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史教学大纲--新

时间:2019-05-15 04:26: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外国文学史教学大纲--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外国文学史教学大纲--新》。

第一篇:外国文学史教学大纲--新

外国文学史教学大纲

(一)说 明

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位课程。

1.课程要求系统介绍欧洲﹑美洲文学发展概况,重点分析各国﹑各时期﹑各流派代表作家与作品。要求学生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以开放的心态,广泛了解各国优秀文学遗产,初步掌握其思想﹑艺术特征,提高分析﹑鉴赏外国文学作品的能力。

2.本教程讲授一学年,包括从古代到本世纪初的外国文学。本世纪初以后的外国文学发展情况,列入选修课《二十世纪当代外国文学》中讲授。因课时的原因,亚洲文学部分也列入选修课讲授。

3.本大纲依据国家教委颁发的《外国文学教学大纲》

(1982),根据我院教学实际拟订。作为参考性文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在完成部分教学大纲基本内容的前提下作出调整。

(二)教学大纲 第 一 章 古 代 文 学

第 一 节 概 论

古希腊﹑罗马社会历史发展概况。

古希腊﹑罗马是欧洲文化的发源地。古希腊﹑罗马文化建立在奴隶社会基础之上,没有奴隶制就没有希腊国家和罗马

帝国,“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所奠定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

古希腊文学是欧洲文学史的开端。古希腊文学大体上分为三个时期。从氏族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文学的主要成就是神话和史诗;奴隶制全盛时期(古典时期)文学的主要成就是悲剧和文艺理论;希腊化时期文学的主要成就是新喜剧。古希腊文学在思想上和艺术上对欧洲文学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和重大意义。

罗马文学受到希腊文学的影响,但也有自己的特点。罗马文学在希腊文学与后世欧洲文学之间起“中介”作用。罗马文学发展,一般分为四个时期。共和国中期,戏剧繁荣,以喜剧为主。共和国末期和屋大维执政时期是罗马文学的“黄金时代”,雄辩术﹑散文和诗歌繁荣。西塞罗(公元前106—43)的演说辞风格遒劲,讲究词章修辞,注意抑扬顿挫,重视激动人心的效果。这种风格为后世作家所趋奉。维吉尔(公元前70—19)的《农事诗》,反映了屋大维执政时期的农业政策。史诗《伊尼德》是欧洲“文人史诗”的开端。它的主题和主人公。贺拉斯(公元前65—8)的《诗艺》与奥维德(公元前43—公元18)的《变形记》。罗马文学对文艺复兴至十八世纪欧洲文学的影响。

第 二 节 希腊神话与荷马史诗

希腊神话是古希腊人最早的意识形态,也是欧洲最早的人民口头创作,在部落中间口口相传,代代相承,散见于希腊文学作品与历史﹑哲学等著作中。希腊神话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希腊神话的主要内容和意义,突出征服自然的战

斗精神和乐观主义。希腊神话的特色,神人同形同性,丰富﹑完整﹑优美,富于魅力。希腊神话是希腊艺术的“武库”和土壤。后世许多欧洲文学作家从希腊神话中汲取养料。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重视希腊神话及其艺术形象。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伊利昂纪》)和《奥德赛》(《奥德修纪》)是古希腊民间口头创作的总汇。关于荷马与“荷马问题”。荷马史诗的形式和内容。《伊利亚特》以特洛亚战争为题材,描写希腊联军围攻特洛亚的故事,突出“阿咯琉斯的愤怒”。史诗反映了以战争为中心的“荷马时代”的社会生活。史诗歌颂英雄行为,格调悲壮,具有“阳刚之美”。《奥德赛》描写希腊英雄俄底修斯在特洛亚战争后还乡时的海上经历和家庭生活,突出海上冒险行为。史诗反映了人与大自然的斗争以及奴隶制逐渐形成时期的权力斗争和社会生活。《奥德赛》歌颂勇于进取的精神品质,格调平静,具

有“阴柔之美”。

荷马史诗的思想意义﹑历史文献价值。荷马史诗的人物形象。荷马史诗的艺术技巧。规模宏伟﹑结构灵巧﹑语言朴素﹑风格崇高﹑情节富于戏剧性,表现手法多样化,兼有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因素。荷马史诗是人类童年时代的杰作,后世叙事诗和长篇小说的典范。

希腊抒情诗代表作家:萨福(公元前612—?)﹑阿拉克瑞翁(公元前550?—465?)和品达(公元前522?—442)。伊索与《伊索寓言》。

第 三 节 古希腊悲剧和喜剧

古希腊悲剧起源于民间歌舞“酒神颂”。古希腊悲剧的发展与古希腊民主运动的兴盛。伯里克利斯的倡导和促进戏剧繁荣的措施。

亚理斯多德关于悲剧的定义。古希腊悲剧不着意于悲而重在描述严肃事件,展现崇高的英雄主义。悲剧冲突表现为人和命运的冲突。悲剧中的命运观念,曲折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人们的思想矛盾。古希腊悲剧的神话﹑英雄传说题材。古希腊悲剧的反专制﹑反侵略﹑反压迫﹑歌颂英雄行为和爱国思想的主题。古希腊悲剧的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和深刻的思想性。

古希腊的三大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公元前525—456),雅典奴隶主民主国家形成时期的悲剧作家,希腊“悲剧之父”,“有强烈倾向的诗人”。他的生平和创作。《俄瑞斯忒亚》三部曲以神话传说为题材,描写父权制对母权制的胜利。肯

定雅典的城邦民主制,赞美法制精神。三部曲反映了诗人的思想矛盾。《普罗米修斯》三部曲(仅存《被缚的普罗米修斯》)是诗人的杰作,取材于普罗米修斯盗天火给人类而受到宙斯惩罚的神话。悲剧的崇高的主题,庄严的风格,热情讴歌民主派和民主斗争。普罗米修斯的英雄形象,为人类的生存和幸福而斗争,不畏强权,勇于牺牲。他是“哲学的日历中最高尚的圣者和殉道者”。宙斯的形象反映了当时的雅典僭主暴君的特征。悲剧的结构形式。埃斯库罗斯对古希腊悲剧发展的贡献,他的悲剧艺术特征。

索福克勒斯(公元前496—407),雅典奴隶主民主国家繁荣时期的悲剧作家,提倡民主精神。取材于忒拜系统英雄传说的悲剧《俄狄浦斯王》﹑《安提戈涅》,充满反对僭主专制的民主思想。《俄狄浦斯王》的命运观念和主人公形象。索福克勒斯悲剧的结构艺术。索福克勒斯对希腊悲剧发展的

贡献。

欧里庇得斯(公元前485—406),雅典奴隶主民主国家衰落时期的悲剧作家,“问题剧”的最早创始者。《美狄亚》为当时受压迫的妇女鸣不平。美狄亚的复仇性格。欧里庇得斯的艺术形式,写实手法和心理分析。高乃依﹑歌德﹑拜伦对欧里庇得斯的推崇。

古希腊喜剧的起源与发展。亚理斯多德论喜剧。喜剧的基本内容与结构形式。古希腊三大喜剧诗人。

阿里斯托芬(公元前446?—385?),希腊“喜剧之父”。生平和创作。他的喜剧反映了雅典奴隶主民主国家衰落时期的社会生活。《阿卡奈人》的主题,反对战争,主张和平。农民狄开俄波利斯的形象。喜剧的漫画式夸张手法。柏拉图(公元前427—348)和亚理斯多德(公元前

384—322)的文艺理论及其对后世欧洲文论的影响。希腊化时期,新喜剧的产生与发展。新喜剧代表作家米南德(公元前342?—292?)。

第 二 章 中 古 文 学

第 一 节 概 论

欧洲中古文学包括封建社会初期和中期的文学,它和封建社会形成﹑繁荣的历史阶段相适应。封建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欧洲中古的宗教文化和基督教神学对文学的影响。基督教

会成为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垄断文化教育。人民文化的反封建﹑反教会特征。

欧洲中古文学主要包括教会文学﹑封建骑士文学和人民文学。

教会文学垄断中古初期文坛,宣扬“原罪”﹑“禁欲主义”思想。教会文学的基本主题和体裁。

骑士文学盛行于12至13世纪的西欧,它是反映骑士阶层思想感情的封建世俗文学。骑士抒情诗,普罗望斯诗歌的全欧意义。骑士传奇,古代系统﹑不列颠系统﹑法兰西系统和拜占庭系统。骑士文学的艺术虚构与心理描写。

人民文学的内容与形式。英雄史诗与民间传说,一部分反映氏族社会末期情况(《贝奥武甫》﹑《埃达》﹑《萨加》﹑《卡列瓦拉》等),一部分反映蛮族封建化过程中的荣誉

感和国家观念(《罗兰之歌》﹑《熙德》﹑《尼伯龙根之歌》﹑《伊戈尔远征记》等)。西欧城市文学的产生与发展。城市文学反映市民生活思想,现实主义风格和讽刺手法。讽刺叙事诗《列那狐故事》揭露封建统治阶级和教会的罪恶,赞扬市民智慧﹑勇敢。列那狐形象的复杂性。中古文学的象征﹑寓意﹑梦幻手法。中古文学,特别是人民文学在欧洲文学史上的意义。

第 二 节 意 大 利 文 学

十三﹑十四世纪之交,意大利城市的兴起。佛罗伦萨文化发达,学术派别对意大利文学的影响。中世纪意大利文学的代表作家但丁,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

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但丁(1265—1321)的生平与创作。佛罗伦萨资本主义主义萌芽和社会阶级矛盾。佛罗伦萨的党派斗争和但丁的政治活动。但丁的早期文学创作属于“温柔的新体”诗派。抒情诗与散文合集《新生》,爱情的主题与象征的艺术手法。《宴会》、《论俗语》展示了人文主义思想。

《神曲》分为“地狱”﹑“炼狱”和“天堂”三部分。采用中古梦幻的文学形式,中古神学体系的框架,展示人们从迷惘和错误中解脱出来,达到真理和至善的历程,作者意在揭露﹑批判黑暗的现实,从政治上﹑道德上给意大利民族指出复兴之路。维吉尔和贝雅特丽奇的象征意义。作品中爱国主义热情﹑对封建贵族和教会的抨击,与基督教神学观点交织在一起。作品的矛盾反映了新旧交替时代的特点,也反映了作者世界观的矛盾。

《神曲》构思宏伟,想象丰富。结构的严密性与完整性。象征﹑寓意﹑梦幻的表现手法。现实主义倾向与浪漫主义精神。用意大利语写作,语言丰富﹑生动。《神曲》是中古文化的哲学﹑艺术的综合,欧洲近代文学的“序曲”。

第 三 章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第 一 节 概 论

文艺复兴是十四世纪至十七世纪初在西欧和中欧许多国家先后发生的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文艺复兴”一词的来历。文艺复兴运动的社会基础。

文艺复兴运动的中心思想是人文主义。人文主义的哲学基础。人文主义者主张以“人”为本,反对以“神”为本,以“人性”反对“神性”,以“人权”反对“神权”,以“人智”反对“神智”。他们借用古代文化的“外衣”,“演出世界历史的新场面”(马克思语)。人文主义的两条路线。人文主义的积极意义和局限性。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是主流,还有封建文学和民间文学。人文主义的基本特征。

人文主义文学在各国发展的状况。意大利是人文主义的发源地。人文主义文学在西班牙﹑英国得到高度发展。法国人文主义文学的两种倾向:贵族倾向(七星诗社的抒情诗人)和民主倾向(毕代、拉伯雷等)。弗朗索瓦·拉伯雷(1494—1553)是法国人文主义“巨人”,长篇小说《巨人传》中的巨人形象和巨人思想。

第 二 节 意 大 利 文 学

一﹑概 述

意大利人文主义作家是欧洲人文主义作家的先驱。人文主义文学最早的代表:弗兰齐斯科·彼得拉克(1304—1370)和乔万尼·薄伽丘(1313—1375)。彼得拉克的《歌集》及其艺术特色。彼得拉克的抒情诗,开了欧洲近代抒情诗的先河。

二﹑乔万尼·薄伽丘

薄伽丘的生平与创作。早期创作大多奉献给“菲亚美达”,艺术风格属于骑士文学传统。巨著《十日谈》(约1350—1353)是薄伽丘成熟时期的杰作。

《十日谈》的“天方夜谭”式的结构。“楔子”是全书的

框架。第一天第二个故事“扬诺劝教”具有提纲挈领的意义,突出了全书主题的基调。《十日谈》提倡人性﹑人道﹑反封建﹑反教会,宣扬“幸福在人间”的思想内容,反映了意大利的市民生活。

《十日谈》发展了中古短篇故事的传统。框形结构精巧,概括现实深切。讽刺与幽默。对比手法。丰富的语言。《十日谈》奠定了欧洲短篇小说的基础,对欧美散文作家﹑诗人的创作深有影响。

