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音乐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音乐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师宗县竹基中学
张琳
【关键词】音乐、语文教学、重要作用 【内容摘要】
单纯的语文教学,虽然会让学生学到知识但却觉得无趣;单纯的音乐,虽然会让学生感到快乐但却很少能学到知识。有没有一种方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呢?那就是把语文与音乐结合起来,让二者相互补充,相互强化。用音乐为语文课画龙点睛,用音乐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下获得丰富的语文知识。
音乐和语文有什么关系吗?我想有些人会不以为然,把音乐和语文拉到一起,能把语文学好吗?我认为,适当的音乐,对语文教学是很有帮助的。
在我刚走上语文讲台不久,发生了一件事,让我更加对这种看法确定,我们使用的教材,是由语文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是写人的记叙文,正好里面的文章都涉及到“爱”这个主题,我就想到了设计一次以“母爱”为主题的配乐朗诵的活动。因为这是一所乡镇中学,学生都来自农村,又刚进入初中不久,他们以前几乎没有搞过什么朗诵比赛,更何况配乐朗诵,难度是可想而知的,我先是指导学生写文章,然后再根据他们的文章帮他们找合适的音乐,我们整整准备了三个星期,配乐朗诵才真正开始了!台上的同学在优美的音乐中朗诵着自己的文章,情到深处,不禁落下了热泪,台下的同学也被深深感染,也不禁潸然泪下,整个教室都沉浸在对母爱感恩的情绪中。我作为一名老师,我也不禁为着这样一群可爱的孩子所感染。他们的感情,是如此的纯真;他们的内心,是如此的丰富。活动过后的很长时间,他们都还会对我说:“老师,那次活动真好,让我们知道了要多孝顺父母,我们什么时候再搞一次啊?”我想如果只是一次普通的朗诵,也许收不到这样良好的效果。为什么配乐朗诵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呢?我想是因为我把音乐与文字相结合,让语文走近音乐,让语文走近音乐,让他们相互补充,相互强化的作用。用音乐渲染教学情景,用音乐为课文画龙点睛,用音乐激起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下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学到丰富的知识。
《毛诗序》中曾说过:“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在原始社会,人类还没有文字,没有丰富的文学种类及表现手法,唱歌和舞蹈便是初民天然的表现和抒情方式。音乐就是通过有组织的、在时间上流动的音响所形成的艺术形象或意境,表达人们的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它最善于细腻地表达人们不同的情感,溶解各种思想。贝多芬说:“音乐能使人的灵魂爆发出火花”。
文字产生后,文学渐渐也成了人们表达感情的重要方式,《文心雕龙》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文章实则是作者充沛感情的自然流露,任何一篇作品都包含作者的情感。
由于音乐长于表达感情,也最容易触发听者的感情,在音乐欣赏中很容易引起欣赏者的共鸣,因此,把音乐引入语文课堂,可以激发学生学好语文,陶冶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操,提高艺术素养,能在艺术感受中学会和掌握知识。
一、音乐能够营造气氛,渲染教学环境。
在语文教学中,如果能恰当的使用音乐,以音乐营造气氛,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中,便更容易调动学生的情感,促进其理解。在教学《背影》这篇文章时,我的导入方法就是播放歌曲老男孩的《父亲》:“时光时光慢些吧 不要再让你再变老了,我愿用我一切换你岁月长留,一生要强的爸爸 我能为你做些什么?微不足道的关心收下吧······”在这优美的旋律中,学生都被感染了。看着他们的神情,我就知道学习这篇课文的感情基础有了很好的着落,至于后面的教学效果就显而易见了,学生在歌声中进入了知识的殿堂。
