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找规律教案、说课、反思
2011-2012年第二学期公开课
《找规律》 教学设计
城关一小 李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的循环排列规律。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事物排列的规律中隐含着数学问题,体会到数学无处不在。
2、通过摆规律,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的循环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找出不同角度的循环排列规律。
2、运用规律解决一些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学具卡片、正方形的纸和小贴画(每人一份)。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复习旧知
师:今天我们的数学课堂上来了几位朋友,一起来看看它们是谁?(课件出示:美洋洋、慢洋洋、沸洋洋、喜洋洋的图片)它们是《喜洋洋和灰太狼》里面的几位可爱的洋洋。洋洋们搬新家了,它们买了些灯笼准备挂在新房子的门口(课件出示:缺少一个灯笼的图片)来瞧一瞧,咦,怎么有一个灯笼没有颜色,你们观察一下这儿应该是一个什么颜色的?我们用找规律的方法解决了灯笼的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的规律,这节课我们就继续学习找规律。(板书课题:找规律)
二、引导探索,寻找规律
(课件出示教科书第115页墙面图、地面图)
师过渡语:洋洋们想带大家去它们的新家玩玩,让我们出发吧!瞧,这是洋洋自己设计的房间(图片出示洋洋的洋洋房间,)(1)师:洋洋们的房间装修得真漂亮,请仔细观察看看墙面、地面上的图案排放有规律吗?我们先来看看这一面墙面,墙面上有哪些图形,这些图形的排列有什么规律,你发现了什么?请把你发现的规律告诉同桌。看看谁火眼金睛,发现的方法最多,最快。
1(2)学生汇报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规律)(你是怎么看的?还有谁也是这么看的。)
师:谁来说说你发现了怎样的规律? 生:我发现了斜着看——每一斜行的图形都一样。
生:我发现横着看——第一个图形移到了最后一个,其它的图形都往前移动一格。
(一)横着看:从左往右的规律
师:你说的可真好,我们一块来仔细研究研究它发现的规律!谁也发现了横着看的规律?上来指着给大家具体说说!
师:大家听明白了嘛?好,我来问问:第一行怎样移动能变成第二行? 师:一起来看看,是这样变的嘛?(边演示课件边解说)从左往右看,第一行的第一个图形移到了最后,其余图形向左移一格,就变成了第二行。谁能像老师一样来说说看?(请多个学生说。)教师板书:从左往右
第一个——最后一个。
师:大家会说了吗?那就用同样的方法,把第二行到第三行的变化说给你同桌听听吧!
师:第四行是怎样变出来呢?谁能说一说。是不是这样呢?我们来看看,一起说说。
回想一下刚才的动画,谁能用一句话概括,每次都是怎样变的?
师生小结:大家都发现了每次都是第一个移到最后一个,其余图形依次向左移一格。
师:象刚才小朋友们发现的这种规律就是“循环排列规律”(板书:循环排列规律)
(二)横着看:从右往左的规律(指名说)
1、横着看,循环规律除了从左往右移动,还可以怎样移动?引导学生观察第四行到第三行的变化。
(第四行的最后一个移到第一个,其它图形向右移一格,就变成了第三行。)
2、其余几行是怎么变的?我们全班同学一起来边看课件边齐说。
3、谁也能用一句话概括,每次都是怎么变的?根据反馈 板书:从右往左 最后一个到第一个
4、小结:横着看,有两种情况:有第一跑到最后的情况,还有最后跑到第一的情况。
(三)竖着看:从上往下的规律
1、师:除了横着看,还可以怎么看?生:竖着看。
2、师:竖着看,谁来说说每一列都是怎么变化的?请观察课件后俩同桌先互相练说。
3、指名一生概括:谁来说说每一列都是怎么变化的?(第一列的第一个移到最后一个,其余图形都向下移一格,变成第二列。„„)根据反馈板书:从上往下 第一个——最后一个
(四)竖着看:从下往上的规律
1、师:竖着看,还可以从哪个方向观察?请你们静静地用眼睛观察画面的变化,思考每次都是怎么变的?
2、谁来说说:每次都是怎么变的?
