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文言文阅读教学中电教手段的运用[定稿]
浅谈文言文阅读教学中电教手段的运用
吴
艳
通道县第四中学
[摘要]:现代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对语文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教育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教育要跟上科学和社会发展的步伐,必须突破传统的教与学的模式。实践证明,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学习实际的心理特征,借助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这一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知识,构建新的认知结构,对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教与学的观念,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创新能力、信息能力和语文综合素质等方面具有深远意义。
关键词:阅读 音像结合 学习兴趣 语感 资料索引库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中说:“阅读是一种从印或写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阅读也是一种基本的智力技能,它是由一系列的行为和过程构成的。”著名语文教育家章熊先生认为:阅读的直接目的是获取信息、理解内容的能力。它包括课堂阅读和课外阅读两种方式,阅读的作品主要是现代文和文言文(包括诗歌,下同)。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有占文章总数的40%的文言文,这些文言文都是“经过千百年时间淘洗而流传下来的一些脍炙人口的文章,是诗文中的极品,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精华。”学习文言文是继承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大事。
文言文的社会环境和自然景观与今日不尽相同,并且语言优美,准确鲜明,文字讲究内蕴力,托物抒情,言简意赅,文字的内涵极大,学生往往很难单从字面上领悟到其真正的意义和情味。对此,我们可以利用电教手段的直观、生动、形象、信息量大的特点,帮助学生学习文言文,提高文言文阅读教学的效果。
本文将就多媒体在课前营造气氛,新课导入,新课讲解和教学反馈这四个环节的辅助运用进行论述,其中新课讲解又分别从朗读教学、文言字词句的讲解、文化常识的介绍三个方面来说明。
一、音像结合,营造气氛
文言文的语言精练,表意深刻,具有一种古色古香的古典美,进行文言文的阅读教学最好能在较为宁静的气氛中进行,但学校的课程安排和课间十分钟的活动很难让学生在学习了ABC和XYZ之后很快进入“之乎者也”的学习。怎样才能让学生的大脑得到休息,又能尽快的进入学习状态?脑科学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大脑分功能不同的两半球:左半球控制人的抽象思维、逻辑推理、说话、写作等 活动。右半球控制人的形象思维、音乐欣赏、美术欣赏等活动。我们在课堂上大多使用左半球进行工作,而右半球处于休息状态,如果能听听轻音乐,右半球会受到刺激而兴奋,能改变人的脑电波的节奏,左半球的疲劳因此能得到减轻,思维效率也能得以提高。所以,在课间播放中国的古典音乐,能帮助学生尽快进入状态,投入到文言文的学习中。
因文言文的作品一般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写出的,是作者真情的流露,这样文章的感情基调也就不同,在选择播放曲目时便可以此为依据,挑选相应的曲子。如《赤壁之战》可以选用节奏激烈的琵琶曲《十面埋伏》,再配以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火烧赤壁的壮烈场景,营造出一种恢宏的战争气氛。《芙蕖》可选用曲调清新的古筝曲《清莲乐府》,配以杭州风景VCD中曲苑风荷的景致,让学生感受荷花的“出淤泥而不染”。通过音乐画面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气氛,使学生从上节课的思维中走出来,进入文言文的学习中。
二、导入课文、激发学习兴趣
19世纪德国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由此可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教学的目的,导入新课是整堂 课的关键环节,新课的导入是教师把学生引入兴趣的大门,变“要我学”为“我要 学”的重要步骤。导入的实而妙,学生便心领神会,自然而然的进入学习;导入的玄 而奇,学生就会带着极大的好奇投入到学习;导入的新而巧,学生会愉快的走进学习。要做到这些,除了老师仔细研读课文,找准突破口之外,还需借助于电教手段,将学生吸引到课堂的学习中来。
《鸿门宴》节选自《史记》,课文篇幅较长,但所讲述的故事是家喻户晓的楚霸之争,在设计导语时,可通过唐代杜牧的《题乌江亭》,宋代李清照的《夏日绝句》和毛泽东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三首诗词导入,可先让班上擅长绘画的同学在投影片上画出仰望苍天,无可奈何的项羽像;悲壮凄凉,末路英雄的项羽像;沽名钓誉,刚愎自用的项羽像。并在每张画像的旁边题上诗句,学生观看后,提问:三首诗词的作者对项羽各持怎样的评价?你赞同那种,或你有有什么不同的看法?为什么?这样就能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促使他们认真的阅读课文。
