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古代文学史(一)2012年10月考试考前练习题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一)》2012年10月考试考前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曹植的代表作《白马篇》反映出()。A.作者渴望为国献身,建功立业的理想
B.作者遭受曹丕猜忌、压抑,有志不得伸展的悲愤 C.作者早年的贵公子生活情趣
D.建安时期少数民族入侵所造成的社会动荡 2.标志着我国文学光辉起点的作品是()。A.《左传》 B.《论语》 C.《国语》 D.《诗经》 3.《子夜歌》、《子夜四时歌》、《读曲歌》、《华山畿》等组诗属于()。A.东晋南朝乐府民歌 B.汉朝乐府民歌 C.北朝乐府民歌 D.汉魏文人拟乐府诗
4.据现存材料,作为文体的赋产生于战国后期。下列作家中最早将自己的文章命名为赋的是()。
A.韩非子 B.荀况 C.李斯 D.屈原
5.马克思说:“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因而,随着这些自然力之实际被支配,神话也就消失了。”(《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下列对这段话的理解,不符合原意的是()。A.神话是先民想象的产物
B.神话是先民用类比思维将自然力“形象化”亦即“人化”的结果 C.神话中不包括人类社会的生活内容
D.神话产生于一定的历史时期,即生产力十分低下的原始社会 6.《古诗十九首》的作者不是同一个人,但是他们都属于()。A.宫廷诗人 B.上层官吏
C.社会底层的劳动者 D.社会中下层文人 7.《九章》中有一首出色的咏物诗,诗人借物抒怀,表达了忠于故土的感情和高尚脱俗的志趣,它是()。A.《哀郢》 B.《涉江》 C.《橘颂》 D.《抽思》
8.“赋比兴”与“风雅颂”不同,后者指的是《诗经》作品的分类,而前者指的是()。A.不同的韵律 B.不同的表现手法 C.不同的章法 D.不同的句式 9.“乐府”一词的本义是指()。
A.一种音乐形式 B.一部专门收录乐府诗的诗集
C.一种带音乐性的诗体形式 D.封建王朝设立的管理音乐的机关 10.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大约编成于()。A.春秋中叶 B.西周时期 C.殷商时期 D.战国初期
11.北朝乐府民歌主要保存在郭茂倩的《乐府诗集》()类别之中。A.相和歌辞
B.鼓吹曲辞 C.清商曲辞
D.梁鼓角横吹曲 12.《登楼赋》是建安作家()写的名篇。A.诸葛亮
B.王粲 C.曹植
D.曹操 13.下列各组汉乐府诗中全部采用了杂言体的是()。A.《东门行》、《上邪》 B.《枯鱼过河泣》、《战城南》 C.《陌上桑》、《饮马长城窟行》 D.《孔雀东南飞》、《孤儿行》
14.占据东晋诗坛的一种被批评为“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的诗歌叫做()。A.乐府诗
B.宫体诗 C.玄言诗
D.山水诗
15.我们所能见到的我国古代神话数量不多,并且大多支离破碎,不成系统,其原因是()。
A.我国先民的想象力不够丰富 B.时代久远,散失严重 C.我国过早进入了理性社会 D.我国文字产生得太晚 附:参考答案
1.A 2.D 3.A 4.B 5.C 6.D 7.C 8.B 9.D 10.A 11.D 12.B 13.A 14.C 15.B
二、名词解释题 1.《论语》 2.《世说新语》 3.《史记》
附:参考答案
1.《论语》 解答: 《论语》所记是孔子与门生弟子讲学论道的言论,集中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由孔子弟子以及再传弟子所记。多三言两语,有段而无篇,属于语录体散文。语言简洁含蓄,有些段落注意到对人物口吻的描摹,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
2.《世说新语》 解答: 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的集大成之作,又名《世说》、《世说新书》。编纂者刘义庆是宋武帝刘裕的侄子,史称他爱好文义,爱重文士,许多文学之士被他招致门下。《世说新语》大约是他和门下文人共同编写的。书中所记人物轶事起于东汉末,止于东晋,尤以晋为详。所涉及的人物不下五、六百人,上自帝王将相,下至士庶僧徒,均有记载。此书有很高的认识价值,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魏晋时期的政治经济制度、风俗习尚和社会上普遍的价值 1 观,观察到魏晋豪门士族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其文学成就很高,它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善于抓住人物富于特征性的言谈举止来刻画人物的心理性格,大多数篇章仅用寥寥数语,就能将一个人物活画于纸上,做到个性分明,神情毕现。另一个突出特点是语言简约含蓄,隽永传神。这部书成了志人小说的典范之作,后世出现的志人小说,均笼罩在其巨大影响之下。它还为后世的戏剧、小说提供了许多素材。
3.《史记》 解答: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司马迁。全书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组成,这五种体例互相配合,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全面而系统地记录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西汉武帝时代三千多年的兴衰。这是一种全新的纪录历史的方法,其核心是人物传记。书中的许多人物传记形象鲜明,语言生动,成为不朽的文学杰作,对后世史学和文学都有深远的影响。因此《史记》一书被鲁迅先生赞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三、简答题 1.《诗经》作品是如何分类的?各产生于什么时代? 2.同曹操相比,曹丕的诗歌发生了哪些变化? 3.简要说明先秦说理文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4.以陆机的诗歌创作为例说明太康诗歌的不良倾向。5.《诗经》中被称为“周族史诗”的是哪几篇?请简略说明它们的内容。6.我国神话大致有哪几种类型?
附:参考答案 1.《诗经》作品是如何分类的?各产生于什么时代? 解答: 《诗经》所收305篇诗,分为风、雅、颂三类,后世学者多认为分类的依据是音乐的不同。
风即音乐曲调之意。风有十五国风,即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风。国是地区、方域之意。因此所谓国风,就是地方土乐的意思。国风共160篇,除少数是西周作品外,多数产生于东周。
雅训为“正”,指朝廷正乐。雅分为大、小雅,共105篇。大雅31篇都是西周作品,小雅74篇主要出现在西周晚期。
颂是宗庙祭祀之乐,乐调典重舒缓。分周、鲁、商三颂,共40篇。周颂31篇是西周早期作品;鲁颂4篇都是歌颂春秋时代鲁僖公之作;至于商颂5篇,产生的时间学界有争议,未有定论。
2.同曹操相比,曹丕的诗歌发生了哪些变化? 解答: 同曹操相比,曹丕诗歌的变化首先表现在体裁上,他的诗不全是乐府诗了,有一部分是五言体诗。所运用的形式更为多样化,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皆备。尤其要提到的是《燕歌行》,这是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七言之作。曹丕的这首《燕歌行》在七言诗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另外,《大墙上蒿行》为一首长篇杂言歌行,共364字,从三字句到九字句都有,参差变化,形式新异。其次表现在风格上,曹操的诗是一位政治家的 2 诗,而曹丕的诗却是文人的诗了。曹操的诗雄莽粗豪,杂言无端,仅以壮气贯穿之而已,而曹丕的诗则结构精巧,表达细腻,语言清丽。
3.简要说明先秦说理文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解答: 先秦说理文是从幼稚逐渐走向成熟的,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论语》和《老子》是第一个阶段。《论语》是语录体,主要记录孔子与弟子的对话,多三言两语,有段而无篇。所以,《论语》只能说是我国说理文的萌芽状态。《老子》探讨的是抽象的哲学问题,表述十分精炼,篇幅多很短小,由于采用了韵文为主、韵散结合的形式,很多篇更像是哲理诗,论述未能充分展开,所以也还不是结构完整的说理文。
《墨子》、《孟子》、《庄子》是第二个阶段。这几部著作都还留有语录体的痕迹,《孟子》尤为明显。虽然其篇幅加长,有一些章节还能就一个中心论点反复论辩,可是其所采用仍然是对话形式。《墨子》中有许多“子墨子言曰”,告诉我们这同样是弟子们对老师言辞的记录。只不过,《墨子》文章有了揭示全篇主旨的标题,论述能够围绕中心展开且讲究内在逻辑,结构也趋于完整。《庄子》与《孟子》中的对话往往是作为论述某一个论题的例证而用。《孟子》、《墨子》和《庄子》,处在由语录体向专论文逐渐过渡的过程中。
《荀子》和《韩非子》是第三个阶段。它们中的专题论文,往往是长篇大论,就一个论题作周密而深入的论证,中心突出,结构完整,逻辑严密,标志着我国的说理文完全成熟。如《荀子》中的《劝学》、《韩非子》中的《五蠹》、《孤愤》等等,就都体现出这种特点。
4.以陆机的诗歌创作为例说明太康诗歌的不良倾向。解答: 陆机(261-303)可为“太康诗风”的代表。
太康作家表现出两种不良的创作倾向,一是拟古,二是追求形式华美。此种风气,在西晋初年傅玄、张华的创作中已初露端倪,此时就更变本加厉,失去了建安文学的慷慨悲凉之音,也失去了正始文学的沉郁遥深之调,太康诗人诗歌创作的两大倾向,在陆机身上表现得最为突出。从拟古方面说,其《赠冯文罴迁斥丘令诗》八章、《与弟清河云诗》十章是拟《诗经》,《拟古诗》十二首是拟《古诗十九首》,拟汉乐府诗的就更多。尽管这些作品大多模拟得惟妙惟肖,可是作者自己性情不出,题材内容、表现手法均缺少创新,终觉乏味。从形式技巧方面说,他喜用华辞丽藻,喜用对偶,对偶使用数量之多,已大大超过曹植。有些偶句,一看即知是勉强凑成,如《长歌行》:“逝矣经天日,悲哉带地川”,《赠弟士龙一首》:“指途悲有余,临觞欢不足”,均意思重复,呆板无味。他的诗给人感觉一味追求对偶,颇有点“对偶至上”的味道。
5.《诗经》中被称为“周族史诗”的是哪几篇?请简略说明它们的内容。解答: 《诗经》中被称为“周族史诗”的一共五篇,均见于大雅,它们是《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生民》写周族始祖后稷的事迹,从其神异的诞生写到长大后对农业生产的巨大贡献,诗中充满传奇色彩。《公刘》写周族另一位祖先公刘率领族人由邰迁徙到豳,在那里建立家园的经历,诗中刻画了这位杰出的部族首领的优秀品质。《绵》写周文王的祖父古公亶父率族人从豳迁移到岐山之下周原的一段历史,这是周族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又一次大移民。《皇矣》先写太王、王季的德业,接写文王伐崇伐密战争的胜利。《大明》从文王出生写起,一直写到武王领导牧野之战,一举灭商,取得天下。这五首诗 3 本来是散见于大雅之中的,我们按照其所反映史实的次序重新排列,连贯起来,则正是一部周族发祥、发展,建立周朝的历史。
6.我国神话大致有哪几种类型? 解答: 我国的神话大致可以划分为如下几种类型:
一、解释宇宙和人类起源、解释自然现象的神话。如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女娲造人的故事,共工怒触不周山的故事。这类神话表现出先民对于未知世界积极探索的精神。
二、反映人类与自然斗争的神话。如女娲补天的故事,羿射九日的故事,鲧禹治水的故事。这类神话表现出先民在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不屈不挠地争取生存的意志与愿望。
三、关于中华民族始祖的神话。如黄帝战蚩尤的故事。这类神话描写了黄帝对内兼并、对外抗御的斗争,歌颂了他的神威,反映出氏族社会中部族之间的战争,折射出华夏民族逐渐形成的历程。
四、论述题
1.论述屈原《离骚》的思想内容。
2.汉乐府诗是如何做到质朴本色与求新尚奇的统一的? 3.如何评价谢灵运的山水诗? 4.《诗经》主要反映了古代哪些方面的社会现实生活?它们各有什么重要代表性作品? 5.论述屈原《离骚》的艺术成就。6.《左传》表现了哪些进步思想?