生:从下往上看,每次都是每一列的最后一个移到第一个,其余图形都往上移一格。
板书:从下往上 最后一个——第一个。
师小结:我们班的同学真棒!同样一幅图,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找到了不同的规律,看来学习需要有心人。
三、动手操作,加强感知
1、猜一猜。
师:来了这么多小朋友,喜洋洋特别高兴,它拿出来一些水果招待同学们,猜一猜盘子里装的是什么水果?(课件出示:猜一猜)
2、美洋洋拿出它的积木跟你们玩,大家来摆一摆。(课件出示:摆一摆)
请同学们小组讨论,认真审题,明确解题要求后尝试,动手摆一摆;让学生小组交流讨论;请学生汇报一下这幅图的排列有什么规律。(1)它们全是四种图形组成的(2)从左边起,每组图形中的第一个图形在下一组中变成第四个图形,第二个图形变成第一个图形„„ 如此循环排列。(3)看成动态的就是图在向前一格一格地移动。
3、想一想、说一说练一练(课件出示)独立完成做一做,看谁做得又对又快。(练习纸做一做)
(1)我爱数学 学我爱数 数学我爱(2)1234 4123 3412 师:开始。
师:指名展示自己的做法,并说出这组汉字的变化规律。课件展示正确答案。播放:“恭喜你,做对了。”
(师引导:先说说看第一组到第二组有什么变化,那第二组到第三组呢? 根据你发现的规律,给大家说说第四组是怎么样的? 小结规律:想一想,每次都是怎么变的?
小结:后一组汉字和前一组相比,前一组汉字的最后一个移到后一组汉字的第一个位置,其余汉字往右移动了一格。
师:看来,我们今天找到的规律,除了有第一个跑到最后的情况,还有最后的跑到第一的情况,所以我们在找规律的时候,要仔细观察找出规律的特点)。4:沸洋洋说,你找的规律都很简单,它要出一个有难度的考考你们:
1、我爱数学(顺时针循环)
2、我爱数学(逆时针循环)。师:你能根据规律,接下去设计吗?
组织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学生反馈,全班核对。
A、从左往右看,顺时针循环 B、从右往左看,逆时针循环 师:从左往右看,字在顺时针移动,也就是手表那样的走动方向是顺时针移动。反之,则是逆时针移动。
师小结:通过刚刚的设计,同学们又发现了顺时针循环规律和逆时针循环规律。真是厉害!
课件播放:“恭喜你做对了,请你欣赏规律。”
四、课间欣赏,感受规律美
师:生活中像这样有规律排列的现象到处都有,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课件播放图片)
师:美无处不在,只要我们用心去体验,一定会感受到大自然的美,感受到生活的乐趣!这节课同学们有收获吗?谁来说一说?
五、联系生活,创造规律
师: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一些事物排列的规律,也用找规律的知识解决了许多问题,同学们想不想用所学的知识设计一幅有规律的图案!师:这是一块正方形的“手帕”,可是中间什么图案也没有,需要同学们用手中的小贴画,给这块手帕设计出有规律的花边或图案。注意,设计的花边或图案要有本节课内学习的规律。请小组长从抽屉内拿出学具袋,同学们要先商量怎样摆才能设计出有规律的图案,要充分利用手中的图片,看谁设计的图案最漂亮,开始。
课件出示活动要求:
用自己的贴画,在正方形的小手帕上设计出美丽的花边或图案。注意:设计的花边和图案要有规律!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六、展示作品,互相评价
将学生的作品贴在黑板上,互相评议。
师:同学们设计得真漂亮!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大家的杰作吧!
能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幅吗?为什么?你还有什么好的建议或意见对它说吗?
