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物理情境教学
高中物理情境教学
此文章不是作者本人所写,是别人所写,并且没有经过写作人员的同意,所以只能将文章发到网上,如果作者用这个文章评职称,将会告其侵权
高中物理对很多学生来说都是比较难学的一门学科,对一些概念和规律不能很好地理解,公式难背,无法很好地将所学知识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而情境教学法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之中,让学生能够将理论与现实生活更好地联系起来,能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将所学知识活学活用。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老师要采用情境教学法,提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物理情境
由于物理的很多理论比较晦涩难懂,一些模型和物理过程比较抽象复杂,老师无法通过简单的文字解释和语言表达来让学生很好地理解和消化。因此,老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创设物理情境,由于多媒体融合了文字、图片、音乐、视频,融合了声、光、色、形,融合了静态的、动态的,融合了黑白的、彩色的,能够给学生丰富的感官体验,让学生通过形象立体的多媒体技术更好地了解物理现象的发生过程以及一些复杂的物理原理。多媒体技术能够让看不见摸不着的物理过程通过形象的图片和视频展示出来,能够使得微观的过程宏观化,瞬间的过程持久化,让学生更好地观察微观、瞬间的物理变化,帮助学生破除认识障碍,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同时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突破课本的重点、难点问题。
比如一些无法通过实验演示的物理变化过程,如a粒子散射实验、波的干涉、静电平衡等等,可以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来模拟和再现这些物理实验,声行并茂、图文兼备的多媒体技术能够让学生产生更直观的感官感受,能够让学生通过观察形象的图片和视频更好地了解物理现象的演变过程以及物理现象的本质,二、利用实验创设物理情境分析
物理学科是一门动手实践的学科。实验是物理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物理教学的主要手段。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老师可以充分利用实验来创设物理情境,让学生通过亲自参与到物理实验中来,让学生通过亲手动手、在实验中认真观察、在实验中不断探索和摸索,通过深入的亲身体验丰富学生的认知体验,同时可以提升教学的趣味性、真实性和直观性,让学生通过实验来更好地观察和理解书本上的抽象的物理现象和物理原理。通过实验,让学生去观察现象、动手实践、对实验中的数据进行记录、整合处理和分析,最终得出结论,让学生在充分自主的实验中能够培养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分析总结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精神和科学态度。通过实验教学,使得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能够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学习的意识,增强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比如为了更好地理解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可以与学生做一个伽利略的加速度实验,准备木板和小球,木板倾斜一定的角度,将小球从木板的一定高度自由落下,然后去观察小球最后能走多远,然后再让小球从一个倾斜的木板自由落下在滚落到另一个倾斜的木板上,观察小球滚到另外一块木板上到达的高度。最后可以总结出当忽略摩擦力的情况下,无论第二块斜板倾斜角度如何,第二块斜板斜面伸展多远,当小球从第一块木板自由落下在滚落到第二块木板的时候,小球总会到达与落下相同的高度。通过这个实验可以让同学更好地理解力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在这个实验中,学生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和总结,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了理论知识,培养了学生科学严谨的物理态度。
三、利用生活经验创设物理情境
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很多的物理现象、物理知识,老师可以通过生活经验创设物理情境,让晦涩复杂的物理现象能够与普通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让学生能够减少对物理的抵触感和抗拒感,拉近物理与生活的距离感,让学生通过日常的生活现象就能了解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和物理原理。而高中学生也有了比较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生活认知了,可能学生没有意识到自己平时常见的一些生活现象中所包含的物理原理和物理知识,当老师将生活经验引入物理课堂时,会让学生有一个充分的感性认识和促进作用。
比如,在用叉子捉鱼的时候,为什么朝着有鱼的地方插去往往叉不到呢,而有经验的人会将叉子叉的深一点就能叉到了,还有平时的筷子放入装水的杯子里看起来筷子折了,这些都包含了物理中光的折线作用。平时在公交车上紧急刹车时人会向前倾,这是惯性作用;当冬天脱毛衣的时候会有光,这是静电效应;水、水蒸气、冰、雾这些都是水的不同状态,不同状态转变也涉及升华、凝华、蒸发等物理现象;还有诗词中的坐地日行八万里,是因为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所以,日常生活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物理知识,通过利用生活经验创设物理情境能够让学生知道物理源于生活,物理离我们的生活不遥远而且还特别密切,物理就在我们生活之中。
结语: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引入情境教学法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原理及物理知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物理态度。老师要采用多种方式创设丰富的合适的情境,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个性,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及美好的品质。
第二篇:浅议新课改下的高中物理情境教学
浅议新课改下的高中物理情境教学
李安全
(四川省仪陇复兴中学四川仪陇637668)
摘要:高中物理情境教学的途径:运用多媒体再现物理情境;通过演示实验创设物理情境;通过学生实验体验物理情境;通过社会生活展现物理情境。高中物理情境教学遵循的原则:情境创设要有针对性;情境创设要有科学性;情境创设要有前瞻性。
关键词:情境教学,多媒体,实验,社会生活
“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是传统教学的重要特征。在教学中,教师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忽视对学生综合能力、创新精神和良好个性的培养。为了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这种弊端,新课改要求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主动获取知识。为此笔者就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情境教学的体会,与大家共勉。
一、高中物理情境教学的具体途径
