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伟大的抗日战争教案
伟大的抗日战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在回忆初中所学相关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教材所提供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进一步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在抗日战争期间犯下的滔天罪行,并通过分析、归纳,概括其危害:再次严重践踏了中国的主权,中华民族又一次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认识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包括抗日救亡和全民抗战两个阶段,理解抗日范围变化的原因以及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性,总结出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其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过程与方法】在抗日战争中,包括日军侵华和中国军民的抗日这两方面。学习这段历史,学生要将自己置身于抗日战争这一特定背景中,去探究日军侵华和中国军民抗日这两方面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中国军民团结抗日史实的学习,深刻理解团结就是力量这一道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树立为祖国现代化、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点】掌握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原因、表现及其结果;阐述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教学难点】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法、直观教学法、读书指导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关于日本,不知道同学们有什么看法?
(生:略)
日本是我们一衣带水的国家,却是我们中国最凶恶的敌人,它曾三次侵略中国,其中前两次我们在前面的课程中都有提到,那就是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
侵华战争,它们都给中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和巨大的损失,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历时最久,损失最惨重,伤痛最大的侵华战争,也就是日本对中国的第三次侵华战争。
展示本课学习目标,略
(二)教学内容 1.侵华日军的罪行
(1)日军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
为什么日本能以它一个弹丸小国对中国这个泱泱大国发动侵略战争,并进行殖民统治长达八年之久?同学们从书本上找出这个问题的答案,待会派一位代表来回答这个问题。(生答:略)
教师总结:
日本方面:日本为了转移经济危机,就发动对华的侵略战争。
国内方面:国共合作破裂(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叛变,国共第一次合作失败,国民政府大肆捕杀共产党员和剿杀红军,为日本入侵中国提供了一个契机。)
如此一个难得的机会放在面前,原本就对中国有着觊觎之心的日本会白白浪费吗?不会。它正是趁着这个机会发动了第三次侵华战争。
2.日军侵华的进程。(配合历史地图册)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日本入侵中国的进程。根据课本上的描述,配合着历史图册中的1937--1940年中国抗日战争形势图,了解当时日军进攻的方向及所侵占的地区。首先,日军是在何时,从哪里开始发动战争的?
(生:1931年,中国华北。)
对,就是”九一八事变”,不过图上没标出来,但是同学们可以自己在大概位置标上去,就在沈阳附近标一下,“1931年九一八事变”,这次战争揭开了侵华战争的序幕。“九一八事件”后,因国民政府的不抵抗,致使东北三省在很短时间内就完全沦陷。
接下来,日军又在哪里发动进攻呢?这次进攻的时间是?
(生:1937年7月7日,宛平县和卢沟桥。)
图上有标“卢沟桥事变”,也称“七七事变”,这次战役揭开了全面侵华的序幕。同学们可以把这次战役的时间标在“卢沟桥事变”旁边。在卢沟桥事变后,日军继续向华东、华北方向发动进攻,在华东方向,日军从上海金山登陆,8月13日,八一三事变爆发。不久,上海沦陷,随后,日军进攻南京。
接着,同学们要注意记住南京沦陷的时间,1937年12月,在日军攻下南京后长达六周的时间里,因为日军的暴行,南京简直成为了人间地狱,这些待会讲到侵华日军的罪行时再细讲。之后,日军先后占领徐州、广州和武汉,同学们在在图册上找出武汉(武昌、汉口、汉阳三镇总称武汉)、广州的地理位置。看图上显示的日军占领区的范围,当时日军对中国的占领情况是怎么样的?
(生:中国失去了的华北、华中和华南的大片领土。)
问题:在日军已经占领的中国大片土地后,那么,在这些地区,日军又犯下了哪些滔天罪行呢?(生答:略)
总结:
(1)军事方面
①军事侵略
②制造大屠杀:南京大屠杀,潘家峪惨案(1941年,河北)
③细菌战和毒气战:在中国土地上研制细菌和化学武器,用活人做试验,并在20个省实施细菌战和毒气战。
让学生看书本上的《侵华日军细菌与毒气部队分布图》并强调,自联合国《禁化武公约》生效13年来,日本遗弃在华化学武器无一枚被销毁,至今,还有很多中国同胞正遭受着各种遗留下来的化学武器的伤害。
(2)殖民统治方面(占领区)
政治上:“以华制华”,扶植傀儡政权(让学生看书本《日军侵华期间扶植的主要傀儡政权简表》了解当时主要的傀儡政权。)
经济上:经济掠夺(以战养战)
文化上:奴化教育(消磨中国人的反抗意志):举例说明,如日本统治者推行奴化教育强迫学生每顿饭前祈祷,感谢日本皇军的恩赐。3.关内关外的抗日救亡运动
以上列举的日军在中国的种种罪行无不显示着:中华民族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危险时刻,在这个倍受压迫的紧急时刻,唯有起来反抗才能挽救中华民族于水深火热之中。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关内关外的抗日救亡运动”。关内外的抗日救亡运动,实质上是中国军民面对日军的侵略和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自发的抵抗日本侵略的爱国行为,即使说,它具有自发性、广泛性、分散性及抗日和反蒋相结合等特点。而且,大家要明白,这时的抗日斗争是局部抗战。下面就请一位同学对当时关内外的抗日救亡运动进行概括、总结,那位同学愿意站起来说一下你导学稿上的答案?(生答略)
强调:“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在1935年,当时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的主要矛盾,而使得这个改变发生的 4
事件是:华北事变。华北事变是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企图把华北从中国分离出去而制造的一系列侵略事件,因这些事件基本上都发生在华北地区,故称华北事变。1935年华北事变使得中日民族矛盾成为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就是说,抗日已不再只是军队或某一政党的任务,已成为全民族必须参与战争。
4.全民族的抗日战争
那么,同学们一起讨论以下问题:抗日救亡运动为什么会发展到全民族抗战?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抗日救亡运动发展到全民族抗战的经过如何?(生讨论并回答抗日救亡运动发展到全民族抗战的原因:略)
总结: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日军侵略加剧,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中国共产党及全国人民的努力。
接下来,大家一起来说一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过程,(生答:略)总结:①1935年,中共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②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③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这也是国民党和共产党在历史上的第二次合作。而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完成则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而全民族抗战则主要体现在国共合作抗日上。而导学稿已经把国共合作抗日从两个方面进行描述,即政治上和军事上,而在军事上,也分国内、国外两方面,国内主要是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的敌后战场,其中同学们需要知道两个战场上的一些重要战役及 5
其意义。
(1)防御阶段(1937---1938.10)正面战场方面:
淞沪会战,打破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叫学生在书本上划出来)太原会战中的平型关大捷是取得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国共两党合作)徐州会战——取得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台儿庄大捷)敌后战场方面:
制定全面抗战路线,开展游击战,建立抗日根据地。武汉失守:则标志着抗战由防御阶段进入相持阶段(2)1938.10---1944.1:相持阶段
抗战相持阶段的主要战场由正面战场为主转为以敌后战场为主,这一阶段,同学们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期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向日伪军发动的大规模破袭战役。其中有一百多个团投入战斗中。战争历时三个半月,给日伪军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日军的“囚笼”政策,增强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但这并不意味着在相持阶段国民党军队没有任何的抗争活动,如枣宜会战——张自忠将军壮烈殉国。这张自忠将军是身为仅次于蒋介石的军衔的集团军总司令,这样一位军长的阵亡很可能意味着全军的覆没。但在抗战期间牺牲的军长不只张自忠一人,还有很多抗战牺牲的国民党高级将领没有列出来,所以说,国民党也为抗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总的来说,无论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在当时的局势下都是不可缺少的。所以两者的联系:互相依存,互相配合。这一阶段的抗战,除了中共和国民党领导指挥的战役外,还有蒙古抗日游击队、回民支队等抗日武装队伍也对抗战做出了 6
贡献
5.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3)反攻阶段:1944.春---1945.8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使得全民族抗战成为现实同时,战争的形势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时候,海外的局势:1942年,世界反法西斯阵营正式形成。这也意味着胜利女神开始向抗日阵营倾斜,即是说抗日战争开始落下帷幕。对此,同学们要知道,两个比较重要的转折点,其中一个是1944年春,敌后抗日军民开始发动局部反攻。
随后中共七大召开,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为抗战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和思想基础。而另外的一个是1945.8.9 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揭开了全面反攻的序幕。
不久,欧洲战争结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就只剩下中国战区的战争。为了加快战争的结束,美国向日本投了两颗原子弹。
最后,在众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日本终于于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经历了八年之久的抗战,中国各方面都遭受着巨大的损失和伤害,为什么最后却能够取得战争的胜利?而这次抗战胜利又有着怎样的历史意义呢?下面小组针对这两个问题进行讨论,待会派代表讲述自己小组的答案。
(生答:略)总结:
(1)抗战胜利的原因
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实现全民族抗战(根本原因)两大战场相互配合,协同作战
中共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是抗战的中流砥柱,实行全面抗战路线 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广泛同情和支持(2)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抗战胜利,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的完全胜利,是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的历史转折点。
抗战胜利,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提供了一个弱国战胜帝国主义强国侵略的经验和范例,也促进了民族觉醒和唤起了民族团结的巨大力量。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采用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在打败日本侵略者的同时,使党和人民得到巨大发展。这一切都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坚持抗战,牵制和削弱了日本大部分军队,使其不能北攻苏联,又大大减轻了日军在太平洋战场对美英的压力,在战略上有力地配合和援助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板书设计
伟大的抗日战争
一、日军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
二、日军侵华的罪行
三、国民抗战
1.关内关外的抗日救亡运动 2.全民族抗战
四、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1.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2.抗战胜利的原因 讲解习题 教学反思
首先,由于是第一次正式上课,而且对于这里实行的教学模式还不是很熟悉,尤其是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因为对学生的情况不是很熟悉,再加上班上学生人数较多,组织起来也不容易,所以导致讨论和展示回答情况用时过长,后面的教学的教学任务无法如期完成。其次,由于教材跨度大,容量大,在细节处理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如一些师生“问答”还需要转化成平等的“对话”;对小组合作结果的点评不够全面。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应该用求真务实的态度、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存在的问题。我期望通过我深入的思考和实践,在今后的教学中,注重观念上的更新,理论上的提高,使之成为推动教学工作的有力保证。
第二篇:第3课 伟大的抗日战争(教案)
白塔高级中学高一历史必修一学案
班级: 姓名: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第3课 伟大的抗日战争
【学习要求】
1.列举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和南京大屠杀等侵华日军的罪行。
2.简述中国军队抗击日军的重大战事、中国军民坚持敌后抗战等史实,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作用。
3.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以及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4.体会中华儿女万众一心、浴血奋战和不怕牺牲的斗争精神。
【考试说明】
1、日军罪行
2、正面战场典型战役
3、敌后战场典型战役 基础知识回顾
一、侵华日军的罪行
1、制造大屠杀惨案:如1937年12月,南京沦陷后,日军对放下武器的中国军人和手无寸铁的中国市民进行长达6周的大屠杀,30多万人被害。
2、实施毒气战和细菌战:日军在侵华过程中,公然违背国际公法,在中国土地上研制细菌和化学武器,惨无人道地用活人进行实验。
3、实行殖民统治,进行经济 掠夺和推行奴化教育
二、全民族的抗日战争(1937—1945年)
1、正面战场(国民党:片面抗战路线)
①凇沪会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1937年8月—1937年12月,上海及周围地区)
②太原会战:期间,八路军一一五师参加会战,取得了平型关大捷,这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③徐州会战:期间,在李宗仁的指挥下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这是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
④武汉会战: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中国抗日战争进入 抗日相持阶段。⑤枣宜会战:1940年,张自忠。(战略相持阶段的会战)
2、敌后战场(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
(1)洛川会议:1937年8月,制定全面抗战路线(2)发表《论持久战》指明方向
(3)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开展游击战争
(5)百团大战:1940年下半年,沉重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合作探究 精讲点拨】
材料一 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材料二 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
白塔高级中学高一历史必修一学案
班级: 姓名:
1、材料一盅中共提出抗战的方针是什么?为此中共做出了哪些努力?
