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思红《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实践活动

时间:2019-05-15 04:25: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张思红《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实践活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张思红《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实践活动》。

第一篇:张思红《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实践活动

1.概述教学过程的矛盾一般情形及其动力特征表现 矛盾:

(1)学生与所学知识之间的矛盾。(2)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矛盾。(3)教师与教材之间的矛盾。动力特征表现:

(1)教学过程的两种动力:教学过程的内部动力、教学过程的外部动力

(2)教学过程的动力特征:方向性、动态性、转化性、强度性多样性、差异性

2.从基层教学工作中,认识到此问题的重要意义。

答:基层工作的经历,让我更多地了解了最底下学校的工作及教师的工作生活情况,结合这些经历,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

一、加强过程性管理,加大督促随检力度

在管理的过程中,谁都会思考这样的问题:那就是结果和过程的关系。对于级别越高的领导机关,他们不可能抓到过程,所以只有侧重于结果,即“我要的是葫芦”;但对于基层管理单位,大的结果不容易得到,所以,抓好过程不失为管理的一种好的措施。

而且,在龚湾的时候,每次考核、检查结果下来,我们总是在最后一位,尽管,客观地说,我们也有努力了的地方,我们也在某些方面有了改进,但是,相对于全乡中优秀的学校,我们的确还差的很远,于是乎,所有人都开始泄气:干也是倒数第一,不干也是倒数第一,最终的结果是可想而知——永远抬不起头来。

其实,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一个人对外界条件的感知性。任何一个人,不论年龄大小,不论职位高低,他都需要上级的激励,就像现在素质教育提倡的一样。那么,要激励这些薄弱学校包含总结汇报、文档下载、旅游景点、考试资料、资格考试、外语学习、行业论文、出国留学以及结合基层教学经历等内容。

3.学习本课程过程中,结合现实工作体会,专门撰写的教学经验短文(500字左右),提出自己亲历或身边真实发生的教育教学工作事件,概括自己对于其中所体现的“教学过程中的矛盾与动力”的状况分析(有实际进程为证),并分析此经验如何帮助自己提升了教学工作的能力。(60分)

教学:《平平搭积木》体会

经过几个月的课程与教学论的学习并结合用于实际教学中,我深知自己在识字教学这一块上较为薄弱,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花了较多的时间来集体交流识字方法。我鼓励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他们似乎有了兴致。当李俊铭说他记住了呢字,“口、尼 →呢”时,大家都想起了《日月明》中会意字的表述方法,很自然的,其他同学也快速采用了拆分的方法识字“门、日→ 间”;“此、二 →些”;“人、主 →住”。我不能和孩子们说这种方法没有和字本身的意思结合起来,和《日月明》中会意字的识记方法不同。大家能这样拆开来记已经不错了,甚至在将来还可以顺势引导他们对于形声字的认识,不是很意外的收获吗?

在朗读教学过程中,我运用了各种形式的朗读。学生自渎、选代表读、分角色朗读、小组赛读、师生比赛读„„通过反复朗读,学生们理解了课文内容,理解到:平平搭了四间房,一间给爷爷和他的书住;一间给奶奶和自己住;一间给爸爸妈妈住;一间给没有房子的人住;他还要搭许多的子,给大家住。此外在情境图的帮助下,在分角色朗读中学生又感悟除了奶奶的话要用亲切、疑问的语气来读。而多种形式地朗读后,学生还感悟出了平平是个心中有他人,善良聪明的好孩子。当然,课堂中也有令自己不满意的地方。例如,在指导朗读时,我这样问:平常你的奶奶是怎样和你说话的?学生的回答各不相同,课堂纪律一时难以控制。的确,每位学生对外婆奶奶的印象都不同,有的奶奶是快人快语的,有的奶奶的慢声细语的。所以这样的问题是没有什么可取性的。不如直接点明:奶奶通常都是和蔼的,因此读奶奶的话时应该慢一些,轻一些。这样学生不仅印象深刻。而且也大大节约了时间。课堂节奏自然也快了起来。所以教师学习要求更加明确,提出的问题更加准确。

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我试图以“最后一间房子是给谁住”这个问题来引出孩子们对平平美好品质的认识和赞美,可当孩子们回答完“给没有房子的人住”后,有个学生没经我的允许就发问了: “那全世界有那么多没有房子的人,住得下吗?”我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不说话了。他吐吐舌头闭了嘴,可我知道孩子们其实是很想知道我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无奈我一时语塞,不知该怎么解释他们这个阶段孩子们思维中会有的简单和纯真。

第二篇:课程与教学论

1.()突破了班级授课制的统一的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是分组教学制的一种形式。A.圣巴拉拉制 B.设计教学 C.道尔顿制 D.特朗普制 答案:A

2.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中,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是()。A.教师创设问题情景

B.学生搜集资料,展开讨论

C.学生通过讨论和分析归纳出初步结论 D.对结论进行探讨并引发出新问题 答案:A

3.儒家的创始人是(),他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课程与教学论思想。A.孔子 B.孟子 C.朱熹 D.王夫之 答案:A

4.()创造了一种以对话为主的教学实践形态,一般称之为“产婆术”。A.亚里斯多德 B.柏拉图 C.昆体良 D.苏格拉底 答案:D

5.通过教师对实物的模拟或现象的演示,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领会和掌握理性知识,培养学生A.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 B.以直观为主的教学方法 C.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D.以学生自学为主的教学方法 答案:B

6.学生独立解决由他本人或教师提出的课题,教师在学生需要的时候提供适当帮助,由此而获得知A.启发型 B.提示型 C.自主型

D.共同解决问题型 答案:A

7.()把大班上课、小组讨论、个人自学结合在一起,以灵活的时间单位代替固定统一的上课时A.道尔顿制 B.贝尔-兰卡斯特制 C.文纳特卡制 D.特朗普制 答案:D

8.()的《大教学论》是教学论学科形成的重要标志。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乌申斯基 D.裴斯泰洛齐 答案:B

