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创新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如何创新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学校是学习知识的圣殿,对于学生们来说,课堂赋予他们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将来进入社会打拼的能力,能不能迎接挑战,就要看在课堂上储备的能力够不够强大。很多学校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不断创新教学模式,让课堂不但传授知识还变得很有趣。一个没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民族,是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是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反思,迎接新时代的挑战,积极探索以学生为主体,以自主合作学习为主的素质教育模式,以提高学生分析、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其创新精神,掌握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这是每位教师应该努力探索和追求的目标。
当代许多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提出了很多先进的教学理论,如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布鲁纳的认知教学理论、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教学理论、布卢姆的掌握学习教学理论、冯忠良的结构一定教学理论和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理论、信息加工学习理论、个别化学习理论等。鲁纳提出在教学中要采用“探索—发现”式方法,鼓励学生去探索知识,发现知识,苏贝尔的“有意义 的接受学习”理论,在于探索掌握学习的有效策略;班斯基探讨的是如何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得到,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即各种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知识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是平等、友好的,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这些教学理论都对构建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具有指导作用。学习理论提倡的学习方法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 中心的学习,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要素。我们可以将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有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这种学习理论强调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随着当前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学校教学的任务和目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核心内容表现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学模式也由单调的学校教学、广播电视教学向着依托互联网资源、开展互动教学模式,发展传统的课堂教学,因受时间的制约课容量较小,不能兼顾到所有的学生,使得有能力的学生常有“吃不饱”的感觉,“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解决了这个问题,它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根据自身的因素,自主地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内容,充分调动各种智能因素,提高了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教师也可以从单纯讲授知识的角色解脱出来,变讲授知识为传授学习方法,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分为“网络补充”、“网络增强”、“基于网络的课程”。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灵活地选择。(1)“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组织形式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的感性认识和表象思维的建立是有帮助的,但是怎样把零散的知识整合成知识体系,最后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需要教师认真研究与之适应的教学策略。(2)“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怎样解决学生的个体差异问题,怎样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策略,仍需进一 步研究。(3)“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对学生合作学习的组织和管理。由于互联网的延伸,学生的合作学习不仅仅局限在学校里,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有可能要对学生进行跨越时空和地域的管理。(4)“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怎样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信息时代的教师必须掌握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关于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此外,还需掌握现代化的先进的教学设计思想和方法,用现代化的设计思想和方法指导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实现优化教学。(5)“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学课件的设计制作问题。首先,在学校专题网站的建设中,怎样体现网络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怎样滤除互联网上的冗余信息、干扰信息,尤其是黄色信息。其次,教学课件中的网页设计问题,既要丰富多彩,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要保证知识的科学性,以及界面交互的灵活性。
