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范良民《多情的土地》教案
第一单元《歌唱祖国》
欣赏《多 情 的 土 地》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作曲家施光南;会哼唱部分
句子。
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了解独唱,齐唱,轮唱等多种演唱形式,并体验其中的乐趣。
情感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常见几种演唱形式的了解和体验。
难点:对作品情感的体会。几种不同演唱形式的体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风景秀丽的国家,作为中国人,我们十分骄傲,也十分自豪,因为我们每个人都热爱我们的祖国。但是,每个人有每个人不同的表达方式,比如:画家,可以用手中的画笔,描绘祖国的大好河山;作家,用优美的诗文,倾吐对祖国的热爱,那么音乐家呢?(对,他们就用优美的动听的歌曲或乐曲,表达他们的爱意)。
今天我们来欣赏一首关于祖国、家乡的歌曲《多情的土地》。
二、授新课:
1、《多情的土地》这首歌曲是一首独唱歌曲。除了独唱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演唱形式?
2、学习常见的五种演唱形式。独唱:由一人独立演唱。
齐唱:由两人或两人以上同时演唱同一曲调。
轮唱: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声部先后模仿演唱统一旋律。合唱:两个以上声部的歌曲,每个声部由两人或更多的人演唱。领唱:由一人或数人引领众人齐唱或合唱的部分。
3、互动音乐游戏,让学生感受这五种不同的演唱形式并能正确分辩它们。
4、初听,师范唱《多情的土地》。学生思考歌曲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歌曲的节奏是激烈的还是平缓的? 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学生回答问题,师总结。(节奏排列比较疏散,给人以自由、舒展的感觉;慢速、弱、深情的)
优美深情;
节奏平缓;
歌曲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对乡土深切的热爱之情。
5、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
《多情的土地》这首歌词,诞生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第一个十年里,而这期间有着特定的社会思潮和音乐思潮。1982年正值中国兴起了第一次出国热潮,当时中国正处于一个百废待兴的时期.很多人因为看不出今后国家的发展到底会如何.因此很多人都想到国外去有的人甚至觉得只要到国外就是扫大街也比在国内呆着强。
当时词作者任志萍家里的亲戚也多次写信劝他出国深造,任志萍心里却憋着一股劲,坚信中国今后一定会好起来的。有感于这种情况,他觉得一肚子的话要说,有种一吐为快的冲动,于是拿起笔来写下了这首《多情的土地》。完稿后任志萍直接把歌词寄给了施光南由他作曲。不久歌曲获奖消息传来,《多情的土地》在获奖歌曲中获得第三名。
6、介绍歌曲的曲作者
施光南:1940年出生于重庆,他是新中国培养出的新一代作曲家。他勤奋进取,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一生创作了上百首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其中,《祝酒歌》《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在希望的田野上》《打起手鼓唱起歌》《多情的土地》等深受群众喜爱。可是,施光南先生英年早世,48岁就离开了我们。
6、跟老师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体会歌曲的情感。
7、完整的聆听《多情的土地》,学生小声跟唱。
师:从情绪上看,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你是怎么划分的?(小组讨论,生交流)
师总结:乐曲开始到“这河叉山脊”是歌曲的第一部分,它主要用叙述的口吻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剩下是第二部分,这部分的音乐情绪要比第一乐段要强烈,每个乐句都有力度对比。
8、欣赏由不同歌唱家演唱《多情的土地》的音乐视频。
三、拓展实践:
在老师的心中也有一片多情的土地,那就是这片生我养我的热土,我们美丽的六安。下面请同学们一边欣赏美丽的六安风光一边拿出纸和笔,请你们用一副画或者写一段文字来描绘你心中的那片多情的土地吧!
课堂小结:
如今我们生活在幸福美好的生活之中,我们当然应该感谢我们的祖国,感谢为今天美好生活做出贡献的人,热爱这片多情的土地!
