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堂教学考察报告
课堂教学考察报告
乳山市畅园学校 2013-4-27 考察目标:通过对畅园学校教师课堂教学现状的考察研究,探讨当前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今后在教学中的改进对策。考察时间:2012.11--------2013.03 考察对象:畅园学校课堂教学 考察方式:观察法、现场调查法等
上学期,我校开展了第一轮观课议课活动,教导处共组织分管教学的领导和各学科教师听评了四个年级所有班20多节课,涉及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等学科。新学期,学校又开展了“示范引领达标课”“同伴互助研讨课”“ 个体展示诊断课”“达标提升总结课”为主体的四轮磨课活动。在观课议课过程中,我们侧重关注教师的课前准备、课堂组织教学、师生互动情况、重难点的突破、学法指导等方面,每堂课都要抽查学生对当堂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情况,并组织各学科组教师着重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两个维度进行了有效的评课议课活动。我们为老师们务实的工作作风、无私的奉献精神所感动,也为个别教师在教学中的大胆创新而惊喜,但也为课堂教学中暴露出来的若干问题而忧心忡忡,我们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在本学期尝试着寻找一些对策。
问题一:导学案不能做到精益求精
在听课过程中,我们发现个别教师对课前准备这个重要的环节重视不够,由于研究学情和新课程标准不够,导致导学案的编写不够精益求精,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课堂浪费,极大地降低课堂教学效益。对策研究:
导学案是课堂教学的总抓手,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各环节,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习惯、能力的培养。一份导学案的形成必须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同时也必须融入每位教师的个性风采。
本学期导学案的编写要求具体过程为“四备”(1)个人主备,形成初稿。主备教师在初备时,要求深入钻研教材,广泛搜集资料,教材处理上突出“六点”(教学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易错点、易混点)。(2)集体研讨,修改初稿。集体备课时,首先由主备教师就个人设计的草案,作简要的说明,然后其他教师在认真听讲、及时记录的基础上,分别陈述各自的观点,进行比较,将教材的处理、目标的制定、教法的选用、学法的指导、过程的设计等,调整到最佳程度。(3)完善整理,形成定案。主备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根据大家的意见,对初稿进行整理与完善,形成定案。(4)教后反思,补充总结。课后交流,就是对备课的总结。备课组教师在集体备课情况下授课,要多进行交流,每堂课后都要及时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同时对教学设计进行修订完善,积累教学经验和教学资源,促进以后教学工作的开展。
问题二: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不强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明显特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绝大部分教师有意识的把这种学习方式引入到自己的课堂当中,但还存在很多问题:(1)教师提供的问题没有合作学习的价值,学生自主学习就可以解决,但教师还要组织学生合作。(2)为合作而合作,什么样的课、什么样的问题都合作。(3)有的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看起来在争论,场面非常活跃,其实偏离了主题。(4)合作学习成了优生表演的舞台,学困生被撇在一边,无人过问,成为合作学习的牺牲品。
对策研究:
(1)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思想品德教育。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教育学生学会尊重别人,要认真聆听别人的发言;要教育学生成功的合作学习既要有统一的学习目标,又要心中有他人,有自我牺牲的精神,多为他人、集体着想;要教育学生要对自己的表现有信心,不自卑,要主动参与学习。这些思想品德教育是合作学习成功的很重要保证,也是合作学习的目标之一。
(2)精心设计合作探究问题。合作学习的内容要精心设计,太简单了,没有合作的必要,太难了学生解决不了。
(3)做到科学分组。在分组时,应尽量做到科学合理,可考虑两个方面:一是争取小组间的零差距,做到每个小组的实力相当;二是组内成员的异质互补,就是将有各种特长的学生放到一个组内,让他们取长补短,尽量做到最佳组合。
问题三:关注学生发展不够
在新课程背景下,学生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是知识的建构者,在课堂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但个别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或面向全体不够,不敢或不愿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要不就是重知识的传授、轻能力和情商的培养,比如在知识探究、分析问题、归纳小结等方面,本该大胆放手学生,但教师往往“包办”、“越位”,不留空间给学生,一节课几乎是教师的表演,少见学生的主动参与。长此以往,学生虽乐得“清闲”,荒芜了自主思维、创新思维这片片良田。
对策研究:
(1)关注问题的生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发展学生独立质疑能力。激发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2)关注学生的参与面。在上课时,扬学生之所长,避其之短,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参与热情。比如对于一些胆小的学生,只要他们能积极参与就应该表扬。对于班中一些理解、表达能力强的学生,老师就要注重培养他们的交流和应对能力。只有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才能让他们切实在自己的基础上有不同的提高,才能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当然,当每个学生回答完问题后,老师还应及时对他的发言予以正确的评价和表扬,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切实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和认可。
(3)关注学生自学效果。在上课时,为了让大多数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还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用时间来换取学生的思维空间。我们在教学时,往往会遇到这样的现象,老师刚一提出问题,就会有学生立刻举手。此时,如果老师马上就叫学生回答,那么,学生的思考往往不够全面、理解不够深,也让其他没考虑好的同学失去了思考的时间。如果老师能微笑着说:“有的同学反应敏捷,真棒!你能像其他同学那样考虑得更周到些吗?”这样既保全了这部分学生的自尊心,又鼓励全体同学继续思考。相信在时间的保证下,同学们都会比刚才说得更好。
问题四:对学生通用学习习惯培养不够重视
各学科教师对学生通用的学习习惯培养不够重视我。比如,学生课堂不会倾听发言;思考问题不主动、不深入;回答问题不积极,表述不清楚等等。其关键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中缺乏对学生有针对性的指导。
对策研究:
(1)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善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是高效课堂的首要条件。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要能非常有耐心地聆听其他同学的发言,从而获取有用的信息,所以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主要抓好三个方面:(1)指导学生要尊重别人的发言,有谦虚好学的态度。(2)指导学生要努力听懂别人的发言,记住要点,边听边想,思考发言内容的价值。(3)指导学生要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体会感受。
(2)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习惯。在高效课堂中,学生在导学案的提示分清哪些知识自己能理解和掌握,哪些知识存在疑问和不懂的。独立自学是教会学生思考、学会学习的关键,这个习惯使学生受益终身。小组交流合作时,每个同学要积极主动地相互讨论、讲解、质疑,让学生养成质疑的习惯。教师在充分调查学情后,将这节课中学生认为难点和部分学生出现错误的进行分配,让学生合作学习来解决这些问题。
(3)培养学生“表达”的习惯。合作学习需要学生发表意见、提供事实、解释问题等,学生很好地表达,也直接影响其他同学能否有效地获取。所以教师应从三方面给学生加以指导:(1)培养学生先准备的发言习惯,注意说话的层次;(2)培养学生表达、阐释的能力,多给学生讲话的机会;(3)指导学生适用辅助手段强化口语表达的效果。
问题五:对学困生关注不够,学习方法不当。
课堂教学中教师不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自主学习能力差,课堂效益低,集中表现在优生对学习内容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
对策研究:
(1)教师要下力气研究不同程度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心理发育水平,对不同学生完成任务的难度和所需的时间应有一个客观的评价,在教学目标确定上要指定从易到难的具体要求,在施教中多进行铺垫引导,降低难度,让学生顺利实现旧知识到新知识的迁移。
