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时间:2019-05-15 04:20: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中小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中小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第一篇:农村中小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农村中小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湖南省吉首市双塘中学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研究现状和趋势分析

课题的现实意义及背景: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文化运动,引起了世界各国同仁的关注,随着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明确地提出,教学也是科学。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使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它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

为了了解这一课题在这个领域中的研究现状,我们查阅了大量的教育理论专著、期刊、报纸及网络资料,从中我们发现,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人们越来越关注学生在课堂中是否进行有效的学习,如何组织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研究。比如,有效教学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实践能力;有效教学要求教师有时间和效益的观念;有效教学倡导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学习方式等。

就有效教学理论而言,我们的前辈们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在具体落实上,我们发现还存在着普遍的不足。如何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衔接,并进一步发展我们的认识,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思考的问题,在新课程大背景下进行有效教学行为的研究必然可以进一步 推动新教育教学理念的推广与使用,进一步达到教与学的时代和谐。

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教育工作者所共同追求的。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有效教学论”关心的主题就是如何使用恰当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的效率。而清晰授课、多样化教学、任务导向、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确保学生成功率是促进有效教学的关键。在具体教学行为中教师必须关注、研究备课、上课、课后辅导诸环节的有效性。

我们双塘中学作为一所农村寄宿制初级中学,虽然我们在学生的素质教育和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我们需要在原有的课程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的基础上寻找新的突破点。我们期望以州级“十一五规划”专项课题研究为平台,以构建有效课堂为切入点,继续实践和延伸我们的教育教学改革,实现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核心价值。

2、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课堂教学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主阵地﹑主渠道,学校的教学任务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课堂教学的质量直接关系着学校教育的成败。但是针对当前的实际,有很多的课堂,由于教育观念、施教水平及教育教学资源等因素的影响,不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课堂教学不能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学生全面发展的三维目标未能得到很好的落实,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的现象依然存在。教学新理念与教师传统教学方式之间的矛盾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一方面,老师一节课到底给学生什么?心里不清楚,教师讲得多,学生体验得比较少,多少学生的主动性没有得到发挥,结果一节课下来学生收效甚微。另一方面,还是处于部分尖子生支撑课堂,很多孩子处在陪读的状态中。对于有效课堂的构建说起来容易,但真正做到又是何等困难?有哪位老师不希望自己的课堂是有效的呢?其实,要想构建有效的课堂,它的前提条件就是:首先,教师要有强烈的目标意识,目标要明确具体;其次是主体意识,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动起来,让学困生也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如果不及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将会严重限制学生的发展,新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因此,进行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对提高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关键词的理解

1、有效课堂教学:主要指中学的课堂教学,也涉及小学的课堂教学,即中小学传统意义上的每节课的教学和广义的由教师按计划组织的室外乃至校外的学习实践活动。“课堂教学”涉及到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和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问题;也涉及到课堂教学中师生教与学的理念、教与学的内容、教与学的方式、方法和教与学的管理及教与学的评价等多方面问题。

2、有效性:是指新时期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中实际产生的教学效果问题。涉及到有无效果和效果好坏等几种情况。课题研究的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应有的理念,和从“十一五”基础教育承担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战略任务出发,建构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学计划、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等产生的教学效果如何能够得到迅速提高的问题。即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学生思想素质等最有效的方式方法。

总之,本课题研究的是:在“十一五”时期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精神,深入开展教育改革、强调教育创新的形势下,小学课堂教学改革中教学效果如何迅速提高的方式、方法问题。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意义及创新之处

1、研究目标:

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积极探索“农村小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能力,最终引导学生和谐﹑健康的成长。

2、研究内容:(1)有效的导入策略;(2)有效的提问策略;(3)有效的评价反馈策略;(4)有效的练习策略;(5)有效的组织控制策略;(6)有效的拓展﹑延伸策略;(7)有效课堂的课例﹑案例分析等。

3、研究意义

通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让广大教师更新观念,从真正意义上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积极把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运用于教学实践,形成一个强调师生互动,注重师生交流,重视师生间﹑生生间的信息交流的“学习共同体”,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目标,营造有效教学的和谐课堂。

4、创新之处:

在已有的有效课堂、有效教学理论指导下,侧重于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我们关注的是课堂实践中各个教学环节的有效组织。针对城乡差异客观存在的现实来进行具体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强调课堂教学要根据学科的特点、学习者的特点、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有效的设计。

四、课题研究理论

1、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认为,人在各个方面都具有一定的潜力,只要适当的给于外部条件就能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使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这一理论认为人在各个方面只有得到充分而自由的发展,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一理论揭示出学生在探究性、自主性、学习中具有一定的潜力。

2、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景、协作、会话等因素。这一阐述为本课题研究的组织、实施有效教学策略及教学模式方案设计提供了实质性理论支撑。

3、(美)纳卡穆拉的“健康课堂管理”:

“健康课堂管理”通过阐述学生健康的基础和课堂管理策略,通过健康课堂上对学生的激发交流,通过运用一些健康有效的纪律实施,皆在为教师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技巧和策略,尽可能地为每个学生营造一种愉快、健康、高效的课堂气氛,使他们能够健康地成长。健康课堂管理的基础是,每位教师应该时刻牢记,必须以相互信任、相互尊重,为基本出发点,用健康有效的方式沟通与交流。

“健康课堂管理”把美国现代著名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从做中学”理论在实践活动中贯穿始终。它对我们本课题的课堂实践探索有积极的实质性的价值借鉴。

4、(美)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体系包括以下智能:言语—语言智能;音乐—节奏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自知—自我认知能力;交往—人际关系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

加德纳认为,一方面,智能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另一方面,智能不是以整合的方式存在而是以相互独立的方式存在的。多元智能理论倡导一种积极的学生观,倡导一种“对症下药”的因材施教观。——针对不同智能特点“对症下药”;针对不同学生“对症下药”。

多元智能理论所主张的教育评价是通过从多方面观察、评价和分析学生的优点和弱点,通过多种渠道、采用多种形式、在多种不同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景下进行的、确实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出初步的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的能力的评价。多元智能理论力求使评价教学成为促进每一个学生智能充分发展的有效手段。

四、课题研究阶段划分

课题研究拟用两年时间(2009年3月---2010年12月)分三个阶段完成。第一阶段(2009年3月---2009年8月)准备阶段

收集整理、学习有关资料,研讨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发现问题,整理归纳研究主题,针对问题及研究主题,寻求相关策略,并进行课堂实证研究。

第二阶段(2009年9月----2010年8月)实施阶段

广泛开展有效教学的课例研究,收集整理较为系统的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形成《有效课堂评价标准》。

第三阶段(2010年9月---2010年12月)总结阶段

整理资料﹑撰写报告﹑出版展示成果专集,进行课题总结验收。

五、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以行为研究为主,积极探究有效教学操作策略及教学模式,同时有文献研究、对比实验、经验总结等方法,确保课题得到有效的实施。

(1)文献研究法:

研究国内外新的教育理论和教改发展动态。借鉴已有的理论成果,支撑和构建本课题的理论框架及方法论,转变教育思想,调整教学思路。

(2)对比实验法:

在同年级平行班中对比实验,教案设计采用一课多上反复对比推敲修改。

(3)调查研究法:

调查、了解、分析实验前后教学现状,为课题研究提供事实依据。

(4)行动研究法:

在实验过程中,不断探索实施有效教学的操作系统,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5)经验总结法:

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修改补充和完善操作措施,力争使研究水平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

