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分钟计算机发展教案微型课教案
教
案
20分钟微型课
一、课程名称
电子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
二、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电子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位于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三课,这是带领同学们进入计算机世界的第一课,包含的内容有计算机的产生、发展、特点及其应用。通过本课的学习,着重让同学们了解计算机的产生、掌握计算机的发展、归纳计算机的特点以及明确计算机在我们社会生活中的应用。这样也为以后讲述计算机的其他相关知识做好了知识的铺垫。
学情分析:本课所教学的对象是达州市第一中学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同学们基本上都是来自达州市,接触计算机的机会非常的多,因此对现代计算机的基本操作非常熟悉。但是由于初中生的认知能力和认知范围有限,使得他们对于计算机的历史、特点以及它具体在生活中的应用却知之甚少。另一方面,由于本课内容比较偏理论,需要通过故事来将略感枯燥的内容变得有趣,从而引起同学们对本课的好奇心,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使他们能够更好的掌握本课所学的内容。
三、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计算机产生、掌握计算机的发展历程,明确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产生的时间、地点以及它的特点。、通过举例和描述,培养学生归纳计算机特点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介绍计算机产生的原因、计算机具体的发展历程。难点:归纳而总结出来的计算机特点的这一过程。
五、教学环境
普通教室 六、教学过程
1、导入
通过对现代计算机的阐述并在阐述过程中与学生们互动,进而与学生们达成共鸣。然后通过“同学们知道最初的计算机是什么样的吗?”、“计算机又有什么样的历史呢?”这两个问题的设置,引起同学的兴趣,从而导入本课----《电子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
2、新课
a、通过与同学们一起回忆他们使用过的计算工具,从而指出随着信息量的增加和统计的数据越来越多,现有的计算工具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从而引出计算机产生的原因。并介绍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产生的地点、时间以及它的名称。
b、介绍“美国科学家在第二次大战时期研究弹道轨迹时,为了计算出精确的弹道轨迹”的故事,从而指出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只能用于科学的计算。通过与现代计算机的对比,进而对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展开讲解。
C、通过老师的积极引导,使得学生们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从而归结出计算机所具有的特点。
3、总结
本课着重让同学们在对现代计算机了解的基础上,通过把以前的计算机与现代的计算机进行对比,从而让学生们更好的掌握本课的内容。为以后学习其他的计算机方面的知识打下了基础。
4、作业
让学生们课后自己阅读书上有关“电子计算机的应用”的知识,并在阅读过程中归纳出不同的应用中又具体体现了电子计算机的哪些特点。下节课以提问的方式来检查同学们的阅读状况。
第二篇:微型课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30课《齐天大圣大战二郎神》微型课 教学内容:《齐天大圣大战二郎神》第5段 教材与学情分析:
《齐天大圣大战二郎神》是一篇阅读课文。文章选自杰出的浪漫主义文学大师吴承恩笔下的中国长篇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叙述了神通广大的齐天大圣孙悟空与二郎神在水帘洞前大战一场的情景,表现了孙悟空机敏、坚毅和无畏的反抗精神。课文生动有趣,适合学生自主阅读。但文中的语言有强烈的文言色彩,学生朗读理解有一定的困难。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了解齐天大圣与二郎神互相斗法的过程,感受其中的神奇。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体会文中的语言,了解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齐天大圣这个神话英雄的喜爱之情以及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齐天大圣与二郎神互相斗法的过程,感受其中的神奇。教学难点:体会文中的语言,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教学方法:朗读法 教学流程:
一、直接导入
师:话说齐天大圣慌了手脚,摇身一变,变做个麻雀儿,众神寻觅不见,一齐吆喝道:“走了这猴精也”。大家都知道,孙悟
空会七十二变,那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故事呢?我们来看第5段。
二、错误轮读,知大意
师:现在我想请一个小组的同学来用错误轮读的方式来读一读第5段,第一个同学开始读,一出现错误,下一个同学自动接着读!其他的同学仔细听!
三、边议边读,明其理
1.讲述孙悟空二郎神变化的过程
(1)师:我来检验一下其他同学是否仔细听了!你们觉得孙悟空和二郎神谁更厉害?你是从哪看出来的?(指一同学来说)
(2)师:你是从他们精彩的斗法过程看出的,很好!现在这边的大组是孙悟空,这边的大组是二郎神(全班分为两大组),你们来说说你们依次变了什么,每个大组派一代表,把各自所变之物一一对应写在黑板上!
