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病理教学大纲(72学时)
病理学教学大纲
(供本科中医、口腔、心理、护理、医学检验专业使用)
一
前
言
病理学是医学基础课程之一。它主要研究患病机体的形态学变化,阐明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探讨疾病的本质,为防治疾病提供科学的理论根据。病理学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通过教学,逐步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掌握病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加强基本技能训练,为学习临床打下必要的基础,更好地为广大劳动人民服务。
病理学分总论与各论两部分。总论主要讲述各种基本病理过程,各论主要讲述疾病的病理变化及其发展规律。讲授内容要理论联系实际,以基本病理过程和常见病、多发病为重点,适当介绍国内外医学新成就,讲授内容要从培养目标出发,力求少而精,避免造成学生负担过程。
病理学教学时数为72学时,其中课堂讲授48学时,实验为24学时。
二 病理学授课内容和学时分配
—————————————————————————————————— 顺序(章节)主 要 内 容
理论
实验
总学时 ——————————————————————————————————
绪论
一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二
组织的修复1
三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四
五
六
七
九
十 炎症 肿瘤 心血管系统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 八
消化系统疾病淋巴造血系统疾病免疫性疾病
0
十一
泌尿系统疾病
十二
生殖系统及乳腺疾病十三
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
0 十四
神经系统疾病
0 十五
传染病十六
寄生虫病 合计
1 三
课程各章节包括的内容
绪
论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病理解剖学的内容、任务、范围及其在医学中的地位。
2、熟悉病理解剖学的研究方法。
3、了解病理解剖学的发展史,学习的指导思想、方法及展望。
(二)教学内容:
1、详细讲解病理解剖学的内容、任务、范围及其在医学中的地位。
2、重点讲解病理解剖学的研究方法。
3、一般介绍病理解剖学的发展史,学习的指导思想、方法及展望。
第一章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细胞组织和适应和损伤的类型、概念及形态变化。
2、熟悉细胞和组织损伤的原因。
3、了解细胞和组织损伤的发生机制。
(二)教学内容:
1、详细讲解萎缩的概念和原因、分类,肥大、增生和化生的概念,细胞和组织损伤(变性和坏死)的类型及形态学变化。
2、重点讲解细胞和组织损伤的原因,坏死与凋亡的区别。
3、一般介绍细胞和组织损伤的发生机制。
第二章 损伤的修复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肉芽组织的概念,组成及功能。
2、熟悉组织的再生能力。
3、了解组织修复与再生的概念,创伤愈合。
(二)教学内容:
1、详细讲解肉芽组织的概念,形态特点及功能,植物再生的概念和骨折愈合的过程。
2、重点讲解组织的再生能力和各种组织的再生过程,影响再生的因素。
3、一般介绍组织修复和再生的概念,创伤愈合的概念、类型(一期愈合、二期愈合)及基本过程
第三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肝、肺淤血的病理变化;血栓形成的概念、条件;掌握栓塞的概念、类型及后果;梗死的概念、类型及病理变化。
2、熟悉淤血的原因、后果及出血的类型。血栓形成的类型及结局
3、了解充血的概念、类型及病变、后果、血栓形成的过程及对机体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
1、详细讲解静脉性充血的概念,病理变化和肝肺淤血;血栓形成的概念及条件;栓塞和梗死的概念及梗死的条件和病变特点。
2、重点讲解血栓形成的类型特点和血栓的转归及其对机体的影响;栓子的运行方向、栓塞的类型和后果;梗死的类型、好发器官、病变特点。
3、一般介绍动脉性充血的概念、原因和后果;出血的概念、原因和类型;血栓形成的过程;梗死的原因及结局
第四章
炎
症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炎症的概念,基本病理变化,炎症的分类及各种类型的病变特征;
掌握炎性息肉,炎性肉芽肿,炎性假瘤的概念。
2、熟悉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炎症的结局。
3、了解炎症的原因,发生机理和炎症的意义。
(二)教学内容:
1、详细讲解炎症的概念,炎症局部的基本病理变化(变质、渗出、增生);炎症的组织学类型(变质性炎、渗出性炎、增生性炎)及其病变特点。
2、重点讲解炎症的局部表现与全身反应,炎症的经过和结局。
3、一般介绍炎症的原因、经过及其意义
第五章
肿
瘤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肿瘤的概念,肿瘤异型性的概念、形态及特征,肿瘤的生长与方式与扩散;
掌握良恶性肿瘤的区别,癌与肉瘤的区别;掌握癌前期病变,原位癌的概念。
2、熟悉肿瘤的大体形态与基本组织结构;熟悉肿瘤的命名原则和各种常见肿瘤。
3、了解肿瘤增生与非肿瘤增生的区别;肿瘤与机体的相互影响;肿瘤的复发,肿瘤的分类及肿瘤的检查方法。
(二)教学内容:
1、详细讲解肿瘤的概念、形态特征,肿瘤的组织结构和细胞的异型性,肿瘤的生长与扩散(生长方式及转移途径);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癌与肉瘤的区别;癌前期病变和原位癌的概念,常见的上皮组织肿瘤(乳头状瘤、腺瘤、鳞状细胞癌和腺癌。
2、重点讲解肿瘤的分级与分期;肿瘤对机体的影响,肿瘤的命名原则和有些常见 肿瘤。
3、一般介绍肿瘤生长的生物学特点,肿瘤的复发,肿瘤的分类及肿瘤的检查方法。了解肿瘤的病因学和发病学
第六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一)目的要求:
1、掌握风湿病的分期及病理变化,风湿性心脏病的病变特点;掌握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理变化,冠心病的病变特点,高血压病的分期及各期病变特点。
2、熟悉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病的临床病理联系及后果,急性心内膜炎,亚急性心内膜炎,风湿性心内膜炎三者的区别。
3、了解风湿病、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病的病因及发病机理,了解心外器官的风湿病,病毒性心肌炎;了解心瓣膜病、心肌病和心肌炎
(二)教学内容:
1、详细讲解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理变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的病变特点;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病理变化,风湿病的病理变化(尤其是风湿性心脏病,包括心内膜炎、心肌炎和心外膜炎)。
2、重点讲解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病的分期、临床病理联系及后果,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类型及病变特征及急性心内膜炎,亚急性心内膜炎,风湿性心内膜炎三者的区别。