七、课堂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不仅发现了事物循环排列的规律,还当了一次小设计师。你们的学习干劲真让老师佩服!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有规律的事物在美化着我们的生活,希望同学们以后用自己的智慧去发现它、运用它,将来把我们周围的环境装扮得更加美丽。
八、板书设计: 找规律
(循环排列规律)
横着看: 左→右 第一个→最后一个
右→左 最后一个→第一个
竖着看: 上→下 第一个→最后一个 下→上 最后一个→第一个 《找规律》说课、反思
城关一小 李梅
一、教材分析
我上的内容是二年级下册找规律的第一课时,本节课是继一年级学习了简单的周期排列规律以后第二次学习找规律,无论从情感还是知识上,学生都有一定的基础。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实验、猜测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列的排列规律。与一年级下册教材相比,本册教材最大的变化就是图形和数列的排列规律稍复杂一些,如图形和排列呈现形状和颜色的循环变化。
我在设计本课时,把教材的内容进行了改编和整合,创设了去洋洋家做客的情境。整个教学过程围绕到洋洋家做客一系列活动展开,选取贴近生活的素材为教学资源。整堂课通过学生亲身体验,引导他们在探索中求知,在求知中快乐,在快乐中体验数学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及教材的特点,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的循环排列规律。2.通过观察与思考、归纳与推理的能力得到提高。
3.具有初步的发现数学美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知道生活中的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知道并且能找到图形的循环排列规律,知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数学。
三、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活动性和探究性比较强,我在设计本节课时,力求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主要采用问题激趣、直观演示、引导探究等教学方法,学生的学法主要有观察发现、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
整个教学过程围绕到洋洋家中做客这一活动展开,为孩子营造一个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发现数学知识,学习数学知识,应用数学知识。在学习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通过动手画一画找出图形的排列规律,同时让学生动手设计有规律的图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应用能力。
四、教学流程
1、情景引入
洋洋们买了一些灯笼,其中一个没有颜色,让学生找一找规律,猜出那个灯笼是什么颜色,复习一年级学过的简单的排列规律,引出今天要上课的内容。
2、引导探究,感知规律
(1)排头的移到末尾,其余向前移的循环规律
我先让学生们观察墙面,让他们自己找出墙面图案排列规律,为了引导孩子能观察出循环排列规律,我先让他们从上到下一排一排地观察,让学生找规律。找到规律后再播放课件进行演示,对于提高后进生的理解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因为每一个学生停留在自己的观察角度和思维方式上,而对其他同学的纯言语交流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借助直观的动态演示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同伴的观察角度。在交流中互相补充,互相完善。之后让学生带着这样的理解去发现从下到上的图形排列规律,接着再观察竖着看的两种情况,让孩子们对朝不同方向移动后的循环排列规律。
3、巩固练习,运用规律(以过关的形式出示题目)
先出示摆水果让学生巩固运用第一个移到最后一个的循环排列规来猜一猜盘子里装的是什么水果,再让学生摆一摆,最后是写一写,引出旋转的规律,学生也很快发现了这个规律,并用手势表示出来。最后出来一道很有趣的文字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4、回归生活,欣赏规律
课件展示了洋洋用今天所学规律布置的卧室以及生活中一些有规律的图片。
5、学以致用,创造规律
让学生运用所学到的规律把手中的贴纸有规律的贴在正方形的纸上。
6、师生小结,升华规律
课后反思
本节课教学从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引入,较快的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引起知识冲突,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教学活动以探究为主,通过学生用眼看,动脑想,动手做等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为学生创设了有趣的探究环节,在不知不觉中理解并掌握,从而达到有效的教学目的。课上下来,有成功之处,也有不少遗憾。
在新授部分,第一种规律——“排头到排尾、排尾到排头”的教学展开用的时间太长,导致后面的创造规律时间不够,很多好的作品学生没有时间介绍,老师也没有时间作点评。在找规律时,学生说的面还不够广,大部分学生只是听众,没有参与进来。
以上是我一点肤浅的认识,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第二篇:找规律教案说课
《找规律》教案设计
黄晓艳
合兴学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88~89页内容及课后“做一做”。教学目标:
1.基本技能:让学生发现、经历、探究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通过比较,从而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推理能力。
2.数学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合理推理能力,并合理、清晰的阐述自己的观点。
3.解决问题:合作中逐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4.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体会规律
1.设情引课
师:你们知道吗,快要过大年了,喜欢过年吗?知道吗小博士班的同学们也在高兴地期盼过年,他们还要开联欢会呢,这不已经忙着布置开了教室,连小青蛙呱呱和小猪哼哼都赶来帮忙。
(电脑分别出示小猪和小青蛙布置的教室)
师:他们俩都认为自己布置的漂亮,于是就争吵起来,小朋友,你们认为谁布置的漂亮呢?为什么呢?
