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中学生陶艺兴趣的探究

时间:2019-05-15 04:57: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培养中学生陶艺兴趣的探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培养中学生陶艺兴趣的探究》。

第一篇:培养中学生陶艺兴趣的探究

培养中学生陶艺兴趣的探究

陈仁部

福建省三明市第九中学,福建三明,365001 摘要:陶艺作为一项古老的技术,它有着较强的艺术性,因此教师在培养中学生陶艺兴趣时需要从艺术角度入手,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最终达到陶艺课堂教学目标。但现实中许多中学生对陶艺技术学习兴趣不足,他们更加关注文化知识的学习,从而影响到中学陶艺课程教学质量。本文通过对中学生陶艺兴趣的探究,找到更加科学的教学方式,为学生今后陶艺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关键词:中学生;陶艺技术;学习兴趣;教学问题

前言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推进,培养中学生陶艺兴趣的教学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教师在课堂上需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增强他们的艺术审美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要从学生实际状况出发制定有效的教学方案,在提升学生陶艺理论知识水平的同时增强他们的操作能力,掌握更完善、系统的学习方法,激发他们学习兴趣,从而达到陶艺课堂教学目标,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一、创新陶艺教学方法

教师在让中学生进行陶艺知识学习时,应该要做好教学方法上的创新,让他们感受到陶艺技术的魅力,最终达到陶艺教学目标。首先教师在教学时要给予学生一个比较宽松的学习环境,在为他们讲授陶艺制作技术时要与其他艺术充分结合,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相关问题的思考,探索科学的学习方式,为今后陶艺知识学习提供帮助。其次,教师要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如在进行陶艺作品创作时可以激发他们的想象,将自己内心的情感与艺术认知融入其中,创作出更具思想性、观赏性的陶瓷艺术作品,激发他们的陶瓷学习兴趣。最后,教师要拓展学生的创作视野,不能将制作灵感仅限于陶瓷艺术本身,而是要从其他角度看问题,逐渐增强自身的陶艺创作能力,掌握科学的陶瓷制作方法,最终达到中学教师课堂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陶瓷学习兴趣。面对不同性格的学生教师还要给予他们不同的指导,让他们从自身实际状况来选择陶艺制作方法,以提升其学习效率,掌握更精准的制作技巧,满足他们今后陶艺知识学习需求。

二、提升学生观察能力

陶艺技术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学生长期的积累,并在学习中感受到陶瓷艺术的魅力,主动参与到陶瓷艺术学习之中。以往教学中教师忽视了对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导致他们对生活的感悟较少,没有找到陶瓷艺术创作灵感,从而影响到中学生的陶瓷学习水平。此外一些学生他们过于专注教师所讲解的陶瓷艺术理论知识,没有仔细观察教师的操作手法,再加上他们自身的“悟性”不高,从而增加他们的陶艺学习难度,并逐步失去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提升自身的观察能力,从生活角度入手进行艺术创作,掌握更系统化的学习技巧,以满足他们今后陶瓷艺术学习需求。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观察能力”比赛,找到名家作品的特点,并学习他们的陶艺制作手法,最后结合自身的理解来进行艺术再创作,在提升学生创作力的同时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对陶艺知识有更深入的认识。

三、增强学生实践水平

教师在对中学生进行陶艺教学时应该要增强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在实践中对陶艺有着更加深刻的认识,最终达到陶艺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们亲自动手制作陶瓷,使其感受到这些技术的魅力,在学习过程中认识陶瓷艺术,增强自身的审美情趣,为今后的学习与生活提供良好帮助。陶艺与雕塑、绘画有着共同之处,它能够将绘画艺术和雕塑艺术集于一体,通过不同形式来展现出陶瓷艺术的魅力。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学习雕塑与绘画中的空间、色调肌理、体量、点线面等基础知识,然后将这些理论应用到陶瓷制作中,增强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让他们感受到陶瓷艺术的伟大,在实践中掌握和学习陶瓷艺术,拓展他们的艺术视野。在陶艺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练习泥的揉、戳、压、捏、敲、拍等,然后再让他们参与纹饰雕刻,最后添加铁、铜、锰等物质进行煅烧,使学生感受到陶瓷制作工艺的精细性,激发他们参与陶艺制作的兴趣。