3、一般介绍风湿病、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了解心外器官的风湿病,心肌病和心肌炎的类型及病变特点,心瓣膜病分类和临床病理联系
第七章 呼吸系统疾病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病理联系和并发症;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并发症,肺心病的病变特征。
2、熟悉慢性支气管炎的病理变化;大、小叶性病炎的病因和结局;间质性肺炎的病因及病变,硅肺的病因、基本病变和分期;鼻咽癌和肺癌的好发部位,组织学类型及转移。呼吸系统常见肿瘤的病变特点及临床。
3、了解慢性支气管炎的病理和发病机理,支气管扩张的病因、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肺气肿和肺心病的病因、病变、临床;呼吸君迫综合症,了解呼吸系统常见肿瘤。
(二)教学内容:
1、详细讲解支气管炎的临床病理联系和并发症;细菌性肺炎(大、小叶性肺炎)的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及并发症;硅肺的病理变化;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病理变化。
2、重点讲解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的病理变化;间质性肺炎(病毒性肺炎、支原体性肺炎)的病理改变;硅肺的病因、分期和病变特征;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 临床病理联系;呼吸系统常见肿瘤(鼻咽癌、肺癌)的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
3、一般介绍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因及发病机理,肺气肿、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的病变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各种肺炎、硅肺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成人、新生儿呼吸君迫综合症的特点;呼吸系统常见肿瘤的病因、组织类型及播散途径。
第八章 消化系统疾病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慢性胃炎的类型及病变特点;胃、十二指肠溃疡的病理变化及并发症;
掌握病毒性肝炎基本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类型;掌握肝硬变的概念、肝硬变的分类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胃癌、肠癌、肝癌的病变特点。
2、熟悉溃疡病的病理临床联系;熟悉肝硬变的病因、后果,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的转移及临床病理联系。
3、了解胃、十二指肠溃疡的病因及发病机理;了解胆囊炎、胆石症、胰腺炎、阑尾炎、非特异性肠炎。
(二)教学内容:
1、详细讲解慢性胃炎的类型及病理变化;消化性溃疡的病理变化、结局、合并症;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类型;肝硬化的类型及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胃癌、肠癌、肝癌的病理变化和扩散。
2、重点讲解消化性溃疡病的病因和临床病理联系;病毒性肝炎的病因;肝硬化的病因和结局;食管癌、胰腺癌的病理变化。
3、一般介绍急性胃炎,慢性胃炎的病因及发病机理;消化性溃疡病的发病机制;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的发病机制;消化系统常见肿瘤的病因及临床;胆囊炎、胆石症、胰腺炎、阑尾炎(急性、慢性)、非特异性肠炎的病理及临床。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恶性淋巴瘤的病变特点及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 disease)的分类。
2、熟悉白血病的主要病理特点及分类。
3、了解组织细胞和树突状细胞肿瘤。
(二)教学内容:
1、详细讲解恶性淋巴瘤的病理类型及病理改变;
2、重点讲解白血病的分类及主要病理变化
3、一般介绍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联系;白血病的临床病理联系;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和朗格汉氏细胞增生症。
第十章
免疫性疾病
(一)目的要求:
第九章
淋巴造血系统疾病
1、了解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和类型
2、了解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熟悉艾滋病病变
3、了解移植排斥反应及机制、实体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病变、骨髓移植排斥反应病变
(二)教学内容
1、重点讲解艾滋病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2、一般介绍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因和病理变化
3、一般介绍移植排斥反应、机制及病理改变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急性急性弥漫增生、新月体性和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肾盂肾炎的病因、病理变化及临床联系。
2、熟悉肾小球肾炎的分类及各种类型的病理特点,肾盂肾炎的发病机理及结局。
3、了解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及发病机理。了解泌尿系统常见肿瘤。
(二)教学内容:
1、详细讲解急性弥漫增生、新月体性和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急性肾盂肾炎的病因、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2、重点讲解肾小球肾炎的病理类型及各自的病理特点;肾盂肾炎的发病机理及结局,慢性肾盂肾炎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肾细胞癌和膀胱癌的病理变化及临床。
3、一般介绍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及发病机理;肾盂肾炎的发病机制及结局;泌尿系统常见的肿瘤的类型.第十二章
生殖系统及乳腺疾病疾病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慢性宫颈炎的病理类型及病理变化;子宫颈癌的病理变化,扩散和临床;乳腺癌的病理变化及扩散;妊娠滋养层细胞肿瘤的类型及病理特点。
2、熟悉常见的乳腺疾病和前列腺疾病;子宫内膜增生症的病理变化。
3、了解生殖系统常见肿瘤及其分类。
(二)教学内容:
1、详细讲解慢性宫颈炎的病理类型及病理变化;乳腺癌的病理变化、扩散及临床病理联系;子宫颈癌的病理变化,扩散和临床病理联系;妊娠滋养层细胞肿瘤的类型及病理变化。
2、重点讲解子宫内膜增生症的病理变化;乳腺增生性疾病和纤维腺瘤的病理变化;卵巢肿瘤的类型。
