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十三岁的际遇15篇范文

时间:2019-05-15 04:45: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0.十三岁的际遇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0.十三岁的际遇1》。

第一篇:10.十三岁的际遇1

教案示例1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简单介绍作者田晓菲。

二、默读全文

要求:将文中不能理解意思的词语或者是自己认为用得好的词语划出来,读完一段,大致的理解一下这一段表达了什么内容,注意勾画那些表现了作者对北大的感情的语句。

三、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理解文章大致意思

讨论:

1、文章分为独立的三个部分,用空行空开,那么第一部分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用一个词填在下列横线上:

2、朗读第4段,说说这一段表现了作者回顾进北大两年的生活产生的感受?

3、第二部分从哪些方面写去写北大的?

4、朗读第8、9段,哪些语句写出了作者北大图书馆的感觉,是什么样的感受呢?

5、朗读10、11段

A、第10段第一句话所起的作用是什么?“更喜欢读北大的人”,“人”可以“读”吗?在这里“读”是什么意思?此文的作者又从北大的人身上读出了什么?回忆一下,朱自清从父亲的背景中“读”出了什么?小弗郎士又从韩麦尔先生身上“读”到了什么?

B、作者对北大老师的感情是怎样的?“北大就是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它从九十年前的源头出发,向那充满希望的未来流淌。不管两岸风景变换,河上却始终有着渴望渡向美丽彼岸的船客,也有着代代相传的辛勤的舵手与船工。”这句话中“船客”、“舵手与船工”、“两岸风景变换”各指什么?为什么是从“九十年前的源头”出发?

6、朗读最后一个部分

A、这一部分表达作者对北大的什么感情?

为北大撷取最灿烂的珍珠

北大是我的一部分,是一部分的我。

我还会回到你的身边

B、为什么“我是不系之舟”,“系”怎么读?是什么意思?这个比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小结

文章题为“十三岁的际遇”,这个际遇是什么?为什么不以“我爱北大”,“我的学校”或者“北大生活的回忆”为题呢?(先让学生畅所欲言,再总结)之所以要写这个际遇,因为对于作者的一生来说,是一个里程碑,实在是太重要了,用作者自己的话来说,北大是“自七岁起便结识便热爱的地方”,“正是在北大,我由一个无忧无虑的小女孩,一步一步艰难地走向成熟”,“北大是我的一部分,是一部分的我”,“它流淌在我的血液里”,和我“永远无法分割开来”,简而言之,“我”一切的一切都来自于“十三岁的那次不寻常的际遇”。

五、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在学生默读的基础上,概括三个部分的内容,理解之间的联系,通过朗读、精读第4、9、10、11、15、17段体会作者所表现的对北大的特殊的感情。再让学生学习制作词语卡片或词语笔记。

第二篇:8 十三岁的际遇 教案1

十三岁际遇

一、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和识记,积累和丰富语汇。

2、在朗读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理清作者写作思路及思想感情的线索。

3、让学生领悟人生要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

二、重点、难点

1、感情和领会文章的字里行间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在无际的天空自由飞翔的感情。

2、诵读体味文章诗意盎然的语言,积累丰富自己的词汇。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

教师:

1、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见附一)

2、印发田晓菲诗《露》给学生阅读。

学生:

1、借助工具书自学词语,每人并准备2个词语准备向别的同学提问。

2、反复朗读,对精彩片段多读几遍。

3、试着提出几个问题。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十二、三岁正是充满幻想,憧憬未来的年龄,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梦想,“志当存高远”只要去努力,我想信你们最终会取得喜人的成绩,梦想一定会成功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一个十三岁就走进北大校园的少年-------田晓菲。

(二)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

1、由学生上讲台,请别的同学认读并解释自己卡片上写的词语。

2、分男女生对读下列两组词语(幻灯片)。

际遇 絮语 惆怅 沉淀 尘缘 犀利 呜咽 似曾相知 穹窿 凝垂 绅士风度 茫然若失 迷离 安恬 白驹过隙 通出曲径 涉足 撷取 徜徉

(三)指名三同学朗读课文三个部分,其他同学用心听,认真看书,认为值得欣赏的地方,做个记号。

(1)评议朗读情况。(2)交流欣赏的句段。

(四)整体把握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文章的三个部分各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小组讨论交流归纳。

