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衡传》《 祭妹文》教案

时间:2019-05-15 04:30: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 张衡传》《 祭妹文》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 张衡传》《 祭妹文》教案》。

第一篇:《 张衡传》《 祭妹文》教案

《 张衡传》《 祭妹文》教案

一、教法建议

【 抛砖引玉 】

(一)学习《张衡传》要抓住两个要点:

1.在分析课文辞章基础上讲清传记文学的特点,要结合“思考和练习”,介绍人物传记的一般知识。

2.从分析课文写作特色入手,使学生从实践中理解人物传记特点,了解张衡在科学上的不朽成就。

(二)学习《祭妹文》应注意以下几点: 1.本篇为“自读课文”,文字不算很深,而且读起来琅琅上口,易于引起思想上的共鸣。应根据“思考和练习”一提出的要求,在学生反复阅读的基础上,稍加点拨即可。2.写作特点,主要突出“寓情于事”这一点,其它不必过多“发掘”,以免分散重点。3.对袁枚三妹素文的身世也不必多作介绍,只需结合课文来讲就可以了。(三)应把对两课语言知识的整理作为重点。【 指点迷津 】

(一)学习《张衡传》写作特点,主要扣住两点,一是详略得当,二是语言简炼、形象、具体。对于第一个特点,先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教师可作如下引导:1.先在全文各段中比较详略,分析详写张衡科学成就的原因。并可追问:对张衡的文才和政绩,完全舍去不写行不行 ? 2.比较写张衡各项发明创造的详略,分析详写候风地动仪的原因。3.再在写候风地动仪这段中,分析特别着力写仪器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通过提问、分析,让学生具体认识课文在记叙详略上的细致安排,都是为了突出张衡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由此而推一般,传记的详略取舍,应服从于突出传主特点的需要。对于第二个特点,可让学生通过自学理解“候风地动仪”一节来认识。

(二)《祭妹文》应重点分析第4自然段,可先找出所选事例,然后再从组材和表现方法上作些分析。

1.一段写动年琐事(同捉蟋蟀、相伴温书、掎裳悲恸、瞠视而笑)。2.在材料组织和表现方法上有以下两个特点:

A.当年事和眼前景相结合:不是一般忆旧,而是通过忆旧来掉念逝者,所以在写这些往事时,都紧扣眼前。比如写“今予殓汝葬汝”的事实,就自然联想到儿时共同葬虫吊虫的情景,由此更加深了内心的悲痛。这样使材料为中心服务。B.在表现上只是寥寥数语而情态毕现:

写动作:“奋臂出其间,显示出儿童的活泼可爱。

写装束:“梳双髻,披单缣”,使形象生动逼真。

写声音:“两童子音琅琅然”,给人以实感。

写悲戚:“掎裳悲恸”,表现出情感的真挚深沉。

写喜悦:“自东厢扶案出„„瞠视而笑”,欣喜之情由衷而发。

这些融汇起来,描绘出有色有声、生动感人的生活画面。

二、学海导航 【 学法指要 】

(一)《张衡传》叙述了张衡哪几方面情况 ? 重点叙述的是什么 ? 根据这些记叙,对张衡做出评价。

本篇课文记叙了张衡政治、文学与自然科学三个方面的情况。重点记叙的是张衡在自然科学方面史无前例的伟大贡献,详细介绍的张衡发明的候风地动仪的外形、雕饰、内部构造、工作原理及其科学效验等情况。

张衡,作为一个伟大的学者,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作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在世界历史上也是突出的。张衡致力于科学研究,尤其注重实验科学的研究和发明创造,这一点在世界科学史上也属难能可贵。以我们今天20世纪的科学水平看,不难想象古人研究天文、地震一类学问的艰难。只就张衡的候风地动仪来说,就比欧洲人要早1700多年,这一伟大成就,至今为世界所公认。然而这只是张衡研究地震学的成果,张衡的伟大在于他取得这些成果的过程,在于他处在谶纬迷信观念风行一时,思想统治极为严酷的东汉时期取得了这样辉煌的成就。这就是说,张衡取得这种成果在于他有伟大的精神,这种精神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他刻苦求学,科学务实的精神;一是他勇于批判,敢于斗争的追求真理的精神。这种精神是我们至今应该认真学习的。

(二)《张衡传》与《屈原列传》两篇传记有什么异同 ? 答案要点:如果将《张衡传》与《屈原列传》相比较,则更能体现《张》文特点。两篇传记最大的共同点都是按照时间顺序,粗线条地勾勒人物的一生,选材有详有略,重点突出。最大的区别是在表达方式上,《屈》为了揭示屈原的“志”、“行”和寄寓作者的情怀,采用了叙议结合的方法,而《张衡传》为了表现张衡的杰出贡献,用说明性文字对张衡的发明候风地动仪作了较详细的介绍。(三)反复朗读《祭妹文》,从以下几个方面体会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1.开头总起说了什么 ? 结束时与开头怎样呼应 ? 2.文章的主体部分以什么为线索 ? 按什么顺序记叙死者的一生 ? 3.文章的主体部分在记叙亡妹一生时选取了哪些生活片断 ? 文章在选材上有哪些特点 ? 4.文章的记叙、写景、抒情是怎样结合的 ? 5.哪些句子突出地表达了作者哀痛的心情 ? 答案要点:

《祭妹文》是他的散文代表作。文章开头总说亡妹葬于异地,交代祭奠时间,祭者身份,并用“呜呼”一语,转第一人称为第二人称,直呼亡妹,奠定全文凄切哀惋的基调。结尾亦直抒悲痛之情,以“哭汝”二字总括全文,以“奠汝”二字与文首“奠以文”相应,以连呼“呜呼哀哉”呼应开头“呜呼”,结束全文,真是一往情深。

本文抒写对亡妹的怀念,主要采用的是寓情于事的写法。正文部分先概述亡妹不幸的一生,将她的“遇人仳离,致孤危托落”归咎于诗书。以下便按时间的顺序叙事:

A.记幼年琐事 B.记妹归终家后情况 C.记妹病危和死 D.叙对亡妹身后事的筹措,告慰亡灵

本文以生活琐事为题材,件件小事都寄托无限哀思,撕肝裂胆,今日读之,不免同声一哭。寓真情于家庭琐事的娓娓诉说,颇与明代归有光相似。“不谓汝之先予以去也!”“呜呼!今而后吾将再病,教从何处呼汝耶!”“盖犹忍死待予也,呜呼痛哉!”“然则抱此无涯之憾,天乎,人乎,而竟已乎!”“汝死我葬,我死谁埋 ? ”皆呼天抢地直宣胸臆之笔,使文章涌起阵阵情感的波涛。有时叙述中插入几句景物描写,如“羊山旷渺,南望原隰,西望栖霞,风雨晨昏,羁魂有伴”,“纸灰飞扬,朔风野大”,皆渲染了凄切悲凉的气氛,倍增哀情。作者以“爱听古人节义事”“一念之贞”说明亡妹的悲剧是受封建礼教思想毒害的结果,这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然其“至今无男”“亦无子女”“九族无可继者”,又流露了封建宗法观念的消极思想。

(四)《张衡传》语言知识整理 1.重点文言实词释义(7个)公 连辟公府不就 名词,指三公。公府,三公的官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名词,古代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之一。此指鲁庄公。

盖当蓼州周公之被逮 名词,对尊长或平辈人的尊称。

便可白公姥 名词,称丈夫的父亲。

邪曲之害公也 形容词作名词,公正无私的人。

公车特征拜郎中 形容词,公家的。

公然抱茅入竹去 副词,公开。

“公”字释义还可参见258页。

征 公车特征拜郎中 动词,征召。

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名词,证据,征验。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动词,表现。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动词,出征。

旁征博引 动词,寻求,搜集。

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 动词,征收,征取。

挟天子以征四方 动词,征伐。

精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形容词,精心。

以精铜铸成 形容词,精纯。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名词,本义是精舂过的上等白米。

齐楚之精英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精粹的宝器。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形容词,精锐。

三打白骨精 名词,精怪。

殚精竭虑 名词,精力,精神。

施 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动词,设置。

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 动词,施行,实行。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动词,施加,强加。

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 动词作名词,给予、赠送的东西。

靡计不施,迄无济 动词,使用。

未报秦施 动词作名词,恩惠。

何施之为 动词,报答。

关 施关发机 名词,枢纽,关键。

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 动词,涉及,关系到。

距关,勿内诸侯 名词,关口,要塞。此指函谷关。

赢乃夷门抱关者 名词,此用本义:门闩。抱关者,守门人。

机 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名词,器件。

衡善机巧

名词,机件。

其牙机巧制 名词,机件。

成败之机,在于今日 名词,关键。

此子机变 形容词,灵活,机灵。

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 形容词作名词,机变:灵巧应变的方法。

日理万机 名词,事务。

雅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副词,平素,向来。

察纳雅言 形容词,正确的。

明经义谙雅故 形容词,旧时的。

闻弦歌而知雅意 形容词,属旧时敬辞,可译为“美好的”。附庸风雅

名词,《诗经》中的“大雅”和“小雅”。2.词类活用

时天下承平日久

名词作状语,当时。

衡少善属文 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善于。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同上。

妙尽璇机之正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研究透了;形容词作名词,正确的道理。

大将军邓奇其才 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奇。3.古今异同词

常从容淡静 古义:言语举止适度得体。今义: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举孝廉不行 古义:不去(应荐)。今义:不可以。

公车特征拜郎中

古义:特地征召。今义:事物的特点、征象、标志等。

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古义:篆,篆文。文,通“纹”,花纹。今义:汉字的一种书体,如大篆、小篆等。

