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活用生活素材 提高课堂实效
活用生活素材
提高课堂实效 ——关于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的思考
平山中学 蔡承铭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学习过程中往往给人枯燥、抽象的感觉,这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随着我校“有效课堂教学”研究实践的深入开展,结合四年教学的得与失,对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作一番思考。
一、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简要概述
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是指教学目标、教育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实施符合学生的生活逻辑,建立在学生生活经验基础上,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内在规律安排思想品德教育活动的开放性教学方式。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体现“政治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为生活服务”的思想,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学习知识、在学习生活中发展自我、提升自我。通过联系学生身边的生活,联系活生生的社会现实,让学生用眼去观察,用心去体会,逐步发现、研究和探索,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再以此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这样,才能使思想品德课成为学生喜欢的、真实有效的生活课程。
二、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必要性分析
1、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中得到有效帮助和正确指导”,要“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相联系”,“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藏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
2、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是提高教育实效性的需要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完全以教师的“教”为中心,以传授书本知识为主,远离学生活生生的生活,学生只能被动的适应和服从,缺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必要的情感交流。长此以往,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丧失了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更远离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这样,思想品德教育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和效果自然就无从谈起。
三、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的实际运用
1.活用生活素材,引出话题,导入新课
前苏联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巴班斯基也说过:“教学的趣味性可以使学生情绪兴奋,积极对待学习活动”。的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获得知识,开阔视野的重要动力。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最好的方法就是从学生感兴趣、所熟知的日常生活入手,使新课导入生活化。
在讲授《维护消费权》时,我采用实物导入法。通过展示两瓶真假黑人牙膏和相应对比图片,让学生辨别真假黑人牙膏。由于牙膏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接触又容易上当的东西,让学生辨别其真伪,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讲授《保护个人隐私权》时,我采用新闻导入法。通过展示《石狮二中女生遭三女子围殴 施暴视频网络上疯传》(2008-3-31 海峡都市报)的有关报道和律师的分析,明确告诉学生,上传暴打未成年人视频的行为是侵犯未成年人隐私权的行为,并由此引出《保护个人隐私权》这一课题。
采用及时有效新鲜的生活素材导入新课题,既能够引起学生的听课兴趣和积极性,也活跃了课堂氛围,更有利于学生把课本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运用结合起来。2.活用生活素材,演绎归纳,说理辨析
新课程强调“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但是教材并不是课堂教学的唯一资源。“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源头活水”,离开了社会生活,思想品德教育就起不到其应有的作用。教师要选用学生身边的实例,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从思辨中感悟真諦,提升认识。丰富多彩的生活是政治知识的本源,社会生活情景为学生感悟生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生命健康权》这一知识点很多学生都有所了解,但是对于怎样保护个人和他人的生命健康时,就表现出重视自己、轻视他人的不平等、不正确的思想。因此,在讲解过程中,我侧重利用生活素材,通过活生生的真实的身边案例,引起学生辨析和思考。利用新闻媒体关于“南平3·23事件” 新闻报道,侧重强调学生要懂得自我保护,具备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同时要积极配合好学校和家庭,作好有关未成年人的保护工作。通过生活素材演绎推理说明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同时,我还利用“王家岭矿难救援现场” 的视频信息,让学生感受的生命的伟大和可贵,让学生懂得要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俗话说得好:“如果真正广阔的生活冲进教室的门,而来到课堂上,教室的田地就开阔了。”如果能将生活中的素材带到课堂上,让学生在感受时代脉搏的同时,更好地学习政治学科的知识,那么我们教育的目的也就可以实现。
3.活用生活素材,练习巩固,深化认识
书本知识源于生活实际,又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政治作业可以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验,发现并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去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参与社会的实践能力、生存和生活能力,要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教师的千言万语的说教抵不上学生在亲身的体验中获得的点滴感受。
在讲《低碳生活》这一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刻认识到自己行为对资源、环境的不友好,以及让学生懂得怎样更好地改进这些缺点和不足,于是我采用分组调查法。让学生从学校、家庭、社会等领域找出生活中的不低碳行为,并通过调查找出政府和个人在推进低碳生活的过程中怎样改进和完善。由于这项作业是进行生活方式调查,也是对自己生活的检验和思考,学生表现出极大的积极性,答案内容丰富多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有较高的真实性和实用性。
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生活。教师也可以有目的地要求学生开展采访、调查、访问等形式的实践活动。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又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了体验和感悟,在体验感悟中又发展了新的情感、能力。
陶行知先生也说过:“我们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为此,我们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就应经常性地选取能够体现初中学生感同身受的生活实例,所遇到的各种社会现象和实际问题,通过思想品德课的去感受生活学习,体验生活,指导生活,从而发挥思想品德课程的价值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初中政治生活化教学初探》 郭仕昌 《教学交流。理论版》2008年第八期
《初中政治教学生活化几点尝试》 张丛保 南京市江宁区江宁初级中学
第二篇:聚焦数学课堂,提高教学实效
聚焦数学课堂,提高教学实效
——“同课异构”心得体会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备受关注。有效教学将课堂中的分分秒秒都赋予生命的活力,智慧的灵性,通过教师科学有效的教学启发,使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因而聚焦课堂生成,关注学生,提高教学的实效,成为我们教师肩上的重任,也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研究的问题。本学期“同课异构”活动的开展促进了我们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和思考,我由此感悟了以下几点:
一、发挥集体智慧,分析课堂低效的成因
反思我们过去的课堂教学,往往存在着课堂低效的情况。我们集备组的3位老师认真交流讨论,究竟是哪些因素导致的呢?