第二篇: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模式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模式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在探究中的思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师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他们的数学综合素质。
【关键词】课堂导入;情境创设;探究能力;思维发展
创新意识的培养是新课改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的一个环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他们摆脱定式思维的影响,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优化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在探究新知识时能积极地思考,有效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在进行教学创新的同时,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指导,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举一反三的能力,使课堂教学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中高效进行,实现高效的小学数学创新教学。
一、精心设计导入环节,激活学生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一堂课是否成功,导入环节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导入环节,教师要使学生在上课伊始就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产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在教学活动中,学生集中注意力,并带着问题进行知识的探究和思考。在活跃的思维状态下,学生的思维灵敏性大大提高,他们能快速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掌握新知。在设计导入环节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合理选择,使导入环节既能和教材内容紧密结合,又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使课堂教学在活跃的氛围中进行,促进学生思维不断深入,让他们进行高效学习。
二、“预习+教学”教学模式的提出
在新世纪《教育发展纲要》中提出,教师不仅要教学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学学生会用所学的知识去获得知识并创新知识。目前我们的数学教育实际并没有摆脱传统教学的“题海战”,教师的精力主要放在让学生机械的练习上。这样的教学虽然有时考试时也能取得很好的成绩,但对学生的能力发展是不利的。
“?A习+教学”的教学模式是我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其核心是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具体体现,就是让学生提前按照教师的安排进行课程的预习,然后由教师针对性的讲解一种教学方法,通过预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其从“学会”到“会学”。无论是从实施素质教育的角度看,还是从终身教育、创新教育的角度看,都是我们数学教学改革的一项创新。我们知道学生自学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由后天培养形成的。在小学中,尝试使用“预习+教学”的方法。对推动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都将产生新远的影响。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预习+”教学的方法也是切实可行的。
三、“预习+教学”教学模式的应用
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习信心。我们知道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无非有两个,或从别人的传授中获得,或从自己的学习中获得。“预习+教学”法就是通过学生的预习首先获得感性认识,后经教师的讲解巩固后得到升华升为理性认识。学生这样获得的知识往往会记得更牢。并且,学生通过自学获得新知时,会产生一种愉悦的心情,这在一般学习中是不可能体会到的。所以,培养学生的自学兴趣,是比较关键的。可通过一些知名故事来说服学生。我介绍了曾被人称为“低能儿”的爱迪生,他通过刻苦自学,终于成为发明大师。这些典型实例,使学生受到启发,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自学的兴趣和信心。教师在实施“预习+教学”法时不可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特别是我们面对的是小学生,刚开始进行预习自学,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消除他们的疑惑,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要让学生都有信心相信自己能行。
精心选材,分层次进行教学,在进行“预习+教学”法教学时,并不要求所有的知识都进行自学,预习。对于小学生来说,主要是一些简明易懂的内容可让他们预习,对此教师要精心选材,对不同的学生要采取不同措施。要考虑学生的年纪特点和知识水平,要正确处理好不同内容的关系,优等生和后进生的关系,进行分层次教学,例如我在教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时,在长方体的体积推导可与学生共同完成,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是在长方体公式的基础上得出,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接受。在教学时,我让学生通过预习、自学,搞清给他们的几个思考题:正方体和长方体有什么关系,正方体的体积该怎么算?学生通过自己看书,同桌讨论。很容易获得新知。在预习、自学的同时,我还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优等生要知道为什么这样做,后进生只要弄懂怎样做就可以了。然后课堂教学时我就不再事无巨细的讲,学生也就在预习的基础上很容易接受了。
