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口语交际的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的教学策略
南教场小学 李桂霞
口语交际的核心就是“交际”二字,注意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的沟通。它是一个听方和说方双向互动的过程。不是听和说的简单相加。只有交际的双方处于互动的状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口语交际”。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小学生要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应对,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往的素养。”因此,口语交际尤为重要。而在平时的教学当中往往会被老师所忽视,我在平时比较注重这方面的教学。下面将针对如何进行口语交际作如下介绍:
一、情境激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口语交际教学中,也应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交际欲望。因为创设快乐轻松的情境,也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心理氛围,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敢于表达,才能提高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
如教学一年级下册《春天来啦》时,老师可以头戴太阳帽,脚穿旅游鞋,一身休闲打扮,笑眯眯地走进教室。在孩子们好奇的目光下,老师问学生:“同学们,春天来了,你们最想干什么呀?”孩子们肯定会回答:“春游!”春天是最美的,紧接着就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眼里的春天。学生说的不够具体,这时老师就可以激发学生:“你们想不想亲身感受一下春天呢?”然后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春天景色的画
第页
面。比如:桃花开了,柳树也长出了枝条,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小草长得也很美、很绿„„我想当孩子们看到这些画面时,一定会很开心,一定会有话可说的。
最后让孩子们进行讨论、交流。此时,学生的热情一定极高,纷纷说出自己观察到的、感受到的春天。学生在此过程中开阔了眼界,也丰富了知识。
在教学一年级《指路》的口语交际时,老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示“去陈师镇政府”画面时,画上一个大大的问号,随后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说说去那儿最近的路线。学生被多媒体课件上可爱的画面所吸引,课堂气氛特别活跃,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说出去“陈师镇政府”的路线。小组交流后,在班级再进行讨论、交流。
创设情境的方式很多:课件的展示、情境表演等等,但却应该根据内容和学生的特点而适当地加以选择。
二、教给学生交际的方法:
语文教学肩负着很重要的职责——让学生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口语交际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会说。因此,老师除了要重视创设情境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外,指导学生交际的方法显得更为重要。我想,要想上好一堂口语交际课还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课前准备的指导。
口语交际教学前应该认真地做好课前的准备,老师应该加强指导。如让孩子们通过上网查阅,课外书的搜集等。这样,在上课时学生才能讲得头头是道,才能娓娓而谈交际。
第页
2、引导学生调查、了解、作记录:
教学中有许多的口语交际是必须要通过调查,了解后才能有话可说的。如:六年级下册中的《爱惜资源,保护环境》口语交际中,在课前老师得提前进行布置。让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后再作记录的基础上,再回到课堂与同学们互议、归纳、整理后对家乡的环保工作提出建议。因为只有重视实地调查,填好调查表,才能言之有据,这样一来,也能更好让学生有环保意识。
3、激发想象思维: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口语交际教学中也占有一定的份量。因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只有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才能使口语交际的内容更为丰富。
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畅想未来》的口语交际的教学,对于这一口语交际的教学,老师一定要激励学生大胆想象,把自己的奇思妙想说给大家听,可以涉及未来的方方面面。如吃的、穿的、喝的、用的等等,激发他们的越是奇怪的想象越棒,如房子在太空,鱼儿在天空飞„„要营造一种自由宽松的氛围,激发他们大胆地想象。
4、指导学生以说代讲:
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教师要在课堂上做学生忠实的听众,让学生充当老师的角色。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学生能突破一堂课的重难点,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加上老师的适当评议,学生就能够心领神会,口语表达能力也会
第页
很快地提高。
5、引导学生以看引说:
口语交际的教学,我们还可以借助班级所建立的“图书角”,开展一些课外阅读的交流活动,并通过讲故事、演讲等活动形式,把看书的所得讲述出来,并且把这种形式扩展到生活见闻之中。
三、确立有效的目标:
口语交际一定要杜绝简单的听说训练,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乐于交际。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先确立好一定的目标,目标定好之后,应该指导孩子们的实际操作,这样交际起来才能更精彩。
如:教学口语交际《当我离开母校的时候》、《假如我是„„》时,就要让学生大胆地、无拘无束地想象用个性化的语言进行表达,显示自己的个性特点。
四、引导学生自主评价:
口语交际的评价语尤为重要,因为在自主评价上能够更好地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评价中让孩子理好地学会倾听,学会赞扬,学会欣赏,学会质疑„„《新课标》中强调:“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评相结合。”