另外,在结束课文时,也可使用恰当的音乐,比如《我的老师》,在结束语中我这样说:“海伦她能取得如此傲人的成绩,与她的老师有着很大的关系,与她心存感激之心有关系。我们也需要如此,感谢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感谢他们抚养我们长大成人;感谢别人在我们需要帮助时伸出友爱的手······我们要永远有一颗感恩的心。”随后播放歌曲《感恩的心》学生先是小声的跟着哼,后面就大声地唱出来。至此,我们的课堂气氛达到高潮,在学生的歌声中,我们结束了一堂课。
二、配乐朗诵,培养学生语感,丰富情感体验
中学语文具有很强的情感色彩,教材中的文章大多是情文并茂的名篇佳作,文章的字里行间与结构安排及意境渲染中倾注了作者的情,寄托着作者深深的爱。在教学中,老师就应当努力引导学生去发掘作者的情感,我认为,音乐就是一条很好的途径。
1、播放现成的配乐朗诵。
在网络发达的今天,要想找到一篇配乐朗诵的课文是很容易的,老师可以在课前就做好准备。在学生新接触一篇课文之前,我通常会让他们听听名家的配乐朗读,在教学古诗文时,效果会更明显。这些文章由于离我们太遥远,学生在朗读时都会遇到同一个困难,就是不会断句,这时让他们听听比较规范的朗读,对他们是很有帮助的。学生一边听一边就可以在自己的课本上划分停顿,这样以来,不但可以解决这个难题,而且还培养了他们的语感。另外,配乐朗读还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2、为课文配置背景音乐
老师根据文章的风格、意境、情感等选择恰当的背景音乐,同时向学生简介所选曲目的名称、风格、主题,引导学生欣赏乐曲,接着再引导他们自己进行配乐朗读。因为前面已经听过了别人的朗读,欣赏有了良好的基础,就能进一步感知文章的情感,激发学习热情,领悟文章的主旨。
语文课中,虽然音乐的功能很大,但也要注意:选准音乐很重要,一定要“配”,宁缺毋滥,一定要考虑到细节,要使音乐与课堂融为一体,不能太“粗”。如《三峡》可配上《深山掬水》;《爱莲说》可配上《莲花谣》;《陋室铭》可配上《禅院钟声》;《湖心亭看雪》可配上《阳春白雪》;《曹刿论战》可配上《十面埋伏》······这些曲子都是古香古色的古筝曲或琵琶曲,很适合古文的背景音乐。另外,还有一些比较抒情的现代文,可以选择轻音乐,或钢琴,或小提琴······只要选准了音乐,可以使一个个意象变成一幅幅画面在同学们眼前一一展现,让人身临其境,流连忘返,文章与音乐的完美结合,带给学生完全不一样的感觉。
三、用音乐激发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中说:“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但是这一重要内容或者会被老师所忽视,或者就是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本文通过······表现了······揭露了(赞扬了)·······”学生却在下面难以接受,甚至是无动于衷,这与单一的教学方式有着很大的关系。这时如果有音乐会怎样呢?音乐能陶冶人的情操,可以渲染特定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共鸣。如《阿炳在1950》这篇文章,很多同学连阿炳为何许人也都不知道,如何对他产生同情呢?于是我播放了阿炳的名曲、同时课文中也出现过的《二泉映月》。如白居易在《琵琶行》中说:“弦弦掩抑声声思,诉尽人间不平事”。它仿佛是一声深沉痛苦的叹息,仿佛作者在用一种难以抑制的感情向我们讲述他一生的苦难遭遇。乐曲如同一个老艺人,在坎坷不平的人生道路上徘徊,流浪,而又不甘心向命运屈服。他在倾诉着在所处的那个时代所承受的苦难压迫与心灵上一种无法解脱的哀痛,他在讲述着他辛酸悲苦而有又充满坎坷的一生,毫不掩饰地表达出作者心中的真挚感情。我们仿佛可以听到阿炳从心灵底层迸发出来的愤怒至极的呼喊声,那是阿炳的灵魂在疾声呼喊,是对命运的挣扎与反抗,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悲怆的乐曲中,学生如何不动容!
