识、技法等方面的原因不能完全评价自己,所以,应尽量避免败笔的产生,这样才能在书法中不会闹笑话。

总之,败笔是创作当中不可避免的,只是在创作中表现得是否突出罢了,一个书法艺术高的人他的作品中会出现较少的败笔现象,但不可能没有,书法是人们追求完美的事物,但往往是无法完美,只能相对的说较之其它来要好得多,不能说是完全完美之作。正是由于人有优缺点,所以,败笔也与之相对应,因为不同的性格的人书写的作品也就不同,而败笔产生的原因也不同,能把败笔转化为创造的人为数也不多,所以,我们在日常创作中应尽量减少败笔的现象发生,为自己的作品的完美增加一点儿水准才是真的。把中华传统的书法艺术发挥到极至,让艺术的气息随时在生活中弥漫。

书艺者何以攀高峰

写了汉字写法研究

(二)——书法艺术者入门技法,这是笔者写如何进入书法艺术这一门问当中来,现在他要从入门后的学者的角度来谈谈,怎样使自己的书法艺术能攀上高峰?入门后的学者都知道自己的书法艺术水平始终是停留在原来的基础上没有什么进步了,总感觉自己登不了大雅之堂,又下不了“厨房”,这是为什么呢?通过笔者细心发现,主要是由于自己的思想过于停滞,缺乏了了创造思维的方式,使得自己始终在自己原来的樊篱之内;或者说由于自己选择了始终模仿别人的东西,走不出古人的圈子,成了一味的追求“复制”(完全模仿别人的作品);当然也有由于本身所选择道路不正确而跳不出那种困境从而使自己长时间的困在一个地方无前进痕迹出现,面对出现的种种困境,我们怎样能走出这种困境呢?笔者想从以下几个方面给大家一点启示:

一、思维停滞的朋友,这就要多看书籍或多听取大师门的意见,用来调自己的思维方式。作为一名艺术追求者,思维是关键的,如果缺少思维那他就进入不了艺术这个行业,不过这里的思维是艺术想象思维,而不同一般思维方式,一般思维方式那是用在生活和学习工作当中,艺术想象思维来源于生活或学习,但它高于一般思维。思维方式有很多种,中国古代遗留下的精华所在就有辩证思维方式中类比、类推、假借等思维方式都是艺术思维的方式之一,其它的比如逻辑思维也是艺术思维的重要思维形式。作为思维方式,创作者不可能都擅长,他可能只擅长某一种或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但不能完全把握好,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创作中不断的改变自己的思维习惯,从一种思维到别一种思维,逐步撑握并能灵活运用。我们了解和懂得思维方式,最后是要将其运用到创作中去,如何发挥你有想象思维,这就要看你如何运用它。头脑思维作为创作者的思维方式,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形成的,它也靠平时的积累和思维习惯的变化而逐步成熟的,成熟后,如果本身有所缺陷,就能很难改变,所以,这就要靠我们在这之前就要善于分析自己的思维方式是否正确,从而避免了常走弯路的现象,减少艺术之路的曲折性。如果形成了一种思维习惯的朋友也别担心,俗语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要相信自己,改变自己就很有可能实现。改变固有的思维方式,进行思维转化融合就能从思维上走出艺术困境。

二、技艺功底欠佳的朋友。这方面来说,这是很普遍的现象,艺术创作者,懂理论的越来越多,而真正运用到实际中去的还太少。技艺功底欠佳的朋友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基础不牢。这在各种书法大赛活动中作品表现就能看得出,很多人,想急于求成,他们未打好基础就开始新的“腾飞”,结果是挂在半空中,上不能上,下不能下。使自己一直停留在当前水平,无所改变。这就需要认识自己,以最坏的打算开始,把自己从头到尾分析透彻后,再进行基本功磨练,才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收获。二是学习方法不对。这类朋友主要表现在不能长期坚持、多动脑,少动手已成为习惯,基础又不好,所以造成停止不前。这类朋友需要改变学习方法就行了。如何改正,就看你属于那一种,喜欢偷懒的人,勤快一点儿,多动脑的朋友,要将大脑与手并用才能达到新水平就行了。三是学习角度有误。这一点是指,学习者由于对名家字帖的模仿中由于辨别能力有限,不能识辨好坏,将其名家手中写得差的全部接受下来,从而使得自己还身在云里雾里。关于这一点,我想这类朋友应多看一些名家之间的互相点评,或是名家中不宜拿来学习的字,这些都是世人对名家的评价,一般,错的也错不到哪儿去。四是作者的心情不够稳定的原因。这就使得无法长期练习基本功底。技艺功底欠佳的朋友可能不只是这四方面的原因,或许还有其它原因,笔者这里没有讲到,但不管怎么说,只要是这类朋友剖析自己就能找出自己的问题,从根本改变技艺功底较差这一大原因。

