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配方施肥技术与原理教学教案
配方施肥技术与原理
教学重点:
1、掌握配方施肥的概念。
2、配方施肥的基本原理及依据。
3、配方施肥需要考虑的因素。
教学难点:
1、配方施肥的基本原理。
2、配方施肥需要考虑的因素
教学内容:
一、回顾上节课内容
二、配方施肥的含义
配方施肥是指综合运用现代农业科技成果,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有机肥为基础条件下,产前提出各种营养元素的适宜用量和比例,以及相应的施肥技术。
技术流程:测量———配方———施肥
实质:根据植物需肥特点和土壤肥力情况,作出合理的营养补充,以足量的投入获得最大收益——调配土壤养分平衡
三、配方施肥的基本原理
1、养分归还学说
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矿质营养,为了维持土壤肥力就必须把植物“取走”的矿质养分以肥料的形式归还土壤,使土壤养分保持平衡。
2、最小养分律
土壤中缺少某种营养元素时,其他养分再多,植物也不能获得高产。
3、报酬递减律
在土壤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情况下,施肥量与植物产量呈正比,但随着施肥量的提高作物的增产幅度随施肥量的增加而逐渐递减,因而,并不是施肥量越大,产量和效益越高。
4、因子综合作用律
作物生长发育取决于全部生活因素的适当配合和综合作用。如果其中一个因素供应不足,过量或其他因素不协调,就会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如土壤、气象、水文及农业技术条件等因素。
四、配方施肥需要考虑的因素
1、植物营养特性
①植物营养临界期
②植物营养最大效用期
***真叶
2、肥料利用率
3、其他因素:土壤条件、气候条件、农业技术条件
五、课后总结
六、作业
1、简述配方施肥的基本原理。
2、试述配方施肥需要考虑的因素。
NP2O5K2O现蕾开花成熟
第二篇: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配方施肥是农业部近几年大力推广的科学施肥技术,经过全国各地近十年的生产实践,它不仅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品质,而且可减少由于不合理使用化肥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提高化肥利用率,节约化肥用量,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是一项增产提质、节肥增收的技术措施。
一、为什么要进行测土配方施肥
人们常说:“有粮无粮在于水,粮多粮少在于肥”,其实并非完全如此。有的农民化肥没少用,但产量却不高,或产量较高、收入却没增加多少。可见肥料并不是施得越多越好,盲目施用,既浪费肥料,又增加生产成本。测土配方施肥就是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来的。
二、什么是测土配方施肥
测土配方施肥是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数量、施肥时期和施用方法。通俗地讲,就是在农业科技人员指导下科学施用配方肥。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核心是调节和解决作物需肥与土壤供肥之间的矛盾,同时有针对性地补充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作物缺什么元素就补充什么元素,需要多少补多少,实现各种养分平衡供应,满足作物的需要。
三、测土配方施肥的五大功效
一是增产。测土配方施肥与经验施肥相比,可使玉米产量增产10-15%。
二是节本。测土配方施肥平均可节省肥料约8-10%,每亩地折合节约人民币10元左右。
三是增收。通过提高产量和节省化肥用量,这两项加起来节本增收可达30元左右。四是提质。测土配方施肥可以达到“稻谷依旧飘香、瓜果照样甘甜”的效果,特别是绿色食品和特色农产品生产中应用经济效益更佳。
五是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减少肥料挥发和流失,减轻对地下水硝酸盐的积累。
四、测土配方施肥的理论依据
考虑到作物、土壤、肥料三者的相互联系,其理论依据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
1、报酬递减率学说:施肥的增产效果随着施肥数量的增加而下降。在一定条件下,产量随施肥量增加而提高,但每公斤肥料增产数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呈递减趋势。
2、多因子作用率学说:作物所需要的各种营养元素,虽然在数量上有多有少,但它们对作物生长发育的作用同等重要,互不能代替。
3、养分归还学说:作物一生从土壤中带走的各种养分要通过施肥归还。而且要保持营养元素的平衡,这样才能持续稳产和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4、最小养分率学说:作物生长发育最终产量高低,受土壤提供最少的那种有效养分所决定。即使其它养分提供再多,产量也不会增加。如果某种营养元素严重不足或缺乏,就会出现大幅度减产甚至绝产。
作物的生长有16种必须营养元素。大量营养元素:碳、氢、氧、氮、磷、钾。中量营养元素:钙、镁、硫。微量营养元素:硼、氯、铜、铁、锰、钼、锌。关键是要找出限制产量提高的限制因子。
五、确定配方的基本技术
肥料配方的确定方法主要包括地力分区法、目标产量法、肥料效应函数法三个类型
第一类 地力分区法
地力分区法是把土壤测试的结果,按土壤肥力高低划分为三级即丰、中、缺或五级即极丰、丰、中、缺、极缺,把5个级别分别做出一个配方施肥方案,结合当地群众的实践经验,计算出这一级别区域内比较适宜的肥料种类及其使用量。
优点是针对性强,提出的用量和措施接近当地经验,群众易于接受,推广的阻力比较小。缺点是有地区局限性,依赖于经验较多。适用于生产水平差异小、基础较差的地区。
第二类 目标产量法
目标产量法是根据作物产量的构成,由土壤和肥料两个方面供给养分原理来计算施肥量。目标产量确定后,计算该产量需要吸收多少养分来施用肥料。有以下两种方法:
1、养分平衡法
以土壤养分测定值来计算土壤供肥量。肥料需要量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肥料需要量=(作物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目标产量)-(土壤测定值×校正系数)肥料养分含量×肥料当季利用率 注:(1)式中作物单位吸收量×目标产量=作物吸收量(2)土壤测定值×0.3校正系数=土壤供肥量(3)土壤养分测定值以ppm表示,0.3为养分换算系数。优点是概念清楚,容易掌握。缺点是由于土壤具有缓冲性能,土壤养分处于动态平衡,因此测定值是一个相对量,不能直接计算出“土壤供肥量”,通常要通过试验,取得“校正系数”加以调整。
