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毛概第二章学习重点解析
第二章学习重点解析
本章主要从背景和内容两大方面介绍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背景方面,强调了新民主主义理论形成的社会背景、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内容方面,可概括为三个“一”和一个“三”,即: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一个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式革命道路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在学习本章时,大家应以教材、课件及教案为主,重点弄清“复习与巩固”中的小结及自测、自测题及解析。在此,对其中一些不易弄懂的问题解析如下: 1、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及所属范畴
请大家注意2013年修订版教材P35 第 2-3 段 或2015年修订版教材 P42第 2-3 段的表述。在理解时请注意:
(1)就近代中国国情所决定的革命任务及对象(反帝反封)而言,近代中国革命的性质应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或民主主义革命)。无论是资产阶级领导还是无产阶级领导均是如此。(2)以“五四”为界,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新、旧之分。五四以来中共领导的革命,其性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它的全称应叫做“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式的特殊的民族民主主义革命”,而非无产阶级革命(又叫社会主义革命)。请注意,中共在这一阶段的革命中不仅不反资,反而还提出了保护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纲领。
(3)在十月革命胜利的时代背景下,中共领导的中国革命被(新民主主义革命)划归为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阵营。这主要是因为考虑到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精神上,十月革命为我们“送来了马列主义”,直接影响了近代中国精英分子对中国发展前途走向的思考;实践上,中共的成立就是在共产国际的直接指导下进行的,而且革命过程中也得到了苏联的军事指导及物质援助。所以,在身边这个社会主义大国的影响下,中国革命的最终走向被确立为“经由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而不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综上,十月革命以来,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传统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转变为新式的、特殊的民族民主主义革命(简称新民主主义革命)。它属于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2、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1)帝国主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首要对象。这是因为,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近代中国最主要的矛盾,近代中国所遭受的最大的压迫正是来自帝国主义的民族压迫。(2)以官僚资本主义为革命对象,并非因为它是资本主义,而是因为它是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勾结在一起的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并没有一般地反对资本主义,而是主张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并保护之。3、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与动力
(1)无产阶级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也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关于无产阶 1 级的领导权问题应重点掌握。教材与课件上均有详细分析。
(2)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农民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力军,因此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上就是中国共产党(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革命。
(3)城市小资产阶级主要是小私有者,而非资产阶级(他们不剥削别人劳动,而是自食其力),也是革命的动力之一。
(4)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需要既联合又斗争。、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
把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重在把握新、旧民主主义革命之间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关系。把握新民主义革命的前途,则重在把握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这一问题的解析参见2013年修订版教材 P42 第 4 点或2015年修订版教材 P50 第 4 点以及课件、教案上的相关分析。5、没收官僚资本的双重性质
关于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部分,请重点把握纲领的内容以及没收官僚资本的双重性质问题。
没收官僚资本,包含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双重性质。具体参见2013年修订版教材 P45 或2015年修订版教材 P53的分析。注意:分析时需分别对两方面的原因进行说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本问题参见教材、课件及教案的相关解析。
第二篇:毛概重点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 1938 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 作的题为《论新阶段》 《 的政治报告中最先 作的题为 论新阶段》 提出了“马克思质疑中国化”这个命题。提出了“马克思质疑中国化”这个命题。他指出: 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他指出: 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 “ 具体的马克思主义” 具体的马克思主义”。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即将马克思子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 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相结合,具体地说,实际相结合,就是把马克思主 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 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是马克思主 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 的长期实践中,的长期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 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 产生了两 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大理论成果。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 泽东思想,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 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 “ 代表” 代表” 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 略思想。略思想。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第一,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 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第 二,马克思主义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 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伟大精 神支柱。第三,神支柱。第三,马克思主义主义中国化倡 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和优良学风 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 和优良学风,国发展的新境界。国发展的新境界。5.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5.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土地改革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 土地改革战争时期,的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地开辟了以井冈山 为根据地的农村包围
第三篇:毛概重点
第八章
1、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弊端: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的过多过死,权力过于集中,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
2、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3、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中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4、党的十四大明确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邓小平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奠基人。
5、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的基本内容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建立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建立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的)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表现):一是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而是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三是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是市场在社会主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其基础性作用,更好的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7、党的十五大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体制。
8、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其根本根据:第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主义大生产的客观要求。第二,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够发达,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还不高,发展还很不平衡,需要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适应生产力的要求。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9、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则是要做到“两个毫不动摇和一个统一”:即必须毫不动摇的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同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
10、公有制经济范围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11、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是对全国而言的,有的地方,有些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12、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13、股份制是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股份制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他不等于公有制,也不等于私有制,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的手里
14、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混合所有制中的非公有制成分等
15、个人分配实行的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制度并存的分配制度
16、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三种类型:一是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二是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三是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如科技发明,创造,信息,专利等参与分配。
17、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大政策,就是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18、收入差扩大的必然性:其一,因为劳动者的个人禀赋和家庭负担不同,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必然产生收入和富裕程度的不同。其二,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多种分配方式,拥有不同生产要素的不同社会成员也必然产生收入的差距和富裕程度的不同。其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价值规律和竞争作用下优胜劣汰,使具有不同竞争能力的人在富裕程度上必然出现差距。其四,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以及不同经济领域和部门之间客观上存在差别,也必然引起收入的差别和富裕程度的不同
19、邓小平提出的“两个大局”的思想,就是处理“先富”与“共富”关系的基本指导原则在一定时期内需要着重强调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而发展到一定时候,就应该把“共富”作为重点
20、党的十七大和十八大都提出,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21、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核心),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商业保险和慈善事业等制度 22、2007年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促进国民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
23、我们必须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当前经济的工作的首要任务,着力在“保增长、保稳定、保民生”上下功夫。
24、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提高资质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25、创新型国家一般来说是指将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从而形成强大的国家竞争优势。
