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类完中活动作文研究与实验结题报告

时间:2019-05-15 04:43: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三类完中活动作文研究与实验结题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三类完中活动作文研究与实验结题报告》。

第一篇:三类完中活动作文研究与实验结题报告

结题报告

课题名称:三类完中活动作文教学研究 课题负责人:江口县民族中学 李建树

课题编号:2006A042

江口县民族中学“中学语文以校为本

导读导写研究与实验”课题组

活动作文教学研究结题报告

江口县民族中学“中学语文以校为本 导读导写研究与实验”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作文教学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难题,长期以来困扰着中学语文教师,并制约了中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影响了中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纵观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出现了一些总是不得不令人忧虑的现象,诸如“假”,说假话,写假事; “空”内容空洞,不实在,不具体;“抄”,一段一段甚至整篇整篇地抄写别人的作文;“套”,千人一面,没有个性和特点,几乎是从一个模式里走出来的。究其原因,主要在:作文与学生生活、学习严重脱离,学生无内容可写,形成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局面,逐渐失去对作文的兴趣。“丰富的作文内容”成了制约作文教学改革的瓶颈。应当从什么地方切入,才能找到问题的症结,帮助学生摆脱困境,爱上作文呢?基于课程理念的更新,我们想从关注学生生命的高度来看待作文教学。根据学生喜欢活动,喜欢玩的天性,我们想到了活动,提出以“活动”为载体,以“体验”为突破口,尝试改进中学作文教学。

二、研究的目标

1、提高学生写作兴趣,破除怕作文、作文难的心理障碍,使他们乐写会写善写作文,从而使作文能力有较大的提高。

2、以实践性活动为练笔的基础,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使他们“情动而辞发”、“我手写我心”,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探索、观察思考来表达真情实感。使学生出现练笔的新境界。

3、以语文活动来充实学生的生活,丰富学生的写作内容。

4、发展认识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使学生的作文基本上能达到《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有一定的数量,更有一定的质量。

5、以写作能力的培养为切入口,渗透语文科的字词句等基础知识,在写作教学中学习语文,掌握语文,体现语文。

6、响应新课改要求,探索作文教学、语文教学新模式。

7、推动我校语文教学改革,促进我校语文教师的成长。激发我校语文教师热情,更新传统语文教学思维方式,发挥他们无穷的潜力和创造性,促进他们健康、快速成长,引导他们投入全方位的语文教学改革中。

三、实验措施和步骤

(一)成立课题实验小组

学校成立课题组,由远教办主任李建树总负责,张兴江老师任课题组组长,全体语文教师担任实验教师,由高初中教研组长分别负责在高中部和初中部的实施。

(二)树立正确的作文教学观

素质观:作文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素质。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习作兴趣。

练习观:学生作文的性质是练习。

生活观: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为生活服务。

民主观:自由表达思想,平等参与训练,减少束缚,宽松习作氛围。

发展观:以学生为主体自主训练,主动发展。

(三)分阶段开展课题研究

1、准备启动阶段(2006年3月—2006年8月)。

本阶段主要是进行活动作文研究计划的设计,研究方案的撰写,参与人员的分工合作安排,实验班级、对照班级的确定,活动作文典型课例的设计等。

2、实验与实施阶段(2006年9月—2009年1月)。

这是课题研究的主要阶段,重点进行活动作文的具体开展,活动实践的落实,课题研究中遇到的困难的及时解决,课题研究理论的探索,研究方法的完善等。

3、总结阶段(2009年2月—2009年6月)。

这是课题研究的最后阶段,主要的总结工作有:课题实验报告的撰写,信息资料集的收集汇编,活动课例专集和学生作品集的汇编,教研论文集的收集汇编,精选教案和教学反思的撰写。

四、课题实施取得的成效

活动作文的实践和研究进行三年来,在反复的学习、实践、研究、探索、总结中,在活动作文内容的拓展,指导方法的创新,课堂模式的构建等领域,获得了不少的经验和体会,老师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活动作文的无穷魅力。

(一)拓宽了活动作文的内容空间 设计出符合活动作文特点的,既让学生喜欢又能给学生真切体验的活动方案,是做好活动作文指导的前提。三年来,随着活动作文实践研究的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也开展起来,积累了很多的活动作文方案。主要有以下几大类:

1、竞赛活动类

学生争强好胜,喜欢斗志斗勇,在竞赛活动中,不仅有学生的团队合作,还有胜利后的兴奋,失败后的沮丧,体验是丰富的,情感是真切的。这种竞赛有班队活动中开展的,如:一次辩论会、课本剧表演、争创校园吉尼斯记录„„有体育小型竞赛活动,如:一场足球赛、扳手腕、拔河、踢毽子、爬竿、百米决赛„„

2、趣味游戏类

游戏是初中学生的最喜欢的活动之一,生动有趣的游戏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玩的积极性,进而调动学生极大的说的积极性和写的积极性。在游戏过程中,学生是快乐的,自由的,体验是真切的,语言是流畅的。游戏往往简单易玩、参与面广,它是活动作文指导课的载体,如:吹气球(羽毛)、逗笑、画鼻子、传话、组词成句、当模特„„

3、生活体验类

高中部住校生大多数时间生活在学校,有每天必须的内务整理,折被、洗衣等,教室、寝室就是一个小集体,小家庭、小社会,利用特有的优势,我们开展了家庭生活体验活动:例如:当小小设计师,包饺子„„利用节假日,结合班团活动,开展“当一天家长”一日体验活动、“我能行”体验活动„„

4、情感体验类

在活动作文的研究过程中,教师们还设计出一系列以情感体验为主要目标的活动,体验“累”,体验“难”,体验“小心”„„

5、学科联系类

大语文的教学观倡导学科间的融合,习作也不例外,劳动、美术课上的有趣又有审美意味的制作,溶制作和玩耍于一体,集智慧和创新于一身,正是习作的好材料。如:有趣的降落伞、树叶贴画、做张贺岁卡送给你„„

(二)总结了活动作文的基本操作要领

1、人人参与活动

教师要设计学生乐于参加的各类活动。把所有学生引入活动,让所有学生投身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观察,汲取写作的素材和灵感,获得真切的体验,接受活动的馈赠。

2、人人获得体验

活动作文以情感体验为中介,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快乐、愉悦,享受到快慰和满足,获得充分的情感渲泄。同时也经历紧张、沮丧,尝试失败和苦恼,磨练学生的意志和毅力。使诸多情感体验成为学生乐于活动乐于习作的内驱力。

3、人人表达自己

作文以发展运用语言为主要目标,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进行描述活动的语言训练,使语言和形象结合起来,把丰富多彩的活动与丰富学生的语言联系起来,与发展学生语言表现能力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观察,学习表达自己独特的内心体验。抒发情感体验的作文真正是学生心底流淌的旋律。

4、人人获得赞赏

同学们的一篇篇习作,因为有了具体的活动内容为基本素材,有了真切的体验为情感基调,所以学生的习作或多或少有生花妙笔,有各圈可点之处,或者是语言逗人,或者是描写生动传神,都能得到教师和同伴的肯定和赞赏,在这个互相赞赏的活动中,让学生获得自我满足和陶醉。

(三)丰富了教师习作指导的内涵

多年来的习作指导,教师们比较关注作文的技巧、章法的研究,也比较重视从教师的角度去指导遣词造句。活动作文研究中的指导,不仅仅有从学生实际出发的语言表达的指导,更有对学生的情感、兴趣、态度作文素养的指导和熏陶。活动作文习作指导的立足点是:以活动为载体,激发学生的兴趣;强化学生的体验,丰富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独特的见解,促进学生的个性表达。

(四)建立了“动态生成”的活动作文指导课堂新模式

由于我们开始就站得高,用新课程的理念作先导,从关注学生生命的高度,用变化、动态的、生成的观点来看待作文教学。所以我们的课堂,不再是纯作文技术操练,不再简单地传授作文知识。也不再是机械的“活动——指导——作文——讲评”这样一成不变的模式,而是呈现出多种多样的作文指导新形式。

1、欣赏交流式

这种活动跨越时间比较长,活动体验有长时间的经历,很复杂,不是几分钟就能完成。所以这样的课堂可以让学生在完成活动体验后,课外完成习作,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交流,交流活动过程,交流活动趣闻,交流活动体验,在点评学生的习作中,指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独特体验。

2、活动指导交融式

我们的活动作文指导课,不再是单一的先让学生尽情活动,然后教师提出习作要求,让学生写下活动情景。这样的课,学生往往是开心尽兴地玩耍,勉强无奈地撅着嘴巴作文。迫于老师的压力才提笔习作。实验开始阶段,我们也曾为此困惑。随着实验的深入,研究的加

深,我们逐渐地找到了活动和习作的结合点,课堂的习作指导开始自然、自在地融入到活动之中。使活动和作文不再是两张皮,互相剥离,而是渐渐唇齿相依,水乳交融起来。

教师必须随着活动的进展,随机地进行生成性的习作指导。我们要求参与实验的老师心中有着这样一个信念:活动是为习作服务的,它是让学生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是让学生练习有意的观察,是让学生尝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的。这样教师就能快速敏锐地捕捉到活动过程中习作指导的生发点,或者提问,或者抓住猛敲,成为在学生活动中的习作指导点。

3、任务驱动式

任务驱动式的活动作文就是让学生在完成某一任务的动力驱动下完成的习作指导训练形式。这种习作指导形式,学生的体验并非是在作文,而是为完成某种任务,作文已经演化为一种实际需要,所以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和实用性。学生的写作过程是认真的,富有使命感的。所以这种习作指导,教师是以某种特定的身份出现,用需要的方式提出作文要求的。