1、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是偏重于知识和技能的讲解,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动手能力关注不够
2、在课堂教学中追求花样,不看效果的形式主义现象还很普遍。如导入语完了以后,接下来便是多媒体课件,学生观看大屏幕,直观形象的演示,令学生拍手叫好,听课人也耳目一新,课堂热闹了,学生轻松了,而学生的深层次思维却被花哨的课件喧宾夺主了。再如无效的小组合作,学生不是因为有争议、有困惑而讨论,而是为了表现合作而谈论,这样长期下来,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必然下降。
3、教学内容设计不当。课堂上,有的教师花大量时间讲授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而学生不会的内容却浅尝辄止。还有的教师抓住一两点试图挖深讲透,又把本来简单的内容教复杂了。
4、课堂落实不够。在课堂上比较注重学生的探究过程,注重知识的形成,而学生有效的运用知识不够,难以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只有充分恰当的“练”,才会有“质”的保证。
5、滥用教学评价。我们倡导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多元理解,但教师不能一味地鼓励学生漫无边际地说出自己的见解,不分是非地肯定、赞扬学生的发言,是对学生不负责任的态度。我们在鼓励学生从自己的视角理解教学内容时,如果学生说错、解偏了,教师要明确判断并艺术地给以指点。评价不当的教学,不仅仅是低效,还可能出现负面效应。
二、科学设计课堂,找准教学落脚点
课前我们通过集备,大家集思广益,共同讨论教材和学情,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注重预设与生成。叶圣陶先生指出:“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教师的善于运用”。因此,只有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尊重学生的认知特点,用活教材,并在教学方案中预先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出充足时间,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设条件,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最终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活力和生命力。如在“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一课中,我们设计了八个环节:
环节一 知识回顾 以旧知引入新知
环节二 新知探究一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角的对称性 环节三 知识运用一 运用知识,强调书写格式
环节四 新知探究二 学生利用类比的方法发现线段的对称性 环节五 知识运用二 运用知识,强调书写格式
环节六 问题解决 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来解决问题 环节七 拓展延伸 将本课的两个知识点综合使用 环节八 小结与作业 总结概括本节课的知识要点
在每个环节的设计中,我们充分预设了学生可能的回答情况,预设了教师的方法指导,预设了知识点生成的形式,预设了德育目标的渗透。注意将学科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课堂教学更富有情境性、人文性和趣味性。通过这种集备,每一位老师对于本节课的设计都能够全面掌握,做到成竹在胸,这样在讲课时就能找准教学的落脚点,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为提高课堂的实效奠定基础。
三、关注学生,是提高课堂实效的关键
我们在上课时力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发展,努力为学生创设宽松、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1、有效提问和有效的评价
教师要想激发学生“投入”学习,则需要有效地“提问”并“评价”学生的声音,使教学活动保持互动的交流状态。首先,作为教师要善于有效提问,这就意味着教师必须精心设计问题,所设问题要有开放性,难度性,保证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和回答,从而使学生处于“好奇”的学习状态,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有效的提问的形成以后,有效地“评价”是保证实现和学生处于互动并让师生处于“对话”的良好状态,从而真正实现师生“双主互动”的宽松学习氛围,学生因此“乐学”、“好学”。从而保证了教学的有效性。
如我在知识回顾中问:常见的几何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学生:长方形、张方形、圆、等腰三角形„„ 我:圆的对称轴是什么? 学生1:直径
学生2:直径所在的直线 学生3:经过圆心的直线 我:哪种说法对呢? 大家通过讨论和比较肯定了学生2和学生3的说法,强调了“对称轴是一条直线”,为本节课研究角的对称轴做好了铺垫。
2、重视知识、方法形成和探究的过程 夸美纽斯说:“寻找一种教学方法,使得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得学校因此可以减少喧嚣、厌烦和无益的劳动,多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育大家的这些思想揭示着有效教学的目标和真谛。根据初中学生认知特点,教学时应大胆对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提炼、归纳和概括。如在学习了角的对称性之后,学生在探究线段的对称性时,可以考虑运用类比的方法,仿照角平分线的性质,探究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我们在教学时关注的不仅仅是结论本身,更要关注的是学生,关注运用的是何种方法,怎样得出结论。作为教师一定要尊重“过程”形成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始终重视培养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才能真正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总之,通过本次“同课异构”活动的开展,使我们更加细致的研究教学,提升自己。作为教师只有不断进取,开放心态,在实践中不断思考,不断探索,不断总结,才能开辟富有个性的行之有效的教学之路。
第三篇:开展有效教学 提高课堂实效
开展有效教学 提高课堂实效
——浅谈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教学
