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试论写作想象力的培养(模版)
试论写作想象力的培养
201501006893(学号)靳新蕊(姓名)尚光一(指导教师)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培养作文能力的主要目的,同时也是学生把自己的知识、情感、体验外化的一种表现。现在学生下了工夫去写,但写作水平仍然难于提高,究其原因,存在的因素可能有很多,其中想象力不足是其中一个很重要而又极易被忽视的因素。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汪曾祺作为跨时代的作家,他的作品一直游离于各个时期文学的主流,而呈现出民间化的创作倾向。他的文学品格的形成有一个漫长的过程,传统文化、民间、士大夫家庭、京派作家及他的坎坷经历对他的文学创作有深刻的影响。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想象力:
一、作文教学要注重学生的情感外射;
二、作文教学要利用求异、求变、求活这“三求”策略,指导学生作文求异出新;
三、作文教学要让学生学会感悟;
四、作文教学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自由发挥、自主创新。
关键词:【想象力】 【培养】 【情感】 【求异出新】
我一直都担任语文教学,在这几年的教学中,发现许多学生虽然花了不少时间,下了很多功夫,但写作水平仍然难以提高。究其原因,存在的因素可能有很多,其中想象力不足是其中一个很重要而又极易被忽视的因素。爱因斯坦说过;“一切创造都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开始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想离开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想象力是人的创造力中最宝贵的品质。对于一个人来说,丰富而颇具创造性的想象力则是他完整的审美经验和健全的思维与心理的体现。同时丰富的想象力也是创新时代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写好文章的重要条件。那么,当前作文教学怎样才能实现想象力的培养呢?下面我将从下面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作文教学要注重学生的情感外射。
要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得先让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积极探究某事物或进行某项活动的认识倾向,有了这种倾向,才能谈得上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而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则要求教师在作文写作钱成功地诱发他们的情感外射。具体做法是:
1、自然是一本包罗万象的书。一年当中的季节变化,每天的日出日落,生活中的常识......无一不蕴藏着趣味、知识与神秘,它为孩子们创造了广阔的观察空间。我们要充分利用这得天独厚的写作素材,组织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生活。引导学生去认识,探索,学会观察、思考、分析,从而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让自然美、社会美直接撩拨学生情感的琴弦。
2、作文前对学生写的人和事加以概括归纳。对生动感人的事实以优美的语言进行重点的描绘、复述,或对所写的事物引导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发掘其哲理性,以达到情感诱发的目的。
二、作文教学要利用“三求”策略,指导学生作文求异出新。
求异、求新、求活是教学中的课堂策略,作文教学要充分利用这“三求”策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一)求异:即坚持答案结论的多维性,不限制、不规定、不统一答案和结论。这“三不”要充分体现在作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如在对学生进行布局某篇的指导时,组织学生对作文中的每一个细节进行讨论,让学生口头叙述,在学生学习了每一个“知识点”后,都要问一问,“还有什么不同的意见吗?”并且鼓励学生大胆地想,大胆地说,使学生真正进入到“创新”的世界。
(二)求新:即讲究方法途径的多样性。“条条道路罗马”、“殊途同归”等都告诉我们解决问题的办法、途径是很多的,求新的思想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为鼓励学生“另辟蹊径”的创造发明,要有个性。在某种意义上说,个性就是差别,差别就是创新。如作文教学中,表达同样一个意思有多种的表达手法;用相同的方法去写,可写不同的事物;开头、结尾的方法也很多,换个开头、结尾试试看......同一题目的作文,学生写出来往往“千人一面”,了无创意。这是因为学生在写作文时,总是在有意无意的重复别人的缘故,缺乏个性。所谓“文章切忌随人后”,“文贵创新”,都是强调一个“新”字。因此,作文教学中的让学生打破惯常的思维模式,进行求异思维。一篇文章的写作离不开立意、选材和构思,要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让学生学出新意,不妨在作文的立意上和作文的选材上进行求新求异,对于作文中的构思,运用你想构思,也每每能以新颖独特而取胜。
不同的问题方法也不相同。文章立意要想出新,得让学生学会“多角度思维”,面对某一事、某一物、某一人不断变换角度来思考,从而使自己在某一角度上有了新的认识,或有了特殊的感受,并通过文章表现出来。
作文的选材怎么求异呢?对作文的选材,通常的要求是要典型,但典型的材料不一定就“新”,而“新”的材料往往都能提炼出某些典型性。齐白石有句名言:“画人所不画,不画人所画。”可见选取写作话题时一定要遵循一种求异求新的原则,作文的选材也应如此。
(三)求活:即注意信息交流的多向性。课堂教学实质上是信息交流,信息交流有着三部分组成,信息的发出、信息的接受和信息的渠道。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中,信息的发出者是教师,接受者是学生,接受的信息也只有一条,即来自于教师的信息,这种信息是单一的。如何使信息交流多向性呢?首先,求活就这三部分来说,都应该是“双向”的,即发出者要承担接收的任务,接受者也应该有发出的权利。也就是说,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是信息的发出者和接收者。接收的渠道呢?对学生来说是教师,对教师来说是学生。这样的“双向”交流,课堂活动才能真正实现平等、民主、和谐,学生创造的潜能才能得以开发,创造的激情才得以释放;其次,从学生接收信息的渠道角度说,应该“双向”。既要从教师方面获取信息,也要从同学方面获取信息,还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认知,直接从客体材料中获取信息,特别是来自于同学方面的信息,因为同学和同学之间彼此没有顾忌和约束,最容易发出“创造性信息”来,从而提高想象力。
三、作文教学要让学生学会感悟。
感悟,本是人们对自然与社会某些现象产生的一种顿悟性认识。作家、诗人常常通过语言文字,借助人、事、物、景等形象,艺术地表现他们的感悟。虽然学生的作文不少在模仿,孩子朦胧的感知阶段,但如果能让他们写出自己的感悟,就训练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大家都知道,写作离不了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的提高,而感悟却可以快速提高这些能力。毛泽东同志曾说:“感觉到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感悟正是一种深层理解。学生观察事物常是粗枝大叶,分析思考不周全,不深刻。如果为了追寻感情,或在感情下去观察思考,其效果比原来要好几倍。我曾带学生去“观察校园写校园”,起初大家都认为天天见的操场有什么写的,没啥写头。通过从感悟方面的启发引导后,学生兴趣浓了,观察也细致,写出的文章普遍形象生动,有深意,有感情。
