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政治课“问题式教学”如何合理设问(陈兆季)
高中政治课“问题式教学”如何合理设问
陈兆季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运用“问题式教学”,合理设问是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下面以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出版的高一经济常识《存款储蓄利国利民》这一框的教学为例谈谈本人的做法。
(一)在直觉经验障碍处设问,激活新知识
学生已有知识不仅包括在学校学习的书本知识,也包括他们的日常直觉经验。学生已有的课本知识固然会影响到新知识的获得,他们的日常经验也会对此产生重要影响。在教学中,合理的设问有可能使学生更主动、更广泛、更深入地激活他们原有的经验,并通过积极的系统的推理活动,使新旧经验的相互作用更充分、更有序地进行。
如我在《存款储蓄利国利民》这一框的教学中,设置了一个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手头有了闲置资金,请问用这些资金可以做什么?学生回答:买汽车、买房、去旅游等。从这些回答中可以看出,有钱就去消费,这是学生日常的直觉经验,是他们的普遍想法。直觉经验堵塞了学生的思维,形成认知障碍。而要越过这个障碍需要给学生搭建一个“脚手架”,使学生能够把直觉经验和书本知识有机结合。此时,我又设置了一个问题:如果已经有房有车,而且不去旅游,一般的家庭消费都已满足,你还会去做什么?学生回答:买股票、做生意、存到银行、买保险、买国库券等,从而引导学生走向新知识,树立消费和投资相结合的观点。
第二篇:高中政治教学论文高中政治课问题探究式教学法初探
高中政治课问题探究式教学法初探
【内容摘要】:新的课程标准对高中政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必须加强对政治课堂教学方法的探讨研究,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探讨和构建新的教学方法理论。笔者认为探索“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政治课堂中的应用显得很重要,因为“问题探究式” 教学法尊重学生个性,鼓励学生独立学习,自主学习,更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关于“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笔者是这样操作的:根据不同课时主题选择合适的材料创造问题情境;紧扣课时主题和相关材料设计问题链;创设条件鼓励学生质疑与提问;引导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掌握探究的方法;归纳总结,培养能力。
【关键词】:高中政治 课堂教学 探究式
【正文】社会在不断地变革,课程改革也在不断地进行。在将近一年的教学改革实践中,我对高中政治课的教学有了一些体会和心得。政治课除了向学生传授基本的政治概念、原理等知识外,更重要的目的是在于使学生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宗旨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那么,如何把探究式教学模式真正地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呢?下面就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特点及其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谈谈我的一些看法。高中政治课“问题探究式教学法”的特点 师生课堂角色的转变激发了学生的潜能 俗话说的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问题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帮助者、指导者,而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要学会利用教材、时事等必要的学习资料,围绕问题,独立探究,或协作讨论,最终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得出问题结论,获取新知识。如在《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这课中,通过这样探究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得出知识点:生活中有哪些现象属于文化传播?文化传播有哪些方式?如何做好中华文化交流的使者?这些问题可以让学生独立探究,或协作讨论来解决,通过问题引导鼓励学生培养自我思考与自我决定的能力。
丰富的问题情境营造了良好学习环境 古语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解于问。”问题是创设的先导,是思维的起点。“问题探究式”教学不是由教师直接提供给学生答案,要求教师用心设计每一节课的问题情境,采用不同形式,如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叙述,进行生动有趣的表演,采用实物让学生观察、感知,还有播放录音、影片、歌曲、故事,让学生动手进行图画等等,而是学生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究,独立或小组讨论自主得出问题的答案,这种教学模式通过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从而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教师要善于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探究,鼓励学生发现,尊重学生的观点,并能接受与自己不同的意见,这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有利于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3、良好的师生互动适应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教育家罗杰斯认为,教师的态度可以决定教学的成败。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安全、愉悦的学习氛围,给学生成功、快乐、友爱的享受。“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更注重体现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的鼓励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创新精神会起到相当大的作用。比如对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的学生,教师要付出更多的关爱和鼓励,遇到新问题,学生在互动中独立见解得到教师的支持和鼓励时,内心会产生愉悦和满足感,会增强学习的信心和愿望。课堂评价很重要,老师可以用“你能行”、“你真棒”、“相信你做的更好”等有感召力的语言评价学生,能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设计问题、点拨和疏导、归纳和总结是举足轻重的,起着引路人的作用。这种模式让师生互动性更强,鼓励不 1 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培养其创新精神,达到分析解决问题的目的,适应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政治课堂中的尝试
选择合适的材料创造问题情境
老师要从基于课程标准的课时主题出发,精选合适的材料,创设适当的问题情景。我们精选合适的材料,要充分注意几个问题。首先是材料要由浅入深,开始时尽量设计一些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的中难度问题或中低难度问题,以达到激发学生的兴趣,把学生引导到主题上来的目的,而后面的问题发展则应逐步深入。在《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中我是这样来设计问题的:
(多媒体显示)图片1:奥运会体育运动项目图片2:各国的建筑图片3:各国的文字图片4:各国的民族节日图片5:著名的文化遗产图片
(多媒体显示)问题
1、你还知道其他民族节日和我国有哪些著名的文化遗产吗?(多媒体显示)问题
2、它们共同体现了世界文化的什么特点?
