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活用素材教案
作文活用素材教案
一、复习目标
1、说理充分
2、论据充足、丰富
二、2011考纲关于议论文的要求
1.基础等级
中心明确,内容充实
议论文说理充分,论据充足.
2、发展等级
材料丰富,论据充实,要求议论性文章有理有据,引证丰富,确切有力.
三、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复习重难点:说理充分
一、导入:
把自己的生活当做正文,把书籍当做注解,听别人发言是为了使自己能说话;以一颗活跃的灵魂,为获得灵感而读书。——爱默生语
二、幻灯展示习作,分析问题
1、习作:
杨澜面试《正大综艺》主持人时,她反问道:“为什么主持人一定要是最漂亮的?”这一语惊醒了所有正紧张的其他面试人员。导演一惊后,示意她继续说下去,杨澜整理好思路后说:“古往今来,很多女性的成就远超过男人,比如李清照、黄道婆„„”导演点点头,杨澜说,“今天无论在座的哪一位成功了,记住了,不要做男主持人的陪衬,而要做一个自信的主持人”
最终,杨澜因为自信而站在了主持台之上。
登高,需要的是自信。在生活中要充满自信,努力展现自己,实现自己的愿望。我相信,自信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一块敲门砖。
2、师生小结问题:
(1)点题不够
(2)叙述素材过长 情理阐发不够(3)切入素材突兀
三、幻灯展示经典范文,归纳解决问题的策略
正因为阴影我们才更加珍惜光明,阴影下的磨砺孕育着成功。
当温哥华冬奥会上的小将周扬骄傲地站在最高领奖台上,有多少人了解她风光背后的辛苦,日复一日的练习,父母的付出,寂寞与伤痛。如果没有这一路风雨的洗礼,怎会有以为冠军的成熟?
阴影下也可能有失败和不幸,而一颗心灵也会因此更加坚强。例2:
诗意的生活,人们需要从阅读中汲取养料。当人们从陶渊明的菊花中思索隐逸之士的情怀,当人们从史铁生的地坛中感念生与死的变迁,当人们从卢梭的瓦尔登湖畔拾获人生的宁静,思维便开始给心灵插上翅膀,让心灵翱翔于诗意的天空。从阅读中收获智慧,从阅读中学会思考,人们才能懂得诗意的生活。
诗意地生活,人们需要让自然抚慰自己浮躁的心灵。现代人的生活充斥着为了生计和未来的奔波,充斥着嘈杂的汽笛声与喧闹声,充斥着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与戒备。人们需要在清风的吹拂下,在小鸟啁啾中找回生活的诗意。莽莽苍苍的森林给诗意栖居的莎士比亚带来了浓郁忧伤的情怀,潺潺流动的多瑙河给施特劳斯家族带来了优美的音韵,古老沧桑的凤凰古城给诗意栖居的沈从文带来了历史的质朴与深刻。自然的灵动与纯净,让人们更加诗意地生活。——湖南卷《诗意的生活》
2、师生小结对应策略(1)立足话题
描述细节(2)解读情理
3、分析段内论证框架
分论点——例前分析——例证——例后分析
四、课堂训练,升格病例
1、展示学生习作
2、教师示范
自信,方能登高。身虽未至,心却早在高处侯之。
想起杨澜,那个站在主持台之高处的女子。干练的短发,干净的面庞,简练的语言,明朗的笑容,这样的她让我立刻想到的一个词语,是自信而非漂亮。不由忆起初出茅庐时杨澜曾说的一句话:“我不要做男主持人的陪衬,要做一个自信的有着自己光芒的主持人。”那时的她是早已将心放在高处的。最终,杨澜自信地站在了主持台之上。
