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2《鱼游到了纸上》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27、《鱼游到了纸上》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3、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教学重难点;1、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
2、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师:同学们,都很喜欢猜谜语是吗?j今天老师带来了几个谜语,让同学们猜一猜,准备好。
1、名字叫小花,(停看学生)喜欢摇尾巴。夜晚睡门口,小偷最怕它。
你第一个举手,请你回答。
2、第二个,头大耳朵小,胡须两边翘,走路静悄悄,说话喵喵叫。
3、再来一个难的,有头无颈,有眼无眉,无脚能走,有翅难飞。生:鱼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与鱼有关的文章。准备好了吗?开始上课。
一、预习探究
(一)导语
1、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7课《鱼游到了纸上》,看老师板书课题,(提示“游”字写法,“方”字书写要细长,结构要紧凑。)齐读课题。
2、读了这个题目有什么疑问?(生提问题,在题目后板书“?”)
3、这么简单的一个题目,竟然能让同学们产生了那么多的疑问,想不想到文中找找答案?来打开课本127页
(二)初读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合作交流
1、生字新词
(1)刚才同学们读的很认真,那文中的生字会读了吗?出示生字(指读 齐读)
(2)这里面有两个有关中国画绘画技法的词语,猜一猜是哪两个?(工笔细描 挥笔速写)
(3)简介这两个词语,完后再次齐读。
2、生字词我们都掌握了,那谁能说一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依据同学回答板书: 聋哑青年 看鱼 画鱼
3、结合板书小结,由于聋哑青年每天到西湖边看鱼、画鱼,画的鱼很逼真,所以让人们感觉(指课题,生齐读——鱼游到了纸上)。
三、品读体验
(一)品读:鱼游到了纸上
1、切入:《鱼游到了纸上》不仅是文章的题目,在文中也出现了许多次,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这些句子,并想一想,鱼为什么游到了纸上?
2、读后交流
在文中找到了几处?(三处)
(1)第一处:“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一个女孩惊奇地叫起来。(出示句子)
a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这一句话?
b惊奇,为什么,从哪个词体会到的(哟 惊奇)
c你真会学习,通过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来体会句子所表达的内容和感情。
d生读,读出惊奇,适当评价。
e同学们,假如你就在现场,就站在这个金鱼缸边,你的耳边突然传来这一声惊叫,请问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跑过去看看)
是啊,所有的人都会这样,因为这一声太惊奇了,齐读本句,读出惊奇。
(2)还有哪里?
“我挤过去一看……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a出示,齐读 b通过读,青年画画这件事肯定给你留下的印象特别深,你注意到了哪个词语,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挤体会到人多。静静地体会到专注认真)
c跟环境一联系一对比,更让我们感觉到他的“静”,有人说静静就是心平气和,有人说静静就是忘我,有人说静静就是不顾周围的人,不作出反应,是这样吗?(看生,再问:是这样吗?)
d来,把书放下,闭上眼睛,我们再去看青年怎样画鱼的。一边静静地看,一边静静地体味,一边静静地想象。好,青年开始画鱼了(老师范读)看到了吗,看到的请举手,看到了什么?(生:画鱼 ;画鱼的动态吹泡、摆尾巴、游泳……)
e这个聋哑青年画的怎样?(好 栩栩如生 等等)
f正是由于青年画得好,才感觉鱼仿佛游到了纸上,现在明白了“鱼为什么游到了纸上”这个问题了吧?(擦去题目后的问号)
g再读,读出青年画画的逼真。
小结:是啊,正是由于青年画画的逼真,他的鱼游到纸上来了。h请看大屏幕
我朋友的画也很逼真,我会说 马()到了纸上
鸟()到了纸上
还可以说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3)作者看到他的画这么逼真,忍不住把小女孩的话写给他,(出示第三处:我把那个女孩说的话写给他,“鱼游到你的纸上来了!”)a谁来读这句话,应用什么语气读?(提示感叹号)读出赞叹 过渡:学到这里,你的脑子里有没有蹦出新的问题?(青年的画为什么这么逼真?)同学们快速浏览一下课文,找一下有关的句子。
(二)品读:鱼游到了心里 抓住以下句子交流:
1、他告诉我,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a出示,自由读,通过读你体会到了什么?(抓住词语“每个星期天”体会到他来的很勤。两个“忘了”体会到他认真专注废寝忘食。“ 一看一整天”说明他有耐性。)
b指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过渡:同学们的体会很深刻,体会到青年的勤奋认真专注,是这样的原因他把鱼画的这么好,谁还找到了哪个句子?
