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教学案例与反思

时间:2019-05-15 04:03: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日出教学案例与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日出教学案例与反思》。

第一篇:日出教学案例与反思

《日出》教学案例 蓝天双语学校 任俊礼

【案例背景】

这是一所县城初中学校,这是一个活蹦乱跳的班级,这是一群刚刚接手的学生。

今年九月因为正逢“抗战胜利七十周年”,因此开学时间较以往晚,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就比较重,我作为一个新聘用的老师,面对一群陌生的学生,在陌生的环境下,用陌生的教学方法去教他们,心中不免忐忑,在匆匆备好课后,就将开始本学期的教学任务,第一课是《日出》。【案例描述】

上课铃响了,为了活跃课堂的气氛并顺理成章地引入新课,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同学们,现在老师有个问题需要大家帮帮忙。这时,学生们满脸疑惑:老师竟然要我们帮忙?于是,我顺势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大家能否想出一些关于《日出》的诗句?”课堂气氛顿时活跃了起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日出江花红生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一时之间,答案五花八门,但心想课堂气氛总算活跃起来了。但问题也随之而来:这些诗句中有多少是描写日出的呢?学生们顿时目瞪口呆。都是急着说答案,没考虑答案是否合乎要求。我将他们所说的诗句写在黑板上了,于是一句句去分析,最终只有“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是符合要求的。

“分析课文,最主要的是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那么这篇课文的写作思路又是怎样的呢?”面对第二个问题,这些学生可能以前从未遇到过如此提法。于是我再加以提示“也就是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都写了些什么?”于是学生开始在文中找。“日出”!这是大多学生的回答。这个回答太过笼统。当然,这跟我的提问也有关系。于是再加以提示:总共写了几次日出?分别是什么地方的?最主要的是哪次?这么一问,学生再在文中找答案。经过这次提示,本文的重点也就出来了:总共写了五次日出。分别是:书中的日出有两次(海涅与屠格涅夫笔下的日出)、两次错过的日出(印度的科摩林海角和黄山狮子林的日出)、归国飞机上的日出。从篇幅上看,重点当然是“归国飞机上的日出”。这么一来,思路就更加清晰了。第三个问题:“写了五次日出,重点只有一次,那么其他四次有什么作用呢?”这是一个比较难的问题。有些学生说对比,有些学生说衬托,还有些学生说反衬。能答到这个程度,说明这些学生已经相当的不容易,他们最起码是跟着我的思路在走。于是心中不免有一丝喜悦。那么到底是什么呢?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呢?这下学生们可答不上来了,于是我向他们解释到:对比,一般是两者有相对或相反的两方面,作用是为了突出其中的一个;而衬托则是主次的关系,以次要的衬托主要的内容,又分为正衬和反衬。那么这篇课文属于什么呢?“反衬”!学生们终于毫不犹豫地答了出来。这也正是本课的难点。至此,本课的重难点就都已经出来了。本课的任务也就算完成了。【案例反思】

通过这一堂课的教学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1、新知识的导入,可以从学生最熟悉的知识去入手,才能达到启发的效果。同时,也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新老师上第一堂课的关键。如果这一步做好了,接下来的教学任务基本上可以按照这个模式去进行,由此可以形成自己的教学方法。

2、师生关系的融洽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而这一切的实现就需要融洽的师生关系。一堂课,师生若能在轻松活泼中自由交流,激热讨论,那么这堂课就成功了一半,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你了,学习积极性高了,教学效果自然就好了。

3、要着重培养学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前提是教师的提问要有针对性,而且具体,否则可能导致学生朝着相反的方向去思考,增加了解决问题的难度。教师的提问之间也必须具有关联性,这需要在课前要有充分的备课任务。

4、学生的自信心需要我们去保护和激发。“傻子”在抢答中的表现让我动容,值得我们去关爱和保护。我们常说“态度决定一切”,我们常说“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我想,这就是了。一个人有了足够的自信,他将有无穷的力量去面对未来的学习和生活。

第二篇:日出教学反思

《海上日出》教学反思 《海上日出》是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海上日出》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课文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重点描绘了晴朗天气和有云时海上日出的不同景象,展示了日出这一伟大奇观。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热爱大自然和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这篇文章,重点是体会作者在不同时间看到的不同的日出景色。文章语句优美,是学生朗读、体会、积累的好资料。学习课文时,先安排学生自学(体会、朗读语句),主要以读为主,在读中悟,感受作者对自然的热爱。这一学习活动的安排,培养了学生自学的能力,品词品句的能力。语文的学习就是让学生学习语言,理解运用语言。学生只有在细细的品味中才能体会出语言的妙处。这节课以学生为主,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充分自学、交流,谈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本课在教学时,虽然注重培养学生感悟语言,但教学方法不够多样,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让语文课更有趣些。

精读的设计我重在抓住文章内容教学生去体会感悟。晴天日出部分学生自由读,默读,我又进行了范读,这样读过之后,我请孩子们自己谈谈日出的过程给自己留下怎样的印象,孩子们抓住“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地,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向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真红的可爱。”这两句话来理解。戴红翊说从“使劲儿向上升”体会到太阳在不断的努力。王冰玉说从“终于”看出太阳升起的艰难过程,不付出努力是不会有成功的。夏慧桐说:“太阳升起好像在催我们进步”。孩子们各抒己见,这时候我及时补充巴金写这篇文章的背景,告诉孩子们,巴金老先生不仅仅在写太阳升起,一切景语皆情语,它是在告诉我们什么呢?读过有云时日出的部分,你会有更多的感悟。于是孩子们立刻进入读书状态,陶醉在有云时海上日出的奇异景象之中。张思达说:“连我自己也成光亮的了”,是被日出的美景陶醉了。夏慧桐说:“太阳慢慢透出重围那一刻,是在告诉我们乌云遮不住太阳,沙子掩不住金子,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天生我才必有用。”我说:“孩子们你们体会的真好,你们真会读书。是的,海上日出这伟大的奇观,确实是催人奋进,它似乎在告诫我们每一个人,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怕艰难困苦,不懈努力。此时我出示两个成语“旭日东升、如日中天”孩子们这两个带日字的成语一个是说太阳刚刚升起,就是形容我们孩子们个个如初升的太阳,充满了希望;一个是形容成年人的事业正在蒸