(五)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

活动作文课成了学生的期待。学生对活动有一种期待,也是对作文有一种期待。活动作文的实践研究,为我校的作文教学引入了一泓活水,丰富的活动情景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给作文教学课堂带来了无穷的生机和活力。

(六)学生作文充满了鲜活的灵性 活动作文不仅让学生有“米”可以“炊”,而且能把“米”巧“炊”。因为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是鲜活的,是独具个性的,是极富变化的,写作是倾注真情的,所以学生的作文更是充满灵性的,这是让所有参与实验的老师最感欣喜的。教师在活动设计、活动进程、指导习作、习作评改等诸多过程中着力点都围绕这次活动作文的切入点,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在习作评改中,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凡是能表达学生独特体验的段落、句子、词语都是肯定的文章的亮点,教师加以大大夸奖和渲染。因为这正是文章具有“灵”之气的妙点。因此,学生在这儿获得了成功,他会在下一次的习作中关注自己独特体验的表达,这就是我们同一次活动,而习作结果却是那样的各具特点,百花齐放。这一切可从我们选编的学生活动作文习作选中可窥一斑。

(七)教师的业务能力得到提高

《活动作文教学研究》课题的提出和实施,在很大程度上转变了参与课题研究教师传统的作文教学观念,从而带动了教学的全面改观

和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老师们确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的作文教学观。老师们更关注学生作为发展的主体在作文中的重要作用,关注学生作文兴趣、意识和潜能的唤醒,关注学生终身需要的作文能力的获得。改变了作文教学日趋僵化的局面,使我们的作文课堂呈现出勃勃生机,使老师们尝到了作文教学改革的甜头,尝到了活动作文的无穷魅力。

五、结论和思考

活动作文的开展,开辟了作文教学的新天地,使学生的写作训练出现了多姿多彩、生动活泼的新局面。使学生在写作训练过程中,减少了统一的约束和划一的要求,增加了自由选择、自由写作的空间;使学生在学知识、长本领的同时,增进了情感的丰富和人格的完善。例如,要是以前遇上“母亲节”,有的班级要是配合写作训练,往往是以命题作文为主,如《我的妈妈》、《妈妈您幸苦了》、《妈妈我爱您》、《妈妈爱我我爱她》等等。这类命题作文,不知有多少学生人写过,学生得到老师布置的题目,多数学生首先想到的去《优秀作文选》一类书中去找参考的文章,写出来作文免不了“假”“空”、“抄”等现象的出现,要想找出一篇真情实感的习作,可谓难矣。而活动作文的开展,则出现了焕然一新的新局面,如今年“母亲节”时,我校初中部语文教师在学生中组织开展了一个“我为妈妈洗一次脚”的活动作文活动。结果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就完全不一样,有的同学写自己要给妈妈洗脚,妈妈却不让,结果知道了其他同学也在给他们的妈妈洗脚,才象征性让他洗了一下,写出了妈妈只顾付出不求回报的伟大的母爱;有的同学写给妈妈洗脚时,才发现妈妈眼角有了皱纹,两鬓有了白发,写出了小作者心中深深的自质和内疚;有的写自己给妈妈洗脚时,妈妈的感动和爸爸的欣喜,写出了全家人其乐融融的快乐与幸福„„

总的说来,活动作文的开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适应了学生身心的发展和写作能力的提高,符合当今新课标的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改变,自从开展活动作文以来,我校师生每年均有数十篇习作在报刊杂志中公开发表或获奖。但是,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诸多困惑的问题,突出的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活动作文对教师的劳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有时也真有无“米”可下的感觉,更要教师有一双慧眼,有一个创新的脑袋,才能真正拓展活动作文的空间,开创为学生喜欢的活动内容和形式,真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素养。如何提高教师自身素养,以适应活动作文对教师的要求,任重而道远。二是班级学额多,教师工作任务重,活动场地、安全因素

等原因,也制约了对活动作文的开展。三是如何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特点,形成各个年级段活动作文训练系列,成为我们这种三类完中的校本习作训练教材。

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一系列问题,我们在今后的实验中一定会加以认真地探索,同时也期盼着专家和同行指导,使我们的活动作文教学研究取得理想的成绩。

第二篇:初中化学实验改进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化学实验改进研究结题报告

镇安教研室

镇安柴坪中学

内容摘要

对于化学实验,更新实验思路,改变过去为做实验而做实验的意识,让实验能在学习中创新。采用多种实验方法,活跃学生思维。要创设实验问题使实验的教学效果得到提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有效性。为达这一目的,本课题研究主要内容是:初中化学实验自制教具;化学部分实验仪器替代品的研究;初中化学实验部分实验改进的研究。

关键词:初中化学

化学实验

实验改进

替代实验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化学教学必须以实验为基础,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课改后,教材中的实验(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家庭实验)明显增多了,结合教材和农村化学实验教学条件,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存在如下问题:

1.实验不够精炼,导致实验教学工作量大;2.现象不明显或现象持续时间短;3.实验成功率低;4.不够环保或安全性低;5.药品用量大,废弃物多;6.在农村,部分仪器缺乏;7.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差,处理实验探究墨守成规,方法不灵活,无变通。

任何实验都不可能尽善尽美,课本中的实验也不例外,难免有某些不足之处。要从中找出毛病,要对所做的实验持挑剔的态度,学会发现缺点的方法,同时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化学实验是手段也是目的,是技能也是知识,是能力也是智力,是方法也是途径,是学习也是探索。所以不能只为教学而做实验,将实验简单重复,使实验简单化、单一化、表面化。因此,本课题研究目标有以下几方面:

㈠.就实验本身来说:1.通过改进,使实验方法或过程简单化,便于操作,减少教学工作量。如:氧气性质实验,每节课间要制4-5瓶氧气,连续几节课就非常忙碌。2.通过改进,使反应的时间更长、现象更明显。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在一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点燃铁丝,铁丝燃烧的时间比较短,现象会在学生“看兴”正浓时戛然而止;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将点燃的木炭伸入集满氧气的集气瓶,耀眼的白光会随着氧气的消耗很快消失,和在空气中燃烧几乎一样了。3.通过改进,使实验更易成功,增强演示实验的课堂示范作用。4.通过改进,消除对环境的污染和对实验者本人的不利。如:有毒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气体。5.通过改进,减少药品用量,利于节约药品和保护环境。如:实验室有分子间隔演示仪,但其容积在200ml—400ml之间,几个班的演示实验会浪费很多酒精。6.自制仪器,弥补实验仪器不足。

㈡.从学生角度说:1.在思维方式上,实验操作的训练可以对全面的、系统的、动态的思维方式有综合地促进作用。能对各种能力发挥直接作用。让学生有宽广的思维空间,让思维插上灵感的翅膀。2.在操作能力上,操作本身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认识过程的深化和物化,实验操作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合作能力和科学习惯,同时还能提高学生耐心、细心、慎思、胆大等心理品质。

3.在审美和价值观上,学生对改进过的实验进行学习操作,对学生的品行、审美等方面也有积极作用,使他们有计划、讲节约、讲效益、注意维护他人和自身安全,注意环保等。

㈢.从化学学科角度说,化学实验是培养化学工作者或化学家的必经之路,是进行化学科研的出发点和归宿。而学生经改进的实验的启发,思维会更活跃,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所学的化学实验有一个活的源头,那化学之流就会源远流长。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1.自制初中化学实验教具。

2.初中化学部分实验仪器替代品的制作研究。3.初中化学实验部分实验改进方法的的研究。4.利用现有资源创造性的进行实验。四.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为了充分发挥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我们有责任不断对教材实验加以改进和完善。一般来说,化学实验改进最终想达到的目的是:以简代繁、以快带慢、或是变无形知识为有形知识,或是让现象更明显持久等。以下是这几年研究该课题用到的的方法:

1.引入法,就是根据某一特定需要,灵活的引用其他实验成功的方法和经验。利用这种方式解决问题时,要从中寻找事物间的相识之处,从中寻求启发。例如:用启普发生器可以制取氢气,具有可是使实验随时发生和停止的优点。那么,用该装置就可以制取二氧化碳和氧气,制取氧气时选用过氧化氢溶液,当然我们会考虑有没有块状的二氧化锰,若没有,将二氧化锰换为土豆片照样可以完成实验,效果也很好。本例中引入的原则:就是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因此,应用引入法,引入新技术、科学的方法,创造出具有学科特点适合当地现有条件的化学实验。也是化学实验改进的重要研究方向。

2.替代法,替代法是改进实验的一条重要思路。其实很多创造发明都广泛用到了替代法,就是利用具有相同或相似功能的其他物品来代替原实验规定的物品。这种方法简单,却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例如:将比重计稍作加工来替代原有的分子间隔演示仪,我校原有两个分子间隔演示仪,它们的容积分别为200ml、400ml,五个班的演示实验会浪费很多酒精,而用比重计做的分子间隔演示仪每次用掉4-5ml酒精,节约药品显而易见,而演示效果比大演示仪要明显。再如:用输液管制作胶头滴管等。利用此法,可将很多便宜易得的物品,甚至废弃物,代替正规仪器、药品来完成实验,且不降低实验的效果。所以,在缺少仪器和药品的农村中学,积极研究和利用实验代用品,对实验教学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组合法,许多创新发明,就是先把现有事物的各要素分开,然后再按新的方法加以组合,从而产生了新事物、新方法。利用组合法来改进实验时,就是把整个实验方案或整套实验装置先分解成若干部分,然后在科学的组合,从而创造出新的实验方法。例如:氧气性质实验,教材中都是在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中进行,而这有一个缺点,氧气很快被消耗,现象会减弱甚至反应停止。鉴于此,我们可以把氧气的发生装置和性质验证装置连接起来,以得到源源不断的氧气,再在两个装置之间连接一个带有三孔塞的广口瓶,瓶内装入适量水,可观察氧气产生的速度。另一个孔插入带有气球的玻璃导管,用于暂时贮存氧气。这样这个实验就更完美了(氧气性质实验改进)。也不必每节课后忙着制取氧气,使课间可以休息。因此,组合法可以简化实验装置,便于操作,节约时间等优点。

