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探讨
[内容摘要]本文对中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进行探讨,认为中学信息技术课要立足普及学生电脑知识,树立信息意识,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和应用技能,能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应用“建构理论”来指导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强调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教师的作用要从信息的提供者变为指导者,是任务或问题的展现者,是提供学习支架的人,使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和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在中学生中不仅要开好必修课,同时也要开设选修课,满足学生个性要求,培养社会各方面的信息技术人才。中学信息技术课要建立灵活的成绩评价体系,采用形成性评价的方式。[关键词]教学探讨,普及知识,教学模式,选修课,教学评价。信息技术教育已列为中学必修课,通过开设信息技术教育,旨在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并初步具有收集、传输、处理、应用现代信息的能力和具有应用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学习和工作的能力。这是“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培养适应新世纪人才和满足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的需要”。下面就如何开展中学信息技术教育谈几点做法,欢迎指正和批评。
一、中学信息技术课要立足普及学生电脑知识,树立信息意识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由于已有的知识和社会经验较为不足,对计算机的理论和原理仍感到很高深莫测,我们的教学如果重理论而轻应用,结果只能是学生害怕电脑。因此,我们的教学目标应是立足于在中小学生中普及电脑知识,树立他们的信息意识。教育部明确指出:信息技术教育目的是要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初步具有收集、传输、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具有应用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学习和工作的能力。中学信息技术课也绝不是要把所有的学生都培养成为一个模式的专家人才,从现实上说,中学生刚刚在打基础,也不太可能就成为专家。我们的教学应着眼于建立学生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和应用,增强信息技术意识;着眼于让学生了解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和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着眼于让学生掌握文字、图形输入、输出的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着眼于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着眼于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技术道德、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和安全忧患意识、合作意识等。
二、改革教学模式,发展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同时,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强调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教师的作用要从信息的提供者变为指导者,是任务或问题的展现者,是提供学习支架的人。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学习的主动权应交给学生,不能采用“填鸭式”的模式来教学,更不能采用“机灌式”来教学。信息技术课最突出的特点是:实践性很强,一定不能用教师的讲来代替学生的学和动手,要大胆让学生去探索、去操作,要让学生在动手中学习知识,熟练基本操作技能和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应用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培养适应新世纪人才”,才能为学生将来步入现代化信息社会的工作、生活和再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陈至立部长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也指出“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是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也是学生的一个创造过程”。在学生完成一件作品、利用计算机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都要充分让学生开动脑筋、大胆想象,自己动手。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极好的途径。我们万万不能把信息技术教育按照学习一门学科的老办法去讲、去学、去考,那将窒息孩子们的创造精神,影响一代人的成长。例如,对“Windows98中的文件系统及其管理”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只要向学生讲清“文件、文件夹、剪切板”的概念和作用即可,其余的知识和操作都必须让学生上机操作学习,教师的任务是向学生布置学习任务,提出问题,并适时进行点拨指导和检查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教学的反馈。又如在高一年《几何画板》选修课里,也只需花上一至二节课的时间,介绍《几何画板》的作图功能(如点、线、圆和由线组成的各种图形)和实现动态效果、追踪、量度等功能,并展示一些由《几何画板》创作出来的作品(我准备有物理学中“力的合成与分解”、“光的传播”和“物体的运动”等作品),精采的作品早就让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作欲望按耐不住,随后就该让学生去创作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速度、学习效果都是前所未有的,学生创作出来的不少优秀作品都成为了其他学科老师的教学多媒体课件。
