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词两首

时间:2019-05-15 04:38: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苏轼词两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苏轼词两首》。

第一篇:苏轼词两首

《苏轼词两首》素材挖掘与写作运用

素材挖掘

【素材清单】

《念奴娇·赤壁怀古》描绘了月夜江上壮美的景色,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之情,同时表现了作者关注历史和人生的旷达之心。

《定**》记叙出游时途中遇雨的一件小事,表现了作者洒脱、放达的人生态度,宠辱偕忘、超乎物外的人生境界,寄寓了他对自己所遭受的政治打击的旷达之情。

【写作素材】

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2、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3、苏轼一生风雨,一生坎坷,然而,他走到哪里苏轼一生的风雨,一生的坎坷,然而,无论他走到哪里,他的名字就响彻在那里的天空中,响彻在那里的人们的心坎上。他的“一蓑烟雨任平生”道尽了千古的真理,让人懂得用开朗、宽容、豁达的心去面对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和物;让人知道用感激、豁达的心去挑战我们的人生。

滚滚长江东流水,淘尽了多少的英雄豪杰。苏轼站在曾经是三国人物竞风流的赤壁面前,像一个关西大汉,手持铁板,大声高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是他历经风雨后的坦然和顿悟,“乌台诗案”的苦楚已不再使他悲观,他用自己的行动,来面对如画的江山,如梦的人生。

4、“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想到古代“风流人物”的功业,引起了苏轼的无限的向往。“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想到周瑜惊天动地的功业,再联想到自己远大的政治抱负,却在党争之中屡遭贬斥,因“乌台诗案”险遭杀身之祸,只有感叹自己老大徒伤,只好“一尊还酹江月”,寄托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

一连串的打击、挫折和不幸,没有使他消沉颓丧,他总是以豪爽乐观的性格和随缘自适的人生态度把自己从苦闷和失意中解救出来。来到黄州,在这最落魄的日子里,在他看来“回首向来萧瑟处”,却已是“也无风雨也无晴”。生活磨炼了他的意志,他对来自于各方面的打击和挫折早已习以为常,“何妨吟啸且徐行”“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不惊恐,不退缩,任其自然,泰然处之。这就是苏轼的气度、胸襟以及对人生的态度。

【素材激活】

一代文豪——苏轼

“蛰居皇城中,把盏临风,牵黄擎苍叹英雄。昔日汴河风光处,履履难重。成败任西东,此恨无穷,为了豪情谁与同?一蓑烟雨平生任,踏雪飞鸿。”东坡的一生极尽坎坷:爱情的曲折,仕途的偃蹇,政治旋涡的挣扎,满腹冤屈的难鸣。对他充满希望的家人,和他共历劫难的友人,受他关爱的世人,无一不期望他能才显四方,官运亨通,济世为民。但是,东坡知道,命运不济,仕途的黑暗永远容不下这样一个生性放达的苏东坡。于是,他将功名利禄换了“竹杖芒鞋”,他在缺月挂疏桐之夜,高唱“大江东去”,深感“人生到处之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他不为“蝇头微利,蜗角虚名”触动,只愿“沧海寄余生”。认识自我的苏东坡,从政治的窄门中从容地走出来,他虽与众人所望有悖,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豪放、淡泊、豁达、开明的苏大学士——一代文豪。

写作运用

【适用话题】可用于“乐观与悲观”“心态与人生”“微笑着生活”“逆境与成才”“环境与成功”“功名与理想”“从容”“心态”“穷与达”“得与失”“坚持与放弃”“性格决定命运”等写作话题中。

运用范例:

1、风飘飘,水飏飏,掸掸这一路素衣风尘,驾一叶扁舟,于清秋的黄昏,残阳如血,苍海如幕,来到这古战场——赤壁。

心中沉浸着如此的哀闷漫想:那“乌台诗案”的苦楚,那皇帝谪贬的敕令,那洛阳亲友的牵念。于是黄州成为苏轼的落脚,赤壁成了苏轼的赤壁。

他想起了周瑜。“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他问自己难道自己不正是那东吴的督都吗?自己满腹经纶,胸中有的是治国平天下的笔墨,而此时?面对这一片漫漫江水,他陷入沉思。

他的思绪像长了翅膀似的,继续飞扬,斟一杯酒,临江而酾,是祭奠那死去的英雄,也是祭奠自己的往昔。是啊!他清醒了:哀吾生之须臾倒不如托遗响于悲风,取山间之色,听江上清风之歌唱。他不再悲观,不再耿耿于怀。

后来,他用自己的行动证实自己的顿悟。他在黄州兴修水利,奖励耕织,清廉从政。黄州的百姓感念这一位父母官。后来修了一祠庙来缅怀这一伟大的文人,知心的父母官。文学的殿堂里永远可以听见那《赤壁赋》华美的乐章。(《苏轼的赤壁》)

2、你才华横溢,气质过人。你是文坛上的宠儿,然而,你却是仕途上的弃儿。正因为你的出类拔萃,你遭来了别人的冷眼,遭来了别人的嫉妒,甚至遭来了小人的百般攻击,自出“乌坛诗案”后,你就与上层的官场生活绝缘了。你被一贬再贬,贬到岭南时,你居然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你向来对生活充满信心,当你被贬到黄州时,你竟语出惊人:“一蓑烟雨任平生”纵使你乐观对生活,笑傲人生,然而岁月无情,天亦无情,日渐衰老的你,禁得住再三的贬谪吗?你最终选择了放弃仕途上的追求,哪怕在荒芜僻静的海南岛上,也过的坦荡自在。你一生,入世、出世、经历坎坷,最终战胜了自己。是啊,都是坚持惹的祸,或许放弃没有错。(《坚持与放弃》)

3、您,一人一笔,走遍天涯海角;您,壮志难酬,唯有寄情于文字。屡次遭贬,打不倒您的信念;艰难世事,造就了您的豪放诗作。您的杰作,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怀古伤今,只为报效国家;论史谈玄,方显男儿本色。

您把苦难研成墨,把贬谪当做笔,挥毫出一首又一首豪放旷达的词章。

是您,凝望庐山,道出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哲理;是您,遥望苍穹,唱出了“西北望,射天狼”的气概;是您,对饮明月,吟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人间祝福。

官场上的险恶**,并没有消沉您高昂的意志;生活上的清贫,并没有销蚀掉您那乐观向上的心。伴着涓涓细泉,聆听习习古风,故园神游中,苍银白发与皎洁月光交相辉映。一尊还酹江月,消逝了多少哀伤与生活磨难。“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给赤壁带来了完美壮烈,这是诗,更是实。您,苏轼,让世人领悟到:面对生活坎坷应乐观,面对人生浮沉应有风度。(《烟雨任平生》)