学习艾青的《我爱这土地》时,结合写作背景,播放《松花江上》,那低沉、缓慢而又充满无限伤感的旋律缓缓流出,犹如苦难的东北大地和被凌辱的中国人民重新出现在我们面前,苦难的中国急需我们奋起反抗日本侵略者。课堂上,同学们个个正襟危坐,神情肃然,满脸激愤,内心充满了对饱受灾难的祖国的无限热爱。又如在学习席慕蓉的《长城谣》的时候,播放她的又一诗歌——由蔡琴演唱的《出塞曲》,学生就很容易体会到作者的思乡之情,爱国之心。除了一些合适的歌曲以外,还可以用一些轻音乐,像瑞士乐团班德瑞、神秘园,他们的乐曲就很适合用到一些很抒情的篇目上。
音乐像文学一样,蕴含着丰富的“语言”,它往往比语言来得更直接,更贴切,更深入,因而更容易使学生激起与课文相似的想象和联想。在实践中,应用音乐渲染情境,更容易使学生获得情感体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四、音乐为学生插上记忆的翅膀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7~~9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80篇,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积累语言。众多的背诵内容,使学生感到头痛,这时我们也可以请音乐来帮忙。因为音乐旋律往往是连贯记忆的,记得旋律也就记住了词,所以在教学苏轼的《水调歌头》时,我教学生唱王菲的《但愿人长久》;;学习陆游的《游山西村》时,教唱《游山西村》······如此,学生歌曲学会了,词也就会背了,记得轻轻松松。
总之,语文与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让语文走近音乐,让音乐走近语文,使语文和音乐完美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音乐声中插上联想的翅膀,让思维超越时空,飞进那美妙的语文殿堂!
第二篇:情景教学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初中音乐欣赏教学心得体会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如何让学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去体会,理解音乐所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感受音乐形象,是非常重要的。
在音乐课的欣赏教学中,教师 要利用学生的猎奇心理,抓住最能激发打动学生的特点,综合运用多种方式,科学设计导入方式,激发学生迫不及待地进入欣赏阶段,顺利切入主题。例如:对内容熟悉,容易理解的作品,可以抓住“新”的特点激发兴趣,鼓励学生从熟悉乐曲中听出新意境,掌握新技能;对久负盛名,源远流长的音乐,可以抓住“名”的特点,诱导学生增长见识。如《梁山伯与祝英台》一课,组织教学后,教师只作简单导入———今天我们要欣赏非常有名的曲子,这支曲子曾被外国音乐家称为“蝴蝶的爱情故事”。
课程导入具体注意把握三个原则。一是“快”,可以针对作品特点,多则五六分钟,少则三言两语。二是“准”,就是要抓住作品最能吸引人的特点,用最简单的话把最重要的信息传递给学生,紧紧抓住学生的心。三是“活”,就是导入方式要活,可以采取口头介绍,故事引导,也可以通过多媒体、flash动画、图片解释等等,经常追求变化,不搞千篇一律。
教学过程 以提高情感体验为核心,营造参与想象创造的氛围 情感是音乐教育的起点和归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讲究激情,想要感动别人,先要感动自己。教师首先对教学内容有感受,有体会,然后再去启发学生找感觉,同时也比较能够尊重学生与教师间的感觉差
异。同时注重 启发学生丰富的联想和创造,勾勒出自己心中的形象,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经历,观看的不同电影、电视、所积累的景象,鼓励创造性的想象,用生动的语言表达音乐的内容,形成独特的音乐形象。如 在欣赏古琴曲《流水》时,先分主题,分段落,形象的欣赏,再完整地欣赏全曲。教室中一片寂静,只有音乐在师生的心中踊跃,此时学生的主观性被调动。运用所学的音乐知识和音乐自身的表现紧密结合,听觉、视觉等多种感官全部被打通,情景交融地去欣赏这首作品。音乐结束了,但它留在每个同学的心中这真挚的情感,不正是学生们所应具有和正在寻找的吗?