发动全民族抗战,为此中共积极行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召开洛川会议,制定全面抗战路线,发表国共合作宣言,接受国民政府改编等。
2、材料2中的观点是否正确?试驳斥其观点。
观点错误,该材料掩盖了日本的侵略野心,遭受原子弹轰炸也是自食恶果
巩固练习【A级】
1.抗日战争时期的《军政》杂志刊诗一首:“晴天霹雳太行头,万里阴霾一鼓收。英帅朱彭筹此役,竟扶危局定神州。”诗中的“此役”是指(D)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大捷 C.太原会战 D.百团大战 2.“麻雀叫,麻雀叫,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小朋友!大家起来闹,日本糖果我不吃,东洋玩具我不要。”这首童谣的出现是由于发生了(B)
A、一二八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3.1940年,周恩来在重庆与当时的棋王谢侠逊对弈时一语双关地说:“明人重炮,清人重马,我们应该重兵卒”周恩来的话实质上反映了(D)
A.周恩来深谙历史知识 B.中共放弃中原从而扭转抗战局面 C.中共决心依靠军队士兵抗战 D.中共依靠群众实行全面抗战路线 【B级】
4.电视剧《亮剑》成功塑造了八路军独立团团长李云龙和国民党晋绥军某部团长楚云飞共同抗日的情景。你认为出现该情景的原因是 ①国共两党的阶级立场相同 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③国共两党坚持的抗战路线基本一致 ④中日民族矛盾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C)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5.“我们正处在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转变关头„第一次全民族一心一意地在血泊和瓦砾中奋争以创造一个赫然在望的新时代。”史学家张萌麟在这里写的“新时代”是指(D)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国民大革命运动 D.抗日战争 【C级】
6.童谣也能证史。79岁的杨老先生少年时的习作“不要放鞭炮”写道:新年到,放鞭炮,蹦硼蹦硼,虽热闹,金钱耗去太无聊!如今国仇还未报,不如省钱买枪炮。枪炮价格高,只要万众心一条,莫看轻,省下是丝毫,千户万户数目就不小!救国不靠空口号,实际工作最紧要!这首童谣写作的时期是(C)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国民大革命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7.“祝捷的炮像雷声响,满街的爆竹,焰火飞扬。满山遍野是人浪!笑口高张,热泪如狂。”诗人罗家伦在《凯歌》中描绘了中国人民欢庆抗日战争胜利的狂欢景象。抗日战争的胜利(B)
①使中国走上了独立、民主、富强的道路 ②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③是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帝斗争 ④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第三篇:《伟大的抗日战争》说课稿
《伟大的抗日战争》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伟大的抗日战争》。教材分析
本课使用教材为高一《历史》必修一(人民版)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第三部分内容。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民族抗争”,是自鸦片战争以来反侵略战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该课分为四个子目:日军罪行;关内关外抗日救亡运动;全民族抗战;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拱托出抗日战争的伟大所在,而“空前侵略----全民抗战----伟大胜利”是本课的轴心,教师应重点体现。但《课标》更要求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学情分析
对高一学生来说,初中教材分四节课比较详实的介绍了这部分史实,为避免重复让学生感到乏味,所以在过程中,首要任务就是通过再现生动的历史画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力争在能力上能有所突破。本课的内容有大量学生可以收集的史料,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可以让学生课前收集,整理,归纳,在课堂上进行信息共享,属于识记层面的内容基本上可以让学生自己学习。可以直接在机房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中国的抗日战争爆发的原因、全民族抗战的体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过程和抗日战争的特点;简述日本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史实,了解中国各阶层人民在抗战中的英勇表现,全面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意义。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分析、探索、思考、观察、操作、想象、质疑、创新、合作等能力;提高学生综合、概括和归纳历史事件的能力。
情感目标:学会感恩先辈的付出,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为人类和平做贡献的理想和珍惜生命的意识。
本节课的重难点则是知识和能力目标所谈到的内容,二情感目标则是本节课的难点。教法学法
本课一课时完成老教材需要6个课时才能讲授完的内容,因此我对本课知识点进行了整合、重组、提炼,并通过有探究讨论价值的问题串联,以体现内容组织上的科学性、基础性、时代性和开发性,课前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收集,整理,归纳,在课堂上进行信息共享,属于识记层面的内容基本上可以让学生自己学习。关于重点难点等则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加以呈现。我涉及到的教法有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引导讨论法; 情境陶冶法;知识串联法学法有自主学习法;实践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观察学习法 教学过程
本课以抓住学生的兴趣点,鼓励他们去表现为主,让学习成为他们人生价值的自我实现。基于此,整个教学过程以下几步组成:
(一)材料导入,激趣质疑 满江红(据岳飞原作改写)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年代耻与辱,八年抗战仇和恨。黑吉辽,烧杀抢掠奸,空悲切。南京耻,犹未雪。家国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富士山阕。
壮志饥餐东虏肉,笑谈渴饮倭奴血。待从头,收拾小日本,雄世界。对于这则材料,我设置了如下两个问题:
1、这是互联网上流传的一首词,请同学们思考,对岳飞《满江红》的这一改写反映了当前中国民间的一种什么态度?
2、“敌视日本”在当前中国并不罕见,特别是一些年轻人在网上编写了大量这种“仇日”作品,为什么他们会产生这种“仇日”心态呢?【思考】:“小”日本为何侵略“大”中国?(学生回答后教师屏幕展示日本侵路中国的原因)
设计意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产生兴趣,让他们回忆起65年前中华民族历史上那一幕幕惨痛的、悲壮的、英雄的历史,一面激发学生日本侵略者的不满和对受尽凌辱的中国人民的同情,一面让学生认识落后就要挨打的事实。
(二)回顾历史 痛惜国耻
完成课下作用:回家周同学们观看了影片《东京审判》假如你们是当年参加东京审判的中国法官,请陈列出证据,让日本战犯得到应有的惩罚?四组各派代表来陈述其讨论结果,选出最优秀的一组派代表为大家展示其所搜集的证据。(有马静一同学课件演示所搜集的证据之后教师补充总结将日军罪行展示给大家)设计意图:我用模拟法庭的形式,让学生在时空结合中,回到历史的情境中,让学生通过自己搜集资料、然后学生之间探索、思考、操作、想象、质疑和创新最后一起汇总结果等丰富多彩的认识过程来获得知识,使学生认识到参与和团结合作的重要性,更让他们感到生命的可贵。
(三)重温历史 众志成城
这个教学步骤是整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我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筛选信息法、引导讨论法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合作探究,自主得出结论。具体问题安排如下:
1.用数字序号在课文中勾画出抗日救亡运动的表现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过程后,分析国共合作后双方如何抗日的,抗日战争有哪些特点?
4、课件出示: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重庆的一家报纸上登出了一则谜语“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打一古代人物的名字”结果刊登出来的谜底有:A、屈原 B、苏武 C、蒋干 D、毛遂 教师提问:
(1)你知道这些谜底的根据分别是什么吗?
(2)每个谜底各强调了谁的功劳?你能举出相应事例说明吗?(3)你觉得这些谜底能完整体现抗战胜利的原因吗?为什么?(4)在思考谜底结果时,你是否意识到此题的用意呢?