9.()的理论基础是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A.程序教学模式 B.发现教学

C.掌握学习教学模式 D.范例教学模式 答案:A

10.1972年,西方学者()和韦尔出版了《教学模式》一书,对教学模式这一课题进行了开创性A.乔伊斯 B.塞勒 C.辛普逊 D.托马斯 答案:A

11.“行为性目标”是对()完成后学生身心方面所发生的变化的结果预期。A.教学活动 B.课堂教学 C.实践教学 D.活动教学 答案:A

12.1972年,美国教育学者()和哈罗出版了动作技能目标分类的专著。A.斯基尔贝克 B.塞勒 C.辛普逊 D.托马斯 答案:C

13.()系统地提出了使用行为术语称述教学目标的理论和方法。A.马杰 B.塞勒 C.辛普逊 D.托马斯 答案:A

14.()就是对教学活动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A.教学评价 B.教学评估 C.教学监督 D.教学测量 答案:A

15.()评价是对一个完整的教育过程的总体结果进行的评价,又叫终结性评价。A.形成性 B.总结性 C.诊断性 D.质性 答案:B

16.1984年,美国评价专家枯巴和()在《第四代教育评价》中指出:教育评价在80年代前曾经A.乔伊斯 B.塞勒 C.林肯 D.托马斯 答案:C

17.()是检验教学活动效果的尺度之一,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指南。A.目标 B.目的 C.学习者 D.内容 答案:A

18.()被认为是当今运用最广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A.幻灯机 B.投影仪 C.电视 D.录象机 答案:B

19.()阶段,标志着教学手段的发展开始进入了现代化阶段。A.高新技术阶段 B.直观教具阶段 C.视听媒体阶段 D.文字书籍阶段 答案:B

20.古希腊时期的教学思想主要体现在()、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三位教育家和哲学家中。A.弗洛伊德 B.苏格拉底 C.尼采 D.培根 答案:B

21.()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按照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顺序和学生学习的客观规律及身心发展顺A.启发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 答案:C

22.历史上最早的教学组织形式是()。A.个别教学 B.分组教学 C.开放课堂 D.班级授课 答案:A

23.()认为教学有四个基本阶段:明了、联想、系统和方法。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乌申斯基 D.裴斯泰洛齐 答案:A

24.()是对课程标准的一次再创造、再组织。A.教材 B.课本 C.教学大纲 D.课程内容 答案:A

25.把课程分为理想的、正式的、理解的、运作的、经验的五个不同层次的是()。A.古德莱德 B.查特斯 C.斯金纳 D.杜威 答案:A

26.(),经过实验修改,把《教学计划》改名为《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A.1990年 B.1991年 C.1992年 D.1993年 答案:C

27.课程开发的任务之一,是要提供实施的“过程原则”。这一观点的提出者是()。A.斯腾豪斯 B.泰勒 C.塔巴 D.奥利沃 答案:A

28.()是教育活动的最高层次。A.教育宗旨 B.培养目标 C.教学目标 D.课程目标 答案:A

29.结构主义课程论的代表人物布鲁纳把课程内容看成是各门学科中的()、原理等组成的知识结A.基本知识 B.基本概念 C.知识点 D.知识要素 答案:B

30.评价在本质上是一种通过协商而形成的心理建构,坚持“价值多元性”的信念,反对管理主义A.第一代评价 B.第二代评价 C.第三代评价 D.第四代评价 答案:D

31.课程评价的核心阶段是()。A.确定评价目标与对象 B.确定评价准则和指标 C.搜集评价资料 D.处理分析资料

E作出判断,报告结果 答案:C

32.(),教育部公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实验稿A.2001年5月 B.2001年6月 C.2001年7月 D.2001年8月 答案:C

33.()的课程实施把课程实施过程与预定计划的吻合作为衡量课程实施成功的标准。A.忠实取向 B.适应取向 C.得过且过取向 D.创生取向 答案:A

34.在我们所选用的教材中,把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界定为()。A.课程与教学问题 B.课程与教学现象 C.课程与教学规律 D.学校课程与教学 答案:A

35.必修课是指()的所有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是为保证所有学生的基本功而开发的课程。A.同一学校 B.同一专业 C.同一年级 D.同一方向 答案:C

36.课程组织就是在一定()的指导下,将各种课程课程要素合理地进行排列组合,以增进学习效A.教育思想 B.教育理论 C.教育理念 D.教育价值观 答案:D

37.我国学者()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论。A.陶行知 B.胡适 C.鲁迅 答案:A

38.()创办的芝加哥实验学校,倡导和实践了新的活动教学模式。A.奥苏贝尔 B.加涅 C.杜威 D.布鲁纳 答案:C

39.()认为,课程就是儿童自己组织的一系列活动。A.学科课程论 B.活动课程论 C.隐性课程论 D.显性课程论 答案:B

40.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讨论法和()。A.实验法 B.实践法 C.研究法 D.练习法 答案:C

41.施瓦布主张,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应是()。A.工作分析 B.集体审议 C.活动分析 D.职业分析 答案:B

42.继《理想国》之后西方最系统最完整的教育论著是()。A.《爱弥尔》 B.《大教学论》 C.《普通教育学》 D.《我们怎样思维》 答案:A

43.()又称测验的可靠性,指测验成绩的一致性程度。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答案:A

44.永恒主义产生于(),起源于理论主义和现实主义哲学。A.20世纪20年代 B.20世纪30年代 C.20世纪40年代 D.20世纪50年代 答案:B 45.程序教学的思想起源于()的联结主义和刺激、强化、反馈的原理。A.巴甫洛夫 B.斯金纳 C.桑代克 D.布鲁纳 答案:C

46.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是()。

A.发展学生主体性,真正确立学生在学习和实践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B.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养成研究的习惯 C.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D.最终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 答案:A|B|C|D