【内容摘要】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的学科,也是一门会考和高考学科。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是众多信息技术教师努力思考和探索的一个新问题。促进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方式多种多样,我们应面向学生,坚持素质教育理念,关注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稳步推进新课程改革,在教学过程中努力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就能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序有效的进行提供保障,并促进学生更加有效的学习。
【关键字】 信息技术 教学方法 有效教学 有效反思
【正文】 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对于教师来说是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对于学生来说则是有效的学习方式。教师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因此,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要始终围绕这两个因素展开。本人结合自身长期的教学积累和探索,就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应对措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切实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益,谈谈对实施有效教学的几点认识。
一、明确课程宗旨 认清教学特点
信息技术课程的宗旨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强调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使学生发展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信息技术学科不同于其它基础学科,在教学方式、方法上有其自身的特点,那就是在教学进度、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上具有不同的特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充分的交互特点;学习方法上具有典型的相互协作的特点;教学内容及教学结果评价的开放性等特点。把握好课程目标和课程教学特点,是明确实施有效教学的方向。
二、课前的有效准备
大凡成功的课必定是充分准备的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教师职业的基本任务之一,也是重要的教学基本功。备课是加强教学的科学性、1
计划性、系统性、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环节。有效的备课必须体现出:
目标的有效:清晰、简明。笔者认为新课程理念是:备课应该分析学情、了解现有的教学条件、把握好教材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要从学生有效学习活动的角度来备课。学情分析,一方面要清晰地了解学生已有的信息技术学习水平的差异性,另一方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个性发展需求等方面的差异,灵活地进行教学设计与组织教学活动。如何把他们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发挥系统的整体作用,需要教师提前进行深刻地思考。每一节课都应有其独特的任务和要实现的目标,教师必须对教学目标有十分清晰地认识。信息技术教学基本上都是在机房中进行,计算机设备的运行情况、网络是否畅通、多媒体教学软件是否达到实时监控,这些因素在备课时要给予充分考虑。
内容的有效:梯度、适度。教学内容应该针对差别设计不同的学习内容和任务,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翻阅教学参考资料,深入了解学生,努力从方方面面搜集吸纳备课信息。在看到学生共性的同时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承认差异的存在、尊重学习个体的差异,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在设计教学案例时努力的新方向。要围绕教学目标和认知内容有梯度地灵活设计,教学环节要循序渐进,预设问题要有多个应对方案,案例选择要贴近学生生活实践的“真实”学习任务、技能水平等,把来源于社会生活的实际问题引入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把“学技术”与“用技术”融合在一起,并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教学时间的安排要适度,要让学生有百分之七十左右的时间思考、操作和探索。要营造和谐进取的课堂气氛,对学生的进步要及时表扬和鼓励;与学生建立有效的互动平台,做到有备而来,胸有成竹。
教法的有效:灵活、和谐。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法效果就会不同,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优化教学方法要从实际的教学内容、教材特点、学生情况出发,灵活地选用教法。对备课信息进行构思加工,设计教学方案,在这个阶段,教师要突破常规对教材进行处理,以便以简
驾繁,化难为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营造和谐进取的课堂气氛,对学生的进步及时表扬和鼓励,让学生对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等。跳出书本的局限,转换角度,更新内容,以更好地促进课堂教学,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服务。
有效的备课完成后,再把整个上课思路从头到尾理一遍,尽量达到完美,然后再设计一个简案,把上课步骤、时间分配、知识要点等简要说明一下,教案编写应详略得当,言简意赅有操作性,做到点面结合,纵横相连。上课时把简案放在讲台前,按简案进程走下来,以便更好的落实教学目标。
三、课堂的有效组织
课堂教学是在备好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是实施有效教学成败的关键,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要把握好每一个教学进程。当前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仍然受传统教育的影响,何克抗教授提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理论有时还过于形式,得不到充分的落实,这给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在信息技术课程采取何种教学方法才能实现有效教学,是值得大家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维持秩序,促进教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而进行达到组织教学活动、讲授教学内容、保持课堂纪律、监控教学过程等活动的行为。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和管理者,教师的行为是在对自身的心理和行为进行操控的基础上才施加给学生的。