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排球在大学校园的发展
排球在大学校园中的发展
排球是一种极具观赏性的集体运动,具有群众性、全面性、技巧性、对抗性、两重性等特点,受到越来越多的大众的喜欢。但是在我们校园里,不管是从参与人数还是参与积极性上,排球都是远远少于篮球、足球等运动。我认为这种现象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
1、排球是一项集体运动,不管是一般的娱乐比赛还是自己练习,都需要参与者较多。而在大学里很难有相对集中的时间一起活动,所以排球运动的组织相对较难,这对排球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2、排球对抗性虽然较强,但相比与篮球、足球等运动观赏性较差,所以同学参与积极性也较差。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排球运动对促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价值。经常参加排球运动与比赛,不仅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和内脏器官系统的功能,还能发展力量、弹跳、速度、灵敏等身体素质,增强身体体质。为了提高我校同学参加排球运动积极性,我提出以下建议:
1、巧妙地运用考试
如在排球学习垫球时,很多女生怕痛,而且没垫几个就飞了,积极性下降。这时老师要求进行排球垫球考试,考试要求不高。只要大多数学生稍加练习就能达到,这样学生在考试的压力下刻苦地进行练习,考试时很多同学都感到意外“我也能垫满分”,积极性一下子又提高起来。
2、给学生充分的自由空间
老师在教学中不要把学生限制住,而要让学生有自己的活动空间。如固定的队形、同一个教材等,固定的队形不利于同学之间的自由组合,同一个教材不利于学生个体的发展,这些因素都有可能导致学习兴趣的下降。
3、营造融洽的氛围
老师应该在教学中多用激励的语言。当学生成功时要及时给予赞赏和肯定,失败时要及时帮助找原因,并给予积极的鼓励。使学生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提高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教学中多采用鼓励、激励的语言去鼓励学生练习,有些同学在练习排球时,垫球很差,产生不想练的想法,老师应该给予一定的支持和鼓励,而不是给学生不屑的眼神。参与到学生中练习。首先,在练习中提倡技术好的同学多和技术差的同学练习。因为在练习中动作差的同学,能够边练习边观察好的同学动作,还可以向对方请教,且使练习密度加大,可以打好几个来回,提高了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动作好的同学在练习中体会到做老师的感觉,要想教别人,自己技术必须要提高,在练习时对方给的球或左或右、或高或低,而自己回球要到位,这样给自己也加大了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刺激他们积极性和兴趣的提高。
体育课中的排球锻炼了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意识,让学生可以从个体到团队的运动中体悟到集体的力量,在每一次的拼搏中感受到竞争的魅力。所以只要创建良好的条件,排球运动一定可以在校园中得到长远的发展。
第二篇:大学校园广告发展报告
校园广告是校园与社会联系的一个渠道,也是广告业纵深发展的产物。有效地、合理地利用校园广告,可以丰富高校的校园文化,活跃大学生的生活。
(一)对校园广告的管理。大学校园越来越受到广告主的关注,甚至有一些业界人士认为:大学校园已经成为商家传播广告信息的一个重要平台,更有人认为大学校园是广告传播的新媒介。与此同时,一些情色广告等不良广告信息也侵入校园,败坏了校园的风气。因此,高校要加强对校园广告资源的管理,建立校园广告的准入制度,从根本上杜绝那些与校园文化相悖的不良广告信息进入校园。
⒈从源头杜绝不良广告。对校园里的一些不良的传单广告、海报等,要从根本上加以杜绝。采用专人监督,以防止这些不良广告侵入校园。
⒉监督广告传播。校园广告的传播形式多种多样,要设置最基本的监督方式督促其传播良性广告文化。一旦发现某些广告对同学们造成不良影响,要坚决地将其清除出大学校园。
⒊开展广告素养教育。校方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对学生广告素养的教育,让学生正确认识广告,合理利用广告来为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服务。同时,教育学生自觉抵制不良广告,学校和学生要建立起共同维护校园广告健康环境的责任意识。
(二)对校园广告的合理开发。
校园广告是校园与社会联系的一个渠道,也是广告业纵深发展的产物。有效地、合理地利用校园广告,可以丰富高校的校园文化,活跃大学生的生活。
建议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⒈校园平面媒体对广告的利用。校园平面媒体最为常见的就是校园报纸和杂志。校园报纸在校园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担负着传播校园信息、宣传学校政策、反映学生生活的职责。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特别是资金问题,使得校园报纸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版面设计上都缺乏吸引力,制作质量也普遍不高。因此,校园报纸的市场很小,影响力也不是很高。但是,如果积极地开发广告业务,以拓展筹资渠道,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上述问题。资金问题解决了,就可以创新校园报纸版面,刊登更多同学们关心和关注的信息,来提高自己的品位,增强自己的影响力。校园杂志也是如此。杂志的普遍造价比报纸要高得多,正因如此,很多校园杂志的销路不是很好,如果可以引进广告业务,就可以解决很大一部分资金问题,改进杂志的制作水平,降低其销售价格,扩大其影响力。但是要注意的是:校园平面媒体所承揽的广告业务,一定要与媒体自身的风格或是与大学生的风格相适应,不能为经济利益而抛弃所承担的社会责任。