六、保障机制

1、组织保障: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和研究小组。构建课题研究组织管理体系,制订响应的奖励措施,鼓励课题组成员协同行动、加强合作、整体推进。

2、学术保障:课题组成员素质都很高,有一批敬爱岗教学能手为课题研究提供了保证。当然,课题要想顺利实施,还必须得到专家和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对教师进行深入系列培训,让广大教师在理论和实践水平上都能不断提高。

3、时间保障:必须在时间上得到保证,业务学习,集体活动,每周一次的集体学习和教研组的每一次教研活动都应该围绕这一中心工作展开。

4、经费保障:研究人员外出学习,业务培训,资源整合、资料整理等方面保证经费落实。

5、制度保障:为扎实开展课题研究,切实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指定响应制度做保证,让教师在积极参与中得到提高,提高教学水平。

七、经费分配

1、研究人员外出参观学习总投入1.5万元。

2、课堂硬件配套设施总投入1万元。

3、开展课题研究活动总投入1万元。

4、资源整合、资料整理总投入0.5万元。

八、人员分配

1、专业技术指导: 左明政 文斌.2、课题总顾问: 张正平

3、课题主持人: 胡长兵

4、课题小组长: 胡红军 黄春霞 吴维

5、主要参与人员:龙国忠 熊成文 黄明祥杨玉芳

刘琼

田艳群 高二

第二篇:中学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

《中学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

主要负责人:童银昌

成员:全体史地组成员

2010年11月7日-19日

一、课题的提出

1. 背景与意义

21世纪是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时代,它为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一方面,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新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更为伟大、更为艰巨的任务,迫切需要基础教育加快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步伐,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为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发挥应有作用和优势;另一方面,基础教育的质量、推进素质教育的进展和成效同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如果不及时地、有效地解决实施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民族素质、培养创新人才,就无从谈起。基于这样的形势和背景,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召开了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指出了新时期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为贯彻《决定》精神,教育部印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课程结构、课程标准、课程管理、课程评价、教学过程、教材开发与管理、教师培训培养等各方面规定作了定性描述,形成了新时期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策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面向素质教育、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与教学改革,是对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结构、内容等诸方面的一次大力调整和彻底变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建设。其中,教学改革是整个新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它是贯彻《纲要(试行)》精神,达成课改目标,落实课改理念,体现课程功能(课程体现课改理念)的必然途径。新课程改革轰轰烈烈地在神州大地上铺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成了这次课程改革的宗旨。新课程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又要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本课题旨在改变以往“灌输式”的课堂教学,采用多种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生活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探究,主动合作,主动发展,在知识的获得过程中造就良好积极的情感体验。做到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转变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目的在于促进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效地学习,按照自己的个性特长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发展。然而,审视目前的课堂教学,我们不难发现:低效、无效的现象依然存在,传统的被动、单一的接受式学习在教学中仍居主导地位。呆读死记、题海战术、机械操练、反复练习的做法依然制约着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是搀一步,挪一步,教师是辛辛苦苦工作,不敢放松一步。学生是“容器”,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占据讲台滔滔不绝,充分扮演“演员”的角色,学生则充当忠实的“听众”和“看客”。这种一个教师牵着几十个学生鼻子走,也不管学生是否听懂,是否愿意听的“填鸭式”教法,严重忽视了天真活泼的学生个性心理特征,扼杀了学生智力潜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往往是 事倍功半,得不偿失。

国内外大量研究说明,不同的学习过程会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操练式学习对发展学生的高层次思维非但没有显著效果,有时甚至还有负面效果。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不改变,仍然按照老一套教学,“穿新鞋,走老路”,“换汤不换药”,或者只是换一套教科书,教师的教学理念、角色观念、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考试评价制度都不发生改变,那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就难以实现。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因此,课堂教学变革就成为课程改革中的重要一环。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将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这一切都要求教师在实施新课程中必须加强课堂教学变革实验与研究,以教学研究和教育科学研究来推动课堂教学变革,以课堂教学变革来推进新课程的实施。这就是我们研究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2.教学现状分析

在实施新教材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广大教师的观念、施教水平以及教育教学资源等因素的影响,教学过程中出现了“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用旧方法教新教材,课堂教学不能促进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三维目标得不到落实,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不到培养。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新课程理念与教师传统教学方式的矛盾,影响了课程改革的逐步有效的推进。

因此,进行中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的研究,对提高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深化课程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我校的现状来看,主要表现在,生源差,学生家庭教育薄弱,我校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借读的农民工子女,他们大部分都来自于偏远的贫穷地区,教育落后,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上初中以前都没有接触过英语,他们的父母没有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对孩子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家庭教育环境跟不上。他们相对于其他孩子在起点上就落后。如何让这样的学生同样接受良好的教育,甚至是高水平的教育,“二等苗同样能结出一等果”能和其他学生一样成才,提高教学质量是关键,而教学质量来自课堂的高效率。在我们这样的学校进行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是势在必行。

二、对本课题理念内涵的基本解读 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在这有限的时间内师生既要共同完成预定的学习目标,又要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合作学习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创造出高效的学习效益。二十世纪西方国家提出的“有效教学”理念值得我们借鉴。

1.概念界定:

① “有效”:是指教师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的具体进步和发展。关注的是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者学得好不好。

②“教学”:是指由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关注的是“教”学生如何“学”。

③策略研究:“策略”一词在新华字典中的解释为:根据形势发展而制定的行动方针和斗争方式,本课题中的“策略”就是根据教材因素,学生实际而采用的艺术和方式方法。“策略研究”就是为创设学生主体活动的情景,激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自由地获取知识而运用的艺术及方式方法的研究。2.有效教学的具体内容: ①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要明确“教学”是如何“教”,学生是如何“学”,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②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

要正确理解时间和效益的关系,教学效益并非教师在规定时间内教多少内容,而在于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学到多少内容。③有效教学要有明确的测量性,即评价目标。

每一时段的学习都要建立评价的目标,要让学生明确我学懂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④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有一种反思的意识。

要求每一位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是否还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 ⑤有效教学更是一种策略

要求教师对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提出系统具体的问题行为解决方式即教学策略。

三、课题研究重要性和意义

新课程主张以人为本,以学促教,教学相长,共同发展,追求教学整体效应和最大价值,课改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我们的教学更加有效。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与实践,能让学生在学习活动的主体角色体验中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涨的活动热情,变消极被动为积极主动。通过多层次的师生互动,彻底改变传统的接受性学习方式,确立学生的人本地位,通过学生自主能动的学习,使所有学生有效学习,以实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标,这正是本课题的理论和实践上最具有意义的地方。

学校要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必须要减负增效,这就触及到提高教学有效性这一主题,即教学要有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有一个感知、理解、记忆与迁移的过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进行有效教学,要珍惜学生在教学中的每一分、每一秒,认识浪费学生的宝贵时间是教师最大的失误,让45分钟分分秒秒都产生效益。这要求学校领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掌握最佳的教学方法,选择最佳的教学策略,让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真正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因此,进行历史中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的研究,对提高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深化课程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课题的研究目标、内容与方法、原则及过程

1.研究目标:

(1)形成教师对有效学习指导的具体策略和一般性策略,构建初中生有效学习的课堂教学平台;

(2)构建理论支撑框架,实施具有可行性,操作性的有效课堂教学案例研究的实验方案;

(3)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有效学习和教师的有效授课形成有效的评价标准及评价体系;

(4)研究各种课堂教学形式,使之行之有效,构建相应有效教学模式;

(5)结合我校实际,进行教和学有效性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大面积提高本校教和学的效率。2.研究内容:

(1)影响课堂教学学生有效学习行为的因素分析。

通过观察、调查和个案分析法,了解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学习的表现、学习的兴趣和态度、学习的主要方式等。分析教师无效或低效教学行为的表现及原因。

(2)教师有效教学和学生有效学习的方式与策略的研究。

针对师生低效教学行为的表现,采用行动研究,提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操作策略。对学生而言,学生有效主动参与的策略,主要有探究、合作、活动策略。对教师而言,主要有备课策略、上课策略、评价策略等。

3.研究方法:

(1)文献借鉴法。多角度、多渠道开展对情报资料的比较研究,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找到新的生长点,防止重复研究,避免和少走弯路。

(2)调查研究法。一是调查有效教学策略实施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努力使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和操作更加有针对性、实用性,切合学生实际,提高实效;二是调查实验过程中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变化发展,为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提供事实依据。

(3)对比实验法。在同年级平行班中进行对比实验,运用系统分析和整体思维方式构建理论假设,搞好包括分层教学、综合活动、有效测试等实验设计和实施。同时记录学生学习方法及其成效,并及时进行必要调整,随时总结改进提高。

(4)行动研究法。在实验过程中,不断探索实施有效教学的操作策略,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5)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实验经验和教训,修改、补充和完善操作措施,力争使研究水平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

4.研究原则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丰富理论,提倡理论工作者与实践工作者紧密结合,积极参与。

(2)发展性原则。一切有效教学策略的制定和实施均以学生积极的终身的发展为前提。

(3)整合性原则。新课改理念下的有效教学策略,必须对各种先进的教学理论(如认知心理学理论,行为主义理论等)进行整合、对传统的教学手段和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整合等。

(4)主体性原则。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与实践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5)可操作性原则。有效教学策略必须具有可操作性,这是教学策略属性的本质规定。

5.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调查研究和准备阶段):学习收集整理有关资料,研讨、制定开展活动的方案,进行策略和理念内涵的研究,梳理有关理论,调查分析总结已有的有效性教学经验。

第二阶段(实验阶段):上课以及实践活动,实验总结具体的有效教学策略和学生学习策略的研究,收集整理较为系统的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进行研究。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整理资料,撰写报告,展示成果的专集,进行课题 总结、验收。

三个阶段不是截然分开的,是相互交叉进行的,只是各有侧重。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根据课题研究计划和研究方案,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学习与积累,努力寻求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通道。

课题研究是一项细致的工作,它需要在研究过程中积累点点滴滴数据、信息、经验。为此,我们课题组设计了《课题研究活动记录》,要求课题组成员围绕研究课题,设立本学年或本学期研究的子课题,并围绕自己研究的子课题积极学习有关理论知识,努力开展教学实验活动。在《活动记录》上记下每次学习、活动的内容,并反思自己实验过程中的所作所为,总结归纳有关数据信息,从而为期末撰写教科研论文积累一批翔实、有价值的素材。在这些活动记录中,既有理论学习的记录,又有实践印证,还有各课题组成员的心得体会,它不仅将各课题组成员的思维导入深处,同时也促进了课题研究工作向更高的台阶迈进。

(2)关注过程,求真务实地上好每一堂实验课。

每学期初的理论学习之余,我们要求每个课题组成员在课题组内推出一堂实验课,并及时落实人员、上课时间。每次上课之前,子课题成员集体备课,各子课题成员准时认真听课。上课后根据本课题研究主题和《课堂教学评价表》实事求是地评议。评议中,课题组成员在探讨过程中相互取长补短,探索规律,获得了共同的提高。

(3)加强反思,对研究情况进行事实求是的评析、总结。

我们的课题研究,是在不断反思、总结的过程中逐步走向完善的。我们将所学理论运用于实践,又在实践中产生新的问题,不断琢磨、推敲。在申报本课题后,我们在实践中进一步对方案进行了论证,使其更趋科学合理而富有研究价值。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我们对照新课程标准,在本课题研究中及时调整了具体的目标和要求。平时,在教学中我们不断反思自己的实验经过,善于发现本课题研究中出现的具体问题,与他人合作解决,并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中及时撰写下来,形成教学案例、论文。

五、实施课题的保证措施

1、精选课题组成员,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网络。

2、充实教育资源库,设立“教科研”专柜。

3、加强理论学习、观摩与研讨、对话与交流制度。

六、预期研究成果形式

1、整理学习笔记,撰写相关论文和各种报告。

2、编写有效课堂教学实验报告和案例。

3、形成研究报告。

第三篇: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背景

适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在中国走过10个年头之际,发生了三件令人印象深刻的事件:第一,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正式颁布文件《北京市中小学可持续发展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全市基础教育系统广泛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第二,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出席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第九次国家讲习班,并对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创新实践成绩给与了高度评价,强调有必要将可持续发展教育纳入国家2020年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第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德国波恩召开首次世界可持续发展教育高层会议,检阅各国实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2005—2014)计划的阶段性成果,对未来全球可持续发展教育作出部署。这些事件表明,在国内,可持续发展教育正在由课题研究、项目推进转而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关注并日渐转变为公共政策;在国际,可持续发展教育已经成为各国教育者、专家与官员的共识,并正在形成国际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股新潮流。本课题试从有效教学的角度探求适合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教育教学模式。

二、问题提出

有效教学主张通过科学的观察和测量来考查教学的效果、效益、效率,即“教学的科学”。有效教学的提出有明显的科学主义和实用主义的烙印。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当代教育思想的影响,有效教学在主张教学效益的同时,更多地关注人格形成、生命关照等在教学中的意义。所以我们把有效教学理解为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的教学。这里的“发展”不仅仅是学生新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还包括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对有效教学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已有比较深入的研究,许多研究者都提出了有效教学的一些原则。如鲍里奇在《有效教学方法》提到的有效教学至关重要的五种教学行为,美国教育、多样性和高质量研究中心历经5年时间研究后提出的有效教学的5大原则,斯坦芬在《教学原理》中提出有效教学的十大原则等。从国内外文献研究来看,发现存在最大问题有二:一是国外研究成果固然有其科学性、先进性,由于文化、教育背景差异,难以有效地指导我们国内的课堂教学,如何接受、借鉴、创新是我们应该着重研究的问题;二是国内研究成果大凡是文献研究和建议性理论研究,缺乏扎实的实证研究,缺少实践基础,在指导性和普遍意义上看,缺乏可操作性和推广价值。然而国外到我国访问的学者对我国的基础教育教学形式很感兴趣,这说明彼此之间存在互补,资源如何整合,如何进入实践操作层面?我们尝试依此入手进行探讨。

实施新课程以来,基础教育教学领域又一次开始关注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实现有效教学的研究。如何有效解决课程改革这么多年而有的教师仍然存在的如下困惑:

(一)教学方式的困惑。几十年的教学方式,突然改变,又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方法,在教学中穿新鞋走老路的情况还很多见,为了高考,好多时候是新课程老教法。

(二)学生的困惑。为了高考,学生好多还是仍埋头于练习题之中,其次,好多同学还是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惰性较强,依赖性太大。