如五年级下册中《我来说一说》的口语交际,这是关于这样的一系列的问题:“班上有同学过生日,同学们要不要送礼物?爸爸妈妈要我们星期天参加补习班,说是为了提高成绩,我们要不要参加„„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选择一个话题,说一说自己的看法。”教学中老师引导学生四个人为一组,以一个话题进行讨论,在交际之
第页
后,让学生互说同桌之间的不同观点,并说说自己的看法。关于过生日,有的人认为要送礼物,那么就要让他们说一说要送礼物的理由。这样一来,也能更进一步地让学生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友谊。
当然,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活动是借助语言材料进行的。在教学中,一定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它是激发学习兴趣,发展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2017-3-1
第页
第二篇: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策略
口语交际是人们运用口头语言进行交谈、演讲、辩论等的一种言语交际活动,具备直接、简便、迅速的特点,使用最多最广,是最基本的语言信息交流手段。《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强调指出——口语交际要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景,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针对这一教学目标,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策略:
一、创设情境,让孩子们乐说
教无定法,口语交际教学同样如此。但正如吕叔湘先生所说,灵活多样的方法中有一个总钥匙,即一个“活”字。我认为,教活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课,这个“活”的金钥匙就是要有一种交际的情境或氛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主动地创设情境,经过分析,我认为创设情境的策略主要有两种:
创设交际情境,在于把握教学机遇。于永正老师上言语交际课《学一点问的本领》就是这样。他抓住本班数学老师做了一件大好事,被救者家属写来表扬信这一契机开始教学。他让学生看过表扬信后,说:“朱校长说,准备在明天全校老师会上表扬周老师,但对这件事的具体情况还要了解一下。校长请我们班问问周老师,问清楚了,写下来,交给朱校长。”这样,巧妙地给学生学习如何提问采访创设了跟校长交际的情境。不但如此,于老师还特意请来了周老师,让学生像记者一样提问,这又是一个交际的情境。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动力为第一个交际情境所激发;而第二个交际情境则切切实实地提高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情境的创设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通过教师语言创设情境。口语交际训练中,教师充满感情的语言尤为重要。如:苏教版第八册口语交际《两只小花狗》,在看图之前,教师先用语言描绘出图中的一个场景,“可以说是两只一模一样的小花狗,怎么会出现如此情景呢?”这样就快速将学生带入情境中,激发学生去探索漫画大意,创编有趣的故事。
2、通过教学媒体创设情境。如《学配音》一课教学,教师可以通过电脑课件或录像播放《小萝卜头》,体会演员的配音,让学生感悟。然后再播放无配音 的《宝莲灯》让学生观看,让学生揣摩人物心理,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试着给动画片配音。这样,变抽象为形象,最大限度地调动孩子的各种感觉器官,使学生自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情绪高昂,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配音就不是件难事了。
3、通过角色扮演创设情境。小学生具有很强的表演愿望,让学生参与故事的表演,既能创设一个大的语言环境又便于学生直接进行换位思考,揣摩在具体事件中该怎么做、怎么说。如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让学生演演林冲和洪教头,学生就会将自己的所思所感融会到故事中,学生可以创造性地进行人物间的口语交流,发散思维,丰富语言。再如教学口语交际《学会安慰》,让学生根据口语交际练习所提供的语境,分角色表演,这样学生入情入境,容易产生说的欲望和说的激情,进而让学生懂得安慰别人必须有同情心,说话要委婉动听及多说鼓励的话的道理,真正学会安慰别人。
4、通过活动创设情境。在活动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的内容有:作实验、游戏、手工后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或者参加各类活动时进行训练等。训练的方法为:首先以活动为先导,精心设计、严密组织活动,再指导学生进行练习。如果是即兴说话,则按事先设计的活动内容和程序,指导学生边活动边进行口语交际练习。
二、提供交际案例,发展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案例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口语交际训练办法。案例就是一个交际的情境,既可以描述正确的做法让学生仿效,也可以放一些问题让学生发现,并探索、讨论正确的口语交际方法、途径。比如“学会向别人解释”专题训练,教师可以提供案例。小红吃早点时服务员不小心把汤泼到了她的身上,小红无奈之下只好回家换衣服。等她到校时课已经开始了,老师马上当众批评了小红。下面的做法怎样,请学生评一评。①小红马上哭了起来,一句话也不说就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小红马上大声争辩道:“我不是故意的,你不该责备我,要不你去问我妈妈?”③小红马上轻声说:“老师,吃早点时服务员弄脏了我的衣服,我回家换衣服才迟到了。”通过案例比较,学生能领悟在解释原因时不但要说清理由,还要讲文明,态度要和蔼,语气要合适等。
三、教学多样化,让孩子们会说
凡是有人际交往的地方就可以进行口语交际的教学,这是由母语学习的广泛性决定的。“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就是口语交际的内容,口语交际就是生活的工具,所以口语交际训练的天地是广阔的,途径是多样的。
(一)口语交际专题训练。通过教材中的专题训练,使学生比较系统、快捷
地掌握口语交际的有关知识,提高相关技能。这种专题训练具有以下特点:一是跟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二是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随着学生身心发展,他们的交际面会更广泛,要求的相应交际技能和素质也更高。比如低年级的口语交际题目一般是自我介绍、借文具、带路问路、道歉、转述、看病等;中年级的训练专题一般是:介绍一本书、劝阻、找人、建议、约请、接电话等;高年级一般是:用压岁钱、讲故事、说实验、请教别人、说成语、演讲、辩论等。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高年级的口语交际训练比低年级的口语交际训练更注重了学生的主观性,这使教师在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与其说是教师,更像是一个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更注意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想象及思维。