(孙悟空:麻雀
大鹚老
鱼
水蛇
花鸨
二郎神:饿鹰
海鹤
鱼鹰
灰鹤
现身弹弓)(3)师:看来同学们对孙悟空二郎神斗法的过程了如指掌啊,文中有两处对他们所变之物做了细致描写,那就是„„?(生答)那二郎神是怎样判断出鱼是孙悟空变的?孙悟空又是怎样知道二郎神变成了鱼鹰呢? 2.小组合作体会人物形象
师:从他们这个斗法过程中你能看出孙悟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小组讨论一下。
四、角色朗读,深体会
师: 最后,请同学们带着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老师一起来读一读这一段,你们读有关孙悟空言行的句子,我来读二郎神的!
五、结语
师:欲知齐天大圣大战二郎神的后事如何,请把《西游记》细细读来!对于古文,只有读好了,才能更好理解文中语言,才能走进其中的人物形象。
六、板书设计
齐天大圣大战二郎神
孙悟空:麻雀
大鹚老
鱼
水蛇
花鸨
二郎神:饿鹰
海鹤
鱼鹰
灰鹤
现身弹弓
第三篇:微型课教案
《三角形的分类》微型课教案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内容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经历给三角形分类的过程,认识并识别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了解各种类型三角形的特点。、通过观察、比较、归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学习。教学重点: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体会每一类三角形的特点。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各种三角形的特征。教学准备:三角形卡片若干张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师:同学们,你们能按一定的标准给咱们教室里现有的人分类吗板书:分类师:刚才我们是把教室里的人用不同的分法进行了分类,那么在我们刚认识的三角形这个大家族里,你若仔细观察,会发现它们的角各有特点,边的长短不一。这节课我们共同给三角形分分类。补充课题:三角形的分类。
二、探究新知、确定标准,明确目标师:黑板上出示个三角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三角形,你觉得每个三角形的角一样吗边一样吗能具体说说吗、研究分类标准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确实是这样的。那你打算怎样对它们进行分类呢先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师:谁来说说你们是怎样想的师:你说的真好,可以根据这些三角形角的特点来分类。师:谁还有不同的想法?师:你观察的真仔细,也可以根据边的特点给这些三角形分类。、分组探究,获取新知师:下面同学们就可以按同桌合作的方式,利用老师提供给大家的三角形,选择一种分类标准,可以使用量角器、直尺等工具,分工合作把这几个三角形分分类。开始吧。学生同桌两人进行三角形的分类活动。、展示成果,揭示规律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师:同学们分好了吗先请同学到前面来汇报展示如何根据角的特征将三角形分类的引导学生记录,整理三个角都是锐角两个角是锐角,一个角是直角两个角是锐角,一个角是钝角师:同学们表现真棒,按照角把三角形分为三类,哪组同学是这样分的?师:你们的思路很清晰。实际在数学上根据三角形角的特征也是这样分类的。那能发挥你们的想象力,给这些三角形分别取个名字。师:你们给每类三角形气的名字很好,三角形按照角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那么谁能说一说每类三角形的特点?师:我们可以用集合图表示这种三角形之间的关系把所有三角形看作一个整体用一个圆圈表示画圆圈好像是一个大家庭因为三角形分成三类就好象是包含三个小家庭边说边把集合图补充完整每种三角形就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反过来说这三种三角形正好组成了所有的三角形三角形中至少要有两个锐角所以判断三角形的类型应看它最大的内角师:还有没有其他的分法按边分的情况我发现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还有三条边都相等的。师我们把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腰另外一条边叫底。师把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分别量一量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各个角你有什么发现从红领巾、三角板、慢行标志中找一找哪里有这两种特殊的三角形师:我们通过观察思考,按照不同的标准给三角形分类,您们真了不起,下面老师要考考你
三、巩固练习判断题同学们真是火眼金睛,判断很准确,继续努力我会填.猜一猜,(只露出钝角可以判断是钝角三角形,只露出直角也可以判断是直角三角形,可是只露出一个锐角无法判断是哪一类,三类三角形都有可能。)
四、课堂小结
第四篇:微型课教案
《观
潮》微型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顺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本文抓住景物特点,多角度摹状的写景方法。
3.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赞美自然的豪情,争做时代的弄潮儿。
【教学重点】
精彩的场面描写,精巧的结构安排。
【教学难点】
抓住景物特点,多角度摹状的写景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看过涨潮的壮观景象吗?下面请观看被前人称为“壮观天下无”的“钱江涌潮”(课件展示“钱江涌潮”及观潮盛况)。同学们,钱江涌潮从海宁角度看最为壮观。每年的中秋节前后,海宁涌潮潮头壁立,波涛汹涌,势如万马奔腾;云移至岸,浪卷轰雷,卷起“千堆雪”。双龙相扑“碰头潮”、白练横江“一线潮”、蛟龙脱锁“回头潮”和月影银涛“夜半潮”,吸引着无数海内外游客。让我们去感受钱江涌潮吧!