⒉校园广播对广告的利用。校园广播是高校都有的传播媒体之一。校园广播在影响同学们生活方面作用显著。大学生几乎在不知不觉中常受到它所传播的信息的影响。引进广告业务,可以丰富校园广播的内容,方便学生的日常生活。
⒊校园活动对广告的利用。大学生的校园活动是比较丰富的,学院的运动会、迎新晚会、校园歌手大赛、诚信征文、辩论大赛等等层出不穷。很多校园活动的负责人已经懂得应该怎样
合理的运用广告来为活动解决一定的资金问题,所以我们会经常看到“„云南白药‟预祝文学院运动会圆满成功”,“„动感地带‟首届特色团日周”等类似的商家冠名的活动,这些都是合理运用广告资源的成功例子。甚至有些社团会将自己活动的冠名权卖给外界的公司,建立二者之间的合作关系。总之,要使自己的活动更受欢迎,并且不用为资金问题发愁,寻找广告合作伙伴无疑是解决方式之一。
⒋校园设施对广告的利用。校园的很多设施都可以成为广告的载体,比如:校园的灯箱使用权可以出让,让商家做一些符合校园文化的广告;校园食堂中的桌椅上可以印制符合食堂氛围的广告,比如饮料、矿泉水广告等。校园的读报亭、信息发布窗口等都有一定的广告价值可以开发。总之,大学校园可以合理利用广告资源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当然,大学校园广告的健康发展,要始终围绕着“服务校园,有益学生身心”原则来进行,在这个原则之下,对广告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有效的校园广告的监督和管理就相当必要和重要了。
随着校园的不断社会化,随意走进任何一个大学校园,你会发现,校园广告正在我们周围蔓延:招聘广告林立、商品广告四起、促销活动不断、赞助广告此起彼伏„„每年新生入学时,是在印有商品名称的活动广告凉亭下办理各种入学手续,各个电信运营商的广告宣传更是充斥其中。
一、校园广告的表现类型
传单
传单是大学校园里比较流行的一种广告表现形式,经常可以看到有大学生在人群聚集的地方发一些关于招生方面的传单等。据调查显示:72.3%的同学最经常接触的广告类型就是传单。传单代价低廉,比较适宜在人数众多的聚集地分发;由于传单易于制作和派发,在大学生中广告效果也比较明显,所以很多广告主比较青睐传单。海报。海报也是大学校园广告宣传的一种常见形式,常见的以海报形式传播的广告主要是招聘广告、培训广告、宣传产品广告等等。拿培训广告来说,这类广告符合了大学生渴望提高自我价值的愿望,比较容易受到大学生群体的欢迎。目前各种培训广告在大学校园里有相当广泛的市场,是获得回报率较高的一种校园广告形式。
横幅广告
在大学校园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广告横幅:“感谢‘动感地带’对体育学院足球比赛的赞助”、“‘摩托罗拉杯’华中科技大学首届户外运动挑战赛”等等。这些横幅广告既扩大了广告主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又丰富了同学们的业余生活,而且其成本低廉。因此,横幅广告也是商家比较青睐的校园广告之一。
现场促销
有调查显示,52.4%的同学经常看见的校园广告形式是现场促销活动。这是唯一的一种集广告产品、广告受众、广告宣传于一地一时的广告宣传形式。其他形式。其他的广告形式也是很多见的,比如说赠品派送、化妆品试用、POP广告、直邮广告、活动赞助、校园网络广告„„这些广告形式在校园中已是屡见不鲜。
二、校园广告的兴盛缘由
(一)从受众角度分析
校园广告的受众群主要是大学生,他们的年龄一般在18岁至23岁,心理发展正在走向成熟而又未完全成熟,所以对待事物的态度具有明显的两面性:对待新事物可能持比较开放的欢迎态度,也可能是另外一种极端排斥的态度。处于这个群体中的大学生主要有以下特点:
⒈个性自我。处在18岁—23岁年龄段的大学生,自我意识非常强烈。他们崇尚个性、自我,追求人格独立,他们希望从自己的一言一行中表现自我。他们喜欢个性十足的、适合自己的商品,通常把所购买的商品同个人兴趣、自我外在表现联系在一起,并通过对这些商品的消费来展示自我、表现自我。他们的消费观念是“突出个性、不随大流、不大众化”,这就为一些时尚和个性商品的广告主提供了很好的市场契机。
⒉冲动多于理智。大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气质、思想感情等还都处在由不成熟向成熟的过渡期。客观的生活环境、社会信息、人际关系等都会对大学生的行为产生很大的影响和作用。他们的消费行为大多数情况下是冲动多于理智的。他们会依据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凭借自己的直觉去选择商品,因而往往会忽略商品对于自己的必要性。品牌无疑是他们张扬个性的首选追求,另外,造型、颜色、款式都会成为他们冲动购买的刺激性因素。广告研究表明:冲动型的消费者比理智型的消费者更容易受广告信息的影响。校园广告受众群的理智性比较薄弱,较容易受广告刺激而采取消费行为,这也是致使校园广告兴盛的一个重要原因。
⒊高素质群体。大学生群体具有较好的教育背景,又有较好的文化修养,他们比较容易理解校园广告存在的合理性和其价值,对各种各样的广告活动的抵触情绪较少。同时,他们对广告内容的理解力较强,这就使得大学校园里的广告宣传活动较其他地方更频繁一些,广告效果明显,因此受到了广告主的较高认同。
⒋高同质性。大学生群体具有相同的教育背景,相近的心理需求,他们大都乐意接受新信息、追求新事物、尝试新体验是具有很强消费潜力的群体。这种高同质性可以使企业更加有针对性地在校园投放广告,以最少的资金获得最佳的广告效果。
⒌消费方式的多元化。校园广告受众群的特点决定了其消费是多元化和感性的,这就促使广告主力图使校园广告更加多姿多彩,以适应受众群的消费方式。消费方式的多元化促进了校园广告多元化的兴盛局面。
(二)从广告主角度分析
⒈校园广告的广告主类型。校园广告的广告主主要是一些直接针对大学生的产品和品牌的商家,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类,通讯类:如中国移动的动感地带;运动类:如李宁、耐克等品牌的运动服装;洗护用品类:如丁家宜、飘柔等,电子类:如电脑、MP3、数码相机等。各类广告主都选择在校园里投放各种形式的广告来扩大自身的影响力。
⒉广告主投放校园广告的动机分析。在校园投放广告,本身的代价少、风险小、回报高,这就使得广大校园广告主热衷于投资校园广告。校园广告易于操作,即时反应的效果明显,短时促销效果明显;通过对校园活动的赞助,可以很好地扩大广告主产品的知名度,树立产品的品牌形象;广告主意图将大学生培养成自己的忠实消费群,使自己的品牌成为他们所熟悉的产品。在他们走向工作岗位,成为具有实际消费能力的消费者时,仍然使用本品牌的产品,为广告主带来长远的利益。