例如当一个学生在上课时说闲话,教师首先会将注意力集中在这个学生身上,并意识到自己正在进行的教学行为,而学生的行为与自己的期望并不相符,于是教师会采取策略对学生进行干预。特别是对课堂问题行为的解决方式与结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学生行为的态度和反应。因此,教师必须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计划、监控和协调。关注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心理世界,构建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创设对学生有挑战性、激励性的问题或情景;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因地制宜,打破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以有效的自我管理保证有效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2、情境创设,激发兴趣。有人认为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都有浓厚的兴趣,是不需要培养的,其实学生仅仅有兴趣未必就能学好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因此教师要想办法将学生的兴趣转移到较为系统全面的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上来。我们
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为学生在课程学习搭建一个有情境、有任务、有挑战的学习的平台,这样既能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积极性,又能让他们充分展示学习成果,体验学习的乐趣。比如,本人在教学“算法及其表示方法的时候”,什么是算法?我先不忙着回答,而是给学生演示下面这则小故事:“从前有1个农夫带着狼狗、山羊和萝卜去赶集。当他来到渡口时发现过河的小船除了能装下自己之外,只能再带2样东西过河。这使他有点犯愁了,因为如果农夫不在场的情况下,狼狗会咬山羊,山羊会吃萝卜。假如你是农夫,请你来解决安全过河问题。”同时把FLASH动画发给学生操作,学生一看是游戏动画,兴趣马上就来了。通过动画操作,就排除了“农夫过河”错误方法的发生,然后我要求学生把自己正确的操作步骤写下来,结论是:有两种可行的方法。通过这则小故事,我再引出算法的定义:算法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接着我又抛出问题:算法的特点是什么?算法有几点表示方法?同学们兴趣未减,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紧紧盯着电脑屏幕等着我把内容讲下去。因此,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对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和思考有很大的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会,从游戏中获得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和透彻。
3、任务驱动,有效指导。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上课时,首先给学生演示“成品”,如flash动画,一张统计表,一幅图画等,然后边演示边讲授做“成品”的步骤,过程中涉及了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
例如:我在上flash动画的第一课时,为了增加学生的兴趣,避免了以往讲新软件时先介绍过多的理论而引起学生的厌烦,准备了一个PPT课件和一个学习任务单。利用PPT演示了动画的基本原理,然后就打开flash软件,介绍了工作界面,在PPT中引出例子:制作一个从第1帧移动到第50帧的圆。操作任务为:
1).选中第1帧,在舞台的合适位置画出一个圆(作为起点位置);2).在第50帧处右键插入关键帧(或按F6),同时在舞台上把圆移动到合适位置(作为终点位置);3).选中第1帧,在属性面板的补间处选“形状”即告完成。
我演示一遍后,学生根据任务进行操作,而且都很快制作出来了,由于是第
一次学会做动画,学生异常兴氛,有的学生叫了起来:“老师,爱死你了!”我问大家:“会了没有?”同学们都说:“会了!”我再问:“圆的移动大家会做了,那么想不想做圆的变形呢?”“想!”我抛出了第二个操作任务:
1).选中第1帧,在舞台的合适位置画出一个圆(作为起点位置);2).在第50帧处右键插入空白关键帧;同时在舞台上合适位置画一个其他的图形对象(作为终点位置);3).选中第1帧,在属性面板的补间处选“形状”即告完成。
这次我并不演示,而直接让学生自己操作,大家也很快完成了任务。我问大家:“这两个操作共同点在哪里?区别在哪里?”学生甲回答:“共同点是:①画出起点;②设置终点;③补间形状。”我说:“非常好!那么区别在哪里呢?”同学乙回答:“区别是:在关键帧的内容设置不同。前者是插入关键帧,把圆移到合适位置,后者是插入空白关键帧,在合适位置画一个矩形。”“太好了,你们观察的非常仔细。下面我们做一个太阳东升西落的动画。”我发下了任务单、已经做好的效果动画和半成品的flash文档,同学们开始忙碌起来,有独立思考完成、有相互协作完成、也有老师指导完成,问题较多的地方我再统一进行答疑,整堂课效果非常好。
这样的课不胜枚举,在一节课的40分钟里,仅用10多分钟讲授和演示,剩下的时间统统给学生上机练习,在任务完成阶段,教师是一个帮助者和指导者,只是起着画龙点睛的主导作用。学生在操作中遇到问题,有通过小组协作方式解决,也有通过教师指导解决。教师对同学们遇到问题较多的地方对全体学生进行答疑,这样,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任务清楚,循序渐进,学生操作及时,学有所得。高中信息课中大部分操作题都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教学,如 “EXCEL”、“网页制作”、“FLASH”、“PhotoShop”等等,这是本人用得最多、最有效的一种教学方法。
4、分层教学,注重评价。同一个班级里存在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差异较大的情况,为了避免教学进度难于把握、控制,导致有些学生“吃不饱”有些学生“消化不了”的现象,达到有效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的目标,可以采取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点等将学生分成几个层次的小组,对于能力强的小组要求相对高些,对中等水平的学生则在巩固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前提下加强上机实践练习,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就要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重新激发学习信息技术的信心。设计分层的课堂教学时,应面对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在不同阶段、不同环节都有进步,都能发展,都有收获。如我在上“网页制作复习课”时,把表格属性、超链接、水平线等内容设置成基础题;把图片大小、滚动字幕设置成提高题;把观察图片文件夹中不适合使用的图片文件、纠正主页中图片不能正常显示等内容设置成探究题。