第二篇:走向复兴 爱我中华 多情的土地
第三课《乐曲赏析》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主题性歌曲的多种体验互化,深化我们对不同作品内在情感体验和理解,并通过歌曲的演唱,体会作曲家融汇在作品中的真挚爱国情感和民族情怀。希望通过本课学习,大家在体验音乐的同时,能够唤起我们的爱国之情。
2、【 知识与技能】 感受三首作品的风格特征,注重力度、速度、演唱形式的变化。能够想像音乐的意境,并判断几个基本的音乐表现手段出现的先后顺序。
3、【过程与方法】为细致感受、体验、理解歌曲的内容、情感及表现方法,可在聆听中结合歌唱进行,也可以结合分析讨论进行。
二、【教学重点】
词曲作者的介绍,三首作品分析,加深对作品情感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
作品强弱关系处理,高音的处理。
四、【教学方法】
视听结合法、类比法、分析、讨论与实践法。
五、【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多媒体教学用具。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三首作品,每次播放一个片段请同学们来分析他们的演唱形式有何不同
教师依次播放《爱我中华》《走向复兴》《多情的土地》 学生回答
教师评价:领唱合唱、合唱、独唱,那么国歌的演唱形式是什么呢,学生 教师:国歌的演唱形式只有两种一种是齐唱一种是独唱,为什么只有这两种,是因为这首歌曲是我们的国歌带有严肃性,使我们民俗组国家的象征,所以,齐唱是最好听的也是最能表现歌曲内容的一种演唱形式,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什么事独唱、齐唱合唱。
(二)讲授新课
1、知识介绍
教师:什么是独唱、齐唱、合唱,谁来概括一下? 学生
教师:独唱:是由一人独立演唱。
齐唱:是由两人或两人以上同时演唱同一曲调。
轮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声部先后模仿演唱统一旋律。合唱:两个声部以上的歌曲,每个声部由两人或更多人的演唱。领唱:有一人或数人引领众人齐唱或合唱的部分。
2、欣赏《爱我中华》 教师:首先我们来欣赏《爱我中华》,并请同学们从音乐要素入手,他的速度、音乐情绪、分为几段、几拍子的重音在哪里?
教师播放音乐,学生欣赏 学生回答
教师补充:《爱我中华》是一首4/4拍, 强拍在第一拍上,B调式。曲式结构为两段体,其中,A段(领唱部分)是全曲的主题段,B段(齐唱部分)是与A段构成对比的段落。整段音乐既跳荡又平稳,表现出一种载歌载舞的喜悦之情。C段是一个具有较强对比性质的音乐段落,此段音乐的节奏型既表现出“呼口号”的气势,又表现出集体舞的欢快和热烈。整首作品有张有弛,一气呵成。
教师:下面我们来学唱一两句,体会一下歌曲的风格,(1)歌曲的演唱形式:领唱、齐唱(2)歌曲的风格特点:少数民族音调
教师:请同学们试着跟琴轻声哼唱一遍(或者二到三遍),可分为三部分哼唱,注意:休止符和装饰音的运用。
(3)、控制整体音量。高音时不要喊叫,注意声音强弱对比。教师:我们在尝试一下 学生演唱
(4)作者简介
徐沛东(1954~),著名词曲作者,国家一级作曲,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他创作了大量音乐作品,包括美声、民族、通俗歌曲及文艺晚会主题曲近千首,出版了100多盘个人作品专辑。电视剧《篱笆、女人和狗》三部曲,《风雨丽人》、《东周列国》、《和平年代》、《雍正王朝》、《走向共和》、《我这一辈子》、《五月槐花香》等60多部音乐作品。代表作品有:《我热恋的故乡》、《十五的月亮十六圆》、《篱笆墙的影子》、《苦乐年华》、《亚洲雄风》、《不能这样活》、《命运不是辘轳》、《乡音乡情》、《辣妹子》、《红月亮》、《种太阳》、《久别的人》、《爱我中华》、《我像雪花天上来》、《大地飞歌》、《踏歌起舞》、《阳光乐章》、《天地喜洋洋》、《风景这边独好》、《中国永远收获着希望》等。除以上作品均多次获得全国各类比赛的金、银、铜奖外,还有60多首的作品获全国各类大奖。
乔羽(1927.11.16—)山东济宁人。歌词:《我的祖国》、《牡丹之歌》、《人说山西好风光》、《让我们荡起双桨》、《心中的玫瑰》、《难忘今宵》、《思念》、《说聊斋》、《巫山神女》、《夕阳红》、《爱我中华》、《祖国颂》等歌词表达了新时期中国人民的心声,因而他的作品广泛流传,成为人们传唱的经典之作。《爱我中华》已载入北师大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播种希望》已成为北京石油学院附属小学校歌。《一方沃土》已成为国立华侨大学校歌。
3、《走向复兴》赏析 教师:接下来老师给大家播放《走向复兴》,同样请同学们从音乐要素入手,他的速度、音乐情绪、风格、分为几段、几拍子的重音在哪里?
