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年级语文国宝—大熊猫2
《国宝——大熊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了解大熊猫的特点习性和特殊价值。
2.感受本文形象生动的说明特点。
3.强化保护濒危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
2.了解大熊猫的特点习性。
3.理解拟人的手法和形容词的运用。
课前准备:
在学生预习基础上,读课文,写生字词。
学生自读课文,预习讨论题。
介绍大熊猫的图片。
制作课件。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熊猫的图片
(二)预习课文
1.收集有关大熊猫的资料。
2.查阅工具书,能够顺畅地熟读课文。
3.熟读课文,学生自己概括大熊猫的外形、分布、生活环境、习性、繁殖、现状等知识。
4.画出有代表性的能表现大熊猫特点的句子。
5.编写课文结构提纲,理清思路,了解大意。
(1)课文信息图
(2)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第l至5段):说明大熊猫在外国“贵宾”待遇和人见人爱的特点,为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
第二部分(第6至16段),介绍大熊猫、体态可爱生长环境和生活习性,以及野生大熊猫数量极少、濒临灭绝的处境。
第一层(第6段至7段)从体态、毛色和长相、神态的角度描写大熊猫的可爱形象和国外受到的欢迎。
第二层(第8段),简要说明动物园里的大熊猫不习惯于人工饲养的原因。这是一个过渡段。
第三层(第9至13段),具体说明我国野生的大熊猫的生长环境、生活习性、活动范围。
第四层(第14至16段),介绍大熊猫的繁殖情况。
第三部分(第17、18段),介绍大熊猫生活历史古老的特征,说明它是“活化石”。
(三)课文说明顺序
从全文看,文章紧紧围绕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这个中心来进行说明;在结构上按由果到因的逻辑歹顷序来安排组织材料。文章开始先从我国特有、国际公认、古籍记载三个方面概括说明大熊猫的珍贵,暗扣说明中心,然后依次从“体态可爱”“数量稀少”“活化石”三方面说明它珍贵的原因,篇末直接点明说明中心。从第二部分和文章的第三部分看,文章在介绍大熊猫作为一般动物的概念,介绍了大熊猫生活习惯和繁殖情况之后,又特别介绍了大熊猫有别于其他动物的特殊的价值是为一般到特殊的介绍方法。就文章的第三部分看,在介绍大熊猫的生存环境、食性特点、活动范围和繁殖困难等外部条件和内部因素后,指出它有濒临灭绝的危险,必须加以保护,这又是由因到果。
(四)阅读提示,小组讨论:
本文1-7段主要是说明大熊猫的什么特点?
哪些段落介绍了野生大熊猫的生长环境和生活习性?
3.大熊猫具有怎样的珍贵科学价值?
4.读完此文,你认为大熊猫能否成功繁衍生存下去?从文中看有哪些不利因素和有利因素?