其中“基础题”和“提高题”是每位学生必须掌握的,而“探究题”主要是针对成绩好、能力强、反应快的同学,正确地引导他们,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提高他们对本学科的兴趣。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应该关注过程性评价,众所周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的任务完成其结果是多元化的,在评价的过程中,要给学习有困难的同学以更大的支持与帮助,使之逐步掌握对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能力。
四、课后的有效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学后的回顾和总结,是一种通过提高教师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教学监控能力发展,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叶澜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教师应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实现专业成长。”反思的方式可以有多种多样,但要围绕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过程这两个方面来反思,对教师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查找原因,并寻求改进的对策,为自己积累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理论,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只有经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勤于总结经验教训,才能将自己的教育教学与教育理论联系起来,不断提升实践智慧,进而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从而感受到反思的乐趣,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自觉地把教育反思视为自己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更好地有效教学。
促进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方式多样,我们只要面向学生,坚持素质教育理念,关注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稳步推进新课程改革,在教学过程中努力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就能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序有效的进行提供保障,促进学生更加有效的学习。
【参考资料】
[1]陶增乐:《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浙江教育出版社)[2]崔允漷:《有效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3]李德显:《课堂秩序论》(广西师范法学出版)[4]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章海兵
单位地址:仙居县城关镇仙中路27号
邮编:317300 电话: *** 邮件:xjzhb@163.com 7
第四篇:优化教学设计 提高课堂实效
优化教学设计 提高课堂实效
内容提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也逐渐得到更新,课堂教学也由“注入式教学”转向“启发式教学”,学生学习知识也由被动接受逐渐变为主动探究。当前教师主要应从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着手,以提高课堂实效为切入点,通过情趣导入,巧设问题,精读细品,激疑讨论,总结升华等教学环节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和情感,那么我们的语文课堂就能充满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课堂结构
兴趣
能力培养
思维创新
情感发展
作 者: 李海春 职 务: 教 师 电 话: *** 邮 编: 165416 单 位: 呼伦贝尔市鄂伦春旗宜里中心小学
优化教学设计 提高课堂实效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也逐渐得到更新,课堂教学也由“注入式教学”转向“启发式教学”,学生学习知识也由被动接受逐渐变为主动探究。结合新课程语文教材内容及多年教学实践,本人认为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实效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讲好引言,以情激趣,激发入课热情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能否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能否使教学效果达到预设的程度,出现精彩的生成场面,激发学生的入课热情是首要环节。
在开课时,应先营造一种“未成曲调先有情”的学习氛围或教学情境来刺激学生注意力。一个生动的故事,一句精辟的名言,一幅优美的图画,一副巧妙的对联,一首优美的乐曲,一种离奇的悬念,一则有趣的谜语都会产生极强的吸引力,引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和学习动机。
例如在讲《风娃娃》一课时,我先让学生猜谜语(生来本无形,走动便有声,夏天无它热,冬天有它冷。)大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还引导学生初步领会了风的特点,为学生学习课文作了很好的铺垫。
事实证明,巧妙的导语,良好的氛围,不仅能引人入胜、情趣横生,而且会使学生思维活跃,想象丰富,乐于创新,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巧设问题,兼顾全体,培养自学能力
《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句话启迪我们,教师的职责不再是“授人以鱼”,而是“授人以渔”。让学生学会学习,先要教会读书。现行小学语文教材选文典范,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生活气息,有很强的可读性,老师除了对较抽象,深奥的内容加以点拔讲解外,可放手让全体学生带着适宜的问题进行自读自悟。可见教师如何设计问题是学生进入文本,感悟文本,超越文本的关键。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不仅要适度适量,能以点代面,以读代讲,还要能激发每一个学生读文的兴趣和信心。以此提高学生自读能力和学习效率。