蒸日上。孩子们让我们在走进美景领略奇观齐读晴天日出过程的部分。

看到孩子们的生成后,我又在告诫自己,读是语文课的血肉,而思考才是语文课的灵魂。读重要,想更重要,一定要触动孩子们的心灵,让我们和文本更要和孩子们的心灵产生共鸣!篇二:海上日出教学反思 《海上的日出》教学反思

马亚芳

《海上的日出》是一篇精读课文,是一篇抒情的文章。课文描绘了作者乘船时看到的海上日出的美丽景色,抒发了作者对海上日出景色的赞美之情。第三自然段共有五句话,具体描述了“天气晴朗时的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观”这一动态景观,是课文的重点。那么,如何去突破这一重点呢?课堂上我采取多种手段,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日出的景色。可以通过提示,启发学生想象,如提示学生把文字想象成头脑中的画面,提示学生想象太阳、云的形状、色彩、亮度的变化。还可以让学生结合图画读文章,指导学生抓重点词小组比赛读,从整体感知上这一段的语言,根据所读的句子内容作画读文作画的过程,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再造事物的形象和课文的意境,从而比较深入地感知课文的语言。借助课文图画帮助学生背诵课文,从而积累规范的语言。积累语言还不是我们的目的,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地、熟练地运用语言,变消极的语汇为积极的语汇。篇三:《泰山日出》教学反思 《泰山日出》教学反思 樊家庙中学 殷闰辉

初用北师大版语文教材,每次上完课后都有一些不同以往的想法。对教学《泰山日出》,我认为重点有两个,一是体会作者内心对光明和美好的向往与追求,二是品味充满诗意的语言。

《泰山日出》是徐志摩应《小说月报》主编郑振铎之要求而作,为欢迎泰戈尔来华访问而作。“日出”点明本文所描述的内容,“泰山”限定了观看日出的地点。作者以“泰山日出”来隐喻泰戈尔的文学创作和来华访问,表达了中国诗人对泰戈尔的敬仰之情。

教学中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关于“巨人”的比喻,这个巨人到底指的是谁,是泰戈尔还是作者,或者还有其他某种隐喻?同学们不太明白。怎么办呢?我采取的方法是让学生自己从阅读中去体会:找到相关的段落,让同学们反复朗读,必要时我也进行范读,让学生认真听,(我教两个班的语文,其中先上的班级没有范读,效果不如后上的班级。)然后再思考巨人到底指的是什么。

比较而言,如果这时由教师作出一番解释,帮同学们消除疑问,也许学生所获得的,我想,既没有自己参与教学活动过程的乐趣,也不能学会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更不能让《泰山日出》真正变成学生的《泰山日出》。

让学生自己从阅读中去体会,这种方法虽然耗时长了点,但学生对这样得来的知识有了深刻的印象,《泰山日出》才真正变成学生的《泰山日出》,而不仅仅是教材的《泰山日出》。

关于语言品味,对同学们来说,也是难点。虽然经过了一年多的训练,但是同学们都对赏析句子、品味语言的方法掌握得不太好。基本不能从修辞、动词、情感、哲理等角度,对文句作出独到的理解。于是,本节课我把重点放在从比喻等修辞的角度来理解品味语言这个方面,鼓励学生要有自己的见解。我不要求学生的答案和参考答案完全统一,学到方法才是最重要的。之所以只选一个角度进行指导,这也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头发胡子不能一把抓,必须循序渐进。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学生对于欢迎泰戈尔的意义不太理解,对泰戈尔的赞美更是不明所以。我想,应该是课前的准备没有做充分,找找客观原因,也许是使用新教材的仓促,今后教学前必须把所有的情况都考虑到,尽力使课堂趋向完美,平时该多多为教学充电。归根究底,出现问题还是有主观原因的。篇四:海上日出教学反思 《海上日出》教学反思

《海上日出》是这学期的大课之一,本文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描绘了作者乘船时看到的海上日出的美丽景色,抒发了作者对海上日出景色的赞美之情。课文第2-5自然段具体描绘了天气晴朗时和天空有云时海上日出的景色。这部分是课文的重点。第二三自然段详细记叙了天气晴朗时一次日出的完整过程:天空 一片浅蓝——一道红霞——越来越亮,太阳出现小半边脸、红、没有亮光——一纵一纵慢慢使劲向上升——冲破云霞跳出海面——发出夺目的亮光,这里写了太阳升起之前,天空的颜色、红霞的变化,还写出了自己盼望看到日出的迫切心情,接着写太阳升起的过程,既写出了太阳形状的变化,又写出了太阳颜色和亮度的变化。第4、5自然段分别描绘了天空有薄云和有黑云时日出的景色。课文的重点是学习第2-5自然段,了解海上日出过程中景物的变化,想象作者描绘的画面,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难点是理解课文中的难句,再现作者描绘的画面,感悟作者的赞美之情。课前可以让学生收集一些有关日出景象的图片、影像资料,增强对日出的感性认识、让学生注意观察日出、日落、刮风、下雨等自然现象的变化过程。关于难句的理解,学生在中年级就已经知道要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来理解难句,内容远离学生生活的句子、有特殊含义的句子,不易读懂的长句子等,一般可能会成为学生难理解的句子。本文中的难句主要是那些描写日出奇丽景色的句子。要处理好理解难句与理解课文的关系。不能忽视难句的理解,但也不能只抓难句的理解而忽视对课文的整体感悟,要把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要采取多种手段,引导学生 为了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可从课外选取了描写日出的文字供学生对比阅读,以达到领悟语言,积累语言,最终能够运用语言的目的。