三、大学校园广告发展的对策
(一)对校园广告的管理。大学校园越来越受到广告主的关注,甚至有一些业界人士认为:大学校园已经成为商家传播广告信息的一个重要平台,更有人认为大学校园是广告传播的新媒介。与此同时,一些情色广告等不良广告信息也侵入校园,败坏了校园的风气。因此,高校要加强对校园广告资源的管理,建立校园广告的准入制度,从根本上杜绝那些与校园文化相悖的不良广告信息进入校园。
⒈从源头杜绝不良广告。对校园里的一些不良的传单广告、海报等,要从根本上加以杜绝。采用专人监督,以防止这些不良广告侵入校园。
⒉监督广告传播。校园广告的传播形式多种多样,要设置最基本的监督方式督促其传播良性广告文化。一旦发现某些广告对同学们造成不良影响,要坚决地将其清除出大学校园。
⒊开展广告素养教育。校方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对学生广告素养的教育,让学生正确认识广告,合理利用广告来为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服务。同时,教育学生自觉抵制不良广告,学校和学生要建立起共同维护校园广告健康环境的责任意识。
(二)对校园广告的合理开发。校园广告是校园与社会联系的一个渠道,也是广告业纵深发展的产物。有效地、合理地利用校园广告,可以丰富高校的校园文化,活跃大学生的生活。建议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⒈校园平面媒体对广告的利用。校园平面媒体最为常见的就是校园报纸和杂志。校园报纸在校园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担负着传播校园信息、宣传学校政策、反映学生生活的职责。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特别是资金问题,使得校园报纸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版面设计上都缺乏吸引力,制作质量也普遍不高。因此,校园报纸的市场很小,影响力也不是很高。但是,如果积极地开发广告业务,以拓展筹资渠道,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上述问题。资金问题解决了,就可以创新校园报纸版面,刊登更多同学们关心和关注的信息,来提高自己的品位,增强自己的影响力。校园杂志也是如此。杂志的普遍造价比报纸要高得多,正因如此,很多校园杂志的销路不是很好,如果可以引进广告业务,就可以解决很大一部分资金问题,改进杂志的制作水平,降低其销售价格,扩大其影响力。但是要注意的是:校园平面媒体所承揽的广告业务,一定要与媒体自身的风格或是与大学生的风格相适应,不能为经济利益而抛弃所承担的社会责任。
⒉校园广播对广告的利用。校园广播是高校都有的传播媒体之一。校园广播在影响同学们生活方面作用显著。大学生几乎在不知不觉中常受到它所传播的信息的影响。引进广告业务,可以丰富校园广播的内容,方便学生的日常生活。
⒊校园活动对广告的利用。大学生的校园活动是比较丰富的,学院的运动会、迎新晚会、校园歌手大赛、诚信征文、辩论大赛等等层出不穷。很多校园活动的负责人已经懂得应该怎样合理的运用广告来为活动解决一定的资金问题,所以我们会经常看到“‘云南白药’预祝文学院运动会圆满成功”,“‘动感地带’首届特色团日周”等类似的商家冠名的活动,这些都是合理运用广告资源的成功例子。甚至有些社团会将自己活动的冠名权卖给外界的公司,建立二者之间的合作关系。总之,要使自己的活动更受欢迎,并且不用为资金问题发愁,寻找广告合作伙伴无疑是解决方式之一。
⒋校园设施对广告的利用。校园的很多设施都可以成为广告的载体,比如:校园的灯箱使用权可以出让,让商家做一些符合校园文化的广告;校园食堂中的桌椅上可以印制符合食堂氛围的广告,比如饮料、矿泉水广告等。校园的读报亭、信息发布窗口等都有一定的广告价值可以开发。总之,大学校园可以合理利用广告资源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当然,大学校园广告的健康发展,要始终围绕着“服务校园,有益学生身心”原则来进行,在这个原则之下,对广告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有效的校园广告的监督和管理就相当必要和重要了。
第三篇:大学校园物流发展机遇
大学校园物流发展机遇
【摘要】随着物流行业的蓬勃发展,电子商务背景下的物流配送也应运而生,校园物流作为一个重要载体因而体现着相同的发展趋势。校企合作教学模式近年来在高校中得到广泛应用,专注于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校更是如此,而在实际操作中,尤其是具体到某一个专业领域上,校企合作模式还面临着许多问题。本文分析了关于校园物流的一些思路,是对传统体系课程的改革,是对课程自身的优化和改进,以期对物流行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借鉴。
【关键词】校园物流;校企合作;物流配送;发展机遇
一、理论方面可以采用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分析并且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现代物流即对货物的流动、存储进行合理计划、执行与控制的活动过程,它以市场实际需求为基础,将运送、存储、装卸、配送、信息处理等功能进行整合、协调,最终达到满足社会和顾客需求的目的。采用案例教学的方式,以其有效性而著名,在引导学生准确分析的同时,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可以让学生参与其中,增强学习的兴趣。同时达到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活跃课堂气氛,强化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实践方面可以采用加强校企合作,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校企合作是指学校和企业之间所建立的一种产学研合作方式。通过实习,不仅可以了解真实生产中的一些实用技能,还可以对理论知识加以完善化。在观念上要认识到校企合作的重要意义,同时要以教学计划为依托,学校和企业双方协同确定教学大纲。要积极引进优秀人才,将丰富的实践经验、先进的技术、熟练地操作技能传授给学生,激发学生兴趣,使课堂更丰富多彩。每个课程应由实践和理论两部分组成,要在理论学习时间得到保证的基础上,增加实践的核心课程。