《训俭示康》是一篇有现实意义的文章,但学生对“俭”并没有深刻的认识,在日常生活中,反而以浪费为荣,所以,在设计导语时,可以加入思想品德方面的内容。在开始上课时,先播放有字谜的幻灯片“一人站,一人卧,一条板凳三人 坐,日子就要这样过。”待同学猜出后,再点击鼠标,播放反映 边远山区的学生艰苦的学习和生活条件的片段,以滚屏的方式播放下面一段话:“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一个粮食进口大国,在中国13亿的人口中,还有8亿的农村人口,他们许多人还只解决了温饱,生活条件还十分艰苦,我们应以浪费为耻,节俭为荣,‘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家宝,大可安邦,小可治家,因为‘俭’是‘聚宝盆’。但是‘俭’的意义远非如此,‘俭’还能陶冶情操,修身养性。”如此既导入了课文,又进行了思想教育,有一石二鸟的作用。
京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将此引入文言教学,让学生在京韵京味中学习文言文,能起 到相得益彰的效果,在教《廉颇蔺相如传》时,可以将京剧《将相和》录像或VCD片段逐一截取下来,做成PowerPoint展示幻灯片,让学生仔细聆听京剧的唱词,然后提问:廉颇、蔺相如二人有何私怨?后来又如何化解?学生必定会带着问题很快投入到学习中。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新课的导入中,只要我们精心设计,再辅于一定的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相信导入便会象戏剧的序幕,令学生心驰神往,必能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
三、新课讲解
1、录音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感:
语感是直接迅速的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叶圣陶先生说:“至于文字语言的训练,最要紧的 是训练语感。”培养语感的第一步就是感受语言,触发语感,就是要让学生多听、多看、多读、多说。这其实就是语文教学的传统方法──朗读教学法。教育心理学的实验也表明,学习效率同人的感官功能运用的媒体和学习方式有关。其中视觉和听觉媒体并用,可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延长记忆的保持率,从而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文言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教学法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在要求学生朗读文言文时要注意三点:一是要读准字音,比如古音异读、通假异读等;二是要读清句读;三是要读出文章的感情和气势。要求学生作到这几点,就需要有正确规范的示范,但教师往往因方言或个人表达习惯的影响,往往不能作到最好,这时,我们就一定要借助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用录音磁带来辅助教学。
对篇章句教深奥难懂的课文,比如《石钟山记》、《与朱元思书》、《五人墓碑记》、《五蠹》等文章,可先布置学生预习,学生在预习中将自己不能读准或不会断句的地方划出,然后老师播放录音,在听录音时请同学将自己有疑问的地方一 一订正,随后再听一遍,同学小声跟读,最后全班朗读,老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进行分析。
对课文内容是家喻户晓的故事,篇章句又浅显易懂的课文,比如《赤壁之战》、《鸿门宴》、《毛遂自荐》等文章,则采取学生分组分段朗读,一组朗读时,一组边听边记,对朗读中出现的错误或自己有疑惑处作标记,待朗读完后一一提出,然后听录音,作比较进行讨论,作出判断,再一一订正。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启发学生的思维。
对感情充沛的文章,比如《与妻书》、《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反复的听在进行模仿,最后自己进行模仿朗读,通过听和读来达到理解文章的目的。
此外,在播放录音的时候,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选择配有音像的录音,从视觉、听觉上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感。
2、利用电教手段,变抽象为具体:
阅读教学的目的在于教会学生“理解”作品,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理解”实际上就是一个学习者以信息的接收编码为基础,根据已有信息建构内部的心理表征,并进而获取心理意义的过程。所谓表征,意思是指知识在学习者头脑中的呈现和表达方式。可见阅读是读者在自己原有知识基础上对信息的推理判断,如果读者对作品中的相关的信息不能理解,或理解有误,那势必会影响到对文章内容和思想的正确理解。文言作品中涉及到大量的文化、文学常识,都直接影响到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这些内容也是学生不太熟知的部分,比如《琵琶行》中学到关于琵琶女弹奏技巧高超的段落时,可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动画形式播放一段琵琶独奏曲的VCD,让学生通过听觉和视觉来观察“轻拢慢捻抹复挑”的指法,感受“大珠小珠落玉盘”“冰泉冷涩弦凝绝”“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的琴声,对提到的“江州司马”就可让学生通过计算机检索古代的官职按理找到“江州司马”并阅读有关内内容。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比传统的挂图、投影片更便捷、更有效。
3、制作幻灯片 加大课堂容量:
《语文教学大纲》和高考《考试说明》对高中毕业生的文言文阅读作了如下要求: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近年的高考文言文阅读材料也都选自课外,知识点多是课内所学的基础知识。因此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要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将所学的知识一点一滴的积累起来,运用于课外阅读,提高应试能力。文言实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还有许多通假字,异体字,古今异义词;文言虚词多义多用法,文言句式多变化,都是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困难。加上,许多学生学了后头忘了前头,这时,温故而知新就很重要了,在讲解新课时,引导学生联系旧课学过的知识,以旧知识带新知识,加强知识的连贯性,这样知识就象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学生积累的知识也就越来越多。所以,课堂上对文言实词、虚词的讲解和积累是非常重要的,讲解文言实词、虚词必然要涉及到具体的句子,但文言语句与现代汉语距离太远,许多语句需写出来才能理解,因课堂时间不多,板书是既费时又费力,投影片相对较好,但如课堂教学内容较多,投影片写下的内容有限,又不易保存,所以运用计算机来辅助教学是最简便、可行、省时的方法。比如《赤壁之战》中讲到“勃然”的“然”字,就可以先将此句的原句、解释、用法、出处先以文本框的方式放入幻灯片,如《黔之驴》中“庞然”,《愚公移山》中的“杂然”,《捕蛇者说》中的“汪然”,《鸿门宴》中的“默然”,《石钟山记》中的“森然”都以同样的方式放入同一张卡片,然后通过动画设计,设置好先后顺序,这样在课堂教学中,就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随“点”随到了。
四、优化反馈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中学习积累新知识固然重要,但及时反馈也是不容忽略的。从信息论来看,一堂课其教学内容能引起学生(是绝大多数的)感奋,并通过理解内化为自己的“血肉”(信息储存),再外化为反馈信息及时反馈给老师。这样的传递才是完整的,有效的。在文言文教学中,时间过紧,内容过多,反馈这一教学环节往往被略去。如果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将需要的测试题放入课件之中,需要时只需用鼠标点击一下,作为测试的题目会出现在大屏幕上,通过对学生的测试,老师可以及时得到反馈,这样就能在快频率、立体交流的反馈信息网络中,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有限的时间内发挥尽可能大的效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五、建立文言文资料索引库的初步设想
要在文言文的阅读教学中,成功的运用电教手段进行教学,建立一个文言文资料索引库是非常重要的。针对语文知识的丰富性和学生学习语文的心理,借助于计算机强大的信息处理功能,将语文的种种知识分类贮存。利用数据库制作可进行检索的系统,将计算机的检索功能具体应用到语文方面,这便是文言文资料索引库,其中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文字资料的索引库,另一个是音像资料的索引库。文字索引库按字、词、句、章、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来分,词中又分常用 实词,常用词按课本后的《文言常用实词表》收集,其他通假字、异体字、古今异义词,又可按册分;虚词按课本中《单元知识训练》中列出的虚词来收集。句式可分判断句,定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被动句,每一个句式的收集、排列可按课文中出现的先后进行。章也就是文言语段、诗歌、或短文,选择内容与课文相关的语段进行收集。文学常识按作家作品所处时代的先后收集。文化常识按在课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收集。这个工作要求教师平时做个有心人,只要见到相关内容,都及时将它输入电脑或先作摘抄,再输入电脑,这样慢慢积累,内容会越来越多,且因计算机储存的信息量大,且不易丢失,只要输入保存后,便不会丢失。音像索引库,可以按照声音、图片、图像来排列。其实,这个资料库就类似于一本电子辞书,它比我们平时所用的辞书更加方便、快捷,能搜索到相关资料。
在建立比较完备的文言文资料索引库的基础上,利用各种多媒体制作工具(例如MICROMEDIA中的AUTHORWARE、FLASH,OFFICE中的POWERPOINT)就可以根据具体的课堂教学需要,制作出直观形象、生动活泼的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将文字、图画、图象、视频和音频融为一体,抽象的事物具体化,通过动画或图形的形式,从而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对事物或较抽象的内容,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为更好的 理解事物或道理奠定基础。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辅助手段,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活力,但语文阅读对象毕竟是文字,特别是汉字是一种表意符号,它表情达意塑造形象都是间接的,要接受它,有赖于读者大脑的转换,而这种转换是影像所无法代替的,所以,我们要将电教手段的辅助教学作用摆好正确的位置,绝不能越俎代庖。
参考文献:
1.《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 2.