(2)真正做到授之以“渔”,在数学课中教给学生多种学习方法,先从一种基本的方法入手锻炼学生的能力,然后大胆尝试其他好的学习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个别交流,认真指导。在课上和课后,老师和学生能有个别交流,特别是对于落后的学生,了解他的学习困难,进行指导,从而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在有效学习当中得到发展和提高。
(4)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采取“兵教兵”,以优辅差,达到教学相长。总之,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更是现今我们课改的主阵地。影响课堂效率的因素很多,我们只有理性地认识我们的课堂教学,客观地面对我们的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提高课教学实效性,打造高效课堂。
第二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考察报告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考察报告
随着我国小学科学教育改革的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探究式学习的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在《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科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在活动中以自己的亲身体验来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精神。突破了过去以系统的传授知识为中心的观念,明确了科学知识的学习应与科学探究活动相结合,以“探究为核心”通过科学探究活动来学习科学,将探究放在了突出的位置。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在学校要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并非是轻而易举的事,那么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研究,觉得我们在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激发探究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在教学《磁铁》时,我在轻松的乐曲声中,展示一幅美丽的百花园,然后拿着一只用曲别针夹住的纸蜜蜂问学生:“谁能让这只蜜蜂在百花丛中飞舞呢?”几个学生争先恐后的到台上来尝试,都以失败而告终。这时,我说:“我也来试试,看行不行!”全班同学都睁大了眼睛,等待着我的失败。当我把藏在手中的磁铁放在画板后轻轻的动,蜜蜂也随之飞舞时,学生们十分好奇,都想探究其中的奥秘。于是让学生来仔细观察,当弄清楚原来是小小的磁铁在作怪后,我再激发兴趣,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磁铁可以吸哪些东西呢?让学生动手实验,通过自己的探究弄清磁铁的基本特征。如果说科学探究能力是科学活动的资源,那么,兴趣则是科学探究的火种,依靠它,可以燃起熊熊的动力之火。
二、让学生学会观察。
探究活动能否深入,很大程度上依靠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是否得法,是否细致,直接影响着探究的效果,可以这样说,学生观察能力的仔细与否,影响着学生的探究能力的高低。如,教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我们周围的动植物》时,我出示一株凤仙花,问学生观察到了什么?学生们几乎同时齐声回答:一株凤仙花。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观察的方法,不知道去弄清这株花的外形特征,不知道去观察花的高度、叶的形状和数量等细部的特点。这时就需要我们去引导、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可以采用先用提问的方法引导学生一步一步的深入观察。在观察时,让学生动手画出花的形状,数一数叶的数量,量一量根的长度等。然后再教学生写观察日记,通过记录,观察就入微多了。同时,对观察的内容也有了筛选,更有利于学生观察到事物的本质。
三、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会不断的遇到这样或那样的疑问,这类疑问的解决直接影响到学生对问题本质的认识和新知识结构的建立,而且有新意的质疑是学生积极探索的内部动力,是学生认知水平的体现。所以,课堂上要尽可能地给学生多点思考问题的时间,鼓励大家要大胆质疑。每个人对学习内容都有不同的体验和独立思考后的不同见解,“我认为”,“我可以这样”。“我还可以这样”……与他人不同的的即是创新的“闪光点”。要正确对待学生的“傻问题,怪想法”。要通过学生的这些“幼稚”想法看到其背后的无穷创新“潜力”。
四、培养学生科学探究中的合作能力。
在传统的实验课教学中,比较普遍采用的是教师讲实验内容学生听,教师演实验方法学生看,教师提问实验结论学生答的“满堂灌”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不利于主体精神的培养。针对这一现象,我在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中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让学生通过阅读、研讨自己设计实验。具体做法是:把实验的目的、名称、器材、步骤、现象、结论等要素设计成空白实验报告提供给学生。学生在自己的小组中阅读、思考、研讨,共同填写实验报告,等于是自己设计实验,自己进行操作、观察、分析。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认真阅读了教材,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他们互相补充,互相帮助共同填写有关内容。教师巡堂只做启发和点拨。在确定了实验步骤后,各小组按照自己确定的方法独立地操作、记录和分析。
五、做好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评价工作。
一提到评价,老师们往往会联想到考查、考试。其实对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评价涉及到许多方面,考查、考试只是一个很小的方面。在科学课的标准中,对学生的评价问题作了详细的叙述。标准中强调“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因此,科学探究能力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探究结果,更重要的是关注他们的探究过程。学生在进行科学探究活动中,他们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以及提出问题的能力;在探究实验中的设计实验、动手操作能力;对观察、实验中各种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推理、归纳、总结、质疑、交流、评议等能力的提高;在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等过程中都体现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这些方面都是评价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方面,这是单纯以一纸试卷所不能体现的。只有注重了探究过程的评价,才能有一个好的结果。另外,评价的方法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不只是考试这一种形式。例如:在平时为学生建立一个探究过程的纪录本,及时记录学生的各种变化,从发展变化的程度上反映学生的探究能力。通过实验竞赛等形式来评价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完成一定的自然环境、自然事物或自然现象等的考察研究,撰写考察报告来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等等。在对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评价时,应让教师、学生、家长甚至社会成员参与。总之,应重视学生的评价,应有一个公正、积极的评价,以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
陶行之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教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帮助学生树立终生学习的意识,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得到探究知识、获取知识的方法,从而能自己处理生活中的事情,正确的分析、认识社会,使自己更好地生存。小学科学课教学的突出特点就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倡导“真情实感,亲身体验”。作为一名科学课教师,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真正的探究科学。
第三篇: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考察报告
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考察报告
阳光、开放、富有生命力的课堂教学
-----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考察报告
临渭区教研室郑保卫
