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言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时间:2019-05-15 04:37: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文言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文言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第一篇:浅谈文言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文言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刘程灵

现在学校中有一部分学生对于仁义、忠孝、诚信、勤俭等中华道德文明已茫然无知,他们“缺少的不是头脑,而是道德感”,对此作为“风化之源”的学校,尤其是担任着思想教育的语文教师来说,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那么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呢?下面我就谈谈我在文言文教学各个环节中进行德育渗透的一些认识和做法。

一、有意传道

题解渗透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最能传达出文章的精神和特色。教学中认真审察题目,领悟思想内容,点拨渗透,就能够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例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七个字褒扬了一个头脑清醒,敢于大胆地坚持真理,讽谏威王的忠臣和一个心胸宽阔、气度宏大、知错能改善于纳谏的贤君,题目既概括出文章的内容,又使那美好的形象,动人的故事跃然纸上,此时教师稍加提点,学生就会被深深的吸引,激起学习热情,诱导学生初步领略课文的思想内容。

同时,题解除包括解题之外,还包括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等。新课伊始,有意识地把德育成分渗透其中,同样可以起到思想教育的作用。例如我在讲授屈原的《离骚》一文时,就巧妙的运用了作者介绍,把德育教育溶于作者简介之中。我通过介绍屈原的爱国精神感染学生。屈原因品性高洁,誓死坚持“美政”理想,爱国忧民,不愿与小人同流合污,遭小人陷害,被贬流放。但在流放中依然对祖国念念不忘,写下大量的爱国诗篇。当听到楚国都城沦陷,楚国将亡的消息时,他毅然抱石愤投汨罗江而殉国。至今,人们在每一年的端午节仍纪念着这位伟大的爱国者。他忧国忧民、为国献身的爱国精神,与黑暗势力斗争的不妥协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和效仿。这样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就更能感受到屈原“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精神实质。

时代背景的介绍,虽说不是每篇课文都要进行,有时却必不可少。如我在讲授韩愈的《师说》一文时,集中介绍了中唐封建士大夫阶层中间普遍存在的鄙视从师求教,以从为耻的不良风气,就既有利于学生领会文章的思想价值和针对性,又使其加深对当前尊师重教意义的认识。

总之,题解渗透思想教育,只要教师有意识地进行,就既能让学生对新课的思想内容产生深刻的印象,引起学习新课文的兴趣,又能使学生零星了解我国古代名家名作和文学史知识,激发起对祖国古代文明的自豪感,提高民族的自信心。

二、有机传道

讲读渗透

讲读教学是文言文教学中传授基础知识,培养阅读能力,进行思想教育的主要环节。讲读课进行德育渗透,重点可从诵读课文、讲析课文等几个方面入手。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宋人朱熹也说过:“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得尔。”这些都是古人的经验之谈。“读”是学习文言文的入门之径,让学生多读有助于理解文章内容,有助于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必须重视诵读。在多次诵读中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表达与阅读能力,并使学生从中受到作品的艺术感染,汲取更多的思想道德营养。例如,在学习李白的《蜀道难》时,就结合文章一唱三叹的特点,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在诵读中理解,在诵读中品悟,让学生跟随着李白的生花妙笔,雄奇的想象,绚丽的仙境,去体会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山川的壮美,引发其自豪感,以及澎湃的爱国热情。

此外要提倡学生多读,不但对教材内的文言文多读,而且引导学生向课外延伸。例如:学了《鸿门宴》,引导学生读《史记·项羽本纪》;学了《促织》,引导学生读《聊斋志异》;学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引导学生读杜甫的《三吏》、《三别》。鼓励、提倡学生到古代文学的殿堂里去游览,去自主感悟与体验,吸取古代文学的营养,“增添赏美的兴趣”,扩大眼光,充实经验,使“思想、情感、意志往更高的方向发展”,提高文言文阅读的素质。