2、地力差减法
作物在不施任何肥料的情况下所得的产量称空白产量,它所吸收的养分,全部取自土壤。从目标产量中减去空白产量,就应是施肥所得的产量。按下列公式计算肥料需要量:肥料需要量=作物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目标产量-空白产量)养分含量×肥料当季利用率。
优点是不需要进行土壤测试,但空白产量不能预先获得,给推广带来了困难。同时,空白产量是构成产量诸因素的综合反映,无法代表若干营养元素的丰缺情况,只能以作物吸收量来计算需肥量。
第三类 肥料效应函数法
通过简单的对比或应用正交、回归等试验设计,进行多点田间试验,从而选出最优的处理,确定肥料的施用量,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
1、多因子正交、回归设计法
利用目前国内外普遍应用的“3114”肥料田间试验,采用单因素或二因素多水平试验设计为基础,将不同处理得到的产量进行数量统计,求得产量与施肥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即肥料效应方程式)以确定测土配方施肥各项参数,通过计算机程序运算对各地施肥进行科学合理的推荐。
优点是能客观地反映出影响肥效诸因素的综合效果,精确度高,反馈性好。缺点是有地区局限性,需要在不同类型土壤上布置多点试验,积累不同的资料,费时较长。
2、养分丰缺指标法
利用土壤养分测定值和作物吸收土壤养分之间存在的相关性,对不同作物通过田间试验,把土壤测定值以一定的级差分等,制成养分丰缺及庆施肥料数量检索表。取得土壤测定值,就可对照检索表按级确定肥料施用量。
优点是直感性强,定肥简捷方便。缺点是精确度较差,由于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土壤氮的测定值和产量之间的相关性很差,一般只用于磷、钾和微量元素肥料的定肥。
3、氮、磷、钾比例法
通过一种养分的定量,然后按各种养分之间的比例关系来决定其它养分的肥料用量,例如,以氮定磷、定钾,以磷定氮等。优点是减少了工作量,也容易为群众所理解。缺点是作物对养分吸收的比例和应施肥料养分之间的比例是不同的,在实用上不一定能反映缺素的真实情况。由于土壤各养分的供应强度不同,因此,作为补充养分的肥料需要量只是弥补了土壤的不足。所以推行这一定肥方法时,必须预选做好田间试验,对不同土壤条件和不同作物相应地作出符合于客观要求的肥料氮、磷、钾比例。
配方施肥的三类方法可以互相补充,并不互相排斥。形成一个具体配方施肥方案时,可以一种方法为主,参考其它方法,配合起来运用。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吸收各法的优点,消除或减少存在的缺点,在产前能确定更符合实际的肥料用量。
六、测土配方施肥的实施
主要包括“测土、配方、配肥、供应、施肥指导”五个核心环节、八项重点步骤。
1、GPS全球定位技术采集土样
土样采集一般在秋收后进行,地点选择及采集的土壤都要有代表性并进行GPS全球定位。取样深度一般在20厘米,如果种植作物根系较长,可以适当加深土层。取样面积一般以100亩为一个单位,如果地块面积大、肥力相近的,取样代表面积可以大些;如果是坡地或零星地块、肥力变化大的,取样代表面积也可小些。取样可选择东、西、南、北、中五个点,去掉表土覆盖物,按标准深度挖成剖面,按土层均匀取土。然后将采得的各点土样混匀,用四分法逐项减少样品数量,最后留1公斤左右即可。取得的土样装入布袋内,袋的内外都要挂放标签,标明取样地点、日期、采样人及分析的有关内容。
2、土壤化验
各地普遍采用的是五项基础化验,即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和ph值。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是体现土壤肥力的三大标志性营养元素。有机质和ph值两项可做参考项目,根据需要可针对性化验中、微量营养元素。化验取得的数据要按农户填写化验单,并登记造册,装入地力档案,输入微机,建立土壤数据库
3、确定配方
配方选定由农业专家完成。首先要由农户提供地块种植的作物及其目标产量。农业专家根据作物目标产量的需肥量、土壤的供肥量,以及不同肥料的当季利用率,选定肥料配比和施肥量。这个肥料配方应按测试地块落实到农户。按户按作物开方,以便农户按方买肥,“对症下药”。根据多年化验分析和田间试验结果,一般粮食作物土测值与标准值,每低1 ppm,需补充氮、磷、钾肥分别为尿素0.15公斤,三料0.9公斤,硫 酸钾0.03公斤。中微量元素的化验数值与标准值比偏低时,要缺什补什,严格控制数量,绝不能用量过大,一般控制在0.1—1.5公斤左右。
4、加工配方肥
配方肥料生产要求有严密的组织和系列化的服务。配方肥的生产第一关,要把住原料关,选择省内外名牌肥料厂家,选用质量好、价格合理的原料肥。氮肥品种以尿素、硫铵、硝铵为主,磷肥品种以三料,过石为主,钾肥以硫酸钾,氯化钾为主。无论种什么作物在肥料配伍中都必须使用一定数量的有机肥,数量一般在1—1.5立方米。瓜果、蔬菜作物要达到2—3立方米。第二关是科学配肥。由县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统一建立配肥厂。
为了确保测土配方施肥所需肥料的质量和配方施肥项目的科学准确,今年国家采取测土、化验、配方、供肥、指导的一条龙服务,以招标的方式定点肥料企业生产“测土配方专用肥”。该肥料是国家补贴的根据测土化验数据,由国家、省、市三级土肥专家共同研究确定配方组合,专为测土农户提供的专用肥料,属生产用肥,不得进入流通领域,任何企业、单位、个人都不允许经销。由生产企业直对农户,无中间经销商,每吨肥比市场价低100元左右,并由省土壤肥料协会监督质量,出现任何质量问题由省土壤肥料协会负责培偿。肥料到户之前发生的各种费用,由生产专用肥企业负责。今年实施的免费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是国家15项优农惠农政策之一,任何企业、单位、个人都不允许仿冒,并以此名义为农民提供测土配方施肥服务。
5、按方购肥
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测土配方之后,把配方按农户按作物写成清单,县推广中心、乡镇综合服务站、农户各一份。由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或县推广中心按方配肥销售给农户。我们现在搞的平衡施肥,应当说还是一个过渡阶段。但发展趋势越来越科学。一定要认真解决过去出现的“只测土不配方、只配方不按方买肥”的问题,全面落实平衡施肥操作程序、不断提高科学化水平。美国做法是按着不同土壤肥力条件,确定若干适应不同作物的施肥配方。当播种施肥机械田间作业时,由卫星监视机械行走的位置,并与控制施肥配方的电脑系统相联结,机械走到那个土壤类型区,卫星信息系统就控制电脑采用哪种配方施肥模式。这种施肥是变量的、精确的,这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施肥方法。