附:参考答案
1.论述屈原《离骚》的思想内容。解答: 《离骚》是诗人在遭受政治打击后写下的,他的愤慨、哀怨都和政治斗争联系在一起,所以,这是一首政治色彩浓厚的抒情诗。实现“美政”理想,是屈原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离骚》一诗形象而又扼要地陈明了诗人的“美政”理想。其内容主要有两点,一是选贤任能,二是修明法度,即诗中所云:“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诗人有意列举了傅说、吕望、宁戚、伊尹等等出身卑贱却得遇明君从而施展抱负的事例,以说明应该不分社会地位的高低贵贱来选拔任用人才;同时反复申明“绳墨”、“规矩”,并列举出历史上那些“纵欲而不忍”的昏君无不导致身灭国亡的事例,以说明包括君主在内的所有人都必须遵守法度。联系战国末期楚国的现实,屈原的“美政”理想显然具有进步性,符合历史的发展趋向。
但是,屈原的“美政”理想却和楚国势力强大的“党人”的利益发生尖锐冲突,由此,无耻佞臣的离间和楚王的疏远就无可避免了。这是关系楚国命运之争,故诗人毫不妥协。《离骚》对损害楚国根本利益的小人进行了全面的揭露与批判,把他们贪得无厌、颠倒黑白、嫉害正人、投机钻营、苟合取容的嘴脸一一勾画出来。对楚王,诗人尽管表达了忠贞之心,但是,在大是大非面前,他仍然不苟且,严厉批评了楚王的昏聩糊涂、反复无常。《离骚》所表现出来的不屈斗志和严正的批判精神是很值得珍视的。
《离骚》一诗抒发了屈原不渝的爱国之情,这正是他为实现“美政”理想汲汲奔竞的原动力,也是他大无畏地同“党人”集团斗争的原动力。为了楚国,诗人可以舍弃个人的一切。屈原的爱国感情,表现在对楚国现实的关切上:“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忽 4 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屈原的爱国之情,也表现在对祖国的眷恋上,当他神思飞越,翱翔天际之时,看到祖国后便流连不行:“陟升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当然,屈原的爱国之情,又是同忠君联系在一起的。因为当时国君在一定程度上的确是国家的象征,只有通过国君才能实现振兴国家之梦,所以这无可厚非。屈原赤诚不二的爱国感情感人至深,已经化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民族精神。
屈原其他方面的美好人格也在《离骚》中得到了展示。例如他对于自我完善的不懈追求:“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还有他苦心探索真理和随时准备为理想献身的精神:“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还有他独立耿介、不随从流俗的操守:“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圆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在楚国那样黑暗污浊的环境中,屈原出污泥而不染,始终保持了高洁刚正的情操,诚如司马迁所说:“虽与日月争光可也”。《离骚》中抒情主人公形象于是成为了历代文人不朽的楷模。
2.汉乐府诗是如何做到质朴本色与求新尚奇的统一的? 解答: 汉乐府叙事诗的质朴本色主要体现在语言上,其语言从生活中来,不刻意雕琢修饰,不堆砌辞藻,自自然然,十分富于生活气息。但同时又很新鲜活泼、饱满有力。
但是在整体构思和写法上,汉乐府叙事诗又往往呈现出一种求新尚奇的倾向。例如对女子美貌的描写,以前普遍采用细致刻画身体、容颜的办法,身高如何,体形如何,肤色如何,眉眼鼻嘴如何,一一叙来,往往务求尽态极妍,《诗经·硕人》和相传宋玉所作《登徒子好色赋》可为代表。而《陌上桑》则通过描写服饰和他人的反映来表现,确实是一种创新。尤其通过他人反映之法,空灵巧妙,比对容貌寸步不离、不厌其烦地细细描画高明多了。前面提到过的《上山采蘼芜》几乎全篇都用对话的写法也是既新且奇,不仅前所未见,连后代也难以见到。《孔雀东南飞》结尾一段写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坟墓上长出松柏梧桐,枝枝覆盖,叶叶相连,中有鸳鸯相向而鸣。诗人用这种描写象征爱情永久不变。这种想象,在当时的民间传说中可能存在,但写入文学作品中却是第一次。
如果说以上的例子还偏于写法求新的话,那么两汉乐府中一批叙事性寓言诗就着重体现出尚奇的一面了。如《乌生》写乌鸦的魂魄向人们申诉,《蜨蝶行》以蝴蝶的口吻讲述被燕子衔去喂养小燕的经过,《枯鱼过河泣》让即将枯死的鱼哭泣,并给同伴写信,等等,其设想之奇,简直令人匪夷所思了。
3.如何评价谢灵运的山水诗? 解答: 谢灵运适应了时代的要求,成为开一代风气的重要诗人。
谢灵运的山水诗大部分作于出任永嘉太守之后。他善于捕捉自然山水的特征及其变化,用精工绮丽的文辞,给予细腻入微的刻画,故名言佳句,络绎奔会。如“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入彭蠡湖口》),“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过始宁墅》)等等,无不写得精警多姿,穷态极妍。
但是,谢灵运诗有两个明显的缺点,一是大多未能构成浑融的意境。他喜欢玄学与佛学,像山水一样,玄理与佛理也是他抚慰心灵的药石。他在诗中往往由对自然的观照导向对玄理、佛理的发挥,结构上给人分成两截的感觉。如《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在诗中,自然山水成了纯客观描写的对象,主观感情未能融入自然山水,主客观处于游离、对峙的状态。虽然某些诗句写得很出色,可是通篇却欠完整。
二是过于繁缛。无论刻画什么,他都力求写细,写尽,写透,所谓“内无乏思,外无遗物”,因而“颇以繁复为累”(钟嵘《诗品》)。
但是,谢灵运毕竟是第一个大量把自然山水引入诗歌创作的诗人,为山水诗的建立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4.《诗经》主要反映了古代哪些方面的社会现实生活?它们各有什么重要代表性作品? 解答: 《诗经》的内容涉及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非常广泛丰富,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讴歌祖先功业的诗篇。这类诗集中在颂诗和大雅中,大多产生于西周初年社会相对稳定的时期,并且多与祭祖活动相关。“三颂”中除了祭神诗,都属于这一类。大雅中的五首诗《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更为典型。
二、描写农事活动的诗篇。《周颂》中一些祀神诗往往反映出西周时代农业生产的景况,涉及当时的劳作方式、生产规模、生产力水平以及与农事相关的思想观念、制度仪式,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如《丰年》、《载芟》、《良耜》等等。《国风》中写到农业的就更多,而写得最全面也最出色的是《七月》,诗中对农夫艰辛的劳动和苦难的生活做了全景式的展现。
三、反映战争徭役的诗篇。从西周后期到春秋,战争不断,徭役繁兴,因而战争诗和徭役诗也层出不穷。战争诗中有一些或歌颂统治者的武功,或表达团结御侮的意志,写得情调昂扬,词气慷慨,如大雅中的《常武》,小雅中的《六月》,秦风中的《无衣》等。但是,更多的还是流露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如《小雅·采薇》、《豳风·东山》都是战争诗中的杰作。它们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安宁生活的憧憬。
徭役诗在《诗经》中数量也相当多,它们无一例外地倾诉了服役者的强烈不满,《小雅·何草不黄》、《齐风·东方未明》等就都写得悲惋愤激。
战争徭役造成了无数家庭的离散,因而承担痛苦的不仅仅是服役者,也还有他们的亲人。思妇无告的哀歌于是便成为战争徭役题材另外一种动人的旋律,凄婉缠绵、哀苦忧怨。《卫风·伯兮》、《王风·君子于役》都是这一类的名篇。
四、咏唱爱情婚姻的诗篇。《诗经》中爱情诗的内容丰富多彩,凡属爱情婚姻生活中所有的忧喜得失、离合变化,都得到了反映。如《诗经》第一篇《关雎》,就是一首著名的情歌,表现一位男子对淑女的爱慕与追求。此外,如《召南·摽有梅》、《郑风·出其东门》等等,或写女子对爱情的大胆追求,或刻画美妙的幽期密约,或表现对爱情的执著专一,也都非常出色。而《卫风·氓》、《邶风·谷风》则展示了爱情婚姻生活中的痛苦与不幸。
五、表达怨愤讽刺的诗篇。大小雅中有许多怨刺诗,如大雅中的《民劳》、《《荡》,小雅中的《节南山》、《巷伯》、《大东》等等。其作者虽然属于统治阶级成员,有的社会地位还很高,但是他们都能对现实有比较清醒的认识,敏锐地觉察到社会上潜伏的巨大危机,于是从维护王朝的稳定和本阶级的根本利益出发,都能对昏聩暴虐的当权者持批判的态度,因而其作品一般都具有比较深刻的内容。国风中这类作品也很多,如《秦风·黄鸟》、《魏风·伐檀》、《魏风·硕鼠》、等等,比起大小雅,它们揭露得更加痛快淋漓,嘲讽得更加尖锐辛辣。
5.论述屈原《离骚》的艺术成就。
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离骚》称得上是一首风格独特的奇诗。
(1)奇主要奇在表现手法上。同《诗经》相比,二者的区别一目了然。《诗经》除了像《生民》等个别篇章带有一些传奇色彩之外,其余的无不取材于现实生活,手法平实、6 自然、亲切。而《离骚》却奇幻、浪漫,运用了大量的简直令人匪夷所思的超现实想象。特别是后两段,为了充分写出卓绝的斗争、不懈的求索、极度的苦闷彷徨、对人生道路的艰难抉择和对君国的挚爱,诗人思绪飞腾,构思出向古帝重华陈辞和向古代神巫问卜的情节,并开始了他轰轰烈烈、气象非凡的天国之行。他驾驭龙凤,麾使神灵,扣帝阍,求佚女,君临于神话传说之地,优游于云飞霞卷之天,远古和当前,幻想和现实,迷离惝恍,连成一片,五光十色,眩人眼目。其想象之大胆丰富,不惟《诗经》,后世也罕有其匹。
(2)屈原这种超现实想象的手法,显然来源于巫风浓重的楚国文化。谙熟巫歌巫舞的他(对民间祭歌《九歌》的加工就可以证明这一点),从民间广为流行的宗教故事中汲取题材,为我所用,易如反掌。对他来说,内心感情已经强烈到了只有借助宗教传说,才能予以酣畅淋漓地表达。他大量运用神话传说并且身予其中绝非出于宗教迷狂,而只不过是把它们作为表达思想感情的手段罢了。因此,他才那样大胆而无忌,甚至改变神话传说原貌,拆卸组合,构建成新的情节,使之完全服从抒情主题的需要。神话传说不过是从属于艺术表达的表层的东西,理性因素才是《离骚》的深层本质,这使得《离骚》同“亵慢淫荒”的巫歌巫舞有了根本的不同。《离骚》开启了自觉运用超现实想象的新时代。
(3)《离骚》之奇还表现在它创造性地运用了“美人、香草”的意象上。这两种文学意象其实同样来源于较为原始的楚地民间文化。借男女相悦相慕来比拟“神人以和”正是巫歌巫舞相当古老的传统,人神恋爱的成功象征祭祀的成功,人神的失恋则反映了双方交接的艰难,由此发展为借男女私情寄托君臣关系的写法乃是最自然不过的事情。而香草作为献祭之物和巫的饰物,并作为爱情的象征物,同样是流传久远的习俗。屈原受民间文化的启示,将这两种意象用于文学作品中,形成了一个复杂而巧妙的象征比喻系统。就美人意象来说,有两种情况,一是诗人自喻,用美人象征个人的高洁,二是以美人比喻君王。就香草意象来说,也有两种情况,一是用以指代美好的品德和杰出的才能,进而用采集香草和以香草为饰象征自我的刻苦修养;二是和恶草相对,象征政治斗争的双方。《离骚》这两种意象反反复复的使用,使得诗歌意境朦胧,描写形象,色彩斑斓。较之《诗经》相对简单的比兴,由“美人、香草”意象所构成的象征比喻系统,显然具有更丰富的意旨和更强的表现力。
(4)于《离骚》的文学成就,不能不说到它的语言。读《离骚》,都会惊异于其文采的绚丽璀璨,故刘勰曾用“惊采绝艳”来形容之(《文心雕龙·辨骚》)。特别是它还穿插了一些颇为规整的对偶句,如“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等等,使得语言更加美化。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离骚》中又有一些非常质朴本色的诗句,如“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铿锵有力,掷地作响。它将两种不同风格的语言巧妙地融合在一起,阳刚,阴柔,相得益彰。
6.《左传》表现了哪些进步思想? 解答: 《左传》内容宏富,思想也是相当复杂的。
就其进步的思想倾向来说,有如下几点,第一,鲜明的民本思想。表现在人与神的关系上,更重视人,贯穿着“重人事,轻天命”的观念。书中多处讲过“天道远,人道迩”、“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一类的话。表现在民与君的关系上,比较重视民的作用。襄公十四年记载,卫献公暴虐不仁,卫国人把他驱逐出国境。晋国师旷对这件事评论说:“天之爱民甚矣,岂其使一人肆于民上,以从其淫,而弃天地之性,必不然矣。” 第二,对统治阶级罪恶的批判。例如宣公二年,记载了晋灵公“厚敛以雕墙”,“从台上 7 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置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这样三件事,斥责他“不君”。再如文公六年,秦穆公卒,用活人殉葬,书中借君子之口指斥他:“死而弃民,难以在上”。等等。