4、苏轼看见了风,这个曾经辉煌的文人因乌台诗案而开始落魄,流落四方,辗转难安。在赤壁的月夜,他心灰意懒,看“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做他那个神鹤翩跹而舞的梦。面对如江水般深沉的失意,他看见风在山顶呼啸、盘旋,然后带着撕身裂骨的阵痛穿过漆黑的荆棘林。刹那间,他心中郁结的块垒、缠绕的苦痛随风而散。挫折、痛苦,唯有忘记。

因此让人顿悟。

于是他逍遥红尘,最终名垂千古。只是,那夜的风,已遗落于岁月,无人见得了。(《可以穿越荆棘》)

5、很多人在困难面前抬不起头来,更谈不上有快乐可言。他们不会笑对人生,只有自暴自弃,快乐离他们很远。让我们看看苏轼,仕途的坎坷,造就这位伟大的文学家,当他和同伴被贬时,同伴已是痛不欲生,但苏轼却以“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心态笑对人生,这是何等的胸怀!有这种胸怀的人还担心快乐会走吗?有这种胸怀的人必定会有自己的幸福,会在人生的扉页留下光辉的一笔。(《我的快乐妙方》)

6、东坡披发仰天大呼“大江东去”,他面临的那些烦心琐事顷刻之间沉入滚滚波涛之中,消失得无影无踪。壮阔的滔滔江水让东坡选择忘记,忘记那些失意、悲伤,忘记那些仕途的不得意。

7、是那个“拣尽寒枝不肯栖”的寒鸦么?是那个“一蓑烟雨任平生,何妨行啸且徐行”的行者么?是那个高唱“大江东去”的诗人么?苏轼,一个被宋神宗称赞为“才与李白同,识比李白厚”的千古大家,在遭受小人泼来的污水,遭受贬谪后,忘却了所有的失意。他在黄州种地酿酒,“夜饮东坡醒复醉”,在黄州“倚杖听江声”,在黄州写下“大江东去”。他总是那样的淡泊从容。他总是将所有的痛苦失意抛之脑后,铭记着世间之美丽。不然,何来“亲煮东坡肉”,何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旷达与豪迈?

8、“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躺在一叶扁舟上,任由小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沉沉浮浮。苏轼瞑目沉吟:忘了吧,你看那三国周郎,何等风流倜傥,意气风发,一代名将啊!如今,还不是随着这长江滚滚东流,消失在历史的洪流中?”想到这儿,苏轼笑了,好,就让我忘记这郁郁不得志的愁怀,托遗响于悲风,取山间之色,听江上清风。就让我铭记那曾经有过的豪情壮志,凝成诗篇,然后让后人铭记。日落的余晖,映照在江面上,江面一片灿烂。(《忘记与铭记》)

9、“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轮明月,放射出悲天悯人的光辉;“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一排短松,守候着生死离别的深情。“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一杯浊酒,凝结着壮志难酬的感慨;“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一片沙洲,见证了孤苦无依的飘零;“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一只小舟,带走了蝇营狗苟的烦懑;“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一袭蓑衣,织就了风吹雨打后的宁静……一枝一叶一世界,一词一句总关情。(《一枝一叶一世界》)

10、与居士东坡在中秋月下相遇。

九百多年的岁月悠悠流淌,月儿几度阴晴圆缺,人间几番悲欢离合,东坡月下痛饮放歌的身影却仍在历史的星空下摇曳。其实,你何曾不是一轮圆月呢,悬挂于历史的星空,照亮了中国的文学史,更照亮了后来者的内心世界。这轮圆月从阴翳的云层中钻出,照得海天澄澈,照得千秋光明。

你还在黄州赤壁俯望江水吗?

那时的你,因“乌台诗案”而锒铛入狱,几经周折得以不死,贬官黄州,面对滚滚长江东逝水,你高吟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三国的风流人物何其多啊,横槊赋诗的曹操,神机妙算的孔明,挽弓射虎的孙权……联袂接踵,纷纷登场,而你唯钟情于风流倜傥的周公瑾:“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英雄美人,何等风流潇洒;运筹帷幄,何等儒将风范!周郞34岁时,就已“功盖三分国”了。而此时的你已47岁矣,年近知命,华发早生,而报国之门何在?“人生如梦”一声长长的喟叹,饱含着多少文人泪志士血!

然而,东坡毕竟是东坡。

居庙堂之高,你心忧天下,率性真实;处江湖之远,你依然心忧天下,但恬然自适。你处乎人世之间,你又站在宇宙之外,你能理解生命的内涵,但又绝不虚浮。你说:“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今人余秋雨说,在黄州珠苏东坡是成熟了的苏东坡,这种成熟是“一种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了的淡漠,一种无需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圣人训导:立德、立言、立功皆可不朽。立功只是其中之一而已,如果执著于以事功评判人生成败得失,怎会不患得患失?怎能够进退自主?此时的你已不再简单地为功业之兴废而感慨,虽然你从未舍弃功业之心,不然,你心中流淌的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而不是“遥想公瑾当年”了。然而,你有更为广阔的胸襟,你曾如此开导朋友:“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造物主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这轮圆月,何其饱满,何其圆润。

江天山月,日日如斯,有谁如东坡般如此参透人生?“超然于物外,无往而不乐。”清晨,布衣芒鞋,散步田间,谈天说地,无论与三教九流;傍晚,提酒拄杖,信步东坡,击水敲石,不管它月升月落。古城废园,被迫摘桤菊充饥,却能扪腹大笑。虽说贬谪流放,你的生活却是无人可比的生鲜活色,张弛自如。你说:“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如此通脱自适,如何不触处生春?这种圆融贯通、自由无碍的人生境界,凡夫俗子何以能知,何以能及?

东坡通脱,但东坡亦有儿女泪。

告别徐州父老,你这样说:“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并非英雄气短,却有儿女情长。妻子王弗亡故十载,早忆阴阳两隔,你流着泪,记下这样一个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窗,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这等文字,“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若非情到深处,若非铭心刻骨,哪能有这断肠之笔!天下有情人当有一哭,哭毕,我们还是以诗人自己的话,安慰一下那颗爱人的心:“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人如蜉蝣之寄于天地,一粟之溶于大海。任庭前花开花落,看天上云卷云舒,守住一份清醒和一份心态的平衡,守住一种空灵的境界和一种如水的柔情,以清醒的心智和从容的步履真诚地感知生命,走过岁月,足够了——这是居士东坡告诉我们的。(《读东坡》)

第二篇:苏轼词两首

《苏轼词两首》教案

一、教材

苏轼词两首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第二课。这个单元学习宋词。本单元选择的四位词人的作品兼顾了豪放与婉约的两种风格,《苏轼词二首》都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之后的作品。其中《念奴娇·赤壁怀古》借对古战场的凭吊,表达了作者“人生如梦”的感慨;《定**》以路上突遇大雨却未带雨具因此淋雨的生活小事,表达了淡定自适的人生态度。学习该词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陶冶性情,追求高尚的人生旨趣。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词人苏轼生平与思想;学习词中的艺术表现手法;掌握豪放词的基本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有感情地诵读、合作探究,品味作品的语言美,学习一些鉴赏古诗词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从容旷达豪迈的胸襟,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愫。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艺术境界和炼字用词的妙处,品味作品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体会词中所表现出的苏轼的人生态度。