第一部分我进入北大,实现了童年的梦想。(向往北大)第二部分三年里的学习和收获(倾吐衷情)第三部分我是不系之舟(抒写抱负)师生共同掺合文章核心:

执著、大量的阅读、思考、渴望创造等,希望大家能学习作者的这些精神,在生活中和学习中不断地提高自己,使自己能早日成才。

五、作业

1、反复诵读,对重点语段,要熟读成诵。

2、写一篇读后感,也可针对自己最欣赏的章节,写一段书评。

附一:探索资料 作者简介

田晓菲,天津人,五六岁时,在家长的引导下读了很多诗和其他文学作品,是个不折不扣的“小书呆子”,后来又学写作,并在初中时出了她的第一本诗集,她的诗作还获得“世界儿童诗歌比赛”的国内奖。1985年十三岁(近十四岁)时,在天津十三中读初三的她被北京大学英语系破格录取,后来,她又出国留学。这篇文章是她十六时,也就是她读三年级时,为纪念北京大学建校90周年写的。下面是田晓菲发表于1985年第4期《儿童文学》的一首诗。

我在嫩绿嫩绿的草叶尖上 我在张开惺忪睡眼的花心里 我没有向人们说:“勿忘我” 清晨和黑夜 我自生又自灭

我不是星星的眼泪 也不是璀璨的明珠 我就是我

一滴纯洁的甘露

很少有人注意我,我不抱怨 那------又有什么要紧 阳光妩媚的清早 我会升华成一朵

美丽的洁白的云

附二“读北大的书,爱北大的人”重点段图表

见《教学参考书》

第三篇:《十三岁的际遇》教案

《十三岁的际遇》教案

《十三岁的际遇》

教案

一.

教学目标

通过对的诵读、思辨、交流和点拨,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和热爱北大、渴望创造的热情;

2.通过对的语言形式、蕴涵的讨论探求,学习抒情、叙事、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对表现主旨的作用。

二.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诗意盎然的纪念北大90周年校庆的优美散文。作者田晓菲写此文时正是北大英语系三年级的学生,她对这所全国乃至全世界闻名的高等学府,从认识、向往到实现理想,无不充满了憧憬热爱。她满怀激情,在此文里深切回顾了自己与北大的渊源,特别是在北大两年的学习与生活的感受。她用极有诗意的语言,精巧的构思,组织材料,运用抒情、叙事、议论相结合的手法,表达了热爱北大、赞美北大以及为了北大必将离开北大的复杂感情和渴望创造、渴望自由飞翔的美好向往。

文采用第一人称,亲切自然,心理描写细腻生动,个人活动时间、空间舒展自如,景、情交织,语言变化多姿,通过作者的娓娓表白,我们看见了一个魅力无穷的美丽校园和一个女孩纯真热切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三.

教学设想

本教案拟采用问题教学解决法的堂教学方式,实施该文的教学。

该文材料丰富,角度时有变化,表达方式多样,行文语言多采,作者感情变化起伏较大。同时,该文并没有小说那种极富吸引力的故事情节和生动的人物刻画,因此,如果面面俱到详细讲解,按部就班逐层剖析,势必对学生产生不了吸引力,时耗费多,教学效果一般。采用问题解决教学方式,可以在深入研讨核心,理解作者创作意图的基础上,师生找出能够牵一发动全身的问题,并以问题切入,共同探讨交流解决,这样,以问题带动教材重点难点的解决,顺藤摸瓜,高屋建瓴,可以达到缩短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同时,运用问题教学解决方式实施教学,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因有疑而思疑,因思疑而释疑,因释疑而养成思考问题的习惯,并且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时

一时

五.