教师播放音乐、http:// 学生
教师补充: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而特别创作的这部《走向复兴》,歌曲曲调昂扬向上,歌词振奋人心。它被选为天安门国庆大阅兵播放的第18首歌,同时也成为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的压轴曲目。《走向复兴》既有进行曲的特征,又有较强烈的抒情对比,容易引起大家的共情心理。歌曲《走向复兴》正是深刻地反映了今天中国崛起过程中的时代精神,响亮地传递着民族开拓进取、激情豪迈的自信。
歌曲第一段从60年以来我们经历过的、看到过的变化,去反映60年的变化历程,娓娓写实;第二段通过抽象的方法去描述中华民族艰难的发展过程,及其不怕艰难困苦的精神,悄然转虚。在副歌部分,《走向复兴》以反复的“前进,前进,向前进”这样简洁有力同时昂扬奋发的歌词直抒自信之情,展示了国家和人民走向复兴的豪情壮志。词作者李维福希望通过两百多字去描述新中国成立60年来经历的沧桑巨变以及中华民族走过的艰辛历程。
印青 《走向复兴》曲作者印青,著名作曲家,原总政歌舞团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联委员。1971年入伍.大校军衔。从事专业创作20多年来,先后创作了1000多首讴歌党的领导、讴歌时代精神、讴歌当代军人的主旋律作品。曾创作歌曲、器乐曲、舞蹈剧、歌曲《班长》、《潇洒女兵》、《中华大家园》、《走进新时代》(深圳)、《在灿烂阳光下》(深圳)、《大江之歌》(深圳)、《凝聚》、《世纪春雨》、《江山》、《西部放歌》、《祖国,永远祝福你》、《永远跟你走》、《天路》等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并多次获得文华奖、金钟奖和解放军文艺大奖。
4、欣赏《多情的土地》
教师:接下来我们欣赏一首男中音独唱曲《多情的土地》同样请同学们从音乐要素入手,他的速度、音乐情绪、风格、分为几段、几拍子的重音在哪里?