第二篇:运用电教手段
运用电教手段,优化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
关键词:电教手段优化识字教学
进入21世纪,以多媒体和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在引发人类历史上的一场革命。作为推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两个核心动力,互联网和教育将深刻地改变一个民族的历史和命运,改变一个国家、企业、个人在未来时代的竞争力。信息社会的来临使我们的教育别无选择,不抓住机遇就会被历史的巨浪冲走。作为担负祖国未来的教育,就更应利用好网络的功能,不断优化教学的策略,是未来一代能享受尽可能好的教育,使学生不光是在学教材,更是通过教材这扇窗,打开一个五彩缤纷的知识世界。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识字的多少快慢,直接关系到读写开始的早晚和阅读能力的高低,因此,一直以来识字教学都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在过去的实践中,我在处理识字与阅读写作的关系时曾出现过两种偏向:
(一)、片面强调识字写字对阅读写作的制约作用,片面强调识字写字的重要地位,将识字写字作为低年级语文教学的唯一的,单纯的“重要任务”,忽视了尽早阅读与写作,忽视了及时发展语言,忽视了读写对识字写字的促进作用,延误了语言的及时发展,也造成识字效率不高。
(二)、为了尽早阅读与写作,夸大了汉语拼音的作用,试图以汉语拼音代替汉字,提前进行阅读与写作。虽然在发展学生语言和发展学生读写发面有一定的进展,但是拦路虎只被绕开而没有消失,学生最终的读写还是要用汉字。识字质量不高和识字数量不够,不仅严重影响读写的顺利进行,也对学习汉语言文化有消极的影响。
为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对低年级的识字要求做了很大的改变。新课标中对低年级的识字要求明确提出:“1—2年级要多认少写”,这是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而做出的恰当的要求,也是实现“将识字写字和发展语言,与阅读写作巧妙结合起来”的目的提出的现实的科学要求。老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教学的优势,创设更多优美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学习内容,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反复再现学习内容,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而且还加快小学生的识字的能力。本文将用具体案例探讨如何运用电教手段,优化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下面我以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识字1》为例,作进一步的阐述。
一、在情境创设中激发兴趣。
我们千万不要梦想孩子从小会理智的学习,所以一老师的威严与神圣去统领课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家布鲁诺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声音、颜色、动作等都会引起他们的注意,令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易受情感因素的影响。形式单纯的识字会使他们感到燥无味,如果在教学中顺应儿童的心理,创设新奇有趣的识字情景,就能激发他们识字的兴趣,使他们尽早地全身心投入到识字教学的过程中,在不知不觉的欣赏、观察和玩乐中收获识字,并愉悦地体验识字的乐趣。《识字1》是以春天为主题编排的识字课,共由8个描写春天的私自词语组成。因为刚过完寒假,学生对于课堂的集体学习还需要适应的时间,再加上北方的春天来得较晚,如果学生仅仅凭借不算多的生活经验,是很难理解文中的四字词语的,如果光凭书中静止的图画和文字,也很难吸引孩子的眼球。我了解到孩子的这些认知情况后,每一个词语用一张图片或一个小动画的课件形式向学生呈现,并创设情境:“同学们,寒冷的冬天已经过去了,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但我们北方的春天来得很晚,今天这节课,老师领着同学们早早地去找春天,好不好?”当课件出示图片时,我高兴地问学生:“你看到了什么?”孩子们说出了自己从图片中看到的各种景物,我相机用优美的语言点拨、描述并板书“柳绿花红、百花齐放”。接着欣赏动画,我问学生“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随着学生的回答,我相机板书“莺歌燕舞、泉水叮咚、百鸟争鸣”。紧接着继续把学生带入情境:“孩子们,找到春天吗?为什么大自然会这么美?”紧接着引出“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就这样,《识字一》的内容就在孩子们不知不觉地可见欣赏中出示了,学生也对词语的意思有了感性的认识,这些画面的出现将是学生理解和积累这些词语的基础。
二、在形象识字中加深印象。
新课标提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 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寻找和自由选择识记汉字的方法,让学生变被动学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敢想敢干,敢创新的精神。猜谜语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在识字活动中运用猜字谜、编字谜,不但调动了学生识字的兴趣,而且巩固了所学的生字。学生看着大屏幕重大大的字、各部件用颜色区分的字更容易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为自编谜语识字提高方便。个别的象形字如“泉”“丁”就可以把其汉字的演变过程用可见出示,加深印象。