(多媒体显示)问题
3、文化的多样性有什么重要意义?(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多媒体显示)问题
4、我们应如何尊重文化多样性?
在本课中,主要问题有4个问题,问题层层递进,揭示出本课的主要思路“什么是世界文化多样性,为什么要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怎样正确对待文化多样性”,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样的模式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和接受。其次,材料要有代表性,要围绕课堂教学的难点、重点、处理问题的典型思路和方法、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及易错、易混的问题等。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和教材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择恰当的提问方式,避免面面俱到。比如在这一课中,我对本课的重难点问题进行了设计,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多媒体显示我国各地饮食图片)问题
1、你能否以服饰、民歌、饮食等为例子,说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说明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有何关系?(注:两者的关系可以用来说明“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这个观点)
(多媒体显示几届奥运会徽的设计图片)问题
2、为什么要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怎样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上述两个问题的设计,是本课的重难点问题,实际上只要把这两个问题弄懂,本课已经学的差不多,因此设问不在于多,而在于问题的典型性。
2、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探究分析,解决问题
思想政治教学应重视实践的作用,遵循理论联系实际,把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起来。我们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观察、查找资料信息、课堂讨论等一系列活动来完成的相应的教学要求。在教学活动中要努力创设一个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并乐于和敢于表现自己的所知、所想的民主氛围,有利于共同进行知识的发现、创造和分享结论。例如:讲《经济生活》第五课中的“劳动与就业”时,为了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就业情况及人们择业观的变化。课前我就要求学生围绕以下问题收集材料:①目前广东的就业前景怎样?②现阶段人们的择业观有何变化?③假如你即将步入社会,你会怎样选择自己的职业?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进行充分的展示、交流和讨论。这种互动模式既可以培养学生关心时事的习惯,又锻炼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培养了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这也是当今素质教育的要求。
3、归纳小结,不断反思,培养能力
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中获得的知识往往是不完整的,浅层次的,教师必须通过归纳,使学生自主构建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教师进行归纳,进行必要的讲解,同时对学生的积极主动学习和探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我认为这是“问题探究式教学”的又一个重要环节。比如在《传统文化的继承》这一课中,我这样归纳:
1、传统文化的含义和形式?
2、传统文化在今天的特点?
3、传统文化在今天的作用和意义?
4、继承传统文化要坚持的正确态度?(引申:如何正确对待我国传统文化?)