(一)运用多媒体再现物理情境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常常用自己的语言去创设情境,有时未免单调、枯燥。而且有些物理问题比较抽象,仅凭教师的语言表述学生难以想象,影响了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正确理解和掌握。为此,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再现物理情境,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直观化。例如在《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中通过多媒体再现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过程,使学生体会到物理规律的形成都有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产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了解人类认识事物本质的曲折,培养学生敢于坚持真理,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态度。又如在学习《欧姆定律》时通过多媒体模拟电流的形成过程,虽然电流是真实存在的,但它却看不见、摸不着,学生是观察不到的。如果靠学生自己去想象,显得抽象,而借助多媒体用动画的形式模拟出电流的形成,使电流的形成过程变得直观、形象,从而有效地揭示电流形成的本质。这使得学生不但容易掌握知识,而且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通过演示实验创设物理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认识,再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有关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同时教师的演示实验也为学生提供了实验操作的示范。例如在学习《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时,教师借助于横波演示器演
示横波的形成和传播过程,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到横波的形成和传播特征:波源的振动依次引起周围介质中的质点振动,振动在介质中由近及远的传播就形成了机械波。介质中各质点发生振动时,各个质点仅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做往复运动,质点本身并不随波迁移,机械波向外传播的只是机械振动的形式与能量等。通过这个演示实验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使学生观察到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过程的细节,直观认识到机械波形成的实质,从而有效地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提高了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三)通过学生实验体验物理情境
学生实验分为测量实验、验证实验、探究实验等。通过测量实验可以让学生学会基本工具的使用。例如在《长度测量》实验中,学生通过实验就会正确使用游标卡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圆柱体的直径、圆管的内径以及圆瓶的深度等。通过验证实验可以让学生在直接参与实验研究的过程中,逐步领会科学家是如何通过实验获得事实,如何从获得的事实得出物理概念和规律的,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例如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中,学生通过实验近一步理解了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更近一步掌握了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本质。通过探究实验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自己动手做实验探究物理问题,从而获得结论,这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又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关系》实验中,学生通过实验获得了研究物理问题的思路,也掌握了借助于图像等研究两个变量关系的思想方法。
(四)通过社会生活展现物理情境
物理来源于生活,走向生活。物理教学中许多规律都是建立在对生活现象观察的基础之上,但具有很强的抽象性,这些抽象的知识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应利用生活实例创设情境,将物理概念、规律还原到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中,激发学生兴趣,唤起学生原有的认知与生活体验。例如带领学生走出学校,参观、采访工厂、农村、电站等,让学生了解物理知识和科学技术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实际应用,了解科技的进步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及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有实用价值的方案,这既能有效地使教学和社会实际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领会所学知识,又能开阔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高中物理情境教学需要遵循的原则
(一)情境创设要有针对性
针对性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材的内容特点、学生认知水平及心理特点、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当地的风土人情,结合教学大纲、教学参考书等资料,找到切入点,创
设适合学生发展的物理情境。例如教师通过物理情境要把问题设在学生有疑之处,才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而问题一旦得以解决,学生就会有极大的成就感,从而激起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二)情境创设要有科学性
情境的创设要与学生的智力和知识水平相适应。情境过于简单,不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情境过于繁杂,又会使学生感到不知从何做起,可能会失去探究的兴趣。情境创设还要有层次性,有梯度,这样才能由浅入深,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
(三)情境创设要有前瞻性
物理情境的前瞻性,指的是教师在进行物理教学的过程中,要考虑所创设的物理情境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将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怎样起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所创设的物理情境必须具有前瞻性。
总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活学生的思维,以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旭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母小勇 李代志:《物理学教育新论》,江苏教育出版社
[3]翟相俊:《论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法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运用》,发表在《科教新时代》
第三篇:情境教学
[摘要] 本文主要在新课程教学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个人理解,对数学问题、数学情境、数学问题情境等方面作以阐释;在新课程背景下,为初中数学教师提供一些适合中国实际的问题情境创设方法,即怎样为数学问题构造合适的教学情境,怎样在教学情境中巧设数学问题,并给予少许案例,供教师们在创设问题情境方面一种有效性的参考。
[关键词] 情境教学 教学质量 初中数学
数学情境是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含有相关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的场景或氛围,是一种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数学思维为价值取向的刺激性的数据材料和背景信息。那么,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如何创设情境呢?
