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科学教案四下
1.变化的世界
教学目标
探究目标:能用各种感观察觉到周围的物体都在不断的发生变化。能从物体变化现象中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说出两种以上记录某一物体变化的方法。情感目标:愿意与其他小组交流本组观察到的各种变化现象。
能感受到自然界中各种物体变化的奇妙。能坚持对一种选定的物体进行长期的观察,并能将观察用两种以上的方式记录下来。
知识目标:举例说明什么叫做变化。能根据自己的标准对观察到的变化进行分类。能知道几种不同的记录方式。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起风了,下雨了,草绿了,我们生活在一个变化着的世界。探究活动
一.活动:“我知道的变化” 1.生看图体会生活中的各种变化。2.说说我们知道的变化。3.把自己知道的变化记录下来。4.小组交流我们的记录。5. 给这些变化分分类 二.观察各种的变化 1.师示范一些化学变化。2.生观察(提出质疑)3.分组讨论分析这些变化。拓展
一.活动“寻找我们身边的变化?” 请学生在生活中找找周围物体的各种变化。(第二课时)引入:相互交流说说我们找到的生活中的物体变化。探究活动
讨论“解释什么叫变化”
1.请生根据自己找到的各种物质变化试着解释什么叫变化。2。讨论:自然界中有没有永远不变的事物。活动:“记录物体的变化”
1.引导学生回忆我们学过的几种不同的记录方式。2。分析我们对一种植物的长期观察的方法。3。分组设计一种记录方式。拓展
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变化进行观察并记录。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2.多样的天气
教学目标
探究目标:能用文学词语描述天气现象。能用文学和科学并模仿动物运动的主术语描述天气变化。能设计一组符号记录天气的状况。
情感目标:1.愿意关注、收集与天气变化有关的信息。2.能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天气及其原因。3.愿意欣赏天气变化的美丽。4.愿意收集各种预测天气变化的谚语。
知识目标:1.能说出两种以上科学描述天气变化的要素。2.能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图形符号。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
师:今天早上起床推开窗,你发现天气如何?你的心情怎样?出门要准备什么? 生自由谈感受 探究活动
一、“天气变化”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各种天气变化。
二、活动:“描述天气”
请学生回忆文学作品中描述天气的词语。回忆我们学过的与天气有关的诗歌。三.活动:“我最喜欢的天气”
1.谈话:“你最喜欢什么天气,和小组成员口头交流”2。记录我喜欢的天气(可以用绘画或诗歌的形式记录)3。分组交流我们的记录。4。各组展示我们记录的天气。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引入:1.交流我们收集到的天气谚语 探究活动:
一.怎样知道天气变化的消息
1.谈话:古代人们是怎样知道天气变化的消息的? 2。谈话:哪些自然现象能预知天气变化? 二.活动:“天气谚语”
用图文方式记录收集到的谚语。(填写书上图表)拓展
说说利用谚语来预测天气变化的优点和不足
(第三课时)引入:(创设情景)教师扮演预报员先给大家播报今天的天气情况 探究活动
一.谈话:“现代人是怎样知道天气的?” 1。引导学生说出多种方法(师板书)2。小组交流,记录。(比一比哪组知道的多)二.交流:“ 播报天气消息”
三.活动: “设计表示天气的图形符号”
1.自主设计。2。分组交流。3。认识标准的图形符号。拓展 认识天气
自学“科学在线”。介绍自学成果。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3.观测天气
教学目标
探究目标1.能制定科学的、符合实际情况的观测计划。2.能设计和制作简易的观测天气变化的仪器。3.能对观测到的数据进行科学分析,绘制天气变化的曲线图。
情感目标1.能合理的分工,合作完成观测、记录两周内的天气变化情况。2.能逐体会到利用简单仪器有助于定量的观测研究。3.能体会到长期的测量和记录天气数据是非常有用的。
知识目标 1.说出天气可以用一些可测量的量来描述。2.能说出各种风向的含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引入
谈话:“你知道气象员的工作吗?想不想试着做一个小小气象员,观测一下天气情况呢” 探究活动
活动:“制定观测计划”
1.分析课本第8页的计划表。2。说说要计划什么?3。分组计划,完成计划表。二.活动:“制作简易观测仪”
1.说说需要哪些材料? 2。学习制作方法3。自主制作。(互相帮助完成)三.活动:到室外检测我们制作的风向仪 拓展
课余改进我们制作的风向仪
(第二课时)
引入
展示我们改进后的风向仪
1.上台介绍。2。说说改进的办法。探究活动
一.活动:“制作雨量筒”
1。说说需要哪些材料? 2。看图自主制作。3。分组交流我们的作品。二.活动:“实地检测”仪器
1.学习使用方法。2。到室外实地测量。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 交流展示改进后的风向标和雨量筒 探究活动
一.活动:“建立小小气象站”
1.说说气象站要测量哪些数据。2。说说气象站需要哪些测量仪器。3。分组建立气象站。
二.讨论:“怎样放置测量仪器”
1.引导讨论:“测量仪放在不同地方测得数据一样吗?”。2。说说测量仪放在什么地方最好,为什么? 三.活动:“设计记录表” 拓展
把我们的测量数据绘制成曲线图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3.观测天气
教学目标
探究目标:1.能以研究论文和报告的形式将自己的观测和研究结果展示出来。2.能对其他同学的观测和研究结果提出客观的评价和积极的建议。3.能从图片中归纳分析出天气预报制作过程中的几个重要阶段。
情感目标:1.能在发布天气变化消息的过程中,获得成功感。2.能体验到科技发展能给人们带来更准确的天气消息。3.体验到长期的测量和记录天气数据的意义。4.愿意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观测研究过程中的体会和感受。
知识目标:1.能从图片中分析出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中用到了哪些技术。2.能举例说明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提高天气预报水平的影响。(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引入
课件演示天气预报
1.引导观看,说说天气预报的作用。探究活动
一.活动:“天气消息发布会”
1.小组交流我们两周来收集到的关于天气的数据资料。
2。小组商讨如何发布天气消息。(如何分工、合作、用什么方式汇报)3。分组扮演天气预报员向大家播报天气消息。4.引导互相评价。(说说优点、建议)二.交流活动
1.与同学交流观测天气的体会。
2。将我们的记录与电视台发布的天气预报进行比较。3。比较哪组的预报更准确,为什么。
4。把同学们对我们小组的评价意见记录下来。拓展:利用课余时间收集有关天气的资料
(第二课时)引入
谈话:“你知道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的吗?” 生自由发言 探究活动
一.活动:“天气预报制作的过程” 1。自由猜想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2。看图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边看边思考用到什么仪器)3。分阶段分析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并记录在课本上。
4.分析在天气预报制作的全过程中运用到哪些科学技术,说明了什么。二.交流活动
1.把自己收集到的关于天气预报资料与大家分享。2.举例说明科技发展对天气预报的影响。三.自学科学在线
1.自己阅读科学在线内容。2。交流自学情况。
拓展:课余时间继续观 继续观测天气变化并做好记录
板书设计
5.天气与生活
教学目标
探究目标:1.能够举例说明天气的变化对人类的生活造成的影响。2.能够对图表记录的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得出某些科学结论。3.能够用实例或调查结果,说明人类的活动已经对天气变化造成影响。
情感目标:1.愿意把收集到的天气与人类关系的资料图片与其他同学交流。2.能通过对天气与人类关系的分析,意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知识目标 1.能举例说明剧烈的天气变化造成的严重自然灾害。2.能举例说明酸雨是人类活动作用的结果。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
谈话:“今天你穿什么衣服?一年四季你选择什么样的衣服?”(生自由发言。)探究活动
一.活动:“天气对我们的影响” 1.谈话:“你喜欢什么天气?在不同的天气中喜欢做什么? 2.看课本插图思考天气变化给我们带来的影响。3.自由发言说说天气变化给我们带来的影响。4.举更多的事例说明天气变化给我们带来的影响。二.讨论活动
1.谁最关心天气?说说自己的理由。2。组代表汇报。
3。小游戏:“我说位置,你找物体。”
拓展 利用课余时间搜集我国一年四季天气的变化情况
(第二课时)引入
信息发布会——请生将搜集到的资料与大家分享。教学过程 探究活动
一.活动:“人类活动对天气的影响”
1。请生小结天气变化给人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2。思考:人类活动是否也对天气带来影响? 3。看课本上的插图理解人类活动对天气的影响。4.分析课本上的调查表,你能发现什么? 二 交流活动
1.分析调查表中的数据有什么发现,小结人类活动对天气的影响。拓展 搜集人类活动对天气的影响的实例。
(第三课时)引入
交流会——生介绍自己搜集到的人类活动对天气的影响的实例。探究活动
一.活动:“了解家乡的天气” 1.说说家乡的天气。
2。设计调查表调查家乡的天气变化对我们的影响。二。自主学习1.自学“科学在线” 2。介绍自学成果。3.举更多实例说明。
拓展 调查我们生活的地区是否有酸雨
6.固体、液体和气体
教学目标
探究目标 1.能正确地对周围常见的物体或物质进行分类。2.能利用感官估测物体的质量或体积。3.能归纳出固体、液体和气体的主要特点。4.能设计两种以上的方法测量出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
情感目标 1.对探究物质三态的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2.能将本组研究结果与其他小组交流。
知识目标 1.能分别说出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点。2. 能说出同种物质不同状态的各个特点的差异。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 师出示几种不同状态的物体请生辨认,引导观察。(激发学习兴趣)探究活动
一.活动:“给物体分类” 1.观察课本插图。
2。对图中的物体和教师出示的物体分类。3.举出更多固体、液体和气体。二.活动:“研究固体的主要性质”
1.制定研究计划。(明确分工、认真观测、及时记录)2。说说注意事项。
3。分组研究几种固体的主要性质。
4。记录固体主要性质。(完成课本上的表格)
5.分组汇报,交流。(说说用到哪些测量工具,如何测量)拓展 准备黄豆、小米、沙等材料
(第二课时)引入 看看我们准备了哪些材料? 探究活动
一.活动:“混合、分离固体”
1.混合黄豆、小米、沙等固体,再想办法将他们分离。2。讨论:所有的固体都有形状和体积吗? 3.交流:将分离物体的方法和理由与同学交流。二.活动:“研究液体的主要性质”
1.分组按研究固体的方法研究液体的主要性质。2。各组互相交流、汇报。
拓展 一.小结液体的主要性质
(第三课时)引入 课前讨论会
谈论:不同液体的性质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探究活动
一.活动:“混合不同液体”
1.猜想混合不同液体后会出现的现象。2。试着混合不同的液体,记录观察到的现象。二。活动:“比较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性质” 1.准备典型的固体、气体和液体。2。通过式样比较它们的不同。3。考虑怎样区别固体、液体和气体。
拓展 一.试着用几种方法测量石块的体积。板书设计 6.固体、液体和气体
固体
气体 液体
7.冰、水和水蒸气
教学目标
探究目标 1.能使用工具测量感观不易察觉到的物体某一特性的变化。2.能通过试验探究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原因。3.能用二维图表形象的进行试验记录。
情感目标 1.愿意与其他同学谈论水的状态与温度的关系。知识目标 1.能说出水的冰点与沸点的含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 一.猜谜游戏
1.师出谜面:“透明无色,有时摸的着,有时抓不住,离开了它我们活不了” 探究活动
一.活动:“化冰实验”
1.谈话:“你玩过秋千吗。”2。观察课本上的图,说说男同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3。问题:“你赞同谁的观点?为什么?”4。根据小鼠标的提示完成“我的观点” 二。活动:“动还是静?”