一、课堂教学理念:自主、合作、探究是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的核心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成功学习的策划者、组织者、发动者、引导者、参与者、帮助者。指导思想是:相信学生,依靠学生,解放学生,发展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当作有血、有肉、有精神的人来对待,而教师的任务是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任务,在教学的过程中发掘他们的思维、思考、思路和思想,把课堂作为他们彰显的平台,让学生在参与讨论和展示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思考的快乐和成功的快乐,同时产生一种激动、振奋和期待。在课堂上学一学,想一想,写一写,画一画,算一算,议一议,辩一辩,做一做,用一用等等的过程中发疑、发问、发思、发愣、发难到学习的最高境界发现和发明,从而深入到思维,达到知识的建构和总结。教师在宽松和安全的课堂氛围中给予学生激励客观的评价的同时,关注个体差异。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树立最前沿的教育教学理念,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学生挖掘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向自己的理想进发的同时,锻炼学生的胆实,训练学生的应变思维和磨练学生的意志,最终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
二、高效课堂教学模式:3.3.6.自主学习模式或“10+35”模式,即课堂自主学习模式,即课堂自主学习的三大特点、三大模块、课堂教学六环节。
(一)三大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
1、立体式目标任务三维立体式,任务落实到人、组,学生主体作用充分发挥。
2、大容量以教材为基础,拓展,演绎,提升,课堂活动多元,全体参与体验。
3、快节奏单位时间内,紧扣目标任务,周密安排,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预期效果。
(二)三大模块,预习展现反馈
1、预习预习是知识构建、储备搜集信息以及情感体验,初步形成三维目标,是展示课的基础。没有预习或预习不充分绝不进行展示,预习具有基础性。学生的预习,教师指导学生明确任务目标、掌握学习的方式方法并用双色做预习笔记。既有自主学习、自悟、自结,又有合作交流,学生互相启发,共同研究,学会学习,使他们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同学们在搜集信息的过程中,全员参与,并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他们敢想、敢说、敢问、敢答、敢演,解放了学生的潜在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师生、生生交流合作,共同分享学习成果,避免了走独木桥,少走一些弯路,提高了学习效率。
2、展示展示是对学生预习的延伸,交流预习的学习成果,让学生的得到成功的体验。此环节是生生、师生、组组互动的过程,主角是学生,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讨论、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教师是平等的一员,注重学生的差异,把握优、中、差展现的机会,尊重每个学生,鼓励每个学生,课堂富有弹性,因为开放的课堂会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要根据课堂的表现与互动灵活调整。本过程既是预习成果的体现,又是在此基础上的提升。学生由预习交流,接着确定目标,然后由教师分配学习任务,一般是以小组为单位的分配任务就是立体式教学的体现。小组领到任务以后,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形成自己或小组最佳答案,完成后便有更好的解答方法。由一条线变为立体式的网络。通过各组对不同任务的完成及展示提升,加大了课堂容量,加快了教学进度。学生们的理解、体会更深、更透、更快。
3、反馈反思和总结,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本环节尤其突出“弱势群体”。让他们说、谈、演、写,进一步检查落实,达到三维目标,不让一名弱者掉队,利用好“兵交
兵”、“兵练兵”、“兵强兵”战略,全面提升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等。当较弱的学生在某一个问题上存在差异,主动向优等生拜师学艺,可以是同组的,也可以是异组的,结成若干对,优生的辅导既让弱生汲取了营养,或着说让弱生绝处逢生,同时优等生又得到了提高,不自觉的把知识进行梳理、系统并形成了能力。
(三)六个环节,预习交流、认定目标、分组合作、展现启示、交叉巩固、达标测评。
1、预习交流------学生交流预习的成果和体会
2、认定目标------学生明确本课堂的学习目标
3、分组合作------教师将任务平均分配到小组,一般每组完成一项即可
4、展现提升------各小组根据组内讨论情况,对本组的学习任务进行讲解分析
5、穿插巩固------各小组结合别组展示情况,对本组未能展现的学习任务进行巩固练习
6、达标测评------教师以试卷、纸条的形式检查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
所谓的“10+35”,是指教师讲解≤10(分钟),学生自主≥35(分钟)。这个模式主要的精神有以下几个方面:①预习(或自学)是最重要的环节。学生没有预习的课不准上,学生预习不好的课不能上。预习就是正课,自学就是正课。②“先学后交,当堂达标”。体现了合作学习、交流学习、交叉学习。③目标性、目的性强。有预设目标,有预习提纲。体现了目标教学的精髓。④课堂评价直接实际,导向明确。用学生每节课参与的人次数(参与度)来评价本节课。⑤学生建立“一帮一”学习制度,共同捆绑记分。形成“共同体”,从帮与被帮两学生的成绩、品质、行为、习惯等各方面的进步衡量教育的成果。
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把思考真正地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性真正地还给学生。这是有效教学的灵魂。
三、课堂教学的操作:
教师超周备课分为三步,第一步对新教材初备(暑假、寒假备课),主要是知识点和教学目标的确立;第二步同年级同备,侧重点是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第三步修订完善阶段,查漏补缺。
活页教案分为主页和附页。主页包括:学习目标、知识储备、环节设置、时间分配和学生活动形式;附页是对教案的再补充,包括:知识层面的归纳、拓展,教学技巧、方法的总结,文本的解读,语文还有下水作文。
1、预习学案与练案融为一体,主要列出本节课的主要学习目标,也就是学生的预习目标以及活动方式以及课堂检测题,课前由学生书写到黑板上、以纸条的形式分发给学生或用多媒体显示;学生进行自我预习,并做好预习双色笔记,小组成员之间进行交流,互相学习,采取分组合作、组员之间分工合作,提高了学习效率;在全班内汇报,不讲重复的内容;预习检测,课前将本节课的检测题提前书写到黑板上。学生的预习根据具体学情来定,语、数、外可设专门的预习课,或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当堂预习,史、地、生可当堂5分钟预习,;
2、展示主要展示共性的疑难问题。预习交流,目标达成一致以后,教师可将任务分配到组以后,由小组长再分配到组员,学生采取小组合作,通过讨论、版演、表演,互相纠错,让知识内化成自己的观点。在此期间,教师要一一指导。展示提升阶段文科可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展示创作和独到的见解,理科则可以发动学生找解题的突破口。中等生讲解,优等生点评,学困生质疑,容易的问题可以让学困生讲解,中等生点评,优等生归纳总结,同时可以由小组长选出本组的学习标兵或进步较大的学生。穿插巩固阶段主要是组内或组外成员之间结的对子之间进行交流、巩固、解疑,时间大约5---7分钟。最后进行达标检测。教师在学生的展示过程中的任务主要是:a.追问,引导学生思维,还可以现场编制试题引发学生思考.b.用最少的话进行画龙点睛式的点评。c.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d.提升规律,点拨技巧。e.以激励性的评价鼓励学生,赏识学生。
3、反馈分层对学生进行检测,查缺补漏、补优。优等生和学困生结成对子,互帮互学。
四、课堂教学文化建设:打破了传统的教师一统天下格局,教室不设讲台,学生没有对教师望而生畏的情绪,教师也没有了占领知识、占领课堂的优越感。教室都是方阵式排位,四桌8人一组,没有散兵游勇,没有孤军奋战,没有“独立思考”(开小差),且同质分组,均衡搭配。三面黑板则为学生展现自我和交流合作提供了足够的空间,给生生之间及时纠错提供了充足的机会。墙壁上的名人名言薄,图文并茂的手抄小报及“以人为本,关注生命”的横幅为学生创设了安全、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教师对学生的尊重,换来了学生的自尊和彼此尊重。教师的反思和教师论坛的开展,充分体现了人文的包容情怀,只有“批评是最大的关爱”,才使杜郎口每天都是新的。
五、课堂教学的管理与评价:学校每节课对上课的教师都有评价,侧重本节课的精彩性,每天将每班代课教师的上课情况及时公布在黑板上。组长负责评价本组成员参与讨论、展示的情况,班长负责评价各组的参与情况,各组成员之间,组与组之间既是合作伙伴又是竞争对手。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在课后进行反思,及时公布在活动黑板上,帮助自己不断提高,其他教师也可引以为戒,达到经验交流的目的。
阳光、开放、富有生命力的课堂教学
-----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考察报告
临渭区教研室郑保卫