(二)渗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从社会学角度讲,课堂教学就是师生交往的双向互动过程。每一堂课都为学生口语能力的发展提供了用武之地,语文课上尤其如是。所以语文教师课堂上要有训练的意识,融口语交际训练于阅读课和作文课中。在一些好的语文课上,教师这方面的引导、矫正等往往不着痕迹,与课堂主要教学目标水乳交融。“请大家仔细听,这位同学读得怎样?”这是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请大家评一评刚才某学生的回答。”这是指导学生在听的基础上学会思考、学习给别人提看法;“别着急,吸一口气,再慢慢说”“你讲的很对,能不能说得再响亮些?”这是对学生口语交际信心的激发和口语技能的强化训练。
(三)随机训练。(1)紧扣生活随机训练。丰富多采的生活给口语交际教学提供了活水源泉,教师要用心捕捉现实生活现象,诱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和自己的认识能力“评优劣,定从违”,参与、影响班级、学校和社会生活,在这一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比如新转进一个学生,大家怎样说欢迎辞、组织“该不该看动画片”的讨论等。(2)利用活动随机训练。活动是孩子的天性,班级、学校等经常开展活动,抓住活动的机会进行口语交际训练会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如国际卫生日上街宣传后交流感受,开展有关热点问题(减负就是不做作业、怎样过双休日等)的讨论、辩论等。
从教学实践中我感觉到,许多同学怕与人交谈,害怕参加口语交际训练。有的同学想说,可又表达不清,不断需要别人提醒和帮助。进一步了解,你会发现这些同学读书很少,且特别害怕朗读,因此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对于这部分同学来说是多么重要呀。口语交流的随机性特征决定了参与交流的对象必须有良好的说话习惯、丰富的语言积淀等,用来口语交际的语言材料要有“招之即来”之神
奇功效,而这一切与大量阅读积累是分不开的。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做好以下工作:①立足课堂教学,抓好朗读、背诵训练;②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扩大积累。心理学研究表明:朗读和背诵有利于感受语言所描绘的情境,有利于体会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情感,有利于规范语言、培养语感,更有利于积累语言材料,提高读、说、写的能力。苏教版教材把朗读和背诵作为学习语文的主要任务,对于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语文水平大有裨益。“胸藏万江凭吞吐”,口语交际不可“无米之炊”,需吞纳百川,方能“口若悬河”,而这一切是离不开读的。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是一个新事物,就像春天一样鲜活,就像原野一样蕴藏丰富,还有待于我们教师一起来研究、探索,一起开创小学口语教学万紫千红的新局面。
第三篇:小学语文口语交际的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的教学策略 濮阳市范县明德小学 高宁
说实话,在小学阶段语文口语交际是不受重视的。我们平时参加的优质课评选时,很少看到有老师讲授口语交际课,原因之一就是口语交际课不好上,或者说是根本不知道口语交际课应该怎么上,什么是口语交际课。听了徐轶老师的《小学语文口语交际的教学策略》专题讲座,我深刻的理解了口语交际课的内涵,为上好口语交际课奠定了理论基础。
一、口语交际不是口头作文。
以前我在上口语交际课的时候有一个误区,那就是学生用的辞藻越华丽越好,把它当做口头作文课来上,很多同学因为没有美词而不敢发言。听了徐轶老师的课以后才知道,我的做法是错的,口语交际课是为了交际的目的的,是教会学生如何跟别人沟通的,试想谁会在跟别人交流说话的时候用那些书面语呢?纠正了这个看法后,学生们的发言积极性明显提高了。
二、创造合适的交际情景。
徐轶老师说合适的交际情景不能完全等同于生活情境,对于这一点我认为自己是符合要求的。确定一个口语交际话题后,我们所做的不能完全是生活中这一话题的再现,是要进行升华的。抛开具体的内容,把它推而广之,让学生掌握这一类话题交际的方法。拿借铅笔做一个例子,我们不是要重现教会学生借铅笔的过程,而是要教会学生跟别人借东西的时候要礼貌,说话要客气,这是不管借什么东西都要用到的交际手段。
三、紧紧围绕口语交际的目标。
徐轶老师一直在强调口语交际教学的目标,口语交际的目标不应主要定在交际内容方面,更为重要的是要确定和达到语言发展的目标和交际的目标。培养学生的交际自信,锻炼学生的交际心理,是每节口语交际课都应该达到的整体目标,不同的交际话题又要达到不同的具体目标。
我相信只要我们重视了学生在口语交际方面的收获,在口语交际的技巧、沟通的能力方面的发展,我们的口语交际课就是成功的。
第四篇:小学语文口语交际的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的教学策略
一、准确理解口语交际的内涵
口语交际教学中产生的很多问题,主要是因为对口语交际概念的理解有偏差,或不够准确,或不够深入而导致的。为使口语交际教学不致误入歧途,有必要对口语交际的概念进行基本的界定。
1.口语交际是“口语”的交际,而非“书面语”的交际。
有老师认为,口头说出来的就是口语,在口语交际课上,只要学生在进行口头表达,只要学生在听、在说,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就在发展,其结果是把口语交际课上成了口头作文课。以一年级上册“好看的书”为例,口语交际课上,学生可能会讲述这样的内容:
“大家好!我今天想跟大家介绍一本好看的书,书名叫《白雪公主》。这本书讲的是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从前……听了我的介绍,你喜欢这本书吗?”
我们再来看另一个版本的讲述:记忆中读过的书如天上的星星一样多,然而有一颗最璀璨夺目,给我留下了抹不去的深刻印象。它便是《白雪公主》这本书。这本书讲的是……听了我的介绍,你喜欢这本书吗?”
从以上记录下来的两段文字看,虽然表达的是同一个内容,但是展现的风格却截然不同。第二段文字呈现出典型的书面语色彩,显然不是口语交际课所提倡的方向。口语交际课旨在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应该强调口语交际的特殊性,明晰口语和书面语的界限。另外,学生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情急之下说出方言土语,教师要敏锐地捕捉学生交际语言的问题并作规范的引导,切不可以放任自流。2.口语交际的核心在于“交际”。
交际是每一个社会人生存的基本需要。交际的意义在于达成理解,进行沟通。所以,基本的交际能力,不但是培养社会人才的需要,更是个人追求幸福生活的需要。