讲析,在文言文教学中是关键性阶段。它要求教师积极启发学生踊跃思维,开动机器动脑动手动口,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语文形式进行分析;分析要围绕重点抓住特点突破难点弄清一点。在完成上面四点时,要用心抓住教育点,特别是隐含较深的教育点,善于发现,充分发挥,有机地进行思想教育。

1、抽出名言警句重点讲解

高中语文课本所选的古代文言文作品中,往往含有一些文情并茂、短小精悍、意味隽永的名言名句。这些晶莹璀璨、光芒四射的格言,对于学生有极大的影响力。我们应紧紧抓住这些闪烁着思想光芒的句子,围绕课文提供的语言材料和中心,加以重点分析和讲解。例如讲解《离骚》,不仅要让学生领略作者的生平理想,了解楚辞体的文体特点,同时也要让他们铭记“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这一名句,理解屈原那种“以天下为己任”的宽阔胸怀,并在此基础上记住“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一名句,理解屈原为解决人民的疾苦而不懈奋斗的精神。

学习苏轼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时,让学生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通过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充分感悟,体会作者所抒发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愿望,感受作者旷达的人生态度。

通过学习《游褒禅山记》,学习作者“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 的进取精神和做学问“不可不深思而慎取”的治学态度。

2、感受人物形象的人格魅力

“形象在美的领域中站着统治地位”。(车而尼雪夫斯基语)美好的形象给人以美的感受,给人以进取的力量。人物形象分析,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人物,从而产生爱慕的感情,学习的愿望以至于行动。

文言文中记述的许多优秀人物的伟大形象,不仅反映出他们坚韧、顽强、善良、无私、热爱祖国、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共同品质,而且刻画出他们不同的个性和精神风貌: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蔺相如大智大勇、对外不辱使命、对内以国事为重的令人景仰的贤士形象;廉颇老成持重、英勇威武和勇于改过的一代名将的形象。《五人墓碑记》中,五位平民不畏强暴、不怕牺牲、敢于向恶势力进行斗争,从容就义的英雄形象,“激于义而死”的崇高精神,都对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通过这些人物形象的分析,他们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崇高品质,宽阔胸怀,很自然地就会在学生心里引起共鸣,激发他们追求正义,热爱祖国的强烈感情。

再如《庖丁解牛》中那位技术高超、工作谨慎、善于思考的庖丁形象,也启示学生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客观规律,人们只有尊重客观规律,并且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就像庖丁那样,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才能更好地工作和生活。

3、联系现实精讲细讲主题延伸

如果说题解、诵读、形象分析中的思想教育使学生激动、感染、思想感情在不断升华之中是入情,是一个初级阶段,那么联系现实引导学生着眼文章整体内涵,理解文势,归结主旨,使学生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发展就是入理,是较高层次了。这个过程是进行思想教育的极好时机,务必重视,牢牢的把握住。

如在教学文言文《记王忠肃公翱事》一文时,我把王翱的清正廉洁、不徇私情的高尚美德与当今现实社会中的腐败者相对比,培养学生辨别善恶、美丑的能力。又如在讲授《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文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诸如“公平”竞争与精诚合作、自信与见贤思齐、进取与功利等问题。让学生能够识别“社会现象”中的优劣、美丑,从而树立自我追求的优秀人格品质偶像,并不断地逐步地塑造自我。

三、有利传道

练习渗透 通过成功的课堂教学,学生感情激动,心灵震颤,神往真善美,憎恨假恶丑,就会产生宣泄自身情感的强烈欲望。“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这时候,教师如果因势利导,适时指引练习,让学生动口或动手,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塑造理想的“我”,那么收效是不言而喻的。这种练习,要根据课文中教育点的情况,结合现实生活和学生思想实际,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形式生发出来。