二、介绍作者和背景
1.请学生介绍作者,教师补充。
周密(1232—约1298)南宋文学家。家公谨,号草窗、四水潜夫等,原籍济南,后为吴兴(今属浙江湖州)人。宋末曾任义乌令等职,宋亡不仕,以歌咏著述自娱。其词讲求格律,与吴文英(梦窗)并称“二窗”。他工诗能文,亦善书画。著有《草窗韵语》、《草窗词》、《武林旧事》、《癸辛杂识》等。此篇选自《武林旧事》。《武林旧事》一书写于宋亡之后,书中缅怀先朝旧事,感慨世事盛衰无常,记载南宋岁时风俗、市井娱乐与游观之盛。
2.介绍背景。
杭州在南宋时称临安,是国都。观潮地当时在临安城南(今由于江水改道已移至浙江海宁),每年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的表演。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人们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狂热。
三、初读,整体感知,通文意
1.请同学听配乐朗读。听准字音和节奏,初步感知语言美,感受钱塘江大潮的气势。
2.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借助文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勾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
3.四人一小组,将自己不会翻译的词、句在小组内讨论、探究,仍解决不了的可等会儿再提出。
4.全班范围内提出在翻译课文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师生共同解答。
5.熟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文中的四段,依次描绘了什么画面?给它们起个名字。
明确:作者描绘的四幅画面分别是海潮图、演习图、弄潮图、观潮图。
四、研读,合作探究,知内涵
1.课件展示研读目标。
(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潮来之状进行描写的?写出了江潮怎样的特点?
(2)作者在《观潮》这篇散文中,绘声、绘形、绘色地描写了这一壮美的景象。全文的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观潮”的?
第五篇:微型课教案
《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
杨店中心小学:李娟娟2016/3/14
《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介绍:
这堂课我的设计理念是: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地朗读课文;以读促写,学生通过品读课文,掌握写作方法,产生写作的欲望,做到读写结合。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积累和运用语言能力
在本课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围绕庐山云雾的特点这一中心,抓住文中重点词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美,并通过事先收集的有关庐山云雾的图片资料,学生更加形象地感受到了庐山云雾的美。学习第二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默读,明白这段用先总后分的方法描写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的特点。然后引导学生抓住“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茫茫的大海”“巨大的天幕”等语句,边读边想象,入情入境,体会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在有所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深入体会庐山云雾的形态美,体味课文的语言美。同时,我还引导学生在读中揣摩课文是怎样具体形象地写出云雾的特点的。如:发动学生小组讨论,再组织交流,教师同时参与学生交流,做适当的点拨,使学生明白这段采用先总后分的方法,运用了许多恰当的比喻,生动形象的描述出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最后,我又让学生上讲台画简笔画,展示不同方位的云雾的形态,加深大家对庐山云雾特点的感悟。
学习第三自然段时,我引导学生从“刚刚还是……转眼间就变成了……”、“明明是……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等等语句加以文中的饿省略号,感悟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一方面体会庐山云雾变化之快,另一方面感受作者想象力的丰富:将变幻莫测的云雾想象成“一缕轻烟”、“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四蹄生风的白马”、“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生动地描绘出庐山云雾的动态美,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形。
二、教材概说
教材解读:《庐山的云雾》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以优美明快的语言,比喻联想等手法,描绘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庐山、对祖国山河深深的热爱之情。全文层次分明,共4个自然段.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第一自然段总写庐云雾神奇美丽,接着第二、第三自然段分别具体描写了庐山云雾的两个特点.第四自然段再总写人们对庐山云雾的喜爱与流连。景物特点鲜明,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文章语言优美,情景交融,为丰富学生语言积累与情感体验提供了很好的凭借。
学情预测:我班的学生喜欢朗读,不仅声音响亮,而且对于课文的感情基调也能初步把握。这篇课文意境优美,但由于学生阅历不深,一部分学生的想像力不够丰富,在感情朗读的时候,不能够完全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学生以往在遇到写景习作时,总是无从下笔。基于以上的教材、学情分析和朗读的优势,我确定了本课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庐山的云雾之美,感受本文的语言文字之美。
2、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远程教育资源中的相应多媒体课件,切身感受到庐山的云雾之美,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读写结合,探究写景文章的写作方法。
3、情感与态度目标:感受庐山云雾的神奇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通过对课文的赏析,让学生明白这段采用先总后分的方法,运用了许多恰当的比喻。生动形象的描述出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教学难点:感受庐山云雾的神奇美丽,读出意境,读出美感,受到美的陶冶。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新课标着力强调的,所以写作方法就是教学的重点,在读中想象,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受庐山云雾的神奇与美丽。基于学生认识比较感性的原因,学生很难入境入情地朗读,所以有必要借助能给予多种感观刺激的多媒体课件,帮助突破狭隘的认知经历,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今天我们将在语言文字的美妙意境中来学习《庐山的云雾》。板书课题。第一课时你们老师讲过了,知道了这篇课文描写的是庐山的优美景色。
二、闭上眼睛,展开想象的翅膀飞往庐山,你眼前漂浮的是云雾,身边流动的是云雾,脚下踩着的是云雾。此时此刻你仿佛升入云端,腾着云雾,在空中行走,进入了仙境。你在哪里?(生 庐山)你在哪里?(生
庐山),我们都来到了庐山。
三、请同学们睁开明亮的大眼睛,认真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你在庐山看到了什么?
