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京东、阿里巴巴供应链金融发展
在互联网技术深入发展的今天,供应链金融已经逐步从线下发展至线上。在服务主体方面,规模较大的电商已经渗透入供应链金融领域,行使着与商业银行同样的职能,为众多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甚至更加便捷和灵活。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模式将成为新的发展方向。
我国供应链金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最早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是深圳发展银行。1999年,深发展在华南地区开始以“票据贴现”业务介入供应链金融领域;2003年,深发展首次在国内推出供应链金融业务;2006年,深发展将供应链金融进行线上整合,提出了互联网金融服务;2012年,供应链金融逐步从传统的1.0发展到连接互联网思维的供应链金融2.0。
传统的供应链金融主要以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作为主体,向核心企业的上下游提供融资服务。但传统供应链金融存在一些困局,一是大型核心企业拥有独有的资金优势,在供应链金融服务上并没有产生积极的态度提供相应的数据;二是大部分中小企业抵质押物范围小,动产价值难以评估和用来质押,并存在重复质押的风险;三是提供传统供应链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在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进行有效集成以及提供系统化供应链金融产品的能力上不是很强,创新能力不足。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进步以及电商的快速发展,大量的互联网电商平台开始进入供应链金融领域,通过采用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的方式或自建金融公司的方式,为平台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申请融资提供服务。电商供应链金融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有效完善信用评级系统、降低交易成本和革新风控管理方式。
数据来源: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一、京东供应链金融
京东是国内大型的电商平台之一,其依托京东商城积累的交易大数据,以及自建的物流体系,在供应链金融领域已经得到了飞速发展。2012年,京东与中国银行北京分行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合作为京东供应商提供金融服务,用信用及应收账款为抵押,帮助供应商从银行获得贷款,从而试水进入供应链金融领域。2013年,京东开始独立利用自有平台,推出了“京保贝”互联网保理产品,在随后的两年又相继推出“京小贷”和“动产融资”两个核心产品,流程更加简单、便捷,解决供应商融资难的问题,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流动性。
(一)“京保贝”
“京保贝”是京东首个互联网供应链金融产品,也是业内首个通过线上完成风控的产品。京东拥有供应商在其平台上采购、销售等大量的财务数据,以及之前与银行合作开展应收账款融资的数据,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对数据池内数据进行整合分析,这样就建成了平台最初的授信和风控系统。供应商可以通过这个系统获得一个授信额度,在额度范围内,供应商提交任意金额的贷款申请,后台都可以进行自动化的审批和放款,时间短至3分钟,融资款项来源为京东的自有资金。“京保贝”已服务近两千家供应商,并现已全面对外开放,向希望构建供应链金融能力的核心企业提供解决方案。