循序渐进的认知过程。“预习+教学”这一创新教学法不是快速见效的方法,而是由一个认知的过程。我们知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说到底是一个长期培养学生习惯的过程。要由易到难,由扶到放,要教学生学会学习。教师的学习指导,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关键。一开始,教师可以对自学内容设计一些预习思考题,让学生逐渐有自己的思路学习,并从中学到以后看书自学,应该弄清哪些问题,经过一个阶段的训练,可以让学生在预习中袭击找问题,弄清学习这个内容所要搞懂的是哪些方面。
师生信息的互动要及时,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预习后教师要收集资料,使学生预习、自学的信息能及时反馈互动、通过信息互动使学生或教师发现问题。学生在自学预习时对问题的了解程度和认可程度可能出现偏差,此时教师在讲解时对于正确的做法和认可的内容必须加以肯定,要求学生必须坚持,欠佳的做法必须改正,通过练习和自检就能使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不断调整自学方法,使自学能力不断提高。而教师则可以通过课堂反馈和平时测验发现问题,进一步指导学生调整自学的方法,并通过要求学生对章节内容进行小结,锻炼他们对知识结构的归纳能力,提高抽象、概括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总之,“预习+教学”法是我在新时期总结的一种相对较为成熟的教学法,这一方法的内容还需要再教学实践中加以补充、完善,以便得以广泛推广和应用,为新时期的学生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
第三篇: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稿子
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打造高效管理团队
河南省济源第一中学
新课程改革实施后,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和学校发展的要求。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基层学校必须走创新之路,积极探索实施素质教育新途径。作为河南省首批示范性高中,经过多年的努力,新课程改革走在了全市乃至全省的前列。近年来,济源一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群策群力,在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和班主任专业化发展探索等方面,进行了大胆而富有成效的尝试,教学质量逐年提升,学校得到了超常规跨越式大发展。
一、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我们认为,在新课程改革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真正的教育变革应该是课堂的变革,因为课堂教学才是实施课改的主阵地,才是践行课改理念的主渠道。
为此,学校领导班子经过广泛调研和深思熟虑后,决定开展“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活动,并将这项活动作为学校进行新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我们在广泛征集意见的基础上,将“创模”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在二至三个月内,广泛学习考察,进行理论提升,旨在转变观念。
我们认为,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不仅仅是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的过程,更是提升教育理念的过程。思想影响行为,理念决定行动,一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一定是某种教育理念的最直接的 反映。教师只有先牢牢地掌握了先进的教育理念,才能自觉的把新课改贯彻好,实施好。基于此,学校派出部分骨干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新课程培训;开设了“教改论坛”,利用例会、教研会、校园网,组织教师就新课改进行切磋交流;购买了大量教育教学类专业书籍,组织教师阅读学习,并写出阅读笔记或心得体会。
同时,学校组织近百名优秀教师赴山东、江苏、浙江、海南等先行实验课改地区进行学习考察;先后考察了杜郎口中学的“10+35”、山东昌乐二中的“271”、山东兖州一中的“循环大课堂”等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并将这些先进经验予以归纳整理,让全校教师进行对比研究,并在课堂上进行尝试性的实验探索。
经过长时间的思想碰撞、交流,全体教师初步统一了思想,转变了观念,增强了课改信心,为下一阶段“创模”活动的深入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阶段:利用一个学年的时间,立项探究,开展课堂实践,力图百花齐放。
通过大量的理论学习和实地考察,我们认为,教学本身是一项个性化较强的工作,应该结合校情独立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因此我们没有整齐划一地规定操作模式,而是鼓励教师立足现代教育理论,结合自己的个性特长,化繁为简、总结规律,创建自己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此,学校下发了《深化教学方法改革,建设高效、优质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方案》,明确了要求,鼓励教师大胆创新实践。我们成立了由校长牵头的“创新课堂教学模式”领导小组,由业务校长负总责,各年级主管校长、教务处、教科室和教研组长具体落实。各教研组成立了“创模”研究小组,深入研讨课堂教学模式建构理论,借鉴先进学校的成型经验,根据教师自身个性特点进行课题立项,开展实验研究工作。学科组发挥群体优势,集中学习研讨,互相听课评课,通过同伴互助和自我反思,让实验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模式进行反思、修正和完善。经过阶段性实验后,由各年级和学校组织专家组进行课题验收,并对通过验收的教师予以资金支持和奖励。
经过近一年的努力,我校各年级、各教研组都有了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可谓百花齐放,万紫千红。如09级英语组的“四三三一”学案、化学组的“自主探究学案”、09级政治组的“五步教学法”、08级语文组的“一加一”等特色课堂教学模式,通过了专家组验收,并获得了学校专家组的一致好评。
第三阶段:利用一个学年的时间,进行反思提炼,推广创模成果,实现科学高效。
据统计,先期创建的课堂教学模式多达数十种,并且很多模式名异实同。于是,学校号召广大教师互相取长补短,开建了“反思提炼”的“创模”二期工程。学校各年级、各学科组充分发挥“群研智慧”,坚持“以思维碰撞思维,以智慧点燃智慧”,互相听课、评课,交流阐释教学模式的创建基础、操作过程及经验教训等,由各教研组长牵头进行汇总分析,对比研究,从而提炼出最具代表性、最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课堂教学模式,并经全体学科教师讨论研究后,予以大面积 推广。