1、通过“课本剧”进行德育渗透

“课本剧”表演是对课文的一种再创造过程,既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并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形象思维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如在讲解《廉颇蔺相如列传》一课时,我让学生课下分组准备,节选课文内容“完璧归赵”“渑池会”“将相和”三个历史故事将其改写成课本剧,组织排练上课时表演。表演时学生通过揣摩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外貌特征,理解性格形成的时代背景,基本上都能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完璧归赵”表现蔺相如的机智,“渑池会”表现蔺相如的勇敢,“将相和”表现蔺相如谦以待人.以大局为重,表现廉颇勇于改过。而学生也在这一表演中,学习蔺相如不以功大位高自傲,学习廉蔺两人赤胆忠心,学习蔺相如在强敌面前临危不惧,不辱使命,维护国家尊严。通过“课本剧”表演所有学生都在比较轻松的氛围中得到了思想的启迪和教育。

2、运用“随笔法”进行德育渗透

所谓随笔法,就是学习一篇课文后,把自己受到的教育、启发、感受写在日记本上,以促进自己思想认识的提高。例如学生在学习了《寡人之于国》之后,我就孟子的政治思想,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有学生谈到以民为本的思想是孟子的主要政治思想,具体内容是:“省刑罚,薄税敛”,发展生产,兴办教育,利民保民,民贵君轻。这在当时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在当时那种封建人治社会里,所谓“五亩之宅”、“百亩之田”的措施和要求,是不切合实际,因而也是无法实现的。孟子主张“行仁政”以“王天下”,其理论基础是他的“性善论”,“性善论”带有唯心主义色彩。也有学生谈到人不能肆意役使自然,要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仁义是最大的利益,有仁义,相关者都会有利益;无仁无义,所有人都不会有利益。民富才能国强。要想使百姓富裕,必须休养生息。可谓一语中的。还有学生谈到,发展经济,振兴教育,加强教化,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并形成社会、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共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总之,只要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充分利用教材,传道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地德育渗透,就能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相信在我们不断的熏陶感染下,我们的学生一定会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我们的民族素质也会得到不断的提高。

第二篇:数学教学中德育教学渗透

数学教学中德育教学渗透

有人认为进行德育教育是语文、历史、政治等学科的事。数学是自然科学,没必要进行德育教育,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

数学研究的是空间形式及数量间的关系。它相对抽象而枯燥。虽然不像文科知识活泼,生动而富有情趣。但数学教学作为整个教育活动的一部分,必须渗透德育教育。关于这一点,数学教学大纲中也有明确的规定,可见德育教育在数学教学中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须的。数学本身的知识内容和知识体系渗透了德育因素,数学教师应抓住学科特点实施德育教育。

数学科学的各种概念、定理间的联系、发展变化是无穷的。在教学中根据这些特点,利用中学生可塑性强、思维活跃的发展规律,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例如,在平面几何教学中,完成了基础知识传授、学法指导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一些特殊图形,如:平行四边形、萎形、矩形、正万形等几个概念的内含与外延进行比较。使学生认识到这些概念间的联系其妙无穷。同时对这些图形的性质定理、判定定理进行比较,认识这些定理的发展变化规律。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使其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数学是有高度抽象的概念体系。要弄清各种概念及定理的关

第 1 页 系,要有一定辩证思想方法和辩证思维能力作基础,实际上数学同其它学科一样,也有一个运动、发展、变化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用辩证法的观点阐述教学内容。教给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论证方法,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数学教学本身也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为完成知识教学,能力培养的任务,在教学实践中不仅要运用一定的方法、技巧,同时也要根据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例如,在某些定理,公式的教学中,可适当补充简介发明者及发明过程。像在教学勾股定理时,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书籍中最早关于勾股定理的记载,要比欧洲人的发现早几百年。在学习圆时,向学生交代我国古代科学家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位将圆周率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人。这比西方国家要早几百年。通过这些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从而树立学科学、探索科学奥妙的理想和信念。

总之,德育教育应贯穿于整个数学教育当中,这不仅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也是数学教学实践的需要。只要教师认真钻研、挖掘教材,使德育教育溶于教学过程中,既可提高教学效果,也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