1.京东与供应商之间签订采购协议,确定稳定的合作关系,从而获得长期的真实交易数据;
2.由供应商向京东金融提交申请材料,并签署融资协议;
3.以过往的交易数据和物流数据为基础,系统可以自动计算出对申请供应商的融资额度,之后京东金融将批准额度告知京东;
4.供应商在线申请融资,系统自动化处理审批并在核定额度范围内放款;
5.京东完成销售后,向其金融部门传递结算单,自动还款,完成全部交易过程。
(二)“京小贷”
“京小贷”是京东金融专门为京东开放平台商家推出的创新产品,提供无需抵押的信用贷款。它根据商家在京东的经营情况进行信用评级,提供授信额度,并有多个数据模型控制贷款流程及贷后监控,具有贷款便捷、全线上操作、有竞争力的贷款利率、个性化还款方案等特点,最长借款周期1年,最高额度200万,有效解决商家流动资金紧张的问题。目前,“京小贷”实现了对京东体系内供应商和商家的全覆盖,累计为超过5万个店铺开通了贷款资格。
具体流程为
1.合作商户与京东签署协议,成为京东商城开放平台商家,并且在京东数据库中存在大量的商家真实交易数据;
2.商家登录京东金融平台,申请贷款;
3.京东后台系统在商家经营数据及以往信贷记录的基础上,自动给出适合的贷款方案;
4.商家根据自身融资需求选择最优的贷款方案;
京东金融将贷款信息传递给京东,系统自动审批并放款;
6.贷款本息在双方结算款中自动扣除,完成全部交易过程。
(三)动产融资
动产融资是京东客户以拥有的动产为抵质押,向京东申请融资的一项服务。传统的动产融资由于中小企业动产价值难以评估以及质押后银行监管流动性下降的难题,导致大量企业无法获得动产融资服务。京东推出的动产融资服务可以通过京东数据库中积累的海量产品历史及当前价格数据和模型化的方式自动评估商品价值,同时与仓储公司合作,全面整合了质押商品从生产、运输、存储到销售的全链条数据交叉验证,并对质押物实时监测和调整质押物数量,提高了质押商品的流动性,实现动态质押。京东的动产融资产品有效的填补了银行在消费品质押领域的空缺市场,盘活了中小企业库存。
具体流程为
1.融资商家的仓储服务能委托或移仓给京东合作的仓储公司,双方建立合作关系;
2.商家登录京东金融提交合作意向;
3.京东联系商家合作的仓储公司,核对相关资料,并通过系统对其质押货物价值进行评估;
4.在通过合作意向审核后,商家提交申请资料,并登录京东钱包完成动产融资授权;
5.双方签订协议,京东金融按协议内容放款;
6.货款到期后,商家通过京东钱包还款。
二、阿里巴巴供应链金融
阿里巴巴是国内市场份额最大的电商平台,较早就跨入了供应链金融领域。阿里早在2002年,推出诚信通,为中小企业推出的会员制网上贸易服务,开始对商户数据进行量化
;2007年,阿里便开始与建行、工行合作推出贷款产品,阿里提供中小电商的信用数据,由银行负责发放贷款;2010年和2011年,浙江阿里小贷和重庆阿里小贷相继成立,主要为阿里B2B业务、淘宝和天猫上的全国各地电商企业发放贷款,独立发展互联网金融业务。
阿里小贷依托阿里电商平台积累的客户数据库以及云计算技术,主要提供了两种模式的产品分类,一种主要为淘宝和天猫平台商户提供的融资服务,包括订单贷款和信用贷款,资金来自于阿里的自有资金;另一种是针对阿里巴巴B2B电商提供的融资服务,以银行资金为主的联保贷款。
(一)订单贷款
订单贷款实际上是一种质押贷款,以淘宝、天猫上卖家店铺已发货、买家未确认的实物交易订单为质押,以该订单的现金流作为还款的来源,到期后从支付宝上自动还款。该产品主要适用于销售旺季的商户,用以解决资金周转的问题,申请人只需在网上将个人信息以及贷款额度填写好后提交,阿里将会快速做出回复处理。这类贷款以日计息,最高额度100万元,还款时间为30天。
(二)信用贷款
阿里的信用贷款不需要任何抵押物,通过将积累的客户数据引入平台网络数据模型和在线视频资信调查,确定借款方的信用额度,是一种纯信用贷款。这种贷款又分为“循环贷款”和“固定贷款”两种。“循环贷款”是指阿里小贷根据商户信用评级,提供一定的授信额度,可以作为备用金,随借随还。“固定贷款”指阿里小贷将商户授信额度一次性发放。阿里信用贷款最高额度100万元,最长周期为6个月。相比订单贷款,信用贷款周期更长,利率也更高。
