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新时代有新的教学模式,新课程有新的教学理念,音乐课堂教学运用电教多媒体为培养学生想象思维能力,激发兴趣,增大教学密度,发展学生个性,提供了崭新天地。电教多媒体辅助音乐教学,不但能为学生表现音乐创设一种良好的氛围,而且还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对学生掌握音乐知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学习情趣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音乐知识的传授单凭教师的讲解往往只是片面的、空洞的、枯燥的,所以音乐课应努力创设与其他学科不同的环境,将相关的知识编制成融声、像、文字于一体的教学软件,则更有效地浓缩了时间和空间范围。运用网络教育技术为学生学习音乐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比如:我在上《小红帽》一课时,通过多媒体画面再现这一童话故事,能让学生正确的把握故事中的艺术形象,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去学习、去理解、去把握不同的人物性格所表现的意境。理解音乐作品。让学生如身临其境在这个“大环境”中,能够自然地接受音乐的熏陶,享受音乐,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主要是对形象具体、形式新颖的事物容易引起好奇。演示型的多媒体课件能将文字、图像等直观地展示出来,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器官,把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审美体验推向高潮。
例如:在学习演唱歌曲《雪绒花》时,通过多媒体手段,播放课件:歌曲《快乐的do.re.mi》,让学生们认真听赏观看画面感受音乐,用声音和画面的同步作用,增加学生对音乐课的学习兴趣,再导入学唱歌曲《雪绒花》,带领学生走进电影音乐,老师引导学生共同观赏影片、欣赏画面完整演唱歌曲,同学们在学唱歌曲《雪绒花》感情非常投入,歌声既抒情又优美,抒发了学生们的爱国热情。教学效果非常好。因此合理利用课件及网络上的音乐教育资源,主要起到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能激发热情,发展技能的作用。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来自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对形象具体、形象新异的事物容易引起兴趣。学生只有经历了赏心悦目的活动过程,才会有令人愉快的活动结果。只有利用艺术的魅力吸引、感染学生,自觉自愿、积极主动并富有创造性地无拘无束、轻松愉快地参与活动,学生才能真正地拥有和保持艺术所给予他们的愉悦。
二、信息技术在帮助学生记忆主题音乐中起到了轻松、便捷的作用
主题音乐是乐曲中具有特征的,并处于显著地位的旋律,它表现一个完整或相对完整的乐思,为乐曲的核心,是其结构与发展的基本要素,所以在欣赏教学中,让学生多次聆听主题音乐,演唱主题音乐,表现主题音乐,记忆主题音乐等尤为重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主题音乐所反映的画面与听唱结合起来,有助与学生的记忆。例如:如上歌曲《小红帽》时,让学生看有关《小红帽》的动画片,学生对《小红帽》所要表达的故事一看便知,音乐形象展现在学生的脑海里,这
样也为表现与创造音乐形象提供了素材。欣赏音乐由于没有歌词,学生一般难以体会音乐形象,如用媒体就可以把抽象的音乐形象具体化。这些问题便轻松得到较好的解决,给欣赏教学中主题音乐的学习带来极大便捷,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信息技术能够创设音乐情境,激发学生创设积极性
音乐教学情境,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心境,唤起学生的音乐审美注意。在音乐教学的不同阶段起着不同的作用,用于音乐教学的起始阶段和结束阶段,可起到愉悦审美环境,唤起审美注意,激发审美渴望。用于教学过程的各环节和教学内容的连接,能达到承上启下,培育新的审美心境,唤起新的审美注意和审美渴望。用于教学内容之中,则会使原有的审美要素,更加丰富多彩,产生更佳的宜人,感人,化人的审美效应。运用多媒体能为音乐教学创设形声兼备的音乐情境,全面增强音乐的时空效应,唤起学生的美感,提高他们欣赏美的能力。特别是一二年级低龄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具有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因而在上这一阶段年龄欣赏课时,我们可借助多媒体的帮助,充分利用他们灵巧的形体、自然的嗓音,通过观看动画、视听、律动、绘画、剪剪贴贴、游戏、情景表演、等相结合的、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欣赏教学,激发和培养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在其中较好地把握好多媒体的运用,以开发音乐的感知力、想象力、创造力,体验音乐的美感,从而更好的为低年级音乐唱游教学服务。
四、信息技术能帮助学生更好掌握作品中的音乐要素
音乐要素,是指构成音乐的基本元素,包括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和音色、快慢等,由这些基本要素互相结合,形成音乐常用的“形式要素”——节奏、曲调、和声、调式、曲式等。如欣赏乐曲《尼罗河主题曲》,在小学阶段让学生接触回旋曲式,从理论上讲难度很大,但信息技术的巧妙手段,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化。在教学中设计电脑音乐软件进行,首先把乐曲分成几部分,每部分隔离开来,教学时可任意点击其中一部分来进行乐曲的聆听,让学生进行对比,乐曲的完整聆听,分段聆听可由教学的需要灵活运用,给教学带来极大便捷。另外在分析某一作品的这些基本要素时,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入音乐内容所展现的画面,使学生能生动,形象地理解,感受音乐要素。