4.加减法,有时在一些装置上再加上一个具有不同功能的组件,或把一些装置中不需要的部分去掉,就创造出具有新功能的装置。在实验中,先找出应增加什么,应减少什么。例如:在常温下,固体和液体作用制取气体,用注射器加入液体,可随时控制加入液体的量,便于操作,节约药品。再如:在点燃可燃性气体实验时,在导管末端再连接一个气体燃烧的安全装置,便可避免发生爆炸。

5.颠倒法,有时把事物倒过来看,变换顺序试一试,说不定问题就解决了,产生了新的创造发明。因此,颠倒法也是改进实验的一种思维技巧。例如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教材中是先点燃后密封,那可以把红磷换成白磷,先密封后点燃。将操作顺序倒过来克服了教材实验实验的慌乱感,也减少了实验误差。

6.减少污染,在初中化学实验中,常常出现有毒的物质,若处理不当,对环境会造成污染。化学实验绿色化是化学发展的需要,是学生身心健康的需要,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需要。在实验中设法减少或消除污染,可以将有害物质吸收,也可以将有害物质隔离。例如:在做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时,我们可以用大钟罩罩住整个装置,避免五氧化二磷白烟扩散。再如:演示氨分子扩散的实验时,可将实验放在密封容器中进行,将教材中装试剂的小烧杯换成蘸有同样试剂的滤纸粘在密封容器内外,然后用注射器注入氨水,即可避免刺激性气体的扩散。

环保减污,简化实验操作,使实验产生的效果更明显,而且把实验中产生的污染物尽量消灭在实验过程中,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素质。

其实,在设计改进实验方案的思考过程中,往往不是单独运用某一种方法。所以在改进实验时要根据化学实验的实际情况,思考实验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每一项怎么改。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有什么可以代替吗?需要添加什么?需要缩减什么?调换顺序会怎样呢?等等。还可以列出更多的检核项目。运用时,再从检核表中选择几条思路,并以此围绕某一抽象的问题,充分进行发散思维。例如,当你选定的思考方向是“可以缩减些什么”,就可以想到“减少药品用量,减少反应物浓度,减少辅助装置,把反应容器改成小的,加热的时间减少,反应的温度降低一点等等。思考的范围越广,就越有可能获得创造性的突破。选择思考的方向及展开思维时,也应该根据实验改进的目的和有关实验原理等,把握思维的策略。

五.取得的成绩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课题组成员精诚团结、齐心协力、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使课题组的成员能力得到提高,业务能力得到锻炼,成为我县化学学科实验探究领域的带头人。

2.通过课题的研究,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也使近几届的学生喜欢上了化学,在课余也加入到探究的行列,提出一些有价值的看法和建议,化学成绩也在逐年提高。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获得了一些成功经验,并有相关论文在国家、省、市刊物上发表,获有获奖证书,为课题组迎来一定声誉。

六.课题反思

课题研究虽取得一定成绩,但由于课题组成员水平有限,本课题在深度和广度上的研究还很不够,但作为化学教育工作者,我们会继续努力,一如既往的对化学实验进行研究。我们已初步拟定了以下研究内容:

1.安全、微型:这是普及化的动向,可以把一些演示实验转化为学生实验、随堂实验和家庭实验。由于安全、用药量少,很适合农村的教学现状。同时,这一改变在防止污染方面,也有教育意义和现实意义。

2.可靠性增强:这是做演示实验非常重要的要求,在课堂上演示的失败,若不科学的说明失败原因,会给教育教学带来严重的消极影响。因此,设法提高实验的成功率,使实验便于操作、直观性强、适应性强、合理节约时间等,这也是我们下一步研究的方向。

3.新材料、新方法、新手段、新技术等的引进和研究。随着新材料的应用以及电热、电光、声波、电弧、电磁、电火花等能量传递手段的应用,让化学实验向直观、安全、快速、科学等方面改进。以及与电脑科技的结合。

4.有待补充和开发的实验:开发贴近社会、生产、生活的实验,使学生在实验中体会到化学离我们很近,与我们息息相关。

总之,重视化学实验和对其进行研究,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会继续努力,一如既往。

第三篇:实验结题报告

《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课题实验研究报告

包钢十八小课题研究组

【内容提要】:

随着信息技术步入学校和家庭,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著。它为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地点和学习方式提供条件,为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提供方便。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并通过“课内--课外”相结合、“个体--合作”相结合,提高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关键词】:信息技术 整合 自主学习

我校于2009年9月开始参加了经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研规划办批准立项,由内蒙古电化教育馆承担的内蒙古基础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信息技术与中小学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的子课题的实验研究。我校根据学科教学的特点,结合学校的实际,制定了主导思想: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加大学校课程力度,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孩子在乐中学科学。确立了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目的与意义、并针对课题研究的重难点进行了分析,确立了研究的方法与途径,制

定了研究的方法与途径,制定了研究计划与具体步骤。经过二年多来的实验,对实验课题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在此,我们将实验情况做以总结: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随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兴起,自主学习在发达国家已成为一种潮流,并对学校教育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就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为学生构建起一个自主、体验、探究、合作、交往的学习的平台。

自主学习是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自主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在正规的学校教育中受益,而且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必要的心理基础,近年来引起国内外教育研究领域的高度重视。尽管自主学习在国外出现已经近一个世纪,但是,由于研究者的理论立场和视角不同,对于什么是自主学习至今尚未形成统一看法。但总的来说,基本主张从学习动机、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时间、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学习环境、学习的社会性等多个维度对自主学习进行界定。国外较有影响的研究者是纽约城市大学的齐莫曼(Zimmeman)教授,他所用的术语是self-regulated learning(在我国有人将之译为“自我调节学习”,也有人将之译为“自主学习”),是指“以学习效率和学习技巧的反馈为基础,选择和运用自主学习策略,以获得渴望的学习结果”。

在我国,一般认为自主学习是一种与他主学习相对应的学习方式,是指学生自己主宰自己的学习。董琦、周勇认为,自主学习应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自己学习活动的事先计划和安排,二是对自己实际学习活动的监察、评价、反馈,三是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调节、修正和控制。北师大肖川博士认为:自主学习是就学习过程的内在品质而言的,它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学者庞维国提出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来界定自主学习:从横向角度是指从学习的各个方面或维度来综合界定自主学习,主要包括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学习时间、学习环境和学习结果等;从纵向角度界定自主学习是指从学习的整个过程来阐释自主学习的实质,即学生在学习之前能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在学习之中能够对学习的进展、学习方法进行自我监控、自我调节,在学习之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评价、自我总结。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将“自主学习”概括为: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北京师范大学信息学博导何克抗教授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

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这正是创新人才培养所需要的。

本组确立《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的课题。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一定可以形成通过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有效算途径。我们力求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学校教学信息化的进程,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层次和教师队伍自身信息技术素质。

二、实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小学生自觉主动利用网络获取资源自主学习,解决问题,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二)研究意义

信息技术拓宽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范围,极大地丰富了信息资源,为个性化、自主及交互式的学习提供了实施的舞台,使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得以进行,使终生教育、学习化社会的构想得以实现。信息技术不只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而是服务于他们学科教学的得心应手的教学媒体,是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的效率、更好地进行素质教育的工具;对于学生来说,信息技术则是学习知识和提高技能的认知工具。

信息技术教育与小学科学学科的课程整合,深化了小学学科教学。信息技术作为最先进的教学媒体,优于任何其他教学媒体 的最显著的特点是交互性,有了交互性,就能及时地反馈信息,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进行个别化的时实指导,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将科学知识的表达多媒体化。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知识表现形式,不仅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浓厚的学习动机,同时也可以提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增加获取信息的数量,延长知识的保持时间,掌握更多的知识。

利用信息技术,既可以构建个别化学习环境,也可以营造协作式学习氛围,因而既可以满足不同认知水平和认知风格的学习者,也可以实施协作式学习策略,为学习者提供对相同问题的多种不同的观点的比较、分析和思考的条件,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深化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小学学科教学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信息技术教育与小学学科的课程整合,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人才的有效方法。信息技术提供了极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时时更新的各类知识,任学生自由地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使他们的想象力插上翅膀,有大量的信息支持他们的探索和设想,能力和创造力在探索的过程中悠然而生。

课程整合将信息技术看作是小学课中各类学习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主要在课程的学习活动中有机结合使用信息技术,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但整合不等于混合,它强调在利用信息技术之前,教师要清楚信息技术的优势和不足,以及学科

教学的需求,设法找出信息技术在哪些地方能提高学习效果,使学生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效果不好的事。对于学生来说,信息技术则是一种终生受用的学习知识和提高技能的认知工具。

1.寻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具体操作方法。本课题研究能够整合教育信息资源,为学生提供积极健康、丰富的信息内容,培养他们独立检索、分析、筛选,鉴别信息的能力。并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信息氛围,通过对网上信息的处理,使学生在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学会有效应用信息资源,提高信息素养。