第 2 页

第三篇:化学教学中德育渗透工作总结

化学教学中德育工作总结

杨智斌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标指出:“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化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是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作为中学化学教师,我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主要做到了以下方面:

一、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化学在形成和发展成为一门科学的过程中,始终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理论的研究和发展的强烈影响,它所研究的内容无不充满着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如电解水实验,水能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是这个化学变化的依据,但在通常情况下,即使在加热条件下,水也是非常稳定的,只有在直流电的作用下,水才能分解生产氢气和氧气,所以“通电”是水分解的外部条件。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引导学生感受辩证法中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即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必须通过外因起变化,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再如,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测定的实验,进行质量守恒定律教学时,实验的结果,说明了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即质量守恒,这一规律正好验证了哲学上的物质是永恒不灭的规律。从而使学生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践上都能认识到,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志而独立存在客观实在,它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物质是永恒的,这正是辩证唯物主义所阐述的物质观。还有碳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在不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一氧化碳等实验,这说明了物质的量变能引起质变,所以说量变到质变是化学运动的基本形式。

二、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渗透科学思想,培养求真精神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所以,让“科学思想”和“科学素养”在学生的头脑中“扎根”,不仅是教育本身的要求,也是时代赋予教师的使命。科学思想包含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科学思维、科学道德、科学价值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均可在中学化学实验中得以体现。要创造条件树立学生的正确观念,变“有疑问问老师”为“有疑问做实验”。实践证明,在“求真”意识的支配下,学生就以积极的姿态投入,不断地探究、思索、发现,同时,也不断地体验着怀疑、惊讶、自豪、成功和喜悦等情感,“求真”的精神得到了培养。

三、在化学教学中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合作意识不仅是学生良好个性的组成部分,也是现代科研不可缺少的一种素质。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合作意识的渗透是非常重要和容易完成的,每次实验结束时,对配合默契、效果良好的小组给予表扬,并请组长简单介绍密切配合的经验。经过培养与训练,学生的“合作意识”大大增强,不但乐于合作,而且逐步学会合作学习,进而培养了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

四、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环境保护的根本途径是靠教育。化学实验教学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最直接有效。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主要实施途径是:规范实验药品用量、改进实验装置和处理实验废弃物等。化学实验必定会涉及到有害、有毒的物质,从某种意义上讲学校中环境污染主要来源于化学实验。因此,化学实验教学中要力求利用最少的实验药品,获得最佳的实验效果,最大限度的减少废弃物,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例如,实验过程中,药品要按规定用量取用,没有规定用量的要取最少量。化学实验中产生有毒气体的实验,完全可以采取封闭体系进行,防止有毒气体泄漏污染空气,危害师生健康;或者,对实验中产生的以及实验后残留的有毒气体进行适当处理,消除危害。

在化学教学中,还应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一丝不苟、规范操作的认真作风;整洁卫生、注意安全的良好习惯等。而所有这些教育内容,都要紧密结合教学实际,合理安排,潜移默化地渗透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之中。

第四篇:汉语拼音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汉语拼音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沿河县夹石完小:杜显飞(电话:***)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且传道为先,“道”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品德教育,当从娃娃抓起。”这句话也应验了“幼苗易折也易扶”这句俗语。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那么,汉语拼音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呢?笔者提出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借助教材内容,进行品德教育。

教学汉语拼音,如果仅仅依靠字母本身的字形,难度很大。课程标准指出:“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教材编排结合小学生年龄特征,每个字母都安排有插图,便于教师借助直观形象的图画进行教学。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挖掘出图画中可以进行品德教育的内容,图文并茂进行教学,会收到润物无声的效果。如声母P的插图是在泼水,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的:挂图上画是什么?“泼水”学生们这样回答。“你在家里泼过水吗?”“泼过。”有的学生这样回答。于是教育学生在家里应帮爸妈倒水等一类的家务活。通过“泼水”的“泼”发音导入声母P的发音的教学,与学生交流教育学生要孝敬父母,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如果教师能把拼音发音儿歌化,拼音字形生活化,拼音规则故事化,那么,汉语拼音教学及品德教育将会事半功倍。

拼音发音儿歌化,指的是将汉语拼音的发音编排成学生喜闻乐道的儿 1

歌,儿歌中兼有品德教育。如:a a a,我听话。o o o,地要拖。i i i,勤换衣等,学生们爱听,易记,既教会了发音,又进行了品德教育,一举两得,何乐不为?