第三,用历史发展的观点看待社会变革,特别是阶级关系的调整。例如,昭公时,鲁国新兴势力的代表季氏掌握了政权,而旧贵族利益的代表昭公由于失掉民心而被季氏驱逐出境,最后死在境外。《左传》如实地记录了这件史实,并没有指责季氏,还用史墨的话评论说:“鲁君世从其失,季氏世修其勤,民忘君矣。虽死于外,其谁矜之?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自古以然。故《诗》曰:'高岸为谷,深谷为陵',三后之姓,于今为庶。”(昭公三十二年)。过去有些维护正统的道学家曾批评《左传》作者“习乎时世之所趋,而不明乎大义之所在。”“左氏之病,是以成败论是非,而不本于义理之正。尝谓左氏是个滑头熟子、趋炎附势的人。”这些话恰恰从反面说明了《左传》作者历史观的进步性。
第二篇:中国古代文学史
吕氏春秋:是秦丞相吕不韦门客的集体著作,以儒学为中心,兼收先秦各家学说,内容以政
治为主,涉及广泛,故一向列为杂家。
《吕氏春秋》的出现,标志着先秦诸子文化的结束和秦国大一统文化的到来。
汉赋:是贵族化的宫廷文学,形成于汉朝。荀卿《赋篇》第一次以“赋”名篇,汉人沿袭其意,凡词赋都称为“赋”。
赋为有韵之文,它介于韵文和散文之间,既像诗又像散文,是一种很特别的文学体
裁。写法上铺陈扬厉,是在诗和散文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
乐府: 汉武帝设立了一个专门管理音乐的机关,这个机关就名“乐府”。乐府机关掌管朝会、宴饮、祭礼以及道路游行时所用的音乐,兼采民间诗歌和乐曲,收集各地民歌,后来
就将这个机关所采集、创作的乐歌称为“乐府”,于是“乐府”就成了一种古体诗的名称。
后代文人用“乐府古题”或仿效乐府风格即事名篇而写的歌辞也称乐府。
古诗十九首:“古诗”本是魏晋南北朝时对古代无主名五言诗的统称。南朝梁代萧统编《文
选》 时,选了十九首无名氏的古诗编进《文选》,合称《古诗十九首》,后世沿用这一
名称,于是《古诗十九首》便成了专门的名称。它们是东汉后期中下层文人的诗作,代表东汉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记载自汉高祖元年到王莽地皇四年,共229年的历
史。东汉时期最杰出的史传散文。《汉书》先后经过四人之手才完成,分别
为班彪、班固、班昭和马续,其主要作者是班固。在体制上承袭《史记》,而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全书分本纪
十二、表
八、志
十、传七十,共一百篇。
互见法:所谓“互见法”,就是某一人物的部分材料不放在本传中写,而是放到其他相关的人
物传记中。其主要目的是从对某一历史人物的基本认识出发,将材料加以有意识的安排和剪裁,以服从对人物形象塑造的需要。
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建安风骨:建安时期的作者,一方面学习汉乐府,描写社会**和民生疾苦;一方面要求统一祖国,建功立业,对生活有慷慨激昂的歌唱,形成一种悲凉慷慨,刚建有力的风
格,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
汉音魏响:曹操古直悲凉,曹丕便娟婉约,曹植文采气骨兼备。一般认为,曹操属于汉音,曹丕、曹植属魏响,所以又有“汉音魏响”一说。
正史之音:指魏晋玄谈风气,出现于三国魏正始年间。
以何晏、王弼为首,以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谈玄析理,放达不羁;名土风流,盛于洛下。
清谈与玄学结合,推动了玄学的发展,形成了所谓的“正始之音”。
游仙诗:即写抒情主人公身心在仙界或和神仙一起游历的情况,或写神仙自己的游历,借此
抒发感情。
永明体:永明体”的产生,更使得中国古典诗歌在完善艺术形式美的进程中向前迈进了一大
步,为后来律诗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永明体”又称新体诗,是从诗歌声律角度提出的一个概念,指五言诗从声律比较自
由的古体诗走向格律严整的近体诗之间的过度阶段,其理论支持便是永明声律说。
• 所谓新体诗,是与古体诗相对而言,其主要特征是讲究声律和对偶。因为这种新体
诗最初形成于南朝齐永明年间,故又称“永明体”。
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
吴声歌曲:——产生地点:长江下游,以建业为中心;
——产生时代:东晋、宋居多;
——原为徒歌,采入乐府后才配乐演唱。
西曲:西曲产生的地点,是长江中游和汉水两岸的城市,以江陵为中心。
西曲多写水边旅人思妇的别情,风格较吴声直率、开阔。
•从时间上来说,吴歌大部分产生于东晋及刘宋时期;
• 西曲大部分产生于宋、齐、梁、陈时期。
志怪小说:主要记述神仙方术、鬼魅妖怪、殊方异物、佛法灵异等内容,也保存了一些有进
步意义的民间故事和传说。
志人小说:志人小说记述人物的逸闻轶事,言谈举止,从中可以窥探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些面
貌。
1.结合具体文本,谈谈你对汉乐府具体现实精神的理解。
汉乐府里的现实主义精神,正如《汉书.艺文志》里所讲的,大多都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1)苦与乐的深刻揭示。
如《妇病行》《东门行》《艳歌行》
(2)对爱与恨的坦率表白
如《上邪》、《有所思》 ;《蒿里行》、《战城南》。
爱情的绝唱:《孔雀东南飞》;刻画美女的典范:《陌上桑》。
2.结合具体文诗,谈谈左思咏史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思想内容:左思诗的内容主要是1.寒士之不平及对士族的蔑视与抗争
2.有的表达对门阀制度的不满及对豪右的蔑视,有的肯定寒士自身的价值,有的慨叹寒士生活的困顿。
艺术特色: 对比手法的运用,是左思《咏史》诗歌艺术成就重要特点之一。
另外还有1.言辞锋利善于比喻的艺术风格如在《咏史》其二中这句“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就大胆的喊出了自己对当时门阀制度的不满情绪,门阀制度使很多英才被埋没在小官吏当中,抒发了对于统治者不重视自己的一种怨气。
2.以赋入诗、堆垒气势的鲜明创作特点在《咏史》其五中,用连续四句比喻排比“皓天舒白日,灵景耀神州。列宅紫宫里,飞宇若云浮。”写出了门阀制度的根深蒂固,并且
暗含对统治者支持门阀制度的不满。并且在他常用的词汇中,如 “寥寥”、“悠悠”、习习”、“落落”等等词语均是一种朗朗上口的词语,这些词汇也经常被用于辞藻华丽的赋的创作之中,从这些词汇中也可以看到他赋创作特点的影子。
3.以议论见长的咏物诗创作他的咏史诗议论的手法非常明显,在诗中常直抒己见,而非是像前人那样用一种隐晦的手法去表达,左思的这种写作方式显得非常直率与自然。清人刘熙载《艺概·诗概》说:“左太冲《咏史》似论体。
解答与问答
一、汉
汉赋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
代表作家:司马相如(代表作:《子虚赋》、《上林赋》)、杨雄、班固、张衡等,并称“汉赋四大家”。基本上为宫廷统治者服务。
张衡的《归田赋》首开抒情小赋先声
贾谊《鹏鸟赋》、赵壹《刺世疾邪赋》等,抒发对政治的不满,是较有价值的抒情小赋。
西汉初期的辞赋家
贾谊的政论文卓绝一时,赋作也独步当时。代表作:《吊屈原赋》、《鵩鸟赋》。
西汉后期的辞赋家
汉赋特色:“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不歌而诵”。
主要特色:①扩大描叙,尽情铺张;②整齐的句式和散形的句式兼用;③主客问答式。汉赋的主要缺陷:夸张失实、文字艰深、罗列过度、呆板滞重等。
枚乘《七发》。标志着汉赋体制的正式确立。
二.史记
创作目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原名《太史公书》“史记”本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东汉末始称《史记》。
《史记》体例:本纪、表、书、世家、列传
作者用“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笔法,秉笔直书。
三.汉乐府
乐府的收集与分类
两汉乐府主要在郊庙歌辞、鼓吹曲辞、相和歌辞、杂歌谣辞中,而相和歌辞数量最多。汉乐府民歌的主要内容
1、人民受剥削、徭役的苦难及反抗精神。
2、控诉战争的残酷和罪恶。
3、揭露统治者的奢淫贪暴。
4、歌颂男女青年的反礼教斗争和他们的坚贞爱情。
5、对生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悲哀。
汉乐府的艺术特色
1、以叙事为主,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2、常用比兴、铺陈的手法。
3、形式自由多样,具有生动活泼的想象力。
4、抒发感情激烈直露。
5、继承《诗经》中民歌的优良传统,充满现实主义精神,也包含一定的浪漫主义因素
乐府诗的叙事手法:
(1)生活镜头的选取
(2)故事情节的完整叙述
(3)叙事详略得当
详叙事,略抒情;铺陈场面,详写中间过程,略写首尾始末;详写服饰仪仗,略写容貌形体。
最主要特征:叙事型
四.古诗十九首
中心主题与内容
1、中心主题
生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感伤,是“古诗”的中心主题。
中国诗中的时间感受,实际上是一种生命的悲剧意识。
2、主要内容
内容大都表现游子、思妇的离别愁绪和及时行乐的思想。
艺术成就
1、感情真切动人。
2、采用五言形式,长于抒情,语言质朴。
3、风格含蓄蕴藉。
4、具有深邃的哲理。
《古诗十九首》蕴涵的生命意识
• “生命意识”觉醒的由来:
阅读〈古诗十九首〉,最先最容易体会到的,便是渗透在其中的浓烈的人生的短暂与无常感:“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青青陵上柏〉)、“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今日良宴会〉)、“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回车驾言迈〉)、“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驱车上东门〉)„„
• 坎坷人生,生命中的忧伤与无奈
• 《古诗十九首》中占分量最多的是所谓“游子之歌,思妇之词”。
• 人生的寄托
五.建安文学
悲凉慷慨,是建安文学的基调。
建安风骨的内涵与特征:
1、功业意识与慷慨文风。
2、生命意识与悲凉文风。
总之,政治理想的高昂、人生短暂的哀叹、强烈的个性表现、浓郁的悲剧色彩,是“建安风骨” 的内涵表现和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
七子诗歌主要内容: ①反映社会**和人民的苦难;②抒写个人的抱负和遭遇。
六、魏晋南北朝
魏晋是文学自觉的时代。
• 魏晋南北朝主要文学形式:诗歌。
• 五七言古近体诗兴盛
• 骈文兴盛;
• 大赋演变成为抒情小赋;
• 小说初具规模。
共同创作主题:生死主题,游仙主题,隐逸主题
曹植:《燕歌行》是文学史上现存的最古老、最完整的第一首七言诗
《典论·论文》为我国最早的文学批评专著
建安时期文学成就最高曹植
太康诗风特征:繁缛。
太康诗风的繁缛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语言由朴素古直趋向华丽藻饰;第二,描写由简单趋向繁复;第三,句式由散行趋向骈偶。
陶渊明的思想较为复杂,但主要的是儒、道两家思想的影响。
回归意识与写意特征是陶诗中的重要特点。
陶诗的艺术特色
1、平淡与醇美的统一
2、情、景、理的统一
诗人特别喜欢描写青松、秋菊、孤云、归鸟。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饮酒》)。
3、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
正始文学
清谈与玄学结合,推动了玄学的发展,形成了所谓的“正始之音”。
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尖锐的人生悲哀,是正始文学的基本特点。
西晋文坛最著名的作家是陆机(261-303)和潘岳(247-300),两人并称“潘陆”,有所谓“陆才如海,潘才如江”之说。
七.南北朝文学
南朝民歌主要特点
1、形式短小,多半为五言四句,为绝句奠定了基础。
2、抒怀深情委婉,大量运用夸张、比喻,并多用双关隐语。
如:莲子谐“怜子”;
芙蓉——夫容;
碑——悲;丝——思;
棋——期;篱——离。
3、采用对歌形式,语言清新自然。
《子夜歌》:“郎歌妙意曲,侬亦吐芳词。”
北朝乐府民歌
(一)主要内容
1、表现北方的景色和风俗。
2、北朝战争频繁,反映战争的诗较多。
3、流浪者之歌。
4、不少情歌,大胆泼辣,与南朝民歌迥异。
《地驱乐歌》:“月明光星星欲堕,欲来不来早语我!”