26、实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目标。
27、“两个坚持、三个转变”:①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话道路,②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①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②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③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28、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话道路就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29、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全局。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部署和新的基本途径
30、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及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31、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其他目标的物质基础
32、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布局: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形成分工合理,特色明显,优势互补的区域产业结构,推动各地区共同发展。
33、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以能源资源高效率利用的方式进行生产,以节约的方式进行消费为根本特征的社会。
34、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35、生态文明包括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和探索的认识成果,又包括人类在发展物质文明过程中的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实践成果表现为人与自然和谐程度的提高和人们生态观念的增强
36、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坚持的四个方面工作:一是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毫不松懈的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保护工作,开展全民节能减排行动,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二是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三是加大节能环保投入,重点加强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四是加强水利,林业,草原建设,促进生态修复
37、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
途径
38、市场经济是一种以市场手段为主的资源配置方式,不属于社会经济体制范畴 第九章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一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第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2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
4我国政治制度特征:第一,在我国的政党制度中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不是在野党,更不是反对党。第二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有着共同的根本利益和共同目标,都已四项基本原则为共同准则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共同理想。第三,各民主党派都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第四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都受到宪法的保护,享有宪法规定内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上的平等地位
5民族区域自治是我们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6民族区域自治是在统一的而不可分离得国家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
7中国已建立了以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民主自治体系
8党的十五大报告第一次深刻的阐述了依法治国的含义,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
9依法治国的意义:第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改善和加强党的领导。第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保证。第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第四,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10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11人权无国界和人权高于国权错!
12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生存权和发展权最根本最重要的人权
第十章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关,着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2四有,既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4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树立共同理想,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掌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5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第十一章
1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第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是构建社会主义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第二,必须坚持科学发展。第三,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第四,必须坚持民族法制。第五,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第六,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3加强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4如何加大个人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一要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二要努力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三要切实对过高收入进行调节。四要取缔非法收入。五要规范垄断行业的收入 十二章
1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2“一刚四目”中一刚是指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
3三通:通邮、通航、通商 4“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一个完整体系
5高度自治,有立法权、行政权独立司法权、终审权、无外交权
6“一国两制”的构想最早针对台湾问题提出的 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并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 1992年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 10新世纪的三大任务: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
11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 十三章
1和平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2邓小平对时代主题的判断其基本点上:第一,世界大战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可以避免,我们有可能争取较长时期内的和平环境;第二,和平和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是东西方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矛盾全局的集中体现;第三,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党的前提条件,各国的共同发展原则是保持世界和平重要基础;第四,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并不意味着这两个问题已解决
3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再曲折中发展 4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三大外交方针
5一边倒,就是在帝国主义对新生的人民政权实行敌视政策的情况下,中国只能到向社会主义阵营这一边
6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7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
8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 十四章 1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
2(1)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2)农民阶级是人数最多的基本依靠力量(3)知识分子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3新的社会阶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4新基层: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
5尊重劳动(核心)、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6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目的)
7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一是大陆范围内,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全体劳动者、建设者和爱国者的联盟,这是统一战线的主体和基础;一个是大陆范围以外的,以外国和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联盟,这是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8要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9第一,人民解放军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第二,人民解放军是捍卫祖国统一的钢铁长城;第三。人民解放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10打得赢、不变质,这是新形势下我军必须解决好的两大历
史性课题
11按照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相统一的原则加强军队全面建设 十五章
1党的性质和宗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性质)
2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逐步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
4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5在新的发展阶段,把党的建设作为一个新的伟大工程来抓,就是要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以完善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第四篇:毛概重点
一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发展观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2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十七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做出了明确界定,在中共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4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理论、党的建设理论
5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6科学发展观 第一要义:发展,核心:以人为本,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统筹兼顾
立足基本国情 分析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总结发展实践 借鉴国外经验 适应新的发展要求
7三个代表:代表先进生产力 先进文化方向 广大人民利益
8邓小平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开放,市场经济
二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
2实事求是意义:a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运用、丰富和发展b制定正确正确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c加强党风建设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3实事求是前提条件:解放思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1认清和解决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认清国情
2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新明主主义革命处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时代,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革命的领导力量:中国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革命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 革命前途:社会主义
5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政治、经济、文化纲领
6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国情决定,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7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统一战线 武装斗争 党的建设
四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化三改 社会主义工业化 个体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平赎买)的社会主义改造
3赎买:私营变国营,方式:让资本家在一定年限从企业经营所得中获得一部分利润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1956开始(建立)
五1社会主义本质:解放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
2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发展生产力 党执政第一要务