(三)教材的困惑。新课程,最大的感受就是课时不够用,感觉教学任务的完成有压力。

(四)教学资源的困惑。新课程对信息量的要求增大,需要多渠道,多途径获得信息,对资料、设备等要求高,老师的知识储备也更重要。

总之,在新课改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新课程带来的新理念、新思路,又面临一些新问题,为此,本课题研究的着手点在于改变以往科研重点关注“为什么做”的套路,试图把重点放在“做什么、怎么做”上,避免以往科研教师一开始就遇到一大堆理论,不知所从或者把事情做了,钱也花了,最后仅得到一大堆理论;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在于尝试给一线教师提供一种可供借鉴的课堂教学行动方法指导和有效教学理念引领,探索适应新课程理念的地方特色有效教学模式,依此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新课程改革进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所以,在新课程背景下开展本课题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课题的界定及理论假说

课题的界定:传统教学是一种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这种教学在强化知识的同时,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使学生成为被肢解的人,甚至被窒息的人,也就是说,传统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接受,学生成了盛装知识的容器,而不是具体的有个性的人——生命主体。这便是传统教学的根本缺陷,而这一本质的缺陷恰恰是阻碍素质教育特别是创新素质教育目标顺利实现的根本障碍。如何改变过去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的现状,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年)明确规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本规定明确了教师的角色地位,重点强调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笔者认为,有效教学范式,应该由“知识接受型”教学范式向“教与学团队作战”的教学范式转变。追求单位时间内学习效益的最大化;锻炼教师、学生团队作战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其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先学后教,综合渗透,全面发展”。笔者倡导的基本教学模式为“先学后教—问题导练—四环递进”。

理论假说:

第一,研究“地方特色有效教学模式实施策略理论”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和学生认知规律的、师生发展的需要。能够为目前的教学改革提供一种可供借鉴的新模式。

第二,研究“地方特色有效教学模式实施策略”,将能大幅提高单位时间内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效率,有利于促进师生自主、全面、和谐、健康地可持续发展。

第三,研究“地方特色有效教学模式实施策略”,将有利于师生角色转换、教与学方式转变和专业素质发展,有利于构建促进学生发展、营造民主氛围、充满生命活

力的阳光课堂。

第四,研究“地方特色有效教学模式实施策略”,将有利于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有助于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四、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研究,进一步充实现有的教学模式,实现学生的有效成长。在实施有效教学策略过程中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品质,大面积提升学生的学业成绩,逐步缩小差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通过本课题研究,培养有效教师。教师要学会自我学习、重塑教师角色,转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持续发展下的教育提供有效的师资保障。

3.通过本课题研究,构建有效教学氛围,有力地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学校整体教育科研水平,缩小班级、个体差异,全面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全面推进学校发展。

4.通过本课题研究,构建区域教育均衡有效发展的新局面,整体提升地方教师队伍的素质,缩小校际、城乡之间在教学一线的不平等,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五、实验思路、实验对象和研究方法

1.实验思路:本课题研究将采用“先学后教--问题导练—四环递进”教学模式,突出强调先学后教理念,贯彻以问题导练为主线,以及时评价为手段,解决学生低效学习、教师低效教学的问题。实验教师在认真学习《实施方案》和有关有效教学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本课题研究的具体要求,联系本地区、本学校的教学实际情况,充实实验工具《有效课堂〃教与学策略》,学生课前自主完成问题目标,实现自我评价;课堂教师引导,创情设境,激发兴趣,师生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课后,学生通过实践拓展,实现问题深化,效果强化。

2.实验对象:主要是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阶段的在校学生和一线教师(包括民办学校)。

3.研究方法:充分体现实践操作研究理念,本课题研究将综合运用反思法、行动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及聚类分析方法和手段;采取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思路,实行理论研究、实证分析及区域实验相结合、综合研究与专题研究相结合;采用调研、专题研讨、实地考察、案例分析和专家咨询等方法,选择不同地区进行个案研究,确保课题的科学性并努力有所创新。

六、研究的具体措施

1.总课题建立以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办公室副主任万福,首都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院张景斌、张彬福,中国社会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梅玲,北京师范大学课程中心肖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姚云教授等为专家顾问组,初步拟定聘任县区教育局业务局长或教科(研)室主任为总课题组成员,协调地方的相关工作。

2.明确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以此要求总课题组和实验单位的行为。本课题研究属创新性、开发性实验研究,主旨是为了构建具有新型地方特色的有效教学模式提供一种引领,为了大面积提升学生学业成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既要追求实验研究的学术价值,又要重视本课题研究的社会效应。

3.总课题组定期会同教育部相关机构、出版单位评审、出版各类阶段性成果,含论文、课例、教案、研究方案、阶段性报告等,并适当开展全国性的课例竞赛活动,以供实验区、实验学校学习交流,以典型引路,推动地区性、全局性实验研究工作。

4.总课题组将根据实际需要组织专家、学者指导实验区、实验校的研究工作,开展校本教研,培训实验教师,提高专业素质,以确保研究效果的深度与广度。

5.利用《有效教学研究通讯》平台,与各实验区、实验学校及时沟通、交流课题信息,实现资源共享。各地区要创造条件,加强课题学校之间交流和合作,积极开展网上交流。各实验校、实验区根据总课题组的安排积极主动报送研究成果、经验材料,加强与总课题组的联系、实现双向互动,提高课题研究效率。

6.各实验区、校可选用等组实验,设立对比班或对比校;也可选用单组实验,如果不设对比班,可采用在本区域内的统一评价或水平考试中,对自己所占的位置进行比较性评价,检验均值和标准差,观察其提高的幅度和效果。特别是要做好实验工具的开发与使用情况的记录,边实验边改进,以期促进综合效益的提升。

7.总课题组织开发课题实验配套研究检测载体即实验工具《有效课堂〃教与学策略》,争取达到科研促进实践,实践带动科研。实验区教师及时总结反馈工具使用情况及效果,努力在实践中完善。

七、实验步骤及主要成果形式

1.启动阶段:2009年9月底——在江苏省南京市召开课题启动大会。教育部、北师大等单位专家及总课题组负责人作开题报告及工作布署。

2.实验区申报阶段:2009年10月至2010年3月底——各地区立项审批阶段。各地区提交课题申报书,确立子课题。总课题组于2010年4月底前将正式批准函件寄回课题申报单位。

3.课题培训:2010年4月底——总课题组召开各子课题单位负责人培训会议及确定《有效教学研究通讯》编写方案。

4.实施阶段:2010年5月至2010年6月——各实验区按照总课题组开题报告及课题指南的精神与要求,提交课题实施方案,并组织落实实验工具《有效课堂〃教与学策略》编写方案与开题工作,进入具体研究与实施阶段。

5.阶段性总结阶段:自2010年起,总课题组每年召开一次全国性课题研究与实验阶段性总结交流会,汇总课题研究过程中的论文、课例、优质教学课件、音像资料等,评审课题研究优秀成果,表彰课题研究先进单位及先进个人,初步确定《实验区优质课集锦》和《有效教学范式推进研究》的编写方案。

6.实验结题阶段:自2011年1月起,指导实验区、实验校撰写《实验结题报告》;总课题组撰写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全面总结和展示研究成果,主要征集论文、课例、教学优质课影像材料,组织编辑《实验区优质课集锦》、《有效教学范式推进研究》及汇总实验工具《有效课堂〃教与学策略》。

7.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ESD)项目全国工作委员会秘书处申请结题鉴定、验收。

八、几个关键词的把握:

1.教育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首先,在可持续发展成为世界发展主流语言、科学发展观成为国家发展主旋律的今天,明确教育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前进目标,创建“为了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是新世纪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当前,世界各国经济、社会、环境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都面临一系列紧迫问题,需要发挥教育的奠基作用和导向作用,以便于让每一个人都清醒地认识我们的环境、资源承载力和经济增长的局限性,提升人们处理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能力。