四、教学方法

学生已经在以前的学习中接触了古代诗歌,学生对古典诗歌的意象,意境、表现手法有一定了解,但是对词的鉴赏还有些隔膜。根据本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以下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环境,使学生能迅速进入角色。

2、诵读法:本篇文章有独特的意蕴,只有反复朗读才能品味其文辞美、意境美,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

3、点拨法:由于学生接触文本的时间较短,生活经验和知识积淀有限,要理解本文有困难,所以教学中利用课件补充作者生平有关重要信息和时代背景,以及进行简要的点拨非常必要。

4、讨论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以及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发表个人见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灵感。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解决疑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多元解读和问题探究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五、教学过程

本课一共有两首词,我将分两个课时来进行我的教学。第一课时 《念奴娇 赤壁怀古》

(一)新课导入

首先是播放音乐。我播放了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片首曲,展示了“赤壁之战”的精彩片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老师提问,作者生平、思想、写作背景等内容,检查预习情况,最后进行总结、归纳。

1、作者简介:(生说,师补充)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是宋代(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且苏轼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黄庭坚、米芾、蔡襄被称为最能代表宋代书法成就的书法家,合称为“宋四家”。苏氏四门生为:秦观、黄庭坚、晁补之、张耒。政治上苏轼是失意的,但就个人创作成就而言,许多人认为苏轼堪称“中国古代第一全才。”词发展至北宋中期,在人们心目中仍为“小道”,不能登大雅之堂。苏轼一出,扭转百余年的词坛颓风,开拓了词的意境和表现手法

2、乌台诗案。他被贬到湖州时写了谢上的表文“臣愚不识时,难以追陪新进,老不生事,或可牧养小民”。表中的话被人摘取,以为他有诽谤朝廷之意。于是下到御史台狱,那里有柏树,所以也叫柏台,上有乌鸦,故称乌台。

(二)诵读文本,整体感知(1)学生试读

根据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试着读课文,考虑语调,语速及感情基调。将疑难之处标出。我认为这种方法可使学生明确自己掌握知识的情况,以便朗读时更具有针对性。

(2)听录音、范读

多媒体播放此词的朗读,让学生与自己前面的试读对比一下,找出自己的不足。(3)学生朗读

a 多媒体播放背景音乐,指名一学生配乐朗读,全班同学和老师纠错。B纠正读音,纠正节奏,调整感情。

c 学生自由读,一边朗读,揣摩作者的感情,一边理解词意。使学生在诵读之中初步体味词的意境,获得感性的认识。加强对文章主旨和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三)品读文本,深入探讨 此环节是本堂课的重点部分,主要通过情景教学法和合作探究教学法来解决问题。分三步

1、想象画面,描述意境

采用了我在古诗词教学中经常用到的闭目想象描绘法,学生闭上眼睛一边认真听老师的范读,一边想象词中描绘的画面,然后用素描的技法画出来,我再用多媒体展示图画,学生与自己的相对照,找出优点和不足,随后用老师语言再现当时场面,创设情境达到情感体验。

2、设计情景,探究问题

(1)为何要插入“小乔初嫁”这一内容,为何不写长江平静之景。

(2)词的上片说:“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为什么特别提出“人道是”三个字?

(3)作者对三国人才辈出的时代很向往,但为什么尤其羡慕周瑜?

(4)“多情应笑我,……”是否与苏轼一贯的乐观情绪相抵触?”人生如梦,……”是说苏轼消极,还是积极。突破本课的难点。

课堂上,教师只以一个组织者的身份,对于某些问题,教师并不给一个确定的答案,而是让学生畅所欲言,只要言之成理,都给以肯定。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积极、主动地学习习惯的养成。

3、炼字炼词,品味语言

此环节主要结合课后练习三进行。帮助学生学会从诗句,字词着眼,品味语言的精妙之处,体会古人炼词炼句的功力,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锤炼语言的能力,逐步学会鉴赏古诗词的方法。是文学鉴赏的重要内容。

4、体悟感情

悟:豪放词风,体会豪放词的风格。引导学生 A.从写“景”之中悟壮阔宏伟之豪放 B.从写“人”之中悟叱咤风云之豪放: C.从抒“情”之中悟旷达感奋之豪放:

(五)拓展延伸

比较阅读杜牧的诗歌《赤壁》,让学生把握竟象与意境,寻找二文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提高诗词语言鉴赏能力,总结并让学生初步掌握鉴赏古诗词的一般方法。在比较中求同求异,开拓学生思维。

四、总结全文,升华感情 本词融写景、咏史、抒情于一炉,极尽笔墨挥洒豪情, 书写长江,书写赤壁,书写英雄周瑜,书写人生况味!这就是整个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讲课时的语言要有力度和气势,尽量营造一种和作品豪放风格相吻合的课堂氛围,以感染学生,走进作品。

六、板书设计

1、板书基本上是按讲课思路来安排的,力求简洁精练。这样安排一是便于总结写作特点,二是便于学生理解讲课思路,更好的掌握课堂内容。景

江山如画

穿、拍、卷

小乔(美女衬英雄)

羡周瑜

雄姿英发

谈笑 儒雅 才干

叹自己

早生华发

用简练的词汇概括这一课的重点内容,更有利于学生们了解和掌握本课所学的内容。

七、作业布置: a、背诵课文

b、查找一首怀古诗词,试着进行赏析,并写出赏析性的文章。第二课时

定**

(一)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播放音频《定**》,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所应注意的节奏,示范朗读技巧。检测学生预习情况。设计有以下问题:

A、从词前的序中知道这首词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b.根据序言所述,词的上下两阕分别写的是那种情况?(明确:上阕:雨中 下阕:雨后)c.提问:大家感受一下苏轼给你的最大印象是什么?从词中找一下答案。(给同学们三五分钟自行讨论)(——沉着。再大的穿林打叶声,都打不乱一个人既有的步伐,只要你视风雨为无物,照样吟啸徐行。

——豪迈。竹杖芒鞋不可惧怕,只要你以之为乐,一样可以轻胜过马。

——随意而安。料峭春风冷,山头斜照暖。气候不定,人生不定,祸福难晓,不如听其自然。

——通达。也无风雨也无晴。他淡化弱化了甚至无视了所有的风雨。阴晴可以等同,盛衰荣辱,又何足挂齿?利害得失可以一并泯灭。)朗读实质上是读者与作者双方借助文字,共同参与的思想交流活动,是读者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和体验的过程。多朗读才能让学生揣摩体会作者的情感。