覆盖周密无际 古义:四周严密。今义:周到细致。

振声激扬 古义:激越、传扬。此指清脆响亮。今义:激动昂扬或激励使振作起来。

寻其方面 古义:方向。今义:事情或事物的一面。

衡下车,治威严 古义:官吏初到任。今义:从车上下来。

上下肃然 古义:整肃,老实收敛的样子。今义:十分恭敬的样子,如:肃然起敬。

中有都柱 古义:大,音dū。又如:军惊而坏都舍。今义:都市;或用作表范围的副 词(音dōu)。

(五)《祭妹文》语言知识整理 1.重点文言实词释义(5个)望 此七月望日事也 名词,农历每月十五。

犹屡屡回头望汝也 动词,看。

南望原隰,西望栖霞 动词,远望。

阿奶问望兄归否 动词,盼望。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动词,对着。

先达德隆望尊 名词,名望,声望。

差 汝差肩而坐 动词,比,并,cī。

后虽小差 动词,通“瘥”,病愈,chài。

差强人意 副词,chā,稍微。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动词,chà,相差。

一个是差拨,一个是陆虞侯 差(chāi)拨,管牢狱的公差。

宁 请母命而宁汝于斯 形容词使动,使„„安宁,引申为“安葬”之意。

吾妻归宁 动词,省亲。

宁知此为归骨所耶 语气副词,nìn,哪里。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语气副词,nìn,难道。

吊 远吊扬州 动词,祭奠死者或凭吊古迹。

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 动词,对死者亲属表示慰问。

正欲吊审秋公之事 动词,捆绑,提取。

临 同临其穴 动词,lìn,哭吊死者。课本注“到”,有误。

居高临下 动词,本义是从高处往低处看。

临视,则虫集冠上 动词,临近。

如临大敌 动词,面对。2.词类活用

凡此琐琐„„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琐琐之事。

予弱冠粤行 名词作状语,往粤,到粤。

虽年光倒流,儿时可再 副词作动词,再现。

汝之义绝高氏而归也 名词作状语,本着秉持道义。

汝又虑戚吾心,阻人走报 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悲伤。

故请母命而宁汝于斯 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安宁,此处指“安葬”。

南望原隰,西望栖霞

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南,向西。

风雨晨昏,羁魂有伴

名词作动词,刮风下雨。

阿品远官河南 名词活用作动词,做官。3.古今异同词

汝终宵刺探

古义:探问,问候。今义:打听消息。【 妙文赏析 】 孔子论水①

子贡②问曰:“君子见大水必观焉,何也 ? ”孔子曰:“夫水者,启子比德焉。遍予③而无私,似德;所及者生,似仁;其流卑下④,句倨皆循其理⑤,似义;浅者流行,深者不测,似智;其赴万仞之谷不疑,似勇;绵弱微达⑥,似察;受恶不让⑦,似包;蒙不清以入,鲜洁以出,似善化⑧;至量必平,似正;盈不求概⑨,似度;其万折必东(10),似意。是以君子见大水必观焉尔也。”

注释:

①据《孔子集语》引《说苑·杂言》,题目是编者所加。②子贡:孔子的学生,复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卫国人。③予:给予。④卑下:低下。此指水性向下。⑤句倨皆循其理:指水的曲直方圆等随物赋形的特性。⑥绵弱微达:曲细柔弱无微不达。⑦让:辞目,引申为申辩。⑧善化:善于教化改造。⑨概:古代量米时用来刮平斗斛的木板。这里用作动词,引申为刮平、削平。(10)必东:一定东流入海。

译文:

子贡问道:“君子见到大水一定要仔细观看,是什么缘故呢 ? ”孔子说:“水么,能够启发君子用来比喻自己的德行修养啊。它遍布天下,给予万物,并无偏私,有如君子的道德;所到之处,万物生长,有如君子的仁爱;水性向下,随物赋形,有如君子的高义;浅处流动不息,深处渊然不测,有如君子的智慧;奔赴万丈深渊,毫不迟疑,有如君子的临事果决和勇毅;渗入曲细,无微不达,有如君子的明察秋毫;蒙受恶名,默不申辩,有如君子包容一切的豁达胸怀;泥沙俱下,最后仍然是一泓清水,有如君子的善于改造事物;装入量器,一定保持水平,有如君子的立身正直;遇满则止,并不贪多务得,有如君子的讲究分寸,处事有度;无论怎样的百折千问,一定要东流入海,有如君子的坚定不移的信念和意志。所以君子见到大水一定要仔细观察。(因为这无疑是在观照自身啊!)”

简说:

苏轼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事物都具有多面性,“水性”尤是。短文虽仅仅是师生一问一答,但生问得简洁,师答得全面、深刻。足见孔子观察细致,感悟深邃,意蕴长远。其思想的深刻性,语言的启发性,是颇具教育意义的。短文以“水”为喻,其意在“仿生”,“水”的千回百折,一往无前;继往开来,前仆后继;勇于参与,随物赋形;包容豁达,无私给予„„无不折射社会人生的某些迹象。“水”是一部生活教材,是多彩的人生世界。“水性”万千,思想内容丰富,给我们的启迪太多了。【 思维体操 】 巧填“龙”字 龙□□□ □□□龙 龙□□□ □□□龙

□龙□□ □□龙□ □龙□□ □□龙□

□□龙□ □龙□□ □□龙□ □龙□□

□□□龙 龙□□□ □□□龙 龙□□□

参考答案:龙飞凤舞 麟角龟龙 龙争虎斗 车水马龙

生龙活虎 虎踞龙蟠 攀龙附凤 谢过龙恩

千载龙年 藏龙卧虎 老态龙钟 画龙点晴

望子成龙 龙腾虎跃 叶公好龙 龙潭虎穴

注:另外还有“来龙去脉”、“活龙活现”、“群龙无首”、“鱼龙混杂”、“降龙伏虎”、“二龙戏珠”等。

三、智能显示 【 心中有数 】

(一)思想教育

1.了解古代杰出科学家张衡的卓越贡献并学习他科学而严谨的治学精神。2.了解袁枚不满儒家诗教、反封建礼教的精神。(二)语文常识

1.关于《后汉书》及传记的知识。

2.了解祭文的一般内容、特点和作者简况。(三)基础知识 见“学法拽要”(四)阅读提要

1.掌握按时间顺序叙事,详略得当的方法。

2.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多种表达方式。(五)写作借鉴

学习写人记叙文的一般写法。【 动脑动手 】

(一)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B.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C.大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D.验之以事,合契若神。(二)文学常识简答

1.“前四史”指的哪四史 ? 作者分别是谁 ? 2.《二京赋》和《两都赋》的作者是谁 ? 其中“二京”和“两都”指的是哪些地方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的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5.徒流及死,具有等差()A.囚徒流放和处死,都有等级次第 B.囚徒流放和处死,都有相等的差别

C.服劳役、流放直到死刑,都有相等的差别 D.服劳役、流放直到死刑,都有等级次第 6.a 不惧比干之诉 b 高宗意乃解()A.a 不怕像比干那样受到指斥 b 高宗的情绪这才缓解 B.a 不怕像比干那样受到指斥 b 高宗的主意这才消释 C.a 不怕像比干那样遭受杀害 b 高宗的主意这才消释 D.a 不怕像比干那样遭受杀害 b 高宗的情绪这才缓解

7.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从分句间语意关系的角度看,相同的一组是()a 自古以为难,臣以为不难。b 岂有罪非极刑,特令赐死 ? c 陛下必欲变法,请今日为始 d 卿能守法,朕有法官。A.ab B.ac C.bd D.cd 8.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权善才得罪了飞骑,飞骑为了报复,利用高宗奉守孝行的心理,竭力要将善才的过错问成死罪,从而引发了高宗和狄仁杰之间是否要处死善才的一场激烈争论。

B.由于狄仁杰坚持己见,拒绝执行高宗的命令,高宗为此十分恼怒,在这君臣双方相持不下时,侍中张文挥动笏板,要仁杰离去,但仁杰仍然援引古例强行谏劝。

C.狄仁杰在谏劝时,十分讲究语言艺术,他称赞高宗有如尧舜,而尧舜又是以宽厚仁爱为本的君主,这就使得高宗感到十分为难,为此不得不接受仁杰的谏劝。

D.狄仁杰认为法令既已公之于众,就不可有徇情枉法而罪非其罪的事情,他主张法令不可无常,使全国上下无所适从,只要法令没有改变,就不可将善才处以极刑。答案解析(一)A、C、D都是状语后置,分别是“以„„之形饰”、“于„„历算致思”、“以事验之”,B项是宾语前置,“未之有”应为“未有之”。(二)题1,“前四史”指的是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范晔的《后汉书》、陈寿的《三国志》。题2,班固的《两都赋》和张衡的《二京赋》中的“两都”和“二京”指的是西汉的长安和东汉的洛阳。

(三)1.A “绳”是名作动,但释“捆绑”不妥,据句意应为“按法律处置”;B“胜”按句意应读 shēng,意为“能承受”,写特别伤心,“控制”不妥;C“恨”指“朕”对此事特别不满意,应是“不满意”。D的“请”指向皇上提出请求,所以正确。故选D。2.按句意“因”和“乃”都应译为“于是”,“止”和“仅”都是限制性副词,都应译为“只是”。A、C、D的判断与此不符,都错了。故选B。3.“善才斫我父陵上柏,我为子不孝”是高宗要杀善才的原因,所以“是”指代的是C。而 A 和 B 是结果的一部分,D 只是原因的一部分,都不能取。故选 C。4.“朕”自秦始皇开始只是皇帝专用的自称,不包括“诸侯王”。5.“徒”指被罚服劳役的人,“流”古代的一种刑罚 —— 流放,按罪行情节轻重还有等次差别,所以 D 项符合文句意。而A、B项对“徒流”解释错了,C 项的“相等”也不妥。故选D。6.A①的“指斥” ②的“缓解”都不妥,B①的“指斥”,D②的“缓解”都不妥,又构成了 A = B + D 的组合形式。C 完全符合句意,故选 C。7.逐句准确译过,据分句及全句意再加适当虚词验证,便可看出:①两分句间是转折关系。②两分句间也是转折关系,所以 A 正确。③为假设关系。④为承接关系,故B、C、D三项不可取。只能选A。8.C 项中“十分讲究语言艺术”和“以宽厚仁爱为本”都是原文中未涉及的,故C项不符合原文意思。选C。