其次,可持续发展教育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实践。在明确“为了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的目的定位之后,在各级各类教育中广泛开展关于可持续发展教育内容的教育必然成为一种实际需求。普遍实施关于可持续发展相关科学知识与能力的教育,能够帮助广大教育工作者树立教育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使他们在教育教学与管理实践中自觉做到用可持续发展思想教育与影响受教育者;同时,也能够帮助校长、教师在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中充实与强化可持续发展价值观和相关科学知识与科学思想的教育,以保证培养一代又一代具有较高可持续发展意识和能力的新型建设者和接班人。

2.“先学后教—问题导练—四环递进”是一种开放的教学思维模式,是在把握课堂教学5环节(课前准备、导入、主题探究、强化巩固、总结拓展)、课堂教学5行为(讲授、对话、指导、展示、探究)、课堂管理5方式(分组合作、个别教学、激励、调控、约束)、课堂教学4类型(新授课、综合课、复习课、实验课)、课堂教学3策略(任务驱动、问题中心、思维开放)的基础上,通过使用实验工具,让教师、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成长与成功。四环递进具体到学科指,数理化类:师生自备→疑难讨论→教师精讲→评价反馈,体现师生互动、共同参与、多种学习方式综合运用的教学过程;文史哲类:师生自备→问题提炼→交流明辨→评价反馈。

3.“主体探究,综合渗透,合作活动,知行并进”16字教学原则

主体探究原则的内涵是:教师要注重建构学生在学习与发展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终身学习与终身发展所需要的主动探究精神与能力。

综合渗透原则的内涵是:教师要注重以可持续发展教育内容为侧重点,将相关学科内容以及校内外相关信息综合起来,随机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注重培养学生未来参与可持续发展进程所需要的科学知识、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

合作活动原则的内涵是:教师要注重将指导学生开展小组及全班讨论与其他合作

探究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活动方式。

知行并进原则的内涵是:教师要注重既提高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知识水平,又培养他们的可持续发展生活方式和提升解决可持续发展实际问题的能力。

4.四种工具:教师课前行动设计;预设学生备课清单;师生问题话题平台搭建;课后实践演练。

第四篇:农村中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试探新课改背景下农村中学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在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应当追求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英语教师应遵循教学规律,优化教学方法,赏识每位学生并进行激励性评价来实现教学的有效、高效的理想境界,从而培养学生真正地会学。农村中学英语课堂迫切需要有效教学。要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有必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现在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学质量跟城市中学存在一定差距,如何稳步提高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的质量,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1.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学生初次接触英语时的好奇心和神秘感,教师在上初一导言课之前要认真准备,明确学习英语的社会意义和了解英语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广泛用途,使学生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学习愿望,为今后积极、主动地与教师配合,学好英语打下基础。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必须精心备课,以教材所提供的语言素材为主线,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灵活运用所学语言材料,延伸课文教学内容。及时抓住课堂“兴趣点”设立交际情景,让学生积极参与语言实践,把语言的机械操练转向意义操练,从而活跃课堂气氛。

3.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初中学生来说,引导和激发其学习兴趣并不难,难的是如何维护已培养起来的兴趣,使其能保持浓厚的兴趣一步步地进入更高层次的学习活动。本着创设和谐宽松的语言环境和减少学生学习心理障碍这一原则,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内外一切有利时机,为学生的语言习得创设条件,指导学生广泛接触英语素材(如教唱英文歌曲、朗诵英文诗歌、观看英文影片等),开展记英语单词竞赛、出英语手抄报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和竞争意识,以达到维护学习兴趣的目的。

英语是一门用来交流信息的语言工具。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把书本上抽象枯燥的东西变成具体并有趣味的实践性的东西,培养学生书本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的能力,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由表面肤浅记忆变为更深入透彻、永久性的理解记忆。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英语的反应敏感能力,使书本上的抽象知识活起来,真正成为一种交流工具。

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的目的不是简单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要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本领。记单词是学好英语的前提,因此,要建立学生自主学习机制,培养他们的英语自学能力。学生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才可以大大提高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教学方法又是形成最佳课堂气氛的重要保证。教学方法的恰当选择与发挥,是教师创造性与教育艺术性表现的主要形式。一个教师在挑选各种具体情况下的最佳教学方法的能力越强,那么他的教学技巧与技能就表现得越娴熟、越新颖,课堂气氛就越活跃,教学效果也就越显著。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课堂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也不断地改善和更新,尤其是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被认为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因为当前我国英语教学与新课程改革教学之间依然存在着许多不相适应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所以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有利保障。崔允漷教授认为“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宋秋前教授认为有效教学是师生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最优的速度、效益和效率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等方面获得整合、协调、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从而有效地实施预期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而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

布鲁姆指出:“有效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需要到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所以,有效教学的显著特点是以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作为教学的导向,使整个教学活动始终置于教学目标的控制下进行,使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均有方向感,教学结束时均有达标感,这样就可避免传统教学由于目标模糊不清所带来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应当改良教学方法,转变教学思路,组织英语课堂有效性教学,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英语新课标给英语教师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主战场。要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切实落实新课程,必须聚焦课堂,追求课堂有效教学,全面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有效教学即符合教学规律、有效果、有效益的教学。“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是不是有效,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的任务,而是指学生对学习内容掌握的程度。教学有没有效益,不是取决于教师教的内容多,学生做的作业多,教学占的时间多,而是看在一定的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的综合表现,看学生学到了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学得好不好,会不会学,是否有效促进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有效教学的着重点在课堂,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有效教学理所当然从课堂抓起。

一、有效教学的背景及意义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自主地得到发展。但我们以前的问题是机械性练习过多,真实运用太少,而现在的问题是一切为了运用,为“任务型”而“任务型”,一些教师在课堂上大搞“任务型教学”,表面上轰轰烈烈,实际上没有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其表现为:1.任务前准备不充分,缺乏足够的语言输入。忽视任务 2 前的热身活动、呈现活动。2.忽视语言学习得内化过程。任务充斥课堂,表面上轰轰烈烈,实际上没有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3.忽视包括语法知识在内的语言知识教学。不少教师在课堂上大张旗鼓地帮助学生做各种交际活动,但不注重语法教学,即使有也是轻描淡写,结果学生的听力和口语确实提高了,但学生一下笔就错,连一个完整正确的句子都写不出来。教学中的弊端逐渐显现。4.未形成有效地课堂教学模式。课堂结构杂乱无章,存在随意性现象。

新一轮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以来,我国英语教学发生了一系列可喜变化,比如,教师比较重视创造活跃的课堂氛围,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来促进学生的课堂互动和参与,改变了传统的“单向灌输”和“填鸭式”的一言堂的教学模式;重视听说教学,学生的听说能力有了普遍提高。但是,我们也看到,基础教育英语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些教师受传统的英语教学理念影响,无法突破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还有一些教师对新课程教学理念理解得比较肤浅,走了极端或犯了形式主义错误,严重影响了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为此,探讨新课程背景下适合包括我市广大农村地区在内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真正实现有效课堂教学,努力实现《课标》提出的课程目标,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农村中学英语课堂实施有效教学策略的必要性。

(一)有效教学策略是实现有效教学的保证。有效教学的达成与一定的有效教学策略是分不开的。教师在教学策略方面的优劣,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师解决教学问题能力的高低,并最终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开展有效教学策略应用研究对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学水平、实现有效教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实施有效教学策略是改变费时低效教学现状的需要。目前的农村中学学校中,由于学生普遍基础较差、教学设备不足、教师观念等原因,农村中学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着费时低效的状况。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都没有达到理想状态。因此我们有必要思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这样既可保证较高的教学质量,又能减轻学生的负担,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农村中学英语课堂实施有效教学的具体策略。

根据加涅的有效教学策略思想为达成教学目标通常采取的有效教学策略,从 3 教学过程来分,有激活动机、告知学习者目的、指引注意、刺激回忆、提供学习指导、增强保持、促进学习的迁移、引起动作、提供反馈等八种策略。本人根据在教学中的实践经验,总结归纳了以下四种。

策略一:以学生为主体对教学目标进行有效设计。

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的结果或是预期的学习活动要达到的标准。它在一定意义上制约着教学设计的方向,指导着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技术、媒体的选择与应用。明确的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定向功能。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的展示对有效教学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学目标一旦确定,是否达到既定目标,是测评教学效果的尺度。

怎样的教学目标设计才是有效的?