四、设计有效教学方案

中学教师在开展陶艺教学时应该要制定出有效的教学方案,给予学生科学的指导,这样才能达到课堂教学目标,为他们今后陶艺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在进行教学方案设计前,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们的学习状态,然后结合他们的状况来调整教学方案。比如针对一些陶艺基础知识较差的学生,教师则要给予他们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去体会陶艺艺术的魅力,让他们逐渐掌握基本知识,为其后续相关知识的学习提供帮助。对于一些操作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则要让他们多参与、多动手,在操作过程中掌握学习技巧,提高他们的陶艺操作技能,满足他们今后陶艺知识学习需求。教师教学设计中还要做好任务分配与教学内容选择,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以增强学生的陶艺学习兴趣。此外教师要丰富陶艺教学风格,比如抽象风格、波普风格、古典风格、浪漫风格、抒情风格、写实风格等,激发学生的陶艺创作力,逐渐形成自身独特的艺术风格,为未来陶艺技术的发展提供更多优秀人才。

五、总结

中学教师在提升学生陶艺学习兴趣时,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状况出发,在转变传统教学方法的同时要给予他们更多的自我学习空间,感受到陶瓷艺术的魅力,最终达到课堂教学目标。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提升自身的观察能力,用心感受生活并将生活中的所遇所感融入到陶瓷艺术制作之中,增强学生艺术欣赏水平的同时提高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参考文献:

[1]郭志锋,周子强.陶艺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J].艺海,2009,05:112-113.[2]迟鑫.陶艺教学中的综合实践活动初探[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5,01:82.[3]李新青.在陶艺的鉴赏中提升审美能力[J].成功(教育),2012,12:119.[4]范丽青.情在陶艺教学 意在创新培养——聋生陶艺教学初探[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02:150+166.

第二篇:如何培养青少年对陶艺的兴趣

如何培养青少年对陶艺的兴趣

储田学校

吴风华

现代社会科学的迅速发展,需要人丰富而高尚的情感与之平衡,而美术课程作为培养人的情感的平台之一也应与时代同步发展。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尤其是美育列入教育方针以后,美术教育受到了空前的重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进入了重要的发展时期。美术新课程标准提出:“通过学习美术,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以及美术的实践能力,达到能用美术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完善人格。”

中国工艺美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艺术传统。中国是瓷器之乡,素有“瓷国”之美称,而中国景德镇又是“瓷都”。故青少年从小就应肩负历史的责任,同时也是顺应时代发展,合乎素质教育方针。培养青少年对陶艺的兴趣,是当前美术教学的一项根本任务。

如何培养青少年对陶艺的兴趣?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课堂是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并通过各种工具、材料进行制作、练习而获取知识的平台。在陶艺美术教学过程中,关键是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对陶艺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乐学、善学。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在此抛砖引玉浅谈几点体会:

一、充分展现陶艺的自身特点,培养学生对陶艺的感知能力。

“陶艺”泛指瓷土、陶土和各种粘土烧成的艺术作品。陶艺制作方法多样,如能巧妙运用,灵活发挥,可充分展示鲜明的个性,产生相当强的表现力与感染力,使作品更加生动传神。抓住这一特点,学生在学习时有很大的机动空间和开拓思维的空间,再加上地处“瓷都”的优越环境,古今名人陶艺传世佳作馆藏丰富,从而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利于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参观与学习相统一的良好学习氛围。

兴趣是学生学习陶艺的基本动力之一。教师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的特有魅力,利用现代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例如:课堂上配上录像、范画、工艺作品等方式,可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课外带领学生参观各种艺术展,又可从视觉体验上激发学生学习陶艺的兴趣。同时在教学中,还应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教材的内容以及教学的环境因素进行协调统一,引导学生培养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美术教学也同其它科目一样,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美术是一种乐趣,并在这乐趣中学习掌握美术的基本能力,从而达到促使学生形成学习陶艺兴趣的目的。

