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09年高考语文话题作文结尾技巧 教案
09年高考语文话题作文结尾技巧
“结尾”是作文的一道重要的“工序”,写得不好,会使文章显得结构松弛,黯然失色;写得好,则可以使文章显得结构严谨,大添异彩,真可谓“回眸一笑百媚生”。这“一笑”使人驻足,令人心动。
下面介绍几种好的结尾方法:
1、启迪人心的结尾
在结尾处,写出肺腑之言,或充满激情的呼吁,或富有理性的启迪。这样的结尾一般精炼而有力。
例如:2002年高考山东考生的《让我轻轻告诉你》,结尾写道“让我们心灵深处,每一次美丽而谨慎的选择,必将如高山之水,洗尽铅华,洗尽躁动,还生命一股清流,给世界一眼甘泉,用晶莹的浪花奏出生活浩然大气的乐章。”
优美的语句,形象的语言,澎湃的激情,昂扬的格调,在悦人心性的同时,给人生活的信心和力量。
2、诗情画意的结尾
在文章结尾处,用精彩的语言描绘出既有诗情画意又有丰富思想的艺术画面,达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字字句句皆有情,达到高考作文“意境高远”之要求。
例如,2002年高考重庆考生写的《那山,那月,那人》的结尾:“黎明来临,太阳从山外探过头来,唤醒了山里的小村庄。在日光阴影处,露珠也在闪着光,远处传来几声清晰的鸟鸣,他正迎着阳光,循着一条开遍山花的小路,向半山腰的学校走去。
他相信自己的选择是对的,因为他要改变这个山村。前面的路很长,可路边总有灿烂的山花相伴------”
文章写一位大学生面对“贫困愚昧的小山村”与“灯红酒绿的大城市”而进行的“心灵选择”,为了山村,为了山村的孩子,为了传播文明精神,在清冷的月光下,他流着泪做出了选择:献身山区教育事业。结尾作者所写的画面中,太阳张开笑脸,露珠闪着亮光,鸟儿唱着山歌,山花铺着山路------这明丽欢畅的画面中,饱含着作者对献身教育事业的山村教师的热情的礼赞。同时,作为人物活动的背景,衬出了一个光彩照人的人民教师形象。
3、促膝谈心的结尾
写作文,作者要告诉读者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对生活的领悟。因此 ,结尾处,用真切朴实的语言,与读者促膝谈心,很容易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例如,《沧桑 看云》一文的结尾:“朋友,走过历史的烟云,你对生活有什么答案?你将如何面对现实?你将用什么姿态去面对未来生活的挑战?别忘了,我们正年轻,‘看云’的日子不要迷失在天真浪漫中,寻找理性的答案,让我们追,让我们飞。生活需要我们去创造,美好的未来是我们自己的。”
这种结尾给文章一种平和的气氛,接近读者与作者之间的距离,使其欣然接受作者的观点。
4、感悟升华的结尾
在全文叙述、描写的基础上,品味出人生的意义,升华出感情的火花,闪耀出生活哲理,显示出精神风采和思想品位。
例如,2002年高考湖北考生写的《飘落心灵的的秋叶》的结尾 :“望着这片火红的梧桐,我激动得流下了眼泪。其实生命在为难你的同时,也在用自然给你生存的暗示。毕竟生命的长途需要你跋涉。当我转身走出这片树林时,我在心里默念着:感谢梧桐叶,感谢生命。”
5、照应开头的结尾
结尾呼应开头,显得文章结构完整,关合严密,写得好,可给读者留下整体性的美感。
例如,2002年高考四川考生写的《倾听心灵的钟声》开头写道:“站在人生的岔路口,我们无数次面对这样的抉择:爱与恨,悲与喜,苦与乐,得与失------”我们犹豫、踌躇,举棋不 定,左右为难。其实,此时,我们只需静下心来,倾听心灵的钟声,作出正确的抉择。
结尾处作者写道“是啊:,人生就是在这不断的抉择中前进,从不断的跌倒中爬起,世事便是这样的,人就是这样长大的。朋友,当你面对人生的抉择时,请不要慌乱,静下来,倾听心灵的钟声。”
文章开头,作者将读者的灵魂放在特定的环境中去审视,将读者的目光锁定在“人生的岔口,让读者在面对“爱与恨,悲与喜,苦与乐,得与失------”的“犹豫、踌躇,举棋不 定”中经历一番刻骨铭心的斟酌、思量。结尾处则是为读者开出的妙方:“此时我们只需下心来,倾听心灵的钟声,作出正确的抉择”即可。真是为文妙点题,文章巧裁写啊!