四、生说(白色绒毛
一条条玉带
茫茫的大海
巨大的天幕)。对,我知道了你们看到了不同姿态的云雾,会读书的孩子还会把书上的文字变成脑海中的画面,出示课件:老师朗读,你们边听边想,你的脑海中出现了几幅画面。
五、几幅?你说?生:四幅。我们一起合作把这四幅图画出来,(要画云雾就要有青山的衬托,云雾才显得缭绕。用绿色粉笔画山)
六、在画云雾之前一定要注意云雾的位置,你们四个同学上来画一画,老师用白色粉笔画云雾。
七、你们把文字变成了一幅幅画面,(你们真棒,真会读书)
八、那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云雾写得如此生动形象的呢?比喻
九、我们再来感受一下神奇的云雾,(课件)看能不能试着背一背。庐山的云雾是不是只有这四种姿态,你从哪里知道的?你说?生:最后的省略号。夸奖:仔细的孩子关注了省略号,不仅读懂了课文,也读懂了省略号的意思。
十、谁来补充一下省略号后面的内容,看,还有哪些姿态,用一个比喻句说一说。你说?
十一、不同位置的云雾,它的样子?
站的不同的角度,它的样子?
不同的人看,它的样子?
这么多不同姿态的云雾,书上的一句话就能概括。课件:我们一起读一读这句话。板书:千姿百态。这句话概括了整个自然段的内容,我们把它叫中心句。讲解总分的结构这个自然段用了总分的结构写法,把庐山的云雾描写的是那么美,那么奇丽,那么神奇,那么美不胜收。
十二、就让这么美得画面静静地流淌在我们心间,倘若有风吹来,庐山的云雾忽聚忽散,忽浓忽淡,更加神秘莫测。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动态的云雾。
十三、作业:仿照这个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处景物。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总结
《庐山的云雾》是通过对庐山云遮雾罩景象的描写,展现了庐山景色的秀丽。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情怀。对于教学一些景色的文章,我特别喜欢运用课件,通过课件给学生展示了庐山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庐山风景的秀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多媒体出示了庐山云雾的图片,从学生那种充满欢喜的表情,学生一定爱上这庐山的云雾了!而且有的学生都会情不自禁地说:“哇!真美啊!”
庐山的云雾有两个特点: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课文的重点也是这2个自然段,而文中所描绘的庐山的云雾的姿态都是比较抽象的,所以我通过引导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结合多媒体的图片,使学生在头脑里初步把抽象的文字描写变为具体的图像。在进行第二自然段的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庐山云雾的哪些特点?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些特点的?通过采用打比方的写作方法,体现了云雾静态时的美。抓住4句比喻句,让学生借助想象,把不同的比喻描述转化为头脑中的具体图像。通过这样的图文结合,对于学生的理解是很有帮助的。
在进行第三自然段的教学时,我做了一个大胆的尝试,大家都知道云是会动的,在我们生活中有时候看天上的云也会觉得它特别像一个动物,这段的云雾特点是瞬息万变,说明云雾变化速度之快及变化的种类很多,我引导学生从省略号中展开丰富的想象,让学生走出教室,在走廊上先观察会今天的云(幸好今天的天气还不错),把学生从课堂上拉到生活中,等学生观察完后同学们想象的翅膀开始飞翔,有的说云雾像一只可爱的小白兔;也有的说像一条龙……总之,学生的想象之门已被打开,课堂也特别活跃。
本篇课文用了许多优美词语,语言形象生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加强朗读指导,希望学生能把对美好事物的的赞美之情表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