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低年级情境教学
浅谈小学低年级英语情境教学
摘要:小学英语情境教学就是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小学生在情景中学习英语的一种教学方法。低年级学生具有短时记忆力强,好奇心重,模仿力强、表现欲强的特征,情境教学正是迎合了小学生的这种年龄特征,可以促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得到很好的启蒙,为高一阶段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结合笔者日常的教学实际,分别从挖掘教材内涵、组织科学的教学方式、引导反复实践、创设活动等几个方面尝试情境教学在课堂中的运用。
关键词:低年级;英语课堂;情境教学
新《英语课程标准》将小学英语教学摆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学习某种语言的最根本目的是能运用该语言进行实际交际。《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基本要求》指出:小学英语教学要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和兴趣上。因此,优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切实提高小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是广大英语教师面临的一个共同课题。
所谓情境教学就是教师运用一定的手段,创设所需要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根据特定的情境理解和运用知识。它可以从多方面激发学生的感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小学低年级英语课堂中的运用情境教学的必要性
(一)情境教学让学生感到学习很“有趣”。
“有趣”是学生对新颖、新异事物产生的直接兴趣,是兴趣发展的初级阶段。教师可抓住学生刚开始学英语的时机,进行一些“身势语言”的情境教学,让他们从直觉上感到“英语很有趣”。例如,在教低年级学生时,恰当地运用body language,让学生律动起来,会让学生很有兴趣。在教身体各部分的名称时,教到哪个单词,就让学生指着自己的身体部位。Head,学生就指头,nose,学生就指鼻子,训练由慢到快,还可以交换,两个同学互相操练。之后,学唱歌曲《head, shoulders and toes?》,学生边唱边做动作,由慢到快,气氛到达高潮。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同时也觉得很有趣。
(二)情境教学让学生找到学习的“乐趣”。
乐趣是一种愉快的情绪体验。教师应为学生自然地从感到英语的“有趣”转变为对英语的“乐趣”创造契机。乐趣是兴趣的升华,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加以运用,就会找到乐趣。例如,在教“May I come in?”时,我让一名学生站在门口,假设为迟到,说May I come in?另一位同学说Come in, please.让学生上来操练,学生非常积极。学生觉得自己学的英语在生活中也能用上,很有乐趣。以后,学生英语课迟到,都很乐意说May I come in?同时,也会相信学生再也不会忘记这句话。
(三)情境教学让学生潜移默化地融入一种语言的掌握中。我们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运用知识,英语教材中教学内容均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我们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经过自己的加工,给学生设置一个切实可行、恰如其分的情境,学生也就自然而然地随着我们引导进入角色。如在教学颜色时,教师可以将课堂设计成一个彩色世界。带着孩子们在彩色世界中认识各种颜色以及单词的读法,然后在情景中学习句型“what color is it?”让学生在情境中体会句子的意思,并灵活运用。这样,学生积极专注地投入到情境中,潜移默化的已融入到英语知识的掌握中。
二、如何在低年级英语课堂中运用情境教学
(一)挖掘教材内涵创设情境
教材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情境内容,比如北师大版教科书全部采用彩色图画,情境会话贯穿全套教材,教材紧密结合儿童好新奇、爱活动、善模仿、爱说、爱唱、爱跳、爱表演的特点编排和设计教材的内容与形式。教材中安排了大量儿童喜闻乐见的歌曲、歌谣、游戏和浅显易懂的故事。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内涵,激发学生乐学情趣,实施直观教具,创设教学情境。例如在教动物的单词时,教师可以把几个动物,特别是学生熟悉的“dog、cat、monkey…”的声音“wang wang、miao miao、zhi zhi…”等录下来,并编成一个故事。当要教的动物登场时,就放录音听叫声,再教此动物的单词。每个学生过关后,再继续讲故事。学生既听了故事又学会了单词,心里自然很高兴。
又如在教“monkey”时,教师左手反遮前额,眼珠上下转动,四处张望,右手抓耳挠腮,这样,一只小猴的形象就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他们也可边做动作边说英语。巩固练习时,可听英语模仿动物的叫声或用形态表现,也可以听叫声、看形象,用英语来猜动物的名称。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人人都在参与,都在学习。学生在玩、说、学的情境教学中深深感到“英语真有趣”。在呈现新的语言知识点时,通过展示教材中的实物(不同的学习用具、水果、蔬菜等),或画出相应的简笔画进行向学生介绍,这样就可以刺激学生大脑兴奋,使学生直接感受英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热情,强化求知欲望,并形成深刻的印象。
(二)组织科学的教学方式优化情境