2、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a读了句子,你又有了什么新的体会?(周围环境那么闹,而他“静静地 呆呆地”看,看出他的认真专注。他看鱼很用心,达到了忘我的境界。)
b当春暖花开,游人如织时,他,读——生齐读: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当夏日炎炎,别人在树荫下乘凉时,他——生齐读:一个人呆呆地……
当秋高气爽,在西湖观光旅游时,他——生齐读:一个人呆呆地……
冬天西湖尽管不是冰天雪地,可也是寒风刺骨,他——生齐读:一个人呆呆地……
c就这样,鱼游进了这位聋哑青年的心里。透过这句话,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怎样的青年?
指生答,然后生板书到黑板上(勤奋 专注 坚持不懈……)d学到这儿,你能理解这位聋哑青年说的这句话吗?(出示:鱼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e给下面的两句话填上一对关联词
出示:()鱼先游到了我的心里,()鱼游到了纸上。
四、巩固延伸
1、结合板书,这位聋哑青年虽是残疾人,但他身残志坚,他那(结合板书)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其实在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人,出示张海迪的资料。(指读)
在2008年残奥会上奥运健儿们,补充图片并简单介绍。对此,你想说些什么?
2、总结写法。
一个普通的残疾人,靠着自己的刻苦勤奋,变得不再普通,甚至让人油然而生出敬意。请同学们再来回顾全文,看一下作者是如何刻画这一人物形象的。
3、布置作业
(1)小练笔:写一写学完课文以后的内心感受。(2)推荐阅读: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第二篇:四年级语文下册:《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下册:《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
一 学习目标 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四年级语文下册:《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正确读写“花港.清澈.一壶茶、鱼缸、聋哑”等词语。2 有感情地朗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4 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二 学习重难点: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联系。
三 学习准备:学生可搜集一些名画,如郑板桥的竹,齐白石的虾等,体会画家技法的娴熟。四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创设情境,提炼研读专题(板题:鱼游到了纸上)大胆推测“游”字的含义。使学生体会到是对作者的赞叹,赞叹其画技高超,把鱼画得栩栩如生。那么让鱼游到纸上的画家又是谁呢?这句话又是谁说的呢?请带着问题自由读书,并尽量读正确、读流利。二 自主读书 学生自主读书、识字和写字。可点拨学生充分自读自识,在读中批注,并做到读而有疑,然后再找伙伴交流互助。检查认读情况,指导写字。注意笔画较多的字:港 澈 壶 缸 徽 聋 尝试朗读。面向全体,自由选择段落朗读,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四年级语文下册:《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发现问题,并进行评价和助读。特别注意生字生词和长句子的朗读。4 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看鱼、画鱼)5 说说对“鱼游到了纸上”的初步理解。
第二课时 一 回顾复习说说课文讲了些什么? 上节课我们有什么问题没解决? 指名(师板书)
二 读书讨论,解决疑问 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并勾画。2 四人小组交流。全班交流:为什么说鱼游到了纸上?“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有什么联系?
