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硕士考试大纲

时间:2019-05-13 10:00: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学史硕士考试大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古代文学史硕士考试大纲》。

第一篇:中国古代文学史硕士考试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史”考试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史”考试大纲适用于宁波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入学考试。试卷的题型大致上分为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三大类型(不排除出现其他形式),共计150分。考试内容一般不超越本科生的水平。

一、要求把握的重要内容

中国古代文学主要由中国文学史和历代古代文学作品选两部分内容构成。要求考生将文学史与作品选紧密结合起来进行复习。

1.名词解释,要求掌握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出现的重要专业名词,如重要文学理论术语、风格、社团、流派、重要的作家及其作品、重要事件等。

2.要求对中国古代文学史中比较重要的文学现象、重要作品的思想内容及其艺术特色、重要作家的历史地位、重要的文学风格、流派、及重要的文学理论等,进行多角度的阐释和评价。能对各种类型的作家作品进行比较分析。

3.尽可能多地掌握代表作品,要求对公认的典范作品进行精读和熟读,最好能多背诵一些名作,以便于在论述题中举例论证。要求考生掌握鉴赏的方法,对优秀之作能进行鉴赏性的分析。

特别提示:为减轻考生的复习负担,本年度考试暂不涉及近代文学内容。

二、参考书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1—4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二版);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6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考试的基本内容不越出规定的参考书范围,但要求考生在答题时能适度发挥。

“古代汉语”考试大纲

“古代汉语”考试大纲适用于宁波大学汉语言文字学和中国古代文学两个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共150分。

一、需要重点把握的内容

(一)通论部分

1.绪论:古代汉语。古代汉语两大系统。

2.文字:汉字构造与六书理论。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3.词汇:单音词和复音词。古今词义的异同。本义和引申义。同源词。探求词义的常用方法。

4.语法:词类活用。词序。判断句。被动表示法。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几种常见的习惯句式。

5.音韵:有关音韵的基本概念。古书注音法。《广韵》与中古音。上古音。古音通假与因声求义。古书的读音问题。诗词格律。

6.古书注解和句读:古注概况与类型。古注体例与术语。正确标点古书。

7.语文工具书:工具书的类型、编排和检索。几种重要工具书。

(二)文选部分

文选以第一、二册为主。

(三)常用词部分

注意常用词中古今词义差异较大的方面。

二、参考书

王力主编《古代汉语》第3版校订重排本,中华书局,1999年。

第二篇:中国古代文学史体裁分类归纳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史体裁分类归纳大纲

1、诗歌

关于诗经:结构,分类及标准,流传时间及作者,诗的起源,孔子删诗说,六义说,变风变雅,四始说,汉诗四家

国风:大致内容分类,代表性诗章,艺术特色 雅颂:大致内容分类,周民族史诗的篇章,大致内容

诗经的艺术成就及对后代文学的影响:内容,形式

楚辞:新诗体,社会文化渊源,代表作家及篇章

离骚:时代背景,情志内容,艺术特点 屈原的其他作品:九歌,九章,天问,招魂的艺术特色

屈原的文学史地位及影响

宋玉的九辫:艺术独创性,悲秋母题 乐府:源流,演变及对后世的影响:思想内容,时代精神,艺术特色,名篇分析 孔雀东南飞:人物形象分析 五言诗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古诗十九首:思想内容,艺术成就,名篇分析,后世批评

文人诗与民间乐府诗的承继关系和异同 概述建安风骨:时代背景,代表作家,基本特征,后世影响

曹植艺术成就:继承与开拓,艺术特色,后世批评

嵇志清俊,阮旨遥深,左思风力

陶渊明:诗风特色,名篇分析,后世影响 谢灵运:艺术风格及其得失 鲍照:艺术风格及成就

永明体:代表作家,艺术上的得失 宫体:代表作家及其得失

庾信人生两阶段诗风转变及其文学史地位 南北朝乐府民歌产生的社会背景:南北之异,艺术特色,对唐诗的影响 分析西洲曲和木兰辞

唐诗繁荣的时代背景,兴盛原因 初唐四杰的诗风,贡献,后世评价 沈宋与律诗的确立

山水田园诗派之王孟: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异同,名篇分析

盛唐边塞诗派之高岑:时代背景,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异同,名篇分析 概述诗家天子(七绝圣手)

李白和杜甫:思想内容,艺术成就,文学史地位,后世评价

李杜之争:褒贬,得失,学李和学杜 新乐府运动:代表作家,文学主张,创作实践,历史意义 白居易艺术成就

概述大历十才子及其创作得失 刘禹锡与柳宗元

韩孟中唐奇险诗派作品形式,风格特色 郊寒岛瘦,诗鬼

小李杜:西昆体的得失及其后世影响 欧阳修和王安石 黄庭坚与江西诗派:文学主张,创作实践,文学史意义 苏轼的诗

南宋四大家,永嘉四灵,江湖诗人

陆游:思想内容,艺术成就,时代意义,后世影响 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

明代诗:台阁三杨,茶陵派,前后七子,李贽,公安派,竟陵派

清代诗:江左三大家,南施北宋,神韵论,格调说,肌理说,性灵说,宗唐宗宋,黄遵宪新体诗,梁启超诗界革命

2、赋

赋作为文体的源流演变情况 主要赋家及其作品:贾谊,枚乘,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 骈赋与骈文概况

3、词

概述词体的别名,结构,体式,历史嬗变等基本知识

花间词与李煜:代表作品,名篇分析,文学史地位

概述敦煌曲子词 柳永的意义:慢词

周邦彦的意义:以赋为词 苏轼的词:以诗为词

李清照:女性词家,词别是一家 姜夔于与吴文英

辛弃疾的意义:以文为词

对比分析:柳与周,苏辛,姜吴,秦观与李清照,婉约与豪放

清词:清初三大家,阳羡派,浙西派,常州派

4、曲

散曲的兴起及其体制:结构,体制,形式,体裁,概念名词分析

元代散曲作家:关马,酸甜乐府,张可久,张养浩

明清散曲:成就不高,可以略

5、散文

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典籍,简单分类,主要内容,艺术特色 历史散文:左传,国语,战国策,思想内容,风格,艺术特色

诸子散文:论语,墨子,老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

司马迁与史记:作家简介,写作背景,结构分类,纪传体,互见法 史记的文学史地位及影响 汉书的成就及其影响 骈文的特点与形成,篇目

唐代古文运动:领袖,主要文学主张,创作实践,文学史意义

晚唐小品文:作家,时代背景,主要内容 宋代诗文运动:领袖,文学主张,文学史意义

苏轼的文:兼及文学主张

明文:兼诗,前后七子,李贽童心说,公安派,唐宋派

清文:清初三大家(与诗那三大家不一样)桐城派,阳湖派

6、戏剧

中国传统戏曲的艺术特征

中国戏曲的形成(源流演变)及元杂剧的兴起(时代背景)

元杂剧的体制及形式特点:重点在概念名词解释

元杂剧的发展概况 关汉卿的窦娥冤:人物形象分析,主要内容,艺术特色,时代精神 其他关剧提要

关马郑白代表作

西厢故事的承继和演进 西厢记的艺术成就:爱情理想,人物形象分析,时代精神

其他作品提要:历史剧,水浒剧,公案剧,爱情剧,社会剧

南戏:形成,发展,体制 四大传奇及琵琶记 明传奇概况

汤显祖:临川派与吴江派之争,临川四梦提要 牡丹亭:思想内容,人物形象分析,故事渊源,时代精神

苏州派简介:李玉 李渔的创作及理论成就

南洪北孔:故事来源,思想内容,艺术成就,人物形象分析,时代精神 花部和雅部

清代讲唱文学:弹词,鼓词,子弟书

7、小说 小说溯源

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

唐传奇:兴起与发展,思想内容,艺术成就,名篇分析,文学史地位,后世影响

话本:产生与体制,篇目提要,侧重名词解释 明代四大小说:章回小说的产生体制,成书,作者,版本,思想内容,故事梗概,人物形象分析,艺术成就,小说批评分析 明代其他小说:历史,神魔,世情 三言二拍简介 聊斋和阅微

儒林外史:作者,思想内容,结构,人物形象分析,艺术成就

红楼梦:思想内容,主要典型,对传统写法的打破,时代精神,批评理论

清代其他小说提要:狭邪,黑幕,讽刺

8、古代文论

诗言志,诗缘情,情志统一 兴观群怨论:孔子,王夫之 庄子的美学思想

文学史对屈原和司马迁的评价:发愤抒情和发愤著书

王充的文学主张 曹丕典论论文 陆机文赋 刘勰文心雕龙 钟嵘诗品 杜甫论诗诗

陈子昂风骨兴寄论 唐古文运动 唐新乐府运动 江西派诗论 严羽沧浪诗评 王夫之 叶燮

明清戏曲本色论

李渔在戏曲史上的地位

小说批评:李贽,金圣叹,毛宗岗,张竹坡,脂砚斋

王国维人间词话的意义

第三篇:文学史考试大纲

导言 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

了解:人的发现与文学史构成、晚清文化机制的变化对文学的影响。

识记:“诗界革命”、“文界革命”、; 鸳鸯蝴蝶派; “戏剧改良”的主要内容; 分析:“小说界革命”的基本主张;中国文学现代性文学观念的孕育 第一章 “五四”文学革命 一、五四文学革命

了解:五四文学革命的新文化背景。

识记:《新青年》。胡适《文学改良刍议》的内容和标志意义。陈独秀《文学革命论》、周作人《人的文学》;李大钊《什么是新文学》等文学主张 二、五四文学思潮与论争

识记:五四主要文学思潮。与以林纾为代表的国粹派文人的斗争;与学衡派、甲寅派等复古派的论争;新文化统一战线内部的论争。

三、新文学社团流派

识记:各新文学社团成立的时间、地点、代表人物、艺术主张、刊物、宗旨等;新月社对新诗格律化的追求、语丝社对散文多元形态的贡献;各社团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史进程中所具有的意义和影响。