第 三 节 西 班 牙 文 学

一、概 述

十六世纪中叶以后西班牙人文主义文学日趋繁荣,主要成就在于小说和戏剧。西班牙流浪汉小说与中世纪城市文学的

关系。流浪汉小说的特点。流浪汉小说《小癞子》(1553)。西班牙的戏剧。洛卜·德·维伽(1562—1635)是西班牙人文主义文学的代表之一,西班牙民族戏剧的奠基人。代表作《羊泉村》(1609—1613)的主题。维伽对十七、十八世纪欧洲戏剧发展的影响。

二、米盖尔·德·塞万提斯·萨阿维德拉(1547—1616)塞万提斯的生平。塞万提斯从骑士文学传统走向现实主义创作。塞万提斯的诗歌、牧场小说和恶汉小说。长篇小说《堂吉诃德》第一部、第二部(1605,1616)的创作出版过程。小说的情节与主题。小说“前言”与“结尾”中论全书的写作“宗旨”。小说广泛地反映西班牙封建社会生活。小说的主要人物形象。堂吉诃德是一个矛盾复杂的艺术形象,可笑可悲可爱可敬的人物。喜剧人物的悲剧成分。他的人文主义理想和优秀品德(坚持正义、嫉恶如仇、向往自由、勇

往直前)。他的脱离历史进程的主观唯心主义精神。堂吉诃德的矛盾反映了塞万提斯世界观的矛盾,反映了人文主义理想与社会现实的矛盾。堂吉诃德的典型意义。桑丘·潘沙是西班牙劳动农民的形象。他讲求实际,头脑清楚,聪明能干,忠于职守。桑丘·潘沙的形象和堂吉诃德形象互相映衬,相辅相成。小说的艺术特征。“戏拟手法”,对骑士小说结构的讽刺性模仿。从发展和对比中刻画人物性格。生动深刻的民间俗语和谚语。讽刺艺术。《堂吉诃德》标志了欧洲长篇小说发展的新阶段。

第 四 节 英 国 文 学

一、概 述

十五至十六世纪英国历史发展的特征。封建贵族在“玫瑰

战争”以后衰败势微。中央集权的都铎王朝的建立。资本主义关系的发展。伊丽莎白女王统治时期(1558—1603)王权的加强。十六世纪末、十七世纪初英国社会阶级斗争的尖锐化。

杰弗利·乔叟(1340—1400)是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的主要作品《坎特伯雷故事集》(1387—1400)利用“框形故事”传统,广泛反映十四世纪英国社会现实。乔叟的作品达到高度技巧和艺术的多样化(人物塑造、叙事方式、语言运用、双韵诗体)。

托马斯·莫尔(1478—1535)是英国重要的早期人文主义者。他的著作《乌托邦》(1516)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部空想社会主义小说。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是“英国唯物主义和最新时代的一般实验科学的始祖”(马克思语)。斯宾塞(1552—1599)在十六世纪诗歌改革中的作用。长

诗《仙后》(1589,1596)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斯宾塞诗体”对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的影响。

十六世纪英国戏剧的发展。莎士比亚以前的“大学才子”剧作家为伊丽莎白时代戏剧的繁荣奠定了基础。约翰·李利(1554—1606)喜剧中的贵族人文主义倾向。托马斯·基德(1558—1594)的《西班牙悲剧》(1589)对莎士比亚创作的影响。罗伯特·格林(1558—1592)曾和莎士比亚合作写剧。克里斯托弗·马洛(1564—1593)公开宣传无神论和共和政体。本·琼生(1573—1637)是莎士比亚以后重要的戏剧作家。他的戏剧对社会弊病的批评,对市民上层勤劳发家的歌颂。

二、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

莎士比亚的生平。莎士比亚创作的分期,按其思想与艺术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时期(1590—1600)的创作主要是历史剧、喜剧和诗歌,乐观主义情绪占主导地位。长篇叙事诗《维纳斯与阿都尼》(1593)写爱神对阿都尼的热恋。《鲁克丽丝受辱记》(1594)写罗马暴君塔昆因其子奸污了鲁克丽丝而受到惩罚的故事。154首《十四行诗》(1592—1598)充满了人文主义思想,表达友谊、爱情和美的主题。莎士比亚历史剧探索了英国三百年的历史进程,再现了英国封建史上富有喜剧性的场面,反对封建暴君、封建集团的血腥战争,拥护“开明君主”和国家统一。《理查三世》(1592—1593)、《亨利四世》(上、下)(1596—1597)、《亨利五世》(1598—1599)是历史剧的佼佼之作。恩格斯论“福斯塔夫式的背景”。莎士比亚喜剧的基本主题是爱情、婚姻和友谊。喜剧的浪漫主义的抒情气氛。喜剧中的正面人物问题。喜剧中的女性形象。《威尼斯商人》(1597)写友谊、爱情、仁慈和贪婪、嫉妒、仇恨之间的冲突,反映商业资本与高利贷资本的矛盾。夏洛克

的形象。鲍西娅的形象。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1569)反映了人文主义爱情理想和封建恶习、封建压迫之间的冲突。《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喜剧性与抒情性。

第二时期(1601—1608)创作的主要成就是悲剧。悲剧的主要内容是反映人文主义理想与丑恶现实之间的无法调和的矛盾,描写人文主义者的斗争生活及其失败的悲惨结局。《哈姆莱特》(1601)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奥瑟罗》(1604)是一出由“家庭悲剧”改造为富有社会意义的悲剧,写人与人“真诚相待”的关系在冷酷无情的现实面前遭到毁灭。《李尔王》(1605)描写李尔王把国土分给女儿们后,受到女儿、女婿虐待的悲惨故事,揭示了权威与爱、真诚的爱与虚假的爱之间的矛盾。《麦克白》(1606)的主人公是一个充满权欲的野心家,“一个具有深刻而强大的灵魂的坏蛋”(别林斯基语)。悲剧反映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个人野心对人起的腐蚀

作用。《雅典的泰门》(1606?)揭发金融的罪恶,“绝妙地描绘了货币的本质”(马克思语)。

第三时期(1609—1612)主要作品是传奇剧。传奇剧中的人文主义信念与“人性感化”方式。传奇剧中的梦幻世界。《暴风雨》(1661)是传奇剧的代表作。剧本宣扬人与人之间的和解与“恕道精神”。普洛士丕罗的形象与莎士比亚晚年的思想矛盾。

莎士比亚在戏剧发展史上的地位及其对戏剧艺术的贡献。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幻想与现实相结合。处理戏剧题材“点面成金”的技巧。情节的生动性与丰富性的完美融合。个性化的戏剧人物。戏剧的形式、表现手法的革新。关于“莎士比亚化”。

《哈姆莱特》的题材、故事情节、主题思想。哈姆莱特和克劳狄斯的斗争反映了资产阶级人文主义者和反动的封建

王权之间的斗争。哈姆莱特是悲剧的中心人物,典型的新兴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思想家。哈姆莱特的性格发展史。“欢乐的王子”、“忧郁的王子”、“延宕的王子”、“行动的王子”是统一的。哈姆莱特的忧郁和延宕的意义。哈姆莱特的性格特征是富有感情和思想,勇于探索,善于分析,但思虑多于行动,剖析偏于哲理。脱离群众的孤军作战是哈姆莱特悲剧的重要根由。哈姆莱特的典型意义。“血腥的国王”克劳狄斯的形象、奥菲丽亚的形象以及雷欧提斯的形象。《哈姆莱特》的艺术特征。莎士比亚在中国。关于莎士比亚的评论。

第 四 章 十 七 世 纪 文 学

第 一 节 概 论

十七世纪欧洲进入近代史时期。欧洲各国资本主义发展很不平衡,文化发展也不平衡,英法两国资产阶级逐渐形成自己的政治思想体系。英法两国文学得到迅速的发展与繁荣。十七世纪意大利﹑西班牙﹑德国文学衰落,俄国文学发展缓慢。

十七世纪中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在英国文学中的反映。马克思﹑恩格斯论清教徒在宗教外衣下进行革命的意义。诗人和政治家约翰·弥尔顿(1608—1674)是十七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代表。弥尔顿取材于《圣经》的三部杰作,长诗《失乐园》﹑《复乐园》和悲剧《力士参孙》。十七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文学与宫廷颓废文学的斗争。约翰·班扬(1628—1687)的梦境寓言小说《天路历程》(1678—1689)。约翰·屈莱顿(1631—1700)是王政复辟时期官方的“桂冠

诗人”、文艺批评家。

第 二 节 法 国 文 学

一、概 述

十七世纪法国文学的主潮是古典主义文学。法国古典主义以笛卡儿(1596—1650)的唯理主义为其哲学基础。唯理主义哲学直接影响文艺理论家制定文学理论和创作法则。法国古典主义创始人、诗人法兰索亚·德·马雷伯(1555-1628)主张文学为王权服务,讴歌君主专制制度。他的改革与主张得到当时的枢机大臣黎塞留的支持。

法国古典主义文学的分期。

三、四十年代为前期,六、七十年代为后期。前期代表作家毕尔·高乃依(1606-1684)是古典主义悲剧的奠基者。《熙德》(1636)是古典主义悲剧

的奠基作。法兰西学士院对《熙德》的批评。后期代表作家若望·拉辛(1639-1699)的悲剧具有一定的民主倾向。《安德洛玛克》(1667)是一部标准的古典主义悲剧。拉辛和高乃依悲剧艺术风格的比较。文论家尼古拉·布瓦洛(1636-1711)的《诗的艺术》(1674)被人们称作法国古典主义的文艺法典。若望·德·拉·封丹(1621—1695)的《寓言诗》被誉为“巨型喜剧”,具有鲜明的民主倾向。古典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二、莫 里 哀(1622—1673)

莫里哀是法国古典主义文学中杰出的喜剧诗人,欧洲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之一。莫里哀的生活。

早期创作:风俗喜剧《可笑的女才子》(1659)、《丈夫学堂》(1661)、《太太学堂》(1662)。《太太学堂》是莫里哀性

格喜剧和近代社会问题剧的开端。莫里哀从资产阶级观点出发,论喜剧反映生活、喜剧的教育作用等问题(《太太学堂的批评》)。

1664—1669年是莫里哀创作的繁荣时期。讽刺喜剧《伪君子》(1664—1669)、《堂·璜》(1665)、《恨事者》(1666)、《屈打成医》(1666)、《悭吝人》(1668)、《乔治·唐丹》(1668)。《堂·璜》对十七世纪法国封建贵族生活腐化、堕落的辛辣讽刺。“恶棍大贵人”堂·璜的形象。《悭吝人》的题材与主题。守财奴阿巴公的形象。

晚年创作,充分运用民间戏剧体裁。芭蕾舞喜剧《醉心贵族的小市民》(1670)、《心病者》(1673)以及具有滑稽剧特色的“情节喜剧”《史嘉本的诡计》(1671)是这一时期的优秀作品。

《伪君子》是古典主义“性格喜剧”的典范作品。《伪君

子》的情节结构与主题思想。喜剧的“楔子”(第一幕),喜剧的开端(第二幕),喜剧的发展(第三幕),喜剧的高潮(第四幕),喜剧的结局(第五幕)。

《伪君子》的人物形象。答尔丢夫是喜剧的中心人物。答尔丢夫是教会势力和封建贵族的代表。答尔丢夫作为宗教骗子的伪善本质与作为没落贵族的腐朽本质。答尔丢夫的典型意义。侍女桃丽娜是作者歌颂的正面人物。奥尔恭的形象。《伪君子》的艺术特点。戏剧结构精巧,情节发展紧凑,人物刻画深刻。喜剧性的戏剧冲突与悲剧的场面相交织。喜剧的夸张手法和讽刺效果。《伪君子》与古典主义法则。《伪君子》的局限性。

莫里哀的创作特点及其在戏剧发展史上的地位。

第 五 章 十 八 世 纪 文 学

第 一 节 概 论

十八世纪是欧洲反封建斗争最激烈的时期。欧洲各国的历史情况,具有全欧性的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运动的继续和发展,是又一次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和政治革命运动。它的主要任务是清算“中世纪废物”(列宁),为资产阶级革命作思想准备,为新的社会经济关系而斗争。各国启蒙运动的产生和历史特征。启蒙思想家用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以“理性”为武器批判旧世界,争取建立新世界。启蒙纲领的虚幻性和阶级局限性。

启蒙时期欧洲文学中各种流派之间的斗争。启蒙文学是十

八世纪欧洲文学的主潮。启蒙文学的基本特征。启蒙文学的政论性和民主性。启蒙文学的新题材、新人物、新思想的教育意义。启蒙文学的体裁。启蒙运动美学的现实主义原则。

第 二 节 法 国 文 学

法国启蒙文学。“百科全书派”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准备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法国启蒙文学在同古典主义文学的斗争中发展。法国启蒙文学把斗争的矛头指向丑恶的封建社会,富于哲理性、政论性,善于分析社会,勇于坚持反对古典主义的现实主义美学原则。阿兰•瑞内•勒萨日(1668—1747)的创作。孟德斯鸠(1689—1755)和《波斯人信札》。伏尔泰(1694—1778)和哲理小说《老实人》(1759)。德尼•狄德