(三)联保贷款
联保贷款是阿里和建设银行合作开发的一种纯信用贷款产品,由阿里负责提供借款企业的数据信息给银行,包括交易信息、营业状况、信用状况等,再由银行进行实地调查,审批后银行提供资金发放贷款。这种贷款的要求很高,贷款企业的年销售额需在500万至1.5并且不能由单家企业单独申请,必须联合至少两家非关联的其它企业,组成一个联合体,共同申请,其中任何一家企业违约,其它的企业就必须承担起违约企业的债务。这种形式相当于企业间的互相担保,也就要求了企业间要拥有较高的信任度和熟悉度。这类贷款的最高金额上限为每家企业200万,借款期限最长为1年。
三、电商发展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关键要素
(一)积累足够的数据信息
阿里、京东等电商平台发展供应链金融,都是以其平台掌握的大量商户交易信息为基础,了解客户的交易习惯、经营情况、资金流动等信息,从而发现客户的资金需求程度并设计出满意的融资产品。阿里18年的经营历史有超过800万家的企业在其平台上进行交易,更有大量的个体商户交易数据以及支付宝、阿里云等平台的数据;而京东也有十几年的经营历史,积累了平台上各网商和用户的交易数据、行为数据,并通过互联网收集用户外部数据,有了海量数据的沉淀。
(二)完善的风险管控
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是供应链金融的重要风险,因此电商必须在风险控制上力争完善,包括客户的信用评级、贷后监管等。首先电商需要发展自己的大数据分析技术,电商客户的信用评级管理主要依托于其在平台上积累的交易等信息,只有设计出数据管理系统和信用评级模型,才能有效的整理和分析海量的数据,并确定其授信额度,设计出合适的融资方案。同时还要能够实施有效的贷后监管,比如阿里可以通过支付宝监测资金流动,京东通过物流系统监测商品流动情况。
(三)业务生态圈的构建
当然,发展互联网供应链金融业务不仅仅需要一个网上平台,更需要构建一整套的业务生态圈。阿里、京东等大型电商公司均是在不断构建整个业务体系的闭环,包括交易、支付、物流、互联网技术、金融服务等的整个生态圈,掌控了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这样既加强了风险控制,也让业务更加灵活,提高了供应链上下游对于公司的粘性。
【版权说明】
文章来源:元立方金服
第二篇:阿里巴巴发展历程
阿里巴巴发展历程
1999年初,马云回到杭州,以50万元人民币创业,创建阿里巴巴网站;
1999年3月,马云推出了阿里巴巴网站,接下来,1999年阿里巴巴融得第一笔风险投资500万美元,2002年1月又得到了软银公司孙正义的2000万美元。
2000年7月马云荣登《福布斯》(Forbes)封面人物,是50年来中国企业家享此殊荣的第一人。
2001年,阿里巴巴推出“中国供应商”服务,向全球推荐中国优秀的出口企业和商品,同时推出“阿里巴巴推荐采购商”服务,与国际采购集团沃尔玛、通用电气、Markant和Sobond等结盟,共同在网上进行跨国采购;同年,阿里巴巴联手全国工商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部门共同发起倡议在中国设立“9·19”诚信日,并在全球率先推出企业级网上信用管理产品“诚信通”;
从创立到2001年12月27日,阿里巴巴成为全球首个达到100万注册会员的B2B电子商务网站,会员分布202个国家和地区,并每天以3000—4000名新会员的速度激增。
2001年12月31日,阿里巴巴首次实现当月盈利。
2002年,阿里巴巴提出全年赢利1元人民币,当年盈利4000万。2002年3月10日,阿里巴巴全面推行“诚信通”(TrustPass)服务。该产品是阿里巴巴联合美国知名认证机构邓白氏打造的网络支付工具。
2002年9月,阿里巴巴进而推出“中国供应商”的服务。2001、2002年阿里巴巴主要在海外进行发展。
2001年和2002年,阿里巴巴以其“逆势而上”的卓越表现,两次被哈佛大学商学院选为MBA案例,并在美国学院掀起一股研究阿里巴巴的热潮。
2003年,阿里巴巴把日本市场放在第一优先位置。