《海上日出》教学反思

李 春 玲

2014年3月篇五:海上日出教学反思

《海上日出》教学反思

常德市石门县皂市镇完全小学:江晓黎 《海上日出》是语文s版第九册第七课巴金先生所写的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从课文内容来看,介绍了在天气晴朗的情况下,海上日出的壮丽奇特以及在有云的情况下海上日出的瑰伟壮丽的景象。文章笔触清新,文情并茂,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热爱大自然和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从作者的写作手法上来看:有面——日出时海面上的美景;有点——具体介绍有云和没有云的情况下日出的景象。从说明方法上看:有比喻、有对比、有拟人、有反问等等,可谓多种多样。课文的语言文字优美、易懂,易于学生朗读。

重朗读重吟诵,是汉语教学的特点决定的。叶圣陶老先生把朗读称之为“美读”,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了作者说些什么,而且能与作者心灵相感通。

由于这是一篇精读课文,在课的设计上我也重点抓了“读”这一方面。课堂上我安排了范读和自读两种方式,我先范读,后由学生跟着读,再由学生联系着读,三分文章七分读,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教会学生如何朗读一篇文章的方法。“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向上升,到了最后,它终于冲破了云雾,跳出了海面„„”。巴金先生把日出的雄伟壮观及他对日出美景的赞叹之情都倾注于笔端,融入这段拟人比喻手法的描写当中了。但我想,学生面对这样一个句子,要真正读懂它,感受到日出的壮观,也不是 件容易的事。课堂中,我先指名试着读一读课文中的某些段落,接着是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再安排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合作朗读相互找优劣,并推荐其中读得好的同学范读。整堂课有学生自由地读,有学生尝试地读,有学生合作地读,有老师有层次指导地读,有师生配合读。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课堂上没有繁琐的分析,有的只是学生们朗朗的读书声。

教学《海上日出》,让学生好好地读,我觉得是最好的方法。不读简直就不算学,不读就不能领悟文章的要义。抑扬顿挫的语调,声情并茂的情感,起到一种先声夺人的效果。通过读让学生去品味作者语言的优美,去体会作者潜词造句的深厚功底,去领略大自然的美好景象;更能体会到作者当时内心感受。如果学生从来不懂得享受朗读,那是语文教师的悲哀。

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我以结尾的“这难道不是伟大的奇观吗?”作为切入,重点品读第二三自然段。二三自然段写的是作者观察到的天气晴朗时的日出景象。把这两个自然段作为一个整体,我依然是从整体入手,理清作者是抓住日出时天空的颜色变化和太阳出来时的动态变化来写的。接下来便沿着这两条线来读这个过程。课文中的文字其实是很好懂的,在课堂上,我主要是想引着学生关注作者的表达,如,“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一纵一纵的”“冲破”、“跳出”等拟人化的写法在文中的作用,另外从这种带有感情的文字中体会作者对日出景色的喜爱,乃至联系写作背景体会作者对光明的向往。

课上我还设计了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将课文所表达的内容

以作画的形式表达出来,想以此来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同时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小组在讨论理解课文内容后画出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天气晴朗的情况下,海上日出的壮丽奇特和在有云的情况下海上日出的瑰伟壮丽的景象,并图上颜色,将各个小组推荐的绘画作品在同学中展示出来,最后利用课件将收集到的海上日出美景的图片展示给学生看,并写上一句给你感受最深的话,可以摘抄,可以创作,目的是让学生进行一种语言的积累,再创作。从备课到讲课,我深深的体会到要讲好一节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想讲好一节课需要教师除了有娴熟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外,还要有深钻教材,深钻教法,体现新的理念,敢于做新的尝试的精神。我想自己在这些方面还差的很远,比如由于经验不足课前准备的一些图片没有展示给学生欣赏,课前已经想了很多次的语言没有及时的表达,合作学习中还没有很好的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对学生提出的实际问题没有很好的思考等等,这些都将是我努力的方向。

第三篇:海上日出 教学案例

7、海上日出 教学案例 董建锋

学习目标:

1、默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不同天气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象,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领会作者追求光明的精神。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学习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描写并适当展开想象的观察方法。

学习重点:

1、理解课文2—5自然段日出全过程重点词句的含义,领会作者追求光明的精神。

2、学习作者按照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描写顺序,体会日出的全过程。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练习给课文段落加小标题。

学习难点:本课学习的难点有两处:一处是“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么?”体会“伟大”、“奇观”的意思及深刻的含义。另一处是理解日出全过程的词句,体会日出过程的变化。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谈话导入。

1、教师板书“日出”,引导学生读读。问:你见过日出么?在哪里见过?

生:见过。

生:在电视上见过。

生:在自己家里的小院里看见过日出。

2、教师:你觉得日出景象怎么样?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生:很漂亮,很美丽。

生:日出的时候,太阳周围的云都是红彤彤的,太阳刚开始出来的时候并不耀眼,可是过来一会再看就非常刺眼了。

3、教师:这位同学观察的真仔细,教师板书:海上,问:“那么谁在海上看过日出?”

(因为本校地处内地农村远离大海,所以许多同学直摇头。)

4、教师:请同学们想象画面:寂静的黎明,一只船在茫茫的大海上航行,这是一轮红日从辽阔无际的蔚蓝的大海上冉冉升起来了。这就是本课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题目——海上日出。

学生齐读课题。

二、交流预习情况。

1、教师:同学们在课前都预习了这篇文章,那么海上日出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

生:我觉得海上日出非常美丽,非常漂亮。

生:我觉得海上日出和我们陆地上的日出景色不一样。

教师:看来你挺会观察的,那么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生:在海上看到的不仅仅是太阳和云,还有无边无际的大海,一层层的浪花。

2、教师:这位同学真棒!看来同学们课前都做了充分的准备,真好!那么作者是怎样来描写海上日出的呢?

生:我认为作者是按照太阳升起的顺序描写的。

教师:对了作者是按照“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进行描写的,也就是刚才这位同学说的是按照太阳升起的顺序描写的。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请同学们仔细听老师朗读课文,静心体会,海上日出有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倾听,标出自然段。)

教师:课文老师朗读完了,老师发现刚才同学们都听得很认真,还有好多同学标出了自然段,看得出大家平时就很注意学习。那么谁愿意说说自己的感受?