(二)品读文本,深入探讨(1)鉴赏上阕

1.上片从哪个角度写雨的?(明确“听觉,写出雨势很急)2.苏轼在雨中是怎样一种表现呢?抓住关键词。

明确:抓住“吟啸”、“徐行”、“轻”三个词。一边吟诗长啸,一边缓步徐行,“轻”有轻快之意,诗人并未慌张躲雨,而是雨中漫步,与序言中“同行皆狼狈”相比,显得从容洒脱,有雨趣而无淋漓之苦。(卓尔不群,非同一般)(反其道而行之的倔强,铮铮傲骨)3.怎样理解“一蓑烟雨任平生”这句话? ① 将烟雨和平生联系起来,“烟雨”指什么?(明确:自然界的风雨即人生的风雨,用了暗喻,双关的手法(如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身世浮沉雨打萍”,异曲同工)。② 么,我们来看看苏轼经历了怎样的风雨?(明确:序中“三月七日”,注释中有介绍,元丰五年三月七日,时苏轼谪居黄州。苏轼因何贬谪的呢?——PPT展示乌台诗案:

王安石变法,苏轼发现新法弊端,反对新法,有人故意把他的诗句扭曲,大做文章,说他作诗讽刺新法,御史台以“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史称“乌台诗案”。坐牢 103天,几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幸亏北宋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大臣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御史台,因官署中种植柏树,又称柏台,又因树上常栖乌鸦,又称乌台,御史是监察百官的,所以有人戏称御史台都是乌鸦嘴。)③ 我们如何理解这个“任”字呢?(明确:任,任凭之意,任风雨漫天,任乱云飞渡,我自岿然不动。潇洒镇静中,有几分倔强、几分抗争的心,凸显性格中的无畏,洒脱,坚强。有点啸傲江湖的味道。(有毛泽东“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胸怀气度。)4.“烟雨”我们解读出别样内涵,那回过头来,“竹杖芒鞋”和“马”能不能挖出点什么深意呢? 明确:“竹杖芒鞋”——江湖闲散生活;“马”——官场奔波。再看“轻”字,不仅是写脚步轻快了,更见出作者的人生态度,一种向往。5.学生齐读上阕。(2)赏析下阕

下阕写雨停了,苏东坡人生最大的风雨也结束了,我们来看一看,经历了人生风雨之后的苏东坡对人生有什么样的新认识。

1.“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我们如何理解这句话呢?(抓住酒醒、微冷、斜照,让学生分别分析)酒醒——对现实有了清醒的认识

微冷:外部感受是内心情感的折射,微,表程度,一切苦难在作者这里已经不算什么了。

斜照:驱散寒意,带来温暖,表明作者的乐观(板书))2.“回首向来潇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我们如何理解“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含义? 表层:回头看来一路风雨,现今都归平静。

深层:无论人生多少风雨,只要坦然面对,一切都会过去,无所谓风雨晴明。提问:又提到了雨,那么这里的雨和刚才的“一蓑烟雨任平生”的烟雨是不是一样的呢? ——既是自然风雨,又是政治风雨、人生风雨,这么说诗中的“风雨”用了什么手法? ——隐喻义,双关。)3.全词都是“常态”描写下蕴含深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明确:一语双关,以曲笔写胸臆,显得含蓄蕴藉,从生活小事见出人生哲理。(举例《题西林壁》)关键问题的讨论(高潮)4.“归去”,与词中哪句相照应?作者要归向何处去呢? 明确:与“竹杖芒鞋轻胜马”照应,同样表现出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我们可以从苏轼的其他词作中找到依据——PPT展示《临江仙》: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忘却营营”“江海寄余生”可以见出苏轼是早有这样的想法的。

5、大家再考虑:东坡为何不躲雨? 因为他知道“前方亦雨”,人生就是一场雨,无边无际,无可躲藏。已经活在世上,谁又能脱身人生这个大罗网呢?所以无论是人间天上,还是庙堂江湖,对于苏轼来说均是“外部世界”,本无区别。他最后的归宿只能是自己的“内心世界”。最好的避风港就是自己的心灵了。心灵驿站,心灵家园,心灵归所,这是一种宁静和通达。

这首词展现了苏轼被贬谪黄州时的基本心境: 一是泰然自若、旷达处之;二是意存归隐、宽慰自解。

总体说来,这首词的艺术表现特点是:写眼前景,想心中事,情景交融,隐喻寄托,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一、写眼前景,想心中事,异质而同构

二、若即若离,隐喻寄托

三、以小寓大,言外无穷

(三)拓展阅读,延伸文本

我们以前读苏轼的东西是不是都是这个感觉?(同学可以齐背)不是。同学举点例子。如: ——浣溪沙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春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人生可以再少,青春可以永驻,大可不必为日月变迁,人生衰老而叹息。表现了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通过延伸阅读,让学生了解苏轼不一样的情怀,加深对其的思想理解。

(四)总结全文,升华感情

苏轼一生风雨,一生坎坷,然而,无论他走到哪里,他的名字就响彻在那里的 天空中,响彻在那里的人们的心坎上。他的“一蓑烟雨任平生”道尽了千古的 真理,让人懂得用开朗、宽容、豁达的心去面对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和物;让 人知道用感激、豁达的心境去挑战人生。

六、板书设计 定** 苏 轼 朗读:停而不断 不温不火 不扬不抑 从容 上阙:雨中

途中遇雨 豁达 淡然 洒脱人生态度 下阙:雨后

鉴赏方法:知人论世 坎坷 儒道释思想

七、作业布置

你们认为人生之雨来临时,到底是假装没看见,就当不存在,还是主动去躲避或抗争呢?写一篇文章《风雨人生》。文体,字数不限。

第三篇:苏轼词两首

必修4 第二单元备课人:李老师

苏轼词两首

【教学目标】 必修4 第二单元备课人:李老师

一、知识教育目标 必修4 第二单元备课人:李老师

1.继续感受、品赏词的意境、词的情韵。2.了解不同时期词作者的创作风格。

二、能力培养目标

1.初步了解豪放派的艺术特点。

2.从词句入手,体会炼字炼句的妙处,进而把握作品的意境。

三、德育渗透目标

体会词人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旷达豪放的意境,在词的艺术境界中提升自己的人格,净化自己的情怀,树立爱国、报国的宏大志向。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初步了解豪放派的艺术特点,从词句入手,体会炼字炼句的妙处,进而把握作品的意境,是本课书的重点和难点。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初步了解豪放派的艺术特点。

2.从词句入手,体会炼字炼句的妙处,进而把握作品的意境。

二、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

词到苏轼,是一大转变。他以洒脱旷达之气入词,词体也由形式的解放进而为内容的革新,形成了豪放词派,对南宋爱国词人的影响尤其显著,留下了更为丰富多彩的词篇。

(板书课题)2.写作背景

苏轼出狱后被派往黄州,名义上是团练副使,其实要受地方官员的监督管制,形同囚犯。为了排遣内心郁闷,他在住地临皋东面的山坡上盖了房子,取名“雪堂”,自号东坡居士。每天早饭后他就到那里去读书,跟朋友们谈论,或浏览风景。有时也到稍远的地方走走,到过赤鼻矶(当地人误以此为“赤壁”)、岐亭等地。