教学流程

自由诵读(或教师范读),划出需要强化的字词。学生或教师介绍作者及相关背景。

稚气

弹指

穹隆

犀利

凝重

撷取

积攒

摒弃

迸溅

呜咽

白驹过隙

2.整体感知文内容,解决文主要内容和主旨。解决问题(1)(2)

问题提出:

(1)请结合文,说说作者进入北大两年来,思想感情有了怎样的变化?

问题解决:重点研读第一部分,1—3小节,引导学生诵读其中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帮助学生理解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作者进入北大两年以来的思想感情变化”,以解决本教学的重点问题。

作者幼年时便充满自信要进北大,13岁时实现了童年的梦想,两年的北大生活,使她由当年的好奇和兴趣到逐渐成长成熟,充实的北大生活,使作者越发热爱北大,赞美北大,渴望更大的发展和自由飞翔。

解决这一问题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指出这一部分的最后几句话在全文的结构上的作用,以便过渡到下一个问题。

问题提出:

(2)为什么作者说“喜欢读北大的书,更喜欢北大的人”?

问题解决:

*这个问题,是为了解决文教学的难点。师生共同研读文第二部分,6—9小节。可以让学生个别诵读,集体朗读,从字里行间找出能够表达作者“喜欢读北大的书,更喜欢北大的人”的“喜欢”之情的语句。

*引导学生理解并表达作者是怎么样通过读北大的书和北大的人,形成对北大的评价,抒写北大对自己的巨大影响。解决这个问题时,注意找准确精彩的语段,进行体会,做深入思考,学生交流后,教师可作适当点拨和小结。

3.赏析语句,揣摩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解决问题(3)(4)

问题提出:

(3)文第三部分(13—1)中,作者为什么说自己是“不系之舟”?

问题解决:

快速跳读第三部分,引导学生揣摩作者运用“我是不系之舟”这一形象的比喻,表达自己依偎北大,热爱北大,又必须要离开北大,去发展新大陆,去海洋深处撷取最灿烂的珍珠这样复杂而深邃的思想感情。

问题提出:

(4)作者运用怎样的表达方式和手法揭示主旨表达情感的?

问题解决:

文中多处运用精当的比喻等修辞,以抒情为经,叙事为纬,议论为总纲的表达方式,将丰富的资料作了合理精当的组合,形成浑然一体的结构。通观全文,作者叙事时娓娓道来,抒情时激情洋溢,议论时画龙点睛,作者与北大的渊源与际遇,北大给与作者深远巨大的影响,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都因为抒情叙事议论三者的巧妙结合,得以充分揭示和体现。

六.

板书设计

十三岁的际遇

田晓菲

感情变化:兴趣、好奇、茫然、成长、成熟、渴望。(热爱北大渴望创造)

北大的人:学生{专注、纯洁、机智、生机勃勃}

[肖像

品质]

师长{和蔼、严谨、谈笑风生、绅士风度}

表现手法:比喻等修辞运用;抒情、叙事、议论巧妙结合。

七.

作业布置

(1)

前预习,问题设置;

(2)

字词识记;导学基础部分;文探究题解决;

(3)

外拓展阅读田晓菲的《童年琐忆》;作业纸。

之二教学目标:

、学习作者热爱知识,热爱学习,积极进取,渴望创造的精神;

2、本文字里行间透着灵气,全文充满诗情画意,是一篇语言表达方面的典范之作。

3、反复诵读和识记,积累和丰富自己的语汇。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赞颂北大、倾吐衷情的散文。它旨在抒写一种情绪,因而主观性强,结构显得松散而随意,但丰富而灵动的语言很值得欣赏。建议在感知和理解的基础上,设计“名人面对面”的活动,由三名同学分别扮演成1号、2号、3号“田晓菲”,其他同学向他们自由提问,根据三名扮演者的不同表现,评选出自己认为的“最佳田晓菲”。以便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情感,加深对内容的理解,调节堂气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

由题《十三岁的际遇》导入文,简单介绍作者田晓菲。

二、整体感知、研读文

默读全文,掌握生字词。

2交流阅读感受,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北大的赞颂之情,对北大的“惊奇、喜悦与感动”的无限深情,抒写了作者的宏伟抱负。

3用空行隔开三个部分,它们各自的大意是什么?