6、令人回味的结尾
好的结尾如品香茗,让人回味再三。那些似断非断,似了非了之笔,读之更是雅有余味。例如《捡拾阳光》描述开窗南北迥异的感受,结尾:“打开朝阳的那扇窗,捡拾生命的阳光,何妨将生命凝结成欢乐贝壳,撒在幸福的岸边;何妨将岁月凝结成一枚绿叶,让每条叶脉都昭示出无尽的生命力。”寓呼告于设问之中,藏哲理于妙喻之内,言有尽而意无穷。
文章结尾应多种多样,丰富多彩。好的结尾能使文章主旨更鲜明,结构更严谨,内容更富有文采,更有创新意思,使文章更具魅力,更吸引人。在高考时,考生千万要亮出这“回眸一笑”。
第二篇:高考话题作文结尾技巧
启迪人心或诗情画意 高考话题作文结尾技巧
“结尾”是作文的一道重要的“工序”,写得不好,会使文章显得结构松弛,黯然失色;写得好,则可以使文章显得结构严谨,大添异彩,真可谓“回眸一笑百媚生”。这“一笑”使人驻足,令人心动。
下面介绍几种好的结尾方法:
1、启迪人心的结尾
2、在结尾处,写出肺腑之言,或充满激情的呼吁,或富有理性的启迪。这样的结尾一般精炼而有力。
例如:2002年山东考生的《让我轻轻告诉你》,结尾写道“让我们心灵深处,每一次美丽而谨慎的选择,必将如高山之水,洗尽铅华,洗尽躁动,还生命一股清流,给世界一眼甘泉,用晶莹的浪花奏出生活浩然大气的乐章。”
优美的语句,形象的语言,澎湃的激情,昂扬的格调,在悦人心性的同时,给人生活的信心和力量。
2、诗情画意的结尾
在文章结尾处,用精彩的语言描绘出既有诗情画意又有丰富思想的艺术画面,达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字字句句皆有情,达到高考作文“意境高远”之要求。
例如,2002年高考重庆考生写的《那山,那月,那人》的结尾:“黎明来临,太阳从山外探过头来,唤醒了山里的小村庄。在日光阴影处,露珠也在闪着光,远处传来几声清晰的鸟鸣,他正迎着阳光,循着一条开遍山花的小路,向半山腰的学校走去。
他相信自己的选择是对的,因为他要改变这个山村。前面的路很长,可路边总有灿烂的山花相伴------” 文章写一位大学生面对“贫困愚昧的小山村”与“灯红酒绿的大城市”而进行的“心灵选择”,为了山村,为了山村的孩子,为了传播文明精神,在清冷的月光下,他流着泪做出了选择:献身山区教育事业。结尾作者所写的画面中,太阳张开笑脸,露珠闪着亮光,鸟儿唱着山歌,山花铺着山路------这明丽欢畅的画面中,饱含着作者对献身教育事业的山村教师的热情的礼赞。同时,作为人物活动的背景,衬出了一个光彩照人的人民教师形象。
3、促膝谈心的结尾
写作文,作者要告诉读者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对生活的领悟。因此,结尾处,用真切朴实的语言,与读者促膝谈心,很容易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例如,《沧桑 看云》一文的结尾:“朋友,走过历史的烟云,你对生活有什么答案?你将如何面对现实?你将用什么姿态去面对未来生活的挑战?别忘了,我们正年轻,‘看云’的日子不要迷失在天真浪漫中,寻找理性的答案,让我们追,让我们飞。生活需要我们去创造,美好的未来是我们自己的。”
这种结尾给文章一种平和的气氛,接近读者与作者之间的距离,使其欣然接受作者的观点。
4、感悟升华的结尾
在全文叙述、描写的基础上,品味出人生的意义,升华出感情的火花,闪耀出生活哲理,显示出精神风采和思想品位。
例如,2002年高考湖北考生写的《飘落心灵的的秋叶》的结尾 :“望着这片火红的梧桐,我激动得流下了眼泪。其实生命在为难你的同时,也在用自然给你生存的暗示。毕竟生命的长途需要你跋涉。当我转身走出这片树林时,我在心里默念着:感谢梧桐叶,感谢生命。”
5、照应开头的结尾
结尾呼应开头,显得文章结构完整,关合严密,写得好,可给读者留下整体性的美感。例如,2002年高考四川考生写的《倾听心灵的钟声》开头写道:“站在人生的岔路口,我们无数次面对这样的抉择:爱与恨,悲与喜,苦与乐,得与失------”我们犹豫、踌躇,举棋不 定,左右为难。其实,此时,我们只需静下心来,倾听心灵的钟声,作出正确的抉择。
结尾处作者写道:“是啊,人生就是在这不断的抉择中前进,从不断的跌倒中爬起,世事便是这样的,人就是这样长大的。朋友,当你面对人生的抉择时,请不要慌乱,静下来,倾听心灵的钟声。”
文章开头,作者将读者的灵魂放在特定的环境中去审视,将读者的目光锁定在“人生的岔口,让读者在面对“爱与恨,悲与喜,苦与乐,得与失------”的“犹豫、踌躇,举棋不 定”中经历一番刻骨铭心的斟酌、思量。结尾处则是为读者开出的妙方:“此时我们只需下心来,倾听心灵的钟声,作出正确的抉择”即可。真是为文妙点题,文章巧裁写啊!