分析:五四文学基本特征:理性精神的张扬。感伤的精神标记。个性化的追求。创作方法的多样化。第二章 20年代小说

(一)一、20年代小说概述

识记:五四“为人生”派的小说创作;“问题小说”;乡土小说;浪漫抒情小说等创作现象。分析:鲁迅与乡土小说的关系。

二、叶绍钧、许地山

识记:叶绍钧短篇小说代表作《潘先生在难中》;长篇小说《倪焕之》。许地山的短篇小说《綴网劳珠》和《春桃》。

分析:许地山小说的宗教思想和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

三、郁达夫

识记:(1)郁达夫的创作概况。(2)1921年10月出版的《沉沦》,是郁达夫自己第一部、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短篇小说集。

分析:(1)《沉沦》的思想意义;(2)郁达夫抒情小说的艺术风格。第三章 20年代小说

(二)一、鲁迅的文学创作

识记:《呐喊》、《彷徨》、《故事新编》、《野草》、《朝花夕拾》主要篇目名称及其内容;主要杂文集名称。

分析:进化论对鲁迅的影响;鲁迅与左翼文学的关系。

二、《呐喊》、《彷徨》

了解:《伤逝》的爱情悲剧的原因;《伤逝》的思想意义与艺术成就。

识记:《狂人日记》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阿Q正传》最初连载于《晨报副刊》1921年12月4日至1922年2月12日,署名巴人。《呐喊》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社初版,收入鲁迅1918年4月至1922年10月所作短篇小说14篇;《彷徨》1926年8月由北新书局出版,收鲁迅1924年2月至1925年12月所作的短篇小说11篇。农村题材小说的思想内容;鲁迅知识分子题材小说的三种类型。

分析:(1)《狂人日记》中“狂人”形象的象征意义。(2)《狂人日记》“内容的深切”与“格式的特别”的内涵。(3)阿Q形象的典型意义。(4)《阿Q正传》的思想蕴涵和艺术成就。(5)阿Q精神胜利法的主要体现。(6)《呐喊》、《彷徨》的艺术成就:人物塑造、表现手法、吸收外国小说的技巧、“格式的特别”等,创造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新形式;《呐喊》、《彷徨》的主要思想成就。

三、《故事新编》

识记:《故事新编》1936年1月由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初版。除“序言”外,收入了《补天》、《奔月》、《理水》、《采薇》、《铸剑》、《出关》、《非攻》、《起死》8篇历史小说。

分析:《故事新编》的主要思想内容;《故事新编》的创作方法;《故事新编》的艺术特点及鲁迅历史小说的独特性。

第四章 20年代新诗

一、20年代新诗概述

识记:“诗体的大解放”;胡适、刘半农等的白话诗;文学研究会的现实主义诗歌;冰心、宗白华的哲理小诗;创造社的浪漫主义诗歌;湖畔诗社、冯至等的抒情诗;新月诗派的“新格律诗运动”;早期政治抒情诗;李金发的象征诗等。

分析:以《尝试集》为例,分析初期白话诗创作的得与失。

赏析:《伊底眼》、《蕙的风》、《我是一条小河》、《蛇》、《弃妇》。

二、郭沫若

郭沫若创作道路

了解:(1)郭沫若的生平和创作概况。(2)创造社成立的经过。(3)郭沫若的泛神论思想与左翼思想。

识记:郭沫若主要诗集及其代表性诗歌;郭沫若主要历史剧。《女神》

识记:(1)《女神》出版于1921年8月,是中国的第一部具有真正现代意义的新诗集。(2)《凤凰涅槃》、《天狗》、《晨安》、《炉中煤》等是《女神》中的代表性诗篇。

了解:《凤凰涅槃》的思想意义与浪漫主义艺术特色。

分析:《女神》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女神》创造的现代自我主体形象的特征。郭沫若诗歌创作 赏析:《天狗》、《炉中煤》。

三、新月诗派

识记:(1)新月社成立的经过。(2)新月诗派是“五四”以来最大的以探索新诗理论与新诗创作为主的文学社团。(3)徐志摩的创作概况。(4)闻一多的创作概况。

分析:(1)新格律诗理论对新诗发展的贡献;(2)以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为主要内容的闻一多的“三美”主张;(3)以《死水》、《发现》等诗为例分析闻一多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以《再别康桥》、《雪花的快乐》等诗为例,分析徐志摩诗歌的思想内涵与艺术造诣。

赏析:《再别康桥》、《雪花的快乐》、《死水》 第五章 20年代戏剧

识记:(1)1906年话剧剧团春柳社成立,他们1907年在日本东京演出的《茶花女》第三幕和排演的五幕话剧《黑奴吁天录》,是中国现代话剧的最初萌芽。(2)“文明戏”;(3)中国人最早创作的话剧,是1911年洪深的《卖梨人》和欧阳予倩的《运动力》;胡适1919年3月发表于《新青年》上的独幕剧《终身大事》,是中国现代第一部刊载于正式刊物的话剧创作。(4)1921年5月在北京成立了“五四”文学革命后最早的话剧社团“民众戏剧社”,1921年冬在上海成立了“戏剧协社”。(5)“爱美剧”;欧阳予倩、洪深、丁西林等的早期独幕剧;郭沫若等的早期历史剧。(6)田汉的戏剧代表作《获虎之夜》与《名优之死》。

分析:(1)早期话剧运动和现代话剧的演变。(2)田汉20年代剧作思想内容上的共同特质与艺术特点。第六章 20年代散文

一、20年代散文概述

识记:五四时期的杂感文;“语丝文体”及语丝社等群体的散文创作;小品散文;叙事抒情的“美文”;散文诗等。

二、周作人、朱自清

分析:周作人小品散文的艺术风格;冰心、朱自清散文创作的艺术特点。

三、《野草》

了解:散文诗集《野草》的创作背景;《野草》的思想意义。分析:《野草》的艺术成就。第七章 30年代文学运动与文学思潮

一、人文主义文学思潮

了解:五四文学人文主义思想的承传;西方文艺思想的吸收。

识记:梁实秋、朱光潜、沈从文等作家的文学主张;人文主义文学思潮之评价。

二、左翼革命文学思潮

识记:革命文学的倡导与论争;“左联”的成立与左翼文艺运动。革命文学派对鲁迅、茅盾等人的批判;关于“文学基于普遍人性”的论争;关于“文艺自由”的论争;左翼作家对“性灵文学”的批评。

分析:左翼作家与京派作家的论争。第八章 30年代小说

(一)一、30年代小说概述

了解:小说流派和创作现象概况;小说新人迭出、小说体式日益丰富、中长篇小说数量激增。识记:革命+恋爱小说模式;社会分析小说;讽刺小说;现代派小说等。

分析:以《生死场》、《呼兰河传》等作品为例分析萧红小说的艺术特色;柔石的小说《早春二月》、《为奴隶的母亲》。

二、丁玲和张天翼的小说

了解:丁玲创作道路;丁玲小说的女性意识。

分析:《莎菲女士日记》人物形象分析;《包氏父子》、《华威先生》及张天翼讽刺小说艺术特色。

三、新感觉派小说

了解:新感觉派小说的艺术渊源。

识记:刘呐鸥、穆时英、施蛰存等的小说创作。分析:30年代现代派小说的艺术成就与不足。第九章 30年代小说

(二)一、老舍创作道路

了解:老舍在英国完成的三部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抗战前的执教和写作;《断魂枪》《猫城记》、《离婚》等作品;抗战以后到建国时期的创作;《月牙集》中篇小说集、长篇小说《四世同堂》、话剧作品等。

二、《骆驼祥子》

分析:《骆驼祥子》的主题思想;祥子、虎妞等人物形象分析;祥子悲剧命运的思想意义;《骆驼祥子》的艺术特色。

第十章 30年代小说

(三)一、茅盾创作道路

了解:茅盾早期的 “为人生” 文学主张;大革命失败后的文学创作;30年代的左翼文艺活动。识记:茅盾长短篇小说、散文、杂感等作品。分析:《蚀》三部曲中的新女性形象。

二、《子夜》

分析:茅盾代表作《子夜》的社会剖析小说的特点;吴荪甫人物形象的塑造;《子夜》的艺术成就。第十一章 30年代小说

(四)一、巴金创作道路

了解:巴金早期的无政府主义思想与《灭亡》等小说;1928年回国以后的小说创作;抗战时期的小说创作;散文等创作情况。

二、《激流三部曲》

识记、分析:《激流三部曲》的主题思想;觉新、觉民觉慧、高老太爷等人物形象。第十二章 30年代小说

(五)一、沈从文创作道路

了解:沈从文的创作道路。

识记与分析:《绅士的太太》、《八骏图》等都市小说的创作特点;湘西小说表现的“人生形式”;田园抒情小说的风格;沈从文小说的文体追求。

二、《边城》

分析:《边城》对“人性美”、人情美表现;翠翠形象塑造;《边城》的历史评价和审美评价。第十三章 30年代新诗

一、30年代新诗概述

识记:左翼诗人的政治抒情诗;殷夫和中国诗歌会的诗歌创作;现代派诗歌群体和流派形成及其创作。

二、戴望舒、卞之琳

识记:戴望舒的《雨巷》和其早期诗歌创作。分析:戴望舒现代主义诗歌创作的艺术成就;戴望舒后期诗歌创作诗风的转变;卞之琳的《三秋草》、《鱼目集》等诗歌的现代主义特点。第十四章 30年代戏剧

一、30年代戏剧概述

识记:无产阶级戏剧的左翼戏剧运动;“普罗戏剧”与“国防戏剧”;洪深的《农村三部曲》等现实主义剧作;抗战初期的“好一记鞭子”等街头剧、历史剧等。

二、曹禺与《雷雨》、《日出》、《北京人》 识记:曹禺对中国现代话剧的主要贡献。

分析:《雷雨》的思想和艺术价值;周朴园、繁漪等人物形象分析;《日出》的思想和艺术价值;陈白露形象分析;《北京人》的思想主题;曹禺话剧的主要艺术成就。第十五章 30年代散文

