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物理教学

时间:2019-05-15 04:54: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高中物理教学》。

第一篇:浅谈高中物理教学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高中学生处于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快速发展阶段的,只要教师的教学方法及过程得当,能让学生把握好学习高中物理的技巧和要领,物理教学就会取得较好的效果,达到预定的教育功能。

高中物理是中学阶段重要的基础学科,其中蕴涵着丰富的学科思想方法及物理基础知识。通过对它的学习,不仅可以让学生获得物理学的基础知识、提高认知自然界的能力,还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下面“五个重视”方面谈谈对高中物理教学做法和体会: 1 重视学科思想方法的教学 我们知道,物理学是迄今为止自然科学界公认的物质成果和思想成果最丰富的学科。物理学的发展除了改变了我们的世界,也改变了我们的观念和生活模式。物理学的每一次重大发展和进步,都与物理学家们高超的智慧和思维的闪光点分不开,没有科学家们创造性的思维及科学的思想方法就没有物理学的重大进步。科学史家朱克曼曾走访41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发现其“科学鉴赏力”和“高超能力”最主要的是得益于从名师那里“学到一种发现科学真理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而不是“从导师那儿获得的实际知识”。由于物理思想方法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结合相关的教学内容,不断地向学生渗透学科思想方法。例如:在力的合成与分解,平抛运动的分解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告诉学生分解与合成的原则,更需要告诉学生通过这种“等效代替”的思想方法,用“虚拟的”代替“真实的”达到了“化繁为简”的目的。让学生自觉地运用“等效法”这个物理学中重要的思想方法去解决相关物理问题。学生也许会说:“等效法”在解物理习题时确实有用,但我以后的生活不是一辈子搞物理学。学生对学科思想方法没有足够的重视,自然也不会在解决物理问题中有强烈的运用意识。其实,物理思想方法来源于的物理问题的研究过程中,同样也应用于人们的工作和现实生活之中,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感受物理思想方法在现实中的应用,也可在教学中列举现实生活中一些学科思想方法的应用。

我们不能奢望我们所教的大多数学生以后从事物理专业工作或者在生活中经常探讨物理问题和有意识的运用物理知识,但我们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渗透给学生的学科思想方法可能是学生终身受用的。2 重视物理概念的教学 学习高中物理过程中,很多同学最不适应的就是解答现在流行的混选型选择题,每次考试得分率都不过半,或者得分率时高时底。选择题大多是对容易混淆的概念、规律进行真伪判别,也有少量题涉及简单运算。做不好选择题除了学生解题方法不灵活,思维不严密、发散思维能力差外,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对物理概念掌握不到位。物理学以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为主干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它们有着相互依存又不可分割的关系,物理概念是物理学知识体系的基础,也是构成物理规律的基石,物理规律重要,物理概念也同样的重要。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物理感念的引入方式、形成过程,并且不失时机的进行适当的课堂及课外训练,让学生充分的深化、巩固和完善物理概念的理解,舍得用教学时间在物理概念的教学上。让学生体验到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完整思维过程,并从横行和纵向角度体会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把握好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全面、深刻地理解概念的物理意义,进而得出物理量的量度式和决定式。上述引言也反映出概念教学的重要性,理解掌握不好概念,是无法真正的掌握物理规律的,结果会造成学生整个知识体系的不可靠,解决物理问题就会处于茫然的窘境。3 重视物理模型的建立和应用 人们在认识自然界中的物质结构和不同层次的运动规律时,由于认知能力的限制,常常根据研究的问题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对错综复杂的实际问题,进行分解、简化、科学抽象,实现一种定性或定量的简化描述,这样就建立了一个接近于真实的物理模型。物理模型是物理学家研究物理现象、普通人认识物现象、学习物理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我们常听学生说高中物理难学,对于很多学习用功而又没有好的物理成绩的学生,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应用物理模型的意识不强,或者根本就没有应用物理模型来解决物理问题的意识。在高中物理的教学中,涉及到各种不同的物理模型,教师应该从高一阶段就不断的帮助学生建立各种物理模型,并引导学生应用好这些物理模型。4 重视培养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规范表达 由于初中物理涉及的物理问题通常都比较简单,表达起来一般较为容易和单调。进入高中学习时,面对物理状态和过程较多的物理问题时,通常都有解题时表达不规范的现象存在。这个现象教师应该给予足够重视,最好从高一年级开始就不断的培养学科表达的规范性。下面就解答物理计算题的规范性谈几点:(1)解答物理计算题时应该写出必要的汉字叙述:在解题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学会针对物理状态或过程写出适当的汉字表叙述,表达出要做什么、用了什么物理依据(根据…得),做了什么(由…得),通过简单的汉字叙述反映出解题思路和过程,让整个解题过程过度自然,汉字表达与物理表达式浑然一体。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说:“绿叶配红花”,如果我们把解题过程中的物理表达式比喻为“红花”,配合表达式的简单汉字叙述就可以比喻为“绿叶”了。如果花店里卖的花都没有叶子衬托而只有花朵,我们买花时肯定也会感到单调,甚至是别扭的。(2)画出规范的受力分析和运动情景示意图:设置给学生解答的物理问题,通常是以现实中的物理原型为背景,抽象为学生已经或者应该掌握的物理模型,并通过汉字或者图象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如果学生能够根据题意、结合物理状态或过程画出规范的受力分析或者运动情景示意图,找到了题目中的物理模型,对应物理模型就可以容易地写出相关的规律了,也可以很容易的找到有时需要的几何关系。(3)物理问题的表达应该有一定的逻辑性和层次感:我们都知道,物理现象都是由一系列物理状态组成的物理过程,不会抓物理状态及物理过程是不可能学好物理的。教师要让学生学会按照过程或状态来使用物理概念、规律表达物理问题的习惯。重视规范的学科表达习惯教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科表达能力,也有利于学生学好高中物理学。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养成做事要有条理性、规则性的意识和习惯,这对学生的一生都是有益处的。5 重视实验的教学 物理学是以观察和实验建立起来的基础学科,重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对物理现象有深刻的感性的认识,这种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前提、是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基础。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发展科学素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着重要的作用。