罗(1713—1784)和《拉摩的侄儿》(1762)。若望—雅克•卢梭(1712—1778)的感伤小说《新爱洛伊丝》(1761)和教育小说《爱弥儿》(1752)。戏剧家博马舍(1732—1799)的“三部曲”:《塞维勒的理发师》(1772)、《费加罗的婚姻》(1778)、《有罪的母亲》(1792)。

第 三 节 英 国 文 学

英国启蒙文学:阶级实质、文化背景、分期。散文的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兴起。十八世纪初期:亚历山大•蒲伯(1688—1744)的新古典主义,约瑟•艾迪生(1672—1719)和瑞查德•斯梯尔(1672—1729)的小品文。丹尼尔•迪福(1661—1731)和江奈生•斯威夫特(1661—1745)的现实主义小

说。《鲁滨逊漂流记》(1719)塑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正面形象,歌颂了资产阶级的个人进取精神。〈格列佛游记〉(1726)的讽刺艺术。十八世纪中后期的小说创作:赛缪尔•理查生(1689—1761),《帕米拉》(1740)的问世,近代小说的滥觞;亨利•菲尔丁(1707—1754),十八世纪英国最杰出的现实主义小说家。《弃儿汤姆琼斯传》,菲儿丁的小说理论。乔治•斯摩莱特(1741—1771)。劳伦斯•斯特恩(1713—1768)与奥列佛•哥尔密斯(1730—1774)的感伤主义,《感伤旅行》(1768)与《威克菲牧师传》(1768)。哥特式小说。十八世纪中后期诗歌:前浪漫主义与感伤主义。托马斯•格雷(1716—1771)的墓园哀歌。农民诗人罗伯特•彭斯(1759—1790)。

第 四 节 德 国 文 学

一、概 述

十八世纪德国历史发展的特点.德国资产阶级的政治妥协性与思想软弱性。

十八世纪德国文学的三个时期。启蒙运动时期的文学(1700—1770)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德国的民族文学。约翰•克里斯托佛•高特舍特(1700—1766)的文学主张。高特荷德•埃夫拉姆•莱辛(1729—1781)的文艺理论著作和美学思想。莱辛的戏剧创作和悲剧《爱米丽雅•迦洛蒂》(1772)。“狂飙突进”时期文学(1770—1785)。文艺理论家约翰.高特夫利特•赫尔德尔(1744—1803)是“狂飙突进”运动纲领的制订者。“狂飙突进”运动是一次全德性的资产阶级文学运动,对促进德国民族意识的觉醒起过积极作用。青年歌德和青年席勒,是它的代表作家。

“古典”时期(1786—1805)是德国文学的繁荣时期,代表作家是歌德和席勒。约翰•弗里德里希•席勒(1759—1805)

的作品“洋溢着对整个德国社会挑战的叛逆的精神”(恩格斯)。《强盗》(1780—1781)的批判精神和抗暴精神。《阴谋与爱情》(1784)反映了封建贵族和市民阶级的冲突,真挚的爱情与宫廷政治阴谋的矛盾。恩格斯认为,《阴谋与爱情》是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的戏剧”。

二、约翰•沃尔夫冈•歌德(1749—1832)歌德的生平与创作道路。期创作具有强烈的反封建的政治倾向,追求个性解放的积极意义,也有妥协思想和悲观情绪。歌德的抒情诗是近代德国抒情诗的开端。哲学诗剧片段《 普罗米修斯》(1773),悲剧《铁手骑士葛兹•冯•贝利欣根》(1773)。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的烦恼》(1774)。小说的主题思想在当时德国的积极意义,小说的局限性与“维特热”。小说对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

歌德在维玛公国(1775—1832)。歌德的思想矛盾。悲剧《哀

格蒙特》(1775—1788)标志着歌德从“狂飙突进”到“古典”主义的过渡。歌德与一七八九年法国大革命。歌德与席勒的十年合作(1794—1805),对德国“古典”文学时期的形成起了重大作用。歌德重视东方文学研究,并为创作世界文学而努力《歌德谈话录》。晚年歌德的重要作品:小说《亲和力》(1809)、自传《诗与真》(1811—1814)、《西方与东方诗集》(1814—1815).《意大利游记》(1829)、《维廉•迈斯特》(1795—1829)、《浮士德》等。

悲剧《浮士德》(1808—1832)取材于德国的民间传说。《浮士德》概括了德国的全部生活实践和艺术实践,具有广泛的历史意义。

情节与艺术结构。《浮士德》是抒情诗、叙事诗、诗剧的结合。情节丰富生动,结构庞大复杂,人物众多,场景奇幻。诗剧由两个赌赛和五个阶段的悲剧组成。《浮士德》第一部

写知识悲剧和爱情悲剧。第二部写政治悲剧、美的悲剧和事业的悲剧。

悲剧的思想意义。《浮士德》通过浮士德自强不息、勇往直前、不断探索真理、追求美的过程,宣传摆脱中世纪的愚昧状态,克服内在的与外在的矛盾,创建理想的资产阶级王国的启蒙思想。歌德论《浮士德》(《歌德谈话录》)。《浮士德》概括了自文艺复兴至十九世纪欧洲资产阶级进步人士的精神面貌。《浮士德》反映了歌德世界观的两面性。悲剧的人物形象。浮士德是十八世纪后半期和十九世纪初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者、启蒙思想家、理性王国开明君主的象征,是永远前进的“人类”的代表。浮士德在探索中的思想矛盾和资产阶级两面性。浮士德的典型意义。靡非斯特是同浮士德对立的反面人物,否定精神的具体化,恶的代表。浮士德和靡非斯特的辨证关系码甘泪的形象。瓦格纳和何蒙

古鲁士。海伦和欧福良。

悲剧的艺术特色。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以浪漫主义为主体。结构的片段性与统一性相结合,以主题思想为中心。通过人物的辨证的对立关系、人物关系的变化来刻画人物性格。象征、比喻、暗喻等手法。诗剧中的哲理说教和抽象化的描写。

歌德的评价问题。歌德的世界意义。歌德与中国。歌德论中国和中国文学。鲁迅论歌德,郭沫若评价歌德,歌德的作品在中国。

第 六 章 十九世纪初期文学

第 一 节 概 论

十九世纪初期欧洲文学的主要潮流是浪漫主义思潮。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波旁王朝复辟、“神圣同盟”的统治和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是浪漫主义思潮的社会基础。德国唯心主义的影响。浪漫主义对古典主义的否定。

浪漫主义作家和作品政治倾向的不同,构成浪漫主义思潮的两个不同流派。浪漫主义在艺术风格上的共同特点。(1)浪漫主义创作的主观性和抒情性,强调主观情况的真实性以及同现实社会的对立。(2)浪漫主义“回归自然”的口号,对大自然美的描绘和对丑恶现实的否定。(3)浪漫主义对民间创作和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视。浪漫主义创作的主要体裁是诗歌。

德国是浪漫主义思潮的诞生地。十八世纪末和十九世纪初德国的政治分裂、经济落后和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决定了德

国浪漫主义的保守性和消极倾向。“耶拿派”和“海德贝尔格派”是德国早期浪漫主义的代表。早期代表作家诺瓦利斯(1772—1801)的《夜的颂歌》(1800)的浓厚神秘主义色彩。雅阔布•格林(1785—1863)和威廉•格林(1786—1859)的童话创作中的自由主义倾向和封建宗教色彩。格林兄弟童话的世界意义。“神圣同盟”的建立对德国后期浪漫主义的影响。霍夫曼(1776—1822)创作的两重性:对现实丑恶的反映和浓厚的阴暗神秘气氛。

英国浪漫主义思潮。浪漫主义文学的成就和影响。法国浪漫主义思潮同古典主义的激烈斗争。浪漫主义创作的主要成就是小说。

沙皇俄国的反动统治和贵族革命。浪漫主义的创作高潮和现实主义的发展。

十八世纪末和十九世纪初的中欧、东南欧诸国的民族独立斗争对浪漫主义的影响及其紧密联系。波兰诗人亚当。密茨凯维奇(1798—1855)创作的全欧影响。《青春颂》、《塔杜施先生》和《先人祭》等作品,表达了争取祖国独立和解放的爱国激情。

第 二 节 英 国 文 学

一、概 述

法国大革命后欧洲的政治历史背景。对启蒙主义的反思。英国工业革命和阶级矛盾。“路德运动”。英国浪漫主义思潮的特点,其兴衰分期。第一代浪漫主义作家,“湖畔派”诗人华兹华斯(1770—1850)、柯勒律治(1772—1843)骚塞(1774—1833),他们的生活道路、政治倾向与审美追求。

《抒情歌谣序》。第二代浪漫主义作家拜伦、波西。比希。雪莱(1792—1822)、济慈(1795—1821)。两代浪漫主义作家的内在联系。

雪莱的无神论的自由主义思想,空想社会主义思想。《麦布女王》、《被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西风颂》。雪莱创作中的乐观主义。雪莱诗作的象征手法,梦幻和寓言形式、抒情性和强烈的色彩感。济慈诗作的唯美倾向。

瓦尔特•司各特(1771—1832),欧洲历史小说的奠基者。《艾凡赫》。简•奥斯汀(1775—1817)的现实主义小说。《傲慢与偏见》。

二、乔治•戈登•拜伦(1788—1824)

生平与创作。《恰尔德•哈罗德游记》(1812—1818)。长诗政治抒情诗的性质。恰尔德形象的意义:忧郁而孤独的漂泊

者,“世纪病”家族的一员,反映了欧洲一代知识分子的失重情绪。作品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东方诗篇与“拜伦式英雄”。“拜伦式英雄”的时代意义与局限。长篇诗体小说《唐璜》(1818—1823)。拜伦创作中的双重音符:高昂的战斗性与低沉阴郁的虚无主义。拜伦世界观的矛盾。拜伦诗歌的艺术特征,与雪莱诗歌的比较。

第 三 节 法 国 文 学

一、概 述

法国大革命、波旁王朝复辟时期的激烈斗争和法国文学斗争的复杂性。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同古典主义思潮的激烈斗争。法国浪漫主义倡导者史达尔夫人(1766—1817)的文学论文《论文学》(1800)和《德意志论》(1810)的内容和意

义。雨果的《克伦威尔序言》(1827)是积极浪漫主义纲领。雨果的《欧那尼》(1830)的上演是浪漫主义最后战胜古典主义的标志。

法国最早浪漫主义代表瑞奈•德•夏多布里昂(1768—1848)。小说《阿达拉》(1800)描写宗教对爱情的胜利,宣扬原始罪恶,歌颂基督的伟大。《瑞奈》(1801)则反映贵族阶级没落情绪和旧生活的留恋。夏多布里昂作品中的异国情调和神秘主义。马克思对夏多布里昂的严肃批判。阿勒封斯•德•拉马丁(1790—1869)和阿勒弗莱•德•维尼(1797—1863)作品中的消极没落情绪和对象征主义的影响。后期浪漫主义代表作家雨果、阿勒弗莱德•缪塞(1810—1857)和乔治•桑(1804—1876)。缪塞的作品反映了对复辟政权的不满。乔治•桑的田园小说《魔沼》(1846)、《小法岱特》(1849)和《弃儿弗朗沙》(1850)中对农村资产阶级的谴责和对农

村生活的美化。民主主义诗人贝朗瑞(1780—1857)在法国文坛的重要地位。

二.维克多•雨果(1802—1885)

雨果生活和创作的长期性、曲折性和丰富性。二十年代从保皇主义到资产阶级自由主义和从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的转变。《欧那尼》的反封建暴君的主题和反封建的妥协性。三十年代创作的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1831)的主题。小说对教会黑暗、僧侣的虚伪和封建统治者的残暴性的揭露。小说反映了人民的力量和良好愿望。爱斯梅哈尔达是人性美的象征。作品对加西莫多灵魂美的描绘,反映了作者的美好理想和对爱的力量的夸大。四十年代的思想矛盾和创作的失败。五十年代从君主立宪向共和主义的转变。十九年的流亡生活和创作。《悲惨世界》(1862)、《海上劳工》(1866)和《笑面人》(1869)的人道主义理想。七十年代的生活和

创作。《九三年》(1783)中的人道主义的积极意义和局限。雨果创作的世界意义。

《悲惨世界》(1862)是雨果杰出的浪漫主义小说。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小说对波旁王朝复辟时期和七月王朝初期社会生活面貌的描绘,对劳动人民悲惨命运的同情。小说对资产阶级法律的虚伪性、反动性及司法机关腐败内幕的揭露。小说的宽恕、仁慈和博爱的人道主义思想积极意义和局限性。小说中六月起义的描绘的文献价值。冉阿让的典型意义。冉阿让的悲惨命运和性格的发展。这一形象的积极意义和浪漫主义的幻想性。德纳第是资本主义罪恶的象征。《悲惨世界》中的道德抽象性,宣扬“爱”的力量和浓厚的改良主义色彩。《悲惨世界》的艺术特色。小说规模庞大、情节曲折、富于浪漫主义色彩。小说的世界意义。