第二篇: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工作计划
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我们国家的经济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现在我们国家一直在不断的深化教育改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现在是信息社会,让学生们懂得电脑知识是很重要的,未来的社会离不开电脑信息。
国家规定中学开始开设信息技术课,我们学校已经有了电脑机房,配置了很多很好的电脑,让我们学校的学生充分得到锻炼,信息技术课必须要上好。我们学校制定了信息技术课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的有关精神,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掌握信息技能、改善学习方式、提高信息素养为工作思路,努力提高信息技术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素养。
二、工作目标
1、筹建学校网站,充分发挥信息的宣传作用,树立学校的形象,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2、积极创设学校信息技术教育氛围,努力培育学校信息技术特色,为创建信息技术示范学校打好基础。
3、加强多媒体网络培训,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水平,逐步实现办公现代化,教学网络化。
三、主要工作
1、教学工作
(1)课外辅导工作
一是指定专门的教师负责组织辅导学生,参加计算机考试和竞赛;
二是组织学生参加有益的网上活动,通过这项活动,探索在学生中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新路子,对在全校开展以信息技术教育为特色的办学方向进行可行性探究;
学校信息化建设,是满足教育现代化的需要,是落实教育三个面向的重要措施,是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步骤,但我们清楚地看到,从单机到发展网络建设,实现校校通仍然是当前十分艰巨而又迫切的任务。我们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牢固树立“社会经济要发展,教育必须要先行;教育要发展,信息技术必须要先行”的观念,将此项工程摆在教育领域内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抢占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制高点。
(2)抓好课堂教学研究、构建科学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努力上好《信息技术》课。
在教学过程中,要以“任务”为驱动,以实例为先导,以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为主线,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掌握搜集、传输、处理、应用信息的基本技能。
(3)教师培训工作
本学期我们仍开办初级和中级教师培训班,通过初级培训,使大部分教师能完成编制试卷、统计成绩等工作,学会上网浏览,搜索资料,下载软件;通过中级培训,使一部分教师能完成备课、制作课件、撰写论文等工作,初步学会制作个人主页,上传资料。为了做好这项工作,在本学期,我们先对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公布学习内容,征求开课时间,在充分了解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出最好的培训计划,尽量保证大家有时间参加学习。
继续抓好教师的教育现代化技术系统培训。使大家学会投影仪使用;课件应用及课件编辑。网络技术应用除定期集中培训外,学校为教师提供全天候的上机、培训及制作场所,并有专人负责指导,为教师学习操作、查阅资料、编辑课件提供方便。
对参加学习的教师,我们将做好登记工作,同时对教师制作课件和用自制课件上课的情况也进行登记,对积极参加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学教学科教学活动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确保大家在各方面都有所收获。
2、管理工作
本学期,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和加强管理工作,做到分工具体,职责明确,服务到位。
完善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计算机使用、电教设备的使用和借用制度。规范学生、教师对计算机的操作,保证学校网络健康、正常运行并充分发挥作用
专人负责师资培训工作,把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计划抓紧抓好。
专人负责校园网建设的技术监督和管理工作,跟紧跟好,切实保证工程进度和质量。
专人负责信息技术特长学生培养工作,把特长学生培养与学生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保证培养时间和质量,努力为创办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学校营造良好的内部氛围和生源基础。
专人负责处理工作,调集相关设备和人员,为广大师生的资料处理工作提供优质服务。
3、信息技术的建设和维护工作
(1)信息资源的建设
本学期将本着科学投入、重点投入、效益投入的原则,设计出既要讲究实用、实效,又要把握发展需要适度超前的方案,使我校的校园网发挥出最好的效益。
继续利用宽带网,搜集和整理与教学有关的资料。不断充实学校内部网站的内容,逐步启用学校网站的网上考试和评价、网上答疑、网上备课和教学等功能模块。通过网络信息的管理和利用,加强校园办公管理、教学常规和学生常规管理,以实现资源共享。
(2)设备的维护和安全保障工作
进一步完善检修制度,各种设备有专人管理,常用设备每周检查一次,并有详细记录,有问题要及时处理,使设备维护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提高工作效率。
现在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有了一定的退步,不过总体上形势还是好的,我们克服经济危机,迎来经济的大发展就在不远的明天。我们布恩那个因为暂时的困难就放弃了国家的教育投资、投入和关注度毕竟我们国家的将来是靠我们现在的学生来掌握的,我们必须要教育好他们!
信息时代的到来已经是很明确了,让学生在信息时代掌握强大的信息技术是我们国家必须要做的,我们的未来不能因为我们耽误了,我相信我们的信息技术课会得到学校的支持,我们的学生的信息技术也会得到不断提高的!