三、在游戏中巩固说话。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能长时间保持,假如一直保持着枯燥的生字讲解,也难以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所以我就创造了情境,通过游戏的形式,来检查孩子的识字情况。我先用“红花也需绿叶扶”的游戏来检查了学生对单个生字的认识,即用课件出示:一朵花上写有生字,另一片叶子是音节。鉴于孩子们对前面得图片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之后我就直接出示了图片,并要求孩子们用今天学过的词语来描述。既是对识字的巩固,又是理解语言、积累运用语言的练习。接下来还做了一个“摘苹果”的游戏,即用课件出示,一个个写有生字的苹果宝宝陆续地掉下来,如果能读出来并用它组成词,这个苹果就会“成熟”,否则就会枯死。孩子们就害怕苹果枯死,所以生怕自己读不出来。所以这个环节我先让学生同位互相准备,争取人人在自己的努力和同伴的帮着下能获得成功。这既是识字巩固练习,又是生字的理解运用。借助多媒体课件,有了这些游戏作为载体,学生不仅乐于学习,更能主动地轻松地快乐地巩固学习的生字,心情愉悦地完成了学习的任务。
四、在拓展欣赏中进行优势补偿。
叶圣陶先生说过:“课本无非是一个例子。”实施新课程其中一点就是如何开发课程资源,活用课本。课程是学生手中的教材,又远远超出了这本教材。它应该是一泓源源不断的活水,能巧妙地拓展利用课程资源可以体现出教师的语文
教学素养和智慧。于是,我出示了一些有关春天景物的其他图片,让学生欣赏并说出里面包含的新的事物的名称,随着学生的回答,我相机在屏幕中出示汉字,学生认读,进行拓展识字。这个环节或许只是部分能力强的孩子能较好的掌握,但我想这是“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给我们提出的要求,我们要为有学习优势的孩子提供机会。即使有的孩子现在不能掌握,我想当孩子在以后的阅读中见到它们之后就不再陌生,从而为阅读打下基础。
在信息化的当今社会,网络的优越为我们的教育提供了优厚的条件,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资源。在网络时代里,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增多了,明显地,传统的一支粉笔、一本书的课堂模式已经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适应不了当今的社会。因此,教师要转变观念,充分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使课堂成为活跃的天地,成为知识融会的地方。正如威廉•布莱克在《天真的预言》一书中所写的:“一颗沙子一个世界,一朵野花一座天堂,把无限放在你手上,永恒在一刹那收藏。”
第三篇:地理教学中运用电教手段
地理教学中运用电教手段
上丰中心学校
一、利用电教手段直现美的形象
美的来源在于形象直观。黑格尔在《美学》中认为“形象是美的母体”。美感教育离不开形象,离开形象 对视觉的直观刺激,美感教育必然是虚无的。在政治课教学中利用现代化的电教手段展现鲜明形象是渗透美感 教育的必由之路。在投影、幻灯、录像、VCD影碟等多媒体协助下,课堂上同学们随时都可感受美的形象,在自然、社会千变万化美的形态中把握美的真缔。
在讲授初一地理课“我们伟大祖国”这一课时,为激发同学们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他们高尚的道 德情操,增强他们对形象美的感悟能力,我从美感教育的感性认识角度来设计这一节课。伴随着柔美、悠扬的 旋律,一幅幅画面通过录像呈现在同学们的眼前,风光明媚、秀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天蓝水澈、野趣盎然的九 寨沟;气势恢宏、人杰地灵的东岳泰山;波光粼粼、水美鱼肥的太湖美景……随着同学们一阵阵惊喜赞叹,他 们陶醉于我们伟大祖国美丽的大自然风光中,爱国主义情感激荡胸襟,美的情致油然而生。通过现代电教手段 在政治课教学中渗透美感教育,让同学们在美的情境中净化纯真的心灵,在美的氛围里升华质朴的思想。政治 课教学中通过电教手段展现鲜明形象,营造审美意境,一方面使同学们深入地掌握课本知识,增强德育功能; 另一方面让学生在审美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增强他们美感领悟能力。在这德育、美育双向交汇过程中,现 代化的电教手段起着传统教学手段无法实现的中介作用。
二、利用电教手段感悟美的声律
美的感受、美感教育是个多维体、全方位的感知过程。形象直观作为美感教育的起点必然要向广阔处拓展,向纵深处深入。对听觉系统而言,感受美的只能是声律美,尤其表现为音乐美。现代化音响系统进入政治课 课堂无疑为教学情趣的渲染、审美情感的激发、声律美的感悟起着极其重要的媒介作用。
在初一地理课“集体力量大”这一课教学中,为了营造团结向上,众志成城的教学情境,我选择了音乐 导入的手法。我用VCD影碟光盘播放了流行歌曲《众人划桨开大船》,随着激昂的旋律,跃动的音符,同学 们在情感上达到共鸣,在音乐美的情境中得到陶冶。同学们进入教学情境,我也因势利导地引入正课。在教学过程中讲述“团结就是力量”这个问题时,我又利用影碟机播放了一首MTV《团结就是力量》。明晰的画面、铿锵的节奏、气势磅礴的主题,加深了同学们对课文知识结构的理解,同时在雄浑的音乐意境中领略手手相 连、心心相映的崇高美。
地理课要有感召力必须具有感染力,具有感染力必须渲染音乐美的教学情境。在政治课教学中运用现代音 响系统拓展了学生音乐美感的欣赏和感悟能力,增强了政治课的感染力,使德育和美育有机地统一起来,在道 德感化中熏陶美的情趣,在美的境界里陶冶美的心灵。
三、利用电教手段剖析美的结构
美感的欣赏力、理解力和创造力在于个人成长过程中的不断丰富和逐渐积淀,美感教育必然由感性领悟发 展到理性剖析。分析美的结构是理解美感教育不断深化的表现。现代化电教手段在政治课教学中剖析美感生成 的主客体结构起着极重要的负载作用。运用电教手段,在理性剖析层面上,一方面理解审美对象的自然属性,社会背景和内在结构;另一方面理清同学们审美心理结构,激发更深层的审美愉悦感,使美感教育达到一个更 高阶段。