拼音字形生活化,指的是将汉语拼音的字形,与学生生活中的一些实物外形对接起来,借助实物形象识记字形和适时进行教育。如:声母h与教学插图中的椅子形似,我是这样讲的:图画上有一个小孩子,坐在椅子上,自己在喝水,同学们口渴了,也能自己找水喝吗?你们能把这把椅子画下来吗?跟老师一起来画画,好吗?于是教学生怎样写h的字形。再如:声母t与生活中的伞柄形似,声母q与用线拴着的汽球形似等,我们都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物帮助识记字形。

拼音规则故事化,指的是将拼音规则用讲有故事的方法讲出来,在故事中添加一些品德教育元素,让学生们在听故事中学到知识,让原本枯燥乏味的拼音规则妙趣横生。如教学标调规则时,我编了这样的故事:“一个八口之家,有兄弟姐妹六人,老大是a,老二是o,老三是e,老四老五是双胞胎兄妹i和u,老六是ü,一天,妈妈要找这六人去扛一根小木棒,先找老大a,老大不在,才找老二o,老二也不在,又才找老三e,没想到老三也不在,找到了双胞胎兄妹i和u,妈妈说:‘你们在一起的时候,一样大,谁在后边我找谁。’要是老大老二老三老四老五全不在的时候,妈妈只好找老六了。今天,我们讲的汉语拼音标调也是这样的。”教育了学生们要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也在故事中讲清了拼音标调规则。当然也可把声母j q x与ü相拼,ü上去两点的规则也编成故事让学生识记。

二、借助教学方法进行品德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是新课改的在学生学习态度上的根本要求。在枯燥的拼音教学中,如何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且贯穿品德教育,这是摆在大多数在课堂一线教学的老师的难题。我认为,小组互助法应该能解决这一难题。小组互助法就是把学生按座位分成固定的小组,老师在汉语拼音教学的课堂上要求学生们小组比赛,比哪一组发音准,比哪一组书写正确、规范、迅速,比哪一组会拼音节等。老师要充分挖掘小组的闪光点,给予充分的肯定,使学生们能增强自信心,同时也要委婉指出小组成员中,存在哪些弱项,要求小组成员互帮互助,共同进步,为小组争优创先。这样会激发小组成员的学生兴趣,增强小组的凝聚力,而且进行了团结合、作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等方面的品德教育。

三、借助检查效果进行品德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汉语拼音能力的评价,重在考察学生认读和拼读的能力,以及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纠正地方音的情况”。汉语拼音的课堂教学中,检查整节课的教学效果,应考察学生的认读和拼读能力,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作业,既能检查教学效果,又不失品德教育。如在教学完韵母ai ei ui 后,我编了这样的课堂练习:放学后,采梅花,回家来,拿给妈。这些字中,大多包含我们才教过的韵母,检查了教学效果,巩固

了知识,又达到了要孝顺父母的德育效果。

其实,只要我们教师认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都做品德教育工作的有心人,汉语拼音教学中的品德教育随处随时可进行。品德教育,尤其应成为学生学习起跑线上的重头戏,让“品德教育,从娃娃抓起”得到认真贯彻落实。4