第二篇:高中物理教学反思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

在物理教学中,不能忽视学生大脑中形成的前概念,对正确的应加以利用,对错误的要认真引导消除,否则正确概念难以形成.

一、加强实物演示,丰富感性认识,有利于消除错误前概念,确立正确概念 中学生的抽象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属经验型,需要感性经验支持.因此教学中应了解学生的实际,通过实物演示消除错误概念.

太阳曝晒下的木块和金属块的温度如何?学生最容易根据自己的感觉,认为金属块温度高,形成错误认识.所以只有通过实验测定后,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感觉的错误,才能消除错误前概念,否则任何讲授都是苍白无力的.

由于学生思维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和表面性,他们往往以物质外部的非本质的属性作为依据,形成错误认识.如学生认为马拉车前进是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从而对牛顿第三定律产生怀疑.所以教学中针对这种问题设计一个实验:2个滑块,2个轻质弹簧秤,使一个弹簧秤两端分别固定在两滑块上,用另一弹簧秤拉动连在一起的木块,去演示使一物块前进时,另一物块同时前进,通过弹簧秤显示两物块之间相互作用力,这样就可以排除学生形成的错误认识,进一步理解牛顿第三定律.

在“自由落体”一节教学中,学生对任何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从同一高度竖直落下时,不同的物体将同时落地很难想象.因此教学中应强调“自由落体运动”是指在只受重力作用下的竖直下落运动,但在实验中,不可避免地受到空气等阻力影响,结果当然不会完美.当然,更重要的是做好演示实验也就是要重复“伽利略斜塔实验”,使学生建立密度和重力都不相同的物体在空气中,从同一高度落下,快慢几乎一样的事实,然后对自由落体运动加以分析、研究.

所以,抓住中学生学习物理的思维特点,充分利用实物演示及创造条件进行实物演示,积极消除学生的错误前概念,对提高物理学习效果是重要的.

二、重视物理模型的运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消除学生思维障碍

物理模型是物理学中对实际问题忽略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经过科学抽象而建立的新的物理形象.