(五)感悟课文,理解吸收。
1.朗读自己喜欢的语句,说说为什么喜欢
2.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对课文做补充,比一比:哪一组又多又详细。
3.查找我国13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联系课文,用简要的文字说说建立保护区的意义。
4.准备辩论会:可以教师推荐论题,也可学生自主命题。
(1)推荐题目:是否可以通过克隆技术拯救大熊猫这一物种。
是否继续把大熊猫作为“和平大使”赠送出国。
(2)自主选择正反方,自荐或推选辩手、主持人等。
(3)各方收集资料,为辩论充分准备 第二课时
1.充分准备辩论会:
(1)教室安排
(2)辩论内容准备
(3)主持、评委。等
2.召开辩论会
(1)主持人开场白。
(2)辩论
(3)主持人结束语。
(4)评委宣布结果
布置作业:
(1)日记:谈谈自己在这次辩论中的得失。
(2)根据资料,仿照生物书体系,编写一篇生物课文:介绍大熊猫的知识。
(3)写倡议书:主题:保护野生动物。题目、内容、形式自定。
课后语文实践活动:
1.参观动物园的大熊猫,或观看专题片《国宝——大熊猫》,结合课文上学到的知识,在小组里向同学说一说自己心目中的大熊猫。
2.办一期手抄报,画一些图片,介绍有关大熊猫的知识。
3.把大熊猫当作你的朋友,给他写一封信,表达你对他的问候和关心。
开展宣传活动,号召社会一起关注关心大熊猫。
附教学资料
关于大熊猫
1961年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成立时,大熊猫被选中作为会徽的图案,是因为它稀有珍贵,只有中国的个别地区才有。因此,中国的大熊猫还常常作为“和平大使”带着中国人民的友谊到国外去攀亲结友。但是,伴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持续高速发展,在提高了人类生活品质的同时,自然环境所遭受的破坏程度也日益严重。对于面临濒危的大熊猫而言,虽然受到世界人民的关注,但是环境的破坏和森林的砍伐严重影响着大熊猫的生存质量。因此,对于初一的学生很有必要了解和关注大熊猫的生存现状,为保护这一古老的物种献计献策。
美丽的大熊猫是古代动物的孑遗。更新世晚期,地球气候转冷,当时的剑齿象、剑齿虎等几乎“全军覆没”,唯有大熊猫在高山深谷中留存下来。从1974—1989年,大熊猫的栖息地已消失了一半。据调查,大熊猫野生数量仅1000余只,且被分割成20多个孤立的小种群。世界各国人工圈养的大熊猫,数量约为120多只。有数据显示,全国大熊猫栖息地在20世纪90年代确实比70年代下降了61.7%。
熊猫的种群数量少,导致大熊猫寻求配偶机会少,近亲繁殖多。加上繁殖和哺育的艰难,幼仔成活率很低。遗传多样性的丧失,势必导致大熊猫在适应环境、繁殖和抵抗疾病等方面的能力日益低下。
人为猎杀和捕捉对大熊猫的生存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更为严峻的是,森林被大面积采伐,使得大熊猫栖息地面积日益缩小,环境极其恶化,栖息地已退到高山深谷的尽头,无路可退。是人类破坏了它生存的整个基础和社会结构。998年长江水灾后,国家决定在长江中、上游地区停止对森林的采伐,这对大熊猫的生存来说无疑是最好的福音。一旦没有了人类的干扰,这个物种就会通过它自己的能力来逐渐恢复种群,恢复的速度甚至会比我们想象得快。它们的生存需要稳定的栖息地。
“保护大熊猫不仅限于增加它的数量,其意义在于保护以它为代表的整个生态系统,生态系统保护下来,各种生物也就保护下来,水土资源也保护了下来。大熊猫是自然保护的象征,因此对大熊猫的保护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未来。”
网上查找有关图片。教案点评
建议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中体会发现的乐趣,了解我国大熊猫的有关知识。
可进行分小组的调查研究,挟持调查报告,关注我国大熊猫的生存现状。也可举行一次为话题的辩论会,讨论大熊猫的生存繁衍问题。
重点理解本文作为一篇科普说明文,作者为了增强文章的形象性、生动性,准确使用形容词和动词,生动传神地描写了大熊猫的举止神态,突现了它可爱、机警的特点。同时还运用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说明大熊猫“体态可爱”特征。此外,文章还结合有关内容穿插了一些关于大熊猫的故事,也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添了文章的情趣,使文章更具有可读性。都是教学中的重点。
第二篇:苏教版七年级语文国宝大熊猫教案
《国宝――大熊猫》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能够从外貌特征、种族历史、生活环境、饮食特点、活动范围、繁衍生殖、研究价值等方面了解国宝大熊猫。
2、技能目标:能够弄清说明文运用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等说明方法表现事物特征的方法。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动物、保护环境、热爱祖国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
从说明顺序、说明方法等方面分析说明文的方法
学习方法:
任务驱动法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渲染探究氛围。
同学们,让我们来回忆一下,2006年的春节联欢晚上有哪些特别之处?(学生自由发表看法,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赠台”大熊猫的命名话题)“团团”和“圆圆”这两个可爱的名字,意味着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表看法)我们大家对熊猫了解多少呢?