训练学生的感悟能力,还可以在作文讲评中下功夫。一次作文批改、讲评后,让学生拿自己的习作,与教师讲评的例文比较,引导他们对原材料进行陌生化的感悟,使学生对自己习作有新的理解和创造,然后在感悟中修改旧文,从而无形中调动了学生的成功欲,并以此不断地推动学生自觉地修改旧作,这样,同一材料,学生可从不同角度,得出不同的感悟,从而使自己的作文更具独创性。这种方法长期有意使用,将大大开发和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四、作文教学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自由发挥、自主创新。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开放教学。所谓开放教学,指老师努力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教学环境,写作指导到写作过程的各种因素进行开放,打破一切不利创新的条条框框,不拘泥于写作上的种种经验,引导学生自由发挥、自主创新地写作,从中培养他们的想象力。
首先要开放写作题材,选材料要力求别具匠心,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进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写作中的求异思维,指选材思路不受任何方向的限制,尽量跳出直接的或间接的经验的框框,另辟蹊径地寻找出具有与众不同的材料来。这不是强制他们以作家的眼光选出一流的素材,而是鼓励他们充分调动背景知识,运用求异法选出具有个性色彩的材料来,这对学生而言,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因为他们对生活的感知、理解和态度都有差异,在这些差异中隐含着创新选材的因素。题材不问熟悉程度,也无大小之分;选材无时空之界,无整散之忌,也不论真实与虚构,自由选择,广泛占有。“世事通明皆学问,人情陈达即文章”。如围绕春游动物园这一主题,老师向学生提出什么都可以写,但不能有雷同的要求。结果有人写放生的孔雀;有人写接送游人的马匹;还有的人写在园林上空盘旋的苍鹰。真正的笼中之物却少有人写。好的材料常常在别人不经意之处,只要教师放开选材标准,强调个性化,给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想别人所不曾想,学生便能直觉进行求异思维训练,选出更多更奇特的生活素材来。
第二,开放作文主题,立意力求多元化,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进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所谓发散思维,指对素材含义(思想)的把握上,不拘泥一点或一线,而是从明显的含义上尽量扩展开去,并从这种扩散的或辐射式的思考中,求得多种不同的意义,衍生出多种不同的思想观点。生活是多元的,每一则原材料中寓含的思想也不是单一的,要求得新意,必须学会打破县城的思想框框,运用发散思维方法,触类旁通,随机应变地挖掘材料的多层面,多角度上的含义,再运用收敛思维,尽量利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选择众多的含义,上升为主题或观点。学生的立意过程也就是冲破思想束缚的过程,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及时地捕捉思想上片刻的顿悟,大胆地写出生活中独特的感受,越是接近生活,符合个性的思想,越新颖真切动人,最能引起读者思想上的共鸣。有人写动物园里苍鹰与野鸡,野鸡从拥挤不堪的铁丝笼中爬到塘边,又挨挨挤挤地铺满被铁丝圈得极狭小的水面;两只苍鹰却因极强的个性而占有偌大的空间。以此表达出个性决定人的生存空间这一主题。同样写凶残的豺狼虎豹,有人写它们温和平静地接受有人参观,抒发了人和动物之间的友好情愫;也有人却联想到它们种族的衰落,突出地表达了人是世界上最残忍的动物这一主题。主题的创新还表现在对事物的批判上。爱因斯坦说过:“要是没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有创造力的个人,社会的发展不可想象。”有批判才有鉴别,才能创新。应指导学生常常带着怀疑的眼光观察生活,充分利用想象力,分析别人的言论,提出独到而深刻的见解。
第三,开放作文的构思,表达方式力求奇巧,培养学生的应变思维,进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应变思维即灵活地转换思路,在行文中不执著于一种思路的思维方法。开放构思主要指放弃文学批评的标准去酝酿,不用文章传统的“格局”去衡量,让学生自由而不拘一格地表达自己独特的思想。兴致所致,即兴而写,只求意明即可,顺序不定,长短不论,题材不限,或真人真事,或虚构情节,手法可以不拘一格,随意而成,只要用的巧妙、恰当即可。要达到创新,可以运用纵向思维,借助联系拓宽题材,挖掘出现实意义,借助类比,象征等手法,展示丰富而奇特的想象;可以反向思维,打破常规,独辟蹊径。我们在根据以往的经验思考问题是,常常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式,这种定式同时也变成了思维的障碍。如果能突破常规、突破思维定式来思考问题,往往会得到出乎意料的结果。如记叙文许多人苦于开头结尾平庸,有人便建议砍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许多人苦于情节的平淡,有人便提出打乱情节的顺序,重新任意组合的做法,并美其名逆向边缘思考,堪称独绝。总之,在构思训练中应变思维能力的训练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重中之重。
作文教学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教学环境,教师努力创设一个宽松自如的氛围,让学生思想的海洋充满生机的激流;学生写作创新是在旧知的基础上进行,要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拓宽视野,通过从词汇,素材到思想观念等方面的积累进行必要的文化修养和思想水平的提高,为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奠定了基础。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途径是很多的,只要教师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积极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大胆探索、大胆创新,就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2、《小学生写作教程》刘志编著
3、《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人民教育出版社
4、《文教资料》江苏南京出版社
第二篇:写作想象力
各位老师下午好,我今天所讲内容的主题是如何在说话写话上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对于经验不足的我来说,其实更多的是应该向各位优秀老师说说我在这方面的困惑,寻求大家的帮助,那接下来我所说的大多也是向其他优秀老教师学习的,请大家多多指教。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在文学艺术领域,创作更是离不开想象,学龄初期(即小学一、二、年级)的儿童心理发展正处于想象力培养的“敏感期”,这时,如采取恰当的手段加以训练,则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新课程标准也强调,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一)在一句话的说写训练中培养想象。
句子是低年级最基本的最重要的说写形式。如何在最基础的阶段,授给学生开启想象之大门的金钥匙呢?我以为:
1、要重广开思路,培养想象的广阔性。
低年级学生在说写一句话的时候,往往受老师或教材的影响,思维定势在某一方面,这时,教师就要适时引导,启迪他们想象,从不同角度,不同着眼点来拓展思路。
2、力求具体生动,培养想象的丰富性
我们现在一年级学生在一开始进行说写训练时,由于教师和教材都有意识地把训练重点放在句子的完整性上,只求句子成分齐全,满足于句意通顺,这是不利于学生想象力培养的。
(二)利用图画进行想象作文起步训练,让学生看图写文,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好形式。看图说、写话是低年级最常见的一种说写训练手段,教学时,除了要教给学生看图方法,弄清图画的内容外,还应根据主题的要求,指导学生设身处地地从不同侧面展开联想和想象,当然,图画要尽量选择能吸引学生,又有广阔想象空间的画面。
4、看图编童话想象。童话是通过丰富的想象,在低年级的看图说写练习中,有很大一部分图画的主人公都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各种动物、玩具等。儿童将这些动物、玩具人格化,可以通过想象活动去描绘他们,展开故事情节,可以促使他们的表象日益丰富,在童话王国里展开想象之翼,自由翱翔。
(三)利用课文进行想象作文起步训练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广泛,从远古到当代,从异国到本土,从自然到社会,从太空到海底,无所不容,无所不包。特级教师李吉林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一般是凭借课文进行。的确,利用课文进行想象说写是一条较好的途径。
1、作者在叙述和描写中,必然会留下许多“不确定性”和“空白”,有的只一笔带过,这就给学生提供了想象和创造的余地。
2、仿照性想象说写。低年级课文有一些安排了仿写练习,这不仅能帮学生掌握写作的结构方法,也是一次想象力的培养。比如《柳树醒了》、《春雨的色彩》
第一,引导观察很重要。
观察就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学生的观察目的明确,有利于集中注意力,克服自身由于年龄问题而带来的随意性。因此,每次写话前要交代清楚观察的任务,以及应达到的效果。有了任务具体,才能够让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对看图写话具有一定的方向感。
那么要怎么观察呢?我觉得可以这样入手:第一、从整体着手,看清楚画面所反映的主要内容,知道这幅图上画有什么人,他们在做什么,他们是怎样做的,做的结果怎么样等等。第二、从背景来看。最好能从图中看出这是什么时候,画上还有什么,他们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等等。第三、观察每一个细节。如人物的表情、姿势、服装、工具等等。第四、初步按图叙述。通过指导观察,可以让部分说话能力较强的学生初做示范,完整地说完一段话。要求有一定的顺序,条理较为清楚。教材中安排的“口语交际”就是训练学生说话、写话能力的一个好平台。教师在指导的时候对学生的观察不要有太多的、直接的否定,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只要对观察到的东西有足够的依据,都是可以接受的。其实缺乏经验的我在小学低段的写话教学,在想象力的培养方面更存在很大的问题。首先是在课堂教学中,我的语言还不够丰富,然后我给以学生的写作自由还不够。新课标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但是我有时总喜欢让学生按照一定的句式来写。然后我在词语运用的指导还很欠缺。新课标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在写话中乐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它有两层意思,一是“运用学到的词语。”二是“乐于运用。”二者是密不可分的。可是,我有时只注重了“运用词语”的技能指导,而忽视了“乐于运用”的情感培养。因此又把学生的思维给框死了。希望在座的老师能够给我指点迷津,谢谢!
第三篇:试论小学生写作想象力的培养
试论小学生写作想象力的培养
摘要:想象是构成创新精神和创新活动的重要因素。本文首先阐释想象的定义及重要性,接着从以下三方探析作文想象力的培养:
一、想象是小学生作文的需要;
二、积累是想象的基础和前提;
三、训练是提高想象力的主要途径。最后总结指出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深入生活,积累经验,博览群书,通过多种形式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想象力。
关键词: 小学生 写作 想象力 培养
想象,是指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人的任何心理过程,不论简单或是复杂,都离不开想象。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创造力与想象力关系密切,具有创造力的人一般都具有超强的想象力。想象力是人类创新的源泉。因为有了想象力,我们才能创造发明,发现新的事物定理。爱因斯坦之所能发现相对论,就是因为他能经常保持童真的想象力;牛顿能从苹果落地,而发现万有引力都是因为有了想象力„„正是有了想象,人类才能够超越常规思维的约束,冲破现有知识经验的局限,以大胆、奇特的方式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创造性的探索,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所以说,想象构成了创新的基础,是一种极其可贵的思维品质。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1]而想象力则是构成创新精神和创新活动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应把发展学生的想象,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下面,本文就小学作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做些尝试性的探析。
一、想象是小学生作文的需要。
写作需要生活,写作更需要想象。生活赋予文章丰满的血肉,而想象则给文章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使文意得到了升华。通过想象,我们可以使抽象化为具体,使静止的音符继续奏响,使片段的两头得以延伸,使浓缩获得到扩展„„写作时,如果具备了想象的能力,在对材料进行加工时,就可以打破生活中的种种规则限制,或是超越时空,奇思妙想,使文章魅力无穷。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潜能。”[2]小学生的想象鲜明生动,随着年级的提高,逐步增强概括性与逻辑性,甚至出现了创新性成分。而学生的想象活动又离不开语言的调节,并以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而且想象越丰富,其语意表达也越生动,想象越活跃,其语言表达也越有情趣。因此作文教学要通过培养与丰富学生的想象来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3]p18
二、积累是想象的基础和前提。
想象的基础和前提是知识,没有知识经验的积累就不可能产生丰富的想象。人们想象出来的新形
象,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这些新形象都需要在大量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基础上组合而成。而知识经验的多少,决定着表象的多寡。表象贫乏,其想象狭窄、肤浅;表象丰富,其想象则开阔、深刻。[4]p78由此可见只有在日常生活中积累、储备大量的知识、经验,想象才能够展翅翱翔。