2.通过实验研究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克服以课堂、教材、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弊端,促使学生多渠道、多方式、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灵活便捷的交互手段,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在生生交互中,提高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够使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获取资源,学会学习,初步培养小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4.进一步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赋予教师、学生以全新的角色,唤醒学生的学习潜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本

信息时代赋予教师角色以全新的内涵,要求教师要具备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同时还要合法、合情、合理地运用信息。本组

希望通过信息技术培训,建立一支拥有较高信息素质的教师队伍,适应信息时代对于教师的素质要求,进而强有力推进信息化课程改革。

5.建立、健全小学教育资源库,为实现整体教育信息化奠基。教育资源库可以各学科提供相应的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为建立高效课堂提供资源基础。本组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将要通过收集各级各类各学科教育教学资源同时自主开发各学科教育教学资源,建立起内容丰富的本校教育资源库。

三、实验研究方法和内容:

按照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要求,学习借鉴国内先进信息技术培训方法,结合本地区实际特点及我校实际情况,制定培训方案,以多种培训方法开展信息技术培训、考核、反馈,反复实践,建立合理可行的培训方案及培训后考核长效机制,为把培训成果转化为教师教育技术奠定基础。

(一)实验研究的方法:

1、采用“文献研究法”证实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模式的理论基础;分析目前国内外该研究的进展,确立本课题研究的方向和意义;进一步研究整合教学中课堂教学模式的要素、特征、策略,并加以实践。

2、行动研究法:在一定范围内系统地、科学地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观察法:对学生的发展作动态的观察,包括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学习的方法、合作意识、参与程度等为主要内容。

4、成果分析法:收集整理现有各方面的研究成果、资料,包括论文、软件、课例、文件等,进行归纳总结。遵循“确定重点,由点及面,层层推进,普及推广”的原则,以行动研究的思想和方法为指南,辅之其它可行的研究方法。坚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通过调查、观察、问卷等测试手段,综合分析对象的发展状态,以积累较为科学的研究资料。

(二)实验研究的内容:

1、核心概念的界定

“利用网络获取资源”是指利用网络环境获取网络信息资源,“网络”特指校园局域网,“获取”《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取得、猎取,在此即是自觉、主动筛选获得。“利用网络获取资源”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在初始规划设计——信息搜集检索——筛选、加工处理——发布应用过程中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获取学习资源的能力,更在获取资源过程中自主探究、自主发展,促进自主学习意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本课题主要是通过培养学生利用网络有效获取学习资源,将资源应用于学习中,在获取与应用中促进自主学习。教师为学生创设条件,加强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对学生进行获取指导,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获取资源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与体验过 8

程中,学会将已获得的信息、资源与已有的知识整合,用于问题的解决,并使用多种方式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

自主学习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自主学习特指学校条件下的自主学习。学校条件下的自主学习不是孤立进行的,它的存在需要一个支持性的教育大环境,即学校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自主权和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教育资源,以及营造宽松的张扬个性、发展自我的活动天地。本研究中的“自主学习”就是指学生在网络环境中,依托网络学习资源,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围绕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有目的、有计划、有选择地提取所需信息进行自觉主动学习的过程。

2、研究的具体内容

首先,开发建设网络学习资源的研究。(1)网络人力资源的整合(2)网络环境资源的开发(3)网络信息资源的建设

我们将在已有的学科知识网站的基础上,重点加强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建设。建设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主动参与,以主题的形式对学科知识进行分类、归纳及整合,形成纵向相互衔接、横向相互联系的主题知识网站,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内容,便于学生根据学习所需及时进行信息的提取、加工与创造。

其次,指导学生利用网络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的研究。

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完成的,需要经历一个兴趣激发——方法指导——技能训练——习惯养成的过程。

(1)激发学生利用网络学习资源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研究初期我们将以新颖、独特、喜闻乐见的内容激发学生对网络学习资源的兴趣,逐步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与信心。

(2)探讨指导学生利用网络学习资源的方法。

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及学生学习需求,鼓励教师采取多种途径、形式、方法对网络学习资源的利用进行指导,因学定教,因需定教。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环境如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室等,特别是把“一室(互动教室)一乐园(学生成长乐园)”作为主要的训练环境,实现师—生间、生—生间以及学生和媒体间的多向交流和互动。同时,引导学生将自主获取、分析、加工整理的知识,自主探究的学习结果,已有的学习经历等及时上传交流与共享。

(3)训练学生利用网络学习资源的技能。

强化利用网络学习资源技能的指导与训练,可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从而有效促进自主学习。加强学生针对自主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内容„„在老师指导下,进行有效的信息搜索、加工、整理,以获取所需学习资源的训练,使学生学会检索、应用信息资源,自主学习。

(4)培养学生利用网络学习资源的习惯。

当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学习内容、目标的需要,能够充分利用网络学习资源进行有效的信息检索、筛选、分类及加工整理并逐渐形成习惯,经历了这一由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其自主学习能力也就逐渐培养起来了。

四、实验研究步骤和措施:

实验对象:本课题实验以语文、数学、英语学科为主。在有关年级当中选取一个年级的一个班的为重点实验班级。

实验方法。本课题研究采取大样本实验法为主,同时辅之以行为观察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等配合实验的开展。

实验变量:⑴自变量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构建相应的课堂教学模式。⑵因变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创新 思维能力获得明显提高。

1、准备阶段(2009年9月——2010年3月)

(1)完成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与申报工作,组织成立课题组,确定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2)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及课题研究相关理论,搜集此类课题相关研究情况,丰富理论积累,以提高自身研究的起点和水平。

(3)调查分析我校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确定信息技术培训方案。

2、研究阶段(2010年3月——2011年3月)

(1)开展信息技术培训。建立和完善培训、考核机制(2)加强现代教育环境建设,建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的基础。

(3)建立教育技术交流论坛,交流在教育技术应用中取得的成功经验,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

(4)举办教育技术创新课评比活动,了解当前教师教育技术水平,分析存在问题,改进培训方案,逐步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

(5)开展教师自主制作、创新教学资源比赛,积累丰富的校本资源,建立、健全我校教学资源库。

3、总结阶段(2011年3月——2011年9月)

(1)对本课题研究过程和资料进行系统的分析、整理。(2)总结研究情况,撰写课题总结报告。(3)对研究成果进行鉴定分析。

(4)汇编培训资料、试卷,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论文、教师教案、形成文集。

(5)整理教学视频集、资源集,建立我校自主资源库。

五、实验研究的过程:

(一)机构与制度的建立

首先在课题研究工作之初,学校成立了以左琳校长为组长的课题研究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由校教育管理部门的负责人与参加课题研究的学科教研组长组成,全面负责课题的策划、实施、检查、总结等工作。参加课题研究的各学科又成立了学科子课题组,以学校主课题的研究工作意见为指导,针对本学科特点制定研究计划进行研究实验。其次成立了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确定专职人员负责硬件设备的维护、媒体资源的管理和技术指导。先后制定完善了《校园网安全制度》、《网络多媒体教室管理制度》、《教科研工作奖惩制度》等管理制度,并定期检查制度、目标、任务的落实情况以及各阶段的研究效果。

(二)硬件的投入与完善

近几年来,先后增建了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网络教室、电子阅览室、电子备课室。建成数字化校园网、教学资源管理系统、信息发布系统,每个年级有两个班装有多媒体教学系统并接入校园网,为课题的实验研究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加强教师的培训,建设现代化师资队伍

建立一支素质高,业务精的教师队伍,这是搞好课题研究的关键所在,我校始终把提高教师信息素养这项工作放在首位。

1、加强学习,提高教师现代信息技术的理论素养。

信息技术的发展并不能替代教师的作用。教师永远是教育过程中的灵魂。有的教育家认为,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工作能力,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主体性,就要淡化教师的作用。这是不正确的。教师是教育方针的执行者,是教育过程的设计者,是学生心灵的塑者。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能力,教师固然不能越俎代庖,但却需要加强引导和指导。学生的主动

性靠谁来激发?靠教师;学生的活动由腐朽来设计和组织?由教师;学生的才能靠谁来发现和扶植?靠教师;学生遇到挫折靠谁来帮助?靠教师,教师的品格风貌更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因此不论在什么时代,教师在培养人才中的作用是不可抹灭的。因此教师本身素质的高低就成为教育成败的关键。提高教师的现代信息技术素养,抓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是根本。我校积极推广信息技术教育,使教师们深刻认识现代教育技术的重大意义和作用,感受学习电教理论的必要性。定期组织教师学习,开展论文、课件、班级网页等比赛,围绕校省级主课题,定期进行学习、研究、探索、强化了广大教师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理念。

2、组织培训,提高教师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师提出了不同于以往的要求。教师需要掌握信息技术的理论和操作技能。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必然会改变教学过程的模式,会优化教学过程,较大地提高教学质量。但是它的前提条件是教师必须对信息技术有所认识,会操作和运用,并改变旧的教学方法。这种认识和操作运用不只是简单的技巧,而且包括教师的教学观念的变化。如果教师的教学观念不转为,即使有了出色的多媒体软件教材,他也只能把它当作一个简单的教具,作为课堂教学的点缀。有的教师虽然采用了多媒体电脑,但教学方法是旧的,与普通的挂图没有什么两样,没有真正发挥多媒体电脑的优势。这样使用信息技术无疑是一种浪费。因此只有教师改变了教学观念,从而改变了教学方法,才能