教育家1赞可夫曾经说过:“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就会变得高度有效。”讲究课堂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艺术,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在课堂教学上,教师采用生动的,适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教学方式,优化英语教学情境,如:在课堂英语教学中,教师采用音乐教学(唱英语歌)、游戏教学、课前或课后师生对话等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李吉林与情境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0.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尽量多开辟英语语言环境,再配以大量的感性材料和电化教学手段,多给学生提供英语对话、表演、朗读的机会和时间,组织科学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学好英语,始终保持浓厚兴趣。
(三)引导反复实践深化情境
英语课的实践性是很强的,而“练”才是学生自己的实践。在英语课堂上反复实践,应当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实践。我在接手一年级时,给全班学生每人都起了一个英文名字,上课提问直接叫他们的英文名,并要求他们不仅在英语课堂上使用,在课外也尽可能多加使用,这不仅增加了他们的口语练习的机会,而且使他们对这种语言有身临其境之感。我还经常创设情境,如用“Guessing Game”操练所学内容,如:学习完动物bird, ribbit, monkey等单词后,我就让其中一个学生扮演动物的相应动作,让其他学生根据动作进行对话。Guessing Game游戏活动既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又营造了快乐、互动的学习氛围,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其次,在现代化电教设备创设的情境下,让学生多看、多听,获取最大的信息量。学生从多媒体课件中能看到生动的画面,帮助他们加深对某个句型、某个词汇的理解。从录音机里能听到纯正地道的英语口语、绘声绘色的故事和对话,这就在不知不觉的模仿中提高了学生的英语语感。
(四)运用积极的鼓励唤醒情境
学生是有情感的,学生的情感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效果,只有积极、肯定的情感才能使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得到发展,学生的思维才能更加活跃。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课堂中要求学生做两人对话时,我会双手合拢,对学生说:“Pair work, please.”每当Free talk突然无声时,我会及时轻声地鼓励学生:“Don't be afraid.Never mind.”每当学生回答正确时,我会及时地表扬:“Very good!”“Great!”“Cool!”。学生听了老师的表扬,心里感到非常高兴,充满了成功感,自信心也增强了,学英语就更起劲了。
(五)即时创设活动激活情境
根据低年级学生学习的特点,教学要创建以活动课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例如,例如我在上“It’s for you.Happy birthday to you.”这一句型时,刚好我们班里有一位学生生日,我就抓住这一机会,创设了一个真实的情境:我手捧一只点着八支小蜡烛的生日蛋糕,跟着录音机里同学们所熟悉的乐曲,唱着“Happy birthday to you”,向那位同学走去,其他同学也不由自主地跟着我哼起了歌。我边向她递上蛋糕边对她说:“It’s for you.Happy birthday to you.”紧接着,全体学生也情不自禁地说:“Happy birthday to you.”我们共同为那位同学开了个小小的“birthday party”。他们自然而然从情境中接受了这两个句型,也知道了它们所表达的意思,减少了用母语心译的过程,实现了教学过程交际化,为学生用英语交际打下了基础。即时活动使学生真正找到了英语课的“乐趣”所在。
总之,小学英语教学的目的就在于要使学生爱学、乐学、善学。著名教育家2陶行知先生说:“教学艺术就在于设法引起学生的兴味,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的精力去做事情。”情境教学就是一种促使教学过程变成一种永远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激发学生向知识领域不断探索的教育方法。也正如布鲁姆所说:“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当在课内创设更多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所以,我们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学会探索、学会学习、学会运用英语。
何秉正.英语情景反应教学法初探[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6(6).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李吉林与情境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0.[2](美)罗伯特·斯莱文.教育心理学(第7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3]朱智贤.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M].北京:中国卓越出版 公司,1990.[4]张莺,付丽萍.小学英语教学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禹明.小学英语教学理念与教学示例[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6]张剑屏.小学英语教学情景创设初探[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10(18).[7]李钰.美国学校情境教学的策略与实践.[J].教学与管理,2003.(5).[8]王卓.论情境教学.[J].内蒙古教育学院学报,1998.(9).[9]白玉.走进小学英语新课程体验情境教学.[J].甘肃教育,2009.[10]柯兵兵.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情景教学.[J].中小学英语,2007.