1.回忆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实验1:让冰自然融化,每隔两分钟观测一次。3。实验2:加热冰,记录冰化成水及沸腾时的温度变化。4.两小组合作,分别完成其中一个实验,做好记录。5.完成课本上的实验记录表。
拓展 一.将实验记录绘制成曲线图
(第二课时)引入 活动:“小小交流会” 1.将实验记录与大家分享。2。互相评价 探究活动
一.活动:“统计分析”
1.根据实验记录表分析冰的温度,溶成水时的温度;水沸腾时的温度,所需的时间,继续加热后水的质量是否改变? 二.交流活动。
1.交流实验中的成功和失败。2.小结水的变化及所需条件。
拓展 搜集自然界水的三态变化情况。
(第三课时)引入 “科学汇报会”
将搜集到的资料与大家分享。探究活动 一.讨论会
1.甲杯和乙杯中的冰分别发生了哪些变化? 2。在什么条件下液态的水能沸腾? 3。小结水的三态变化定义。二.自学“物质的三态临界点” 1.自学科学在线。2。交流自学成果。
拓展 举例说明物质三态变化的生活应用 板书设计 7.冰、水和水蒸气
水的三态变化 冰 水 水蒸气
8.水到哪里去了
教学目标
探究目标 1.能结合日常生活,对蒸发现象提出想研究的问题。2.能从实验结果中分析出液态的水经蒸发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并带走一定的热量。3.能通过试验探究常温下水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情感目标 1.能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研究方法和过程。知识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蒸发。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创设情景)教师出示一张半湿的纸,请生尽快将它弄干 1.生分组比赛,看哪组最快,方法最多。探究活动
一.活动:“水到哪里了?”
1.谈话:“说说纸里的水到哪去了?” 2。看课本插图说说这些水到哪里去了? 二.活动:“写字游戏”
1.教师用湿布在黑板上写一个字。2。生观察这个湿字。3。说说你的发现。
4。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拓展 找找生活中水不见的现象(第二课时)引入 游戏:“水不见了”
1.用手指蘸少量的温水,抹在脑门或手背上。2。仔细体会有什么感觉,说明了什么? 探究活动 一.交流活动
1.说说我们找到的生活中水不见了的例子。2。比一比哪组的小车组装的得又快又好。二。活动:“理解蒸发” 1.看课本理解蒸发的定义。2.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蒸发。拓展 找找自然界中的蒸发现象
(第三课时)
引入 把自己找到的例子与同学交流 1.生各抒己见。探究活动
一.活动:“研究蒸发的快慢”
1.猜想:水分蒸发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2。设计实验证明我们的猜想。(分组讨论,提示:每次只改变一个条件示)3。动手进行对比实验。(提示:控制好变化的条件,认真记录)4。得出结论。(可以用什么办法再次证明我们的结论)5。完整地介绍我们小组的研究经过。6。互相评价,提出不同的想法和见解。
二.交流:“在什么情况下,水分蒸发得快一些,说说理由” 1.小组交流,共同总结影响按蒸发快慢的因素。2.说说我们是怎们证明的。拓展 搜集有关自然界中水的三态变化的例子 猜 想?:水分蒸发与什么因素有关? 板书设计 8.水到哪里去了
蒸发:水 水蒸气
9.雨的形成
教学目标 探究目标
1.能通过观察生活中一些有趣的现象,提出想研究的问题。2.能选择不同的方法和材料进行研究。3.能设计模拟试验验证自己的假设。
情感目标 1.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观点。2.愿意与小组同学合作设计实验,并验证猜想。
知识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说明什么叫作凝结。2.能举例说出有些物质的变化是可逆的。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
一。(创设情境)感受自然界的雨
1.请生观看课间展示下雨的情景,激发质疑。2。请生说说下雨的感受。3.猜想雨的形成。探究活动
一.活动:“找一找小水珠从哪里来” 1.从课本图上找一找哪里出现了小水珠。2。猜想这些小水珠从哪里来? 3。互相交流我们的猜想。4.参照课本提示进行实验。
5.分析对比实验,思考为什么出现不同的实验现象? 6.由对比实验联想到小水珠形成的条件。二。讨论活动
1.分组讨论 :小水珠是怎样形成的? 2。谁的解释更有道理,为什么?
拓展 利用课余时间观察,找找身边小水珠出现的例子
(第二课时)引入 课前交流会
1.请生将找到的生活例子与大家分享。2. 自由举例。探究活动
一.活动:“雨的形成” 1.分组设计研究计划。2.分组按计划开展探究活动。3.记录实验方法和现象及结论。4.试图用多种方法检验我们的结论。5.分组汇报、交流,互相评价。教学过程(第三课时)
引入 师出示地方干旱的图片 引导:怎么帮帮农民伯伯救救稻田? 探究活动
一.活动:“认识人工降雨” 1.自学“科学在线”的内容。2。用自己的话解释什么是人工降雨。3。看课本理解什么是可逆变化。4。举更多例子说明什么是可逆变化。二.活动:“写一篇科学童话”
1.命题作文:小水滴旅行记。2.提示:需要用到一些科学术语。3.说说自己的构思。4.自主完成作文。
拓展 为自己的作文加上漂亮的插图 板书设计 9.雨的形成
水蒸气 小水珠(凝 结)
雨的形成: 1。猜想 2.设计实验 3.实验验证 4.多次验证
10.周围的生物
教学目标
探究目标 1.能制定出较完整的观察计划。2.能归纳出生物的基本特征。3.能通过多种途径收集与生物相关的资料。
情感目标 1.能与其它同学分工合作制定研究计划进行观察、记录。2.在观察中始终不伤害生物,保持对生物的珍爱态度。
知识目标 1.能说出三条以上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2.能说出“机器人”不是生物的理由。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
师讲授:在我们的地球上,生活着许多生物,科学家们目前知道的生物大约由150多万种,他们认为至少还有三四千万种生物等待我们去发现、鉴定 探究活动
一.活动:“观察、记录周围的生物” 1.制定小组观察计划。
2.完成小组观察计划,准备寻找的材料和工具。3.说说寻找中应该注意的事项。
4.分组寻找(室外活动)。(教师从旁观察,及时指导。)5.小结:我们的活动感受。6.整理工具,洗干净小手。拓展 整理我们的寻找记录
(第二课时)引入 教师出示蝴蝶和蝴蝶标本
1.提出疑问:“它们有什么不同?” 2.生观察比较蝴蝶和蝴蝶标本的不同。探究活动
一.交流活动:“寻找到的生物” 1.分组汇报我们的寻找收获。2。统计小组和全班的记录数据。
3.思考:为什么有的小组发现的种类多,有的小组发现的少? 二.活动:“周围生物介绍会” 教学过程 探究活动
1.每组推荐一名同学,向大家介绍两种生物。(要求说出它的特征和生活环境,我们在哪,怎们找到的?)2.简单记录他们的介绍。3.引导互相评价。
拓展 将寻找的范围扩大继续寻找各种生物,并查找相关的资料介绍
(第三课时)引入 讲故事引入 1.教师讲达尔文的故事。2.说说故事教会我们什么? 探究活动
一.活动:“区分生物和非生物”
1.讨论:我们怎么判断研究对象是有生命还是没有生命的呢?也就是说,生命有哪些主要特征?
2.看“科学在线”了解科学家是怎么区分的。
3.重新检验本小组对生物的观察记录,并做适当的调整。二.活动:“看图区分生物”
1.(参照课本)看看有什么生物和非生物。2。与同学交流自己的分类结果和理由。
拓展 通过书籍、报刊、广播、电视、网络以及实地考察来认识更多的生物,收集有关生物在生长过程中变化的资料并记录下来 板书 10.周围的生物
寻找到的生物:凤仙花、竹子、青蛙、小鱼、蜻蜓、蝴蝶、毛毛虫、小鸟„„
统计:小组共找到 种生物,全班共找到 种生物,其中有 种生物是不同的
11.种茄子 类型
教学目标
探究目标 1.能通过多种方式获得植物生长过程和变化的相关信息。2.能按照植物种植方法的提示种植选定的植物。3.能采用不同的方法对自己所种植的植物生长全过程进行记录。
情感目标 1.能与其他同学分工合作完成种植植物的各种活动。2.能坚持长期对植物的生长进行观察、记录。
知识目标 1.能说明如何应用计算发芽率的公式。2.通过观察能找出植物一生经历的主要过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
一.(引起学生兴趣)师事先准备好一根茄子
1.你认识它吗? 2。(给予挑战)你知道它是怎样长大的吗? 探究活动
一。活动:“了解植物的生长”
1.谈话: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2.说说你喜欢哪些植物?你了解关于它的什么知识? 3.选择一种适合的植物了解它的生长过程并把它记录下来。二。活动:“查找资料”
1.引导:你打算用什么办法在学校找到我们所需的资料? 2.说说到图书室查资料的注意事项。3.在老师的带领下到图书室查找资料。4.及时记录资料。
拓展 准备种植植物的材料和工具
(第二课时)
引
入 一.(创设情境)课件出示:农场各种蔬菜茁壮成长的情景 1.谈话:你认识这些蔬菜吗?
探 究 活
动 一.活动:“种茄子” 1.看看我们准备了哪些材料。
2.按照课本提示将茄子的种子播进花盆的土里。3.将小手洗干净。
拓展 利用课余时间每天照顾茄子(浇水、施肥),等待它发芽
(第三课时)(复习课)
引入 一.“交流分享会”
1.把在照顾茄子过程中的点滴与大家分享。(说说怎样浇水、施什么肥、茄子是如何变化的等等)探究活动
一.活动:“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1.学习课本上的种子发芽率公式。
2。根据课本提供的公式计算自己植物的种子发芽率。3。小组互相交流种植经验。二.活动:“记录茄子的一生”
1.分组讨论设计多种记录茄子生长过程的方法。2。参考课本的提示方法。
拓展 继续坚持种植并观察茄子,用多种方式记录茄子的一生 板书设计 11.种茄子
种子发芽率=种子发芽总数 / 播下的种子总数×100%
查找资料的途径:看书、看报、电视、上网、亲身实践
12.植物的生长
教学目标
探究目标 1.能根据自己的记录描述植物生长的全过程及其变化。2.能归纳出使植物生长得更好的因素。
情感目标 1.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种植植物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2.能结合自己的种植实践说出两点以上不能浪费粮食的原因。知识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2.能推测出农业技术和设备在种植植物过程中的重要性。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复习引入)谈话:“随着我们种植的植物一天天长大我们的观察和记录做的怎样了?有哪些发现和收获?” 自由发言。探究活动
一.活动:“描述植物的一生”
1.我们种植的植物在从种子到果实的生长过程中经历了哪些主要时期,从自己的记录中找一找。2.分析我们的记录表。3.分组展示我们的实验记录。二。交流活动
1.将植物在不同生长时期的变化与其他同学交流。2.分组交流我们的种植经验。3。引导思考:种子发芽需要什么?
拓展 活动:“粘贴我们的实验记录,大家互相学习交流”
(第二课时)
引入 同学们各自展示自己种植的茄子,与大家分享劳动成果 生互相参观学习。探究活动
一.活动:“怎样使植物生长得更好?” 1.谈谈自己的种植经验。
2.小结:怎样才能使植物生长得更好? 3.讨论:哪些是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 4.交流我们的文字记录。5.把大家的意见总结下来,完成课本上的记录。6.查阅资料,看看我们的总结一致吗? 二.交流活动:“感受劳动美”
1.结合自己的种植经验的体会,谈一谈现在对“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理解。
(第三课时)
引入(创设情境):美丽的校园 1.生自由发表感想。2.说说校园里有什么植物。探究活动
一.活动:“绿化校园,美化生活”
1.分组交流校园中适合哪些植物。2.分组制定校园种植计划。3.实地考察校园环境。4.改进我们的设计方案。二.自学活动:“太空种植” 1.自学“科学在线”。2.交流自学成果。
3.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太空种植的知识?
拓展 利用课余时间实现我们的校园绿化计划 板书设计 12.植物的生长
植物的一生: 出芽→长叶→长出花蕾 →开花→结果
13.养小鸡
教学目标
探究目标 1.能设法调查出同学调查小动物的经验。2.能采用适当的方法调查小动物饲养技术和观察小动物生长情况。3.能提出两到三个在养小鸡的过程中要研究的问题。情感目标 1.能坚持长期的观察和记录。2.对研究小动物的生长感兴趣。3.通过饲养小动物加深对动物的爱心。知识目标 1.能知道如何饲养小动物。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复习引入)谈话:“植物的一生主要经历哪些阶段?动物呢?”