6、配方肥的施用
肥料施用必须做到底肥、种肥、追肥“三肥接力”。配方肥料大多做底肥施用,播 种时施入小部分二铵(5公斤左右)做水肥,其余氮肥做追肥分1—2次施。微肥一般是浸种、拌种或叶面喷施。
7、田间监测
测土配方施肥是一个动态管理的过程。使用配方肥料之后,要观察作物生长发育,要看收成结果。在农业专家指导下,基层农业科技人员与农户相结合,进行田间监测,详实记录,并及时反馈到专家和技术咨询系统,做为调整修订配方的重要依据。
8、修订配方
按照测土得来的数据和田间监测的情况,由农业专家组分析研究,修改确定肥料配方,使测土配方施肥的技术更切合实际,更具有科学性。这种修改完全符合科学发展的客观规律,每一次反复,都是一次深化提高。
七、我市测土配方推荐施肥
根据全市多年测土配方施肥数据,推荐施肥如下:
1、玉米施用尿素0.15kg/ppm 速N, 三料 1.24 kg/ppm 速P, 硫酸钾0.03 kg/ppm 速K。
2、水稻施用尿素0.14 kg/ppm 速N,三料 0.96 kg/ppm 速P, 硫酸钾0.05 kg/ppm 速K。
根据土测值计算玉米、水稻亩施用量。利用差减法计算施用化肥量。例如在玉米上。土测值速N125.2 ppm,计算亩用尿素量: 计算土测值与平均值之差:平均值127.2 ppm-125.2 ppm=2ppm 2ppm对应的尿素量:2ppm×0.15=0.3㎏
计算亩用尿量:19㎏(平均值)+0.3㎏(速N增加值)=19.3㎏ 主要作物推荐配方施肥如下:
⑴玉米:尿素15—20㎏/亩、二铵15—20㎏/亩、钾肥6—12㎏/亩或使用倍丰玉米专用肥(含量51%)40公斤左右一次性施入。
⑵水稻:尿素15—20㎏/亩、二铵10—12㎏/亩、钾肥5—8㎏/亩或使用倍丰水稻专用肥(含量45%)45公斤左右一次性施入。
⑶大豆:尿素3—5㎏/亩、二铵12—15㎏/亩、钾肥8—10㎏/亩或使用倍丰大豆专用肥(含量45%)25公斤一次性施入。
第三篇: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试题答案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试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土壤中含量较少,农作物需要量也很少的铜、铁、锰、锌、钼、氯,称为微量元素。
2利用施肥区农作物吸收的养分量减去不施肥区农作物的养分量,其差值视为肥料供应的养分量,再除以所用肥料养分量,就是肥料利用率。
3就是作物在不施用任何肥料的情况下,所得到的产量,又称空白产量。4又称底肥,是在进行植物播种或移栽前,结合耕地施入土壤中的肥料。5指在工厂里用化学方法制成的或用天然矿物生产的肥料。
6根瘤菌存在于土壤中及豆科植物的根瘤内,把豆科作物根瘤内的根瘤菌分离出来进行选育繁殖,制成根瘤菌剂,称为根瘤菌肥料。
二、填空题
1作物需要、土壤供应和土壤培肥 2配方
3田间试验配方法,养分平衡法,地力差减法,氮磷钾比例法 4.0-20
0-40
0-60 5碱解氮,有效磷,速效氮 6沟施,拌种法,浸种法
7.氮肥,磷肥,钾肥,微量元素肥料
三、简答题
1以土壤养分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性质及肥料利用率,在合理使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以及中量元素、微量元素等肥料的使用品种、数量、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以满足作物均衡地吸收各种营养,同时维持土壤的肥力水平,减少养分流失和对土壤环境的污染,达到高产、优质和高效的目的。2.(1)增产增收,效果明显
(2)培肥地力,保持生态
(3)协调养分,提高品质
(4)调控营养,防止病害
(5)有效缓解化肥的供需矛盾,使有效的肥源合理的分配。
3.1)一般以有机肥为主,无机肥为辅,长效肥为主,速效肥为辅,氮磷钾(或多元素)肥配合使用为主,根据土壤的缺素情况,个别补充为辅。
2)基肥施用量:一般基肥施用量应占该植物总施肥量的50%左右为宜。3)基肥的使用方法:一是撒施,二是沟施
4.1)制定当地切实可行的配方施肥技术措施,2)试验、示范、推广相结合,3)搞好技术培训,4)加强对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的领导,5)加大对测土配方施肥的投入。
5.(1)有效成分含量高,并含有多种营养元素,能比较均衡地,较长时间地同时供应作物所需要的多种养分,充分发挥营养元素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
(2)副成分少,物理性状好,便于贮存和施用,使用后对土壤无不良影响。
(3)节省贮、运、施费用,提高劳动力生产率。
四、论述题
1、答:按化肥中营养元素的分类,我国目前常用的化肥分为六大类:⑴氮肥。即以氮素营养元素为主要成分的化肥,如尿素、碳铵等。⑵磷肥。即以磷素营养元素为主要成分的化肥,如过磷酸钙。⑶钾肥。即以钾素营养元素为主要成分的化肥,主要品种有氯化钾,硫酸钾等。⑷复混肥料。即肥料中含有氮、磷、钾三要素中的两种称为二元复混肥料,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的复混肥料称为三元复混肥料。⑸微量元素肥料和某些中量元素肥料:前者如含有硼、锌、铁、钼、锰、铜等微量元素的肥料,后者如钙、镁、硫等肥料。⑹对某些作物有利的肥料:如水稻上施用的钢渣硅肥等。
2、答:⑴包装鉴别法。A、检查标识。国家有关部门规定,肥料包装袋上必须注明:产品名称、养分含量、等级、净重、标准代号、厂名、厂址;磷肥应标明生产许可证号;复混肥料应标明生产许可证号和肥料登记证号。商品有机肥、叶面肥、微生物肥等新型肥料要标明肥料登记证号。如果没有上述标志或标志不完整,则可能是假冒或劣质肥料。B、检查包装袋封口。对包装袋封口有明显拆封痕迹的肥料要特别注意,这种现象有可能掺假。⑵形状、颜色鉴别法。A、尿素:为白色或淡黄色,呈颗粒状、针状或棱柱形结晶体,无粉末或少有粉末。B、硫酸铵:为白色晶体。C、氯化铵:为白色或淡黄色晶体。D、碳酸氢铵。呈白色粉末或颗粒状结晶。E、过磷酸钙。为灰白色或浅灰色粉末。F、重过磷酸钙。为深灰色、灰白色颗粒或粉末。G、硫酸钾。为白色晶体或粉末。H、氯化钾。为白色或淡红色颗粒。⑶气味鉴别法。如果有明显刺鼻氨味的颗粒是碳酸氢铵,有酸味的细粉是重过磷酸钙。如果过磷酸钙有很刺鼻的怪酸味,则说明生产过程中很可能使用了废硫酸,这种化肥有很大的毒性,极易损伤或烧死植物,尤其是苗床不能用。需要提醒的是,有些化肥虽是真的,但含量很低,如劣质过磷酸钙,有效磷含量低于8%(最低标准应达12%),这些化肥属劣质化肥,肥效差,购买时也要注意。
第四篇: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简介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简介