经过整合之后,各个学科组基本上都统一了思想,统一了模式名称、操作步骤,全校提炼出了十余种教学模式。如语文组的“动感课堂”教学模式,最初提出时只有“教师促动、学生主动、师生互动、思维灵动”的基本建构理念和较为粗糙的批注型教学模式,后来经全体语文教师提炼、升华为四种基本课型的教学模式——批注型、诵读型、习题型、写作型。再如物理组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创立的“三步教学法”,包括三个主要环节:自主学习、交流展示和点评升华,最初只有新授课一种课型模式,后来经过提炼提升后又探究出了习题课、复习课模式,并且每种课型的环节、任务、操作方式等都有了具体明确的要求。这些教学模式皆能以学生的个性化、全面化、持续性发展为本,真正做到了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性学习,变接受性学习为研究性学习,变单打独斗式学习为合作学习,真正做到了新课改提倡的“民主、平等、开放、博爱”的基本理念。
三年来,我校的“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活动大大激发了全体教师的创造力,推动了教师自觉运用新课程理念,从而自动自发地研究课改、实践课改、推动课改。教师的教学水平明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大幅提升。仅近三年中,就有21人获得了河南省优质课大赛一等奖(其中2人还代表河南省参加全国优质课大赛并获一等奖),使学校获省优质课大赛一等奖的总人数达到59人,稳居全省同类学校榜首。课堂教学效率大幅提高,学生素质得到全面长足发展,先后有十余位同学在河南省科技大赛、学科奥赛等比赛中获一、二等奖。学校的高考成绩 一年一个台阶,本科上线率由之前的70%大幅提升到2011年的81%。教育科研也取得了大丰收,有200余篇关于新课程改革或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论文在各级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获得市级一等奖以上奖励。
二、创新“8+1”研修模式,打造高效管理队伍
百年大计,系于教育,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具体实施者和班级基层管理者——班主任,他们的个人素养和专业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进而影响到新课程改革的成败。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看到更多的是班主任之间缺少交流与合作,单打独斗往往是他们最主要的工作学习方式,而这种方式已很难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基于此,我校教科研处和各年级德育处结合,共同搭建平台,进行基于校情、基于学情、基于班主任工作实际的专业校本研修,组织了一个成效显著,并在省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专业发展共同体——班主任“8+1”团队。和“创模”的强行推进不同,“8+1”团队完全是“群众”自觉组成的一个研究共同体。该团队强调每一个成员在每天正常工作八小时之外,至少要拿出一个小时的时间,学习、研究、反思班级管理工作(即“8+1”的含义),并且每周进行一次团队研讨。
进步、成长和更新的动力主要是集体探究,这个过程可称为“团体学习循环”,即集体思考——共同体成员共同讨论彼此的作法并相互进行友好而充分的质疑;共同信念——共同体达成共同的基本观点和洞见;合作计划——共同体共同设计行动步骤,验证他们的共同观点;协作行动——共同体协作执行行动计划,可以是共同进行,也可以是 共同体成员独立完成。集体探究能使共同体成员形成新的技能和能力,新的技能和能力反过来又能带来新的经验和认识。
在“8+1”团队发展过程中,全体成员经过认真总结提炼,形成了八种行之有效的研修模式:
共同阅读。团队确定了每月共读一本教育专著,每次研讨时交流读书感悟,寻找共同的语言密码。
专业写作。团队注重教育叙事和周记、班级日志的批阅,鼓励每个成员在专业论坛上共同写作,记录教育生活,分享经验教训。
经验交流。侧重于日常工作经验的彼此分享,营造共做效应。案例研讨。团队鼓励成员把自己在班级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案例的形式呈现出来,由团队进行多角度的分析解释,以帮助个体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形成团队的典型案例库。
资源共享。团队每个成员都乐于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管理经验、德育资源,建立了“8+1”德育资源库。
主题报告,也称为“8+1”大讲堂。团队要求每个成员有符合自己知识结构、兴趣爱好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在团队学习的基础上,每个人再对个体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并在学习会上展示,经团队研讨丰实再修改,通过这一途径培养团队专家。
现场观摩。团队伙伴互相观摩班会课、班级活动课、教室文化建设、寝室文化建设、跑操、学生周记、班级日记、班级史册等,并参与诊断,把对事情的感知上升到理性认识。
聆听窗外。依托学校的力量实施“请进来、走出去”,不断开阔视 野,吸收成功经验,完善团队文化。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经过团队互助,我们打造出了一个温暖和谐和互相激励的班主任成长生态环境,形成了浓厚的学术氛围,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8+1”工作室发表教育文章200余篇,参与撰写教育专著10部,出版个人专著两部。秦望被评为“河南省十佳班主任”,杨兵被评为“全国优秀青年班主任”、“河南省首届最具智慧力班主任”,团队成员大多获得省市级优秀班主任。《教育时报》、《河南教育》、《中国教育报》、《班主任之友》、《班主任》对“8+1”工作室及成员都进行了大量的报道。2010年8月17日,在团队的带动下,全国首届班级自主化教育论坛在济源一中成功举办,在著名专家郑学志的邀请下,济源一中“8+1”团队整体加盟“班主任之友”,开始了他们班主任专业化成长的新的征程。2011年10月29日,在《教育时报》社主办的首届河南省“最具智慧力班主任”颁奖典礼上,济源一中“8+1”团队荣获团体特等奖。教育专家李镇西、张万祥、万炜等都对“8+1”团队给予了高度赞扬。“8+1”团队俨然成为我校一道独特的亮丽风景线,为新课改背景下的班主任专业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径,正逐步彰显出其独有的学术魅力。
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济源一中以内涵发展为依托,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抓手,以班主任专业化发展为突破口,坚定不易的进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积极打造8+1班主任高效管理团队,为创建全国一流名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1年11月