教师播放音乐,学生欣赏 学生回答
教师补充:单从歌词的字面,我们很容易判断歌曲的情感基调。要想找出最合理、最真实的情感点,需要我们深刻了解歌曲、理解歌词、分析歌词。笔者在对这首作品的分析中,将歌词第一段中“我拥抱村口的百岁洋槐,仿佛拥抱妈妈的身躯”这一句,作为情感宣泄的最直接突破口。在教学中,笔者在布置这首作品时,常常将一个思考题留给学生。即在此句的比喻中,老洋槐与妈妈的身躯有何联系,词作者为什么做如此的比喻。我们知道,老槐树的树干干裂僵硬,而妈妈的身体在孩子的内心里永远是最温暖亲切的。要想对此比喻做出合理的分析,需要我们对此句歌词做出合理生动的情境设置。
说起来这歌词的出炉还有着特殊的时代背景.1982年正值中国兴起了第一次出国热潮.当时中国正处于一个百废待兴的时期.很多人因为看不出今后国家的发展到底会如何.因此很多人都想到国外去有的人甚至觉得只要到国外就是扫大街也比在国内呆着强..到底出国还是不出国任志萍也反复琢磨了一阵但最终他决定不出国了自己生长在中国尽管这里并不是很富裕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如果要自己离开这片土地的话心里会觉得非常难过.有感于这种情况他觉得一肚子的话要说有种一吐为快的冲动于是拿起笔来写下了这首《多情的土地》.完稿后任志萍直接把歌词寄给了施光南不久歌曲获奖消息传来《多情的土地》在获奖歌曲中排在第三名.在他创作的近千首的歌词中《多情的土地》《心愿》《远方书信乘风来》《驼铃》等作品有着广泛的影响.小结 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并欣赏了三叔个去,题材各不相同演唱形式个不想同,希望通过本节课同学们对于演唱形式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教学反思:通过不同曲目的欣赏让学生认识不同的演唱形式,学生收获很大,但是教师在时间上的安排还需要有所调控。
第三篇:《多情的土地》教学反思
歌曲欣赏《爱我中华》《走向复兴》《多情的土地》
教学反思
“感受与鉴赏”是音乐新课程的一个重要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音乐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任何一种音乐能力,都是在音乐感受能力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在教学中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激励学生对所听音乐发表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尽可能地为学生树立终生学习和享受音乐的目标奠定基础。
现阶段的初中音乐课,大部分学生反映没兴趣、听不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聆听了两首爱国主义歌曲,并且深切体会到合唱的意义。另外,爱国主义的熏陶,让学生对爱国有了更新的理解。但是,在教学设计方面,学生的欣赏课应该从浅显的节奏入手,应加强音乐基础知识的教学。学生在本课不仅体会了音乐的力度带来的乐趣,而且通过对演唱形式的了解探究,更形象体会到音乐带来的欢乐。
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课堂,不是教师自我展现才艺的舞台、生从师教的课堂,而是以学生为主,师生共营的课堂。在教学中,应带领学生顺序渐进,重在参与,重在过程,有良好的结果是最好的,如果没有,应以发展性评价的方法去促进、完善。千万不要出现恨铁不成钢的急切心理。并且在开放式提问题与体验式教学法的实践中,一定要以发展、激励、发现为指导思想,努力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得到快乐,产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能力,陶冶性情,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前提、培养学生的综合鉴赏能力为方向,结合多媒体设备丰富音乐欣赏的课堂,注重对本土音乐的掌握以及运用。中学音乐欣赏课中学生所反映的“听不懂”、“没兴趣”等情况一定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
第四篇:欣赏《爱我中华》《多情的土地》《走向复兴》
欣赏《爱我中华》《多情的土地》《走向复兴》