第二篇: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的情境教学
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的“情境教学”
——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有感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用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往往能神奇地调动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由厌学、苦学,变成喜学、乐学。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调节学习情绪,提高学习兴趣,本文结合实际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一、使创设的情境生活化,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创设的情境生活化,就是把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自体验问题情境中的有关数学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而且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有的情境不能真实地在课堂中展现出来,但把问题情境地模拟出来,让学生观察、思考,这对于学生理解抽象的、形式化的数学,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也是十分必要的。例如:在教学元、角、分时,除了在课堂上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买卖物品的模拟活动,我还布置了一道课外作业,请学生回家逛超市,用规定的10元钱买4样东西,可以买哪4样,还可以找回多少元,学生兴趣盎然,第二天纷纷交流买东西的经历,这样不仅有助于加深对元、角、分的认识,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所以通过数学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获得丰富的直接经验,是学生学习数学,激发求知欲,增强自信心的重要途径,为此根据学生好奇、好胜的特点,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材料,让学生亲身体验情境,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研究、理解生活中的数学的重要途径。
二、使创设的情境趣味化,诱导学生的求知欲望 六、七岁的儿童好奇、好动,有较强的求知欲,有一定的竞争意识,但他们的注意力不能持久,意志力较薄弱,容易思想不集中,让学生长时间地将注意力集中到数学符号上,必然会感到单调和乏味,影响知识的吸收和掌握,根据学生的这一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结合数学内容,创设适当的有趣的教学情景,再配以恰当的活动,可以把学生真正地推到学习的主人翁位置。
而创设趣味性情景的一个良好途径即采取游戏教学,把教学内容,尤其是
教学重点、难点与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适当地安排在教学过程中,如在教学“减法的意义”一课中,渗透“两数相差几”这一较抽象的意义,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先请出5位小朋友,再拿4个杯子,每人分得一个后,还差几个?一看便知是1个,怎样算出来的?5—4=1,实际上就是人数与杯子数的差,再把此题改换一下,准备8个杯子,来了5个小朋友,问:“还有几个没来?”这次的结果是,杯子数与人数的差,8—5=3。最后把两次结果进行对比,总结出最后结论:两数相差几,就是用大数去减小数,得到的差,这样就使“无形”的理论,“有形”有迎刃而解。
再如,有关数的组成及20以内和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数学中,经常开展师生对口令、猜一猜、计算接龙、夺花、夺红旗、小猫钓鱼、摘苹果、找朋友、小小邮递员等游戏竞赛活动,变机械计算为丰富多彩的游戏竞赛性练习,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乐”、“玩”中增长才干,增长智慧。
因此,游戏教学与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了最佳的学习情境,有利于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身心潜能,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三、使创设的情境活动化,确保个体的有效参与