第十一章
泌尿系统疾病
3、一般介绍附件炎,前列腺结节状增生和前列腺癌的病理改变;子宫体癌的病理变化;卵巢性索间质肿瘤的类型和病变特点。
第十三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弥漫性毒性及非毒性甲状腺肿类型及病理变化特点。
2、熟悉甲状腺炎和甲状腺肿瘤的类型及病变特点;
3、了解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和内分泌系统常见肿瘤。
(二)教学内容:
1、详细讲解弥漫性非毒性甲状腺肿的类型和病理变化;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甲状腺腺瘤和甲状腺腺癌的病理变化;
2、重点讲解甲状腺炎的类型和病理变化;甲状腺腺瘤和甲状腺腺癌的病理类型。
3、一般介绍弥漫性非毒性甲状腺肿和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病因和典型类型;糖尿病和胰岛细胞瘤。
第十四章
神经系统疾病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和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2、熟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和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因、结局和并发症。
3、了解脊髓灰质炎、海绵状脑病、缺氧和脑血管疾病、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及神经系统常见肿瘤。
(二)教学内容:
1、详细讲解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和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2、重点讲解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和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因、结局和并发症;脊髓灰质炎的病理变化。
3、一般介绍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和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发病机制;脊髓灰质炎的临床病理联系;缺血性脑病、阻塞性脑血管病和脑出血的病变特点;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及神经系统常见肿瘤。
第十五章
传染病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结核病的基本病变及肺结核病的病理特点和分型;掌握伤寒、细菌性痢疾的病理改变及临床表现、并发症。
2、熟悉结核病的转归、肺外结核病常见部位及特点。
3、了解结核病、伤寒等各种传染病的发病;了解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和性传播性疾病。
(二)教学内容:
1、详细讲解结核病的基本病变,原发性和继发性肺结核病的病理特点和分型;伤寒、细菌性痢疾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2、重点讲解结核病的转归、肺外结核病常见部位及特点;伤寒、细菌性痢疾的病因、传染途径;
3、一般介绍结核病、伤寒等各种传染病的发病机制;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的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性传播性疾病类型及特点。
第十六章
寄生虫病
(一)目的要求:
1、掌握阿米巴病和血吸虫病病变特点。
2、熟悉阿米巴病和血吸虫病病因和感染途径、病变后果。
3、了解丝虫病、肺吸虫病和华支睾吸虫病。
(二)教学内容:
1、详细讲解阿米巴病(肠内、肠外)的病理变化;血吸虫病主要脏器的病变。
2、重点讲解阿米巴病和血吸虫病病因和感染途径、病变后果。
3、一般介绍阿米巴病和血吸虫病的发病机制;丝虫病、肺吸虫病和华支睾吸虫病的感染途径和基本病变。
第二篇: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72学时)
《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病理生理学 英文名称:Pathophysiology 课程类型: 必修专业基础课(影像专业为选修)总 学 时:72(临床医学76)讲课学时:48 实验学时:24(临床医学28)
适用对象:临床医学、心电与超声、卫生事业管理、麻醉学、急救医学专业方向、影像学、药学等专业使用 课程简介:
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在医学教学中,它不仅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理论课,而且也是一门沟通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被国家教委列为医学教学中的主干课程之一。通过对病理生理学的学习,要求学生能掌握其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疾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对这些规律和机制的深入认识不但有助于学生深入认识疾病,而且,由于近年来对疾病发生机制研究的飞速进展,病理生理学的内容更成为医学相关专业的学生和从业者跟上这种进展步伐的重要基础。病理生理学又是一门与多学科密切相关的桥梁性学科。它不仅与解剖学、组织学、遗传学、免疫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等密切相关,而且与临床各科亦密切相关。病理生理学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一门过渡性学科。学好病理生理学将显著拓宽医学生的视野,增强他们的后劲。病理生理学的任务是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研究疾病全过程患病机体的机能、代谢变化及其机制以揭示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二、教学基本要求
本大纲对该课程的理论教学按照要求程度的不同,分为“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层次。掌握:要求对教材内容能够深入透彻地理解,牢固记忆,并能灵活运用。熟悉:对教材内容以清楚地理解,并记住其中主要内容。了解(或自学):对教材内容一般理解。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绪论
【熟悉】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
【了解】病理生理学的地位与内容。发展简史。第二章 疾病概论
【掌握】疾病和脑死亡的概念。
【熟悉】疾病发生的原因、条件。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疾病的经过与转归。【了解】健康的概念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第三章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掌握】低渗性脱水、高渗性脱水的特征和对机体的影响;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的概念、常见原因和对心肌电生理特性以及心电图的影响。