第三篇:中学信息技术课教案教案
课题:信息及其特征 课时数:1课时 授课类型:新授课 授课人: 授课时间:
一、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
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 信息特征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 信息的含义。
六、教学方法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七、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通过问题: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检查学习的预习情况。
(二)、导入 生存模拟实验:
某海军陆战队在原始森林进行为时一个月左右的生存实验。
第一,除了身上穿的衣服外,随身只能带三件物品,每件物品不能超过二公斤;
第二,队员都是由飞机空降到半径为1000公里原始森林的中心地带,要求在一个月时间内从森林里走出来。
可以携带的物品有:笔记本电脑、钢枪、水、饼干、指南针、打火机、钢刀、火石。
问题:队员带哪三件物品合适?
(三)、新课内容
1、什么是信息(向学生出示图片)
第一张:这是一张刘翔在第28届雅典奥运会上的照片。第二张:信鸽传书。第三张:烽火告急。
任务1:小组内讨论:你认为什么是信息?选出一名代表发言。(10分钟)信息论的奠基人之一香农认为: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的东西”。控制论的奠基人维纳则提出:信息是“区别于物质与能量的第三类资源”。我国信息论学者钟义信教授认为: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与方式”。任务2:请同学们阅读课本3-4页的例子,认真思考并填写表1.了解信息的传播过程。(5分钟)
2、信息的特征:
任务3:阅读下面的案例,小组内试着探讨信息具有哪些特征?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10分钟)
案例一:
通 知
我校高一年级将举行一场作文比赛,请准备参加的同学将自己写好的文章用A4纸打印出来,参加学校的作文比赛。
案例二:
某公司为了提高销售人员的推销策略和销售技巧,希望业务人员能够把各自在销售实践中的经验和技巧贡献出来让大家分享,便特别设立了每季度一次的销售评奖。公司最后把所有的方案汇集起来装订成册,发给大家学习参考。几个回合下来,这个公司大区的销售就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公司也形成了很好的学习探讨业务的风气。
案例三:
国外某家超市的计算机自动收款系统显示,感恩节前后啤酒与尿布的销售量要比平日多。超市老板一分析,原来是家庭调整好多在这几天出去逛街,留下男人在家里看孩子,男人一边照看孩子一边观看足球一边喝啤酒,致使啤酒与尿布的需求量大增。于是这家商场干脆把吃酒与尿布摆到一起,让顾客顺手就能拿到,大大促进了销售。
案例四:
通过卫星电视,观看精彩纷呈的电视节目。案例五:
孙膑“减灶退敌”、诸葛亮“空城计”吓退司马懿等故事。案例六:
李明很喜欢下象棋。一天,他在网站上看到一则有关“象棋比赛”的通知,可赛事早已结束了。他后悔没有及时上网知道这个消息!
总结:例1具有依附性;例2具有共享性;例3具有价值性;例4具有传递性;例5具有真伪性 ;例6具有时效性。(如果学生在分析案例存在问题,教师及时补充)
(四)、当堂达标
1、连线题
请用连线把下面关于信息特征的资料正确连接。
A 信息时效性 ①刘翔受伤退赛被人第一时间知晓 B 信息价值性 ②“狼来了的故事”
③“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 C 信息传递性 ④找路时,使用旧的交通地图往往会误事。
2、选择题
(1)人们说物质、能量、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我们离不开信息,信息具有价值性。信息给我们提供的价值却与物质、能量有很大的不同,请问下面哪些不是说信息的价值:
A 读书以明理
B 知彼知已,百战百胜
C 书中自有黄金屋
D 春雨贵如油(2)关于信息的说法,以下()是正确的。
A 收音机是一种信息 B 文字是一种信息 C 数据是一种信息
D 报上登载的足球赛的消息是一种信息(3)下列()不是信息的载体
A 烽火
B 天气预报
C 广播
D 电视节目
(五)、课堂小结
①、同学们,今天我们掌握了哪些知识?()②、教师帮助学生疏理知识,归纳总结;
(六)、作业布置 预习:
1、什么是信息技术?
2、信息技术主要包括哪些技术?