第 四 节 俄 国 文 学

一、概 述

俄国进步文学与俄国人民解放运动的密切关系。十九世纪初,俄国资本主义因素的增长和农奴制的危机。一八一二年的俄法战争促进了俄国民族意识的高涨和人民的觉醒。反拿破仑战争胜利后,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对内对外的反动政策。在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和西欧启蒙思想影响下,一些进步贵族青年的革命活动。十二月党人的武装起义开始了俄国解放运动的贵族革命阶段。列宁论十二月党人的武装起义失败的原因及其历史作用。

随着人民的觉醒和解放运动的发展,以反对专制农奴制为主要内容的俄国进步文学迅速形成。十九世纪二十年代,俄国文学中新的浪漫主义思潮的产生。十二月党人诗人雷列耶夫(1795—1826)和创作南方诗篇时期的普希金,是俄国积

极浪漫主义的代表。雷列耶夫的创作中反对专制暴政、争取自由的思想(《致宠臣》、《公民》、《伊凡•苏萨宁》等)。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形成。克雷洛夫(1768—1844)的寓言和格利鲍耶陀夫(1795—1829)的喜剧《智慧的痛苦》(1824)对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形成所做的贡献。普希金由浪漫主义转向现实主义,并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1799—1837)普希金是十九世纪俄国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又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者。

皇村学校时期(1811—1816),他的社会政治观点和进步文学观点的初步形成.在彼得堡外交部供职期间(1817—1820)所写的一些反对专制暴政、歌颂自由的政治抒情诗

(《自由颂》、《致恰达耶夫》、《乡村》等)表现了浪漫主义精神和明朗清新的抒情风格。

流放南俄期间(1820—1824)是诗人积极浪漫主义叙事诗创作的高潮。“南方诗篇”(《高加索俘虏》、《巴赫契萨拉伊的喷泉》、《强盗兄弟》、《茨冈》)反映了二十年代俄国进步贵族青年寻求社会出路的情绪。《茨冈》是“南方诗篇”的代表作,也是诗人由浪漫主义过渡到现实主义的标志。贵族革命的思想在普希金创作中的反映.普希金是十二月党的歌手。

在米哈依洛夫斯科依村幽禁时期(1824—1826).诗人的现实主义方法的形成和确立.鲍利斯戈都诺夫>透过历史事件本身表现中央集权和分封制之间的矛盾,敏锐地抓住人民和专制主义的冲突,指出人心向背是改朝换代的决定因素.这部历史悲剧在俄国戏剧史上的重大革新意义.50

第二篇:外国文学史教学大纲

《外国文学史》教学大纲

一、本课程在专业教学中的地位

《外国文学》

(一)是汉语言文学的必修基础理论课。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外国文学的基础知识和文学成就,以提高其整体文化水平。通过外国文学史和重要作家作品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外国文学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文学思潮、流派的基本内容和演变情况;掌握外国文学主要作家的生平创作道路、主要作品的思想艺术特点、成就极其意义;具有一定的鉴赏和分析外国文学作品的能力。

二、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

(一)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外国文学史》学科有一个总体的把握。

(二)牢固掌握《外国文学史》的基本概念,深刻理解《外国文学史》的基本理论,掌握《外国文学史》的基本原理和学科方法,了解《外国文学史》学科的发展前沿。

(三)学会理论联系实际,掌握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外国文学史》的原理和方法分析《外国文学史》问题的能力;学习掌握从《外国文学史》的发展实践中探索文学一般规律和理论概括的思维方法。

三、本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

外国文学

(一)即欧美文学,具体章序如下: 第一章 古代文学 第二章 中世纪文学 第三章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第四章 十七世纪文学 第五章 十八世纪文学 第六章 十九世纪初期文学 第七章 十九世纪中期文学 第八章 十九世纪后期文学

第九章 20世纪现实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

第十章 20世纪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文学及其他重要作家 外国文学的教学,除了应当遵循一般的原则之外,尤其应当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提高阅读、欣赏、分析为主线”的教学原则。

四、课程教学条件

(一)师资

授课教师必须具有本科以上学历;主讲教师必须具有讲师以上职称或者研究生学历,并具有外国文学学习的指导能力。师生比1:45,合班开课:两个班合班为宜。

要求有两名及以上《外国文学史》课程的主讲教师。

(二)教材

《外国文学史》(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郑克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三)图书资料

《外国文学史》课程相关的作家、作品、评论、思潮、著作等。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

本课程主要采用讲授法、讨论法、赏析法、提问法、作业法等教学方法。手段才用传统与现代多媒体等多种手段。环境要求理论知识课在普通教师上课,讨论课在小教室进行,如在多媒体教室上课需配备:电子计算机、投影仪、扩音机、光碟、桌椅等

六、考核方式

本课程按教学计划的规定为一学期,计划学时64学时,安排在第3学期64学时(16×4),采取课堂讲授的教学方式。阅读作品是学好本课程的重要环节,要求在听课前按教学进度阅读作品,做好课前预习及课后复习。

本课程的考核方法为考试形式,平时成绩占30分(包括:平时作业、课堂讨论、小论文、考勤等),期末卷面成绩占70分。

七、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 古代文学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一般性地了解古代希腊罗马文学的概况,重点掌握荷马史诗,希腊戏剧。

第一节 古代希腊罗马文学概述(1课时)古希腊历史概况。古代希腊文学是欧洲文学史的开端。古代希腊文学的分期:

1、氏族公社瓦解并向奴隶制过渡时期的文学。主要成就是神话和史诗。希腊神话的内容、意义和特色。

2、奴隶制城邦国家形成时期的文学。主要成就是抒情诗和动物故事。

3、“古典时期”的文学。主要成就是戏剧和文艺理论。

4、“希腊化”时期的文学。主要称呼、主要成就是“新喜剧”。古代罗马历史简况。古代罗马文学的分期:

1、共和国兴盛时期:戏剧的繁荣(普劳图斯、态伦斯)。

2、共和国晚期和奥古斯都时期:罗马文学的黄金时代(西塞罗、维吉尔、贺拉斯、奥维德)

3、帝国时期:罗马文学走向衰落。古代罗马文学在欧洲文学史上的意义。第二节 荷马史诗(2课时)

荷马与“荷马问题”。史诗的成书过程。史诗的内容。史诗对“荷马时代”希腊社会生活的反映。史诗的人物形象和思想。英雄们为部落集体而战,同时已显露出早期部落贵族的个人意识。史诗中热爱生活、肯定人的力量的思想和乐观主义的精神。史诗的艺术特色:结构技巧,人物个性化,宏伟而崇高的风格。史诗的永久性魅力。荷马史诗是欧洲史诗的典范。第三节 古希腊戏剧(2课时)

古希腊悲剧起源于民间祭祀酒神仪式的歌舞。古希腊悲剧的发展与民主政治的关系。悲剧演出的形式和基本主题。严肃而不悲的特点。最主要的内容是展示崇高的英雄主义。

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及其代表作。

埃斯库罗斯《被俘的普罗米修斯》的抗暴主题。

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中的命运观念,剧本的结构艺术。

欧里庇得斯《美狄亚》对奴隶主民主制危机时期雅典社会矛盾的反映。古希腊喜剧的起源与发展。喜剧的基本内容与结构形式。“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和他的代表做《阿卡奈人》。

第二章 中世纪文学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一般性地了解中世纪欧洲文学概况,英雄史诗作为次重点掌握,重点掌握但丁的《神曲》。

第一节 概述(1课时)

中世纪初期的欧洲文学。基督教对文化教育的垄断和它对文学的影响。教会文学的基本内容。反映氏族社会末期情况的英雄传说和英雄史诗。盎格鲁·撒克逊人的《贝奥武甫》。

中世纪中期的欧洲文学。主要国家高度封建化后的英雄史诗及民间谣曲:《罗兰之歌》、《熙德之歌》、《尼卜龙根之歌》、《伊戈尔远征记》、《罗宾汉谣曲》。骑士文学。骑士抒情诗和骑士叙事诗。骑士叙事诗的三大系统:古代系、不列颠系和拜占庭系。骑士叙事诗对后来欧洲文学的影响。

市民文学和市民戏剧。市民文学的产生与发展,市民文学的内容与讽刺手法,韵文故事与讽刺叙事诗。《列那狐传奇》。故事诗《玫瑰传奇》。笑剧《巴特兰律师》。

第二节 但丁(2课时)

生平与创作。《新生》的思想内容。但丁的爱国政治理想,反对教皇干预政治,主张祖国统一。

《神曲》由三部分构成——《地狱》、《炼狱》、《天堂》。《神曲》对中世纪黑暗势力的批判。《神曲》思想上的两重性:中世纪的神学观念和新思想的萌芽并存。《神曲》思想上的两重性与时代的关系。《神曲》的艺术特点。《神曲》是中古文化的哲学与艺术的综合和欧洲近代文学的“序曲”。但丁在欧洲文学史上的地位。

第三章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一般性地了解概述部分的内容。文艺复兴、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文学、塞万提斯作为次重点掌握,莎士比亚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本学期学习的重点。

第一节 概述(1课时)

文艺复兴的性质和时间界定。文艺复兴运动发生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基础。文艺复兴运动的中心思想是人文主义。人文主义的基本特征。人文主义的积极意义和局限性。

人文主义文学是该时期文学的主流,各国人文主义文学发展简况。意大利是新文学的发源地。欧洲人文主义文学最早的代表彼得拉克和薄迦丘。彼得拉克的抒情诗。薄迦丘的《十日谈》;思想内容和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西班牙小说和戏剧的繁荣。流浪汉小说和《小癞子》。维迦和他的《羊泉村》。

法国文学:拉伯雷和他的《巨人传》。

英国文学:15——16世纪英国历史概况。人文主义文学的繁荣。乔叟、托马斯·莫尔、“大学才子派”、莎士比亚。第二节 塞万提斯(2课时)

生平与创作。早期的戏剧、诗歌、田园牧场小说。长篇小说《堂吉诃德》第一部和第二部的创作过程。小说中所反映的西班牙社会。堂吉诃德性格中的矛盾,堂吉诃德的矛盾是塞万提斯世界观的矛盾以及人文主义理想与西班牙社会现实之间矛盾的反映。桑丘·潘沙和

堂吉诃德两个形象相互映衬的作用。《堂吉诃德》的艺术特点。小说是对骑士小说的讽刺性模仿。《堂吉诃德》在欧洲文学史上的意义。第三节 莎士比亚(2课时)

生平与创作道路。创作的分期。

第一时期(以历史剧、喜剧和诗歌为主):从《理查三世》、《亨利四世》、《亨利五世》看历史剧的基本思想倾向:歌颂国家统一与贤君。谴责暴君与封建叛乱。喜剧(《威尼斯商人》、《皆大欢喜》、《第十二夜》等)的基本主题:爱情与友谊。十四行诗的主要内容。悲剧《罗米欧与朱丽叶》。喜剧中的浪漫气氛。喜剧中的理想人物。第二时期(以悲剧为主):悲剧的主要内容是人文主义理想和丑恶现实之间无法调和的矛盾(《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第三时期(传奇剧):传奇剧中人文主义信念与“人性感化”方式,《暴风雨》中的“恕道精神”。普洛斯彼罗的形象与莎士比亚晚年的思想矛盾。

《哈姆雷特》:题材的来源。悲剧的思想内容。哈姆雷特形象分析。忧郁与行动延宕问题。哈姆雷特与克劳狄斯斗争的实质。哈姆雷特形象的典型意义。其他人物形象。《哈姆雷特》的艺术特点及莎士比亚的艺术成就。莎士比亚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

第四章 17世纪文学 教学目的和要求

概述部分要求一般了解,其中古典主义文学的特点是本章的次重点,重点掌握莫里哀及其代表做。

第一节 概述(1课时)

17世纪欧洲历史概况。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意、西、德文学呈衰落之势。英国文学取得重要成就。法国文学呈繁荣形势。

英国文学: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英国文学,清教思想对英国文学的影响。弥尔顿的《失乐园》、《复乐园》和《力士参孙》的思想意义。

法国文学:古典主义文学产生的政治基础。古典主义文学的特点。重要作家极其代表作。高乃依(《熙德》)、拉辛(《费德尔》、《安得罗马克》)、莫里哀。

第三节 莫里哀(2课时)

生平与创作。重要著作(《太太学堂》、《唐璜》、《愤世嫉俗》、《达尔杜弗》、《吝啬鬼》等)的进步思想。

《达尔杜弗》。反动教会势力在当时法国政治和人民生活中的影响。剧本的思想意义。达尔杜弗的形象。桃丽娜的形象。奥尔贡的形象。《达尔杜弗》的艺术特点。《达尔杜弗》与古典主义。莫里哀在欧洲戏剧史上的意义。