是的,登高的路有千万条,但首要的是自信。不要让一路的风霜冻结你攀登的信心,不要让一路的山石阻碍你跨越的勇气,相信自己,那么你一定会比先前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相信自己,身体会追随着心灵飞上高处。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
到自己的作文里任选一段,进行升格训练
心系高处,方能成功地将高山置于脚下。身可暂时未至,心却应早在高处候之。想起杨澜,那个站在主持台之高处的女子。干练的短发,干净的面庞,明亮的眼神,明朗的笑容,处处散发着身居高处的自信和大气。不由忆起她初出茅庐时说的一句话:“我不要做男主持人的陪衬,要做一个有着自己光芒的主持人。”原来那时的她是早已将心放在高处的。
是的,登上高处需要千万个理由,但首要的是将心系于高处。这样,一路的风霜就无法冻结你攀登的热情,一路的山石也将不能阻碍你跨越的勇气。让身体追随着心灵向更高处飞翔,我们一定会看到更美的风景。
心已在高处,身还需耐得住寂寞。高处有无限美丽的风景,高处更有令人不胜的寒气。于是太多的人选择从半山腰折回,一路上的攀登者寥若晨星。这时的你,需要在寂寞中义无反顾方能奔向山顶。
离开了繁华的京城,王维在辋川的空山中独自前行,于是他登上了山顶“诗佛”之巅;远离了喧闹的海德堡,海德格尔在沉寂的多特瑙的边缘踽踽而行,于是他登上了哲学之巅;舍弃了巴黎的繁华,高更在偏僻的塔希提挥动画笔,于是他登上了印象派的画作之峰。
越是通往高处的路,必越是少有人行的路。当身抵御住低处繁华热闹的诱惑,当身无畏于高处的寂寞清冷,那么,身必能与心在山顶相聚。
第二篇:课本素材活用
课本素材活用
1.烛之武(《烛之武退秦师》)
适用话题爱国、匹夫有责、口才与成功、艺高人胆大、有志不在年高、发现人才、成大事者应有一颗宽大的心。精彩运用
烛之武,一个须发尽白的老者,夜缒而出是怎样的一种情形?当他拄着拐杖走进秦营时又是怎样的大义凛然?在国家危难面前,他深明大义,义无反顾;在强秦面前,他不卑不亢,能言善辩,聪慧机智。他不计个人得失、处处为郑国安危着想的爱国主义精神,他义无反顾赴敌营的信心和勇气让我们敬佩。
2.刘邦(《鸿门宴》)
适用话题机智、知人善任、把握机遇 精彩运用
虞姬的自刎,乌骓的投江让更多的人倒向 项羽,鸿门宴上的刘邦似乎只是小人,听听汉家小儿高唱“大风起兮云飞扬”便热血沸腾,可历史的车轮证明了刘邦比项羽更能成就一番大业。
3.项羽(《鸿门宴》)
适用话题鲁莽、有勇无谋、刚愎自用、听取别人的意见、沉着冷静 精彩运用
缜密的勇者,尤其要坦荡正义。歌德说,善良的人在追求中即使迷惘,也终将意识到有一条正途。项羽虽勇,终因心胸狭窄自刎乌江;李自成虽勇,终因贪图享乐断送江山;汪精卫虽勇,终因心术不正遭千古骂名。心胸坦荡满怀正义的善勇者才是苍茫尘世间的胜者。王蒙在《逍遥》一文中写道,自己善良才能感知世界的美好,自己坦荡了才能逍遥地生活在尘世间。不论周遭诱惑多好,迷雾多少,内心总要点亮一盏正义的明灯。
4.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兰亭集序》)适用话题自然、环境、环保、人与自然的和谐 精彩运用
人在面对眼前优美风景时,斟满一杯酒,“流觞曲水”,那份悠然和沉醉,是令无数文人雅士追慕的个性释放,沉醉于酒中方能使人忘却世俗之累,挣脱人生羁绊。
很容易融入生生不息的大自然中,感悟有限的人生,从中领悟永恒的哲理,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柳宗元在生之绝境时移情于山,“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古代文人多在逆境中因自然万物欣欣向荣而喜,使精神超脱外物的羁绊,而在天地间获得永生!