老师在归纳的过程中,可以不断向学生提出问题来回顾所上的知识,或者让学生自己归纳再提出新问题,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表扬和鼓励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对于知识的引申,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有深度的问题,这些问题当堂解决不了,可以留在课下让学生思考。总之,“问题探究式教学法”对于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去发现、探索、解决问题方面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但同时它对教师本身的要求更高了,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设计问题、点拨和疏导、归纳和总结是举足轻重的,因此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以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问题探究式”教学是当前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一种方式,仍有待我们不断地探索、完善,从而提高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适应21世纪素质教育的新要求。
第三篇:思想政治课“探究式教学”的问题和解决策略
思想政治课“探究式教学”的问题和解决策略
来源:代写毕业论文 作者: 时间:2010-05-30 点击:
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在政治学科教学中,探究学习是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 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知识、技 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培养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理论依据
(一)现代教学依据
探究式学习是这样一种过程:在学习者对客观事物进行探究的过程中,通过他们积极 主动的参与,发展他们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探究式就是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体性,积极引导他们投身教育实践,使其“精神丰富”“道德纯洁”“体魄完美 ”“审美需求和趣味丰富”“成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探究式教学的根本目的是 试图对现行以知识本位、教师中心、传授与灌输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造,实现对传统课堂教学过程的根本变革,以焕发出课堂教学真正活力,将学习的主动权还 给学生,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之上,通过学生全面、多样的主体性活动,促进他们主体精神、实践能力和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
(二)心理学依据
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 现出来的,学生学习的心理机制或途径是同化,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学生学习成了纯 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的,学 生学习的心理机制或途径是顺应,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 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二、教学程序
一般说来,教学活动程序的实质在于处理教师、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关系及其在时间顺 序上的实施。探究式学习方略强调的是对复杂问题的小组调查讨论。探究式教学模式主 要基于以下步骤:(1)教师确定将要学习的总课题。(2)教师设计具有互赖性的教学材料,学生查找信息,概括出他们就这一课题喜欢回答的问题;然后将这些零散的问题进行 分类或分组。根据对其中一类或一组问题的共同兴趣,学生自行分成小组进行活动。(3)每个小组成员分配角色进行研究,以求回答他们所选择的那些问题。学生在各自的小 组中共同努力,互帮互助,彼此分享信息,并就小组任务进行活动。(4)教师监控小组 活动和个体行为,当学生需要时及时提供帮助和提供合作技能。(5)学生和教师共同合 作对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活动程序用图表示:
附图
三、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特点
(一)重视教学过程中的“交流—互动”
探究式教学模式重视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通过师生交流、教学互 动,形成自组织。教师、学生、课程、环境,双双相互作用,在活动中建构。课堂教学 不是单向(线性)的封闭系统,而是复杂(非线性)的开放系统,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课程、学生与课程,教师与环境、学生与环境等等都存在相互作用。交流、互 动主要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交往、相互作用、教学 互动,甚至位置交换——学生讲、教师听。“教是最好的学”,学生通过“教”去“学 ”,这是很重要的教与学的方式。探究式课堂教学是一个开放系统,它根据学生实际情 况和教材内容,合理组织讨论、探究、调查、反思、参观、鉴赏、操作、表演、辩论、练习、看录像等活动,让学生来讲或请适宜的人来进行现场交流等。
(二)创设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发现,在探究中提高
探究式教学就是将教材的重点、难点和社会热点转换为问题形式,创设真实情境,通 过课前预习、课堂分组讨论或同桌交流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在探 究中发现,在活动中提高。教师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开展质疑探究活动,从多方面来发现 问题,展开探究性活动。
在《提倡消费文明》一课中,学生在课上举了这样一个例子:爷爷家一台18英寸的彩 电使用至今没修过一次,图像清晰,色泽丰富。爸爸、妈妈希望能换成大屏幕的,认为 现代人的消费观应该适应潮流,学会享受生活。这个案例的主题是家用电器的更新换代,可以说它就发生在我们每个人生活中。因而,问题一出来,学生纷纷各抒己见,讨论 异常精彩,已大大超出了教材内容,有些观点还超出教师的意料之外。在学生的观点中 既有基础知识“生产与消费”“消费的内容”“影响消费的因素”等,同时又蕴涵着传 统与现代,节约与享受等一系列矛盾与冲突,这样就为学生在认知上形成冲突提供了条 件。
在探究学习中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去探究问题,允许有不同结果出现,从注 重学生的统一性变为尊重学生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从而为学生探究产生新想法提供必要条件。