1、注意观察,丰富表象。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针对写作教学提出要求: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并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2] 观察是认识事物,积累知识,丰富表象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学习生活中,要引导学生广泛接触各种事物,注意观察,勤于思考。首先要确定观察目标,明确的目的。其次,要教会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比较观察,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等;在观察时,教师可做必要的讲解,并通过有效的提问让学生观察得全面、具体。最后,还要在引导学生观察事物特点的基础上,有意识地让学生给观察的事物插上联想和想象的双翼。比如观察一棵榕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后,可启发想象:从整体上看,这榕树像什么?这榕树长满“胡须”,又像什么?这榕树的叶子怎么样,微风吹来又会怎样?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一个个生动的意象就出现了:
榕树就像一把绿绒大伞。榕树就像一位慈祥的老人。
榕树的叶子翠绿翠绿的,一片挤着一片,一阵风吹过,榕树便沙沙地唱起歌来。
这样,不断地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大胆想象,文章便能写得有血有肉,想象作文就不愁“没米下锅”。
2、语言描述,唤起想象。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教学时,教师可以用丰富的情感,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口头描述,并带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以增强学生的感受,使学生积累起丰富和准确的表象,保证想象活动的顺利进行。例如,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燕子》一文时,我用富于感染力的语言,入情入境地范读、描述,使学生感受到燕子的灵巧可爱,以及如诗如画般的春日美景。学生闭上眼睛,便能展开对春天美好景物的想象。
想象是通过言语形式加以表现的,因此,言语对想象的发展关系密切。只有言语发展到一定的水平,学生的想象才能从形象提高到抽象,想象才能变得更加广阔、深刻。因此教师要重视用丰富、优美、正确、清晰、生动形象化的语言描绘事物,使学生具体地感受到如何使用言语来表现想象。这对提高学生言语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4]p79
3、广泛阅读,增加积累。
阅读是将书面材料提供的信息与读者已有的知识相整合,从而建构意义的过程。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和借鉴,写作是阅读的升华和创造。[5]p6在文章的阅读过程中,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捷普洛夫曾说过:“阅读文艺作品,这是想象的最好学校,这是培养想象的最有力的手段。”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积累。小学语文教材收录的课文一般都是通俗易懂,文质兼美,是学生积累知识的好材料。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和积累语言,遇到课文中的好词佳句、优美片段,要让学生多读读或抄一抄,并加强朗读、背诵训练。这样强化训练,日久天长,课文的语言文字自然而然就变成自己储备的表象财富。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使他们积累起丰富的词汇,并学会恰当地运用词汇准确描述外部事件和自己的内心世界。为了使学生清晰地感受、记忆书中的重要内容,可以要求学生写好读书笔记,或是摘录文中精彩、精辟的词语;或是在文中写出自己对文章的认识、看法;或是读完一篇文章、一本书后,经过认真思考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5]p359-361此外还可以让学生互相借阅课外读物,互相学习交流,取长补短。这样,学生经过广泛的阅读,积累了知识,丰富了表象,在进行想象作文训练时自然就能做到“下笔如有神”了。
三、训练是提高想象力的主要途径。
学生通过平时的观察发现,逐步积累生活经验,并在阅读中不断汲取知识的养料,心中储备了丰富的表象。这时,教师可通过训练,教给学生联想的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让其思维在广阔的空间,丰富的内容中自由驰骋。
一)、利用教材,开拓思维,发展想象力。
小学生作文的过程,是一个由仿到创的过程。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为学生的写作训练提供了练笔机会,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教会学生由此及彼,联物及类地联想,培养学生的写作想象力。
1、引导学生由相近、相关的事物展开想象。如学习许地山的《落花生》一文时,可以引导学生由朴素无华、甘于奉献的花生上进行联想:誰像花生在默默无闻地为社会做贡献?学生打开思路,联想到了一个又一个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的普通劳动者,并从中体会到这些普通劳动者的平凡而伟大。
2、填补课文空白,激发想象。有的课文为行文需要,言简意赅,嘎然而止,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此处,便为学生大胆想象,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如《凡卡》一文,结尾写到:“凡卡在梦里看见一铺暖炕,炕上坐着他的爷爷,耷拉着两条腿,正在念他的信,泥鳅在炕边走来走去,摇着尾巴„„”文末的省略号,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此时,可引导学生想象:爷爷能收到凡卡的信吗?爷爷会带他回乡下吗?等待凡卡的又是怎样的命运呢?学文至此,学生心中充满着对凡卡的同情,对黑暗社会的憎恨,于是思绪如潮,一个又一个鲜活生动的悲情故事便流诸笔尖。
3、借助课文插图,写想象短文。
插图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想象的形象支柱。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写好想象短文。如教学《丑小鸭》一文时,教师可借助插图(丑小鸭在湖边芦苇悄悄地过日子,样子很伤心。)引导学生想象:丑小鸭悄悄过日子会是怎样的情景呢?于是,学生开始想象,有的说:“没人照顾他”,有的说:“没人跟他玩”,还有的说:“他常常偷偷地哭,怕被人欺负。”„„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他们透过插图,想象着丑小鸭艰难生活的一个个场景。这时,要求学生写下短文,便是水到渠成。
4、想象拓展,创造性复述。
学生学完课文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加以想象拓展,完成创造性的复述,达到培养创新思维的目标。如学完短小的寓言故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并加上动作、表情,创造性地复述,还可以拓宽学生思路,结合实际,讲讲类似寓言中的例子。这种训练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实现了从仿到创的过度。
二)、归类练习,授予技法,提升想象力。
一般来说,想象作文是由科幻类、童话故事类和愿望类三大类组成的,以考试考查情况看,较为常见的题目有“我的太空之旅”、“写一个童话故事”、“假如 ”等等。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写好这三类作文呢?