47.古希腊教育分为两种类型,它们是()。A.雅典文雅教育 B.斯巴达军事教育 C.罗马军事教育 D.雅典思辩教育 答案:A|B

48.按照乔伊斯和韦尔的分类,以下教学模式中属于信息处理模式的有()。A.皮亚杰的认知发展教学模式

B.奥苏伯尔的有意义言语接受学习教学模式 C.布鲁纳的结构-发现教学模式 D.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答案:A|B|C

49.教师教学工作评价按照评价主体划分,包括()。A.督导评价 B.同行评价 C.学生评价 D.教师自评 答案:A|B|C|D

50.教学的个人发展功能包括()。A.教学突破了时间、空间的局限

B.教学突破了个体直接经验的局限,扩大了学生的认识范围,赢得了认识速度 C.教学能促进个人智能的提升 D.教学能促进个人人格的提升 答案:A|B|C|D

51.三要素说认为教学的基本要素是()。A.教师 B.学生 C.教学内容 D.教学媒体 答案:A|B|C

52.教学方法的特征包括()。A.多样性 B.综合性 C.发展性 D.可补偿性 E.替换性

答案:A|B|C|D

53.以下教学方法中,属于实践性教学方法的是()。A.实验法 B.练习法 C.实习法 D.参观法 答案:A|B|C

54.以下教学方法中,属于直观性教学方法的是()。A.演示法 B.练习法 C.讨论法 D.参观法 答案:A|D

55.课的结构指的是课的基本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的()。A.顺序 B.时限 C.相互关系 D.组合

答案:A|B|C

56.依据教学工作的环节来划分,可以把教学管理分为()。A.教学准备过程的管理 B.教学运行过程的管理 C.教学质量管理 D.教学资源管理 答案:A|B|C

57.以下工作中属于教务管理的有()。A.招生 B.学籍管理 C.教学档案管理 D.教学资源管理 答案:A|B|C|D

58.处理教学疑难和失误常用的方法包括()。A.趁热加工法 B.冷却处理法 C.回避转移法 D.随机调整法 E.坦诚交底法 答案:A|B|C|D|E

59.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包括()。A.教学内容 B.教学目标 C.学生 D.教师 E.教学影响 答案:B|C|D|E

60.教学计划编写主要包括()。A.学期教学进度计划 B.教学内容计划

C.实践教学内容调查计划 D.课题教学进度计划 E.课时计划 答案:A|D|E

61.教育社会学的三大流派()从不同角度透析了学校的课程与教学。A.功能理论 B.冲突理论 C.现象诠释理论 D.重建理论 E.要素理论 答案:A|B|C

62.我国当代具有代表性的教学理论有()。A.主体性教学理论 B.要素教学理论 C.结构教学理论

D.“生命实践”教学理论 E.启发式教学理论 答案:A|B|C|D 63.西方现代教学论的发展分为()。A.启蒙阶段 B.转折阶段 C.论争阶段 D.改革阶段 E.繁荣阶段 答案:B|C|D|E

64.教学模式的结构包括()。A.理论基础 B.教学目标 C.操作程序 D.教学策略 E.效果评价

答案:A|B|C|D|E

65.教学模式的特点包括()。A.完整性 B.针对性 C.操作性 D.开放性 E.实用性

答案:A|B|C|D

66.教学模式的基本构成要素主要包括()。A.理论基础 B.教学目标 C.运用策略 D.教学程序 E.评价体系

答案:A|B|C|D|E

67.制定课程与教学目标中的知识维度包括()。A.事实性知识 B.概念性知识 C.程序性知识 D.反省性知识 E.实践性知识 答案:A|B|C|D

68.布卢姆把教学目标分为()。A.动作领域 B.认知领域 C.情感领域 D.思维领域 答案:A|B|C

69.根据评价的作用和性质,教学评价分为()。A.形成性评价 B.诊断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阶段性评价 E.阶梯式评价 答案:A|B|C

70.教学评价的对象包括()。A.课程与教学设计 B.教师教的行为与质量 C.学生学的行为与成就 D.教学运行系统 E.教学评价

答案:A|B|C|D|E

71.教学评价的功能主要是()。A.诊断功能 B.导向功能 C.发展功能 D.调节功能 答案:A|B|C|D

72.以下著作中,作者是桑代克的是()。A.《精神与社会测量导论》 B.《书法量表》 C.《第四代评价》 D.《教育评价的外貌》 答案:A|B

73.分析学习内容时,将其分为()。A.常识类 B.认识类 C.认知类 D.动作技能类 E.态度类 答案:C|D|E

74.教学设计的过程包括学习需要分析、()和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A.学习内容分析 B.学习目标的阐明 C.学习者分析

D.教学策略的制定

E.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利用 答案:A|B|C|D|E

75.教学设计的特征包括:科学性、指导性、系统性、()。A.灵活性 B.操作性 C.预演性 D.创造性 E.反馈性

答案:A|B|C|D|E

76.教学设计的意义包括()。A.有利于开展教学工作

B.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C.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 D.有利于课堂教学效果

E.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答案:B|C|E

77.学习目标中的“ABCD”编写方法是指()。A.目标 B.教学对象 C.行为 D.条件 E.程度

答案:B|C|D|E

78.学习需要分析的方法有()。A.调研分析法

B.内部参照需要分析法 C.访谈法

D.外部参照需要分析法

E.内外部结合学习需要分析法 答案:B|D|E

79.教学手段选择和使用的原则是()。A.发展性原则 B.综合性原则 C.经济原则

D.教学最优化原则 E.健康和安全原则 答案:A|B|C|D|E

80.在技术改造方面,当前渗透到教学领域并影响着教学方式变革的新技术主要有()。A.多媒体技术 B.网络通信技术 C.虚拟技术 D.人工智能技术 答案:A|B|C|D