二、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掌握陶艺基本表现手法。

陶艺课程大致可分成欣赏和表现两大块。在激发学生用掌握的陶艺知识来表现自己对事物、生活中美的感知上,不管是表现手法、制作技巧,还是形体塑造、色彩运用等,只要学生乐于动手、动脑,放胆去表现,在这个表现的过程中就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自己的各种表达方式。从而使学生和教师在心灵上产生共鸣,达到人文、情感、精神上的沟通。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表现欲,促使学生带着自己的情感去完成一件作品。

三、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懂得运用陶艺展现自我。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精神是社会成员最重要的心理品质之一。用陶艺来表现丰富的生活、情感和事物,这也是一种重要手法。然而生活、情感和事物又都是在不断发展的,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通过陶艺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将会对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也给陶艺课堂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传承古今文化的同时也有了时代的产物。这对促进学生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是有独特的作用。

根据美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可把陶艺学习分成四个学习领域,即“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教师要明确把握课堂教学的目标、内容、学习方式和评价四方面构成陶艺教学过程中的比例要恰当,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实施学习活动。这样才会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学习自己想学的陶艺,用已掌握的陶艺知识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和对生活的理解。

总之,结合本地独特的地理优势和陶瓷文化资源优势,把陶艺课上“新”、上“活”,不仅能达到培养青少年对陶艺感兴趣的目的,更能推动我国陶瓷艺术迈向更高领域。

作者简介:

吴风华,男,1976出生,中教二级,2000年毕业于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陶瓷设计美术专业,2000年调入储田中学任教中学美术。

第三篇: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兴趣的培养策略探究

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兴趣的培养策略探究

摘 要: 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体育课应该注重“健康第一”的思想,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相应的提升,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体育教师的教学方法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决定学生是否能够真正参与体育课的学习。所以体育教师应该掌握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本文首先分析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并提出了相应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 小学体育 教学方法 培养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对某一学科拥有兴趣的学生最容易学好这一学科,尤其是小学生,身心发展还不太成熟,兴趣对其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小学体育课,作为学生体育素质培养过程中的基础,更应该承担重任,教育者必须给予重视,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体育课感兴趣,为其日后体育素质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如今的体育课上的教学方法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得有些学生回避体育课。因此必须探索解决的办法,教育者首先要了解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然后才能对症下药,探索出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方法。

一、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分析

1.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特点

教学方法的探究是在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的基础上,设计各类能被小学生所承受的体育活动。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的阶段,在课上的力量练习中,让他们练习负荷较轻,练习频率较高,因为这样能够提高神经系统对肌肉运动单位的动员能力,肌肉协调工作的能力能够得到相应的改善,体育教学者应该把握好练习的时间及强度,以达到最佳的锻炼效果。除了力量的锻炼之外,体育教学者还要注重小学生耐力的培养,教学者应制定逐渐增加强度的耐力训练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而小学生处于柔韧力最容易训练的年龄,教育者应该注重学生柔韧力发展的练习。

2.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小学生的心智还处于发展阶段,注意力不能得到充分的集中,对各方面的刺激极快速地做出反应,同时渴望表现自己,也希望得到他人的赞扬,而且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会付出较多的精力。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都是比较爱动的,喜欢各种户外活动。除此之外,小学神的想象力丰富,极具形象化思维,对于形象化的东西也充满兴趣。教师应该利用小学生的诸多心理特点,从而制定出形式多样、教学内容丰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小学生兴趣的培养策略

1.教学内容游戏化

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游戏无疑是最适合的教学方式,游戏的有趣性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运动的积极性。与此同时,游戏还有竞技性,可以在学生之间形成竞争,从而更好地带动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因为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尤其渴望得到他人的赞许,具有游戏性质的活动能够促使他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表现自己。所以教学者可以把教学内容通过各式各样游戏的形式表现出来,引起学生在体育课上的学习兴趣以实现学习目标。