(一)以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实际为设计的依据

1、通过阅读“教参”等有关书籍,把握每课所对应的课程标准;仔细阅读教材,梳理每课的教学内容,构建知识网络,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对学生的实际状况进行分析,包括:学生的学习习惯、兴趣、态度、班级水平和心智水平以及对所学内容的态度、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新的学习所需要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等。再将几方面的分析进行综合,确定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2、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目标设计要体现层次性。分析目前农村中学学生的学习特点是: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机比较复杂、层次偏低;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不良,学习焦虑现象较普遍。面对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我们的教学过程不能固守统一进度、统一要求的传统教学模式,而应针对学生不同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设计多层次的教学目标。具体可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将学生分为低、中、高(A、B、c)三个层次,并据此制定出与之相适应的分层次教学目标。

(二)及时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有效教学需要教师自觉养成经常总结与反思的习惯。反思是为了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对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课后应反思的方面教学活动过程的得、失、学生情况、改进办法以及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反馈意见等。

反思是一种手段,是为了更好地发展。教学反思关键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 4 己,敢于超越自我,不断向高层次迈进。只要坚持反思,使我们的教学活动处于一种“反思一一改进一一提高”、“再反思一一再改进一一再提高”的螺旋式上升的良性循环之中,就能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教学更有效,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策略二:积极开发、有效使用教学资源

英语课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学生实际、贴近时代内容健康又丰富的课程资源,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对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对于教师创造性地实施有效教学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何有效地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呢?

本人认为应按照实用性、趣味性、丰富性和易操作性原则合理使用下列资源:

(一)文本资源

文本资源是学生接触最广泛的、最重要的、不可代替的课程资源。其他诸如课件资源、网络资源等都不能完全摆脱文本资源而独立存在。文本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最广泛、最易行的,除教材、练习之外,我的做法是:

1、充分利用英语报刊杂志。要求学生到图书馆查找、阅读或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个人的英语水平订阅合适的英语报刊杂志,如《英语沙龙》、《英语广场》等,做摘抄或剪报,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增强信息收集整理、英语口笔头表达、交流能力。

2、留心收集身边的英语。英语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路牌、广告、服装等上面都有英语,这些都是宝贵的课程资源。我组织学生收集、交流这些身边的英语。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学会了许多单词和英语知识,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影音资源

语言是有声的,因此影音资源必不可少。其逼真、生动的画面,悦耳的音响,使学生的思维活跃,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从而优化教学过程。

1、要求学生收看英语电视节目。如中央台的“希望英语大赛”等节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及需要有选择的收看。这对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听力、扩大词汇量都有好处。

2、学唱英语歌曲。英语歌曲是学生乐于接受的课程资源。它融英语语言学 5习与娱乐为一体。既可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审美情趣,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学到地道、纯正的英语。而且流行音乐是我们了解西方人的思维及语言习惯的一种有效方式。通过学唱,学生既获得了乐趣,又掌握了很多词汇、句型和语言表达方式,更重要的是培养了语感,锻炼了发音。

3、播放英语电影。利用英语原声电影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观看英语原声电影的同时,提高自身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达到提高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我选择题材轻松、内容简单的电影。

策略三:培养兴趣,激发动机,重视师生感情交流,共建和谐课堂

农村中学学生的特点是文化基础较差,学英语的兴趣日益减少,甚至逐渐丧失学习信心。为实现有效教学,教师应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尊重每个学生,尤其要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努力尝试。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建立融洽的师生交流渠道,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策略四: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在体验、实践中学习、提高

英语是一种语言交际工具,它不是教出来的,而是靠说出来的。脱口而出是验证英语学习是否有效的最高和唯一标准。为达到脱口而出的目的,必须创设适合的教学情境,加强课堂的有效练习。创设真实情境是让学生开口说的关键,也是最能调动学习积极性的方法。本人创设情境的方法:

(一)依靠教学讲台,以语言、表情、动作、实物等创设最直接、最经济的教学情境。教师在课堂上要活泼、风趣、幽默,在讲台用自己的言行影响、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热情,将学生带入自觉的学习境地。

(二)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有研究表明,由听觉引起的注意力可达到64%。英语教学中听力是基础,使用多媒体教学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听说环境,创设逼真的情境,从而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依据教学目标设计PPT课件,成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和组织教学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设置真实情景,使学生置身其中,增加实际体验。只有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的英语才是最有价值的,即“在用中学”。让学生在互相学习、共同分 6 享学习成果过程中,做到有效地学,活学活用。这样就激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为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有效教学是反映教师课堂教学状况、质量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是学生学习的关键策略。广大教师应当高度重视它,并采取具体措施,落实到课堂,使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从而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第五篇:中学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

《中学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

开题报告

我校《中学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是大连市西岗区“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一、课题的提出

1. 背景与意义

21世纪是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时代,它为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一方面,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新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更为伟大、更为艰巨的任务,迫切需要基础教育加快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步伐,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为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发挥应有作用和优势;另一方面,基础教育的质量、推进素质教育的进展和成效同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如果不及时地、有效地解决实施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民族素质、培养创新人才,就无从谈起。基于这样的形势和背景,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召开了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指出了新时期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为贯彻《决定》精神,教育部印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课程结构、课程标准、课程管理、课程评价、教学过程、教材开发与管理、教师培训培养等各方面规定作了定性描述,形成了新时期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策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面向素质教育、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与教学改革,是对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结构、内容等诸方面的一次大力调整和彻底变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建设。其中,教学改革是整个新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它是贯彻《纲要(试行)》精神,达成课改目标,落实课改理念,体现课程功能(课程体现课改理念)的必然途径。

2002年9月新课程改革轰轰烈烈地在神州大地上铺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成了这次课程改革的宗旨。新课程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又要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本课题旨在改变以往“灌输式”的课堂教学,采用多种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生活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探究,主动合作,主动发展,在知识的获得过程中造就良好积极的情感体验。做到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转变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目的在于促进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效地学习,按照自己的个性特长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发展。然而,审视目前的课堂教学,我们不难发现:低效、无效的现象依然存在,传统的被动、单一的接受式学习在教学中仍居主导地位。呆读死记、题海战术、机械操练、反复练习的做法依然制约着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是搀一步,挪一步,教师是辛辛苦苦工作,不敢放松一步。学生是“容器”,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占据讲台滔滔不绝,充分扮演“演

员”的角色,学生则充当忠实的“听众”和“看客”。这种一个教师牵着几十个学生鼻子走,也不管学生是否听懂,是否愿意听的“填鸭式”教法,严重忽视了天真活泼的学生个性心理特征,扼杀了学生智力潜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往往是事倍功半,得不偿失。