五、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创设课堂的教学情境
(一)充分运用和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丰富教学手段,创设直观的教学情境
所谓创设情境,是要根据音乐的情绪、风格和具体内容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良好的环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进入聆听音乐的心理状态,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激发他们的想象,锻炼他们的思维。例如:欣赏《在钟表店里》时再导入阶段,主要起到集中注意力,激发兴趣,或曰情绪的作用。利用网络去搜寻一些形象生动的钟表图片资料,制作ppt,采用先出示画好的大钟、小钟、小动物等画片,再搜寻一下钟表发出各种美妙的声音,插入到每张图片中,在欣赏教学中学生们一边观察钟表各种图片及钟表不同的摆动方式,一边聆听各种钟表摆动的声音,老师带领学生们一起仿佛走进了钟表的小世界。
学生们的情绪被调动起来,欣赏音乐的兴趣大大增强。这时再导入课题:“同学们,现在再让我们一起去钟表店听听这些钟表店的声音吧!再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下,学生们全神贯注的聆听,脸上露出投入和满足,可见学生们已经开始体验到音乐的魅力了。
(二)突出情景教学情景交融的特点,使学生身临其境,使感受升华为情感
现代多媒体技术为情境教学插上了翅膀,以前做不到的现在都可以变成现实。声像结合的技术再现了教学所需的情景。比如:我在教授四年级歌曲《茉莉花》一课时。首先利用“2008奥运会”视频片段导入歌曲,用温婉亲切的语言,讲述了“茉莉花”代表中国人民怀着一颗纯洁的心,更代表着中国人民迎接世界各国人民到中国参加奥运会一颗热诚的心。接着老师播放课件:音乐风光片《梦里水乡》,画面中出现江南的亭台楼阁,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风光,把学生的情感一下子带进水乡江南,再播放歌曲《茉莉花》,创设了江南民歌的音乐情景。音乐情景与生活情景相结合,情景交融,丰富了学生对音乐的情绪感受,提高了他们主动地参与学唱的积极性。
六、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引发内心的情感共鸣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多种感官的参与比单一的感官参与,认识事物的深刻程度要大得多。”音乐欣赏如果只靠耳朵是远远不够的。乐曲中的音乐形象、音乐语言对孩子们来说有一段较大的感知认知距离,在欣赏《苗岭的早晨》这课教学中,利用电脑动画展现一幅魅力的苗岭图景:一轮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远处,群山绵延,一条小溪
在山谷中静静流淌,近处,小树林里小鸟唧唧喳喳的唱起了歌,几位苗族姑娘正去山上干活。让学生们边听、边唱、边想,充分调动感官,触景生情,体会乐曲意境。这样通过“图画”辅助聆听,使学生能进一步的亲近大自然,接受大自然,体会到音乐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
七、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音乐的教学方式
在音乐学科的教学中,不断渗透信息技术的教育,将多媒体计算机和其他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以音乐学科知识为载体,以学生素质提升和培养综合能力为基本过程,充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育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老师在作课前准备时,可以在画面上有计划、有艺术性地设置课堂教学内容,将音乐教材制作成像简单的故事片一样,融电脑、投影仪、录像、录音、动画等功能于一体,充分地发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音像同步、情景交融的功能,实现现实环境与虚拟环境、传统音乐教学方法与现代信息化教学方式的整合。
现代教学理论强调: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协助者;师生之间也不是权力与服从的关系,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交流者。这是信息化社会对音乐教师提出的新要求,也是音乐教师最富有当代性与未来性的角色特征。
总之,实践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多媒体技术与音乐课教学的有机整合,能够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它可以创设音乐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促进思维发散,培养学生想象美;引导艺术创新,发展学生创造美。随着教育现代化的普及,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还将得到更加广
泛的应用,其技术的先进性,优越性,智能化将得到充分的体现。当然多媒音乐体教学只是一种辅助性技术手段,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手段,它只能与课堂教学规律及特点相适应,多种教学手段协调互补,才能体现其强大的生命力、迸发出它的艺术魅力,给学生们在小学打下良好的音乐基础!