生:海上日出真的很美丽,很漂亮。

生:我觉得海上日出很奇妙。

生:海上日出很伟大。

2、教师:看来大家确实是用心体会了,那么作者也就是巴金爷爷在看海上日出后有什么感受呢,请大家迅速浏览一遍课文,找出来。

(学生浏览课文)

学生汇报: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教师板书:伟大的奇观)

四、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教师:刚才同学们着的很正确。(教师课件出示:“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这是一个什么句子?

生:是一个反问句。

教师:你真棒!那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这是伟大的奇观。

生:我认为这句话的意思应该是:这真是伟大的奇观!

2、教师:句子中“这”和“奇观”是指什么?

生:指的是海上日出。

教师:对了,那么这一句与题目有什么联系?

生:我认为这一句赞美了海上日出。

生:题目说明了奇观是什么。

教师:那么题目与这一句合成一句话是什么?

生:是海上日出真是伟大的奇观!

3、教师:你说得真好。海上日出到底是怎样的奇观呢?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请大家默读课文第一段。

教师:你从第一段中了解到了那些?

生:我了解到了作者看日出的时间是天还没大亮。

生:从船上只有机器的响声中我知道了是在海上。

生:船上只有机器的响声还说明四周的确是非常清静。

4、教师:同学们真会学习。第一段向我们交代了看日出的时间、地点。这就是日出之前,那海上日出又是什么景象呢?请大家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2—5自然段,划出自己不懂的句子。

(学生自己读课文,划句子,教师巡视)

教师: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方式自学了2—5自然段,想一想,平时遇到不理解的句子你是怎样解决的?

生:可以先找出句子中的重点词语,理解了重点词就理解力重点句子。

生:可以查阅资料。

生:可以展开想象。

生:还可以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

5、教师:同学们的办法真多,都是好办法。现在就在小组交流自己划出的难理解的句子,共同解决。

(学生小组讨论与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1)教师:谁先来读读自己觉得难懂的句子?

生:我是这一句:转眼间天空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地扩大它的范围,加强它的亮光。

教师:这一句我们该怎样理解?

生:“转眼间”说明时间很短。

生:“慢慢地扩大它的范围,加强它的亮光。”说明了太阳就要升起来了。

教师:你真会思考。这是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从这一段中你还知道了那些?

生:我从目不转睛这个词中了解到作者看得非常认真。

生:我知道了这一段写的是日出之前天空的变化。

生:对,我也认为这是写日出之前的景象。

教师:那么我们可以给这一自然段加一个什么样的小标题呢?

生:日出之前。

生:红霞布满天空。

(2)教师:你们真会思考。谁再来读读自己觉得难懂的句子?

生:这时候要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也不容易,因为我就只看见一片灿烂的阳光。

教师:这一句是写了什么?

生:写的是阳光照在水面上。

教师:为什么说水、天都不容易分辨了?

生:因为水能照出蓝天的颜色来。

生:水还能反射太阳光,所以作者说就只看见一片灿烂的阳光。

教师:这一句写的是在阳光照射下水天相连,一片灿烂的景象。这是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我们可以给这一自然段加一个什么样的小标题呢?

生:云中的太阳。

生:走进云堆

第四篇:《海上日出》教学案例

《海上日出》教学案例

一、背景分析

要参加教学能手评选初选了,该讲哪一课呢?我把课本翻完,最后选择了这篇巴金先生的写景名篇——《海上日出》。这篇课文作者观察细致入微,抓住海上日出的特点,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展开描写。文中的语言生动、形象,是学生学习景物描写,尤其是写景物的变化的典范。这次执教的学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孩子们很少有机会去海边,更没见过真正的海上日出。不过,这篇课文是第7课,按照教学进度,我执教时,学生们已经学过了,所以我在设计这节课时,主要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达成两个目标:一是学习如何描写变化中的景象;二是进行语言训练。

二、案例描述

第一次给陌生学生上课,课前与学生做了简单的互动,发现这些孩子们很活泼,很聪明,很质朴。于是,我这样导入:“通过刚才的互动,老师发现你们是一群爱学习,又热心的孩子,所以,老师想请你们帮个忙,愿不愿意?”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愿意!”“请同学们帮老师给这些顺序错乱的句子排排队。” 白板出示:

给下面的句子排序:

()到了最后,它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真红得

可爱。

()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天空还是一片浅蓝,很浅很浅的。()红霞的范围慢慢扩大,越来越亮。

()我知道太阳就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目不转睛地望着那里。()一刹那间,这深红的圆东西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

它旁边的云也突然有了光彩。

()果然,过了一会儿,那里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红得很,却没有亮光。

()转眼间,天水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道红霞。

开始的四句,我让学生集体排出来,后边的几句点学生单独排。这些句子都摘自《海上日出》,而且是要求背诵的课文,孩子们完成得很好。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已有知识,我又问:“这些句子出自哪里?是谁写的?文中是怎样赞美这一景象的?”

接着,我播放了带有课文朗读的海上日出实景视频,给这些农村孩子们带来了一次犹如身临其境的美的享受、视觉的震撼。

看完视频,我问学生有什么感受,有的说美,有的说壮观„„“那巴金爷爷是怎样用文字把这一奇观描绘出来的?”进入到第二个学习环节。

再次出示前边排序的句子,问:“同学们,我们除了会根据课文内容排序外,你还有什么排序依据?”同学们一下子沉默了,几秒钟后,我听到有些同学悄悄地说按时间顺序来排。于是,我找出一位同学大声地说出来,并告诉学生这是句子排序常用的方法。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孩子们也有了勇气,随后一位同学举手,站起来说按照日出前和日出时的顺序来排。

以学定教,白板出示描写日出前景象的内容:“天空还是一片浅蓝,很浅很浅的。转眼间,天水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道红霞。红霞的范围慢慢扩大,越来越亮。我知道太阳就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目不转睛地望着那里。”