如今很多人对校企合作概念的理解和实践存在着不正确观念,由于受到传统人才培养理念的约束、优秀教师和实践单位缺乏等方面的原因,我国应用型院校的培养方法基本和研究型院校趋于一致,即重理论传输而轻实际锻炼,这与我国应用型院校的培养目标和理念相背离。同时,存在着以下三点问题:
(一)具有实践经验的“物流运输管理”教师的缺乏,“物流运输管理”专业是一个新近发展起来的专业,它对物流运输管理教师有较高的专业知识要求,更重要的是它对教师的实际经验的要求更高。但是,高校教师由于缺乏实践经验,不能完全胜任教导学生的工作,而企业的工作人员更是不可能腾出时间来给学生上课。
(二)“物流运输管理”资源配备落后,由于受到教学观念和教学设备等各方面的限制,应用型院校的教学仍然停留在以书本教学为主的阶段,学生和社会理想的“实践基地”无法在现实中得以实现。落后的教学方法,使得“物流运输管理”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证,无法满足社会期望。
(三)管理体系不完善,物流专业的实践需要学校根据对口物流企业的生产特点包括工作时间等制定好相应的管理方案,但实际上却缺乏这样一种管理机制。
4、合作双方目标冲突。任何企业都是以追求经济效益为根本目标,物流企业也不例外。作为这样一个实践性很强的领域,物流企业需要的是真干实干,时刻以完成生产目标为前提,而学校送来实践的学生显然不可能很好地完成生产任务。
为了应对上述所提出的问题,相应列出了积极有效的措施:
1、加大校外的培训力度,对专业教师进行职业资格培训和专业知识培训,增加实践课程内容,这样可以有效地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当中。
2、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案。物流专业的校企合作教学必须明确物流企业的人才需求、学生的学习现状,学校的教学方针必须与企业总的经营方针相适应,如学校应深入调查物流企业仓库管理方面的运作方式、人才素质,再针对此进行教学目标配合。
3、大力提倡教师进入企业进行实践。进入企业实践,对教师来说是一个从思想、技能等各方面进行自我提升的良机。教师进入企业一线,可以对产品的生产过程、产品的工艺,以及企业的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有更好的了解。
4、创建共赢实训基地。建设完善的实践基地是校企合作中的重要一环,物流企业涉及的岗位众多,有管理类的也有操作类的,不管运送、仓储,或其他岗位,学生都需要系统学习物流企业运作这一条龙上的所有知识。
5、积极引进优秀人才。学校在选聘教师时,应该重视对具有企业实践经验的老师的选拔,这类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先进的技术、熟练的操作技能,他们能够把这些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可以大大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使得课堂更丰富多彩,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6、建立沟通、评价与反馈机制。学校为了能更好地跟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状态,要与企业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机制。企业应安排专人或专业团队负责此项目,定期和学校老师沟通学生的实践情况,良好的沟通能确保学生利用有效的时间学到更多的知识。
三、电子商务背景下的物流配送
所谓电子商务背景下的逆向物流,主要是指退货逆向物流,也就是下游顾客将不符合其订单要求的、不满足其期望值的或者是因某些客观原因失去了利用价值的产品退回到上游供应者的商品实体转移过程。而对电子商务企业而言,在物流活动中获得产品的再利用价值则显得尤为重要,能否制定有效的逆向物流管理体系便成为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的关键因素。
四、小结
综上所述,校园物流的发展机遇不仅仅是以上三种,但是上述情形却补充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着手的方面。对于应用型高校物流专业的学生,他们是没有踏上社会的学生,无 论是什么样的身份背景,学校都有义务把他们培养成理论结合实践的全能型人才。在当今物流行业发展的快速阶段,更应该不断改进思想、增加实践。这不仅仅需要学校单方面的努力,更需要社会和企业的配合,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和社会资源,为社会培养真正的人才,从而达到双赢格局。
参考文献
[1]刘新全.基于案例的物流管理专业教与学方法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5(1).作者简介
马利文(1990-),男,山西太原人,山东协和学院在读本科生。
该成果是2015年山东协和学院国家级大学生创业实践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513324056。
第四篇:中国排球的发展
中国排球的发展史
一、中国排球运动的兴起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文化不断地向中国渗透,作为文化现象的体育也不例外。西方不少的竞技运动项目逐步在中国开展起来,排球运动就是这些竞技运动项目中的一种。据一些体育史学家考证,排球运动是在1905年传入中国的。排球运动刚传入我国时,它的最初名字叫“队球”。我国首先开展这项活动是在华南、华东和华北地区。
华南地区:1905年,排球运动首先在广州南武中学和香港皇仁书院开展。1913年远东运动会参赛选手许民辉(广东籍)积极推广排球。将这项活动向郊县城乡推广。一年后,排球运动已成了广东广大青年农民、职工都喜爱的活动,该省几十个县广泛开展、组织竞赛,发展速度惊人。在这个基础上涌现出了不少的著名排球运动员和著名排球队,并组织起了体育协会——广东排球联合会。