3、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学生交流学习心得,使学生明白掌握的知识点,对学生进行总结性评价
第四篇:农村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之我见
农村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之我见
【摘要】:
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学信息技术课责无旁贷地担负起了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重任。然而,我们现在的农村中学计算机教学模式却跟不上信息社会发展的要求,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作为一线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师,我们应该端正思想,转变观念,教学中要精心选择教学内容,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上机实践操作,提倡理论教学精讲多练;以课件、软件为辅助,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大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潜能;让个性化作业、考试代替学生的学习负担;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在基于因特网平台上学习变革与创新,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学会主动学习,让下一代成为具有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适应社会竞争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 农村中学 信息技术 兴趣 实践 教学效益
【正文】: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初步学会计算机的使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而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使传统的教学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学信息技术课应该责无旁贷地担负起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重任,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也就成为信息技术课教师确立的重要的教学目标,并必须在教学中采取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方法策略,以贯彻创新教育理念。邓小平同志早就提出了“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做起”的战略指导思想,教育部决定:从2001年起,用5—10年的时间,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并且全面启动“校校通”工程,为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我们现在的农村中学计算机教学模式却跟不上信息社会发展的要求,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那么现行农村中学的计算机教学应该如何上,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呢?现结合本人近十年的计算机教学经历,向各位同仁谈一些看法。
一、精选教学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应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直接学习兴趣入手。直接学习兴趣是由所学的内容或学习活动,即学习过程本身直接引发的兴趣,这就要求计算机教师要精心选好教学内容,从问题的引入和学习活动的设计上下功夫。引人入胜的开题,开放自主、生动活泼的计算机学习活动,是引发学生直接学习兴趣的关键因素。
要充分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我们不妨打开计算机主机箱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并且向学生介绍一下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和功能,将各部件以人的各器官作些比喻,然后盖上机箱,启动计算机,让学生操作一下几个精心设计的程序,惊讶之声便不绝于耳。
特别是在学生上第一节课时,老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先展望一下未来的生活(当然是与计算机应用相关的),从可视电话、网上购物、电子货币等引入到计算机的学习上来;也可让学生列举一些现实生活中带有智能化的电器设备,从而说明计算机在现实生活开始广泛使用,从而转到有趣的计算机学习上来;我们还可以从学生最喜爱的游戏入手,用更加丰富的电脑游戏来激发学生学好计算机知识;还可从计算机的强大的功能介绍出发等等。通过有趣的第一堂课使学生对计算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感、好奇心、并对操作计算机有一种强烈的欲望,这样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想学计算机,还能学不好吗?不过我们教师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要经常精心选好教学内容,想办法保持学生的这种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注重实践操作,提倡精讲多练
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学科,单靠理论讲解无异于纸上谈兵,学生听起来也经常满头雾水。而且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充满想象、不断创新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科学严谨、有计划的动手实践过程,因而注重上机实践,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因为学生大多偏爱上机课,那么我们就要想办法上好每一节的理论课,让学生也喜欢理论课。要上好理论课,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是非常重要的。要尽量少讲或不讲计算机原理方面的理论,我们可以安排一些既能扩展学生知识面,又能让学生感兴趣的知识,比如:讲讲计算机的维护与病毒、家里购买计算机的注意事项、计算机的强大功能、上因特网的作用,同时还可以安排时间专门让学生提出在上机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让大家一起来讨论,帮学生寻找问题的原因和答案,这样对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操作能力是很有效。