第五章 18世纪文学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一般性地掌握18世纪欧洲文学概述部分。其中“狂飙突进”、启蒙文学的基本特征和歌德的《少年维特的烦恼》是本章的次重点,重点是歌德的《浮士德》。

第一节 概述(1课时)

18世纪欧洲历史概述。启蒙运动。启蒙主义者的社会政治观点和文艺理论。启蒙文学的基本特征。启蒙文学的政论性、民主性、教育性和现实主义原则。

英国文学:18世纪英国文学最主要成就是现实主义小说。笛福、斯威夫特、理查生、费尔丁。《汤姆·琼斯》是英国18世纪小说的最高成就。斯泰恩和哥尔德斯密斯的感伤主义小说。

法国文学:18世纪法国文学和启蒙运动联系密切。孟德斯鸠、伏尔泰、狄德罗、卢梭和他们的主要作品。《波斯人信札》、《老实人》、《天真汉》、《拉摹的侄儿》、《修女》、《新爱洛漪斯》等作品的思想内容。博马舍的喜剧。

德国文学:18世纪德过历史概况。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莱辛的剧本《爱米丽雅·迦洛蒂》。

“狂飙突进”运动的性质和历史意义。“狂飙突进”运动的主要作家。席勒的《阴谋与爱情》和其他重要作品。

第五节 歌德(2课时)

生平和创作道路。早期诗歌、戏剧和小说中反封建和追求个性解放的思想倾向(《普罗米修斯》、《铁手骑士葛兹》、《少年维特的烦恼》)。《少年维特的烦恼》对德国鄙陋现实的批判。主人公维特形象的进步性和局限性。《浮士德》的构思与开始创作。

歌德在魏玛。思想上的妥协在创作上的反映,从“狂飙突进”到追求和谐古典美(《埃格蒙特》、《伊菲格尼亚》、《塔索》)。歌德对法国大革命的矛盾思想。与席勒合作的十年和创作上的巨大收获。晚年的歌德。《浮士德》的最后完成。

《浮士德》。情节、结构与体裁特点。浮士德形象。浮士德形象的深刻思想内涵。浮士德探索中的思想矛盾。靡菲斯特的形象。浮士德与靡菲斯特的辨证关系。玛甘泪的形象。自然人性的具体化。悲剧的思想意义和艺术特点。恩格斯论歌德。歌德在欧洲文学史上的意义。第六章 19世纪文学 教学目的和要求:

对概述部分要求一般了解,其中“湖畔派”和雪莱是本章的次重点,重点是拜伦、雨果、普希金。

第一节 概述(1课时)

19世纪前30年欧洲历史概况。浪漫主义成为文学主流。浪漫主义产生的根源。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

德国文学:早期浪漫派和后期浪漫派,他们的保守倾向。霍夫曼和他的《小查克斯》。海涅早期诗歌的浪漫主义色彩。

英国文学:19世纪初期英国的社会阶级矛盾。“湖畔派”派诗人。他们的保守倾向。华兹华斯的诗歌成就。诗歌新倾向的代表拜伦。雪莱的抒情诗和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他对未来美好社会的预言。济兹诗歌的成就。历史小说奠基人司各特和他对欧洲一些作家的影响。奥斯丁现实主义小说的成就和意义。

法国文学:夏多布里昂带有异国情调的浪漫主义小说。他创造的患“世纪病”的浪漫主义失望者形象。斯塔尔夫人对浪漫主义文学的宣扬。维尼和拉马丁诗歌中的消极没落情绪。民主诗人贝朗瑞的歌谣诗。司汤达的早期文学实践和文学论文。雨果早期的文学活动。

俄国文学:19世纪初期的俄国。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社会意识的觉醒。1825年12月党人起义。俄国浪漫主义的产生。茹可夫斯基、早期的普希金。20年代中期的普希金转向现实主义。第二节 拜伦(2课时)

生平与创作道路。早期的讽刺诗。《恰尔德·哈洛德游记》第一、第二章发表获得成功。“东方故事诗”和“拜伦式英雄”。与统治阶级的冲突和去国。创作中反抗情绪的高涨(《锡庸的囚徒》、《卢德派之歌》、《普罗米修斯》等)《罗夫雷德》中的个人反抗与悲观主义。意大利时期的革命活动和创作的发展(《恰尔德·哈洛德游记》第三、第四章、哲理诗剧《该隐》、政治讽刺诗《审判的幻景》和《青铜世纪》等)。长篇叙事诗《唐璜》。拜伦对各国文学的影响。长诗《恰尔德·哈洛德游记》。哈洛德的形象和抒情主人公的形象。长诗的思想内容。长诗的艺术特点:浓郁的抒情,强烈的感情色彩。叙事成分不占重要地位。对大自然充满感情的描绘。丰富多采的对比手法。

第三节 雨果(2课时)

生平与创作道路。早期的保守立场。20年代后期的转变。浪漫主义的宣言——《克伦威尔·序言》。《艾尔那尼》的演出。浪漫主义小说的代表做《巴黎圣母院》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30年代的创作高潮和40年代的创作低沉。流亡国外。《惩罚集》和其他诗集。流亡期间的小说《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九三年》中的革命与人道主义问题。雨果在法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悲惨世界》。故事梗概。冉阿让的形象。小说对资产阶级法律、道德的揭露和对劳动人民悲苦命运的同情。小说人道主义主题的积极意义和局限性。

《悲惨世界》的艺术特点。小说的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问题。第四节 普希金(1课时)

生平与创作道路。普希金抒情诗的艺术成就和风格特色。流放南俄时期的浪漫主义长诗。短篇小说《驿站长》,“小人物”的主题。反映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普希金在俄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叶甫盖尼·奥涅金》。作品的主题思想。奥涅金的形象。奥涅金是“多余人”的典型。达吉亚娜的形象。《奥涅金》是诗体小说。作品中的抒情插笔。《奥涅金》是现实主义杰作。

第七章 19世纪中期文学 教学目的和要求:

对概述部分要求有一般了解。本章重点是《红与黑》、《双城记》和巴尔扎克全节。巴尔扎克也是本学期的学习重点。司汤达和狄更斯的其他作品以及果戈理、托思妥耶夫斯基等作家则为次重点加以掌握。

第一节 概述(1课时)

19世纪30——60年代欧洲历史简况。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成为主流。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社会基础和思想基础。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马克思恩格斯论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高尔基论个人反抗者的典型。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中的人道主义问题。

法国文学:浪漫主义与批判现实主义并驾齐驱。前者以雨果、乔治·桑为代表;后者以司汤达、巴尔扎克为代表。福楼拜的小说,更严格和更客观的现实主义(《包法利夫人》)。

英国文学:30——60年代英国的社会矛盾。宪章派文学。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成为主流。代表作家:狄更斯、莎克雷、勃朗蒂姊妹、盖斯凯尔夫人。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

德国文学:德国早期无产阶级文学和维尔特。海涅发展成为革命民主主义者,创作达到高峰。

俄国文学: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社会条件。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重要作家:果戈理、屠格涅夫、托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革命民主派文学家在俄国文学发展中的作用。

第二节 司汤达(1课时)

生平与创作。司汤达与拿破仑政权。重要作品:《阿尔芒斯》、《红与黑》、《瓦尼娜·瓦尼尼》、《巴马修道院》。司汤达创作的思想倾向与艺术特点。

《红与黑》。小说的素材。小说的社会政治内容。于连·索雷尔形象分析。《红与黑》的艺术特点,小说在心理描写上的成就。司汤达在欧洲文学史上的地位。

第三节 巴尔扎克(2课时)

生平与创作道路。少年和青年时代的社会经验。十年文学学艺。《舒昂党人》。参加保王党。巴尔扎克的世界观。《乡下医生》。30年代初的创作高潮:《高利贷者》、《夏倍上校》、《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等。《人间喜剧》的构思与形成。《人间喜剧》的作品分类。《人间喜剧》的基本内容。恩格斯论巴尔扎克和《人间喜剧》。巴尔扎克的现实主义。巴尔扎克在欧洲文学史上的地位。

《高老头》。《高老头》在《人间喜剧》中的地位。小说的时代背景。拉斯蒂涅的故事和高老头故事的交织。拉斯蒂涅、高老头、伏脱冷、鲍赛昂夫人等形象。《高老头》的思想意义。《高老头》的艺术成就。人物和环境的典型化。小说的结构技巧。

第四节 狄更斯(2课时)

生平与创作。狄更斯创作的分期。社会批判的深化和艺术更加成熟的过程。狄更斯创作的基本主题和思想内容(对资本主义社会中儿童悲惨命运的反映;对黑暗教育制度的揭露;对司法制度的揭露;对劳资矛盾的反映;革命与人道主义的关系等)。狄更斯小说的特点。夸张和幽默。狄更斯在英国文学中的地位。

《双城记》。小说的创作意图。情节的基础——三个互相交织的故事。小说中的人物类型。小说的思想意义。革命暴力与人道主义对立的问题。《双城记》的艺术特点。

第五节 果戈理(2课时)

生平与创作。《狄康卡近乡夜话》的传奇和浪漫主义色彩。《密尔格拉德》中对地主世界的揭露。《彼得堡的故事》中对大都市社会矛盾的揭露,“小人物”的主题(《狂人日记》、《外套》)。喜剧《钦差大臣》对沙俄官僚制度的揭露。“笑”的艺术。

长篇小说《死魂灵》。小说的情节与结构。五个地主的形象。新兴资产阶级投机家乞乞科夫的形象。小说的思想意义和艺术特点。人物典型化的手法。

第六节 托思妥耶夫斯基(2课时)

生平与创作道路。“小人物”小说《穷人》。40年代的其他小说。被捕与服刑。服刑期间的思想变化。流放归来。《死屋手记》和《被欺凌与被侮辱的》中的人道主义内容。《罪与罚》的成书过程。《白痴》对贵族资产阶级的揭露。总结性作品《卡拉马佐夫兄弟》,作者思想的复杂性。托思妥耶夫斯基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

《罪与罚》。故事梗概。对穷苦人民苦难生活的描写。拉斯柯尔尼科夫的形象。其他人物形象。小说的思想意义。小说的论战性。《罪与罚》的艺术特点。小说中的心理描写特点。

第八章 19世纪后期文学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一般地了解概述中的内容,左拉、哈代、马克·吐温作为次重点掌握,莫泊桑、易卜生和托尔斯泰是本章的重点。托尔斯泰也是本学期的重点。

第一节 概述(1课时)

19世纪后30年代欧美历史概况。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巴黎公社。政治反动与社会腐败。哲学思潮与社会思潮。新的文学力量、思潮、派别的出现。

巴黎公社文学。鲍狄埃及其他公社诗人和作家。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继承保持强大地位。法英文学的新进展。成就突出的俄国文学和挪威文学。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诞生,各国重要作家。

自然主义文学。它的理论和代表作家:左拉和龚古尔兄弟。象征主义文学。它的美学特点和代表作家。唯美主义文学。它的理论和代表作家。第二节 左拉(2课时)

生平与创作。左拉自然主义的形成。早期小说中的自然主义(《态莱斯·拉甘》、《玛德兰·费拉》)。《卢贡—马卡尔家族》的构思与创作、《卢贡—马卡尔家族》的主要内容和反映各种主题的代表作品。创作中的自然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矛盾。左拉创作的意义。

《萌芽》。小说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对矿工非人的生活劳动条件的描写。对工人罢工斗争的描写。小说的主要人物形象。小说的思想意义和艺术特点。小说中的自然主义成分。

第三节 莫泊桑(2课时)

生平与创作。中短篇小说的成就。按题材的分类。揭露普鲁士军队暴行和反映法国人民爱国精神的小说;揭露资产阶级腐化堕落和自私虚荣的小说;反映贫苦人民的痛苦和优秀品质的小说、各种题材中有代表性的作品。莫泊桑中短篇小说的艺术技巧。

长篇小说《一生》和《漂亮的朋友》的思想内容。

莫泊桑创作中的自然主义问题。莫泊桑在欧美文学史上的地位。

《羊脂球》。小说的巧妙构思。小说的人物。小说的思想意义。小说的艺术特点。第四节 哈代(2课时)

生平与创作。哈代的诗歌与小说的总评价。哈代小说的分类。“人物与环境小说”中的重要作品:《远离尘嚣》、《还乡》、《卡斯特桥市长》、《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哈代小说对英国浓村的描写。哈代小说中的“命运”问题。蛤代创作中的矛盾。哈代在英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德伯家的苔丝》。故事梗概。苔丝的形象。安玑·克莱的形象。亚雷的形象。苔丝悲剧命运的原因及其实质。小说的艺术特点。

第五节 易卜生(2课时)