(学生谈谈自己所知道的关于熊猫的信息)
二、抛砖引玉,下达探究任务
现在,倘若你就是我们校园广播站的一名文字编辑。在报道这件事情时,你除了向全校师生介绍“团团”和“圆圆”之外,打算怎样介绍介绍有关“熊猫”的知识?
(学生独立思考,列出介绍“熊猫”的提纲)
三、小组合作,形成探究共识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策划的介绍提纲,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以及课本上的相关知识,进行小组交流。
教师巡回指导,了解信息,及时解惑。以小组为单位,形成共识,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形成板书。
(教师板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归纳:
1、介绍大熊猫时应该采用怎样的说明顺序?
2、介绍大熊猫时,要让可爱的大熊猫形象跃然纸上,该采用怎样的表达方式?
3、介绍大熊猫时,想要把大熊猫的情况说明明白、生动、易懂,该采取怎样的说明方法?)
四、再读课文,寻觅探究理由
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穿插解决字词音、形、义上的障碍。结合大家的共识,理清课文作者的写作思路。
(从说明顺序的角度来看,作者主要遵循了由表及里的说明顺序,课文依次从大熊猫的外貌特征、种族历史、生活环境、饮食特点、活动范围、繁衍生殖、研究价值等方面来介绍国宝大熊猫的。)
(从表达方式的角度来看,作者主要运用了说明、描写、抒情的表达方式,课文中通过一些说明性文字的表述,向读者全面准确地介绍了大熊猫的相关情况;通过对国宝大熊猫的的细致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大熊猫的喜爱之情。)
(从说明方法的角度来看,作者运用了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如“一头成年的大熊猫每昼夜最少要吃15-20公斤的竹子”运用了列数字的表达方式写出大熊猫的食量大的特点,同时也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大熊猫就像一颗璀璨的东方明珠,给这些国家的动物园增添了华夏异彩。”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写出了大熊猫在友好往来方面的重要作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的特点。)
五、回归生活,确定探究方向
同学们,今天我们已经对于国宝――大熊猫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同时也明白了怎样向其他人介绍小动物的方法。
在接下来的一周内,请大家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向我们大家介绍一个最喜欢的小动物。
学生或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确定自己下一阶段的探究方向以及探究方案。学生完成探究方案,教师巡回指导。
板书设计:
国宝――大熊猫
外貌特征
(描写、抒情)
(摹状貌)(打比方)种族历史
表 生活环境
饮食特点
(说明)
(列数字)活动范围
繁衍生殖
里
(说明)研究价值
第三篇:《国宝——大熊猫》教案
《国宝——大熊猫》教案
《国宝——大熊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了解大熊猫的特点习性和特殊价值。
2.感受本文形象生动的说明特点。
3.强化保护濒危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
2.了解大熊猫的特点习性。
3.理解拟人的手法和形容词的运用。
前准备:
在学生预习基础上,读文,写生字词。
学生自读文,预习讨论题。
介绍大熊猫的图片。
制作。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时
(一)导入:熊猫的图片
(二)预习文
1.收集有关大熊猫的资料。