一、通过创设游戏型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抽象、复杂的数学学习领域中,若能结合学生己有的经验和认知规律,通过创设一些游戏型问题情境来开展课堂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可能得到较充分的调动,学习的效率会明显提高。
例如,在“认识事件的可能性”这堂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掌握判断一类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方法,并能按要求设计一些简单的概率模型,结合初中阶段的学生“好表现自己”、“活泼好动”的年龄特征,我精心设计了一个“我们组最棒”的游戏:请各小组(好、中、差生在课前已搭配匀)从生活中搜集素材设计一些事件,再请其他组回答该事件发生的确定性或不确定性,回答正确后继续回答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多少。回答正确的一组将得到一张精美的卡片作为奖励,否则出题的一组得到类似的奖励,看看哪一组得到的奖励最多?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设计出了很多有意思、有意义的确定和不确定的事件。如太阳东升西落;我班40位同学中至少有4位同学出生的月份相同;姚明罚球投篮是百发百中,等等。整堂课学生都是处在激情亢奋的状态,在游戏中不断建构新知识,课堂效果很好。
二、通过创设认知冲突型问题情境激起学生探究欲望
学生在认知方面的发展,实际上就是认知结构不断遭到破坏,并且不断达到新的平衡状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尽可能地设计一些能引发学生认知上的冲突方面的问题,从而让学生清楚地看到自身现有知识的局限性,产生要努力通过新的学习活动,去达到新的、更高的平衡的欲望。
例如,在“圆锥的侧面积”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主动探索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形的实质,从而达到自我建构圆锥的侧面积计算公式的意义。于是,我首先创设了这样一种情境:教师头戴着一顶纸做的、工艺还算精致的圣诞老人的帽子,走进了教室,问学生“漂亮不漂亮”、“像什么几何体”?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接着,让同学们把自己手中的长方形纸片折成圆锥形帽子,来初步尝试、体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然后,让一位学生将老师做的圣诞老人的帽子沿母线剪开,并粘贴在黑板上,解开了这个迷团。学生通过体验和观察,己感悟到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实际上是一个扇形。为了趁热打铁,我又让学生分小组各给老师制作一顶合适的帽子(将前而制作好的帽子作为参照物)。学生稍作思考后就容易想到,要制作帽子,就必须要确定扇形;而确定扇形前又必须知道圆心角,那么如何求出圆心角呢?这样,又会引发学生的再次认知冲突。学生通过仔细观察,独立探索,以及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探究后,终于发现了扇形的半径、弧长与圆锥的母线、底面周长之间的关系,从而不难推出圆心角的计算公式,至于“圆锥的侧面积计算公式”亦是水到渠成了。在学生将自己亲手制作的一个个帽子戴在老师的头上,他们是何等的高兴,课堂气氛也推向了高潮!这样创设的问题情境,既使学生学习了新知,又培养了他们勇于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同时更满足了学生愉悦的成功体验。
三、通过知识的现实背景,创设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情境
用具体事物“创设情境”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要求。可以把“抽象”的理论形象直观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求得知识。在教学中把概念寓于现实背景,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现实的联系,然后用数学的方法组织和建立数学概念,这样建立起来的概念具有丰富的内涵。如果学生没有体验概念形成的过程,学生很难正确全面地理解概念,很容易造成对概念的片面、孤立甚至是错误的理解。
中学数学中的许多概念,特别是一些基本概念与现实生活有紧密联系。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概念的现实背景,使学生身处实际情境中,通过亲身体验来建构数学概念。例如,圆的概念教学。圆的定义很精炼,但不好理解,教师可以从“车轮是什么形状”的这一问题引出,然后提出下列问题:为什么车轮都做成圆形的呢?能不能做成正方形或其他形状呢?如果做一个最简单的车轮,要注意哪些问题?教师利用“车轮”“扩正方形”“扩椭圆”等具体表象,让学生在“滚得动”、“滚得稳”的观察思考中把注意力集中于圆形边上各点与中心的距离是否一样的问题上。再让学生动手操作:用准备好的定长的细绳,一端固定,绕带铅笔头的另一端旋转一周,画出一个圆。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讨与操作,学生可以发现圆形成的关键(定点、定长)、条件(同一平面内)、方法(旋转),从而理解圆的概念。恰当地联系现实原型,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助于学生接受、感知新概念。