2003年7月,阿里巴巴与软银合作投资5600万美元,推出了免费的个人交易网站“淘宝网”,借此与eBay易趣竞争。
2003年,马云提出每天进帐100万,结果日均收进100多万,最高单天收入500多万,2003全年盈利超过一亿。
2003年12月,阿里巴巴推出为网上商人即时通讯提供的网络工具“贸易通”。
截至2003年底,阿里巴巴公司的会员数量已经达到达271万,每天新增注册会员6000余名。
2004年阿里巴巴从四家机构投资者处筹集8,200万美元资金。该公司将使用这笔资金进行扩张。其中的三家投资者在过去4年间一直是阿里巴巴的投资人。它们分别是软银(Softbank Corp)、富达投资(Fidelity Investment)旗下投资子公司和Ventures TDF
Technology Group。总部位于硅谷的Granite Global Ventures则是新近加入的投资者。
2004年阿里巴巴(中国)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与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签署协议,投资3700万美元,在杭州高新区设立阿里巴巴(中国)软件研发中心。
2004年5月31日,第一个反映国内电子商务市场整体走势及活跃程度的量化指数———阿里指数,由阿里巴巴公司、北京大学网络经济研究中心和华夏信用咨询公司联手推出。这也是中国互联网行业第一个规模化和标准化的指数项目。
2004年6月12日阿里巴巴在杭州召开全国网商大会。
2004年9月10日,阿里巴巴和淘宝网首席执行官马云在阿里巴巴五周年庆典上,宣布成立阿里学院。这是中国互联网行业中第一个企业商学院,也是继日前投入巨资买断美国CNBC全年广告、向海外推介中国企业之后,阿里巴巴作出的又一惊人之举。
同时马云宣布了公司自成立以来的最大一次人事调整,公司战略将从“meet at alibaba”全面跨越到“work at alibaba”。
2004年9月20日,全球芯片老大英特尔(中国)和电子商务巨头阿里巴巴在京联合宣布,合作建设中国首个手机无线商务平台。双方合作研发的手持交易模块,将被直接应用到基于Intel XScale架构的智能手机中。
2004年10月美国权威财经杂志《福布斯》(Forbes)公布了该杂志评选的2004全球最佳B2B(企业对企业)网站名单,阿里巴巴()再次名列第一,不仅是中国惟一入选网站,而且是全球唯一一家连续五年当选最佳的网站。
截至2004年底,通过阿里巴巴平台进出口交易的总额已经超过100亿美元。
2005年2月2日,阿里巴巴高调宣布与工行、建行、农行和招行联手,升级网络交易安全支付工具“支付宝”,“阿里赔”网站上线.2005年3月,阿里巴巴与中国工商银行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协议,共同进军目前正在兴起的电子商务第三方支付平台。
2005年3月10日,阿里巴巴正式开始了“搜索关键字竞价”的运作。
2005年4月20日,“支付宝”宣布与VISA国际组织达成战略合作,可以使用国际信用卡用于支付。
2005年5月,MSN拍卖频道花落淘宝。
2007年3月中国交易市场推出客户品牌推广展位服务。
2007年4月在香港推出“中国供应商”会员服务。
2007年9月 在中国市场推出黄金展位服务。
2007年10月与中国的几家主要银行合作为中小企业提供商业贷款。2007年11月阿里巴巴成功于港交所主板上市。
2007年12月推出更新版阿里巴巴日本网站。
2008年3月阿里巴巴成为恒生综合指数及恒生流通指数成份股。2008年4月中国交易市场推出“Winport旺铺”服务,为中小企业提供企业建站,帮助中小企业迈开网上生意第一步。
2008年5月与软银在日本成立合资公司(alibaba.co.jp),经营阿里巴巴在日本市场的业务。
2008年6月“诚信通个人会员”服务正式上线。帮助企业发展中国国内贸易。
2008年8月中国交易市场推出“出口到中国(ETC)”服务。帮助国外中小企业出口到中国
2008年11月国际交易市场推出新一代出口产品——“出口通”。2009年3月在中国市场推出按效果付费关键词竞价系统“网销宝” 2009年9月阿里巴巴5.4亿人民币收购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基础服务商中国万网。