南北乐府民歌艺术风貌异同比较
在艺术风貌上,北歌与南朝民歌明显不同:
1、语言上,虽都是平实的,但南歌清新,有时还带清丽,北歌则质朴无华。
2、风格上,南歌委婉细腻,缠绵悱恻,十分含蓄,北歌刚健豪放质朴,粗犷率直。
3、在体制上,北歌虽亦多有五言四句的形式,但又颇多七言四句以及七言古体与杂言诗等体制,对七绝的形成有促进作用。
南朝《西洲曲》抒发儿女柔情,缠绵悱恻;北朝《木兰诗》则刻划巾帼英雄,虎虎有生气。
第三篇:中国古代文学史
11秋《中国古代文学史》
(一)作业2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单选题
一、单选题(共 25 道试题,共 100 分。)V 1.关于汉初新体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哪一项?A.A句中多用虚词,句未多用语气词 B.B由骚体的楚辞演化而来
C.C在内容上多是歌颂帝王,劝百讽一 D.D根本特色是以铺张为能事
满分:4 分
2.____标志着汉赋正式形成的第一篇作品,摆脱了楚辞的影响;完美地体现了假设问答、铺陈夸张的手法。A.《吊屈原赋》 B.《子虚赋》 C.《上林赋》 D.《七发》
满分:4 分
3.对《古诗十九首》作出的经典评价是“惊心动魄,一字千金”,这句话的作者是谁?A.A钟嵘 B.B刘勰 C.C刘熙载 D.D曹植
满分:4 分
4.以下不属于汉代政论散文家的是____。A.晁错 B.桓宽 C.贾谊
D.司马相如
满分:4 分
5.“乐府”的含义不包括____。A.音乐机构 B.诗体 C.小说 D.词、曲
满分:4 分
6.《苏武传》是____中的名篇之一。A.《史记》 B.《汉书》 C.《后汉书》 D.《三国志》
满分:4 分
7.《史记》中《淮阴侯列传》记载的是____的历史。A.张良 B.萧何 C.韩信 D.陈平
满分:4 分
8.____确立了汉赋铺张扬厉、“劝百讽一”的传统。A.贾谊 B.司马相如 C.王褒 D.枚乘
满分:4 分
9.国学大师王国维《宋元戏曲史》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 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这句话充分概括了学术界对历朝各代文学代表样式的普遍认同,那么,王国维认为汉代的代表文学样式是:____。A.散文 B.史书 C.乐府 D.赋
满分:4 分
10.《史记》中记载历代帝王的政绩,是全书叙事提纲的是___。A.本纪 B.世家 C.列传 D.书
满分:4 分
11.《盐铁论》是汉代____的代表作。A.贾谊 B.仲长统 C.桓宽 D.晁错
满分:4 分
12.司马迁在____中谈到自己的创作宗旨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A.《报任安书》 B.《报孙会宗书》 C.《上书谏吴王》 D.《与朱元思书》
满分:4 分
13.关于乐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哪一项?A.A两汉所谓的乐府是指音乐机关 B.B乐府的特点是声依永,律和声,和音乐始终不曾分离
C.C在六朝时乐府由音乐机关的名字演变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 D.D宋元以后也有称词曲为乐府的 满分:4 分
14.以下不属于汉代辞赋形式的是____。A.由《诗》三百篇演变而来的诗体赋,四言为主,隔句押韵,篇幅短小
B.由楚民歌演变而来的骚体赋,形式与楚辞相同
C.由诸子问答体和游士说辞而来的散体赋,韵散结合,句式长短不一,多假托两个或多个人物,通过主客问答展开描写,一般辞藻华美,篇幅长大 D.由汉乐府发展而来的抒情小赋
满分:4 分
15.取材广泛,包括春秋战国以来的各派思想,反映了战国末年要求统一的文化趋势的作品是____。A.《战国策》 B.《汉书》 C.《吕氏春秋》 D.《后汉书》
满分:4 分
16.下列关于五言诗的起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哪一项?A.A它和其他诗歌形式一样都是从民间产生的
B.B<<诗经>>中已经有了五言的句子 C.C文人的五言诗产生于西汉
D.D五言歌谣曾被采入乐府成为歌辞
满分:4 分
17.武帝好神仙,读了司马相如的一篇赋很欢喜,“缥缥有凌云之气”,这里说的是哪一篇赋?A.A《子虚赋》 B.B《大人赋》 C.C《上林赋》 D.D《长门赋》
满分:4 分
18.关于汉乐府民歌的影响下列哪一说法不正确?A.A表现在“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上
B.B表现在诗歌形式的创新上 C.C表现在叙事诗的写作技巧上 D.D它没有影响到汉未的五言诗
满分:4 分
19.我们所耳熟能详的“叶公好龙”的故事出自哪部书?A.A《说苑》 B.B《新序》 C.C《列女传》 D.D《庄子》
满分:4 分
20.东汉的文人五言诗日趋成熟,其中的一篇具有代表性的诗作讲述了胡姬的抗拒豪强,它是哪篇作品?A.A《董娇饶》 B.B《陌上桑》 C.C《咏史》 D.D《羽林郎》
满分:4 分
21.《论衡》涉及文学、政治、文化、宗教等各方面的问题,提倡唯物主义、反对迷信虚妄,它的作者是____。A.贾谊 B.王充 C.桓宽 D.晁错
满分:4 分
22.下列哪一句不是我们所说的汉乐府民歌?A.A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B.B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C.C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D.D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满分:4 分
23.司马相如奉武这命“通西南夷”,作了一篇文章以阐明通西南夷的重大意义,是下列哪篇?A.A《谕巴蜀檄》 B.B《封禅文》 C.C《答客难》 D.D《难蜀父老》
满分:4 分
24.《太史公书》是____的最早称谓,到了魏晋时代才易名。A.《史记》 B.《汉书》 C.《后汉书》 D.《三国志》
满分:4 分
25.第一次以“赋”命名的作品是哪篇?A.A《长门赋》 B.B《荀子·赋篇》 C.C《子虚赋》 D.D《七发》
满分:4 分
11秋《中国古代文学史》
(一)作业3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单选题
一、单选题(共 25 道试题,共 100 分。)V 1.提出“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是____。A.曹丕 B.陆机 C.刘勰 D.钟嵘
满分:4 分
2.《诗品》说左思的诗作是“文典以怨”,关于这一说法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A.A典是指的他多用史实
B.B怨是指它发泄对世间的不满 C.C多是指他的咏史诗而言的 D.D他的诗不讲究词藻
满分:4 分
3.《后汉书》的作者是____。A.范晔 B.班固 C.陈寿 D.裴松之
满分:4 分
4.陶渊明因为《五柳先生传》而被人称为“五柳先生”,这篇作品的作者是谁?A.A柳宗元 B.B韩愈 C.C陶渊明 D.D钟嵘
满分:4 分
5.“建安七子”中被钟嵘称为“真骨凌霜,高风跨俗”的是谁?A.A王粲 B.B刘桢 C.C孔融 D.D徐干
满分:4 分 6.西晋文坛上,《游仙诗》的杰出代表是__,其内容主要是表示对世俗生活的蔑视和对隐逸生活的歌颂,借歌咏神仙抒发了“忧生之嗟”。A.刘琨 B.陆机 C.潘岳 D.郭璞
满分:4 分
7.提出“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的是____。A.陆机 B.陆云 C.左思 D.谢灵运
满分:4 分
8.魏晋时期文学理论著作《文赋》的作者是____。A.曹丕 B.陆机 C.刘勰 D.钟嵘
满分:4 分
9.“太康诗风”的代表文人是____。A.嵇康 B.谢灵运 C.阮籍 D.陆机
满分:4 分
10.《大人先生传》的作者是谁?A.A阮籍 B.B嵇康 C.C向秀 D.D郭向
满分:4 分
11.被钟嵘《诗品》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诗人是____。A.陶渊明 B.谢灵运 C.颜延之 D.庾信
满分:4 分
12.“小说”一词最早见于____。A.《论语》 B.《孟子》 C.《庄子》 D.《韩非子》
满分:4 分
13.我们知道“四声八病”之说对律诗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是谁提出来的?A.A周颙 B.B谢灵运 C.C沈约 D.D梁元帝
满分:4 分
14.“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是谁用来描述汉末的社会状况的________。A.曹丕 B.曹操 C.曹植 D.嵇康
满分:4 分
15.“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出自曹操的____。A.《短歌行》 B.《龟虽寿》 C.《观沧海》 D.《薤露行》
满分:4 分
16.被钟嵘评价为”太康之英”的是____。A.左思 B.鲍照 C.陆机 D.陆云
满分:4 分
17.哪一篇作品标志着南朝民歌在艺术发展上的最高成就?A.A《西洲曲》 B.B《子夜歌》 C.C《华山畿》 D.D《懊侬歌》
满分:4 分
18.下列哪位作家是扭转玄言诗风,开创山水诗派的第一人?A.A鲍照 B.B谢脁 C.C谢灵运 D.D颜延年
满分:4 分
19.大家都说的南朝包括四个朝代,第一个王朝是哪个?A.A陈 B.B梁 C.C宋 D.D齐
满分:4 分
20.以下不属于“宫体诗”的代表诗人是____。A.萧纲 B.萧绎 C.庾信 D.沈约
满分:4 分
2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诗歌总集《玉台新咏》的作者是____。A.萧统 B.徐陵 C.钟嵘 D.刘勰
满分:4 分
22.大家都知道正始文学是建安之后文学发展的又一个阶段,正始的时间起始是哪一项?A.A196-220 B.B280-289 C.C220-240 D.D240-249
满分:4 分 23.《登楼赋》是著名的抒情小赋,它的作者是____。A.刘桢 B.王粲 C.曹植 D.陆机
满分:4 分
24.关于阮籍有一个经典评价是“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是哪部书中的评价?A.A《文心雕龙》 B.B《文赋》 C.C《诗薮》 D.D《诗品》
满分:4 分
25.以下不属于志人小说的是____。A.《西京杂记》 B.《语林》 C.《世说新语》 D.《搜神记》
满分:4 分
11秋《中国古代文学史》
(一)作业4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单选题
一、单选题(共 25 道试题,共 100 分。)V 1.“飞卿”是哪位著名词人的字____。A.温庭筠 B.冯延巳 C.李璟 D.李煜
满分:4 分
2.关于李白的《蜀道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哪一项?A.A富于浪漫主义的奇情壮思 B.B从蚕丛鱼凫说到五丁开山全部用的是神话 C.C是作者到达剑阁后的文思勃发
D.D它的风格是惊采绝艳,难于并能,想落天外,非人力造作所到
满分:4 分
3.文学史上第一个大力写词的词人是__。A.韦庄 B.张志和 C.温庭筠 D.李煜
满分:4 分
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作者是____。A.王勃 B.杨炯 C.卢照邻 D.骆宾王
满分:4 分
5.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可以说是一曲千古绝唱,那么它的第一句是什么?A.A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B.B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C.C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D.D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满分:4 分
6."得成比目何辞死,只羡鸳鸯不羡仙"是初唐四杰中的哪一位所写?A.A王勃 B.B杨炯 C.C卢照邻 D.D骆宾王
满分:4 分
7.“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作者是____。A.李白 B.柳宗元 C.白居易 D.杜甫
满分:4 分
8.盛唐的诗人中,深受佛教影响的并将佛教文化融入到诗歌创作中的是____。A.王昌龄 B.高适 C.王维 D.孟浩然
满分:4 分
9.有关词的说法下列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A大约是在初盛唐产生从中唐以后流行 B.B配合词的音乐是中原地区所产生的 C.C词有许多调子,每个调子有一个名称 D.D词又称为长短句
满分:4 分
10.“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出自王维的____。A.《山居秋暝》 B.《鸟鸣涧》 C.《鹿柴》 D.《辛夷坞》
满分:4 分
11.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评价“深美闳约”,“开北宋一代风气”指的是____。A.温庭筠
B.冯延巳 C.李璟 D.李煜
满分:4 分
12.“大历十才子”之名,最初见于中唐诗人____编的《极玄集》。A.元稹 B.白居易 C.韩愈 D.姚合