通过运用物理模型可以突出重点,抓住本质特征和属性,可以消除学生思维方面的片面性和表面性,提高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学生能够对自己从生活中形成的朴素物理概念分析区别,抛弃错误概念,形成科学概念.如:伽利略在研究运动的原因并指出,亚里士多德观点的错误时,设想的“理想实验”就是建立了一个没有摩擦的光滑轨道的物理模型.在建立物理模型后,问题便简洁多了.

第三篇: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浅谈物理概念的形成与物理规律的掌握

新野县中等职业学校

卢玉生

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是高中物理基础知识最重要的内容。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物理概念和准确地掌握物理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经过这些年的教学摸索,要使学生形成概念,掌握规律,决不是简单的、被动地从教科书上或教师那里接受一些概念和规律的条文,而是在学生头脑中进行一系列极其深刻和复杂的思维变化过程。

(一)教师要向学生介绍相关的感性材料,使学生获得必要的感性认识,这是学生形成概念和掌握规律的基础。

在物理学习中,使学生对所学习的物理问题获得生动而具体的感性认识是非常必要的。在物理教学中,如果学生对所学习的物理问题还没有获得感性认识,也还没有认清物理现象,教师就急于向学生讲解概念和规律,采用“填鸭式”的教学,学生靠灌输得来的“概念”和“规律”就将是空中楼阁。其实,当学生对教师介绍有关的物理现象和物理事例有了比较充分的感性认识,而学生自己用已学的知识又无法合理地说明和解释这些现象与事例时,便会产生好奇心,就会主动提出疑问。例如,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一个身高体壮的大人从你身旁走过,不当心碰了你一下,可能使你打个趔趄,甚至摔倒。但是,如果碰你的是个瘦小的小孩,尽管他走得跟那个大人一样快,打趔趄甚至摔倒的可能不是你,而是他。学生便会产生“这究竟为什么?这到底是什么?”的问题,这种对学习内容的浓厚兴趣,正是学生学习概念、掌握规律的内因。可见,当我们考虑一个物体的运动效果时,只考虑运动速度是不够的,还必须把物体的质量考虑进去。物理学上把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叫物体的动量。

每一个物理概念和规律都包含着大量的具体事例。在物理教学时,特别要注意的是,并不是具体事例越多越好,为了帮助学生能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我们教师必须精选典型事例,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在学生形成概念,掌握规律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正确进行科学抽象,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这是形成概念、掌握规律的关键。观察同一个物理现象,不同的学生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因为在每一个物理现象中,存在着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果把握不住抽象思维的正确方向,就会得出错误的结论。例如,在“马拉车”的问题上,尽管学生把牛顿第三定律背得滚瓜烂熟,思想上总还认为“马对车有拉力,车对马没拉力”或者“马对车的拉力大于车对马的拉力”。学生“最有力的证据”是:反正是马拉着车向前走,而不是车拉着马向后退。学生主要是固执地盯住了马拉车向前走这一直观的表面现象,而没有对车、马的启动过程以及车、马与路面之间的作用力做深入细致的分析。

(三)学生对相关物理问题的感性材料进行科学抽象,得出结论后,为了强化概念和规律,还得使学生理解所学概念和规律,那么学生怎样才算形成了物理概念呢?至少明白为什么要引入这个概念,能说出这个概念是如何定义的,对于物理量要记住它的单位,对于有定义式的物理量要记住它的定义式,明确概念的适用范围,弄清楚一些容易混淆的物理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对于物理规律要知道物理规律是怎样得来的,能记住物理规律的文字叙述及数学表达式,还要抓住表述规律的关键词语,明确规律的适用范围,了解规律的应用并能解决有关问题。更要深入领会概念和牢固掌握规律,还需要系统的练习才能达到领会概念和牢固掌握规律的目的。

物理是一门以唯物辩证法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物质运动性质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所以要学好物理,应学一点唯物辩证法,学会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和方法去观察物理现象、分析物理过程、归纳物理规律。这样我们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变得更深刻、更透彻,应用也更得手。当然基础知识并不等于创造力,并不是知识越丰富,创造力越高。相反,在一定的知识基础上,只要有创造力,一样能做出创造发明。

总之,形成了正确的物理概念,总结归纳了物理规律之后,就可以正确地利用物理规律去解释生活中的很多现象,自然就产生了发明创造的欲望,这是物理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重大课题,今后还需要努力地探讨,不断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具有全面素质的人才,使素质教育逐步走向成熟。