第四篇:创新课堂教学模式__稿子
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
占城镇中心校教导处
随着新课程改革地不断深入,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和学校发展的要求。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基层学校必须走创新之路,积极探索实施素质教育新途径。作为农村学校,我们一直在不断的探索。近年来不断的走出去学习,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我们认为,在新课程改革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真正的教育变革应该是课堂的变革,因为课堂教学才是实施课改的主阵地,才是践行课改理念的主渠道。为此,学校领导班子经过广泛调研和深思熟虑后,决定开展“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活动,并将这项活动作为学校进行新课程改革的突破口。
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不仅仅是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的过程,更是提升教育理念的过程。思想影响行为,理念决定行动,一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一定是某种教育理念的最直接的反映。教师只有先牢牢地掌握了先进的教育理念,才能自觉的把新课改贯彻好,实施好。基于此,学校派出部分骨干教师赴长垣一初中学习;开设了“教改论坛”,利用例会、教研会、校园网,组织教师就新课改进行切磋交流;购买了大量教育教学类专业书籍,组织教师阅读学习,并写出阅读笔记或心得体会。随后,学校又组织全校教师赴山东学习考察。考察杜郎口中学的“10+35”的课堂教学模式,并在课堂上进行尝试性的实验探索。经过长时间的思想碰撞、交流,全体教师初步统一了思 想,转变了观念,增强了课改信心,为下一阶段“创模”活动的深入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校教导处安排了全体一线老师互相听课、评课,交流阐释教学模式的创建基础、操作过程及经验教训等,由各教研组长牵头进行汇总分析,对比研究最具代表性、最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课堂教学模式,并经全体学科教师讨论研究后,予以大面积推广。
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
占城中心校教导处
第五篇: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学习体会
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学习体会
一、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模式
(一)指导思想:相信学生、依靠学生、解放学生、激活学生、发展学生。
(二)课堂模式:“三三六”模式
三个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
立体式———目标任务三维立体式,任务落实到人、组,学生主体作用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充分展示。
大容量———以教材为基础,拓展、演绎、提升,课堂活动多元,全体参与体验。
快节奏———单位时间内,紧扣目标任务,周密安排,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预期效果。
三大模块:预习—展示—反馈。
预习———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课题的重、难点并初步达成目标。
展示———展示、交流预习模块的学习成果,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
反馈———反思和总结,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突出“弱势群体”,让他们说、谈、演、写。“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
六个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预习交流、明确目标环节———通过学生交流预习情况,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分组合作———教师口述将任务平均分配到小组,一般每组完成一项即可。
展示提升———各小组根据组内讨论情况,对本组的学习任务进行讲解、分析。
穿插巩固———各小组结合组别展示情况,对本组未能展现的学习任务进行巩固练习。
达标测评———教师以试卷、纸条的形式检查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
二、杜郎口数学教学模式具体做法和要求
(一)搞好数学预习课,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没有预习的课不准上,预习不好的课不能上。预习与否,预习效果如何,直接决定着展示课能否获得成功。预习是落实“三三六”教学模式的关键。上好数学预习课,关键在于编制数学预习提纲。
数学预习提纲遵循着以问题为线索的原则。把学生学习的每节课,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规律、方法、技巧都编制成一个个的问题,使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与探究,从而获得新知识。
1、预习问题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比如,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1)》时老师给学生编制了以下预习问题:
什么是一元二次方程?在定义中着重强调了几点?哪几点?如果给你一个方程让你判断它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你看几方面?哪几方面?给出的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吗?
2、预习问题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形成知识规律
在 学习《锐角三角函数》一章时,有这么一节课:
《30°,45°,60°的三角函数值》教材中把正弦、余弦、正切混在一起一共提了三个问题,如果学生按照教材提供的问题进行预习会远远达不到老师所期望达到的目标。老师借鉴旧教材的处理方法进行了归类预习,在黑板的一个版块上老师画了三个直角三角形(分别含有30°,45°,60°角)。在这三个直角三角形下面附加四个问题:
(1)你能求出30°,45°,60°角的正弦值吗?
(2)请你观察以上三个函数值,你能找个窍门以最快的速度记住它吗?
(3)请你总结一下正弦值是随着角度如何进行变化的?