四、通过故事、典故等创设问题情境
初中学生是刚从小学过来,是儿童与青年的过渡期,因此,他们对故事还有着深厚的感情。利用数学故事、趣味性问题、历史名题等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思维的积极性,可以提高学生主体参与教学过程的深度。如在《无理数》这节课中,教师可以首先讲述古希腊学者希伯斯因坚持自己的观点:“自然界中一定有无理数的存在”,而被教徒无情地投入大海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也可以强化对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时,可讲解中国古代经典的“鸡兔同笼问题”:今有鸡兔若干,头49个、脚100只,问鸡兔各有几只?通过学生被这个趣题吸引,从而达到以“趣”引“思”,使他们在学习中处于兴奋状态和积极思维状态效果,顺便通过介绍古代的算术方法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开拓学生的思维,并为我国高超的算术而自豪。这种故事形式的教学下,学生的情操得到了陶冶,思维也很活跃,学习结果自然就好,这种来源于生活的数学故事情境可能比教师挖空心思进行教学要有效得多。
五、结语
创设情境教学的方法还有很多。我认为,良好的数学问题情境不仅能激发数学问题的提出,也能为数学问题的解决提供相应的信息和依据,从它提供的信息,通过联想、想象、类比和反思,发现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内在联系,进而对提出的数学问题进行探索研究,并寻找解决的策略和方法。
参考文献:
[1]李吉林.情境教学一情境教育[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2]吕传汉,汪秉彝.中小学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教学探究[M].贵阳:贵州人民出社,2002.
第四篇:情境教学
常用的教学情境及改进措施
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正确恰当地选用教学情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开展教学,我常用的教学情境模式有以下几种:
1.运用语言创设情境
这是最简单、最实用也是常用的创设情境的方法,通过用语言提出问题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比如在教学《身边的诱惑》时:我们身边有哪些诱惑?我们应该怎样面对这些诱惑?从而引起了他们的注意,用简洁、精炼语言促使他们去探究、深思、发现和解决问题,从而将深刻的道理渗透到学生的心境中。、运用故事创设情境
《友好交往礼为先》这课的教学,我就选用年轻人没有礼貌最后走冤枉路的故事,在欢快的教学氛围中启示学生理解礼貌待人的重要性,从而引导学生思考礼貌待人都应注意哪些方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学习的兴趣。
3、通过表演课本小品剧创设情境
在教学《严也是一种爱》这课时,我就先让学生把课本中日常成长烦恼的各个片断排成小品表演,再现事情的发生经过,让学生能从动作、语言、神态的表演中体会原来和谐的亲子关系,现在变得格格不入的原因,从而在分析小品情境过程中理解知识、掌握观点,以达到教学目的。
4、运用多种辅助手段创设情境
通过运用音乐、图画、多媒体(视频、录音、课件、幻灯片等)等手段的新颖性、趣味性创设丰富的情境来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教学氛围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如在教学《做友好往来的使者》一课时,就通过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小雪与美国女孩相处的故事、比利时首都交通、歌乐山雕塑等几段视频,再现学生没有或无法经历的生活场景, 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帮助理解相关知识点。
在教学的实践中,深深觉得创设教学情境应以实用为主,应从以下几方面注意改进:
1、有针对性性地选择情境,这既要根据教学的内容,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2、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无论选择哪种,都要以学生为主,把学生做为学习的主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简洁实用,不要只是作为一种效果和手段来运用教学情境,更不应该追求精美,而以应该简洁实用为主。
第五篇: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