(三)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学校是学习的小课堂,社会是学习的大课堂,政治学科的特点之一是时代性、实践性 强。而理论联系实际是政治课教学的基本方法,是学生学好知识的基本前提。因此,其 主要目的是为培养学生初步的社会实践和调查研究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政治课的基本理 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水平,开展以经济学理论为指导的社会调查的实践活动。
在《生活消费》一课中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家庭消费情况的调查,教育学生学会合理 安排自己的消费生活。从所有学生暑期两个月的消费调查中,我选取了三位典型学生的 调查表印发给每个学生,然后引导学生根据教材中所阐述的观点,自己举出同学中及家 庭中有哪些不合理的消费现象,分析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现象,它们有什么消极作用,怎 么加以克服,等等。从而帮助学生在学到基本观点的同时,用来指导自己的消费行为,使我们的个人消费更科学,更合理,从而使思想政治课教学真正收到实效。
从这个总课题出发,引出了一系列的小课题:研究本班学生或家庭的生活消费开支情 况,分析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变化,从中找出可能存在的认识上的误区和行为上的偏 差,提出加以改进的可行途径;研究本班学生与家长在消费观念上的差异,分析造成差 异的原因及各自需要改进之处,探讨增加沟通的方法;研究本班学生对各名牌产品的使 用情况,对一些学生追求名牌的消费行为是否合理进行分析和评述。
四、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价值
(一)教学相长——师生互动,轻松愉快;生生互动,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培养兴趣,引起思考,善于启发
教师在整个探究活动中只起一个组织者和指导者的作用,没有过多地介入学生的学习过程,但教学的效果比较明显:(1)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 一旦喜欢哪门学科,他将不遗余力地主动钻研。(2)发展了学生的能力,在整个活动过 程中,学生的主动学习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拓宽了视野,丰 富了知识,发展了能力。(3)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探究式教学将学生作为“参与者”与“合作伙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 性,使课堂教学充满了活力,形成了和谐的教学人际关系,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研究表明,只有当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动机,当他们的认知和情感都卷入教学而实现 自觉自主的学习时,才能达到最优化的效果。探究式对于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每 个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具有重要意义。调查表示,80%的学生认为探究式学习有利于学生 积极参与和交流。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力得到了较好的 发展。
(三)课堂充满活力,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不仅要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上得到积极的发挥,而且要使教学过程具有生成新因 素的能力,具有自身的,由师生共同创造出的活动”。课堂有了生命的活力,学生就能 在课堂中体验积极向上的人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教育,这有利于学生身 心的健康发展。
探究式学习可以活跃课堂气氛,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实现了教学中师生、生生之间的 互动,形成了多边的教学交流。这有利于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发展欲、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活跃教学气氛,能使师生双方都体会到教学的乐趣,他们的生命也因此富有朝气 与活力。
(四)有利于形成和谐的教学人际关系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以自己的意志主宰整个课堂,学生很少有机会参与教学。而在 探究式教学中,教师打破传统,让学生参与教学,这是以新教学观念为其理论背景、以 对学生的亲和力为基础的。威廉姆·多尔对教师角色的界定是“平等中的首席”,他认 为教师的作用应从外在于学生转向与情景共存,走下“神圣”的讲台,来到学生中间,与他们融为一体。探究式学习增强了学生与教师的交流与合作,也使学生之间的合作与 交流变得更加广泛。同时也会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人格特征,这有利于他们的人际交往。调查显示,50%的学生认为在探究式学习过程中学会了与人合作。
通过探究式教学启发和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同时探 究教学并非排斥老师的主导作用,只是更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要学生在老师的指导 下,能够自己发现问题,增长见识,提高能力,进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二期课改对 教师如何指导学生的主动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充分的调动一 切教学资源,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动力应该是我们老师努力追求的目标
第四篇: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多媒体应用的问题及其对策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多媒体应用的问题及其对策
台州一中
张丽琴
摘 要:
目前,由于多媒体可以促进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生动直观,逐渐被教师所青睐,已经在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多媒体网络被不适当的使用,也引发了很多问题,降低了教学效果。本文在分析、论述多媒体网络使用中存在诸多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对策,以更有效发挥多媒体网络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优势。关键词:多媒体;主体性;应用策略
在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中,多媒体的使用成为多媒体技术已经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的第二个里程碑。多媒体课件以其形象、生动等特点,为高中政治教学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但同时,教学中多媒体应用不当也引发很多问题。
一、滥用多媒体,喧宾夺主