【 创新园地 】

请你先阅读本课“妙文赏析”中《孔子论水》,思考一下,若由此升华、联想到“水”的话题,写一议论文,有哪些立意角度 ? 看谁写的立意角度最多。

【 创新园地 】参考答案

1.污身垢体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2.没有涓涓细流,就没有汪洋大海。3.不放任自流,才能勇往直前。

4.柔弱的点点滴滴,照样能穿透岩石。5.纵然千回百折,终要流入大海。6.积累越多,力量越大。7.地位越高,向下之心越切。

8.甘愿在卑微低下的位置上,发挥应有的作用。9.安于潭中的宁静,就永远流不进海洋。10.靠堤坝的扶持,才高深莫测。

11.洪流所至,既摧枯拉朽,也泥沙俱下。12.为了自由,即使是“蚁穴”,也要开拓为“通途”。13.即使是深广的大海,也不拒纳百川。14.险恶之处,往往饰以旋涡的笑靥。

15.因一心向下,才被人们高高的抬到水塔之上。16.那怕是一丝缝隙,也要以柔和的方式挤进去。17.总是把比自己贵重的油举到上面。

18.能到达目的地,就在于前仆后继、源源不断的涌来。19.益人一生,却从不需要回报什么。

20.谁对它冷酷异常,它便回报异常的冰冷。21.在温暖、高涨的热情下,使飘飘然了。22.虽为廉价,但世间万物,谁也离不开它。23.宁走一辈子的下坡路,也从不违背自然规律。

24.即使船只沉重地压在身上,也要把它托浮着送向理想的彼岸。25.在载舟的同时,也能覆舟。26.虽造福万物,但从不自矜自傲。

27.无论升得多高,也要投向母亲的怀抱。28.总是在冷热面前,显现为不同的面孔 29.进入怎样的环境,就以怎样的形态行动。30.前进的道路,不会是笔直的。

第二篇:祭妹文教案

课外补充教学:《祭妹文》

1、袁枚(1716--1798),字子才,号简斋,钱塘人。清初诗人、散文家和文学批评家。乾隆进士,曾官江宁知县。不久辞官,定居江宁(南京市)之小仓山,故自号“仓山居士”,所居之园称随园,因而自号“随园老人”。对于诗文的创作,他反对传统的儒家礼教的束缚,主张直抒性情。这就是他所首创的著名的“性灵说”。不过,从他的创作实践来看,他的作品大多数是抒发闲情逸致的。他的作品集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和笔记小说《子不语》等。袁枚自成一家,与纪昀齐名,时称南袁北纪。

2、《祭妹文》以“情真”而备受世人推崇,它与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欧阳修的《陇冈阡表》一同被古文家誉为“鼎足而立”的美文。

3、“祭文”的特征。祭文是哀悼死者的文章,多表示对死者的崇敬和怀念。古代的祭文在语言形式上有散文,有韵语,也有用辞赋形式写成的。祭文在祭祀时要宣读,希望死者的魂灵来享用祭品,所以文章开头常有“维年月日(即某年某月),×××(祭奠者)谨以清酌庶羞(即清澈美味的酒食)之奠,于×××(死者)之墓下”之类的格式;文章末尾常用“呜呼哀哉,尚飨(即请享用祭品的意思。飨,通“享”)。以后逐渐打破这种格式(如本文)。现在用来追悼死者的悼词,即从这文体发展而来。

《祭妹文》原文与译文对照:

①乾隆丁亥冬,葬三妹素文于上元之羊山,而奠(之)以文曰: 呜呼!汝生于浙而葬于斯,离吾乡七百里矣,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觭:通“奇”,怪异。)

译文:乾隆丁亥年的冬天,在上元县的羊山上安葬了三妹素文,并作(用)这篇文章来祭奠:唉!你生在浙江却葬在这里,远离我们的故乡七百里了,当年那时候即使做怪异的梦、幻想,哪里知道这里竟是你的埋骨所在呢?

②汝以一念之贞,遇人仳离,致孤危托落。虽命之所存,天实为之;然而累汝至此者,未尝非予之过也。予幼从先生授经,汝差(cī)肩而坐,爱听古人节义事;一旦长成,遽躬蹈之。呜呼!使汝不识诗书,或未必艰贞若是。

译文:你因为有坚守贞节的想法,嫁了一个品德败坏的丈夫而被遗弃,导致了婚姻上的孤独不遇。虽然这是命中注定,是上天的安排;然而连累你到这种地步,也未尝不是我的过错。我从小跟从老师学习儒家的经书,你同我并肩坐在一起,爱听那些古人的节义故事;一旦长大成人,你立即亲身来实践。唉!假使你不懂得经书,或许未必会象这样苦守贞节。

③余捉蟋蟀,汝奋臂出(于)其间;岁寒虫僵,同临(于)其穴。今予殓汝葬汝,而当日之情形憬然赴(于)目。予九岁,憩(于)书斋,汝梳双髻,披单缣(jiān)来,温《缁衣》一章。适先生奓户入,闻两童子音琅琅然,不觉莞尔,连呼则则。

译文:我捉蟋蟀,你在一旁动胳膊助力;寒冬蟋蟀死了,你又同我一起来到它的穴边(凭吊)。今天我收装殓你的尸体给你安葬,而当年的种种情形,却一 1 一清晰地呈现在眼前。我九岁时,在书房里休息,你梳着两个发髻,披了一件细绢单衣进来,共同温习《诗经》中的《缁衣》一章。恰好老师开门进来,听到两个孩子琅琅的读书声,不禁微笑起来,连声“啧啧”称赞。

此七月望日事也,汝在九原,当分明记之。予弱冠粤行,汝掎(jǐ)裳悲恸。逾三年,予披宫绵还家,汝从东厢扶案出,一家瞠视而笑,不记语从何起,大概说长安登科,函使报信迟早云尔。

译文:这是(当年)七月十五日的事情,你在九泉之下,应当清楚地记得吧。我二十岁左右去广西,你拉住我的衣裳悲伤痛哭。过了三年,我考中进士衣锦还乡,你从东厢房扶着书桌出来,一家人瞪着眼相视而笑,记不得当时话是从哪里说起,大概说了些长安中进士以后以及报信人报信来得早、晚等等吧。

凡此琐琐,虽为陈迹,然我一日未死,则一日不能忘。旧事填膺,思之凄梗,如影历历,逼取便逝。悔当时不将嫛婗(yīní)情状,罗缕纪存。然而汝已不在人间,则虽年光倒流,儿时可再,而亦无与(之)为证印者矣。

译文:所有这些琐碎的事情,虽然已经成为过去,但只要我一天不死,就一天也不能忘却。往事堆积在我的胸中,想起来心头悲切得像被堵塞似的,它们像影子一样似乎非常清晰,但真要靠近它抓住它却又不见了。我后悔当时没有把这些儿时的情状,一条一条详细地记录下来。然而你已不在人间了,那么即使年光可以倒流回去,儿童时代可以重新来过,也没有能和我一起证实当年情况的人了。

④汝之义绝(于)高氏而归也,堂上阿奶仗汝扶持,家中文墨目矢(shùn)汝办治。尝谓女流中最少明经义、谙雅故者,汝嫂非不婉嫕(yì),而于此微缺然。故自汝归后,虽为汝悲,实为予喜。予又长汝四岁,或人间长者先亡,可将身后托(于)汝,而不谓汝之先予以去也!。

译文:你与高家按道义断绝关系后回到娘家,堂上老母亲依仗你照料扶持,家中的文书事务盼望你去办理。我曾经说过女人当中最缺少明白经书的意义、熟悉文章典故的人,你嫂子并非不够柔顺和静,但在这方面稍微有点欠缺。所以自从你回家后,虽然我为你而悲伤,可实在为我自己高兴。我又比你年长四岁,或许像世间通常那样年长的先死,那就可以将身后之事托付给你,却没有想到你比我先离开人世啊!

⑤前年予病,汝终宵刺探,减一分则喜,增一分则忧。后虽小差(“瘥”),犹尚殗殜(yè dié),无所娱遣。汝来床前,为(我)说稗官野史可喜可愕之事,聊资一欢。呜呼!今而后吾将再病,教(予)从何处呼汝耶!译文:前些年我生了病,你整夜都在打听、探望病情,(病)减轻一分就高兴,加重一分就担忧。后来虽然我的病情稍有好转,但仍半卧半起,感到没有什么好娱乐消遣的。你来到我的床前,给我讲一些稗官野史中使人好笑和使人惊奇的故事,姑且给我带来一些欢乐。唉!从今以后我如果再有病了,教我从哪里去呼唤你呢!

⑥汝之疾也,予信医言无害,远吊(于)扬州。汝又虑戚吾心,阻人走报。及至绵惙(chuî)已极,阿奶问(汝)望兄归否,强应曰“诺”。已予先一日梦汝来诀,心知不详,飞舟渡江。

译文:你生病了,我相信医生说“不要紧”的话,所以才远去扬州吊唁别人。你又怕使我心中忧愁,阻止别人来给我报信。等到病已垂危时,母亲问你盼望哥哥回来不,你才勉强答应说:“好。”我已在前一天梦见你来诀别,心里知道不吉利,就飞快地坐船过江赶回家。

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四支犹温,一目未瞑,盖犹忍死待予也。呜呼痛哉!早知诀(于)汝,则予岂肯远游;即游亦尚有几许心中言要汝知闻,共汝筹画也。

译文:果然我在未时回到家,而你已在辰时断气了。你的四肢还是温暖的,一只眼睛还没闭上,大概你还在忍受着死痛等待我吧。唉!痛心啊!早知要和你诀别,那我怎么肯离家远行呢?即使出外也还有许多心里话要让你知道听见,同你一起商量安排啊!