使信息技术发挥优化教学过程的作用。

(四)研究活动的开展

1、对课程的内容进行研究,挑选出语文、英语、综合实践等课程中一些典型的有利于开展网络教学的内容,然后对它们进行网络环境与学科整合的教学设计,然后根据课时的设计方案做好网络环境资源的开发,并使之与课程内容相匹配。最后投入课堂教学进行实验,并加以改进和定型,最终成为学校信息化资源库的一部分,并逐步探讨出课前预习铺路搭桥------情景设计,激趣导疑------确定问题,深入研究------小组合作/独立尝试------讨论交流,达成共识------效果评价实现目标------课后延伸,拓宽视野这一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

2、对于有些不宜开展网络教学的课程,我们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我们在研究和实践的过程中,还发现培养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学习能力是实施网络教育的重要基础,我们必须重视迅速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关注学生对信息的需求,培养学生查找、评估、有效利用、交流和创造各种信息的能力,发现了培养学生对信息本质的认识的基本途径:

第一,通过信息学科的教学,对学生实施系统的信息教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素养。

其内容应该包括:一是掌握信息科学技术的基本原理。二是掌握信息技术基本操作技能,能够熟练使用各种信息技术硬件,掌握信息技术常识和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掌握网络上学习资源的搜集方法,熟悉计算机和网络以外的其它信息科学技术知识;三是了解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史,了解信息技术发展。也就是要培养学生运用电脑、网络等信息设备的能力,掌握有关信息化社会的有关知识,能熟练运用搜索引擎进行信息搜寻;培养学生广泛地理解、甄别、选择、整理、创造、传递信息的基本能力,正确对待网络对学习影响的可能性和局限性。

第二,通过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有效整合,培养学生学科信息收集和处理的能力。

在基于网络的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必须意识到,除常规的教学任务和目标外,还应该关注学生信息素养和网络使用技能的养成教育。在教学中要教会学生利用网站及关键词进行信息搜索;教会学生在浩如烟海的网络信息中,迅速、准确地提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的方法的技能。

在我们的实践中,各学科教师都将学生信息素养的教育和培养理念及意图整合到各学科课程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去,让学生以信息技术作为工具来学习各学科课程知识。比如在语文课中网络搜索学习材料、用计算机写作文与修改作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情景教学;在数学课中用计算机学习算数、用工具绘图形、16

用计算机解题;在综合实践课中,利用网络搜寻社会材料,历史资料,开展课堂自主学习。

第三,重视网络使用中的道德修养问题。信息时代的信息素养教育必须强调对学生责任心、自我管理、诚实等品质的培养。在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正确的信息伦理道德修养,使他们能够遵循道德规范,具备信息时代的正确的道德感,面对各种各样价值观的信息能做出正确的判断,能够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积极、健康地利用网络进行学习活动。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

经过近两年的认真学习,努力实践,我们的课题研究取得一定的成果。“实践出真知”。课题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全体教师的积极帮助下,历时近三年的实践,经过不断探索、实验、在以前传统教学的基础上,根据实验班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大胆尝试,不断探索,实验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取得了预期的成果,具有推广价值。

(一)教师方面

1.转变教师教学理念,创建新型教学模式

面临教育挑战,教学改革的重点是必须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建构一种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认知的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模式。作为教育思想、教与学理论集中体现的教学模式的改变,将引起学与教过程的深刻变革。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主动根据先前认知结

构注意和有选择性地知觉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知识信息。

2.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

通过人力资源的整合、主题知识网站的构建、互动教室的研发,为教师的教学创造方便、快捷、全方位的、大信息量的环境,使教师拥有更大的思维和创新空间,教师创新意识、能力的提高,最终实现教师再发展。

3.形成了一批教育论文、学术成果。

张 发:论文《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初探》在“金色年华”教研版刊物上发表;

张 发:论文《数学教学运用网络教学模式的探索》被评为内蒙古教育技术成果一等奖;

张 发:论文《浅谈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在“第十一届全国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张 发:多媒体课件荣获包头市二等奖;

赵相国:论文《浅谈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有效整合》在“中国教育系统优秀论文全国评选”活动中荣获三等奖;

赵相国:论文《如何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中国期刊省级综合性期刊“才智”上发表;

常 磊:多媒体课件荣获第七届“全国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决赛小学组三等奖;

张 蒙:多媒体课件荣获第八届“全国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决赛小学组二等奖;

(二)学生方面

1.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与学习的动机

我们在研究中发现,教师在课堂中创设良好的教育情景,适时适当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确实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使学生的学习状态始终保持在高昂、活泼、有浓厚兴趣的情态之中,有利于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观看我们的课堂,课堂情景教学模式的运用,唤醒了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自主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策略去体验和理解知识,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探索,使学习活动生动有效、事半功倍。这较好满足了学生求知的心理需求,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上,很多学生把手举得高高的。学生的理解能力得到发展。

实验研究有效地提高了低高年级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达到了实验目的,实验效果显著。

2、信息技术的运用,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主动性

3、开展总结交流

为促进课题的深入有序的开展,每年都召开阶段总结大会,都收到各学科研究小组的阶段总结报告,并在总结大会上交流,还针对学科间的共性进行深入的探讨与交流,并将优秀教学设计汇编成集、优质课刻录光盘,还不定期地在校网上发布最新成果,供各学科进行广泛的交流学习。

课题方面

1、完成课题研究的预定内容,达到了良好的实验效果。

2、取得丰富的实验成果。

教师成果:实验成果集、教案、实验反思、论文、课堂实录。学生成果:电子小报

3、改革了课堂教学形式,在实践中,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与教师在和谐中互相学习,共同发展。

七、我们的反思

(一)目标定位不准,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忽略学科特点,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结束语:在上级教研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在课题组成员的努力下,通过一年多的课题研究,预定的实验假设与实验目标已逐一得到实现。除了构建起新的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各科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落实素质教育各项要求等方面均获得了长足的进展外,在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环境和资源建设以及教育技术管理水平等方面也都获取了极大的提高与发展。然而,也要看到我们在课题研究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今后进一步努力,以便使我校的素质教育工作与现代教育技术在现有基础上得到更大的发展与提高

第四篇:个性化作文实验结题报告

个性化作文实验结题报告

子课题“作文教学个性化与学生作文个性化”

河南省安阳市龙安区刘家庄小学

从2002年9月始,由中央教科所领衔主持的“作文教学个性化与小学生作文个性化”的课题,以研究教师作文教学的个性化和学生作文个性化为重要视角,积极营造支持性、研究型的群体互动环境,追求教师教育理念与行为的根本性转变,努力寻求教师作文教学个性化与学生作文个性化、主动发展的方式方法,围绕学生作文方式的转变,我们子课题组分别从不同角度切入,进行了一场作文教育教学的改革。

一、课题研究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

“能不拘形式的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活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

“写作要力求表达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个人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作文“有创意”,就是达到作文个性化。不造假,是对作文的最起码的要求;有创意,作文才能真正的个性化。

课程标准所说的“独特的感受”,是自己独有的、别人没有的感受。这种感受,往往是个性化的。蕴含创新价值,因此值得“珍视”

作文有没有“独特的感受”,有没有“创意”,关键在于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能从多角度观察生活,有利于打破思维定势,突破固有的条条框框,发现过去发现不了的或者别人尚未发现的东西。“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就是能发现事物的闪光点。只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足够的敏感,那么就能发现一般人发现不了的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一定要过细的观察事物,把事物与事物作横向的比较,才能把事物的特征捕捉到。能把“生活的丰富多彩”和“事物的特征”表达出来,这样的作文往往是“有创意了”的了。

是不是惊天动地的大事才能触动学生的“独特感受”?不一定。有时候日常生活的琐碎小事一样能触发学生的“独特感受”。家人的一句平常话,朋友的一个会意的微笑,教师鼓励的目光,陌生人的一个自然搀扶„„都可能引起学生心灵的震动。学生把这一切如实的写下来,就有独特的个性化的东西在闪光,就能打动读者。打破模式化,倡导个性化,没有个性就没有生命力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作文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让我们携起手来为完成这个世纪任务而努力奋斗。这就是我们“作文教学个性化与学生作文个性化”课题提出的背景和理论依据。

二、概念的界定

子课题确定为:“作文教学个性化与学生作文个性化”。其中,“个性化”是课题的研究核心、灵魂所在,是改革的追求目标和发展方向。个性化涵盖两个层面:其一,文章的个性化。指学生鲜明的个性在作文过程中贯穿始终的具体体现,即个性化的作文。其二,作文教学的个性化。指为促进学生作文个性的发展与张扬,从学生个性化的生活入手而建构的一整套符合学科规律和学生特点的,并能在习作活动中充分展现的作文教学系统。这决定了此课题实验的成果,将体现在学生普遍的洋溢个性精神光彩的文章和教师卓有成效的富有创造性的从学生生活入手而建立的教学方式、方法及训练模式。

三、研究计划和实施方案

(一)、子课题计划:

1、课题组成员:

组长:刘冬玉

成员:殷瑞枝

闫利花

兰艳丽

朱红霞

李敏

刘晨光

田宝宝

2、研究过程活动安排:

对所拟定的子课题的研究,我们分了三个阶段来进行。

第一阶段:(2003年1月——2004年12月)调查、摸索阶段。在本阶段,制定实验计划、方案,健全组织,拟定研究内容,做好调查工作,找到突破口,探索操作方式,编写阶段成果、实验总结、论文集等。

第二阶段:(2005年1月——2006年12月)对“作文教学个性化与学生作文个性化”子课题的实施方案中拟定的研究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并结成阶段性成果,实验论文、札记、学生作文等相应成集。