一、30年代散文概述

了解:30年代散文文体风格的多样化。

识记:丰子恺、李广田、丽尼、陆蠡等人的散文名篇;30年代报告文学。

二、鲁迅杂文

了解:鲁迅前后期杂文思想内容的异同;鲁迅杂文政论性与诗化的结合。分析:鲁迅杂文形象性等特点;鲁迅杂文幽默讽刺的艺术风格。

三、林语堂 何其芳

识记与分析:林语堂幽默、闲适和独抒性灵的创作特点;林语堂小品散文的得失评价; 何其芳散文及其艺术特色。

第十六章 40年代文学思潮

一、国统区文学思潮

了解:国统区文学进程情况。

识记:国统区文艺论争:“战国策派”和“与抗战无关论”;关于“民族形式”问题的讨论;胡风的“主观战斗精神” 和关于现实主义与“主观论”的文学论争等。

二、解放区文学思潮

了解:解放区文学思潮的发展过程。

识记:解放区文学创作:新秧歌剧、话剧、诗歌,“赵树理方向”。分析:《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作用与意义。第十七章 40年代小说

(一)一、40年代小说概述

识记:国统区、沦陷区小说创作的几种类型——丘东平《第七连》等抗战题材的小说;以沙汀《在其香居茶馆里》和《淘金记》、《还乡记》等长篇小说为代表的社会剖析和世情小说;路翎的长篇小说《财主底儿女们》等人生、人性探索小说。

二、《围城》

识记:钱钟书小说创作的代表作。

分析:《围城》的主题思想和象征意蕴;方鸿渐等人物形象的塑造;小说的讽刺性叙述模式和新“儒林外史”的艺术风格;《围城》的艺术成就。

三、张爱玲的小说

识记:张爱玲的短篇小说集《传奇》、中篇小说《金锁记》、《倾城之恋》等。分析:张爱玲小说的思想倾向和审美价值。

第十八章 40年代小说

(二)一、40年代现代通俗小说概述

识记:星社的成立与现代通俗小说作家群;现代通俗小说杂志。

分析:新文学与通俗文学之间的论争;现代通俗小说发展概述

二、张恨水

了解:张恨水的通俗小说创作道路。

识记:张恨水通俗小说代表作:《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缘》、《八十一梦》等。

分析:张恨水通俗小说创作特色。第十九章 40年代小说

(三)一、解放区小说概述

识记:《新儿女英雄传》等抗战题材的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暴风骤雨》等反映“土地改革”的小说;其他反映解放区农村生活的小说创作。

二、赵树理、孙犁等的小说

识记: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等小说创作。

分析:赵树理小说的民族化艺术追求;赵树理小说的思想艺术成就;孙犁的《荷花淀》等作品的独特的思想意义和艺术风格

第二十章 40年代新诗

一、40年代新诗概述

识记:朗诵诗;田间的《给战斗者》等长诗;胡风与“七月诗派”诗歌;袁水拍的《马凡陀山歌》等政治讽刺诗;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等解放区的长篇叙事诗创作。

二、艾青

识记:《大堰河》、《向太阳》、《火把》等诗歌创作概述。

分析:艾青诗歌“土地”与“太阳”主题意象;艾青诗歌“忧郁”情感基调和审美艺术风格;艾青对中国新诗发展的重要贡献。三、九叶诗派

识记:辛笛、穆旦等九叶诗人的创作。

分析:九叶诗派对现代主义艺术的吸收和发展;九叶诗派诗歌的精神品格和艺术成就。第二十一章 40年代戏剧、散文

一、40年代戏剧概述

了解:中国剧作者协会和中华全国戏剧界抗敌协会的成立。

识记:现实题材的话剧创作;历史题材的戏剧创作;阳翰笙、阿英、陈白尘、杨绛、夏衍等人的戏剧创作。

二、郭沫若历史剧

识记:以《屈原》为代表的抗战时期六个历史剧;郭沫若剧作思想主题。分析:“屈原”悲剧人物形象的塑造;郭沫若历史剧的浪漫主义艺术特色。

三、40年代散文概述

识记:40年代的报告文学创作。

识记与分析:40年代的杂文创作:“鲁迅风”与“野草”两个杂文流派。

第四篇: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国古代文学史

第一部分 选择题

·女娲补石的神话载于《淮南子》 ·

《诗经》的收集和编定

①采诗说—《汉书》(汉代学者)②献诗说—《国语》(产生于先秦时期)

③删诗说—《史记》(汉代“孔子删诗”说,司马迁提出

最早明确地分类意义上指谓《诗经》的风、雅、颂,是战国末期的荀子 ·今天所见《论语》为《鲁论语》

·先秦最后一位儒家大师—荀子—“隆礼重法”

·《国语》又称《春秋外传》 ·楚辞名称西汉时始出现

·《天问》是屈原作品中最为奇特的诗歌

·宋玉—《九辩》是自悲生平自作

·《招魂》是屈原替楚怀王“招魂”的作品

·西汉初期散文主要与治国有关的政论

·《过秦论》是贾谊最负盛名的史论散文,分析秦亡原因“仁义不施”

·枚乘—《上书谏吴王》

·西汉中后期散文特点:言必称经,以阴阳灾异论政议事。以董仲舒和刘向尤具代表性;董仲舒是《春秋》公羊派的大师—《春秋繁露》、《天人三策》

·刘向—代表作《新序》、《说苑》;—最著名的叙录《战国策叙录》

·东汉散文大势《前期求真实斥虚妄。后期清议时政,发愤指弊

·桓谭《新论》开东汉士人抨击虚妄之先河

·王充—《论衡》全书以“疾虚妄”为宗旨,“口则务在明言,笔则务在露文”是其为文的追求

·仲长统—代表作是《昌言》

·“赋”作为文体的名称,最早见于荀子的《赋篇》

·西汉初期辞赋创作趋向从浓情质实到失情华丽

·淮南小山—《招隐士》主题靠描写恶劣环境反衬出来的·枚乘开创大赋的标志是《七发》;把大赋创作的高峰是司马相如

·刘歆《遂初赋》是汉代“纪行赋”的开山之作

·王褒《洞箫赋》,开创全文写音乐的先河

·东汉赋体文学创作,呈现为由大赋向抒情小赋发展

·东汉:班彪《北征赋》冯衍《显志赋》蔡邕《述行赋》班固《两都赋》

·张衡—大赋向抒情小赋发展过程中的过渡作家,大赋代表作《二京赋》(绝响);

·东汉抒情小赋开山作《归田赋》

·较早对汉乐府分类的是东汉蔡邕,分为四类

·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按音乐的不同分为十二类

·汉乐府的民歌大多保存在《相和歌辞》中

·《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文选》

·曹操开创了文人“拟乐府”诗歌创作的全盛局面—悲凉沉雄的独特艺术风格

·曹丕七言诗《燕歌行》—至曹丕始形成纯粹的七言诗—逐句押韵

·曹植的诗歌被誉为“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曹植被谢灵运誉为“天下才共有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

·

建安七

子中王粲的诗赋最好,代表《七哀诗》

·刘桢《赠从弟》陈琳《饮马长城窟行》徐斡《室思》

·阮瑀《咏史》—开启了后世左思咏史的先声

·女诗人蔡琰代表作《悲愤诗》

·正始思潮《崇尚老庄,大畅玄风,建立玄学理论

·阮籍《咏怀诗》成为正始时代诗歌的高峰,开后代左思《咏史》组诗、陶渊明《饮酒》组诗的先河。

·嵇康第一个把庄子诗化了

·太康诗风“采缛于正始,力柔于建安”、“缛旨星稠,繁文绮合”

·陆机—太康诗人中存诗最多,《文赋》是中国文学理论史上的名篇—华丽排偶

·潘岳—诗歌被誉为“烂若舒锦”《悼亡诗》从此专用为“悼妻”之用

·左思—《咏史》被誉为“文典以怨”,“左思风力”(《诗品》);历时十年大赋名作《三都赋》【洛阳纸贵】

·刘琨诗歌代表作《扶风歌》、《重赠卢谌》

·谢灵运—诗歌史上第一位有成就的山水诗人

·鲍照乐府诗作品《拟行路难》其诗歌的艺术成就在南朝诗人中最高

.谢朓诗歌格调—明丽清新 宫体诗高峰期—徐陵《玉台新咏》

·“北地三才”温子升(北魏文学成就最高者)、邢劭(北间第一才士)、魏收

·庾信前期多绮艳之作,辞藻华丽,用典俳偶均自然工巧,代表诗作《奉和山池》;后期故国乡关之思时时涌现在诗中,就显得情绪深沉,诗风亦显苍凉。代表《拟咏怀》成为集南北诗歌之大成者

·南朝乐府民歌艺术水平最高者为《西洲曲》

·北朝乐府民歌多辑入《乐府诗集·梁鼓角横吹曲》中

·《木兰诗》是北朝民歌中的奇葩

·最能体现北朝民歌风格的作品是《敕勒川》

·建安赋作:王粲《登楼赋》曹植《洛神赋》

·东晋时代出现了山水赋

·西晋赋家:左思成就在《三都赋》,最为突出作家是潘岳《悼亡赋》

·晋代山水赋代表作家郭璞《江赋》、孙绰《游天台山赋》—山水游记之祖·

·庾信《哀江南赋》首叙个人家世际遇

·鲁迅说曹操是“改造文章的祖师”

·陆机《豪士赋序》为南朝骈文之前驱

·庾信《哀江南赋》在艺术形式上达到南朝骈文的巅峰

·干宝的《搜神记》是志怪小说的代表作

·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品

·曹丕《典论。论文》是我国探讨文学问题最早的较具系统的文学批评论著

·陆机《文赋》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完整的系统性文学理论作品

·刘勰的《文心雕龙》是一部系统完整且结构严密的文学理论专著,著作精华在于“创作论”

·钟嵘的《诗品》是中国文学批评史

上第一部诗论专著

·卢思道《从军行》杨 素《出塞》

·上官仪提出的“六对”“八对”之说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四杰“送别诗中最著名)

·杨炯—《从军行》“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杜审言的五律代表作《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宋之问五律《度大庾岭》

·沈佺期—七律《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被后人称为初唐七律的样板

·陈子昂—被杜甫称为“千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感遇》;《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提出了一种“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的审美理想