六1现阶段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形成和发展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必须坚持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我们还处于初级阶段,必须从实际出发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特征:人口结构 工业发展水平地区发展状况 科学教育文化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100年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明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三个力面的内容
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战略:80~90温饱 90~00 小康
9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社会主义建设,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 社会建设 生态文明
七1改革开放主要是解放生产力
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建筑之间矛盾
3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八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基本依据:a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b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一些符合三和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
3公有制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a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b国有经济控制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5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
九1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
2民主是国体和政体的统一。政体人民代表大会
3依法治国含义: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渐实现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是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4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有法可依(前提)、有法必依(核心)、执法必严(关键)、违法必究(保障)
十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根本任务是:培养四有公民
2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全面贯彻发展观着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名族精神以及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十一1构建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民主法治 公平正义 诚信友爱 充满活力 安定有序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a坚持以人为本b坚持科学发展c坚持改革开放d坚持民主法治e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十二1胡锦涛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方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
2本着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
3a恪守一个中国,增进政治互信b推进经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c弘扬中华文化,加强精神纽带d加强人员往来,扩大各界交流e维护国家主权,协商涉外事务f结束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
第五篇:毛概重点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地提出、科学含义和重要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之所以将其作为发展任务,其原因在于:一,这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二,这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三,这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必须把握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二是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三是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第一,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第二,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第三,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还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第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部署,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第二,使社会更加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切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切实维护和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第三,促进社会和谐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有利于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第四,社会和谐是应对外部挑战的重要条件,保持国内安定和谐的社会政治局面,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抗风险能力,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这就是: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基本原则,第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第二,必须坚持科学发展。第三,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第四,必须坚持民主法治。第五,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第六,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目标任务:(1)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2)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3)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4)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5)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6)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7)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8)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9)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这九条目标和主要任务分别反映了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总要求的各个方面,充实和丰富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容。
2、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一,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二,事实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三,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四,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会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五,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六,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2.3.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综合分析世界发展大势和我国所处历史阶段,作出了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决策。这是继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以来我们党提出的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十七大进一步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既反映了我们党对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和内在规律的准确把握,也反映了对我国基本国情和战略需求的科学分析。
当今世界,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不断引发新的创新浪潮,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科学技术特别是战略高技术正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纷纷把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国家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投入,加快科技事业发展,重视基础研究,重点发展战略高技术及其产业,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以利于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在国际经济、科技竞争中争取主动权。面对世界科技发展的大势,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必须把科学技术真正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带动我国社会生产力实现质的飞跃,努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和保持发展的主动权。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不仅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客观需要,而且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是解决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紧迫要求。只有通过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我国经济增长从资源依赖型转向创新驱动型,才能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和可持续增长,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4.我国的政党制度:
政党制度是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党制度,由该国国情、国家性质和社会发展状况所决定。各国政党制度的不同体现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多样性。中国实行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下简称中国多党合作制度),它既不同于西方国家的两党或多党竞争制,也有别于有的国家实行的一党制。这一制度在中国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在中国,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
中国多党合作制度中包括中国共产党和八个民主党派。八个民主党派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以下简称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
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在中国多党合作制度中,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共同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了“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的基本特征。中国多党合作制度在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中显示出独特的政治优势和强大的生命力,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5.加快民生建设: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对于21世纪高速发展中的中国来说,具有着很强的时代特征和极其深远而重要的意义
1、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体现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的发展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推动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一定要抓紧抓好。
2、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体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以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这是很重要的一点。而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万众一心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3、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奋斗目标无论从革命战争时期看,还是从现在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到最终实现共产主义,都决定了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她才赢利了人民的信任、拥护和支持,才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这一点必须牢记。
4、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和要求。公平正义、富裕、健康、安居乐业、法治、和谐,历来是人类最美好的追求和期盼。民生问题与百姓息息相关,这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是谁也不可抗拒的规律。这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治国之本,须臾不可忘记。
推进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六大举措,教育、就业、收入分配、养老就医等,件件关系群众生活,事事关乎人心向背,充分体现了我们党是爱民、亲民、为民、利民的党。相信在党的领导下,紧紧依靠人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一个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全面小康社会一定会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