一、课堂教学理念:自主、合作、探究是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的核心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成功学习的策划者、组织者、发动者、引导者、参与者、帮助者。指导思想是:相信学生,依靠学生,解放学生,发展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当作有血、有肉、有精神的人来对待,而教师的任务是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任务,在教学的过程中发掘他们的思维、思考、思路和思想,把课堂作为他们彰显的平台,让学生在参与讨论和展示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思考的快乐和成功的快乐,同时产生一种激动、振奋和期待。在课堂上学一学,想一想,写一写,画一画,算一算,议一议,辩一辩,做一做,用一用等等的过程中发疑、发问、发思、发愣、发难到学习的最高境界发现和发明,从而深入到思维,达到知识的建构和总结。教师在宽松和安全的课堂氛围中给予学生激励客观的评价的同时,关注个体差异。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树立最前沿的教育教学理念,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学生挖掘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向自己的理想进发的同时,锻炼学生的胆实,训练学生的应变思维和磨练学生的意志,最终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
二、高效课堂教学模式:3.3.6.自主学习模式或“10+35”模式,即课堂自主学习模式,即课堂自主学习的三大特点、三大模块、课堂教学六环节。
(一)三大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
1、立体式目标任务三维立体式,任务落实到人、组,学生主体作用充分发挥。
2、大容量以教材为基础,拓展,演绎,提升,课堂活动多元,全体参与体验。
3、快节奏单位时间内,紧扣目标任务,周密安排,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预期效果。
(二)三大模块,预习展现反馈
1、预习预习是知识构建、储备搜集信息以及情感体验,初步形成三维目标,是展示课的基础。没有预习或预习不充分绝不进行展示,预习具有基础性。学生的预习,教师指导学生明确任务目标、掌握学习的方式方法并用双色做预习笔记。既有自主学习、自悟、自结,又
有合作交流,学生互相启发,共同研究,学会学习,使他们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同学们在搜集信息的过程中,全员参与,并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他们敢想、敢说、敢问、敢答、敢演,解放了学生的潜在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师生、生生交流合作,共同分享学习成果,避免了走独木桥,少走一些弯路,提高了学习效率。
2、展示展示是对学生预习的延伸,交流预习的学习成果,让学生的得到成功的体验。此环节是生生、师生、组组互动的过程,主角是学生,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讨论、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教师是平等的一员,注重学生的差异,把握优、中、差展现的机会,尊重每个学生,鼓励每个学生,课堂富有弹性,因为开放的课堂会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要根据课堂的表现与互动灵活调整。本过程既是预习成果的体现,又是在此基础上的提升。学生由预习交流,接着确定目标,然后由教师分配学习任务,一般是以小组为单位的分配任务就是立体式教学的体现。小组领到任务以后,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形成自己或小组最佳答案,完成后便有更好的解答方法。由一条线变为立体式的网络。通过各组对不同任务的完成及展示提升,加大了课堂容量,加快了教学进度。学生们的理解、体会更深、更透、更快。
3、反馈反思和总结,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本环节尤其突出“弱势群体”。让他们说、谈、演、写,进一步检查落实,达到三维目标,不让一名弱者掉队,利用好“兵交兵”、“兵练兵”、“兵强兵”战略,全面提升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等。当较弱的学生在某一个问题上存在差异,主动向优等生拜师学艺,可以是同组的,也可以是异组的,结成若干对,优生的辅导既让弱生汲取了营养,或着说让弱生绝处逢生,同时优等生又得到了提高,不自觉的把知识进行梳理、系统并形成了能力。
(三)六个环节,预习交流、认定目标、分组合作、展现启示、交叉巩固、达标测评。
1、预习交流------学生交流预习的成果和体会
2、认定目标------学生明确本课堂的学习目标
3、分组合作------教师将任务平均分配到小组,一般每组完成一项即可
4、展现提升------各小组根据组内讨论情况,对本组的学习任务进行讲解分析
5、穿插巩固------各小组结合别组展示情况,对本组未能展现的学习任务进行巩固练习
6、达标测评------教师以试卷、纸条的形式检查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
所谓的“10+35”,是指教师讲解≤10(分钟),学生自主≥35(分钟)。这个模式主要的精神有以下几个方面:①预习(或自学)是最重要的环节。学生没有预习的课不准上,学生预习不好的课不能上。预习就是正课,自学就是正课。②“先学后交,当堂达标”。体现了合作学习、交流学习、交叉学习。③目标性、目的性强。有预设目标,有预习提纲。体现了目标教学的精髓。④课堂评价直接实际,导向明确。用学生每节课参与的人次数(参与度)来评价本节课。⑤学生建立“一帮一”学习制度,共同捆绑记分。形成“共同体”,从帮与被帮两学生的成绩、品质、行为、习惯等各方面的进步衡量教育的成果。
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把思考真正地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性真正地还给学生。这是有效教学的灵魂。
三、课堂教学的操作:
教师超周备课分为三步,第一步对新教材初备(暑假、寒假备课),主要是知识点和教学目标的确立;第二步同年级同备,侧重点是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第三步修订完善阶段,查漏补缺。
活页教案分为主页和附页。主页包括:学习目标、知识储备、环节设置、时间分配和学生活动形式;附页是对教案的再补充,包括:知识层面的归纳、拓展,教学技巧、方法的总结,文本的解读,语文还有下水作文。
1、预习学案与练案融为一体,主要列出本节课的主要学习目标,也就是学生的预习目标以及活动方式以及课堂检测题,课前由学生书写到黑板上、以纸条的形式分发给学生或用多
媒体显示;学生进行自我预习,并做好预习双色笔记,小组成员之间进行交流,互相学习,采取分组合作、组员之间分工合作,提高了学习效率;在全班内汇报,不讲重复的内容;预习检测,课前将本节课的检测题提前书写到黑板上。学生的预习根据具体学情来定,语、数、外可设专门的预习课,或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当堂预习,史、地、生可当堂5分钟预习,;
2、展示主要展示共性的疑难问题。预习交流,目标达成一致以后,教师可将任务分配到组以后,由小组长再分配到组员,学生采取小组合作,通过讨论、版演、表演,互相纠错,让知识内化成自己的观点。在此期间,教师要一一指导。展示提升阶段文科可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展示创作和独到的见解,理科则可以发动学生找解题的突破口。中等生讲解,优等生点评,学困生质疑,容易的问题可以让学困生讲解,中等生点评,优等生归纳总结,同时可以由小组长选出本组的学习标兵或进步较大的学生。穿插巩固阶段主要是组内或组外成员之间结的对子之间进行交流、巩固、解疑,时间大约5---7分钟。最后进行达标检测。教师在学生的展示过程中的任务主要是:a.追问,引导学生思维,还可以现场编制试题引发学生思考.b.用最少的话进行画龙点睛式的点评。c.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d.提升规律,点拨技巧。e.以激励性的评价鼓励学生,赏识学生。
3、反馈分层对学生进行检测,查缺补漏、补优。优等生和学困生结成对子,互帮互学。
四、课堂教学文化建设:打破了传统的教师一统天下格局,教室不设讲台,学生没有对教师望而生畏的情绪,教师也没有了占领知识、占领课堂的优越感。教室都是方阵式排位,四桌8人一组,没有散兵游勇,没有孤军奋战,没有“独立思考”(开小差),且同质分组,均衡搭配。三面黑板则为学生展现自我和交流合作提供了足够的空间,给生生之间及时纠错提供了充足的机会。墙壁上的名人名言薄,图文并茂的手抄小报及“以人为本,关注生命”的横幅为学生创设了安全、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教师对学生的尊重,换来了学生的自尊和彼此尊重。教师的反思和教师论坛的开展,充分体现了人文的包容情怀,只有“批评是最大的关爱”,才使杜郎口每天都是新的。
五、课堂教学的管理与评价:学校每节课对上课的教师都有评价,侧重本节课的精彩性,每天将每班代课教师的上课情况及时公布在黑板上。组长负责评价本组成员参与讨论、展示的情况,班长负责评价各组的参与情况,各组成员之间,组与组之间既是合作伙伴又是竞争对手。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在课后进行反思,及时公布在活动黑板上,帮助自己不断提高,其他教师也可引以为戒,达到经验交流的目的。
第四篇:山东典型名校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考察报告
威海荣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学习感悟
为学习先进地区课堂改革的成功经验,深化我市课程改革,切实解决课改进程中出现的课堂教学形式化、低效化问题,5月6日—7日,寿光市教育局组织全市教办业务主任和初中业务校长共计52人,参加了威海荣成之行——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学习,我代驾出征,有幸观摩了荣成第三十七中、实验中学和第二十七中的先进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此行使我收获颇多,感悟颇多。
一、考察学习的过程