问题
1、学生们看书讨论后很轻松的完成任务(老师必须强调国共两党在抗战中的两条路线,两个战场以及各自在抗战中的地位)(显示幻灯片让学生填空)
师生讨论最多的是问题四,谜底的根据五花八门,如: 屈原——屈服于原子弹(美国在日本的广岛、长岐投下两枚原子弹);苏武——苏联的武力援助;蒋干——蒋介石干的(如:台儿庄战役);毛遂——毛泽东遂了人民的心愿(如:百团大战),学生思维活跃起来后还想到华佗(中华民族赢得抗战胜利),还有包拯(同胞们拯救了中华民族)等等。这些答案都是抗战胜利的原因,但都有片面性,所以我们一起汇总找出最重要的)(课件展示)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读中学、玩中学、做中学、听中学,在思考中学习、游戏中学习、合作中学习,让他们轻松的将重难点问题和容易记混淆的问题记在心里,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学习方式。
(四)追问历史 缅怀先烈
为完成新课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目标,我通过对历史地追问和对先烈地缅怀来初步树立学生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逐步确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这一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
1、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我们在欢庆胜利之时,是否应该作这样的一个思考:这场战争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世界人民该如何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呢?(引导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2、战争总是残酷的,抗日战争中又有多少中国人流血牺牲,虽然事隔半个多世纪,我们依然能清晰的再现那一张张鲜活的面孔,一声声果敢的嚎叫,一颗颗誓死报国的雄心。同学们,让我们再次唱响激昂的旋律,对英雄们表达我们深深的怀念(播放歌曲《祈祷》)
设计意图:情境创设是这个环节的重头戏,恰当地运用直观形象、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强烈的视听效果,缩短时空的距离,使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革命烈士的光辉形象,并与之产生情感碰撞,激起对烈士的怀念和对祖国的热爱。
(五)升华历史 展望未来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是中国人喊了多年的口号,然而勿忘国耻不是记住仇恨,因此,课的最后很有必要拭擦学生心中的敌视态度。基于此,伴随着音乐,我设计了这样一段话来结束这堂课: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如何正确看待抗日战争这一段历史,一直是影响中日关系的重大问题。那么,站在今天的立场上,我们应该如何认识这段沉重的历史呢?对于我们来说,简单的“仇日”是否符合世界的主题,日本给了我们一个南京大屠杀,我们是否也还他一个东京大屠杀呢?面对当前中日关系中的一些分歧与矛盾,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呢?为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我相信同学们会有客观、科学、正确的回答。好!把你们的想法写出来。这就是今天的作业——“一封写给日本中学生的信”。
设计意图:为了真正体现课改理念中“使学生学会辨证地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养成现代公民应具备的人文素养”,也让历史真正为现实服务。
六、课件展示板书设计
七、课后评价
1、本节课用一课时讲了老教材需六课时才能讲授完的内容,把知识点进行了整合、重组、提炼,通过有探究讨论价值的问题串联讲解是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师生活动、生生活动围绕着课文四个子目内容展开,培养了学生综合、概括和归纳历史事件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树立了学生健康的价值观,在参与中学生找到了学史的乐趣和自信。
2、课中还存在不足,教材跨度大,容量大,教师在细节处理方面有待完善。如一些师生“问答”还需要转化成平等的“对话”;汇小组合作结果时顾及不够全面,尤其是学困生的意见往往在小组中可能不会受到重视等。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应该用求真务实的态度、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存在的问题。我期望通过我深入的思考和实践,在今后的教学中,注重观念上的更新,理论上的提高,使之成为推动教学工作的有力保证
第四篇:伟大的抗日战争.说课稿
《伟大的抗日战争》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伟大的抗日战争》。
教材分析 本课使用教材为高一《历史》必修一(人民版)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第三部分内容。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民族抗争”,是自鸦片战争以来反侵略战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该课分为四个子目:日军罪行;关内关外抗日救亡运动;全民族抗战;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拱托出抗日战争的伟大所在,而“空前侵略----全民抗战----伟大胜利”是本课的轴心,教师应重点体现。但《课标》更要求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学情分析 对高一学生来说,初中教材分四节课比较详实的介绍了这部分史实,为避免重复让学生感到乏味,所以在过程中,首要任务就是通过再现生动的历史画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力争在能力上能有所突破。本课的内容有大量学生可以收集的史料,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可以让学生课前收集,整理,归纳,在课堂上进行信息共享,属于识记层面的内容基本上可以让学生自己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中国的抗日战争爆发的原因、全民族抗战的体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过程和抗日战争的特点;简述日本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史实,了解中国各阶层人民在抗战中的英勇表现,全面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意义。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分析、探索、思考、观察、操作、想象、质疑、创新、合作等能力;提高学生综合、概括和归纳历史事件的能力。情感目标:学会感恩先辈的付出,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为人类和平做贡献的理想和珍惜生命的意识。
本节课的重难点则是知识和能力目标所谈到的内容,二情感目标则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法学法 本课一课时完成老教材需要6个课时才能讲授完的内容,因此我对本课知识点进行了整合、重组、提炼,并通过有探究讨论价值的问题串联,以体现内容组织上的科学性、基础性、时代性和开发性,课前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收集,整理,归纳,在课堂上进行信息共享,属于识记层面的内容基本上可以让学生自己学习。关于重点难点等则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加以呈现。我涉及到的教法有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引导讨论法; 情境陶冶法;知识串联法学法有自主学习法;实践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观察学习法
教学过程
本课以抓住学生的兴趣点,鼓励他们去表现为主,让学习成为他们人生价值的自我实现。基于此,整个教学过程以下几步组成:
(一)材料导入,激趣质疑 课件出示: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重庆的一家报纸上登出了一则谜语“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打一古代人物的名字”结果刊登出来的谜底有:A、屈原 B、苏武 C、蒋干 D、毛遂
教师提问:
(1)你知道这些谜底的根据分别是什么吗?
(2)每个谜底各强调了谁的功劳?你能举出相应事例说明吗?(3)你觉得这些谜底能完整体现抗战胜利的原因吗?为什么?(4)在思考谜底结果时,你是否意识到此题的用意呢?