我们知道,以前那种赶鸭子上架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早已成为教学改革的对象。尤其是对于实践性特强的计算机课而言更是如此。理论课并不代表一定要讲满一节课的理论知识。因为现在的中小学计算机教材大都简明、通俗且图文并茂,大部分学生都能看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的应该是贯通、点拨的作用,因此我们提倡教师只讲解一些难懂的、易错的地方以及一些更快更有效的学习方法,多注重上机实践,让学生多上机,熟练操作,这样可以更全面地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自学能力。
三、课件软件辅助,提高教学效益
1、精心准备课件,激发创造潜能
每个学生都可以而且应该发展创造力,并在创造活动中体味到成功的喜悦。教师通过教育使学生创造性的学习、创造性的活动,这是教育成功的标志。如果我们培养的孩子要能在将来成为跨世纪的四有新人,现在一定要让孩子成为思维活跃敏捷、想象丰富、有创造性的一代新人。计算机教学最能激发学生大脑处于兴奋状态,活跃学生的思维活动,从而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潜力的开发。
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在计算机教学中比传统教学手段有着更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它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综合作用,诱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能够激发学生创造力。教学实践证明:合理利用多媒体课件,对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开发学生创造潜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学生的注意力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而动态着的事物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对动画片感兴趣,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教师可以通过计算机的功能,设法把静的课本插图“动起来”,把静的图画变成形象生动的动画,配上悦耳动听的语言和音乐,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者变成了学习兴趣的主动参与者。如教学《制作多媒体作品》时,为了集中学生的兴趣,抓住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主动参与学习,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展示我们设计好的多媒体课件(PowerPoint)--“我们来到了迪斯尼乐园”,通过迪斯尼乐园中动物在森林中嬉闹的情景,每一幅多姿多彩的幻灯片,加上动物可爱的形象,亲切的配音,轻松的音乐,多角度、多层次给学生耳目一新的视觉刺激,激起学生的思维活力,学生边看、边听、边模仿,让学生不但置身在真实的动物世界里,还让学生感到了要制作一个精美的演示文稿不是非常复杂的事。学生欣赏完后,就会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根据相关步骤,就能制作出异彩纷呈的演示文稿来。这样他们不仅能初步学到如何创建一个贺卡类型的演示文稿,从中得到了无限的乐趣,还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充分发挥创造才能。(途中我们老师别忘了帮学生寻找问题并解决相关问题,并且多鼓励表扬学生的原创作品。)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并不是一种独立的教学法,它可用于演示,讲解,也可用于自学,答疑等各方面。比如在机房的局域网里我们可以安装一些有实际应用价值的CAI辅助教学软件,让学生在上机时根据自身特点有选择地学习,不但可以发挥计算机教学的优势,还能让学生产生许许多的联想。如学电脑的《开天辟地》、《万事无忧》,练习打字的《五笔高手》,以及《跟我学用OFFICE》、《学Windows95》等。作为教师应随时掌握学生学习动态,不时地提出一些有关的教学问题让学生自发讨论,创造出更多课本内容以外的作品来。
不过在计算机教学设计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适时的采用从游戏入手,同时注意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留给学生一定的创造思考空间。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统一问题。
例如在教给学生“画笔”时,在作业中给他们提出:怎么实现画立体镜框的问题。学生们积极思考,结果创造出了不止一种解决方法。如有的学生,美术观念较强,从光学的角度思考出一条三维的立体线段,就可以用从右到左或从下到上一道黑线,一道深灰线,两道浅灰线构成,而有的聪明但比较喜欢投机的学生将windows窗口的边框线在“画笔”里放大发现边框的立体竖线也是由从右到左或从下到上一道黑线,一道深灰线,两道浅灰线构成。这样教师善于设置疑问从而更好的为学生创新性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埋下了伏笔。
2、合理利用软件,体现师生互动。
要想充分利用机房现有条件提高上课的效益,同时便于管理学生与机房,那么多媒体网络教室是不可缺少的。农村中学的特点是办公经费少,很多软硬件想配备升级却无能为力。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作为计算机教师就应该想尽一切办法来完善相关软硬件设施。
比如我们可用从网络上下载免费的纯软件安装的远志多媒体网络教室(可用于连接60台电脑,对我们来说已经足够用了。)它是最强大的全新一代多媒体网络教室:功能齐全,稳定性也不错,它的屏幕广播、语音对讲、遥控辅导、视频点播功能都很有效。“屏幕监视”还可以让我们有“足不离位,能知学生事”的享受,而不必为因为教室太拥挤而造的巡视不方便而烦恼,而“关闭学生机”功能、“电子举手”则免去我们不少“奔波”之苦,而且我们可以利用局域网完成很多工作,可以利用网络的交互性,促进学生进行“个性化”习活动。