本次山东典型名校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考察,听取了兖州一中原校长杜金山的《从高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习——探索教学改革“途径与方法”的实践》、青岛即墨二十八中校长李志刚的《和谐互助让课堂充满灵动》、杜郎口中学高俊英副校长的《“三三六”自主开放课堂的实施》和昌乐二中赵丰平校长《高效课堂——素质教育的突破》等报告。实地考察了杜郎口中学和昌乐二中的高效课堂教学。在两校的实地考察中,既聆听了骨干教师的示范课,也听取了全面开放的随堂课;既听取集中的经验介绍,也参与了学校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既看到了学科高效的课堂教学,也观赏了优美而充满活力的课间操等学生活动;既感受了浓浓的课堂教学改革,也深切感受到了与课堂教学改革同步的独特的校园文化。这次考察学习,让我们从理性到感性都感受到了山东典型名校的改革阵势,使我们所有参与考察的同志深切感受到改革的形势逼人。
二、典型名校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各自特点
(一)兖州一中“35+10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 1.简单又不简单的“35+10”
这是兖州一中的课堂时间分配,也就是课堂模式。说其简单,只是简简单单的数字组合、时间分段;说不简单,那却是他们研究几年的心血,是“循环大课堂”的组织精华。
“35+10”就是35分钟展示+10分钟预习。展示的内容是上节课10分钟加课下预习的成果,预习的内容是下节课将要展示的内容。每节课的起点在上一节课的最后10分钟,这与我们传统意义的一堂课“预习+交流”的分配恰好是倒置的。简单的改变却盘活了课上课下的对接,使得兖州的课堂形成了课上→课下→课上的环形结构。
基本原则:预习先到,学为主体,全员参与,师生互动,易讲(学生)难引,少讲(教师)多练,展示为主,当堂消化,减少作业,前后衔接。
强制规范:教师精讲时间不得超过10分钟,凡是学生能讲的教师不得代替。2.复杂又不复杂的“三步六段”
三步:课前、课中、课后
“六段”即课中六个环节:重申目标、学情调查、问题注意、精讲点拨、当堂检测、小结作业。
课前:
教师工作:(1)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形成本班特色的预习提纲。(2)设计课堂教学的互动方案。
学生工作:(1)通过预习解决AB两级问题,对CD两级问题初步形成困惑,以便带入课堂。A.识记级内容;B.理解级内容;C.应用级内容;D.拓展级内容。
课中:
按照六段模式进行实施“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让每个学生都成为交流者:重申目标→学情调查→问题注意→精讲点拨→当堂检测→小结作业。课后:
教师工作:备好课后课,设计出学生未清问题的学习方案。
学生工作:完成作业,并向学习委员反馈未清问题,未清问题列入下节教学内容。
3.“35+10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
本模式与其他教学模式有很大不同,其突出特点:按课堂时间来说,是将下一课教学内容的预习任务放到了本课堂的最后;对一堂课的教学内容来说,是将学生的重心转移。其目的:一是能强制学生预习,规范学生预习,从而达到课前预习的效果和要求,二是课后的课余时间可对预习所发现的问题再思考。对一课内容来说,老模式是先以教师为主(讲授)后以学生为主(作业),本模式是先以学生为主(预习),后有老师参与(点拨)。4.“35+10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的抓手——“导学案”(1)导学案编写的意义与要求
导学案是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案,是路线图、方向盘、指南针。
(2)导学案编写的基本要求:
量要求:八开纸,页边距、中缝1.6厘米左右,正面导学,作业全部放在背面,这里说的作业不是课后作业,而是预习和课中、课前段用的,作业是下一节的导学案。
知识问题化: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内容的结构特点,精心设计问题,问题应明确、坡度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完成学习的过程。
问题层次化:问题设计分为A、B、C、D四个层级,真正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
(3)导学案编写的基本原则
主体性原则:学案设计必须尊重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信任学生,注意留给学生时间,让学生自主发展,做学习的主人。探究性原则:使用学案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案的编制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学习,从而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4)导学案编写的基本环节
①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学习后要了解、掌握、运用的公式、概念、要点等;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学到哪些能力;
情感目标:仔细挖掘蕴藏在学习材料中的道德情操、审美情趣和个人发展目标,目标要简洁、准确、清晰、全面。
②重点、难点:观察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背景,预测可能会出现的难点,根据考纲、课程标准,确定重点,提醒学生重点应掌握的问题,激发学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信心。
③知识前移:把本节课内容放在该学科整个高、初中学习过程中,以往哪些知识为本节打下铺垫,本节又为以后学习作了哪些准备。
④学法指导:包括课堂上学生要重点看的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图片等,学习方法、记忆方法、理解角度、理论活用等活动方式的指导及凝难问题的索引、提示,是对学生自我学习的重要指导。
⑤问题设计:学案设计要注意问题间的层次性、逻辑性,要有内在的关联,解决一个问题又是解决下一个问题的前秦,学生在解决一个一个小问题中,自然解决重点问题,锻炼了学生的思维,逐步教会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⑥学习反思:每学一个知识点、作一道题都要进行反思,总结得失,必要时写在学案上,作好这项工作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⑦作业布置:
目设置要分四个层次A、B(基础):结合本节内容,选编基础性较强的习题,题目要能体现学生对本节所学基础知识、基本规律的理解,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C级(中等):结合本节内容,选编有一定综合性的习题,题目要能体现学生对本节所学基础知识、基本规律的运用,可以让学生合作学习完成;
D级(拓展):结合本节内容,选编一至两道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的综合性习题,体现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并用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⑧归纳小结:本项内容是对本课所学知识、方法、规律的总结,在课堂上完成教学任务后进行,由学生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完成。
注:一般①②③⑤⑦是显形的,④⑥⑧项为隐形而需生成的。
5.“35+10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规范
①必须做到一课一案:去上课的老师手里必须有下一节新课的导学案,学生在下课前10分钟要拿到新的导学案。
②必须采用“35+10”的课堂循环教学模式:前35分钟必须通过展示、交流、纠错落实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到35分钟时必须将上一节课的导学案收回,后10分钟发新的导学案,最后一分钟必须给各学习小组分配下节课的展示任务。
③学生的导学案必须用双色笔完成(学生预习时必须用黑色或兰色笔填写导学案,课上必须用红色笔修改导学案)④必须杜绝学生单人板书现象,尽量减少课上板书现象。
⑤杜绝导学案简单化、剪贴化、粗放化。导学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沿着导学案指导的方向学习,所有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二)即墨市第二十八中学“和谐互助”高效课堂 1.“和谐互助”高效课堂创建过程
一个典型引发一场改良。当学校唱响向“高效课堂”要质量的主旋律时,在“和谐互助”理念体系引导下,全校掀起了探索和谐互助教学策略的浪潮。
①典型探索。即墨二十八中时红霞老师在教学中,大胆尝试将互帮互助的雷锋精神引入课堂。2004年她让班里30个成绩优秀的学生当师傅,负责教会另外30个学习较弱的学生,结果教学效果出乎意外的好。更可贵的是,时老师作业出奇的少,甚至没有书面作业。
②校本教研。学校对于时老师的大胆探索,给予全力支持。数学教研组及时开展有针对性地教研,并选择部分骨干教师进行实验,半年后数学学科“和谐互助”教学策略逐渐完善,全组推行并取得有效成果。2005年学校组织骨干教师全面深入数学课堂总结提升,对这个本土化、原生态的高效课堂教学策略进行全校推广。
③科研锤炼。教学实践证明了“和谐互助”切实可行,但为了实验的稳妥,2006年学校专程请来即墨市教研室、教科室、督导室、普教科专家论证修改后,又请来青岛市教研室、教科室的专家,青岛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的教授一起深入课堂,从理论到实践反复研究论证,对这个本土化的课堂进行总结提炼,最终构建起了行之有效的“和谐互助”教学策略。
④总结推广。即墨二十八中在推广上采取“三步走”策略,2004年在数学组试点实验,2005年在七年级所有学科展开研究,2006年全校推广这一高效课堂教学策略,并将各科教学模式结集出版了《灵动的课堂》,受到教育部基础教育中心领导的高度评价。2.“和谐互助”教学策略课堂展示
(1)以教学模式为载体
现在即墨二十八中所有学科都已经依据学科特点,研究制定出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实验课四类课型“和谐互助·五步十环节” 教学模式,每节课均以各类模式为载体。下面通过数学新授课展示模式流程:
交流学习→互助探究分→层提高→总结归纳→巩固反馈
交流学习:一是学生根据预习作业,在教师的指导下,师徒相互提问与这节课相关的旧知识。二是师徒相互交流预习新课的情况,包括对概念、例题、课本习题的掌握情况,并相互交流自学中遇到的困惑,教师巡视,参与师徒间的交流,通过了解小组自学情况,掌握整体学习情况。