新野县中等职业学校

二零一四年元月

第四篇:高中物理教学总结

高中物理教学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高二物理教学工作。在教学中,我认真执行物理规定的教学工作计划,努力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物理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成绩。

一、课程标准给我提出了新的要求,让我的教学理念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怎样教物理,《国家物理课程标准》对物理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为了适应这种新的要求,在教学中,我不断的学习让我有了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让我的教学水平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二、课堂教学,我加强了师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本学期我深知我们每位物理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物理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认真备课,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查找资料,和同行探讨,力争写出最优的适应我们学生的教案。课后写教学反思,教学案例,记下教学中得与失,写下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或困惑地方,得到了教师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为今后改进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十分有用。

教学活动兼顾到知识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和谐统一,而这些都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每一位教师不断学习、不断修炼,提高文化水平与做人境界,这将是一个长期而非常有价值的努力过程。我在总结自己教学的同时,不断反思教学,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把仍在困惑着我的许多问题,逐个得到解决。努力处理好物理教学与现实实践的联系,重视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的意识和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创新评价,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怎样提高学生成绩,我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物理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多鼓励肯定学生。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对学生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教师严谨、扎实、高效、科学的良好教风及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

教学无定法,学习无止境。我将在以后的工作中,牢记创新的思想,扎实的工作,做一个适应新形势下的好老师。

总结人:吴爱新

2013.1.29

第五篇:高中物理教学案例

高中物理教学案例

高中物理教学案例

宜昌市长阳一中 谢世林整理

【课题】:欧姆定律(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内容涉及两个问题。一是欧姆定律,二是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关于欧姆定律,教科书先用演示实验探究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通过U-I图像处理的方法得到电流与电压的正比关系,由斜率反映了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然后定义电阻。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因果关系、适用条件的分析等,得到欧姆定律的公式及表述。这样安排,在实验电路、数据处理、研究思路等方面都较初中有很大提高,也更加科学。对导体伏安特性曲线的研究,尤其是测绘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的实验,使学生对欧姆定律的认识更加深化。

【学生分析】:

在初中学生对欧姆定律已有一定的认识,本节课要让学生对欧姆定律有一个更多、更深层次的认识。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强,在演示实验部分和理论讲解部分要加强师生的互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体会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知道什么是电阻以及电阻的单位.2.理解并掌握欧姆定律,并能用来解决有关电路的问题。

3.通过测绘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的实验,掌握和用分压电路改变电压的基本技能;知道伏安特性曲线,知道线性原件和非线性原件,学会一般元件伏安特性曲线的测绘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知道电流的大小的决定因素,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

2.运用数字图像法处理,培养学生用数字进行逻辑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探究欧姆定律的建立过程,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在逆境中战胜困难的坚强性格。

2.培养学生善于动手、勤于动脑以及规范操作的良好实验素质,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分析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欧姆定律的内容、表达式及适用条件。

2.会用姆定律分析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会用实验方法测绘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

难点:

1.根据电路图会实物图的连接,或根据实物图的连接会画路图。

2.理解伏安特性曲线的物理意义。

【教学思路】:

向学生展示实验的魅力,让学生知道物理应属于一门实验科学。在演示实验和投影片的帮助下逐步得出欧姆定律以及电阻的定义和表达式。

【教学过程】:

讲授新课

3

教师: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同一导体的U-I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图倾斜直线。

教师设问2:根据数学知识U-I有哪些特点呢?

学生讨论:对于同一导体图线的斜率即U与I的比值不变。但A、B导体U与I的比值不同。

教师设问3:U与I的比值反映了导体的一种什么属性呢?