而今已矣!除吾死外,当无见期。吾又不知何日死,可以见汝,而死后之有知无知,与得见不得见,又卒难明也。然则抱此无涯之憾,天乎?人乎?而竟已乎!译文:如今完了,除了我死以外,应当没有相见的日期。可我又不知道哪一天死,才可以见到你,而死后究竟有知觉还是没有知觉,以及能相见还是不能相见,终究是难以明白的啊!如果这样那么我将终身抱着这无边的遗憾,天意吗?还是人为的呢?竟然就这样完了吗!

⑦汝之诗,吾已付梓;汝之女,吾已代嫁;汝之生平,吾已作传;惟汝窀穸(zhūn xī)尚未谋耳。先茔在杭,江广河深,势难归葬,故请母命而宁(使动用法,使„安息)汝于斯,便祭扫也。

译文:你的诗,我已经付印了;你的女儿,我已替你安排她出嫁了;你的生平,我已写了传记;只有你的墓穴还没有安排好。我家祖先的坟墓在杭州,但是江广河深,势难将你归葬到祖坟,所以请示母亲的意见而把你安葬在这里,以便于祭奠扫墓。

其旁葬汝女阿印;其下两冢,一为阿爷侍者朱氏,一为阿兄侍者陶氏。羊山旷渺,南(名词作状语)望原隰(xí),西望栖霞,风雨晨昏,羁魂有伴,当不孤寂。所怜者,吾自戊寅年读汝哭侄诗后,至今无男,两女牙牙,生(于)汝死后,才周晬(zuì)耳。(袁机死后两年,袁枚63岁时,他的妾钟氏才为他生了个儿子名叫“阿迟”——老师注)译文:在你的墓旁葬着你的女儿阿印;在下面还有两个坟墓,一个是父亲的侍妾朱氏的,一个是我的侍妾陶氏的。羊山空旷辽阔,往南看是一片平广低湿的地方,往西看是栖霞山,风风雨雨清晨黄昏,你这个寄居他乡的灵魂有了伴侣,应当不致于感到孤独寂寞。所可怜的是,我自从戊寅年读了你写的哭侄子的诗后,到如今还没有男孩,只有两个牙牙学语的女孩,出生在你死后,才只有一周岁。

予虽亲在未敢言老,而齿危发秃,暗里自知,知在人间尚复几日?阿品远官(于)河南,亦无子女,九族无可继者。汝死我葬,我死谁埋? 汝倘有灵,可能告 我?(九族——指高祖、曾祖、祖父、父亲、本身、儿子、孙子、曾孙和玄孙——老师注)

译文:我虽因母亲健全而不敢说自己老,但牙齿已经活动头发已秃,自己心里知道,在这人世间还能再活几天?阿品弟远在河南做官,也没有子女,我家九族之内没有可以传宗接代的人了。你死有我安葬,我死后由谁来埋葬呢?你死后如果有灵的话,能够告诉我吗?

⑧呜呼!身前既不可想,身后又不可知,哭汝既不闻汝言,奠汝又不见汝食。纸灰飞扬,朔风野大,阿兄归矣,犹屡屡回头望汝也。呜呼哀哉!呜呼哀哉!译文:唉!(你)活着时候的事已经没法想像,死后的事又无法知道,哭你既听不到你回话,祭你又看不到你来吃。纸钱的灰烬飞扬着,北风在旷野里显得更猛,我回去了,还在不时地回头看你。唉,真悲痛啊!唉,真悲痛啊!

一、本文是按什么顺序、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

分析:本文(除开头、结尾外)以时间先后为顺序组织材料,以兄妹间的亲密关系作为贯串全部内容的线索,写出死者一生的经历,显示死者的品德,抒写了对死者的深情悼念。

开头总说亡妹葬于异地,交代祭奠时间、祭者身份,并用“呜呼”一语转第一人称为第二人称,直呼亡妹,奠定全文凄切哀惋的基调。

主体部分先概述亡妹不幸的一生,把她的“遇人仳离,致孤危托落”归咎于诗书。以下便按时间的顺序叙事。

先记幼年琐事,表现兄妹间的亲密关系。接着叙妹归母家后兄妹相依之情,从而表现死者的才德。这以前,亡妹在夫家一段情节,已于上文概述她不幸的一生时提及,所以只用“义绝高氏”四字带过。再往下便叙亡妹的病危和死,写她忍死待兄,而临终未得一面,对自己的远游无限懊悔,一字一泪,是全文的顶峰。然后写亡妹身后之事的筹措,安慰与伤痛交错。

结尾直抒悲痛之情。“哭汝”二字总括全文,“奠汝”二字与前面交代语中“奠以文”相应。末了连说“呜呼哀哉”,呼应开头一段的悲叹,一往情深。

从选材的角度看,作者奠祭亡妹边哭边诉,笔随忆至,儿时的回忆,往日的手足情,对亡妹身后诸事的安排,一齐倾叙出来,似乎写得很“散”;但是这一切往事,又始终围绕着亲密的兄妹关系和哀悼亡妹这一中心,这就使文章在结构上具有“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从组织材料的角度看,把当年事和眼前景相结合:通过忆旧来悼念逝者,写这些往事时都紧扣眼前。比如写“今予殓汝葬汝”的事实,就自然联想到儿时共同葬虫吊虫的情景由此更加深了内心的悲痛。这就使“形散而神聚”的特点更加突出。

二、本文可分为几个部分?是如何按时间顺序叙事的? 全文可分为三大部分:开头一段是第一部分,叙述葬妹的时间、地点,交代因葬妹而撰文设祭。第2~8段是第二部分,抒写对亡妹的怀念。结尾一段是第三部分,写祭时所想、所见及祭毕而归的情景。第二部分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先用两段文字概述亡妹的不幸遭遇,以下五段则按时间叙事:①写儿时几件小事,表现兄妹间的亲密无间;②写妹归居母家以后的情况,表现妹之才德和兄妹相依之情;③写妹病逝和自己因远游而未及诀别的无限憾恨;④写对亡妹身后事的处理,并联想到将来自己身后的悲哀。

三、本文是通过记叙哪些生活琐事来表情达意的? 本文是一篇祭文,祭文的特点是要求概述死者的生平事迹,而袁机是一个封建社会中的妇女,生平无事迹可言,而她和作者又是同胞兄妹。所以作者选取了生活中的一些琐事来写。例如,回忆幼年时的生活情况,写了兄妹共同捉蟋蟀和埋蟋蟀、兄妹一同在书斋读书、兄长弱冠远游时小妹的悲恸和中进士还家后全家的欢乐等几件事;记叙袁机归居母家后的情况,写了她扶持堂上阿母、治办家中文墨和在兄病时终宵刺探、为说稗官野史等几件事;记叙袁机病中及去世时的情况,写了她病重时阻人走报、病危时盼望兄归,病逝后一目未瞑等几件事。文章就是通过这些生活琐事的叙写,寄托了作者的无限哀思,表达了兄妹间相依相存的亲情,对妹妹不幸遭遇的悲痛之情和感激妹妹的相助之情。

四、本文是怎样把抒情和叙事紧密结合起来的?

本文在写作上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在叙事中充分抒发自己的强烈的感情。具体来说,是通过两种方式来抒情的:一种是寓情于事,以情动人。文中所记的许多小事都渗透着作者怀念、同情和悲痛亡妹的真挚情意。另一种是在叙事中穿插一些抒情性的语句,来直抒胸臆,表达感情。例如,在回忆儿时的共同生活后说:“然而汝已不在人间,则虽年光倒流,儿时可再,而亦无为印证者矣。”在写袁机绝高氏而归对自己的帮助后说:“予又长汝四岁,或人间长者先亡,可将身后托汝,而不谓汝之先予以去也。”在写自己病中受到袁机的关心后说:“呜呼!今而后吾将再病,教从何处呼汝耶?”在写袁机病危及去世后说:“然则抱此天涯之憾,天乎,人乎,而竟已乎!”在写为袁机办理后事联想到自己无子时说:“汝死我葬,我死谁埋?汝倘有灵,可能告我?”这些都是在叙事过程中充分表达自己的哀痛心情,感人至深。

五、第3段写袁机的不幸遭遇,主要是从哪个方面来写的?为何这样写? 袁机被指腹为婚许嫁高氏,及长,高氏子无赖,本应解除婚约,但她因受封建礼教的影响,不肯解约。她婚后受尽虐待,不得已离婚而归居娘家,造成“孤危托落”的处境,以致早死。对于袁机不幸遭遇的具体情况,本段并没有正面写,仅在段首用了一句话加以概述。作者主要是从造成这种悲剧的根源上来写,文中说:“累汝至此者,未尝非予之过也。”为什么这样说呢?“使汝不识诗书,或未必艰贞若是。”这就是说,“识诗书”是造成袁机终身悲剧的根本原因,而“识诗书”又是由于和作者“伴读”所致,因此作者感到分外的悲痛。

在这一段中,作者主要是集中写造成袁机终身悲剧的根本原因,从而推究到自己的过失,谴责了诗书的毒害。这是伤心已极的激愤之语,因而表达的哀伤就更加真挚、深刻、感人。

六、第4段中共写了三件事,作者在写这三件事时抓住了哪些细节的描写? 这些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写幼年共同捉蟋蟀时,袁机“奋臂出其间”,表现了她天真活泼的情态;写兄妹共同读书时,袁机“梳双髻,披单缣”,显示了她稚嫩可爱的神态;写作者远游时,袁机“掎裳悲恸”,作者中进士返家时,袁机“从东厢扶案出”和“一家瞠视而笑”,这一恸一笑,表现了袁机纯真的兄妹之情。总之,这些细节描写都表现了袁机活泼可爱的少女形象,以及与作者之间的天真无邪、亲密无间的兄妹之情。

七、祭文是一种什么样的文体?本文与一般祭文有什么不同之处? 古代的祭文是一种对死者表示崇敬和怀念的文体,相当于现在的悼词。祭文的体例,一般是以简叙死者生卒年月、享年多少,由某人主祭为发端,以追叙死者生平事迹、抒发哀痛之情为主体,以呼告死者安息、“尚飨”结尾。由于一般祭文是应合礼仪的需要,作者也就虚应故事谀颂死者,因此多浮夸不实,缺乏感人的力量。而本文和一般祭文不同,从内容来看,它不像一般的祭文那样追叙死者生平事迹,而是选取一些典型的生活琐事来写;从感情的抒发来看,它语出肺腑,表达了哀惋真挚的感情。

八、本文有什么积极意义?