(4)请同学们比较以下函数值的大小。
下面的余弦、正切的预习仍然按照这样的思路设计问题,本节课的预习效果就会很理想。
3、预习问题的设计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激发学生求知欲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1)创设情景法。在预习《三角形的内切圆》一节时,老师给学生创设了以下情景:
在某加工厂,工人张师傅遇到这么一个问题:他想在一块三角形铁皮上截一个面积最大的圆,可是这样的圆怎样才能把它画出来呢?通过本节课的预习,你能帮助工人张师傅完成这个任务吗?让学生带着悬念进行预习,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2)编制错例法。在学生预习新课时,有好多内容学生往往感觉到会,但是做却做不对。对这种会而不对的内容,教师可以以学生的身份编制错例,某某同学在解答某某问题时,是这样进行解答的……他的解答正确吗?有什么错误?怎么才能避免这种错误?这种做法来源于学生,又返回到学生中间,大大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4、预习问题的设计以及预习练习的配置应注意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要减小问题与问题之间的梯度,让学生在预习问题的引导下自然达到一定的高度,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技能 预习提纲的出示方式:
(1)刻制在试卷上。
(2)出示在黑板上。
(3)出示在多媒体屏幕上。
预习课是落实“三三六”教学模式的关键环节,预习提纲则是上好预习课的关键。在预习提纲的指导下,学生的学习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效果的学习,而不是“大撒鹰”。
预习课中教师的作用:
(1)编制预习提纲。预习提纲需要教师把握教材,了解学生,根据学生掌握的知识编制出适合我们孩子自己的、有特点的预习提纲。
(2)老师要做好预习指导。当孩子们进行预习的时候,老师要参与到各小组中去,对孩子们的预习情况,通过观察、提问、询问,了解孩子们所涉及到的每一个问题,并及时予以解决。遇到共性疑难时,教师要及时予以点拨,帮助学生度过预习难关,顺利完成预习任务。
在学生预习《圆综合证明题》时,有一道比例线段的证明题好多同学遇到了困难。有的同学拿着材料对老师说:“这道题准出错了!你看,要证这个等积式,我把它化成比例式。可是这两条边在直角三角形中,这两条边在钝角三角形中。我们怎么样也不会证明一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钝角三角形相似啊?”面对学生的这种共性疑难,我只给学生提示了一个字:“换!”怎么换?学生在初二曾经经历过换线段或换比例进行证明的例子,有了老师的提示,学生在经过几分钟的思考发现:这道题不仅换线段能进行证明,换比例同样也能证明!
(3)老师要搜集好预习疑难。在预习过程中,哪些问题出错率高?哪些问题遇到的困难比较大?这些内容将是展示课中的展示重点,使我们的展示课做到有的放矢。
(二)上好数学展示课,落实学生主体地位
1、数学展示课展示什么
我们遵循这么一个展示原则:在预习过程中,学生都会的不展示,学生出错率高的,一题多解的,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能与日常生活相联系的内容将是我们展示课重点的展示对象。
2、怎么展示
(1)讲解,主要是学生讲解。
(2)不同方法的反馈,当一个同学讲解完以后,有不同方法的同学还可以讲解其它的方法。
(3)点评
知识点、解题的关键、注意事项、容易出现的错误、辅助线的添加、辅助线的添加规律、做题时出现的错误、一题多解的不同点与相同点。
3、展示课中的教师干些什么
在展示课上,教师的角色只是一个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策划者、评价者、规律的提升与拔高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课堂的主宰者。在展示课上,教师的作用:
(1)追问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对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归纳。不能排除学生们对问题总结的准确性。教师应现场编制问题,引发学生们的再思考,重新在进行更深一步的思考。从而达到由不理想到理想,由不到位到到位。
(2)点评
由老师精辟的点评,让学生们把知识变为技能。
(3)拓展
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将问题联系在一起,让其形成知识网络。
(4)提升规律
在数学教学中,遇到的很多问题都可以总结出规律。
(5)评价
老师应在学生们展示过程中,及时的发现其亮点,对学生们的表现及时进行赏识与表扬。
(三)搞好反馈课,重视弱势群体的达标情况
在数学课上,我们经常把反馈课作为一个小环节出现。是展示课以后的,预习课的一个头儿。我们利用5-10分钟时间,学生们预习了,展示了,能否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呢?反馈课应该起了这样的目的。