2.教学素材多样化

教学素材的多样化要求教育者选取各种有质量、有特点的体育运动视频,或者向学生介绍体育明星的经历。学生通过对运动视频的观看,会产生模仿的欲望,从而更容易地加入体育运动过程。介绍体育明星的经历无疑会给学生带来榜样化的力量,使学生对体育明星产生崇拜之情,对体育运动产生向往之情,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更积极地进行各种活动的训练,并以榜样的要求督促自身的进步。

3.教学氛围和谐化

能够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氛围要求必须是轻松愉快的。这样的环境才能使学生释放自我,尽情投入体育运动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就是要引导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气氛。首先教师要求和蔼可亲,融入学生中,和他们一起学习活动。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多鼓励学生参加集体活动,在教授学习内容的过程中循序渐进,一步一步地向学生有耐心地进行展示,鼓励学生独立完成动作,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喜欢体育课。

4.评价方式多元化

在体育测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和鼓励。要求教师既关注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是否得到提高,又注重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测评的最后成绩固然重要,但是学生平时的表现也尤为重要,因为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不同,运动水平也不同,不能要求学生的最终测评成绩都优异,有的学生平时积极参加活动,但是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而没有得到高分。对于这样的情况,教师应该对其成绩酌情给予适当的调整,在这样多方面的测评标准下要求结果的公平公正。

三、结语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兴趣极为重要,只有学生对体育课感兴趣,才能积极参与体育课的各种活动中。因此,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当前教学过程中发现的不足,从而探究出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在体育课上都得到充分的锻炼,为实现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刚.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兴趣的培养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3(5).[2]孙岩.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兴趣的培养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4(2).[3]宋慧敏.浅谈小学生体育兴趣的激发与培养[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0(2).[4]陈平.浅析当前中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J].内江科技,2009(10).

第四篇:中学生作文学习兴趣培养

中学生作文学习兴趣培养

教师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和方法,把作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逐渐把“老师要我写”变为“我要写”的自觉的要求。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主要是培养学生对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兴趣。要提高作文写作能力,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唯有通过用“眼睛看”、“耳朵听”、“脑子想”、“手指写”,并于此循环锻炼、反复加强,写作水平才能有所提高。应用文写作教学必须要以学生为主体,围绕学生“看、听、想、写”这四个方面,结合学生自身实际,充分考虑学生的情感、思维、兴趣和需要等因素,努力转变教学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手段和方法,才能使应用文写作教学水平与质量有所提高。

相对于城市里的学生而言,农村中学生生活中所接触到的新鲜事物要少一些。可供阅读的书籍较贫乏,学生的知识容量相应地变小,而一般的父母只要求自己的孩子考个好成绩,至于孩子的语文水平,特别是作文水平是不关注的。长久如此,孩子们就会这样想:连父母亲都认为作文是不重要的,那我何必花太多时间在上面呢?这样,无形当中父母的态度又是对学生作文兴趣的养成的致命一击。以前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会自然而然地把按教学计划教完课文作为硬任务,并且尽心尽力地去教完教好,因为它与考试有极重要又很明显的关系。而把教作文当作软任务,少教几次作文都无防。当然,这和目前的应试教育有着必然的联系,但一味为考试而写作,势必使学生失去了对写作的热情和兴趣。

总之,兴趣的产生,有时是天生的,更多是后天形成。农村中学生对作文兴趣的产生更多是靠语文教师的精心培养。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呢?如何给他们的语文补充营养?

一、丰富作文训练方式、方法。

1、教师写“下水作文”,激发学生创造热情。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师写“下水文”是重要的方法之一。无论教师的写作水平如何,与学生一同投入写作的“海洋”游上几个来回,都会使同行的学生兴奋不已。其好处有几方面:一是教师从自身的体验出发,给学生介绍自己的创作过程,如何立意,如何选材,等等,使学生倍感亲切;二是让学生充分体验与教师尽情交流的快乐。同一个题目,同一种要求,同一个时间,这本身就体现出语文教学迷人的人性色彩,学生渴望交流的愿望得以实现,必然会给写作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三是教师敢于把自己的“下水文”拿进讲评课堂,与学生作文放在一起比较,让学生挑刺,并尝试着说出自己的理由,这样的一个评判过程,必然会使学生的写作兴趣大增,并始终保持战胜老师的“欲望”。