本文在概述亡妹一生的不幸时,指出她之所以“遇人仳离,致孤危托落”,是由于幼年读经书,“爱听古人义事”,因而“以一念之贞”造成了终生的悲剧。指出了“识诗书”是亡妹一生悲剧的根源。虽然作者还不是提倡反对封建礼教,但他对于妇女的守节,对于吃人的封建伦理道德观念,毫不隐讳地表示了怀疑。这也揭露了封建礼教和道德观念对人的精神毒害,因而本文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九、阅读《女弟素文传》,帮助理解课文。

枚第三妹曰机,字素文。晰而长,端丽为女兄弟冠。幼好读书,既长,益习于诵,针衽之旁,缥湘(浅青、浅紫的帛,常作书囊书衣,遂借代书卷)庋(藏也)积。

雍正元年,先君客吴中,闻衡阳令高君清卒,库亏,妻子系狱,叹曰:“我高公幕下客也,非我往,则难不解。”遂治装,历洞庭而南,告其弟高八曰:“曩而兄倾库供上官,吾尝止之,而兄不可;则劝其簿籍而加印焉,亦知正为今日计乎?”高大悟,检箧,得印簿,诉制军(总督)。制军者,大学士迈柱也。素善先君,兼知高公之冤,为平其事。当是时,簿中资人隐探高氏孤稚无能为,使人具三千金啖(利诱)先君,先君怒而叱之,高八亦感谢,临别泣曰:“无以报,闻先生第三女未婚,某妻方妊,幸而男也,愿为公婿。”已而果然,因寄金锁为礼,时妹周晬(周岁),枚长妹四岁,代系金锁饰项者数年。高故如皋人,而先君自楚归,复之粤,之滇,之闽,与高氏音问遂绝。

乾隆七年,高八执讯来曰:“某子病,不可以婚,愿以前言为戏。”先君犹豫。妹侍侧,持金锁而泣,不食。先君亦泣,亦不食。以其意复高氏。高氏族人惊讙,传高氏得贞妇。高八殁,其兄子继祖来曰:“婿非疾也,有禽兽行,叔杖 死而苏,恐以怨报德,故佯言辞婚,贤女无自苦。”妹闻如不闻,竟适高氏。高渺小,偻而斜视,躁戾佻险,非人所为。见书卷,怒,妹自此不作诗;见女工,又怒,妹自此不持针黹;索奁具为狎邪(嫖妓之类)费,不得,则手掐、足踆、烧灼之毒毕具。姑(婆婆)救之,殴姑折齿。输博者钱,将负妹而鬻。妹见耳目是非,告先君。先君大怒,讼之官而绝之。

妹归侍母,母体微不适,妹彻夜立,持粥饮,而匕箸进之。又能记稗官杂史、国家治乱、名臣言行、神仙鬼怪可喜可愕者,数称说歌呼,为老人娱,枚入定省,闻所未闻,学为之博。自离婚后,长斋,衣不纯彩,不髲剃,不闻乐,有病不治,遇风辰花朝,辄背人而泣,如皋人至,必出问堂上站安否,寄赠服食甚谨。前一年,高氏子死,妹亦病,以乾隆二十四年十一月死,年四十。

枚在扬州,闻病奔归,气已绝,一目犹瞠也,抚之乃瞑。女阿印病瘖,一切人事器物,不能音而能书,指形摹意,皆母教也。想见妹之苦志云。检箧,得手编《烈女传》三卷,诗若干。(《小仓山房文集》卷七)〖小资料〗

(一)重点内容图示。

(二)袁机诗二首。

《感怀》

兰熏粉泽久飘流,落叶哀蝉独倚楼,奁具久为游子费,书香空与此身留; 梦中明镜开还合,水上飞云断不收,回着夕阳芳草路,哪堪重忆恨悠悠。

《春怀》 二月清明柳最娇,春痕红到海棠梢,寄声梁上双飞燕,好啄香泥补旧巢。

(三)设身处地,站到作家所处的时代去理解袁枚,更能体验袁枚的真实情感。

1、“呜呼,汝生于浙而葬于斯,离吾乡七百里矣,当时虽奇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这是一段极平常、极朴实的文字,但这极平常、极朴实的文字里所融注的情感却是哀极、痛极、撕心裂肺的。

中国古人,有着极深挚的乡土情结。这种“情结”,集中地体现在他们对乡土的依恋之上。因而,生于兹,养于兹,劳作于兹,宁葬于兹,便成了绝大部分中国古人共同的生命历程。在他们看来,故乡,是家的永恒的载体,离开她,便是背井离乡,浪迹江湖;故乡,是先人遗骨的安息之地,人死之后,是必须归葬祖坟,“叶落归根”,见先人于地下的。否则,便是“客死他乡”,作“孤魂野鬼”,灵魂也将无所依傍。“日暮乡关何处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从这些诗句里,我们可以真切地体会到,诗人“叶落归根”的心情是何等地迫切,寻找故乡时的境况是何等地凄冷,形单影只的情形又是何等地孤苦。古人的这种文化心态,给袁机的一生注上了更为悲惨的情感内涵。我们站在袁枚的角度想想,妹妹是如此地聪慧、柔顺、知书识礼,她本该有平安、幸福的一生,但不幸的婚姻剥夺了她的一切,最后的结局竟然是客死他乡,作孤魂野鬼,死后也找不到归宿啊!

2、“在家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三从”),宗法的伦理规范,确定了中国古代女人特殊的人文角色——男人的附属品,而“从一而终”的贞节要求,更是决定了她们“生是夫家人,死是夫家鬼”,这就是袁机“一念之贞”的文化背景。这种文化背景,对袁机的身份作了这样的规定:生是高家人,死是高家鬼。也就是说,袁机不是袁家人,她的宁葬之所应是高氏祖坟。于是,袁机的结局就变得更为凄惨:按礼法,她不能归葬杭州的“先茔”;“义绝高氏”,又使得她不能宁葬高氏祖坟——无论怎样,她都是死无正当的葬身之所了。袁枚无论如何也无法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阿妹一生,何如此之悲也!

“使汝不识诗书,或未必艰贞若是”,这里的自责、悔恨,倾注着袁枚对阿妹遭遇的深切同情,饱含着袁枚内心无法排遣的巨大痛苦。

3、“子孙发达,万代文长”,“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传宗接代”,使家庭或家族“香火有嗣”,是中国古人极为庄严的道义责任。为人子者,如果后代中没有男丁,即意味着辱没了父母和先人,是最大的不孝;人丁不旺,后继乏人,甚至“断子绝孙”,则标志着家族的衰败或消亡;膝下无子,门庭清冷,老来将百无聊赖,伶仃孤苦。这可是人世间最大的悲哀啊。但这样的命运却恰恰降临在了袁枚的身上。“吾自戊寅年读汝哭侄诗后,至今无男”,“阿品远官河南,亦无子女”。这种家庭、家族的不幸,使袁枚的心灵遭受到了极度的创伤,他自然想到了“九族中无可继者”的可怕后果,也自然想到了“汝死我葬,我死谁埋”的悲惨结局。前路灰暗凄冷,不堪忍受。他的心在哭泣,在流血。他要找一个贴心的人倾诉,而亡妹正是能体贴、理解他这种悲楚的最贴心的人,于是,他向妹妹打开了平日难以开启的情感闸门,将自己的痛苦一泻千里。这种哀中之哀,这种痛中之痛,更是呼天抢地,绞断肝肠。

第三篇:张衡传教案

教学目标:

1.积累文中涉及的重点文言词句知识; 2.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概括张衡各方面成就;

3.学习张衡从容淡静、勤勉谦虚等优秀品质,并形成一定深度的思考与判断。教学方法:

1.通过课前预习及课堂提问、点拨法,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语法现象; 2.通过合作探究,把握人物性格;

3.通过延伸拓展,联系自身实际,获得有益启示。教具准备:

多媒体投影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认识的这个人,是我国东汉的学者张衡。1900年前,当人们都还在茫然中打量这个世界时,张衡,就已经将自己的足迹踏遍了他所能触及的所有的文明巅峰。他是文学家,二京大赋,气势恢宏; 他是书画家,东汉四家,上有其名; 他是数学家,圆周率说,千年第一; 他是发明家,浑天地动,构造奇精; 他是地理学家,地形图表,泽被后世; 他更是天文学家,洞观天象,拨正视听。

他可谓是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中通人事,无所不精。他为什么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今天,我们就来跟随南朝历史学家范晔,走进《后汉书 张衡传》,解读他的精彩人生。