我继续问学生:“日出前的景象是怎样变化的?”学生纷纷找到了关键词语:一片浅蓝、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扩大、越来越亮。“这些词语该怎么读呢?”学生们说出自己的想法:“浅”字要读得轻;“慢慢”要读得慢;“越来越”要重读„„然后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练习朗读。再抓住关键词语中的“浅蓝”和“红”描写颜色的词眼,追问:“除了时间顺序,我们还可以按照什么顺序来排?”学生很容易地发现,还可以按照天空色彩的变化来排序。“也正是因为这些变化,作者做出了什么样的判断?”学生接读:“我知道太阳就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目不转睛地望着那里。”“此时,作者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学生有的说高兴,有的说激动,有的说急切„„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来读这一段话。

按照同样的方法,出示:“果然,过了一会儿,那里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红得很,却没有亮光。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到了最后,它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真红得可爱。一刹那间,这深红的圆东西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也突然有了光彩。” 学生同桌合作,找描写出日出时表示时间的词语和景象的变化,做上标记,而后全班交流,得出:(过了一会儿)出现小半边脸、红、没有亮光——慢慢儿、一纵一纵、使劲向上升——(到了最后)冲破云霞、跳出海面——(一刹那间)发出夺目的亮光。

为了进一步感受作者抓住景物变化的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我又让学生找找这段话中从哪些方面写了太阳的变化?在巡视时,我发现学生很容易找出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只有少数学生发现了亮光的变化。我及时评价并引导学生:“他们读得很认真,观察得很仔细,有时我们还可以抓住事物的声音、气味等方面去描写。”

然后,我将学生分成八组,根据句子描绘,每个小组画一种景象,用简笔画的形式依次把日出前和日出时的景象变化展示出来。学生们兴致盎然,七个小组的同学陆续完成,而且色彩的变化、亮光的变化很逼真。我让他们把图画贴在了黑板上。只有画“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的那一组同学,经过讨论、画、擦掉、再讨论、又画、再擦掉,最终也没画出来。我问他们为什么画不出来?他说,这时的太阳在动。“对,这就是动态变化。作者是怎样把动态变化写出来的?”

对比句子: ——太阳向上升。——太阳使劲向上升。

——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使劲向上升。——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使劲向上升。——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

说说最后一句话的精彩之处。引导学生感受太阳上升时的吃力、慢,感受拟人的修辞方法的好处。抓住“重担”、“慢慢儿”、“一纵一纵”、“使劲”进行朗读指导。然后我用课前准备好的教具(六张画着太阳由小半边脸,逐渐变大,到完全跳出海面的图片,钉在一起,像翻书一样,快速翻动)为学生演示了这一动态变化,然后把教具贴在黑板的空缺处。

我又让学生把“转眼间”“过了一会儿”“到了最后”“一刹那间”贴在黑板的对应位置上,总结写作方法:①按照事物发展变化的顺序;②将景物的变化过程分几部分写;③中间用一些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连接;④抓住了事物的形状、颜色等及其变化进行描写。

播放下雨的实景视频,按照刚才总结的方法课堂练笔。由于时间的关系,这一环节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部分同学没写完,只展示了两位同学的,让学生评价好在哪里。

生1:

刚刚还是阳光明媚,转眼间太阳躲进了云片背后。云片越来越厚,越来越多,颜色越来越黑。突然狂风大作,树木都快被刮到了。接着大雨倾盆而下,不一会儿,地上都是水坑,雨滴在里面溅起一个个水泡。没多久,雨越来越小,渐渐停了。乌云也被风吹走,天边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雨滴还在草叶上打滚。

生2: 开始只有天边飘着几朵青色的云片,不一会儿,乌云布满天空。紧接着刮起了狂风,树木在风中摇曳,大雨也随着狂风而来。一道道刺眼的闪电,一阵阵震耳的雷声,让人觉得害怕。雨来得快,去得也快。雨渐渐小了,乌云渐渐散开,太阳出来了。阳光下的雨滴闪着了五彩的光,好看极了。

有些同学的评价很精彩:“‘太阳躲进了云片’背后中的‘躲’用得很形象,太阳对即将到来的大雨感到害怕了。”“她观察地很仔细,三个‘越来越’写出来云片的变化。”“‘阳光下的雨滴闪着五彩的光’写出了太阳雨的美丽。”„„

最后我出示了一篇范文,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结束语:大自然中的美无处不在,无时无刻不在变化,希望同学们能用你们的慧眼去发现,能够我手写我见,我手抒我情。

三、案例反思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一体两面。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和借鉴,写作是阅读的升华和创造。“劳于读书,逸与作文”。本着这个理念,我的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课文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是抓住文中描写的景象的变化来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进行语言训练。

在让学生说排序依据时,孩子们只说出了按照时间顺序排,没有发现还可以按照景象的变化来排。于是我先将第一个学习重点放在了找日出前景象的变化上,这样学生会很容易地发现,还可以按照天空色彩的变化来排序。按照同样的方法,放手让学生找描写出日出时表示时间的词语和景象的变化,做上标记,而后全班交流。为了进一步感受作者抓住景物变化的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我又让学生找太阳在颜色、形状和亮光方面的变化。

然后,我将学生分成八个小组,让学生用画图的方法,把日出前和日出时的景象变化展示出来,让绘画走进语文课堂,成为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给课堂增添无穷魅力,学生在艺术的熏陶中学习语文,享受学习语文的快乐、陶冶孩子的情操。这也是一个由文字符号还原成图画的过程,既可以引导学生再造事物的形象和课文的意境,从而比较深入地感知课文语言,又为后边总结写作方法做了铺垫。学生在画“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这一动态过程时遇到了困难,抓住这一生成,学习动态变化,品味作者语言的精妙。

利用白板再现下雨的情景,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将阅读与写作合而为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适时恰当地选用电子白板来辅助教学,以逼真、生动的画面使语文教学内容形象化、清晰化,使语文知识由静态的灌输变为图文声像并茂的动态传播,能大大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培养他们积极思考,形成能力;使教师从以教为主转变成学生以学为主,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这些学生生活在农村,很少有机会去海边,更没见过真正的海上日出。开始利用白板播放了带有课文朗读的海上日出实景视频,给孩子们带来了一次犹如身临其境的美的享受、视觉的震撼。