---思想品德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一个史实蕴藏着一段故事,同样思想品德课本中的观点也是许多故事的缩影。将课本内容用生活中的故事情境去诠释,去演绎,势必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生成资源,创设高效课堂方面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教育理念的最高宗旨和核心。”因此,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重视情境教学活动,鼓励学生通过情境体验、实践、讨论、合作和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推行新教育理念的过程中,为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促进课堂生成资源,我在课堂上采用了情境教学,并在情境教学中收获颇丰,在此我想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巧妙导入
古诗云:“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课堂导入好与否,直接影响到该节课的质量。如《诚信做人到永远》这一课的教学,我借助了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欣赏赵本山的著名小品《卖拐》。小品马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投入到本课焦点话题“诚信”的讨论上来。再如我在讲《尊重他人隐私权》内容时,首先播放了歌曲《粉红色的回忆》,然后让同学们做游戏,(游戏内容:用纸条写一个他人的隐私,让第一桌的同学看了后迅速把看见的内容小声说给第二桌的同学听,这样以此类推到最后一个同学。最后,我让最后一个同学把自己听到的说给同学们听,再让第一个同学把自己看到的话说给大家听。)结果同学们纷纷说出自己所听到的话,并为这众说纷纭的话语捧腹大笑。我马上找准契机引导同学们思考:“一个人的隐私一旦被广为传播,会是什么后果,带来哪些影响?”同学们立刻又谈开了,就这样我把话题转向了隐私权。顺其自然地导入了本课教学,让学生在轻快明了的歌声与小品中,感受到学习氛围的轻松,为这节课起了很好的烘托作用,使新课在较好的氛围中进行。
二、精选生活情境
青春期的学生情感丰富多彩,正处于激情燃烧的岁月,只需一颗火星就会被点燃的火把。所以,我努力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特点,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内外的具有教育意义的信息资源,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出学生心底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要求,启迪学生对问题的自发质疑和求知欲望,使整个课堂处处是思想的碰撞、心灵的交融和彼此的理解和接受,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学会生存和发展,追求健康而有意义的生活。在讲到两代人的代沟时我采用了“flash父女经典对话”。搞笑的对话内容把学生融入到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我抓住机会让学生思考问题:
1、两代人产生代沟的原因是什么?
2、我们应该怎样去解决这个问题,使亲子关系更融洽呢?让学生围绕问题积极思考。
又如在讲授“难报三春晖”这一课时,我想:初二学生大多正处于叛逆期,讲大道理,采用“一言堂”式的教学,学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乏味与厌烦的情绪,失去对思想品德课的兴趣与热情。因此,我播放了《2012年感动中国人物陈斌强的事迹》,并设计了“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学生对这一联系自身实际的问题非常感兴趣,他们在轻松、愉悦、兴奋的讨论与交流中重温了父母在平凡的生活中为我们的成长所倾注的点点滴滴──生病时焦急的神情,取得成绩时欣慰的笑容,落在肩头上的一巴掌„„联想起日常生活中我们对待父母的一幕幕:有的同学曾因母亲的唠叨而心烦;有的同学曾因父母管教太严而反感;有的同学曾因父母的平凡而嫌弃;有的同学曾因父母的残疾而自卑;有的同学曾因自己的任性而与父母顶嘴„„通过讨论与讲述,学生深切地感悟到母爱伟大,父爱深沉。同学们纷纷表示要在生活中关心、孝敬他们,深爱他们,并把这种爱扩散到尊敬、爱戴邻里乡亲,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另外教师也要充分融入到学生中,关注和倾听学生的分析和讨论,关注学生经历的差异性,必要时要做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启发引导。最后,这节课在音乐《孝敬父母》中结束。
三、巧设活动情境
实践性是《思想品德》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特点,学生通过自主参与、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做中思考,在做中体验,形成和发展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如在学习《礼仪展风采》这一节时,我创设了请学生到讲台前尝试一系列社交礼仪表演:比如家中来客的礼仪、初次见面的礼仪、打电话的礼仪等。通过让学生来表演,让学生切身感受礼仪的作用。另外在讲授“财产留给谁”时,我采用模拟法庭的方式。将全班学生分成法官,被告,原告,被告,律师,旁听等角色。让同学们在表演中将课本知识学以致用,并对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运用,从而认识到学法,知法,懂法,用法的重要性。实践证明:开展活动情境表演,可以使教学内容从静止的纸面上站起来,引发学生的亲切感与新鲜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之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下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