国内外大量研究说明,不同的学习过程会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操练式学习对发展学生的高层次思维非但没有显著效果,有时甚至还有负面效果。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不改变,仍然按照老一套教学,“穿新鞋,走老路”,“换汤不换药”,或者只是换一套教科书,教师的教学理念、角色观念、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考试评价制度都不发生改变,那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就难以实现。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因此,课堂教学变革就成为课程改革中的重要一环。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将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这一切都要求教师在实施新课程中必须加强课堂教学变革实验与研究,以教学研究和教育科学研究来推动课堂教学变革,以课堂教学变革来推进新课程的实施。这就是我们研究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2.教学现状分析

在实施新教材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广大教师的观念、施教水平以及教育教学资源等因素的影响,教学过程中出现了“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用旧方法教新教材,课堂教学不能促进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三维目标得不到落实,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不到培养。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新课程理念与教师传统教学方式的矛盾,影响了课程改革的逐步有效的推进。

因此,进行中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的研究,对提高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深化课程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我校的现状来看,我校西岗区的薄弱学校,主要表现在,生源差,学生家庭教育薄弱,我校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借读的农民工子女,他们大部分都来自于偏远的贫穷地区,教育落后,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上初中以前都没有接触过英语,他们的父母没有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对孩子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家庭教育环境跟不上。他们相对于其他孩子在起点上就落后。如何让这样的学生同样接受良好的教育,甚至是高水平的教育,“二等苗同样能结出一等果”能和其他学生一样成才,提高教学质量是关键,而教学质量来自课堂的高效率。在我们这样的学校进行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是势在必行。

二、该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分析

1、课题研究现状和趋势分析

就国外研究来看,有效教学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有效教学”的提出也是“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之争的产物。它的核心问题是教学的效益,即怎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我认为,所谓有效,主要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和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果的唯一指标。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开之际,讨论和研究如何促进教学的有效性问题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和思考,我校申请了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并被列为我校的重点工作来抓。

为了了解这一课题在同一领域的研究现状,把握发展趋势,我查阅了大量的教育理论专箸、期刊、报纸及网络资料。从中我发现,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人们越来越关注学生在课堂中是否进行有效的学习,如何组织、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的研究。但从总体上看,有效的课堂教学的成功模式还远没有建立起来,尚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虽然,许多学校和教师接爱了课改新理念,改革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但教和学的有效性还不高。特别是缺少成功的有效课堂教学的案例研究,而且只有教师自己才适合于做这种研究,当然专业人员的参与不可或缺。也需要提炼总结出有效性教学的一套策略。所谓“策略”,即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解决具体问题的行为方式。

有效性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坚持以人为本,实施有效教学,在探索性、自主性、研究性的学习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课程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2、对本课题理念内涵的基本解读 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在这有限的时间内师生既要共同完成预定的学习目标,又要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合作学习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创造出高效的学习效益。二十世纪西方国家提出的“有效教学”理念值得我们借鉴。1.概念界定:

① “有效”:是指教师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的具体进步和发展。关注的是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者学得好不好。

②“教学”:是指由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关注的是“教”学生如何“学”。

③策略研究:“策略”一词在新华字典中的解释为:根据形势发展而制定的行动方针和斗争方式,本课题中的“策略”就是根据教材因素,学生实际而采用的艺术和方式方法。“策略研究”就是为创设学生主体活动的情景,激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自由地获取知识而运用的艺术及方式方法的研究。2.有效教学的具体内容:

①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要明确“教学”是如何“教”,学生是如何“学”,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②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

要正确理解时间和效益的关系,教学效益并非教师在规定时间内教多少内容,而在于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学到多少内容。③有效教学要有明确的测量性,即评价目标。

每一时段的学习都要建立评价的目标,要让学生明确我学懂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④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有一种反思的意识。

要求每一位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是否还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 ⑤有效教学更是一种策略

要求教师对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提出系统具体的问题行为解决方式即教学策略。

3、已有的关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若干策略的研究成果

(一)运用“最近发展区”理论,实施分层递进教学 教学有效性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在班级教学中学生间获得同样知识所需的时间存在较大差异,要在同一时空中按划一目标发展,部分学生学习时间的浪费十分明显。

在实践中,如能按照“最近发展区”理论把获得某种知识所需时间和认知发展水平大体相当的学生进行归类分层,并确定与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可能性相协调的分层递进教学目标,实施分层递进教学,教学效率即可大幅度提高。

这里,“分层”是为了确保教学与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递进”则是不断地把最近发展区变为现有发展水平,从而使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教学活动不断向前推进。分层递进教学是班级授课制中实施个别化教学的新探索,是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深化和具体应用,对提高教学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优化课堂教学时间管理

提高教学效率的实质是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教学成效。为此,必须优化课堂教学时间管理,充分发挥教学时间的综合效用。

(1)制度化学习时间与自主性学习时间相结合

传统课堂教学是以固定的时间单位组织教学的制度化体系,在教学时间分配上存在着教师支配一切的单向性,学生缺乏自我选择、自主学习的机会,从而影响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因此,必须变革单一的。“制度化”教学时间结构,把制度化学习时间和学生自主学习时间、教学时间的统一性与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有机结合起来。

(2)提高课堂实用时间和学术学习时间比率,综合达成各项课堂学习目标 现代教学理论按照递进嵌套的层级关系把课堂教学时间区分为分配时间、教学时间、实用时间和学术学习时间等不同类型,后一变量较之前一变量其时间范围逐渐由宽变窄,其与学习结果间的关系也愈加密切。

这就是说,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不能寄希望于大量额外增加学生的学习时间,而是要通过提高教学水平和知识有效性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课堂时间损耗,提高课堂学习的实用时间和学术学习时间。

同时,由于实用时间、学术学习时间与课堂教学模式结构、教学目标间并不存在直接的联系,同样的实用时间和学术学习时间既可用于较低认知水平的“题海战术”,也可用于较高认知水平的学习。

因而,还应把课堂教学时间的分配与教学目标、内容等因素联系起来,注意科学分配以不同教学组织形式完成各种认知的、情感的、技能的等课堂教学目标任务的实用和学术学习时间。这样,课堂教学才能综合、全面、高效地完成培育新人的各项任务。

(三)优化学生认知结构,加强学习策略.教学知识掌握过程实质上是学生认知结构的建构过程。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理论都认为,教学效果直接取决于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认知结构)和如何有效运用这些知识加工所面临的学习材料(学习策略)。

因此,优化学生认知结构和加强学习策略教学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1)动态协调教材知识结构、学生认知结构和课堂教学结构的关系 只有当这三种结构形成内在的协调统一,才能使教学有效促进学生将教材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为此,教师应充分了解和利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以渐进分化和综合贯通的方式把握教材知识结构的层次性和整体性;设计优化的课堂教学结构和模式,改进教学组织形式,把全班个体学习、成对学习、小组学习和全班统一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使教学更适于完成各类不同的学习任务,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整体优化的知识结构。

(2)加强学习策略教学 学习策略种类繁多,其主要内容包括理解和保持知识的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应用知识解题的问题表征策略、具体求解策略和思维总结阶段的反思策略,以及掌握知识过程中的自我监控等元认知策略。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科实际,通过分解练习和综合实践相结合等方式加强对学生的学习策略教学,以提高学生学习活动的效率和质量。