第五篇: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林口县奎山乡中心小学

姜英发

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时一定要摒弃形式主义,摒弃理论空话与教条,认清新时期德育教育的基本问题,不能夸大或只做表面文章。在这里,有必要再提一下体育教师的道德人格问题,因为它决定着教师以身作则,以身立教。由于体育教学的特殊性,与其它学科教师相比,体育教师与学生之间更存在着一种“亲密性”,在这种“亲密接触”中,体育教师可能比其他教师更多一份人格暗示与辐射。因此,体育教师要以自己语言的优美、行为的文雅、生活的朴实、衣着的整洁、态度的积极、思想的进步和作风的正派,给学生以耳濡目染。所以,体育教师首先应具有希望在学生身上建构起来的普通公民道德,还必须率先修养希望学生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养成的一些特有的良好品质(如尊重他人、公平竞争、敢于争先、民主、果敢等)。“身正为师,学高为范”,教师必须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地去完善自己。可以说,当体育教学中的“育”与教师人格不一致时,真正起到有效性教育作用的只能是在言传身教中的教师的道德修养,而不是“育”。在体育教学中贯彻德育,应该做到以学生为本,这样,才能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系统地构建德育的环节。通过把学生推上德育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到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激励,自我总结。教育者退入后台,只做点拨,不做指令,尽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

在体育教学中既要发挥其德育渗透的优势,有效利用其可能性,还要根据事态形成发展过程适时进行教育,因此每位教师都应当在课中把握住有利的时机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具体途径与方法如下:

1.教师的仪表和教师的语言

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作为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教师应举止大方,谈吐文明,教学中,讲解清楚、示范规范、言行一致,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亲其师,信其道”、身教重于言教”。这两句话同样证明良好的德育形象在课堂教学中的深刻意义。做为一名体育教师既要有一般教师计策严肃的风度,又要充分体现其职业的特点——健康而朝气。通过教师的仪表来感染学生,并增强学生对仪表美及其重要作用的正确认识。

教师用语要文明、简练,应是有较强的逻辑性,幽默是可取的,但切忌低级庸俗。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来影响和感染学生,使学生养成文明用语的良好习惯。

因此,我认为体育课堂教学时应做到“六规范”: 规范语言——使用普通话和文明用语; 规范示范——动作正确,熟练优美; 规范板书——字迹工整,格式正确;

规范仪表——衣着合乎运动特点,精神饱满; 规范行为——举止大方,遇事得体;

规范环境——教具摆放有序,场地设计合理优美;

体育教师言于律己,率先示范,带动着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这至关重要。

2.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

体育教学中教师之间的配合显得十分重要不仅要共同研究教学工作,而且要经常在一个“大课堂”里一起上课。教师之间的关系往往会使学生联想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来,所以教师之间必须互相尊重,密切配合,互相帮助,使学生从体育教师这个团结战斗的集体中学到助人为乐、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

教师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既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表现,又是一种教育手段,在塑造学生的灵魂中是一种巨大的力量。特别是对那些能力较差、组织纪律较差,以及不重视体育学科学习的学生要耐心帮助,决不能用讽刺的语言刺激他们,侮辱谩骂学生。在教学中应创造机会给技术水平较差的学生锻炼的机会。例如,在体操练习的最后讲评时,除找出较好的学生示范小结外,还可以请虽然完成动作较差,但在某一环节有所进步的同学,再做一、二次练习,肯定他们的进步,并要求大家热情鼓励。这样有利于增强他们完成动作的信心和感到集体的温暖。对体育骨干和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则从严要求,绝不能袒护他们的缺点。

教师关心并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来说虽说是外部条件,但能促使学生内心产生积极的情绪,从而转化成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内部动力,培养学生对人、对事的正确观念。

二、结合教材特点进行渗透

课堂中,选择合理、科学的组织教法,教材的灵活应用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身体活动结合起来,尊重人格和自主性,利用课堂的组织教法中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注重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以及热爱美、鉴赏美、表现美的情感美的情感培养,促使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下面是例1.大地复苏的春季,许多学校为了保护草坪,常用栅栏和绳子将草坪围住,形成一道“不雅”的风景。如果我们在此时的体育课的准备部分经常让学生吟诵“小草才露尖尖角,我的脚下把情留;等到绿草如荫时,我在上面跑跳投”的诗句„„我们能想象,无论是操场伤还是同学们的心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已经形成了。含有保护自然、保护环境的德育目标,入情入理,自然会拨动学生们的心弦。