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与过去的听说活动相比,这是根本的、价值取向上的转变。其区别在于,口语交际是在真实的交际状态下发展听和说的能力,所有的口语交际,都直接指向交际的目的、交际的功能,即使是独白式的表达,也不是自说自话,而是为了谋求某种理解和沟通,是为了达到与人交往的需要。
在介绍、讲述这些看似单向传递的口语交际活动中,除了引导学生掌握身处不同场合、面对不同对象的交际技巧,还可以通过目光的交流、语速的调整、语调的变化、讲述中的打断和质疑、以及讲述之后的提问交流等多种形式进行互动。在这个过程中,讲述人和听众达成信息的沟通和情感的交流。所以,口语交际能力所包含的,绝不仅仅是听说能力的简单相加,而是包含着丰富的交际技巧、交际方法、交际策略、交际心理等因素。听说能力是交际的基础,听不明白、说不清楚,交际无从谈起;但是只会听说,也不一定能达到交际效果。要想成功交际,还要考虑交际对象,考虑语言环境,如身份、场合、时机。后者不可或缺。如,有的人表达能力很强,认识事物也很深刻,但在表达观点时表现出争强好胜的性格,不考虑别人的感受,伤害了别人的情感,别人无法接受他的观点,他也不能很好地完成交际任务。
抓住口语交际中的“交际”这个核心,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思考口语交际教学的目标定位。
二、准确把握口语交际教学的目标
口语交际教学效果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目标定位不清晰、不准确。在实践中,只重视话题内容,不重视交际目标的情况大量存在。其结果是在课堂上增加了一次次口语活动的机会,但却没能使学生在口语交际能力方面有实质性的发展。这也是导致一部分人认为口语交际教学不重要、口语交际课可有可无的原因之一。
1、口语交际应教什么
口语交际要“教什么”的问题,事实上,很多教师对此的认识是很模糊的。有一个较为典型的例子,二年级上册教材中有“买和卖”的交际话题,因为教学中交际目标偏颇,交际要求不明确,这个话题很多时候被演绎成怎样与小商贩讨价还价,并且以最低价买到文具为评价标准,从而呈现出市侩气、庸俗化的不良倾向。
《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建议中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往的素养。由此可见,较之于以往的“听”“说”教学,口语交际教学对言语综合素养的要求提高了,这就需要一种动态把握的能力,即在人际交互作用、思维对流的情境中的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所以,我们需要明确的是,在一个口语交际话题结束的时候,我们的着力点不应主要在于学生是否学会了做某件事,不应主要在于学生在交际内容方面有怎样的收获,而更为重要、更为核心的是,学生在口语交际能力方面有哪些发展,学生锻炼了哪些交际技巧和交际策略。口语交际课的目标,不应主要定在交际内容方面,更为重要的是要确定和达到语言发展的目标和交际的目标。还是以“买和卖”为例,教学目标不仅让学生知道买卖东西时应该说些什么,能正确表达自己买或卖的愿望,文明购物,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应对一些特殊情况下的交际策略。例如,教师可以设置以下场景让学生表演:购买了不合适的商品如何退换?售货员少找了零钱怎么办?顾客过于挑剔,售货员应该如何应对?这样的障碍其实是生活的必然,障碍本身就是学生学习的关注点,学生想办法完成购物任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习的过程。这就是我们教师要教给学生的交际策略。
2、口语交际应怎么教
口语交际的“交际”特性,要求我们的口语交际课围绕“交际”来构建,以真实的交际活动为依托,发展学生的交际能力。(1).创设适合的交际情境。
首先,我们创设的交际情境,不能完全等同于生活,不应该是对日常生活的简单复制。如果只是简单重复生活,不但达不到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目的,反而是对语文课程资源的巨大浪费。
以教材中的生活类话题“打电话”为例,其课堂操作模式,其课堂活动的主体部分,不应该是模拟打电话,而应该是一系列反思性的教学活动。教师可以通过案例教学,引导学生发现打电话过程中的典型问题,并归结出打电话的一般性原则。如给别人打电话,应该先介绍自己是谁,而不应该先问别人是谁;要使用礼貌用语;别人午睡时间或不方便的时间不应该打电话……围绕这一交际话题进行教学,关键点在于打电话的普遍规则,而不在于这次打电话都说了什么,是不是说清楚了。唯有这样,围绕生活类话题展开的口语交际课才是有教学意义、有迁移价值的。如果仅仅是模拟教学,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互相打电话,是严重缺失语文课程价值的。我们的口语交际课一定要避免这种“生活秀”,避免这种不真实的“伪交际”。(2).正确处理口语交际课中的师生关系。
什么是真正的口语交际?其重要的标志就是,交际者之间、不同发言者之间的语言有内在的联系。遗憾的是,现在,这种内在的联系大都通过老师来实现。如在一些独白性的话题中,学生讲述完毕,老师就会提出:“有谁想向他提问题?”有学生提出问题后,老师又会转回讲述者:“你怎么回答他的这个问题?”……老师总是不自觉地把双边关系变成多边关系,一切交际的因素都要在老师这里进行中转。事实上,这样的交际状态已经丧失了其应有的真实性,实际的交际效果也就大打折扣。
口语交际不应是回答问题式的口语表达。毋庸置疑,回答问题可以锻炼口语表达能力。但是,回答问题时的独白不能等同于正式场合的独白式口语交际。从交际对象来看,回答问题仅仅是师生之间的交际,而且是主导权在老师手里的问答式交际,与独白式口语交际经历的心理过程是不相同的。
正式场合的独白式口语交际,突出强调“正式场合”“当众表达”,特别强调交际的对象。强调“当众”,其最主要的外在表现就是“面向大家”。故事讲给谁听?是站在自己的座位上、面向老师,将老师作为交际对象,讲给老师一个人听,还是站在讲台上、面向大家,将全班同学作为交际对象,讲给全班同学听?我们应该选择后者,把口语交际从回答老师的问题中解放出来,让学生能够真正体会面向大家、当众表达的乐趣。
从一开始,就让我们的教学形成常规:既然学生是在和全班同学交流想法,那就理应面向全班同学,而不是老师一个人;也就是说,口语交际不是站在座位上面向教师的、与教师之间的一对一的交流,而是面向全班的、当众的口语表达。这一形式上的变化,看似微不足道,却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对口语交际的正确认识——课堂上的口语交际,不是针对老师提问的被动的回答,而是面向特定对象的主动的交际。在口语交际课上,老师的指导要适时、适度,尽量不要当“第三者”,不要插足,要放手让孩子自己主讲,自己主持。如学生讲述以后,可以自己请同学提出问题,并选择几个问题进行解答。完全可以让这种交际模式成为惯例,成为班级交际常规。(3).给学生创设真实的交际氛围,还需认真考虑一些教学细节。
所有教学环节的设计,都能体现老师口语交际意识的强弱,体现老师对口语交际的基本认识。因此,每一个细节的安排,都要进行慎重的考虑,针对口语交际教学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活动方式。如导入口语交际课时,不宜出现“口语交际”之类的专有名词。“今天我们来上一节口语交际课”之类的导入语,会对学生产生负面的心理暗示,会影响学生步入自然的交际状态。又如,在某一个特定的交际环节中,如果某个学生的交际对象是全班同学,那么,让他站在座位上面向老师一个人就是不恰当的,应该让他走上讲台,面向他的真实交际对象——全体学生,并引导他练习相应的交际策略:足够响亮的声音,适当的目光交流……
三、改进口语交际评价的角度