·刘希夷—《代悲白头翁》名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声律风骨兼备”成为盛唐诗风形成的标志

·自然平淡是孟浩然山水诗的风格特点

·王维山水田园诗创造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明秀诗境

·空明境界和宁静之美是王维山水田园诗艺术的结晶

·王昌龄—创作出了以相关连的多首七绝咏边事的连章组诗,即《从军行七首》

·王昌龄是专攻七绝的高手

·崔颖《黄鹤楼》诗被誉为唐人七律压卷之作

·高适边塞诗《燕歌行》风格特点,气质沉雄、慷慨悲壮,以骨力取胜

·高适“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

·岑参的边塞诗《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奇伟壮丽之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李白绝句的特点《自然明快,清新俊逸

·杜甫对新题乐府的创立了“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乐府

·大历诗风是盛唐诗歌向中唐诗歌演变转换时期的过渡诗歌风格

·韦应物诗歌以山水田园著称其诗歌气貌高古、清雅闲淡,《寄全椒山中道士》、《滁州西涧》

·刘长卿诗歌风格:凄清悲凉。自许“五言长城”。最著名的是《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大历十才子”之名,最初见于姚合《极玄集》

·大历十才子即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翊、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

·白居易的诗歌理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王建是唐代第一个大量写作宫词的诗人,获得宫词之“祖”的声誉。

·韩愈诗歌带有“以文为诗”的特点

·孟郊为成为苦吟诗人的代表

·李贺—《雁门太守行》、《苏小小墓》“长吉体”

·李商隐是唐代七言律发展史上的第二座里程碑(第一是杜甫)形成了深情绵邈、绮丽精工的独特风格。

·杜牧大量以七绝写史,其咏史诗有“二十八字史论”之誉

·许浑有江南才子之称—《金陵怀古》、《咸阳城东楼》

·“小李杜”—杜牧、李商隐

·姚合诗称为“武

功体”

·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诗论主要提出“象外之象”、“韵 外之致”

·韩愈第一次提出“文以明道”的观念

·张鷟的《游仙窟》是唐代传奇初兴期艺术成就较高的作品;杜光庭《虬髯客传》是唐传奇衰落期的最高成就代表作。

·温庭筠—晚唐词坛第一大词人,是“词为艳科”始作俑者—《更漏子》《梦江南》

·温庭范和韦庄并称

·韦庄—词史上第一位大力用白描手法作词的作家

·冯延巳—成为花间词向士大夫词演进的重要枢纽。

第二章 双选

·《诗经》在先秦时代的作用1是在祭祀、宴享时奏唱2作为外交场合言谈应对的辞令3作为教育的课本

·最著名的五篇周人史诗《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墨子》文章特点1由小及大,连类比譬2质朴无华,口语化

·《孟子》文章的主要特点《1雄辩色彩2善于以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说理·

·《荀子》的说理文特色《1论题集中,逻辑严密,说理透辟,2长于比喻而少用寓言

·《韩非子》说理文的特点《明切犀利,冷峻峭拔,而极善分析,条理严密,议论透彻。

·沈约“三易”原则:易见事、易识字、易读诵 · “北地三才”。温子升、邢劭、魏收

第三部分

简答题

一、曹植诗歌艺术成就

答案:

曹植的五言诗创作在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和成就,是建安诗坛上最杰出的诗人

1诗歌内容丰富充实。举凡军旅政事,宴游送别,咏史游仙,抒情抒志,无不发之于诗

2曹植的诗歌被誉为“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就是说他的诗既内容充实丰富,多慷慨悲愤之气,在艺术表现上又生动形象,注意辞藻华美、对仗工整和音韵流畅,形成了既华丽绮焕又浑厚雄健的独特艺术风格,达到了建安诗歌的最高峰

3曹植诗歌语言华美主要表现在浓烈的感情色彩和鲜明的声色。如《盘石篇》生动再现了大海的宏阔气象。曹植在文人有意为诗方面,有一个大跨度质的飞跃4注重对称回环之美,注意语言锤炼。他还善于起调,工于发端,往往在全篇之首用一警策之语,振起全诗。如《野田黄雀行》开头用惊风险浪的情景和画面预示了环境的险恶,起到强烈的烘托作用

二、《离骚》的主要艺术特点

答案:一。浓烈的激情和奇幻的想象。《离骚》前半回顾往事,基本是实写,但那些以比兴手法铺叙夸饰自己的美好品质的诗句,已具有奇异想象的特色;后半写对未来道路的探索,火一般的激情、深厚的故国情怀,经过壮丽奇幻 的描写,更显得真挚执着,美丽

感人 二。峻洁纯美、独立不屈的抒情主人公形象。《离骚》是屈原自叙生平的抒情诗,高贵的

出身,崇高的理想,峻洁纯美、独立不屈的人格,及其异常浓烈的情感,构成了抒情主人公超凡脱俗的完美形象。这个形象具有象征意味,表现了这篇抒情长诗的精神实质。

三。比兴手法的拓展。《诗经》所开创的比、兴手法,为屈原所继承并做了很大的拓展。《离骚》运用了更丰富的喻象,在长篇诗歌中连续使用比兴,更重要的是把《诗经》那种喻象、喻体各自独立的单纯比喻合二为一,熔铸成浑融的艺术境界,使之具有了象征的意义。《离骚》在《诗经》基础上拓展的寄情于物、托物抒情的表现手法,形成了我国文学史中著名的香草美人的托喻手法的传统,影响深远

四。结构、语言方面的特点。

1.全诗都围绕着诗人忠贞不渝的故国情感和追求崇高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这个中心来谋篇布局。诗作分为前后两个部分,一实一虚,回环往复,抒情写志通彻淋漓。后一部分多重奇幻境界的描述,又使诗章跌宕起伏,使思想情感得到了尽情

2.在形式和语言方面

1)成为一种句式长短不拘、韵句散语相间的新的文学表现形式。同时,他开始构创了长篇巨制。《离骚》后半表现诗人的思想活动,往往设为主客问答,铺排描写,这种形式特点对后来汉赋的形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语言丰富多姿,草木鸟兽纷至沓来,双声叠韵比比皆是。诗人还吸收方言入诗,增强了楚辞的地域特色

三、论述《诗经》的主要文学成就。

答案:

一、抒情与写实的统一。《诗经》305篇,基本是抒情诗和叙事诗,而以抒情诗占多数,真实率直的抒情,和情感化的叙事,是《诗经》在艺术表现上的一个重要特点。首先,作者所抒发的情感是真实的。如:《伐檀》、《硕鼠》一类地位不平等和不劳而获现象表示不满的诗;又如情爱诗《氓》;其次,作者抒发情感的方式是坦率的。如《关雎》“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再次,叙事诗的诗作中也包含着作者的情感。如《七月》叙述农夫一年四季辛勤繁忙的劳作,内心却涌动着一股浓郁的不平之气。

二、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方式 1.赋是《诗经》中运用最多的表现方式。它可以是直接叙事,也可以是直接的刻画描写,还可以是直言其志或直抒胸臆A.直接叙事的如:《七月》

B.直接刻画描写如:《溱洧》以春日为背景,继而特写一对恋人相约游玩的对话,最后又转向青年男女踏春游戏热闹场面的描写

C.直言其志和直抒胸臆,社会政治诗、情爱诗都是如此

2.比,一般说就是比喻

A.修辞意义的手法,诗经中最常见的一种情形,如《卫风?硕人》中连用六个比喻描摹卫庄公夫人庄姜的美丽

B.另一种情形是整首诗用比,如《魏风?硕鼠》等

3.兴,就是起兴或发端,一般处在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位置。兴与诗歌情思相关时,一般会起到烘托或与诗歌意义发生某种联系的作用,起到起韵的作用

A.兴与诗歌情思相关,如《关雎》的起兴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以此起彼伏的水鸟和和鸣,比喻青年男女的求偶

B.兴与诗歌情思不相关的,如《唐风?山有枢 》

三、结构形式和语言方面的几个特点 1.重复复沓的结构形式

A.字词随变而意义相同,如《关雎》。《诗经》中这类同义复沓的重章之歌较多,其回环往复的咏唱,加强了抒情效果

B.改变字词后使诗章间形成意义上的层递关系,如《黍离》

2.语言上,《诗经》以四言为基本句式,3节奏鲜明,音韵谐恰,有天然的音乐美感。

4词汇丰富、大量的双声叠韵的连绵词和叠字,增加了诗歌的韵律美

·李贺诗为什么能在中唐诗坛独树一帜 1有大量的鬼神世界的描写

2追求创新而刻意出奇:想象诡奇,造语生新奇丽

3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善于捕捉直观形象,借助“通感”

4具有“冷艳怪丽”的艺术风格

【重点】

·孟郊诗的苦吟风格特征

1诗中颇多患难感、忧郁感,以及人生悲剧与绝望心理交织成的幻灭感。如《叹命》

2孟郊惯用白描手法,形象化的比拟和苦吟出来的精警字句,夸张地突出描写对象。如《寒地百姓吟》。他的诗多表现其凄凉苦寒的贫困生活,诗境幽僻,风格峭硬,笼罩着一股透骨寒气

3孟郊作诗重主观感受,能妙造幽微,变熟为生,化险为夷。突破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光大自屈原以来发愤以抒情的精神,实践了不平则鸣的创作理论。

·大历十才子的艺术特色

1都擅长五言律诗,风格大致相同,没有分明的强烈的个性表现,体裁、谋篇、遣词都偏重于工整精练,题材内容并无新意

2诗歌意象往往带有凄清、寒冷、萧瑟乃至暗淡的色彩

3以写境界淡远、深冷、幽僻的山水诗见长

·李白乐府歌行的特点

1以第一人称的抒怀和议论表达主观感受

2把自己的个性气质融入乐府诗的创作中形成了行云流水的抒情方式,有一种奔腾回旋的动感

3李白的乐府诗创作已完成了从汉魏古体到唐体歌行的根本性改变

4李白歌行的创作成就比乐府高。李白的歌行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充分体现了盛唐诗歌气来、情来而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具有壮大奇伟的阳刚之