5.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兰亭集序》)适用话题死亡、生命、人生精彩运用
人总是要面对死亡的,任何生命都无法抗拒时间的无情吞噬。“死亡”是如此强大而不可抗拒,因而个体生命在它面前是如此渺小而脆弱。因此,谁都无法回避对死亡的思考。林语堂说:“能见到死亡的人也能见到人类喜剧的意识,于是他很迅速地变成诗人了。”王羲之是这样的诗人。他深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忘生死,轻成败,是基于对生命本质和人生真谛的感悟。因而他们对有限的生命更是倍加珍惜,在平平淡淡从从容容中书写出生命价值的箴言。
6.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兰亭集序》)适用话题自由、个性 精彩运用
生活中,我们可以对所爱的事物寄托情怀,不受约束,自由挥洒青春,谱写人生,“仰无愧于天,俯无愧于地”。
7.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赤壁赋》)适用话题自然、永恒、变与不变精彩运用
流水像这样不断地流淌,而并没有流去; 时圆时缺的月亮像那样不断地圆缺却终于没有增减。从认识事物变化的角度看,天地的存在不过是转瞬之间;如果从不变的角度看,事物和人类都是无穷尽的,又何必羡慕江水、明月、天地呢? 这启示我们从多角度看问题而非把问题绝对化,即便我们身处逆境中也应保持豁达、超脱、乐观和随缘自适的精神状态,并从人生无常的怅惘中解脱出来,理性地对待生活。我们要勇于面对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战胜和克服它们。
第三篇:名词活用教案
名词活用教案
恩施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曹开友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名词的主要语法功能
2、掌握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和名词作状语的语法规律(重点)
3、区分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和名词作状语的不同点(难点)
二、教学设想
1、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然后归纳出名词活用(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名词作状语)的一般规律。
2、发给学生名词活用的练习资料,学生先做练习,进而归纳出名词活用的一般规律,并指名学生回答。
3、学生当堂完成复习练习题,以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学时数
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古代汉语里,某词属于某一词类还是比较固定的,各类词在句中也有一定的分工。但是,在古代汉语里,词类活用的现象比现代汉语更多一些,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比较常见的是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名词作状语,形容词用如动词或名词,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和名词作状语的有关知识。
二、名词的主要语法功能
充当主语、宾语、定语
三、学生做练习资料一
归纳出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和名词作状语的规律,学生自由讨论后,指名回答。
附练习资料一:
请找出下列句中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或名词作状语的词,并分析其活用规律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2、二月草已芽。
3、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4、大楚兴,陈胜王。
5、范增数目项王。
6、沛公军霸上。
7、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8、寻向所志,遂迷。
9、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有一月耳。
10、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
11、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
12、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13、其一犬坐于前。
14、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15、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16、泰山之阴,汶水西流。
17、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18、贱妾守空房,相见常日稀。
19、大江东去。
(一)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归纳起来,有下列几种情形。
1、能愿动词或副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作动词。
2、代词“之”、“是”,“我”等前面的名词活用作动词。
3、两个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连用,如果它们不是并列关系,也不是偏正关系,那么其中一个活用为动词。
4、名词前后附着介宾结构,这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5、“所”字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6、连词“而”之前或之后是动词,那么另一边的名词往往活用为动词。
7、名词处在句末,而其前又没有动词,这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二)名词作状语、归纳起来,有下列几种情形。
1、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
2、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手段或工具。
3、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比喻)。
4、表示行为的身份或对待的方式。
5、时间名词作状语。
6、方位名词作状语(表趋向)
一般来说,动词前的名词,如果与动词不构成主谓关系或并列关系,那就作状语。名词作状语与作主语的位置相同,因而要特别注意从文意上加以区别。
如:有狼当道,人立而啼。
(三)名词作状语和名词作动词的区别。
一般而言,名词作状语的名词后带面一定有动词,而名词作动词的名词后面则没有动词。例:
1、秦师遂东。
2、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壁西入秦。
(四)学生当堂做“练习资料二”巩固所学知识
附练习资料二:
判断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
1、左右欲刃.相如
2、常以身翼.蔽沛公
3、沛公欲王.关中
4、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
5、岁.征民间
6、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7、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8、日.削月.割
9、乃使从者衣.祸
10、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则四月花.