在初二地理课“奴隶社会科学文化成就”这一课的讲述中,为了使同学们对奴隶时代文化成就有形象直 观地认识,我从激发同学们的审美情感入手,用投影器放映了古希腊雕塑精品《断臂维纳斯》的图片。同学们 掩饰不了失望的神情,显然他们没有相应的审美底蕴,没有找到美感支点。我及时通过录像向同学们强调古希 腊审美观点“美的表象呈现人的光辉”。法国罗丹在《艺术论》中强调:“维纳斯惊人的美不在于媚俗,而在 于清俊的面庞下体现女性的自尊,人格的高贵。维纳斯的意义对历史而言不亚于《人权宣言》。”同学们了解 维纳斯塑像的内在结构和历史背景后面又重新注目于图片。我接着向同学们分析审美心理结构,美在于无限和 有限的统一,在于残缺和完美的辩证,美不仅在于赏,而且在于想。维纳斯臂断了,残缺了,但却给人提供了 丰富的想象余地,残缺的维纳斯在同学们审美心理中完善起来。我用录像播放了多组艺术家重塑双臂的维纳斯,冷峻的、沉思的、羞涩的、行动的……一千个欣赏者就有一千个心目中的维纳斯。利用现代化电教手段对美 感结构的分析让同学们由被动的美的欣赏者发展为美的发现者和美的创造者,更深入地体会美的情致。另一方 面利用电教手段介绍艺术品的历史背景,拓宽了同学们知识视野,强化理性分析,使智育和美育达到和谐的统 一,在美的情境中,深刻地认识到奴隶创造了人类早期文明的知识。
四、利用电教手段体味美的神韵
美的神韵是内涵与形式共同创造出来的有机结构的灵魂,是审美情境中的最高境界。神韵在美的意境中具 有含蓄性、联想性、无限性、象征性等特点。在政治课美感教育的协助下,在优美音律、鲜明形象中,美的神 韵飘然而出。
神韵美的体味在于想象力的丰富,扩散型思维的拓展。在初二地理课“封建社会衰落和资本主义萌芽” 这一课中,为体现新兴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思想在艺术作品中的显现,我通过录像机向同学们放映了著名画家达 ·芬奇经典作品《蒙娜丽莎》的专题片。在放映过程中,发现同学们对蒙娜丽莎的微笑很感兴趣。有同学问我 微笑中隐含着什么?我结合课本内容阐述了《蒙娜丽莎》的历史意义,指出一位资产阶级女市民朴素的衣着,慈善微笑表明新兴资产阶级的自信和反封建的人文主义精神。当即有同学表示反对,认为答案不仅如此。我收 集了同学们的反馈信息,答案五花八门,有的认为是慈母的关切,有的认为是思念亲人的真情流露,有的认为 是领略自然美景的愉悦,甚至有的认为是达·芬奇变型自画像,微笑是自嘲意味。针对同学们的理解,我做了 总结,《蒙娜丽莎》为什么魅力永存,微笑为什么永恒,关键在于这一幅画的神韵美,微笑之中留有广阔的联 想余地,在同学们审美体验中,结合各自审美心理结构,会得到各自不同的美感。同学们在美感教育中,通过 联想体验艺术作品的神韵美,在有限的画卷中感受无限的美的世界。
神韵美在美感生成中除体现联想之外,还表现为深刻的象征意味,象征载体越浓缩,象征空间越广阔,神 韵美的体验就越强烈。在初一地理课“不忘师恩”这一课教学中,为表达对老师的崇敬,我用影碟机播放流 行歌曲《好大一棵树》。随着流动的画面,动人的旋律,我很自然地把“头顶一片天,脚踏一方土”的大树演 绎成老师的象征。随即我问同学们,大树除老师之外还象征着什么?同学们凝神思索,纷纷说出自己的理解,有的认为象征质朴的农民,有的认为象征辛勤的劳动者,有的认为象征历史沧桑的祖国,有的俏皮地认为没有 象征只是一棵大树。在总结中我找出象征歧义性正是美感教育的神韵所在,神韵美的体味是美感教育的升华。在现代化电教手段的配合下,同学们在美的情境中感悟美的神韵,在想象体味中体验人生。
美感教育作为特殊的教育范畴,对于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培养和启迪他们具有正确的审美能力、高 尚情操等方面起着十分独特的作用,政治课教学中利用现代化电化教学手段作为中介渗透美感教育,是个崭新 领域,有待于我们地理课教育工作者的奋进和探索
第四篇:电教手段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电教手段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英语本身就是门特殊的学科,它是一种语言,而语言只有在交际中才能体现其价值。利用电教手段则可以达到神奇的效果。电化教学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已深入到各科教学之中。在小学英语学科教学中,我运用电教手段组织课堂教学,收到一定的效果。下面就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电教手段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的体会:
一、动画导入,变平淡为神奇
俗话说,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巧妙的开头,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课堂教学的内容上去,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多媒体最大的优点就是形象、直观、生动,它溶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直接刺激学生的感官,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是唱歌热身,我常用多媒体播放英语歌曲,并用动画形式使学生平时喜爱的动物一起出场,和小动物们一起唱歌,一般在英语课前的2--3分钟,我就开始放录音,让学生跟着录音唱一些简单易学,节奏鲜明的儿童英语歌曲或是朗诵一些朗朗上口的英语小诗,有时我还会找一些诸如迪斯尼英语、GOGO学英语等给学生看,因为这些精良的教学类材料不仅有声而且有画面,可以多方面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学习英语的良好境界。抓住这一时机,我又在开始上课时的5分钟之内,对学生进行一些听力训练,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多听标准的语音,让学生在语音的学习中,感知语音的优美,语调的自然流畅,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英语课堂的距离,使他们很自然的融入到这种欢快的气氛中来了。