1.生各抒己见。2.看图初步了解。探究活动
一.活动:“小调查”
1.哪些同学饲养过小动物,有什么经验和体会? 2.统计全班同学的饲养情况,填写课本表格。二.交流讨论
1.讨论:小动物刚出生时需要受到怎样的照顾,生长过程发生了哪些变化?分组介绍我们的经验和体会。
拓展 整理搜集今天的资料制成卡片
(第二课时)
引入(猜谜)“身着羽毛衣,头顶小红冠,小嘴尖又尖,爱吃虫和米” 生猜谜底。探究活动
一.活动:“制定养小鸡的计划” 1.选择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2。查找资料或向有经验的人了解饲养知识。3。分组制定饲养小鸡的计划。4。看看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拓展 准备饲养小动物的材料和工具
(第三课时)
。2引入 课前交流会
请生将找到的有关小动物饲养的资料与大家分享。探究活动
一.活动:“制作小鸡生长情况记录图表” 1.分组自由讨论。
2.参照课本的提示进行设计。二.活动:“制定研究计划”
1.谈话:“关于小鸡生长过程中的变化,你想研究什么?” 2.制定我们的小组的研究计划
3.温馨提示:在饲养过程中,坚持连续观察和仔细记录是非常重要的,考验大家耐心和毅力。
拓展 好好饲养小鸡,并认真记录其生长变化 板书设计 13.养小鸡
我们小组的研究计划
研究问题:
研究方案: 年 月 日
14.小动物的生长 类型
教学目标
探究目标1.能从小动物生长过程的记录中,通过比较找出小动物生长发育的一般过程和主要变化。2.能设计一种生动活泼的方式介绍自己饲养小东物的过程。情感目标 1.通过饲养小动物形成或加深对动物的关爱。2.能坚持对动物生长过程的长期观察。3.能通过交流体验饲养小东物的艰辛联想到父母抚育自己的艰辛。
知识目标 1.能具体说出小动物在各个生长时期发生哪些主要变化。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 谈话:经过一段时间的饲养,小动物是否长大了? 生互相交流饲养体会。探究活动
一.活动:“整理我们的记录”
1.自主整理饲养记录。(根据课本提示进行整理)2.向同学们介绍自己饲养的小动物在生长过程中的变化。二.活动“展示我们的成果” 1.看课本上王佳同学的饲养日记。2.学习饲养小鸡日记的写法。
拓展 进一步改进我们的饲养记录,学写饲养日记。
(第二课时)引入 引导谈话:“小鸡爱吃什么?” 生各抒己见。探究活动 一.交流活动
1.向同学介绍自己饲养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2.交流科学的饲养方法。
3.讨论:设计个性化记录表,记录影子和温度变化。4.将其他小组同学的研究成果记录在自己的统计表内。探究活动
一.活动:“向同学介绍自己的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 1.学习课本上王新叶同学的观察记录报告。
2.交流我们的记录。(汇报不同的记录方式,说说这样记录的好处)。3.互相评价。
4.评一评哪组的观察记录更仔细,研究成果更丰富? 拓展 整理自己的研究报告,让它更丰富 板书设计 14.小动物的生长
小鸡的生长过程
15.毛毛虫不见了
教学目标
探究目标 1.能对毛毛虫过河的妙法提出自己的假设。2.能用两种以上的方法记录某种变态发育昆虫的生长过程。3.能归纳出变态发育昆虫的生长发育的基本过程分几个阶段。
情感目标 1.能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向其他同学介绍自己的发现。2.能与小组其他人协作观察、记录和制作动物标本。
知识目标 1.能解释毛毛虫不见了的原因。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变态发育的概念。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创设情景)课件演示:“一条毛毛虫过河,它想过诃,可是河上既没有桥也没有船,它不会游泳,怎么办?过了些日子,毛毛虫自己过河了,你猜猜它用了什么办法?”
1.生自由猜想。2.生自由质疑。探究活动
一.活动:“毛毛虫是怎样过河的?” 1.请生提出自己的猜想。
2.怎样证明自己的假设。(提示:可以亲自观察,也可以查找资料等办法来查找答案。)
3.比一比谁的理由更充分,谁的解释更清楚。4.参照课本上的对毛毛虫生长变化的观察。拓展 搜集有关毛毛虫的资料(第二课时)
引入 介绍自己搜集到的有关毛毛虫的资料 生自由介绍。探究活动
一.活动:“毛毛虫的变化”
1.分组交流我们找到的毛毛虫的秘密。2.看课本提供的图片,了解毛毛虫的变化。3.用自己的话解释毛毛虫是怎样过河的。二.讨论活动
1.讨论:“其他昆虫叶也像蝴蝶一样吗?”(说说自己的观点和证据)拓展 集更多的昆虫的生长变化的文字或图片资料
(第三课时)(复习课)引入 课前交流会 1.将我们找的资料与小组同学分享。探究活动
一.活动:“昆虫的一生” 1.介绍一种昆虫的一生变化情况 2.互相评价。
3.看书理解什么叫变态发育。二.讨论活动
1.全班同学观察到的动物在生长过程中的变化又哪些相同和不同? 拓展.根据课本提示学做昆虫标本 板书设计 15.毛毛虫不见了
毛毛虫 → 蝶蛹 → 蝴蝶(毛毛虫的生长变化)
虫卵 → 蝌蚪 → 青蛙(变态发育)
16.我在长大
教学目标
探究目标 1.能用两种以上的方法收集、证明自己在不断生长和发育。2.能客观的评价自己或别人收集到的证据3.能通过分析成长记录图标发现身高、体重等变化规律。
情感目标 1.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挂重物活动的感受,从而体验父母的艰辛。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生命的珍贵。
知识目标 1.能描述人类生长的大致过程和变化特征。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 谈话:“自从去年的生日之后,发现自己有了哪些变化?长高了?长胖了?学会了更多的本领” 生自由发言。探究活动
一.活动“怎样知道自己在生长?”
1.能找出哪些办法来证明自己在不断地生长发育? 2.向小组同学说说自己的变化,比比谁的证据更丰富。二.交流活动
1.分组交流我们的变化证据。
拓展 搜集有关自己生长变化的证据
(第二课时)
引入 介绍自己搜集到的自己生长变化的证据 生自由介绍。探究活动
一.活动: “设计生长记录表”
1.分组讨论:“怎样设计自己在生长过程中的变化?” 2.选择身体生长的一些基本特征,设计表格记录。3.填写我们自主设计的表格。
4.根据我们记录的数据绘制生长变化曲线图。5.分组交流我们的记录。
6.我们还想设计不同的图表来记录。二.活动:“本领在增长”
1.讨论:我们还有什么在增长呢?2.设计表格记录我们的技能发展。3.分组交流我们的记录。
(第三课时)
引入 谈话:要想学会更多的本领,应该怎么做? 生自由发言。(提示:要仔细照顾好我们的身体,注意休息和锻炼。)探究活动
一.活动:“了解人的生长过程”
1.看图理解人的一生各阶段。2。讨论:如何让我们的生命更精彩。3。讨论:人在不同的生长时期,有哪些主要变化?(试与自己的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进行比较)
二.活动:“比较人、植物、动物的生长”
1.讨论:人、动物、植物比较生长过程和变化一样吗? 2。自己设计表格记录,进行分析、比较
拓展 活动:“体验妈妈的辛苦”
坚持将一个2至3千克的重物绑在自己肚子上,体会有什么感觉? 板书设计 16.我们在长大
我们在长大的证据:
17.让瘪乒乓球鼓起来
教学目标
探究目标 1.能够通过观察生活中有关物体热胀冷缩的现象提出探究的问题。2.能对要研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假设。3.能设计试验验证液体、固体和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情感目标 1.能与同学交流自己知道的热胀冷缩的知识。2.能在研究过程中通过与其它同学的讨论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
知识目标 1.能够用自己的话说出温度计的工作原理。2.能够举例说明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创设情境)课件展示“水烧开、瘪乒乓球鼓起来、电线冬、夏两季的变化”
1.请根据这些现象提出自己要研究的问题,并记录下来。探究活动
一.活动 “液体受冷,受热的研究”
1.解释生活现象:商店的瓶装液体商品为什么不装满?水没烧开。(参看课本插图)
2。说说我们的猜想。(生自由发言。)3。记录我们的猜想。二。活动: “设计实验”
1.分组讨论:“选择什么材料,设计实验,证明我们的猜想” 2。看看课本的提示。
3。小组讨论多种实验方案。(记录下来)拓展 找找生活中热胀冷缩的现象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引入 介绍自己搜集到的有关生活中热胀冷缩的现象 生自由介绍。探究活动 一.活动:“实验验证”
1.分组实验并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记录下来。(提示:用表格的方式)2。分析表格,得出结论。
3.交流:在实验中,我们有没有增加或减少液体? 4.我们的结论:
拓展 用我们的研究结论说明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第三课时)
引入 活动:“固体受冷、受热的研究” 1.仿照活动1来研究。
2.交流我们观察到的现象及解释。探究活动
一.活动:“气体受冷、受热的研究” 1.猜想乒乓球鼓起来的原因。2.根据我们的假设设计实验。3。共同交流得出结论。二.活动“生活应用” 1.看图解释现象。2。记录更多的现象及解释。3。向全班介绍自己的发现。
板书设计 17.让瘪乒乓球鼓起来 液体受热、受冷的研究: 固体受热、受冷的研究: 气体受热、受冷的研究:
通过以上研究我们知道,固体、液体、气体都有--------------的性质
18.盐到哪里去了
教学目标
探究目标 1.能预测各种物质与水混合后的结果。2.能实事求是的观察、记录实验现象。3.能设计分离与混合物体的方法。4.能举例说明有一些变化是可逆的。
情感目标 1.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设计的分离混合物的方法。2.实事求是的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知识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说明溶解的含义。2.能用可逆变化的原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 游戏:“猜猜这是什么溶液?” 1.生自由猜测。2。教师揭谜。探究活动 一.活动 “混合”
1.照课本提示混合物体,观察现象。
2。把观察的结果记录在调查表上。(课本67页)
3。根据物体在水中的变化情况进行分类,将自己的标准和结果记录下来。二。讨论活动
1.分组讨论:“物体在水中的变化有什么不同?食盐和糖去哪了?” 2。理解什么叫溶解。
拓展 用实验验证更多可以溶解在水中的物体
(第二课时)
引入 谈话:“你知道还有哪些能溶于水的物体吗?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自由发言。探究活动 一.活动:“分离”
1.选择工具分离不溶于水的物体。2.试用不同的方法分离混合物。3.记录我们的不同方法。4.分小组交流多种方法。教学过程 二.活动 :“海水晒盐 1.自主学习。2.交流学习心得。
拓展 搜集有关溶解和分离的资料
(第三课时)
引入(创设情景):老师手中的汽水在开时有什么现象?你怎么解释这种现象呢? 生自由发言 探究活动
一.活动:“分离溶液与溶质” 1.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2.选择一种或两种方法试一试。
3.将自己使用的方法和观察到的现象与同学交流。二.交流活动
1.夏天出汗后为什么会在衣服上留下白色的东西? 2.理解什么是可逆的变化。3.举例说明更多的可逆变化。拓展 看图说说 板书设计 18.盐到哪里去了
活动:“混合”:沙、铁粉、食盐、锯末、白糖 分类:标准 结果
第二篇:四下科学教案
空气的成分
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了解空气主要是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培养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验结果的能力。3. 初步培养学生具有实事求是、严谨踏实、与人合作、乐于探索的科
学态度。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活动了解到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借助各种实验方式研究空气的成分。教具准备(1)蜡烛、火柴、水槽、玻璃杯、玻璃片、水(红水)、彩笔等;
(2)空气成分的投影片、图片等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关于空气的情况。今天我们一起来继续研究空气。请大家讨论两个问题:“你认为空气里面有什么?”“你的根据是什么?”
2、讨论活动:大家对空气可能会有许多新的想法。现在请大家思考一个
新的问题:“空气是一种单一的气体,还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
分组讨论活动 调动起学生对空气成分的研究欲望
二、学习新课、分析空气的成分
1、提出新的问题:关于空气,我们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例如“空气里面有什么?”、“空气是一种单一的气体,还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等等。
2、谈话:各组选择一个问题进行讨论,例如空气不是一种单一的气体,空气是由几种气体组成的。
3、小组活动。根据问题,小组提出自己的假设。(1)每个小组准备一张实验记录纸。
(2)学生将自己的问题、假设、想法、探究过程等记录在实验记录纸上。
4、学生进行实验,研究空气的成分。★实验一:
(1)做对比实验。
方法一:把蜡烛固定在玻璃片上,并放在水槽中,往水槽中倒入一些水,接着点燃蜡烛。最后用玻璃杯罩上。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
方法二:不点燃蜡烛,用玻璃杯罩上,看看会发生什么现象?(2)学生将实验现象填写在实验记录纸上。
(3)组织讨论:为什么两次实验会出现不同的情况? ★实验二:
(1)提问:杯中剩下的气体还能支持燃烧吗?