三 重点研读 1 读5------7自然段,说说“鱼游到了纸上”的含义。(聋哑青年画技高超,画出的鱼活灵活现,如同真的金鱼游到了纸上一般,这是对他的称赞)反复朗读,说说作者是通过怎样的描写,使你感受到“鱼游到了纸上”的。(1)用小女孩的话直接赞叹。
(2)细致的动作描写也是在赞叹他。(3)写围观人物的赞叹和议论。3 学习作者所用的观察和描写方法。(1)观察方法:认真看,仔细听。
(2)描写方法:语言、动作描写和侧面烘托。4 出示插图:作者略写了围观人们的赞叹和议论,如果让你具体描写,来表现青年画技高超,你想怎么写?(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后,从语言、神态、动作等方面说一说)四 研读“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默读课文,体会“游到了心里”是什么意思。快速浏览,找到相关段落,说说聋哑青年是怎样使金鱼游到心里去的。(结合“爱鱼到忘我的境界”,出神地观察,刻苦地练习,进而体会到聋哑青年的勤奋与执着)3 再次研讨作者所用的观察方法和描写方法。(1)长期仔细观察,并进行笔谈。(2)举止和神态描写。有感情地朗读你认为描写精彩的段落。
五 讨论“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1 自己摘抄描写聋哑青年外貌、神态或动作的语句。多么可敬可爱的青年呀,你想对他说什么呢?写一写吧。课后反思:
四年级语文下册:《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
第三篇:四年级下册《鱼游到了纸上》评课稿
四年级下册《鱼游到了纸上》评课稿
四年级下册《鱼游到了纸上》评课稿
廖xx老师老师执教的《鱼游到了纸上》是四年级下学期第七单元的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了“我”在西湖玉泉观鱼时认识的一位聋哑青年,他画鱼画到了忘我的境界,把鱼画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从而赞扬了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品质。
课文在写法上有两个特点:一是人物描写细致入微,对聋哑青年的外貌,“特别”的神态、动作刻画传神;二是语言平实而含意深刻,很有启发性。
廖老师就抓住教材的特点,教学大气、诙谐,板块推进,简却丰厚;约而不单,视野开阔;整体框架粗放,个别细节丰满;看似空灵,实则饱满,看似读悟,实则训练。
俗话说:牵一发而动全身。胡老师是牵一线而动全文。一线:从看鱼、画鱼、身世感悟青年爱鱼爱到忘我的境界。她把教学的核心目标锁定于“感悟青年爱鱼到忘我的境界”,精心找准了进入文本的发窍处:首先引领学生学习青年看鱼专心致志的句子。接着学习青年看鱼坚持不懈的句子。再到青年画鱼画得栩栩如生的句子。引导学生探究品读,促使学生思维的触须主动地摆起来,文本语言的肌体自然地活起来。做到中段的阅读教学应该以发展学生言语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为己任的目标。原先她设计了3条线:抓课题“鱼游到了纸上”和在文中出现的3处为主线、抓青年的特别为主线、抓课文的7处带“游”字的句子为主线,但最终还是以感悟青年爱鱼到忘我的境界为主线,因为这样思路更清晰,从看鱼看得专心致志、坚持不懈,到画鱼画得栩栩如生顺理成章,同时也为下文铺垫,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必须先游到心里奠定基础。
廖老师的课是牵一线而动全文,而我想评的是牵一细节而观全课。
细节一:语言训练。
她没有娇柔造作的语言,有的只是真情实感和朴实的言语。她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能把“课文内容的理解”“人物形象的感悟”与“语言学习和表达”几方面融合在一起,真正实现高效。如此密集的语言训练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课堂就显得殷实而丰厚了。所以,胡老师的课真是演绎了“咬定语言不放松,立根原在‘文本’中,千方百计学语文,任尔东西南北风”的精神。
细节二:读中感悟
不管我们用何种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我们要想超越教材,先得立足教材,用教材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胡老师在这方面为我们作了很好的诠释。从“整体把握”到“品析感悟”再到“拓展升华”,三个环节紧紧抓住语言这根线,将语言训练、思维训练和精神熏染有机地结合起评。为了落实教学目标,胡老师的课堂教学设计主要是围绕“读”而展开的。以读贯穿整个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在读和议中,通过对句子的理解,认识到聋哑青年勤奋专注、执著追求的品质,并受到感染。教学中重朗读、重感悟、重情感。在听、说、读、写中落实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么多的数字说明朗读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的训练内容。胡老师在语文教学中就把朗读的训练放到应有的地位上去,促使学生对语言文学的学习更扎实、深入。