第二篇:信息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精)
信息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中文摘要:当今社会,现代化信息技术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信息技术为音乐教学提供了大量可共享的资源;信息技术能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信息技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的整合,为音乐课堂教学提供了极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时时更新的各类知识,并且可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的人才,从而实现教育的创新。
关键词:信息技术;现代化教育;小学音乐教学
一、提供大量可共享资源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我们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教学资源,很多教学案例和备课材料如各类文字材料,图片资料,图表资料,各种动画、声音、视频、课件和影视录像等等,我们都能从网上找到,通过交流、借鉴、学习,对于我们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是有很大益处的,还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其他方面的工作中去。信息技术拓宽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范围,极大的丰富了信息资源,为个性化、自主及交互式的学习得以进行,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信息技术不仅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还是服务于他们学科教学的得心应手的媒体,是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的效率,更好的进行素质教育的工具。对于学生来说,信息技术则是学习知识和提高技能的认知工具。
众所周知,小学的音乐课堂是活泼、快乐并且有趣的。如果你问一个小学生最喜欢上什么课,我想大部分的答案会是音乐课。那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深入,仅仅靠教师的一张嘴、一架琴和一台录音机就能完成我们的音乐教学吗?不是的。我们不应该局限于这样的模式。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巧妙的运用信息技术,已为优化课堂教学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二、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音乐教学中的唱歌教学和音乐欣赏教学,虽然可以通过说教对学生进行性格情操的陶冶,思想感情的净化和道德行为的规范,但比不上用音乐课件来演示教学内容,如利用多媒
体教学手段“再现”一些奥运会比赛的情景,使学生进入比赛的情景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音乐的旋律,是幻想世界的载体。它充满着芳醇浓郁绚烂多彩的诗情画意,只有通过幻想和想象,才能亲临其境,有所观赏和领悟。音乐教师要用动人的音乐艺术形象去陶冶孩子们的心灵,去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去启迪他们美好的思想,更要为孩子们架起幻想的天梯。课前老师要精心选取能够引起儿童幻想的音乐素材,抓住作品的构思,用儿童的视角,透过童心的折光,挖掘童心中的美好景色,把孩子们带入童话般梦幻仙境,因势利导让他们燃烧起炽热的幻想之火。音乐教学同其它学科的教学一样也有板书设计和适量的习题。我们如果把这些内容在备课时写在电脑上,就可以减少课堂上板书的时间,增大教学容量,完成更多的教学任务。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教育时,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教学环节的需要,从不同的角度灵活运用多媒体、网络等。这些媒体的使用,或独此一种,或二者兼有,或三者兼之,同时还要设计好使用媒体的时间、顺序和次数。使用的时间合理,能与教学内容衔接自然,不留痕迹,尤其是视频的合理放映,能使学生获得“人在画中游”的效果,使用的顺序合理,可使学生获得层次分明、生动完整的印象,从而加深对教学内容的记忆。使用的次数合理,可使学生获得鲜明深刻的印象,增强教学效果。由于信息技术教育声画并茂,视听结合,通过情景再现,能激发情绪及兴趣,丰富情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因此,能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三、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动力。一个民族缺乏独创能力,就难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利用信息技术的目的不仅是对软件的应用,而更多的是要与其它学科的整合,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探索能力。目前常用的信息技术有文字处理软件、绘图软件、多媒体软件等,通过对这些软件 的应用,使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联想到其它学科的知识,进而可以很好地和其它学科整合。利用信息技术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并在活动中积极动脑,不断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使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得到培养和发展,最终培养学生的创新探索和运用
知识的能力。
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条件、提供机会,发挥音乐学科的多媒体教学在听觉、感受、联想、表现、创造等方面的学科优势,充分利用课堂多媒体教学这一主渠道,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在音乐课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创造性地表现音乐。有计划、有意识地安排学生结合歌曲内容中的可换之处进行创编活动,鼓励学生举一反