生平与创作。早期创作中民族题材历史剧的爱国热忱和浪漫主义色彩。侨居意大利。哲理诗剧《布朗德》和《培尔·金特》的“精神反叛”主题。中期创作。“社会问题剧”的特点。“社会问题剧”对资本主义社会罪恶和弊病的批判。易卜生戏剧中的个人反抗问题。后期剧作中的象征主义风格和悲观主义倾向。易卜生对戏剧的革新及其意义。易卜生在欧洲文学史上的地位。

《玩偶之家》。剧情梗概。娜拉的形象。海尔茂的形象。其他人物的形象。《玩偶之家》的思想意义和艺术特点。

第六节 列夫·托尔斯泰(2课时)

列宁论托尔斯泰。生平与创作道路。早期创作。车尔尼雪夫斯基论托尔斯泰创作的特点。早期创作中所表现出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卢塞恩》对资本主义文明的反感。《哥萨克》中对贵族人物道德更新的探索。

《战争与和平》——歌颂俄国人民反抗侵略保卫祖国的史诗体小说。《安娜·卡列尼娜》。小说的构思和创作过程。安娜的形象。伏窿斯基和卡列宁的形象。对城市文明的否定和对庄园贵族的偏爱。列文的形象。小说的艺术特点。

《复活》。对整个专制国家统治机器的揭露。对官办教会的揭露。对贵族和土地私有制的否定。聂赫留朵夫的形象。玛丝洛娃的形象。革命者的形象。从《复活》看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复活》的艺术特点。托尔斯泰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

第七节 马克·吐温(2课时)生平与创作。早期小说对美国假民主的讽刺和揭露。幽默的风格和夸张的手法。对美国社会政治黑幕的揭露(《镀金时代》)。《汤姆·索亚历险记》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对自由生活的追求。反对种族歧视的小说《傻瓜威尔逊》。马克·吐温从轻松幽默向辛辣讽刺的发展。《败坏了哈德莱堡的人》对资产阶级的讽刺。晚年的反帝作品和悲观情绪。马克·吐温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故事梗概。哈克的形象。吉姆的形象。小说的主题思想。小说的艺术特点。

第九章、第十章 20世纪欧美文学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一般性地了解概述内容,专节介绍的作家作为次重点掌握,高尔基是本章也是本学期的重点。

第一节 概述(1课时)

20世纪欧洲和美国历史概况。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苏联建设的成就。法西斯主义的增长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加深和腐朽化。人为物役现象的发展。各种资产阶级哲学和社会学说的杂陈及其对文学的影响。20世纪的三大文学力量: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和苏联及其其他欧美国家的无产阶级文学。

20和30年代苏联文学的成就。杰出的苏联作家和重要作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文学的发展变化。苏联文学发展中的经验教训。欧美国家的无产阶级文学。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和重要作家:肖伯纳、高尔斯华绥、罗曼·罗兰、马丁·杜加尔、莫里亚克、巴比塞、托马斯·曼、亨利希·曼、布莱希特、德莱塞、路易斯、海明威、斯坦贝克、菲茨杰拉德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出现的现代主义流派:后期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意识流、存在主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现代主义流派:“垮掉的一代”、“愤怒的青年”、“新小说派”、“荒诞派戏剧”、“黑色幽默小说”等。各流派的理论主张和创作特点。现代主义文学综述。

第二节 高尔基(1课时)生平与创作道路。创作的分期。早期创作的思想倾向、艺术风格和重要作品(《伊则吉尔老婆子》、《切尔卡什》、《鹰之歌》)。第一次革命准备时期至十月革命时期的创作。《海燕之歌》、《小市民》、《底层》、《母亲》、《童年》、《人间》等作品的革命意义。十月革命后的创作。《我的大学》、《阿尔达莫诺夫家的事业》和《克里姆·萨木金的一生》等小说的思想意义。高尔基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学而斗争。高尔基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

《母亲》。1905年前后俄国的政治形势。1905——1907年俄国革命。《母亲》的题材来源。小说的故事梗概。无产阶级革命家巴维尔的形象。母亲尼洛夫娜的形象。雷宾的形象。革命知识分子的形象。《母亲》的主题思想。《母亲》在艺术上的创新。《母亲》的革命意义和影响。

第三节 肖洛霍夫(2课时)

生平与创作。早期短篇小说的新颖风格。对戏剧性的追求和对斗争残酷性的渲染。《静静的顿河》的创作过程。反映农业集体化的小说《被开垦的处女地》。短篇小说《一个人的遭遇》关于战争和人的命运的思考。

《静静的顿河》。小说的构思。哥萨克人的历史。小说故事梗概。葛利高里的形象。主要的妇女形象。其他人物形象。小说的主题思想。小说的艺术成就。关于《静静的顿河》的三次争论。肖洛霍夫在苏联文学史上的地位。

第四节 罗曼·罗兰(2课时)

生平与创作。早期戏剧的思想倾向:鼓舞民族信心,改造腐败社会的意愿。《名人传记》的“呼吸英雄气息”的创作意图与早期戏剧一脉相承。《约翰·克利斯多夫》的创作。《哥拉·布勒尼翁》的思想意义。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反站立场。罗兰与俄国十月革命。战后建立“精神国际”的努力。思想危机。与非政治主义决裂。《母与子》的思想内容。罗曼·罗兰在法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约翰·克利斯多夫》。故事梗概。约翰·克利斯多夫的形象。小说的批判意义和个人反抗问题。克利斯多夫悲剧结局的典型意义。小说的艺术特点。

第五节 德莱塞(2课时)

生平与创作。早期创作:《嘉莉妹妹》。主人公嘉莉的形象。小说关于“成功”的主题。小说中的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早期创作中的关于无产者的主题。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莱塞创作中的广阔生活画面。《欲望》三部曲。金融资本家柯柏乌德的兴衰和“当代英雄”问题。资本主义社会的艺术和艺术家问题(《天才》)。

《美国的悲剧》。题材的来源和故事梗概。克莱德的形象。克莱德形象的典型意义。小说的主题思想。对美国生活方式的深刻揭露。对美国司法制度和“民主自由”的批判。小说的艺术特点。德莱塞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第六节 卡夫卡(2课时)

生平与创作。不幸的童年和孤独的青年时代。主要短篇小说的思想意义和艺术特色(《变形记》、《判决》、《致科学家的报告》、《中国长城建造时》、《地洞》等)。《变形记》的主题:现代社会中的“异化”。小说的特点是寓严肃主题于荒诞的形式之中,着重表现事物的内在本质。

长篇小说《审判》、《城堡》——最典型的“卡夫卡式小说”。小说的社会批判性主题和独特的幻想性的艺术表现手法。

卡夫卡在欧美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第七节 弗吉尼亚·吴尔夫(2课时)

书香门第的出身和独特的家庭高等教育。布鲁姆斯伯里文学团体。早期创作中的心理分析方法实验(《墙上的斑点》、《雅各布的房间》)。对当代的传统现实主义作家(贝朗瑞、高尔斯华绥、威尔斯)创作方法的批判。吴尔夫文学评论中的基本观点(《普通读者》)。1925年后吴尔夫意识流风格与方法的完全形成(《达洛卫夫人》、《到灯塔去》、《海浪》等小说)。

《到灯塔去》中三个部分的基本内容。灯塔的象征意义。小说在时间处理、叙述角度和结构布局等方面的创新。

吴尔夫小说的一般程式。缺乏广过阔的社会生活画面是吴尔夫小说的主要局限。

第八节 海明威(2课时)

生平与创作。作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小说《太阳照样升起》对“迷惘的一代”的反映。反战小说《永别了,武器》。30年代的政治积极性。创作中的西班牙题材。小说《丧钟为谁而鸣》的思想内容。中篇小说《老人与海》的思想意义。小说中的“硬汉子”精神。小说的象征手法。海明威的晚年。《永别了,武器》。故事梗概。小说的主题思想。亨利的形象。凯瑟琳的形象。其他人物形象。对帝国主义战争的批判和对个人幸福的肯定。对资产阶级传统思想准则和道德观念的批判。小说的艺术特点。

海明威创作特点和艺术手法综述。海明威的“冰山原则”。海明威在欧美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第九节 加缪(2课时)

生平与创作。30年代末的剧本《卡里古拉》中的存在主义意识表现。对萨特小说《厌恶》的共鸣。中篇小说名作《局外人》。哲理随笔《西绪弗斯的神话》的基本观点。长篇小说《鼠疫》的象征意义。加缪“荒谬哲学”的反抗主张在书中的反映。剧本《正义者》中反对一切专政的思想。哲学随笔《反抗者》中反对流血革命,提出“纯粹的”反抗。后期创作中精神危机的表现。

《局外人》。故事梗概。默而索的形象。他的性格特点和“荒诞感情”。小说的思想意义。对资本主义社会的一定批判和肯定人在荒诞世界中无能为力的消极思想。小说的艺术特点,加缪艺术手法综述。

加缪在欧美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第三篇:外国文学史小题

1、被称为“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性的戏剧”是席勒的: 《阴谋与爱情》

2、世界文学史上第一部正面描写工人阶级生活和斗争的长篇小说是:《玛丽•巴顿》

3、阿拉伯文学史上第一部成文的散文巨著是:《古兰经》 《古兰经》之所以被称为人类“永远的奇迹”。

4、维吉尔代表史诗《埃涅阿斯纪》是第一部“文人史诗”。

5、《熙德》古典主义第一部典范作品,也是古典主义戏剧的奠基作。

6、理查逊的书信体小说《帕美勒,或美德有服》,被誉为“第一部英国现代小说”。

7、席勒的代表作市民悲剧《阴谋与爱情》被称为“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性的戏剧”。

8、.法国作家夏多布里昂塑造的文学史上第一个忧郁的“世纪病”形象是(勒内)

9、.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新人”形象是(罗普霍夫《魔术师的故事》

10、是古埃及流传下来的最早的一篇故事。

11、赫西俄德的教谕诗《工作与时日》现存最早一部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诗作。

12、赫西俄德的叙事诗《神谱是最早一部比较系统地叙述宇宙起源和神的谱系的作品。

13、世界上迄今发现最早的完整的英雄史诗是(《吉尔伽美什》

14、日本最早的书面文学开始出现是在奈良时期,代表作品有《古事记》、《日本书幻》、《怀风藻》、《万叶集》等。

15、《母亲》是高尔基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在世界文学史上首次塑造了无产阶级革命者的英雄形象。

16、俄国文学史上最后一个“多余人”形象是(奥涅金)

17、被推崇为“埃及的歌德”的作家是(马哈福兹)

18、柏拉图称萨福为“第十位文艺女神”。

19、柏拉图称萨福为“第十位文艺女神”。

20、奥维德代表作《变形记》是古希腊罗马神话及英雄传说的汇编。

21、《伊利昂纪》《奥德修纪》:是古希腊最早的两部史诗。

22、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旗手人物为雨果。

23、缪塞是被称为法国的“莎士比亚”。

24、波斯古国素有“诗之国”的赞誉,25.早期基督教文学的最高成就是(《新约全书》)26.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的作家是(.莫泊桑)

27、“历史之父”:希罗多德《希腊波斯战争史》

24、欧文被称为“美国文学之父”。

28、·易卜生是被称为“现代戏剧之父”

29、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 30、古希腊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创作70部悲剧,只留下7部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代表作《歌集》

31、维加是西班牙戏剧的奠基者,被誉为“西班牙戏剧之父”

32、欧文被称为“美国文学之父”。

33、斯丹达尔被称为“近代小说之父”。

31、索福克勒斯被誉为“戏剧艺术的荷马”

32、欧里庇得斯斯被誉为“舞台上的哲学家

33、埃斯库罗斯的《波斯人》是现存希腊悲剧中唯一取材于现实生活的一部作品。

34、《饿瑞斯忒亚》(包括《阿伽门农》《奠酒人》《报仇神》)是流传至今的唯一一部完整的古希腊三联剧。

35、马克思赞誉普罗米修斯为“哲学日历中最高尚的圣者和殉道者”。

36、索福克勒斯的《俄底浦斯王》亚里士多德认为它是“十全十美的悲剧”,是希腊悲剧的典范。

37、恩格斯称阿里斯托芬是“有强烈倾向的诗人”。

38、阿里斯托芬的《鸟》是流传至今唯一以神话幻想为题材的喜剧作品。最早表现乌托邦思想。

39、萨克逊人的史诗《贝奥武甫》是流传至今最完整的一部早期英雄史诗。40、恩格斯说但丁是“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七星诗社的代表诗人龙沙,是法国近代第一位抒情诗人。41.古印度文学最早的诗体文献是(《吠陀》)

42、缪塞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浪漫主义作家,戏剧贡献较大,被称为法国的“莎士比亚”。

43、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抒怀诗人是茹科夫斯基

44、陀思妥耶夫斯基是19世纪下半叶俄国最富天才、最有个性,也最有争议的一位作家。

45、田园诗(牧歌)主要作家:忒俄克里托斯

46、恩格斯说“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所奠定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