细节三:品词析句
著名特级教师张庆先生说:“堵不住繁琐分析的路,就迈不开语言训练的步。”我觉得胡老师老师的这节课就做到了倡简、务本、求实、有度。她的品词析句教学又做了很好的诠释。
在向廖老师学习的同时,对这节课也有 点不成熟的看法,说出来与大家共同商榷。
1、要利用好课文插图,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我们都知道教材的编排内容非常丰富,我们除了要用好预习阅读提示思考练习外,也不应该忽视课文插图。这也是教学的内容。比如:廖老师在教学到“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时,设计了很好的环节——他们赞叹什么?议论什么?。我觉得此时就可以引导学生看到插图,展开想象的翅膀。猜一猜图中观鱼的小男孩、女孩、老人、小伙子都会说些什么?再写,学生说话的内容自然就丰富多了。
2、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要充足一些,教师的语言要简洁。
时间是学生最大的资源,空间是学生发展的最大的舞台,我们就要留足时间给学生思考、讨论。课中,廖老师的提问有9处是重复2次,有1处是重复3次的。我想,廖老师的提问语速是适中的,学生一遍就听明白了,如果举手的同学不多,更说明要留足时间给学生思考。
总之,这次观摩活动让我受益匪浅。上述的回顾和反思,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那就是“教学因为扎实才有效,课堂因为有效才扎实。”
第四篇:四年级下册《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
(人教版)
《鱼游到了纸上》是人教版义务教育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写人的。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以青年人“特别”的举止为线索,随着“我”对他认识的不断深入,一位勤奋专注、画技高超的残疾人形象跃然纸上,作者的敬佩之情也越来越浓。
课文对人物描写细致入微,对聋哑青年的外貌、“特别”的神态、动作刻画传神,这种描写人物的方法值得学生学习;语言平实而含义深刻,很有启发性,令人回味无穷。
[教学目标]、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花港、清澈、一壶茶、鱼缸、罢了、一丝不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忘我、执着的品质。
4、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
[教学难点]
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题引入、质疑
学生齐读课题、质疑
预设:鱼怎么会游到纸上?
鱼是怎样游到纸上的?
鱼为什么要游到纸上?
二、前置性作业展示
(一)字词训练营,人人当英雄
.(出示本课生字、词语)学生认读。
2.写一写:在课文后的生字条中挑选认为最难写的字,写一遍,并告诉同学们写这个字应注意什么。
3.多音字展示
(二)入情入境,品味人生
.课文主要内容。
2.朗读课文(分自然段接读)读后小组间想到评价。
三、读课文,初步感知青年画技的高超
.学生再读课文,体会青年画技的高超
2.你从哪里感受到青年人鱼画得好?
重点句子:
.“哟,金鱼游到了他了他的纸上来了。”
(1)指导读好句子
(2)比较句子
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
哟,金鱼画到了他的纸上来啦!
(3)想象说话
围观的人们在看到青年的画后,会说些什么?
(4)说写法
作者在描写小姑娘的时候,对小姑娘的什么进行了描写?
2.“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流动。”
(1)你从哪里知道鱼画得好,说明理由。
(2)对这句话你还有哪些体会?
重点词语:工笔细描
速写
静静地
(3)创设情境,学生画画,体会静静地
(师读青年画鱼的句子,生闭眼想象)
①你看到了金鱼的哪些动态?
②指导读好句子。
当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着金鱼的时候,他心里装着的只有谁?他心里刻着的只有谁?他心里印着的只有谁?他心里游着的只有谁?工笔细描也罢,挥笔速写也罢,有人围观也罢,有人惊叹也罢,他的心里只有谁?