1、科幻类
科幻,顾名思义是科学幻想的简称,其显著的特点就是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鲜明的科学性。它往往通过幻想的手法,把未来的事情当作现实来描写。那么,如何写好科幻故事呢?首先,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在幻想的天空中自由驰骋。在幻想的世界里,他们可以到广阔的太空发现宇宙的奥秘,到神秘的海底探测丰富的宝藏,到未来的世界感受科技的进步,甚至可以到人体内旅行,探寻生命的源头„„总之,教师要想方设法打开学生思路,拓宽想象的思维空间。其次,要引导学生设计扑朔迷离的故事情节。著名科幻小说家叶永烈说科幻就是:“现实的科学+合理的推理。”这种推理要以现实的科学为基础,并把推理置于一个完整的故事中,其间要有情节,有人物,且故事情节要生动离奇、多设悬念、充满趣味。再次,要注意内容健康向上,能激励人心。科学幻想不是无端的妄想,而要给人们带来憧憬,带来希望,能激励人们奋发向上,并鼓励人们去创造它,实现它。
2、童话故事类
童话故事是古往今来儿童文学中最受儿童欢迎的一种文学体裁。它是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用符合儿童想象力的新奇情节而创作的具有幻想色彩的故事,它体现了人类对生活和世界的美好幻想。教师要充分利用童话发展儿童的语言,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1)确定主题,大胆想象。
好的童话只有反映一定的主题,揭示一定的道理才有意义。例如普希金的著名童话《渔夫和金鱼的故事》,长长的篇幅表现的主题只是对贪婪的谴责。苏联童话《七色花》,其主题则是教育孩子只有将手中的权力用来为他人造福,才能给自己带来真正的快乐和幸福。如果主题不明确,首先就难以吸引儿童进行阅读,即使读了也是使人摸不着头脑。因此,教学时要提醒学生在创作童话之前,首先要明确文章的主题,想好要揭示一个什么样的道理,给人什么启迪,然后大胆想象,把常见的人、物、生活编织成一个丰富、奇异的幻想世界。
2)设计完整、离奇的故事情节。
在童话中,情节的作用非常重要。儿童出于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强烈的求知欲,遇事喜欢追问来龙
去脉,刨根问底。教学时,要教会学生构思一个生动完整的情节,做到有头有尾。此外,还应提醒学生,完整的情节如果很平淡,没有意外的转折出现,没有稀奇古怪的事情发生,文章也不能吸引人。因此,故事的发展走向要新奇,情节要跌宕起伏,以抓住读者的心。
3)多采用夸张、拟人、象征的表现手法。
对童话来说,拟人、夸张、象征等手法是必须掌握的。在童话中,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会被写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如描述孩子的小,一根针可做佩剑,小白鼠可做座骑(《大拇指汤姆的故事》。在童话中,常常运用到拟人的表现手法,它把非人类的事物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类的思维、情感、行动等生命特征,使好与坏、善与恶形成强烈的对比。象征也是童话常用的表现手法之一。象征是童话创作把幻想和现实融合起来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创作时应用多种表现手法,从而把童话写得生动有趣,富有时代气息,并给人以教育和启迪。[5]p163-166
3、愿望类
愿望是对一件事物的美好希望、设想与期待。它是超越现实的高远的想象。愿望类想象作文,是学生在自己想象的基础上,对未来的一种憧憬,它往往是美好的。小学生作文中,经常遇到的愿望类作文模式有:“假如我是-------”或“假如我会---------”在这类作文中,学生可以展开想象,畅谈理想,放飞梦想。教学此类作文,首先要引导学生立足现实,用一双慧眼去发觉现实中的存在的缺陷,然后从对人类、对社会有益的角度来考虑,自己最想改善或改变的是什么现状,从而明确自己的理想或梦想是什么。同时,教师还要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指导学生重点描述愿望实现后美好景象。
此外,我们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其他形式的训练,如:静物作动态想象;对抽象词作具体形象想象;对物作拟人想象等。通过这一系列想象的形式练习,逐步提高学生想象和联想的能力。
想象,是小学生写作时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从本质上说,写作就是一种创造。而创造能力则是新的时代对新世纪主人的呼唤。作为新世纪的语文老师,应当引导学生深入生活,积累经验,博览群书,放飞想象的翅膀,利用写作文这一平台,在儿童心中播下更多创造未来的美好种子。
参考文献:
[1] 1996年4月4日江泽民同志在《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纲要》实施十周年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 教育部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3]陈景松 《“想象与作文”断想三则》 福建教育 1999.6 总第515期 p18 [4]王振宇 《心理学教程》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5.5 p78-79 [5]金振邦 《阅读与写作》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1.7 p6;p163-166;p359-361
第四篇:培养学生想象力
小学语文教学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通过绘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乐于想象是儿童的天性,学生的学习也总是伴随着想象。为了诱发学生的想象,我常利用课外活动让学生画一些想象画。如给学生一个“O”形,让学生画出与之相似的物体;给学生一幅星星月亮图,让学生画出一些像月亮的物体,像星星的事物。这种绘画练习,不仅刺激着儿童去主动观察周围的事物,还丰富了儿童的生活,激发了情趣,活跃了思维,发展了智力。有了这些想象力的训练,学生的作文题材就丰富多了。如布置写这样一篇作文,内容是“我喜爱的小动物”,先让学生画出小动物,在画的过程中发挥想象,锻炼思维,酝酿语言,然后让学生说一说小动物的外形、特点。在学生“画”和“说”的基础上,进行写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通过创设情境,激发想象,开拓作文思路。从一年级开始就可安排听儿歌表演,听故事补充结尾,中、高年级设计欣赏、分析、评论等练习,为学生创设想象和创造的空间。如配乐故事表演《笨熊挑水》,为儿童展开想象翅膀创设了情境。和着音乐的节奏,小朋友惟妙惟肖表演起来,有趣的故事激起他们创作的热情,生动的表演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在轻松的气氛中演得生动活泼。又如五年级的一篇作文《难忘的一件事》,我先让大家听一位学生讲故事录音。根据内容,我设计了几幅投影图片,学生边看投影,边听录音,听完进行评论。这样,勾起学生的回忆,激发了想象,开拓了思路。
通过运用求异法,培养想象力