多媒体作为教学的辅助性工具,其特点是新颖、直观和内容丰富,为众多教师所青睐,为了方便课堂讲解得心应手,把所有知识点通过信息课件展示,结果,教师过度依赖和滥用信息,尤其是新教师很容易被多媒体束缚,没有它就不能讲课。由于对教材重难点很不熟悉,深怕讲解过程中知识点被遗忘。在讲课过程中,老师和学生被牵着鼻子走,都以课件为中心,学生不看书,不看老师,只看幻灯片。老师不看学生,只看课件,只是照本宣科去读不熟悉的例子和知识点,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缺失。
二、多媒体切换太快,忽略了学生的思维节奏
多媒体张数太多,内容太多,呈现量比较大,课堂上教师不知不觉就加快了教学速度,切换太快,却忽略了学生的思维节奏,学生没有思考时间,学生只有不停地抬头低头,这种情况就造成了教学中“人机共灌”,量既多又快,学生记笔记不完整,学生感知知识不充分,理解不透彻,对知识的疑问就会不断增多,严重降低了教学效果。
三、多媒体制作太花,分散学生注意力
有些教师为了使课件美观,经常会插入一些图片,尤其是插入动画,这些无关紧要的图片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殊不知分散了对教学内容的注意力。
四、黑板的功能完全被摒弃 在教学中,很多教师完全摒弃黑板。因为通过多媒体点击一下就可以呈现出所需的教学内容,而且还可以随意改变字体的颜色和大小。信息课件不仅可以节约在黑板上书写的课时间,而且减少了粉笔末的危害。教师把知识点完全由信息曾现,一闪而过,展示时间短暂,学生目不暇接,不能整体把握知识结构和重难点。
古人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多媒体教学仅仅是众多教学方式中的一种,每种教学方式都有自身的特点和功能,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课堂需要取长补短,真正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作用。为了解决多媒体应用不当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创设良好情景,设置问题,启发学生思维
信息囊括大量的时政热点、新闻、事件等,教师将教学内容主题相关的图片、音乐、视频资料进行整合运用,图、文、行、声并茂。信息只是辅助性手段,教学内容的曾现方式,教师和学生摆脱对其过度的依赖,凸显教学的主体性。围绕教学目标,教师可以通过课件创设出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教师设置问题,通过层递式、引导式等提问方式,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循循善诱,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通过分析、综合、概括、判断、推理,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课件为探究活动服务,发挥好演示作用,全体学生共享
多媒体网络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自主活动空间。课前,教师布置作业,学生分组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查阅资料,分工合作,完成作业。课堂上,通过信息展示小组探究成果,有利于全体学生共享。然后教师进一步启发启迪,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升华发展,最后,共同探究整合归纳。学生在主动探索未知空间,独立地发现问题,丰富自己知识的过程中,对教师的依赖性相对减少,逐渐掌握正确的阅读、分析、运用知识的方法,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同时,也经常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三、课件与传统板书相结合,发挥板书功能 教师板书的过程就是示范教学的好机会,板书时间是学生观察、动脑思考的时间直观而动态的过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考。同时,可以把知识体系完全曾现,保持时间长久,一目了然,使学生完整把握知识体系。与教学目标相关的题材,如图片、故事、视频等可以通过信息展示,知识体系可以通过板书曾现,这样,信息与传统板书优势互补,相得益彰。
四、课件设计简洁、数量少、质量高,控制好播放速度
教学内容能口头表达,尽量不用,追求精益求精,做到内容不在多,贵在精当,色彩不在多,贵在和谐。在课堂演示中,依据学生的思维进度,播放速度不快不慢,有条不紊。
五、课前,教师精心自主设计信息课件
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有清晰、简明的逻辑主线,把信息串起来。信息呈现的内容与教学密切相关,教师经过深思熟虑,斟字酌句,认真推敲,文字少而精,精炼出关键词,内容得体,字体要大,每一张突出一个主题。思想要点采用可视化,增强学生记忆和理解。
总之,多媒体作为政治课教学的一种教学手段,不能被随意使用、盲目使用以及过度使用。我们应该适当应用,将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优化政治课堂教学。
第五篇: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宁波华茂外国语学校 刘广二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把学习当作是人发展的一部分”这一全新的理念贯穿了高中课程改革的始终。它把教学由过去注重知识和技能两方面扩展到注重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五个方面。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为高中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理所当然应该贯彻这一理念,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更全面的要求。为了更好地贯彻新课程理念,并进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我们高中思想政治一线教师可以尝试并熟练问题教学法。鉴于笔者所在单位宁波滨海学校已于数年前开展省级课题《中学自主学习背景下“问题教学法”的实践研究》,笔者多次尝试在课堂上运用问题教学法进行教学,有些许体会。
一、问题教学法总述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指出: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要求“通过启发学生勇于提问和指导学生开展研究、讨论、辩论等方式,给予学生充分表达自己学习见解的机会,调动学习积极性。”同时,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既要作一个知识的传授者,又要作一个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程实施的开发者、组织者与执行者。而问题教学法正体现了上述双方面的要求。