·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点

盛唐诗人王维山水田园诗创造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明秀诗境

1将自然的美与心境的美完全融为一体,创造出如水月镜 花般不可凑泊的纯美诗境

2空明境界和宁静之美是王维山水田园诗艺术的结晶。善于在动态中捕捉自然事物的光和色,在诗里表现出极丰富的色彩和层次感。

·鲍照诗歌的艺术成就

鲍照诗歌的艺术成就,在南朝诗人中可谓最高。

1他的乐府诗有抒情浓烈、气势流畅之美。他把惯用比兴、善叙他人他事的乐府诗,发展为一种直接抒写自己感情、叙说自己遭遇的诗体,把浓烈的抒情与构辞的美丽融为一体,来表现自己的澎湃情怀。如《代白纻曲》二首

2语言上注重锤炼字句,辞采瑰丽,有震撼人心的效果。如《拟行路难》

3鲍照对七言诗的发展也做出了巨大贡献。《拟行路难》是以七言为主的杂言。鲍照大胆变革,改逐句押韵为隔句押韵,而且创造性地自由换韵。鲍照的大胆革新与积极创作,使七言诗体大大发展,直接影响到唐代七言歌行的创作

重点·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

答案: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贡献,就是开创了文人诗歌创作的新领域——田园诗,内容有:

1描绘田园风光的恬美意境和朴茂生气

2真实描写躬耕生活及乐观心态,如《归园田居》

3记叙与农夫野老、素心挚友的往还。如《移居》

艺术境界

1创造了情味极浓的冲淡之美。这是一种新的意境美的类型。最能代表作者冲淡之美的诗,是《饮酒》其五

2形成陶渊明平淡自然之美的原因,一在诗人心境的平和散淡,二在于诗人语言的平易质朴

3语言质朴无华,不加雕饰,极尽纯净之美。他诗句的魅力在于内在的感情力量。陶诗语言是不露斧凿却高度艺术化的传神之笔。

【重点】

·阮籍《咏怀诗》的艺术成就

1意蕴深沉之美。作者把人生的悲哀挖掘得更全面深入,因而也就更沉痛。同时由于玄学思潮的影响,也就写得更深邃 2用典颇多,多用比兴、象征烘托意象渲染气氛,显得意蕴深沉。这不仅是恐因文遭祸,更是因为玄风的影响,阮籍深谙得意忘象之旨,学庄而用之

3清逸玄远之美。他的诗歌中常常出现一个清虚空灵的庄子式的理想世界

4融哲理、情思与意象为一炉,意蕴深沉,清逸玄远

5成为正始时代诗歌的高峰,创造了抒情组诗的新形式,开后代左思《咏史》组诗、陶渊明《饮酒》组诗的先河

【必考】《左传》的文学特色

《左传》是先秦时期最具文学色彩的历史散文 1文学性的剪裁和历史事件的故事情节化

2刻画人物性

格神形毕现,有立体感

3生动的场面描写和传神的细节描写

①《左传》以擅长叙写战争著称,注重对双方战前谋划的叙述。如《晋楚城濮之战》

② 还表现在它简洁生动地描绘战争场面

③ 《左传》叙事或写人物,运用了许多细节描写,极为传神 4善于叙写外交辞令,理富文美。如《烛之武退秦师》

【论述中的大题,也可以考简答题!】

【重点中的重点】

一、《古诗十九首》内容和艺术成就!答案:《古诗十九首》所抒发的是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情感和思绪。游子思妇之辞。离情别绪、人生的失意和无常之感,是《古诗十九首》的基本情感内容。一。离情别绪,表现为思乡和怀人。

1.游子的思乡情怀,如《明月何皎皎》开创写月圆的情境表达思乡情感

2.思乡的根柢,是思念家乡的亲人。如《涉江采芙蓉》写游子想念家乡的妻子。

二。表现思妇的闺思和愁怨,如《迢迢牵牛星》写白昼到深夜,思妇无心织布,遥望星河想着牛郎织女,只是悲叹、流泪不已。可以想见她思念游子的深切 三。游士对生存状态的感受和对人生的某些观念 1.有功业迟滞的焦灼和失意,如《回车驾言迈》 2.有世态炎凉的感受,如《明月皎夜光》 3.人生的飘忽如寄。如《青青陵上柏》。4.游宦的挫折,人生的失意。

艺术成就:一。言有尽而意无穷,是《古诗十九首》最鲜明的特点。如《行行重行行》。言有尽而意无穷形成的原因:1.抒写的情感具有普遍性,容易引起读者的联想和共鸣 2.表达情感采取含蓄摸棱的表达方式

3.使用比兴手法二。质朴自然,没有雕饰的痕迹。感情诚挚,写境用语好象都是信手拈来。如《涉江采芙蓉》

三。描写的景物、情境非常切合,能够形成情景交融的境界。如《去者日已疏》 1.以白描手法,写出门所见的景象:荒凉的坟墓,悲鸣的白杨。2.比兴手法的运用,如《迢迢牵牛星》

3.以象征手法创造圆融艺术境界,如《西北有高楼》

四。语言浅近自然,却又极为精练准确,如《行行重行行》“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写相思令人憔悴。

【重点】

二、李白诗歌的主要艺术特点

答案一。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在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抒情方式往往是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地奔涌而出。如《行路难》其一抒写志士失意的悲愤,大气磅礴而慷慨激昂。

二。想象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端,奇之又奇,带有一种随意生发的狂放精神。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如 “狂风吹我心

,西挂咸阳树”

三。李白诗中颇多吞吐山河、包孕日月的壮美意象(大鹏、沧海、雪山等),但也不乏清新明丽的优美意象(清溪、明月、白露等),体现出丰富的艺术风格。

另外,李白诗歌的语言风格,具有清新明快的特点,明丽爽朗是其词语的基本色调。他那些脱口而出、不加雕饰的诗句,显出透明纯净而又绚丽夺目的光彩。

三、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

答案:中唐的李贺是一个苦吟诗人,他的诗歌称为“长吉体”,主要艺术特色有:

1、在构思与艺术想象上具独创性。如《梦天》诗的前半部分写瑰丽的月宫仙境景色,扑朔迷离,后半部分突然转而俯瞰人世的千年沧桑,构思甚为奇特,想象力惊人

2鲜明瑰丽的意象和丰富的主观色彩诗歌的意象非同寻常,善于运用神话和怪诞、华美的语汇,如《李凭箜篌引》 “冷艳怪丽”的风格特色。他的诗歌是冷、艳、奇、险自成一家,喜用“啼”、“泣”、“腥”、“冷”之类的字眼,组成一幅幅冷艳的图画,表现出一种悲哀的美

4他继承了韩孟的险怪风格和苦吟传统,又向唯美主义方面发展。他的诗是苦闷的象征,其直观幻象的描写,在艺术修辞技巧上达到了很高的境地。

四、李煜前期词与后期词不同的艺术风格

答案:李煜是南唐的最后一个皇帝,世称李后主

一、他的早期作品以反映沉溺声色、纵情逸乐的宫中生活为主要内容。描写精细、生动、且富有情趣。如专咏美人口的〈一斛珠〉。他的艳情词并未脱“花间”旧格,但写得较为真切率真,如相传写与小周后偷情的〈菩萨蛮〉,用直白浅露的叙说,把热恋女子约会的情态和放纵心理写得淋漓尽致

二、李煜后期词的主要内容是写亡国之痛,故国之思。纯以白描的手法直抒内心极度悲痛,词中时空跨度很大,加大了感情容量,抒发的感情以哀伤真实为主,能引起历代读者的共鸣。如〈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用白描的手法抒发了对江山、故国的怀恋,充满了悔恨、悲愤和哀愁等复杂的情感,感慨极深,词境也极为阔大。

五、杜牧诗歌创作的艺术成就

答案:1晚唐诗人中,他第一个大量用七绝写咏史诗,用史论笔法,寓褒贬议论于含蓄诗味中,创作了许多有“二十八字史论”之誉的咏史作品。如《泊秦淮》通过对历代曾有过的繁盛转瞬即逝的伤悼,以及揭露统治者的荒淫误国,深寓对现实的不满和讽刺,议论立意高绝

2忧国忧民的壮怀与伤悼之情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俊爽的风格

3还写过一些出色的伤别诗,纪行、写景诗也颇多佳作。善于选择清新明朗、能给人以快感的景物来抒写情怀,用色彩鲜明的语言,创造出情景交融的优美诗境,如《山行》以畅达的语言传达出自然景物的清新气息,明丽而有立体感的画面给人美妙的艺术感受。4诗风俊爽

【重点】六、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答案:内容:1倾诉生活艰难困顿和漂泊流荡。如《东门行》 2反映人民厌倦战争。如《十五从军征》 3讥刺达官显贵。如《鸡鸣》

4抒写爱情、婚姻或反映相关的某些社会问题。如《江南》、《陌上桑》 艺术特色:一。叙事成分相对增多,有情节,甚至有人物形象刻画

1.在叙述和抒情中插入情节,如《东门行》写贫民男子与妻子的争论过程 2.汉乐府民歌写人物最为成功的,当属《陌上桑》写秦罗敷的美貌 二。汉乐府民歌抒情真挚浓郁,有直述胸臆,也有借助比兴,描写抒情三语言质朴浅白,往往使用口语,富于表现力。

第五篇: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一)知识点:

1、我国古代没有专门的神话集,神话材料散见于古书当中。保存材料较多的有《山海经》、《楚辞》、《淮南子》等。

2、《诗经》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风、雅、颂在本质上是一种音乐上的分类。

3、从内容方面对《诗经》进行分类,可分成祭祀诗《维天之命》、《载芟》、颂赞诗(《生民》、《公刘》、《帛系》、《皇矣》、《大明》、怨刺诗,揭露时艰、讽谕朝政的诗歌《民劳》、《节南山》、《小弁》、婚恋诗《关雎》、《蒹葭》、《月出》、《采葛》、征役诗,反映战争问题和军旅生活的诗《采薇》、《无衣》。