47、贺拉斯的《诗艺》提出“寓教于乐”的观点。

48、早期基督教文学的最高成就:《新约全书》

49、古希腊戏剧起源于酒神祭祀

50、希腊悲剧起源于:祭祀活动中的“酒神颂歌”。

51、希腊喜剧起源于:祭祀活动后的“逛欢游行”。

52、欧洲历史上的“中世纪”起点: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67年)

53、骑士抒情诗中最著名的是破晓歌。

54、日耳曼人的英雄史诗是《希尔德布兰特之歌》

55、西班牙的史诗:《希德之歌》

56、俄罗斯的史诗:《伊戈尔远征记》

57、中世纪欧洲流传最广的骑士叙事诗是(《特里斯丹和依瑟》)

58、拉伯雷《巨人传》

59、希腊神话中的英雄传说起源于(祖先崇拜)

60、薄伽丘的《十日谈》采用的结构是(框架结构)61、《乌托邦》的作者是(托马斯•莫尔)

6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代表人物是(弥尔顿)63、拉辛的代表作是(《安德洛玛克》)64、霍桑的代表作是(《红字》)

65、梅里美以中短篇小说最为著名,代表作是(《卡门》)

66、瓦西里耶夫开掘军事文学的“人学”深度的作品是(《这里黎明静悄悄》)67、《恰特莱夫人的情人》的作者是(劳伦斯)68、德莱塞的代表作是(《美国的悲剧》)69、《尤利西斯》的作者是(乔伊斯)

70、古希伯来民族文学和历史的文化总集是(《旧约》)71、俳句的重要代表作家是(松尾巴蕉)

72、李箕永是朝鲜无产阶级文学的创始人之一,代表作是(《故乡》)73、塔哈•侯赛因的自传体小说是(《日子》)

74、纪伯伦的代表作是一部散文诗集,这部诗集是(《先知》)

75、被誉为俄国戏剧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的剧作是(《钦差大臣》)

76、合唱琴歌代表诗人:品达,代表作《胜利颂》中短篇小说是莫泊桑作家身份的“名片”

托马斯·哈代是19世纪最后30年间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79、罗曼·罗兰是法国著名作家他的鸿篇巨制《约翰·克里斯朵夫》 80、《老人与海》是海明威的代表作。

81、越南中古文学的最高成就是字喃长篇叙事诗《金云翘传》 82、亚当·密茨凯维奇代表作《先人祭》和叙事诗《塔杜施先生》。后者被誉为波兰的民族史诗。

83、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的作者是(索福克勒斯)84、长篇小说《堂吉诃德》的作者是(塞万提斯)85.西班牙16世纪最著名的流浪汉小说是(《小癞子》)86、被称作古典主义艺术法典的理论著作是(《诗的艺术》)87.18世纪英国作家菲尔丁的代表作是(《弃儿汤姆·琼斯的故事》)88.法国启蒙文学中成就最高的作家是(.卢梭)89、写出“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一著名诗句的诗人是(.雪莱 90、19世纪美国最重要的民主诗人是(惠特曼)91、.狄更斯的成名作是(《匹克威克外传)92、.马克·吐温讽刺美国“民主”选举欺骗性的小说是(《竞选州长》)93.长篇小说《源氏物语》的作者是(紫式部)94.日本近代著名文学家夏目漱石的代表作是(《我是猫》)95、埃及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当代作家是(.纳吉布·马哈福兹)96、反站喜剧中最著名的是:阿里斯托芬 的《阿卡奈人》

97、莫里哀最后一部喜剧是《无病呻吟》 98、《伪君子》是莫里哀最优秀的喜剧作品,人物形象:答丢夫 99、笛福是英国的现代小说先驱,第一部小说《鲁滨逊漂流记》 100、《老实人》是伏尔泰最出色的哲理小说,101法国启蒙文学中成就最高的是卢梭。他的书信体小说《新爱洛伊丝》,教育小说《爱弥儿》,自传体小说《忏悔录》都是传世佳作。

二、多项选择题

1、莫泊桑长篇以《一生》和《漂亮朋友》为代表。

2、拉伯雷《巨人传》塑造的巨人形象有(格朗古杰、卡冈都亚、.庞大固埃

3、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主要有:《玩偶之家》《社会支柱》《人民公敌》《群鬼》

4、属于契诃夫短篇小说的有:..《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哀伤》《苦恼》《套中人》

5、.肖洛霍夫代表作《静静的顿河》的男女主人公是葛利高里、阿克西妮亚。

6.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的故事题材来源于:

一、波斯和印度

二、埃及

三、伊拉克

7、《新约全书》:共27卷,分为“福音书”“使徒行传”“书信”“启示录”4类。福音书包括:《马太福音》《马可福音》《路加福音》《约翰福音》

8、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古希腊悲剧之父)、索福克勒斯(戏剧艺术的荷马):欧里庇得斯(舞台上的哲学家):

9、《普罗米修斯》是由《被绑的普罗米修斯》《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带火普罗米修斯》三部悲剧构成。

10、阿里斯托芬的喜剧作品:《阿卡奈人》《鸟》

11、古希腊著名的抒情诗人有:萨福、品达、阿那克瑞翁。

12、古希腊著名的文艺理论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13、中世纪文学主要包括: 教会文学、骑士文学、英雄史诗和谣曲、城市文学

14、骑士文学可分为:骑士抒情诗和骑士叙事诗(又称骑士传奇)

15、骑士传奇分为三个系统:

一、古代系统。著名的作品:《亚历山大传奇》《特洛伊传奇》《埃涅阿斯传奇》

二、不列颠系统。作品:《特里斯和伊瑟》

三、拜占庭系统:《奥卡森和尼柯莱特》

16、后期英雄史诗包括:《希德之歌》《尼伯龙根之歌》《罗兰之歌》

17、但丁的作品有:《神曲》《新生》《论俗语》

18、《神曲》分《地狱》《炼狱》《天堂》三部地

19、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包括:人文主义文学、民间文学和封建文学 20、西方古代文学包括:古希腊、古罗马文学和早期基督教文

27莫里哀的主要剧作有《妇人学堂》 《可笑的女才子》《伪君子》《吝啬鬼》《史嘉本的诡计》

28《双城记》中体现狄更斯人道主义思想的主要人物有:梅尼特医生.卡尔登

29哈代的“威塞克斯小说”主要有:《《绿荫下》 《远离尘嚣》《还乡》 《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

30卡夫卡成就最大的作品有《美国》 《审判》《城堡》 《变形记》《荒原》 31迦梨陀娑流传下来的主要作品有()《沙恭达罗》 《优哩婆湿》 《云使》《鸠摩罗出世》 《罗怙世系》 32大江健三郎的主要作品有:《个人的体验》《万延年的足球队》

33、印度史诗指的是《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两部大史诗,34、《旧约》是希伯来民族文学和历史的文化总集,共39卷,可分为律法书、历史书、先知书和诗文集四个部分。

35、斯丹达尔的作品《拉辛与莎士比亚》《阿尔芒斯》《红与黑》《巴马修道院》P140-141

36、契诃夫是19世纪后期著名的短篇小说巨匠。《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哀伤》《苦恼》《套中人》《姚内奇》

37、契诃夫还是一位杰出的戏剧大师。《海鸥》《万尼亚舅舅》《三姐妹》,最著名的是《樱桃园》

38、“湖畔派”三诗人,包括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

39、莎士比亚的四大喜剧”: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无事生非》、《皆大欢喜》、《第十二夜》

40、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41、莎士比亚的的戏剧一般被分为历史剧、喜剧、悲剧和传奇剧几种。

42、传奇剧时期 是莎士比亚创作的最后一个时期。作品有《辛白林》、《冬天的故事》和《暴风雨》。

43、约翰·弥尔顿著名的三部作品分别为长诗《失乐园》、《复乐园》和诗剧《力士参孙》,它们都以圣经为题材。

44、最有名的宪章派诗人:琼斯和林顿。

45、现代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的有:狄更斯、萨克雷、盖斯凯尔夫人、勃朗特姐妹。

46、狄德罗是“百科全书派”的领袖。、他创作的小说有《修女》、《拉摩的侄儿》和《宿命论者雅克和他的主人》。

47、德国启蒙文学的高潮理“狂飙突进”运动。在“狂飙突进”运动中还诞生了两位伟大的德国诗人歌德和席勒。

48、《浮士德》 整部诗剧在内容上可概括为两个赌赛与五种追求

49、《浮士德》主人公在人生道路上所经历的五年阶段,即知识悲剧、生活悲剧、政治悲剧、美的的悲剧和事业悲剧

50、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三个中心。“耶拿派”、“海德堡”派和在柏林形成的浪漫主义文学的中心。

51、第二代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人物有拜伦、雪莱、济慈 52、19世纪30年代以后,浪漫主义代表作家有爱伦·坡、霍桑、梅尔维尔等。

53、拜伦的《东方叙事诗》包括《异教徒》《阿比道斯的新娘》、《海盗》、《莱拉》、《柯林斯的围攻》和《巴里·西娜》等。

54、雨果是 早期:《文学保守者》周刊,《歌颂集》 中期:是雨果浪漫主义创作的丰收期。《克伦威尔》《欧那尼》《巴黎圣母院》《逍遥王》《秋叶集》《微明之歌》《心声集》《光与影》《卫戍官》 后期:《小拿破》《一桩罪恶史》《惩罚集》《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凶年集》《九三年》《历代传说》

55、斯丹达尔作品《拉辛与莎士比亚》《阿尔芒斯》《红与黑》《巴马修道院》

56、巴尔扎克是法国19世纪最重要的作家,其代表作《人间喜剧》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舒昂党人》是他严肃文学创作的开始。主要作品《高布赛克》《苏镇舞会》《夏倍上校》《驴皮记》《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

57、巴尔扎克将《人间喜剧》分为三部分:“风俗研究”、“哲学研究”和“分析研究”。其中“风俗研究”是最重要,它分成六个场景:私人生活场景、外省生活场景、巴黎生活场景、军事生活场景、政治生活场景和乡村生活场景。

第四篇:外国文学史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荷马史诗: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分,各有24卷,均以特洛伊战争为背景。荷马史诗的主题是歌颂希腊全民族的光荣史迹,赞美勇敢、正义、勤劳、无私等善良品德,讴歌克服一切困难的乐观主义精神,肯定人与生活的价值。荷马史诗充满了浓厚的宿命论思想,塑造了一系列英雄人物,结构巧妙,布局完整,比喻丰富。他不仅是欧洲文学史上最早的优秀作品,也是研究希腊早期社会的重要文献。

普罗旺斯抒情诗:即中世纪骑士抒情诗,主要流行于法国南部普罗旺斯一带,它主要抒写骑士与贵妇人之间在黎明时缠绵悱恻、依依惜别的恋情,讴歌骑士对贵妇人的爱慕和崇拜,以及他们为了爱情而去冒险征战、建功立业的骑士道德。在艺术上,骑士抒情诗注意心理描写,感情细腻,对早期文艺复兴时期的抒情诗产生过影响。城市文学:又名市民文学,是12世纪以后随着城市的兴起而产生的一种反映新兴市民阶级思想情趣的文学。它取材于现实生活,揭露讽刺封建贵族和宗教僧侣的专横、贪婪、愚蠢和伪善,表现市民的聪明才智和进取精神,具有鲜明的反封建、反教会倾向。艺术风格生动活泼,语言通俗易懂,生活气息浓郁。城市文学体裁众多,有韵文故事、市民抒情诗、市民戏剧和长篇叙事诗等。其中以法国长篇叙事诗《列那狐传奇》成就最为突出,长诗《玫瑰传奇》也颇有声誉。

骑士文学(romance):是西欧封建骑士制度的产物,以描写骑士爱情和冒险故事为基本内容,包括骑士抒情诗和骑士叙事诗两种。抒情诗产生于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有《破晓歌》《牧歌》等。叙事诗又称骑士传奇,重要作品有《特里斯丹和伊瑟》等。流浪汉小说:是16世纪产生于西班牙的一种新型小说,这种小说以流浪汉等下层人物为主人公,多采用自传体的形式写成。作品通过主人公不幸的流浪谋生经历,广泛反映社会现实,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文主义思想,具有反封建、反教会的意义。无名氏的《小癞子》是第一部也是最优秀的一部流浪汉小说。西班牙的流浪汉小说在刻画人物、反映现实和结构艺术上对欧洲小说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大学才子派: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一批戏剧作家。他们出生于中产阶级,受过大学教育,具有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和进步的人文主义思想倾向。他们的戏剧创作不仅继承了前人的成果,而且在内容和艺术形式上颇有创新,促进了 伊莉莎白时代戏剧的发展和繁荣,为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和演出奠定了基础。代表人物马洛。