测土配方施肥是农作物合理施肥的一项重要技术,它不仅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品质,而且可减少由于不合理使用化肥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主要包括:针对性的测试土壤中的有关营养元素(即测土),根据营养元素的丰缺情况、计划产量等提出施肥的种类和数量(既配方),最后依据农作物的需肥特点制定出基肥、种肥、追肥的用量、使用方法和追肥的时间(既施肥)。现以小麦的测土配方施肥为例,进行简要的介绍。
一、测土
小麦播种前,选择土壤类型一致、施肥均匀、土壤肥力基本一致的有代表性的地块,在前茬农作物收获前(一般15天左右),用对角线法或S法多点采取耕层土壤混合样品一个,送化验室化验有关的营养元素。通常化验最多的营养元素为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为综合分析土壤供肥能力也可增加有机质、阳离子代换量、PH、微量元素等项目的分析化验。
二、配方
确定施肥量和施肥配方的方法主要采用养分平衡法。
养分平衡法的基本原理是:小麦的养分吸收量等于土壤与肥料二者养分供应量之和。其数学表达式为:
小麦养分吸收量=土壤养分供应量+肥料养分供应量
1、小麦养分吸收量的估算 小麦养分吸收量主要取决于产量水平,而确定施肥量要在产前进行。所以,产前必须设定一个产量,即目标产量(也叫计划产量)。因此,养分平衡法也叫目标产量法。目标产量应根据当地的土壤肥力、气候特点及栽培条件等因素确定。目前,确定目标产量的方法有两种,即前几年单产平均法和回归方程法。
前几年单产平均法:目标产量=前几年平均单产+前几年平均单产X前几年单产平均递增率(前几年平均单产通常用3年或5年的)。
回归方程法:通过试验或调查,在配方施肥区域内,多点求得的作物最高单产和当年空白单产的一组组对应单产,然后进行统计分析,建立方程,求得目标产量。
小麦养分吸收量可通过下式计算:
小麦养分吸收量(千克)=目标产量(吨)×每吨经济产量养分吸收量(千克)(1)
2、土壤供肥量的计算 土壤供肥量通过土壤取样化验来计算。
计算公式为:土壤供肥量(千克)= 土壤养分测试值(毫克/千克土)×土壤养分利用系数×0.15(2)
3、有机肥供肥量的计算 有机肥供肥量(千克)=有机肥用量X有机肥某养分的含量X有机肥的当季利用率。有机肥的含量变化范围很大,各种有机肥的当季利用率也不相同,这给计算带来很大的不便。为便于计算,通常有机肥供应量一般每吨腐熟的农家肥抵扣氮1千克、五氧化二磷0.5千克,氧化钾1千克。
4、小麦施肥量的计算 肥料为小麦提供的部分养分要通过施肥来进行。但小麦施肥量与肥料养分供应量并不完全相同。因为投入农田的养分仅有一部分被当季小麦吸收利用,考虑到肥料利用率因素,施肥量可通过下式计算:
某养分吸收量-土壤某养分供应量-有机肥供应量
某养分施用量(千克)= ———————————————————————(3)
某养分的当季利用率(%)
上式中,小麦施肥量是指施用某一养分元素的量。具体到化肥品种,实物化肥用量则要通过下式计算:
小麦某养分施用量(千克)
实物化肥用量(千克)=————————————(4)
有效成分含量(%)
上述公式(1)-(4)中涉及的每吨经济产量养分吸收量、土壤养分利用系数、化肥利用率、化肥有效成分含量统称为施肥参数。0.15为土壤重量换算系数。以上参数最好用本地区的实验数据,但往往很难做到。若没有,也可查有关肥料手册获得,但准确性不强。
例如:某小麦田为潮土,经化验土壤碱解氮含量80毫克/千克,有效磷15毫克/千克;速效钾90毫克/千克。种植小麦,计划产量为500千克,在亩施用2吨普通农家肥的条件下,应施用氮、磷、钾化肥各多少千克?
通过查肥料手册可知,每生产100千克小麦需要吸收氮3千克、五氧化二磷1.25千克,氧化钾2.5千克。一般情况下,化肥的当季利用率为:氮肥30%~35%,磷肥20%~25%,钾肥25%~35%。当季土壤养分利用系数为:速效氮70%,速效磷70%,速效钾35%。
生产500千克共吸收的养分量分别为:
氮(N); 5×3=15千克
五氧化二磷(P2O5): 5×1.25=6.25千克
氧化钾(K2O): 5×2.5=12.5千克
土壤供给的养分量为:氮(N): 80×0.15×0.7=8.4千克
五氧化二磷(P2O5): 15×2.27×0.15×0.7=3.57千克
氧化钾(K2O): 90×1.19×0.15×0.35=5.6千克
有机肥供应量为:
氮(N):2×1=2千克
五氧化二磷(P2O5): 2×0.5=1千克
氧化钾(K2O): 2×1=2千克
上式中2.27为P换算成P2O5的系数,1.19为K换算成K2O 的系数。
氮、磷、钾肥的用量为:
15-8.4-2
氮(N)= —————————— =13.00千克
0.35
6.25-3.57-1
五氧化二磷(P2O5)= ———————— =6.72千克
0.25
12.5-5.6-2
氧化钾(K2O)= ———————— =14.00千克
0.35
若选用尿素、过磷酸钙、氯化钾;则需: 尿素= —————— = 28.3千克
0.46
6.72
过磷酸钙=————— =42千克
0.16
氯化钾= ————— =23.3千克
0.6
该小麦地需用尿素28.3千克,过磷酸钙42千克, 氯化钾23.3千克。或用三元素复合肥45千克,尿素14千克,氯化钾12千克。
三、施肥
确定施肥量后,再将肥料按基肥、种肥、追肥的比例进行施肥。根据小麦的需肥特点和肥料特性,可将氮肥总量的40%-50%和全部的磷、钾肥做基肥使用,剩余的氮肥可于小麦拔节起身期追施。对土壤肥力较差或晚茬小麦,可从氮肥(或复合肥)总量中拿出10%-15%做种肥使用。
第五篇:配方施肥讲稿
肥料配方师
万t,五氧化二磷1 338.1万t,氧化钾467.3万t,氮、磷、钾施用比例为1:0.4了:0.10,钾肥明显不足。复合肥1 203.8万t,仅占化肥施用总量的25%,各种专用肥发展也很快。2004年净进口化肥1 243万t,进口产品主要是钾肥、磷酸二铵和三元复合肥。在化肥生产中,高浓度和复合肥料的品种及产量逐年上升。在氮肥总量中,高浓度尿素产量60%以上,高浓度磷肥(磷铵、重钙、硝酸磷肥、氮磷钾复合肥)产量已上升到总产量的45%以上。
化肥品种结构不合理,养分投入比例不平衡,肥料利用率徘徊不前,生产效益下降,环境污染加重,如环太湖、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氮肥利用率不足30%,导致大面积水域严重污染。据测算,全国每年氮肥浪费造成损失高达300多亿元人民币。