现在的口语交际评价取向,很多时候停留于“当众说话”,满足于“说得好”,而不关注交际的效果。实际上,我们不应只是评价学生的语言发展水平,只是评价谁“说得好”。说好只是第一步,不得体依然不行。会说话不等于会交际,语言能力不等于交际能力,我们还要关注学生交际能力的发展,关注实际的交际效果怎么样,关注是否实现了交际的意图,关注在具体的语境中,语言是否得体,行为是否得体。
所以,口语交际的评价,既要评价听说的内容、评价学生听说能力的发展,也要评价交际时的行为和态度。后者的重要性不亚于前者,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更为重要,因为它有可能直接决定着交际的成败。
如,有的孩子能言善辩,但是声音特别大,经常摆出一副不压倒对方势不罢休的架势,这不能说是一种得体的交际。在讨论、辩论类的口语交际活动中,学生是否尊重他人的观点,是否使用恰当的语气,是否有真诚的态度,都应该是口语交际评价中重点关注的方面。要通过我们老师的评价,引导学生学会理解,学会尊重,成为有礼貌的、讲文明的现代公民。另外,评价要关注全体。在评价的时候,是考虑横向比较还是纵向比较?是“看谁说得最好?”还是“看谁比以前说得好?”我们当然选择后者。我们要避免少数人占据课堂的局面,要关注全体,追求机会均等,追求教育公平,让“沉默的大多数”也有同样的甚至更多的机会得到锻炼。口语交际教学活动的设计和教学评价的指向,都应该致力于所有儿童的发展,致力于所有儿童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四、提升口语交际意识,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基于对口语交际的深刻理解,我们可以把口语交际因素渗透到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1.挖掘语文教科书中的口语交际因素。教材中存在大量的口语交际资源。如果我们有足够强烈的口语交际意识,我们就能够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从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发展的角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如,在阅读教学的角色扮演环节,也可以努力体现交际性。如,让上台表演的同学面向全班同学介绍将要表演的故事内容,介绍每个人的不同角色;表演之后真诚地向观众表示感谢;观众要自发地给表演者以掌声,等等。
2.创造发展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常规做法。
常规的口语交际活动是发展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必要保障。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仅仅依靠方法的传授和技巧的点拨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有大量的口语交际实践做支撑。可是,每学期仅有的几节专门的口语交际课,对于大班教学的几十个学生来说,确实是捉襟见肘。现实状况是,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得不到充分的练习,大多数学生在课上得不到当众表达的机会。如果一个学生在整个小学六年期间,在语文课上发言(包括回答提问和当众发言)的次数只是屈指可数的话,很难想象这个孩子会有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为了给学生提供足够的锻炼机会,我们可以考虑建立一些班级常规,持之以恒地开展口语交际活动。
建立常规的班级交流机制,目的是让每个孩子在每个学期里都拥有面向全班、当众表达的机会,着眼于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得到锻炼。比如,我们可以开展每天3分钟讲述活动,学生轮流当众发言,并回答同学提出的问题。低年级可以讲故事,中高年级可以讲见闻、谈感受、说看法。每天安排一个孩子讲述,提前排好顺序,让孩子有充足的准备时间。老师还可以和有困难的孩子一起准备,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这种活动看似简单,却可以使学生一生受益。我们还可以开展系列交流活动,交流寒暑假见闻,交流学习经验;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向同学推荐自己读过的书,和同学分享读书的体会,然后大声朗读一段给同学听。所有这些,都可以成为小学六年长期开展的常规班级活动。
“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兵;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希望在我们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口语交际这一“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
第五篇:小学语文口语交际的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的教学策略
徐轶(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室、副主任)
一、准确理解口语交际的内涵
口语交际教学中产生的很多问题,主要是因为对口语交际概念的理解有偏差,或不够准确,或不够深入而导致的。为使口语交际教学不致误入歧途,有必要对口语交际的概念进行基本的界定。
1.口语交际是“口语”的交际,而非“书面语”的交际。
有老师认为,口头说出来的就是口语,在口语交际课上,只要学生在进行口头表达,只要学生在听、在说,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就在发展,其结果是把口语交际课上成了口头作文课。
事实上,口头作文充其量是书面语的口头表达,与语文教学所要求的口语交际完全不能等同。从形式上看,口头作文是单向的,是直接为习作服务的,是作为习作指导的环节出现的,是不需要考虑交际效果的;口语交际则是多向的,是为了交际的目的服务的。从成果上看,口头作文是书面语的,口语交际则是口语的,二者在词汇的选择、句式的运用等方面,都有着显著的区别。
人教版中高年级教材有时将口语交际与习作整合编排,要求学生进行同题的口语交际和习作活动。编写的意图是整合听说读写,使之互为背景,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如,阅读教学可以给口语交际提供某些词汇的积累、表达的样式和思考的空间;口语交际的成果可以为学生提供习作的素材、习作的思路。在教学时,如果能够充分发挥书面语和口语互相促进的一面,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但是具体到教学实施,虽然话题是一致的,口语交际教学和习作教学却应该有相对的独立性,应该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不能把口语交际和口头作文混为一谈,更不应把口语交际等同于习作指导。
以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难忘的第一次”为例,口语交际课上,学生可能会讲述这样的内容:
“大家好!我今天想跟大家交流的是我第一次做饭。那是我小学三年级的时候……这种事情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直到今天想起来了还忍不住想笑。你们觉得我做的这件事好笑吗?”