二、词汇教学,变枯燥为生动
在教授新课时,词汇教学是个重点,也是难点,如果只是一味的让学生读、跟读,则会非常枯燥、乏味,甚至会大大降低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而利用多媒体来新授单词,则可以化枯燥为生动。如在教授3b unit 7 where?中的六个房间类单词时,我设计了六个小动画,用几个学生熟悉的影视或动画形象分别走进六个房间,然后出示单词ding-room及词组in the dining-room等等。教学研究表明,人在注意刺激物时,大脑皮层的相应区域就产生一个兴奋中心,能对注意对象产生清晰而完善的反映,每一幅画面都能给学生大脑皮层一个新的刺激,学生不由自主地就注意到画面中出现的新词。
在基本熟悉新词后,画面便出现一列火车,学生便是火车司机,开到半路上,火车会出现一些小障碍(如can you spell the word蜡笔?),如学生能按键输入crayon,障碍便会自动消失,并发出“wonderful , great ”等赞美的语句,如果输入错误,火车便会越轨翻车。这样的动画游戏,非常受学生欢迎,学生们力争参与,效果极佳。
三、运用电教媒体,进行创设情景教学。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直观教学多优于一般的讲解。利用生动、形象的电化教学手段进行听、说训练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新奇感,使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而且生动、形象的电化教育又创设了一定的教学
情景,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可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如:在新授village、hill、river、horse、hen、farm等词时,我就把单词所表达的事物设计出一个课件,当屏幕上出现了形象逼真,色彩鲜艳的画面时,学生的注意力马上集中到了屏幕上,这时,我就相机教学what's___? It's__ There is a....反复几次学生不仅掌握了单词拼读,理解了词义,还练会了what's___? It's__ There is a....的句型。又如:在教学talk about the park这一组对话时,我利用录像进行教学,在学生面前展示出美丽的画面,给学生创设一个优美如画的公园情景,让学生在美妙的画面中,不知不觉的接受新知识,学会flower、lake、tree等单词及句型,加深了学生对话内容的理解,并且激发了学生对美好事物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热爱。通过一幅幅彩色画面,学习由抽象到具体,由枯燥到形象直观。提高了学生的听说水平。
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初步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强,爱动,爱开口的特点,光凭一两幅插图,必然会使教学内容单薄,形式单调,难度增大。通过投影,课件等电教手段,生动地、大容量地为操练句型提供情景,能够充分地集中学生的注力,使所学的语言知识通过画面,文字及时得以巩固。
如在操练3b unit 3中的句型Is he/she your father/ mother/……?我先让学生自带好家人的照片,上课时利用实物投影的大照片,然后快速进行开火车式的问答。通过形象化、生活化、趣味化的画面,使课堂教学做到高密度、高频率、快节奏、大容量,尽量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充分的练习。
又如3b unit 10,为练习Do you play……?yes ,I do./ no, I don't.我用多媒体显示了卡通明星小新的头像,由小新词:“Do you play……?”再让学生回答。看到小新能说英语了,学生的热情一下子达到了最高点,他们被深深地吸引到这个情节中,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打破了时空的限制,缩短了突破教学难点的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运用电教媒体,巩固课堂教学内容。
英语教学以听、说、读、写为训练重点,听、说领先固然重要,但是笔头的巩固练习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课前,我总备一些透明的玻璃纸发给学生,在一节课听、说训练后,我就将教学重点、难点,化解成一个个练习题出示在投影片上,让学生加以巩固练习,学生先在所发玻璃纸上进行练习题的解答,而后,我再选取部分学生的练习放在投影仪上讲评,将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反馈,这样有效地巩固了当堂课的教学内容。
通过实践,我认为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电教媒体,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有利于突破教学中的难点、重点,也可使学生扩大知识面,并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加强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同时,电教媒体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也调动了学生学习外语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2007年5月
第五篇:生物课堂教学中巧妙运用电教手段
生物课堂教学中巧妙运用电教手段
——三建乡中心学校 秦茜