11、怀.其壁
12、诸越则桃李冬实.
13、阳关一曲水东.流。
14、不知云与我俱东.。
第四篇:名词活用教案
词类活用
——名词的词类活用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明白词类活用这个高考考点。
2、理解词类活用的概念。
3、掌握名词活用为动词和名词作状语的基规律,提高理解和翻译文言文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1、概括总结名词活用的规律
2、掌握名词的使动用法和名词的意动用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的意思
不胫而走 晨钟暮鼓 车载斗量 风餐露宿 汗牛充栋 祸国殃民 游戏人生 千金一刻
二、名词的词类活用
(一)名词用作动词
1、名词后面带宾语,一般活用为动词
如: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隆中对》
2、名词前面有能愿动词(能、欲、可、当)或副词时,活用为动词 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3、“所”字结构中,“所”后面的名词,一般活用为动词。
4、名词用在“之”“其”“尔”“汝”“我”等代词前面,活用为动词 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
5、叙述句谓语部分找不到动词或其他词语作谓语中心语,名词活用为动词。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采草药》)
(二)名词用作状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木兰诗》)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陈涉世家》)
(三)名词的使动用法
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中山狼传》)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曰:“刑馀之人不可。”
(四)名词的意动用法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三、课堂小结
名词连用多活用,代前副后谓语通。不能带宾强带宾,多是意动或使动。谓前不愿作主语,时间方位状语共。区分活用看仔细,切记放在句子中。
四、课堂练习分析并解释下列划线词语。草木皆兵 星罗棋布 大楚兴,陈胜王。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酿泉为酒,泉香而酒烈。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第五篇:词类活用教案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指甲类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征,并进而产生出某一新的意义这样一类语法现象。根据考纲要求,我们重点分析以下六种情况:
一、动词、形容词、名词用作使动——“籍吏民”即登记百姓户口。
用作使动的动词,对宾语含有“使它怎样”或“使2.能愿动词+名词
它成为什么”的意味,“使动”必须使宾语所代表的事物例如:沛公欲王关中。(司马迁《鸿门宴》)
发生变化。——“王”前带能愿动词“欲”。“王”译为称王。读wàng。
1.动词的使动用法 3.名词带补语
在古代汉语里,动词的使动用法一般只限于不及物动词。例如:沛公军霸上。(司马迁《鸿门宴》)
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时,后面就带有宾语。——“军”带补语“霸上”,用作动词,驻军。
例如: 4.“所”+名词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例如: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记王忠肃公翱——使之归。“归”,动词的使动用法。事》)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苏轼《石钟山记》)——特殊的指示代词“所”的后面一般只粘附动词或动宾——不能使(之)鸣。“鸣”,动词的使动用法。词组,名词“货”粘附在“所”的后面,用作动词,作“购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买”讲。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是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5.副词作状语+名词
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例如: 例如:恐托付不效。(诸葛亮《出师表》)
工师得大木,则王喜„„匠人斲(zhuó)而小之,则王怒。——名词“效”受否定副词“不”的修饰,作“奏效,有(《孟子·梁惠王下》)效果”讲。
——匠人斫削,把它弄小,国王恼火。“小之”是“使它6.名词作句中的谓语
小”的意思。例如:或师焉,或不焉。(韩愈《师说》)
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值,居为奇货。(蒲松龄——名词“师”充当“或”的谓语,作“从师”讲。《促织》)7.名词+“者”
——“昂其值”是“使其值昂(抬高)”的意思。例如: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名词的使动用法 ——特殊的指示代词“者”的前面一般只粘附动词或动宾令尹南辕反旆。(《左传·宣公十二年》)词组,名词“名”粘附在“者”的前面,作“指名,识其——“南辕”是“使车辕向南”的意思。本名,说明白”的意思讲。