满分:4 分
13.白居易的《长恨歌》是以下列哪个题材创作的____。A.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 B.崔莺莺和张生的故事 C.杜丽娘和柳梦梅的故事 D.西施和范蠡的故事
满分:4 分
14.谁称晚唐小品文是"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A.A胡适 B.B鲁迅 C.C朱自清 D.D闻一多。
满分:4 分
15.杜甫有一句诗说“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他所“怜”的是谁?A.A孟浩然 B.B李白 C.C王维 D.D王昌龄
满分:4 分
16.花间词的鼻祖是__。A.韦庄 B.张志和 C.温庭筠 D.李煜
满分:4 分
17.“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出自以下哪位词人__。A.温庭筠 B.冯延巳 C.李璟 D.李煜
满分:4 分
18.从贞观到与开元是唐代历史上的一个强盛时期,大家所熟知的"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是描写这一时时期的名句,它的作者是谁?A.A李白 B.B杜甫 C.C高适 D.D李商隐
满分:4 分
19.作品反映了李唐王朝由盛而衰的转折过程中种种社会矛盾,表现了诗人关心国家命运和深切同情人民疾苦的思想感情,其作品被称为“诗史”是__。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王维
满分:4 分
20.“小李杜”指的是李商隐和____。A.杜甫 B.杜牧 C.杜荀鹤 D.杜审言
满分:4 分
21.以下不属于盛唐山水田园诗人是____。A.岑参 B.常建 C.王维 D.孟浩然
满分:4 分 2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出自李白的____。A.《将进酒》 B.《行路难》 C.《古风》 D.《蜀道难》
满分:4 分
23.关于唐传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哪一项?A.A唐传奇是作家有意为小说,文辞多华艳 B.B唐人小说称为传奇,始自晚唐裴铏的《传奇》一书 C.C它来源于志怪小说
D.D唐传奇里已经没有神话的因素
满分:4 分
24."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句,它的作者是下列哪位诗人?A.A李白 B.B杜甫 C.C高适 D.D李商隐
满分:4 分
25.司空图的《诗品》中将诗歌的风格分为几类?A.A10 B.B20 C.C16 D.D24
满分:4 分 limaofeng
第四篇: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国古代文学史
第一部分 选择题
·女娲补石的神话载于《淮南子》 ·
《诗经》的收集和编定
①采诗说—《汉书》(汉代学者)②献诗说—《国语》(产生于先秦时期)
③删诗说—《史记》(汉代“孔子删诗”说,司马迁提出
最早明确地分类意义上指谓《诗经》的风、雅、颂,是战国末期的荀子 ·今天所见《论语》为《鲁论语》
·先秦最后一位儒家大师—荀子—“隆礼重法”
·《国语》又称《春秋外传》 ·楚辞名称西汉时始出现
·《天问》是屈原作品中最为奇特的诗歌
·宋玉—《九辩》是自悲生平自作
·《招魂》是屈原替楚怀王“招魂”的作品
·西汉初期散文主要与治国有关的政论
·《过秦论》是贾谊最负盛名的史论散文,分析秦亡原因“仁义不施”
·枚乘—《上书谏吴王》
·西汉中后期散文特点:言必称经,以阴阳灾异论政议事。以董仲舒和刘向尤具代表性;董仲舒是《春秋》公羊派的大师—《春秋繁露》、《天人三策》
·刘向—代表作《新序》、《说苑》;—最著名的叙录《战国策叙录》
·东汉散文大势《前期求真实斥虚妄。后期清议时政,发愤指弊
·桓谭《新论》开东汉士人抨击虚妄之先河
·王充—《论衡》全书以“疾虚妄”为宗旨,“口则务在明言,笔则务在露文”是其为文的追求
·仲长统—代表作是《昌言》
·“赋”作为文体的名称,最早见于荀子的《赋篇》
·西汉初期辞赋创作趋向从浓情质实到失情华丽
·淮南小山—《招隐士》主题靠描写恶劣环境反衬出来的·枚乘开创大赋的标志是《七发》;把大赋创作的高峰是司马相如
·刘歆《遂初赋》是汉代“纪行赋”的开山之作
·王褒《洞箫赋》,开创全文写音乐的先河
·东汉赋体文学创作,呈现为由大赋向抒情小赋发展
·东汉:班彪《北征赋》冯衍《显志赋》蔡邕《述行赋》班固《两都赋》
·张衡—大赋向抒情小赋发展过程中的过渡作家,大赋代表作《二京赋》(绝响);
·东汉抒情小赋开山作《归田赋》
·较早对汉乐府分类的是东汉蔡邕,分为四类
·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按音乐的不同分为十二类
·汉乐府的民歌大多保存在《相和歌辞》中
·《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文选》
·曹操开创了文人“拟乐府”诗歌创作的全盛局面—悲凉沉雄的独特艺术风格
·曹丕七言诗《燕歌行》—至曹丕始形成纯粹的七言诗—逐句押韵
·曹植的诗歌被誉为“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曹植被谢灵运誉为“天下才共有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
·
建安七
子中王粲的诗赋最好,代表《七哀诗》
·刘桢《赠从弟》陈琳《饮马长城窟行》徐斡《室思》
·阮瑀《咏史》—开启了后世左思咏史的先声
·女诗人蔡琰代表作《悲愤诗》
·正始思潮《崇尚老庄,大畅玄风,建立玄学理论
·阮籍《咏怀诗》成为正始时代诗歌的高峰,开后代左思《咏史》组诗、陶渊明《饮酒》组诗的先河。
·嵇康第一个把庄子诗化了
·太康诗风“采缛于正始,力柔于建安”、“缛旨星稠,繁文绮合”
·陆机—太康诗人中存诗最多,《文赋》是中国文学理论史上的名篇—华丽排偶
·潘岳—诗歌被誉为“烂若舒锦”《悼亡诗》从此专用为“悼妻”之用
·左思—《咏史》被誉为“文典以怨”,“左思风力”(《诗品》);历时十年大赋名作《三都赋》【洛阳纸贵】
·刘琨诗歌代表作《扶风歌》、《重赠卢谌》
·谢灵运—诗歌史上第一位有成就的山水诗人
·鲍照乐府诗作品《拟行路难》其诗歌的艺术成就在南朝诗人中最高
.谢朓诗歌格调—明丽清新 宫体诗高峰期—徐陵《玉台新咏》
·“北地三才”温子升(北魏文学成就最高者)、邢劭(北间第一才士)、魏收
·庾信前期多绮艳之作,辞藻华丽,用典俳偶均自然工巧,代表诗作《奉和山池》;后期故国乡关之思时时涌现在诗中,就显得情绪深沉,诗风亦显苍凉。代表《拟咏怀》成为集南北诗歌之大成者
·南朝乐府民歌艺术水平最高者为《西洲曲》
·北朝乐府民歌多辑入《乐府诗集·梁鼓角横吹曲》中
·《木兰诗》是北朝民歌中的奇葩
·最能体现北朝民歌风格的作品是《敕勒川》
·建安赋作:王粲《登楼赋》曹植《洛神赋》
·东晋时代出现了山水赋
·西晋赋家:左思成就在《三都赋》,最为突出作家是潘岳《悼亡赋》
·晋代山水赋代表作家郭璞《江赋》、孙绰《游天台山赋》—山水游记之祖·
·庾信《哀江南赋》首叙个人家世际遇
·鲁迅说曹操是“改造文章的祖师”
·陆机《豪士赋序》为南朝骈文之前驱
·庾信《哀江南赋》在艺术形式上达到南朝骈文的巅峰
·干宝的《搜神记》是志怪小说的代表作
·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品
·曹丕《典论。论文》是我国探讨文学问题最早的较具系统的文学批评论著
·陆机《文赋》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完整的系统性文学理论作品
·刘勰的《文心雕龙》是一部系统完整且结构严密的文学理论专著,著作精华在于“创作论”
·钟嵘的《诗品》是中国文学批评史
上第一部诗论专著
·卢思道《从军行》杨 素《出塞》
·上官仪提出的“六对”“八对”之说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四杰“送别诗中最著名)
·杨炯—《从军行》“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杜审言的五律代表作《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宋之问五律《度大庾岭》
·沈佺期—七律《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被后人称为初唐七律的样板
·陈子昂—被杜甫称为“千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感遇》;《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提出了一种“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的审美理想
·刘希夷—《代悲白头翁》名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声律风骨兼备”成为盛唐诗风形成的标志
·自然平淡是孟浩然山水诗的风格特点
·王维山水田园诗创造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明秀诗境
·空明境界和宁静之美是王维山水田园诗艺术的结晶
·王昌龄—创作出了以相关连的多首七绝咏边事的连章组诗,即《从军行七首》
·王昌龄是专攻七绝的高手
·崔颖《黄鹤楼》诗被誉为唐人七律压卷之作
·高适边塞诗《燕歌行》风格特点,气质沉雄、慷慨悲壮,以骨力取胜
·高适“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
·岑参的边塞诗《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奇伟壮丽之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李白绝句的特点《自然明快,清新俊逸
·杜甫对新题乐府的创立了“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乐府
·大历诗风是盛唐诗歌向中唐诗歌演变转换时期的过渡诗歌风格
·韦应物诗歌以山水田园著称其诗歌气貌高古、清雅闲淡,《寄全椒山中道士》、《滁州西涧》
·刘长卿诗歌风格:凄清悲凉。自许“五言长城”。最著名的是《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大历十才子”之名,最初见于姚合《极玄集》
·大历十才子即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翊、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
·白居易的诗歌理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王建是唐代第一个大量写作宫词的诗人,获得宫词之“祖”的声誉。
·韩愈诗歌带有“以文为诗”的特点
·孟郊为成为苦吟诗人的代表
·李贺—《雁门太守行》、《苏小小墓》“长吉体”
·李商隐是唐代七言律发展史上的第二座里程碑(第一是杜甫)形成了深情绵邈、绮丽精工的独特风格。
·杜牧大量以七绝写史,其咏史诗有“二十八字史论”之誉
·许浑有江南才子之称—《金陵怀古》、《咸阳城东楼》
·“小李杜”—杜牧、李商隐
·姚合诗称为“武
功体”
·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诗论主要提出“象外之象”、“韵 外之致”
·韩愈第一次提出“文以明道”的观念
·张鷟的《游仙窟》是唐代传奇初兴期艺术成就较高的作品;杜光庭《虬髯客传》是唐传奇衰落期的最高成就代表作。
·温庭筠—晚唐词坛第一大词人,是“词为艳科”始作俑者—《更漏子》《梦江南》
·温庭范和韦庄并称
·韦庄—词史上第一位大力用白描手法作词的作家
·冯延巳—成为花间词向士大夫词演进的重要枢纽。
第二章 双选
·《诗经》在先秦时代的作用1是在祭祀、宴享时奏唱2作为外交场合言谈应对的辞令3作为教育的课本
·最著名的五篇周人史诗《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墨子》文章特点1由小及大,连类比譬2质朴无华,口语化
·《孟子》文章的主要特点《1雄辩色彩2善于以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说理·
·《荀子》的说理文特色《1论题集中,逻辑严密,说理透辟,2长于比喻而少用寓言
·《韩非子》说理文的特点《明切犀利,冷峻峭拔,而极善分析,条理严密,议论透彻。
·沈约“三易”原则:易见事、易识字、易读诵 · “北地三才”。温子升、邢劭、魏收
第三部分
简答题
一、曹植诗歌艺术成就
答案:
曹植的五言诗创作在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和成就,是建安诗坛上最杰出的诗人
1诗歌内容丰富充实。举凡军旅政事,宴游送别,咏史游仙,抒情抒志,无不发之于诗
2曹植的诗歌被誉为“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就是说他的诗既内容充实丰富,多慷慨悲愤之气,在艺术表现上又生动形象,注意辞藻华美、对仗工整和音韵流畅,形成了既华丽绮焕又浑厚雄健的独特艺术风格,达到了建安诗歌的最高峰
3曹植诗歌语言华美主要表现在浓烈的感情色彩和鲜明的声色。如《盘石篇》生动再现了大海的宏阔气象。曹植在文人有意为诗方面,有一个大跨度质的飞跃4注重对称回环之美,注意语言锤炼。他还善于起调,工于发端,往往在全篇之首用一警策之语,振起全诗。如《野田黄雀行》开头用惊风险浪的情景和画面预示了环境的险恶,起到强烈的烘托作用
二、《离骚》的主要艺术特点