2009年10月将阿里学院分拆成为子公司,以更好地为国内小企业培育电子商务人才。
如今,来自2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万商人会员,在27个垂直行业中。每天新增会员18000人。每天1300万次页面浏览。
第三篇:发展冷链物流 新技术运用应脚踏实地
发展冷链物流 新技术运用应脚踏实地 当前冷链物流装备除了面临供求矛盾外,更严重的问题是不适应性。很多商家没有太高的要求,而且在成本和利润之间有一个平衡,即人力跟技术装备方面的平衡。采用先进的设备,一次性投入比较大,在中国现有的情况下,一些企业更愿意采用相对投资较低的设备。从冷藏、保险、节能和自动化技术上来看,国际上普遍运用的冷藏、冷凝、气调、冷藏集装箱多式联运等先进的制冷技术在国内一些行业龙头企业已经成熟应用,各类保鲜、先进的包装技术以及涉及节能方面的技术在国内大型的果蔬基地和冷藏基地已得到成功运用,我国投资商大量建造冷库,而实际的需求量没有投资商想像中的大。同样,在冷藏车行业也面临这个问题。据相关业内人士分析,冷藏车和冷库,是冷链物流行业最重要的设备,所占的比例和投资都比较大。这两年,冷链是比较热门的行业,但是装备企业并没有感觉到这种热度。国内冷藏车的需求量和保有量并没有想像中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快速地增长。而且这几年,对市场的需求还有下滑的可能。
据中国了解,从2008年到现在,国家大力扶持建设冷库或冷链物流园区,而且在这短短的时间内,我国冷库容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作为市场来说,需求的增加是逐步的,在这种一哄而上的情况下,会造成供和求的矛盾。尤其是在广东,这种情况比较严重。可能这两年设备供应商的日子会比较好过,冷库行业反而会出现比较难维持的局面。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广冷藏运输,以保证食品的质量。但是,一些食品虽然对温度有较高的要求,却并不一定适合冷藏运输。比如水产品。水产品对于温度要求较高,但是对于湿度的要求同样较高。采用冷藏车运输,会容易造成水分流失。而采用冰块运输既能保证温度,又能保证其水分不流失。因此,让水产品冷链运输企业购买大量冷藏车是不现实的事情。很多近途的水产品运输,物流公司都喜欢采用普通厢式货车加冰块的运输模式。
今年通货膨胀、对汽车购买融资渠道的限制、限行条例等,对汽车(包括冷藏车)的销量有不小的影响。从目前这个行业来说,冷藏车的销量并没有快速增长,甚至一些中小企业出现了销量下降的趋势。
据分析,第三方物流企业,更多的依赖于第一方供应商。第三方物流企业采用更多的先进冷链物流技术,更多的动力是生产厂家对食品质量的要求,而生产企业需要给出比较高的价格,第三方物流企业才能够采用良好的温控系统和监控系统。而且,从长远的发展,物流企业也需要采用GPS等设备,才能够保证物流过程中良好的温度控制好记录。但在目前,食品价格占主导作用的情况下,有一些技术的应用还是一步一步的,否则物流企业难以承受成本的压力。
第四篇:京东发展分析报告
互联网公司京东发展分析报告
一、京东发展的主要阶段
1、第一阶段1998年—2006年:柜台起家、试水电商
1998年6月18日,京东创始人刘强东12000元,京东多媒体从中关村租下4平方米摊位,开始卖光盘、光磁产品、刻录机等批发零售业务起步。
2003年京东试水电商。那年非典爆发成为京东开始做电商的契机,京东迎合趋势发展。当时公司账面资金两三千万。
2005年中国电商行情起步,京东正好赶上。2006年京东拆掉他在中关村最后一个柜台。2005年京东线上销售额1000万元,利润微薄。有人出价1800万买,最后没卖,坚持自己继续做下去。
2、第二阶段2007年—2010年:引入风险投资
完成战略布局、博弈、与竞争对手战斗、自建物流体系、提升团队(引入职业经理人、管培生)
2006年10月京东首次引入风险投资今日资本1000万美元。2007年京东世纪交易额约3.6亿元,2008年约13亿元。