比如学习在Windows桌面上创建命名为“记事本”的快捷方式时。首先,让学生对本课所学的内容有一个了解,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教师可视需要,通过“屏幕广播”功能调出任何一个学生的“答案”送到每个学生的屏幕上或大屏幕上,进行集体交流评议。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可通过“电子举手”向老师质疑。教师利用“屏幕监视”可及时给学生进行点拨,让学生随时获得帮助信息,使学生愉快地掌握所学知识。
电子教室的网络交互性,可以充分体现师生的互动功能,大大提高了计算机课堂教学的效益。
四、精心设计作业,减轻学习负担
计算机只是一个工具,故检验学生学习的好坏完全不能凭一次书面或上机考试来判定。若是这样对学生而言是不公平的,同时容易造成学生的死记硬背,从而埋没学生的创造性和求知欲。
例如,我们在教学“使用Word 2000制作个人主页”的教学中,要求学生下课后自己去找感兴趣的有关资料,把这些资料整理成文件保存在磁盘中,在上机课中导入自己的网页。考试方法就是给学生4-5节的上机时间,让他们充分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用心制作自己的网页,考评时对学生制作的网页进行现场评分,并把那些没在课堂上讲述的设计技巧作为附加分,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这样把作业与考试结合在一起,我们可以发现学生设计了很多具个性化的网页,并且不乏很漂亮、很雅致的精美网页。教学效果显著。
又如,给他们介绍了WORD2000的文字处理,图形处理和艺术字处理工具后,我们可以给学生留下这样的上机作业:同学们自己上机设计制作一份A4纸张大小的彩报,要求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版面设计不拘一格,文字优美流畅,色彩搭配美观大方。让学生自己去采集资料,资料采集完后他们又提出了一些要求,比如在文字底下配上图画,在一张纸上分小块进行编排,艺术字或图画需要倾斜一定的角度放置等等。这就要让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综合使用WORD2000的文字处理,图形处理和艺术字处理工具,努力去实现他们的这些要求,不一定都能实现,但必须试试。
1、适当组织竞赛,增加学习动力。
几乎每个学生都有好胜心,都有较强的荣誉感,针对这一特点,可组织学生开展竞赛,“赛”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定时的进行竞赛,既活跃了学习气氛,也增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在竞赛过程中达到了“练”的目的。我们在计算机教学中,可以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各种竞赛:有键盘操作比赛,如文字录入比赛,当学会智能abc后,进行一段文章的汉字输入比赛;有游戏类比赛,如“看谁跑得快”、“谁第一个过河”等等。这样,不仅使学过的内容得以理解和消化,还使学生的操作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经常成果展示,增强学生自信
即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成果的机会,同时和其他同学的作品进行比较。这样既满足一部分学生展示自己的愿望,提高自信,又给另一部分同学提供学习他人的机会,从而互相促进,取长补短。如通过网络向全班、全校同学乃至在互联网上展示他们的绘画作品、网页、小报制作等;参加各种计算机知识和应用能力比赛,进一步提高自己运用计算机能力,增强自信;在网上交朋友,互相介绍学习体会,互相促进;积极投稿,让更多的人了解自己。如今在网上参赛或投稿都很方便,培养他们从小积极参与的竞争意识、成就感,从而更好地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
所以如果以卷面考试来判定能力的方法是不适合现代信息课的,我们要以采用基于项目与活动相结合的考核为宜。比如每学期期末检测内容:60%是小制作,例如反映个人和小组兴趣的网页、幻灯、小报告,另外40%的内容是利用学生掌握的信息工具去查找一些知识的测验,例如在网上查找第几届奥运会的主办国是谁,举办城市是哪里,吉祥物是什么;通过这些能力的测试,能够让学生完成作品时产生成就感,逐步建立面向信息时代的自信心,同时也不再视考试为负担,从而为在今后学习中不断提高信息能力,为将信息能力迁移到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五篇:中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探讨(范文)
中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探讨
[内容摘要]本文对中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进行探讨,认为中学信息技术课要立足普及学生电脑知识,树立信息意识,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和应用技能,能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应用“建构理论”来指导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强调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教师的作用要从信息的提供者变为指导者,是任务或问题的展现者,是提供学习支架的人,使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和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在中学生中不仅要开好必修课,同时也要开设选修课,满足学生个性要求,培养社会各方面的信息技术人才。中学信息技术课要建立灵活的成绩评价体系,采用形成性评价的方式。
[关键词]教学探讨,普及知识,教学模式,选修课,教学评价。
信息技术教育已列为中学必修课,通过开设信息技术教育,旨在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并初步具有收集、传输、处理、应用现代信息的能力和具有应用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学习和工作的能力。这是“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培养适应新世纪人才和满足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的需要”。下面就如何开展中学信息技术教育谈几点做法,欢迎指正和批评。
一、中学信息技术课要立足普及学生电脑知识,树立信息意识
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由于已有的知识和社会经验较为不足,对计算机的理论和原理仍感到很高深莫测,我们的教学如果重理论而轻应用,结果只能是学生害怕电脑。因此,我们的教学目标应是立足于在中小学生中普及电脑知识,树立他们的信息意识。