答案:一。浓烈的激情和奇幻的想象。《离骚》前半回顾往事,基本是实写,但那些以比兴手法铺叙夸饰自己的美好品质的诗句,已具有奇异想象的特色;后半写对未来道路的探索,火一般的激情、深厚的故国情怀,经过壮丽奇幻 的描写,更显得真挚执着,美丽
感人 二。峻洁纯美、独立不屈的抒情主人公形象。《离骚》是屈原自叙生平的抒情诗,高贵的
出身,崇高的理想,峻洁纯美、独立不屈的人格,及其异常浓烈的情感,构成了抒情主人公超凡脱俗的完美形象。这个形象具有象征意味,表现了这篇抒情长诗的精神实质。
三。比兴手法的拓展。《诗经》所开创的比、兴手法,为屈原所继承并做了很大的拓展。《离骚》运用了更丰富的喻象,在长篇诗歌中连续使用比兴,更重要的是把《诗经》那种喻象、喻体各自独立的单纯比喻合二为一,熔铸成浑融的艺术境界,使之具有了象征的意义。《离骚》在《诗经》基础上拓展的寄情于物、托物抒情的表现手法,形成了我国文学史中著名的香草美人的托喻手法的传统,影响深远
四。结构、语言方面的特点。
1.全诗都围绕着诗人忠贞不渝的故国情感和追求崇高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这个中心来谋篇布局。诗作分为前后两个部分,一实一虚,回环往复,抒情写志通彻淋漓。后一部分多重奇幻境界的描述,又使诗章跌宕起伏,使思想情感得到了尽情
2.在形式和语言方面
1)成为一种句式长短不拘、韵句散语相间的新的文学表现形式。同时,他开始构创了长篇巨制。《离骚》后半表现诗人的思想活动,往往设为主客问答,铺排描写,这种形式特点对后来汉赋的形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语言丰富多姿,草木鸟兽纷至沓来,双声叠韵比比皆是。诗人还吸收方言入诗,增强了楚辞的地域特色
三、论述《诗经》的主要文学成就。
答案:
一、抒情与写实的统一。《诗经》305篇,基本是抒情诗和叙事诗,而以抒情诗占多数,真实率直的抒情,和情感化的叙事,是《诗经》在艺术表现上的一个重要特点。首先,作者所抒发的情感是真实的。如:《伐檀》、《硕鼠》一类地位不平等和不劳而获现象表示不满的诗;又如情爱诗《氓》;其次,作者抒发情感的方式是坦率的。如《关雎》“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再次,叙事诗的诗作中也包含着作者的情感。如《七月》叙述农夫一年四季辛勤繁忙的劳作,内心却涌动着一股浓郁的不平之气。
二、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方式 1.赋是《诗经》中运用最多的表现方式。它可以是直接叙事,也可以是直接的刻画描写,还可以是直言其志或直抒胸臆A.直接叙事的如:《七月》
B.直接刻画描写如:《溱洧》以春日为背景,继而特写一对恋人相约游玩的对话,最后又转向青年男女踏春游戏热闹场面的描写
C.直言其志和直抒胸臆,社会政治诗、情爱诗都是如此
2.比,一般说就是比喻
A.修辞意义的手法,诗经中最常见的一种情形,如《卫风?硕人》中连用六个比喻描摹卫庄公夫人庄姜的美丽
B.另一种情形是整首诗用比,如《魏风?硕鼠》等
3.兴,就是起兴或发端,一般处在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位置。兴与诗歌情思相关时,一般会起到烘托或与诗歌意义发生某种联系的作用,起到起韵的作用
A.兴与诗歌情思相关,如《关雎》的起兴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以此起彼伏的水鸟和和鸣,比喻青年男女的求偶
B.兴与诗歌情思不相关的,如《唐风?山有枢 》
三、结构形式和语言方面的几个特点 1.重复复沓的结构形式
A.字词随变而意义相同,如《关雎》。《诗经》中这类同义复沓的重章之歌较多,其回环往复的咏唱,加强了抒情效果
B.改变字词后使诗章间形成意义上的层递关系,如《黍离》
2.语言上,《诗经》以四言为基本句式,3节奏鲜明,音韵谐恰,有天然的音乐美感。
4词汇丰富、大量的双声叠韵的连绵词和叠字,增加了诗歌的韵律美
·李贺诗为什么能在中唐诗坛独树一帜 1有大量的鬼神世界的描写
2追求创新而刻意出奇:想象诡奇,造语生新奇丽
3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善于捕捉直观形象,借助“通感”
4具有“冷艳怪丽”的艺术风格
【重点】
·孟郊诗的苦吟风格特征
1诗中颇多患难感、忧郁感,以及人生悲剧与绝望心理交织成的幻灭感。如《叹命》
2孟郊惯用白描手法,形象化的比拟和苦吟出来的精警字句,夸张地突出描写对象。如《寒地百姓吟》。他的诗多表现其凄凉苦寒的贫困生活,诗境幽僻,风格峭硬,笼罩着一股透骨寒气
3孟郊作诗重主观感受,能妙造幽微,变熟为生,化险为夷。突破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光大自屈原以来发愤以抒情的精神,实践了不平则鸣的创作理论。
·大历十才子的艺术特色
1都擅长五言律诗,风格大致相同,没有分明的强烈的个性表现,体裁、谋篇、遣词都偏重于工整精练,题材内容并无新意
2诗歌意象往往带有凄清、寒冷、萧瑟乃至暗淡的色彩
3以写境界淡远、深冷、幽僻的山水诗见长
·李白乐府歌行的特点
1以第一人称的抒怀和议论表达主观感受
2把自己的个性气质融入乐府诗的创作中形成了行云流水的抒情方式,有一种奔腾回旋的动感
3李白的乐府诗创作已完成了从汉魏古体到唐体歌行的根本性改变
4李白歌行的创作成就比乐府高。李白的歌行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充分体现了盛唐诗歌气来、情来而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具有壮大奇伟的阳刚之
美
·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点
盛唐诗人王维山水田园诗创造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明秀诗境
1将自然的美与心境的美完全融为一体,创造出如水月镜 花般不可凑泊的纯美诗境
2空明境界和宁静之美是王维山水田园诗艺术的结晶。善于在动态中捕捉自然事物的光和色,在诗里表现出极丰富的色彩和层次感。
·鲍照诗歌的艺术成就
鲍照诗歌的艺术成就,在南朝诗人中可谓最高。
1他的乐府诗有抒情浓烈、气势流畅之美。他把惯用比兴、善叙他人他事的乐府诗,发展为一种直接抒写自己感情、叙说自己遭遇的诗体,把浓烈的抒情与构辞的美丽融为一体,来表现自己的澎湃情怀。如《代白纻曲》二首
2语言上注重锤炼字句,辞采瑰丽,有震撼人心的效果。如《拟行路难》
3鲍照对七言诗的发展也做出了巨大贡献。《拟行路难》是以七言为主的杂言。鲍照大胆变革,改逐句押韵为隔句押韵,而且创造性地自由换韵。鲍照的大胆革新与积极创作,使七言诗体大大发展,直接影响到唐代七言歌行的创作
重点·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
答案: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贡献,就是开创了文人诗歌创作的新领域——田园诗,内容有:
1描绘田园风光的恬美意境和朴茂生气
2真实描写躬耕生活及乐观心态,如《归园田居》
3记叙与农夫野老、素心挚友的往还。如《移居》
艺术境界
1创造了情味极浓的冲淡之美。这是一种新的意境美的类型。最能代表作者冲淡之美的诗,是《饮酒》其五
2形成陶渊明平淡自然之美的原因,一在诗人心境的平和散淡,二在于诗人语言的平易质朴
3语言质朴无华,不加雕饰,极尽纯净之美。他诗句的魅力在于内在的感情力量。陶诗语言是不露斧凿却高度艺术化的传神之笔。
【重点】
·阮籍《咏怀诗》的艺术成就
1意蕴深沉之美。作者把人生的悲哀挖掘得更全面深入,因而也就更沉痛。同时由于玄学思潮的影响,也就写得更深邃 2用典颇多,多用比兴、象征烘托意象渲染气氛,显得意蕴深沉。这不仅是恐因文遭祸,更是因为玄风的影响,阮籍深谙得意忘象之旨,学庄而用之
3清逸玄远之美。他的诗歌中常常出现一个清虚空灵的庄子式的理想世界
4融哲理、情思与意象为一炉,意蕴深沉,清逸玄远
5成为正始时代诗歌的高峰,创造了抒情组诗的新形式,开后代左思《咏史》组诗、陶渊明《饮酒》组诗的先河
【必考】《左传》的文学特色
《左传》是先秦时期最具文学色彩的历史散文 1文学性的剪裁和历史事件的故事情节化
2刻画人物性
格神形毕现,有立体感
3生动的场面描写和传神的细节描写
①《左传》以擅长叙写战争著称,注重对双方战前谋划的叙述。如《晋楚城濮之战》
② 还表现在它简洁生动地描绘战争场面
③ 《左传》叙事或写人物,运用了许多细节描写,极为传神 4善于叙写外交辞令,理富文美。如《烛之武退秦师》
【论述中的大题,也可以考简答题!】
【重点中的重点】
一、《古诗十九首》内容和艺术成就!答案:《古诗十九首》所抒发的是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情感和思绪。游子思妇之辞。离情别绪、人生的失意和无常之感,是《古诗十九首》的基本情感内容。一。离情别绪,表现为思乡和怀人。
1.游子的思乡情怀,如《明月何皎皎》开创写月圆的情境表达思乡情感
2.思乡的根柢,是思念家乡的亲人。如《涉江采芙蓉》写游子想念家乡的妻子。
二。表现思妇的闺思和愁怨,如《迢迢牵牛星》写白昼到深夜,思妇无心织布,遥望星河想着牛郎织女,只是悲叹、流泪不已。可以想见她思念游子的深切 三。游士对生存状态的感受和对人生的某些观念 1.有功业迟滞的焦灼和失意,如《回车驾言迈》 2.有世态炎凉的感受,如《明月皎夜光》 3.人生的飘忽如寄。如《青青陵上柏》。4.游宦的挫折,人生的失意。
艺术成就:一。言有尽而意无穷,是《古诗十九首》最鲜明的特点。如《行行重行行》。言有尽而意无穷形成的原因:1.抒写的情感具有普遍性,容易引起读者的联想和共鸣 2.表达情感采取含蓄摸棱的表达方式
3.使用比兴手法二。质朴自然,没有雕饰的痕迹。感情诚挚,写境用语好象都是信手拈来。如《涉江采芙蓉》
三。描写的景物、情境非常切合,能够形成情景交融的境界。如《去者日已疏》 1.以白描手法,写出门所见的景象:荒凉的坟墓,悲鸣的白杨。2.比兴手法的运用,如《迢迢牵牛星》
3.以象征手法创造圆融艺术境界,如《西北有高楼》
四。语言浅近自然,却又极为精练准确,如《行行重行行》“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写相思令人憔悴。
【重点】
二、李白诗歌的主要艺术特点
答案一。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在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抒情方式往往是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地奔涌而出。如《行路难》其一抒写志士失意的悲愤,大气磅礴而慷慨激昂。
二。想象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端,奇之又奇,带有一种随意生发的狂放精神。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如 “狂风吹我心
,西挂咸阳树”
三。李白诗中颇多吞吐山河、包孕日月的壮美意象(大鹏、沧海、雪山等),但也不乏清新明丽的优美意象(清溪、明月、白露等),体现出丰富的艺术风格。
另外,李白诗歌的语言风格,具有清新明快的特点,明丽爽朗是其词语的基本色调。他那些脱口而出、不加雕饰的诗句,显出透明纯净而又绚丽夺目的光彩。
三、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
答案:中唐的李贺是一个苦吟诗人,他的诗歌称为“长吉体”,主要艺术特色有:
1、在构思与艺术想象上具独创性。如《梦天》诗的前半部分写瑰丽的月宫仙境景色,扑朔迷离,后半部分突然转而俯瞰人世的千年沧桑,构思甚为奇特,想象力惊人
2鲜明瑰丽的意象和丰富的主观色彩诗歌的意象非同寻常,善于运用神话和怪诞、华美的语汇,如《李凭箜篌引》 “冷艳怪丽”的风格特色。他的诗歌是冷、艳、奇、险自成一家,喜用“啼”、“泣”、“腥”、“冷”之类的字眼,组成一幅幅冷艳的图画,表现出一种悲哀的美
4他继承了韩孟的险怪风格和苦吟传统,又向唯美主义方面发展。他的诗是苦闷的象征,其直观幻象的描写,在艺术修辞技巧上达到了很高的境地。
四、李煜前期词与后期词不同的艺术风格
答案:李煜是南唐的最后一个皇帝,世称李后主
一、他的早期作品以反映沉溺声色、纵情逸乐的宫中生活为主要内容。描写精细、生动、且富有情趣。如专咏美人口的〈一斛珠〉。他的艳情词并未脱“花间”旧格,但写得较为真切率真,如相传写与小周后偷情的〈菩萨蛮〉,用直白浅露的叙说,把热恋女子约会的情态和放纵心理写得淋漓尽致
二、李煜后期词的主要内容是写亡国之痛,故国之思。纯以白描的手法直抒内心极度悲痛,词中时空跨度很大,加大了感情容量,抒发的感情以哀伤真实为主,能引起历代读者的共鸣。如〈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用白描的手法抒发了对江山、故国的怀恋,充满了悔恨、悲愤和哀愁等复杂的情感,感慨极深,词境也极为阔大。
五、杜牧诗歌创作的艺术成就
答案:1晚唐诗人中,他第一个大量用七绝写咏史诗,用史论笔法,寓褒贬议论于含蓄诗味中,创作了许多有“二十八字史论”之誉的咏史作品。如《泊秦淮》通过对历代曾有过的繁盛转瞬即逝的伤悼,以及揭露统治者的荒淫误国,深寓对现实的不满和讽刺,议论立意高绝
2忧国忧民的壮怀与伤悼之情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俊爽的风格
3还写过一些出色的伤别诗,纪行、写景诗也颇多佳作。善于选择清新明朗、能给人以快感的景物来抒写情怀,用色彩鲜明的语言,创造出情景交融的优美诗境,如《山行》以畅达的语言传达出自然景物的清新气息,明丽而有立体感的画面给人美妙的艺术感受。4诗风俊爽
【重点】六、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答案:内容:1倾诉生活艰难困顿和漂泊流荡。如《东门行》 2反映人民厌倦战争。如《十五从军征》 3讥刺达官显贵。如《鸡鸣》