苏轼游赤鼻矶,据前后《赤壁赋》所记,共有两次,都在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这一年里。这首词大概是这期间写的。当时他已45岁,所以词中有“早生华发”一语。必修4 第二单元备课人:李老师

3.关于《念奴矫·赤壁怀古》

《念奴娇》是一首怀古词,主要是通过对古迹的描写和对古人、古事的记叙,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这首词写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作者在“乌台诗案”之后被贬到黄州时期。黄州附近有个“赤鼻矶”,相传即三国时周瑜大败曹操的赤壁。作者在词中写的就是游览这个“赤壁”的所见、所想,借咏史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豪杰的缅怀和对功业早就的周瑜的仰慕之情,又联系到自己的现实处境,遂产生了年岁将老,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这首词写古迹、记古人、古事只是一种艺术手段,以古比今,言志抒情才是核心目的。

作者早年颇有远大的政治报负,但是在党争激烈的环境中屡遭贬斥。来黄州之前,因写诗讽刺新法曾经下狱,险遭杀身之祸。但是他毕竟是个旷达的人,尽管政治上失意,却从未对生活失去信心。这首词就是他复杂心情的集中反映,词中抒写的是郁积在他心中的块垒,然而格调是豪壮的,跟失意文人的同主题作品显然不同。

这首词的豪壮情调首先表现在对赤壁景物的描写上。一开篇就显示了词人的旷达视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不仅写出了长江的非凡气象,而且将自古以来和这里有关的许多英雄人物都概括进来了,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的缅怀之情。于是词人开始寻找英雄的足迹:“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周郎是词人心中景仰的英雄,但是这里并不展开写,而是转而勾画古战场的险要形势:“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一句“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的慨叹,将江山之胜和怀古之情融为一体。这样的景物描写,读罢使人止不住内心情感的激荡,颇有“天风海雨逼人”之感。

词中的豪壮情调还表现在对周瑜形象的塑造上。词的上片将周郎和赤壁并提,已经肯定了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决定作用,到下片再着力写周瑜的才干和功勋,英雄形象就格外鲜明了。“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指挥赤壁之战时正是青春年少、春风得意之时,“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赤壁之战对于吴军来说,是一场以弱抗强的战争,而作为吴军统率的周瑜不仅没有丝毫的畏怯,反而从容娴雅,沉着应战,谈笑间,巧用火攻烧掉了敌人的战船。这种指挥若定的风度令词人满怀崇敬。

江山依旧,人事全非,多情自扰,徒增白发。于是引发了“人生如梦”的感叹,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寄托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普遍存在的一种出世与人世的精神矛盾,而苏轼是其中最达观洒脱的一个。所以在他的词中虽然也常有消极苍凉的思绪;但是终究掩盖不了其豪放旷达的精神。

4.关于《定**》

《定**》也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期的作品,记叙的只是出游时途中遇雨的一件小事,但从中表述了作者洒脱、放达的人生态度,更寄寓了他对自己所遭受的政治打击的愤懑和故作旷达之情。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及目标完成过程

1.教师范背《念奴娇赤壁怀古》。学生划出节拍,按范背提示标出韵脚,然后诵读。韵脚:物、壁、雪、杰、发、灭、发、月。2.思考、讨论:谈谈词人在赤壁所见所想。必修4 第二单元备课人:李老师

【明确】上片写所见之景,为英雄人物出场铺垫。起笔开阔,大江汹涌奔腾,使人想见锦绣山河中产生的千古风流人物。“故垒”两句点出赤壁所在,点出所想之人:周郎。“乱石”三句转为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陡峭的山崖散乱地高插云宵,汹涌的骇浪猛烈地搏击着江岸,滔滔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把读者带进一个奔马轰雷、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使人心胸为之开阔,精神为之振奋!“江山如画”一句是在这雄伟画卷中自然而然得出结论,“一时多少豪杰”又转到写人。下片将上片提及的周郎作了扩展。美景美女衬英雄,更见周瑜潇洒英姿,“羽扇”三句写周瑜战场上的从容儒雅,词人渴望自己能像公瑾一样为自己的国家建功立业,也表明他渴望萎靡难振的宋朝有如此英雄来扭转乾坤。“多情”后四句,是词人由他人想及自己。人生几何,何苦烦忧,还是放眼大江,举酒赏月吧!一位旷达明理、善于自解自嘲的词人形象跃然纸上。昂奋豪情与感慨超旷的思绪浑然为一。

3.【提问】《念奴娇》最突出的写作特点是怎样的?

【明确】以景衬人,以他人衬自己,是这首词中的两层衬托。词的主旨也在衬托中得以强调。4.【提问】《念奴娇》的上片说:“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为什么特别提出“人道是”三个字?

【明确】赤壁之战的战场到底在什么地方,一直有很多不同的说法,据考证,有人认为在现在湖北武昌的赤矶山,或湖北赤壁。而苏轼写这首词时被贬黄州团练副使,他所游的地方在湖北黄冈的赤鼻矶。用“人道是”这三个字,表示作者对于黄州“赤鼻矶”就是三国周瑜破曹处的说法是有怀疑的,是说人们传说是如此,而自己并不坚信。

5.【提问】“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这几句的主语是谁?

【明确】对这几句的理解历来众说纷纭,有些人认为主语是周瑜,因为它是承接上文的,是词人想像周瑜心恋故地,神游古战场,与词人相遇,笑话他功业未成而华发早生。大多数人认为主语是苏轼。是苏轼自己神游故国,自己笑自己自作多情,使得华发早生。细究词意,我们还是认为第二种理解更为确切。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展开讨论。

6.【提问】如何理解《定**》所抒发的感情?