81.杜威提出的新三中心是()。A.以儿童而中心 B.以课堂为中心 C.以经验为中心 D.以活动为中心 E.以教师为中心 答案:A|C|D

82.我国主要的教学原则中的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具体是指()。A.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有目的地联系实际 B.教学中要把学生的身心发展统一起来 C.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D.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 E.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答案:A|D|E

83.我国主要的教学原则中的量力性原则具体是指()。A.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有目的地联系实际 B.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现有水平C.要做到及时教学 D.努力改进教学策略

E.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答案:B|C|D

84.我国主要的教学原则中的全面发展的方向性原则具体是指()。A.教学中要把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起来 B.教学中要把学生的身心发展统一起来 C.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D.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 E.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答案:A|B|C

85.夸美纽斯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策略和原则上,主要强调的教学原则有()。A.直观性原则

B.循序渐进的原则

C.启发儿童的学习愿望和主动性原则 D.巩固性原则 答案:A|B|C|D

86.课程标准的结构框架包括()部分。A.前言 B.课程目标 C.内容标准 D.实施建议 E.跟踪反馈 答案:A|B|C|D

87.课程的实践表现形式,包括理想的课程和()。A.正式的课程 B.理解的课程 C.运作的课程 D.经验的课程 答案:A|B|C|D

88.课程的文本表现形式包括()以及其他教学材料。A.课程计划 B.课程标准 C.教科书

D.多媒体学习材料 答案:A|B|C|D

89.我国元、明、清时期的学校采用的主要教材是()。A.《论语》 B.《孟子》 C.《大学》 D.《中庸》 答案:A|B|C|D

90.长期以来,作为我国儿童学习的教材的是()。A.《百家姓》 B.《千字文》 C.《千家诗》 D.《三字经》 答案:A|B|C|D

91.属于隐性课程的是()。A.师生关系 B.校风 C.校园环境 D.学习风气 答案:A|B|C|D

92.以下各国中主要采用地方课程开发模式的是()。A.加拿大 B.美国 C.澳大利亚 D.英国 答案:A|C

93.泰勒确定目标的理论学说可以概括为“三个来源”、“两个筛子”,其中“两个筛子”指的是A.教育哲学 B.教育学 C.教学论 D.学习心理学 答案:A|D

94.学科的基本结构包括()。A.基本原理 B.基本知识点 C.基础公理 D.普遍性主题 E.普遍性知识点 答案:A|C|D

95.影响较大的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主要有()。A.知识本位的价值取向 B.学生本位的价值取向 C.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 D.教师本位的价值取向 答案:A|B|C

96.基础性的课程内容是指那些最具(),并且是掌握一门学科最必需的知识内容,同时也是学生A.迁移性 B.前瞻性 C.生成性 D.概括性 E.实用性 答案:A|C|D

97.()、()和()是影响课程发展最主要的内部因素。A.儿童 B.社会 C.知识 D.教师 答案:A|B|C

98.课程实施的基本取向包括()。A.结果取向 B.忠实取向 C.互相适应取向 D.课程创生取向 E.跟踪取向 答案:B|C|D

99.课程内容本质上是一种文化,具有()几方面的特征。A.主体文化 B.潜在文化 C.独特文化 D.教育文化 E.再生文化

答案:A|B|C|D|E

100.自我实现理论认为课程与教学目标设计的元素应该包括接受自己、他人和自然界;具有自发性A.对不同于一般情况的经历持开放的态度 B.对不幸的人充满同情心 C.善于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 D.认为个人要参与决策的制定 E.具有哲学家式的幽默感 答案:A|B|C|D|E

101.确定课程目标的依据是()。A.学习者的需要

B.当代社会生活的需要 C.学科的发展需要 D.教师的教学需要 答案:A|B|C

102.()强调教育是为生活做准备,而()认为教育即生活。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隐性课程 D.显性课程 答案:A|B

103.程序教学的特点包括()。A.小步子 B.自定步调

C.主动积极的反应 D.及时反馈 答案:A|B|C|D

104.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了自成体系的实用主义教学理论,提出了三大教育哲学命题,这三大哲学A.学校即社会

B.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 C.教育即生活 D.教育即成长 答案:A|B|C

105.影响课程发展的基本因素包括()。A.社会需要

B.知识、学制、儿童和课程传统 C.课程理论

D.课程自身的辨证否定规律 答案:A|B|C|D

106.巴塔维亚制的特点是完全坚持班级授课制的前提下,增设辅导教师以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答案:对

107.教科书是一门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是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为学生学习某以学程的学科内容而答案:对

108.有教师指导,是教学区别于一般学习活动的关键所在。答案:对

109.从认知主体的角度看,教师和学生均为认知主体。答案:对

110.洛克的白板说、卢梭的性善论,有力地促进了学生观的改变。答案:对

111.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创新是为了更好的实施学科内容。答案:对

112.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是等同的。答案:错

113.西方学者把教学目标分为最终目标和直接目标,如习惯和技能就属于最终目标。答案:错

114.表现性目标的缺点是编写的教学目标过于模糊,很难起到教学导向作用。答案:对 115.操作计量评定法是指使用百分制计分法,评价者根据一定的标准和计分规则,对学生做出评价答案:对

116.学生对某位教师的议论也是评价,属于非正式评价。答案:对

117.泰勒被称为“教育测量之父”。答案:错

118.“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有时又称为基于课堂教学的教学设计。答案:对

119.教学手段是师生在教学中相互传递信息的媒体、工具或设备。答案:对

120.对于小学生来说,在教学手段的选择上可以多采用一些能够直观和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的手段答案:对