第三阶段(2006年——2008年12月)突出实验成果,形成研究体系,为普遍推广做好准备。并结成第三阶段成果:优秀课例、实验论文、札记、学生作文等集推出。

(二)实施方案

1、健全组织,形成制度。成立由刘冬玉主抓的课题组,有殷瑞枝、闫丽花

田宝宝、兰艳丽、李敏、刘晨光、朱红霞参与,确定每月一次全校课题研究活动制度。

2、加强学习,培训提高。开展多种形式的小型沙龙和专题讲座,定期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对课题的进展情况进行引导,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陈鹤琴教育思想,蒙台梭利感官教育原则,当代建构主义教育原理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进行参与式培训和案例培训,提高教师的课题研究能力。

3、群体互动,重点突破。每月轮流一次结合自己的课题,做一节开放研究课,课题组成员观摩评议、研讨、反思,整整一天时间,大家求真务实,畅所欲言,注重实际效果,教科研人员精彩评点和引领,使课题研究层层推向高潮。

4、注重过程,实践创新。鼓励课题组成员结合自己的特点,资源利用,课题研究与课程改革,特色建构相结合,转变学习方式,改革课程模式,营造和谐环境,革新评价手段,建立独具特色的课程资源和学生成长手册,观察记录资料卡等,把课题做强做活。

过程设计: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因我们参与实验的教师全部在教学第一线,因此,我们采用实验教师不变,研究班级不固定的研究策略。时时是研究之时,处处是研究之地,班班是研究之对象。

研究方法:调查法、谈话法、经验总结、个案研究

四、实施过程

1、加强理论学习,理解课题内涵

扎实有效地进行理论学习,使研究的参与者树立正确的观念是开展课题研究的基础与前提。特别是涉及到作文教学,教师原有观念根深蒂固,运用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方法驾轻就熟。如果不能通过有效的理论学习从根本上解决教师观念上存在的误区,课题研究的开展将举步维艰。

学校课题组充分意识到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制定了课题研讨例会制度(每周三下午)、理论学习心得交流制度(每周一)、骨干教师专题报告制度(间周六)一系列规章制度,将课题研究的理论学习与校本培训工作和骨干教师培养工程相结合,落实了学习的时间、内容,通过专家讲座、外出学习考察、教师论坛等形式组织学习,并将理论学习的成效纳入教师工作绩效考核,从而保证了理论学习的实效。

通过贯穿研究全过程的扎实的理论学习,使实验教师不断统一认识,更新观念。大家通过学习认识到:作文是学生个体的综合精神活动,其本质是“需要”、“自主”、“真实”、“创新”,因此,在个性化作文教学中,教师不应主观地强制要求学生认知什么,灌输应该有怎样的情感态度,而是引导学生积极投身生活,获得真实而丰富的体验,激发起交流的需要、表达的欲望,在真实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充分酝酿表达内心认知与情感的需要,在“真实”的基础上自主决定写什么、怎么写、写给谁、用什么方式写,从而形成个人的情感与认知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的发展。因此,要解决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关键可能并不在于作文教学本身。更重要的是能否真正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将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只有教师真正从观念和行为上重视学生个体的内在精神架构,关注学生个体理想人格的塑造与提升,关注在真实而丰富的生活中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真正尊重学生个性,还原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从本质和根源上解决学生作文无话可说的困境,解决大多数学生不喜欢作文的尴尬。

2、注重课堂引领,进行个性表达。

我们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把课题实验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低年级课堂落实读、说、背,重在积累。中年级加强段的训练和篇章结构的训练,从读中指导布局谋篇。高年级落实从读学写,加强写作技巧的感悟、品味和评赏。课堂上所学的只是理论,需要在生活中练兵。我们抓住学生的作文个性化这一特点,指导学生用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感悟,用笔端去倾诉。充分利用学校、社区、重大节假日、纪念日等的重大活动,让学生在作文中放飞自己的心灵、倾诉自己的感受,做独具个性的表达。因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活生生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写出的作文自然个性鲜明、独具特色。

3、注重典型讲评,指导互评互改

讲评、修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步骤,俗话说:好作文是改出来的。但是,只有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作文的缺点并会修改了,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修改,否则,只是用别人的话在表达自己的思想。基于这点,在作文评改方面,我们实行教师批改、学生自评互改。教师批改时,除运用一定的修改符号外,我们注重给孩子留下一定的评语,或鼓励、或探讨,不用教师的固定思维方式去“统一”学生的思路与情感,束缚学生的个性发展。讲评中把有新意的作文当作重点,极力肯定其创新之处。每次习作后,我们通过“佳作欣赏”等形式,将写得好的文章、片断或几句话读给学生听,组织大家评议好在哪,然后分别给与表扬鼓励,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写作的自信心,激发他们再次作文的积极情感。同时,还给孩子自我评价的权利,让孩子们在自评互改中,发现缺点与不足,及时改进。

4、坚持实验总结,定期心得交流

“反思三年成名师”,有些课堂上的一些感受转瞬即逝,为了留住这些精彩的生成,留下实验的第一手材料,我们课题组成员每月不少与2000字的实验札记,并在每周例会上进行交流。长此以往,实验教师养成了不断反思的好习惯,每周的交流也起到了抛砖引玉的效果,促进了实验的开展,也为实验的研究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5、理论联系实际,力求实验实效

课题研究的意义在于指导实践,在于真正促进改善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学校创设氛围,提供条件,鼓励教师将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不断检验、修订、改善。每学年,学校都会举行教师课堂教学竞赛活动,鼓励教师以个性化作文教学参赛;我们也都安排个性化作文教学的展示;学校还定期在校报、校刊上发表教师的案例、论文,研究的心得。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引导教师“学以致用”、“研以致用”,将课题研究真正与课堂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追求研究的实效。

6、整合学科优势,形成研究合力。

在开展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重视各学科间的互相学习、借鉴,把其他学科的活动运用到对个性化作文课题的研究中来,形成研究的合力。我们利用数学日记活动教学的理念,组织设计学校、班级的教育教学活动;与体育、艺术、健康等教育教学活动密切合作,探讨作文个性化发展的评价;在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研究中,引导学生在研究性学习后尝试开展研究报告、研究论文、探究日记的专写。就这样,不断吸取其他学科的先进理念和取得的经验、成果,有效地进行课题整合,形成了研究的合力,促进了各研究课题的协同发展。

五、研究效果

经过六年多的努力,我们实施“作文个性化”教学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促进了几个转变:

1、从重静态知识到重动态活动;

2、从重接受知识到重建构知识;

4、从重视知识技能到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

5、从教师的管理者、指令者、组织者成为孩子作文的支持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6、从说教模仿训练到自主探索发现;

7、从重视教法到关注学法;

8、从分科教学到活动整合;

9、从课堂环境到回归生活;

10、从单一评价到多元评价;

11、从“以本为本”到“以人为本”。

对教师而言:

1、催生了教育的理念,唱响了“文教学个性化和学生作文个性”的主旋律;

2、营造了研究的氛围,培育了课题教师的的科研意识和科研精神,增强了教师的科研能力。

3、推进了我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挑战传统的课堂,在学习方式转变和教师教育行为和评价方式改善上有突破性的进展。

4、建构了“作文教学个性化与学生作文个性”的教学模式;

5、提供了一种支架,创建了自主创新综合课程、开放性主题活动课程。

对学生来说:

1、支持性的环境使学生的生命个性得到关爱,童心得到呵护。丰富的个性化素材使学生感受着生活的意义,使学习变得快乐。

2、探究性的活动使学生有机会接受挑战,昭示生命的力量和发现自我潜能。

3、主体性的体验使学生大胆展示真实的自我,他们敢说、敢想、敢做、乐意表达、表现和创造,人格得到尊重,个性得以张扬。

4、发展性的评价使学生在激励中成长,在启迪中智慧潜能得到发掘。

研究表明:

“作文教学个性化与学生作文个性”需要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环境氛围;需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供真实的体验、感受与探究的机会;它切切实实需要教师的情感、艺术与智慧;需要教育工作者对生命的尊重和对儿童学习的理解。

六、研究收获

多年相知路,多味别样情。通过六年来的实验与研究,我们艰辛地付出着,也在不断成长着,不断收获着。

1、师生作品近1000篇在全国各级报刊上发表或在大赛中得奖。尤其是教科所举办的年会中,我校师生参与积极性分外高涨,每次均有大批师生的作品获奖。

2、课题组主持人、实验教师,如:刘冬玉、刘云霞、兰艳丽、杨素敏等先后被中央教科所评为课题先进个人。我们学校课题组两次被评为先进集体。每年,我校语文教研组均被区或市授予先进教研集体。

3、刘冬玉老师主讲的个性化纪实作文课《画画》获得全国录像课一等奖。赵丽娟老师设计并主讲的作文课《对话描写》获得区一等奖、全国作文设计一等奖。王艳丽老师的作文课《介绍银耳》获全国录像课一等奖。杨素敏老师的作文课《象声词》获全国一等奖。万丽娟老师的作文课《做个个性飞扬的语文老师》获全国教学设计一等奖。

4、我校每期的两本作文集每次都获得乡优秀组织奖。学生作文、教师论文百余篇在校刊、课题会刊上发表。

七、存在的困惑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也存在好多的困惑,现在抛出来与大家共同研究。

1、个性表达与教师指导的关系。我们面对的是小学生,对于文章的结构、章法、修辞等表现手法学生掌握不够,尤其是对于共性的问题,教师一旦做了指导,学生的作文就会出现大同小异,很是令老师头疼。怎样改进,使指导与个性飞扬融会贯通?

2、生活的真实与文章的价值取向问题。对于学生的作文,我们经常会发现:学生习作源于生活,真实得没有丝毫水分,但确实没有多大价值,该如何解决?