4、《尚书》以记言为主。

5、《战国策》的散文艺术具有很高的成就,前人称赞它“辩丽横肆”。

6、《战国策》有很多寓言故事,如“画蛇添足”、“鹬蚌相争”、“狐假虎威”、“骥服盐车”、“南辕北辙”等。

7、诸子百家包括儒家、墨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纵横家、农家、杂家、小说家等众多的学派。

8、孔子之后,与儒家学派相抗衡,在当时并称为“显学”的,是墨翟创立的墨家学派。

9、《墨子》的中心思想是兼爱、非攻。《墨子》显露出由语录体向成熟的论说文过渡的痕迹。墨家还提出以“三表”做为立言的标准,“三表”又称“三法”。

10、《老子》一书共八十一章。

11、孟子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晚年和弟子万章等人编撰了《孟子》一书,全书包括《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等七篇。孟子的仁政学说是建立在性善论的前提下。

12、《庄子》原有五十二篇,现存三十三篇,包括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庄子是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代表。

13、《荀子》共有三十二篇,系汉代刘向编定。荀子主张“法后王,统礼义,一制度”。

14、荀子有《成相》和《赋篇》两篇韵文。清代卢文弓召(chāo)称《成相》为“后世弹词之祖”。

15、韩非的主张是“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韩非的寓言有“守株待兔”、“郑人买履”。

16、《吕氏春秋》以道家黄老学派的观点为主流。

17、李斯的名篇是《谏逐客书》。

18、屈原的作品共二十三篇,包括《离骚》、《九歌》(十一篇)、《九章》(九篇)、《天问》、《招魂》。

19、宋玉的作品在《楚辞章句》中载有《招魂》、《九辩》两篇,后人确信为宋玉作品的是《九辩》。

20、《风赋》、《登徒子好色赋》、《高唐赋》、《神女赋》、《对楚王问》等作品很有特色。

21、汉赋分为骚体赋和散体大赋。骚体赋上与屈原一脉相承。首倡者是汉初的贾谊,代表作是《吊屈原赋》和《服鸟赋》。还有董仲舒的《士不遇赋》,司马迁的《悲士不遇赋》。东汉后期有张衡的《归田赋》和赵壹的《刺世疾邪赋》。

22、司马相如还有《大人赋》、《哀二世赋》。散文有《谕巴蜀檄》、《难蜀父老》、《谏猎疏》、《封禅文》。

23、杨雄写有《甘泉赋》、《羽猎赋》、《长杨赋》。还写过骚体的《太玄赋》、《逐贫赋》和《反离骚》。

24、张衡的《归田赋》与西汉初期的骚体赋仍一脉相承,但从思想和文章的体制上又有许多变化,它是魏晋以后大行于世的所谓“抒情小赋”的先驱。这类赋还有赵壹的《刺世疾邪赋》,祢衡的《鹦鹉赋》,王粲的《登楼赋》。

25、贾谊的政论散文主要有《治安策》、《过秦论》、《论积贮疏》。

26、晁错的政论散文主要有《守边劝农疏》、《论贵粟疏》、《贤良文学对策》、《言兵事疏》、《论削藩疏》。

27、梅乘的散文仅存一篇《谏吴王书》。

28、邹阳的散文有《上吴王书》、《狱中上梁王书》。

29、董仲舒的散文有《举贤良对策》三篇。

30、东方朔的散文有《应诏上书》、《谏起上林苑疏》、《答客难》、《非有先生论》

31、杨恽《报孙会宗书》。

32、刘向的奏议最著名的是《谏营延陵过侈疏》。

33、杨雄的散文有单篇散文《解嘲》和《法言》中的一些段落。

34、刘歆的散文有《移书太常博士》。

35、东汉前期的论说文作家主要有桓谭、王充、冯衍、马援等,最重要的是王充。东汉中后期的论说文作家有李固、王符、仲长统等。王充《论衡》;马援《诫兄子严、敦书》;李固《遗黄琼书》;王符《潜夫论》;仲长统《昌言》。

36、《史记》的原名叫《太史公书》,称此书为《史记》是东汉后期以后的事。此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字,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通史。它的记事上起轩辕皇帝,下迄汉武帝太初年间。其中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个部分,“本纪”是以历朝帝王的顺序年代为纲的历史大事纪,是一种编年史的摘要;“世家”是有爵位封地世代相传的家族的历史,写的是春秋战国时代所存在的各个诸侯国和汉代帝王所封的王侯;“列传”是一些有才干、有作为,卓荦不群,能不失时机地建立功业,对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的人物的传记;“书”是有关经济、军事、水利、祭祀,以及礼、乐方面的制度史;“表”是把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谱列成表格,以使人一目了然。《史记》的内容广泛,艺术高超,不仅是一部伟大的史学和文学杰作,而且还有着丰富的哲学、政治学、经济学、军事学、法学、医学、天文学、地理学等许多学科、许多领域的内容。以至于使得我们今天不论研究哪个部门的学问,仿佛都不能抛开《史记》而不顾。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史记》是一部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

37、班固说《史记》“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鲁迅称《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8、《史记》的创作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39、《汉书》先后由四个人共同写成:班彪、班固、班昭、马续,包括十二篇纪,八篇表,十篇志,七十篇传,共一百篇,记事上起高祖元年,下至王莽地皇四年,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40、《吴越春秋》的作者是赵晔。

41、东汉马第伯的《封禅仪记》可称之为游记文学的始祖。

42、乐府机关的职能,一是写词配曲,演习排练;另一方面就是组织人到各地去采集民间歌谣,“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厚薄云”。

43、叙事长诗《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南朝末期徐陵编的《玉台新咏》。题下有个小序说,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年间。

44、汉代楚歌有项羽《垓下歌》、刘邦《大风歌》、戚夫人《戚夫人歌》、刘彻《秋风辞》及《瓠子歌》二首、梁鸿(东汉)《五噫歌》、张衡《四愁诗》(已经是一首比较整齐而有韵味的七言诗了)。

45、班固写过一首《咏史》,是我国古代第一首有案可查的文人五言诗。从此以后,张衡写过《同声歌》,秦嘉写过《赠妇诗》,宋子侯写过五言乐府《董娇娆》,辛延年写过五言乐府《羽林郎》。

名词解释

1、赋、比、兴:《诗经》在艺术上对后代文学影响最大的是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赋是《诗经》中运用最多的表现手法。赋从本质上讲,就是直接描绘,直接抒情,直接铺叙。《诗经》中使用赋法较多的是“雅”、“颂”,而“国风”里也不乏用赋法写出的优秀篇章,例如:《静女》、《七月》。比,即比喻,例如:《氓》用桑树由繁茂到凋落比喻女子由风华正茂到年老色衰,也比喻夫妇间爱情的变化。兴即起头、开端,借外物以引出所歌咏的对象和所抒发的感情,有的甚至能起到比的作用,例如:《关雎》用“雎鸠”的鸣叫起兴,引出诗人即景生情的联想。

2、《尚书》:我国第一部历史散文集。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个部分。《尚书》原称《书》,被儒家定为“六经”后,又称《书经》。大体是春秋以前历代史官所收藏的政府重要文件和政治论文的选编。主要是帝王或大臣的誓辞、讲话、训诫、文告等。字句古奥典雅。

3、《春秋》:本是周王朝和各诸侯国历史的通称。后称经孔子编订的鲁国编年史,起于鲁隐公元年,止于鲁哀公十四年,记录了周王朝、鲁国及其他国家的事件。记事及其简括,一字寓褒贬。

4、春秋笔法:《春秋》的语言简炼含蓄,准确谨严,选词炼句,十分仔细,一字之中常“寓褒贬,别善恶”,故被后世尊为具有“微言大义”的“春秋笔法”。

5、国语:国别体史书,以记言为主。全书共二十一卷,分别记载了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事。

6、《论语》:一部记述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纂录而成。该书比较忠实地反映了孔子在哲学、政治、时事、教育、文学等方面的思想观点。

7、《左传》:《春秋左氏传》,又称《左氏春秋》。相传为左丘明所作,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备完整的编年史书。记事上起鲁隐公元年,下至鲁哀公二十七年。详细系统地记述了春秋时各国的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主要事件。

8、《战国策》:以记言为主的国别体史书,是战国时期的史料汇编,主要着重记述了战国时的策士、说客的言行。思想上“重士”和“民本”。

9、《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西周初到春秋中叶诗歌305篇。(百度百科上说诗经共311篇,是算上了另外六篇有目无词的笙诗)书成于春秋时期,先秦通称为“诗”或“诗三百”。全书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关注现实,并采用了“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10、先秦诸子散文:在春秋战国时代,随着诸子争鸣的兴起,各家代表人物纷纷著书立说以阐明自己的政治主张,出现了以论说为主的著作,统称之为诸子散文。包括以语录体为主的《论语》和《墨子》,从语录体向专题论文过渡的《孟子》、《庄子》和成熟时期的《荀子》、《韩非子》。其中以《庄子》、《孟子》文学成就为最高。

11、先秦历史散文:指在先秦时代,一些记载历史兴废之迹的著作,本为历史书,然又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故称之为历史散文。主要以《尚书》、《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等代表,其中《左传》与《战国策》文学价值最高。

12、楚辞:战国中晚期产生于南方长江流域楚地的一种新型诗体,以屈原、宋玉等为代表作家,代表作品包括屈原《离骚》、《九歌》、《九章》等,因西汉刘向编辑《楚辞》而得名。

汉乐府:两汉乐府诗是指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构搜集、保存下来的汉代诗歌。大部分是劳动人民或下层士人的作品,是乐府诗的精华。汉乐府真实地反映了汉代广阔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感情,主要艺术特色是以叙事为主,语言朴实,代表了汉代诗歌的主要成就。代表作:《孔雀东南飞》、《陌上桑》、《十五从军征》。

13、《古诗十九首》:最早见载于萧统编的《文选》,因作者佚名,时代莫辨,风格相近,萧统泛题为“古诗”。诗非一人一时之作,作者是中下层文人,创作时代为东汉末年的桓帝、灵帝之世,思想内容呈现出复杂的时代特点,都带有生命意识觉醒后的感伤色彩。艺术上浑然天成,言近旨远,语短情长,耐人寻味。是汉代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标志。