问题教学法就是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通过设置一个个具体的、循序渐近的探究式问题,引导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通过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活动积极思考,以达到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进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而教师达到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探究的开端。有了问题,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意识。问题教学法通过主体作用于客体,即通过主体与其前所未知的知识产生碰撞,并以此作为教学过程与学生发展的重要动力。一方面,问题对于学生创造性地掌握知识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至关重要,此法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热情;另一方面,这一方法有利于确认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主导的组织者地位,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及教学目标的高效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问题教学法的组织与实施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组织与实施主要有三个过程:创设教学问题、组织问题探索与讨论、检验问题实效。
(一)创设教学问题
教学问题是问题教学法的核心,教学问题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实效。老师于课前首先要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设计出情景问题并发给学生预习准备,学生可以以个人或小组的方式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准备,写出分析提纲和思路。老师在问题设计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考虑问题提出的角度,选准设问的最佳时机
问题的提出要具有合理性、诱导启发性,设置问题需要符合从运用到理论、从个别到一般、从特殊到普遍的思维规律,同时需要考虑人们的思维规律。孔子认为,只有在学生“心
②
①
未知而求知,口欲言而不能”的时候去设置设问,才能收到最理想的效果。因为此时正是学生产生强烈认知冲突及求知欲的时候。此时,学生已经处于深入思索阶段,一经提问,便能即刻进入极度活跃的思维状态。同时,经过认知,对该问题的印象也更深。
例如:在学习生活与哲学《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这一条目时,“对立统一关系”显得难度较大,学生正在冥想之时,我出示南北朝诗人王籍的《入若邪溪》诗中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二句佳句。然后问学生这二句中有没有存在对立统一关系?整个课堂的教学气氛开始活跃,学生开始争论,有学生回答:没有噪则无所谓静,没有静则无所谓噪!“噪”与“静”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共处于一个矛盾统一体中。还有学生回答:听到夏天蝉噪,才显得林更寂静。听闻婉转鸟语,才知人迹鲜至,才显得山更幽深,以“蝉噪”显得“林静”,用“鸟鸣”衬托“山幽”,动中写静,充满生气,等等。学生在讨论中既领略到了诗句中包括的关于“矛盾即对立统一”的奥妙,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政治课学习的兴趣,更加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第二,注意问题的数量适当、难易相宜
问题设计固然要多方面、多角度,但在一个教学课时内,提出的问题不宜过多。老师可在众多的可选问题中,选择其中最能体现教学目标的关键性或重点性问题,选择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最紧密的的问题。如若选择的问题过多,不但不会达到使学生很好掌握知识点的目的,反而会使学生感到茫然而不知所措,这将极大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也不利于老师教学目标的高效实现。
例如:在复习生活与哲学《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一课时,我出示了这样几个问题:
1、矛盾即对立统一,所以矛盾的双方就是对立与统一。
2、矛盾具有普遍性,因此矛盾是永远不能解决的。
3、矛盾具有特殊性,说明不同的矛盾之间无共性可言。
4、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就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5、如何区分主次矛盾与矛盾的主次方面?
6、两点和重点各是指什么?
这六个问题完全依据教材的编排顺序,有难有易,数量适当。
最后,注意问题的逻辑性
由于问题教学是由一系列问题及问题的解决构成,故问题与问题间的承继关系至关重要。应按照从容易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入手步步推进,以承上启下的问题展开,以利于学生探索发现,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使得课堂氛围活跃。按教材内容进展铺开和从辅问题出发逐步引出主问题是课堂教学的基本思路。教学中各问题的协调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思维水平,也有助于使学生在探索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把握课堂内容的重点、难点,也使考虑问题的思路清晰明了。
例如:在学习经济生活中《价值决定价格》这一条目时,为了让学生理解个别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不同,我先出示的问题是“如果商品的价值量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会出现什么结果?”通过探索讨论,学生得出“懒惰者生产的商品价格高,勤劳者生产的商品价格低。商品的价值量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只能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紧接着再出示“不同性质的劳动生产率有何不同影响?”的问题,学生就可迎刃而解了。
(二)组织问题探索与讨论
讨论前,教师要列出讨论问题,提出讨论要求:学生依据自学提纲阅读教材,了解教材的知识体系、要点与难点,标注疑点。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写好发言提纲,做好充分准备。讨论中,教师要注意启发学生,诱导他、激励他,引导他解决问题的方向,教给他解决问题的方法,切忌把现成的答案硬灌给他。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更要引导学生要以谦虚好学的态度,倾听别人的发言并认真作好记录。讨论后,教师要及时总结,对各种不同见解进行综合比较分析,进行必要的评价并概括科学的结论。老师在组织问题探索与讨论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构建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在课堂上真正实现师生、生生互动,前提是要放下“师尊”的架子,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自己仅仅充当活动的引导者、合作者和组织者,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师生互动,“如果仅仅强调‘控制——服从’,显然是不够全面的,也不利于师生交往中师生双向作用和交互影响的本质”。尊重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开辟了通往学生内心之路。师生互动不同于一对一的单主体双向互动,而是一个教师与多个学生间的多主体交流,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公平对待与一视同仁,意味着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必然会带来教学相长。