2.学生讨论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请小组长领导各组进行讨论,各自发表不同的意见。
3.汇报结果
请各组派代表来汇报各自不同的想法。
1:我们认为小青蛙布置的漂亮,因为这样看起来很整齐。
2:我们认为小猪布置的好,因为花和灯笼放在一起好看。
3:小青蛙布置的漂亮,因为它的布置是花和花,小旗和小旗,我觉得这样的好。
4:我们认为小青蛙布置的漂亮,因为小旗是一红一黄,灯笼是一紫一黄,很有顺序。
师:大家有各种不同的意见,那么你们喜欢哪一种就可以选择哪一种,刚才有人说到小青蛙的布置中小旗是一红一黄一红一黄排列的,象小旗这样一红一黄一红一黄的重复出现,我们就说小旗的排列是有规律的。
4.引入生活
师:其实规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会经常遇到的,(随着教师的语言电脑出示四幅生活中有规律的图片),比如:树枝上叶子的排列,妈妈买的花布上花纹的排列,地面上地板砖的排列以及旅行家旅行时用的热气球上颜色的排列等等都是有规律的。
5.揭示课题
师:看来规律的用处非常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找规律。(板书:找规律)
二、引导探究,认识规律
1.观察主题图
师:其实小博士班的同学也比较喜欢小青蛙呱呱布置的教室,请仔细观察(电脑出示书上主题图),说说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分别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并想个办法让我们一眼就看出这个规律。
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讨论,找出不同的规律。
3.汇报结果
(随着学生回答电脑分别出示每一组排列有规律的图形)
学生每回答一组后,教师引导学生再仔细观察,加深对每一组规律的理解。
(如:学生答出灯笼的排列有规律)
师:谁来说说这组灯笼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
生:是一紫一黄、一紫一黄、一紫一黄的排列的。
再指名学生回答,在第二名学生回答的同时,电脑上依次在每组之间加条虚线,引导学生发现这些都是每两个为一组的。
师:对,这组灯笼的排列就是这样一紫一黄、一紫一黄重复出现的。(在教师讲解的同时,电脑上一紫一黄、一紫一黄逐个闪动。)
4.同桌说说
四组规律同时在电脑上出现,同桌两人互相说说他们的排列规律。
三、连闯三关,应用规律
师:小博士班的同学要带大家一起来这间漂亮的教室里参加一场智力竞赛。
1.涂一涂
由四人小组长给组员每人分配一道,共同完成,实物投影订正。
2.演一演(用不同的动作或声音把这些规律表演出来。)
①
学生独立表演。
②
同桌两人从中任选一组。
3.(1)找一找
师: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身体动作和不同的声音表演出了不同的规律,看来规律就在我们的身边,那谁能说说在生活中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呢?
生1:我身上衣服的花纹是有规律的。
生2:我家地板上的瓷砖也是有规律的。
生3:马路上的斑马线也是有规律的。
(2)帮帮他
师:老豆博士想请大家帮个忙:他买了一块花布想做窗帘,但买回来之后又觉得这块布缺花边,所以他想请大家用今天所学的规律帮他设计一种花边,你们愿意帮这个忙吗?