2.教师巧妙利用批改,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1)快速批阅,及时反馈 学生交上作文,有的是为了完成任务,有的则当作是自己一次精心创作的尝试,渴望很快得到结果,老师就应及时批阅及时发放,让学生尽快品味到写作成功后的喜悦。这就可以满足学生求知的心理,又可以让学生了解到自己写作中存在的不足,看到自己的进步,尝到成功的滋味。

(2)多给鼓励,少给批评

每个学生的每一篇作文,大多是经过他们冥思苦想而取得的成果,理应受到老师的尊重和理解,所以,老师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首先要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哪怕就一个精当的词,一个优美的句子,都要及时地给予鼓励,在文后给予肯定的评价。

(3)批改具体,不能空泛

作文批改要解决具体问题,使学生作文水平有所提高,就不仅要在字、词、句、修辞等问题上指出不足、进行修改,更要在文章的布局谋篇、材料选择、详略安排等较抽象的问题进行具体、细致的修改,让学生明确其进步,从而使其作文兴趣有所提高。

3.让学生亲近生活,拓宽作文视野。

按心理学的观点,兴趣是以需要为基础的,是通过实践活动逐步形成的。因此,教师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和方法,把作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逐渐把“老师要我写”变为“我要写”的自觉的要求。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主要是培养学生对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其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生活本身是丰富多彩的,是作文的源泉。文章是客观生活的反映,这种反映是以人的心理为中介的。生活正是广阔的海洋,只有热爱生活,才能积极地投入生活的怀抱,才能从中获取知识,增长才干。要注意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体验生活的良好习惯。光有生活,而没有体验,往往写不出鲜活生动的文章来。这就要求学生首先学会做人,有目的、多层次、多角度地感受生活,在生活中捕捉写作素材,丰富知识,让其亲身体会到生活中有取之不尽的写作宝藏。

二、通过阅读,积累语言。

1、充分利用好课本资源,为写作打好基础。每当我讲到课本上的现代文名家名篇时,我都会让学生选一些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摘录下来并谈谈自己喜欢的理由,有时凡是遇到对学生写作有好处的篇目我都让学生写自己独特的感受,内容字数多少都不限。而对于古诗文,我都是让学生把自己想象的美好意境或优美的画面描述出来。通过这些方法,我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而且又把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2、利用课外读物,扩大阅读量,积累语言。开展丰富课外活动,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能力。

提高学生作文能力不能仅仅靠语文课堂,大家都知道,语文课外阅读,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我们农村学校条件差:图书少、网络信息不发达,学生几乎没有什么书可读,再加上学生学习时间紧,读书的时间很少。其实,只要我们动脑筋,办法总比困难多。比如:

(1)持之以恒地向学生选送优美的时文,尽可能地弥补语文学习环境的先天不足。优美的时文散见于各类报刊杂志,如果我们将其汇集起来,送给学生,那么学生就能用较短的时间,获取大量的知识信息。

(2)尽可能地多开展一些有助于学生提高语文能力的各种活动,诸如读书报告会、知识竞赛、辨论会等;

(3)鼓励学生大胆参加有关的征文活动,积极向有关报刊杂志投稿,发动学生自编刊物,激发和满足学生的发表欲。

总之,只要学生留心观察、用心读书、欢心活动,便会有自己的想法:想法的形成和想法的表达都要用到语言文字。

3、积极想办法改善阅读环境、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农村学生语文学不好,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阅读量的不够。在农村这样一个缺少阅读条件、阅读氛围的环境里,学生们是很难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因此,语文教师可以先成为学生阅读的眼睛,把他们带入文学的殿堂,然后再慢慢培养阅读的习惯。

在教学中,我们要学会“讲故事”,所讲的内容可以结合课文,也可以从课外信手拈来,只要能提高语文修养,可以不必受主题、题材、表现形式的束缚。学生在老师的熏陶下,便会慢慢地对文学产生兴趣,便会试着去搜寻那一类的文学作品,从而喜欢上文学作品,慢慢地便养成了阅读审美的好习惯。