2、有机养分资源未能充分有效利用,加重了环境污染。有机肥主要是指农业收获物中的养分通过各种形式重新用于农业生产的再循环或再利用部分。有机肥料的资源量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而逐渐增加。中国是世界上农产品产出量最多的国家,农业废弃物的种类很多,数量很大。据统计,中国近几年仅来自农业内部的基本资源(主要包括粪尿类、秸秆类、绿肥类、饼肥类)每年就高达40亿t,可提供粗有机物7.08亿t,氮、磷、钾养分5 316万t(氮为2 176万t,五氧化二磷为870万t,氧化钾为2 270万t)。此外,还有城市生活垃圾、城市污泥、肉类加工厂废弃物等。近年来,有机肥料的农业利用面临一系列新的问题和严峻的挑战,种植业逐渐转向省工、省力、高效、清洁的栽培方式,传统的有机肥积、制、保、用技术已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目前,中国实际用于农业的有机肥料数量折合养分约为1 800万t左右,仅约占资源总量的34%,约占农田养分投入总量的30%。未被利用的部分成为环境的重要污染源。例如,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对江苏、浙江、山东、北京、上海、天津等省、直辖市调查结果表明,秸秆中约有30%被焚烧,10%左右丢弃在沟渠里;畜禽粪便中约有25%~30%进入水体;城市生活垃圾和污泥,通过填埋、焚烧和堆积直接进入环境,这些均对环境造成严重威胁。
3、平衡施肥尚未真正实现,施肥效益下降。施肥不平衡包括地区间不平衡、作物间不平衡和养分间不平衡3个方面。地区间施肥不平衡,是指东部地区,特别是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施肥量过高,按耕地面积计,东部地区的施肥量,要高于西部欠发达地区1倍以上。作物间施肥不平衡,是指对经济价值高的作物过量施肥。据对北京市的调查,蔬菜的施肥量大约为粮食作物的10倍,1996-2000年,包括化肥和有机肥的每公顷年平均施肥量(养分)为:保护地蔬菜3 649kg(其中有机肥养分2 525kg),露地蔬菜2 796kg(其中有机肥养分1 841kg)。而粮食作物的每公顷年平均施肥量:冬小麦38lkg,夏玉米312kg,春玉米470kg,水稻309kg。养分间不平衡,是指普遍重视施用氮、磷化肥,轻视钾肥施用,忽视中微量元素施用。目前,土壤钾素缺乏严重,尤其是粮田多年不施钾肥,或少量施钾肥,根据中国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全国缺乏各种微量元素的面积合计为15 733万hm2。缺乏中量元素的面积合计为6 000万hm2。
不平衡施肥和过量施肥带来了以下一些问题:一是施肥地区间不平衡,作物间不平衡,影响到地区间和作物间的均衡增产,肥料利用率降低,同时增加了环境污染的风险。据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对京、津和河北省13个县169个地下水和饮用水样的测定,硝酸盐含量超标的已达50%以上。二是过量施用氮肥对农产品的品质带来不良影响。
4、新型肥料研发进展缓慢,科技含量不高。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进行了叶面肥料、微生物肥料、缓/控释肥料,以及有机废弃物产业化的研究与开发,取得一些进展。例如,已开发出多元素营养型叶面肥、含有机酸或氨基酸叶面肥等,并在蔬菜上广泛应用。但目前市场上出现的所谓新型肥料,多数科技含量不高,增产效果不稳定,甚至没有增产效果。例如微生物肥料存在缺少高效菌株、作用机理不清、发酵工艺落后等问题。在缓/控释肥料方面,至今尚未形成规模产业,主要问题是成本高,效果不十分显著,在包膜选材、工艺上缺乏深入的研究;在有机废弃物产业化方面,尤其是大、中型畜禽养殖场粪便利用上,缺乏一套包括脱水、发酵除臭等处理的投资少、效率高的工艺技术及相应的设备。
5、土壤肥料基础研究薄弱,施肥的盲目性大。近10年来,由于农业结构的调整,农业生产条件的更新变化,原有的施肥技术指标体系已不能有效地指导当前的农业生产。但是,目前新的科学施肥体系基础研究十分薄弱。20世纪80年代初,全国化肥试验网在全国不同土壤类型、不同农业耕作制度下建立的100多个肥料长期定位试验,由于经费等原因,至今仅有10多个试验在坚持工作。全国规模的肥效试验和肥料长期定位试验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缺乏这些信息的积累和延续,必将导致肥效不清、投肥方向不明,加剧盲目施肥的发生。其次,中国20实际80年代初进行的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和第三次全国性的肥料效益试验距今已经20多年,其间中国土地的利用方式和强度,种植制度、耕作措施、作物产量、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等均发生了
7、建立土壤肥料资源高效利用基地网络。加强和完善国家土壤肥力监测基地建设,实时掌握全国和各主要农区主要作物对氮磷钾和中微量元素肥料的反应和施肥的增产效益。借助于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等,逐步建立国家和地方不同级别的土壤肥力和肥料资源监测管理网络和全国土壤肥料信息化管理数据库和信息管理中心,形成全国性的土壤肥料信息交流和管理系统。实现肥料资源在全国和区域范围内的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提高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保护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
8、建立农田养分信息化决策系统和精准平衡施肥技术体系。应用信息技术,实现土壤肥料和植物营养状况等信息的快速采集、传输、处理和应用;明确不同经营方式和不同种植制度下土壤养分变异规律及其对作物产量、品质,及其单位面积产出率的影响;结合中国国情,应用GIS、GPS、RS等技术,在充分了解土壤养分变异的情况下,因地制宜地根据田间每一操作单元的具体情况,精细准确地调整各种养分的投入量,针对规模经营和分散经营两种基本经营模式,分别建立切实可行的养分精准管理和精准平衡施肥技术,实现肥料资源的最大限度的合理施用和有限耕地资源生产潜力的最大发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改善环境质量,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
9.制定肥料资源优化配置与使用的技术政策。加强有关肥料的技术政策研究,制定东部与中西部不同农业区肥料配置的调控技术政策,肥料配置优先在粮食、经济作物上,完善不同农业区主要作物的测土推荐施肥标准,建立不同农业区主要作物科学施肥体系,评估肥料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充分利用有机肥资源的收集、处理和还田等新技术开发的政策,结合国家对合理使用肥料资源与平衡增产的总体要求,提出全国肥料资源优化配置与使用的系列技术政策依据,供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时参考。课程二:
过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会造成哪些危害