总之,在欣赏课教学中,教师自身要明确责任,绝不能把自己当成放音员、插播员、介绍员,而应当有选择地对优秀作品进行分析,授学生以渔,在教会学生如何欣赏上下功夫。通过介绍音乐作品的调式、结构、节奏,通过分析、解释、评价,掌握音乐欣赏的重点、难点,让学生进入音乐,欣赏音乐,甚至评价音乐。教师讲解要有重点的重复,对于一首音乐作品来说,短短一堂课45 分钟不可能掌握欣赏作品包容的深刻含义。想要真正体会作品的真谛,只能是突出重点,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巧和表现手法,对作品的整体结构特点有了大概的了解之后,再对作品主旋律、重点乐章、结构承转等做深入分析。教学中要采用反复聆听的方式,但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边欣赏,边讲解,边引导,提出具体要求,让学生深刻体会,仔细回味,培养学生的“音乐之耳”,提高欣赏水平和审美能力,把学生领入音乐艺术殿堂,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扎实基础。
第三篇: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摘 要:音乐教育以审美体验为核心。音乐教学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而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交互作用,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活跃了其思维,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能力。
关键词:音乐教学;多媒体;教学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多媒体越来越广泛地渗入到音乐教育教学领域。在音乐教学中,灵活运用多媒体,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已成为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和直觉感受刺激的重要手段。下面我结合自己从事的多媒体实践,谈谈多媒体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一、仍准确表现体裁和音色
法国一位著名演员曾说:“嗓音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任何图画的感染力,远远比不上舞台上正确发出的一声叹息那样动人。”由此看来,音乐教学使用电教手段显得尤为重要,因为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以唱歌为例,象《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保卫黄河》、《欢乐颂》等齐唱、轮唱、合唱歌曲,如果由教师一个人范唱、是不能表现齐唱的雄壮有力、轮唱的此起彼伏、合唱的丰厚和声效果的。从人声分类看,独唱又分为童声独唱、女声独唱和男声独唱,从基本音区看,又有女中音和女高音、男中音和男高音等音区的不同。音乐教师是女性的,唱不了男声;是男性的,又唱不了女声。解决这些矛盾的办法是什么?就是使用电教手段,播放教学录音带,因为只有它才能准确地表现体裁和音色,准确地表现音乐形象。
二、能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在中小学音乐教材中,音乐欣赏约占每学期总时数的25%,这是一个不小的比例。它涉及到器乐欣赏、戏曲欣赏和曲艺欣赏等内容。在乐器欣赏中,又涉及到民族管弦乐和西洋交响乐等;在民族乐器合奏中,又涉及到丝竹乐和吹打乐等5个主要乐种,在乐曲中,还涉及到古今中外几十种乐器的音色等。如何获得欣赏的最佳效果?唯一的手段就是放映教学录像带。通过录像,学生可以把乐队演奏时的规模阵容,指挥的风格手势,音乐的情感形象,乐器的音色特点以及演员的服装道具,演唱时的动作表情等看得明明白白,听得清清楚楚。如在欣赏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第五场中杨子荣的一段《迎来春色换人间》的唱腔和其它组合片断的过程中,我紧随画面介绍了京剧人物的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使学生明白了什么是黑、白、灰须生和不带胡须的小生,什么是青衣、花旦及刀马旦,什么是花脸、黑头等。这样既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又获得了美好的艺术享受。因此,教学录像带是进行音乐欣赏教学最有效的多媒体。
三、能提高教学效罕和质量
音乐教学同其它学科的教学一样也有板书设计和适量的习题。我们如果把这些内容在备课时写在明胶片上,就可以减少课堂上板书的时间,增大教学容量,完成更多的教学任务。我在教《荆州花鼓戏四大主腔的欣赏与听辨》时,由于先把四大主腔的音乐特点和情感特点分别制成了四张投影片,因此在课堂上为学生的欣赏与听辨赢得了时间,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时,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教学环节的需要,从不同的角度灵活运用幻灯、投影和录音录像等。这些媒体的使用,或独此一种,或二者兼有,或三者兼之,同时还要设计好使用媒体的时间、顺序和次数。使用的时间合理,能与教学内容衔接自然,不留痕迹,尤其是录像的合理放映,能使学生获得“人在画中游”的效果,使用的顺序合理,可使学生获得层次分明、生动完整的印象,从而加深对教学内容的记忆。使用的次数合理,可使学生获得鲜明深刻的印象,增强教学效果。由于多媒体声画并茂,视听结合,通过情景再现,能激发情绪,丰富情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因此,能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四、能丰富想象,激发写作兴趣