在阅读中,帮学生解决书本的来源问题。每学期初,要求学生每人互相借两本好的阅读书或者作文选、读者文摘、意林、语文报、中学生阅读、智慧背囊、让中学生感动的中外故事等,成立班级读书角,学生在学习之余随时都可以阅读,而且每个学生都可以读到不同的书,这就弥补了书少的不足。解决的方式其实并不少,关键在于师生之间对阅读的重视与否。恰如荀子所说的关键在于为与不为:[2] “为之则难者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三、积极开展课外活动、改善阅读环境。

开展丰富课外活动,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能力。提高学生作文能力不能仅仅靠语文课堂,大家都知道,语文课外阅读,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许有人会说,农村缺少开展课外活动的条件。其实,只要我们动脑筋,办法总比困难多。所以我们有必要加强课外阅读的组织与指导,使课外阅读真正落到实处。制订计划,统筹安排。调查中发现,学生的课外阅读随意性强。进行课外阅读必须从温州的实际出发,结合课堂教学,制订切实可行的课外阅读计划。重点做到时间落实列入课程表,雷打不动。还应把课外阅读计划纳入语文教学计划,做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阅读与作文相配合,统筹安排。辨明关系,提高认识。现在学生的课外阅读偏重于言情武打漫画等消遣类的书籍,针对这种情况,或举办专题讲座,或进行个别引导,帮助学生辨明几种关系,提高认识。一是消遣与求知的关系;二是流行与需要的关系;三是拙作与杰作的关系。具体引导,激发兴趣。初中生的年龄特点使他们在课外阅读时易受情感的支配,兴趣在阅读一些不太适合初中生阅读的书刊上,更有不少学生由于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缺乏课外阅读的兴趣。所以我们要对学生进行具体引导和个别指导,采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读书活动,如文学欣赏课、诗歌朗诵会、演讲赛、文学社活动、甚至学校老师对学生的各项奖励以赠书的形式等等,以次来激发学生健康的阅读兴趣。配合教学,选择读物。学期或的推荐,一定要根据课外阅读计划,配合教材的学习,认真审慎地选取高品位、高质量的读物,开列一个比较适量的系统的清单。重点要推荐一些中外名著,来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作为语文老师更要广泛涉猎,及时了解阅读有关适合中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教师也应该有自己的课外阅读,这样更有利于向学生推荐书目,更有利于与学生交流,对其进行引导。传授方法,培养习惯。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为了提高阅读效率,必须从实际出发,引导学生用科学的读书方法进行课外阅读,切实截决“怎么读”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阅读方法包括读书的方法(如默读法、跳读法、精读法、略读法、速读法等)和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如圈点批注法、分门摘录法、提纲挈领法、写心得体会法等)。传授这些发要指导学生在具体运用时要不拘一格,根据自己的需要灵活运用。组织交流,检查督促。在课外阅读中组织好学生之间的交流非常重要,学生间的互相影响产生的作用有时比教师指导更大。另外,交流活动还能激发兴趣,促进课外阅读的开展。教师应分阶段地开展一些活动:召开读书报告会和读书经验交流会;开展读书笔记展览评比;举行读书知识比赛;举行朗读或快速阅读比赛;举办手抄报、演讲会、故事会、网上作文比赛等等。组织这些活动要有计划,认真实施,才有效果。

总之,只要学生留心观察、用心读书、欢心活动,便会有自己的想法:想法的形成和想法的表达都要用到语言文字。这样,时间长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就自然而然提高了。

在培养作文兴趣方面,教师的引导作用是极为重要的。但同学们也可以结合自身的特点,看自己爱看的书,写自己想说的话。当然,有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只是有了学习的动力,而要真正学好语文还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求学历程总是艰辛的,但你若有了审美的欲望与求学的兴趣,便能使作文写作驾轻就熟,即使再苦,也是乐在其中,让学生感受“学海无涯乐作舟”。