6、令人回味的结尾
好的结尾如品香茗,让人回味再三。那些似断非断,似了非了之笔,读之更是雅有余味。例如《捡拾阳光》描述开窗南北迥异的感受,结尾:“打开朝阳的那扇窗,捡拾生命的阳光,何妨将生命凝结成欢乐贝壳,撒在幸福的岸边;何妨将岁月凝结成一枚绿叶,让每条叶脉都昭示出无尽的生命力。”寓呼告于设问之中,藏哲理于妙喻之内,言有尽而意无穷。
文章结尾应多种多样,丰富多彩。好的结尾能使文章主旨更鲜明,结构更严谨,内容更富有文采,更有创新意思,使文章更具魅力,更吸引人。在高考时,考生千万要亮出这“回眸一笑”。
一个故事七个“结尾”
——作文如何展现独特自我 朱光潜先生在他的美学论文《慢慢走,欣赏啊》中有这样一段话:“文章忌俗滥,生活也忌俗滥。俗滥就是自己没有本色而蹈袭别人的成规旧矩。西施患心病,常捧心蹙眉,这是自然的流露,所以愈增其美。东施没有心病,强学捧心蹙眉的姿态,只能引人嫌恶。”
同学们都知道这篇文章用了东施效颦的典故,朱光潜先生是从“自己没有本色而蹈袭别人的成规旧矩”的角度去开掘这个材料的,读后你是否想过这则材料还可以从其他角度再加以开拓呢?有了这种思路,你就不会再为阅读少、不会说理而忧虑了,相反,你一定会为作文能展现独特的自我而兴奋不已。
共性与个性
东施的问题出在她只知道美是共性的,而不知道美还应该有个性。远古的群居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们对共性的依赖。使“共性”成为生活审美的第一需要,稍有出格,即视为个性之丑。然而从现代的眼光看,个性之美也不应该被忽略,正如刘熙载所言:自然状态的怪石,比经过加工的平整的石头美,因为怪石有象征义,它的丑就转化为奇特之美,朴拙之美„„
模仿与创新
模仿与创新的差别在哪里?模仿是“描红”,以丝毫不差为最高水平,然而,创新就是在“描红”的基础上,还能有所感悟、有所发现、有所创造。东施在模仿西施的时候想到过西施美在何处吗?显然没有。她只是一味地模仿外形,没有联系自身的特点,加以创造性地学习,而一旦有了创造性学习的想法,东施就不会有这个贻笑大方的故事了。
人人都有爱美权利
东施长得不美,但丑人就没有爱美的权利了吗?我们不妨逆向思维,为东施鸣不平,东施的确只有模仿,没有创造,闹了笑话,但我们不能以此断定东施永远都找不到自己的“美”来,宽容东施,理解东施,相信东施,或许你能写出一篇东施的《爱美思痛录》来。美由内而外
东施太在乎外在美了,西施的外在美或许是东施穷其一生也无法追求到的,然而,就内在美而言,东施就有无限的发展空间了,美由内而外,这个似乎人人都懂的道理,真正实践起来,却非人人都能做到。
换一个角度比美
钱钟书在《读<伊索寓言>》中曾经重批过伊索寓言中的一个故事:母蛙与牛比大小,结果肚胀而死。钱老在故事的结尾重批道:“这母蛙真是笨坯!她不该跟牛比伟大的,她应该跟牛比娇小。”其实,东施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东施以西施的标准与西施比美,结局当然是东施惨败,如果东施能换一个角度比美,也许能比出信心,比出强势,比出自我来。
得与失
西施美,东施丑,从这个角度讲,是西施“得”,而东施“失”。然而,西施红颜薄命,东施则能子孙满堂、老于户牖之下,好像又是东施“得”,而西施“失”了。不过,西施凭柔弱之身,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不能不“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而东施尽管能“尽其天年”,却摆脱不了“人皆得以隶使之”的命运,从这个角度看又是西施“得”,而东施“失”了。那么,到底什么才是“得失之道”呢?或许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从价值观的角度