教学内容:欣赏《爱我中华》、《多情的土地》和《走向复兴》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欣赏《爱我中华》、《多情的土地》和《走向复兴》这三首歌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以及民族自豪感,了解歌曲在增进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方面所做的贡献。
2、聆听《爱我中华》、《多情的土地》和《走向复兴》,能够认识并分辨常见的独唱、齐唱、合唱等演唱方式,结合音乐作品,初步掌握节拍、节奏、节奏型等音乐知识,结合练习二拍子、三拍子、四拍子的指挥,感受体验节奏的特点。教学重难点:
1、通过欣赏这三首歌曲了解并掌握歌曲不同的演唱形式;
2、根据不同拍子的指挥图示掌握不同拍子的节奏特点。教学过程:
一、复习第一课时的内容(包括乐理知识和演唱《彩色的中国》)
二、情景导入
课件出示我国的体育健儿在国际奥运会上为祖国赢得荣誉,在领奖台上赢得金牌,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激动人心的画面。
教师导入:每当我们的奥运健儿为祖国赢得荣誉,每当五星红旗随着庄严的国歌一遍又一遍地升起,我们的奥运健儿,我们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那就是——爱我中华!通过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又名《义勇军进行曲》,还有《彩色的中国》。今天老师即将带领大家欣赏到更多关于歌唱祖国的歌曲。
三、欣赏歌曲《爱我中华》
1、提问学生:我国有多少个民族?答:有56个。老师总结:56个民族亲如一家,精诚团结,共同建设我们的祖国,热爱我们的祖国。
2、老师播放《爱我中华》歌曲的MTV(同学们从画面上可以看到我国各族人民身着绚丽多姿的少数民族服装,舞姿婆娑,在鲜花盛开的辽阔大地上高歌一曲《爱我中华》。这首歌赞颂了民族的大团结,赞颂了祖国的繁荣富强。此歌歌词简洁生动,旋律欢快明朗,唱出了我国56个民族亿万人民的共同心声。并且易唱易记,深受全国各族人民的喜爱,曾被定为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会歌。)
3、歌曲分析
①师:歌曲是几拍子的节奏?调号是什么? 生:歌曲为4/4拍,降B调。
②师:我们上节课学了3/4拍的指挥图示,以及强弱关系。(板书)那么4/4拍的节奏特点又是怎样的呢?
生:强、弱、次强、弱。(板书出示指挥图示并带领学生练习)节奏练习实践:用击打来打拍子(边唱边打,选择一小段旋律)教师指导:第一拍,双手拍桌子;第二拍,双手交叉拍肩膀;第三拍双手互击;第四拍双手交叉拍肩膀。
③师:通过欣赏歌曲《爱我中华》,可将歌曲分为几段?每段应该带着怎样的情绪情感? 生:此曲为二段体结构,前12个小节为第一乐段,后11个小节为第二乐段。第一乐段节奏明快、旋律清新流畅;第二段具有强烈的号召性和使命感,情绪激昂,充满活力,表现了中华儿女爱中华的深厚感情。
④师:《爱我中华》演唱形式是什么? 生:领唱、齐唱。
⑤师:《爱我中华》的词曲作者是谁? 生:乔羽词,徐沛东曲。
4、根据我们对歌曲的分析,带着“歌唱祖国”的情绪欣赏歌曲《爱我中华》。
四、欣赏《多情的土地》
1、导入:为什么我们要爱中华?因为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十分强大的国家,作为中国人,我们十分骄傲,也十分自豪,所以我们每个人都热爱我们的祖国。但是,每个人有每个人不同的表达方式,比如:画家,可以用手中的画笔,描绘祖国的大好河山;作家,用优美的诗文,倾吐对祖国的热爱,那么音乐家呢?(对,他们就用优美的动听的歌曲或乐曲,表达他们的爱意)。
著名的词作家任志萍怀着满腔的热忱,写下了一首诗,曲作家施光南很喜欢这首作品,他经过琢磨、酝酿,很快就写出了一首大家十分喜欢的歌曲,这首歌曲的名字是什么呢?出示课题:《多情的土地》。
2、作曲家介绍
施光南:1940年出生于重庆,他是新中国培养出的新一代作曲家。他勤奋进取,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一生创作了上百首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其中,《祝酒歌》《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在希望的田野上》《打起手鼓唱起歌》等深受群众喜爱,可是,施光南英年早世,48岁就离开了我们。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由任志萍作词,施光南作曲的《多情的土地》。
3、初听音乐: 提问:
①师:我们刚学的《爱我中华》我演唱形式有领唱和合唱,那么请同学们认真欣赏这首《多情的土地》并思考这首歌曲的情绪、演唱形式是什么?