人的想象靠什么去激发?靠语言、靠情景。而在教学中,情景的再现是通过多媒体来实现的。不使用电教,就很难直观地再现情景,没有情景,就不能激发学生更丰富的想象。如在欣赏民族器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时,我根据乐曲内容,把它制成“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歌唱晚、涧澜拍岩、矣乃归舟”八幅灯片,学生在欣赏时,既有听的,又有看的,情致盎然。赏毕,我对学生说:“大家在小学时写过看图作文,今天,大家能否试一试听音乐作文呢?”当我再次播放录音时,同学们纷纷拿起了笔。一位学生曾写下这样一段不错的文字:“从那典雅委婉、恬静柔美的乐声中,我仿佛听到了那沉沉隆隆的暮鼓、悠悠扬扬的渔歌和江水激岸的回响;从那一幅幅清丽淡雅、神奇辽阔的画面中,我仿佛看到了那明月晚浴后跳出江面时的盈盈笑脸,江风轻吻微波时的柔情蜜意,白帆飘飘荡荡的怡然,橹桨划开浪花的潇洒,花影频摇的舞姿,水天一色的和谐,归舟远去的幽静和满款鱼虾的快乐。此时此刻,我完全置身于云河仙境之中了,获得了不出校园而餐水乡之秀,身居教室而醇花月之境的艺术享受。真是听之心旷神怡,观之赏心悦目,想之回味无穷”。从这里可以看出音乐在激发写作兴趣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由于多媒体的全方位视听感受让音乐的表现力和感染力都尽可能地得到了渲染,同时给音乐教学中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提供了尽可能的广阔空间,因此多媒体应用于音乐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由于多媒体的多样化及差异性,这就要求工作结合教学实际,合理选择,合理运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以适应素质教育对音乐教学的需求。
第四篇: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运用于课堂中,它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并且越来越多的使用于音乐教学中。中学音乐欣赏课在课时中占有相当比例,初中学生对西方音乐、民族音乐的感知能力较差,加之学习任务繁重,他们不可能花费很多时间对这门艺术做深一步的了解,接触也只停留在表面。基于这种状况,要求教师充分利用音乐课时间,提高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和音乐欣赏水平,使学生耳闻目睹古今中外的风土人情和历史画面,犹如身临其境。激发了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引起感情上的共鸣,既创设了教学情景,提高了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审美能力,又加强了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令其沉迷于流行音乐的大脑“换换口味”,也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松弛其紧张的神经,达到音乐课教学的目的。
多媒体课件以其画面丰富、声形并茂、生动有趣等特点,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它最大的优势就是能给学生提供直观的感受,通过画面,图片,声音等多媒体技术,带给学生生动的,真实的形象,并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提高教学质量。但是,多媒体仅仅是教学活动中工具和手段,教师必须从教学系统的整体出发,不能“画蛇添足”为了使用多媒体而用多媒体。我们对待音乐课堂中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要认真研究如何恰到好处地运用课件,让它在课堂教学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多媒体在导入新课中的作用
学生学习音乐的感觉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是对音乐形象的感知。在教学设计中,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情境是最重要的环节或方面。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已成为老师们的得力助手,它集声音、图像、文字、动画于一体,化虚为实,创设出教学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从而更真切地感受音乐,开拓思维,展开想象。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一节好的音乐课首先要让学生感兴趣,所以在讲授新课前,利用多媒体导入新课,既形象直观,又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歌曲的内容,更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和表现音乐的欲望。而且,利用丰富多彩、生动鲜活的多媒体课件画面和恰如其分的画外音创设课开始的情境,能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在上学生较为熟悉的京剧歌曲《说唱脸谱》这一课时,我下了很大的努力。由于京剧是古老的传统艺术,教师和学生对京剧知识的了解相对贫乏,很多学生对京剧的了解只是通过语文课本知道京剧大师梅兰芳而已。因此学生对京剧距离感也是比较正常的,产生距离感的部分原因如下:第一,听不懂,没有通俗歌曲好学好唱;第二,表演程式化,一步三晃、拖泥带水;第三,戏曲一般是中老年人的爱好,不是每个孩子都对京剧有兴趣。那如何一下子就“抓住”学生们的心,激起他们的兴趣呢?播放MTV歌曲《说唱脸谱》,引导探究色彩规律:“脸谱”是指京剧里男演员脸部的彩色化妆。这种脸部化妆主要用于净角和丑角。它在色彩、图式上有一定的格式。内行的观众从脸谱上就可以分辨出这个角色是英雄还是坏人,聪明还是愚蠢,受人爱戴还是使人厌恶,十分神奇!让我来考考大家:谁知道这些脸谱象征好人还是坏人吗?同学们有兴趣了解吗?学生的情绪一下子就高涨了起来。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创设教学情景、增强教学效果