例如在学习《青山不老》一课时,我提出这样三个问题让学生读文思考。(1)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2)他是在什么环境下创造这一奇迹的?(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环保的认识。题目列出之后,学生第一感觉是问题难度不大,可通过自主阅读来完成,有信心,乐于读。而(3)题又是一个时代性和现实性较强的思考题,调动了学生参与的兴趣和探究的热情。
由此可见,教师精心设计问题,不但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课堂上得以确立,而且大大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增强了教学的实效,可谓是一举多得。
三、品词析句,精读重点,提高读悟能力
当前,许多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严重忽视了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而把文本肢解得面目全非。因此,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感悟能力,一直是阅读教学中不容忽略的环节,只有如此,才能把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起来。在学生自读自悟后,教师引导学生抓准文中某些关键词句进行精读细品,进而披文入情,就会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阅读效果。
例如,学习《一夜的工作》一文时,我先让学生理解文中“劳苦”和“简朴”两个词的意思,然后引导学生到字里行间去品味总理工作的劳苦和生活的简朴,这样,学生会由此一步步深入到文本之中,一步步走进总理的精神深处。自始至终,学生阅读线索清晰明朗,读悟兴致不减,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一步步提升。
实践表明,在阅读教学中重视对语言文字感悟能力,由词入文,精读细品,不仅能很好地克服学生“畏惧阅读”和“阅读倦怠”的症状,更有利于“三维教学目标”的融合统一,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
四、激疑讨论,发展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贵有疑,通过自读汇报后,一些学生还会对文中的内容或现象提出质疑,对此现象,老师切不可横加阻止或草草给予解答。我们可采用讨论式教学,鼓励学生敞开心扉,亮出自己真实的见解,师生平等地探讨,必要时老师可给予适当的点拔诱导。
例如在学完《我要的是葫芦》与《酸的和甜的》这两课时,就有学生提出我们到底该不该听别人的话,这一问题时,学生都很迷茫又渴望知道答案。我让学生先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学生思维活跃,说的有理有据。
学生的说法末必全对,但随着讨论的展开、深入,观点的陈述、完善,他们对课文的主题思想认识的越来越深,也懂得辩证地去看问题。学生在这种和谐、民主、宽松的氛围中长知识明事理,自己教育自己。从根本上改变了长期以来教师向学生“奉献真理”的状况,而把“发现真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自己。同时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思维创新能力又在交流讨论中潜移默化地得到加强和提高。
五、做好结语,升华主题,推动情感发展
常言道:“编筐窝篓,重在收口;描龙画凤,贵在点睛”一堂好课的结尾也应如此,不仅要与整堂课浑然天成,还应有水到渠成之感。设计得好,有巩固知识,启迪智慧,发人深省的效果。正如袁微子老先生所说,成功的结尾教学不仅能体现教师的教学技巧和特长,而且学生会主题更明,意味犹存,情趣横生。
例如在学习《向命运挑战》一课时,学生谈完自己的启示收获后,我是这样总结的:“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启示。课文给我的启示是什么呢?愿意说出来和大家共勉——生活中有看得见的残疾,也有看不见的残疾,面对‘向命运挑战’,我要说,身体的残疾我们这辈子改变不了,但可以改变我们的心理残疾,拂去心灵的尘埃,点燃理想之火,让我们的人生更加精彩。”课到此结束,可老师那富有激情和哲理的结语却久久地回荡在学生心间,耐人咀嚼,令人回味。这就显示了课堂结语的艺术魅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果我们每位教师都能树立起“以人为本,面向全体”的教育理念,注重课堂教学结构优化设计,注重师生双方作用与地位的发挥,注重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的培养。因课制宜,因材施教,因势利导,那么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就能充满激情与创新,充满生机与活力,充满智慧与挑战。
第五篇:开展有效教学 提高课堂实效
开展有效教学 提高课堂实效
南召现代中学 董麒麟
【摘要】信息技术是一门新的学科,也是一门会考和高考学科。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是众多信息技术教师努力思考和探索的一个新问题。促进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方式多种多样,我们应面向学生,坚持素质教育理念,关注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稳步推进新课程改革,在教学过程中努力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就能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序有效的进行提供保障,并促进学生更加有效的学习。
【关键字】信息技术
教学方法
有效教学
有效反思
【正文】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对于教师来说是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对于学生来说则是有效的学习方式。教师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因此,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要始终围绕这两个因素展开。本人结合自身长期的教学积累和探索,就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应对措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切实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益,谈谈对实施有效教学的几点认识。
一、明确课程宗旨 认清教学特点
信息技术课程的宗旨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强调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使学生发展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信息技术学科不同于其它基础学科,在教学方式、方法上有其自身的特点,那就是在教学进度、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上具有不同的特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充分的交互特点;学习方法上具有典型的相互协作的特点;教学内容及教学结果评价的开放性等特点。把握好课程目标和课程教学特点,是明确实施有效教学的方向。