拿到第一笔风投用于第一次市场营销,通过广告投放,2007年1月注册用户10万,当月消费用户1万人。
2008年资本市场寒冬京东再次拿到风投2000万美元。亚洲知名银行家、香港百富勤创始人梁伯韬个人投资100万美元,另一家基金雄牛资本李绪富投资2000万美元。用于做大规模和品牌扩张。
2009年电商风口来了。老虎基金以对京东估值2.5亿美元进入投资京东。 2010年4月,高瓴资本张磊以10亿美元估值,投资京东2.65亿美元,后来又追加 5000万美元。张磊成为京东第一大股东,但刘强东有董事会控制权,实行超级投票权。
3、第三阶段2011年—2015年:上市、更大发展成为规范运作大公司
2011年—2014年5月上市前,京东融资金额累计20.26亿美元,股东名单上有今日资本、雄牛资本、老虎基金、高瓴资本、DST、红杉基金、凯鹏华盈、加拿大安大略教师退休基金、腾讯等。
2014年5月22日上午9点,京东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上市。
二、互联网公司发展总结
1、一般是找到当时消费者的痛点切入,满足客户的深层需求并不断完善升级,提供性价比更高的产品或者服务。
2、前期需要自己投入,做出雏形,达到一定规模,做出自己的特点,寻找相对优势。做出吸引风投的特点来。
3、引入风险投资阶段:与风险投资接触交流,得到认可,获得风险投资后,开始烧钱,发展出自己独有的竞争优势和特点,商业模式更加完善。通过自己的快速发展为竞争对手设置障碍。
4、投资人投资中国互联网公司的思路是,拿美国市场的成功案例去看自己手上的标的,选择最接近成功案例的标的。这种思维在中国互联网被证明是可行的。
5、例如投京东,不是说今年投了你,明年就要看到利润。投资人仔细研究亚马逊。对每年的发展状况、财务报表进行分析,来对比京东。得出结论是,中国必然有亚马逊,那中国的亚马逊现在是怎样的?后面又该怎么走?筛选一圈发现京东是最接近亚马逊的企业。考核京东也是看京东是否按照亚马逊的发展走。附件:京东大事件及互联网发展重大事件
1998年是搜狐、新浪、网易门户网站的互联网焦点。百度在2000年诞生;腾讯还叫OICQ在深圳;马云还在做中国黄页,阿里巴巴还没诞生。如今中国互联网三大巨头BAT(三个字母对应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京东是中国第四大互联网公司。 2003年非典爆发,大家不出门,中关村零售业受重创,偶然事件逼迫京东网上卖货。公司账面资金两三千万。
(2000-2002年互联网泡沫破灭,中国互联网复苏。2003年网易创始人丁磊成为中国新首富。马云创办淘宝)
2006年10月京东首次引入风险投资刘强东与今日资本创始人兼总裁见面。刘强东希望融资200万美元,徐新认为需要迅速做大成第一品牌,投了1000万美元给京东。
(风投徐新要求未来几年可以不计利润,抢夺市场占有率,并拿出18%期权奖励团队。协议里有一条目标激励条款,外界说是对赌协议。4年业务目标:每年销售增长100%,第四年要求盈利。)
当时京东已经捉襟见肘,工资都快发不出。和今日资本签约后,马上做过桥贷款200万,100万发工资,其余还给一家民营企业。
第五篇:区块链在供应链金融
区块链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的应
用
2009年1月3日,比特币创始人中本聪在创世区块里留下一句永不可修改的话:“The Times 03/Jan/2009 Chancellor on brink of second bailout for banks”(《泰晤士报》,2009年1月3日,财政大臣正处于对银行业进行第二轮救助的边缘)。基于区块链的时间戳服务和存在证明,第一个区块链产生的时间和当时正发生的事件被永久性的保留了下来。这些充满未来感和技术色彩的事物看似离我们很遥远,而实际上却在不知不觉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二十年后我们的生活或许可以这样描述:数字货币成为主流货币,我们可以像收发邮件一样方便快捷地随时随地向世界任何地方的任何人进行资产转移和交易。
一.区块链:带来颠覆性改变的创新技术
1.何为区块链?