学生积极性很高,有用彩笔画的,还有拿各种形状的纸片贴的。(用实物投影展示一部分作品,学生互相评价。)
四、全课小结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学生各抒己见,说自己的收获。
一年级下册《找规律》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找规律》第一课时。
2、教材分析
《找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内容的一部分,它有着广阔的生活背景,也蕴含着深刻的数学思想。本课时是《找规律》知识体系中的起始内容,即让学生探索,发现最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教材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了学生所熟悉的“六•一”儿童节的生活情境,使学生体会到现实生活中有规律的排列包含着数学问题,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数学在生活中的无处不在。同时还注意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操作等实践活动去发现规律,创造规律。
3、教学目标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活泼爱动,好奇心强,因此可以设计一系列的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基于此,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点:
(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知道下一个物体。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主题图,认识规律同时掌握寻找规律的方法;通过涂色与摆学具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创设情境,学生能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数学的美。
4、教学重点、难点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结合农远资源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图形或物体的有序排列,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并知道下一个图形或物体。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说学情分析
经过上个学期的学习,我班孩子们基本上都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他们不仅活泼,好动,而且形成了我班孩子所特有的风格——动手能力强,思维活跃,敏捷。他们在生活中,学习中已经多多少少接触到了一些规律性的现象和规律性的习题,只是没有把它作为专项知识进行学习和研究,也就是说《找规律》内容是我班孩子初次正式接触,怎样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探索规律,领悟规律的内涵,将是我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游戏、直观演示、动手操作、引导探究等教学方法,从扶到放,让学生在游戏、尝试、探索、练习、实践操作过程中悟出找规律和创造规律的方法。在教学手段上,运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图文结合增强了教学的效果。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也是本节课中学生学习找规律、创造规律的主要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落实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设计了以下五大教学环节:
(一)游戏引入,感知规律 以“动作接龙”的游戏引入新课。
【设计意图:上课开始,以学生喜爱的游戏形式引入,营造了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们主动参与到游戏中来,在活动中,初步感知到规律的存在,增强了学生探究规律的欲望。】
(二)合作探究,寻找规律
1、看图找规律
创设情境:“六•一”到了,学校组织联欢会,这是同学们布置的会场,一起来看看吧。然后课件出示教材主题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图中哪些事物的排列是有规律的?
【设计意图:借助农远资源我利用主题图,创设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六一”联欢会。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将数学知识与他们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探究,在农远资源的辅助下,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让学生初步感知到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
学生找到图中有规律的事物之后,再去完成例1,轻而易举。(课件出示例1)最后师生共同小结:这些图形、物体和小朋友都是两个为一组,重复出现。【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等活动去发现规律,根据自己的审美观点去找规律,体现了一定的开放性。让学生亲身感知、体验事物的排列规律,逐步发展其动手、观察及推理能力,初步感知规律的美,并掀起了探究规律的高潮。】
2、摆图找规律 这个环节,我主要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让学生通过摆一摆的活动来探索规律,创造规律。
【设计意图:此环节,是为学习例2做准备的,我并没有先出示例2,而是直接将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借助给定的图形按照一定的规律摆一摆,并说说是按什么规律摆的,学生们大胆的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并进行相互间交流,创造性的摆出多种方法,在操作和尝试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获得了学习的乐趣,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操作后,请学生说说自己组是怎么摆的,按照什么规律,紧接着完成例2学习,水到渠成。(课件出示例2)
3、涂色找规律
请学生合作探究:根据从中发现的规律继续涂下去,看哪个小组涂得又快,又准,又好?涂完后,派小组代表汇报自己组是按照什么规律涂色的。(课件出示例3)
【设计意图:我从学生的爱好—画画入手,为学生创设了他们喜爱的涂色比赛情境,学生参与的热情高涨,在活动中又一次感知到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4、师生互动找规律
这个环节我利用掌声来找规律。
【设计意图:利用掌声来找规律,让学生亲身感知、体验事物的排列规律,使数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寻找身边规律的欲望,为后面生活中找规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联系生活,创造规律
1、生活中找规律
【设计意图:让学生联系生活,找出身边的规律,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2、创造规律
让学生自己当一回小小设计师,创造出美丽的图案。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用自己的方式创造出新的规律。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思考,探究的方式,用涂色活动来应用数学知识。让学生在大胆创作中加深了对规律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得到充分的展现。】
3、欣赏作品
将学生有特色的作品展示给大家,让学生们边欣赏边评价,并说说作品是按照什么规律创作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相互间欣赏作品,开阔了视野。在欣赏和评价活动中,学生学会了取长补短,进一步感受到数学的美以及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了学生的应用创新意识。】
(四)尝试练习,应用规律
学习知识是为了更好的应用,为了巩固新知,加深对规律的理解,此环节,我设计了三种类型的练习题。(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习题的设计要考虑到富有情趣,富有挑战性,此环节,我设计了不同梯度的练习题,循序渐进,在趣味性和挑战性的驱使下,学生们积极思考,参与创作,增强了应有创新意识。】
(五)课堂小结,欣赏和畅谈规律
1、欣赏有规律的图片。(播放课件)
只要我们留心地观察生活,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规律,比如斑马身上有规律的条纹,可以帮助他们更好的保护自己;马路上的斑马线,提醒我们过马路的时候注意安全;还有春天生机勃勃,夏日晴空万里,秋天果实累累,冬天大雪纷飞,冬去春来,夏去秋来,四季有规律的变换等等。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中,有了农远资源库提供的课件的展示,使学生感受规律美,学会欣赏规律美,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2、课堂小结
首先请学生谈谈,这节课找到了什么规律?是怎么找到规律的?一起归纳总结这节课所学的内容。
然后教师总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有规律的事物在美化我们的生活,我们要用自己的智慧去发现它,运用它,将来把我们的生活打扮的更加美丽,精彩。希望同学们能够做一个善于发现美,创造美的孩子!