互助探究:一是让预习充分的师徒到讲台前就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向全班同学讲解,其他学生补充,老师适当点拨,帮助突破难点,规范做题步骤,渗透教学方法。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有所收获,辨别能力、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增长,课堂是一个生成性的课堂。二是师徒按照规范的步骤对概念、例题进一步讲解。师徒几人对预习过的课本习题进行板演,师傅批阅,其他学生补充。师徒互相纠错并讲解。
分层提高:一是教师通过课前备课内容结合学生课堂的表现情况,通过多媒体分不同难度出示变式题,学生进行书面练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选择放弃l—2道基础题,挤出时间做拓展题。二是集体交流,教师订正答案后,基础题让徒弟讲给师傅听,徒弟解决不了的题让师傅帮忙解决,较高难度的题目经过教师点拨后小组讨论,分层练习。鼓励徒弟思考中等难度问题,老师在巡视过程中有针对性的检查师傅的情况。
总结归纳:一是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新学知识,师徒交流、总结知识点和解题方法以及所包含的数学思想。学生集体交流,教师根据情况进行补充、纠正或点评,对表现优秀的师徒予以表扬、激励,树立典型。二是教师出示知识体系,作简要强调。
巩固反馈:一是教师出示一到两个典型题,学生当堂限时完成,当堂检查或师徒交换批改,或自批,或教师收齐后课后批阅。二是师傅根据徒弟反馈的情况课后互助过关,教师出示下节课预习内容。
(2)以学生为主体
英国教育家威廉·亚瑟说:“平庸的教师只是叙述,较好的教师是讲解,优秀的教师是示范,伟大的教师是启发”。“和谐互助”课堂突出“五个还给”:即将时间权还给学生,将学习权还给学生,将话语权还给学生,将探究权还给学生,将教学权送给学生。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和自主性。
(3)以高效为特征
和谐互助教学策略把课内与课外、老师集体讲解和学生一对一讲解结合在一起,实现点对面、点对点的结合,极大地增加课堂有效学习时间,将一个老师关注60个学生,演变成了30多个师傅关注另外30多个学友。并且师友在课外联系也很密切,由知识传授扩展到学法指导,由习惯规范扩展到兴趣培养。
(4)以丰实为标志
所谓丰实,指的是课堂有生成性,和谐互助教学策略的标志是在教师及时的引导、点拨下和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前提下自主创新,互助学习,张扬个性,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有所收获,辨别能力、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增长,课堂是一个生成性的课堂。
(5)以训练为主线
课堂上,全过程都是学生在“学”“导”“练”,《问题预习模板单》 《问题展示导读单》《问题汇总释疑单》《问题训练解决单》《问题训练提高单》分步骤展现出来,一环套一环,环环相扣。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学中有导,导中有学,学中有练,练中有学,“学”“导”“练”三位一体,几乎每个环节都“一学一导一练”,钱梦龙先生的“以训练为主线”在“和谐互助”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6)以“先学后导,以学定导”为指导
“和谐互助”教学策略最大的特点是:“先学后导,以学定导,学导和谐,互助共赢”,这里强调一个“导”字,“导”比“教”更深入一层,这不是否定老师的“教”的作用,而是对教师的“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导”,是“学”的依赖,是“互助”的依赖。这好比一间大房子,哪怕它仅仅只有一根柱子,但离开了“导”这根柱子的支撑,“学”只能轰然倒塌。
(7)以多元的学习方式为中介
“和谐互助”教学策略将过去的“教而获知”的过程转变为“学而获知”的过程,其切入点就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课堂上可以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
究学习等学习方式,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8)以积极的课堂气氛为依托
斯卡纳金曾说过,“如果孩子没有学习愿望的话,我们的一切想法、方案、设想都将化为灰烬,变成木乃伊。”和谐互助教学策略通过创设宽松开放的学习氛围、和谐融洽的师生交往和张弛有度的教学节奏,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引导他们在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中自主学习、互助学习与探究学习,让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全面发展。
3.“和谐互助”教学策略实施的具体措施
(1)师友科学管理,奠定互助基础
①关于师友的划分
班主任依据学生的学业成绩、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心理素质、兴趣爱好、性格因素、性别搭配、交往能力等方面,采取优化组合的方式,按照优秀与一般,良好与较弱的均衡标准,实行动态的管理,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成为师傅。
②关于师友的职责
师傅的主要职责是教会学友学习,督促、管理学友学习常规,培养学友好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帮助学友创新思维,激发灵感,对学友的思想、行为、学习、纪律等方面全面管理。学友接受师傅的全面管理和学习指导,和师傅共同学习,共同探究,以此形成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习的信心。同时发挥自己的特长,及时弥补不足,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③关于师友的培训
师友培训以课堂集体培训和课堂个别培训为主渠道,以专题培训为主要手段。培训内容包括思想意识培训、教学方式培训、学习方法培训等。通过培训使学生理解合作互助的重要性,明白师友职责的好处,明确如何互助。
(2)建立师友规则,规范师友活动
①荣辱与共规则
师友结成互助对子,“捆绑式”管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种“连带”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师友之间的交流,调动了师傅的积极性。
②不包办代替规则
师友荣辱与共后,有时会出现优秀师傅为了赶进度或急于求成,包办学友的学习活动,这无形中剥夺了学友的学习权力,偏离了互助提升的初衷。这时教师要及时调控,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提高的课堂,让每一个学生都发挥主观能动性。
③师友讨论规则
别人发言时要虚心倾听,适时插话。努力听懂别人的发言,记住要点。两人意见不一致时,不急于争吵,而应设法拿出事实来证明自己见解的正确性。
④自学规则
“互助”并不是要舍弃学生的自学,没有独立思考做基础,交流就变成了空谈,和谐互助课堂强调“独立思考,互助学习”,在10个环节上都为学生搭建了独立思考的平台,教师设计的导学提纲和知识树对学生自学都有指导性的建议。
⑤交流规则
课堂上能独立完成的问题,不交流,需要互助交流的问题,尽可能在师友间解决,只有疑点、难点、重点的问题,才在全班交流。全班交流时,不仅要说明答案,而且要说明解题思路,解题方法,应该注意的问题及该题中得出的规律等。交流中按照“学友→师傅→学友→师傅→教师”的顺序发言。
⑥限制发言规则
在鼓励弱势学生发言的同时,限制优势学生的发言,多提供机会给学友发言,避免强势学
生独霸课堂,通过限制发言次数和时间,提高师傅发言质量。
⑦动静协调规则
“静”即学生参照各类导学提纲、知识树,进行自学、自思、自练、自查;“动”即学生进行“互助学习”,开展互帮、互练、互议、互查活动。让学生“动”在关键处,“静”在必要时,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不要单纯地为了“动”而“动”。
⑧其他规则
“二要二不要”规则:课堂讨论交流中,要给学生独立思考时间,不要一提出问题就让学生讨论,使学生思维得不到锻炼;要掌控好学生讨论,不要使讨论流入形式。
“三讲三不讲”规则:讲易混、易错、易漏的问题;讲学生想不到的问题;讲归类提升的问题。不讲学生已经会了的问题;不讲学生自己就能学会的问题;不讲教师讲了学生也不会的问题。
“四和谐四不和谐”规则:和谐自主而不自由,和谐放手而不放任,和谐互动而不浮动,和谐互助而不无助。
“五体现五不准”规则:指导学生要体现启发性、差异性、结构性、规律性和拓展性。不准简单重复;不准机械照搬;不准琐碎设问;不准一刀切;不准信口开河。
(三)杜郎口中学“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 1.课堂时间分配——“10+35”
“10+35”中课堂时间分配方式,就是教师在一节课45分钟内,自己活动时间不超10分钟,其余的时间让学生参与活动。形式上看起来只是把一节课的时间重新分配了一下,可教学理念有一个质的变化。课堂中,学生在明确了自己的学习任务后,在教学活动中必备的主观能动性、学习热情、学习动机、学习毅力等学习动力全由学生主宰,教师所承担的任务是对教学的设计、组织,对学生的启发、引导、解疑、监控、调节、配合和评价。2.组织形式——小组合作学习
①小组合作——课堂走向自主的基础
小组合作学习是杜郎口中学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学习方式已被杜郎口的师生所认可和采纳。在杜郎口中学,各个班级根据学生学习的基础不同,从学生不同的知识结构、学习成绩、学习风格等来优化组合。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分成六个小组,每小组人数根据班额大小有的班级是6—7人,有的是10人左右。桌对桌,面对面,以便于学生分组、交流、合作。组内合理分工,明确职责。