【熟悉】低渗性脱水、高渗性脱水的原因、机制;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对神经肌肉的影响、对酸碱平衡的影响和低钾血症的补钾原则。
【了解】低渗性脱水、高渗性脱水的防治原则;水中毒的病因、机制、对机体的影响;
低钾血症与细胞代谢障碍有关的损伤;高钾血症的治疗原则。第四章 酸碱平衡和酸碱平衡紊乱
【掌握】酸碱中毒的概念;代谢性酸中毒的原因、机制及分类、机体的代偿调节、对机体的影响;呼吸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碱中毒的特点。
【熟悉】反映血液酸碱平衡状态的常用指标及其意义;酸碱平衡的调节;呼吸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碱中毒的原因机制、分类、机体的代偿调节、对机体的影响。
【了解】酸碱物质的来源;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的病因和机体代偿变化的规律。第五章 水肿
【掌握】水肿的概念;水肿的发病机制。
【熟悉】水肿的特点(水肿液的性状、全身水肿的分布特点、皮下水肿的皮肤改变)。【了解】常见水肿的类型、特点;水肿对机体的影响。第六章 缺氧
【掌握】缺氧的概念、缺氧的分类;低张性、循环性、血液性和组织性缺氧的常见原因及其血氧变化的主要特点;掌握不同类型缺氧的特征性表现。
【熟悉】各种缺氧指标的含意;缺氧时机体机能和代谢变化及其发生机制。【了解】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氧疗和氧中毒。第七章 发热
【掌握】发热的概念和原因;发热的分期和热型;发热时心血管、呼吸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变化。
【熟悉】内生致热原引起发热的机制;发热时代谢的改变和消化机能改变;发热的处理原则。
【了解】内生致热原产生的机制及发热的生物学意义。第八章 应激
【掌握】应激的概念,应激反应的基本表现(神经内分泌反应、细胞体液反应)。【熟悉】热休克蛋白、急性期蛋白的概念;应激性溃疡的概念及发病机制。【了解】应激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应激损伤与应激相关疾病。第九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掌握】DIC发病机制。【熟悉】DIC分期。
【掌握】DIC的功能代谢变化。第十章 休克
【掌握】休克的概念;休克期(微循环缺血期)的发生机制及其代偿意义。
【熟悉】休克的原因和分类;休克期(微循环淤血期)和休克期(微循环衰竭期)的发生机制;休克时心功能改变以及休克肺发生机制;休克的防治原则及护理原则。
【了解】休克时细胞代谢、功能结构的损害;休克时肾、脑、胃肠道以及肝功能改变。第十三章 缺血-再灌注损伤
【掌握】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概念,发生机制:自由基的作用,钙超载,微血管损伤和白细胞的作用;缺血-再灌注损伤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心脏,脑,肠和肾的变化。
【熟悉】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原因和影响因素。【了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原则。第十四章 心力衰竭
【掌握】心力衰竭的概念、原因及诱因;心力衰竭时的血液动力学变化和呼吸功能改变。【熟悉】心力衰竭的分类;心力衰竭的主要发病机制;心力衰竭时心脏及心外的代偿。【了解】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体循环淤血、心输出量不足);心力衰竭的防治与护理
原则。
第十五章 呼吸衰竭
【掌握】呼吸衰竭的概念、肺性脑病的概念;呼吸衰竭的常见病因和发病机制。【熟悉】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功能性分流、死腔样通气的概念;呼吸衰竭时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机能变化及其发生机制。
【了解】呼吸衰竭时机体代谢的变化及中枢神经系统、肾功能、胃肠功能的变化;呼吸衰竭的防治原则。
第十六章 肝功能衰竭
【掌握】肝功能衰竭的概念、肝性脑病的概念。
【熟悉】肝功能衰竭发病机制中的五种假说的主要内容。
【了解】肝功能衰竭的分类;肝性肾病;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发病机制。第十七章 肾功能衰竭
【掌握】急性肾衰少尿期少尿的发病机制;少尿期尿的变化、水中毒和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和氮质血症;CRF时尿的变化、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氮质血症和肾性骨营养不良;尿毒症的概念。
【熟悉】ARF的概念和原因;非少尿型ATN的特点;CRF的概念和原因;CRF时的肾性高血压、肾性贫血和出血倾向;常见的尿毒症毒素;尿毒症时的机能代谢变化及其发生机制。
【了解】多尿期和恢复期的变化;ARF的防治与护理原则;CRF的发展过程和发病机制;CRF和尿毒症的防治与护理原则。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实验结果、临床典型病例及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增强授课效果。通过对病理生理学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其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疾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五、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章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合计
内 容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疾病概论
第三章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第四章 酸碱平衡紊乱 第五章 水肿 第六章 缺氧 第七章 发热 第八章 应激
第九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第十章 休克
第十三章 缺血—再灌注损伤 第十四章 心力衰竭 第十五章 呼吸衰竭 第十六章 肝功能衰竭 第十七章 肾功能衰竭
学 时 1 2 4 6 2 3 3 3 3 3 3 3 3 3 6 48
六、考核方式
笔试(闭卷)。各教学环节占总分的比例:实验作业及平时测验:20%,期末考试:80%)
七、使用、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教 材:
《病理生理学》第七版 金惠铭、王建枝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7 参考书:
《病理生理学》陈主初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7年制规划教材), 2001.8; 《病理生理学》 吴其夏主编,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研究生教学用)《临床病理生理学》金惠铭主编,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9.4; 《新编病理生理学》金惠铭主编,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6 《酸碱平衡》 克雷格·朗格内克(美),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4.1 第二版; 《病理生理学应试指南》 王立赞主编,光明日报出版社(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同步辅导)2003.3 《机能实验学》高兴亚主编,科学出版社,第一版 2001.4
2011-4-15
第三篇:病理教学大纲
第二章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
【教学目标】
掌握机体组织细胞受到损伤因素刺激时可能发生的各种病理变化。【基本要求】 了解内容:
1.细胞和组织损伤的原因及发生机制; 2.老化的机制; 3.凋亡的机制。熟悉内容:
1.萎缩、肥大、增生、化生的类型; 2.坏死的基本形态特点; 3.老化的概念。掌握内容:
1.萎缩、肥大、增生、化生的概念和基本病变;
2.细胞水肿、脂肪变性、玻璃样变性、黏液变性、淀粉样变性、病理性钙化、含铁血黄素、脂褐素的概念和形态学改变;
3.坏死、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纤维素样坏死、干酪样坏死、坏疽的概念和形态学改变; 4.坏死的结局;
5.凋亡的概念及形态特点。
第三章 组织损伤与修复
【教学目标】 认识和掌握再生修复的概念,各种组织的再生能力及再生的方式,肉芽组织的概念和形态特征。【基本要求】 了解内容:
1.了解皮肤创伤愈合过程及影响因素; 2.干细胞的类型和功能,再生修复的机制。熟悉内容 : 1.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
2.不同类型细胞的再生潜能,各种组织的再生过程; 3.骨折愈合的过程,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掌握内容 : 1.再生、纤维性修复的概念;
2.肉芽组织和瘢痕组织的概念、功能及其形态特点; 3.机化的概念。
第四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教学目标】
掌握由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常见病变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以及常见器官病变特征。【基本要求】 了解内容:
1.充血的原因及后果;
2.脂肪栓塞、气体栓塞和羊水栓塞的概念及特点; 3.水肿和出血的概念、类型及后果。熟悉内容:
1.血栓形成的条件、过程和形态、血栓的结局、血栓栓塞的后果; 2.栓子的种类及栓塞的种类; 3.梗死的结局。掌握内容:
1.充血、淤血、血栓形成、血栓、栓塞、栓子、梗死及出血等概念; 2.慢性肺淤血和慢性肝淤血的病理变化;
3.血栓形成的条件;血栓对机体的影响;栓子运行途径;梗死的原因及条件,梗死的形态特点。
第五章 炎症
【教学目标】
掌握炎症反应发生和发展的基本规律。【基本要求】 了解内容:
1.炎症介质的概念、常见种类及其意义; 2.炎症的局部和全身反应。熟悉内容:
1.炎症的概念、原因和意义;
2.炎症的结局,即痊愈、迁延不愈、蔓延扩散; 3.急、慢性炎症的原因、形态特征。掌握内容:
1.炎性渗出的概念、发生机制、渗出液的特点及其意义; 2.炎性浸润的概念、炎细胞的种类、形态特点及其作用; 3.各类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 .菌血症、毒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的概念。
第六章 肿瘤
【教学目标】
了解肿瘤基本形态特点(包括大体和组织结构);掌握肿瘤细胞异型性与肿瘤分化、恶性肿瘤病理特征;肿瘤转移规律及转移癌的特点;癌与肉瘤的区别要点;熟悉肿瘤分类与命名原则。【基本要求】 了解内容:
1.肿瘤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熟悉内容:
1.肿瘤的分类与命名原则; 2.常见肿瘤的类型及特点; 3.肿瘤对机体的影响。掌握内容:
1.肿瘤的概念,形态特点、生长方式、扩散与转移; 2.良、恶性肿瘤的区别; 3.癌与肉瘤区别; 4.癌前病变与原位癌。
第七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教学目标】 掌握动脉粥样硬化症、高血压等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其与临床的联系。能运用所学相关疾病的基本知识,对简单的心血管病例进行初步的分析讨论。【基本要求】 了解内容:
1.动脉粥样硬化症的概念、病因及发病机制; 2.高血压病的概念、病因及发病机制; 3.动脉瘤的概念、类型、临床病理联系。
4.风湿病的概念、病因及发病机制;心脏外的风湿病变; 5.心包炎和心脏肿瘤的一般临床病理特征(自学)。熟悉内容:
1.急进型高血压和动脉瘤的概念及病变特点;
2.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因、病变特点和临床病理联系,心瓣膜病的心脏形态改变及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3.心肌炎、心肌病、心包炎、克山性心脏病的病因,病变特点,临床病理联系;
4.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瓣膜病、心力衰竭时机体的代偿反应。掌握内容:
1.动脉粥样硬化症的病因、发病机制和基本病理变化;
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部位、心肌梗死的原因、类型、病变及合并症;
3.良性高血压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病变特点;
4.风湿病的基本病变、风湿性心脏病的病变特点及对机体影响; 5.心瓣膜病的病因、病变特点、血流动力学改变和临床病理联系。
第八章 呼吸系统疾病
【教学目标】
掌握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感染性疾病、阻塞性肺病和肿瘤)的病因发病、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基本要求】 了解内容:
1.大叶性肺炎及小叶性肺炎的病因、发病机理; 2.矽肺的病因、发病机理; 3.肺癌及鼻咽癌的病因。熟悉内容:
1.病毒性肺炎和支原体肺炎的病变特点; 2.支气管扩张症和支气管哮喘的病变特点。掌握内容:
1.掌握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变特点及发病机理; 2.掌握肺气肿及肺心病的病变及发病机理; 3.掌握细菌性肺炎的病变特点和临床病理联系; 4.掌握硅肺的病变特点; 5.掌握鼻咽癌及肺癌的病变特点。
第九章 消化系统疾病
【教学目标】
掌握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癌、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其与临床的联系。能运用所学相关疾病的基本知识,对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进行初步的分析讨论。【基本要求】 了解内容:
1.慢性胃炎的病因、溃疡病的发病机制; 2.阑尾炎的病因、发病机制;
3.溃疡性结肠炎和克隆恩氏病的病变特点; 4.消化道肿瘤的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5.胆石症、胆囊炎的形态改变特点; 熟悉内容:
1.慢性胃炎的类型;
2.溃疡病的病因和临床病理联系; 3.胃癌的癌前病变、临床病理联系; 4.阑尾炎的类型和病变特点;
5.特殊类型肝癌及其它肝脏常见肿瘤的形态特点。掌握内容:
1.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变化; 2.溃疡病的病理变化和并发症;
3.胃癌的病理变化、早期胃癌的概念、胃癌的扩散途径; 4.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变、临床病理类型及临床病理联系; 5.各类型肝硬化(门脉性、坏死后性、胆汁性)的基本病理变化、形态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
6.肝癌常见肉眼和组织学类型、可能病因及其形态特点; 7.小肝癌的定义。
第十章 淋巴造血系统疾病
【教学目标】
造血系统常见肿瘤的组织发生(细胞起源)、基本病变、分类及诊断方法。霍奇金淋巴瘤各亚型的病理组织学特点;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基本分型;白血病的基本分类及各类的主要临床病理特点。【基本要求】 了解内容:
1.各种淋巴结非肿瘤性增生性疾病的病理改变; 2.不常见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病理改变。熟悉内容:
1.白血病的概念、主要类型和基本形态特点,骨髓和受累器官的病 理改变;
2.Langerhans 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概念、类型和病理改变。掌握内容:
1.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概念,类型和诊断原则; 2.常见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病理改变;
3.霍奇金淋巴瘤的概念、组织学分型、病理改变及临床分期。
第十一章 泌尿系统疾病
【教学目标】
掌握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及对肾脏常见肿瘤及瘤样病变特征和收集系统常见疾病有所了解。【基本要求】 了解内容: 1.药物性间质性肾炎的原因及病变特点; 2.肾母细胞瘤的发病人群及病变特点; 3.肾腺瘤病变特点; 4.肾横纹肌样瘤病变特点; 5.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病变特点; 6.肾囊肿病变特点。熟悉内容:
1.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发病机制、分类及临床表现; 2.肾盂肾炎的病因和感染途径;
3.肾和膀胱常见肿瘤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4.膀胱炎、尿路结石病变特点。掌握内容:
1.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的概念; 2.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3.肾盂肾炎的分类及病理变化与临床病理联系。
第十二章 生殖系统及乳腺疾病
【教学目标】
掌握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癌、畸胎瘤、葡萄胎、侵袭性葡萄胎、绒毛膜癌、乳腺囊性增生症、乳腺纤维腺瘤、乳腺癌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其与临床的联系。能运用所学相关疾病的基本知识,对常见的生殖系统疾病进行初步的分析讨论。
【基本要求】 了解内容:
1.慢性宫颈炎的病理形态特点; 2.卵巢肿瘤的分类。熟悉内容:
1.子宫体癌的病因、病理类型及形态特点;
2.卵巢肿瘤(囊腺瘤、囊腺癌、畸胎瘤)的病理类型及形态特点; 3.乳腺囊性增生症和乳腺纤维腺瘤的病理和临床特点。掌握内容:
1.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概念;
2.宫颈癌的病因、病理类型、形态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 3.葡萄胎、侵袭性葡萄胎和绒毛膜癌的病理和临床特点,及鉴别要点;
4.乳腺癌的的病理和临床特点。
第十三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
【教学目标】
掌握垂体腺瘤、甲状腺肿、甲状腺癌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其与临床的联系。能运用所学相关疾病的基本知识,对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进行初步的分析讨论。【基本要求】 了解内容:
1.糖尿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
2.垂体前叶功能亢进及低下的发病机制、病理变化; 3.垂体腺瘤的病理特点;
4.肾上腺皮质增生和肿瘤的病理变化; 5.甲状腺炎的病理特点。熟悉内容:
1.甲状腺肿的病因、发病机制; 2.甲状腺腺瘤的病理变化; 3.甲状腺癌的病理类型。掌握内容:
1.甲状腺癌的病理变化;
2.甲状腺肿的病理变化及其与临床的联系。
第十四章 神经系统疾病
【教学目标】
掌握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病理形态特点及其相互间的鉴别。【基本要求】 了解内容:
1.病原体侵入中枢神经系统的途径; 熟悉内容:
1.中枢神经系统常见并发症的形态和发病原因; 2.神经元变性疾病的病理改变特点。掌握内容:
1.神经系统疾病病理的特殊规律;
2.常见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化脓性脑膜炎、脑脓肿、病毒性脑炎等)的病理改变特点;
3.常见神经系统肿瘤(脑膜瘤、胶质瘤、神经鞘瘤、髓母细胞瘤等)的病理改变特点。
第四篇:教学大纲(32学时)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I-2)》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机械制造技术基础(I-2)
二、课程代码:11001425
三、课程英文名称:Machinery Manufacturing Fundamentals
四、课程负责人:刘英
五、学时与学分:32学时,2学分
六、课程性质:必选课程
七、适用专业:工科本科机械类专业
八、选课对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九、预修课程:工程制图、金工实习、机械精度设计、材料成形技术基础、机械设计基础
十、课程教材:刘英 袁绩乾主编.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2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十一、参考书目:
李凯岭,宋强主编.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倪小丹,杨继荣,熊运昌主编.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杨宗德主编, 柳青松副主编.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
十二、开课单位:机械工程学院