(2)观察实验:学生将玻璃杯托出水面放好,点燃火柴并放入玻璃杯中,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
(3)记录现象:将发生的现象记录在记录纸上。
(4)讨论:这个实验使我们知道了什么?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5)汇报两次实验的结果。
①各小组综合分析两次实验的情况;汇报自己小组的实验结论。②完成课本中的判断题,并说明自己的理由。
③全班根据各组的汇报达成共识,将全体的和自己的结论记录下来。(6)阅读资料并进行涂画活动。
①阅读课本提供的小资料。
②用不同的颜色将空气成分按比例涂画出来。认真聆听
三、评价
1、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做一个说明“空气不是单一气体”的实验。
3、搜集空气成分的资料,自己设计和制作一个“科技园地”宣传小报。
4、你还有一些什么问题或还想知道什么? 整理回答
氧气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知道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有能支持燃烧的性质;并了解氧气的用途。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培养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验结果的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具有实事求是、严谨踏实、与人合作、乐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4、感受氧气与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初步知道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实验活动探究出氧气有能支持燃烧的性质。教具准备
(1)演示实验材料:支架、酒精灯、大试管、胶塞、棉絮、细玻璃管、高锰酸钾、火柴、水槽、集气瓶、玻璃片、红色的水。
(2)分组实验材料:氧气、酒精灯、火柴、镊子、细铁丝、木炭。(3)氧气的用途的挂图。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提出问题:我们上节课研究了空气。空气是由哪些气体混合而成的?
2、老师为每个实验小组提供了一瓶气体。猜一猜它是哪种气体? 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
活动:猜一猜:杯中有什么? 激发研究情趣
细心观察气体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
二、学习新课、(一)、指导学生以观察实验的方法研究氧气的性质
1、认识氧气
提问:在我们的桌上已经放好了两个集气瓶,其中一瓶是氧气,另一瓶是空气。你知道哪瓶是空气,哪瓶是氧气吗?你的根据是什么?
2、做氧气支持燃烧的观察和实验(1)木炭燃烧的实验
谈话:点燃酒精灯,用镊子夹住一块木炭在酒精灯上烧红。先把木炭放入空气瓶里,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然后取一瓶氧气,把瓶口的玻璃片移开一个缝,用镊子夹住烧红的木炭慢慢伸进瓶内。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2)铁丝燃烧的实验
谈话:点燃酒精灯,用镊子夹住一根铁丝在酒精灯上烧红。先把铁丝放入空气瓶里,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然后取一瓶氧气,把瓶口的玻璃片移开一个缝,用镊子夹住烧红的铁丝慢慢伸进瓶内。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
讨论:分析观察到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分组讨论,认识氧气是一种什么样的气体
(二)、指导学生以搜集资料的方法,了解氧气的用途
指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收集有关氧气的用途的资料。
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查阅资料,培养学生自己或小组合作收集资料的能力
三、阅读资料
学生阅读资料后,进行资料的整理。
培养学生自己筛选、整理资料的能力
四、交流、共享资料
向同学们展示自己整理的资料,并请他们进行评价,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交流信息的能力
二氧化碳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二氧化碳是无色的气体,比空气重,不支持燃烧,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2、初步学会做说明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
3、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推力能力,学习一些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在实验探究中知道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基本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自主设计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比空气重的实验。教具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平底烧瓶、带玻璃管和胶管的胶塞、食碱粉末、醋、集气瓶、玻璃片、大烧杯、蜡烛、火柴、清石灰水。
(2)适量的制取二氧化碳实验用的碱和醋。(3)自制泡沫灭火器。
(4)泡沫灭火器的构造及用法的挂图。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提问: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关于氧气的知识。氧气有什么性质?(2)空气中除了氧气以外,还有什么气体?
2、讲述: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复习过去学过的知识并回答新的问题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制取二氧化碳,(1)介绍二氧化碳的制取
怎样得到二氧化碳呢?我们已经知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很少,要把它从空气中分离出来很困难。人们在实验中发现,把某些酸和碱放在一起,它们会发生反应,放出二氧化碳。这节课,我们就用这种方法制取二氧化碳。(2)、师生小结。
(总结学生实验操作的情况。)
学生分组制取二氧化碳
2、指导学生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1)观察二氧化碳是无色、无臭的气体。
▲讲述:我们先来观察一下,瓶内的二氧化碳是什么样的?(2)引导学生发现二氧化碳具有不能支持燃烧的性质。①指导学生实验。
②组织讨论:将二氧化碳倒入烧杯内,燃烧的蜡烛熄灭了,这说明什么?(3)引导学生发现二氧化碳具有比空气重的性质 ▲提问:
①倒二氧化碳前,烧杯内除蜡烛外,还有什么物体?
②杯内有空气占据着空间,而又能把二氧化碳倒进去,并且把空气挤走。这说明二氧化碳有什么性质?你是怎样想的?
③矮的蜡烛先灭,高的蜡烛后灭,你怎样解释这种现象? ▲师生小结:通过这个实验可以说明二氧化碳有两个性质: ①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②二氧化碳比空气重。(4)观察二氧化碳与石灰水的反应
讲述:我们再来做个实验。每组都有一瓶澄清的石灰水,把澄清的石灰水分别倒进装有空气和装有二氧化碳的瓶内,摇一摇,观察有什么现象? 讨论:以上实验说明二氧化碳有什么性质?(5)总结二氧化碳的性质
提问:通过以上观察实验,我们知道二氧化碳有哪些性质? 分组观察二氧化碳汇报观察结果
学生做说明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比空气重的实验
3、探讨二氧化碳的正负影响
(1)、谈话: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你推想二氧化碳有什么用途?(2)、讨论:
1)二氧化碳有哪些用途?二氧化碳队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 2)二氧化碳灭火器是怎样灭火的?
(3)、组织学生模拟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的活动。
三、小结:根据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的性质,可以用它来灭火,泡沫灭火器就是根据这个道理制成的。
燃烧和灭火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燃烧所需要的三个条件;了解灭火的一些常用方法。
2、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推理能力和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做出假设性解释的能力。
3、具有安全用火的意识和行为。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知道燃烧所需要的三个重要条件,即温度、可燃物和温度。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能够依据所学知识切实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掌握灭火的基本方法。教具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酒精灯、铁片、试管夹、灭火用具、火柴、蜡烛、旧铁桶等。(2)有关灭火方法的挂图、光盘、录像资料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引出问题
1、提问:
(1)氧气有什么性质?
(2)二氧化碳有什么性质?
2、谈话:在前两节课里,我们反复地谈到燃烧。燃烧是一种常见的现象。燃烧是怎么回事?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燃烧和灭火”这个问题。
复习过去学过的知识并回答新的问题
二、学习新课:
1、认识燃烧和易燃物
(1)提出问题:你见过哪些燃烧现象?(2)组织讨论和记录:
★哪些物体容易燃烧?哪些物体不容易燃烧?并分别记录下来。、指导学生认识燃烧的现象
2、燃烧的条件
(1)问题:在一般情况下,燃烧需要哪些条件?学生思考与判断燃烧的条件
(2)推测:根据问题进行推测,三个推测答案,你同意哪一条就在那一条的()里画“√”。认识燃烧需要一定的条件,即综合认识燃烧的三个条件
(3)谈话:取一根火柴,不用火点燃,也不摩擦,把它放在铁盘上,它能不能马上燃烧,为什么?
(4)实验:取一根火柴,把它放在铁盘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5)汇报交流实验情况,并进行小结。
3、燃烧的利与弊
谈话:我们要研究燃烧的条件,是为了更好的掌握燃烧的规律,因为燃烧与人有密切的关系。指导学生认识燃烧给我们带来幸福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灾难
4、安全用火
(1)讲述:引起火灾的原因很多,其中有很多是由于麻痹大意和不慎引起的,还有的是由于小朋友玩火引起的。所以,我们要特别注意防火。(2)各小组汇报交流讨论的情况。、学生采用各种方式进行汇报交流,例如演小品、模拟火场逃生等 激发学生对燃烧的研究兴趣
(3)教师小结:预防火灾,人人有责。我们要提高警惕,不要玩火;在城市内,禁止燃放鞭炮;在农村,不要在草堆和其他燃烧物附近燃放鞭炮。遇到火灾,我们要给119打电话,或 者呼喊大人救火。
增强学生安全用火和自我保护的意识
花的结构
教学目标
1、知道一朵完全花主要是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个部分构成的,并知道雄蕊和雌蕊是一朵花的主要结构。
2、培养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3、增进研究植物的兴趣和爱好。
教学重点 知道一朵完全花的主要结构,并知道雄蕊和雌蕊是一朵花的主要结构。教学难点 动手解剖白菜花和桃花,找到两种花的相同点。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1台、每名学生一把镊子、每名学生一朵新鲜白菜花、每名学生一朵新鲜桃花、新鲜芥菜和二月兰开花植物各1株。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
在课下,我们不但种植了一棵白菜花,而且每个同学都亲手采集了一朵桃花。今天,我们就对这两种花进行深入地观察。
激发学生探究花的结构的兴趣。
二、学习新课
1、讲解:(实物投影出示白菜花)白菜花基本上是由花柄、花托、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基本分构成的。
学生阅读资料。了解白菜花的基本组成。
2、讲述:请同学们借助手中的小镊子,将你带来的白菜花进行解剖,仔细观察它的每一部分构造。
3、学生分组观察。
4、边观察,边将各部分的数目记录在教材上的实验记录中。
5、交流汇报。
6、讲述:接下来,我们运用观察白菜花的方法来观察桃花。
7、学生分组观察。
8、边观察,边将各部分的数目记录在教材上的实验记录中。
进一步发展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能力。以及培养专心记录的好习惯。
9、交流汇报。
10、提问:通过对白菜花和桃花的观察,你有没有什么新的发现?