14、司马相如:西汉辞赋家,字长卿。他的《子虚赋》、《上林赋》为汉代散体大赋成熟的代表作。浩然之气:是孟子提出的道德修养方法,孟子非常重视道德修养,他还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所谓浩然之气,通过“义”的积累而养成,它“至大至刚”,“充塞于天地之间”,表现为崇高的无所畏惧的精神境界和心理状态。

15、楚辞:“楚辞”是战国后期楚国屈原等人创造的诗歌,是当时产生的一种富有南方地方特色的新诗体。西汉末年,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散篇的“楚辞”才被编辑成书,定名为《楚辞》。从此,“楚辞”又成为一部诗歌总集的名称。

16、《离骚》: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说:“离骚者,犹离忧也。”班固《离骚赞序》又说:“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己遭忧作辞也。”所以“离骚”就是遭受忧愁。p.134

17、《九歌》:是屈原在楚国民间祭神乐歌的基础上加工创作而成的祭歌,总共包括《东皇太一》、《东君》、《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河伯》、《山鬼》、《国殇》、《礼魂》等十一篇作品。诗中借助人与神,或神与神的爱情故事展开抒情,间接地表现了作者的理想、追求。

18、互见法:《史记》特别注意人物形象的统一性,为了既不伤害这种统一性,又能忠于史实,作者常常把一些不宜在本传写的材料安排到别的篇章中,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互见法”。

简答题

汉代诗歌发展阶段:

骚体诗(楚歌体),代表为刘邦的《大风歌》 乐府诗如《孔雀东南飞》、《十五从军征》、《陌上桑》

东汉文人诗(文人五言诗)代表作为“古诗十九首”以及一些拟苏李诗。神话特点:

I围绕着生存这一主题

响彻着劳动创造的回音,它是劳动创造的生动记录,更是劳动业绩和首创精神的赞美

充满了厚生爱民意识 II显示了博大坚韧的精神

III神话翅膀所翱翔的地方,每每都是科学创造发明的先声(神话有时竟是科学的预言,或幻想的科学)IV从艺术上看,神话具有强烈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诗经》的艺术特点:

现实主义风格(写实质朴)

赋比兴之手法

重章叠句结构

四言弹性句式

灵活多变押韵 《诗经》的语言特点

I形式上《诗经》多是四言一句的四言体诗。例如:《关雎》。II“国风”和“小雅”普遍采用重章叠唱的复沓方法。例如:《采薇》、《采葛》。III《诗经》的语言准确、生动、丰富多彩,表现出高度的艺术性。其中最突出的成就是创造性地运用叠字(如“依依”、“涟涟”、“悠悠”)及双声(如“踟蹰”、“黾勉”、“参差”)、叠韵(如“沃若”、“逍遥”、“辗转”)等语词来描绘复杂的感情和自然景色,同时也造成诗歌音律节奏的和谐优美。IV《诗经》的用韵纯任天真,自然和谐。《左传》的艺术特点和叙事艺术:

艺术特点: 长于叙事

巧于辞令

人物生动,善于状人。

叙事艺术: 善写战争

善于裁剪

颇多想象 记言文学

叙述语言

外交辞令 举例说明《左传》辞令的特点

I《左传》中辞令的共同特点是委婉巧妙,典雅从容,在彬彬有礼的外表下包藏着锋芒。即使是敌国交战,在兵戎相见之际,也不失温文尔雅之态。例如齐晋鞌之战前夕齐侯与晋人的一段对话中,齐侯的态度极为强硬,晋国也不示弱,但双方的辞令却又委婉谦恭,尽力表现出文雅安详的风度,使人难以相信这是面临一场你死我活的战斗。II在论辩方式上,《左传》中的辞令又往往援引典章,依礼而论,用道义的力量使人折服。如展喜犒师就是利用道义的力量,使齐侯自知无理而撤军。III也有些辞令直率有力,以鞭辟入理的分析见长。如《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向秦穆公分析利害,便讲得坦率而深入,有力地打动了秦伯。

《战国策》的艺术特点:

善画人物

善作夸张 善用譬喻 善于议论 ⅰ夸饰ⅱ譬喻 ⅲ说理 《国语》的艺术特点:长于记事

叙事完整 汉乐府民歌的思想与艺术特点:

思想:表现民众的悲苦、怨恨与反抗 控诉战争、徭役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反映爱情、婚姻、家庭问题这一永恒主题,并藉之歌颂了当时人们追求的坚贞爱情和他们反抗封建礼教的斗争。汉乐府民歌中还有一些寓言诗。汉乐府民歌中还有一篇以劳动为题材的名篇《江南》

艺术特点:广泛的社会性 生动的叙事性 形式的多样性 感情激烈直露 语言朴素自然

《古诗十九首》的内容和艺术特点:

内容: 生命的追问

从政的心理

思妇相思之苦,游子羁旅之愁 及时行乐思想,悲观厌世情绪 艺术特色: 委曲宛转(触物起意,因事命意)物我互化

语浅情深 《庄子》的文学特点: 形象性

抒情性

汪洋肆意

浪漫色彩 简述《庄子》的艺术成就

I哲理与诗意的交融。注重表现生活理想和内心感受,形成了诗意盎然的艺术境界。庄子以艺术的态度体味人生,善于从生活中发现诗意,整部《庄子》更包含着深厚的情感体验,这种强烈的抒情性,使《庄子》达到了哲理与诗意的和谐交融。II异彩纷呈的寓言故事。庄子认为大道是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只能借助于直觉体悟。庄子的寓言独具寓真实于诡诞的浪漫特色,还有超乎言意之表的特点。庄子在运用寓言时很少把寓意点明,而是留给读者去体悟。作者越不作刻意说明,就越能使人产生丰富联想。庄子的寓言注重细节刻画和夸张渲染,造成绘声绘色的艺术效果。III意出尘外的想象。IV汪洋自恣的文章形式。

《孟子》的文学特点:

陈说事理,擅长譬喻

善设机关

请人入瓮 气势充沛,情感强烈 举例说明孟子作品的艺术特点

I在孟子的文章中表现出高超的论辩艺术。如在《齐桓晋文之事》中,他批评齐宣王未治理好国家的时候,就是通过一个故事,引出两问两答,让齐宣王无法回答。再如他针对许行的观点,通过设问,充分地暴露了许行观点的不切实际。还有天时地不如地利、鱼我所欲也等章,也都具有这种特点。II感情充沛,气势强劲,生动体现了作者的鲜明个性,具有强烈的救世责任感。如他指斥公孙衍、张仪为“妾妇之道”,甚至骂杨朱、墨翟“无君无父,是禽兽也”。这些都表现出孟子锋芒毕露、刚正不阿的个性。III以善用譬喻见长,比喻和寓言在书中俯拾即是。如缘木求鱼、揠苗助长、奕秋等。简述《荀子》的写作特点。

I《荀子》的散文已发展为完整而详密的鸿篇巨制。除了《成相》以下的八篇,其余各篇都是独立成篇的专题论文,构思缜密、结构严谨、论证周详、条理明晰。II《荀子》的另一个特点是醇厚渊雅,文采斐然,带有浓厚的学者气。

简述散体大赋的特点

I散体大赋除师承屈原、宋玉外,还师承《诗经》的“雅”、“颂”与战国时期的纵横游说之风,也就是说,赋家的作品是从战国时期的纵横学说发展来的,其文风与先秦诸子很有关系。II从形式上说,这类作品都篇幅巨大,文字铺排堆砌。几乎都是一样的假设上两个或三个人,让他们各自代表一方,互相攻驳辩难,最后让代表天子立场的那一方大获全胜。

III这类作品的代表是枚乘的《七发》,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杨雄的《长杨赋》、《羽猎赋》,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两京赋》等。从内容上说多是描写帝王的宫殿、帝王的狩猎、帝王的祭祀,以及帝王的衣食住行、吃喝玩乐等等。从思想倾向上说,大多是空有讽刺之名,实际上是一种似贬实褒、似讽实劝的为统治者扬威颂圣的文字。

简述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的艺术特点

I结构宏伟,富丽堂皇。讲究场面的开阔,层次的分明;有空间的转移,有时间的流动。II讲究绘声绘行,有声有色。III极大程度地利用了中国方块字在字形构造上的突出特点,在文章的字形排列上给阅读者以强烈的视觉刺激。

简述《汉书》的思想特征

班固是一位受封建正统思想影响极深的儒者,因此《汉书》的揭露性和批判性远不如《史记》那样广泛、深刻、尖锐、彻底。但与《史记》比起来,《汉书》在思想内容上也有许多新的特点: I反对分裂割据,维护王朝统一;反对外戚专权,维护刘氏正统。II歌颂了一批具有爱国思想和作出了卓越贡献的英雄人物,如在《苏武传》中,班固热情地赞扬了苏武那种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其爱国精神是很感人的。III班固看人更注意整体,更注意大节,纠正了司马迁的许多偏颇之见,从而对许多历史人物的评价更为公允。例如贾谊,司马迁在《史记》他的列传中只收了《吊屈原赋》和《服鸟赋》,字里行间满含对贾谊“怀才不遇”的同情,贾谊在读者面前完全是一个穷愁潦倒的书生。而到了《汉书》中,班固引入了他的长篇巨制《陈政事疏》,从而使贾谊凛然以一个政治家的面貌出现在了读者的眼前。简述汉乐府民歌的艺术成就 I生动的故事性。乐府大都是叙事诗,汉代乐府民歌非常注意故事的生动性、注意情节场面的描写。II鲜明的人物形象。为了刻画人物,乐府中使用的手法有些是具有开创性的。如《陌上桑》中作者夸张地描写了各种人见到罗敷的不同情态,以客观效果来突出罗敷的美,极为精彩。还有的作品,语言个性化的程度很高。III句式自由,变化多样。汉代乐府在形式上贡献最大的是五言体。汉代乐府开创并完成了五言体诗歌的形式,推动了文人五言诗的发展,为建安时期五言诗歌的繁荣奠定了基础。IV语言朴实凝练,善于叙事言情,基本上都是口语,朴素自然,没有什么人为的雕饰。如《江南》。