四、妙设问题情境
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大门的钥匙都毫无疑义的是问号,开发学生的潜能,必须鼓励学生从质疑开始。”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通过活动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这样学生就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自主探究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例如,在教学 “可持续发展”这一知识点时,我引用了“吃蛋原理”这个哲理事例:一户人家养了一只母鸡,假如这只鸡一天下一个蛋。对于这户人家来说,可有三条消费方案:
(1)坚持每天吃一个鸡蛋;(2)把鸡杀了吃掉;
(3)坚持在一段时期少吃鸡蛋,省出10个,孵成小鸡。如果成活8只,有4只母鸡,4只公鸡,过上一段日子,一天可以吃4个鸡蛋,遇上特殊的日子,还可以杀公鸡来改善一下生活,然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作为这只母鸡的主人,你会选择哪种消费方案?学生马上展开了小组讨论交流,发言的气氛很积极。讨论结果:第一条虽能保持收支平衡,但生活质量不会有大的提高;第二条把鸡也杀掉,虽可供一饭之需,但只能改善一顿,此后便只能安守清贫了;唯有第三条方案,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虽要忍受一时的清贫,但一段时间后,既有鸡吃,又有蛋吃,生活质量才会有大量的改善和提高。在上述三个消费方案中,选择后者,就是选择了可持续发展。这样的教学,学生们均感觉新鲜有趣,一下子把学生们带到了新奇的情境,更有利与学生自觉地去寻找问题、发现问题、设计问题、分析解决问题,从而掌握所学知识,提升自己的认识能力,促进认识的新发展。
总之,在情境教学课堂上,教师要把握好情境话题要与学生特点相结合;情境创设要与尊重个性相结合;情境铺设要与教学目标相结合;情境趣味要与教学效果相结合等问题。才能在教学活动中得心应手,寓教于乐。
教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回归生活。思想品德课中情境教学法的运用,不仅是教材的改革,也是教育观念的改革,更是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师要恰当地创设课堂情境,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引发学生自主体验,让思维的火花碰撞,通过碰撞与思考,学会思考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明辨是非,提高道德认识,激发道德情感,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小猪:DADY,我今天捡到了10块钱,不过我还给那个人了 爸爸:GOOD GIRL,那那个人有没有跟你讲THANK U啊
小猪:没有啦,他拉我的耳朵我才把钱换给他的,他哪里会跟我讲THANK U…… 爸爸:= =||
小猪:爸爸,如果地上有一张5块钱和一张10块钱你会拿哪张? 爸爸:当然是拿10块啦。
小猪:爸爸你很笨呢,你不会两张都拿…………? 爸爸:……¥#……%—¥%·
小猪:爸爸,为什么上个月那个人来问你讨钱你告诉他没有钱还他,这个月他又来问你讨钱你还是说没钱还他?
爸爸:爸爸要守信用嘛。。¥%-#;;;小猪:DADY,今天我们在学校,老师叫我们捐钱 爸爸:啊?那你有没有跟他讲你没有钱?? 小猪:我讲了,可是他说你有。。
爸爸:|||||||||||||||||||||||||||||||||||||||||||||| 小猪:爸爸,为什么人家的屋子那么大我们的屋子那么小? 爸爸:因为爸爸没有钱嘛。
小猪:那怎么样才可以拿到大大的房子呢?
爸爸:你要好好读书,长大了赚好多好多钱就可以住大大的房子咯~~~ 小猪:那你为什么小时候不好好读书……………… 爸爸:…… 小猪:爸爸,今天晚上吃什么? 爸爸:今天晚餐吃火腿咯 小猪:火腿是什么做的呢? 爸爸:当然是猪腿做的咯。。小猪:+。+||| 小猪:DADY,我英文不及格了
爸爸:OH NO,英语不是很难的嘛,我都会了,ABCDEF---F---……饿。后面的都不会了
小猪:为什么后面都不会了。?
爸爸:因为花花公子里面的姑娘都没有超过F咯。。小猪:?!
小猪:爸爸,我是独生的吗? 爸爸:当然咯,有什么不好吗?
小猪:人家一窝十来个,你才生我一个,你好烂哦 爸爸:#¥—¥%—*……!!¥……%*¥%)(* 小猪:爸爸,老师布置的作文我不会写 爸爸:题目是什么呢? 小猪:我的志愿
爸爸:这还不容易,写做总统外交官律师就行了。
小猪:那我将来当了总统外交官律师,有些人不是连猪都不如? 爸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