华东地区:上海是开展排球运动比较早的城市之一。1908年,北美基督教青年会派遣爱克斯纳(M·J·Exner)医生来华担任上海基督教青年会体育部主任,他在青年会体育训练班上讲授和介绍了包括排球在内的多种体育运动项目。从1912年至1924年,基督教青年会通过举办体育干事训练班来推广排球运动,12年间,先后培养了9批体育教师和干部,其中一部分人后来成了各地推广排球运动的骨干。
华东地区排球运动开展较好的地区,除上海外,还有地处祖国东南沿海的福建省。福州市基督教青年会干事潘竹孙是上海基督教青年会体育干事训练班学员。他将所学到的排球知识、技术和练习方法带回了福建,为福建排球运动的开展打下了基础。
华北地区:早在1910年前就有少数教会学校开展排球活动,但尚未成为竞赛项目。直到1914年第二届华北运动会在北京天坛举行时,才正式设立排球的竞赛项目。
华北运动会自第二届首设排球竞赛后,一度在比赛中取消排球项目达十年之久,直到1924年第十一届时才恢复排球比赛,华北排球运动发展之迟缓,由此可见一斑。
但是,到了20年代末、30年代初,华北排球运动的开展已经不局限于几个大城市了。排球运动传到了山东半岛的烟台、青岛等地,这些地区也组织了许多比赛,为排球运动的推广普及作出了贡献。
二、六人制排球的实行
1900年-1910年,排球运动先后传入亚洲的印度、中国、日本、菲律宾等国。由于当时亚洲各国室内运动场馆远不如美国,来亚洲的基督教青年会的体育干事们根据亚洲的具体情况,介绍、传授了在室外开展的十六人制排球。亚洲前三届远东运动会排球比赛都是采用的十六人制比赛。1919年第三届远东运动会后,比赛规则有了较大的修改,将十六人制改为十二人制,场地由90×45英尺缩小为80×40英尺。1927年又将十二人制改为九人制。九人制排球一直延续到1949年。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九人制排球一直流行于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各国。
在50年代,世界最高水平的排球赛都是采用六人制比赛。例如:在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举行的第一届男子排球世界锦标赛,世界青年联欢节和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全都是采用六人制比赛。为了适应国际比赛的需要,中国开始学六人制排球技术和比赛规则。1950年7月,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在北京清华大学举办了全国体育工作者暑假学习会。在学习会上,北京大学林启武教授向全国体育工作者介绍了六人制排球比赛的规则与办法。参加学习会的100多人经过学习、领会对六人制排球产生了兴趣,并且掌握了初步的知识。这些学习班学员都成了开展六人制排球的“火种”。同年8月,虞积刚、阎维仁在《新体育》杂志上撰文,详细介绍了六人制排球的比赛规则及简单的攻、防战术。1951年5月,林启武教授又撰文叙述了六人制排球的特点及打法。中国排球界在初步了解六人制排球的基础上,立即把注意力集中在六人制排球与九人制排球的不同点上。由于两者规则有很多不同,技术打法差异也很大,因而探讨规则、研究技术成为这个阶段各种学习活动的中心内容。这对中国当时学习六人制排球以及从九人制排球过渡到六人制排球是不无作用的。排球界很快进入了边学习、边实践的阶段。
三、建立等级制度及培训教练员
为了提高中国的排球运动水平,在50年代初,中国提出了全面向苏联学习的口号。苏联推行的体育制度是当时中国学习与借鉴的重要方面之一。具体地说,就是学习与借鉴苏联运动竞赛的等级制度以及运动员、教练员和裁判员的等级制度,并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不断加以修改和完善。这有利于调动运动员、教练员和裁判员的积极性,激励他们向高一级目标奋进。
1956年4月,国家体委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运动员、裁判员等级制度条例》(草案)。条例规定运动员等级分为运动健将、一级运动员、二级运动员和三级运动员;裁判员等级分为国家级裁判员、一级裁判员、二级裁判员和三级裁判员。并规定了达到各种等级的具体条件、证章和证书。
1958年6月21日和1958年7月11日国家体委两次修定了等级制度,并制定了《排球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具体地规定了各级运动员取得称号的标准。
1958年6月21日,国家体委首次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练员等级制度》(草案)(注:这个草案未能施行;1963年5月10日国家体委公布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练员等级制度》,也未能在实践中贯彻落实)。
总之,中国排球界在学习、借鉴苏联的经验方面和体育等级制度方面没有生搬硬套,而是吸取其精华。
四、加盟国际排联
新中国排球队参加了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和青年联欢节等排球比赛活动之后,中国排球队朝气蓬勃的精神和独特的技术引起了国际排坛的注意。
1953年中国排球协会成立,张之槐任主席。1953年11月张之槐、马启伟以中国排球协会的名义参加了在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举行的国际排球联合会的行政会议。1954年1月11日,国际排球联合会正式承认并接纳中国排球协会为正式会员。1956年8月,由国际排联主办的男子第三届和女子第二届世界排球锦标赛在法国巴黎举行。国际排联正式向中国男、女排球队发出了邀请。
中国排协很重视这次学习、锻炼的机会,并于1956年2月通过选拔,组成了国家男、女排球代表队。代表队在上海、北京进行了集训,而且还在7月14日-8月9日访问了苏联、保加利亚和民主德国。在此期间男女队各进行了11场比赛。中国男女队还参加了在保加利亚举行的四国排球联赛。参加的国家有中国、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和南斯拉夫。这些比赛是中国队准备参加巴黎锦标赛所进行的赛前锻炼。
8月30日至9月12日,17个国家的女子排球队和24个国家的男子排球队云集巴黎,参加了本届盛会。队数之多,是世界排球锦标赛历届之首。
五、发球革命和修改拦网规则