121.每种教学手段都有特定的适用范围和空间条件,只有在相应的空间条件下,教学手段才能发挥答案:对

122.教学手段现代化就是指技术的现代化。答案:错

123.17世纪的现实主义教学论,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答案:错

124.导生制的最大优点是既扩大了受教育的人数,又节省了师资和经费。答案:对

125.行为目标需要包含具体的课程内容,它只需要明确作为考生打到某种标准的证据的行为类型。答案:错

126.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是一个意思。答案:错

127.当前小学中开设的《科学》课程是一种学科本位的综合课程。答案:对

128.表现性目标追求的是学生反应的多元性,而不是反应的同质性。答案:对

129.课程内容是经过改造加工适合于学生学习的教育材料。答案:对

130.由教育行政部门召集人员或委托专门机构来开展评价,目的是通过对正在使用中的课程的价值答案:错

131.“计划的课程”是课程实施的唯一标准和尺度。答案:对

132.国家课程是指国家统一开发和管理,通过国家行政力量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的课程。答案:对

133.确定课程目标首先要明确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答案:对

134.教学方法没有优劣之分。答案:对

135.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具有明显的人本主义教学论色彩。答案:错

第三篇:课程与教学论

教学反思

不知不觉我工作两年多的时间很快过去了,这学期我主要任小学6个班,6个班级的音乐课,对于这学期的工作我想做以下四个方面的总结。

一、思想方面

在思想上我积极向上,关心集体,以校为家。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配合本组搞好教研活动。工作期间响应党的号召,积极参加政治学习,认真做好笔记,为了加入中国共产党做充分准备。在德育工作方面,关心、热爱学生,做孩子们的好朋友。本学全勤。

二、课堂教学

高中的音乐欣赏课让学生自己介绍音乐,表达自己艺术见解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并坚持以审美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及情感。课堂上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实践活动(听、看、唱,讨论、联想、想象及律动)中,主动地去发现、去探究,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并在一定基础上创造音乐。让他们在愉快的音乐教学活动中,自觉主动地感受音乐,自己动手去创造音乐,从而获得音乐素质的提高,智能的开发和个性的发展。艺术的音乐关键首先要是人有表达音乐的情感和欲望,特别是孩子首先要让他们愿学,乐学。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通过音乐达到教人的目的,又要通过教人来更好地学习音乐。

三、自我提高方面 为了学生能多听、多看、多接触优秀的作品,从而增长见识,并获得更多美的感悟,我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去收集各种音乐文化资料,此外,我还很注意自身的学习。如:练习专业技能;阅读一些音乐、教育、文化等方面的报刊、杂志。

当然,在教学方面我也存在不足之处,下面针对教学方面我做一个初步的教学反思,教后反思可以从这几方面做起。

第一,清晰教学目标,并且围绕其进行。教学目标为课堂支柱,课堂围绕教学目标展开。一个好的教学目标是教师研究的重点,也是一堂高品质课的体现。我把教学目标这部分的工作称作三部曲。首先,课前预习,制定目标。上每节课前,我都把教材和配套的教师用书认真的读一遍,把里面涉及到要讲解的知识整理归纳出来,通过教参提示和了解的学生理解程度总结出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目标时可以稍难一些,这样可以调动学生探讨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然后,课堂授课,实现目标。授课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些许问题,比如知识太过生僻,学生解决问题没有头绪,导致教学目标不能完成。这时我会悉心引导学生,发挥小组学习的作用,解决问题。最后,整理思绪,课后反思。通过课后反思寻找自己的问题,看在课前制定的教学目标有没有落实,落实的情况是什么,没有落实的原因是什么。这样,经过三部曲,教学目标就能比较完整的实施了。

第二,教学活动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过程顾名思义是教师教,学生学的一个过程。在新课改的引导下,学生的学越发重要。课堂中我会发挥两种“学”来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一个是个人学习能力,另一个是小组学习能力。个人学习能力在多媒体课件设计的提问环节中就能充分的体现。比如,播放一段音乐后,提问学生有什么感受?联想到什么?音乐有哪些特点?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同,得到的答案也就不同。多次提问能够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能力和总结能力。而小组学习能力的作用也能在课堂中得到充分发挥。比如,做节奏练习。我把一个班分成9个小组,每个小组布置不同的节奏型,互相学习之后,全班连起来拍击,这样不但让小组内部互相学习了,就连整个班级也有个好的合作。这样在多次提问和各种活动实践过程中极大的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第三,能否掌握学情、学生问题,并能及时调整教学行为。这也是我一直在学习的方面。在音乐课堂中,经常会发生这么几种情况,1.学生之前没有接触过系统的音乐教学,对于乐理知识没有基础认知能力,几乎一窍不通。2.课本上的内容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久而久之,排斥上音乐课。3.学生接触音乐的程度不同,而我步入工作岗位的时间短,教学经验浅薄,无法控制学生的知识接纳深度。对于这三点,我初步做了一些对策。比如,在开学的时候,通过提问,基本上摸清了学生了解乐理知识的程度;在授课过程中把课本内容和流行音乐或学生爱好的音乐类型结合为一体进行讲解,这样,学生就慢慢提高兴趣,接受课本了。而最后一点,我通过自身学习总结经验和经常请教经验丰富的教师为学习途径,提高自身能力。

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审美主体对于音乐的各种听觉感受能力(节奏感、音高感、旋律感、和声感、结构感、形象感等等)是审美能力的基础。学谱的基础也应该首先放在听觉能力的培养上。听得多了,就自然会有一些音高的感觉,有了先入为主的音高再唱简谱,学生更容易掌握音准的概念.比如,在教唱新歌前我首先让学生欣赏,以听领先。做为音乐老师不能剥夺学生聆听音乐的权力,一首乐曲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聆听去充分体会音乐中美和丰富的情感。重“听”的教学,强化“听”的功能。当学生进教室时我用的音乐就是今天要学的歌曲,让学生有个无意识印象,但这种欣赏教师是有意指导,为下一步学好歌曲作好辅垫,这时学生却在无意中学会倾听。在真正要学习这首歌曲前,我又安排了一次有意欣赏,这属于诱导性的欣赏,启发学生:“刚才你们在进音乐教学时听到歌曲是什么情绪的?你听了有什么感受?”„„诱发学生联想,指导学生欣赏,从而对歌曲的情绪、节奏、表现的内容等有初步了解,同时旋律、节奏,在学生脑中有一定印象,起到了熟悉旋律等作用。这也是许多老师提出的先***词再唱简谱的方法.但一遍一遍的唱学生很容易分心,也提不起兴趣.所以在听的时候要变化多种形式,在给学生美的感受的同时强化他们听的感觉。