二、课前的有效准备 大凡成功的课必定是充分准备的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教师职业的基本任务之一,也是重要的教学基本功。备课是加强教学的科学性、计划性、系统性、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环节。有效的备课必须体现出:
1、目标的有效:清晰、简明。笔者认为新课程理念是:备课应该分析学情、了解现有的教学条件、把握好教材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要从学生有效学习活动的角度来备课。学情分析,一方面要清晰地了解学生已有的信息技术学习水平的差异性,另一方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个性发展需求等方面的差异,灵活地进行教学设计与组织教学活动。如何把他们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发挥系统的整体作用,需要教师提前进行深刻地思考。每一节课都应有其独特的任务和计划实现的目标,教师必须对教学目标有十分清晰地认识。信息技术教学基本上都是在机房中进行,计算机设备的运行情况、网络是否畅通、多媒体教学软件是否达到实时监控,这些因素在备课时要给予充分考虑。
2、内容的有效:梯度、适度。教学内容应该针对差别设计不同的学习内容和任务,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翻阅教学参考资料,深入了解学生,努力从方方面面搜集吸纳备课信息。在看到学生共性的同时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承认差异的存在、尊重学习个体的差异,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在设计教学案例时努力的新方向。要围绕教学目标和认知内容有梯度地灵活设计,教学环节要循序渐进,预设问题要有多个应对方案,案例选择要贴近学生生活实践的“真实”学习任务、技能水平等,把来源于社会生活的实际问题引入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把“学技术”与“用技术”融合在一起,并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教学时间的安排要适度,要让学生有百分之七十左右的时间思考、操作和探索。要营造和谐进取的课堂气氛,对学生的进步要及时表扬和鼓励;与学生建立有效的互动平台,做到有备而来,胸有成竹。
3、教法的有效:灵活、和谐。同一个教学内容,不同的教法效果就会 不同,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优化教学方法要从实际的教学内容、教材特点、学生情况出发,灵活地选用教法。对备课信息进行构思加工,设计教学方案,在这个阶段,教师要突破常规对教材进行处理,以便以简驾繁,化难为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营造和谐进取的课堂气氛,对学生的进步及时表扬和鼓励,让学生对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等。跳出书本的局限,转换角度,更新内容,以更好地促进课堂教学,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服务。
有效的备课完成后,再把整个上课思路从头到尾理一遍,尽量达到完美,然后再设计一个简案,把上课步骤、时间分配、知识要点等简要说明一下,教案编写应详略得当,言简意赅有操作性,做到点面结合,纵横相连。上课时把简案放在讲台前,按简案进程走下来,以便更好的落实教学目标。
三、课堂的有效组织
课堂教学是在备好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是实施有效教学成败的关键,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要把握好每一个教学进程。当前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仍然受传统教育的影响,何克抗教授提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理论有时还过于形式,得不到充分的落实,这给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在信息技术课程采取何种教学方法才能实现有效教学,是值得大家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维持秩序,促进教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而进行达到组织教学活动、讲授教学内容、保持课堂纪律、监控教学过程等活动的行为。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和管理者,教师的行为是在对自身的心理和行为进行操控的基础上才施加给学生的。例如当一个学生在上课时说闲话,教师首先会将注意力集中在这个学生身上,并意识到自己正在进行的教学行为,而学生的行为与自己的期望并不相符,于是教师会采取策略对学生进行干预。特别是对课堂问题行为的解决方式与结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学生行为的态度和反应。因此,教师必须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计划、监控和协调。关注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心理 世界,构建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创设对学生有挑战性、激励性的问题或情景;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因地制宜,打破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以有效的自我管理保证有效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2、情境创设,激发兴趣。有人认为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都有浓厚的兴趣,是不需要培养的,其实学生仅仅有兴趣未必就能学好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因此教师要想办法将学生的兴趣转移到较为系统全面的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上来。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为学生在课程学习搭建一个有情境、有任务、有挑战的学习的平台,这样既能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积极性,又能让他们充分展示学习成果,体验学习的乐趣。比如,本人在教学“算法及其表示方法的时候”,什么是算法?我先不忙着回答,而是给学生演示下面这则小故事:“从前有1个农夫带着狼狗、山羊和萝卜去赶集。当他来到渡口时发现过河的小船除了能装下自己之外,只能再带2样东西过河。