3、个性化作文教学评价的方式方法以及学生个性化作文评价的方法,仍感觉不够完善,效果仍不能令人满意,主要表现在操作性不够强,促进师生发展的功能未能充分体现。在下一阶段的进一步研究中,我们仍要以此为重点,进一步在发展性教学评价理念的指引下,进一步完善对个性化作文教学以及学生个性化作文的评价。

问题依旧在,研究仍将继续„„

第五篇:“留守儿童养成教育的研究与实验”结题报告

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重点课题

“整体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和谐德育体系的研究与实验”子课题

——“留守儿童养成教育的研究与实验”结题报告

德江县平原中学课题组 田仁爱

联系电话:***

邮编;565200 Email:nztra@163.com

一、子课题立项研究的基本情况

1、我校参与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和谐德育体系的研究与实验”的子课题是“留守儿童养成教育的研究与实验”。

2、子课题提出的背景和原因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绝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都奔向城市打工挣钱,把自己的父母、妻子或儿女留在家里独自生活,从而在社会上产生了三类特殊的弱势人群——留守老人、留守妇女和留守儿童。在这三类留守人群中,最危险的是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与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生活中缺少父母关爱,性格养成上缺少正确引导,学习上缺少监督,学校就自然成了他们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这导致了一系列教育问题的产生。

平原中学地处农村,经济落后,外出打工的家长日渐增多,留守儿童数量在学校随着增加。2008年,我校留守儿童324人,占学生总人数的43.2%;2009年,留守儿童384人,占学生总人数的47.3%。由于留守儿童多由祖辈、亲戚照顾,或独立生活没有监护人,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

在学生教育管理中发现,留守儿童大都存在对父母感情不深、金钱意识严重、理财能力差、厌学情绪严重、安全防范意识淡薄等问题。怎么教育引导这些留守儿童,让他们能够健康成长呢?因此,“十一五”期间,我校把“留守儿童养成教育的研究与实验”作为参加“十一五”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和谐德育体系的研究与实验”子课题。

3、课题研究的目的和预期目标

我校子课题“留守儿童养成教育的研究与实验”研究的目的和预期目标,是以《文明礼仪读本》的应用研究为载体,矫正留守儿童的心理偏差,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以“留守儿童养成教育的研究与实验”为主要研究层面,推动学校、家庭、社会和谐德育途径和方法体系的构建;通过研究,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和谐德育管理和评价体系,建立一套科学、系统、规范、可操作性强的学校、家庭、社会和谐德育体系。让研究成果更好地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服务,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4、参加实验的年级、班级、人数和起止时间

我校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课题确定后,全校三个年级共15个班级的800余名学生全部参加了课题实验。实验的起止时间是2009年11月至2012年3月。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2008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1号文件,明确将“三留守”问题作为当前关系农村民生的一项重要工作,要求“农民工输出地要为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学习、寄宿和监护条件”,要求“深入开展‘共享蓝天’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行动”。

2、《贵州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的意见》(黔教基发〔2009〕341号)指出:学校是农村留守儿童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和管理,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及生活环境,充分发挥学校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积极构建学校、社区和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管理网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针对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群体普遍存在的学习困难较大、学业水平不高、安全隐患较多、性格较为孤僻、渴望关爱和沟通等问题,建立留守儿童动态管理机制和档案,及时掌握、分析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情况,通过学校教师、学生与留守儿童关怀帮扶制度或辅导员制度,重点帮助思想品德有偏差、心理状态有异常、学习生活有困难的留守儿童。要采取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主题班(团)会等多种形式,积极对农村留守儿童开展卫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提高他们的生理、心理健康水平,强化安全防范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3、以人为本的理念,着眼留守儿童发展,反思学校教育问题,探究改进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原则和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内容范围

1、在农村中学,“留守儿童”的教育面临哪些问题?

2、在农村中学,矫正留守儿童心理偏差,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怎么去做?

3、在农村中学,“留守儿童养成教育”面临问题的应对策略。

(二)课题研究原则的阐述

1、目的性原则。留守儿童养成教育要有目的性,要目标明确,围绕每学期的研究目标开展一系列的研究活动。

2、针对性原则。留守儿童养成教育要有针对性。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既有一般性又有特殊性,研究方法要因人而异。有的是针对理财理念的,有的是针对学习习惯的,有的是针对心理健康的„„只有针对性强,才能够收到效果,达到既定目的。

3、动态性原则。留守儿童是动态的,学校必须每学期对留守儿童进行调查摸底,调查清楚新增留守儿童的情况,跟踪调查已不再是留守儿童的学生教育效果。

4、及时性原则。矫正留守儿童的行为偏差、心理偏差一定要及时,要把每一个与留守儿童相处的地方都作为研究教育的阵地,发现问题要及时教育矫正,发现进步要及时鼓励。

5、活动性原则。留守儿童的养成教育研究不能只停留在理论上,要把研究与实验贯穿于各种活动之中,让留守儿童在活动中受到教育。

6、多层面原则。留守儿童养成教育的研究与实验只是其中的一个层面,更多的是通过对留守儿童的研究与实验达到教育全体学生的目的,从而提高育人质量。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总结介绍

留守儿童养成教育的研究与实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不管运用哪种方法,只要能够达到研究目的就是最好的。我校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管理方法

为了保证课题研究得以顺利实施,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题领导小组,指导“留守儿童养成教育的研究与实验”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成立了以分管教育工作的副校长为组长的课题实施小组,负责制订课题研究实施计划,落实具体措施,对实施过程进行指导。

2、研究方法

调查研究法。为了全面掌握留守儿童的情况,学期开始,我校对所有留守儿童进行了共有25个项目的问卷调查。除了留守儿童的家长与临时监护人等常规项目外,另有14个项目专门涉及留守儿童交往、心理状况等情况。第一手素材的取得,为开展课题研究与实验奠定了基础。

个案分析法。学校把留守儿童教育管理责任落实到实验教师头上,实行帮扶活动。责任教师对负责的对象进行调查分析,找准问题,拟定计划,全学期进行跟踪教育,学期结束写出教育心得,总结教育经验,然后在全校推广。

榜样激励法。每学期,我校都要评选一次“校园文明之星”活动,把在纪律、学习、行为习惯等方面表现好的学生评为“校园文明之星”,对他们进行奖励,如奖状、证书、奖品或奖金等,并把他们的照片制作成大幅画面,在照片下介绍他们的优点,在校园内张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以榜样带动其他学生,达到激烈全校学生向他们学习的目的。

活动法:我校把留守儿童养成教育的研究与实验始终贯穿在活动之中,让学生通过参加活动达到塑造自我、净化心灵、展示自我、积极向上、健康成长的目的。每年的清明节,我校都要带着学生到黔北特委旧址举行祭扫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家义教育;每年的4月份,都要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11月份都要举办冬季体育运动会,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来发现自己的优点,展示自己的特长,从而树立自信心,自觉矫正心理和行为上的缺点。除了开展上述活动外,我校还建立了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四个兴趣活动小组,充分考虑学生的爱好和特长,让他们能够在学校找到自己喜欢的天地,矫正厌学的心理和逃学的行为。

引导法。针对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由帮扶老师帮助其分析原因,制定矫正方案,确定奋斗目标,为之努力奋斗。当在某个方面出现不良倾向时,帮扶老师要及时教育引导,迅速改正。

惩戒法。“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中不能没有体罚但可以有惩戒。惩戒能够让那些犯了严重错误、违犯校规校纪的学生认识到做错某事后应该负的责任,应该承担事情的严重后果,但惩戒应尽可能从轻,只要学生改正了就要立即取消。为了规范学生的行为,我校团委设立了文明监督岗,课余时间由学生执勤,发现学生在言行上有问题就作好记录,然后把记录情况交给团委或教育处执行。用的惩戒方法只有三种:负责清扫或监督校园卫生,代替执勤,维持食堂用餐时的秩序。

(四)课题研究的过程 1、2009年11月,召开女生人身安全教育大会,为女生上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课。2、2009年12月,子课题“留守儿童养成教育的研究与实验”申报,2010年3月份总课题组批准申请。3、2009年12月,召开班主任德育工作会议,对班主任进行培训。4、2010年3月,贵州和谐德育课题组秘书长安斯寿到我校培训;召开德育课题研究启动会,全面安排德育课题研究工作;对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研究。5、2010年4月,举行缅怀祭奠革命先烈活动和哀悼玉树地震遇难同胞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亲情教育。6、2010年4月,举行第一次“校园文明之星”评选活动。7、2010年4月,邀请乡派出所、司法所、综治办三家单位到学校上法制教育课,对全校师生进行法制教育。8、2010年4月,开展“祖国发展我成长”主题作文竞赛活动和文艺晚会。9、2010年5月,召开“感恩”主题班会课,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10、2010年5月,开展“祖国好、家乡美”主题实践活动。11、2010年6月,举行禁毒、反邪防邪法制宣传游行活动。12、2010年7月,召开德育课题研究学期总结会。13、2010年7月,课题组秘书到平塘县参加全省德育年会。14、2010年7月,课题组组长和秘书到县教育局参加课题研讨会。15、2010年9月,召开秋季学期德育课题研究专题会,全面部署学期研究工作。16、2010年9月至10月,开展“两创一满意”实践活动,召开主题班会。17、2010年10月,课题组长到上海参加全国2010年和谐德育年会。18、2010年10月,开展“给学生家长的一封信”活动。19、2010年10月,给七年级女生上心理、生理健康教育课。20、2010年11月,举办第十届中学生体育运动会。21、2010年11月,召开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开展学生礼仪教育活动。22、2010年12月,对学生进行禁毒预防教育,召开“文明伴我行”、“我讲卫生我最美”主题班会。23、2011年1月,召开2010年秋季学期德育课题研究总结会。24、2011年3月,召开2011年春季学期课题研究会,安排学期研究工作。25、2011年3月,召开学生教育与管理大会,为学生上安全教育课。召开留守儿童监护人会议。26、2011年3月,完成《农村学校留守儿童问题与解决策略调查报告》。27、2011年4月,开展“关爱健康、拒绝零食”主题教育,召开主题班会。28、2011年4月,开展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咨询活动,九年级召开“挑战中考”主题班会。29、2011年5月,七年级召开“快乐学习”主题班会,八年级召开“我的青春我做主”主题班会。30、2011年5月,举办首届“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展“感党恩,跟党走”作文竞赛。31、2011年6月,召开学期课题研究工作总结会。32、2011年9月,召开2011年秋季学期育课题研究专题会,安排学期课题研究工作;召开家长(监护人)会议,构建“学校、家庭、社区德育网络体系”。33、2011年10月,召开“感恩、励志、责任”教育大会,召开“感恩”主题班会。34、2011年10月,由心理辅导老师为七年级女生上心理、生理健康辅导课。35、2011年11月,开展第十一届体育运动会。36、2011年11月,召开和谐德育课题研究结题工作会,安排结题工作。37、2011年11月,收集课题研究资料,把研究成果汇编成册。38、2011年12月,召开课题研究总结会,全面总结“十一五”课题研究情况。39、2012年3月,完成结题报告和资料收集整理工作,上交结题。