三、学会变通、大胆尝试。
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的整合,为音乐课堂教学提供了极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时时更新的各类知识,并且可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的人才,从而实现教育的创新。信息技术与音乐教育完美的结合,使音乐教学教育水平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阶段,给同学们的想象力插上翅膀,有足够的信息支持他们的探索和设想,能力和创新力在探索中悠然而生。
第三篇:浅谈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摘 要: 音乐教学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而音乐教学只有通过聆听、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和音乐创编等多种实践形式才能得以实施,教学设施是实现音乐课程目标的保证。本文通过阐述信息技术的内涵,并通过具体的教学实例论述了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 信息技术 音乐教学 作用
音乐教学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通过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更多的现代教育技术进入课堂,并运用于教学实践中。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丰富多彩的信息技术课件,形象生动的音频、视频让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使学生玩中学、乐中学、动中学、学中乐,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不断提高音乐素养,丰富精神文化。
信息技术是指通过计算机对文字、数据、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多种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管理,使用户可以通过多种感官与计算机进行实时信息交互的技术。同时,信息技术能以直观的、新颖的、变化的画面与动画展现教学内容,这种教学方式最有很大的吸引力,让学生更容易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感官认识对学生脑部记忆产生直观影像。通过实践,我认为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引情激趣,营造氛围
兴趣是音乐学习的根本动力和终身喜爱音乐的必要前提。如今,大量的R&B、爵士、哈韩、哈日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流行音乐称霸的今天,学生已经接近于痴迷的程度,如何引领他们走进音乐课堂、品味那精
彩的人生成为音乐教师首当其冲的问题。研究表明,动态的事物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而在课堂中,信息技术教学能方便地将丰富多彩的动态事物带入课堂。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能够更好地创设情境,加强审美直观性。
【案例一】
在讲授《小鸟,请到这里来》一课时,歌词中写道“这里树木长成排,这里草地像绿海”。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歌曲情绪是热情、愉快的,我请学生思考:“到底是怎样美丽的景色吸引小鸟到这里来?”学生反应热烈,我再通过一组景色图片加上歌曲《小鸟,请到这里来》伴奏,让学生直观感受地体验到本单元“青山绿水”的主题。这时,我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心情怎么样?学生在声像并茂的影像中,很容易理解歌曲情绪。
【案例二】
《五月的夜晚》是一首匈牙利民歌,音调纯朴简洁,起伏委婉,颇具特色。在教学中可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现匈牙利风光。在导入时,先问学生你们了解匈牙利吗,想不想亲自去感受一番,然后点击鼠标,放映画面。欧洲的春天要到五月,轻纱迷漫的景象展现在学生眼前,强大的视觉效果立即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他们仿佛看到五月的夜晚白雾缭绕,以高昂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
二.促进学生知识拓展
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和文化认知,是在生动、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中,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生成和实现的。一首歌(乐)曲旋律的形成,不仅仅是音符的组合,而且是乐曲思想的发展和表现。小学生因为年龄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色彩和声音有着非凡的敏感性,他们能够在优美的画面动听的旋律营造的氛围中,更深刻、更准确地把握艺术的形象。采用信息技术音画结合的优点来欣赏音乐,或在音乐课件中选择相应的音画创造意境。在教学活动中利用多媒体美丽的画面和清晰的声音设置情景,使他们身临其境,从中体会音乐的高低、长短、快慢、顿连、忧喜等等,再进行想象和加工,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和启发,从而激发学习音乐的热情。
【案例三】
在上《跳柴歌》这一课前,我让学生们到网上去查一些海南地区的风土人情,看看海南地区的黎族有何特点和著名的活动。接着让他们通过这些信息理解歌曲的情绪。最后请学生们进行讨论,对于他们回答不全面的地方,我再加以提示,请学生们先思考后回答,最后总结。这节课的气氛十分活跃。一些学生列举的海南民俗连我也不知道,因此不但学生的知识面有了拓宽,也让我获益匪浅,这堂课的效果非常理想。
三.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美国教育学家勒纳特和杰费里曾指出:“学校教育的作用之一,应当为学生进入现实世界做准备。这种准备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运用知识的能力,开发新知识的能力。”«音乐课程标准» 中指出:“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实践和发掘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对于培养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小