教育部明确指出:信息技术教育目的是要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初步具有收集、传输、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具有应用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学习和工作的能力。
中学信息技术课也绝不是要把所有的学生都培养成为一个模式的专家人才,从现实上说,中学生刚刚在打基础,也不太可能就成为专家。我们的教学应着眼于建立学生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和应用,增强信息技术意识;着眼于让学生了解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和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着眼于让学生掌握文字、图形输入、输出的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着眼于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着眼于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技术道德、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和安全忧患意识、合作意识等。
二、改革教学模式,发展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同时,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强调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教师的作用要从信息的提供者变为指导者,是任务或问题的展现者,是提供学习支架的人。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学习的主动权应交给学生,不能采用“填鸭式”的模式来教学,更不能采用“机灌式”来教学。信息技术课最突出的特点是:实践性很强,一定不能用教师的讲来代替学生的学和动手,要大胆让学生去探索、去操作,要让学生在动手中学习知识,熟练基本操作技能和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应用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培养适应新世纪人才”,才能为学生将来步入现代化信息社会的工作、生活和再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陈至立部长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也指出“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是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也是学生的一个创造过程”。在学生完成一件作品、利用计算机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都要充分让学生开动脑筋、大胆想象,自己动手。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极好的途径。我们万万不能把信息技术教育按照学习一门学科的老办法去讲、去学、去考,那将窒息孩子们的创造精神,影响一代人的成长。
例如,对“Windows98中的文件系统及其管理”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只要向学生讲清“文件、文件夹、剪切板”的概念和作用即可,其余的知识和操作都必须让学生上机操作学习,教师的任务是向学生布置学习任务,提出问题,并适时进行点拨指导和检查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教学的反馈。又如在高一年《几何画板》选修课里,也只需花上一至二节课的时间,介绍《几何画板》的作图功能(如点、线、圆和由线组成的各种图形)和实现动态效果、追踪、量度等功能,并展示一些由《几何画板》创作出来的作品(我准备有物理学中“力的合成与分解”、“光的传播”和“物体的运动”等作品),精采的作品早就让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作欲望按耐不住,随后就该让学生去创作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速度、学习效果都是前所未有的,学生创作出来的不少优秀作品都成为了其他学科老师的教学多媒体课件。
三、处理好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关系
我们承认学生发展是不平衡的,学习水平也是不一样的,学生的兴趣也是各异的。从社会需要的人才来看也是多种多样的,不同行业部门计算机的用途也是不同的,如果人的主观能动性、主动性能和计算机强大功能充分的结合起来,那还有什么会学不好和做不好呢?因此,中学信息技术课不仅要开好必修课,而且也要办好选修课,来充分满足学生的需要,这也是充分体现素质教
育的要求。
必修课的内容应是一些基础的共性的知识、方法论的知识,它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和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选修课的开设是必修课的一种延伸,是充分考虑到学生个性差异和兴趣、爱好和志向的差异而开设。做为选修课则要提供尽可能多的选择空间余地,尽量使学生都能朝着适合自己个性兴趣的方向发展。多年来,我们在选修课程设置中,提供了许多跟学生兴趣相结合的学习软件,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如与美术结合的有图形图象处理软件;与音乐结合的有音乐编辑创作软件;与影视结合的有视频、动画编辑创作软件;有多媒体创作软件;有网面设计软件;有程序设计语言软件;有数据处理软件等。现在的应用软件都很庞大,功能也很强,每一个应用软件都可以成为一门专业,学一学期是不成问题的,然而有句老话说得好“师傅引入门,修行在个人”。选修课的教学中宜多采用探索式教学,学校仅可能提供便利的学习条件,教师要起点拨和指导作用;现在的软件都有自身强大的在线帮助功能,可引导学生自行探索并掌握相应软件的使用,从而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要建立灵活的成绩评价体系
评价的内容与方式必须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与方法、学习中的交流与合作、动手实践和操作能力。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确定成绩时,要采用形成性评价的方式,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同时,要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好范文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