化肥都是由各种不同的盐类组成,所以长期和大量施用这些由盐类组成的肥料,当肥料进入土壤后,就会增加土壤溶液的浓度而产生不同大小的渗透压,作物根细胞不但不能从土壤溶液中吸水,反而将细胞质中的水分倒流入土壤溶液,就导致作物受害。典型的例子就是作物“烧苗”
农药大量施用后,造成农药残留或深入地下水,对水源也造成污染。近几年大蒜价格低就是因为农药残留超标,国外收购商取消收购,导致的。我们自己食用的也可能检验不合格,只是国内民众的觉悟没有那么高,再就是自己化验的成本太高。普通民众承担不起。
化肥污染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有:
① 河川、湖泊、内海的富营养化。引起水域富营养化的原因,主要是水中氮、磷的含量增加,使藻类等水生植物生长过多。
② 土壤受到污染,土壤物理性质恶化。长期过量而单纯施用化学肥料,会使土壤酸化。土壤溶液中和土壤微团上有机、无机复合体的铵离子量增加,并代换Ca2+、Mg2+等,使土壤胶体分散,土壤结构破坏,土地板结,并直接影响农业生产成本和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③ 食品、饲料和饮用水中有毒成分增加。亚硝酸盐的生物毒性比硝酸盐大5~10倍,亚硝酸盐与胺类结合形成的N-亚硝基化合物则是强致癌物质(见N-亚硝基化合物与癌)。使用化肥的地区的井水或河水中氮化合物的含量会增加,甚至超过饮用水标准。施用化肥过多的土壤会使蔬菜和牧草等作物中硝酸盐含量增加。食品和饲料中亚硝酸盐含量过高,曾引起小儿和牲畜中毒事故。
化学肥料中还含有其他一些杂质,如磷矿石中含镉1~100ppm,含铅5~10ppm,这些杂质也可造成环境污染。
④ 大气中氮氧化物含量增加。施用于农田的氮肥,有相当数量直接从土壤表面挥发成气体,进入大气。还有相当一部分以有机或无机氮形态进入土壤,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会从难溶态、吸附态和水溶态的氮化合物转化成氮和氮氧化物,进入大气。
为了防止环境污染,应对施用的化学肥料进行控制和管理。过量施用化肥的危害
1.导致土壤性状恶化
在农田大量施用单元素化肥,其养分不能被作物有效地吸收利用,氮、磷、钾等一些化学物质易被土壤固结,形成各种化学盐分,在土壤中积累,造成土壤养分结构失调,物理性状变差,部分地块有害金属和有害病菌超标,导致土壤性状恶化。
2.导致产品品质下降
无机农药
无机农药应用的品种已经很少。在一些地区使用的无机农药主要是含汞杀菌剂和含砷农药。含汞杀菌剂如升汞(氯化汞)、甘汞(氯化亚汞)等,它们会伤害农作物,因而一般仅用来进行种子消毒和土壤消毒。汞制剂一般性质稳定,毒性较大,在土壤和生物体内残留问题严重,中国、美国、日本、瑞典等许多国家已禁止使用。含砷农药为亚砷酸(砒霜)、亚砷酸钠等亚砷酸类化合物,以及砷酸铅、砷酸钙等砷酸类化合物。亚砷酸类化合物对植物毒性大,曾被用作毒饵以防治地下害虫。砷酸类化合物曾广泛用于防治咀嚼式口器害虫,但也因防治面窄、药效低等原因,而被有机杀虫剂所取代。
农药残留和污染
各类农药并非都有残留毒性问题(见农药残留),同一类型不同品种的农药对环境的危害也不一样。农药的不同加工形式对农药在作物表面上的铺展和覆盖能力,对喷出的药液(或药粉)能否稳定地粘着在作物表面上,以及对农药能否穿透植物表面角质层又不致很快散失等都会产生影响,从而使农药对作物污染的程度产生差异。此外,农药的不同剂型在土壤中流失、渗漏和吸附的物理性质并不相同,因而它们在土壤中的残留能力也有差异。
农药污染主要是有机氯农药污染、有机磷农药污染和有机氮农药污染。人从环境中摄入农药主要是通过饮食。植物性食品中含有农药的原因,一是药剂的直接沾污,二是作物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药剂。动物性食品中含有农药是动物通过食物链或直接从水体中摄入的。环境中农药的残留浓度一般是很低的,但通过食物链和生物浓缩可使生物体内的农药浓度提高至几千倍,甚至几万倍(见农药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农药的降解
农药在自然环境中是可以降解的。有机磷农药很容易降解。难于降解的有机氯农药在微生物、紫外线及其他因素的作用下也可缓慢降解。农药在生物体内也同样会发生代谢和降解。一般说来农药的降解或代谢产物的毒性比亲体小些。但有几种情况应该注意:一是有些降解或代谢产物的毒性比亲体强,如杀虫脒的降解产物4-氯邻甲苯胺对小白鼠的致癌性比杀虫脒亲体强得多。二是降解产物虽然毒性较小,但性质已经发生变化,如有些农药的降解产物的溶解度升高了,危害性也就增强。三是有些农药亲体无毒,其代谢产物有毒,如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中代森类杀菌剂形成的降解产物乙撑硫脲,对受试动物有致畸、致突变效应,亲体化合物则不会起这种作用。四是有些农药使用后的残留毒性是由药中所含杂质引起的,如除莠剂2,4,5-T对动物具促畸作用是因为产品中含有杂质四氯二英。因此农药在什么样的自然环境中,以什么方式发生降解,是必须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毒性
关于农药的慢性毒性问题,除了有机汞类、2,4,5-T、杀虫脒等已有定论外,大部分农药包括目前大量使用的农药还没有确切的结论。评价农药的慢性毒性时,除考虑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外,还应考虑对生物的影响。
课程三: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一〉什么是测土配方施肥?
到医院看病,医生先要为你检查化验做出诊断后再根据病情开药方,你可以对症吃药。测土配方施肥就是田医生为你的耕地看病开方下药。
测土配方施肥是以肥料田间试验、土壤测试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品种、数量、施肥时期和施用方法。
我们所说的测土配方施肥就是国际上通称的平衡施肥,这项技术是联合国在全世界推行的先进农业技术。概括来说,一是测土,取土样测定土壤养分含量;二是配方,经过对土壤的养分诊断,按照庄稼需要的营养“开出药方、按方配药”;三是合理施肥,就是在农业科技人员指导下科学施用配方肥。
〈二〉为什么要实施测土配方施肥?
这就要从农作物、土壤、肥料三者关系谈起。农作物生长的根基在土壤,植物养分60%~70%是从土壤中吸收的。土壤养分种类很多,主要分三类:第一类是土壤里相对含量较少,农作物吸收利用较多的氮、磷、钾,叫做大量元素。第二类是土壤含量相对较多可是农作物需要却较少,像硅、硫、铁、钙、镁等,叫做中量元素。第三类是土壤里含量很少、农作物需要的也很少,主要是铜、硼、锰、锌、钼等,叫做微量元素。土壤中包含的这些营养元素,都是农作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当土壤营养供应不足时,就要靠施肥来补充,以达到供肥和农作物需肥的平衡。
〈三〉测土配方施肥有哪些内容?