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经由学生在现实的实践活动中理解和掌握,而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教学中,使情境活动化,就是让学生亲自投身到情境中去活动,使学生在口说、手做、耳听、眼看、脑想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有利于保证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对于促进学生从动作思维向具体的形象思维过渡也是十分有利的。
例如,在减法练习中设计了“吹泡泡”活动,这一情境,真实地再现了孩子们的生活,孩子们顿时喜形于色,迫不及待地加入活动行列,此时此刻,老师及时用画外音“原来有几只泡泡,吹掉了几只泡泡,还剩下几只泡泡?”把五彩的泡泡变成有趣的数字,教与学收到了事半功倍,学而不厌的效果。另外,从生理的角度看,当人们精神饱满时,由于一系列生理反应,整个神经系统的兴奋水平提高,在这种情绪背景下进行的学习,其效果好于一般情况。学生看似玩,其实是在自身的活动中,练习了减法运算,整个课堂活动活而不乱,兴味盎然。
四、使创设的情景自然化,促使学生的能动探索
课堂中创设的情景是沟通生活与数学学习之间,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联系的桥梁,学生通过情景问题去发现新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形成个体认识,再通过自己的发现解决新的情景问题,使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活动中,不知不觉地进入数学学习世界。所以与课本所学内容无关的生活情景切忌牵强附会,不要为创设情景而创设情景。例如:在教学时、分、秒的认识时,由于教材的难点是正确说出钟面上的时刻及对时间单位的观念形成感性认识。因此在教学时,我联系学生学习的作息时间,当学和从屏幕上看到自己上学、升旗、做眼保健操,以及放学的情景时,学生的兴趣盎然,这可以从他们专注的神情上看出。此外,由于时间单位比其它计量单位更为抽象,学生又缺乏生活经验,对1时、1分、1秒的时间有多长在观念上比较薄弱,所以我截取了1分钟的MTV片段,让学生跟着片中的范晓萱跳健康操,既感知了1分钟的时间,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因此在情景内容的选择上力求自然、贴切,所创情景力求能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积极参与认知活动,使学生在积极情感和已有知识经验的支持下,自主能动地探索,发现新的概念和方法,实现教学再创造。
情景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地看、自主地说、自主地做,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产生强烈的情绪感染,整体增加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三篇:低年级如何创设情境初体验
※※※※※※※※※※※※※※※※※※※ ※ 辽宁省教育学会2007交流论文 ※ ※※※※※※※※※※※※※※※※※※※
低年级如何创设情境初体验
董晶晶
兴城市东辛庄小学
2007年12月
低年级如何创设情境初体验
董晶晶
摘要: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机会,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关键词:参与 数学 情境
学生要牢固地掌握数学,就必须学习的过程,而获得体验的最好方法就是亲身参与.获得体验的过程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更积极的意义在于这是一种生命的历程,是生活的体验.课堂教学正是实现这一体验的载体.因此交换司在课堂中应注意创设情境,使学生至于一定的情境之中,并以精练实效的主体性,让学生积极的去参与,去体验,最终达到理解和掌握。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都是刚刚入学的儿童,天真浪漫,爱说爱动,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在课堂上,如何设计情境才让能孩子们一上课就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小培养起他们的强烈的求知欲、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呢。
一、创设有趣的故事情境
小学低年级到中年级的学生更多地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尤其是一年级学生比较爱听故事,将数学知识溶入趣味性的故事之中,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采用这种方式,学生的情感最投入,积极性也容易被调动起来。
例如,在教学“上、下”这一课时是这样创设故事情境的: 创设情境,导出上、下的位置关系
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你们听过《狐狸和乌鸦》的故事吗?