三、学识、阅历及涵养带来的停滞不前。学识主要是指书法艺术是融合于文学、绘画、历史、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知识,书法书写的内容就要从这些内容中提炼出来,而内容的好坏就在于作者对这些知识的选择。作者创作中往往由于没有积累好知识在选择书写内容时往往不知道写什么?或者是不知道写那一些内容才最佳?笔者认为,书法者的创作内容最好是自己写的诗歌、散文、词、赋等方面内容,如果没有这方面的特长一味的写别人的东西,那样体现不出真正艺术的水平,或者说,那样的学者只能算一个“匠人”,因为这里是提高阶段,不是初学者或书法入门者,是这两者时应当别论。懂得书法艺术的朋友都知道,真正的书法家是多才多艺的,并不是只一味的求技艺的精湛,他们还要在文学、历史等方面进修。阅历是指一个人的社会经历中所知、所感、所学、所用的东西,把阅历与学识加在一起就能更好的提炼书写的内容,或写出自己优秀的诗、散文等。涵养是指一个人的道德情操、个人品性、论理修养、意识方向等,这是从个人方面来说的,为什么秦桧的写法写得不错,但后认不确认他呢?这里就是一个道德、个人修养等问题,笔者在这里不提他的事迹大家也知道了吧!不是有人在强调:“人品决定书品,书品体现人品吗?”其中的道理就在这里。

四、创作的环境使得作者本身停滞不前。这一点包括作者的社会及生活环境、自然环境等。社会及生活环境主要是指创作生活的环境,可能这个人的生活环境过于复杂,比如长期食不裹腹,衣不抵寒,或者长期处在乱世当中等等,这些因素都有可能影响创作者的激情,或暂时放弃对艺术的追求,去从事其它事情解决温饱问题去了,时间过长,再拿起尘封的笔时,才知道自己已失去创作的水平,有的甚至连基础的东西就忘了,又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当时的激情到那时已化成乌有,别说进步,恐怕倒退了不少了。自然环境的因素不是很大,但也是有的,现代社会并没有达到什么问题都能解决的时候,由于自然界的这样那样的因素使得人本身就懒惰而无激情创作,这种情况是有的,比如洪水时间的泛滥成灾等。

笔者认为,他在这里凭自己浅薄的知识,向大家来讲到了攀艺术高峰的问题,也许是不成熟的看法,回过头来看,作为一个从事硬笔书法研究业余六、七年的人(或许根本上算不上研究,只能说爱好罢了),笔者只想把这几年学到的东西展示给大家,让大家与他一起来探讨书法艺术方面的诸多问题,从而使得我们共同在书法艺术方面有所进步。说真的,笔者知道自己现在的书法艺术水平不算很高,但他想自己领悟的东西是不少的。他能领悟到学书的重要之处,也就能将它运用到以后的研究工作中去。

处世中书法心得的运用

生活在社会当中的人每一个人都必须正确面对处世这个众人知晓的问题,如何处世也是我们每个人常常谈到的问题,而作为书法爱好者与工作者及其书法家也必须正确面对处世,要知道,我们也是人,也是正常的社会生活当中的人,我们不可能脱离这个尘世间,如何在这个社会当中立足呢?怎样才了处好世事呢?我想每一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想法,在这里我想来向大家谈谈我对处世这一问题看法,并将其与书法联系起来叙说。

其实,在生活中多数人认为擅长书者是沉默少言,不懂得人情世故、生活在角落其他人看不见,他们除了一支笔外再也没有别的方式来表达他们的情感,再也感悟不到生活另外中的乐趣了,有的人甚至叫书法者为“书呆子”、“伪文人”,曾听见生活中有些女孩子说:“我这辈子再怎么也不会嫁给会写字的家伙,他们是不懂得情趣的,太无聊了。”这一切的一切是为什么呢?我细想,他们是片面的看待书法写作者及其书法爱好者了。我想,我作为一名爱好硬笔书法的人,我算不上家也算不上什么名人,我想我还是得为我们硬笔书法方人士来解说一番他们心中的秘密。

众所周之书法是一门艺术,艺术的目的是在于为世界创造一种美,书法艺术就是用线条美、字型美、章法美以及作者本身对作品的想象美等来创造一种美的实质。也就说书法也讲求一种技艺,这就像学一门技术一样需要的博学而又要精专。处世就是人们在生活中对世态的看法及其态度,如何与人交往,如何处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等。要学会处世就得学会做人,学会做人就得从生活的方方面面着手。书法与处世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我为什么还要把它们强加在一起呢?我想你总会明白这样一些道理。

我们在书法创作中往往会出现写错或写漏字,或者是某一字中某一笔画成为了这一字的败笔时,我们会坚持写下去,到最后还有可能形成一篇独特的书法稿件呢!这是说我们创作当中有错,但我们不能避免这样的出错,我们只能在错误的基础上减少错误存在的多与少,就使得我们的作品创作较之平常有自己不同的风格,还有可能成了过后再也创作不出的佳品。处世当中也是一样,我们可能在某一问题处理上自己认为处理不当,或人际关系出现交往的差错时,我们还会顺势处理或交往下去,到最后还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从这方面来说,书法与处世是相通的,也就是书法中有错处,处世中有过错,如何弥补这就靠我们自己,或放弃、或顺势而行全在我们的一念之间,而我们书法中不是提倡出现局部错误时还是坚持写下去,到头来还是好作品,那么处世不也是如此吗?