1957年,广东男排根据排球比赛的对抗规律和本队的具体条件,在当时举行的全国排球甲级联赛中,大胆地运用了勾手大力发球技术。在实践中,他们通过系统的、严格的训练,摸索出一套运用大力发球的规律。他们把发球与接发球的训练比例扩大到整个技术训练的60%左右,使发球与接发球技术的训练有了数量上的保证,因而在比赛中发球得分多,一传失误少,一次进攻占了很大的便宜。1957年广东男排由全国前6名以外的队,一跃而进入了前3名,这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靠的勾手大力发球。1958年全国甲级联赛,广东男排又由1957年的第三名上升到第二名,大力发球仍是他们致胜的“法宝”。
在广东队的带动下,大力发球风靡全国,不仅甲级队普遍采用,乙级队以及参加锦标赛的各队都开始广泛地运用;不仅男子队采用,女子队也有不少队员采用。这个时期来华访问的外国队都尝到了中国队大力发球抢攻的苦头,一场比赛他们的一传要丢18分左右,最多的高达25分。
当大力发球技术还在方兴未艾的时候,另一种攻击性很强的发球——上手飘球技术也出现了。中国最早运用这种新技术的是上海“红队”(即上海体院竞技指导科队)的龚俊平。当时,上海“红队”和上海“蓝队”都以大力发球见长,而上海红队除采用大力发球之外,龚俊平的上手飘球也是红队得分的重要手段。当时虽然还没有人从理论上对这一技术进行总结和提炼,但在实践中已经感觉到了这种发球的威力。总之,大力发球和上手飘球的出现对中国排球的技术、战术是一次推动,或者说是一种技术革命。它使排球各项技术间的发展出现了不平衡。1964年,国际排联在日本东京举行会议,修改了有关“拦网”的规则。修改后的规则条文为:“当一方扣球前,另一方前排队员身体任何部分越过球网上沿以上的垂直平面触球,即为过网触球犯规,但当一方队员扣球或吊球后,另一方拦网队员过网触球不算犯规。”这明确地规定了在对方扣球后拦网手可以过网拦球。
这个变化对于拦网来说是一个极大的转变。在此之前,拦网手无论在扣球前还是在扣球后,都绝不允许过网。因此,拦网的手型是手腕后仰在网侧形成一个与网子平行的平面来阻挡对方的扣球。所以,人们仅仅把拦网看作是防守的第一道防线。修改后的规则允许拦网手过网拦击,完全改变了拦网技术单纯防御的性质。队员可以通过拦网将对方的扣球拦死在对方的场地内而得分或得发球权。
1964年在中国排协获悉国际排联在1965年修改拦网规则后,国家体委球类司就决定在即将举行的全国排球联赛中执行新规则。于是,一个群众性的钻研拦网新技术的热潮迅速在全国掀起。什么“盖帽式”、“屋檐式”、“弹钢琴式”等过网拦球技术出现在中国各排球队之中。中国男排还把拦网的手法和变化总结为“捂”、“变”、“包”、“打”、“拍”、“直”、“放”、“幌”、“分”、“合”十字要诀,并在训练中加以强化。1965年7月,中国男排参加了在苏联里加举行的五国国际排球赛。在比赛中,中国男排的直臂屈腕盖帽拦网的比赛中崭露头角,中国队获第三名。同年11月,日本排球队访问中国。当时的日本男排是世界第五名,身高情况和中国差不多,但比赛时由于中国队在拦网上占绝对优势,结果比赛一边倒。中国队共拦死对方77次,而日本队只有33次。日本队称中国队的拦网是“可怕的拦网——万里长城”。日本教练松平康隆先生后来评论说:“1966年是中国男排的高水平时代”。
六、重大的转折
1972年4月,国家体委要求各省运动队恢复正常的训练。排球界的一些老同志也从“五七”干校重新回到了排球工作岗位,他们又立即组织起有马启伟、张然、侯希臣、陆连康、曾远期等人参加的排球调研组,赴全国各赛区召开座谈会,了解情况,听取意见,酝酿改善措施,并撰写文稿,总结中国排球训练工作20年来的经验,制订翻身计划。
1972年11月,国家体委又贯彻了中央指示,提出了三大球要在三至五年间达到一般国际水平的要求。国家体委在王猛主任的带领下,召开了全国三大球训练工作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对排球作了三件大事,开始了中国排球史上的重要转折。
第一件:系统地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开展六人排球20余年的经验教训,找出了目前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并明确了尽快实现目标的方向与措施。
第二件:根据当时世界排球的发展和中国排球运动的状况,修改并重新提出了“在技术全面的基础上,以攻为主,积极防守,发展高度,加强配合,实现快、狠、活的技术战术指导思想”。并指出:技术全面是组织各种战术,实现快速、灵活打法的基础;快速灵活是中国排球运动的特长和发展方向,是当前在战术打法形式中要重点解决的问题;集体配合是组成战术、实现快速灵活打法的保证。这些新的提法,实质上是中国排球20多年发展中经验教训的结晶,反映了排球界人士对排球运动规律的认识水平。
第三件:提出了解决目前青黄不接的紧急措施,狠抓青少年队伍的建设,并立即组织各种形式的集训大会战。提出“冬训是关键的环节”,必须抓紧、抓好,要掀起一个群众性的训练热潮。并提出要创造各种条件来提高教练员和裁判员的业务水平,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工作。通过一年多的努力,中国的排球水平有所恢复、提高,尤其是冬训,在漳洲基地各省精华聚集,水平提高很快。
1973年7月,中国排球队访问了日本。同年11月,男、女排球队又访问了伊朗。也在这一年,北京男、女排,广东男排访问了叙利亚、意大利、黎巴嫩、苏丹和坦桑尼亚。在国内,参加在基地集训的各省代表队迎战来华访问的日本国家高中男、女排球队。这些赛事使中国排球运动员获得了和世界强队实际交手一搏的机会。
1975年第三届全运全排球赛出现了形势好转的苗头。由于多年集训,使一些年轻运动员迅速成长起来,特别是女排开始形成全国多强对峙的格局,预示着中国排球运动的新时代的到来。
1976年初,袁伟民和戴廷斌亲自到集训基地物色运动员。同年6月,新的国家排球队在北京正式成立。袁伟民和戴廷斌走马上任,开始担负起赶超世界水平,冲击技术高峰的重任。
1977年11月,世界杯女子第二届、男子第三届排球赛在日本东京、大阪等23个城市举行。中国排球代表队在团长黄中的带领下,首次参加了世界杯赛,这也是中国排球代表队同世界大赛阔别十余年后的第一次征战。
本次比赛,中国女排击败了实力雄厚的本届亚军古巴队,但因决赛时负于日本队和韩国队,根据胜负局数计算而屈居第四名,这是中国女排参加世界大赛以来取得的最好成绩。值得一提的是中国队在预赛时战胜了日本女排,这是自1957年日本队访华以来,也是自日本队60年代摘取世界桂冠以来,中国女排第一次战胜日本国家队。