明确:第一部分是描写自己从7岁到16岁与北大的关系,抒发对北大的感情。

第二部分重点写图书馆与北大人,赞颂北大特有的风采。

第三部分强调自己与北大的血肉联系,流露出对北大的无限深情。[板书]

4再读,思考:从学校方面说,北大有哪些优胜之处使作者深为骄傲?从作者方面说,她有哪些非智力因素使自己出类拔萃?

(这两问旨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对北大特有的感情,并从作者身上获得心灵及人格的启迪,同时也可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学生只要说出大致意思即可。)

组织讨论:想一想作者为什么把图书馆作为重点内容来描述?

明确:因为图书馆是知识的象征,作者上北大,为的就是要掌握知识,探寻未涉足过的世界。无论是图书馆还是在图书馆中的人,都体现出一种蓬勃的朝气、对知识的探索与追求,洋溢着北大特有的精神魅力。

6感受美点,品味语言。

勾画出你认为精彩的字句,把握其意思,想一想要是你会怎么写,作者又是怎么写的,说说作者写的语句“美”在何处。

三、内活动

设计“名人面对面”的活动,由三名同学分别扮演成1号田晓菲、2号田晓菲、3号田晓菲到讲台前召开记者招待会。其他同学在座位上向他们自由提问,根据三名扮演者的不同表现,选出“最佳田晓菲”,并说出理由。

四、布置作业

、摘抄文中的优美词语、句子,并用其中的三个词语造句。

2、完成小作文《我的十三岁》

第四篇:《十三岁的际遇》读后感

北大,的确是一个让人向往的好地方,可是,真的那么好进去吗?有时,我真的很羡慕作者田晓菲,一个几乎和我相同年纪的女孩,他居然上了大学,真的让我很讶异,当我看了这篇文章时,我的身心都受到了震撼。我在学校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人,没有人发现我,我只是静静的呆在属于我的角落里,坐着,看着。我并不出众,也没有哪一方面的特长,只有……一颗永不放弃的恒心,我是成不了像田晓菲那样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人的,我只有一步一步地向前走着,踏踏实实地读完每一样学科,

第五篇:十三岁的际遇 教案

八 《十三岁的际遇》

【学习目标】

1.理清作者思想感情变化、发展、升华的线索。

2.感受北大对作者的深远影响以及作者对北大深厚复杂的感情。3.从作者身上汲取自信,积极进取的好学精神。

【课前预习】 1.了解作者。

田晓菲,笔名宇文秋水,著名学者。五六岁时,在父母的引导下读了很多诗和其他文学作品,是个不折不扣“小书呆子”。后来,又学写作,并在初中时出了她的第一本诗集,她的诗作还获得“世界儿童诗歌比赛”的国内奖。1985年,十三岁的她被北京大学英语系破格录取。为了纪念北京大学建校90周年而写这篇文章时,她已经是三年级的“老生”了。后来她又出国留学,26岁获哈佛大学比较文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哈佛大学东亚系。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shâ()足 xī()利 安tián()xiã()取 惆chàng()沉diàn()bìng()弃 怪pǐ()白驹过xì()

【活动方案】

活动1:观看关于北大的资料介绍,说说你对北大的印象。

(观看影像资料→交流印象)

活动2:自由朗读课文,探究:文中哪些内容或语句具体表达了作者对北大的情感?(自由朗读,在文中画出相关句子,独立批注→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活动3:作者在不到十四岁时被北大录取,两年的北大生活使作者对北大有了深刻而丰富的认识,你能够结合课文具体内容说说北大是如何深刻地影响着作者的成长吗?(浏览课文,找出相关语句→自主研读并批注→小组交流,尝试合作展示→全班交流)