学音乐课程中,要求3~6年级能够即兴编创同歌曲情绪一致的律动或舞蹈,并参与表演。教师可以通过一段舞蹈视频激发学生创作兴趣和思维,并通过观看舞蹈了解一些基本的舞蹈知识及舞蹈特点。
【案例四】
《我的家在日喀则》是一首充满浓郁乡土气息的藏族歌曲,在教学中我设置了舞蹈创编环节。首先,我请同学们观看一段藏族舞蹈的视频,了解藏族舞蹈的特点。接着,我引导学生,了解完藏族舞蹈的特点了,你是不是也可以为《我的家在日喀则》这首歌创编一段舞蹈呢?这样的律动不仅满足了孩子们好动的特性,而且帮助他们感受到了乐曲的内在特点。一边倾听美妙的旋律,一边用舞蹈展现出音乐形象,可以让孩子们潜移默化地受到音乐的熏陶,好似身临其境地畅游在艺术的殿堂里。我们可借助多媒体的帮助,努力创造各种意境,让孩子们运用形象思维去想像。让孩子们展开想像的翅膀,架起心灵与音乐的桥梁。
四.总论
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扩展了音乐教学的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在音乐教育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作为音乐教师,我们应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视听结合、声像一体、资源丰富等特点,为教学服务。要加强对学生影视、广播、网络上学习音乐的指导
总之,将信息技术运用进小学音乐课程教学中意义重大,它符合新课程教学理念,弥补了课本教材的局限性,为学生终生学习和音乐审美素质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值得我们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努力去实践与研究。
参考文献:
[1]纪明明:《素质教育,我们该如何面对》,音乐天地 2006.3;
[2]《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3]祝智庭:《信息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
[4]郑莉:《基础音乐教育新视野》,高等音乐教育出版社
第四篇: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1.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授课质量
多媒体课件是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以其鲜明的图像,生动的画面,灵活多变的动画及音乐效果来优化教学过程的一种新型教学辅助手段。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利用这些教学媒体可实现立体模拟、平面模拟、语言声音重现、静态实景重现、呈现动态过程以及促进教学双方进行交互作用,克服了过去老师边示范、边讲解的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运用多媒体课件来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更是易如反掌,尤其是多媒体课件有着很强的直观性,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师自己很难示范清楚的技术环节,甚至部分自己难以用语言表达清楚的思想,运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示范出来或表现给学生看,这样就帮助学生看清楚动作技术的细节,使学生更快、更全面的建立起整个动作表象,加深学生对动作的理解,缩短了泛化学习过程,也有助于学生对教师讲解的思想内容的掌握。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授课质量。
2.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统一规范技术动作
体育教材有田径、体操、民族传统体育、韵律体操与舞蹈、足球、篮球、排球、游泳等项目,内容繁多,新内容、新规则、新教材层出不穷,不断向体育老师提出新课题、新要求。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并能在此基础上,灵活的应用与创造新的运动技能。一个新的动作的形成,必须通过听、看来感知技术动作过程,而且看是学生的主要信息来源,这样就要求教师要有很高的技术水平和示范能力,否则很难把示范动作做的很规范,就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一个失败的示范还会影响到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另外,体育教师随着年龄的增长,完成动作的能力也在不断的下降。
教师要上好体育课,必须做正确标准的示范,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技术动作概念,这就使教师的现有水平和教学的客观需要产生矛盾。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帮助教师解决这一矛盾,运用现代网络视听媒体,把世界优秀运动员的先进规范技术,介绍给学生,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完整的技术动作概念,较好地掌握技术动作。
3.有助于教师结合动作边讲解、边示范,突出技术动作的重点和难点
一些难度较高的体育教材,在一瞬间要完成一连串复杂的技术动作。例如,田径跳跃项目的空中动作,体操支撑跳跃的连续动作,技巧的滚翻,单杠的回环动作等。学生很难把这些瞬间完成的动作看清楚,也就很难快速建立一个完整的动作表象,老师过多的重复示范、讲解还容易让学生产生错误的认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计算机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把教师自己很难示范清楚的技术环节,用课件中的动画或影像采用慢动作、停镜、重放等教学手段结合讲解、示范表现出来,这样就能够帮助学生看清楚每一瞬间动作的技术细节,更快、更全的建立起动作表象,突出了对重点和难点动作的掌握,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直观化,把复杂的内容简单化,使教学有浅入深,由易到难,提高了教学效果,缩短了教学过程。