2.查阅工具书,能够顺畅地熟读文。
3.熟读文,学生自己概括大熊猫的外形、分布、生活环境、习性、繁殖、现状等知识。
4.画出有代表性的能表现大熊猫特点的句子。
.编写文结构提纲,理清思路,了解大意。
(1)文信息图
(2)文结构
第一部分:说明大熊猫在外国“贵宾”待遇和人见人爱的特点,为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
第二部分,介绍大熊猫、体态可爱生长环境和生活习性,以及野生大熊猫数量极少、濒临灭绝的处境。
第一层(第6段至7段)从体态、毛色和长相、神态的角度描写大熊猫的可爱形象和国外受到的欢迎。
第二层,简要说明动物园里的大熊猫不习惯于人工饲养的原因。这是一个过渡段。
第三层,具体说明我国野生的大熊猫的生长环境、生活习性、活动范围。
第四层,介绍大熊猫的繁殖情况。
第三部分,介绍大熊猫生活历史古老的特征,说明它是“活化石”。
(三)文说明顺序
从全文看,紧紧围绕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这个中心来进行说明;在结构上按由果到因的逻辑歹顷序来安排组织材料。开始先从我国特有、国际公认、古籍记载三个方面概括说明大熊猫的珍贵,暗扣说明中心,然后依次从“体态可爱”“数量稀少”“活化石”三方面说明它珍贵的原因,篇末直接点明说明中心。从第二部分和的第三部分看,在介绍大熊猫作为一般动物的概念,介绍了大熊猫生活习惯和繁殖情况之后,又特别介绍了大熊猫有别于其他动物的特殊的价值是为一般到特殊的介绍方法。就的第三部分看,在介绍大熊猫的生存环境、食性特点、活动范围和繁殖困难等外部条和内部因素后,指出它有濒临灭绝的危险,必须加以保护,这又是由因到果。
(四)阅读提示,小组讨论:
本文1-7段主要是说明大熊猫的什么特点?
哪些段落介绍了野生大熊猫的生长环境和生活习性?
3.大熊猫具有怎样的珍贵科学价值?
4.读完此文,你认为大熊猫能否成功繁衍生存下去?从文中看有哪些不利因素和有利因素?
(五)感悟文,理解吸收。
1.朗读自己喜欢的语句,说说为什么喜欢
2.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对文做补充,比一比:哪一组又多又详细。
3.查找我国13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联系文,用简要的文字说说建立保护区的意义。
4.准备辩论会:可以教师推荐论题,也可学生自主命题。
(1)推荐题目:是否可以通过克隆技术拯救大熊猫这一物种。
是否继续把大熊猫作为“和平大使”赠送出国。
(2)自主选择正反方,自荐或推选辩手、主持人等。
(3)各方收集资料,为辩论充分准备
第二时
1.充分准备辩论会:
(1)教室安排
(2)辩论内容准备
(3)主持、评委。等
2.召开辩论会
(1)主持人开场白。
(2)辩论
(3)主持人结束语。
(4)评委宣布结果
布置作业:
(1)日记:谈谈自己在这次辩论中的得失。
(2)根据资料,仿照生物书体系,编写一篇生物文:介绍大熊猫的知识。
(3)写倡议书:主题:保护野生动物。题目、内容、形式自定。
后语文实践活动:
1.参观动物园的大熊猫,或观看专题片《国宝——大熊猫》,结合文上学到的知识,在小组里向同学说一说自己心目中的大熊猫。
2.办一期手抄报,画一些图片,介绍有关大熊猫的知识。
3.把大熊猫当作你的朋友,给他写一封信,表达你对他的问候和关心。
开展宣传活动,号召社会一起关注关心大熊猫。
附教学资料
关于大熊猫
1961年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成立时,大熊猫被选中作为会徽的图案,是因为它稀有珍贵,只有中国的个别地区才有。因此,中国的大熊猫还常常作为“和平大使”带着中国人民的友谊到国外去攀亲结友。但是,伴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持续高速发展,在提高了人类生活品质的同时,自然环境所遭受的破坏程度也日益严重。对于面临濒危的大熊猫而言,虽然受到世界人民的关注,但是环境的破坏和森林的砍伐严重影响着大熊猫的生存质量。因此,对于初一的学生很有必要了解和关注大熊猫的生存现状,为保护这一古老的物种献计献策。