11、学生思考回答。
12、讲述:(出示一朵典型花的图)一朵花主要是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个部分构成的。雄蕊和雌蕊是一朵花的主要结构。
13、指导学生阅读《月季》(1)月季花是我国传统名花;
(2)中国月季是世界良种月季之母;(3)月季花是北京的市花。
三、布置作业
课后认识芥菜和二月兰花的活动。写出芥菜花、二月兰花和白菜花在结构上的相同点。(包括:三种花各由哪些部分组成以及每一部分的数目。)
各种各样的花
教学目标
1、认识各种不同类型的花,丰富花的知识。
2、提高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3、感受花的多样性,增进热爱植物的感情。
教学重点 认识几种不同类型的花,初步了解花序的不同。教学难点 独立找出几种典型花的不同之处。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1)新鲜或浸制的海棠花、桑花、杨花、豌豆花、连翘花、牵牛花、水仙花和丝瓜花。
(2)实物投影仪、放大镜。
学生准备:(1)带枝叶的鲜花2~3种,新鲜野草2~3种。
(2)花瓶1个、剪刀1把。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绿色开花植物约有25万种。它们的花不论是形状结构还是颜色,都各不相同,而且不同植物的花在花枝上的排列顺序也常常不同,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花的世界,进一步感受花的多样性。
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对花的探究热情。
二、学习新课
1、进行“观察1、2、3”的教学
(1)观察海棠花、桑花和杨树花有无萼片和花瓣。① 分组观察、思考。② 记录观察后的结果。学生分组观察、记录活动。
(2)观察连翘花、扁豆花和牵牛花的花瓣是分离的还是连合的。① 分组观察、思考。② 记录观察后的结果。
(3)观察水仙花和丝瓜花,它们的花中是否都有雄蕊和雌蕊。① 分组观察、思考。② 记录观察后的结果。
(4)学生汇报观察、记录的结果。
(5)教师小结:两性花、单性花、雄花、雌花和不完全花。
2、进行“观察4”的教学
(1)观察车前、葱、向日葵和丁香的花在花序轴上的排列方式。(2)分组观察、讨论、记录。
(3)小结:车前的花序呈穗状;葱的花序呈伞形;向日葵的花序呈头状;丁香的花序呈圆锥状。
3、进行“学习和练习插花”活动
(1)讲述:插花的意义和做法;色彩协调、构图均衡和比例适当。(2)学生分组练习插花。(3)全班展示、评价。
4、阅读“五彩缤纷的花色”(1)分组阅读教材P34页。(2)学生补充资料交流。
(3)教师重点讲述胡萝卜素、花青素和类黄酮。
三、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在课下,继续完成你们的插花作品。可以将做好的插花工艺品送给你最喜爱的人。
果实的形成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传粉与受精,认识果实形成的过程。
2、培养观察操作能力。
3、增进对农业生产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了解传粉与受精,认识果实形成的过程。
教学难点 了解虫媒花、风媒花、鸟媒花和水媒花的传粉知识。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
(1)镊子、小刀、放大镜;(2)新鲜桃花。学生准备:
(1)透明塑料袋、透明胶带、粉扑;
(2)生有雌花的丝瓜植株,正在开花的向日葵植株。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平日里吃到的西瓜、黄瓜、苹果都是果实。那么,这些果实都是怎样形成的呢?这节课,我们就对这个问题进行探究。
谈话导入,增强学生对果实形成的探究兴趣。
二、学习新课
1、观察花粉和胚珠(1)观察花粉
① 讲述:用镊子先剥开桃花的成熟花药,再用放大镜观察花药中的花粉。② 学生借助工具进行观察。③ 思考、记录观察结果。(2)观察胚珠
① 讲述:用小刀先纵向切开桃花的子房,再用放大镜观察子房中的胚珠。② 学生借助工具进行观察。③ 思考、记录观察结果。(3)汇报观察、记录结果。
2、讲解“开花、传粉和受精”
(1)开花、传粉:果实的形成先要经过开花和传粉。当花的各个组成部分发育成熟时,花被展开,雄蕊和雌蕊显露出来,这就是开花。开花后,雄蕊花药中的花粉散出来,落到雌蕊的柱头上,这就是传粉。传粉有两种方式: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柱头上,叫做自花传粉。一朵花的花粉依靠昆虫、风等外力传送到另一朵花的柱头上,叫做异花传粉。在异花传粉中,依靠昆虫传粉的花,叫虫媒花,依靠风力传粉的花,叫风媒花。
(2)受精:传粉后,花粉在柱头上萌发,长出花粉管。花粉管穿过花柱,不断向下延伸,到达子房里的胚珠上。花粉管里的精子进入胚珠,与胚珠中的卵结合,这叫受精。
3、果实是怎样形成的
(1)讲述:受精后,胚珠形成种子,子房壁不断膨大,形成果皮,果皮包被种子形成果实。(2)学生补充资料。
4、阅读“单性结实和无籽果实”(1)学生个别阅读教材P41页内容。(2)全班性交流。
观察花粉。
三、布置作业
1、观察、搜集资料:不传粉会不会结出果实?
2、给向日葵进行人工辅助授粉。(自愿完成)
饮食与健康
教学目标
1、知道食物中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知道人们每天所吃的食物应该讲究合理搭配。
2、学会鉴定蛋白质、脂肪、淀粉等三种营养成分的简单方法。
3、关注自己的健康,具有良好的饮食习惯。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通过学习知道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养成合理膳食的好习惯。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学会鉴定蛋白质、脂肪、淀粉三种营养成分的简单方法。教具准备
(1)面粉、纱布、玻璃杯、水。
(2)向日葵种子、花生、肉皮、白纸。
(3)碘酒、滴管、米饭、馒头、黄瓜、白菜、萝卜等。(4)科学配餐表格。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人每天都要吃食物,这是为什么呢?
2、问题:食物中含有人体需要的哪些营养成分?
3、小结:食物中含有人体需要的淀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水、无机盐、纤维素等。学生讨论交流 引起学生对食物营养的关注,初步了解食物的营养成分
二、了解食物的营养成分
1、学习检验食物营养成分的方法
谈话:我们怎样来检验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呢?
2、介绍实验方法:
(1)实验一:把面粉包起来在水中挤压,得到面筋,检验蛋白质。(2)实验二:把花生米在纸上摁压,检验脂肪。(3)实验三:给食物点上稀释的碘酒,检验淀粉。
3、组织学生分组进行食物营养成分的检验
谈话:用实验的方法,可以检验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下面各个小组可以自己选择一些食物进行检验。★要求:
(1)边实验,边观察。
(2)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到实验单上。组织学生汇报交流。小结:
(1)检验蛋白质的方法:把面粉包起来在水中挤压,得到的面筋就是蛋白质。另外,还可以用燃烧的方法来检验蛋白质。
(2)检验脂肪的方法:把花生米、肉等在纸上摁压会留下油迹。油迹就是脂肪。
(3)检验淀粉的方法:在食物上滴1—2滴稀释的碘酒,能变成蓝色的食物里含有淀粉。学生讨论检验的方法
学生先分工,然后操作实验,并进行记录 学习用实验方法检验食物的营养成分
三、了解各种营养成分对人体的作用
1、谈话:各种营养成分对人体各有什么作用?
2、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3、小结学习情况。
4、谈话:下面我们来了解我国食物营养的一些情况。
学生阅读资料 认识营养与人的生长和健康的关系
四、应用知识的活动
1、活动一
谈话:你喜欢去麦当劳吗?你认为麦当劳的快餐中营养搭配有什么特点?
2、活动二
(1)谈话:我们能不能根据学到的知识来设计一份学校营养配餐的食谱。学生分组讨论制定配餐食谱
(2)谈话:和爸爸、妈妈共同设计自己家一周的食谱。(教师要注意组织该活动的后续工作)
学生回家与父母商量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爱护胃和肠
教学目标
1、知道胃和肠在人体内的位置,知道肠和胃是人体主要的消化器官。
2、知道胃和肠的常见疾病和预防方法。
3、讲究饮食卫生,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知道胃和肠是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及其在人体内的位置。教学难点 增强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意识,自主研究有关胃和肠的相关知识。教具准备
(1)人体消化器官的模型;(2)自制的胃和肠的纸模型;(3)彩笔、白纸、胶水等;(4)猪胃、猪小肠等。第 一 课
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提问:上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问题?
2、谈话: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到人体的内部去漫游。第一站前往“肠和胃”。(板书课题)
二、提出问题
1、提问:
(1)关于人体的肠和胃,你们已经知道了哪些情况?(2)你们打算研究什么问题?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2、交流各组研究的问题。1)、研究小组活动
a讨论、交流;简要、清楚地记录。
b在已知的基础上,提出问题;简要、清楚的记录。2)、汇报交流。3)、评价、完善。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
三、制定研究方案
1、提问:对于本组的问题你们打算怎么解决?
★注:记录各组学生所要研究的问题。按由浅入深的顺序排列。
2、谈话:在这次小组的研究活动中,每个人应负责什么工作? 1)、研究小组活动
a讨论、确定研究方案。
b(简要、清楚地记录。2)、汇报交流。3)、评价、完善。4)、组内分工,明确职责。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意识,掌握简单的科学的研究方法。
四、解决问题
谈话:按你们制定的研究方案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可以对方案进行小的调整 简要、清楚地记录研究的进展或结果 引导学生在做中学,提高探究能力。作业
1、给一周的时间进行研究。
2、总的汇报展示:人体漫游的形式,各组应有自己的个性。
第 二 课 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
(1)经过一周的研究,你们是否有了收获?(2)这节课我们就来展示各组的研究情况。
a、讨论:各组的收获。b、各组之间简单交流。
引导学生关注和倾听其他小组的研究情况。
二、展示交流
1、谈话:现在我们一起到任的肠和胃中去漫游。★注:对各组的研究问题进行排序(由浅入深),按顺序展示。研究同一问题的组,可以互相补充,或进行不同风格的展示。
2、提示与指导
(1)在进入之前我们应做好哪些准备?为什么?(2)我们由哪进入?路线如何?方位如何?
(3)进到“胃”中,看到什么?有什么感受?为什么?(4)进到“肠”中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为什么?
(5)肠和胃是一个样的吗?为什么?(生病时样子会发生变化。)它们的变化会给人带来什么样的感受?
(6)怎么预防呢? 各研究小组展示:
a、形式自选(讲解、表演、画图、模型、图片、幻灯片、网页等)。b、展示交流中,大家可以随时提问、补充、提出不同的看法。
c、说清信息来源或各自看法的理由。激发学生的兴趣及展示欲望。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个性。
三、总结
1、提问:
你欣赏哪组的研究或展示?为什么? 班内评价、讨论(说清理由)。培养学生的评价意识与能力。
2、各研究小组进行组内评价总结。为下一次的研究活动作铺垫。
四、作业
1、你还想研究什么问题?打算怎么做?
2、制定研究方案。
3、在安全、条件可能的前提下开展研究。
肺的保健
教学目标
1、知道肺在人体内的位置和形态特征,知道肺是人体主要的呼吸器官。
2、知道肺的常见疾病和预防方法。
3、讲究呼吸卫生,养成良好的呼吸卫生习惯和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知道肺是人体的主要呼吸器官,及其在人体内的位置和形态特征。教学难点 通过本课学习规范学生的实验过程,培养科学实验能力。
教具准备
(1)人体呼吸器官的模型、标本;(2)猪肺、兔肺等;
(3)广口瓶、胶塞、玻璃管、石灰水、玻璃片、火柴;(4)肺活量测量仪器;(5)记录表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来,大家一起做个动作。吸气,吸到不能吸为止;呼气,呼到不能呼为止。今天,又要认识我们身体里的另一个器官,知道是什么了吧?(肺)学生进行吸气和呼气活动。
引起兴趣,并为肺活量实验做准备。
二、吸气与呼气的比较
1、比较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的不同
(1)提问:人吸进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2)设计实验。
谈话:不少同学认为人体呼出的气体比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气的含量多,氧气少。但这只是说说,没有多少说服力。如果通过事实来证实大家的想法,才是最有说服力的。那么,怎样用事实来证实你们的推测呢?(3)提出实验方案。
要求:实验力求研究,结果准确、让人信服。(4)分组进行实验验证。(5)填写实验结论。
(6)组织交流实验结论,对实验进行简明评价。★注:
A、石灰水实验:在澄清的石灰水中分别通入空气和人体呼出的气体,实验严谨,通过对比现象明显具有较强说服力,但实验稍复杂。
B、排水取气燃烧验证:实验易于操作现象明显,容易说明问题,说服力次之。C、燃烧验证:实验易于操作,现象较明显,但干扰因素较多,说服力较弱。
(7)小结:通过实验验证了我们刚才的观点,人体呼出的气体比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气的含量多,氧气少。
三、肺的特征和作用
1、认识肺的特征
(1)认识肺的位置、外形。
①提问:肺在人体的什么位置?肺是什么样的?(出示人体挂图)
②讲述:肺是人体重要的呼吸器官。肺分为左肺和右肺。左肺有两片肺叶,右肺有三片肺叶。肺里有大量的肺泡。肺泡好像一个个小气球,外面包着密密麻麻的微小血管。(2)认识肺的作用 ①提问:肺有什么作用? ②小结:我们呼吸时,氧气和二氧化碳就是借助肺泡上的微小血管进入人体内或排出体外的。
2、学生进行实验:
(1)测量不同情况下,人体每分钟呼吸的次数。(2)用自制器材测量肺活量。
四、肺的保健
卫生健康教育
(1)提问:为了让肺能正常地发挥作用,我们在生活中应该避免肺疾病的发生?
(2)谈话:保持肺的健康时非常重要的。注意呼吸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可以预防肺的疾病。另外,多参加体育运动和力所能及的劳动,可以增加肺活量,增强体质。
学生小组讨论。
心脏的保健
教学目标
1、知道心脏在人体内的位置,知道心脏是人体输送血液的主要器官。
2、知道心脏的常见疾病和预防方法。
3、爱护心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知道心脏是人体输送血液的主要器官,及其在人体内的位置。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学会实际测量心跳和脉搏的正确方法。教具准备
(1)人体心脏的模型;
(2)鸡心脏、猪心脏等标本。(3)简易听诊器(漏斗、胶管等);(4)记录表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
(1)小肠吸收的养料和肺吸进的氧气怎样到达身体的各部分呢?(2)血液是怎样运输的呢?
谈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血液运输中的一个重要器官——心脏。
二、认识心脏的位置形态
提问:
(1)心脏在人体内的什么位置?(2)心脏是什么形状的?