二、整体感知,掌握重点字词

1.请三位同学分段朗读课文,要求声音洪亮,读准字音和断句。其他同学认真听读。2.检查重点字词的解释。课件出示。

三、文本分析,自主感悟

1.在读这篇文章之前,你听说过张衡吗?那你所了解的,是关于张衡的什么? 2.这篇文章,除了向我们介绍张衡的科学成就,还介绍了张衡哪些方面的成就? 3.在这三方面,张衡分别取得了哪些主要的成就呢?结合课文思考,概括回答。学生概括回答

4.教师小结:我们读名人的传记,不仅仅是为了知道他们的生平事迹,更重要的是在了解这些伟人的过程中探寻他们的精神世界,从而汲取智慧和力量。张衡的成功绝不是偶然的,也绝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天资聪颖。苏轼曾说:“古今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一个人成就的取得一定离不开性格和精神的引领。所谓性格决定命运。从张衡的生平事迹、成就中,你能看出他有怎样的性格呢?请同学们再次研读课文,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自己的理解。大家可以相互交流。

5.同学结合文章内容谈对张衡性格的理解。6.总结:

张衡从容淡静 勤勉谦虚细心严谨 不慕名利 果敢机智正式因为他有如此优秀的品质,所以他才能在各方面都取得杰出的成就。

四、拓展延伸 1.教师引导:

在那个时代,张衡绝对是达人级的人物,有四句话可以概括:

浑天地动两仪争辉,科学文学一代巨人。从容淡静勤勉终生,万代景仰名曰科圣。

如果说他的成就是金字塔尖发出的耀眼光芒,那么他的这些优秀品质,便是支撑塔身的坚固基石。古今中外有很多像张衡这样的伟人,如今,他们已经化成了历史线轴上的永恒坐标。我们不可能复制他们的人生道路,但是他们身上所蕴含的那些做人做事的品质,却是我们应当汲取并坚守的。

张衡成功的性格因素有很多,你有哪些感悟呢?请同学们联系生活或自身,就其中一点谈谈想法。2.学生发言 3.教师小结:

同学们从不同方面谈了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可以看出,大家都在用心品味着张衡带给我们的触动。我也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感受。

张衡身上有诸多值得我们汲取的优秀品质,不过在我认为,他的从容淡静是值得仰视的。但这种淡静就不是要无所作为,而是淡泊明志,心无旁骛地向理想前进,有了这份淡静,才有了张衡孜孜不倦的追求,硕果累累的成就。也许是受了张衡的影响吧,陶渊明有“采菊东篱下”的悠然轻灵,苏东坡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潇洒,沈从文有洗尽浮华的优雅淡定,钱钟书有荣辱悲欢前的坦然寂静。他们也因了这份从容淡静,成为大成就者。

也许,喧嚣中我们总是浮躁难安,纷杂里我们往往迷失本性,那就尽力让心变得恬淡一些,将一切的得失,一切的诱惑视作过眼烟云,用那颗最纯真的心去聆听梦想的声音,诗意前行。

最后,把这幅不算特别工整的对联送给张衡,也送给同学们!

“天才、全才、奇才,才高八斗 人品、文品、官品,品正行端 横批 品才双馨”

愿同学们学业有成,品才双馨!

在经过紧张的准备之后,在经历四易讲稿,五次试讲之后,5月19日在公开课上还是有种种不如人意的地方,为此,我做了认真的反思,和各位同仁共同探讨:

一、布置预习任务一定要尽可能地详尽、具体。

如果文言文想要将思想意义作为主要教学目标,那么就一定得确保学生们在文意疏通上基本没有什么障碍,布置预习任务就应该尽可能地详尽、具体。不能只笼统地告知学生要预习,要会翻译,一定要具体到字词句上。这次公开课上学生在梳理字词时表现出的生疏、迷茫,应该说,和我对他们的预习指导不够到位有很大关系。

二、语文课一定不能脱离文本泛泛而谈。

就如党老师评课时所说,语文课就是语文课,要教给学生阅读和写作的能力。不要越俎代庖。

对文本的深入挖掘是有必要的,但是也不能为了追求所谓的华丽,过于延伸,架空教材。教师飘飘然,津津乐道,学生却是昏昏然,一无所获。

语文课,老师要踏踏实实地上,让学生实实在在地学。

三、文言文学习一定要让学生抛下翻译书,自主完成。

借助翻译书学习文言文已成了每位初高中生的通例,只要学习文言文,就几乎人手一本翻译书。乍看似乎卓有成效,提问起来,字字会译,句句精通,然而,从这句中抽出任何一字来问他们,却基本是一无所知。我感觉,这实在是翻译书惹的祸,试想,一个身体健全的人,若是每日都依靠拐杖生活,到最后,那一定得是自己把自己“忽悠”拐了。同样,总是依赖翻译书,又怎能具备亲自查字典才能获知的经验呢?若没有这种经验的积累,又怎能将之迁移运用到更多的文章中去呢?

总之,这次参加优质课比赛,从其他选手的,以及自己的课堂表现中,我看到了日常教学中自己忽略的诸多问题,也从中获得了许多有益的启示。学无止境,我会继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完善自己的教学思路。也请各位同行多多指正。

第四篇:张衡传教案

张衡传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范晔的生平和《后汉书》;疏通课文大意,归纳文言知识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了解人物传记的写法和技巧,对张衡有深入的认识。

3.通过探究张衡成为世界史上罕见的才华横溢的伟人的原因,学习张衡刻苦钻研和注重社会实践的精神。

教学方法:诵读

合作 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早在1700年前,当西方各国对地震尚处于迷惘无知的时候,张衡已经能准确地测知地震了。张衡开创了世界地震学的先河。历史和人民对张衡作出了多高的评价呢?1956年10月,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曾题词道:“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请看范晔在《后汉书》中是如何记载张衡事迹的。

二、知识积累

1、知人物:作家及张衡简介(见注解①)

2、课前结合书下注释梳理我国古代文化常识。

⑴三辅、太学、五经、六艺。

⑵管职升降与人才选拔:孝廉、公府、公车、举、辟、召、征、郎中、太史令、拜、迁、转、出、视事、下车、乞骸骨等。

三、检查预习

1、通假字: ①员径八尺(员通“圆”)

②形似酒尊(尊通樽)

③一时收禽(禽通擒,擒拿)

2、古今异义词 ①举孝廉不行。(不行,古义:没有去应荐。今义:不能。)

②衡下车(下车,古义:官吏初到任。今义:指从车上下来。)

3、活用词: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奇,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奇特)

4、多义词:

征:①公车特征拜郎中(征召)②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证据)

③兵未战先见拜征(失败)④挟天子以征四方(征伐)

举:①举欣欣然而告之(全,都。)②举孝廉不行(被举荐)

③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介词,拿,用)④南取汉中,西举巴蜀(攻取)

⑤何不作以上,莫令事不举(成功)

观:①因入京师,观太学(游学)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

③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建筑物的一种)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看见)

⑤无尝疑乎是,仅以蒋氏观之,犹信(看)

施:①傍行八道,施关发机(设置)②靡计不施,迄无济(施用施行)

致:①犹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用)②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到达)

③闲情逸致(情致,情趣)

5、知句式: ⑴判断句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也”表判断)

⑵被动句

举孝廉不行

连辟公府不就

⑶宾语前置句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⑷状语后置句

验之以事

犹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⑸省略句(张衡)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讽议(于)左右

果地震(于)陇西

6、口译下列句子

(1)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2)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3)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4)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5)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

四、整体感知

1、接龙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张衡的?文章的记叙重点是什么?

明确:第一部分(第1段),记述张衡的学业、品德和文学上的成就。第二部分(2~4段),介绍张衡在科学技术上的成就。第三部分(5~6段),介绍张衡在政治上的才干。

记叙的重点是张衡在科学上的才能和贡献。

2、张衡的高尚品德和杰出才能表现在什么地方?

明确:张衡的高尚品德表现在:(1)“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2)“从容淡静”,不慕世俗的虚荣,“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大将军“累召不应”,“不慕当世”;(3)品行端正,忧国忧民,作《二京赋》讽谏王侯,整治法度收拿奸党。其“才”高于世,表现在:一是“善属文”,写作著名的《二京赋》;二是“善机巧,作浑天仪,造候风地动仪;三是“善术学”,著有《灵宪》 《算罔论》;四是善政事,为政机智果断,不畏权贵,“称为政理”。

3、思考:张衡为什么有如此的文学才华?

点拨:张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天资聪明,勤奋好学。(原因之一)

张衡成为博学多才的伟人,除了上面的原因,还有哪些原因?

“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学生查字典疏通难点:“从容淡静”)有哪些句子为“从容淡静”作了注解?

“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累召不应”“衡不慕当世”。——谦逊持重,鄙视名利。(原因之二)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尤致思于„„”“研核阴阳,妙尽„„”“言甚详明”。——执著专一,治学严谨。(原因之三)

4、引导学生自读第四段,思考:本小节不到二百字,是如何介绍候风地动仪的?请概括要点。

明确:依据事物内在联系,简明而具体地介绍候风地动仪的制造和使用:①制造时间和仪器名称(1句);②材料、尺寸、形状、装饰(2句);③机件、内外构造(3、4、5句);④功能和作用(6、7、8句);⑤精确程度及效果(9、10句);⑥实践证明灵敏度和准确性(11、12句);⑦交代仪器正式使用(13句)。

5、在第5、6段中,为了表现张衡的政治才干,作者写了哪两件事?突出了人物怎样的性格?