小组内设小组长。小组长的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教师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设立不同的角色,并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杜郎口的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逐步养成了良好的讨论学习习惯。一是独立思考的习惯;二是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习惯;三是认真倾听的习惯;四是遵守课堂纪律和合作规则的习惯,避免不必要的争论和争吵。
②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作用
杜郎口中学的教师在课堂上是主持人、组织者、指导者、教学中的首席,他们“相信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不唱独角戏;课堂由“讲”到“动”,从而使课堂成了“快乐享受的地方,不是被动接受、枯燥无味的看守所”。
杜郎口的课堂内容由“纯知识型”向“能力、情感、价值观”转变。课堂学习由知识生成能力,由知识生发情感,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到底需要不需要讲,需要讲多少时间,什么时候讲,不是由教师的愿望决定的,而是取决于学生学习的需要,这就是“教服从于学”。杜郎口的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并不在于讲,而在于导,因势利导,适时适度点
拨指导。
课堂展示和学生掌握知识的各个环节——认识、理解、应用是紧密结合的。杜郎口的课堂在知识的重点处、疑难处和关键处,围绕预习课归纳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开展课堂讨论。
在杜郎口的课堂,教师是组织者和协调者。在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的情况下,有的学生参与不够积极,有的学生发言时声音太大影响到了其他组的同学,还有的学生和别人争吵。这时教师给以具体指导,让多次发言的同学把机会让给还没发言的同学;鼓励还没有发言的同学大胆发言,积极与别人沟通;引导同学们不仅自己说,会说,而且要学会倾听,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对于任务完成快的组,让他们说一说是怎样做的,让其他组分享他们的快乐。杜郎口的课堂关注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现在,杜郎口每堂课学生参与面都在100%以上。
3.杜郎口模式的三个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
立体式——即目标任务呈现三维立体式,任务落实到人、组,学生主体作用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充分展示。
大容量——即以教材为基础,拓展、演绎、提升、挖掘,课堂活动多元,全体参与体验。
快节奏——即单位时间内紧扣目标任务,周密安排,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预期效果。4.杜郎口课堂在结构三大模块:预习、展示、反馈
预习——即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课题的重、难点并初步达成目标。
展示——即展示、交流预习模块的学习成果,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提炼提升。
反馈——即反思和总结,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突出“弱势群体”,让他们说、谈、演、写。“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
5.展示模块突出六个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预习交流(1—2分钟)——通过学生预习文本,相互交流,增强学习的针对性。
确立目标(1分钟)——在预习交流的基础上,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分组合作(6—8分钟)——教师口述将任务平均分配到小组,一般每组完成一项即可。
展示提升(20分钟)——各小组根据组内讨论情况,对本组的学习任务进行讲解、分析。
穿插巩固(3分钟)——各小组结合组别展示情况,对本组未能展现的学习任务进行巩固练习。
达标测评(5分钟)——教师以试卷、纸条的形式检查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
(四)昌乐二中“271”高效课堂模式 1.“271”高效课堂的内涵
①课堂时间分配“271”,即课堂45分钟分别按照2:7:1的比例,划分为“10+30+5”。要求教师的讲课时间不大于20%,学生自主学习占到70%,剩余的10%用于每堂课的成果测评。
②学生组成化分“271”,即20%是优秀生,70%是中档生,10%是学困生。
③学习内容构成“271”,即20%的知识是不用讲学生自学就会的,70%的知识是通过讨论才能学会的,10%的知识是同学之间在课堂上展示、互相回答问题,并在老师的强调、点拨、反复训练下才能会的。
④追求动态转化“271”,即课堂上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优秀学生资源,又要给优秀学生提供“自助餐”,保证他们学得更好;通过小组互相讨论,促进中间学生的向上“分化”,把其中的20%转化为优秀生,以此扩大优秀生的比重,而把10%的学困生向着70%的群体推进。2.“271”高效课堂的基本模式
“27l”高效课堂的基本操作程序为“三段五步”:“三段”即课前、课中、课后。课中分“五步”:读书自学,自主探究——完成学案,训练应用——分组合作,讨论解疑——展示点评,总结升华——清理过关,当堂检测。
读书自学,自主探究:学生以高效导学案为学习路线图,按图索骥,自主学习,主动学习,探究学习。
完成学案,训练应用:学生在根据学案完成自学任务后,完成导学案上的训练题目,以检验自学效果,找疑难,找不足。
分组合作,讨论解疑:学生完成导学案训练题目后,小组长组织本组成员先一对一进行“AABBCC”分层讨论,然后小组内部交流讨论,交流学习中的收获,讨论学习中的疑惑,讨论跟踪训练中的问题。
展示点评,总结升华:学生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不仅展示本组学习成果、学习心得,同时也将小组共性的学习困惑提交班级讨论。在本环节中,教师要融入学生的展示点评中,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要善于捕捉时机进行评价、追问、点拨,点拨要“要言不烦”,“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点”要收到“画龙点睛”“点石成金”的效果,“拨”要达到“拨云见日”“拨乱反正”的目的,本环节是课堂引向深入,实现高效的关键一环。
清理过关,当堂检测:课堂最后5分钟,教师要留出时间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梳理,反思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并且及时进行当堂教学效果的检测,以达到对所学内容的巩固、深化。
3.“271”高效课堂操作的主要抓手
(1)学习目标——高效课堂的方向盘
学习目标是每一堂课要达成的目标,“积跬步,至千里”,只有每一个教学目标都顺利实现,才能最终实现学生自主发展、全面发展、主动发展。课堂教学目标就是高效课堂的方向盘,它指引着学生学习的正确方向。教师每节课都要板书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包括:学习内容、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等。学习目标要保证设计科学、时间分配合理,表述要清晰、准确,不模棱两可。板书要认真、工整、醒目,写在黑板右上角,不能擦掉。学习目标要贯穿课堂始终,上课诠释目标,讨论围绕目标,展示体现目标,检测回扣目标,不偏离,不游移。(2)高效导学案——高效课堂的路线图
①高效导学案是高效课堂的路线图,是指导学生高效自学、高效讨论、高效展示的方案,高效导学案的编制要遵循四个符合:一要符合新课程标准,二要符合具体教学模块的要求,三要符合“三维目标”的要求,四要符合教师、学生、学习内容的实际。
②编制者要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下大工夫,大胆整合教材,突出学科特点及课型特点,精心研究课标要求和知识能力要求,明确本导学案承载的知识、能力在整套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重点突出,难易适中,切实能引导学生自学、讨论、探究,拒绝简单化、习题化,设计的探究问题要有深度和挑战性、具有立体感和新颖感。
③导学案内容要包括:学习目标、重点难点、使用说明、自学指导、自学练习、当堂检测、学习反思等(不同课型、不同内容的导学案应有所侧重);训练学案要分层设计,有适当迁移拓展、归纳小结,注重限时训练。
④导学案编制体例要规范,要设计编制人、审核人,包科领导签字、日期、编号、学生姓名、组别、评价等级等内容。
⑤坚持导学案编制走程序,实现集体智慧与个人智慧的统一。昌乐二中要求所有导学案都要提前一周编制,由两个备课组长、导学案编写人、包科领导在两天内研究出框架,主备人用三至四天的时间进行编制,然后在每周周一、周四两次集体备课时全体教师再根据高考考纲、新课程标准对导学案进行认真研究、修改,最后包科领导把关、签字、印刷。
⑥坚持资源共享,实现集体智慧与效益的最大化。导学案编制使用完成后,教师要编写使用指导、编制说明,备课组指定专人定时上传至学校ftp,由电教中心收集整理,分门别类,便于学科教师检索、参考、借鉴、修改、使用,实现学校集体共赢、资源共享。
⑦导学案提前一天发给学生,有指导,有要求,有收有批,有统计有分析,有评有纠。
(3)“三驾马车”打造学习“动车组”
高效课堂成功的关键在于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走出了由教师一个人推动全班学生学习进程的尴尬局面,化整为零,让每一个学生在小组的统一管理下主动学习。昌乐二中校长赵丰平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原来的课堂学习,只有教师是火车头,学生全是车厢,车速自然无法提高,现在每一个小组都是动车,每个动车的动力合起来,整个班级就变成了一列风驰电掣的“动车组”。
①班级行政管理小组:每个班都设常务班委、值周班长、值日班长,实行班务承包制,班级管理权下放,“人人当班长,个个是主人”,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从自律、自理开始走向自强。