教学是一门充满遗憾的艺术。虽然这堂课按照我的设计走了下去,但也出现了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为了达成学习目标,只忙着引导学生找变化,在学习日出时的景象时,忽略了朗读指导。让学生进行练笔时,因时间紧迫,部分同学没有完成。让我欣慰的是,学生们观察很细致,能从色彩、声音等不同角度进行描写,也抓住了景物的变化,用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衔接,过渡很自然。

教学语言是教师完成教学工作的主要工具,在课堂教学中对教学信息的传递、对课堂纪律的管理、对学习动机的激发、对学生智力的发展、对教师个人能力的促进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也是我所欠缺的。

第五篇:《海上日出》教学反思

《海上日出》教学反思

《海上日出》教学反思1

《海上日出》是一篇写景散文,因此学生需要通过反复朗读去感受画面的美感,本节课我通过范读、指名读、齐读、默读等多样化的朗读指导学生朗读指导方式,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让学生的情感和作者课文所表达的感情产生共鸣,品味文章意境,实现阅读课文的“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思所得:

1、品词析句,紧扣重点,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词句的赏析,不仅要理解其本身含义,更要让学生对语言环境有所领悟。本节课中的课内词语,耿老师选取了日出过程中的关键词句,以点带面、双线结合,引导学生想像其动态、样貌等特点,将词句的意义具体化,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强化读文,体会内涵,促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读,始终是这节课的'主旋律,课堂上,耿老师给学生留出比较充裕的时间,提出明确的问题,引导学生有目标、有任务、有空间地读,理解之前读,是为了读中理解;理解过程中读,是为了体会情感;理解之后读,是为了强化个性化的感悟。

3、多层面、多形式、互动式地阅读,在读中感悟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展示自己对文本的体验。课堂上,耿老师安排了范读、学生仿读,也设计了学生个别读,其他学生品评。这样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赋予课堂生气,上出语文课的活力。

思所失:

在教学的过程中,虽然让学生去反复朗读,但是在感受画面美的这一方面一些孩子脑海当中还是没有画面的,说明孩子们平常很少关注日出带给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思所疑:

写景的文章在很大程度上都是需要我们去感悟和体会的,语言文字带给我们的冲击力似乎没有直接的画面那么有冲击力,怎样让学生能够爱上这种文字的表达?

《海上日出》教学反思2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自己认为成功之处有以下两个方面:

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我以结尾的“这难道不是伟大的奇观吗?”作为切入点,重点品读第二三自然段。二三自然段写的是作者观察到的天气晴朗时的日出景象。把这两个自然段作为一个整体,我依然是从整体入手,理清作者是抓住日出时天空的颜色变化和太阳出来时的动态变化来写的。接下来便沿着这两条线来读这个过程。课文中的文字其实是很好懂的,在课堂上,我主要是想引着学生关注作者的表达,如,“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一纵一纵的”“冲破”“跳出”等拟人化的写法在文中的作用,另外从这种带有感情的文字中体会作者对日出景色的喜爱,乃至联系写作背景体会作者对光明的向往。

但教学永远是有缺憾的,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认为还有不足的地方。不足主要存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课后的作业显示,我的`教学目标基本达成,但是在第一课时中,“边读第二三自然段,边在脑海中想象日出的景色”这个环节许多孩子没话可说,有的只不过是把课文中的句子进行了“改装”。以前这样的训练较多,孩子应该是能有所发挥的,但是今天的课文没有精彩呈现。课后反思,可能是因为课堂教学中理性的线条太清晰,却削弱了课文的整体美感的感受。

《海上日出》教学反思3

《海上日出》是一篇“看图学文”。作者是巴金。课文按照看日出的过程叙述的。

其中课文第三自然段共有五句话,具体描述了“无云时日出”这一动态景观,是课文的重点。

教学时,如果教师逐句讲解,原本蔚为壮观的日出景象会扯得七零八落,而且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难以调动。那么,如何去突破这一难点呢?读文作画,就是先让学生读通这个段落,从整体感知上这一段的语言,然后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每个小组读一个句子,并根据所读的句子内容作画。读文作画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还原的过程,即由文字符号还原成图画的过程。通过这一还原过程,可以引导学生再造事物的形象和课文的意境,从而比较深入地感知课文的语言。

《海上日出》教学反思4

《海上日出》是一篇经典的写景文章,记叙了巴金先生在海上观看日出的情景,对于某一景象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的变化,对其细致入微的刻画,不仅对学生的启发很大,我每一次研读,也都会有不同的感悟。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是“了解课文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教学中我充分抓住这一点,引导学生了解太阳变化的顺序,围绕顺序,理清日出时的主要画面,并按此顺序复述海上日出的景象,从而让学生知道如果景物发生了变化,可以按照变化的`顺序来写。

我的这节课安排主要以读为主,因为现在学课文,主要是以读促思,学生连课文都没读通,没读懂,我认为就没有再继续教学的必要,再教也只是硬灌而已。所以这节课基本上没有什么太多的内容,都是以各种形式的读来贯穿全课的,为下节课详讲做铺垫。但我也了解四年教科书上的文章有很多篇幅很长,在课上像我今天这么练读可练不完,练不好,我认为像《海上日出》这种篇幅较小而且比较重要的文章可以像我这样拿出第一课时的时间来练读。

《海上日出》教学反思5

《海上的日出》最后一句话说“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我在反复琢磨怎样才能把学生带到情境中去,真正感受到这奇异壮观的景象呢?

“这么美的文章一定要读,要用各种方式的读代替讲解,让学生在读中领悟。”这是我们集体备课时达成的共识。思路是正确的,那么到底要怎样读呢,仅仅读就够了吗?