教学中要运用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在落实学生主体地位时,应不拘于书本知识,不限制学生思维,学生有了更多机会表现自己,他们的思路往往会别出心裁。如教《司马光》一课,学习“只有司马光没有慌,举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我问:“司马光为什么要使那么大的劲砸缸呢?”有人说:“缸又大又结实,不使劲,缸不会破。”这时,我趁势问:“还有没有其他的原因呢?”有人又说:“司马光当时很着急,怕时间长了小朋友会淹死的,所以要使出最大的劲砸缸。”提问激起了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促使学生从各方面思考问题,多角度发表自己的见解。我又问:“假如你当时也在场,会不会有更好的办法救出落水的小朋友?”有人就说:“如果当时我在场,会马上搬来一把梯子,上去救小朋友。”这时,我又让学生从多方面考虑哪种办法好,最后一致认为还是司马光的办法好。这样,促进了学生在求异中创新,发挥他们的想象。
通过填补课文空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填补课文空白,进行创造想象,既训练语言,又发展思维。如《赵州桥》一课,从课文中已看出三种龙的姿态美,学生对赵州桥的美有着初步的认识。此时,我引导学生跳出课文之外,展开大胆想象,用上“有的„„有的„„还有的„„”加以描述龙的其它姿态,充实了课文内容,丰富了美的形象。然后,又从具体到抽象加以概括,让学生调动词语积累,用词形容龙的美。在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中,使学生充分享受“创造美”的乐趣,培养了想象力。
通过续编故事,培养想象力
在作文教学中,除了基础训练安排的命题作文训练外,还应注意发挥课文的作用。有些课文结尾意味深长,教师可利用这类课文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续编故事,在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上下功夫。如《狼和小羊》一课,结尾写到:“狼说着往小羊身上扑去。”在教学时,我启发学生想象,把故事说下去,并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结果。有的说:“有一个猎人正好走来,把狼打死了。”有的说:“小羊被狼吃掉了。”有的说:“小羊知道不是狼的对手,就装出听放的样子来讨好狼,再想办法逃走。”又如《穷人》一课,教师可设计这样的问题让学生续编故事:桑娜和渔夫今后的生活怎样?西蒙的孩子和桑娜的孩子相处得怎样?在议的基础上让学生对《穷人》进行续写。
总之,学生的想象活动离不开语言的调节,并以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而且,想象越丰富,其语言表达也越生动,想象越活跃,其语言表达也越有情趣,因此,作文教学要通过培养与丰富学生的想象来堤高语言表达能力,堤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开拓想象 培养创新
开拓想象 培养创新 21世纪呼唤创新型人才,知识经济呼唤创新型人才。在这世纪之初,站在科教兴国的历史高度,审视我们过去的教育,有识之士疾呼,陈旧过时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进行彻底的改革。现行的教材改变过去的技法训练为中心的教学体系,确立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绘画、工艺、欣赏并重的教学新体系,着力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并且突出了创造性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启发、鼓励学生的创造性。让我们的学生能承担起来未来建设的重任,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就要坚持拓展想象,培养创新。
一、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首先教师自己要有想象力,要会想象,保持一颗童心,善于发问。
多与学生相处,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并且多看少儿节目,多与学生的心灵沟通,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想象,开启学生想象、创新的门扉。充分相信学生,给学生思维的机会,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在教学中教会学生思维,即教会学生如何思维的方法。,善于思考的人需要具备良好的思维品质,即思维的独立性、广阔性、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和批判性。著名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曾说:“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的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 人的思维活动永远是从问题开始。启发思维,还要求教师善于提问题。早在2000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认为“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我国南宋教育家朱熹着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比如:第三册《太阳》,要让学生突破常规,就要善于提问、启发:
1、太阳的形状:圆圆的,半圆的(躲在山背后);
2、太阳的颜色:早上?中午?傍晚?鼓励学生大胆用色;
3、太阳的光芒,让学生明白太阳的光芒是五颜六色的,形状是多样的。了解太阳各部分后,让学生充分想象,把太阳拟人化:笑、哭、愁、悲、乐……把太阳画得生动、活泼、亲近。这时学生大大拓展,兴趣盎然,一幅幅无拘无束、变化自如的图画就诞生了,得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二、拓展想象,培养创新,与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在一起,与童话故事联系在一起,与科幻世界联系在一起。儿童时期直观力、想象力特别敏锐,可塑性特别强,是充分利用右脑有效地训练知觉,培养直觉、灵感,开拓想象,发展创造的关键期。美国美术教育家罗思菲德认为:美术教育应尊重儿童的个性,从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进行,以开发人的创造力为教学目的。黑格尔曾经指出:艺术家创作所依靠的是生活的富裕,而不是抽象的普通观念的富裕。儿童天真烂漫、活泼可爱,在他们的生活中,伴随的是童话故事,去的是儿童乐园,迪斯尼乐园等,所以常常不自觉给万物赋予了灵性。假如你让学生画一个太阳,他们就好像无条件反射似的马上把人的五官画上去,在儿童的画中经常把事物看成是自己的朋友,按照人物的生活、动作来描绘他们。两棵一大一小的树,他们就会认为:一棵是妈妈,一棵是儿子,画面马上就渗透着母与子的脉脉温情。童话对儿童影响力很大,学生在作画中往往自觉不自觉地流露出来。第七册《鞋》的想象画,问到制作鞋的材料除了平常的布、皮之外,还有什么?他们马上想到了《灰姑娘》的水晶鞋,使本来摸不到、看不着的想象立即变得具体形象,现在科幻故事科幻片的出现出深深影响到学生的创作。科幻世界变幻自如,现实与梦境,时空与空间,思想与感觉等主客观事物相混合,打破常规,任意安排,凭着自已的情感作画。那种“唯我的认识态度”和“无羁的想象能力”充分的表现出来。比如:一个太阳,学生马上想到的是太阳的温度很高,基于这一点,学生会很奇特的构思:拿着灭火的笼头给太阳洗洗澡,拿着扇子给太阳扇扇风,使它凉快凉快,有的学生干脆给太阳家里装空调。这一幅幅画,充分表现了学生奇特的想象和意想不到的奇趣。