步骤二:

由步骤一的演示实验,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对于同一导体加在它两端的电压U与通过它的电流I的比值不变。这个比值反映了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且只与导体本身的性质有关。这个比值可以写成R=U/I.师生互动得出电阻的定义:电压与电流的比值R=U/I反映了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做导体的电阻。

① 让学生将上式变形得I=U/R ② 让学生说明I与U、R的关系:I与U成正比、与R成反比,从而得出欧姆定律。③ 让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一下欧姆以及欧姆定律的建立,从而对学生进行思 想品德教育。

教师设问4:根据欧姆定律I=U/R得R=U/I,能否说导体的电阻R跟导体两端的电压U成正比,跟导体中的电流I成反比呢?为什么?引导学生回忆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的特点。例如E=F/q。再一次强调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的重要性。

让学生得出电阻的国际单位欧姆,简称欧姆,符号Ω。常用的单位哦还有千欧(KΩ)和兆欧(MΩ): 1KΩ=103Ω;1MΩ=106Ω

教师设问5:1Ω的物理定义是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如果在某段导体两端加上1V的电压,通过导体的电流是1A,这段导体的电阻就是1Ω。所以1Ω=1V/A.4 ④ 让学生通过预习材料总结出欧姆定律的适用条件:纯电阻电路,如金属导体和电解 液。对于含有电动机等的非电阻电路不适用。在此强调纯电阻电路和非纯电阻电路的特点。

教师设问6:除金属导体A、B外,像晶体二极管这种半导体、气体导体的U-I图像是否也是一条直线呢?

步骤三:

⑤ 再次回到步骤一的演示实验中,引导学生给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下定义:以纵轴表电 流I,横轴表示电压U,画出I-U图像叫做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如教材图2.3-3所示。教师设问7:在I-U图像中,图像的斜率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师生讨论:在I-U图像中,图像的斜率k=I/U=1/R,图像的斜率越大电阻越小。再引导学生分析出金属导体、电解质溶液的伏安特性曲线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而对于气体导体、半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不是一条直线。如教材图2.3-5所示。

⑥ 由学生得出伏安特性曲线是过原点的直线,这样的元件叫线性元件;导体的伏安特 性曲线不是直线,这样的元件叫非线性元件。

教学总结

1欧姆定律是一个实验定律,是在金属导体导电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使用欧姆定律应当注意电压U、电流I和电阻R必须是属于同一导体。

2使用欧姆定律应当注意它的适用条件。

3应充分理解电阻的定义以及定义式R=U/I,并明确R与U、I无关。

4本节难于理解的就是导体伏安特性曲线,要掌握几种比较常见的伏安特性曲线。课后作业:教材课后练习1、3.【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主要是通过实验来得出的规律,通过和学生互动做实验效果较好。边做实验边得出结论比较轻松,易于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所接受。有不足的地方是本节在讲解过程中应注意环节更为紧凑,这样节省出一些时间可做些当堂练习,或再测一下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

荐初二物理《浮力》教学案例(5000荐荐初初二中物物理

教理

案教

案物

态例

字)

荐初中物理教学设计和反思(3000字)荐初中物理教学案例《密度》(800字)

下载浅谈高中物理教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高中物理教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 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圆周运动,什么是匀速圆周运动。2、知道线速度的物理意义、定义式、矢量性,知道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的特点。3、知道......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 在新课程形势下要求:一个称职的高中物理教师,决不能“教书匠”式地“照本宣科”,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与时共进。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

    高中物理情境教学

    高中物理情境教学 此文章不是作者本人所写,是别人所写,并且没有经过写作人员的同意,所以只能将文章发到网上,如果作者用这个文章评职称,将会告其侵权 高中物理对很多学生来说都是......

    高中物理教学工作总结

    高中物理教学工作总结 高中物理教学工作总结1 本年度本人担任高中物理教学工作。在这一年中,本人针对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取了一系列措施,使高中的物理成绩有了较大的进步,具体......

    高中物理教学工作计划

    高中物理教学工作计划 新的学期,新的开始,为了搞好本期工作,我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 新学期里,本人将积极接受学校分配给自己的各项教育教学任务,以强烈......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 对于每一位教师,当他上完一节课后对这节课后的感受,肯定会比课前备课的感受更为深刻,更能从中体会该课教学的得与失。因此,课后反思自己的备课与课堂教学,记录......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

    新课改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反思 早在1910年,杜威在他的著作《我们怎样思维》中,就倡导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在杜威看来,反思的出发点是对问题情境的困惑,经过分析、假设、推理与检验......

    高中物理教学心得体会

    示范课的心得体会 高一物理组 于丹丹 2016年7月6日 高中物理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一门难学的学科,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来说它更是“老大难”。因此,对于年轻高中物理教师怎么教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