老师给同学们简单讲述《狐狸和乌鸦》的故事后,问:你们知道为什么乌鸦嘴里的肉会掉到狐狸的嘴里呢?(因为乌鸦在上面,狐狸在下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上下》这一课。
这里充分利用这一问题情境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让学生从编故事的过程中获得数学知识,而不是单纯的依赖老师的讲解去获得,充分培养了学生地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创设有思考性的问题情境
学生探求知识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创设问题情境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能打开思维的闸门,能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有价值问题的提出与解决是贯穿人类发展进步的主线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精心创设一个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能极大的调动起学生积极思考研究的竞争欲。
(1)在教学“高矮”这一课时,我是这样创设问题情境:
上课开始便告诉学生:“今天,老师准备和大家比一比高矮,那一位小朋友自告奋勇先上来?”创设了一个教师与学生比比高矮的教学情境,然后让学生讨论如何比高矮,并自由站起来发表意见,再引导观察老师和这位同学所站的地板(是平的),最后渗透事物运动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问:“再过10年后老师还一定比同学高吗?”使学生理解比高矮也是相对的。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我巧妙地变书上的观察插图学知识为现实的问题情境,使教学内容更具问题性、趣味性、开放性、差异性和实践性。
三、创设游戏化的活动情境
教学中,把问题情境活动化,就是让学生投身到问题情境中去活动,使学生在口说、手做、耳听、眼看、脑想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增长智慧,提高能力。这有利于保证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对于促进学生从动作思维向具体的形象思维过度也是十分有利的。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游戏活动类型和学习活动类型期的转化过程。游戏活动具有启真、启善、启美的功能。适当运用游戏和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符合小学生好奇、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心理特点,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身心潜能,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让孩子们在游戏的学习情境中,发现和掌握所学知识。同时渗透思想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如 在教学“物体分类”这一课时,我是这样创设活动情境: 摸一摸,知道是什么吗?
教师出示袋子(内装铅笔、书、杯子、球和魔方),神秘地说:“老师这儿有一个百宝囊,想知道里面装的什么吗?不打开看看知道吗?学生先是好奇,然后非常高兴,有的已经大声喊起来,“摸一摸就可以了!”
师:是吗?谁来摸一摸?然后告诉大家出你摸的是什么。
第一学生叫到:“我来,我能摸出是什么!”他摸到了一个魔方,一下子就说出了名字,相当准确。
师:你向大家说一说,你怎么一下子就知道是魔方呢? 生:因为我觉得它方方正正的,放在手上还可以转动。
其它学生都觉得很好玩,争先恐后地想摸一摸,先后有几个孩子都准确地摸出了物品的名字。
师:我发现这几位同学都是通过摸物体的形状来知道它是什么,看来认识物体形状很重要,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些物体的形状。
通过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引入,学生在做游戏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对物体的形状及作用有初步的感知,把注意力集中到手中物体的形状上,为进一步的分类、认识立体图形特征等学习“摸”准合适的教学起点。
四、创设现实的生活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因此,情境的创设要注意结合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教师要将教材上的内容通过生活中熟悉的事例,以情境的方式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以此拉近数学和生活的距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策略之一,就是把数学与儿童原有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起来,使他们感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到处有数学”。把“学习情境”生活化,就是把“学习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亲自体验学习情境中的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逐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以境生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创设想象情境,可以变学生的“单一思维”为“多向拓展”;创设生活情境,变“乏味练习”为“趣味探索”;创设交流情境,变“个体学习”为“集体合作”。总之,数学课的情境创设必须讲究实效,一个短小的故事、几个有思考性的问题、一次操作、一次实践活动等都会唤起学生参与的热情,激活他们的思维。
参考文献:
(1)余文森,课堂教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林梅清,小学数学教育[J]辽宁教育出小版社,2005。