人文主义: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中形成的思想体系,也是这一时期进步文学的中心思想。主要内容表现在:用人权反对神权,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在政治思想上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其中以人为本的思想和理性精神来自古希腊-罗马文化,其平等、博爱的思想来自基督教精神,因此人文主义可以说是古代文化与中世纪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古典主义:指17世纪流行于西欧特别是法国的一种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文学思潮。因为它在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上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故称古典主义。古典主义在政治上拥护王权,强调克制个人感情,服从国家整体利益;思想上崇尚理性,以唯理主义为哲学基础;创作上强调模仿古人,大量从古代文学中选取题材;艺术形式上对各种体裁有严格界定。古典主义的作家、理论家由于所处时代的不同和个性差异,他们的创作也各有侧重。法国古典主义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尤以戏剧最突出,出现了以高乃依和拉辛为代表的悲剧作家,以莫里哀为代表的喜剧作家,以及文艺理论家布拉洛和寓言诗人拉封丹等。

“三一律”:法国古典主义作家为戏剧创作制定的一条规则。所谓“三一律”,是规定戏剧的情节、时间、地点必须保持一致,即剧本的情节只能有一条线索,故事发生在同一地点,剧情在24小时内完成,即时间、地点、情节的整一律。“三一律”的积极作用在于使戏剧结构严谨、情节集中,冲突能迅速展开,达到高潮;但同时它又容易束缚剧作家的手脚,导致人物形象公式化、概念化,削弱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巴洛克文学:“巴洛克”一词来自葡萄牙语barocco,原指一种形状不规则的珍珠,后来被用来形容一种建筑风格和文学风格,它与严整、均匀、和谐相对立。巴洛克文学是巴洛克艺术在文学上的表现。巴洛克文学起源于16世纪的意大利、西班牙,在17世纪的法国达到高峰,同时流行于西欧,因风格与巴洛克式艺术相像而得此名,是一种贵族形式主义文学,主张文学为少数有文化修养的人创作。巴洛克文学在内容上多写带有神秘宗教色彩的生死、哀怨。艺术上借鉴了中古文学象征、寓意、梦幻手法,并表现出华丽纤巧的风格。代表人物意大利的马里诺、西班牙的贡哥拉、英国的约翰·多恩 等。

“狂飙突进”运动: “狂飙突进”运动是1770年至1785年发生于德国的一场声势浩大的文学运动,它是德国启蒙运动的继续和发展,是一个具有德国特点的资产阶级的文学运动。不同于其他国家,这是一场民族文化运动,是启蒙运动在德国的继续和发展,也是反封建斗争达到高潮的标志。“狂飙突进”运动宣扬天才、力量,歌颂自由。参加这个运动的大多是青年,他们不满于启蒙运动的温和精神,不满于统治阶级,要求进行公开的斗争,作品言辞激烈,热情洋溢,体现出强烈的叛逆精神。此运动并无明确目标,往往带有个人反抗的狂热性质,领袖是理论家赫尔德尔。其名称源于克林格尔的同名剧本《狂飙突进》。代表作是席勒的《强盗》和《阴谋与爱情》,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等。

感伤主义文学:感伤主义文学是18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末发生在英国的一股文**流,并影响到欧洲其他国家。感伤主义文学同情不幸者的遭遇,醉心人物感伤心理的描写,置感情于“理性”之上,喜用的体裁是哀歌、旅行记和书信体小说,感伤主义这一潮流在文学形式方面将欧洲带入了一个新阶段。它不仅是欧洲19世纪初欧洲声势浩大的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先驱,而且可以说是现代派文学的源头。感伤主义开辟了一种以心理为载体掺和外部现实世界的投影的叙事方式。这种新方式的产生对于文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对后来的意识流小说有较大的影响。感伤主义是因斯泰恩的小说《感伤旅行》而得名。

哥特式小说:18世纪末在英国出现的一种凶杀小说。这种小说多以中世纪阴森神秘的古堡为背景,写其中的因恋情或因财产引起的凶杀复仇,充满神秘、怪诞、恐怖和刺激。代表作是瓦尔浦的《奥特朗图堡》和拉德克里芙的《渥尔多弗的秘密》。世纪病:亦称时代病,出现在法国浪漫主义文学中的一种典型形象。他们或者在拿破仑时代长大,仰慕父辈的战绩与辉煌,但王权和神权的恢复使他们失去信仰,无所追求,在厌倦和无聊中打发日子;或者生性孤僻,内向,忧郁,与现实环境格格不入,在孤独的漂泊中消磨生命。他们都是些富有才华的人,但悲观绝望,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找不到生命的意义,他们代表了一代青年人的精神状态。有名的有夏多布里昂笔下的勒内,缪塞笔下的阿克达夫等。

多余人:多余人是19世纪俄国文学中贵族知识分子的一种典型。这些形象大多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接受启蒙思想的影响,厌倦上流社会的生活,渴望有所作为,他们的出现是社会意识觉醒的一种体现。但是这一类形象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没有明确的生活目标,缺乏行动能力和勇气,因此在社会上无所适从,结局是悲剧性的。从奥涅金到奥勃洛摩夫,“多余人”形象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

“湖畔派”: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早期代表是诗人华兹华斯。他与柯尔律治、骚塞曾在英国西北部的昆布兰湖区居住,并在思想观点和创作理论上有不少相同之处,因此被称为“湖畔派”。这些诗人对法国大革命抱着矛盾的态度,对资本主义的工业文明和城市文明表示厌恶,竭力讴歌的是宗法制的农村生活和大自然,喜欢描写神秘离奇的情景与异国风光。1798年,华兹华斯在他与柯尔律治共同出版的诗集《抒情歌谣集》再版时所写的序言,成为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宣言。

拜伦式英雄:指拜伦在《东方叙事诗》等作品中塑造的一系列孤立傲世、富有叛逆精神的主人公形象。他们是海盗、异教徒、造反者、无家可归者等,都具有出众的才华、坚强的意志、反叛的热情,敢于蔑视传统秩序和专制暴政,但是他们的反抗总是和孤独、忧郁结合在一起,乃至傲世独立,离群索居,并以悲剧而告终。最典型的形象是《海盗》中的康拉德。

“美丑对照原则”:“美丑对照”是雨果著名的美学主张,也是他不少作品的鲜明特色。雨果认为:“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优美,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后,善与恶并存,黑暗与光明相共。”作者在《巴黎圣母院》中就是通过这种原则来表现主题和塑造人物的。“小人物”:特指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出现的一种小人物形象,他们处在社会底层,生活困苦,地位卑微,但又逆来顺受,安分守己,性格懦弱,胆小怕事,成为那些大人物统治的牺牲者,是被剥削、被欺凌的典型形象。作家对他们寄予同情与怜悯,并通过这类形象批判沙皇专制制度。

批判现实主义:19世纪中期以后,随着自然科学实证哲学的发展,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进一步确立,欧洲逐渐形成一种比较冷静务实的社会心理。文学上,浪漫主义逐渐衰退,客观真实地描绘现实生活,用人道主义批判社会弊病和人性缺陷,追求细节真实性,塑造典型性格,逐渐成为作家们的主要倾向。20年代,斯丹达尔率先提出现实主义的文学纲领,后经巴尔扎克、俄国别林斯基的进一步发展,形成理论支柱。创作上各国出现一系列大作家、大作品,在19世纪成为主要的文**流。

《人间喜剧》:是巴尔扎克的多卷本巨著,小说创作的总称,是他以毕生精力完成的光辉创作群,堪称是人类精神文明的奇迹。他计划写143部,完成了91部。巴尔扎克用分类整理和人物再现法把作品连成整体,全作分为“风俗研究”、“分析研究”、“哲学研究”三大部分。他以清醒的现实主义笔触,再现了1816—1848年,也就是王政复辟到七月王朝期间的广阔社会图景。被恩格斯誉为“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

包法利主义:儒勒·德·戈吉耶发明了“包法利主义”这个名词,把它定义为“人所具有的把自己设想成另一个样子的能力”。他指的是福楼拜在《包法利夫人》中所塑造的女主人公爱玛的性格特点,即爱玛所具有的崇尚金钱,不切实际、想入非非的品性。“包法利主义“是平庸卑污的现实和渴望理想爱情、超越实际可能的幻想相冲突的产物。作为一种精神现象,它是七月王朝和第二帝国时期享乐主义生活盛行的恶浊风气孕育而成的。

威塞克斯小说:是指19世纪末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和诗人哈代创作的一系列以英国西南部威塞克斯广大农村地区为背景的小说。全部作品分为三大类,”罗曼史和幻想“、“爱情阴谋小说”(机敏和经验小说)、“性格和环境小说”。主要内容是描写19世纪后半期英国宗法制农村社会的衰亡,反映了人与社会、性格与环境的对立,特别是通过对爱情、婚姻等问题的描写,表现下层人民的悲惨命运,个人与社会的悲剧性冲突。代表作是《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

第五篇:外国文学史书目

外国文学史书目

古希腊。。古罗马。。荷马史诗 古希腊戏剧

但丁《神曲》薄伽丘《十日谈》

塞万提斯《堂吉诃德》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莫里哀《伪君子》 菲尔丁《汤姆琼斯》 卢梭 《新爱洛伊斯》 席勒《阴谋与爱情》 歌德《浮士德》

华兹华斯《抒情歌谣集》 拜伦 《唐璜》 惠特曼 《草叶集》 麦尔维尔《白鲸》 雨果 《悲惨世界》 司汤达 《红与黑》 巴尔扎克 《高老头》 福楼拜 《包法利夫人》 狄更斯 《双城记》 夏洛克勃朗特 《简爱》 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 哈代 《德伯家的苔丝》

亨利希*海涅《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 果戈理 《死灵魂》

屠格涅夫《猎人笔记》及其长篇小说 陀思妥耶夫斯基《事与罚》《左拉马佐夫兄弟》和其他小说

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 契科夫戏剧作和《樱桃园》 亨利詹姆斯《一位女士的画像》 马克吐温 《哈克贝里芬历险记》 易卜生 《玩偶之家》 左拉《萌芽》 莫泊桑短篇小说

波德莱尔《恶之花》 劳伦斯 《虹》

罗曼罗兰 《约翰克利斯朵夫》 托马斯*曼《布登勃洛克一家》

布莱希特 《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 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 海明威《老人与海》 玛格丽特*米切尔《飘》 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 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 艾略特《荒原》 卡夫卡《变形记》 奥尼尔《毛猿》

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 乔伊斯 《尤利西斯》 福克纳《喧哗与骚动》 萨特 《禁闭》

贝克特《等待戈多》

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

加西亚 *马尔克斯 《百年孤独》 《圣经》

印度两大史诗 《摩柯婆罗多》《罗摩衍那》迦梨陀娑《沙恭达罗》 紫式部《源氏物语》

波斯文学与萨迪 《一千零一夜》

夏目漱石 《我是猫》 川端康成 《雪国》 泰戈尔 《吉檀迦利》 纪伯伦 《先知》

马哈福兹《三部曲》 索引卡 《解释者》

这些是我在外国文学史书上整理的,咱们到时候学的应该是西方文学,不过我想也差不了多少了。

下载外国文学史教学大纲--新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外国文学史教学大纲--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

    21、惠特曼:19世纪美国杰出的诗人,他的创作具有鲜明的民主色彩和乐观精神,反映出美国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广大人民的情绪和愿望,他的诗歌以其民主的内容和革新的形式对美国以至世界......

    外国文学史笔记

    外国文学史 古代文学 1、西方文学的两大源头—古希腊神话艺术和古西伯来文学。 2、12主神: 众神之王--主神、雷神--宙斯;神后--婚姻生育兼天空之神--赫拉;海神--波塞冬;冥神--哈......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耶拿派—— A十八世纪末,德国浪漫主义文学最早的的一个流派。B这个流派的作家最早提出了浪漫主义的概念,较为详尽地阐述了浪漫主义的文学主张。他们反对古典主义,要求创作的绝......

    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

    选择题 □ 古代希腊罗马是欧洲文化的发源地。 □ 恩格斯说:“没有奴隶制,就没有罗马帝国。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所奠定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 □ 古希腊位于地中海东......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奥林波斯神统 奥林波斯神统反映了父权社会的人际关系。宙斯是众神之主,波塞冬是海神,哈得斯是冥王。他让她的子女分管天上,人间,如阿波罗是日神等等,他们组成了一个......

    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

    (本复习资料仅供参考,如有遗漏,请自行补充。黑体字为已知题目,其余均是划的重点) 一、 名词解释 1、 骑士之爱 欧洲中世纪骑士文学的主题,不是完全的爱,只是一种特定的爱,因其割断了......

    外国文学史笔记

    选择、填空题: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法国:前期(三四十年代的法国现实主义文学以描写封建贵族与新兴资产阶级的矛盾以及资产阶级内部矛盾为主,在表现出对现实强烈的批判性和揭露性......

    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

    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终极版》 一、 名词解释 “骑士文学”:是骑士文学的产物,在中世纪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表现出强烈的世俗倾向。在12、13世纪欧洲骑士文学以法国为中心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