其次,老师要适当引导,充分发挥好主导作用
学生由于受到已有知识和认知条件的束缚,对提问的方式、叙述等没有掌握,对新知识点不知道应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探究,因而提出的问题往往不准确,质量不高,甚至太大、太空、不着边际。这就意味着老师不能把课堂全部交给学生,让学生说了算。老师作为合作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在课堂教学中的关键和灵魂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老师的主导意图应潜移默化地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成为整堂课‘活而不乱’的关键。”
第三,教师要学会倾听,重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注意多鼓励学生求异思维
倾听并不是教师一言不发,而是要寻找到一个恰当的“切入口”。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无所顾忌地把自己正确的或不正确的,成熟的或不成熟的看法说出来。“师生之间真挚深厚的情感交流,是打开学生智慧和美好心灵的钥匙,是激发学生渴求知识的动力。”
例如:在学习经济生活《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这一条目时,对“单位要求员工在法定节假日加班但并没有补偿三倍报酬的官司要不要打?”这一问题的探索讨论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
对于这些不同意见,我们老师不妨听听他们的分析,进而理解其持有这种观点的原因及目的。老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及时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学会欣赏学生,欣赏他们的奇思妙想,欣赏他们的优点长处„„并且毫不吝啬地表达出自己对他们的欣赏,以鼓励他们不断进步。这样,学生就会从教师的赞扬中受到激励,毫无保留地与老师沟通。
(三)检验问题实效
问题教学法最终的目的、归宿和落脚点是对问题的解决。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往往回答问题不全面、不深刻、不准确。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根据课堂实际情况,或由教师补充完整,或由其他学生补充完整,或再让学生分组进行补充式讨论,组织作答。不管是哪种形式,务求问题的彻底解决。
⑤
④
③
最后即可通过运用对问题的解决而获得的知识分析相关材料,并与既定的参考答案进行对照分析。高中思想政治材料题自我分析的结果很难与参考答案取得一致或完全正确,这个时候又是对问题教学法进行提升的绝佳机会。可以通过比较分析正误,获取知识的升华。
例如:上述在复习完《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一课时,适逢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召开。我出示了这样的一个检验问题:
2011年12月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胡锦涛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总结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全面分析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明确提出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重要原则、主要任务。
温家宝总理在讲话中全面总结今年经济工作,阐述明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和宏观经济政策,对明年经济工作作出具体部署。会议提出,明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要积极稳健、审慎灵活,重点是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稳定物价的关系,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上述材料体现了矛盾分析法的哪些观点。
首先交由学生自主解决,进而讨论分析,最后亮出答案,对照分析。取得的效果是优异的,学生也很有成就感。
参考答案:
①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坚持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面分析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坚持了全面了观点。
②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会议在全面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的基础上,明确提出明年的任务,做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做工作要善于抓重点、抓关键,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所以会上确定了明年经济工作的重点。
④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共性与个性的辩证统一的关系,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我们要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本人通过在一线课堂中实践运用“问题教学法”,学生的提问水平、技巧也已有了很大的提高,课堂中勇于提问的同学也增多了;改变了课程实施过于强调不注重理解、死记硬背的现象;许多同学对政治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学效果更加显著;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都得到充分的发挥。实践证明,运用“问题教学法”是提高政治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
当然,由于本人的教学能力、教学水平和其他各种条件的制约,只是对问题教学法进行了初步的运用和探索,本文的阐述还存在很多缺陷和不足之处。如:如何才能设计出更加合理、科学的教学问题?如何机智的处理学生分析探讨问题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如何建立运用问题教学法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机制?等等。这些都还需要我在日后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学习、探索并完善。
①《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 ②《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探究性学习》 郝春荣、于水 ③《师生互动理论的多学科视野》 党建强
④《课堂教学要达到“活而不乱”》 郭凌 ⑤《高中新课程教学要有效开展情感教育》 杨宝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