生:是一首艺术性抒情歌曲,演唱形式是独唱。
②师:这首歌曲是几拍子的节奏?其强弱关系如何?调号是什么? 生:2/4拍,强、弱(与《国歌》一样),G调。(板书出示指挥图示,并练习)
4、复听音乐。
①问:从情绪上看,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你是怎么划分的?(板书:歌曲结构)(小组讨论,生交流)师总结:乐曲开始到“这河叉山脊”是歌曲的第一部分,它主要用叙述的口吻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剩下是第二部分,这部分的音乐情绪要比第一乐段要强烈,每个乐句都有力度对比。
②问:歌曲的节奏特点?力度是怎样的?速度是怎样的?
(板书)答:节奏排列比较疏散,给人以自由、舒展的感觉;慢速、弱、深情的。③问:你认为歌曲中出现哪些典型的节奏型?
答:三连音、切分节奏、附点节奏、装饰音(上波音、前倚音)用的比较多。(板书)
五、欣赏《走向复兴》
我们前面欣赏的两首歌曲的演唱形式分别是领唱和独唱,下面我们来听一首演唱形式为合唱的歌曲《走向复兴》(播放音乐)
1、师:这首曲子具有什么样的音乐风格? 生:进行曲。
2、师:分析这首歌曲的的旋律、节奏的特点,以及它的演唱形式? 生:这首歌曲旋律大气宏伟,节奏铿锵有力,演唱形式是混声合唱。
3、师:复听音乐并给歌曲分段?
生:歌曲分为两段,第一段(1~24),通过歌词主要叙述了一件事“我们是优秀的中华儿女”。第二段(24~32),表现出了中华儿女的复兴愿望和自豪之情。
六、巩固练习
1、思考:今天我们学的三首歌曲《爱我中华》、《多情的土地》和《走向复兴》,哪一首曲子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音乐风格相同或相近?
答:《走向复兴》
2、结合以上所学内容,谈谈不同演唱形式的特点并比较第一单元所学歌曲不同演唱形式与音色特点。
独唱——由一个人独立演唱。因性别和各人的条件、音色不同,又可分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等独唱。其音色特点是:女高音华丽灵巧,女中音温柔圆润,女低音丰满宽厚,男高音高亢明亮,男中音浑厚庄严,男低音低沉庄重。他们之间的音域也各不相同。女高音中还分:音色清脆灵巧的花腔女高音;音色秀丽甜美的抒情女高音;音色刚强壮实的戏剧女高音。男高音中有音色明朗而抒情的抒情男高音;音色壮丽而坚实的戏剧性男高音等。齐唱——由两人或是两人以上同时演唱同一曲调。齐唱演唱的是单声部歌曲,其演唱者被要求在音准、节奏、速度、风格、力度与音量等方面做到整齐、统一。依据音色可分为男声齐唱、女生齐唱、混声齐唱、童声齐唱。
合唱——两组以上的歌唱者,各按本组所担任的声部演唱同一乐曲。分同声与混声两种:同声的由男声或女声单独组成;混声的由男声和女声混合组成。按声部的多少,可分二部合唱、三部合唱、四部合唱等。其音色特点:音色丰富多样、力度变化大、音响层次多、表现力强。
《彩色的中国》——齐唱、合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齐唱;《多情的土地》——独唱;《爱我中华》——领唱、合唱;《走向复兴》——混声合唱。
七、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三首以“歌唱祖国”为主题的歌曲,分别是《爱我中华》、《多情的土地》和《走向复兴》。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我们将更爱我们的祖国,我们还学会了用歌声来表达我们对祖国的热爱。
第五篇:《爱我中华》《多情的土地》《走向复兴》
第一单元 歌唱祖国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爱我中华》、《多情的土地》和《走向复兴》
教具准备:钢琴、电脑、投影仪、MP3音乐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欣赏《爱我中华》、《多情的土地》和《走向复兴》这三首歌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以及民族自豪感,了解歌曲在增进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方面所做的贡献。