第五篇: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

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

⒉1 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对于一名学生来说,如果对自己学习的意义不明白,自然不可能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要使他们知道自己所学的每项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目的,以及这些知识技能对自身及社会的意义,唤起他们的间接兴趣。⒉2 激发学生的美感,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如在体操练习时,使学生建立一定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及动作完美所引起审美的情绪。组织学生观看体育比赛、表演,如各种球赛、艺术体操、健美比赛、开幕式、闭幕式等。同时,体育老师要用高尚的情操,广博的知识和健美的体魄、优美的示范,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应利用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来培养学生对体育美学兴趣爱好。既能达到教育功能,又有强烈的审美作用,从而获得特殊的伦理效果。⒉3 注意体育教学的趣味性体育课的组织形式要生动活泼,多样化,教学手段灵活,不断改变作业条件,允许学生个性发展和爱好的选择。凡是优秀的体育教师都善于利用风趣、幽默的课堂语言和各种教法手段{对比法、比赛、游戏法等)来提高学生学习的情绪。如在快速跑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十字接力跑比赛、追逐跑比赛、迎面接力跑比赛,使教学气氛变得轻松愉快,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只要课中出现新异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学生就会精神振奋,跃跃欲试,利用

青少年学生的这种心理就能有效地诱发学生兴趣。

⒉4 在运动实践中培养兴趣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正确合理地组织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使学生对于体育活动既有直接兴趣,又有间接兴趣。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易到难地安排教材内容。让学生经过努力可以看到和达到预想的效果,并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培养对运动项目的广阔兴趣,克服片面发展,防止兴趣主义。随着年级升高或对某些专项兴趣的]出现,再逐渐引导学生培养对一定项目的中心兴趣。此外,提供必要的设备,方便学生锻炼,使其在体育课之外也有活动的机会,从而在直接进行的运动中培养对运动的浓厚而稳定的兴趣。要加强体育活动的安全保护,特别要教会学生自我保护,尽量避免伤害事故。因为学生一旦发生对运动的恐惧情绪,就很难再培养出运动兴趣来了。⒉5 运用榜样激励法来培养兴趣利用本校及周围的典型事例和人物作为榜样,对学生进行教育。因为榜样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吸引力和鼓动力,而青少年又富有模仿性,爱效仿父母、师长,爱学习有威望的同学,尤其崇拜成功的体育人物,所以体育教师应善于发现、培养和宣传体育先进个人与先进集体。

⒉6 重视反馈作用学生在学习中,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了解自己所学知识的应用成效,纠正错误技术动作以及完成质量好坏等,都可以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会激起进一步努力学习的愿望,看到自己的不足,与可以激起克服缺点的决心。建议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激发学生的需要和设置必要的诱因,对引起学生的体育兴趣,都具有同样的重要性。体育教师应具备这种能力,不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引导 他们由无趣到有趣,由有趣到乐趣,由乐趣到志趣的更高认

识。

下载培养中学生陶艺兴趣的探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培养中学生陶艺兴趣的探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陕西理工学院毕业论文论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王家宏(陕西理工学院体育学院02级2班陕西汉中 723000)指导教师:贺国侠[摘 要]:学习兴趣是学生渴望获得新知识,探究新事物,参与学习......

    历史教学中学生兴趣培养

    学科教学研究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试想,一个教师,如果学生对历史教学毫无兴趣,那么,要想学好历史,提高历史成绩无疑是一种空想。因此,苏霍姆林斯基说:如......

    中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

    中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 摘 要: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的重要评价之一是"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让学生在亲历体验中有话想说,在厚积薄发中有话会说,在......

    中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

    中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7-9年级学生需“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量不少于四百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所以,课外阅读成为实现语文......

    陶艺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平阴县少岱小学陶艺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彰显学校办学特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出发,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体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努力提......

    英语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研究

    英语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研究 英语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研究 延安实验小学 刘 婷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也随之有了很大程度的革新。......

    浅谈中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

    浅谈中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摘要:作文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作文水平的高低是衡量我们语文教学成功与否的标志。而兴趣则是人积极探索某事物的认识倾向,是人学习时最好的老师,是......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美术兴趣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美术兴趣赵兰贵州省贵阳市第三中学(550018) 随着近几年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素质教育的口号喊的越来越响,可以说,素质教育已经深入人心,自从事美术教学几年来,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