(五)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学习重点,解决知识难点,整个黑板主要用于展示学生涂画规律和动手创造规律的作品。这样安排既便于学生观察,又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三篇:说课找规律(范文模版)
《找规律》 说课稿 ——人教版小数第二册第七单元
设计执教:张家界崇实小学南校
燕丽芳
指
导:
摄编制作:
一、交流导言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交流的课例是人教版小数第二册第七单元《找规律》这一课中的导入探究环节和课后延伸的教学片段。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过程方法:让学生发现、经历、探究图形简单的排列规律,通过比较,从而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推理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合理推理能力,并合理、清晰的阐述自己的观点。
2、知识技能:学生能够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知道下一个物品。
3、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4、创新目标:合作中逐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利用微课小结拓展,成为学生课外延伸的最好载体。
下面请看课例:
二、课例片段(视频)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师:“六一”儿童节要到了,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串彩铃,但是要大家猜对了才能送给你们。(出示课件)先出示两个(红色和黄色)下一个会是什么颜色的。大家猜猜看,说说理由!
生:绿色 生:黄色 生:————
师出示第三个红色,再让孩子接着猜。生:黄色
师:下一个什么颜色? 生:红色。
师:你们为什猜第三个时猜不准,而现在确越猜越准呢?说说理由这是为什么?
生:因为这是有规律的,是一个红一个黄这样排列的。(课件;显示这串彩铃)板书:规律
师:刚才,同学们说有规律,那什么是规律呢? 生:一个红一个黄这样一组重复排列的。” 师:我们今天就一起来找规律。板书;找规律
(二)合作探究,寻找规律(课件出示主题图)
师:“六一”儿童节到了,小朋友们正在举行联欢会,图中哪些事物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分别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 小组合作,(课件出示合作要求)师:请展示汇报你们的发现!生:(表达交流)
(三)课中延伸
师:孩子们,我们刚才找了很多事物的规律,现在请你们自己设计有规律的图案,然后再说一说是按什么规律设计的?
1、学生动手设计
2、利用多媒体展示孩子的作品,让孩子自己介绍自己的作品。
3、播放微课,为后面的学习埋下伏笔。
三、教学评价
(一)精彩之处
1.由学生喜欢的六一活动入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在学习新知时,我让孩子小组合作,虽然一年级孩子有些小,但我认为合作的团队精神应从小培养,并且让孩子通过合作,自己探究,突出孩子的主体地位,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去发现、理解和掌握新知。
3、课中孩子们的设计,不仅让孩子巩固自己的所学,并发展了孩子们的创新思维,让孩子介绍自己的作品又能培养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4、微课小结拓展,引导学生总结本节重点及规律,让学生将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再适当设计一些适应不同层次学生拓展延伸练习。即巩固今天所学,又为后面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效果
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度高参与学习,学得积极主动,思维活跃;学生从中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学效果很好。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设这样“六一”情境,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为规律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素材。
2、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并且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并从中获得通过合作而自主学到知识的成就感。
3、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煅炼。在小组合作汇报时,在介绍自己设计的作品时,都充分煅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孩子学会表达,培养孩子学说完整的话。
经过学习,学生不仅知道什么是规律,根据规律知道下一个物品是什么,还能自己设计有规律的图案,并能用语言总结描述自己设计的规律。孩子们的想象力、创新力、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同时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三)创新之处:
1、在小学一年级进行小组合作。小组合作不仅充分发挥了师生间、生生间的相互交流,协作功能;而且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促使小组之间合作、竞争,激发了学习热情。
2、教学中,激发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对学生的多种能力进行综合训练。在设计规律这一环节,不仅让孩子自己想怎么设计有规律的图案,还要让孩子动手出创作,并且用语言表过出来。学生的想象能力及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创新能力、表达能力等等,都得到了很好的发掘和展现。)