区块链是一种去中心化的分布式共享账簿技术,是按照时间顺序将数据区块以顺序相连的方式组合成的一种链式数据结构。其通过数字加密技术和一致性共识算法解决了在多个互不信任的主体之间进行可靠价值记录和转移的问题,并且保证了记录于区块链上的数据具有不可篡改和不可伪造的特性,从而使无需中介参与的数字资产交易成为可能。
2.区块链核心技术
区块链主要解决交易的信任和安全问题,针对此问题区块链提出四个技术创新:
● 分布式账本。交易记账由分布在不同地方的多个节点共同完成,且每一个节点都记录的是完整的账目,因此它们都可以参与监督交易合法性,同时也可以共同为其作证。在区块链中,没有任何一个节点可以单独记录账本数据,从而避免了单一记账人被控制或者被贿赂而记假账的可能性。由于记账节点足够多,理论上讲除非所有的节点被破坏,否则账目就不会丢失,从而保证了账目数据的安全性。
● 非对称加密和授权技术。区块链上存储的交易信息是公开的,但是账户身份信息是高度加密的,只有通过数据拥有者授权才能访问,这样就保证了数据的安全和个人的隐私。
●共识机制。共识机制指所有记账节点之间如何达成共识来认定一个记录的有效性,这是认定并防止篡改的一个手段。
以比特币为例,采用的是工作量证明,只有在控制了全网超过51%的记账节点的情况下,才有可能伪造出一条不存在的记录。当节点足够多时,这基本上不可能,从而杜绝了造假的可能。
● 智能合约。智能合约是基于那些可信的不可篡改的数据,可以自动化的执行一些预先定义好的规则和条款。
以保险为例,如果每个人的信息(包括医疗信息和风险发生的信息等)都是真实可信的,那就很容易在一些标准化的保险产品中进行自动化理赔。
3.区块链技术带来颠覆性变革
区块链具有去中心化、开放性(除私有信息外区块链数据和开发相关应用可通过公开接口查询)、自治性、不可篡改性、以及匿名性(交易对手无须以公开身份的方式来获取对方的信任)等特征,基于这些特征,区块链技术带来以下颠覆性变革:
● 消除交易中介的必要性,交易成本降低:(1)点对点交易使中央处理或清算组织成为冗余;(2)交易的真实性是由区块链上所有参与者共同验证和维护的,因此第三方信用中介失去存在价值。
● 交易结算几乎是实时的,所以交易效率和资产利用率得到大幅提升。
● 区块链上信息的不可篡改性和去中心化的数据储存方式,使其成为数据和信息记录的最佳载体。
● 可编程的区块链(通过在区块链中嵌入预设好的交易规则,一旦达到预定条件即可自动完成)使交易流程实现全自动化。
二.区块链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的应用
2016年1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讨会肯定了数字货币在降低传统货币发行等方面的价值,并表示央行在探索发行数字货币。这是央行第一次对数字货币表示明确的态度,自此,中国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开始试水数字货币并关注数字货币背后的创新技术—区块链。
Accenture的一份关于创新理论发展的调查中显示,2016年区块链在经济领域已获得13.5%使用率,使其达到了早期开发阶段。麦肯锡报告则称区块链技术是继蒸汽机、电力、信息和互联网科技之后,目前最有潜力触发第五轮颠覆性革命浪潮的核心技术。
区块链以其安全、透明以及不可篡改的特性使金融体系间的信任模式可以不再依赖中介,改变了金融体系间的核心准则,实现去中心化。此技术在金融领域,于虚拟货币、跨境支付与结算、票据与供应链金融、证券发行与交易、以及客户征信与反欺诈等五大场景最能产生直接与有效的应用。
1.区块链之于供应链金融:减少人为介入,降低成本及操作风险
供应链金融痛点:人为介入多,导致违规事件及操作风险。供应链金融业务高度依赖人工成本,在业务处理中有大量的审阅、验证各种交易单据以及纸质文件的环节,不但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各个环节还存在人工操作失误的机会,导致许多违规事件及操作风险。
区块链可系统性解决供应链金融痛点:借助区块链减少人工成本、提高安全度并实现“端到端”透明化。未来通过区块链,供应链金融业务将能大幅减少人工的介入,将目前通过纸质作业的程序数字化。所有参与方(包括供货商、进货商、银行等)都能使用一个去中心化的账本分享文件并在达到预定的时间和结果时自动进行支付,极大提高效率,并减少人工交易可能造成的失误,降低风险。
根据麦肯锡测算,在全球范围内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金融业务中的应用,可帮助银行和贸易融资企业大幅降低成本:银行运营成本一年可缩减约135-150亿美元、风险成本缩减约11-16亿美元;买卖双方企业一年预计可降低资金成本约11-13亿美元及运营成本约16-21亿美元。此外,由于交易效率的提升,整体贸易融资渠道更畅通,对交易双方收入提升亦有