朋友们在创作书法时,细心的人会知道,书法有偏旁结构的“兼让”从而使整个字形成对称而不至于单字中结构的比例失调,这就有写字时注意左边偏旁笔画少,右边笔画多,写字时就以右边为主以分清主次,如果右边笔画少左边笔画多就以左边为主以分清主次,不管它以左还是右为主,把字分成偏旁后,它们又是独立的整体,这种写法就是中的“兼让”。处世当中有以退为进,以进为退,求处世的圆滑而不得狡猾,为此对人必须真诚而又不失机智,对人热情而又必须把握分寸,从侧面来说,这也是一种“谦让”。书法中的“兼让”与处世的“谦让”有相同的地方,我想在这里就不言而喻了。

书法中讲求中和之美,以使得书法具有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足以展现书法的线条美、形式美,最终表现出独特的艺术之美。处世中追求的也是和睦相处,以求共世,使自己立身于社会之中,得到多人称赞与知晓,进而为社会或自己获得一定的利益。书法中的“和谐之美”与处世中的“和睦相处”的共同点就是达到中和,求存同异,取得显而易见的效果。当然,书法中还有败笔之说,这是由于人的本身所决定的,如何减少败笔这就取决于作者本身。处世中有人际关系的好坏,此人在社会中所获的名誉及受到人们的尊敬等,这也是取绝于人本身的。另外书法中的字体选择,比如有的人喜欢楷书,有的喜欢隶书,还有的喜欢篆书,这是一个人的爱好。处世中有根据个性特点的情况出现有刚直、阴柔、软柔兼有等性格特点的人,表现出他对不同的处世观的看法又不同。书法中还有很多东西与处世有相通之处,这要靠学书者本身的领悟,还要靠学书者知识的多少等来分辩,还要靠自己技艺功底来决定。处世中也要靠人的本身对处世的观念的明确,处世的人对社会的认识以及对处世知识掌握的多少来决定。俗话说得好,看一个人做一件事情就能知道他这个人的诸多方面,我想也是如此吧。处世是一个人必须经历的,书法是一个人的爱好问题,我们不能把书法强加于处世方面来说,但是作为一个懂书法的人来说,能从书法中领悟到做人与处世的道理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本文出自:硬笔书法教程网

下载书法----写好一横一竖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书法----写好一横一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感恩演讲稿_一横老师

    【背景音乐:神秘园之歌】我今天要给同学们讲的主要是《感恩》,这也是我们学校的特色教育,谁能说出我们学校有关感恩的句子,谁能说出哪一天是母亲节、父亲节,你们都记得自己的生日......

    感恩演讲稿_一横老师

    感恩演讲稿 曾经看过这样一句话,送给父母最好的礼物是清晨的一声问候,送给老师最好的礼物是一份满意的答卷,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是会心的一个微笑,此时此刻,我怀着感恩的心,感谢我......

    一横老师爱国演讲稿

    一横老师 爱国演讲稿 再过两天,我们大家知道是什么日子吗? 918!中国的国耻日啊! 1931年9月18号,日本帝国主义用他们的铁蹄,踏开了我们中国东北的大门呐!不到几个月的时间,东北三......

    一横老师感恩演讲稿

    一横老师感恩演讲稿 篇一:一横老师经典感恩演讲稿 一横老师感恩演讲稿 咱们该当感激的是咱们的父亲、母亲。也许我很少给自己的父亲母亲鼓掌,但今日,我希望你是真诚的,用你的心,......

    一横老师感恩演讲稿

    一横老师感恩演讲稿 这次“一横”老师以“感恩”为主题的演讲,深深地震撼着我的心灵,犹如一首歌,拨动着心中久违的琴弦般神经。 学会感恩,与爱同行。 我们要感恩母亲,是她把我们......

    一横感恩教育演讲稿

    咱们该当感激的是咱们的父亲、母亲。也许我很少给自己的父亲母亲鼓掌,但今日,我希望你是真诚的,用你的心,为自己的父亲母亲鼓一次掌。2500年前,当人们步入教室的第一节课,学到的是......

    一横老师感恩演讲稿

    一横老师感恩演讲稿 咱们该当感激的是咱们的父亲、母亲。也许我很少给自己的父亲母亲鼓掌,但今日,我希望你是真诚的,用你的心,为自己的父亲母亲鼓一次掌。2000年前,当人们步入教......

    一横老师爱国演讲

    9月18,我们大家知道是什么日子吗? 九一八!中国的国耻日啊! 1931年9月18号,日本帝国主义用他们的铁蹄,踏开了我们中国东北的大门呐!不到几个月的时间,东北三省就被他们侵略、占领!仅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