问题
1、学生们看书讨论后很轻松的完成任务(老师必须强调国共两党在抗战中的两条路线,两个战场以及各自在抗战中的地位)(显示幻灯片让学生填空)
师生讨论最多的是问题四,谜底的根据五花八门,如: 屈原——屈服于原子弹(美国在日本的广岛、长岐投下两枚原子弹);苏武——苏联的武力援助;蒋干——蒋介石干的(如:台儿庄战役);毛遂——毛泽东遂了人民的心愿(如:百团大战),学生思维活跃起来后还想到华佗(中华民族赢得抗战胜利),还有包拯(同胞们拯救了中华民族)等等。这些答案都是抗战胜利的原因,但都有片面性,所以我们一起汇总找出最重要的)(课件展示)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读中学、玩中学、做中学、听中学,在思考中学习、游戏中学习、合作中学习,让他们轻松的将重难点问题和容易记混淆的问题记在心里,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学习方式。
通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产生兴趣,让他们回忆起65年前中华民族历史上那一幕幕惨痛的、悲壮的、英雄的历史,一面激发学生日本侵略者的不满和对受尽凌辱的中国人民的同情,一面让学生认识落后就要挨打的事实。【思考】:“小”日本为何侵略“大”中国?(学生回答后教师屏幕展示日本侵路中国的原因)
总结出根本原因:从大陆政策到“国策基准”的既定国策;直接原因:新一轮经济危机的冲击加剧了侵略的野心,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有利时机:中国的国内局势为国共对峙,国民政府正全力围剿红军,尚未作好充分的准备。
师:这里有个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的FLASH短片,请大家共同欣赏。(链接到《抗日三字歌》)
(二)回顾历史 痛惜国耻 总结日本侵华的基本事实。
完成课下作业:回家后同学们观看了影片《东京审判》假如你们是当年参加东京审判的中国法官,请陈列出证据,让日本战犯得到应有的惩罚?四组各派代表来陈述其讨论结果,选出最优秀的一组派代表为大家展示其所搜集的证据。(选一位同学课件演示所搜集的证据之后教师补充总结将日军罪行展示给大家)
A、大屠杀;B、细菌战和化学战;C、劳工与慰安妇;D、野蛮的殖民统治
设计意图:我用模拟法庭的形式,让学生在时空结合中,回到历史的情境中,让学生通过自己搜集资料、然后学生之间探索、思考、操作、想象、质疑和创新最后一起汇总结果等丰富多彩的认识过程来获得知识,使学生认识到参与和团结合作的重要性,更让他们感到生命的可贵。
联系现实,指出日本对于侵华事实的认罪态度不够。如:小泉首相五次参拜靖国神社;篡改历史教科书;否认南京大屠杀等。说明日本的军国主义复活威胁着世界的和平
(三)重温历史 众志成城 这个教学步骤是整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我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筛选信息法、引导讨论法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合作探究,自主得出结论。具体问题安排如下: 1.用数字序号在课文中勾画出抗日救亡运动的表现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过程后,分析国共合作后双方如何抗日的,抗日战争有哪些特点?
(四)追问历史 缅怀先烈 为完成新课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目标,我通过对历史地追问和对先烈地缅怀来初步树立学生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逐步确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这一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
1、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我们在欢庆胜利之时,是否应该作这样的一个思考:这场战争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世界人民该如何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呢?(引导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2、战争总是残酷的,抗日战争中又有多少中国人流血牺牲,虽然事隔半个多世纪,我们依然能清晰的再现那一张张鲜活的面孔,一声声果敢的嚎叫,一颗颗誓死报国的雄心。同学们,让我们再次唱响激昂的旋律,对英雄们表达我们深深的怀念(播放歌曲《祈祷》)设计意图:情境创设是这个环节的重头戏,恰当地运用直观形象、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强烈的视听效果,缩短时空的距离,使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革命烈士的光辉形象,并与之产生情感碰撞,激起对烈士的怀念和对祖国的热爱。
(五)升华历史 展望未来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是中国人喊了多年的口号,然而勿忘国耻不是记住仇恨,因此,课的最后很有必要拭擦学生心中的敌视态度。基于此,伴随着音乐,我设计了这样一段话来结束这堂课: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如何正确看待抗日战争这一段历史,一直是影响中日关系的重大问题。那么,站在今天的立场上,我们应该如何认识这段沉重的历史呢?对于我们来说,简单的“仇日”是否符合世界的主题,日本给了我们一个南京大屠杀,我们是否也还他一个东京大屠杀呢?面对当前中日关系中的一些分歧与矛盾,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呢?为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我相信同学们会有客观、科学、正确的回答。好!把你们的想法写出来。这就是今天的作业——“一封写给日本中学生的信”。
设计意图:为了真正体现课改理念中“使学生学会辨证地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养成现代公民应具备的人文素养”,也让历史真正为现实服务。
六、课件展示板书设计
七、课后评价
1、本节课用一课时讲了老教材需六课时才能讲授完的内容,把知识点进行了整合、重组、提炼,通过有探究讨论价值的问题串联讲解是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师生活动、生生活动围绕着课文四个子目内容展开,培养了学生综合、概括和归纳历史事件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树立了学生健康的价值观,在参与中学生找到了学史的乐趣和自信。
2、课中还存在不足,教材跨度大,容量大,教师在细节处理方面有待完善。如一些师生“问答”还需要转化成平等的“对话”;汇小组合作结果时顾及不够全面,尤其是学困生的意见往往在小组中可能不会受到重视等。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应该用求真务实的态度、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存在的问题。我期望通过我深入的思考和实践,在今后的教学中,注重观念上的更新,理论上的提高,使之成为推动教学工作的有力保证
第五篇:伟大的抗日战争概要
《伟大的抗日战争》讲稿
师:同学们,这里有一张2015年9月的日历,我要问同学们一个问题,同学们知道2015年9月3号是什么日子吗?