十三、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按98年“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黄山会议”中所确定的,将原来的《金属工艺学》(冷加工部分)、《金属切削原理》、《金属切削刀具》、《金属切削机床概论》《金属切削机床设计》、《机械制造工艺》、《机床夹具设计》等课程的基本理论部分结合在一起所组成的一门全新的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程,其目的是培养机械类专业所有学生,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即掌握扎实的机械制造专业理论,为以后的专业课学习及毕业设计,为毕业后进一步从事机械设计制造、自动控制、产品开发和机械工业企业管理打下理论基础。它是机械类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
十四、课程基本要求:
1、机床夹具设计
1)了解定位误差产生的原因, 掌握定位误差的分析与计算。
2)熟悉各种夹具的连接元件、对刀装置(或导向元件)的结构和特点。3)熟悉各种典型夹具的结构和特点。4)掌握机床夹具的设计方法和步骤。
2、机械加工质量及其控制
1)了解机械加工精度和加工表面质量的基本概念,熟悉影响机械加工误差的主要因素(机床误差、刀具误差、工艺系统的弹性变形、工艺系统的热变形、工件内应力(残余应力)、其它因素等),掌握提高和保证加工精度的措施。
2)熟悉机械加工表面质量(表面粗糙度、加工表面硬化和表面金相组织变化)形成及其影响的因素。
3)了解加工误差的性质,熟悉机械加工质量的统计分析方法(正态分布曲线法和控制图法)。
3、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设计
1)掌握生产过程、工艺过程、工序、安装、工位、工步的概念。
2)掌握定位基准的概念,掌握粗基准、精基准的选择原则。
3)掌握工艺规程的设计内容:加工经济精度的确定,加工方法的选择、加工阶段的划分、工序集中与分散的安排,工序顺序安排的原则。
4)掌握工序设计的具体内容和方法:工序余量的确定,简单工序尺寸的确定,时间定额的确定,切削用量的确定、切削液的选用等。
5)了解工艺尺寸链的概念, 掌握工艺尺寸连计算方法。6)了解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CAPP)的概念、原理和类型。7)了解数控加工工艺的概念、内容和特点。
4、机械装配工艺基础
1)了解机械装配生产类型及其特点,熟悉机械结构的装配工艺性。
2)熟悉制订机械装配工艺规程的基本原则,并掌握制订装配工艺规程的方法和步骤。3)了解装配精度的概念,掌握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解装配尺寸链。
十五、课程描述: 1.机床夹具设计
定位误差的分析与计算、夹具的连接元件、对刀装置和引导元件、典型机床夹具、夹具设计的方法和步骤。2.机械加工质量及其控制
机械加工质量的基本概念、影响机械加工误差的主要因素、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机械加工质量的统计分析。3.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基本概念、工艺路线的拟定、工序具体内容的确定、工艺尺寸链、制订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实例。4.机械装配工艺基础
机械装配工艺规程的制订、保证机械装配精度的方法。
十六、学时分配:
1、机床夹具设计 8学时
2、机械加工质量及其控制 8学时
3、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设计 10学时
4、机械装配工艺基础 6学时
十七、能承担此课的教师:刘英,严兴春,郭建,鞫萍华,林利红,周伟
教学大纲制订者:刘英 教学大纲审定者:严兴春 制定时间:2010年11月
第五篇:药理学教学大纲49学时
药理学教学大纲(48/49学时)
供广西中医学院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等中医相关本科专业(49学时)及药学/中药学本科专业(48学时)使用。
适用教材:杨宝峰 主编,药理学(第七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第1章 绪言(0.5学时)
掌握药物、药理学、药物效应动力学及药物代谢动力学概念。了解药理学发展史和新药开发与研究。
第2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3学时)
了解药物的跨膜转运方式与影响因素、药物吸收的概念与影响因素,掌握首关消除,了解药物分布的概念及影响因素,掌握药物代谢的作用、代谢部位,了解药物代谢的步骤和肝脏细胞色素P-450,掌握药物代谢酶的诱导与抑制,了解药物排泄途径,肝肠循环。了解一级动力学、零级动力学过程,了解房室模型、了解体内药物的时间-量效关及多次给药的时量曲线和稳态浓度。掌握药物消除半衰期、生物利用度的概念与临床意义,了解清除率和表观分布容积。
第3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3学时)
了解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掌握治疗效果,掌握不良反应。掌握药物剂量与效应关系。掌握受体、配体、激动剂、部分激动剂、拮抗剂的概念。了解受体类型和细胞、信号转导和受体的调节。
第4章 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0.5学时)
掌握长期用药引起的机体反应性变化、了解其他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
第5章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论(1.5 学时)掌握传出神经系统按递质的分类及传出神经系统的受体类型。了解传出神经递质的生物合成、贮存、释放、再摄取和灭活。掌握传出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掌握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基本作用及分类。
第6章 胆碱受体激动药(1 学时)了解乙酰胆碱的M、N样作用。掌握毛果芸香碱的作用,作用机制、应用和不良反应。
第7章 抗胆碱酯酶药及胆碱酯酶复活药(1 学时)掌握易逆性抗胆碱酯酶药(代表药新斯的明、毒扁豆碱的作用特点)的作用、作用机制、应用和不良反应。掌握有机磷酸酯类中毒机制与解救原则。掌握胆碱酯酶复活药氯解磷定和碘解磷定的作用和作用特点。
第8章 胆碱药受体阻断药(Ⅰ)一M胆碱受体阻断药(2 学时)掌握阿托品的作用及机制、应用、不良反应、了解阿托品中毒与解救措施、禁忌证。掌握山莨菪碱和东莨菪碱的作用特点。了解后马托品、溴丙胺太林(普鲁本辛)的作用特点。
第10章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2 学时)掌握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多巴胺、麻黄碱、异丙肾上腺素的作用、作用机制、应用、不良反应及了解禁忌证。
第11章 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1学时)了解酚妥拉明、酚苄明、哌唑嗪(抗高血压药一章讲述)的作用特点及应用。掌握β受体阻断药(代表药普萘洛尔)的作用、作用机制、应用及不良反应和了解禁忌证。了解噻吗洛尔、阿替洛尔和美托洛尔的作用特点。
第15章 镇静催眠药(1 学时)掌握苯二氮卓类(代表药三唑仑、地西泮等)的作用、应用及不良反应,熟悉巴比妥类药物(代表药苯巴比妥、硫喷妥钠)的作用特点和不良反应及掌握苯二氮卓类作用机制,1了解水合氯醛、甲丙氨酯、丁螺环酮的作用特点。
第18章 抗精神失常药(2 学时)熟悉氯丙嗪的作用、作用机制、应用及主要不良反应。
第19章 镇痛药(2 学时)掌握吗啡、哌替啶、罗通定的作用、作用机制、应用、不良反应、成瘾性。了解可待因、纳洛酮的作用特点及滥用镇痛药的危害性。