3、微课的使用,让学生清晰地明白某一知识点别人有怎样的观点和思考。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也丰富了教师的教学资源。并实现教学观念、技能、风格的模仿、迁移和提升,(四)教学认识
在教学中,我运用了以下几个原则:
1、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在创新教育的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发展中的主体,只有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才能完成教学目标。学生第一次接触规律,对规律的概念不是很清楚,但学生在学前阶段就曾接受过“找规律”这部分知识的启蒙教育。因此,学生对于学习简单的图形排列规律这部分内容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容易的。由此,我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新知。学生通过观察、合作交流很快的找到情境图中事物的规律。这样的设计可以说是真正地引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2、教学的开放性、思维的灵活性原则
创新教育过程是一个开放的教学空间,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心态也应是开放自由的,不应该受到教学内容的束缚,也不应该局限于学生的已有知识。在让孩子设计规律的环节,我并没有限止孩子的思维,而是让学生开拓他们的思维。而是让学生自己想、自己发现、自己说。这样开放性的设计,解放了学生的手、脑,把时空让给学生,以训练他们思维的灵活性。
3、创新教学求“异”求“优”、注重多媒体在教学上的应用。低年级的教学,应以情景教学法、直观教学法、活动教学法等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提高教学效果。我用孩子们喜欢的“六一”情境,通过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能找出事物变化规律。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充分地结合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比如在新授时运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一个形象画面;利用实物展示台展示、交流学生的作品等。利用微课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主动、生动活泼、快乐的学习氛围。
我的说课完毕,请批评指导!
2007.10.
第四篇:《找规律》说课
《找规律》说课
株董路小学 邓英姿
一、教材分析:
《找规律》是苏教版课程标准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本单元内容是让学生探索两种物体间隔排列中的简单规律(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如果两端物体相同,那么两端物体要比中间物体多1),并进行简单应用。本课教学的重点在于经历间隔现象中简单规律的探索过程;难点是用恰当的方式描述这一规律。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三个:一是让学生经历探索日常生活中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之间的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简单数学规律的过程,初步体会和认识这种关系和其中的简单规律。
2、使学生在探索活动中体会用观察、比较、归纳、操作、验证等方法寻找和发现规律的过程,发展分析、比较、综合和归纳等思维能力。
3、使学生在联系生活实际发现和应用规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用数学观点分析生活现象的初步意识及能力;逐步形成与人合作的意识和学习的自信心,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
二、教法与学法:
1、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究的情境,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2、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鼓励他们互相合作,共同提高。
3、结合生活,让学生在应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意义。
三、教学思路
根据教材特点,我设计了五个主要的教学程序:第一个环节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间隔规律,导入新课,让学生初步感知规律;第二个环节是在有趣的童话情境中,让学生先探索两种物体的排列特点和个数关系从而发现规律;第三个环节是通过动手操作,用摆小棒和圆片的方法来验证规律,使学生对这类规律的认识得到提升;第四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寻找规律,体会规律的广泛性,巩固和深化学生对规律的认识;最后的环节是运用规律,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并对规律进行延伸。
下面,我就将这节课展示给大家,真诚地希望得到所有专家及同行们的指导与批评。
第五篇:找规律教案及反思
探索乐园
一、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欣赏等数学活动过程,发现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及创新能力。
3.激发学生感受数学、发现美的情感。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规律的美及其对于生活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 能够学会找简单规律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用语言清晰地表述规律。
四、教学具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我们先来做个规律,放松一下,学会的就跟老师一起做(有节奏的拍桌子2次,拍手1次。)
同学们真厉害,这么快就学会了啦,谁能告诉老师你的秘诀是什么?