四、研究成果和结论

(一)分项总结课题研究取得的实际效果

1、课题研究对提高学校德育工作整体水平和推进素质教育所产生的作用 2010年以前,我校德育工作存在严重问题,主要表现在学生纪律观念差,教师没有责任意识,上课钟响了,学生还在大街上散步式的往学校走,教师也才抱着书本走出办公室。校风不正,学风不浓,教风不端,这些严重制约了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使我校在社会上的声誉越来越低。如今,我校校风好了、教师责任心加强了,学生的学习风气也浓厚了,教学质量呈直线往上升,学校的地位也在家长和社会上提高了,这些变化都来源于我校的德育德育科研工作,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这样说,没有德育科研,就没有我校今天的变化。

2010年和2011年,县教育局两年对我校的全面工作情况进行考核,都对我校的学生养成教育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学生讲文明,懂礼仪,讲卫生;社会评价我校的学生教育工作是“全面安排,责任到位,效果很好”。

德育课题研究推动了我校的素质教育工作,近几年来取得了丰硕成果,先后获得德江县校长目标考核三等奖、一等奖、德江县“五好”基层党组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先进集体,2012年,英语教研组和理科综合教研组分别被评为二等奖和三等奖。学校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从2009年到2012年,在全县上午了10位。

2、课题研究对提高教师的教书育人能力和师德素养所产生的作用

在这以前,我校教师没有参加过任何形式的课题研究,更不用说承担“整体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和谐德育体系的研究与实验”这样的大课题了。课题研究在我校还是一块荒地,需要教师去开垦播种。德育课题研究重在研究过程而不仅是结果,在参与研究与实验的过程中,老师们认真学习,钻研业务,认真写主题班会教案,认真上好每一节班会课,认真组织每一次教育活动,认真写实验报告、实验心得、个案分析和经验材料,把研究与实验过程贯穿于每一个教育环节之中。在参与研究与实验的过程中,老师们对搞课题研究的作用有了新的认识,科研能力得到了的高,教育书育人的水平也在提升。可以说,德育课题研究成就了我校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我校还通过课题研究加强了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留守儿童养成教育的研究与实验”这个子课题,让老师们在开展研究活动的过程中认识到了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需要教师去关爱,给予父母般的温情才能矫正他们的心理、行为偏差的重要性,从而让老师自觉扮演了既是老师又是父母的双重角色,增加了工作责任心。要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老师必须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个课题的研究,“迫使”老师主动改掉了自己身上的一些不良习惯。可以说,这个课题研究的对象既是学生,也是老师,研究的结果是我校的教风和学风建设得到了又丰收。

3、课题研究对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及整体素质所产生的作用

课题研究使我校学生的思想品德得到了提高。参与课题研究近三年来,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了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校园内几乎每天都有拾金不昧的事迹涌现,一个手机、几十几百元钱、一张饭卡、一本书、一把钥匙„„学生捡到了都能主动交到办公室。2011年秋季学期,七(6)班的杨猛同学在上学路上遇到一个老太婆生病倒在地上,他背着送到了乡卫生院,还掏了100元钱付医药费。

课题研究也使我校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每次的书画赛、歌咏比赛、体育比赛,学生总能积极参与,展示自己的才华。每次举办的学生体育运动会和校园文化艺术节,都能得到各级领导和社会的好评。2011年参加“中央电视台风采英语演讲大赛暨贵州省第五届‘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我校有四名学生进入了铜仁赛区的复赛,牟长松同学进入省决赛,得到了“希望奖”。

4、课题研究对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引导和影响作用

我校地处偏远,经济落后,家长素质普遍不高,家庭教育方式简单粗暴;社会对学生教育的关注也很冷漠。参与课题研究工作,提高了家长对家庭教育方式重要性的认识,也引起了社会对学生的重视,有效构建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网络体系。

为了提高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水平,每学期,我校都要发给家长一封公开信,告诉家长应该如何对孩子进行教育,从哪些方面进行教育;每学期,都要召开家长会或监护人会议,对家长或监护人进行培训,并征求对学生的教育意见;每学期,都要组织教师深入学生家庭进行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2011年10月份,我校还邀请中国关工委支教助学讲师团到学校对学生和家长进行“感恩、励志、责任”主题演讲,对他们进行感恩和责任意识教育。通过以上形式,学校和家长的沟通加强了,家庭教育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家庭是教育的小天地,社会才是教育的大课堂。为了提高社会的育人功能,我校每学期都要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开展“两创一满意”的卫生清扫活动,学习雷锋的义务宣传活动,预防毒品的法制宣传游行活动等等,这些活动既让学生在参与中受到教育,又引起了社会对学生教育的广泛关注。原来人们对学生犯错认为又不是自己的子女,所以见而不问;现在人们见到学生犯错认为学生都是孩子,能够主动参与到对学生的教育行动中。

(二)实验成果和推广采用情况 1、2010年7月,学校以“把活动贯穿到课题研究与实验过程中”为题参加德江县实验区课题交流会,作了经验交流发言。

2、学校有两篇论文参与课题组优秀成果评比活动获奖,一等奖1篇,三等奖1篇。

3、学校把教师的德育课题研究主题班会教案装订成册,把优秀的主题班会课录像刻成光盘,作为实验成果保存。

4、参与课题组“四先一优”评选活动,我校有2名教师被评为“先进实验教师”,3名教师被评为“先进实验工作者”。

(三)结论

在学校开展“留守儿童养成教育的研究与实验”,可以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自我,增加自信心,达到自我矫正自我教育的目的;可以通过抓留守儿童教育带动整个德育工作的开展,起到以点带面的教育作用。开展养成教育工作,可以养成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在建设学校的精神文化与建设和谐校园上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四)思考与展望

通过几年的课题研究和实践,我校的“养成教育”工作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课题研究虽然即将结题了,但我校的“留守儿童”教育和“养成教育”工作却永远没有结题之时。在今后的德育工作中,我们一定要把课题研究中总结出的德育工作经验用到新的德育工作中,并且根据新的形势发展,不断完善和创新德育工作模式,使之在今后的学校德育工作中得以继承和发展,得以发扬光大。

“十二五”的德育科研课题申报工作已经开始,在调查研究我校德育工作现状的基础上,我校申报的课题为“学科德育渗透方法与技巧研究”。我们要在研究“留守儿童养成教育的研究与实验”的基础上,把已经积累的研究方法用到新的课题研究中去,通过开展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和德育工作能力,构建真正意义上的和谐德育工作体系。

下载三类完中活动作文研究与实验结题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三类完中活动作文研究与实验结题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结题报告作者:彭慧勇 发表时间:2004年06月08日 05:42 阅读次数:185玉溪市“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属云南省2000年立项课题,由云南省教育科......

    情景作文研究结题报告

    《“情境作文研究”结题报告》 拒城河中学杨名香 本人依据当前作文教学的现状,调查教师作文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行为,针对学生怕作文的最显著的共性特征,确立了课题“情境作文教......

    课题实验结题报告

    小学科学课程与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整合研究 课题实验结题报告 我校科学综合组于2009年4月开始参加了自治区小课题《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整合研究》的实验研究,迈开了新课......

    初中五阶段作文教学模式实验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五阶段作文教学模式实验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写作课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怎样提高初中生的写作水平,是初中语文教师一直潜心研究的重要课题。尽......

    班级文化建设与研究结题报告

    《班级文化建设与研究》结题报告 涉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课题组 一、课题基本情况 (一)研究的背景 1、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如今各种传媒及网络的腐朽文化侵蚀着校园,学校这块净土......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实验与研究结题报告

    大班额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有效课堂的探究 关键词 大班额 农村小学自主合作 有效课堂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

    “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实验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实验研究”结题报告 2009年4月,我申报并批准了《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实验研究》课题研究。旨在彻底改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千人一面、缺乏个性表......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小课题结题报告 ---提高学生诗词鉴赏水平的策略 青河县中学语文组荆丽娟孙团结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我国是诗歌的王国,在浩瀚的文学海洋中,诗词以其深厚的文化背景、意味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