师:这才叫“静”啊!一心不乱的“静”!胸有成竹的“静”!让我们一起,再去看一看那位青年一心不乱地画画。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导入新课
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我想,有一个特写镜头你们一定印象特别深,一定不会忘记。这是一个怎样的特写镜头呢?请看——
(呈现: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
>地画下来,像姑娘<
>那样细致;有时又<
>,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没想到,这位画技高超的青年,竟然是个<
>人。)
.学生自由读,填空。
2.生齐读补充好的句子。
3.质疑:
面对这个特写镜头,有什么问题在你的脑海里盘旋吗?请问,你想到了哪些问题?
二、分析“画技高超”的原因
.小组合作学习:
现在请你带着这个问题静静地读书,静静地思考:课文的哪些字里行间,向你透露着聋哑青年练功的秘诀。请在找到的理由前标上序号。
2.小组交流、分析原因
(1)“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青年人鱼画得好的,他自己是怎么回答的?
用关联词语说明“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2)体会青年的“忘我”
这位青年为什么能把鱼画得那么鲜活、逼真,作者在书中也用了一句话做了最好的说明。
①“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
什么是“忘我”?
②小组学习:从文中找出体现青年忘我的句子
③小组汇报,说出句子及理由
④重点分析句子:
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从哪里体会到青年的忘我?
他这样看了多久?从哪知道的?
(3)小结:现在你知道青年为什么能有如此高超的画技了吗?
三、拓展升华
.名人名言
2.写一写
四、作业
我好像看到了围观的人议论的情景,我想把它写下来。
板书设计:
27鱼游到了纸上
执著
坚持不懈
先游到了心里
《鱼游到了纸上》同步练习题
一、看拼音,写词语。
huā
ɡǎnɡ
qīnɡchè
yú
ɡānɡ
yìsī bùɡǒu
xiù
huā
huī
bǐ
lǒnɡ
yǎ
yìhúchá
二、比一比,再组词。
绣()
致()
挥()
缸()
锈()
到()
浑()
缺()
徽()
苟()
巷()
描()
微()
句()
港()
瞄()
三、选字填空。
澈
撤
缺
缸
诱
绣
微
徽、小河里的水清()见底。
2、他因为有贪污行为被()除一切职务。
3、任何人都有()点,关键看你是否及时改正。
4、鬼子再()骗雨来,雨来也不说李大叔的隐藏之处。
5、茶室后面的金鱼()边围了许多人。
6、她的()花技巧很高。
7、她对客人总是面带()笑。
8、看到他胸前的校(),我才知道他是一名大学生。
四、在括号里写出加点词语的近义词。、金鱼缸边早已挤满了人,多数是天真活泼的孩子。()
2、这些孩子穿着鲜艳的衣裳,好像和金鱼比美似的。()
3、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
4、“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一个女孩惊奇地叫起来。()
5、我喜欢花港,更喜欢“泉白如玉”的玉泉。()
6、玉泉的池水清澈见底。()
五、填充词语,再选择其中两个造句。
泉白()()
()由()在 清澈()()
天真()()
一丝()()
游()游()
赏()悦()
融为()()
六、缩句。、那位举止特别的青年正在一丝不苟地画金鱼。
2、清澈见底的玉泉池里有许多游来游去的金鱼。
七、阅读理解。
(一)我挤过去一看,原本是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把金鱼的每个部位()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有时又(),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根据课文填空。
2、用“
”画出一个比喻句。
3、用一个成语来形容青年画画时的态度:。
4、文中“鱼游到了我的心里”的意思是:
。它和“游到了纸上”之间的关系是:。
5、文中着重抓住那位青年的外貌和他看鱼、画鱼的样子来写,你能把有关句子摘抄下来吗?
(二)贝多芬
乡下一间(简朴
简陋
简单)的旅店里,躺着一位客人。他正闭目(观赏
倾听
欣赏)楼上优美的钢琴声。琴声一会儿低沉,一会儿高亢,低的时候像珠子在盘中滚动,高的时候像雷呜震撼着大地。
“这是谁在弹呢?”他正想着,突然,“滴答”一声,一滴水滴在他的脸上,他睁开眼往天花板瞧,又滴下一滴水,正好滴进他的眼里。他跳了起来,放开喉咙喊:“来人,来人呀!”