简述《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点

钟嵘说《古诗十九首》“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其好处有以下三点:其一,是抒情、议论与叙事、写景的高度融合。如《迢迢牵牛星》、《西北有高楼》。其二,是善于抓取生活中的典型活动、典型细节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如“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两句,在表现人物的心理上精彩极了。其三,是语言的浅近凝练,韵律和谐。读起来完全感觉不到有任何人工造作的痕迹,而又让人感到无一处不生动,无一处不妥贴。大批判家刘勰说:“婉转附物,惆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

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状况:

春秋末期和战国初期:语录体 《论语》、《老子》、《墨子》。言论警辟精炼,多富哲理。

战国中期:语录体 普遍采用对话形式如《孟子》《庄子》等。辞藻丰富,说理畅达,多用寓言比喻 战国后期:专题论著《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论证严密,鞭辟入里。以正面论说为主,学者个人的论文集。

汉赋的发展阶段:

骚体赋:贾谊 《吊屈原赋》

大赋:散文化倾向严重,尚铺排,辞藻华丽,多状物。司马相如《子虚赋》,扬雄《甘泉赋》 抒情小赋:篇幅短小,抒情为主。赵壹《刺世疾邪赋》,张衡《归田赋》。西汉政论散文的代表作家及作品:

陆贾 《新语》(12篇)贾谊 《新书》(58篇)晁错 《论贵粟书》 先秦历史散文的发展概况:

第一阶段从夏到春秋时期,以《尚书》和《春秋》为代表,此期史官分司,言、事不混,如《尚书》记言,《春秋》记事,文字古朴简洁。

第二阶段从春秋末到战国初期,代表作是《左传》和《国语》,此时的创作,既记言又记事,言事相融,篇幅加长,内容祥赡,记事曲折,写人生动,富于文采。

第三阶段是战国中后期,以《战国策》为代表,它采取国别体,吸取《左传》、《国语》的创作技巧并加以发展,使历史散文发展到新的高峰。

《离骚》的艺术特点:抒情长诗

托物言志

浪漫色彩 《世说新语》的文学成就:

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通过独特的言谈举止写出了独特人物的独特性格,使之气韵生动、活灵活现、跃然纸上。

语言简约含蓄,隽永传神,透出种种机智和幽默。对后世影响深刻,是研究魏晋风流的极好史料。

论述题

《史记》、《汉书》文学特色差异比较

体例:《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体例上基本承袭《史记》,只是改“书”为“志”,将“世家”并入“列传”。《汉书》还增添了《艺文志》等。

思想观点:《汉书》的基本思想观点,是立足于儒家的正统思想,从维护社会的统治秩序和道德秩序出发,并以之作为立论和评价历史的根据和尺度。因此,它显得具有儒家学术思想的醇正性,而缺乏《史记》学术思想的兼容性、宏阔性和个性特征,以及深刻的批判精神。艺术成就:

《史记》最精彩的是楚汉相争和西汉初期的人物传记,《汉书》则是对西汉盛世各类人物的生动记叙。《史记》是在天下未定的背景下展示草莽英雄怎样成功的,最引人注目的是战将和谋士;《汉书》的创作处于四海已定、天下一统的背景,它展示了西汉盛世各类士人宦海浮沉的情境,更多的是法律之士和经师儒生。《史记》的人物传记基本以写单个人为主,很少全面叙述家庭的兴衰史;《汉书》记叙了许多世袭官僚家族的历史,《霍光金日磾传》《张汤传》。通过描述这些家族的兴衰史,对西汉社会的变迁作多方面的展示。《史记》对酷吏的揭露极为深刻,张汤、杜周等,充分体现西汉社会刑法严酷,吏士残暴。班固在揭露张汤、杜周文法刻深时,对他们子孙的美德懿行多有称扬,缓解人们反感情绪,使形象更接近于生活实际。《史记》具有浓郁的悲剧色彩,有大量悲剧人物传记。《汉书》悲剧人物数量不如《史记》,但《李广苏建传》同样写得酣畅淋漓,悲剧气氛很重。内容的组织安排不同

《史记》疏荡往复,《汉书》重视规矩绳墨,行文谨严有法。《史记》不仅对事件的来龙去脉清晰叙述,而且对带有起始性质的事件加以强调;而《汉书》则笔法精细,在平铺直叙中寓含褒贬,预示吉凶,分寸掌握精确,如《霍光·金日磾传》。

对逸事传闻,司马迁或放传记前,或穿插中间,或在末尾,没有固定位置。《汉书》则凡属传闻类的生活小故事几乎全部置于篇末,少有例外者。

总之,《史记》是传记文学的开端,也是我国纪传体史学上的奠基之作,多疏荡往复之笔;《汉书》有精细的笔法,有自己固定的叙事规则,以谨严取胜,从而形成迥然有别的风格。《史记》刻画人物的特点: 参考答案一

I闾巷人物的入传。包括王侯将相之外的平民布衣,有非凡的能力与历史贡献。如刺客,谋士和游侠。II人物个性与共性的展现。不同人物迥然有别,同一类型人物形象也罕有雷同。苏秦发奋而张仪狡诈,张良高深莫测而陈平富有人情味。善于渲染人物特征,突出个性。如李广,突出其高超的祖传射艺,百发百中。善借人物成长环境表现人物个性。如陈平分肉甚均“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III复杂人格的多维透视和旁见侧出笔法“互见法”本人传记突出主要经历和性格,其它事件和性格特点则置入别人传记。如《高祖本纪》主要写刘邦起义、写他的知人善任,正面表现一代开国帝王的神采。而他性格中狡诈、残忍、无赖的一面,则在其它人物的传记中表现。IV主要性格特征鲜明突出,又揭示了人物多个侧面的性格特点,使之有血有肉,形象完整。

V在特定的环境和场面中凸现人物特点。“鸿门宴”中项羽的优柔寡断,范增的阴鸷远见,刘邦的智诈狡猾,都在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得到鲜明的表现。

VI出色的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李将军列传》杀霸陵尉,李广机智勇猛之也负能使气。

VII以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性格。“彼可取而代也”率直大胆,可以想见项羽的强悍卤直;“大丈夫当如此也”,委婉曲折,写出了刘邦的贪婪狡猾。参考答案二

一.精巧的剪裁和安排。

1.司马迁写人的剪裁和安排的手法。《史记》写人是在本人的传记中表现这个人物主要的经历和性格特征,以突出其主要特点,而其它的一些事件和性格特点则置入别人的传记中去描述。这个方法被称为“互见法”。如《高祖本纪》主要写刘邦起义、写他的知人善任,正面表现一代开国帝王的神采。而他性格中狡诈、残忍、无赖的一面,则在其它人物的传记中表现。“互见法”的使用,即使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鲜明突出,又揭示了人物多个侧面的性格特点,使之有血有肉,形象完整。

2.在同一篇传记中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同时写出其性格的复杂性。如《李将军列传》中选取四个战役构成全文的骨架,从不同侧面描述李广的性格和遭际,四个战役写出了李广的主要性格特征。

二.人物之间的对比衬托。如《项羽本纪》和《高祖本纪》中,年轻气盛、好勇斗狠的项羽,与世故老成的刘邦形成鲜明的对比,对待同样的事情,他们的言谈举止都不相同:两个人都见过秦始皇,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之也!”,刘邦说:“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项羽的率直卤莽,刘邦的持重刻深,宛然可见。三.在特定的环境和场面中凸现人物特点。如《项羽本纪》的“鸿门宴”中项羽的优柔寡断,范增的阴鸷远见,刘邦的智诈狡猾,都在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得到鲜明的表现。

四.出色的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如《李将军列传》中杀霸陵尉的细节,令人看到李广于机智勇猛之外,还有负能使气的一面。《史记》中也有以简单的心理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特征之处它通过人物独白、语言或是由作者直接揭露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五.以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性格。如“彼可取而代也”率直大胆,可以想见项羽的强悍卤直;“大丈夫当如此也”,委婉曲折,写出了刘邦的贪婪狡猾。

下载中国古代文学史硕士考试大纲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古代文学史硕士考试大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国古代文学史4 一、填空题(20分) 1.章回小说是在宋元讲史话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红楼梦》最终确定了八言回目的完整体例。 2.元末明初,罗贯中排比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

    中国古代文学史

    吕氏春秋:是秦丞相吕不韦门客的集体著作,以儒学为中心,兼收先秦各家学说,内容以政 治为主,涉及广泛,故一向列为杂家。 《吕氏春秋》的出现,标志着先秦诸子文化的结束和秦国大一统文......

    中国古代文学史

    11秋《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作业2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单选题一、单选题(共 25 道试题,共 100 分。)V 1. 关于汉初新体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哪一项?A. A句中多用虚词,句未多......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一、填空题(每空一分,共25分) 1、目前我们所使用的《中国文学史》教材的总主编是 ,本学期先秦文学部分的主编是 。 2、我国原始社会文学的特点是 、 、 和变异性。 3、 和 是两......

    复旦大学1999硕士入学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5篇范文

    复旦大学1999硕士入学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 一、基础知识(15分)1、写出下列简称中作家的全名(7.5分)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前七子 2、写明下列作家生活在公元几世纪及其著作......

    中国古代文学史明清文学考试

    一、 名词解释: 1. 前七子:指明代中期(弘治、正德年间),以李梦阳、何景明、王九思、边贡、康海、徐祯卿、王廷相这七个成员为代表的文学流派,其中以李、何二人的成就最高,该流派明确......

    中国文学史考试大纲

    《中国文学史》考试大纲 . 第一编 先秦文学 第一章《诗经》 (一)《诗经》的体制、内容、艺术特点 (二)《诗经》的地位和影响 第二章 先秦叙事散文 (一) 先秦叙事散文的繁荣原......

    辽宁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大纲(五篇材料)

    第一章 上古传说文学 (一)初民的歌谣 古代典籍中关于上古歌谣的论述?《周易*贲卦》**爻辞、《中孚》九二爻辞和《弹歌》、伊嗜氏《蜡辞》? 上古歌谣的产生与初民切身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