美丽的大熊猫是古代动物的孑遗。更新世晚期,地球气候转冷,当时的剑齿象、剑齿虎等几乎“全军覆没”,唯有大熊猫在高山深谷中留存下来。从1974—1989年,大熊猫的栖息地已消失了一半。据调查,大熊猫野生数量仅1000余只,且被分割成20多个孤立的小种群。世界各国人工圈养的大熊猫,数量约为120多只。有数据显示,全国大熊猫栖息地在20世纪90年代确实比70年代下降了61.7%。
熊猫的种群数量少,导致大熊猫寻求配偶机会少,近亲繁殖多。加上繁殖和哺育的艰难,幼仔成活率很低。遗传多样性的丧失,势必导致大熊猫在适应环境、繁殖和抵抗疾病等方面的能力日益低下。
人为猎杀和捕捉对大熊猫的生存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更为严峻的是,森林被大面积采伐,使得大熊猫栖息地面积日益缩小,环境极其恶化,栖息地已退到高山深谷的尽头,无路可退。是人类破坏了它生存的整个基础和社会结构。998年长江水灾后,国家决定在长江中、上游地区停止对森林的采伐,这对大熊猫的生存来说无疑是最好的福音。一旦没有了人类的干扰,这个物种就会通过它自己的能力来逐渐恢复种群,恢复的速度甚至会比我们想象得快。它们的生存需要稳定的栖息地。
“保护大熊猫不仅限于增加它的数量,其意义在于保护以它为代表的整个生态系统,生态系统保护下来,各种生物也就保护下来,水土资源也保护了下来。大熊猫是自然保护的象征,因此对大熊猫的保护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未来。”
网上查找有关图片。
教案点评
建议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中体会发现的乐趣,了解我国大熊猫的有关知识。
可进行分小组的调查研究,挟持调查报告,关注我国大熊猫的生存现状。也可举行一次为话题的辩论会,讨论大熊猫的生存繁衍问题。
重点理解本文作为一篇科普说明文,作者为了增强的形象性、生动性,准确使用形容词和动词,生动传神地描写了大熊猫的举止神态,突现了它可爱、机警的特点。同时还运用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说明大熊猫“体态可爱”特征。此外,还结合有关内容穿插了一些关于大熊猫的故事,也丰富了的内容,增添了的情趣,使更具有可读性。都是教学中的重点。
第四篇:国宝——大熊猫》学案
《国宝——大熊猫》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大熊猫的特点和习性及其它成为国宝的原因;
2.了解大熊猫的生存现状并提高保护动物的意识;
3.学习形象生动的说明方法。教学重点:
1.认识大熊猫的特点和习性及其它成为国宝的原因;
2.了解大熊猫的生存现状并提高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难点: 理解本文表达上的特点。
课前准备:组织学生观看以熊猫为主题的录像片断,增强学生对熊猫的感性认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有“食肉和尚”之称的动物是什么动物吗?师揭谜。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一些关于熊猫的特点、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也可以让学生描绘一下大熊猫的特征。
二、检查预习1.了解作者与作品。2.给下列加横线字注音。
濒危()璀璨()繁衍()分娩()邛崃()仔熊猫()翌日()孤僻()
三、自学质疑
1.引导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提出疑问,学生互助解决,师作适当点拨。2.重点引导解决下面问题:
从标题入手,初步了解文章所写中心。引导学生看课文标题,引发学生思考:本文用“国宝——大熊猫”作为标题,你觉得有什么含义?其中的破折号起什么作用呢?
点拨:本文是一篇介绍珍稀动物大熊猫的科普说明文。课文标题中的“大熊猫”,表明了文章说明的对象,“国宝”一词点明了说明的重点。先说“国宝”,再用表示解释说明的破折号引出被称为国宝的对象“大熊猫”,起着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突出大熊猫的珍贵;二是引起读者的注意:
四、交流展示
(一)熟读课文之后,你能筛选有效信息,选择感兴趣的话题,介绍“我”吗?