测土是在对土壤做出诊断,分析作物需肥规律,掌握土壤供肥和肥料释放相关条件变化特点的基础上,确定
课程四:
主要作物测土施肥意见
杂交水稻
(一)适应广大浅丘平坝保水保肥力较强的中等偏上肥力田块,目标产量550~650公斤,栽培密度:1.2~1.4万窝。
1、总施肥量:秸秆还田200~300公斤,纯氮11~13公斤,纯氮磷钾比例为1:0.5:0.55。
2、施肥方法:采用底肥、分蘖肥、穗粒肥相结合的办法, 全部有机肥、磷肥、50%氮肥、50%钾肥混匀撒施后耙田,2~3天后栽秧;30%氮肥在秧苗返青后作追肥施用,20%氮肥和50%钾肥在孕穗3~5期作穗粒肥追施。
3、可选施肥方案: ①配方肥:40%高浓度水稻配方肥40公斤(40%含量),尿素5公斤。其中,底肥为配方肥30公斤,分蘖肥尿素5公斤,穗粒肥为配方肥10公斤。
②复合肥配单质肥:三元复合肥(15-15-15)40~53公斤,尿素11公斤或碳铵29公斤,硫酸锌1公斤。其中,底肥三元复合肥35~45公斤,硫酸锌1公斤;分蘖肥尿素6公斤;穗粒肥为尿素5公斤,三元复合肥5~10公斤。
③单质肥配比:尿素22~28公斤或碳铵65~76公斤, 过磷酸钙50公斤,氯化钾11公斤,硫酸锌1公斤。其中底肥尿素11~14公斤或碳铵33~38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 氯化钾5.5公斤,硫酸锌1公斤;分蘖肥尿素6公斤;穗粒肥为尿素5公斤,氯化钾5.5公斤。
(注:化肥施用量未扣除有机肥养分含量,若不施用有机肥,可以增加纯氮2公斤,磷钾各1公斤,使用磷铵配比时应扣除磷铵中所含氮,下同)
(二)适应广大浅丘平坝中等偏下肥力田块及碑庙、堡子等区域肥力相对较好的田块,目标产量500~550公斤,栽培密度:1.3~1.6万窝。
1、总施肥量:秸秆还田200~300公斤, 纯氮含量9~11公斤,氮磷钾比例为1:0.5:0.4。
2、施肥方法:采用底追结合的办法, 采用底肥、追肥相结合的办法, 全部有机肥、磷肥、锌肥、50%氮肥、50%钾肥混匀均匀撒施后耙田,2-3天后栽秧。20%氮肥在秧苗返青后作追肥施用。余下的氮肥、钾肥在在孕穗3~5期作穗粒肥追施。
3、可选施肥方案: ①配方肥:40%高浓度水稻配方肥35~45公斤(40%含量),尿素3公斤。其中底肥配方肥30~35公斤,返青肥施用尿素3公斤;穗粒肥施用配方肥5~10公斤。
②复合肥配单质肥:三元复合肥(15-15-15)30~40公斤,尿素10公斤或碳铵27公斤,硫酸锌1公斤。其中底肥三元复合肥30~40公斤,硫酸锌1公斤;追肥尿素5公斤,穗粒肥尿素5公斤。
③单质肥配比:尿素20~24公斤或碳铵53~65公斤,过磷酸钙42公斤,氯化钾8公斤,硫酸锌1公斤。其中底肥尿素10~12公斤或碳铵26~32公斤,过磷酸钙42公斤,氯化钾4.0公斤,硫酸锌1公斤;返青肥尿素5公斤,穗粒肥尿素5~7公斤,氯化钾4公斤。
玉米
(一)平坝浅丘区域保水保肥力较强地块。目标产量:550-650公斤;基本苗:大穗型3000株,其它品种3500株。
1、总施肥量:亩施有机肥1000~1500公斤, 纯氮15~20公斤,氮磷钾比例控制在为1:0.39:0.56,硫酸锌2公斤。
2、施肥方法:采用40%底肥与少许提苗肥、60%攻苞肥相结合的方式,有机肥整地前施入,将底肥施于窝的一侧,玉米苗栽另一侧或种子播在另一侧距离2寸(切忌种苗与化肥接触),提苗肥用清粪水或清水兑少量速效氮肥浇灌,攻苞肥在大喇叭口期干施或浇灌。
3、可选择的施肥方案:
①配方肥 40%高浓度玉米配方肥35~40公斤,尿素23~26公斤或碳铵64~70公斤,硫酸锌2公斤。其中:底肥配方肥35~40公斤;提苗肥或清粪水兑尿素2~3公斤;攻苞肥尿素23~26公斤或碳铵64~70公斤。
②复合肥配单质肥底肥:复合肥(15-15-15)40~45公斤, 尿素26~29公斤或碳铵70~78公斤,硫酸锌2公斤。其中底肥复合肥45公斤,硫酸锌2公斤;提苗肥尿素8公斤兑水或清粪水;攻苞肥尿素23~26公斤或碳铵64~70公斤。
据参照执行。
苎麻
保肥力较强的中等肥力麻园,目标产量:200~250公斤。
(一)总施肥量:亩施有机肥2500~3000公斤, N-P2O5-K2O为12-6-12公斤。
(二)施肥方法:将有机肥与混匀的基肥春管时结合松土清园一次施入;以后每次打剥后当天倒桩,并中耕除草,将追肥施入。
(三)可选施肥方案:
1、复合肥配单质肥 基肥:厩肥1000~1500公斤,三元复合肥(15-15-15)含量的35公斤,氯化钾5公斤;追肥:粪水1000公斤,尿素10公斤。
2、单质肥配比 基肥:厩肥1000~1500公斤,尿素13公斤(或35公斤碳铵),过磷酸钙40公斤(10公斤磷铵),氯化钾9公斤;追肥:亩施粪水1000公斤,尿素10公斤。
对于保肥力较差的地块,可增加用肥量10~15%,同时增加施肥次数。
课程五:
肥料的安全使用
〈一〉肥料的分类
1、按元素种类分
①单质肥,只有一种营养成分的肥料,如碳酸氢铵、尿素、硝酸铵等。②复混肥(复合肥):氮、磷、钾三种养分中,含其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由化学方法或掺混方法制成的肥料。如磷酸二氢钾、磷酸二铵及三元复混肥等。
③完全肥料:含有植物生长所需的全部营养元素的肥料,如厩肥、堆肥等。
2、按有效成分分
①复混肥:包括复合肥、掺混肥、冲施肥、大量元素可溶性肥、有机酸肥等。