三、拓展想象,培养创新,给孩子一个轻松、愉悦的创作氛围,激发儿童的创作欲望,促使儿童生动活泼的学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开发人潜能的有效手段,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心情愉快、精神放松的状态下学习,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人的潜能就能得到充分的开发。1教师的情感投入和肢体的语言的表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行为,好比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教师的表演,关键要能动情感人。要求对教学内容有深刻的情感体验,对学生要有深厚的热爱之情,表演要适度,做到质朴自然,毫不矫揉造作,做到恰好处。上课语言要有情感,如以表情丰富,肢体动作协调,来沟通师生感情的桥梁,扬起学生思维的风帆,唤起学生注意力的磁石。如:第一册《纸折鸟》有部分学生在最后一步时,往往都不能把翅膀折下来,老师在讲授时把双臂展开上举,来问学生,小鸟是这样飞的吗?学生显而易见地能够回答,明白翅膀还应往下再折一下。2结合教材内容,适当开展游戏,融入音乐,活跃课堂气氛,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教学环境。比如:第三册《拔萝卜》有些学生对此已经有些了解,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一个学生来讲故事,几个学生戴着头饰来表演。在此期间,教师适当板画加以引导。在全部学生对此了解后,教师启发他们思考。现在科技越来越发达,可不可以用先进的工具呢?在适当的启发后,让《拔萝卜》的音乐缓缓响起,用音响、节奏、旋律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愉悦、融洽,让学生在这气氛中无拘无束地构思,大胆夸张的造型,随意地赋彩。美的教育是贯穿人的一生的终身教育,美育不仅仅是在于欣赏和享受,更在于开拓想象,培养创新能力,丰富一代人的头脑,充实一代人的心灵,提高一代人的觉悟,使我们的下一代具有更高、更全面的素质与修养。
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有一种东西比知识放射着更耀眼的光芒,那就是人的想象力,它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世界的进步,它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学生的想象力越丰富,对知识的理解就越有创建。学习语文更需要想象:学生阅读文学作品需要想象,才能理解其意境;学生习作也需要想象,它可以使思路更开阔,形象更生动、具体。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想象就是他们的天性。在他们的脑海中随时会冒出奇异的想法:想到宇宙以外的世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动物的语言;他们想插翅飞向蓝天,他们想掘土探入蚁穴……在他们的天地里时时刻刻都充满着美好、充满着幻想。我就抓住低年级学生的这一特点,努力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在课堂教学中,以课文空间为“学习乐园”,让学生奋力张开想象的翅膀,自由地翱翔。
一、续编童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最大的兴趣莫过于对童话故事的阅读和观看。许多童话寓意深刻,但是故事的悲剧性结局却是孩子们不想看到的,因为他们幻想着一切美好的东西。如在《狼与小羊》一文中,其结尾是“狼不想再争辩了,龇着牙,向小羊扑去”。学生们万万没想到那么温和可爱的小羊竟会成为凶恶的大灰狼的餐点,他们对“向小羊扑去”这一结局存在着一丝憧憬。于是我就抓住学生们的这个心理让他们续编故事:“小羊的命运到底如何呢?请大家来当当小作家续编故事。”一听可以当作家编故事他们乐开了花,小脑袋凑在一起,显然他们对小羊的命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久小羊的命运就“诞生”了。学生们各抒己见,许多学生都为小羊想了好办法,逃离了狼的魔掌,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从这里我看到了学生们那颗纯真善良的心。
二、填补“空白”: 我们知道画中讲究“空白”艺术,就像给维纳斯“续臂”一样,不同的艺术家通过不同的想象创造出不同的作品。我们的课文教材中也留下了许多“空白”,让未来的“艺术家们”自我选择、判断、联想、发现、开拓、创造。例如《荷花》这篇课文中写道:“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朵很美,看看那朵也很美。”读到这儿我问:“那么美的白荷花到底会有哪些姿势呢?”真没想到学生们的回答竟是如此美妙:“有的好像害羞的小姑娘,躲在大绿盘下”“瞧,这朵伸着脖子,仰着头,跟太阳公公聊天呢!”“那朵弯着腰正和小鱼说悄悄话呢!”“嘘,小声点,它正躺在大圆盘上睡午觉呢,别吵醒它!”……学生们想象创造的火花迸发出来了,学习气氛活跃了,学习效果自然就提高了。
三、模仿课文,举一反三: 有效学习,主要依赖学生对所学材料可能迁移的数量和质量。陶行知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作为教师应该挖掘其中的语言规律,让学生掌握语言规律,能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如学习了《山里的孩子》后,我就要求学生模仿课文中的总分段式,用总分方法说一段话:“哪里的孩子,像什么一样怎么样”。课堂上顿时沸腾起来,有的说“海边的孩子,像大海一样心胸宽阔……”;有的说“城里的孩子,像城市一样朝气蓬勃……”;也有的说“小村的孩子,像村口的古树一样淳朴……”等等。霎时间,课堂成为了“孩子的世界”。又如,学完了《春雨的色彩》,我让学生想想丰收的秋天,模仿课文说说《秋雨的色彩》。经过四人小组的激烈讨论,学生们为秋雨添上了丰富的色彩:有黄色的,有绿色的,有红色的,还有紫色的……真是色彩分呈。“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是的,我们的学生乐意插上想象的翅膀,进行创造、想象,哪怕是对原著的“画蛇添足”。但他们的想象奇异而丰富,“添”出来的“足”,各具特色,出乎我的意料而又合乎情理。这不仅给教学增添了“乐学”的气氛,更重要的是开启了学生的智慧,激发了求知的欲望和创新的热情,对学生们的思维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
所谓想象,就是对不在眼前的事物的设想,是人在头脑中对已有表象的加工制造、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过程。对于小学生来说,丰富的想象力是写好作文的重要因素。但大多数小学生都不善于想象,对身边人和事的认识只是停留在表象上,缺乏进一步扩展思维的想象力,因此,怎样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是教师教学中特别需要注意的内容。