“什么事,先生?”服务员慌慌张张地跑进来。
“楼上是谁,怎么往地板上倒水?”旅客生气地问。
服务员看着滴下的水,答道:“上面住的是当代德国的大音乐家贝多芬先生!”
“哦,是贝多芬!难怪弹得这样好!”旅客一听这名字,怒气立刻消了大半。
“要不要我去关照他不要让水滴下来呢?”
“不,不!你不要打扰他,我自己去看看吧!”
旅客轻步上楼去,透过门缝见贝多芬正(集中精力
全神贯注
津津有味)地弹着。琴边放着一盆水。他正(纳闷
苦闷
思索),突然看见满身大汗的贝多芬把手指往盆里一浸,又继续弹下去。啊,原来贝多芬练得手指都发烫了,需要随时用水冷却一下,因为太紧张匆忙,水溅了一地,顺着地板缝滴到楼下去了。
这位旅客站了很久才离开()当他下楼时()不禁暗暗感叹道()真努力啊()怪不得是位伟大的音乐家()、给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2、用“
”画出描写优美钢琴声的句子。
3、楼上滴水的原因是。
4、在文中括号内选择一个正确的词,并在上面打“√”
5、本文的主人公应该是
()
A、服务员
B、旅客
c、贝多芬
D、作者
6、你认为贝多芬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八、续写一个片段。
那位年轻人真勤奋、专注啊!我们班的()
和他一样,学习也非常认真,下面让我来给你们介绍介绍吧!
第五篇:四年级下册《鱼游到了纸上》教学反思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反思
一堂好的语文课,应促进每一位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全面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接下来,我就结合《鱼游到了纸上》一课从“研读教材”、“抓准四个着力点”、“落实一个统一”,“贯穿一个对话”四方面向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和做法:
一、研读教材,把握重点,力求教学内容简约,教学目标明确
准确生动地解读文本,是上好阅读课的前提。在文本解读时,我主要从普通读者、学生收获、教师教学三方面潜心研读教材。
作为一位普通读者赏读课文,随着作者对文中主人公认识的不断深入,一位爱鱼成癖、观鱼似醉、画鱼如生的聋哑青年形象在我的心中逐渐清晰丰满起来。同时还感悟到本文的语言平实但含义深刻,给人以启迪,对人物外貌、神态、动作刻画传神,细致入微、耐人寻味。
第二步,站在学生的视角,思考学生学习的疑点、难点、兴奋点:
在此基础上从教师教学的角度,将课文中值得教又值得学的“精华”筛选出来,作为教学的“内核”部分,这些内核往往居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处,它可以是一个词、一句话,也可以是一个语段、一个情感点。我抓的是题眼“鱼为什么会游到纸上”。课堂上就将此做为教学的切入点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着力点,引导学生潜心会文,深入研读,力求成为学生学习的创新点、发展。当然这一课特殊性,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不止一处,还可以抓“举止特别”“忘我的境界” “融为一体”,这些点,都能够引出本文的重点词句,但不管抓哪一个,目的就是提炼教材精华,使教学内容更简约。
根据学段要求、学情以及本文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通过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感悟青年人绘画时专注、勤奋的品质。
3、通过边读边想象,体会重点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感受作者对人物描写的细致传神。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学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教学难点是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就今天我班学生的表现来看,以上目标基本达成了。
二、抓住四个着力点,实现发展性
1、抓重点内容,巧设质疑点,在探究中激活思维:
学生围绕课题和本文一个含义深刻的语句提出了“鱼为什么会游到纸上”“为什么说“先游到他的心里”这样的问题,这两个问题恰恰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透过这两个问题就能体会聋哑青年专注、勤奋。课堂上,当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探究的时候,他们的思考会更加深入,理解会更加深刻。
2、抓重点词,经选训练点,在训练中得到发展:
教学中,我抓住了表现青年人看鱼时的神情“呆呆地”“静静地”进行语文字训练,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既感受到青年人的专注和忘我,又感悟到这样的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不仅读出词语表面的意思,还读懂了词语背后蕴含的东西。在这样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实现了三个维度的整体推进。