4抒写爱情、婚姻或反映相关的某些社会问题。如《江南》、《陌上桑》 艺术特色:一。叙事成分相对增多,有情节,甚至有人物形象刻画
1.在叙述和抒情中插入情节,如《东门行》写贫民男子与妻子的争论过程 2.汉乐府民歌写人物最为成功的,当属《陌上桑》写秦罗敷的美貌 二。汉乐府民歌抒情真挚浓郁,有直述胸臆,也有借助比兴,描写抒情三语言质朴浅白,往往使用口语,富于表现力。
第五篇: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国古代文学史4
一、填空题(20分)
1.章回小说是在宋元讲史话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红楼梦》最终确定了八言回目的完整体例。
2.元末明初,罗贯中排比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补注的史料,又吸收民间传说和杂剧、话本的故事,编写成了我国第一部完整的长篇历史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清康熙年间,毛宗岗本成为社会上广为流传的本子,书名为《三国志演义》,通行本作《三国演义》。3.《水浒传》是与罗贯中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同期出现的一部长篇小说。根据有关记载《水浒传》的编著者是施耐庵和罗贯中。《水浒传》在中国小说史上开创了英雄传奇型小说。4.宋濂、刘基、高启是明初作家的代表。其中,宋濂被朱元璋誉之为“开国文臣之首”。宋濂的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方面,以传记文和写景散文最为出色;刘基诗文兼长,其寓言体散文最为突出;高启的诗歌多取法前人,兼师众长,而且清新超拔,富于才情。
5.在明代,高启的诗歌成就最高,影响也较大。和他同时的诗人杨基、张羽、徐贲,与之号称“四杰”。
6.在“三杨”和于谦之后,出现了以李东阳为代表的茶陵诗派。因李东阳是茶陵人,因此这一派在文学史上被称为“茶陵诗派”。主要诗人有谢铎、张泰、彭民望等。
7.梁辰鱼的《浣纱记》是首先用魏良辅改进的昆腔演唱的传奇,为昆曲的传播做出了贡献。在《浣纱记》前后出现的著名传奇有李开先的《宝剑记》和无名氏的《鸣凤记》。“明三大传奇”:梁辰鱼《浣纱记》、李开先《宝剑记》、无名氏《鸣凤记》。
8.沈璟是“吴江派”又称“格律派”的代表人物,他精研曲律,著有《南词全谱》。汤显祖是“临川派”的代表人物。
9.明代戏剧家的杰出代表是汤显祖,他也是中国古代戏曲的伟大作家之一。《牡丹亭》(又名《还魂记》)是汤显祖戏剧创作的代表作,这部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和高度的艺术成就,也成为明代戏曲最杰出的代表。
10.除《牡丹亭》外,汤显祖还写了《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汤显祖的书斋名玉茗堂,这四部传奇都有梦境的描写,故合称《玉茗堂四梦》,又称《临川四梦》。
11.明中叶以后,受道教和佛教思想的影响,宗教题材的小说日盛。这些作品不少是在民间流传的有关故事的基础上由作者加工创作而成。鲁迅称这类作品为神魔小说,其中最优秀的作品首推吴承恩编著的《西游记》。《西游记》是我国封建社会中产生的最著名的神话小说。12.嘉靖至崇祯间,白话小说的创作出现高潮,这些小说就题材内容而言可以分为世情小说、1 神魔小说、历史演义和英雄传奇等类别,《金瓶梅》是其中最杰出的作品,与《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并称为明代小说中的“四大奇书”。
13.《金瓶梅》是一部较全面暴露封建社会黑暗现实的作品,也是中国小说史上第一部以家庭生活为主的长篇小说。开创了世情小说这一派。14.《封神演义》是继《西游记》之后最著名的神魔小说。
15.“后七子”是嘉靖、隆庆时期文学家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的并称,而以李、王为首。谢榛最早提出论诗的主张,著有《四溟诗话》。16.嘉靖间,反对前后七子的拟古主义,主张文章取法唐宋古文作家有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等,他们被称为“唐宋派”。
17.以袁宏道为首的公安派受到李贽思想的直接影响,公安派提出“性灵说”。公安派的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特别是一些游记、尺牍、随笔等小品文。袁宏道的散文是公安派文学成就的代表。
18.公安派之后,较著名的文学流派还有“竟陵派”。其代表人物是钟惺和谭元春,二人都是湖北竟陵人。
19.明代散曲作家陈铎能诗会画,精通音律,擅长制曲,教坊子弟称之为“乐王”。20.晚明,文社很多,其中以复社最著名。复社的领导人物是张溥。复社之外较有影响的文社有“几社”,代表人物有陈子龙、夏完淳。
21.在晚明融合“公安”、“竟陵”之长而较著名的作家是张岱。他的小品文写的极为出色。Eg《湖心亭看雪》。
22.政论文三大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也是最具代表性的遗民诗文作家。23.散文三大家:魏禧、侯方域、汪琬。(“清初三家”)
24.顾炎武的诗被人称作“一代诗史”。顾炎武一生的业绩,虽然在学术成就上更大,著有《亭林文集》、《日知录》、《音学五书》、《天下郡国利病书》等,被公推为清代考据学的开山祖。25.吴嘉纪的诗被人称作是“野人之诗”。26.屈大均与陈恭伊、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27.“江左三大家”:钱谦益、吴伟业(号梅村)、龚鼎孳。28.王士祯是清初诗坛上“神韵说”的倡导者。
29.清初诗坛上,势力最大、影响最大、真正廓清了明代词坛上遗习而树立了清代词坛风气的是以朱彝尊为首的浙西诗派和以陈维崧为首的阳羡词派。30.清初词三大家:陈维崧、朱彝尊、纳兰性德。31.张惠言为代表的常州词派在清词史上影响最大。(张惠言又是阳湖派的代表人物?)32.“苏州派”的代表人物李玉所著传奇的代表作:《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一人永占)。
33.李玉等人创作的《清忠谱》是“苏州派”的代表作。《清忠谱》第一次在戏曲舞台上描写了如火如荼的市民斗争,表现了新题材、新人物、新主题,这在中国戏曲史上是应该大书特书的。
34.李渔杂著《闲情偶寄》中的《词曲部》与《演习部》,后人合编为“笠翁曲话”,是自成体系的古典戏曲理论专著。李渔第一次如此明确地阐述了戏曲创作与舞台演出和观众欣赏的关系,奠定了中国古代戏曲坚实的理论基础。
35.洪昇《长生殿》;孔尚任是“圣裔”所著《桃花扇》。《桃花扇》“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
36.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代表了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已经达到和能够达到的最高水平了。
37.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出现后,改变了文坛上《聊斋志异》式文言小说独步的局面。38.《醒世姻缘传》(别名《恶姻缘》),是清初出现的一部以家庭为描写中心,以婚姻关系为暴露对象的人情小说。《醒世姻缘传》是在中国小说史上第一次以现实主义的笔墨解剖了封建社会的家庭夫妻生活的作品。
39.清初取材于历史和传奇的英雄传奇小说,属于《水浒传》系统,成绩较高的主要是《水浒后传》和《说岳全传》。
40.明末清初涌现出一个强劲的小说流派,即才子佳人小说。它们既是明以来人情小说的一个分支,又是中国古代爱情与婚姻小说长期发展衍化的结果。这一期间最著名的才子佳人小说作家是“天花藏主人”。署名名教中人编著的《好逑传》是才子佳人小说中的佼佼者。最重要的是,才子佳人小说在艺术上开拓了中国式爱情婚姻小说的道路,为这类小说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艺术经验和积累。
41.吴敬梓晚年自称“文木老人”所著《儒林外史》。42.曹雪芹《红楼梦》初名《石头记》。
43.李汝珍《镜花缘》。《镜花缘》思想内容中最突出的精华,是李汝珍对封建社会里男尊女卑的现象表现了极大的愤懑和不满。
44.清中期最著名的戏曲作家是蒋世铨。蒋世铨的《藏园九种曲》是以专门阐扬忠孝烈节之事为职志的。45.清中期专以杂剧创作闻名于世的戏曲作家是杨潮观。其所著杂剧三十二种,皆为一折短剧,以其所建读书室《吟风阁》为总名。
46.“格调说”的代表作家沈德潜。“肌理说”的代表作家翁方纲。47.郑燮,号板桥,是“扬州八怪之一”。
48.袁枚与赵翼、蒋世铨并称“乾隆三大家”。袁枚写诗主张抒写性灵,认为写诗就是要写出人的真性情。
49.弹词是主要流传于南方诸省的讲唱文学。弹词由说(说白)、噱(穿插)、弹(伴奏)、唱(唱词)几部分组成。《天雨花》是清代较早的一部弹词。
50.鼓词是流行于北方诸省,以鼓板击节的一种讲唱文学。明末清初贾凫西的《木皮散人鼓词》是现在能见到的题名为鼓词的说唱文本中最早的一种。,51.中日甲午战争失败之后,随着我国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的兴起,在诗坛上也出现了代表这一阶级政治要求的“诗界革命”。它的倡导者是夏曾佑、谭嗣同、梁启超等人。“诗界革命”口号提出后,涌现出一批新派诗人。如黄遵宪等。黄遵宪论诗主张“以言为体,以感人为用”。
52.被梁启超称为“近世诗界三杰”的是:蒋智由、黄遵宪、夏曾佑。
53.除改良派作家外,在传统诗坛上影响较大的是以陈三立为首领的“同光体”诗派。54.“小说界革命”的主要倡导者是梁启超,树立“新小说”的概念。
55.清末四大谴责小说: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 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和曾朴的《孽海花》。
PS补充:A.国初六家或清初六家:南施北宋的:施闰章、宋琬。南朱北王的:朱彝尊、王士祯。南査北赵的:查慎行、赵执信。
B.吴下三冯:冯梦桂、冯梦龙、冯梦熊。C.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
D.三灯丛话:瞿佑《剪灯新话》李桢(昌祺)《剪灯余话》邵景瞻《觅灯因话》.E.现存清代民歌最早的集子是乾隆年间北京永魁斋粹行的《时尚南北雅调万花小曲》。
F.徐渭的《南词叙录》是第一部关于南戏的理论批评专著
二、名词解释(20分,共四个,每个五分)
1、台阁体:在永乐至成化间,出现了以杨士琦、杨荣、杨溥为代表的台阁体。因为“三杨”久为台 阁重臣,因此他们的诗文有“台阁体”之称。台阁体诗文的特点是:歌功颂德、粉饰太平,风格雍容典雅,缺少真情实感和社会生活内容,台阁体风行一时,使当时的文风萎弱庸肤,千篇一律。
2、、四声猿:是徐渭的杂剧作品。《四声猿》,包括四部杂剧:《狂鼓史渔阳三弄》、《玉禅师翠乡一梦》、《雌木兰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凰得凤》,被誉为“明曲第一曲”。《四声猿》充分体现了徐渭的文学创作主张,浓郁的抒情,本色的语言,奔放激越的笔调,放纵天外的奇思,使之具有浪漫色彩。
3、桐城派:桐城派古文是清中叶最著名的一个散文流派,也是有清一代势力最大、影响最著、延续时间最长的一个流派。在作家方苞、刘大櫆、姚鼐(nai)的号召下,当时鼓吹程朱理学、提倡唐宋八大家文体的人形成了一种文学理论和古文运动。由于他们大都是桐城人,因此人们称他们称为“桐城派”。
4、前七子:继李东阳茶陵诗派之后,文坛上出现了以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的前七子复古主义文学。与李、何共同成为“前七子”的作家是徐桢卿、边贡、王延相、康海、王九思。前七子为文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在扫荡台阁体文风方面起了积极作用,但他们在创作上字摹句窃,矜才使气,也未能给文学找到真正的出路。
5、三言二拍:是明代话本小说集。是指明代五本著名传奇小说集的合称,“三言”即明后期拟话本小说最著名的集子是由冯梦龙编辑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合称。“二拍”则是凌濛初编辑的《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
6、梅村体:七言歌行体,取法于初唐四杰,中唐元白,以元白为大,也学晚唐李商隐。好用典故,尤重音律之美、音节和婉,讲究对称、转韵,读起来铿锵悦耳,多写明清之际重大历史文化。代表作《圆圆曲》
三、简答题(40分,共四题,每题10分)
1、简要说明代《三国演义》中战争的描写特色。
答:小说中的战争描写有三个特点:
(1)丰富——写出了战争的多姿多彩,每次战争各有特点,互不雷同。以少胜多: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等,描写各不相同。
(2)深刻——通过真实的艺术描写反映出战争的客观规律,可以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3)生动——描写具体形象,有声有色,尤其是通过战争的描写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A.把战争描写同政治斗争和外交斗争描写相结合,把主要矛盾的斗争描写和次要矛盾的斗争描写相结合,从而显示出战争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也揭示了战争的本质。
B.全景式的战争描写,精巧的艺术构思与合理的结构布局,使战争的连续性和战役的独立性有机结合。