②有机肥:包括腐殖酸肥及其它有机肥。国家标准:有机质≥30%,氮、磷、钾总养分≥4%。③有机-无机复混肥:既含有机质,又含无机养分的肥料,国家标准:有机质≥20%,氮磷钾总养分≥15%。④含氨基酸叶面肥,国家标准:氨基酸≥10%,微量元素≥2%。⑤ 微量元素叶面肥,国家标准微量元素≥10%。
⑥固体菌剂微生物肥国家标准为:含菌数≥2亿个/克。
3、按酸碱度分
①酸性肥料:化学酸性—溶于水后呈酸性。如过磷酸钙。生理酸性—土壤溶液呈酸性。如硫酸铵、氯化铵等。
②碱性肥料:化学碱性—溶于水后呈碱性。如草木灰、石灰氮等。生理碱性—土壤溶液呈碱性。如氨水、硝酸钠等。
③中性肥料:化学中性,如硫酸钾、硫酸铵等。生理中性,如硝酸钾、尿素等。
4、按形态分
①固态:复混肥、有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固体冲施肥、微生物肥等。
②液态:氨水、液态叶面肥、液态冲施肥。③气态:二氧化碳气肥。
5、包膜肥料
包膜肥料是为达到缓慢释放肥料养分或控制释放肥料养分,而采用包膜技术生产的肥料。有包衣尿素和包膜复混肥两种。包膜对象一般为速效养分,包膜材料灵活化,国外采用聚烯烃为包膜材料。国内采用以下三种包膜材料:
①钙镁磷肥包裹型:用粉状钙、镁、磷肥通过磷酸包膜与尿素颗粒表面,形成氮、磷复混肥料,并含钙、镁、铁等养分,其肥效可达100—120天。
②聚烯烃包裹型:以废旧塑料加入添加剂融化后,和溶剂得到高分子溶液,通过薄膜设备喷涂于复混肥料颗粒表面,形成隔离膜,制成包膜复混肥料。
③硫磺包裹型:主要是硫包衣尿素,用含多种养分的硫磺粉,借助粘结剂包膜于尿素颗粒表面,生成氮、硫肥,并含铜、锌、钼、锰、镁等养分。
1过磷酸钙是磷酸-钙的一水结晶(Ca(H2PO4)2·H2O)和40%-50%硫酸钙(CaSO4)的混合物。含有效磷(P2O5)12%-20%。它由磷矿粉经硫酸分解而成.过磷酸钙属水溶性磷肥,显深灰色、灰白色或淡黄色的粉状物。是化学酸性肥料,有一定的吸湿性和轻微腐蚀性。贮存过程中会发生磷酸退化作用导致肥效降低。过磷酸钙是标准磷肥。
过磷酸钙适于作基肥、追肥。宜相对集中施用,并与有机肥配合。集中施用或与有机肥混用可以减少土壤对磷肥的固定,提高磷肥利用率。有机肥料分解过程中产生的多种有机酸,对水溶性磷肥由保护作用。
② 重过磷酸钙
重过磷酸钙分子式为CaH2PO4,又称三料磷肥,简称重钙。有效磷的含量在42%-50%之间。重过磷酸钙为浅灰色的颗粒或粉末,带有酸味。重过磷酸钙易溶于水,为酸性速效磷肥。重过磷酸钙适用于各种作物和各类土壤。施用方法与过磷酸钙相同。重过磷酸钙中不含具有硫成分的是高,所以对喜硫作物,如马铃薯、豆科及十字花科等的施用效果在等磷条件下,不及过磷酸钙。
需要注意的是,重过磷酸钙不宜用来蘸根秧,也不宜用来拌种。对于酸性土壤而言,施用前几天最好普施一次石灰。
③ 钙镁磷肥
钙镁磷肥由磷矿石和含镁、硅的矿石在高温下共熔,然后用水淬为玻璃状碎粒并磨成细粉。钙镁磷肥是一种以含磷为主,同时含有钙、镁、硅的多元肥料,其中含磷(P2O5)12%-20%、氧化钙(CaO)25%-45%、氧化镁(MgO)10%-15%、二氧化硅(SiO2)25%-40%。
钙镁磷肥多呈灰白色或灰绿色粉末,属于杞溶性磷肥,呈化学碱性,物理性状较好,肥效略迟。
钙镁磷肥适宜作基肥,并要早施,适于施在喜钙作物上。在酸性土壤上施用,当季肥效与过磷酸钙相当,在石灰性土壤上施用,效果不太稳定。
3、钾肥 ①氯化钾
氯化钾的分子式是KCl。氯化钾由钾石盐(KCl·NaCl)、光卤石等钾矿提炼而成,也可用卤水结晶制成氯化钾。有效成分(K2O)含量一般在60%左右。
氯化钾一般呈白色或黄色结晶,有时含有铁盐呈砖红色。氯化钾物理性状良好,吸湿性小,易溶于水,在水中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氯化钾呈化学中性、生理酸性,为速效性钾肥。
氯化钾适宜作基肥和追肥,不宜作种肥。作基肥施用,在酸性土壤上应配合施用有机肥和石灰,在中性或石灰性土壤上施用效果较好。较适宜在小麦、水稻、棉花等大田上施用。对于忌氯作物(如樱桃、苹果、烟草、甘蔗、马铃薯、葡萄等)和盐碱地不宜施用。
② 硫酸钾
硫酸钾分子式为K2SO4,理论含钾(K2O)54.06%,一般为50%。还含硫(S)约18%,硫也是作物必需的营养元素。硫酸钾的制取可采用钾盐矿石,或氯化钾的转化,或用盐湖水等资源。
硫酸钾是无色结晶体,吸湿性小,不易结块,物理性状良好,是化学中性、生理酸性肥料。一般作基肥为好,但应注意深施覆土。如作追肥时,应集中条施或穴施到作物根系密集的湿润土层中,以减少钾的固定,有利于根系吸收。对十字花科和大蒜等需硫多的作物效果好。
③窖灰钾肥
窖灰钾肥是水泥工业的产物,是水泥窖灰经风选富集而成。窖灰钾肥的外观呈现灰黄或褐色粉末状,一般含氧化钾8%-12%之间,并含有镁、硫、铁等元素。
窖灰钾肥吸湿性较强,属碱性肥料,适宜在酸性缺钙的土壤上施用。窖灰钾肥对豆科植物、水稻、棉花、花生等作物有比较好的效果。
4、复混(合)肥料
复混肥料按其含有的有效元素成分,可分为二元、三元和多元复混肥料;按其制造方法,可分为复合肥料和混合肥料。
复合肥料又称化成复肥,用化学方法合成,如磷酸二铵、硝酸磷肥、硝酸钾等。复混肥料又称混合肥料、混配肥料,用物理方法混成,有时也伴有化学反应,养分分布较均匀。按其制作方法不同,又可分为造粒型复混肥料、掺混肥料。
① 磷酸一铵、磷酸二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