【明确】野外出游,忽然遇雨,一般人都会慌张避雨,而词人却用平静的口气劝导道:“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在风雨中漫步徐行,吟诗长啸,的确是一种不为环境所左右的自得境界。手持竹杖,脚踏草鞋,远比官服车骑来得轻捷、自在,已是“竹杖芒鞋”的装束,谁还会害怕失去什么?“一蓑烟雨任平生”,此时在词人眼中呈现的,已经不是自然界的这场短暂变故,而是人生旅途中的大风雨。这一句,充满艺术的张力,一下拓宽了全词的境界。苏轼一生坎坷,屡经政治风雨洗礼,但是这也磨练了他的顽强意志,面对风雨,不惊恐,不逃避,不哀伤,泰然处之,潇洒从容,这才是苏轼最具魅力的人格光辉。

词的下片写雨过天晴后的心理感受。刚才还是风雨大作,转瞬间,“山头斜照却相迎”,人生的晴雨一如自然界的变化,反复无常,如何面对这样的现实呢?词人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当他回首走过的风雨历程时,竟达到了一种宠辱偕忘、超乎物外的旷达人生境界。

7.【提问】对《定**》中“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两句应如何理解? 必修4 第二单元备课人:李老师

【明确】这两句是说,虽然遇到突如其来的风雨,而自己却像平时披着蓑衣在雨中行走一样坦然,一样毫无畏惧。在作者眼中,风雨交加也好,晴天丽日也好,都是没有什么差别的。结合作者当时的政治处境来看,他显然是用来比喻自己的生活遭遇和人生态度。

总结、扩展

句不离篇,并非一枝独秀;篇不离句,篇因句而生辉。布置作业

1.熟读背诵两首词,进一步体味词中意蕴。2.完成“研讨与练习”一、二、三。附:板书设计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所见:大江淘浪风流人物 乱石惊涛多少豪杰

所思:周郎(雄姿英发)自己(早生华发)

第四篇:苏轼词两首教案设计

苏轼词两首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1、感受、品赏词的意境、词的情韵。

2、了解不同时期词作者的创作风格。

3、了解豪放派的艺术特点,及其与婉约派的文学艺术及写作特点对比。

4、从词句入手,体会炼字炼句的妙处,进而把握作品的意境,体会词人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旷达豪放的境界。教材分析:

《苏轼词两首》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的第2课。这个单元学习宋词。本单元选择的四位词人的作品兼顾了豪放与婉约的两种风格,《苏轼词二首》选了苏轼作品中豪放婉约者各一,二首都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之后的作品。其中《念奴娇·赤壁怀古》借对古战场的凭吊,表达了作者“人生如梦”的感慨;《定**》以路上突遇大雨却未带雨具因此淋雨的生活小事,表达了淡定自适的人生态度。学习该词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陶冶性情,追求高尚的人生旨趣。

教学重点:

理解豪放派的艺术风格,与上课所学的婉约派作对比,总结出二者主要的不同之处,提升同学们鉴赏诗歌的能力,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具有诗歌创作的意识。教学难点:

从词句入手,体会炼字炼句的妙处,进而把握作品的意境,以及理解豪放派诗歌的精髓。教学对象分析:

本篇课文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在高一阶段,学生在必修一第一单元掌握了现代诗歌,必修三了解了唐诗。在以往教学中,学生对古典诗歌的意象,意境、表现手法有一定了解。因此,在教学上可以侧重于对词中文人情感的探究,进行文化上的拓展。课时安排:2课时。

课时一

目标:了解苏轼及其诗歌的特色,初步接触豪放派,学会豪放派诗歌的朗诵方法及意境。

时间:40分钟 导入:3分钟

在上一篇课文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柳永的两首诗,大家都对柳永及其诗词有一定的了解,作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在对其诗词的学习中我们也了解了婉约派诗歌的艺术特色,现在我们再来学习苏轼的词。在这里,我给大家一点提示,苏轼是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人物,今天,让我们来一起走进豪放派词人所展示给我们的诗情画意里面,共同感受中国古典文化震撼人心的魅力!

活动1:追根究底

目的:了解该词创作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人生经历,是同学们将苏轼作为一个文学家去解读,而不仅仅只是一个诗人。材料:教师和学生各自准备的书面或者多媒体材料 时间:12分钟 过程:

1、教师提示: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 眉山(今属四川)人。那么苏轼一生都有哪些主要的经历影响他自己的文坛生涯?本课所选择的这两首词是作者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写作的呢?根据苏轼的经历,大家能大致描述一下苏轼的人格特征吗?

2、同学们分组将自己所搜集的材料讨论归纳,小组长统一整理,派组员就以上问题进行本小组陈诉。

3、教师将各组陈述进行整理,将苏轼作为一个文学家展现在同学们面前。

活动:2:配乐词朗诵

目的:使同学们学会正确阅读豪放派的词,学会在阅读中体会词的意境,做到读品相融。

材料:标准朗读录音,同学们事先自己准备的背景配乐。时间:25分钟 过程: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诵这两首词一遍。

2、播放标准朗读录音,请同学们注意朗读节奏、语音语调和语气。同时体会这种词的阅读方法与婉约词的阅读方法有什么不同之处。

3、教师示范朗读,放慢速度,要求同学们在词中划出节奏,并思考为什么要在停顿处停顿。并纠正字音。

4、分小组同学们再次自读。

5、各小组派代表上讲台朗诵,同事配上自己小组准备的背景音乐,由同学们评出最优秀的小组,全班予以掌声鼓励。

课时二

目标:理解这两首诗歌,全面理解豪放派诗歌的意蕴‘ 时间:40分钟

活动3:品读

目的:疏通文意,全面理解这两首词的意蕴,怀着与作者同样的心情感读诗歌,达到感知美、理解美、融入美的境界。材料:幻灯片 时间:40分钟 过程:

1、《念奴娇·赤壁怀古》老师讲读上片,提出三个思考问题:

一、找出上阙中写景的句子。

二、句子中最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有哪些?

三、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作者描写的基调怎样?提问:上阙的最后一句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以上问题主要由学生自由讨论解决,讨论解决以上问题后,老师总结:作者抓住悬崖、陡壁、惊涛、波浪这些可视性极强,变化宏伟的景象,大刀阔斧纵画横抹了一幅奇险惊绝的赤壁之景。)(10分钟)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下片,由同学们自习,分组讨论一下问题:作者为什么要着意描写周瑜年青有为英气不凡?后五句是怎样写人生感慨的?怎样引入感慨的?各小组讨论结果由小组长总结,派代表或者自愿站起来发言。由教师对讨论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对不明白的问题进行提问。(10分钟)

3、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全班齐背。(5分钟)

4、《定**》教师提示:请同学们思考:“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刻画了怎样的抒情主体形象?加点的词语表现了词人怎样的精神?“一蓑烟雨任平生”表现了怎样的品质?(由全班同学共同思考讨论,师生共同思考)并讨论,“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分小组进行,各小组派代表陈述本小组意见。(10分钟)

5、背诵《定**》,个人自荐,全班齐背。(5分钟)

课时三

目标:全面把握豪放词和婉约词的风格特色 时间40分钟

活动4:豪放vs婉约

目标:深入理解并亲生体会豪放词和婉约词的区别 材料:纸、笔 时间:40分钟

1、教师示范朗诵所学过的《雨铃霖》及《定**》,之后学生齐读,注意用婉约派词风应该有的语音语调去读。(让学生在朗诵中体会婉约词的艺术风格)(5分钟)

2、教师示范朗读《念奴娇·赤壁怀古》,学生齐读。(3分钟)

3、学生自荐朗读,同学自己选择配乐或者不配乐。由全班同学点评上台同学的朗诵,可根据自己的理解畅所欲言。(10分钟)

4、分组讨论,《雨铃霖》及《念奴娇·赤壁怀古》被公认为婉约词和豪放词的原因。同学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理解,由教师进行对比总结。(10分钟)