1.抓住兴趣,启发想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起孙悟空、葫芦娃、数码宝贝等动画片,小学生们大都会滔滔不绝的说,因为这是他们感兴趣的,我们就要抓住他们的兴趣,启发他们的想象。一次,我提到孙悟空这一老少皆知的人物,有的学生就显得很兴奋,还时不时的做一些动作,于是我让同学们想象:“假如我是孙悟空,我会做些什么?”同学们没有一个不积极思考的,每个人都展开了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说出了自己独特的想法。同学们的想象力在自己的兴趣中得到了充分发挥。2.借助感官,展开想象
听一段动人的音乐,看一幅优美的图画,能激发人的灵感,展开无限的想象。一曲《闪闪的红星》让学生们想起了在红星指引下,沿着革命道路茁壮成长的同龄人潘冬子。“红星闪闪亮,照我去战斗……”当学生们跟着音乐放声歌唱时,他们平添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和热情。一幅“湛蓝的夜空下,繁星点点……”图,让学生们充满了无穷的想象“天上的星星就好象孩子们的眼睛一眨一眨的,每当繁星闪烁的夜晚,我总爱拿个小凳子,依偎在妈妈身边,听妈妈讲述牛郎、织女的美丽故事……”同学们透过图画静态的、直观的视觉形象,想象出了那些深层的、生动活泼的景象。
3.感悟生活,储备想象生活是人生的大课堂,每天的衣、食、住、行都可能引起我们的种种遐想。有一次,一位调皮的同学用蓝色的粉笔在黑板上画的比比皆是,我看到后并没有批评他,而是笑着说:“邓旭同学的画很有创意,看他选择的颜色多美啊!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想象一下这是一幅怎样美丽的景色好吗?”紧张的气氛一下子缓和了,邓旭同学第一个举手说:“在蔚蓝的大海边,我们和老师漫步在沙滩上,面对胸怀宽广的大海,我们高喊:老师我们爱你!”同学们鼓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在想象中同学们学会了关爱,体会了友情,感悟了生活,渐渐地的成熟起来。
我通过各种方式为学生营造想象的空间,培养他们的想象力,使同学们能无拘无束的放飞想象。想象开动了他们的思维,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他们语言的组织和表达能力,学生们的头脑已不再只是简单的储存知识,而是被点燃的火把,随时都会闪耀智慧的光芒。
第五篇:如何培养学生想象力
培养学生想象力
朔城区第十小学 高美荣
想象力就是在记忆的基础上通过思维活动,把对客观事物的描述构成形象或独立构思出新形象的能力。简言之,就是人的形象思维能力。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都让学生根据课文语言文字产生想象,因此,我们发掘语言课文的有利素材,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开拓精神。那么,如何在语言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发挥学生的想象潜能呢?我有以下几点见解:
一、理解课文,丰富想象
在分析、理解课文后,课文表达的意境、故事情节会历历在目。因此,在教学中,必须要注意引导学生把词语和句子联系起来,再联系现实生活启发学生进行想象,从中观察学生的想象能力。如教学小语第五册《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时,教师可先让学生反复诵读,理解诗句的意思。接着,精读诗歌,体会意境。提问:“诗中写了哪些景物?请同学们想象自己就是诗人,说一说。”“你最喜欢诗的那一句?”“这一句让你想到了什么?”这时候,学生可能会说:诗的第一句“日暮苍山远”让我们看到了天色渐黑时的一幅风景图,青色的山峦在暮色中显得更远了。第四句“风雪夜归人”写得很有意境,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大雪飘飞之时,夜间回来的人姗姗而至,这样,提高逐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使学生想象出诗歌表现的意境,从而丰富其想象能力。
二、运用插图,启发想象
学生的想象鲜明生动,随着年级的升高,想象的概括性与逻辑性成分逐渐增强,甚至出现了创造性成分。小学语文教材图文并茂,插图能把抽象的字词以形象的图画表现出来。观看插图能增强感性认识。教学看图课文,可以出示挂图,结合课文,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和初步的审美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欣赏《荷花》之前,先让学生看图,提问:
1、先看见怎样的景象?(池中荷花茂盛,美丽的景色)
2、再看什么?(茶叶)
3、再仔细看什么?(白荷花)白荷花有哪几种不同的样子?你觉得它们各象什么?这时学生纷纷举手发言,说出自己想象出的不同事物,激发了情趣,活跃了思维,发展了智力。
三、据文绘图,展开想象
布莱克是十八世纪英国著名的进步诗人和画家。他从小喜欢想象,六岁那年放学路过一座公园,在夕阳的余辉里,树木花草呈现出一片迷离的五彩斑斓的颜色。这情景让小布莱克目荡神迷,顿生奇想,眼前出现了一片美妙的梦幻:许多漂亮的仙女身穿彩衣,生着翅膀,在公园里嬉笑游戏。这就是孩子眼里的世界,奇妙的想象世界。创设某种特定的情境,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气氛,能为学生插上遐想的翅膀,丰富学生的想象。如教学古诗《登鹳鹊楼》时,先介绍鹳鹊楼,然后逐句理解。上联就登楼所见,以高度的艺术概括能力,把黄昏时的一片雄浑开阔景象熔铸在十个字里。下联:诗人由眼前壮丽景色,又想到了一个更开阔、更高远的境界,于是又吟唱出极富哲理的诗句——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两句不仅倾注着诗人昂扬向上的激情,且富哲理意味,给读者提供了联想的广阔田地。在学习了这首诗后,学生思维活跃,脑海中出现了壮观的景象。这时,让学生把诗意绘成图,能加深对诗句的理解、记忆,更加体会其真实内涵。不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激发了学生努力学习的热情。输入的信息在大脑中形成了特别强烈的优势兴奋中心,此时,让他们把所学的知识汇成一幅图,就能展开想象的翅膀。
四、续写故事,扩展想象
小语教材里的语言意境跟学生的现实生活经历所积累的各种信息有着必然的联系。指导学生联系生活进行畅想,展开丰富的想象,学生想象的空间就变得更开阔。《小摄影师》中,表现了高尔基对小男孩充满了关心、爱护,在百忙中抽出宝贵的时间让小男孩拍照。在《小摄影师》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回味那些描写:“仔细打量、摆弄了很久很久、一定让他进来”等。启发学生对小摄影师的结局进行扩展想象,“小摄影师第二次能找到高尔基吗?能给他照到相吗?你能想象他照到相后说些什么,想些什么吗?”使学生通过对《小摄影师》的结局补充和扩展想象。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采用以上不同的方法,使学生得到了更多培养想象力的机会,激起了想象的兴趣,也发展了思维,使学生遨游在想象天地。在新世纪的今天,随着高新科技的发展,学生的思维意识也应该跟上时代的潮流。因此,我们在教学中针对不同的课文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对学生进行爱国爱美的熏陶,扩展想象的空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