明确:一件就是交代《思玄赋》的由来,突出了张衡的心思细密、小心谨慎;另一件是写张衡出任河间相时和奸党斗争的事。

(1)引导“阴知奸党姓名,一时收禽”说明什么?(说明张衡很聪明,很有政治才干。)

(2)“上下肃然,称为政理”又说明了什么呢?(说明张衡政绩显著,也反映了他为民除害,深得人心。)

6、本文在写作方法上的特点是什么?

明确:本文的写作特点是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人物的写法和详略得当的剪裁方法。

(1)本文是人物传记,介绍人物以时间为经,以事迹为纬。张衡一生经历了东汉章帝、和帝、安帝和顺帝四个时期。时间虽较长,文章叙述的时间线索却很清楚。从表达方式上说,以记叙为主。在第4段写候风地动仪,又以说明为主,辅以记叙。

(2)本文介绍了张衡文学、科学、政治三方面的才能和成就。其中,以科学方面的才能和成就作为重点详写。在介绍科学方面的才能和成就时,又突出了候风地动仪的研究制造,介绍特别详尽,对其他创造的介绍则较简略。这样详略得宜的安排,使文章重点突出,人物特点鲜明。

五、深入探究

郭沫若曾评价张衡“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属罕见。”请以“我看张衡”为题,各写一篇读后感。

六、课堂小结

学习文言文必须在落实字词的基础上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内容之后又反过来帮助我们识记文言字词。这篇传记仅以七百余字就概及张衡六十二年中善属文、善机巧、善理政等方面的成就,写出了一个真实的人、伟大的人。

第五篇:《张衡传》教案

陕西省佛坪县中学王宝杰辑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传记文章的特点,学习本文记人叙事详略安排得当的写法; 2掌握课文中所涉及的文言词句知识和文史、文化常识; 3文言词句知识的归纳整理和迁移运用。过程与方法

1、学习《张衡传》主要扣住两点,一是详略得当,二是语言简炼、形象、具体;

2、通过课文学习,了解人物传记的写法和技巧;

3、在学生对课文获得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开展思维活动,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情感价值观

了解张衡的品格和他在科学、文学、政治各方面的贡献,学习他刻苦求学、科学务实、追求真理的精神 教学重点:

本文详略的剪裁;人物传记的写法和技巧。教学难点:

区别虚词乃、于的用法。

教学方法:讨论法、朗读法、讲读课相结合。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用图片导入:先用多媒体显示下面的图片,然后教师提问。

请同学们观察下面这幅图片,说说图片中的仪器叫什么?是干什么用的?发明这个仪器的是哪朝科学家叫什么?(待同学们回答后,教师继续)地动仪张衡

对,这个仪器叫地动仪,是世界上第一架测定地震及方位的仪器。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发明家和政治家张衡发明的。(张衡,就是从小喜欢数星星的那个孩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介绍他生平事迹的文章——《张衡传》,让我们一起走进张衡的心灵世界。

二、作者范晔及《后汉书》: 该文选自《后汉书》。作者范晔(398~445),南朝宋史学家。字蔚宗,顺阳(今河南淅川东)人。曾任尚书吏部郎、左卫将军、太子詹事。后来因为刘义康谋反案的牵连,被处死。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后汉书》。

《后汉书》是纪传体东汉史,也是杰出的历史散文,南北朝时南朝宋范晔撰。范晔原定编著百篇,仅完成帝纪十篇、列传八十篇,十志未及完成而因密谋拥护文帝弟刘义康做皇帝而死于狱中。后人将梁代所注的晋司马彪《续汉书》八志三十卷补入,遂成一百三十卷的今本《后汉书》。范晔的《后汉书》与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合称“四史”。均对我国的文学、史学有很大影响。此书内容充实,对考核史实有参考价值。文笔简练生动,议论部分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文气流畅,既具史学识见,又有较高文学价值。刘知几称赞《后汉书》“简而且周,疏而不漏”(《史通•补注》),王应麟则说“史裁如范,千古能有几人?”《后汉书》为“前四史”之一。

三、解题。

传,传记,记叙的内容是一个人的生平事迹。

传记要突出传的特点,除了介绍人物姓名、籍贯外,还必须选择人物一生中最具代表性的事件,叙述其为人及对社会的影响。传记基本特点:详实而典型的文字记录和朴实而形象的文学色彩。

传记种类:自传、传、小传、评传、别传、外传等。本文属评传(既记叙人物事迹,有评介与探讨人物思想状况、所处时代背景、思想发展过程和对人类的贡献)。

四、梳理•积累 1.一词多义。(1)观

观太学(观摩学习)大王见臣列观(殿堂)此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玄都观里桃千树(道士庙)启窗而观(看)(2)征

公车特征拜郎中(征召)咸怪其无征(证明)挟天子以征四方(征伐)岁征民间(征收)(3)因

因入京师(因而)因以讽谏(就)

因其势而利导之(乘、顺着)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通过、经由)(4)乃

十年乃成(才)遂乃研核阴阳(就)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竟、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于是)(5)辟

连辟公府不就(征召

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通“避”)唇吻翕辟(开,打开)

辟病梅之馆以贮之(开辟,开设)辟邪说(排除,驳斥)疆土之新辟者(开垦)(6)制

其牙机巧制(制作,构造)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控制)

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指挥)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规模)2.古今异义。

寻其方面(古:方向;今:相处或并列的几点之一)衡下车(古:官吏初到任;今:从车上走下来)3.词类活用。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奇特)4.通假字。员径八尺(“员”通“圆”)傍行八道(“傍”通“旁”)一时收禽(逮捕。禽,通“擒”,捕捉)5.文言句式。(1)判断句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2)被动句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3)宾语前置句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4)介词结构后置句 果地震陇西(5)省略句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再转为太史令(6)状语后置句

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6.文化常识。(1)文史专名 ①五经:《诗》《书》《易》《礼》《春秋》 ②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学问和技能)五经十《乐》。(说经的经文和传文)③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④经、传:“经”批儒家的经典著作;“传”指注释、解说儒家经典著作的文字。⑤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⑥史汉:《史记》《汉书》。⑦《汉书》:纪传体、断代史。⑧纪传体;编年体;国别体。(例如:《史记》《资治通鉴》《战国策》)⑨通史;断代史。(例如:《史记》《汉书》)⑩《两都赋》和《二京赋》:《两都赋》的作者是班固,《二京赋》的作者是张衡。两都、二京:两个都城,西汉的都城长安和东汉的都城洛阳。(2)官职专名及相关用语

孝廉:被举荐的品行端正的人。

公府:官署。指三公的官署。东汉以太尉(掌管军事)、司徒(掌管政事)、司空(掌管工程)为三公,是当时最高的官。

大将军:位比三公。邓骘位在三公之上。公车:官署,总领天下征召事务。设公车令。郎中:官名。

太史令:兼管天文和国史。

河间王(刘政)的相,类似太守。国王:指河间王。国,诸侯国。尚书: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官员。举:推荐。(被)举荐任官。(“举孝廉不行”)行:去应荐。

辟:征召,召来授官。(被)召。(“连辟公府不就”)就:就职,任职。召:召请来授官。(“累召不应”)应:应职,接受官职。拜:任命,授给官职。(“拜为上卿”)迁:调动官职。(“再迁为太史令”)左迁,降职贬官。转:调动官职。(“再转复为太史令”)徙:调动官职。(“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出:离京去外地为官。(“出为河间相”)下车:指官吏初到任。(“下国伊始”“衡下车”)视事:指官员到职工作。(“视事三年”)除:拜官。除去旧职任新职。(“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乞骸骨:请求辞职,告老还乡。(“上书乞骸骨”)(3)其他 ①年号纪年

永元中阳嘉元年永和初元丰七年元和十年 ②地名

三辅(京城附近的三个地区)京师(京城)③学校

太学(最高学俯)(“今诸生学于太学”)观、游(指游学,考察学习)庠、序(学校)(“俾入邑痒”)

国子监(明清最高学府,入监读书称监生)(“老监生”)教授、博士、直讲、助教(教学人员)(“有司业、博士为之师”)④姓名(“名”和“字”有对应关系)张衡字平子屈原名平韩愈字退之苏轼字子瞻

苏辙字子由诸葛亮字孔明 刘备字玄德关羽字云长 张飞字翼德赵云字子龙 辛弃疾字幼安班固字孟坚

五、作业:

巩固上述文言知识,并认真翻译课文。第二课时

一、课文特点探究:

1、本课文详细介绍了张衡一生多方面的才能和成就,文章的基本思路清晰。文章可分为三部分:(可先让学生思考品味,然后教师明确)第一部分即文章的第1段。记述张衡的学业、品德和文学上的成就。开头两句按历史人物传记的格式,记述张衡的姓名、籍贯与家世。接着介绍其在文学上的造诣。“少善属文”说明他具有先天的禀赋,而“游于三辅,因人京师,观太学”说明他注重社会实践。也正是因为他在青少年时代就打下了如此深厚扎实的基础,并不断自我提高,所以才能“通五经,贯六艺”。在叙述了其“才”后紧接着叙述其德。“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具有谦虚稳重、超尘拔俗的品格,而面对统治者的招罗,作者连用“不行”“不就”“不应”等词语表现他的不慕荣利的高洁品德。而《二京赋》进一步证实其文学才能及精研精神。

第二部分即文章第2~4段,介绍张衡在科学技术上的成就。重点介绍候风地动仪的结构和功用。第2、3段从整体上概括了张衡在科学上的成就,包括科学发明和理论著作两部分。在介绍其特长时与其职官联系起来,侧面反映了二者互为因果的关系。第四段着重介绍了能代表其成就的候风地动仪。介绍地动仪虽不足二百字,但详尽记述制造时间、质地、大小、形状、内外结构、装饰、功用等,文字精简平实。如介绍构造特点时用“中”“傍”“外”“下”四个方位词为序,便从里到外,从上到下简要而清楚地写出其构造特点。以“似酒尊”描写其形状非常形象具体,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的夸张描写和“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的热烈赞叹着力描写了仪器的准确无误。最后附述了生动有趣的事件验证其功效,使文章于平实中透出情致。