例2:在三年级下册《模仿动物走》中,我只示范了两个动物的模仿动作,之后,就安排让学生自己模仿、自己想象动作进行练习5分钟。在这5分钟里,学生模仿了各种动物形象,并且有的学生还模仿起动画片中的英雄人物和动物玩起游戏,使整堂课保持浓厚运动氛围。

三、评价中进行渗透

心理学家认为“赞美有如孩子的营养剂”。一句由衷的赞美,便可使丧失信心,挫败的儿童悬崖勒马,表现不错的孩子更加积极上进。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敏锐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表扬、鼓励。在运动之前用适当的语言鼓励和表扬,使其放下心理包袱,轻松地完成运动,从而调动起学生地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学生实际出发,对进步学生鼓励,培养他们的责任心、荣誉感及自觉学习、刻苦拼搏的精神。批评时,根据学生心理,把批评放在赞扬之后,可取得很好的效果。如有一学生的体育技能较好,但纪律观念差,在集体中不能与同学友好相处。我赞扬他的长处之后,点出要当一名优秀学生,还需得到同学们的信任和支持,学生听后,慢慢自然收敛。《孙子兵法》中有句名言叫“赏罚分明”,其意不仅是说赏与罚之间必定要有道清楚的界线,更意味着有由才赏,有由才罚的道理。但一味的表扬,事事得赏,这不仅会变成毫无意义,而且变成“无聊”的代名词。

四、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思考

学校教育是促进学生认识客观现实能力迅速而健康发展的主要客观外因。学校体育运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涵丰富而积极的教育功能。体育是培养学生品格的良好场所,体育可以批评错误、鼓励高尚、陶冶情操、激励品质。事实证明,在教师的主持引导作用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身心方面的影响,就能发挥体育运动自身积极的教育功能,即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能力,磨练学生意志,陶冶学生情操的积极作用,并能对其它学科的学习产生良好的迁移。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为了对学生给予道德上的影响。教师本人必须是有高尚道德的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是体育教师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因此,体育教师首先应是一个具有良好思想品德的人,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注重自己的仪表,以良好的教态,文雅的评语、强烈的事业心、认真的工作作风去影响、感染学生,使之成为一种感性的、潜移默化的巨大力量,从知、情、意、行几方面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另外,由于职业的特点,体育教师既要不断加强政治、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也要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还要加强身体素质训练,不断提高运动技能、技巧,使自己的教育水平适应二十一世纪的更高要求。

下载浅谈文言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文言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物理教学中德育渗透初探

    【关键词】 物理教学;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14―0060―01 作为一门最古老的自然科学,物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大自......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作者介绍:黑龙江省教育学院 语文教育研培部刘峻峰 我们在学校教育中都知道以德育教学为首,但是很多人都认为德育教学是班主任或者政治老师的事情,但......

    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新课程标准理念特别强调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和良好的品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德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优化教学内容进行德......

    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数学教育中的德育渗透 世界著名教育家艾伦·德瓦艾特认为,教育有两个目的,一个是要使学生聪明,一个是使学生做有道德的人。可见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章节。 《......

    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古邳中学历史学科德育工作计划 悠悠中华,源远流长,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即创造了璀璨夺目的文化,又创造了中华民族自身不屈不挠、奋发向上的优良品格和气质,形成了以杰......

    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浅析

    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浅析 新河中学 陈 静 摘要: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初中阶段学生来说,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弘扬祖国文化以及吸收人类进步文......

    小学美术教学中德育渗透

    小学美术教学中德育渗透 一、在新课导入中,生动形象地渗透德育。 教师授课,首先要抓好“导课”这一环节。在教学中,我用生动、形象的电化教学和富有感情的语言,将学生的思想感......

    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内容提要: 道德是一个人的灵魂,也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处于改革与开放的社会中,青少年面对的是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接受着广泛的社会影响。社会价值观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