根据中小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特点,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教学情景、营造良好氛围,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而且还能以趣激思,提高教学效率。如在中学音乐教材中,音乐欣赏约占每学期总时数的 25%。它涉及到乐曲欣赏、器乐欣赏、曲艺欣赏等内容。在乐共欣赏中,又包括了民族管弦乐和西洋交响乐等;在民族乐器合奏中,又涉及到吹打乐、丝竹乐、民乐重奏和民族管弦乐等五种;在曲艺欣赏中,还涉及到戏曲音乐、说唱音乐和舞剧音乐等。怎样才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呢?多年的实践告诉我们:最好是利用录音、录像、图片等现代教学媒体。因为通过录像,学生不但能把乐队演奏时的规模阵容、指挥的风格手势、音乐的情感形象、乐器的音乐特点、演唱时的动作表情等看得明明白白,听得清清楚楚,而且还能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利用录音、录像的暂停、重放、快放功能,可以对学生进行听辩、鉴赏,还可以达到扩大视野、丰富知识、启迪智慧、陶冶情操的目的。例如:在欣赏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时,我在上一节课先让学生学会歌曲《保卫黄河》,让学生体会和感受歌曲的进行曲体裁、振奋人心的音调、响亮的战斗口号和铿锵有力的节奏。再通过录像里波涛汹涌的黄河激起学生强烈的民族自尊心。钢琴协奏曲《黄河》是根据我国著名音乐家冼星海的不朽名作《黄河大合唱》改编而成。它虽然没有歌词,但通过画面同样和器乐同样给学生以强烈的震撼。这就彰显了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优势。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能突出重难点,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在传统教学中,音乐教师往往要准备图片、大歌纸,在黑板上写大量的板书等,既浪费时间又乏味。运用多媒体教学,任何乐谱、图片、实物都可以放大到大屏幕上展示。如在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管弦和鸣》这一单元中,主要让学生了解各种西洋乐器及其音色。把各种管弦乐器放大投映出来,再加上它们的音色,则可以使乐器的介绍更形象,更准确。
音乐新课标认为,音乐学科综合其它相关文化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音乐所要表现的情绪及意境。如欣赏法国作曲家圣桑的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时,我播放了一个短片,狮王迈着堂皇的步伐;草原上奔跑追逐的野驴;接着音乐家取用作曲家奥芬巴哈的「天堂与地狱」序曲中的一段,活泼快速的康康舞旋律;在此曲中,慢吞吞地演奏出来,跟前段恰成鲜明的对比。还有大象、袋鼠,杜鹃和天鹅等。我把视觉和听觉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通过多媒体欣赏音乐后,就引导他们动脑思考,这是一首什么情绪的乐曲?什么节拍?什么速度?这种音乐结合动漫效果,对于学生再没有枯燥可言,音乐变得形象了,学习音乐、欣赏音乐也就真正成了一种愉悦身心的乐趣了,音乐的美也将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音乐的喜爱也许就在他们心灵同音乐撞击时根深蒂固了。
多媒体在教学领域中的作用已经是有目共睹了,它已成为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方法和途径了。但是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应起主导作用,多媒体技术是为收到一定的教学效果而使用的一种辅助教学手段。所以不能盲目地依赖于多媒体技术而把所有的教学环节全部使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出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与音乐教学的结合,将使教学更有效、更富个性,更有助于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以及人的全面素质的提高,从而达到音乐教育审美的目的。
【论文】
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沛县张庄中学
张斌
第五篇:简笔画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简笔画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福建省福安市范坑中心小学 陈安铃