写出了古代战争的一切形式,杨义先生认为可以把《三国演义》看成一部形象的“武经”。C.小说写战争着重写战略双方战略战术的运用,主要是斗智,较少把笔墨花在单纯的实力与武艺的较量描写上。
D.在千变万化的战争气氛的描写和宁静的抒情气氛的描写相结合,从而把战争烘托的有张有弛,富有节奏感。
壮美和优美的有机相融。
缺陷:对士兵的忽视(缺乏人文精神),只写主将之战,主将一旦胜利,“士兵便掩杀过去”。
对经济的忽视(曹操的成功在于他使用了屯田制)
2、《三国演义》中人物描写的艺术手法。(曹操)
答:曹操形象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来评说是有永恒的文化价值的,主要表现在: A.社会历史方面。
文学形象的曹操是历史人物曹操基本特征的演绎,是个二律背反式的人物。
最重要的是曹操形象集中了千百个同类型的封建统治者的品质,因而具有更高层次、更大范围的历史真实性,通过他的角色定位,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将会深刻认识封建社会和封建政治家。
B.艺术美学方面。
在中国文学史上很难找到像曹操这样着墨深浓的集真、伪、美、丑、善、恶于一体的封建政治家典型。C.文化心理层面。
曹操形象的复杂性体现了人类社会在自身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对功利的追求与对道德进步的向往的矛盾关系。
*小说中对曹操性格的描写,是从心理、伦理、政治三个方面来写的: a.心理:表现为意图追求与掩盖,意图追求与调节的二重性特征。
少时诈中风,中伤叔父。(第一回)追求、掩盖与调节择构成奸雄性格的三种基本心理机制。
哭郭嘉:“哭死人,给活人看。”
b.伦理:表现为强烈的利己欲与伪善性的二重性特征,以及利己欲与权变的二重性特征。
第四回 杀吕伯奢一家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是小说第一次在伦理上对奸雄本质的暴露。
唯己是欲。
杀人有术的集大成者。
在这个层次上,曹操成为了恶德的化身。c.政治层面。
从意图追求看,他表现为强烈的功业心,与皇权欲的二重性特征。
从行为方式看,他表现为精明的篡夺术与维持术的二重性特征。
挟天子以令诸侯
3、《三国演义》人物描写的艺术方法。
(1)《三国演义》成功塑造了历史生活中许多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如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赵云、曹操、司马懿、周瑜等。这些人物大都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作者善于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加以突出描绘,使小说达到了古代人的性格描绘的极高水平。以曹操形象的塑造为例,小说中的曹操是一个集“奸”与“雄”为一身的艺术典型。作者对曹操的奸诈伪善、凶残狠毒的性格,进行了反复刻画描写。如曹操因误听杀猪者的话,竟杀了吕伯奢全家,明白真相后,仍杀死吕伯奢。
(2)罗贯中用夸张对比的手法突出刻画曹操的奸诈,但没有简单化,而是注意到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写了曹操的机智与谋略,在错综复杂的矛盾中展现出一个政治家的雄才大略。如小说第二十一回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作者尽管对曹操是持贬斥态度的,但还是将历史上这位“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的雄才伟略做了一定描绘,写出曹操“古今来奸雄中第一奇人”的性格特点。
(3)曹操形象的塑造,表明《三国演义》对人物形象的刻画不独是类型化的,充满着永久的艺术魅力。当然,从整体上和古典小说发展史的角度看,《三国演义》尚处在小说接近成熟的阶段,这是一个古典的阶段。作品中的多数主要人物形象,虽有鲜明的性格特征,但其性格还很少有较明显的变化与发展,还不具有“近代艺术中的冲突主要是性格本身分裂的冲突,即内心方面的冲突”的特点。
4、《西游记》的思想内容。
答:《西游记》通过神魔故事,曲折而尖锐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特别是明代社会的黑暗和封建统治者的腐朽凶残。
首先,小说通过对天宫、地府、西天等神权机构和人间王国的描写,影射了现实中皇权统治的黑暗。
其次,小说中所写的许多妖魔鬼怪,大都是影射明代横行霸道的权臣,他们是为害人民群众的社会恶势力的象征。
再次,小说通过对道教的讽刺、对道士的抨击,不仅斥责了宗教的虚妄,神道的可笑,而且有着鲜明的现实针对性。
《西游记》把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讽刺和严峻的批判艺术巧妙地结合起来,使不少章回妙趣横生,完满地表达了深刻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鲜明爱憎。九九八十一难所包含的四十一个小故事也都通过僧徒、神佛、妖魔间的错综关系表现出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这无数充满斗争的幻想情节中,以为深长地寄寓了广大人民反抗恶势力,要求战胜自然、困难的乐观精神,曲折地反映了封建时代的社会现实。
5、简要谈谈“三言”的思想内容。
答:(1)“三言”在思想内容上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在明代作品中约有半数是直接反映现实生活的,而取材历史或宗教传说的故事也多曲折地反应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其中最多的是暴露社会政治的黑暗、礼教的虚伪、封建家庭内部的矛盾、以及僧尼道士的淫乱。Eg《沈小霞相会出师表》。
(2)“三言”中描写爱情婚姻的作品最多,爱情主题也有了新的发展。一些作品以市民百姓为主人公,真实反映出当时的社会面貌,表现了反对封建道德、反对禁欲主义、追求个人幸福和平等爱情的思想,带有人文主义的特点。Eg《卖油郎独占花魁》。
(3)“三言”在人伦道德的标准上,也表现了新的意识。Eg《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这也是一篇写人情的作品,冯梦龙把它编排为“三言”的第一篇,可见对这篇作品的重视。(4)“三言”中写明代生活的作品,还生动的描述了市民生活及商业活动。Eg《施润泽滩阙遇友》。
6、清代《红楼梦》的悲剧意义。答:《红楼梦》既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巨著,也是一部彻头彻尾的悲剧小说,小说的思想内容博大精深,主题思想显示出多元化意蕴。《红楼梦》的悲剧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爱情婚姻悲剧。宝黛的爱情悲剧及贾宝玉和薛宝钗的婚姻悲剧,是《红楼梦》的情节主线,也是作品的灵魂,以至小说作者也称小说为“悲金悼玉”的《红楼梦》。
(2)女子悲剧。作者在书中虚构了一个与污浊现实有所疏离的大观园,它实际上是与“须眉浊物”相对立的众女儿的精神乐园与理想世界,但无论贵贱无论强弱,无论是叛逆者还是卫道者,她们处于封建社会末世的男权社会里,都无力把握自己的命运,最后都无可挽回的一起走向“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的终极归宿。大观园的女儿们的悲剧是青春美、真挚爱、和一切有价值的生命被毁灭的悲剧。
(3)家族和社会悲剧。《红楼梦》以贾府的衰落作为一条非常重要的副线,贯穿起史、王、薛等各大家族的没落,描绘了上至皇宫下至乡村的广阔的社会历史画面,广泛而深刻的反映了封建末世尖锐而复杂的矛盾冲突,从而客观上显示了封建社会必然走向没落的历史趋势。(4)人生悲剧。贾宝玉的悲剧。
7、谈谈《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成就。
答:18世纪中叶的《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中最杰出的代表作,奠定了我国古典讽刺小说的基础,为以后讽刺小说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标志着我国古代讽刺小说艺术发展的新阶段。
(1)《儒林外史》最主要的艺术成就就是它具有的富有民族特色的讽刺艺术。讽刺的可贵之处在于讽刺必须使读者体会到讽刺者赖以出发的理想,在于能够面向社会,挖掘其社会根源。《儒林外史》正是这样,它的讽刺矛头虽然直接落在某一个人身上,却始终使人感到人身上的罪恶归根到底是社会的产物,是制度和环境造成的罪恶。比如范进听见中举忽然发疯,周进看见号板一头撞倒等。
(2)《儒林外史》中有针对不同人物作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讽刺。例如对于王惠、汤知县等贪官污吏、土豪劣绅,是无情地揭露的严厉地鞭挞;对于马二先生则既有批判讽刺,也有表扬赞誉。
(3)有时作者还能随着人物的社会地位和思想品格的变化分别采取不同态度。范进在中举之前,境遇相当可怜。作者虽然对他虽然有讽刺,但怜悯的成份多。等到范进中了举人,做了官,变得虚伪恶劣,作者的态度也随之改变,那些嘲讽是辛辣的,讽刺是冷峻而严厉的。(4)作者善于采用含蓄、婉转的讽刺手法,是他的讽刺能够达到既饱含情感,又超脱幽默那样一种境界。如写严监生在临死前为了两根灯草而不肯咽气,可见他生性吝啬到什么程度。
(5)除了以上的讽刺手法外,作者在《儒林外史》中还有一些具体的技巧。比如:采用当面揭穿法,让讽刺对象处在很尴尬的境遇中。比如写范进中举前胡屠户、乡邻对他的态度,中举后胡屠户态度上的变化等。
9(6)《儒林外史》在讽刺艺术上并不排除夸张。如:范进母亲听到范进中举快乐得一命呜呼等。
8、结合《儒林外史》并以周进、范进为例谈谈封建的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儒林外史》历来被评价为古典现实主义巨著,作者在书中对所深恶痛绝的“儒林”丑态,进行了辛辣的讽刺。批判科举制度,批判功名利禄观念,是《儒林外史》的中心内容。周进、范进是《儒林外史》中影响最大的两个典型形象。
《儒林外史》从周进的科场偃蹇,深感绝望,撞号板大哭;范进的科场侥幸,喜出望外,见报贴大笑,发疯发狂,深入剖析明清八股科举对士人的毒害,揭露士人对功名利禄的狂热,表现了作者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进行无情的鞭挞和深刻的批判。周进、范进中举以后政治、经济地位的迅速变化,以及人们对他们态度的骤然转变,是当时知识分子沉迷于科举功名的社会根源。
周进、范进的人生选择代表了封建科举制度下绝大多数的知识分子的人生追求,他们终身追求功名利禄甚至牺牲自我。作者通过这两个典型形象的塑造,写尽了天下寒儒科场失利的心酸与血泪。以此来揭发和批判科举制度的功名富贵对于读书人的深刻影响和毒害,批判这造成人性异化的社会和制度。
9、《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1)思想内容:
聊斋志异现存作品四百九十一篇,内容大致由四部分组成。
A.首先是反映科举制度的篇章,这些篇章在《聊斋志异》中占有特殊地位,揭示了科举制度给读书人带来的悲剧。Eg《王子安》。
B.其次是描写爱情的篇章。这是《聊斋志异》中篇幅最多、写得最精彩的部分。这部分作品,题材丰富,想象奇瑰,除去人与人的爱情婚姻故事,还有人与神、人与鬼、人与动植物的恋爱故事。这些篇章有《瑞云》、《聂小倩》、《葛巾》 等。
C.揭露和批判封建吏治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也是《聊斋志异》很重要的思想内容。比如:《萝狼》中的白翁,目睹大儿子当官后残害人民的罪恶,派遣小儿子劝说他改恶从善。D.《聊斋志异》不仅写了封建官吏乡绅对人民的欺凌压榨,也写了劳动人民的反抗,例如《红玉》等,故事的主人公的冤案一天不得到解决,便一天不停止斗争。
E.最后,对世俗民风的劝诫讽刺,在《聊斋志异》中是题材最广泛、反映的思想倾向最复杂的一部分。举凡当时的家庭问题、妇女问题、社会道德问以及民俗人情,都涉及到了。比如《孝子》中对于家庭伦理的思考。
(2)艺术成就:
四、论述题(二选一,20分)
1、根据《聊斋自志》的一段话,谈谈蒲松龄的创作意图和心路历程。
门庭之凄寂,则冷淡如僧;笔墨之耕耘,则萧条似钵。每搔头自念,勿亦面壁人果是吾前身耶?盖有漏根因,未结人天之果;而随风荡堕,竟成藩溷之花。茫茫六道,何可谓无其理哉!独是子夜荧荧,灯昏欲蕊;萧斋瑟瑟,案冷疑冰。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矣。嗟乎!惊霜寒雀,抱树无温;吊月秋虫,偎阑自热。知我者,其在青林黑塞间乎!
康熙己未春日。
——节选自《聊斋自志》(翻译):我门庭的冷落,凄清得就像和尚庙;我笔墨的耕耘生涯,萧条得就像和尚托着一个钵要仰人鼻息靠人施舍。每每搔头独想:难道那个面壁的和尚,真是我的前身?只是我没有剪断凡尘俗念,因而没有修成人天正果;而最后随风飘荡坠落于地,竟然像一瓣花飘落于藩篱外粪池旁。茫茫众生生死之趣,怎可说没有它的原因道理!在这寂寞而黑暗的子夜,灯火荧荧,灯芯闪亮结成灯花,仿佛要熄灭;寒斋瑟瑟,桌案冷得就像一块寒冰。集腋成裘,我像刘义庆妄续幽冥之录;浮起大杯酒来写作,独自酿成像韩非子的《孤愤》之篇;我的怀抱,在如此寒夜就这样寄托于文字中,这是一件让我足够伤怀、伤感的事情。唉!惊霜寒雀,栖在树枝之上,感觉不到寒冬枝丛的温暖;吊月伤怀的秋虫,偎依栏杆,在自己的歌声中得到自我慰藉的热度。我这书就这样写就,只是知我者,难道就是那青青枫林、沉沉关塞游荡着的幽魂吗?
康熙十八年春天。
2、根据鲁迅的一段话,结合曹雪芹的创作谈《红楼梦》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