1、反馈课上的作法
采用相邻同学不做相同的题目,许有同学进行黑板板演。杜郎口中学的黑板特别多,一个班级四、五十个同学,都能够达到到黑板上进行板演。利用黑板,将同学们的问题在上面进行现场展示。通过这些,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2、反馈课上的两个重点
一个重点是重点问题。另一个重点是重点学生。重点问题指的是在展示课中非常有价值的问题。有必要让学生们看一遍这些题目。重点学生指的是数学课上的差生。让这些差生每天都在老师的关注中,每天都在老师的帮扶中,每天都在转化中。
3、反馈课上的三个目的(1)检测。起达标测评的目的。
(2)帮扶。学生们在进行反馈的同时,老师看一下所有同学,尤其是数学差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进行帮扶,或优生教差生。
(3)集中点评。全班同学做的是两个题。不同的同学做同一题出现共性的错误,老师用彩笔把其画出,进行集中点评。
(四)数学课中的新做法
1、我们针对初
一、初二数学课,内容比较简单,独立性比较强,没必要预习一节,展示一节。我们的做法是:在一堂课中,预习半节,展示半节,先预习,后展示。边预习,边展示。既有预习,又有展示。
2、我们在听课过程中,发现把对学生的精彩的点评语写在黑板上,这种做法大大提高了学生们的上课效率。
3、在数学课上,实施了学生提问学生。为了提高同学们听课的注意力,尤其是数学差生的听课注意力,我们在每一节课中实施了学生提问学生。展示完了的小组随机抽取其他组数学成绩较弱的同学,通过其回答的问题,看看是否在认真听课。通过这种方法,提高每个同学听课的注意力。增加了生生互动,也避免了老师提问学生中,学生乱答的情况。
4、我们将数学展示课的内容专题化。现在,我们数学课堂上,尤其是复习课、练习课,为了让学生对同一问题形成技能,进行专题化复习。
5、让学生们将穿插巩固这个环节融到展示课的全过程中。以往的穿插巩固,是同学们展示完了,再留下5分钟,让同学们相互交流一下。现在我们将穿插巩固融到展示课的全过程中,我们在讲解完之后,通过老师提问、学生提问来督促、了解其他组的同学对这一问题的解答情况。
6、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常抓学生们的失误。
(1)同学们在板演前,先给自己写一个鼓励语、激励语言。
(2)将学生的失误纳入到小组量化管理。
(五)数学课中备课的重点
杜郎口中学的备课,由传统下的主备知识,转化到现在备以下几个方面。
1、备展示形式
对于这个问题,学生们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展示。
2、备预见性问题
学生们在展示过程中,有可能出现什么困难,有可能出现什么错误。
3、备预见性措施
当学生们在展示过程中,出现这种困难的时候,出现这种错误的时候,老师将如何去追问。
4、备点评语
通过哪一种形式,想让学生们形成什么技能,老师先进行总结。老师要在学生们展示之前,要对学生们在展示过程中的情况,做到方方面面的预测和预设。只有我们预见充分,我们才能驾驭课堂,做到游刃有余。
三、学习杜郎口数学教学模式引发的反思
我最近通过各种途径学习了一些数学教学改革经验。包括自己亲身经历的南山区课改,洋思中学、郑州四中、东庐中学和杜朗口中学的课堂教学改革经验。洋思中学推行“先学后教,当堂完成”教学模式,是一次教育观念和教育行动的解放。郑州四中“三环节”教学努力把课堂变学堂。东庐中学改革备课模式,集教案、学案、笔记、作业、测试和复习资料于一体的师生共用的讲学稿,是“教学合一”的载体。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模式学习借鉴了郑州四中和东庐中学改革的精髓,是在洋思中学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又一次解放。四校经验虽好,但不一定适用于我们学校;杜郎口数学教学模式虽然不错,但未必适合我们的学生,未必适合我们学校的实际;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还要与本校实际相结合,与我们自身的实际相结合,通过学习理解杜郎口数学教学模式反思我们自己擅长的数学教学,丰富发展有我们自己特色的数学教学模式,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超越我们的教学模式,避免“南橘北枳”现象发生。
我觉得学习杜郎口数学教学模式还是开阔了我们数学教师的眼界,增长了我们数学教师的见识,丰富了我们数学教师的阅历。杜郎口中学旨在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发展”的教改思路。杜郎口中学的数学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意义的动起来,“动”意味着进步,意味着成长,意味着学生生命活力的释放。其教改的实质是:以人为本,关注生命;开放课堂,群体参与;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气氛和谐,环境宽松;自主参与,个性发展。杜郎口中学的数学教学模式形成具有它特定的环境和原因。由于历史的原因,造成教学环境差,教学设备落后,杜郎口中学的领导和老师能正视问题,不等不靠,根据自身现有的教学条件、教学环境、学生来源,认真思考,探索出一条适应在教学环境差,教学设备落后的条件下适合学生发展的路。这是一种实事求是自力更生的精神;这是一种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这种精神才是最值得我们学习的。