谈话:心脏在胸部中间偏左,两肺之间。心脏的形状像个桃,大小和自己的拳头差不多。学生触摸自己的身体,寻找心脏的位置。体会自己心脏的形状、大小。
学生观察动物的心脏标本和人的心脏的图片,并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三、心脏的跳动和脉搏
1、研究心脏的跳动
(1)提问:心脏是怎样跳动的?
(2)观察:每个人把手放在自己心脏的位置上,感受自己的心脏是怎样跳动的。(3)讨论:心跳是怎么回事?
(4)谈话:心脏总是在有规律地收缩和舒张。收缩时,把血液压入血管;舒张时,让血液从血管流回心脏,心脏每收缩舒张一次,我们就感到心跳一次。
2、测量心跳和脉搏
(1)用摸脉搏的方法测量心跳。
①讲解:随着心脏的跳动,动脉血管也会有节奏地跳动,这就是脉搏。在腕部、颈部的动脉血管处可以摸到。通过摸脉搏,可以了解心跳的情况。
②测量:下面我们来学习摸脉搏,并数一数自己的脉搏每分钟跳动多少次?由教师统一计时,学生默数自己的脉搏。
③汇报:每个人的脉搏有多少次?(2)用自制听诊器测量心跳的次数。
①讲述:每组都有一个用漏斗和胶管做成的简易听诊器。将漏斗扣在胸前心脏的部位,把胶管的另一端插在耳内,可以听到心脏的跳动。
②测量:每人听一听,自己的心脏每分钟跳动多少次。分组练习使用听诊器。③汇报:每个人的心脏每分钟跳动多少次?(3)讨论:通过测量脉搏和测量心脏,你有什么发现?
3、心脏跳动和活动的关系
(1)谈话:通过听心跳和摸脉搏,不仅可以了解心脏跳动的情况,而且可以进一步了解人体健康的情况。这是医生诊断心脏健康状况的一种重要手段。(2)提问:心脏跳动的快慢和什么因素有关系呢?
(3)活动:组织一个小游戏,让一部分同学进行剧烈活动,说明人在运动时心跳也会加快。(4)提问:猜一猜这些同学的脉搏跳动的次数一样吗?(5)谈话:测量一下,看看你有没有新的发现。
四、心脏的保健
讲述:通过以上学习,可以知道心脏是人体的发动机。要想身体健康,必须注意心脏的保健。对于心脏的保健,你还有哪些想知道和想研究的问题?例如:心脏由哪些常见的疾病?各有什么特征?保护心脏应注意什么?等。
以自愿结合的小组形式,在课下开展调查,写出调查报告。
学生通过调查活动自主获得心脏保健知识,激发学生自行探究的意识和兴趣。
物体的结构
教学目标
1、知道周围的物体都是有结构的,物体的结构与它们的功能相适应。
2、初步具有对周围的物体的结构及其功能进行分析的能力。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能力。
4、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现象中,体会联系与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知道周围的物体都是有结构的,物体的结构与它们的功能相适应。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学会从部分到整体、从整体到部分分析物体的结构与其功能间的关系。教具准备
(1)分组材料:可拆卸的玩具汽车、各种果实、布条、筷子、餐刀、放大镜。(2)演示材料:鱼缸、鱼、飞羽。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很多学生有自己组装四驱车。谁给大家介绍一下,四驱车上有些什么主要零件?
认识小车零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请你用自己的学具材料组装成一辆能开动的小汽车,并观察小汽车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有什么作用?
3、交流观察结果:
小车的结构主要有动了部分、传动部分、工作部分和操纵部分等组成。组装小车 分析各部分作用从部分到整体感知物体结构
二、观察果实的结构
1、、我们再来观察一些果实,看看它们的结构由外至里是怎样的?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观察各种果实的结构呢?
2、、请学生们观察桌上几种果实的结构,看看每种果实的结构有什么特点,思考这种结构有什么作用?
3、交流观察情况,填写观察结构。
总结:果实由果皮和种子组成。这样的结构有利于保护种子和传播种子。讨论:列举用放大镜、用手掰开、用餐刀切开等观察方法
观察活动 知道观察不同的物体要选择不同的方法 由整体到部分认识果实的结构及作用
三、观察与讨论多种物体的结构
1、我们周围的物体都是有结构的。请各小组从课文中的6幅插图中选择2~3个为例,讨论研究它们是怎样构成的?它们的结构与什么有关系?
2、各组交流讨论结果。
3、总结:物体的结构与它们的功能有关系。鱼的鳍可以帮助鱼在水中游泳;鸟的翅膀和羽毛有利于鸟在天空中飞行;蜘蛛网能帮助蜘蛛捕食猎物;房顶上的三角形梁架和拱形桥都能承受较重的重量,使房屋、桥梁坚固、稳定。根据以上事实,我们知道物体的结构是与它们的功能相适应的。
逐渐建立物体的结构与它们的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四、体验手指的结构与功能
1、现在请你观察自己手的五个手指有什么特点?请你试一试,用布条把四指缠在一起,再用这只手使用筷子或拿起桌上的物体;或用布条将拇指缠在掌心,再用这只手拿笔写字,你有什么感受?
2、请阅读课文中的阅读材料。
3、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观察手指的特点是拇指与其他四指分开 小组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手指结构的兴趣,体会五指配合工作的重要性以及手指的结构的科学性
五、布置作业
观察折叠椅的结构,思考它的结构和作用。引导学生关注其他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搭支架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己动手实验与研究,发现支架的结构不同,变形的程度也不同。知道三角形结构最不容易变形。
2、通过搭建稳固的支架和设计可伸缩的支架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3、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小组研究中发现支架的结构不同,变形的程度也不同。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用最少的材料,搭建一个规定高度的稳固支架,且要承重较大。教具准备
(1)学生准备:两种长短不同的小棍、橡皮筋若干根(学具)。
(2)教师准备:两种长短不同的小棍、橡皮筋若干的根、可伸缩的衣帽架或玩具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上一课的研究中,我们了解物体的结构与它们的功能有关系。今天我们用小棍,皮筋等材料来搭支架。研究各种形状的支架结构有什么功能。
明确学习任务,激发学习动机
二、学习新课 活动1的教学
1、请用小棍搭出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支架。试一试,这些支架哪些容易变形,哪些不容易变形,并想办法加固容易变形的支架。每加固一个支架,就把这个不容易变形的支架的样子画下来,看看加固的方法有什么规律。
2、在加固支架的活动中,你有什么发现? 分小组进行搭支架活动 用画图的方式,记录支架的图样 归纳概括出三角形结构不易变形 感受不容易变形和变形支架的功能 发现最不容易变形的支架是三角形结构 活动2的教学
1、下面我们开展一个竞赛活动,看哪个小组能用最少的材料,搭建一个高约0.2米的能承受一定重量的稳固支架。
2、对几组典型支架进行比较、评价。
学生搭支架活动
对他人的研究结果进行评价或质疑,介绍自己的经验,通过实践活动理解三角形结构的应用 讨论与思考
1、观察教材中的插图
这些用具为什么要做成这样?
(总结:在生产和生活中,为了增加结构的牢固程度,很多东西被做成三角形。如衣帽架,起重机塔身的三角形结构都是应用了三角形不容易变形的原理,来增加它的牢固程度。)
2、请你继续观察、思考,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利用了不容易变形的支架。能运用知识对生活、生产中的三角形结构做出解释 机动内容(依据课堂时间而定)
1、演示可活动支架
观察,这个支架有什么特点?
(生活中很多地方要用到容易变形的支架)
2、请学生自己收集材料,设计制作一个可伸缩的支架。
第三篇:四下反思
1、种子教学反思
上了《种子》这课,学生们会被小女孩那种做事认真的品质和纯朴、诚实的个性所感动。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体会小女孩是怎样交树种的、她交的树种是怎样的、她又是怎样拣树种的让学生找出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的句子词语来体会。引起情感上的共鸣。让学生入情入境,去美美的阅读,细细的品味。体会人物的特点,感悟描写人物的方法,体会小女孩那种做事认真的好品质,感受作者赞美小女孩、喜爱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本课的教学,我以课后的一个思考题:冰心奶奶为什么要只拣儿童多处行?为切入口。首先,学习第一到第四小节,通过抓关键的字词引导学生体会儿童之多,儿童的朝气蓬勃;接着,引导学生品读文中直接描写春光烂漫的词句,感受儿童多的地方春光烂漫,充满旺盛的生命力;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读体会冰心奶奶不仅仅是写花,而是写花喻人,赞美了儿童像花朵一样充满活力;最后,通过对课文的进一步感悟,明白冰心奶奶是心中爱孩子,才眼里有春天,她对孩子们充满无限的爱,才会只拣儿童多处行。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教学时,我注意引导学生体会“我”的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让学生找出有关语句细细朗读、体会,父子对话部分可分角色朗读。让学生体会到“我”钓到大鲈鱼,十分惊喜;父亲要“我”把鲈鱼放回湖里,“我”极不情愿。在“放与不放”这一矛盾心理中我”领悟到父亲的做法是对的,在三十四年的人生旅途中,面临各种诱惑,“我”变得非常坚定。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我”把钓到得鲈鱼放回湖里去?父亲做得对不对?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个人的体验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
这篇课文的课题——《爷爷的芦笛》既是文眼,又是全文的主线索。基于文本这个特点和四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我决定紧扣课题,围绕“每次强强听到的芦笛声是怎样的?这样的芦笛声给强强带来的是什么”这两个问题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层层深入感受爷爷的笛声给强强带来了想象与回味,带来了惊喜与欢乐,带来了坚强与勇敢,从而感受到爷爷对强强的那种独特的关爱与期盼。
语文百花园一
学生对古诗非常感兴趣,能大声读给同桌听,同桌专心听,欣赏,指点。再读诗句,想象画面,比谁读得最有味道。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诗句,并学会运用已有的阅读文章的方法,自己独立阅读理解现代诗有感情的朗读。在写作文之前,我要求学生先讲给同学听,再写下来。因为有了口语交际做铺垫,大多数学生都能说得出来。其中有位学生平时写作水平较差,而这次也说得不错,我觉得奇怪,问其原因,原来是从电视上曾经看到过这个现象,自己又亲手做过试验,因此,自然言之有物。我趁机对学生进行教育:在平时的生活中要认真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学本课,我注意在教学全过程中以意境感染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做法是:引题前的内容选择与本课内容紧密结合,以诗导诗,在诗在诵读中配以古筝的幽雅曲调。使诗的意境浓厚,在新授内容中让学生通过有感情的诵读。使学生始终体现意境引领教学全程的特点,学生的主体地位占据了主课堂,教、学的实效能在情境交融中突出流露出来。
时值春天,在教学本节时,我选择了播放《春天在哪里》这首歌曲导入,让学生听听音乐,说说自己眼中的春天,把孩子带入了五彩缤纷的季节。接下来初读,让学生自主学习生字,培养学生自学古诗的能力,再读、画出节奏,掌握古诗基本韵律,紧接着精读感悟诗情,体会诗人爱春的情感,配乐读使情感升华,此时学生对春的情感自然而生。
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首先是教师范读,让学生对整篇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把握,通过教师的语言把他们领入文本;其次是个人读,让学生深入文本,与文本对话,从而获得自身的体验;此外还有小组读,男女同学读等等,让他们与文本对话,从而能有所思,有所悟。
《走进丽江》是一篇精读课文,全文先是总的概括了丽江是“美丽”与“神奇。重点就在“美丽”与“神奇”二词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将这两环节作为重点和突破点。首先是让学生初读课文,总结出丽江留给他们的印象--美丽、神奇;让学生带着这两个词,找出文中能够表现出美丽、神奇的地方(句子、段落)。虽然设计是正确的,但在具体教学中没有把握好。学生虽然找到了地方,但没有充分地让学生去读、去想象、去体会,只是浮于表面,没有深入进去,没能从实质上让学生感受到丽江的美丽与神奇。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可见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是多么重要。即由读生疑,由读求悟,由读生趣,由读生情。以此来培养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美景的情感,从中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语文百花园二
通过的本单元的学习,1、大部分学生能能够分类积累词并运用到文章里去,并学会运用已有的阅读文章的方法,自己独立阅读理解现代诗有感情的朗读。
2、能够清楚、明白地把校园的风景介绍清楚。
3、能 按照地点的转移为线索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写下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文章能做到语句通顺,内容具体。但部分学生作文基础差,文字表达能力较差,不能按要求完成作文,有待今后加强训练。
本文要求了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的中心思想,引导学生了解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的兴趣,想象画面,培养想象力。上完这一节课后,我认识到,要想处理好班级教学、个人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要想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讨论中去,必须做到:话题生活化,创设和谐的空间,形式多样化,调动全员互动的交流参与。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正确互相评价,引导学生善于发现、肯定别人优点,善意提出意见。重视人文素养的提高。在学生汇报、补充和朗读评议过程中,教师随机出示课件,投影相关语句,引导学生深入进行感受交流和朗读,体会巴斯德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崇高的责任心。充分展开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活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热情,在互动中提高认识,加深理解。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通过初读课文和生字的学习,利用学生的已有识字能力,促进合作学习,通过互动,转换角色,调动学生积极性,在互动中突破重点、难点。并要求学生掌握调查报告的写作方法,课后进行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进行观察、研究,准备好资料,写一篇调查报告。
“学生的能量是巨大的”。教学中我也深刻领悟到对学生的教育要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入手,争做环保小卫士就要从班集体中的小事入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让学生更好的用所学知识服务班级、服务社会、服务他人。