5、教师从①内容侧重:风花雪月,儿女情长,伤离送别,酣饮醉歌,惜春伤秋VS 家国命运,山川景物,农舍风光,怀古咏史,记游叹物(豪放词对词的贡献是扩大了词的选材范围)②写景方式:铺叙细腻,曲尽其形,辞藻华美 VS 大笔勾勒,朴实明快,语言清晰自然。③抒情方式:委婉含蓄 VS 直抒胸意。④气象意境:较为狭窄 VS 较为阔大。⑤欣赏美感:阴柔 VS 阳刚,等方面对豪放派和婉约派的主要不同之处。(12分钟)

第五篇:《苏轼词两首》教案

苏轼词两首

教学目标:

1、领略苏轼豪放雄迈的词风,初步了解豪放派词的特点。

2、体会作者写景、状物、叙事、抒情的写作手法,理解词中烘托和映衬手法的运用。

3、体会词中流露的作者的豪迈之情与壮志难酬的感慨。

4、反复诵读,从词句入手,体会炼字炼句的妙处,提高鉴赏古诗词的能力。重点难点

1、背诵、默写全词并领略苏轼豪放雄迈的词风。

2、理解苏轼复杂矛盾的思想。教学方法: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念奴娇·赤壁怀古》)

`

一、导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让我们走进三国,走进赤壁,走进《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词牌:“念奴娇”,词牌名,又叫词调名。相传念奴是唐天宝年间的一个著名歌女,因其音调高亢悦耳,于是取为调名。这首词又名为《大江东去》、《大江东》、《酹江月》等,这是取苏轼这首词中的句子为调名。

“赤壁怀古”是题目,是词要咏怀的内容。这是苏轼被贬黄州团练副使,怀着抑郁的心情游览黄冈城西的“赤壁矶”后所作。一般认为三国赤壁鏖战的古战场在现在湖北蒲圻。

三、旷达的苏轼:

仕途坎坷:“乌台诗案”/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思想复杂:外儒内道——儒家的积极入世;道家的超脱出世;佛家的四大皆空。

地——四川眉山

字——子瞻

号——东坡

评——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

成就——北宋成就最高的文学家,开创了词的豪迈之风。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苏轼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旷世奇才: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歌: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绘画:善画枯木怪石,主张神似

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

四、朗读: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五、译文: 长江向东奔流,滚滚浪涛把千古以来的英雄豪杰冲洗尽了。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陡峭的乱石插入天空,惊涛骇浪拍打着江岸,卷起的浪花如同千万堆白雪。江山美丽如画,那一时期涌现了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周公瑾,美丽的小乔才嫁给他,雄姿勃发。手拿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曹操的战船被烧成灰烬。我在想象中游历了一番故国(三国)的战场,该笑我太多愁善感了,以致过早地长出了白发。人的一生真象一场梦,还是洒一杯酒祭奠江中的明月吧!

六、怀古咏史诗:写景(陈迹)——怀古(人事)——抒情(感悟)

七、体会作者在词中的所见,所想,所忆,所叹。用简单的语言概括上下片的主要内容。上阕:所见:大江、故垒、乱石、惊涛

所想:千古风流人物

一时多少豪杰

下阕:小乔初嫁_______年青得意所忆雄姿英发_______人才出众羽扇纶巾_______风流潇洒谈笑间_______自信乐观樯橹灰飞烟灭_______从容破敌儒将周瑜所叹:多愁善感、早生华发、人生如梦

八、本词的上、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上阕:正面描写赤壁美景, 以引起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怀念。(咏赤壁)下阕:借对周瑜的仰慕, 抒发自己功业未成感慨。(怀周瑜

发感慨)

九、合作探究:

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 “大江东去”是写赤壁的衬景,用以起兴。“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怀古”的点题。为下文写“三国周郎赤壁”埋下伏笔,这是先替“赤壁”造声势,替“三国周郎”出场烘托气氛。

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你觉得哪些字词用得好,为什么?

诗意: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这句词正面描写赤壁江山景色,勾勒了一幅雄奇壮丽的“长江胜景图”。“乱”“穿”“惊”“拍”“卷”五个词用得形象,把景物写活了,使读者感到赤壁就迫近眼前,长江的浪花就在脚下,涛声就在身边。

赤壁美景的特点是:“雄奇”。

乱:岩石山崖险怪

穿:山崖陡峭高峻

惊:江水之汹涌

拍:惊涛骇浪力度之大

卷:波涛巨大的力量

渲染磅礴宏伟的气势

夸张、对偶、比喻、拟人

面对大江奇景,词人触景生情,发出深沉的感慨: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3、“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两句在全篇中起什么作用?

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词人在诸多英雄人物中歌颂的是谁?周瑜 周瑜是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的前线总指挥。当年三十四岁。词人为我们塑造了一个风流倜傥,气度儒雅,镇定自若的儒将形象。赤壁之战时,他迎娶小乔已有十年。

4、下片着力塑造周瑜,为何要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

1.说明周瑜当时年轻有为,才华横溢。

2.以美人衬托英雄。更显周瑜潇洒的风姿。

3.着力表现周瑜风流倜傥的儒将风采。词学上的俗语叫“刷色”

5、下片塑造青年将领周瑜的形象有什么用意?我们能体会到词人怎样的情怀?周瑜:年龄:34生活:幸福美满外表:英俊儒雅职位:东吴都督际遇:功成名就苏轼:年龄:47生活:屡遭不幸外表:早生华发职位:团练副使际遇:功业未就对比当中哀叹自我仰慕英雄怀古伤己

6、有人说,全词结尾一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反映了苏轼思想上消极的一面。你是如何看待的?应该怎样面对人生中的挫折?

苏轼虽遭贬斥,怀才不遇,但仍积极进取,渴望建功立业,虽有“人生如梦”的慨叹,但此属人之常情,不能因此而认为其情感的消极。“一尊还酹江月”是要向“江月”倾诉壮志难酬的苦闷。

人生短暂、生命易逝,而江月永恒,因而我们要珍惜时间,加倍努力。

7、题目为“赤壁怀古”,怀古包括哪些内容,“怀古”的目的是什么?古迹赤壁(景-壮丽)(古战场)英雄古人周瑜年轻有为风流倜傥仰慕英雄渴望建功立业借古抒年岁已老,怀壮志未酬

讨论:本词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说说其“豪放”表现在哪些方面?