第三部分即文章的第5、6、7段,介绍张衡在政治上的才干。文章仅选取两件事作为切入点,一是《思玄赋》的由来,表现了张衡心思细密、小心谨慎的形象。一是出任河间相时与奸党斗争一事。“阴知奸党姓名,一时收禽”表现其政治智慧,“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表现其卓然政绩。这样,笔墨寥寥却写出了一位真实可感、形神丰满的廉吏。张衡“才”高于世,表现在:

一、“善属文”,作《二京赋》;

二、“善机巧”,作浑天仪、造候风地动仪;

三、“善术学”,著《灵宪》、《算罔论》;

四、善政事,为政机智果断,不畏权贵,称为政理。

张衡是一位博学多才的伟大学者。他最杰出的贡献是研制成功史无前例的候风地动仪。课文重点记叙的是张衡在自然科学方面的伟大贡献,因而对候风地动仪作了详细的介绍。

课文语言质朴简练。如“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短短二十三字,就写出了张衡的学历、水平和特长。“„„不行,„„不就,„„不应。”充分表现了张衡不慕名利的品德。“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节奏感很强的语言,表现了张衡的态度果断,措施得力。

和《屈原列传》相比,两篇传记最大的共同点都是按时间顺序,粗线条地勾勒人物的一生,选材有详有略,重点突出。最大的区别是在表达方式上,《屈原列传》为了揭示屈原的“志”、“行”和寄寓作者的情怀,采用了叙议结合的方法,而《张衡传》为了表现张衡的杰出贡献,用说明性文字对张衡的发明候风地动仪作了较详细的介绍。

2、写作特点:让学生根据上述分析,自己归纳本文写作特点。(1)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人物的写法。

本文是人物传记,介绍人物以时间为经,以事迹为纬。张衡一生经历了东汉章帝、和帝、安帝和顺帝四个时期。时间虽较长,文章叙述的时间线索却很清楚。从表达方式上说,以记叙为主。在第4段写候风地动仪,又以说明为主,辅以记叙。(2)详略得当的剪裁方法。

本文介绍了张衡文学、科学、政治三方面的才能和成就。其中,以科学方面的才能和成就作为重点详写。在介绍科学方面的才能和成就时,又突出了候风地动仪的研究制造,介绍特别详尽,对其他创造的介绍则较简略。这样详略得宜的安排,使文章重点突出,人物特点鲜明。(3)语言凝练平实而又不乏情致。具体表现为: 第一,记叙语言非常质朴通俗。例如,“不行”、“不就”、“不应”、“不慕”等句用语非常质朴通俗,毫无雕饰,却鲜明地表现出了张衡不追名逐利的高尚品德。第二,说明语言十分准确简洁。例如,第4段中仅用140多字就将候风地动仪的有关情况作了比较全面的介绍,可见用语简洁;用酒樽描摹仪器的外形,用“中”、“傍”、“外”、“下”等指明部位,足见其用语之准确。

二、学生合作探究

1.张衡凭什么名垂青史?

明确:文理兼通,基础宽厚,质朴谦逊,不慕名利,潜心治学,态度严谨,德才兼备,这些优秀的品质是张衡取得巨大科学成就、名垂青史的根本原因。2.作为传记,它的一般写法是怎样的?本文又是怎样写的?

提示:按照传记的体例,开头介绍人物的姓名、籍贯,如《廉颇蔺相如列传》、《柳敬亭传》都是。本文也是开头介绍姓名、籍贯,结尾写到他死的年代。所以本文是完全按照一般传记体例的写法来写的。3.传记是记述一个人的生平的,是否意味着事无巨细都要写进文章去呢?本文是怎样处理人物材料的?

提示:传记记述一个人的生平,但并不等于也不可能把一个人一生的全部经历、事无巨细都写进文章去,而只能记述人物一生中的重要事件,同时显示出这个人的品格特点。本文先介绍了张衡的品格和他卓越的文学才能;重点写他一生中最突出的辉煌的科学成就,而在科学成就中尤其重要的是他首创的候风地动仪,最后介绍了他政治上的才干。文章这样处理材料,就使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4.张衡的高尚品德和杰出才能表现在什么地方? 提示:张衡的高尚品德表现在:(1)“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2)“从容淡静”,不慕世俗的虚荣,“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大将军“累召不应”,“不慕当世”;(3)品行端正,忧国忧民,作《二京赋》讽谏王侯,整治法度收拿奸党。其“才”高于世,表现在:一是“善属文”,写作著名的《二京赋》;二是“善机巧,作浑天仪,造候风地动仪;三是“善术学”,著有《灵宪》《算罔论》;四是善政事,为政机智果断,不畏权贵,“称为政理”。5.本文和《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相比,有哪些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提示:《张衡传》以表现张衡的杰出贡献,简要概括其一生为主要目的,所以用说明性文字对张衡的文学创作和科技发明进行介绍,其中着重对候风地动仪的介绍,而对其品德为人的描写都散见于字里行间,贯穿于文章中,很少直接抒情。笔调沉静,文字质朴。

三、课堂链接:现代传记文的阅读 精仪揭天地科圣著千秋

张衡(公元78—139年),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今河南省南阳市石桥镇夏村),曾任尚书和河间相等职。他“天资睿哲,敏而好学,如川之逝,不舍昼夜。道德漫流,文章云浮,数术穷天地,制作侔造化,奇技伟艺,磊落焕炳。”他“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发明家和政治家,在世界科学文化史上树起了一座巍巍丰碑。

在地震学方面,他发明创造了“地动仪”(公元132年),是世界上第一架测定地震及方位的仪器,比欧洲早1700多年。在天文学方面,他发明创造了“浑天仪”(公元117年),是世界上第一台用水力推动的大型观察星象的天文仪器,著有《浑天仪图注》和《灵宪》等书,画出了完备的星象图,提出了“月光生于日之所照”的科学论断。在文学方面,他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颗光辉灿烂的明星。名著《东京赋》和《西京赋》,合称《二京赋》,描写了东汉时期长安和洛阳的繁华景象,讽刺了官僚贵族荒淫无耻的寄生生活。《南都赋》生动地描绘了当时南阳郡的社会面貌、人民生活和民间风俗。此外还著有《定情赋》、《同声歌》、《思玄赋》、《归田赋》、《四愁诗》等30余篇。在地理学方面,他绘制有完备的地形图,并研制出了“记里鼓车”、“指南针”等。在数学方面,他著有《算罔论》,并计算出圆周率的值在3.1466和3.1622之间。这和今天大家知道的圆周率虽稍有误差,但在1800多年前就能有这样精确的计算,不能不使人们感到惊叹。他的这一成果比欧洲早1300多年;在气象学方面,他制造出了“候风仪”,是一种预测风力、风向的仪器,比西方的风信鸡早1000多年;在机械学方面,他制造的“独飞木雕”是世界上最早的飞行器,还制造有土圭(日影器)、活动日历等;在艺术方面,他居东汉时期著名的六大画家之首。张衡在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方面所做出的杰出贡献,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光荣和骄傲,也是留给整个人类历史的宝贵财富。

张衡不愧是世界上光彩夺目的科学和文学的双子星。1956年10月,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曾题词道:“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

1、该文概括了张衡哪些方面的成就? 地震学方面 艺术方面 文学方面 地理学方面 数学方面 气象学方面 机械学方面 天文学方面

2、“张衡不愧是世界上光彩夺目的科学和文学的双子星”和“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怎样理解?和上文是什么关系? 科学和文学是对上述多种方面的再概括,“如此全面”又是总概括。这两句是对全文的总结,和上文属于分——总关系。

王宝杰

下载《 张衡传》《 祭妹文》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 张衡传》《 祭妹文》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张衡传》教案

    教案一 【教学目标】 1.了解传记文章的特点,学习本文记人叙事详略安排得当的写法。2.掌握课文中所涉及的文言词句知识和文史、文化常识。 3.了解张衡的品格和他在科学、文学、......

    张衡传教案

    张衡传教学设计 固市中学 高一语文组 王博 【三维目标】 : 1、掌握常用文言实词,弄懂一些专指词语,疏理文言否定词。2、学习记叙和说明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3、了解张衡一生对人......

    张衡传教案

    张衡传 高一语文组主备人:吕淑艳 教学目标: 1. 了解传记文章的特点,学习本文记人叙事详略安排得当的写法。 2. 掌握课文中所涉及的文言词句知识和文史、文化常识。 3. 了解张......

    张衡传教案

    张衡传 ——《后汉书》 范晔 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掌握张衡、范晔以及《后汉书》相关文常;掌握本文重要文言知识;掌握古代升迁术语;掌握人物传记特点; 2、 过程与方法:......

    张衡传教案

    《张衡传》教案【教学目标】 (1)结合语境分析语句,从而积累文言知识,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和文化常识。(重点) (2)分析评价张衡的品德和精神,学习对人物进行概括评价,从中体会传记记......

    《张衡传》教案

    《张衡传》导学案 三维目标 1.了解范晔的生平和《后汉书》;疏通课文大意,归纳文言知识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了解人物传记的写法和技巧,对张衡有深入的认识。 3.通过探究......

    《张衡传》教案

    《张衡传》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后汉书》;疏通课文大意,归纳文言知识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理解并掌握相关文言知识和文化常识。(四书五经六艺,文中各官......

    张衡传教案

    张 衡 传 董凤香 一、导入课题 (投影候风地动仪)同学们知道这个仪器是什么吗?“候风地动仪”,制造者是谁啊?“张衡”它有什么样的科学价值呢?世界上第一架精密的测震仪器,比欧洲早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