活动4:本文语言文采斐然,诗意盎然。请你仿照示例,也对你认为美的语言进行赏析点评。

示例:原文:“短短的头发,天真的目光,还不满十四岁,完全是一个一脑子浪漫念头的小女孩,对什么都充满了兴趣与好奇。纷扬的白雪里,依稀看到她穿着蓝色羽绒衣,在结冰的湖上面掷下一串雪团般四处迸溅的清脆笑声。如今,秋风又起,树枝树叶交织出金色的穹隆。落叶遍地,踩上去很柔软,好像此时此刻不胜凉意的心情。”

赏析:这段文字将两年前的天真活泼、好奇,两年后的沉静、敏感、多情写得十分生动具体,特别是将清脆笑声比作雪团四处迸溅,通感的妙用,将“我”的天真活泼描写得十分传神。另外,作者写心情也独具一格,她写秋风起,树叶黄、落叶遍地,无一不流露出她的沉静、敏感、多情,字里行间有诗画般的情意流淌。

(在个性品评的基础上,小组讨论交流,并选出最打动你的句子或语段读一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活动5:文章结尾用梦想暮年归来而收束,请你想像暮年的作者立于三十五楼前会想些什么。

(自由思考并草拟提纲→组内交流→全班交流、展示)

个性调整

课堂随笔:

【反馈练习】 1.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1)入学之初那句颇为雄壮的誓言“我不仅为北大感到骄傲,也要让北大为我感到自豪”在图书馆大楼的映衬下骤然显得苍白无力。()

(2)中文的、英文的,都在以互不相同的沉默的声音,向我发出低低的絮语和呼唤。()(3)北大为我展示了一个动人的新世界,在这令我惊喜的天地里,我渴望生活,渴望

创造,渴望有一副轻灵的翅膀,摆脱这沉重的肉体的束缚,在无际的天空自由地 飞翔!()2.结合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或于谈笑风生间‘樯橹灰飞烟灭’,或于古朴凝重之中形成另一番风格„„” 其中“樯橹灰飞烟灭”是北宋著名文学家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诗句,而此诗写的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一次战争,后来形成了一个典故。(2)“不管两岸风景变换,河上始终有着渴求拥抱未来的船客,有着代代相传的辛勤的舵手与船工。”其中“船客”指的是

,“舵手与船工”指的是。

(3)“是的,我是一只不系之舟,曾经那样安恬地依偎在未名湖的臂抱里,但我的心 无时无刻不在向往大海的波涛。”其中“不系之舟”指的是 ;“未 名湖的臂抱”指的是

;“大海的波涛”指的是。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回答下列问题。

才进校门,高年级同学就带着我们参观北大图书馆。当时,好像还看了一个介绍图书馆的纪录片。入学之初那句颇为雄壮的誓言——“我不仅为北大感到骄傲,也要让北大为我感到自豪”——在图书馆大楼的映衬下骤然显得苍白无力。我紧闭着嘴,心头涌起一种近乎绝望的感觉:400多万册图书!实在难以想像。而其中我所读过的,大概连这个数学的最小的零头都不到吧!不知怎么,我回忆起了1983年在青岛过夏令营时发生的一件事情:记得那时灯已熄了,我们在黑暗里躺在床上,随意聊着天儿。我和领队的那个女老师正说得津津有味,我上铺的女孩子却忽然哭了起来。我们惊讶地问她怎么了,她呜咽着答道:你们知道那么多,可我什么也不懂„„”如今,我和女老师的谈话早忘得一干二净了,可那个女孩子的呜咽反倒长久而清晰地留存在心中。当我随着面孔尚未记熟的新同学一起走出图书馆的时候,我似乎刚刚理解了那因为自己的无知而抽泣的女孩„„

自从小心翼翼地佩戴上那枚白色校徽起,北大就不再是照片上的影像,不再是车窗外一掠而过的建筑,不再是小女孩子心中珍藏的梦想,而是需要用全部清醒的意识来对付的,不折不扣的现实了。假如一生可以划分成许多阶段,那么与北大的际遇,便是又一个新的开始。3.“我”“为北大感到骄傲”是因为,让“北大为我感到 骄傲”是由于。4.为什么“我”刚进北大,“心头涌起一种近乎绝望的感觉”?