我们不能把学习杜郎口数学教学模式演化为简单的模式模仿。如果只是模仿一下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不但达不到提高我们课堂教学质量的效果,反而失得其反。教学不是做秀,适合我们数学老师自己的数学教学模式不是几天就能形成的。
我们学习杜郎口数学教学模式要善于将他们成功的经验和我们自己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要善于将杜郎口数学教学模式中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我们的数学教学实际相结合。在学习杜郎口数学教学模式中要反思我们的数学教学风格,在学习杜郎口数学教学模式中要反思总结和完善我们已有的数学教学风格。在反思总结和完善的我们数学教学风格中坚守我们数学老师自己多年来已经成功的地方——适合自己的,学生喜欢的数学教学就是最好的数学教学模式。我们要深刻领会杜郎口数学教学模式的真正内涵以丰富发展我们自己成功的地方,让我们每个数学教师都教出自己的特色,而不是一味的改变自己有特色的数学教学风格。通过学习理解杜郎口数学教学模式反思我们自己擅长的数学教学,探讨适合我们自己的数学教学模式,并且能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超越我们的教学模式。坚持不懈追求自己的数学教学风格,持之以恒,创造出适合我们学校的数学教学模式。
这才是我们数学老师学习杜郎口数学教学模式的真正目的。
四、我们数学老师该向杜郎口中学学什么
(一)杜郎口的课堂最值得学习的地方是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方法
杜郎口的学生动口、动手和动脑的能力达到了令人吃惊的程度,他们待人接物落落大方、彬彬有礼、不卑不亢,他们才思敏捷、侃侃而谈,古今中外,旁征博引,他们特别善于组织展示、点评设疑、总结规律。学习杜口中学的老师门日复一日的培养、学习他们的科学训练的方法、学习他们对学生潜能挖掘方式的不断探索、学习这种学习习惯的培养过程。
(二)杜郎口精彩的课堂源于立体式的激励法,学习他们激励学生的方法
我们的课堂很难到他们的这种热火朝天,精彩纷呈的效果,讲来讲去就那么几个学生,由教师的一言堂,变成了学生的一言堂。那么杜郎口的秘诀在哪呢?答案是:激励、激励、再激励;或者说:评价、评价再评价;让激励和评价无时无处不在,达到全方位、立体式。如:小组内有时对组员的评价,班级有对小组的评价,年级有对班级的评价,任课教师课堂上有随机评价,评价呈现方式有口头的、有笔头的、有板面的,场合有小范围的,也有全校校评的,奖励并不见得是物质的,更重要是精神上的,一次免费的照片,一个小小的刮刮卡,一句表扬的话,一幅上墙的带照片的标语,一张张构思奇妙的诸如“擂台霸主”的胸卡等,激发了学生的荣誉感,自尊心,集体观念。所以课堂上你争我抢、你说我讲,精彩便是必然的了。
(三)杜郎口三环节教学的关键是预习,学习他们引导组织学生预习的方法
展示环节很精彩,但来自于扎实的预习环节,其预习的实质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究的过程,这就是教师在备课上下功夫,编制学案(或教案),必须有梯度、科学、合理,能真正起到导学的作用,另外,还要抓学生的预习笔记的完成,让学生养成写预习笔记的学习习惯,只要预习好了,后面的展示、反馈课就容易上了,所以杜郎口提出“预习不好的课不能展示”,其道理也在于此,故,学习杜郎口要学好他们上预习课的方法。
(四)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是动态的,学习他们要创新的学习他们的理念
我认为要把杜郎口中学的这种改革,当成一种理念去学要学其神,而不能只学其形,他们的课改精髓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的精彩交给学生去演绎,不断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培养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以达到综合素质的提高”。学习者要牢牢把握这一点,在这一思想指导下,至于如何上好三环节的课,怎样体现“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怎样小组合作、怎样激励学生等等,只是各种体现形式了,我们可以借鉴吸收,结合校情、拓展、延伸,也许能创造性的设置更活泼、更科学、更高效的形式。我们到杜郎口不是来取“鱼”,而是来求取“钓鱼”的方法。只有这样才不至于亦步亦趋,画虎不成反类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