对了,老师的这组动作是有规律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找规律”。(板书;找规律)
(二)教学新知
1、发规律
生活中处处有规律,让我们先来新开业的这家超市找一找吧。(出示多媒体画面)同学们认真观察,你发现了那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
学生可能回答:
我发现彩旗的排列是有规律的。也许有的学生会说一面红色,一面黄色,一面蓝色,又一面黄色,一面蓝色……(教师出示幻灯片彩旗)你观察的真仔细,不仅发现了它有规律,还能说出它的规律。如果再往后接着插彩旗,你认为应该是什么颜色呢?(根据学生回答幻灯片出示红色旗。)
你回答的非常好,一看你就是一个爱思考的孩子。
同学们依次说出彩带、灯笼、花篮、盆花的排列也都是有规律的。2.创造规律,巩固深化:(出示课件一排小花)
(1)先想一想自己打算按什么样的规律装饰这些花,再动笔涂一涂颜色。
(2)展示(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展示)
大家找到这么多规律又创造了这么多规律,真了不起。这些有规律的东西把超市装扮的那么漂亮,我都迫不及待的想进去看看呢,你们想不想?
3、找规律
(1)、我们一起进超市里面去看看吧。(幻灯片出示图例)货架上放了这么多球,售货员阿姨摆的可真整齐,我们来看一看,这组球的摆放有什么规律吗?同桌之间可以相互说一说。
教师巡视指导,找学生回答,教师加以补充。
同学们都回答的很好,这足球就是2个篮球2个足球,重复出现。(板书:重复出现)所以我们就说这组球的排列规律是:2个篮球2个足球。(幻灯片圈出2个篮球2个足球)也可说2个篮球2个足球,又2个篮球2个足球,这就是它的排列规律。
再找学生说一说。
(2)、接下来,我们去生活区逛一逛吧。同学们能不能按照刚刚我们寻找规律的方法,看看这组闹钟有什么排列规律呢?学生举手回答。
这组闹钟的排列规律是2个黄色1个红色。也可以这样说2个黄色1个红色,又2个黄色1个红色,就是它的排列规律。
(3)、接下来到了儿童游乐区。同学们快来看售货员阿姨多用心啊,积木都摆放的这么有规律,你能找出它的排列规律吗?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积木的排列规律是:1块积木2块积木3块积木。回答的真完整,我们能不能换一种说法来描述这一组的规律呢?引导学生说出1块积木2块积木3块积木,又1块积木2块积木3块积木,这就是它的排列规律。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第一题 给(?)所在的图形涂上颜色
3找规律,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数。
4按自己确定的规律填数.5.欣赏规律
其实,像这样有规律的东西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大家看,(课件演示:生活中有规律的图片)除了老师找的这些,你还知道我们生活中的规律吗?看看我们身边的,再想想我们平时看到过的,还有哪些?(出示校园中有规律的图片)看来规律就在我们的身边。
(四)总结反思: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找规律
有顺序的一组一组
重复出现
“找规律”教学反思
《找规律》这部分内容的活动性、生活性和探究性比较强,于是教学中我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造一个发现探索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体现数学的价值。”这一理念来设计、实施教学。
一、内容的真实性是教学成功的前提。
先是创设超市开业了情景,接着围绕找一找这里有规律的事物这一主题,将学生置身于一个真实的现实场景中,将数学与学生进行零距离接触。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去创造、去享受,以激发他们爱数学、发现美的情感,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二、探究性、活动化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和保障。
这节课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大胆探索,交流自己的发现,准确的描述规律。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自主发现不同层次的规律,有图形形状的规律,颜色的规律,掌声的规律。利用15朵花按自己喜欢的规律涂色,展示学生的答题纸,汇报自己不同的想法。充分地让学生经历了探索规律的过程,学生在动手、动眼、动口、动脑中学会创新,切身感受到数学的美和作用,享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学生在展示自我的同时,一直在担当着主人翁的角色,主动地探索规律、创造规律,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理念。
三、联系生活,感悟规律的美
从学生说出自己生活中见过的有规律的事物,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结合,学以致用,感受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在教学过程中,也不断营造出规律的美的感受。再用课件让学生进一步对规律的美有所体验,联系生活实际,感悟生活中也处处充满这美丽的规律。
总之,在教学环节当中,我通过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找一找、涂一涂等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获得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不足之处: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更应该使用儿童语言及语气,贴近学生,使学生有亲切感,更加让学生爱上数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