我们进入了全新的21世纪,人们对教育需求日益增加。在这样的形势下,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专业知识更新要“快”、教学手段要“新”、实践经验的积累要“厚”、课堂效率要“高”,而电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运用已是屡见不鲜。运用这种多媒体系统进行生物学教学,不仅可以加强讲授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直观性和趣味性,而且可以轻松有效地突破各种生物学教学难点。下面,我就联系教学实践谈谈心得:
一、运用电化教学优化课堂
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要根据教学内容来确定,在介绍知识动、植物的多样性,动、植物资源,环保等方面的内容时,采用录像形式来显示,既减少老师口头介绍的枯燥性,又增加了事物的形象生动性。在显示细胞结构、生物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等方面或在显示骨骼肌的收缩,心脏的结构等方面,利用多媒体技术来突破,可以达到很好的课堂效果。生物教学强调情境与协作,重视直观和操作,提倡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将带网络功能的多媒体引入生物课堂,将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创新思维、培养互助品格,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中起到较好作用。通过网络教学,使学生了解学习带来的乐趣,并能从中发现问题,也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如在讲《根对无机盐的吸收》这节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在多媒体计算机中尝试“种”一株植物,可根据自己的想法用鼠标点击不同的“肥料”放在植株上,得到计算机显示的各种表现的“植株”.为了“种”好这一株“植物”,学生可以在网络上查询有关各种无机盐的知识,经过多次尝试后,学生“种”出“健壮的植物”,同时也获得了无机盐在植物生活中的作用的知识。
2、运用电化教学可加强师生合作,学生交流
在讲授《消化系统》一节时,利用语言指导学生观看录像,教师充当“解说员”、“导游员”的角色。这种结合方式能达到师与生、教与学“双边”活动的目的。教师通过一系列提示,为学生提供思路,启发学生去寻找答案,促使学生思维的活跃,在大脑皮层中引起强烈的反应—探究反射,并可以把自己所得到的结论在网上利用语言和文字进行交流,从而得到满意的答案,提高了教学效果。
3、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组合,能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能利用多种感官分析器进行学习。如用形象生动的图像信号吸引学生的视觉,用音响适中、悦耳精炼的语言信号吸引学生的听觉,特别是电教媒体的特技效果突破了信息传递中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学生能直观地看到宏观世界、微观世界、远方或过去的事物,使信息通道得到了无限的延伸和扩展。
4、运用电化教学改进信息的转换方式,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生物学知识,有的抽象性强,有的综合复杂,有的时空跨度大,难就难在这些知识信息不能直接被学生感知。而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可以把这些信息通过转换变成光、电、磁等信号,并以一种直观的形式,使事物真实地再现于课堂,让学生耳闻目睹、身临其境。
5、应用多媒体技术、加强实验操作的正确性。
对于实验都有一定的要求,一旦学生操作失误,不仅会导致实验失败,造成仪器损坏,还会引起某些危险性,更会引起学生的恐惧心理,影响学考 学习的兴趣,采用多媒体技术对实验操作进行模拟,这样让学生在计算机前进行模拟操作,以掌握正确的操作和对不正确操作的理解,再进行实验,将大提高学生实验的有效性。
同时,对一些装置和操作学生感困难的实验,应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先进行模拟操作,训练实验操作技能,然后再进行真正的实验。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多电化教学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运用,给学校教育带来了全新的面貌,这在某种程度上大大提高了知识传播的效率,扩大了学生们的视野,提高了教学的效率。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开展,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已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它具有传统电教媒体无法比拟的优点。通过电化教学,不仅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极大的提高,而且更有利于学生思维、判断、分析能力的培养。教学实践证明,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适当地选用电教媒体,使教学更加丰富多彩,效果更好。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突出训练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有效地缩短学生的认知过程,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对于提高课堂质量和教学效率,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