我常常在思索,也常常困惑,常常以我的想法代替学生的思考,困惑自己的教学思路还不够开阔,遗憾没有多渠道收集资料、信息,课堂上贴近学生的生活还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学习,加强理论修养,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真正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语文百花园三
本百花园共安排了五项学习内容。“语海畅游”、“积少成多”、“阅读平台”、“语文大课堂”、“笔下生辉”等。本节课主要进行了“语文大课堂”、“笔下生辉”两个内容。“语文大课堂”是一次学以致用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通过这次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交际、分析、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学习《小树死因的调查报告》的写作方法,写一篇调查报告。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做好活动准备:确定调查主题,选择调查方法;进行实地调查:落实调查任务,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做好课堂交流;写出调查报告。
教学时,引导学生仔细看图,体会人物的心情。课文中有些句子学生理解有些困难,教师可作适时的点拨和必要的讲解。如:为什么把祖国比做摇篮?让学生想一想,孩子睡在摇篮里多么舒服!他们在摇篮里快乐地成长。我们生活在祖国的怀抱里,就像孩子睡在摇篮里,多么幸福!又如“给妈妈做件衣衫”一句,可先让学生说说“妈妈”实际指什么,再指导学生联系作者给祖国设计宏伟蓝图,决心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来
理解,从而让学生体会这个句子写得多么形象,多么感人。课文有些句子写得很美,要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教学时,让学生画出认为写得很美的句子,自己品读,边读边想象,体会它们的美。
《陈嘉庚办学》这篇课文记叙的是我国爱国华侨陈嘉庚回到故乡,发现家乡由于贫穷,连私塾都办不下去了。他深为家乡的孩子们担忧,于是几十年如一日为家乡出资办学,而他自己一直过着俭朴的生活,表现了一名华侨深切的爱国之情。教学本课,我从课题入手,让学生读题后发散思维,自己提问题。(陈嘉庚是什么人?他为什么要办学?在哪儿办学?怎样办学的?)然后围绕这些问题让学生读课文,说说课文讲述的主要内容。然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陈嘉庚崇高的爱国精神。
教材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资源,但在信息社会中,教材显然不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资源,教师必须积极拓展新的领域,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想开去,从教材向外延读,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扩大知识面,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教学很自然地将学生的视野由课内推向课外,拓展了语文的空间,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生活性及开放性。同学们积极搜集与北京奥运会有关的资料、图片;出版了“奥运专刊”黑板报;还举办了以“我是奥运小主人”为主题的绘画比赛。结合学校开展的“迎奥运 促和谐”读书活动,同学们在认真阅读了《奥运 促和谐》一书后,积极写读后感参加作文比赛。
我把这一课的教学当作一次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进行了语言训练,并在创设的情境中内化运用;同时,通过以组为单位,展开想象,将课文内容扩展外延,既深化理解,又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实践活动中得以提高。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要珍视学生独特感受、体验、理解”。基于这理念,我在教学过程中力求为学生创设个性化的阅读空间,开展各种形式的阅读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不同角色的体验与课文展开零距离对话,体验在阅读实践中自读、自疑、自悟、互评、合作、探索的学习过程,构建一种自主探究、和谐合作的教学模式。并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想,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语文百花园四
这节课我使用了课件教学,我出示了《语文园地四》中“语海畅游”部分的字,让学生在这些字中寻找规律,在偏旁规律的基础上让学生想一想这些字的区别以及怎样记住这些字,将所有出现的字扩词,在讲述动词时还可以借用肢体语言来让学生理解和记忆的更加深刻。初步教会他们形声和形义两种字。在“阅读平台”环节中,我让学生自由朗读句子并仔细观察,看一看句子中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想一想多音字的不同用法。在具体的实例中教学会比单个的枯燥讲解理解的更加透彻些。
教学时,让学生体会作者心生感动主要是因为想起祖母把喜爱的荷叶送给左邻右舍泡茶喝,送给别人的孩子治病,对家人可惜看不成荷花了满不在乎,认为“荷叶派上了大用场,不开花叶罢”。最后让学生把开头和结尾连起来读一读,进一步体会作者对祖母深切的怀念和由衷的赞美之情。
在教学环节中,我将朗读作为了重点,在学生朗读过程中,能够把握语气的转变,体会到作者内心的变化,品味出其中所蕴涵的感情。
教学过程中,在体会救人艰难时,我引导学生想象三十八小时这一时间有多长,平日里我们在这么长的时间里作什么,而父亲在这三十八小时里做了什么——他只是用手不停的挖,不曾喝水,不曾睡觉,不曾休息,不顾一切的,只有一个念头支撑着他——“儿子在等我!”。通过这一联系生活实际的对比使学生感受到:正式这样一个信念让他有了惊人的毅力,有了非凡的举动。这一教学活动的设计使学生对这一父亲更加钦佩,对父爱感受也更进一层。
在教学“我”小时侯听到母亲的呼唤感到“心烦”和后来的顿悟)时,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来谈“心烦”的感受,学生各抒己见。
从而体会到了体会母爱的深切和伟大。
语文百花园 五
大部分学生认真听课,积极动脑发言,了解了《心灵创可贴》的含义,从文中体会到苏茜富有爱心,是一个善良、关心他人的小姑娘。在训练说话时学生能分好小组,积极讨论,并选好代表发言,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始终是怕写作文,因此,我课前先布置了学生带有关家里的照片,然后让展示学生自己的照片并先在小组内进行归类,分组,推选出发言代表。这样,学生通过练讲,心里有一定的印象,因此,学生在说好的基础上,能有条理,通顺地完成本次习作。
教学时,我先让学生默读课文,画出父亲说的话,接着让学生说说这些话是在什么地方(或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再让学生读读父亲说的话,提出疑问,最后组织学生讨论父亲的话的含义。
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以题目《语言的魅力》为线索,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的理解课文。鼓励他们主动地阅读,积极地思考,并大胆地表述自己的观点,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在阅读中发现语言的魅力,在表达、思维的过程中感受语言的魅力
课堂上,我先让学生以自学的方式,边读原文边看注解、译文、字典解释文中的重点词语,理解内容试读文章,用理解来引导正确地读,用对字词的理解来引导正确地读课文,让学生根据译文,注释字词,再解释句子。然后进行全班汇报,边解词语边试着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原文,在这过程中指导订正,然后翻译全文读原文。最后设计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情况,想像人物的心情想法,站在文中人物的角度把齐宣王、南郭处士、齐泯王的想法语言表达出来,对他们的行为进行评价谈自己的看法。
通过学这篇文章,让学生知道了学东西做事情如果盲目的、重复的做。并不一定能过取得很好的结果,只有用心、得法才会有较快的进步和提高。无论学东西做事情都必须用心去领悟,掌握事情的要领才会有较快的进步和提高。
语文百花园 六
学生对本组百花园的教学内容比较有兴趣,理解了“即”“既”这两个字怎样造出来的,它们的意思有什么不同;认真读好并背熟了四句格言,进一步体会到交朋友的重要,什么才是真正的友谊。我在教学口语交际之前,提前布置让学生观察、思考:自己在生活中有哪些有趣的发现,再让学生从自己的发现中选取一个自己认为有趣的说给同组同学听,然后分组说说。注意看谁的发现最有趣,看谁说得最清楚、明白,说得不好的地方请同学指出,再修改。发现的过程是难点,要注意让学生把最初的观察,而后通过多种途径查资料,包括思考后的再观察,得出结论等一系列过程说清楚。在写作文之前,我要求学生先讲给同学听,再写下来。因为有了口语交际做铺垫,大多数学生都能说得出来。其中有位学生平时写作水平较差,而这次也说得不错,我觉得奇怪,问其原因,原来是从电视上曾经看到过这个现象,自己又亲手做过试验,因此,自然言之有物。我趁机对学生进行教育:在平时的生活中要认真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
情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灵魂,情感是最宝贵的教学资源,而教师与学生都是有感情、有思维的教学统一体。情感教学就是师生在教学互动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将学生引入文本折射的情感情境中,使学生共同完成内心体验及内心世界的丰富。在这个体验和丰富的过程中,教师要努力营造师生情感积极投入的氛围,让学生自主地与文本对话,与角色沟通,真正做到入境、入情、入心,达到“心入我书,我心入书”的效果,让课堂教学成为学生、文本、教师三者融为一体,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生命力。
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尝试,自读自悟。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自主学习,接着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讨论,再全班交流。在教学时还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是运用了哪些方法还说明鲸的形体和生活习性等特点的。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发现课文中的不同说明方法,找出文中的相关句子来体会、认识。
不足之处是把语文课上成科学常识课,对于课文中涉及的一些科学知识,在语文课上做过多过深的探究。应
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理解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和学习说明文的表达方法上。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我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说说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有关麋鹿的哪些内容。为了能更好地了解麋鹿外形特点,教学时,我先让学生找到描写麋鹿外形特点的句子,边读边想像麋鹿的样子。并出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察。在朗读和观察中了解麋鹿的外行特点。本文字简练,情感丰富:“晨雾如清纱般漂浮”“四不像”“当作姜子牙的坐骑”“失而复得的经历”,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又使学习者兴趣倍增,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和爱国主义教育。
在教学形式上我采取“以读促悟”的方式,让学生根据文本内容反复读,在读中悟情,课上注意通过引导学生读课文,谈感受,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再通过互助学习讨论小狮子的生长过程,了解它的生活习性,重点了解“我”怎样爱小狮子以及把它送回大自然的原因。最后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是否应该将爱尔莎放归大自然,找出依据,讲出道理,展开辩论。使学生懂得保护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
语文百花园 七
语文大课堂”的内容丰富,目的在于沟通课内外联系,加强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每项内容之间联系紧密,前一项内容是后一项内容的基础,后一项内容又是前一项内容的提高,所以教学时,这四项内容不能割裂开来。第一项要交给学生搜集资料的渠道,提示搜集的方法。
好的方面:在初读课文时,要弄清课文记叙的顺序,可以让学生画出表示时间的词语,如“一晃十天过去了”“过了几天”“又过了些时候”“不知过了多少天”等,明白课文是按时间的顺序记叙的。引导学生探究“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是教学的重点。一方面是因为孔子勤学苦练。另一方面是因为孔子不断进取,每次都有新的目标。
不足之处:教学时,让学生画出描写孔子学琴的句子,细读品味,体会人物的特点。教学时也可引导学生进行朗读,体会出孔子琴艺纯熟但仍不满足的进取精神。
在教学本课时,我能够将朗读作为学习的重点,在教学生朗读过程中,能够把领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放在首位,体会到作者内心的变化,品味出其中所蕴涵的感情,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31
在教学本课时,我引导学生想象理解西门豹是怎样为民除爆的。认识到巫婆官绅的真面目,西门豹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广大百姓利用河伯娶媳妇的现场受到深刻的教育,从迷雾中觉悟起来。为以后兴修水得,打下坚实基础,让学生领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以“历险”为线索,作者饱含深情地写了汤姆历险记的经过。真实可信,情真意切,感人至深。塑造了一个聪明调皮而又有正义感的英雄形象。引导学生多读书,多体会,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句子,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应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充分的对话。通过自读自悟读懂课文。因此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书,让学生在自己的读书实践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情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
语文百花园 八
新课程要求以学生的自主练习为主,教师的点拨、讲解为辅,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凸显阅读训练重点,加强说与写的结合,着眼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本课“阅读平台”的学习,教师不要做繁琐的分析和讲解,让学生紧紧围绕短文后的思考题,通过学生的自读自悟来解决,教师只做必要的点面拨和指导。大部分学生认真听课,积极动脑发言,了解了《心灵创可贴》的含义,从文中体会到苏茜富有爱心,在训练说话时学生能分好小组,积极讨论,并选好代表发言,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始终是怕写作文,因此,我课前先布置了学生带有关家里的照片,然后让展示学生自己的照片并先在小组内进行归类,分组,推选出发言代表。这样,学生通过练讲,心里有一定的印象,因此,学生在说好的基础上,能有条理,通顺地完成本次习作。
第四篇:四下解决问题
学校发本子,发给15个班,每班144本,应买多少本本子?