我们再来看另一个版本的讲述:
“我的童年时代有许许多多的第一次,但是许多第一次已经随风飘走不留痕迹了,唯有第一次做饭的经历,永远留在我的心底,并将伴随我的一生。…… 那一次经历,至今还埋藏在我的记忆深处,并在不经意的时候浮现于我的脑海。”
从以上记录下来的两段文字看,虽然表达的是同一个内容,但是展现的风格却截然不同。第二段文字呈现出典型的书面语色彩,显然不是口语交际课所提倡的方向。口语交际课旨在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应该强调口语交际的特殊性,明晰口语和书面语的界限。如果学生的口头表达由于教师的不当引导或是学生的错误理解,变成了表演式的、背诵式的、书面语的、口头作文式的表达,就偏离了口语交际的方向,无助于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
2.口语交际的核心在于“交际”。
交际是每一个社会人生存的基本需要。交际的意义在于达成理解,进行沟通。通过口语交际,达成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通过口语交际,沟通信息、沟通思想、沟通情感。口语交际是我们探索世界、理解世界的最重要的方式,也是我们最基本的生存方式。所以,基本的交际能力,不但是培养社会人才的需要,更是个人追求幸福生活的需要。
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与过去的听说活动相比,这是根本的、价值取向上的转变。其区别在于,口语交际是在真实的交际状态下发展听和说的能力,所有的口语交际,都直接指向交际的目的、交际的功能,即使是独白式的表达,也不是自说自话,而是为了谋求某种理解和沟通,是为了达到与人交往的需要。
独白式口语交际并不排斥“交际”,它有很强的交际性。有人认为独白式口语交际偏重独白言语练习,是单向的语言传递,交际性不够,这实际上是对这种口语交际类型的误解。事实上,真正的独白式口语交际,并非简单意义上的大段讲述,它的本质是互动的,不但不排斥“交际”,反而可以有丰富的交际性。
以“介绍”为例,“介绍自己”这个话题,我们完全可以创设真实情境引导学生进行交际。
第一步:采用头脑风暴法,学生发散思维,想想在什么情况下有可能产生“介绍自己”的需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考虑各种不同的情况。
由上图可以看到,“介绍自己”这样一个话题,因场合不同、对象不同,具体的交际形态也有所不同:既有正式场合的交际,也有非正式场合的交际;既有一对一的交际,也有一对多的交际。
第二步:结合每一种具体的情境,思考:在每一特定的场景下,应该重点介绍哪些内容?应该怎样介绍?
第三步:选择不同的情境,尝试着练习口语交际。
以上关于“介绍自己”的口语交际活动,是旨在引导学生思考面对不同场合、面对不同对象的口语交际。在这样的引导下,围绕“介绍自己”发展的口语交际,不再会把自我介绍当作口头作文,当作放之四海皆准的模板,面面俱到地介绍自己的相貌、性格、爱好,而全然不顾面对的就是自己朝夕相处、相熟相知的同伴。
在介绍、讲述这些看似单向传递的口语交际活动中,除了引导学生掌握身处不同场合、面对不同对象的交际技巧,还可以通过目光的交流、语速的调整、语调的变化、讲述中的打断和质疑、以及讲述之后的提问交流等多种形式进行互动。在这个过程中,讲述人和听众达成信息的沟通和情感的交流。
所以,口语交际能力所包含的,绝不仅仅是听说能力的简单相加,而是包含着丰富的交际技巧、交际方法、交际策略、交际心理等因素。听说能力是交际的基础,听不明白、说不清楚,交际无从谈起;但是只会听说,也不一定能达到交际效果。要想成功交际,还要考虑交际对象,考虑语言环境,如身份、场合、时机。后者不可或缺。如,有的人表达能力很强,认识事物也很深刻,但在表达观点时表现出争强好胜的性格,不考虑别人的感受,伤害了别人的情感,别人无法接受他的观点,他也不能很好地完成交际任务。
抓住口语交际中的“交际”这个核心,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思考口语交际教学的目标定位。
二、准确把握口语交际教学的目标
口语交际教学效果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目标定位不清晰、不准确。在实践中,只重视话题内容,不重视交际目标的情况大量存在。其结果是在课堂上增加了一次次口语活动的机会,但却没能使学生在口语交际能力方面有实质性的发展。这也是导致一部分人认为口语交际教学不重要、口语交际课可有可无的原因之一。
有一个较为典型的例子,有的教材中有“买文具”的交际话题,因为教学中交际目标偏颇,交际要求不明确,这个话题很多时候被演绎成怎样与小商贩讨价还价,并且以最低价买到文具为评价标准。在很多公开发表的教学设计中,都呈现出市侩气、庸俗化的不良倾向。
我们需要明确的是,在一个口语交际话题结束的时候,我们的着力点不应主要在于学生是否学会了做某件事,不应主要在于学生在交际内容方面有怎样的收获,而更为重要、更为核心的是,学生在口语交际能力方面有哪些的发展,学生锻炼了哪些交际技巧和交际策略。口语交际课与其他课型中的口语活动截然不同,其特殊性就在于其对口语交际策略、口语交际技巧的提升和点拨。口语交际课的目标,不应主要定在交际内容方面,更为重要的是要确定和达到语言发展的目标和交际的目标。
三、为学生提供真实的交际空间
口语交际的“交际”特性,要求我们的口语交际课围绕“交际”来构建,以真实的交际活动为依托,发展学生的交际能力。
1.创设适合的交际情境。
首先,我们创设的交际情境,不能完全等同于生活,不应该是对日常生活的简单复制。如果只是简单重复生活,不但达不到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目的,反而是对语文课程资源的巨大浪费。
以教材中的生活类话题“打电话”为例,其课堂操作模式,其课堂活动的主体部分,不应该是模拟打电话,而应该是一系列反思性的教学活动。教师可以通过案例教学,引导学生发现打电话过程中的典型问题,并归结出打电话的一般性原则。如给别人打电话,应该先介绍自己是谁,而不应该先问别人是谁;要使用礼貌用语;别人午睡时间或不方便的时间不应该打电话……围绕这一交际话题进行教学,关键点在于打电话的普遍规则,而不在于这次打电话都说了什么,是不是说清楚了。唯有这样,围绕生活类话题展开的口语交际课才是有教学意义、有迁移价值的。如果仅仅是模拟教学,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互相打电话,是严重缺失语文课程价值的。我们的口语交际课一定要避免这种“生活秀”,避免这种不真实的“伪交际”。
其次,情境的创设要遵循真实性原则。在情境中,所有的学生都应真实地参与到交际活动中来。要避免一切虚假的情境,体现对儿童的充分尊重,致力于发展健全人格。如二年级下册《秋游》,老师较常用的情境是:“下周我们就要去秋游了,我们分小组来讨论一下去哪里秋游……”。但是实际上,老师却没有打算安排集体性的秋游活动。这种言行不一致的行为危害很大,损害的不仅仅是学生对口语交际课的态度、对语文老师的信任,甚至会对学生的人生态度也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2.正确处理口语交际课中的师生关系。