2、聆听《爱我中华》、《多情的土地》和《走向复兴》,能够认识并分辨常见的独唱、齐唱、合唱等演唱方式,结合音乐作品,初步掌握节拍、节奏、节奏型等音乐知识,结合练习二拍子、三拍子、四拍子的指挥,感受体验节奏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欣赏这三首歌曲了解并掌握歌曲不同的演唱形式;
2、根据不同拍子的指挥图示掌握不同拍子的节奏特点。教学过程:
一、复习第一课时的内容(包括乐理知识和演唱《彩色的中国》)
二、情景导入
课件出示我国的体育健儿在国际奥运会上为祖国赢得荣誉,在领奖台上赢得金牌,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激动人心的画面。
教师导入:每当我们的奥运健儿为祖国赢得荣誉,每当五星红旗随着庄严的国歌一遍又一遍地升起,我们的奥运健儿,我们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那就是——爱我中华!通过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又名《义勇军进行曲》,还有《彩色的中国》。今天老师即将带领大家欣赏到更多关于歌唱祖国的歌曲。
三、欣赏歌曲《爱我中华》
1、提问学生:我国有多少个民族?答:有56个。老师总结:56个民族亲如一家,精诚团结,共同建设我们的祖国,热爱我们的祖国。
2、老师播放《爱我中华》歌曲的MTV
(同学们从画面上可以看到我国各族人民身着绚丽多姿的少数民族服装,舞姿婆娑,在鲜花盛开的辽阔大地上高歌一曲《爱我中华》。这首歌赞颂了民族的大团结,赞颂了祖国的繁荣富强。此歌歌词简洁生动,旋律欢快明朗,唱出了我国56个民族亿万人民的共同心声。并且易唱易记,深受全国各族人民的喜爱,曾被定为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会歌。)
3、歌曲分析
①师:歌曲是几拍子的节奏?调号是什么?
生:歌曲为4/4拍,降B调。
②师:我们上节课学了3/4拍的指挥图示,以及强弱关系。(板书)那么4/4拍的节奏特点又是怎样的呢?
生:强、弱、次强、弱。(板书出示指挥图示并带领学生练习)
节奏练习实践:用击打来打拍子(边唱边打,选择一小段旋律)
教师指导:第一拍,双手拍桌子;第二拍,双手交叉拍肩膀;第三拍双手互击;第四拍双手交叉拍肩膀。③师:通过欣赏歌曲《爱我中华》,可将歌曲分为几段?每段应该带着怎样的情绪情感?
生:此曲为二段体结构,前12个小节为第一乐段,后11个小节为第二乐段。第一乐段节奏明快、旋律清新流畅;第二段具有强烈的号召性和使命感,情绪激昂,充满活力,表现了中华儿女爱中华的深厚感情。
④师:《爱我中华》演唱形式是什么?
生:领唱、齐唱。⑤师:《爱我中华》的词曲作者是谁? 生:乔羽词,徐沛东曲。
4、根据我们对歌曲的分析,带着“歌唱祖国”的情绪欣赏歌曲《爱我中华》。
四、欣赏《多情的土地》
1、导入:为什么我们要爱中华?因为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十分强大的国家,作为中国人,我们十分骄傲,也十分自豪,所以我们每个人都热爱我们的祖国。但是,每个人有每个人不同的表达方式,比如:画家,可以用手中的画笔,描绘祖国的大好河山;作家,用优美的诗文,倾吐对祖国的热爱,那么音乐家呢?(对,他们就用优美的动听的歌曲或乐曲,表达他们的爱意)。
著名的词作家任志萍怀着满腔的热忱,写下了一首诗,曲作家施光南很喜欢这首作品,他经过琢磨、酝酿,很快就写出了一首大家十分喜欢的歌曲,这首歌曲的名字是什么呢?出示课题:《多情的土地》。
2、作曲家介绍
施光南:1940年出生于重庆,他是新中国培养出的新一代作曲家。他勤奋进取,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一生创作了上百首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其中,《祝酒歌》《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在希望的田野上》《打起手鼓唱起歌》等深受群众喜爱,可是,施光南英年早世,48岁就离开了我们。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由任志萍作词,施光南作曲的《多情的土地》。
3、初听音乐: 提问:
①师:我们刚学的《爱我中华》我演唱形式有领唱和合唱,那么请同学们认真欣赏这首《多情的土地》并思考这首歌曲的情绪、演唱形式是什么?