3、抓重点句,挖掘生成点,在体验中受到熏陶:
青年人精湛、高超的绘画技艺引来了围观的人,人们赞叹着、议论着,可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我抓住“人们赞叹着、议论着”教材这一生成点,利用文中插图,播放背景音乐、创设情景,由一个小女孩惊奇的叫起来为引子,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不同人物角色,与文中主人公零距离对话,达到师、生、文本、作者的情感共鸣。
4、抓重点段,在品读中积累语言:
阅读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课文第七自然段细腻、生动地描写了青年人作画时的一丝不苟和技艺娴熟,把金鱼画的栩栩如生。教学时通过想象情境、品味词句,把“工笔细描”和“挥笔速写”进行对比,反复朗读,学生进入了文本,渐入佳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熟能成诵,积累语言,实际上是水到渠成。
三、落实一个统一,即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教学中,不是孤零零地进行语文文字训练,也不是脱离语言文字凭空感悟,而是让理解语言和体会情感有机的结合,以求达到三个维度的整体推进,让情感涌动在学生心中,同时语言的魅力萦绕在学生脑际,从中还习得了学法。
四、创设对话情境,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对话”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的关键词,而对话对于教育,对于语文教学更有非同寻常的意义。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文本、学生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应在平等对话地过程中进行。”鉴于此,我和学校的几位教师曾经搞过一个《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对话教学的研究》校本实验,因此对对话教学有一定的实践体验。经过研究,我们发现,通过“对话式”语文教学,师生双方之间可以相倾听和交流,彼此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在理解和对话中获得精神的交流和意义的分享。通过学生个体之间、学生个体与群体之间思维的碰撞和交融,能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情感、共享语文世界的精彩与美好。
对话包括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本对话、学生自我对话等。在这其中,创设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情意,为阅读教学最为重要和有效的一环。
生本对话,不言而喻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是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自身的经验储备、灵活地、多角度地与文本、与作者以及作品中的人物进行心灵交汇、情感交流,体察他们的境遇,感受他们的思想。
对于生本对话,本课设计主要有3处:
第一处,当学生感悟到青年看鱼的专注,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这位青年每个星期天都到这儿来看鱼,由作者一个点的描述在学生心中立体多维的显现出来,我站在作者的视角,还原文本,为学生创设情境。“身边看鱼的男女老少,个个有说有笑,唯独他那么特别”“等到太阳下山了,又看到那位青年,还在金鱼缸边看鱼”,“春去秋来,作者又一次遇见了他”。通过这一连串情境的创设,学生不仅把课文读得更有滋味了,而且进入了这种情境,为理解“先游到了心里”做好铺垫。
第二处,就是“赞叹着和议论着”那里,学生一下子从读者成了课文中的一个个角色,完全走进了文本,经过在附小那次讲课,我也对这一环节进行了反思,因为许多同学都在用不同的声音赞叹,没有议论的。所以我又在同学们赞叹时加了一句“人们赞叹着,可青年人连头也不抬,大家感觉有些不可思议,议论声也随之而来,接下来,的确就听到了不同的声音。
第三处,是一个细节问题,因为主人公是聋哑人这一身份的特殊性,有些学生会把没有任何反应归结为对周围人的赞叹是他听不到而已。如果这样理解,对青年人专注入迷的品质就大打了折扣,于是我追问了一句“有人认为,他是聋哑人,没有反应,是很正常的事,你认为呢?”学生做出反应后,我又说“即使他是一位聋哑人,他也可以怎么做?”紧接着就是“抬起头”“打手势”“炫耀着”„„一系列地反问如此设身处地地开展教学,让学生真正感悟到他专心到了入迷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