什么是真正的口语交际?其重要的标志就是,交际者之间、不同发言者之间的语言有内在的联系。遗憾的是,现在,这种内在的联系大都通过老师来实现。如在一些独白性的话题中,学生讲述完毕,老师就会提出:“有谁想向他提问题?”有学生提出问题后,老师又会转回讲述者:“你怎么回答他的这个问题?”……老师总是不自觉地把双边关系变成多边关系,一切交际的因素都要在老师这里进行中转。事实上,这样的交际状态已经丧失了其应有的真实性,实际的实际效果也就大打折扣。
口语交际不应是回答问题式的口语表达。毋庸置疑,回答问题可以锻炼口语表达能力。但是,回答问题时的独白不能等同于正式场合的独白式口语交际。从交际对象来看,回答问题仅仅是师生之间的交际,而且是主导权在老师手里的问答式交际,与独白式口语交际经历的心理过程是不相同的。
正式场合的独白式口语交际,突出强调“正式场合”“当众表达”,特别强调交际的对象。强调“当众”,其最主要的外在表现就是“面向大家”。故事讲给谁听?是站在自己的座位上、面向老师,将老师作为交际对象,讲给老师一个人听,还是站在讲台上、面向大家,将全班同学作为交际对象,讲给全班同学听?我们应该选择后者,把口语交际从回答老师的问题中解放出来,让学生能够真正体会面向大家、当众表达的乐趣。
从一开始,就让我们的教学形成常规:既然学生是在和全班同学交流想法,那就理应面向全班同学,而不是老师一个人;也就是说,口语交际不是站在座位上面向教师的、与教师之间的一对一的交流,而是面向全班的、当众的口语表达。这一形式上的变化,看似微不足道,却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对口语交际的正确认识——课堂上的口语交际,不是针对老师提问的被动的回答,而是面向特定对象的主动的交际。
在口语交际课上,老师的指导要适时、适度,尽量不要当“第三者”,不要插足,要放手让孩子自己主讲,自己主持。如学生讲述以后,可以自己请同学提出问题,并选择几个问题进行解答。完全可以让这种交际模式成为惯例,成为班级交际常规。
3.给学生创设真实的交际氛围,还需认真考虑一些教学细节。
所有教学环节的设计,都能体现老师口语交际意识的强弱,体现老师对口语交际的基本认识。因此,每一个细节的安排,都要进行慎重的考虑,针对口语交际教学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活动方式。如导入口语交际课时,不宜出现“口语交际”之类的专有名词。“今天我们来上一节口语交际课”之类的导入语,会对学生产生负面的心理暗示,会影响学生步入自然的交际状态。又如,在某一个特定的交际环节中,如果某个学生的交际对象是全班同学,那么,让他站在座位上面向老师一个人就是不恰当的,应该让他走上讲台,面向他的真实交际对象——全体学生,并引导他练习相应的交际策略:足够响亮的声音,适当的目光交流……
四、改进口语交际评价的角度
现在的口语交际评价取向,很多时候停留于“当众说话”,满足于“说得好”,而不关注交际的效果。实际上,我们不应只是评价学生的语言发展水平,只是评价谁“说得好”。说好只是第一步,不得体依然不行。会说话不等于会交际,语言能力不等于交际能力,我们还要关注学生交际能力的发展,关注实际的交际效果怎么样,关注是否实现了交际的意图,关注在具体的语境中,语言是否得体,行为是否得体。
所以,口语交际的评价,既要评价听说的内容、评价学生听说能力的发展,也要评价交际时的行为和态度。后者的重要性不亚于前者,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更为重要,因为它有可能直接决定着交际的成败。
如,有的孩子能言善辩,但是声音特别大,经常摆出一副不压倒对方势不罢休的架势,这不能说是一种得体的交际。在讨论、辩论类的口语交际活动中,学生是否尊重他人的观点,是否使用恰当的语气,是否有真诚的态度,都应该是口语交际评价中重点关注的方面。要通过我们老师的评价,引导学生学会理解,学会尊重,成为有礼貌的、讲文明的现代公民。
另外,评价要关注全体。在评价的时候,是考虑横向比较还是纵向比较?是“看谁说得最好?”还是“看谁比以前说得好?”我们当然选择后者。我们要避免少数人占据课堂的局面,要关注全体,追求机会均等,追求教育公平,让“沉默的大多数”也有同样的甚至更多的机会得到锻炼。同样,演讲比赛、辩论赛等竞赛性质的活动环节,在口语交际课上也应该尽量避免。口语交际教学活动的设计和教学评价的指向,都应该致力于所有儿童的发展,致力于所有儿童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五、提升口语交际意识,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基于对口语交际的深刻理解,我们可以把口语交际因素渗透到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
1.挖掘语文教科书中的口语交际因素。
教材中存在大量的口语交际资源。如五年级下册的相声《打电话》,主人公打电话时言语罗嗦误了看戏,对学生的日常交际就有很大的启发意义。如果我们有足够强烈的口语交际意识,我们就能够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从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发展的角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如,在阅读教学的角色扮演环节,也可以努力体现交际性。如,让上台表演的同学面向全班同学介绍将要表演的故事内容,介绍每个人的不同角色;表演之后真诚地向观众表示感谢;观众要自发地给表演者以掌声,等等。
教科书中的某些口语交际话题,适合设计成长期的口语交际活动,变成持续两个星期、持续一个月甚至持续整个学期的活动。如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讲名人故事”,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神话传说故事会”,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小小新闻发布会”,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生活中的启示”,都可以设计成为长时间持续的口语交际活动。每一段时间固定训练一个交际主题,便于学生事先作充分准备,提高交际质量,而且可以保证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进来,使教师充分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进步。
2.创造发展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常规做法。
常规的口语交际活动是发展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必要保障。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仅仅依靠方法的传授和技巧的点拨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有大量的口语交际实践做支撑。可是,每学期仅有的几节专门的口语交际课,对于大班教学的几十个学生来说,确实是捉襟见肘。现实状况是,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得不到充分的练习,大多数学生在课上得不到当众表达的机会。如果一个学生在整个小学六年期间,在语文课上发言(包括回答提问和当众发言)的次数只是屈指可数的话,很难想象这个孩子会有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为了给学生提供足够的锻炼机会,我们可以考虑建立一些班级常规,持之以恒地开展口语交际活动。