生:是一首艺术性抒情歌曲,演唱形式是独唱。
②师:这首歌曲是几拍子的节奏?其强弱关系如何?调号是什么?
生:2/4拍,强、弱(与《国歌》一样),G调。(板书出示指挥图示,并练习)
4、复听音乐。
①问:从情绪上看,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你是怎么划分的?(板书:歌曲结构)(小组讨论,生交流)师总结:乐曲开始到“这河叉山脊”是歌曲的第一部分,它主要用叙述的口吻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剩下是第二部分,这部分的音乐情绪要比第一乐段要强烈,每个乐句都有力度对比。
②问:歌曲的节奏特点?力度是怎样的?速度是怎样的?
(板书)答:节奏排列比较疏散,给人以自由、舒展的感觉;慢速、弱、深情的。
③问:你认为歌曲中出现哪些典型的节奏型?
答:三连音、切分节奏、附点节奏、装饰音(上波音、前倚音)用的比较多。(板书)
五、欣赏《走向复兴》
我们前面欣赏的两首歌曲的演唱形式分别是领唱和独唱,下面我们来听一首演唱形式为合唱的歌曲《走向复兴》(播放音乐)
1、师:这首曲子具有什么样的音乐风格?
生:进行曲。
2、师:分析这首歌曲的的旋律、节奏的特点,以及它的演唱形式?
生:这首歌曲旋律大气宏伟,节奏铿锵有力,演唱形式是混声合唱。
3、师:复听音乐并给歌曲分段?
生:歌曲分为两段,第一段(1~24),通过歌词主要叙述了一件事“我们是优秀的中华儿女”。第二段(24~32),表现出了中华儿女的复兴愿望和自豪之情。
六、巩固练习
1、思考:今天我们学的三首歌曲《爱我中华》、《多情的土地》和《走向复兴》,哪一首曲子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音乐风格相同或相近?
答:《走向复兴》
2、结合以上所学内容,谈谈不同演唱形式的特点并比较第一单元所学歌曲不同演唱形式与音色特点。
独唱——由一个人独立演唱。因性别和各人的条件、音色不同,又可分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等独唱。其音色特点是:女高音华丽灵巧,女中音温柔圆润,女低音丰满宽厚,男高音高亢明亮,男中音浑厚庄严,男低音低沉庄重。他们之间的音域也各不相同。女高音中还分:音色清脆灵巧的花腔女高音;音色秀丽甜美的抒情女高音;音色刚强壮实的戏剧女高音。男高音中有音色明朗而抒情的抒情男高音;音色壮丽而坚实的戏剧性男高音等。
齐唱——由两人或是两人以上同时演唱同一曲调。齐唱演唱的是单声部歌曲,其演唱者被要求在音准、节奏、速度、风格、力度与音量等方面做到整齐、统一。依据音色可分为男声齐唱、女生齐唱、混声齐唱、童声齐唱。
合唱——两组以上的歌唱者,各按本组所担任的声部演唱同一乐曲。分同声与混声两种:同声的由男声或女声单独组成;混声的由男声和女声混合组成。按声部的多少,可分二部合唱、三部合唱、四部合唱等。其音色特点:音色丰富多样、力度变化大、音响层次多、表现力强。
《彩色的中国》——齐唱、合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齐唱;《多情的土地》——独唱;《爱我中华》——领唱、合唱;《走向复兴》——混声合唱。
七、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三首以“歌唱祖国”为主题的歌曲,分别是《爱我中华》、《多情的土地》和《走向复兴》。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我们将更爱我们的祖国,我们还学会了用歌声来表达我们对祖国的热爱。
八、作业
1、反复仔细认真地欣赏第一单元所学歌曲.九、以《爱我中华》为音乐背景,解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