5.请简要地概括一下“夏令营”留在“我”的记忆中的那件往事。

6.“我似乎刚刚理解了那因为自己的无知而抽泣的女孩”,你是怎么理解的呢? 阅读下面的短诗,回答问题。露

田晓菲

我在嫩绿嫩绿的草叶尖上 我在张开惺忪睡眼的花心里 我没有向人们说:“勿忘我” 清晨和黑夜 我自生自灭 我不是星星的眼泪 也不是璀璨的明珠 我就是我 一滴纯洁的甘露 很少人注意我,我不抱怨 那——又有什么要紧 阳光妩媚的清早 我会升华成一朵 美丽的洁白的云

7.说说诗中的“露”有哪些特点?

8.读了这首短诗,你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迪?

八 十三岁的际遇

【课前预习】1.略 2.涉 犀 恬 撷 怅 淀 摒 癖 隙

【反馈练习】1.⑴引用;⑵拟人;⑶排比、比喻 2.(1)苏轼 赤壁之战(2)北大学生 北大老师和员工(3)自由行驶的小船,指作者自己;北大的学习生活;学海以及北大之外的天地 3.北大从小就是作者心目中获取知识的神圣殿堂,是作者向往的地方;在这几年甚至在以后的几十年中,作者立志做出一番事业,开辟自己的天地,让北大为曾经有这样的学生而感到骄傲 4.过去别人还羡慕自己知道得多,在北大图书馆面前自己那么渺小,实在是知之甚少,需要学习的地方太多了。5.夏令营中一个女孩为自己的无知而哭泣。6.因为以前的“我”,自我感觉学识渊博,不可能理解那个女孩哭泣的原因。今天,“我”的际遇和那个女孩一样,感受也就一样了,此时的“我”才能理解那个女孩的心情。7.自生自灭,纯洁,默默无闻,无怨无悔。8.(1)正视现实,不自卑;(2)尽其所能,不计名利,默默奉献。

下载10.十三岁的际遇1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10.十三岁的际遇1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十三岁的际遇》教学设计_1(大全)

    《十三岁的际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继续学习给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的方法。 2.继续学习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 3.体会并学习作者“喜欢读北大的书,更喜欢读北大的人”对北大的......

    《十三岁的际遇》教学设计

    《十三岁的际遇》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 理清作者思想感情变化、发展、升华的线索。 2、品位欣赏优美的语言。 3、树立自信,积极进取的好学精神。 学习重点 领悟作者对北大......

    《十三岁的际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的方法。 2.继续学习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 3.体会并学习作者“喜欢读北大的书,更喜欢读北大的人”对北大的特殊的思想感情。 4。积......

    《十三岁的际遇》教学设计

    《十三岁的际遇》教学计划 7年级上册第8课 王玲莉 教学目标: 1、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积累丰富的词汇。 2、在朗读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理清作者写作思路及表达的深厚感情。 3、让......

    十三岁的际遇教学设计

    《十三岁的际遇》教学设计(仅供参考)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理清作者思想感情变化、发展、升华的线索;发现、理解作者对北大的评价;品味思考文中抒写北大对自己的巨大影响的......

    《十三岁的际遇》教学设计

    十三岁的际遇 田晓菲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 识记本文字词。2、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作者思想感情变化、发展、升华的线索。3、 发现、理解作者对北大的评价 。品味思......

    《十三岁的际遇》七年级教案

    《十三岁的际遇》七年级教案1 一、教法建议抛砖引玉《十三岁的际遇》是自读课文。全文以情感为线索,回顾了在北大两年来的学习生活感受和收获,展示了北大的精神魅力,抒发了对......

    十三岁的际遇读书感悟

    十三岁的际遇读书感悟 秋天,是成熟的季节了。我似乎应该对你说点儿什么,北大。不是已经和你朝夕相处整整两年了吗?不是已经长成亭亭少女、就要度过自己的十六岁生日了吗?但平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