在1977年的世界杯赛中,中国男排以崭新的面貌和独特的快速多变的打法战胜了加拿大、韩国、巴西等世界强队。在中国男排参加的国际大赛史上,首次获得世界第五名的好成绩。
七、中国女排的腾飞(1)
中国女排继获得第二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的第四名后,逐渐走向成熟。其目标是冲出亚洲,走向世界。1978年8月中国女排又参加了在苏联举行的第八届世界女排锦标赛,以7胜2负的成绩获得了第6名。虽本次比赛获第六,但与前几名强队的差距缩小了。前六名之间竞争十分激烈,各队都没有很大的优势。中国队的两场失利与经验不足有很大的关系。袁伟民教练看到了自己队伍的进步,并根据当时国际排坛发展趋势,建立起一支具有高度、攻防兼备的全面型队伍。
1979年12月5日中国女排参加了在香港举行的第二届亚洲女子排球锦标赛。这次比赛共有7支队伍参赛。中国队以六战全胜的纪录夺得了世界的桂冠,实现了冲出亚洲的愿望。
1981年3月,中国女排以亚洲冠军的身份参加了11月在日本举行的第三届世界杯排球赛。经过了7轮28场的激烈比赛,中国女排以7战全胜的成绩首次夺得世界杯冠军,实现了夺取世界桂冠的愿望。袁伟民获“最佳教练奖”,孙晋芳获“最佳运动员奖”、“最佳二传手奖”和“优秀运动员奖”,郎平获“优秀运动员奖”。
在比赛中,中国女排在吸收欧亚两种流派长处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特点,创造了一套“全攻全守”的独特战术风格,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世界排坛面前。
1982年9月12日至25日,中国女排参加了在秘鲁利马等地举行的第九届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
预赛分6个组。中国队以3比0分别胜了意大利和波多黎哥队后,却以0:3负于美国队,从而给中国女排的夺冠之路投下了阴影。
冠亚军决战中,中国女排经受了一场特殊的考验。在噪声的干扰中,中国姑娘斗志旺盛,奋力拼搏,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夺得二连冠。
在秘鲁大赛中,袁伟民教练说:“拿了两个世界冠军,我认为还不够,因为在世界排坛上最高的荣誉是„三连冠‟”(以前苏联女排和日本女排曾先后拿过这个称号),中国女排全体队员决心要夺取“三连冠”,拿下洛杉矶奥运会的冠军。
1983年,中国女排的“大换血”是出乎人们预料的。日本女排认为她们将“从黑暗中见到光明”。美国女排则更加坚定了她们实现“加里弗尼亚之梦”的愿望(美国女排在加里弗尼亚建队,暂以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金牌为目标)。塞林格重申美国总统里根的话,“在奥运会上拿第二就是失败。”
第二十三届奥运会于1984年7月28日至8月11日在美国的洛杉矶举行。
本届比赛虽然苏联、古巴及东欧一些国家没有参加,但从国际女排实力来看,中国、美国、日本、秘鲁等队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的队伍,因此,这次比赛仍不失为世界最高水平的较量。金牌的含金量仍是当之无愧的世界之“最”。
本次比赛的最后一场预赛是“中美之战”。中国队还是输给了美国队,使关心中国女排的人们都捏了一把汗。但从比赛来看,中国队有了很大的进步。跟上次中国失利相比,在实力上已有好转。
在半决赛中,中国队以3比0轻取日本队。8月8日举世瞩目的中美决战的时刻到来了。比赛一开始双方就展开了激烈的争夺,第一局打了38分钟,中国队16:14胜了关键的第一局。在第二局中,中国队越打越好,美国队防不胜防,情绪波动。最后中国女排用49分钟拿下了第二局。第二局中国队利用巧妙的配合,越打越猛,终于以3:0结束战斗。
中国女排在美国本土上战胜了美国女排,获得了“三连冠”的胜利,实现了夺取“三连冠”的愿望。
8月9日,《体育报》以《辉煌的胜利、艰苦的历程》为题发表了专题社论,向中国女排表示祝贺。社论指出,“这是一个辉煌的胜利,历史的殊荣”。
1984年,袁伟民离开中国女排后,国家女排主教练的人选成为人们关心的问题。为了使中国女排长盛不衰,国家体委十分重视选拔主教练的工作。在1984年12月13日至15日,由国家体委袁伟民副主任在郑州主持召开了中国排球协会教练员会扩大会议,经过反复的酝酿与讨论,国家体委任命邓若曾为中国国家女排的主教练。
邓若曾上任后,进行了队伍调整,在他上任前,张蓉芳、周晓兰、朱玲等老队员退役。他上任后,补上了年轻队员殷勤、叶萍和巫丹。邓若曾教练和女排全体姑娘们把“三连冠”的殊荣作为新的起点,又投入了艰苦奋斗的生涯。
1985年11月10日至20日在日本举行了第四届女排世界杯赛。在开幕式上,中国女排队长郎平把四年前夺得的世界杯流动奖杯亲手交给国际排联主席阿科斯塔,台下8支球队全体教练员和运动员都盯着这个奖杯。当记者问到郎平有什么感想时,她说:“我们要把杯子再夺回来!”
由于这届比赛强队之间的水平有较大的差距,中国女排以较大的优势又一次夺得了世界杯,在新的征程上又写下光辉的一页。本次比赛,邓若曾获“优秀教练员”奖;郎平获“最佳选手”及“优秀选手”奖;杨锡兰获“最佳二传手”奖及“优秀选手”奖;郑美珠获“优秀选手”奖。在这次比赛中,中、古之战是世人注目的焦点。第一局关键的时刻,古巴队曾以14:10领先,路易斯的超手扣球使中国女排陷入困境,但久经沙场的中国女排临危不惧,情绪稳定,技术发挥良好,在已用完二次暂停的情况下,打得有条不紊,章法清晰,敢打敢拼,毫不手软,郎平连扣连中,终于反败为胜。最后中国女排以3:1获胜。
第四届世界杯赛后,邓若曾教练由于身体情况欠佳,请求辞去女排主教练的职务,这一人事变动,增加了中国女排夺取五连冠的难度,经国家体委认真研究,决定张蓉芳出任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江申生任教练。
1986年9月在捷克斯洛伐克举行的第十届世界女排锦标赛上,中国女排克服了重重困难,越打越有信心,终以8战8胜的出色战绩蝉联冠军,成为世界排球史上唯一获得“五连冠”的队伍。在这次锦标赛上,女排教练张蓉芳获“最佳教练员”奖;杨锡兰获“最佳运动员”奖和“最佳二传手”奖,杨晓君获“最佳一传手”奖。
中国女排夺取“五连冠”正值中国处于改革初期。中国女排的成功,成为亿万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全国人民在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中不断前进,也使旅居海外的侨胞扬眉吐气,使他们感到做一个中国人无比的骄傲和自豪。在中国女排夺取世界冠军之前,曾有一些外国人断言:“中国人只能在小球项目上取得成绩,在大球项目中要走向世界是不可能的。”历史是最公正的评论家。女排的成功已向全世界宣布,中国人无论是在小球项目上,还是在大球项目上都能夺取世界冠军。