生:抗战胜利纪念日/阅兵。
师:没错,9月3日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而今年呢,正好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那么,70多年前,日本是如何一步一步侵略中国?中国人民到底遭受了怎样的苦难?今天,就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走进《伟大的抗日战争》,来学习那段苦难而辉煌的历史。
同学们都知道,日本是我们的邻国。早在东汉时期,中日之间就有了一定的交流,到了隋唐时期,两国更是互派使者,友好往来。可是,到了近代,日本不仅发动甲午战争,甚至派兵侵华,企图吞并整个中国。那么,他们为什么要侵略中国呢?下面,我们就从材料中找寻找答案。同学们先看一下这段材料。
生:看材料。
师: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发展十分迅速。而随着国力的不断增强,它的扩张野心也在不断地膨胀,提出了用战争手段吞并中国和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的对外扩张政策,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大陆政策。简单来说,大陆政策一共分六步,首先吞并台湾,其次吞并朝鲜,接着吞并满蒙,然后吞并整个中国,最后称霸亚洲乃至全世界。而在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在东京召开“东方会议”,制定了《对华政策纲领》。会后,田中义一向日本天皇提出所谓的《田中奏折》,里面也说到“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支那是对中国的一种蔑称,那从这个段话中,同学们就可以看到,日本的侵略野心是非常大的,而大陆政策和《田中奏折》都说明了:侵略中国是日本的既定国策,这也是日军侵华的根本原因。
我们再来看第二段材料。看完之后,我请同学起来说一下,你在材料中所找到的原因。师:好的,那我请一位同学起来说一下。生:回答。
师:非常好。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经济大危机,这场大危机很快就波及到日本,使得日本的工业生产急剧下降,各种矛盾也在不断地激化。而我们知道,在甲午战争中,日本获得了清政府的巨额赔款,这就让日本尝到了战争的甜头,所以,他们此时又想发动新的战争,来摆脱经济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
这两个原因都是从日本方面来说的,其实当时中国国内的情况也为日本提供一个有利的时机。那是什么呢?我们来看这段材料,蒋介石在给国民党将领训话时说到“外寇不足虑,内匪实为心腹之患,如不肃清内匪,则决不能御外侮”。这说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当时在做什么?没错,国民政府为了确保政治上的统一,正在全力“剿共”。而国共之间的内战,正好给了日本一个可趁之机。
这是我们分析的日本侵华的原因。请同学们在书上做好笔记。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日本侵华的过程,看看日本是如何一步一步蚕食中国的领土。同学们可以看到黑板上的地图。
1931年9月18日晚上,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并嫁祸给中国军队。然后,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中国军队,发动了“九一八事变”。紧接着,在不到5个月的时间里,日军就占领东北三省。接着,日本对上海闸北的中国驻军发起进攻,发动“一·二八”事变。1935年,日本为了实现不战而取华北的目的,以政治手段策动华北脱离南京国民政府,实行“自治”,制造了一系列事件,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华北事变”。华北事件之后,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主要矛盾。在 1937年,日本又发动卢沟桥事变,这个时候,日本的侵华战争已经从局部侵华转变为全面侵华。之后,日军向华东和华北两个方向发动攻击,妄图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华北日军侵入山西,占领太原。而华东方面,日军为了控制上海和南京,挑起八一三事变,不久之后,上海失守。上海离当时首都的南京非常地近,可以说南京的门户,上海失守,直接威胁着南京。12月,南京沦陷,这个时候,发生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到了1938年10月,广州、武汉也被日军占领。同学们可以看到,红线以东的地方基本都被日军占领,中国已经失去了华北、华中和华南等大片领土。
然而,日军在侵华战争中,除了侵占中国的大片领土,还犯下了一系列滔天的罪行,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在进攻过程中,日军肆意杀害中国人民,而刚才我们说到的南京大屠杀就是有力的证据。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城,对南京城的平民进行了长达6周的大规模屠杀。在这次大屠杀中,遇害人数达30万以上。下面我们来看几张当时的图片。(图一)这是当时被日军杀害的无辜的孩子。(图二)这是当时日本的两个军官进行的杀人比赛,而他们杀害的正是普通的百姓。(图三)这是当时被日军扔到江边的遇难者的尸体和一段日军处理尸体的材料。这些图片和材料真实地纪录了日本侵略者在南京制造的大屠杀惨案。从去年开始,我们国家把12月13日设立为国家公祭日。而就在这个月的9号,中国申报的南京大屠杀档案入选最新的“世界记忆名录”。这体现了我们对这段历史的尊重,我想,作为一名高中生,特别是学过这段历史的高中生,这是大家应该关注的。
此外,日本为了取得战争的胜利,公然违反国际法,研制细菌战和化学武器,并把中国人民当作试验品。请同学们看到教材33页侵华日军细菌与毒气部队分布图,从这幅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日本细菌部队和下属支部分布于华北、华中、华南的各大占领区。其中,有臭名昭著的七三一部队。我们来看一下当时七三一部队做实验的一些工具。看了这些工具,同学们有没有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
生:有。
师:在当时,日军正是利用这些工具在中国人身上做活体解剖等一些惨无人道的实验。而在抗战结束后,被日军遗弃在中国的化学武器还有200余万枚,至今,这些武器还对我们有一定的威胁。
这是日本在军事方面所犯下的罪行。而在政治上,日本则通过扶植傀儡政权来达到以华制华的目的,这是日本侵华的一项政治方针。为了达到以华制华的目的,日本就在中国培植傀儡政权。书上36页列出了主要的傀儡政权,同学们看一下有哪些?日本正是借助这些力量来破坏中国的抗日活动,以便达到侵略的目的。
同时,日本侵略者还在占领区内实行经济掠夺政策,用掠夺到的财力、物力和人力,供应其侵华战争的需要。这种靠战争掠夺到的财富来支持战争的政策就叫“以战养战”。这是日本侵华的一项经济方针。
而在文化上,日本侵略者推行奴化教育,消磨中国人民的抵抗意识,想从根本上把中国人民变成他们的顺民。
这是日军在侵华过程中所犯下的罪行,请同学们在书上勾画下来,没有的,就把它补充上去。生:做笔记
师:我们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随着日本侵略的不断加深,中国人民会怎么样?没错,不想当亡国奴的中国人民奋起反抗,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接下来,我们就来看一看关内关外的中国人民是怎样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同学们要知道,这里的“关”指的是山海关。山海关以南称为关内,以北就是关外。大家可以在书上标记一下。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从1931年到1937的卢沟桥事变是局部抗战阶段,主要是在东北、华北、华南地区的抗日救亡运动。从1937年到1945是全面抗战阶段,其中1937年7月到1938年10月为战略防御阶段。1938年10月到1944年为战略相持阶段,1944年到1945年为战略反攻阶段。同学们可以把这个时间表记在书上。
生:记笔记
师:那这里的关内关外的抗日救亡运动其实就是局部抗战。这里有一个表格,我给大家几分钟的时间,看一看37页的内容,总结一下,中国共产党、东北军民、国民党爱国官兵以及爱国民众的抗日救亡运动分别有哪些。然后我们请几位同学来完成这个表格。
生:看书。
师:好的。我们先来看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的主要活动。先请第一位同学来说一下。生:略
师:很好。请坐。其实已经概括的比较全面了。在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中共就发表了抗日宣言。1935年,中共又发表八一三宣言,并召开瓦窑堡会议,在这次会议上,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还将东北的抗日武装力量组成抗日联军。这是中共的抗战活动。那我们再请一位同学说一说东北军民的主要活动有哪些。生:略
师:没错,东北军民首先组成抗日义勇军,后来在中共的组织下发展为抗日联军,成为东北抗日的主要力量。当时,抗日联军战士的姓名都是要保密的,因为一旦敌人知道了姓名,全家人就会惨遭屠杀,所以抗联战士们都用外号相称,因此许多战士牺牲后连姓名都没有留下。
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东北军民的抗日救亡活运动,那当时的国民党的爱国官兵又有哪些抗战事迹呢?我们请下一位同学来说一下。生:略
师:说的很好。这个时候,国民党的爱国官兵也是英勇抵抗,比如蔡廷锴和蒋光鼐率领的十九路军,还有安德馨、宋哲元等人在长城一带进行的抗战。这其中还有一些故事。当时,宋哲元所率领29军和日本关东军在喜峰口交战,喜峰口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就武器装备来看,日军是占有绝对的优势。因此,29军想取胜,必须以己之长克敌之短。于是,大家都把注意力放到了一种特殊装备上,那就是大刀,还挑选出500名擅长刀术的士兵组成大刀队。由于日军的飞机大炮在晚上都发挥不了作用,所以,大刀队选择在晚上向日军发起突袭。最后,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大刀队不负众望,取得了喜峰口战役的胜利。为了歌颂大刀队的英勇事迹,作曲家麦新在1937年创作了《大刀进行曲》这首著名的抗战歌曲。
这里要特别讲一下西安事变,西安事变,也称双十二事变,是1936年12月12日由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的“逼蒋抗日”的行动。这里有一段关于西安事变的视频,详细地介绍了当时的情况。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播放视频)
生:观看视频。
师:看了这段视频,我相信同学们对西安事变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而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结束了国共十年对峙的局面,也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而除了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军队,当时还有许多的爱国民众也以罢工、募捐等各种方式支援抗日战争。1935年12月9日,北平的许多学生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要求保全中国的领土完整,这就是“一二九运动”,他们的爱国行动,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支持。
这是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情况。那我们来总结一下,局部抗战有什么特点呢?