第20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2 学时)掌握解热镇痛抗炎药的药理作用与作用机制和常见不良反应,掌握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的作用、应用及主要不良反应。了解吲哚美辛、双氯芬酸及抗抗痛风药别嘌醇、秋水仙碱的作用特点。
第21章 离子通道概论及钙通道阻滞药(1.5学时)了解钠通道、钙通道、钾通道的基本知识和离子通道的生理功能。了解作用于钠通道和钾通道的药物。掌握钙通道阻滞药的分类、对心肌、平滑肌的作用和临床应用。
第22章 抗心律失常药(2 学时)了解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熟悉抗心律失常药的基本作用机制和抗心律失常药的分类,熟悉奎尼丁、利多卡因、苯妥英钠、普罗帕酮、普萘洛尔、胺碘酮、维拉帕米的作用特点、临床主要用途及主要不良反应。
第23章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药理(1 学时)掌握血管紧张素I转化酶抑制药(代表药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福辛普利)的作用、应用与不良反应。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药(代表药氯沙坦)的作用、应用与不良反应。
第24章 利尿药和脱水药(1.5 学时)熟悉各类利尿药的分类、作用部位。掌握呋塞米、氢氯噻嗪、螺内酯、氨苯蝶啶、甘露醇的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了解布美他尼、阿米利洛作用特点。
第25章 抗高血压药(2学时)掌握抗高血压药物的分类,掌握一线抗高血压药利尿药、钙拮抗药、β受体阻断药、血管紧张素I转化酶抑制药及各类药物的代表药、AT1受体阻断药及代表药的作用、应用及不良反应,了解可乐定、硝普钠、哌唑嗪、利血平、肼屈嗪的作用特点。了解抗高血压药的应用原则。
第26章 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2学时)掌握治疗心力衰竭药物的分类,掌握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药、利尿剂的作用、应用、不良反应,掌握强心苷类的作用、临床应用、毒性反应及防治。熟悉β受体阻断药的作用特点,了解扩血管药、其他非苷类正性肌药、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在治疗心功能不全中的应用。
第27章 调血脂药与抗动脉粥样硬化药(自学)了解调血脂药与抗动脉粥样硬化药各类药物的作用特点。
第28章 抗心绞痛药(2 学时)掌握硝酸酯类、β受体阻断药及钙通道阻滞药抗心绞痛的作用、作用机制、应用及不良反应。
第30章 影响自体活性物质的药物(20分钟)熟悉H1受体阻断药及H2受体阻断药作用、作用机制、应用与主要不良反应。了解同类药物中不同药物(H1受体阻断药苯海拉明、异丙嗪及氯苯那敏;H2受体阻断药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主要特点。
第31章 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物(20分钟)熟悉平喘药分类及各类药物(代表药糖皮质激素、异丙肾上腺素、沙丁胺醇、特布他林、氨茶碱、色甘酸钠、酮替芬)的作用特点。了解可待因、右美沙芬、氯化铵及乙酰半胱氨酸等药的作用特点。
第32章 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20 分钟)熟悉治疗消化性溃疡药物的分类,熟悉H2受体阻断药(与第30章H2受体阻断药合上)、奥美拉唑的作用、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及硫糖铝、胶体次枸橼酸铋等药的作用特点。熟悉止吐药的分类及各类药物的作用特点。了解抗酸药三硅酸镁、氢氧化铝等及泻药硫酸镁等药的作用方式与临床应用。
第33章 子宫平滑肌兴奋药和抑制药(20分钟)熟悉缩宫素、应用及用药注意事项。了解垂体后叶素、前列腺素对子宫平滑肌的作用。了解催产、引产、产后出血时不同的选药原则。
第35章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2 学时)掌握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作用、作用机制、应用、不良反应及应用注意。了解促皮质素的作用和用途。
第36章 甲状腺激素及抗甲状腺药(1 学时)(药学和中药学专业本章了解,自学)了解甲状腺及其激素制剂的临床应用。熟悉抗甲状腺药的分类及各类药物的作用特点。
第37章 胰岛素及其他降血糖药(1 学时)熟悉胰岛素和口服降血糖药胰岛素增敏剂、磺酰脲类、双胍类的作用特点。
第38章 抗菌药物概论(1.5 学时)熟悉化学治疗的含义和机体-抗菌药-细菌之间的关系,熟悉抗菌药物的常用术语,熟悉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掌握细菌耐药性的概念,熟悉耐药机制。了解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原则,熟悉抗菌药物按作用性质分I-IV类及I-IV类抗菌药物联用后可能产生的相互作用。
第39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1.5 学时)熟悉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分类及代表药、作用机制和耐药机制,掌握青霉素G的抗菌作用、作用机制、应用、主要不良反应及其防治,掌握耐酶青霉素类、广谱青霉素类、抗铜绿假单胞菌广谱青霉素类的作用特点。掌握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分类及作用和应用特点。了解碳青霉烯类、头霉素类、氧头孢烯类、单环β-内酰胺类和β-内酰胺酶抑制药及其复方制剂。
第40章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多肽类抗生素(1 学时)熟悉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的分类及代表药,掌握红霉素、阿奇霉素的作用和应用特点。了解万古霉素的作用和应用特点。
第41章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1 学时)掌握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作用和应用特点、不良反应、及常用氨基苷类抗生素的作用和应用特点。
第42章 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1 学时)掌握四环素、多西环素、氯霉素的抗菌特点和不良反应。熟悉氯霉素的应用特点。
第43章 人工合成的抗菌药(1.5 学时)掌握第三代喹诺酮类(氟喹诺酮类)的抗菌作用特点、应用及抗菌机制。掌握常用氟喹诺酮类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及左氧氟沙星的作用特点;了解第一代、第二代的抗菌作用特点和应用。熟悉磺胺类药物的作用机制、抗菌特点和应用特点、主要不良反应及其防治。熟悉常用磺胺类药物的分类和作用特点。熟悉复方磺胺甲恶唑的增效机制。熟悉呋喃唑酮的特点,掌握甲硝唑的作用特点及临床应用。
第45章 抗结核病药及抗麻风病药(1 学时)掌握第一线抗结核药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链霉素和吡嗪酰胺的抗结核作用特点、不良反应和应用。了解抗结核的治疗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