(1)建立常规的班级交流机制。
建立常规的班级交流机制,目的是让每个孩子在每个学期里都拥有面向全班、当众表达的机会,着眼于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得到锻炼。比如,我们可以开展每天3分钟讲述活动,学生轮流当众发言,并回答同学提出的问题。低年级可以讲故事,中高年级可以讲见闻、谈感受、说看法。每天安排一个孩子讲述,提前排好顺序,让孩子有充足的准备时间。老师还可以和有困难的孩子一起准备,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这种活动看似简单,却可以使学生一生受益。我们还可以开展系列交流活动,交流暑假见闻,交流学习经验;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向同学推荐自己读过的书,和同学分享读书的体会,然后大声朗读一段给同学听。所有这些,都可以成为小学六年长期开展的常规班级活动。
在口语交际课中,也可以尝试实行主发言制,有计划地在每节课上安排主要发言人。以每学期8次口语交际课计算,50名学生,每节课6名学生做主要发言人(指站到讲台前面、较正式的、有准备的、面向全班同学的发言),每人每学期可以轮到一次。即使只有这一次,对学生交际自信的培养、对交际心理品质的锻炼也有着不可低估的意义。
(2)提倡语文教学各领域的口头报告。
美国小学语文课程不安排专门的口语交际课,但是学生都有很强的口语表达能力,这与他们经常性的口头报告(PRESENTATION)不无关系。美国的小学生几乎每个星期都有当众作口头报告的机会,或个人报告,或以小组为单位报告。如,三年级的学生,结合庆祝总统日,开展了解历任总统的活动,每位学生都想办法搜集某一位总统的史实或事迹,制作成小卡片。在两周的时间里,每天安排2-3名学生上台口头报告。整个活动过程中,主讲人自己主持,自己提出问题与听众互动。教师的任务就是和全班同学一起,坐在下面全神贯注地倾听,同时填写评价记录表,鼓励学生的进步,并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美国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比如,我们可以结合阅读教学进行口头报告。如,学习五年级上册《鲸》,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学习小组在充分读书、获取鲸的有关信息之后,以思维导图或表格的形式整理读书成果,再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同学面前口头报告。除了阅读教学,综合性学习成果的报告,乃至于低年级“展示台”栏目的教学,识字成果的展示,都可以以学生个人或小组口头报告的形式来展开。
口头报告的形式,将真实的、有实际意义的口语交际活动整合于语文教学各领域,如识字、阅读(包括课外阅读)、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值得大力推荐。
六、关注口语交际全人发展的因素
口语交际与学生的思维发展、人格完善、心理健全等紧密相关。口语交际教学,在任何时候都不应只是发展学生的口语能力和交际能力,它应以口语交际能力为载体,进行全人的教育。
1.交际中的心理因素。
我们常常会见到这种情况:学生在日常状态的口语交际十分自如,但是一到正式场合,就变得脸红、害羞、浑身不自在,怕说错或说得不好被别人笑,不爱发言也不爱主动交往。如果学生不敢表达,就不可能表达得好。只有学生敢表达了,才有可能逐步会表达、善表达。因此,小学口语交际教学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口语交际的自信心,激发他们当众表达的勇气。我们应该将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把引导学生敢于当众表达作为发展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突破口,首先帮助学生闯过敢于表达的“心理关”。
培养学生敢于当众表达的心理素质,要从一年级开始,并贯穿整个小学阶段。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做法就是提供大量机会,让学生经常当众表达。在起步阶段,可以通过各种方式降低难底、放缓坡度。
(1)借助道具表达。如,交流喜欢的小玩具;翻开书给大家展示喜欢的某篇童话。
(2)以小组为单位当众表达。这样做也有助于缓解学生紧张不安的情绪。如,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续编故事”,可以让各学习小组接龙编故事,然后集体上台讲故事。
(3)从当众朗读起步。当众表达的第一步,可以从学生当众大声朗读开始。因为朗读比讲故事、独自说话容易,学生不需要思考说什么和怎样说,只要照着文章读就可以了。当众朗读可以锻炼学生当众说话的胆量,帮助学生克服当众说话的心理障碍。逐渐地,可以让学生当众朗读自己的习作,然后过渡到当众表达自己的思想。
(4)转变评价的角度。起步阶段重在激励学生敢于当众表达的勇气。不同年级发展口语交际能力应该有不同的着力点,低年级的口语交际,应该更偏重学生的信心和勇气,更偏重在情感、态度和习惯方面。刚开始不一定要提出太多表达质量上的要求,而是要着力培植信心,让学生觉得上台发言是很自然的事情。
让每一个孩子敢于当众发言、善于当众发言,是小学口语交际教学不可忽视的重要目标。我们力争从一年级开始,就以大量丰富的口语交际活动,使学生感受到,口语交际活动,特别是当众表达,就像我们平时的读书写字一样,应该习以为常。如果学生养成了当众表达的习惯,那么,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就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我们也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2.交际中的人文因素。
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伴随着思想的成熟、认识能力的提高。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提倡学生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独立见解,而不止于仿说、复述。通过口语交际教学,形成对人生、对世界的基本看法以及核心价值观,培养与周围人和谐相处的态度和技巧。
如,六年级下册《科技的利与弊》,引导学生体会到,对事情的看法并非唯一,可以从多个角度看世界。有些事情没有绝对的对与错,但有利与弊的衡量。这是非常有价值的对孩子人生态度的哲学启蒙。
另外,发展健全人格,促进心理健康,也是口语交际教学中需要着力关注的问题。如三年级上册《夸夸我的同学》,引导学生发现别人的优点,与别人和谐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