②高效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由六名同学组成,根据学习能力分为AA、BB、CC三个层次,每个学习小组都有组训、组规、组约、组歌,打造小组精神,让学生在“比学赶帮超”中做学习的主人。这种“组内异质”构成的小组,是一个班级的缩影;而各小组间是同质的,体现的是均衡优质。这样,每一个小组构成了一个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里,大家一荣俱荣,一耻俱耻,为了小组荣誉,每个学生都无一例外地竭尽全力,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了责任,而有了责任之后,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从短暂走向长久。于是,合作就有了理想的效果。昌乐二中把每个小组比作班级“动车组”的一个个动力车厢,推动整个班级快速前行。
③学科高效学习科研小组:取消学科课代表制,实行学科班长制,任课教师是每个研究小组的特殊成员,每个学习小组均有一人进入研究小组,研究小组每周定期交流学科学习情况,教师虚心征求学生对学科学习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学习策略,调控学习进程。
④注重小组长和小组的培训:
A.教师要详细批阅导学案,针对学生暴露出的问题认真备课,科学设计学习目标,设计学生需要讨论的问题和展示的内容,预测学生展示和点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准备好课堂检测题目)。教师要充分准备,考虑到课堂上的每个细节,熟练驾驭课堂,灵活处理课堂新生成的问题,为培训小组长做好准备。
B.教师课前培训组长,让他们了解这堂课的整体设计、目标要求,如何组织小组讨论,讨论哪些重要问题,小组推选哪位同学展示和点评等。课前培训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过程,老师们要高度重视,确保每节课前都要有培训且培训效果好。
C.任课教师要创新培训方式(如小纸条、学科班长自主培训等),提高培训效率,少占用学生学习时间。
D.小组长对小组成员进行课前培训。教师课前培训后,学科小组长要和学习小组组长一起对下一节课小组成员的学习任务、形式、分工进行阐述,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如何讨论、如何展示、如何点评,每一个人要达到什么样的学习目标,如何检测目标的达成等都要有明确的要求,确保课堂学习中目标明确、行动迅速,保证课堂高效。
三、考察学习的启示和学习借鉴典型名校经验的建议
(一)考察学习的启示
纵观山东典型名校高效课堂,其最大的亮点是,学生真正的“动”起来了,从行动到思维彻底地“动”起来了。这些高效课堂实现了四个转变:
转变一:学生学习态度由计划经济时代的“供应式” 向市场经济时代的“超市式”转变。改变了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被动接受习惯。
转变二:教师课堂教学由“注入式”向“发动式”转变。教师不再唱“独角戏”,而是充分地“相信学生、利用学生、发动学生”,让学生真正的享受学习的快乐。
转变三:课堂教学内容由“纯知识型”向“能力、情感、价值观”转变。
转变四: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知识或能力,由过去教师“教”给切实转变为学生在老师引导下,通过自学、同伴互助和讨论交流,他们自己“学”得。
把课堂还给学生,并不是简单的“领地转让”,更不是意味着老师的无所作为,而是向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是老师的课堂设计、组织、调控、驾驭、点拨、落实、提升的能力必须加强。山东典型名校的老师其实并不轻松,因为在那样开放式的课堂上,如果老师没有在知识方面的充分准备,没有在课堂设计方面的充分预设,课堂就成了自由式的“放羊”。表面上看山东典型名校的课堂是:课堂乱了,学生反了,到处是黑板了,老师也少讲了。其实细心观察,他们的课堂是充实、热烈、有序、高效的。
我们认为,任何一种模式都是在特定土壤中产生的,模式可以借鉴,但绝不可照搬。山东典型名校的课堂教学的“革命”可以启发我们,联系我们的实际构建我们自己的高效课堂。
(二)学习借鉴典型名校经验的建议(略)
第五篇:考察报告
芜湖市第七期小学校长培训班市外考察报告
三山区浮山中心小学柯仁库
5月15日下午,我们一行人参观了珠海市香山学校。改校成立于2007年7月19日。其前身是“珠海市香洲区山场小学”。2008年10月,珠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学校易地重建。由香洲区政府和教育局建设,投入资金3500万元,珠海市五洲房产开发有限公司承建,建校期间,五洲房产开发有限公司向学校捐赠人民币1000万元,用于购买教学设备。新校园占地4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690平方米,办学规模为48个教学班。
新学校于2009年9月1日正式启用。新校园坐落在风景优美的石溪山下,校园北邻梅华路古元美术馆;西邻迎宾北路珠海市图书馆、市体育中心、市青少儿妇女活动中心;南邻历史悠久的山场村。独特的地理环境,杰出的历史贤哲,赋予了香山学校丰富的教育资源,充分体现了区委、区政府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着力打造香洲教育品牌的战略部署。
香山学校目前有35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900多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33%)。学校教职工总数85人。本科学历占专任教师人数的70%,小学高级教师占专任教师人数的54.5%。
该校新一届领导班子成立以来,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多次组织全体教师、家长参与讨论学校办学思想,根据区委、区政府“把香山学校打造成最具珠海地域文化特色学校”的战略定位,学校提出了“三年打基础,五年创品牌,十年有特色”的中长远学校发展规划,并
确立了“以传承和弘扬香山文化为学校办学之„根‟,以促进儿童自由而全面地发展为学校办学之„本‟”的办学宗旨。校训“善、诚、勤;读、写、算”把培养香山人善诚勤奋的人格品质摆在首位,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读写计算的学业基础。教风“孜孜以求,惟实惟新”——真诚地尊重儿童,坚定地相信儿童,教学必须依赖儿童;学风“主动求知,主动发展”——唯有解放“学习力”,儿童才能自由而全面地发展。该校以“阳光课堂”建设为抓手,以解放“学习力”为教学改革的出发点,积极开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题研究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打造“研究课堂,会课香山”的品牌,吸引了区域学校骨干教师与香山教师同台上课,得到专家的支持与肯定,提升了学校教师队伍专业发展的水平;持之以恒开展书法特色教育,传承文化,写字立人;八个校本专题教育活动,把《香山童规》的要求落实在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上;每年举行“追寻香山近代杰出历史名人的足迹”综合实践活动,让香山学子走近容闳,走近唐绍仪,走近古元,走近鲍俊,传承香山学校“博雅、仁爱、砺志、勤业”的良好校风。
该校给我感受最深的是文化底蕴,处处有“香”,校园环境整洁,布局合理,学生的各方面均得到发展,各班有自己的班歌、班训,有自己的特色,学生懂礼貌,学校在注重教学的同时,把礼仪教育作为了一个常规教学教育,值得我们借鉴,同时家校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学校的发展得到了家长与社会的认可。5月16日上午,我们一行参观了珠海市容闳小学部,珠海容闳学校是由珠海华发集团公司投资兴建的一所九年一贯制民办学校,创
建于2003年。学校坐落于珠海南屏秀丽的前山河边,以“中国留学生之父”容闳先生的名字命名。现拥有小学部、中学部、国际高中部。学校总占地面积9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8万多平方米,总投资4亿多元,现有学生2100多人,教师165人。学校秉承容闳精神,推行“许孩子一个未来”的教育思想和“绿色教育”理念,植根传统文化,吸纳西方教育之精华,以“发展教育、传承文化、教化社会”为己任,以培养“和、活、容、雅”的社会精英型人才为理想,致力于创办具有传统文化特色和国际化教育特点的品牌学校
经过十年的发展,该校校迅速发展成为南粤的一张教育名片。2007年被评为省一级学校。与此同时,获全国青少年小记者培训基地、中华文化传承基地、广东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学校等称号和殊荣
在容闳的绿色教育理念和课程体系中,学生们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参与各种社会实践,培养多方面的动手能力,提升学生人格修养。让孩子像绿色的树一样茁壮成长,枝繁叶茂,成为内外兼修、融贯中西的谦谦君子、有社会责任感的精英人才。
该校给我感受最深的是,利用社会力量办学,充分发挥家长的优势,实行家校联合,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许孩子一个未来,不是空谈,而是实实在在的做。该校把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有机结合,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实践),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考试模式、评价体系,科学的对待每一位学生,给学生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总之,本次考察,我体会到,一所好学校,不仅需要一个好校长,还要有一批团结向上的教师,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校长只有静下心来,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拟定一个科学的发展规划,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学校的发展、教师和学生的成长出谋划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