公园的一头大象一天要吃350千克食物,饲养员准备了5吨食物,够大象吃20天吗?
一个粮店3天售出大米的数量分别是430千克、380千克、407千克,这个粮店30天大约售出大米多少千克?
有500吨货物,每节车厢限装60吨,需要多少节车厢才能装完?
体恤29元,李叔叔有85元,能买几件?
刘叔叔带700元买化肥。买了16袋化肥,剩60元。每袋化肥的价钱是多少?
育英小学的180名少先队员在爱心日做好事。这些少先队员平均分成5队,每队分成4组活动。平均每组有多少名少先队员?
1箱蜜蜂一年可以酿375千克蜂蜜。小林养了这样的蜜蜂3箱,一年能酿多少蜂蜜?
张爷爷买1只小羊用了35元。他还想再买3只这样的小羊,需要准备多少钱?
一只山雀1天能吃80只害虫,一只山雀5天能吃几只害虫?(按30天算)
挂历每本14元,张阿姨买了5本,共多少元?
一辆汽车每分钟行驶800米。行驶2400米,需要几小时?
体育老师要给运动队的同学买运动衣。如果买30套,还剩120元;买35套,还剩20元。
(1)每套运动衣多少元?
(2)体育老师一共带了多少钱?
张彤的家距学校1170米,学校和少年宫相距975米。张彤从少年宫到学校大约要15分钟。
(1)照这样的速度,他从学校回到家里要用多少分钟?
(2)照这样的速度,他走20分钟可以走多少米?
小张和小李在环形跑道上跑步,两人从同一地点动身,反向而行。小张每秒跑4米,小李每秒跑6米,经过40秒两人相遇。这个环形跑道长多少米?
刘老师要买45个同一种类型的鼠标(A种:213元,B种:154元),他带了6000元钱。
(1)可以买哪一种?(2)还剩下多少钱?
1支自动铅笔7元,1支钢笔14元。张老师为同学们买10支自动铅笔和21支钢笔,需花多少钱?
10、一辆货车在高速公路上的速度是85千米/时,在国道上的速度是60千米/时。这辆车在高速公路和国道上各行了12小时,最后到达目的地。这段路有多长?
小方为了参加演讲比赛,准备了一篇大约900字的演讲稿,演讲时间为5分钟。如果你要做一个时间为12分钟的演讲稿,大约需要准备多少字的演讲稿?
每个排球95元,每个足球68元。
(1)李老师买了9个排球,用了多少元?(2)买9个排球和2个足球共花多少元?
玩具厂一个生产组每人每天可以生产82个小玩具,照这样计算,8个人15天可以生产多少个玩具?
工厂运来一批煤,烧了57吨,剩下的是少了的2倍。这批煤一共有多少吨?
46只猴子,摘了298个桃子,要使每只猴子分到7个桃子,它们还要摘多少个桃子?
一个水泥厂6天生产水泥72吨。照这样计算,15天可以生产水泥多少吨?
海饭店原有煤750千克,又运来1250千克,如果平均每天烧煤200千克,这些煤可以烧多少天?
一列火车从上午10时到下午4时共行驶了642千米。它行驶的速度是多少?
商店运回55筐苹果和33筐梨,每筐都是25千克,一共运回苹果和梨多少千克?
服装厂加工一批服装,原计划每天加工180件,40天完成任务。实际每天加工
240件,实际需要多少天完成任务?
商店有35盒钢笔,每盒12枝,每枝8元。这些钢笔可卖多少元?
100千克的黄豆可以炼油72千克。1千克黄豆可以炼油多少千克?
1吨黄豆可以炼油多少千克?100吨黄豆可以 炼油多少千克?
小明和爸爸同时从某地反向而行,小明骑车每小时行24千米,爸爸骑摩托车每小时行72千米。3小时后两人相距多少千米?
256与47的和乘169与83的差,积是多少?
4000除以125的商,加上142乘8的积,和是多少?
9乘23与7的和,积是多少?
50个16的3倍是多少?
980比230的5倍少多少?
比230的4倍多180的数是多少?
甲数是乙数的6倍,乙数是37,甲数是多少?
230与90的和,除以130和90的差,商是多少?
图书室有故事书98本,今天借出46本,还回25本。现在图书室有故事书多少本?
一件儿童上衣48元,一条长裤比上衣便宜9元,一条裙子又比长裤贵2元。这条裙子多少钱?
李伯伯家养了42只鸡,养鸭的只数是鸡的一半。李伯伯家一共养鸡、鸭多少只?
书架上有两层书,共144本。如果从下层取出8本放到上层去,两层书的本数就相同。书架上、下层各有多少本书?
学校运来大米850千克,运了3车,还剩100千克。平均每车运多少千克?
王老师要批改48篇作文,已经批改了12篇。如果每小时批改9篇,还要几小时能批改完?
动物园里的一头大象每天吃180千克食物,一只熊猫2天吃72千克食物。大象每天吃的食物是熊猫的几倍?
水果店运来苹果、香蕉各8箱。苹果每箱25千克,香蕉每箱18千克。一共运来水果多少千克?
小林身高124厘米,是表妹身高的2倍,而舅舅身高是表妹的3倍。舅舅身高是多少厘米?
学校组织植树,一共有25个小组,每个小组种了5棵树苗。购买树苗花了1250元,每棵树苗多少钱?
小丽家每天要买一盒牛奶和一袋豆浆。牛奶每袋2.5元,比豆浆贵1元。小丽家周末买牛奶和豆浆要花多少钱?
张英、李强和肖红参加跳高比赛,张英跳了1.1米,比李强低了0.15米。肖红比李强跳得低0.09米,肖红跳了多高?
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园林工人沿公路一侧植树,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种了36棵。从第1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有多远?
一根木头长10米,要把它平均分成5段。每锯下一段需要8分钟,锯完一共要花多少分钟。
学校楼前摆放了一个方阵花坛。这个花坛的最外层每边各摆放8盆花,最外层共摆了多少盆花?
啄木鸟1天能吃45只害虫,山雀1天能吃38只害虫,啄木鸟每天比山雀多吃害虫多少只?
一个足球48元,一个篮球54元,王老师用150元买足球、篮球各一个,应找回多少元?
一把椅子35元,比一张桌子便宜16元,小明买一套桌椅,共用多少元?
某公园上午有游人180人,下午有270人。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小华身高132厘米,小英比小华高13厘米,两人身高一共多少厘米?
光明小学四、五年级师生接受上山植树任务,四年级去了38人,五年级去了26
人,两级共植树640棵,平均每人植树多少棵?
某粮仓运进大米320吨,相当于原来存粮数的4倍,原来存粮多少吨?
一块正方形地周长是32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一个商店运进8箱运动衣,每箱50件,每件卖60元,一共可以卖多少元?
育强小学有20个班,平均每班40人,他们共向穷困地区小学捐献图书3200本,平均每人捐图书多少本?
一辆汽车从乙地开往丙地,每小时行35千米,行了3小时,离丙地还有86千米,乙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一辆汽车3小时行驶120千米,照这样计算,要行驶480千米,需要几小时?
一辆汽车从乙地开往丙地,每小时行60千米,要8小时到达,如果需要6小时到达丙地,每小时要行多少千米?
修路队要修一条94千米的公路,修了5天后还剩69千米,修路队平均每天修多少千米?
王力从家到学校要走1700米,他走了400米后又回家取笔盒,这样他从家到学校共走了多少米?
某水果厂运来18筐苹果和8筐雪梨,每筐苹果重25千克,每筐雪梨重18千克,运来苹果和雪梨共多少千克?
学校图书室有故事书562本,比文艺书多208本,少儿科技书一本数正好是文艺书的2倍,学校图书室共有科技书多少本?
一辆汽车,3 小时支货物18吨,照这样计算,这辆汽车从上午8时开始运货,一直到下午5时,共运货多少吨?
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进行52千米,已行了7小时,离乙地还有128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第一车间原计划用48小时生产2736个零件,实际每小时生产75个,比原计划每小时多生产多少个?
一辆卡车用35千克汽油可以行驶175千米,照这样计算,行驶700千米要用多少千克的汽油?
一辆小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52千米,已行了7小时,离中点还有128
千米,甲乙两地总长多少千米?
人民剧院一楼有620个座位,二楼有座位22排,每排有40个座位,这个剧院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4小时行了240千米,用同样的速度,一共行了9小时到达乙,甲乙两相距多少千米?
商店运进106筐雪梨,卖出2065千克后,还剩下47筐,平均每筐雪梨重多少千克?
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48千米,要用5小时,如果要在4小时内到达,每小时要行多少千米?
食堂运来大米500千克,用了7天后还剩17千克,平均每天用多少千克?
水果店运来2车苹果共重3150千克,如果每车装45筐,那么平均每筐苹果重多少千克?
给一块48公顷的水田插秧,24天插完,按同样的速度,给一块14公顷的水田插秧,要用多少天?
商店运进雪梨350千克,卖出80千克后,剩下的正好是苹果重量的3倍,苹果有多少千克?
朝阳小学四年级的男生比女生多8人,已知男生有86人,四年级全级共有多少人?
一次捐款活动中,三年级学生共捐款924元,四年级有132人,平均每人捐款10元,三、四年级一共捐款多少元?
丰华电风扇厂今年计划生产风扇15000台,已经生产了8880台,余下的要40天完成,平均要生产多少台风扇?
第五篇:四下暑假作业
四年级一班暑假作业安排
亲爱的同学们:
暑假开始了,请家长和孩子一起,制订一份科学、合理的暑假计划张贴在房间:
每个人都必做的:
1、读书:多读有益的课外读物,如《奇异的仿生学》、《史记》、《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当代
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的散文《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泥土里,成长着大片大片彩色的故事》、《生命的药方》、童话集《稻草人》、《世界上下五千年》、杏林子《生命之歌》、海明威《老人与海》、《希腊神话》、《一千零一夜》、《绿野仙踪》、《时代广场的蟋蟀》、《青鸟》《中国神话传说》、阅读其他小英雄的故事等。
鼓励孩子至少阅读3本名人专著或短篇小说、历史故事、优美散文等。家长在每本书的最后签一下阅读情
况,开学将阅读的三本书带到学校来检查。
2、写作:(1)选择以上书中一个给你印象最深的故事写两篇有质量的读后感。
(2)结合暑假的生活、游戏、活动、学习等经历,写1篇习作,做到清楚具体,感受真实,语
句通顺,不少于500字,写好后要修改。
以上三篇作文均打成电子文档,并打印出来,做个封面“2013年×××暑假作文集”开学进行展评。
(3)完成《家教ABC》上的“拥军优属”活动,拍照写简要文字,用A4纸彩打出来。
部分同学要做的作业:
1、语文91分以下的,请购买一本四下《复习总动员》来做。仔细读记“单元知识集结”,完成所有练习
题。家长对照答案批改。(书写工整)
2、看拼音写词语出错的同学,将八个词语盘点按“看拼音写词语”的方式做一遍。
3、数学计算出错的孩子,买一本四下口算题来做。
选做作业:
1、练字:请根据自己的写字水平临摹字帖或写在方格本上。
2、根据自己的特长和需要,参加有益于自己的培训班,可以使是学习方面的,也可以是兴趣爱好方面的。
3、写作差的孩子,请利用假期多看多背作文书。
4、英语差的自己多复习,多记忆。
孩子暑期表现:(请家长填写)
祝孩子们,暑假安全、快乐!
班主任:喻老师
2013年6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