首先,从地域上来说,东北、华北、华东、陕北等地区都有抗日救亡运动,这是不是说明抗战的地域很广泛?其次,参与抗战的不仅有以共产党为代表的工农群众、国民党爱国将领,还有普通群众、爱国学生等等,说明参与抗战的阶层众多。再有就是这一阶段是抗战是与反蒋相结合的,当时蒋介石主张不抵抗政策,而这一系列的抗战活动,其实是对不抵抗政策的一种有力的反驳,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刚才我们说到的西安事变。
那么局部抗战有什么作用呢?对日本方面来说,中国人民的抗战是不是打击了日本的侵略野心?而对中国来说呢,在面对不断加深的民族危机时,不甘做亡国奴的中国人勇敢抗争,这加强了中国人的民族意识,有利于促进民族的觉醒;另一方面,就当时的情况来看,局部抗战推动了国共两党调整政策,也就极大地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这是局部抗战的特点和作用,同学们做好笔记。
但是同学们,虽然局部抗战有一定的作用,但它也有一定的分散性和自发性。而随着日本侵略的不断加深,局部抗战能够有效抵抗日军的进攻吗?
生:不能。
师:正是因为局部抗战难以抵挡日军的进攻,所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就显得尤其重要。那同学们思考一下,当时有哪些条件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呢?
首先,我们说,1937年卢沟桥事变之后,日本由局部侵华转变为全面侵华,这个时候,中国人民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机,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国内的主要矛盾。这是第一个条件。
而我们刚才是不是还说到,中国人民组织的各种局部抗战?这些局部的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也推动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而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国民党和共产党也意识到:再斗下去,大家都要变成亡国奴了,所以国共之间也暂时消停了。而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给了双方一个合作抗日的机会。
此外,1935年,共产国际召开第七次代表大会。这次会议通过了建立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决议,呼吁各国人民行动起来,反对法西斯。因此,共产国际也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这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条件,同学们可以把它记在书上。生:记笔记。
师:好的,那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怎样一步一步形成的。
1935年,中共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而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序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宣布要抵抗暴力。接着,根据国共两党协议,把西北红军改编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后来又改编成第十八集团军,把南方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到这个时候,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就正式建立了。那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又有哪些特点呢?
既然是民族统一战线,是不是应该具有广泛的民族性?因为它不仅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还包括大资产阶级。其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最主要的是国共两党的合作,而实际上,国共两党各自拥有政权和军队,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政府和军事指挥部。第三,也没有固定的组织形式和共同的政治纲领。国共两党都在共同目标之下,各自贯彻自己的纲领,而涉及合作抗日的事,一般是采取临时协商、谈判的方式加以解决。
这是它的三个特点。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意味着国共开始合作抗日,抗日的战场分为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那下面,我们就先来看一看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的抗战活动。请同学们先浏览39页的内容,找出国民党组织的几次大型会战。
生:看书。
师:同学们找到这几次大型的会战了吗?同学们一起说,有哪些? 生:略
师:没错。那我们就分别来介绍一下这几次会战。
卢沟桥事变后,为了能够实现长期作战的目的,蒋介石决定把日军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导为由东向西,于是就在上海主动反击,这就是我们说的淞沪会战。这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这场会战持续了三个月,虽然最后以国民党的失败告终,但它彻底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而在淞沪会战期间,国民政府还组织了太原会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也参与了这次会战,并取得了平型关大捷,这是抗战以来,中国取得的首次大捷,也是体现国共合作最典型的会战,极大地加强了中国人民的抗战信心。
1938年春天开始的徐州会战是一次大规模防御战役,其中呢,以1938年三四月间的台儿庄大战最为著名,在这次战役中,中国军队消灭日军一万多人,所以我们把它称为台儿庄大捷。而在台儿庄战役中,有一支队伍应该引起我们四川人的关注,那就是川军。这些川军士兵在师长王铭章的带领下,奉命苦守滕县。滕县保卫战共打三天,最后,王铭章和3000多士兵全部殉难。滕县一战,川军以寡敌众,可以说书写了川军抗战史上最为光荣的一页。而指挥“徐州会战”的李宗仁后来在回忆录中写道:“若无滕县之固守,焉有台儿庄之大捷!”。
到了1938年6月,中国军队沿长江南北两岸展开了武汉会战。这次会战的规模非常大,战场遍及安徽、河南、江西、湖北4省。最后,国民党被迫撤出了武汉。这次的失败,使中国失去了重要的国际物资补给线。但对日军而言,虽然打通了南北交通线,但同时他们也发现,由于战线过长,已无力再发动大型战役。所以武汉的沦陷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而枣宜会战就是在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发生的一次会战。在这次会战中,国民党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战死。这是国民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牺牲的级别最高的将领,他在战争中誓死抵抗,所表现的英勇精神让人非常敬佩。据说,在张自忠的遗体运回后方的时候,日军下令停止空军的空袭一天,以避免伤到他的遗体,而当灵柩运到重庆时,蒋介石亲自护送灵柩,并举行了隆重的祭奠仪式。
这是抗战初期,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组织的几次大型会战。在这些会战中,虽然取得了一些胜利,但总的来说,国民党可以说是节节失利,那这是不是就意味着国民党的正面战场没有什么作用呢?我们该如何看待正面战场的抗战呢?这里有一段材料,同学们先看一下。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到,不管是武器装备还是人员伤亡,正面战场的损失可以说是非常地惨重。然而,正是由于正面战场的抵抗,打破了日本速战速决的计划,使这场战争变成了持久战,为最后的胜利提供了可能。同时,正面战场牵制了日军的主力,也为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创造了条件。
我们介绍了国民党的正面战场。那么接下来,我们把目光转向共产党开辟的敌后战场,看看敌后战场为抗战做出了哪些贡献。
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为了制定抗战方针与政策,在1937年8月22日在陕北洛川召开扩大会议。这次会议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提出党的战略任务是建立根据地,开展游击战。这里有一张表,同学们看看中国共产党开辟的敌后根据地有哪些。