简笔画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常用的绘画形式之一,它能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感知、理解、运用所学的知识,实现形象感知到抽象领悟的转化,提高学习效率;另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因此,简笔画在音乐教学中,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一、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歌词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说:“儿童在入学前就萌发了绘画的兴趣,涂涂抹抹画的小猫、小狗、小树,虽然难以入木三分,但是也有模有样,看了让人捧腹。”可见,儿童从小就把观察和感受的生活用最简单的线条表现出来。所以,简笔画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实用性很强。特别是一年级学生刚跨入小学大门,识字不是很多,在教学歌词中,仅凭语言文字的注释和说明;学生理解往往是机械的,学后仍然可能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如果只是让学生一遍两遍地跟读,就是显得枯燥无味,学生也不容易接受。如果教师采用边读歌词边在黑板上作画的方法进行教学,既直观,学生又有兴趣,对歌词记得也较牢。
如:《上学歌》 太阳天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小书包?”我去上学校,天天不迟到,爱学习,爱劳动,长大要为人民立功劳。
教师一边讲,一边画,还要注意观赏学生听、看的情况,及时反馈信息,调整教学程序。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注意品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展,还不能把握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时把讲课和作简笔画分开进行。要讲完再画,画完画讲,这样既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又能让学生耳目一新,在愉快活跃的课堂中接受知识。
二、帮助学生形象感知音乐
音乐和绘画是姐妹艺术。正如音乐大师贝多芬所说:“当我作曲时,心里总是描着一幅图画,顺着那个轮廓前行。”所以,音乐课堂当中有许多难以用文字表达清楚的,教师可以运用生动形象的图片或线条将学生的思想感情带入歌曲所描绘的情境之中,也可以鼓励学生用画笔把音乐形象用简单流动的线条和绚丽的色彩勾画出来,引发学生内心世界的强烈共鸣。
如《鸭子拌嘴》是一首打击乐器合奏曲,全曲采用民间打击乐的形式来塑造一群活泼可爱的鸭子在田间嬉戏的音乐形象。由于一年级的小学生处在儿童期,他们的逻辑思维较差,形象思维较强,所以我利用绘画的手段,把鸭子清晨走出鸭棚的情景(图1);鸭场鸭子欢快的场面(图2),鸭子晚归的情景(图4),都用学生容易接受的简笔画,一边讲解,一边绘画,帮助学生理解乐曲;而鸭子在田间嬉戏的重点部分(图3),则通过音乐讲解后,指导学生自己绘画。或者课前教师按“出发——玩耍——拌嘴——回家”四个片段 画好情景图,在听赏每段之前出示背景画面,欣赏完一段后,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这一段的内容,再在背景画上贴出或画上小鸭子的各种动态图,以便让学生更形象地理解本段所表现的情景。这样学生甚感新奇,无须进行组织教学,学生便会集中注意力,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图1 图2 图3 图4 在课堂中运用简笔画辅助教学,教师要突出简笔画的“简”字,切不可将这个环节变成复杂的美术指导。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吃透教材,课前用简练的线条勾画出音乐所阐述的内容,力求简洁、准确、美观、易懂。
三、帮助教师转化教学难点
转化教学难点的方法多种多样,作图法也是其中的一件。比如合唱教学中的音色问题,是合唱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帮助学生调整音色,激发感情,我引用俞燕子老师的做法,在黑板上先后画上四幅图,随着每幅画的变化,教师对学生的音色的要求逐步深入。图5幼嫩的小苗,指导学生用平稳连续、优美柔和的轻声准确地歌唱,表现幼嫩的小苗。图6小苗渐渐长成小树,音量进入了中弱,音高也向上移交半音。图7小树长高了,学生的音量增加到中弱,声音又向上移交半音,歌唱的情绪更加饱满愉快。图8小树长成挺拔大树,学生的声音随着音调的升高更加结实而明 亮。如果声音出现飘抖现象,还可画上棵弯曲的小树,使学生直观对比明确歌唱时要像那棵挺拔的大树,不能像弯曲的小树(图9),应把声音竖起来唱,这样把抽象、理性的知识通过简笔画成为具体、直观、容易被学生所理解的感性认识。
在保证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掌握新知识的前提下,适当运用简笔画,这样才能突出重点、转化难点、滥用简笔画可能会导致花费太多教学时间,不但完不成教学任务,反而弄巧成拙起反作用。
简笔画形象、直观、简易、实用性强、绘制时间短,且不需要高深复杂的技巧,一般人都容易掌握,是教学中一种非常有效的辅助工具,它不但增添了音乐课的生动性、趣味性,而且降低了学习难度,是教育教学的宝贵资源。所以,我们要充分地利用它、发挥它的优势,让音乐课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之一。
邮编:355013 地址:福建省福安市范坑中心小学 姓名:陈安铃 电话:*** 邮箱:cal664866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