以膏泽斯民。(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8.名词+“之”
——“膏泽”,名词,恩德,带宾语,作动词,为“使„„例如: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得到好处”的意思。——代词“之”一般不受名词修饰。“名”用在代词“之”
二、形容词、名词用作意动 前,作“命名”讲。
意动就是形容词、名词带宾语,主观上对宾语含9.名词+名词
有“感到它怎样”或“把它看作什么”的意味。例如: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
1.形容词用作意动 所敢知。(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例如: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两个名词“事”连用,不存在并列、同位和修饰关系。心上》)不带计量意义时,第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事(第一个)——“小鲁”,感到鲁国很小;“小天下”,感到天下很小。作“做,从事”讲。
2.名词用作意动 10.在复句中充当一个叙述性状语分句,名词活用为动词。例如:友风而子雨。(《荀子·赋》)例如:权,然后知轻重。(《孟子·梁惠王上》)
——“友风”,以风为友;“子雨”,以雨为子。——“权”,在此句中作动词“称量”讲。
三、名词用作一般动词
四、名词用作状语
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以下几种情况: 有以下作用:
1.名词带宾语 1.表示比喻
例如:籍吏民,封府库。(司马迁《鸿门宴》)例如: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
高中语文文言文语法讲解——词类活用,第1页,共2页
“大楚兴,陈胜王。”(司马迁《陈涉世家》)——“狐鸣”,像狐狸那样叫,“狐”名词作状语。2.表示对待人的态度
例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司马迁《鸿门宴》)——“兄事之”,像兄长一样对待他。名词“兄”用作动词“事”的状语。
3.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 例如: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东南”,向东南,方位名词作状语,表示“飞”的方向。
4.表示动作行为所用的工具 例如:手巾掩口啼。(《孔雀东南飞》)——“手巾”,用手巾,作“掩”的状语。5.表明时间、动作的连续性 例如: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孔雀东南飞》)——“日”,一天天地,充当“胜贵”的状语。6.表示动作行为使用的方法例如: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诸葛亮《出师表》)——“躬”,亲身,作“耕”的状语。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面”,当面,是“刺”的方式,作“刺”的状语。
7.表示处所
例如: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文天祥《<指南录>后序》)——“草行露宿”,在草地上行,在露天里宿。名词“草”“露”分别作“行”“宿”的状语。8.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例如:从流石蛇行而上。(《游黄山记》)——“蛇”,像蛇一样。名词“蛇”作“行”的状语。
五、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作主语或宾语
特征:形容词的主要功能是作谓语、定语;如果一个形容词作了主语或宾语,这个形容词就可能活用为名词了。例如:
(1)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贾谊《过秦论》)
——“贤”本是形容词“德才优秀”的意思,这里指“贤士、贤人”,用作名词。(2)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司马迁《陈涉世家》)——“坚、锐”本是形容词“坚硬、锐利”的意思,这里指“坚固的盔甲、锐利的武器”,用作名词。
(3)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诸葛亮《出师表》)——“良实”本是形容词“善良诚实”的意思,这里指“善良诚实的人”,用作名词。
六、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后带宾语
形容词是不带宾语的,如果带了宾语,而又没有使动、意动的意味,就是用作一般动词。
(1)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司马迁《鸿门宴》)
——“善”原本是形容词“好”的意思,在这里是“亲善,交好”的意思。(2)卒使上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司马迁《屈原列传》)——“短”原本是形容词,在这里是“说别人的短处、坏话”的意思。
高中语文文言文语法讲解——词类活用,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