读的设计要有层次,第一遍读要读正确,读后验收过程中要有指导。本课教学时我把要认的字“霞和范”拿出来,由字形、字音到字义,认识这两个字,会读、会写,然后结合句意进一步理解真正明白“红霞、云霞”的意思,并借助这个生字的识记,指导读熟文章的二三自然段,也就是晴天日出的情景。第二遍读是指名按自然段读,这次读就是要读流利。第三遍读是默读,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边读边思考文章从哪儿自然段到哪儿自然段写海上日出过程的。这次读目的就是要孩子们逐渐学会理清文章层次。如果说前三读是基础的话,那么以后的读就应该是深化和升华了。

精读的.设计我重在抓住文章内容教学生去体会感悟。晴天日出部分学生自由读,默读,我又进行了范读,这样读过之后,我请孩子们自己谈谈日出的过程给自己留下怎样的印象,孩子们抓住“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地,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向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真红的可爱。”这两句话来理解。孙豪基说从“使劲儿向上升”体会到太阳在不断的努力。王冰玉说从“终于”看出太阳升起的艰难过程,不付出努力是不会有成功的。高梦洁说:“太阳升起好像在催我们进步”。孩子们各抒己见,这时候我及时补充巴金写这篇文章的背景,告诉孩子们,巴金老先生不仅仅在写太阳升起,一切景语皆情语,它是在告诉我们什么呢?读过有云时日出的部分,你会有更多的感悟。于是孩子们立刻进入读书状态,陶醉在有云时海上日出的奇异景象之中。薛雅琪说:“连我自己也成光亮的了”,是被日出的美景陶醉了。宁亚茹说:“太阳慢慢透出重围那一刻,是在告诉我们乌云遮不住太阳,沙子掩不住金子,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天生我材必有用。”我说:“孩子们你们体会的真好,你们真会读书。是的,海上日出这伟大的奇观,确实是催人奋进,它似乎在告诫我们每一个人,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怕艰难困苦,不懈努力。此时我出示两个成语“旭日东升、如日中天”孩子们这两个带日字的成语一个是说太阳刚刚升起,就是形容我们孩子们个个如初升的太阳,充满了希望;一个是形容成年人的事业正在蒸蒸日上。孩子们让我们在走进美景领略奇观齐读晴天日出过程的部分。

这节课结束了,我无意中发现王超磊的语文书上竟然把我讲课的要点都仔细地记了下来。我很意外。他最后这样写的“让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总有一天你会放射出自己的光芒。”

看到孩子们的生成后,我又在告诫自己,读是语文课的血肉,而思考才是语文课的灵魂。读重要,想更重要,一定要触动孩子们的心灵,让我们和文本更要和孩子们的心灵产生共鸣!

《海上日出》教学反思6

《海上日出》是四年级下册的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课文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重点描绘了晴朗天气和有云时海上日出的不同景象,展示了日出这一伟大奇观。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热爱大自然和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抓住关键词句,感受日出的壮丽景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随文入境、以境促读,以情怡景。

教学难点:体会日出的变化过程,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观察的方法。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重点,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图片导入,走进文本

在讲课之前,我先在课件上显示了各种风景名胜地的日出美景,激发学生对美景的热情,然后导入课文,一起看看海上日出是怎样的景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抓住关键词句,感受日出的壮丽,体会作者的观察顺序

先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根据“那时天还没有大亮——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过了一会儿——到了最后”这些词语,可以看出作者的观察顺序是按照时间顺序,另外作者还写出了有云时的日出和有厚云时的日出,可以看出作者观察了很多天,几种日出的情况都观察细致了。这样,先在宏观上把握了文章的脉络。

其次,我让学生找到文中的关键词句,重点是找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日出的壮丽,如“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负着重荷”“努力上升”“冲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这些词语的描写体现了太阳非常艰难地升上天空的过程。让学生继续发现文中的关键语句,并分析关键语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感受日出的壮丽景色。

(三)做到了读写结合,以阅读促写作

分析了文章的内容,我又着重从写法上引导学生,写景文章要有一定的顺序,像这篇文章就采用了时间顺序,我给学生8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根据时间顺序,练习写“公园的一角”,以此让学生学会用时间顺序写景色。

二、成功之处

这节课我觉得成功的地方有两个:

(一)整体把握文章内容,让学生掌握了写景文章的时间顺序,让学生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学习起来思路清晰。

(二)做到了读写结合,我认为这是此次教学的一个亮点。学生练笔写完了,让小组推荐优秀作品并在班上朗读,不仅鼓励了写得好的学生,也鞭策了写得差的学生,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不足之处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没有讲解课文的生字词,应该有所讲解;其次,没有补充文章的写作背景,让学生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不够透彻;再次,个别学生没有参与小组讨论,说明上课没有照顾到个别学生,以后会多鼓励这样的学生。

四、改进措施

下次再上课时,在分析文章之前先要对生字词讲解一下,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讲解文章前先介绍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帮助学生分析课文深层含义。个别学生在分析关键词句的环节中没有参与,说明这一部分学生在分析文章的能力上有所欠缺,下次我要多关注这些学生并给予帮助。

《海上日出》教学反思7

首先我让学生说自己见过的日出的是什么样的,以联系自己实际生活导入,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因为这篇课文也是四年级下册《起点语文同步阅读》其中的一篇,要求学生读背过,所以对课文内容比较熟悉,因此在学生分自然段读完全篇后,就从作者对日出的.总的感受“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入手。引导理解什么是“奇观”?

转换句式,从而提出“作者为什么说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这一核心问题,并围绕这一问题重点学习二三自然段。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体会日出前天空的颜色、红霞的变化,自己盼望看到日出的迫切心情,借助插图想象日出时太阳形状的变化、颜色和亮度的变化。“太阳像负者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这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日出时的样子,边读边联系生活实际。接着简单学习四、五自然段描绘天空有薄云和有黑云时日出后的景色,感受太阳光的强烈,无力阻挡。

《海上日出》教学反思8

“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向上升,到了最后,它最后冲破了云雾,跳出了海面……”《海上日出》中作家巴金把日出的雄伟壮观及他对日出美景的赞叹之情都倾注于笔端,融入这段拟人比喻手法的描述当中了。但我想,学生应对这样一个句子,要真正读懂它,感受到日出的壮观,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如何让学生在阅读中透过表面的文字去感受日出的雄壮,体会作者的情感,潜移默化受到感染,并由此产生与作者、作品相一致的情感共鸣,从而真正读懂课文呢?!想像!只要引领学生去展开想像的翅膀,就能走进作者的心里,就能感受到作品语言文字的魅力!