敌后战场的主要军事活动就是著名的百团大战。1940年8月,为了打破日军对根据地的“囚笼”政策,促进全国抗战形势的发展,八路军在华北发动了百团大战。这次战役分三个阶段,有104个团参加,参战人数达到20多万。这次战争,打击了日军“囚笼政策”和以战养战的企图,同时提高全国军民的抗战信心,在战略上有力地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但是,由于过高估计了八路军的实力,发动大规模战役,造成军队有生力量的过度消耗。其次,也使根据地遭到日军的疯狂报复,加剧了华北根据地和八路军的困难,据说彭德怀一个村庄召开干部会议,而与会者已经饿得连坐都坐不稳。那同学们可以想象一下,当时是有多么的困难。
这是我们介绍的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和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抗战。那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两个战场之间的关系呢?这里有两段材料。
生:看材料。
师:看了这两段材料中,同学们觉得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是什么关系? 生:略
师:没错,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是紧密联系的,它们是一种相互配合,协调作战的关系。正面战场承受敌人主力的攻击,而敌后战场则通过游击战,扰乱敌人,来减轻正面战场的压力。
那我们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包括了社会各个阶层的抗战。所以,除了国民党和共产党的抗战,其他的中国人民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普通的中国百姓纷纷为抗战捐款,而在海外的华侨也积极为抗战筹集资金、物资,在书上38页有华侨支援抗战的相关情况,同学们下来之后可以看一下。
在前面我们讲到,全面抗战分为三个阶段,那么1944年之后是哪个阶段?没错,随着这场持久战的继续,抗战进入了战略反攻阶段。在这一阶段,为了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中共在延安召开了全国第七次代表大会。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做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提出了党的任务。同学们看一下,任务是什么? 生:看书朗读。
师:没错。此外,这次会议还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中共的指导思想,并且选举产生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委员会。那它的意义在也在书上,同学们把主要内容和意义勾画下来。
这是当时国内的情况。而国际方面,1945年7月,中美发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投降;同年8月,美国在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苏联也对日宣战,并出兵中国东北。此时的日本,已经处于团团的包围之中,它的盟友意大利和德国也先后投降。最后,在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9日,中国战区日本投降仪式在南京举行。这是当时的场景。中方的代表时是何应钦,日方的代表是冈村宁次。到这个时候,中国的抗战终于迎来了胜利。那现在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抗战胜利的原因有哪些呢? 生:思考
师:首先,我们说,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一场非正义的战争,而中国的抗战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中国有句话叫做“得到多助,失道寡助”,正因为这样,中国的抗战就具有了广泛的社会基础。这是第一个原因。
除此之外,抗日战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的凝聚力。从敌后战场到正面战场,从国统区到论陷区,从国内社会各阶层到国外华侨,都充分体现了全民抗战的特点。这个也是抗战能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反法西斯盟国对中国抗战的支持,比如冒着生命危险为中国运送物资的美国飞虎队,还有出兵东北的苏联红军。正是有了反法西斯盟国的支持,中国才能坚持抗战,并最终赢得胜利。
那么中国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有什么重要的意义呢?
我们回望中国近代史,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前的近百年间,世界列强几乎都参与了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尽管中国人民进行过一次又一次抵抗,但最终都是以中国失败而告终。但抗日战争不同,在全中国人民共同的努力下,我们最终赢得了近代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之前,中国在世界上只是一个饱受列强欺压的对象,不要说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连起码的平等对话的资格都没有。一个屡战屡败的民族,可能赢得别人的同情,但不可能赢得尊重。而抗日战争的胜利,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也增强了中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此外,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中国牵制了日本侵略军的绝大部分主力,是东方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同学们看到41页的下面的反法西斯事件统计简表,看一看各个战场作战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其中,中国战场是不是是世界反法西斯各大战场中开始最早结束最晚、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场?另一方面,中国还是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积极倡导者,因此,中国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同学们在书上的41页把抗战的意义勾画下来。
同学们,我们今天的新课就上到这里。但是,这里有一个思考题?今天,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态度来对待日本?是像图片中这样在门口用大字写着“日本人与狗不得入内”?还是将日本的国旗踩在脚下来发泄不满?或者喊着“拳打脚踢小日本,没有谁能比我狠”?同学们可以先思考一下。
生:思考
师:在这里,老师想给大家讲这样一个故事。1939年春天,日本军医山口诚太郎随日军来到了南京城。这时,南京城已经是满目疮痍。这一切,让他感到很不安。回国之前,他在南京的紫金山下采集了一些在战争废墟上盛开的紫色野花的种子。回国之后呢,他将种子种在庭院里,并将其称为“紫金草”。这种紫金草也叫二月兰,它的花语是爱与和平。第二年,他把紫金草分散给自己的亲朋好友,让他们种在自己的庭院里。很多年过去了,他依然坚持播撒种子,让紫金草在日本更多的地方生长。2009年4月,由日本和平友好人士倡议并捐资塑造、象征和平的“紫金花女孩”铜像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和平公园内落成,这座铜像表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一个7、8岁的南京女孩,她手举一束紫金草,置身在漫山遍野的紫金花丛中,象征着对美好和平的向往和祈愿。揭幕仪式上,山口成太郎的儿子山口裕先生说,1966年父亲去世后留下遗言,要他把推广紫金草的事业继续下去。而这么多年来,他一直在进行着这项工作。
同学们,紫金草虽然普通,但它所蕴涵的精神非常可贵,时刻提醒着日本民众不要忘记那段不幸的过去。两位山口先生的紫金草也表达了爱好和平的日本人民真诚面对历史、反省历史、愿意与中国人民一起面向未来的决心。当然,我们也希望紫金草,这一和平之花能够世代开放在中日两国人民的心中。最后呢,我想用***的话来结束本课。我想请同学们齐读这段话。生:齐读。
师:好的。那我们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