为了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又不让学生厌倦音乐课。首先就是投学生所好,从他们的兴趣出发。所以音乐教学不能再是传统的学习观,提倡学科综合,音乐教学的综合包括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的综合入手。上音乐课时,我就从学生喜爱的一部动画片的主题曲或影视着手,让学生自主的去感受参与鉴赏。学生主动的参与进来从而老师学能从中,引导学生兴趣的去学习了解音乐的不同领域。如自己很喜欢这首歌曲就,把你对这首歌的喜欢之情,容入歌曲中让聆听者知道你喜欢这首歌曲。以这种教学手段引领学生知道音乐不单单只是开口就唱,还要表达人内心的情感。音乐教学要多元化,所以不再是教师教,学生唱。让学生更加喜欢音乐课就要让音乐课堂丰富、多元。充分利用艺术之间的这种相融通关系,充分发挥与运用各种艺术门类的不同表现手段,整合成综合合性的音乐教学方式,如用形体动作配合音乐节奏,用表演及情节表现音乐情绪,情感,用色彩或线条表现音乐明暗、相同与不同等等。所以培养学生有正确的审美观与审情趣,先让学生喜欢你的音乐课堂。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这是教育工作者普遍知晓的道理,换言之,师生的互相沟通是教学活动有效进行的关键,这在新课程中称为师生的“双向式互动”,那么如何进行双向式互动,互动成什么样子,却是大家难以拿捏好的一件事情。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老师?听到这个问题你会觉得没有标准答案,的确是这样,因为每个学生的喜好是不一样的,喜欢的缘由也是多方面的,但是,在受学生欢迎或者喜欢的教师好像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平易近人,容易相处,没有架子。反过来想想,课堂教学不也如此吗,如果我们能够以平等的姿态,多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学会关注学生,倾听学生,发现学生,及时捕捉学生对教学的反馈信息,激发课堂的活力,动态调整并完善教学进程,那么一个良性的师生“双向互动式”的课堂很自然的就呈现在眼前。因此,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本着生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理念,以师生互教互学,创设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教学关系,构建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实现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音乐教学一直在不断改革都是为了学生、学校、社会等充分肯定音乐的美育功能、社会功能和文化功能,作为音乐教师应不断反思,努力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教后反思这一部分我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以达到新课改的要求,让学生更喜欢上音乐课堂,也使自己的教学能力有一个大的飞跃。在新的学期我会用心去面对,上课认真,勤勤恳恳,脚踏实地工作。做好自己教研组的教研活动,积极配合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为学校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也让学校领导,老师,学生给予自己一个积极的肯定。

第四篇: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与教学论》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 课程研究的历史发展

一、1918年,美国著名教育学者博比特出版《课程》一书,一般认为这是课程作为独立研究领域诞生的标志。博比特与查特斯等人的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开启了“课程的开发的科学化运动”,他们的课程理论也因而被称为“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1911年美国“科学管理之父”泰罗出版了《科学管理的原理》一书,在本书中泰罗系统地确立了其管理理论,这就是所谓的泰罗主义。

二,博比特的课程开发理论(简答)

1、教学的本质 第一,教育为成人生活作准备。博比特在《怎样编制课程》一书中这样写道:“教育主要是为了成人生活,而非为了儿童生活。第二,教育是促进儿童的活动与经验发展的过程。第三,教育及生产。

2、课程的本质 课程是儿童及青年为准备完美的成人生活而从事的一系列活动及由此取得的相应的经验。

3.课程开发的方法—活动分析。所谓“活动分析”,是把人的活动分析为具体的、特定的行为单元的过程与方法。

博比特认为课程开发的具体过程包括如下5个步骤:第一,人类经验的分析。第二,具体活动或具体工作的分析。第三,课程目标的获得。第四,课程目标的选择。第五,教育计划的制定。

三,查特斯把课程开发的方法称为“工作分析”。“工作分析”与“活动分析”在基本精神上是完全相通的。

四,博比特与查特斯的贡献与局限(简答)

贡献:他们第一次把课程开发过程本身确认为一个独立研究领域,并将该领域研究的科学水平提升到时代所允许的程度。他们提出了课程开发过程的一系列基本问题:课程目标是课程开发的基本依据;课程目标与人类生活、儿童发展、学科知识有着内在的联系;课程目标的选择与教育计划的制定是一个科学化的过程,必须遵循科学分析与实验验证的基本规范;有组织的、系统的知识领域和日常生活的实际需要之关系问题是课程开发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局限性:

1、把教育与课程视为准备成人生活的过程,者不可避免的导致对儿童价值的忽视,2、把教育过程等同于企业生产过程,把教育的科学化视为“效率取向、控制中心”的“泰罗主义”管理模式运用于教育的过程,这一个基于“活动分析”或“工作分析”的课程开发程序把课程开发过程视为机械的“课程工程”,这种课程开发的科学化水平是很低的。

五,泰勒被誉为“现代评价理论之父”,出版《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人们公认“泰勒原理”是课程开发原理最完美、最简洁、最清楚的阐述,达到了科学化课程发展的新的历史。

六,“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

基于主要是“八年研究”,八年研究的四大成就:

1、学校能够开发出使大多数学生感兴趣、有助于满足一些学生的需要、同时又为学生在学院里获得成功提供必要准备的教育计划。

2、许多学生在学院学业中获得成功。

3、在职研讨班得到发展。

4、以教育评价代替测验 泰勒原理的内容:泰勒原理被称为课程领域中“主导的课程范式”.泰勒原理的实质:技术兴趣的追求。从本质上看,泰勒原理的深层价值取向是技术兴趣。技术兴趣亦称技术理性,是通过合规律的行为而对环境加以控制的人类基本兴趣,其核心是“控制”。

七,学术中心课程的基本特征

学术中心课程指以专门的学术领域为核心开发的课程。有三个基本特征:学术性,专门性,结构性。

学科机构包括两个基本涵义:一是一门学科特定的一般概念、一般原理所构成的体系;二是一门学科特定的探究方法与探究态度。

八,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施瓦布的贡献

在施瓦布看来,课程是由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要素所构成的,这四个要素间持续的相互作用便构成“实践性课程”的基本内涵。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主体和创造者,其中学生是“实践性课程”的中心。

九,实践性课程的开发方法:审议

课程审议是指课程开发的主体彼此之间对具体教育实践情境中的问题反复讨论权衡,以对这些问题获得一致性的理解与解释,最终做出恰当的、一致性的课程变革的决定及相应的策略。

十,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的本质:实践兴趣的追求。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与泰勒原理在价值取向上已经有了很大的差异,它在本质上追求的是“实践兴趣”。

第五篇: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与教学论

第一章:课程与教学论的历史发展

课本重点: 1、1918年,美国著名教育学这博比特出版《课程》,标志着课程成为一个独立

研究领域。(P12)

2、“泰勒原理”即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中指出的开发任何课程和教学 计划

都必须回答四个基本问题:①学校应该试图达到什么教育目标?②提供什么教育经验最有可能达到这些目标?③怎样有效的组织这些教育经验?④我们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以实现?这四个基本问题可以进一步归纳为“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育经验”、“组织教育经验”和“评价教育计划”。(P13)

3、教学理论地理体系的形成与发展:①赫尔巴特与教学理论的独立体系

②独立体系的教学理论发展

③传统教学论与现代教学论的分水岭(P17)问题与思考:

1、简述课程与教学的涵义

答:课程是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在教育者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受教育者与教育情境相互作用而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全部教育内容。(P4)教学是为实现教育目的、以课程内容为中介而进行的教和学相统一的共同活动。

2、简要回答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历史发展(P7)答:课程研究的历史发展:①前科学时期②系统理论时期③专门学科时期(P11-12)教学研究的历史发展:①教学研究的早起发展②教学理论形成的基本阶段③当代教学论 的发展轨迹。(P15-P19)

3、了解“泰勒原理”的主要 内容 答:“泰勒原理”即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中指出的开发任何课程和教学

计划

都必须回答四个基本问题:①学校应该试图达到什么教育目标?②提供什么教育经验最有可能达到这些目标?③怎样有效的组织这些教育经验?④我们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以实现?这四个基本问题可以进一步归纳为“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育经验”、“组织教育经验”和“评价教育计划”。(P13)

3、解读课程与教学关系的主要观点

答:①分离说:这种观点认为课程位于一端,教学位于另一端,两者无交集,互相独立。

②关联说:关联说是指课程与教学两者之间互相独立,但彼此关系密切,不可分离。

又包含:连接说,过程交叉说,包容说

③整体说:所谓整体说,是指课程与教学实属一件事,高度连接、关联与融合,具有不 可分割性。又有两个层次:循环整体说,结构整体说(P21-25)

4、分析课程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关系

①课程理论与教学理论统一于课程与教学实践

②课程理论与教学理论是并行于教育学体系内的两门下位学科

③课程理论与教学理论互为存在与研究的理论基础(P28-30)第二章:课程与教学政策

课本重点:

1、课程与教学政策的类型:①中央集权型②地方集权型③学校自主型(P39-42)问题与思考:

1、简述课程与教学政策的涵义与特点:

涵义:课程与教学政策是指国家教育行政部门为调整课程与教学权利的不同需要,并调

控课程与教学运行的目标和方式而制定的行动纲领和准则。(P34)

特点:①行为的准则性②目标的针对性③实施的程序性④载体的规定性⑤内容的法定性

(P34-36)

2、课程与教学政策主要有哪几种类型?其基本特征是什么?

①中央集权型:课程与教学权利集中统一在最高国家权利机关和教育行政机关,地方教 育行政部门的几乎所有的重要事务均受中央支配。

②地方集权型:课程与教学权利集中在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课程与教学事务,中央教育行政部门只是一个虚设的机构,对课程与教学问题采取不干预的政策。

③学校自主型:课程与教学权力主要在学校,中央和地方往往只是提供指导或参考性的课程与教学标准或建议。英国是这一类型的典型代表。(P39-43)

3、谈谈学校自主型课程与教学政策的价值取向。

学校自主型的课程与教学政策往往立足于本校学生实际,以追求特色与个性为价值取向,它的目标在于创建学校的课程与教学特色,用颇具个性色彩的课程来培养学生。它追求的主要不是社会的功利目的,而是为了受教育者个体的发展,把他们培养成为所谓自由、完善、和谐发展的个人。{它有助于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和办学特色,有助于学校课程与教学的实施与改进,有助于课程与教学决策的民主化,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以及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提高,也有助于调动各个社区和学校的办学积极性。}【会使本来就不平衡的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差异更为突出,也会加剧学校与学校之间的教育质量的不平衡,落后学校的教育质量可能进一步恶化】(P43-44,从目标等,大括号是有点,中括号是缺点)

4、简要叙述我国课程与教学政策的形成与发展。

①1949-20世纪80年代中期,完全中央集权型阶段

②20世纪80年代中期-90年代末,以中央集权型为主、中央集权与地方集权并行的阶段

③20世纪90年代,中央集权、地方集权与学校自主型相结合的“新阶段”(P50-52)

5、谈谈你对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政策的认识。

可以根据P52-53的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政策的特点进行评析。

第三章:课程与教学的目标和内容

课本重点:

1、课程与教学目标制定的基本环节:①明确教育目的,落实培养目标

②评估需要,确定基点

③确定价值取向,明确目标表征形式

④确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形成目标体系(P65-66)问题与思考:

1、简述课程与教学目标的涵义:课程与教学目标是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的具体化。

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是指在课程设计与开发过程中,课程本身要时间的具体要求,它期望一定阶段的学生在发展体德、智力、体质、素养等方面所应达到的程度。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中师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它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细化,在方向上对教学活动设计起知道作用,为教学评价提供标准和依据。(P56-57)|

2、简述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功能。

①定向功能②选择功能③计划与操作功能④评价功能(P58)

3、课程与教学目标制定的依据和功能是什么?