第五篇:在大学校园感受物价飞涨
在大学校园感受物价飞涨
来源:搜狐博客 时间: 2013-06-13 11:20 作者:赵红军
原先最坚决地不买房的人,现在都成了实实在在的房奴。当然这些本身就是影响房价的最重要因素。
六年的时间,不短也不长,但对于感受物价的变化而言却已足够。六年前,我带着博士毕业时的热忱、理想,离别了自己所在的211,到了一所非211高校就业。刚来学校的时候,周边的气氛让人感到特别的冷清。学校周边不通地铁,单程两个-两个半小时的汽车,让很多教师抓狂。听老教师讲,大学城未建立之前,周边的房价只有2000元左右每平米,大学城一搬来,旁边的房价就跳到4000-4500。记得当时周边很多房产公司到学校来推销,喊出4300元的价格,就这,当时很多教师还唏嘘不已。估计大家心里都在想同样的问题——又没地铁、又没高铁的,两个半小时的坐车,搭上这些,这里的房价只比市区低2000-3000块,这那里划得来?结果,绝大多数教师都采取了消极等待的决策。
时间一晃,六年过去了。现在回过头来大学城再看看就发现,一切全变了。当时的周边冷冷清清,现在的周边只要不是假期,通常都热闹非凡。特别是到了晚上,大学城所在的那条街道,不仅车辆密集,而且人流如织。街道两边的台阶上摆满了摊位,有卖丝巾、连衣裙的、有卖拖鞋、洋娃娃的,有卖书架、手电筒的,还有卖手机贴膜、眼眉膏的,理发店、书店、打印店、水果店、服装店、手机店一应俱全,宾馆、歌厅、卡拉OK一字儿排开。可以说,只要你想买,什么东西都有的买。
不仅如此,现在大学城周边的公寓价格也一路狂涨到1.5万-1.6万。原先,学校引进一个人才,只要付出50-60万,就能招来211甚至985高校的业务骨干,可现在要想引进一个人才,没有100万,别人通常免谈。就拿吃一顿中饭来说吧,原先一碗普通的炸酱面就4.5-5元,如果吃不饱,顶多再加一个0.6元的菜包,基本就能搞定,可现在面条根本就没有4.5-5元这个价。最基本的一碗炸酱面,价格也已经涨到7-8元,而且份量比原先少了很多,所以根本吃不饱。如果要想跟原先一样吃个饱的话,那么至少还得再加两个菜包,因为现在的两个菜包加起一起的份量只比原先一个的稍多一点,可是价格却是原先的两倍多(现在每只1.3元),这样,吃一顿饭的价格就在10-13元之间。六年前,女生最爱吃的凉皮价格都在2元到2.5元,现在价格则普遍涨到4-5元。北方同学最爱吃的肉夹馍,原先2.5元,现在馍缩小了三之分之一二,价格几乎涨了一倍。
当时刚去大学城时,很多教师几乎都选择在外面吃饭,原因是,外面的市场化程度高、价格低、选择多。可后来,随着大家对外面情况的了解,去的人渐渐少了。因为,在我吃饭的那些年中,我从来没有看到过工商局、质监所、卫生防疫站的人,但六年来苍蝇、蚊子却从没有间断过,紧接着,地沟油、三聚氰胺、氨水豆芽,一个接一个地就暴露出来。曾经有一年,我给市政府相关部门写过一篇严查地沟油、加强大学生食品安全检查的提案,好像也没有得到任何的回复。
再到后来,因为市区房子的更快上涨,我被迫无奈就来到了郊区买房。由此,我还在《茶座》写了一篇“我即将成为房奴”的短文,被《读者》杂志转载,结果,很多同事们、同学们由此就熟悉了学术论文之外的我。现在,我的确已成了名副其实的房奴,一天都不敢停歇地工作着,尽管艰辛,但吃桌面条,唱着歌,痛苦并快乐着。记得当初买房贷款的时候曾经签订过合同,但到后来才发现,国内的贷款合同不同于国外,这里房子的利率并不是按照当初定下的利率支付的,而是按照市场利率上下浮动的。猛然地心里就想,这样的贷款合同到底还算不算合同?
在这六年间,上海的情形的确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原先大学城不通地铁,现在通了,这乃是一种交通上的革命;原先绝大多数老师都住在市区,现在,已经有约四分之一的教师搬到了大学城周边居住,这种新的居住格局已经快速成型;原先最坚决地不买房的人,现在都成了实实在在的房奴。当然这些本身就是影响房价的最重要因素。
如果我们要进行一个因素分析的话,要问带动这里物价、房价上涨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毫无疑问,就是交通的革命,地铁的开通,不仅大大缩短了郊区与市区的通勤时间,而且迅速导致了郊区化的出现。随着郊区人口的增加,外围房价开始上涨,接着水价、电价、租金价格、面价、米价、菜价也纷纷上升。可以肯定地说,现在郊区的商品价格已普遍高过六年前,并迅速向CBD靠拢,甚至很多价格已经超过市区。
其实,除了交通带来的革命以及由此所引发的物价上涨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垄断与市场的不充分竞争。比如,大学城周边的房子被很多温州人从楼底到楼顶全部买下,然后,通过不断转卖获取利润。又如,大学城周边的繁华地段,主要的商场都由乡政府、镇政府、生产队买下,然后再转包给餐饮公司,餐饮公司再装修,另转包给个体户,于是,租金不断上涨,价格便层层加码。比如,大学城就出现这样的怪事情,本来是学校修建的地方,但学校硬是将这个地方承包给外面的商户,然后,外面的商户再以租借的方式将这个地方租借给学校使用,结果,在这里开出来的学生食堂的饭菜价格就高得离奇。
如果以此来看过去这六年的物价或者说通货膨胀,其实还是感到非常之错综和复杂,因为它既有与西方通货膨胀理论相通的地方,比如,有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也有供给力量推动的通货膨胀,但与此同时,还有与西方非常不一致的地方,那就是行政性、地方性、垄断性的势力联合而成的、通过对特定地理位置的土地供给垄断而带来所谓单边垄断,再加上相关学校的引导,就带来了额外的通货膨胀,这种通货膨胀的源头不在商家的贪婪,而在于政府监管的缺乏。其结果就是,需求、供给、市场、非市场力量相互作用,共同推动物价的螺旋式上涨。
最后,如果要对过去六年的通货膨胀进行一个比较圆满的因素分析的话,恐怕还得讨论一下过去几年我国货币发行的速度及其所扮演的作用。弗里德曼曾经说过,“通货膨胀,无论何时何地,恐怕总是一种货币现象”,对于中国而言,这个说法是否仍有相当的解释力?其实,大家只要看看中国人民银行过去这几年的货币发行数据,大家就会知道,在这一点上,要让弗里德曼先生闭嘴,恐怕是非常之难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