第四篇:低年级情境识字教学模式
低年级识字教学模式
兴安街道兴安小学
徐连美
语文新课标对识字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识字教学在教学实施上,提倡在游戏中学,在活动中学,在情境中学,以增加趣味性和可接受性。” “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针对低年级识字量大,识字效率低这一特点提出 了“在情境中识字教学模式”的构想。
“情境识字”教学模式可分为以下七个步骤:
(一)激趣导入,整体感知。
这是教学的起始阶段,必须顺应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设计。上课伊始,学生注意力尚在涣散阶段,要把学生尽快地带入与学习课文密切相关的情境之中,这就要求教师讲究“开讲”艺术,或用充满兴趣的谜语,或用娓娓动听的语言,或用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或用直观有趣的实物展示等,为学生的学习创设富有情境的意境。
(二)圈出生字,定向记忆。
新课标提出了“会认”和“会写”两种不同的要求,读完课文后,让学生找出会写的字和会认的字,用不同的符号圈出来,然后借助拼音自己反复拼读,读准字音,想办法运用各种识字方法定向记忆字形,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三)创设情境,自主识记。
在教学过程中,用“走迷宫”、“摘苹果”、“夺红旗”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参与识字的全过程。先让学生读好带拼音的词;然后去掉拼音读词;再读单个的字,之后利用生字卡片复习生字,最后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当老师请学生汇报:“你是怎样学会这些生字”或“你用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生字”时,学生会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其中,方法之多,能力之强,令人感叹。如:“高”有的学生利用顺口溜来记:一点一横长,口字在中央,下面一扇门,门里一张口。还有的学生用身边同学的姓名记。记“大”时,一个学生伸开双臂,伸展大腿利用形体识记;记“天”用“大”字加一横,利用熟字增减笔画记。这样,多种识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的识字活动进行得兴趣盎然,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展现出来,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善于思考、勤于思考的优秀品质。
(四)回归课文,朗读记忆。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摒弃孤立的识字方法,将生字融入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如教完课文后,我会让学生把生字再送回到课文中,并强调:你把谁送回家,就把这一句大声读出来。学生通过识别读、评议读、范读、齐读等方式,体验读书识字的乐趣。这种让学生自己去找、去读、去悟,在找中又回顾了字形,在读中复习了字音,在悟中领会了字意,可谓一举三得:既巩固了汉字,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获得了初步的语感。
(五)读懂课文,质疑解难。
低年级课文篇幅很短,无须对课文进行逐字逐句的讲解,提倡以“读读背背”为主处理教材,可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从整体上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这样宽泛的提问,变教师讲解为学生的自悟自得,有利于学生谈感想、符合学生实际,有助于语言表达训练。在交流完读懂的内容,又引导学生围绕教材进行质疑问难,提提自己还读不懂的问题,再引导学生深入讨论。值得强调的是,学生的质疑问难能力需要教师逐步培养,使学生在阅读中做到多思、善思、深思,做到学中问,问中学,使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与提高。
(六)指导书写,强化记忆。
有些字不仅会认,还要会写,而且要写的正确、美观。在识字教学中,写字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因此,识字教学时,一定要有写字的指导,包括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字的笔顺和结构等等,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努力把字写得正确、整洁、美观。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老师在课堂上要指导好学生用好田字格,写字之前,引导学生观察例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要求字要写在田字格的中间,占八分满,不要过大或过小,而且写时要把字写端正,做到横要平,竖要直,不写歪。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课堂上把会写的字写一写,这样不仅加强了识字的效果,而且培养了学生“提笔即练字”的意识,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七)展示作品,自我愉悦。
学以致用。生字学完后,学生可以用学到的生字写几句通顺的话,自己的识字小故事、阅读课外书等。总之,教师应运用不同的手 段,多种方法充分展示学生的成果,使他们获取成功的喜悦。
第五篇:浅谈低年级古诗教学中情境的创设
浅谈低年级古诗教学中情境的创设
古诗是汉语言文学里的一朵奇葩,其语言凝练,意境深远,韵律优美,形象生动,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文学历史长河一颗耀眼的明珠。如何让低年级学生理解古诗的内容,领会古诗所蕴含的意境美呢?这就需要教师在古诗教学中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情境的创设。在低年级古诗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情境创设:
一、故事引入,拉近距离,让学生感同身受
古诗所描绘的年代离学生比较遥远,要让年纪尚幼、缺少经历的低年级学生领会诗人所要表达的内容和情感,存在很大的困难。因此,教师就要利用低年级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通过生动形象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引起情感的共鸣。
1.教师讲述故事。
教师通过对诗人生平的介绍,挖掘古诗的时代背景,讲述诗人的故事,把学生的视野拉到诗人生活的年代,听诗人所听,看诗人所看,闻诗人所闻,想诗人所想。这样,学生就能很快地进入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中,情感得到自然的生发。如在教《赠汪伦》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李白和汪伦之间“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的故事,使学生对李白和汪伦之间的友情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为下面体会“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种深厚的友情起了很好的感情铺垫。
2.学生改编故事。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古诗拓展相关的故事,展开想象,对古诗所描绘的内容进行扩散性思维,填补诗中的空白,丰富诗人所要表现的画面,从而闻其声,临其境,悟其情。《所见》就是一首生动形象、富有童趣的诗歌。教学时,可以在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之后,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对诗歌中的一些画面进行加工再造,再用自己的语言做细致的描述,改编成一个有趣的故事。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都调动起来了,不但理解了古诗的内容,还真切地领悟到诗人内心的情感,同时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音乐渲染,烘托气氛,让学生情感迸发
诗即是歌,歌即是诗。古诗本身讲究平仄押韵,读起来富有韵律,朗朗上口。在教学古诗时,可以把音乐融入其中,通过音乐的渲染,把学生带进诗歌的意境中,去感受美,领悟情。
1.利用音乐品味诗句,感受古诗的语言美
有时,古诗中的诗句所要表达的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如果只凭老师枯燥的讲解,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显得太过抽象。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形、声、光、色等多种形式,将抽象、概括的语言转化为直观、形象的视听画面,这将更有利于学生领略古诗用语的妙处。如在教学《望庐山瀑布》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领悟庐山瀑布的气势磅礴,我先请学生观看多媒体画面,让学生感受瀑布跌入谷底的壮观,紧接着播放经典古筝伴奏的朗读录音去感染学生,在这样的音乐渲染之下,学生对庐山瀑布有了切身感受,朗读时不用多讲气势自来。
2.利用音乐吟唱古诗,体验古诗的情感美
音乐的感染力是无限的,我们在古诗教学中借鉴一些表现力很强的音乐作为伴奏,让学生轻松自然地走进古诗的意境中,反复吟诵,字字入心,声声有情,最后让学生把古诗唱出来。现在网络上有很多“古诗新唱”的视频,可以在学生们学完古诗后播放,让学生们跟着唱一唱,跳一跳,学生学习古诗就显得轻松愉快,记忆古诗也就轻而易举。
三、绘画结合,诗情画意,让学生身临其境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古诗中一山一水,一鸟一木,都极具画面感。画家作画,文人配诗,诗画结合,意味幽远。低年级学生天性也喜欢涂涂画画,在教学中,将绘画结合其中必将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简笔勾勒,再现古诗的意境美
诗人要表达情感,往往要借助一些象征性的景物而抒发内心的情怀。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手里的那根粉笔,随着课文的教学,或描或画,轻轻几笔,把古诗的意境再现在学生的面前。如教学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句诗一句一景,对仗工整,写法精妙,句中一连用了“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色彩,组成一幅绚丽的图景。老师在教学中可在黑板上进行版画,翠柳依依,黄鹂鸣叫,碧空如洗,白鹭冲天,这样的画面将很快把学生带入了明媚的春色之中。这样的古诗教学,天然无雕琢,学生也由景生情,水到渠成。
2.给诗配画,实现学生与古诗文本的对话
古诗言简意丰,富有内涵,时空跌宕,意象跳跃,这就需要学生发挥想象,通过给诗配画,再现诗境,从而更好地理解文本,深刻领悟古诗深邃的内涵。如《宿新市徐公店》,在引导学生理解“儿童急走追黄碟,飞入菜花无处寻”这句时,怎样在画面上表现出“无处寻”的蝴蝶呢?我让学生开动脑筋,展开想象,通过自己的画笔绘出脑中想象的画面。学生有的画了一只黄碟隐约于金黄的油菜花丛中,有的干脆就不画,说是淡黄的蝴蝶和金黄的油菜花已经混在一起了,分辨不出哪是蝶,哪是花了。可见,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思维力和创造力都得到了发挥,而古诗所要表达的意蕴也如春风化雨般无形地浸润学生的心田。学生那稚嫩纯真的心灵就在给诗配画的过程中,真正实现了与诗词文本的对话。
在古诗教学中,我们要改变过去死记硬背、枯燥讲解的方法,而要通过多种手段营造一种诗情画意、情景交融的氛围。学生的情感得到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得到训练,心灵受到了经典文化美的熏陶,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责任编辑 史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