①对学生的研究②对社会的研究③对学科的研究(P63-64详)

4、选择课程与教学内容的依据是什么?

①明确社会的要求②分析教育对象的发展特征③明确教育学的要求(P73-75详)

5、简述选择与编排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原则与标准

标准:①系统知识准则②历久尚存原则③生活效用原则④兴趣需要原则⑤社会发展原则

原则:①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②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③直线式和螺旋式(P76-78详)

第四章:课程与教学的开发和设计

课本重点:

1、课程开发的概念:是指课程的功能适应文化、社会、科学及人际关系需求的持续不断地

决定课程、改进课程的活动和过程。(p83)

2、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①分析情况②制定目标③确立方案④理解并实施⑤评价及修订(91-92)

3、行为目标的优缺点:

优点:①它们成为课程领域内理性规划中唯一妥善而周详的方法

②鼓励课程工作者把以往隐藏的价值明确地表达出来

③鼓励课程工作者以详细而具体的目标词汇去思考和规划课程教学

④为教学手段的选择提供指引

⑤为课程系统的自我改善奠定基础

⑥把在理论上确立的目的,在课程系统内最终通过课程教学而得以实现

⑦沟通的媒介

⑧为个别化教学提供可能

缺点:①目标都以行为方式来叙写,课程就会趋于强调那些可以识别的要素,而那些很难评测、很难被转化为行为的内容就会遭到忽视。

②只强调行为结果而忽视内在心理过程,违背了学习的真义

③事先明确规定课程目标所依据的原理,本身就可能存在疑问。(P106-107详)

4、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

①教学目标设计②教学起点设计③教学内容设计④教学方法和媒体设计⑤教学评价设计⑥教学结构设计(P113-116详)PS:本章节没有问题与思考。

第五章:课程与教学的组织(最重要)

课本重点:

1、课程组织的概念:课程组织就是在一定教育价值观的指导下,将各种课程要素合理地进行排列组合,妥善地组织成课程结构,使之在动态运行中产生合力,增进学习效果的累积学习功能,以有效地实现课程目标。

2、课程标准规定了国家对国民在某方面或某领域的基本素质要求。它一般包括:

前言、课程目标、实施建议三个部分。

3、教科书的采用或认可制度有:国定制、审定制和自由制三种

4、显性课程的涵义:

是指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在学校课程计划中明确规定的学科,以及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活动,按照预先编订的课程表实施。

隐性课程的涵义:

是指学校政策及课程计划中未明确的、非正式和无意识的学校学习经验。(P142-143)

5、教学组织的涵义: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一定目标从事教与学活动,掌握课程教材的形式和结构。(P155)

6、教学组织根据学生组织方式划分为三种类型:班级授课组织、分组教学组织和个别化教学组织。(P155)

第六章:课程与教学的实施

课本重点:

1、课程采用:课程采用是指作出使用某项新课程方案的决定的过程。

2、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包括四类15个因素。

四类:①变革的特征② 学区的特征③学校的特征④外部环境的特征

15因素P171详

第八章:课程与教学的评价

课本重点: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的概念

形成性评价是指为改进现行课程计划或为正在进行的课程活动提供反馈信息而从事的评价,它是一种过程评价。

总结性评价是在课程实施或进行以后关于其效果的评价,是一种事后评价

PS:首先别问我第七章的重点在哪里,老师没有说。其次有些东西太多没有打字,是直接写的页数,大家可以去看看,再次祝福大家期末有个好成绩~~~

下载张思红《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实践活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张思红《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实践活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课程与教学论

    1.第1题 萌芽于古巴比伦学校和古希腊的学校,成型于近代学校,以夸美纽斯的百科全书式课程 为代表,经赫尔巴特而模式化的课程类型是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必修课 D.正规课程......

    课程与教学论

    几种典型的课程定义:课程即教学科目;课程即有计划的教学活动;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课程即学习经验;课程即社会文化的再生产;课程即社会改造。 课程定义的层:1.理想的课程;2.正式的......

    《课程与教学论》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半开卷) 课程与教学论 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自学一指导教学模式是指教学活动以--------为主,教师的_......

    课程与教学论

    1. 在学完某门课程或某个重要部分之后进行的旨在评价学生是否已经达到教学目标要求的概括水平较高的测试和成绩评定是答案:A终结性评价 2. 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儿童的生长发展,......

    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把教......

    课程与教学论

    扬州大学课程与教学论(论文) 课程与教学论论文 论 文 题目 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 化学概念教学策略研究 学 生 姓 名 孙 宇 所 在 学 院 化学化工学院 专业 学科教学(化......

    课程与教学论

    一、泰勒原理提出的理论背景,主要内容及评价 泰勒原理是对其“评价原理”和“课程基本原理”的统称。不过,“课程基本原理”涵盖并发展了原先的“评价原理”,所以人们有时也把......

    课程与教学论

    泰勒的课程论教育 拉尔夫·泰勒(Ralph Tyler),美国著名教育学家、课程理论专家、评价理论专家。他是现代课程理论的重要奠基者,是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集大成者。由于对教育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