1.我的家族史
2.我的“家”
3.我的明星路
4.我的名字由来
5.我的外貌
6.我的饮食习惯
(提示:尽量运用课文中生动的词句)
(二)引导学生把握说明的思路和顺序 点拨:(思路)前三段概说珍贵原因 外形特点:可爱
7.我的生儿育女
8.我的价值
生长环境:人烟稀少、泉水丰富、竹类众多
生活习性:喜爱食竹、食量很大、性情孤僻、爱独处 活动范围:随季节交替而改变活动范围 繁殖情况:繁殖力低,大多每胎产一仔 生活历史古老:活化石(顺序):由果到因的逻辑顺序
五、合作探究
1.本文从多方面介绍了大熊猫的特点和习性,说明了大熊猫成为国宝的原因,各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举例(根据学情,可引导学生学习本文生动的说明方法:引用、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诠释等,以及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不必过细分析,重点指导朗读文中形象生动说明的语句)
2.比较探讨(结合第一题引出):
大熊猫体态丰满,四肢粗壮,尾巴短秃,毛色奇特,头和身躯乳白色,而四肢和肩部黑色,头上有一对整齐的黑耳朵,还有两个黑眼眶,很象戴着一副八字形的黑眼镜。大熊猫长相俊俏,神态温驯,给人以优美、活泼的感觉。(《国宝——大熊猫》)
体肥胖,形似熊而略小,长约1.5米,肩高66厘米,尾很短。毛密而具光泽,眼周、耳、前后肢和肩部黑色,其余均为白色。(《辞海》)
点拨:课文对大熊猫的体态、四肢、尾巴作了较为具体的描绘,对毛色黑白的具体分布作了详细的描写。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比《辞海》的介绍更生动,更形象。加上描写了人的心理感受,更突出了大熊猫可爱。并引导学生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与准确性。
六、迁移应用
结合课文以及你所了解的有关情况,请你谈一谈大熊猫的生存现状?讨论建立保护区的意义。
(大熊猫生活现状:学生可根据有关资料,围绕大熊猫濒临灭绝,阐述自己的观点。)
七、教后笔记
第五篇:《国宝大熊猫》教案
《国宝――大熊猫》 教案
一、学习目标
1、自主学习,了解大熊猫的有关知识。
2、感受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与生动。
二、教学时数
一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叫猫不是猫,像熊没熊高,爱吃嫩竹叶,是咱国中宝。(打一动物)谜底:大熊猫
(二)检查预习
1、走近作者
2、检查生字词:
(三)一读课文,整体感知
编写课文结构提纲,理清思路,了解大意。
第一部分(第l至5段):说明大熊猫在外国“贵宾”待遇和人见人爱的特点,为我国 特有的珍稀动物。
第二部分(第6至16段),介绍大熊猫、体态可爱生长环境和生活习性,以及野生大熊猫数量极少、濒临灭绝的处境。
第一层(第6段至7段)从体态、毛色和长相、神态的角度描写大熊猫的可爱形象和国外受到的欢迎。
第二层(第8段),简要说明动物园里的大熊猫不习惯于人工饲养的原因。这是一个过渡段。
第三层(第9至13段),具体说明我国野生的大熊猫的生长环境、生 活习性、活动范围。
第四层(第14至16段),介绍大熊猫的繁殖情况。
第三部分(第17、18段),介绍大熊猫生活历史古老的特征,说明它是“活化石”。
(四)二读课文,提炼总结
1、齐读课文1至7自然段,说说大熊猫珍贵的主要原因:
2、熊猫的野外生活(快速自由的朗读8—16小节,并说说这一部分让你了解了哪些内容?)
3、读17自然段,画出直接点题的句子。
(五)再读课文,感受语言
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谈谈理由?(要求:从修辞及说明文语言特点等方面进行阐述)
(六)学以致用
给咱亲爱的熊猫朋友说一句话,表达你对他的问候和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