三、课题研究重要性和意义

新课程主张以人为本,以学促教,教学相长,共同发展,追求教学整体效应和最大价值,课改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我们的教学更加有效。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与实践,能让学生在学习活动的主体角色体验中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涨的活动热情,变消极被动为积极主动。通过多层次的师生互动,彻底改变传统的接受性学习方式,确立学生的人本地位,通过学生自主能动的学习,使所有学生有效学习,以实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标,这正是本课题的理论和实践上最具有意义的地方。

学校要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必须要减负增效,这就触及到提高教学有效性这一主题,即教学要有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有一个感知、理解、记忆与迁移的过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进行有效教学,要珍惜学生在教学中的每一分、每一秒,认识浪费学生的宝贵时间是教师最大的失误,让45分钟分分秒秒都产生效益。这要求学校领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掌握最佳的教学方法,选择最佳的教学策略,让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真正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因此,进行历史中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的研究,对提高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深化课程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课题的研究目标、内容与方法、原则及过程

1.研究目标:

(1)形成教师对有效学习指导的具体策略和一般性策略,构建初中生有效学习的课堂教学平台;

(2)构建理论支撑框架,实施具有可行性,操作性的有效课堂教学案例研究的实验方案;

(3)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有效学习和教师的有效授课形成有效的评价标准及评价体系;

(4)研究各种课堂教学形式,使之行之有效,构建相应有效教学模式;

(5)结合我校实际,进行教和学有效性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大面积提高本校教和学的效率。

2.研究内容:

(1)影响课堂教学学生有效学习行为的因素分析。

通过观察、调查和个案分析法,了解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学习的表现、学习的兴趣和态度、学习的主要方式等。分析教师无效或低效教学行为的表现及原因。

(2)教师有效教学和学生有效学习的方式与策略的研究。

针对师生低效教学行为的表现,采用行动研究,提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操作策略。对学生而言,学生有效主动参与的策略,主要有探究、合作、活动策略。对教师而言,主要有备课策略、上课策略、评价策略等。

3.研究方法:

(1)文献借鉴法。多角度、多渠道开展对情报资料的比较研究,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找到新的生长点,防止重复研究,避免和少走弯路。

(2)调查研究法。一是调查有效教学策略实施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努力使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和操作更加有针对性、实用性,切合学生实际,提高实效;二是调查实验过程中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变化发展,为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提供事实依据。

(3)对比实验法。在同年级平行班中进行对比实验,运用系统分析和整体思维方式构建理论假设,搞好包括分层教学、综合活动、有效测试等实验设计和实施。同时记录学生学习方法及其成效,并及时进行必要调整,随时总结改进提高。

(4)行动研究法。在实验过程中,不断探索实施有效教学的操作策略,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5)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实验经验和教训,修改、补充和完善操作措施,力争使研究水平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

4.研究原则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丰富理论,提倡理论工作者与实践工作者紧密结合,积极参与。(2)发展性原则。一切有效教学策略的制定和实施均以学生积极的终身的发展为前提。

(3)整合性原则。新课改理念下的有效教学策略,必须对各种先进的教学理论(如认知心理学理论,行为主义理论等)进行整合、对传统的教学手段和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整合等。

(4)主体性原则。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与实践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5)可操作性原则。有效教学策略必须具有可操作性,这是教学策略属性的本质规定。

5.研究过程

课题研究拟用五年时间(2005年9月——2008年12月)分三个阶段完成。第一阶段(调查研究和准备阶段):学习收集整理有关资料,研讨、制定开展活动的方案,进行策略和理念内涵的研究,梳理有关理论,调查分析总结已有的有效性教学经验。

第二阶段(实验阶段):上课以及实践活动,实验总结具体的有效教学策略和学生学习策略的研究,收集整理较为系统的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进行研究。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整理资料,撰写报告,展示成果的专集,进行课题总结、验收。

三个阶段不是截然分开的,是相互交叉进行的,只是各有侧重。

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根据课题研究计划和研究方案,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学习与积累,努力寻求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通道。

课题研究是一项细致的工作,它需要在研究过程中积累点点滴滴数据、信息、经验。为此,我们课题组设计了《课题研究活动记录》,要求课题组成员围绕研究课题,设立本学年或本学期研究的子课题,并围绕自己研究的子课题积极学习有关理论知识,努力开展教学实验活动。在《活动记录》上记下每次学习、活动的内容,并反思自己实验过程中的所作所为,总结归纳有关数据信息,从而为期末撰写教科研论文积累一批翔实、有价值的素材。在这些活动记录中,既有理论学习的记录,又有实践印证,还有各课题组成员的心得体会,它不仅将各课题组成员的思维导入深处,同时也促进了课题研究工作向更高的台阶迈进。

(2)关注过程,求真务实地上好每一堂实验课。

每学期初的理论学习之余,我们要求每个课题组成员在课题组内推出一堂实验课,并及时落实人员、上课时间。每次上课之前,子课题成员集体备课,各子课题成员准时认真听课。上课后根据本课题研究主题和《课堂教学评价表》实事求是地评议。评议中,课题组成员在探讨过程中相互取长补短,探索规律,获得了共同的提高。

(3)加强反思,对研究情况进行事实求是的评析、总结。

我们的课题研究,是在不断反思、总结的过程中逐步走向完善的。我们将所学理论运用于实践,又在实践中产生新的问题,不断琢磨、推敲。在申报本课题后,我们在实践中进一步对方案进行了论证,使其更趋科学合理而富有研究价值。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我们对照新课程标准,在本课题研究中及时调整了具体的目标和要求。平时,在教学中我们不断反思自己的实验经过,善于发现本课题研究中出现的具体问题,与他人合作解决,并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中及时撰写下来,形成教学案例、论文。

五、实施课题的保证措施

1、精选课题组成员,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网络。

2、充实教育资源库,设立“教科研”专柜。

3、加强理论学习、观摩与研讨、对话与交流制度。

六、预期研究成果形式

1、整理学习笔记,撰写相关论文和各种报告。

2、编写有效课堂教学实验报告和案例。

3、形成研究报告。

主要参考资料:

1、陈厚德,《有效教学》,教育科学出版社

2、胡捷利、杨扬,《关于有效教学策略思想的阐述》,《教育研究与实践》

3、李康,《教育策略及其类型探析》,西北师大学报

4、程红、张天宝《论教学的有效性及其提高策略》,中国教育学刊

《中学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

开题报告

大连七十一中学

符玲

下载农村中小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中小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合理处理预设与生成关系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共同活动,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发展过程,具有许......

    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万宁海之南实验小学 占阿娜 小学科学 【内容摘要】科学课堂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阵地,怎样让科学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我们要更关注情趣、真实、心灵、智慧;有......

    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1.转变教学观念,实现师生互动。 关注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师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高效互动是从根本上克服传统课堂弊端的出路。课堂教学中的单调(听→讲......

    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初探 一、有效教学的意义 教学的有效性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法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

    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冯金香 祁县王村中学 -1- 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祁县王村中学 冯金香 面对当前信息化社会,语文教育需要的不是只会死记硬背书本知识而没有实际能力的书呆子。......

    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1、启发激趣,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 兴趣是构成学生学习动机中最为活泼、最为现实的成分。例如,在讲授“乘方运算”内容时,我先拿出一张纸,把它对折又对折,反复几次,然后问学......

    中小学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策略有感

    中小学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策略有感 XX年11月1日有幸能有机会参加工作室组织参加“深圳全国中小学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策略论坛”,几天的培训中,能面对面坐在教育专家、教育大家......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课题小结[精选合集]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课题小结 三(1)班 林素云 一、课题研究的达到预期目标 1、通过研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有效性教学策略,指导教学、服务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