帮助。
2.区块链之于供应链金融:应用实例分析
本文仅涉及供应链上的传统巨头企业在“区块链+供应链金融”领域的实践,在后续的文章中再对区块链创业公司向供应链金融布局进行分析。
Chained Finance 2017年3月,点融网与富士康旗下金融平台富金通宣布合作推出“Chained Finance”区块链金融平台。
Chained Finance为私有链模式,融合了Hyperledger、以太坊等技术,同时根据具体场景业务参与开发。Chained Finance能够将核心企业供应链中所有的供应商都覆盖进借贷范围,供应商可以在平台上实现随时融资、立刻交易、T+1日到账。Chained Finance系统内的一体化服务是免费的,财产收益将由借款利息组成。
区块链的应用可降低整体供应链风险,供应商生产资金成本降低使采购成本下降;对于大型供应商,可活化应收账款,用核心企业应收账款支付自己的供应商,相当于0成本融资;对于中小供应商,企业平均融资成本在25%以上,而用核心企业资信的应收账款融资,融资成本可降至10%以下。
易见区块
2017年4月,易见股份携手IBM中国研究院联合发布了基于超级账本Fabric的区块链供应链金融服务系统—“易见区块”。
供应链线上投放业务模式:用于真实刻画贸易双方交易背景,为金融机构提供贷前预审及贷后管理辅助功能。供应商在平台上发起融资需求,金融机构响应,核心企业确权,由易见区块提供平台服务,金融机构为供应商提供融资服务。
优势:有效扩大金融机构的低风险资金投放,提升供应商的资金周转率,降低融资成本,优化核心企业采购环境。
存货质押线上投放业务模式:用于真实刻画现货状态,利用物联网技术增强货物和管控。核心企业在平台上发起融资需求,金融机构响应,供应链公司确认,由易见区块提供平台服务,金融机构为核心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优势:有效提升核心企业的存货周转率,降低融资成本,为金融机构提供优质资产识别和资金投放过程管控工具。
星贝云链
2017年12月19日,广东有贝、腾讯以及华夏银行联合推出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星贝云链”,区块链技术由腾讯提供,在供应链交易场景中扮演资产确权、交易确认、记账、对
账和清算的角色。华夏银行作为资金端对星贝云链提供了百亿级别的授信额度。
星贝云链供应链金融基于区块链+云计算服务平台搭建,将物流、资金流和数据流进行整合,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效率同时,有效降低风险。其颠覆了过往的供应链金融模式,解决了数据真实性问题,真正使得数据资源化。
小结
供应链上的传统巨头企业在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上具有天然优势,而区块链技术的加持可使企业风险刻画更加可信、安全、透明,从而扩大业务覆盖范围,因此供应链传统巨头对搭建“区块链+供应链金融”平台具有十足动力。
三.总结与展望
区块链以其分布式账本技术所具有交易不可篡改、便于追溯、便于穿透性监管等特性,在供应链金融中更好地做到了信任传递,使得供应链金融从交易、支付结算到融资更容易。区块链打造的分布式共享模式可吸引全国和地方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商业银行、供应链核心企业等接入区块链节点并开放共享信息,为供应链上下游中小微企业提供更为高效便捷的融资渠道。有关“区块链+供应链”的展望如下:
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金融中的运用主要以许可链(私有链或联盟链)的形式,未来核心企业占据主导地位的现状不会发生变化。
“区块链+供应链金融”对龙头企业、大平台、掌握核心数据的物流公司、技术服务公司都很有吸引力,这些企业或平台十分有动力在这个领域内构建自己的生态圈,未来1-2年内运作模式会更加成熟,或将形成多个供应链联盟。
由于行业的隔离属性,不同行业的供应链金融平台之间直接竞争较小,但在资金端并不存在行业限制,因此在资产信用评级、企业信用评级以及风控方面的能力将会成为未来扩大资金来源的核心竞争力。
区块链可打通多方协作,因此具有推动供应链金融市场快速发展的潜力;对底层资产的穿透式监管有助于提高资产评级,或将促进供应链金融ABS产品的发行。
文章来源:元立方金服 作者:宋书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