4.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视动表象,有效提高运动技能 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并能在此基础上,灵活的应用与创造新的运动技能。一个新的动作的形成,必须通过听、看来感知技术动作过程,而且看是学生的主要信息来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正确的视动表象,能够有效提高运动技能。视听媒体在多渠道提供信息、调节时空变化、直观真实反映事物现象及运动变化特征方面,明显优于单纯的视觉和听觉媒体。在教学中同时调动视听功能,能明显提高学习效率并促进能力的发展。“观察、观察、再观察”,良好的观察能力是学生学习的基本功。现代信息技术的利用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上有着显著的效果。
第五篇:信息技术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
信息技术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
作文教学
信息技术
作用
摘要
通过阐述传统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运用信息技术后作文教学的改变,揭示信息技术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
作文教学是训练学生语文能力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当前的作文教学并没有很好的发挥其作用,并且成为广大语文教师教学难题,甚至使一部分老师走向了迷途。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犹如黎明前的一道曙光,给语文老师带来了新的希望。信息技术以其特殊的审美功能、交互功能、信息功能为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写作素材
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往往会出现学生无话可说,或有话说不出的现象,以致于学生产生怕写作文的心理状态。教师常常用协助审题的方法帮助学生解除审题和选材的困难,这不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写作。现代信息技术的参与可以让教师通过课件的制作,组成写作的信息库,供学生查询使用,给学生以启发,解决疑难。学生也可以通过上网查询,或通过BBS功能,与同学交流,激发创意,消除紧张心理。尤其是图片资源、视频资源。现在学生缺乏写作氛围,情感缺失。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进行情感陶冶,和写作兴趣的激发。比如:写作技法训练课——外貌描写。以前是学生认真观察人物,教师进行简单的指导或者是填鸭式的灌输一些写作方法,没有任何效果。教师通过教学课件的运用,可以把学生课本中所学的案例集中在一起,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在课件中配有适当的视屏与图片,在方法探究的基础上学生认真观察,可以学以致用,提高课堂的效率,同时降低了写作难度。有利于训练学生个性化写作。
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教学活动的先导,也是教学活动得以持续的最重要的内驱力。兴趣是一种情绪的激发状态,它来源于实际的需要。需要与否及其强烈的程度,决定着兴趣的有无和浓厚的程度。在兴趣特别强烈,脑细胞特别活跃,神经特别紧张的状态下,学习效率必定会比平常状态下要高许多。作文教学同样如此。学生只有对作文产生强烈的愿望,感到自己的情感、体验需要让人知晓,作起文来才兴味盎然,这样语言的渠道才能畅通无阻,手中的笔才会有魔力。现代信息技术以其特殊的审美功能和强烈的感染力,轻而易举地使学生感到兴奋、愉悦,吸引学生的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的各种官能进入写作状态。在引导学生将《观刈麦》改写为一篇叙事性散文时,我在指导学生充分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功能,向学生展示农民在炎热天气下收获的场景并配有音乐,把学生带向一个崭新的教学情景之中,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让学生有感而发。
三.提高写作教学的课堂效率和教学的针对性,有利于做到作文教学的因材施教
对于学生在写作上的差异,教师往往缺少切实有效的方法。现代信息技术可以让教师利用媒体的学习跟踪功能深入到学生个体学习的内部心理环境,对学生写作的过程实行管理,考察学生写作的整个过程,获取学生写作的素材、资料,了解学生的动态,因材施教,实实在在地帮助他们,及时解决写作中遇到的困难,这样有利于辅导,提高教学效率。在学生作文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进行巡视,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做到量身打造,量体裁衣,帮助学生写出适合自己的个性作文。尤其是文体要求比较鲜明的写作训练,写作技法的指导更是这样。
四.
作文评价指导落到实处,评价方式得以优化
传统作文教学中,学生作文,教师批阅,弊多利少,最大的弊端不在于浪费教师精力,延长作文的周期频率,劳而无功,而在于把学生摆在被批评的被动地位,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思维的培养,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意识。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作文教学,就可以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象。利用网络的交互功能,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找到作文中的得与失,可以把典型的词、句、段传输给学生,培养他们良好的修改能力;学生可以将自己的作文展示给大家,供同学们阅读;学生还可以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在评析他人作文的过程中,使自己的作文水平得到提高。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和责任心。
总之,信息技术在作文课上的运用,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为作文教学改革提供了硬件设施的保障,是语文教师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