这使他有点犯愁了,因为如果农夫不在场的情况下,狼狗会咬山羊,山羊会吃萝卜。假如你是农夫,请你来解决安全过河问题。”同时把FLASH动画发给学生操作,学生一看是游戏动画,兴趣马上就来了。通过动画操作,就排除了“农夫过河”错误方法的发生,然后我要求学生把自己正确的操作步骤写下来,结论是:有两种可行的方法。通过这则小故事,我再引出算法的定义:算法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接着我又抛出问题:算法的特点是什么?算法有几点表示方法?同学们兴趣未减,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紧紧盯着电脑屏幕等着我把内容讲下去。因此,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对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和思考有很大的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会,从游戏中获得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和透彻。
3、任务驱动,有效指导。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上课时,首先给学生演示“成品”,如flash动画,一张统计表,一幅图画等,然后边演示边讲授做“成品”的步骤,过程中涉及了需要学生 掌握的知识点。在一节课的45分钟里,仅用10多分钟讲授和演示,剩下的时间统统给学生上机练习,在任务完成阶段,教师是一个帮助者和指导者,只是起着画龙点睛的主导作用。学生在操作中遇到问题,有通过小组协作方式解决,也有通过教师指导解决。教师对同学们遇到问题较多的地方对全体学生进行答疑,这样,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任务清楚,循序渐进,学生操作及时,学有所得。高中信息技术课中大部分操作题都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教学,如 “EXCEL”、“网页制作”、“FLASH”、“PhotoShop”等等,这是本人用得最多、最有效的一种教学方法。
4、分层教学,注重评价。同一个班级里存在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差异较大的情况,为了避免教学进度难于把握、控制,导致有些学生“吃不饱”有些学生“消化不了”的现象,达到有效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的目标,可以采取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点等将学生分成几个层次的小组,对于能力强的小组要求相对高些,对中等水平的学生则在巩固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前提下加强上机实践练习,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就要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重新激发学习信息技术的信心。设计分层的课堂教学时,应面对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在不同阶段、不同环节都有进步,都能发展,都有收获。如我在上“网页制作复习课”时,把表格属性、超链接、水平线等内容设置成基础题;把图片大小、滚动字幕设置成提高题;把观察图片文件夹中不适合使用的图片文件、纠正主页中不能正常显示的图片等内容设置成探究题。
其中“基础题”和“提高题”是每位学生必须掌握的,而“探究题”主要是针对成绩好、能力强、反应快的同学,正确地引导他们,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提高他们对本学科的兴趣。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应该关注过程性评价,众所周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的任务完成其结果是多元化的,在评价的过程中,要给学习有困难的同学以更大的支持与帮助,使之逐步掌握对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能力。
四、课后的有效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学后的回顾和总结,是一种通过提高教师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教学监控能力发展,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叶澜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教师应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实现专业成长。”反思的方式可以有多种多样,但要围绕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过程这两个方面来反思,对教师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查找原因,并寻求改进的对策,为自己积累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理论,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只有经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勤于总结经验教训,才能将自己的教育教学与教育理论联系起来,不断提升实践智慧,进而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从而感受到反思的乐趣,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自觉地把教育反思视为自己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更好地有效教学。
促进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方式多样,我们只要面向学生,坚持素质教育理念,关注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稳步推进新课程改革,在教学过程中努力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就能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序有效的进行提供保障,促进学生更加有效的学习。【参考资料】
[1]陶增乐:《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浙江教育出版社)
[2]崔允漷:《有效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李德显:《课堂秩序论》(广西师范法学出版)
[4]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通讯地址:河南省南召县黄洋路南端 联系电话:*** 邮编:474650 工作单位:南召现代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