抒发壮志豪情;描绘壮丽之景;刻画豪迈之人。

写景气势磅礴雄奇壮阔风流人物英雄豪杰描壮观之景怀古咏史怀英豪之人抒情壮志未酬抒未酬之豪情 作业:

背诵默写全词。

第二课时(《定**》)

一、新课导入:

贬到杭州,他说“我本无家更安住,故乡无此好湖山”。贬到黄州,他说:“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贬到惠州,他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贬到儋州,他说:“九死南荒吾不悔,兹游奇绝冠平生”。

二、这是一首记事抒怀之作。

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湖北省黄冈县),偏居荒野,躬耕自乐。是年春,诗人至黄冈东南三十里的新购田地,归途遇雨,心有所感,遂赋此词。

三、诵读课文,积累感悟.朗读的要求:

1、读准字音

2、读出节奏

3、读出感情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四、赏析探究

上片: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译文:不要去听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诗长啸,一边缓步而行。竹杖和芒鞋轻捷的更胜过马,有什么可怕!只要披一件蓑衣,任凭一生风雨,我也不在意。

下片: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译文:料峭的春风把我的酒意吹醒,我感到微微的寒冷。抬头看时,山头的斜阳却殷殷相迎。回头望望方才风吹雨落的地方,我信步归去,既没有风雨,也无所谓天晴。

五、解读小序,了解背景 思考:小序交代了哪些信息?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时间:三月七日

★地点:沙湖道中。

★环境:先雨后晴。

★事件:遇雨。★人物:雨具(拿着雨具的仆人),同行,余。★感觉:狼狈

不觉

★故:交代写作缘由。

小序交待了写作时间、地点、环境、人物、事件。

六、词的上下片各写了什么内容?

上片写风雨中的情景和心境(雨中事)。下片写风雨后的情景和心境(雨后感)。

七、探究讨论:

1、在该词中,苏轼通过途中遇雨这种生活小事,表达了自己怎样的生活态度?

(1)途中遇雨,“同行皆狼狈”,而作者的反应怎样?由此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心态?(2)“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从这一心中事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3)作者虽然不在意风雨,但雨过天晴后,本应欣喜,但作者反应如何?由此可以看出他怎样的人生态度? 人生态度自然风雨(穿林打叶)“何妨”“莫听”“吟啸”“徐行”超然物外泰然自若潇洒安闲人生风雨“谁怕”“任平生”旷达洒脱乐观晴搏击风雨、笑傲人生、泰然处之、无所畏惧、潇洒从容心中无晴雨宠辱偕忘超然物外“回首”-“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2、词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从这首词中,可以看出词人是一个吟啸徐行、拄着拐杖、穿着草鞋、顶风冒雨、不畏艰难、镇定从容、旷达乐观的词人形象。

雨中东坡—笑对人生风雨的达者

雨后东坡—看破人生晴雨的智者

沉着:再大的穿林打叶声,都打不乱一个人既有的步伐,只要你视风雨为无物,照样吟啸徐行。

豪迈:竹杖芒鞋不可惧怕,只要你以之为乐,一样可以轻胜过马。

随意而安:料峭春风冷,山头斜照暖。气候不定,人生不定,祸福难晓,不如听其自然。

通达:也无风雨也无晴。阴晴可以等同,盛衰荣辱,又何足挂齿?利害得失可以一并泯灭„„

与李白相比,苏轼少了几分桀骜不逊,多了几分隐忍平和; 与稼轩相比,苏轼少了几分慷慨激昂,多了几分淡定从容;

与杜甫相比,苏轼少了几分沉郁愁苦,多了几分超然达观。

3、回首人生的风风雨雨,苏轼悟出了“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人生真谛,他决心从此“归去”,用“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态度去抵抗纷扰的世界。你怎么看待苏轼的这种人生思想?

面对人生的风雨,你会怎么做?

人的一生,不论他处于什么朝代,都难免会遭受风雨、不幸和打击。正所谓“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可以说,只要生活,就有可能遭受“风雨”,就有可能遭遇不幸。怎样面对人生道路上的风风雨雨,怎样面对人生的种种不幸?当我们无法排解时,就让我们诉诸内心、诉诸文字。白居易说过“无论海角与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庄子也说过“顺适自然,则无物不可观,无物不可乐。”苏轼的洒脱正是他寄托于内心,从中寻找到平衡点,这也正是我国传统文化在他身上的体现。懂得了这一点,我们便了解了与生活和谐相处的真谛。人生启示:

* 阳光总在风雨后。

* 也许正当我们感到绝望的时候,希望和转机已经在前面等着我们了。* 失败和成功是一对孪生兄弟,失败来了,成功还会远吗。*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 阴雨之后必有阳光,生活中要充满乐观和希望。

4、探讨这首词的表现手法

1、以小见大(以一场自然风雨实写人生风雨、人生态度,从生活小事件中见出人生大哲理。)

2、一语双关(自然风雨/人生风雨。“风雨”和“晴”既是指自然现象,也是指人生中的风雨和晴天,即:人生中艰难苦难的逆境和人生中春风得意的顺境。)

课堂小结:心有东坡词,人生无难题。人生再多的风雨,经过东坡的过滤,都变成一片晴空了。苏轼为我们撑起了一把伞,撑出了一片晴朗的天空,愿我们活得像他一样明亮,一样豁达。

人生有顺逆,有成败,有荣辱,有福祸.但无论处于何种境地,我们都要以坦然而超脱的心态去对待,胜不骄,败不馁,福不喜,祸不悲,这样才能完成自己的人格修养。

八、作业 练习册

下载苏轼词两首word格式文档
下载苏轼词两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苏轼词两首教案

    苏轼词两首之《念奴矫·赤壁怀古》教学设计语文组 董铁楠 教学目标 1.继续感受、品赏词的意境、词的情韵。 2.了解不同时期词作者的创作风格。 3.体会词人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旷......

    苏轼词两首教案

    苏轼词两首教案 【三维目标】 1、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两词的写作背景, 2、领略苏轼豪迈的词风,初步了解豪放派词的特点。 3、品味两首词不同的风格,感受豪放与婉约的不同......

    苏轼词两首教案

    5、苏轼词两首 【教学目标】 1.了解豪放宋词的风格特点,提高古典诗词的阅读鉴赏能力。 2.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词的写作背景。 3.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

    苏轼词两首 教案

    苏轼词两首 教学目标: 1、了解两首词写作的背景,进一步了解苏轼生平与思想。 2,合作学习,用文学视角解读词中景物描写与诗人情感的关系。 3,了解古代文人的内心归宿,感受淡定的人......

    苏轼词两首说课稿

    念奴娇.赤壁怀古 说课人:谷海峰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这五......

    苏轼词两首学案

    必修四第二单元第5课 苏轼词两首学案 编写:何海锋 学习目标: 1、诵读吟咏,了解苏词的艺术风格。 2、了解作者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人生如梦”两句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3、......

    《苏轼词两首》说课稿

    《苏轼词两首》说课稿 (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 ①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苏轼词两首》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的第2课。这个单元学习宋词。本单元选择......

    苏轼词两首教学设计

    苏轼词两首 [新课入门须知] [知目标] 学习目标 考点提炼 知识 目标 1.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苏轼词两首 2.根据语境解释相关词语的含义 七种常考的表现手法 能力 目标 1.鉴赏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