我这样做了,果然成功了!这次成功,使我深深地认识到:想像,作为小学生学习的重要心里因素,在语言教学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这次成功,也使我进一步反思:为什么有的时候,我们也引导学生去想像,但他们却“启而不发,想而不像”呢?

反思之后,我得到几点启发:

一、要选取时机。学生自读此段后,我并不急于引导学生去想像,因为此时他们的思维尚未启动。我问:“这段话,你能读懂哪些地方?有疑问吗?”经过反复交流,句子意思都能理解了,但有人问:“负着……一跳一跳……都是用来形容人的,为什么用在那里,太阳出来这么难呢?”此时,才是启发想像的.时机!有疑才有悟,学生有了疑问,才能触发他们去思考,探求研究的愿望,才能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

二、要创设情境,有时候学生想像兴趣的激发,需要必须的情境。

在这一段的教学中,情境创设也是不可缺少的。那天随着老师深情觉悟地过渡,我播放了一段精心挑选的音乐,学生边听边闭着眼睛,感受在时而舒缓、时而雄壮的乐曲中,我充满感情地朗读着,陶醉在自己的想像之中,音乐停了,学生慢慢地睁开眼睛,他们眼里充满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亮光,为此教师情感的调动也很重要,自己不入情入境,学生怎样会进入情境呢?

三、要体验想像。想像后,学生积极地描述着自己的想像“我看到了太阳像一个健壮的青年,使劲向上挺……”“我看到了太阳先是慢慢地、一点一点地向上,到了最后,红了脸,使劲一下子上来了,那力量是无法抗拒的……”“这就是冲破黎明前的黑暗……”学生兴奋地描述,没有相同的答案,老师仔细地听着,充分地给予肯定和赞美,这种肯定和赞美,更激发了学生的想像,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兴奋状态。我与学生一齐想像着、体验着、享受着、沉浸在想像的美妙境界里。

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就是透过语言文字理解作者思想感情、观点的过程。而无论是把握思路、线索、还是理解资料,都需要丰富的想像,我体会到:语文教学中一旦有丰富的想像积极参与,语文教学就会变得生动活泼,有声有色!

《海上日出》教学反思9

《海上日出》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描绘了作者乘船时看到的海上日出的美丽景色,抒发了作者对海上日出景色的赞美之情。课文第2-5自然段具体描绘了天气晴朗时和天空有云时海上日出的景色。课文的重点是学习第2-5自然段,了解海上日出过程中景物的变化,想象作者描绘的画面,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难点是理解课文中的难句,再现作者描绘的画面,感悟作者的赞美之情。

“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向上升,到了最后,它终于冲破了云雾,跳出了海面……”。《海上日出》中作家巴金把日出的雄伟壮观及他对日出美景的赞叹之情都倾注于笔端,融入这段拟人比喻手法的描写当中了。但我想,学生面对这样一个句子,要真正读懂它,感受到日出的壮观,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如何让学生在阅读中透过表面的文字去感受日出的雄壮,体会作者的情感,潜移默化受到感染,并由此产生与作者、作品相一致的情感共鸣,从而真正读懂课文呢?!想像!只要引领学生去展开想像的翅膀,就能走进作者的心里,就能感受到作品语言文字的'魅力!想像,作为小学生学习的重要心里因素,在语言教学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

本文中的难句主要是那些描写日出奇丽景色的句子。要处理好理解难句与理解课文的关系。不能忽视难句的理解,但也不能只抓难句的理解而忽视对课文的整体感悟,要把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要采取多种手段,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日出的景色。可在默读中想象,也可在朗读中想象。可启发学生把文字想象成头脑中的画面,可提示学生想象太阳、云的形状、色彩、亮度的变化等。还可以适当地让学生说说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恰当地运用插图、投影、录像片等也是帮助学生想象的有效途径。

下载日出教学案例与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日出教学案例与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海上日出》教学反思

    《海上日出》教学反思《海上日出》教学反思 篇1《海上日出》是这学期的大课之一,本文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描绘了作者乘船时看到的海上日出的美丽景色,抒发了作者对海上日出景色......

    海上日出教学反思

    海上日出教学反思(精选20篇)教研室:XXXX教师:XXXXX汇报日期:XXXXXXX海上日出教学反思(精选20篇)海上日出教学反思(一):《海上日出》是一篇经典课文。从课文资料来看,介绍了在天气......

    海上日出教学反思

    海上日出教学反思 海上日出教学反思1 《海上日出》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作者巴金经过细致入微的观察,从不同角度抓住了海上日出的特点展开描写。写出了晴朗时和有云时海上......

    海上日出教学反思

    《海上日出》教学反思这个学期中段前,中心小学很多校长要来听一节我的语文公开课,我不由的紧张起来。 为了上好这堂课,课前我做了大量准备,从教法,从对课文的理解到课件的设计上......

    《海上日出》教学反思

    《海上日出》教学反思《海上日出》教学反思1《海上日出》是这学期的大课之一,本文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描绘了作者乘船时看到的海上日出的美丽景色,抒发了作者对海上日出景色的......

    《海上日出》教学反思

    《海上日出》教学反思《海上日出》教学反思 篇1《海上日出》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写景抒情的优美散文。课文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重点描绘了晴朗天气和有云......

    海上日出教学反思

    海上日出教学反思 海上日出教学反思1 由于这是一篇看图学文,首先在课的设计上我重点抓了“读”这一方面。课堂上我安排了自读、范读引读等多种方式,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海上日出教学反思

    《海上的日出》教学反思 马亚芳 《海上的日出》是一篇精读课文,是一篇抒情的文章。课文描绘了作者乘船时看到的海上日出的美丽景色,抒发了作者对海上日出景色的赞美之情。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