今天,我们为什么要再谈西施、东施的问题呢?因为其有时代意义。不妨借鉴舒婷《致橡树》中的意象“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你有你的铜枝铁干”、“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尝试构思《当东施遇到西施时》,东施作为“树的形象”和西施“站在一起”„„ 其实,以上所举的例子和所有的发散联想全部出自高中语文教材,就算一个平时积累很少的同学,只要能养成爱思考、能多角度看问题的习惯,就能借助教材的资源,写出出色的文章来。
以下的成语典故也都出自教材,你不妨运用发散思维,给它们寻找多个有趣的“结尾”:班门弄斧、邯郸学步、异想天开、井底之蛙„„
第三篇:高考语文话题作文拟题技巧
高考语文话题作文拟题技巧
[内容提要]:
现在,尽管越来越多的考生已经认识到拟题的重要性,但在应试中,有些考生苦于一时拟写不出一个理想的题目,常常习惯于先写正文再拟标题,结果时间一旦不够用,就会“匆匆忙忙草收兵,拟题难显作者意”,更有甚者,写完正文后连题目都忘了,弄巧成拙。本文就考生应试中拟题难的问题,作了一些探究,以期对考生有所帮助。[关键词]:
话题作文
拟题
创新 [正文]:
话题作文的开放性、灵活性、创新性主要体现在命题中的“三自”,而其中的“题目自拟”又是最直接的体现。俗话说:“秧好一半谷,题好一半文”,可见拟题非常重要。它是考生在写作上呈现给阅卷老师的第一个见面礼,直接关系到老师对作文的第一印象;它又是衡量考生写作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尺,直接体现写作者的智慧与匠心。
话题作文的拟题一般要在审题和立意之后,因此,能否正确审题和准确立意直接关系到作文拟题的质量。这是最基本的一个环节,是拟题的起码要求。
一般说来,审题立意出现的偏差往往在文题上有所反映。如“我看个性”话题作文,有的考生就没有很好的审题,拟出《个性》这样的标题,显然是忽略了话题中的重要语素“我看”,有转移话题的嫌疑;再如话题作文“生活不是牧歌”,有的考生拟出《生活总是美丽的》《五彩缤纷皆生活》这样的标题,也是没有准确理解话题的含义。其实,像上面两个话题,直接用它们作文章的标题没什么不好。看看这些标题:《世界因个性而精彩》《你就是一道风景》《活出你的真性情》《个性与人生》《个性在理智中绽放》《将发行进行到底》《个性,爱你不容易》《个性的花儿,在风中飘摇》。它们无一不是准确审题之后的恰切命题
训练拟题的准确性,应首先从准确审题入手,对一个给定话题,要一个语素一个语素的分析理解,不可随便,更不可遗漏。应试中不能明确体现话题的标题是很危险的!
应当看到,我们生活的时代,是一个呼唤创新的时代,这种创新涉及到我们很多方面,对考生而言,作文的创新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而作文创新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标题的创新。好的标题作用非凡,它能引起读者阅读正文的强烈愿望和极大兴趣。特别是考场中要求自拟标题的作文,如果能拟定一个新颖别致的好题目,则不仅能给文章增色,而且,更能吸引阅卷老师的目光,令他们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则对文章的得分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以“家庭”为话题的作文是屡见不鲜的,如果拟个《我的爸爸》、《我家趣事》之类的题目,则很难调动读者的兴趣。反之,诸如《幸福牵着你的手》、《一生走不出您浓浓的爱》、《爱,是无私的奉献》 《爱的方程式》都可作为它极好的题目。
那么,如何让作文的题目新颖独特不同凡俗呢?常用的方法有:(1)引用化用法
此法指的是引用或者化用大家所熟悉的诗词、歌词、名言、俗语、书名、影视剧名等作为文章的题目。这种方法可使文章标题显得新颖别致,产生独特的魅力。如“环保”话题——《我想有个家——一只小鸟的心声》;“换一种思路”为话题——《山不转水转》;“理解”话题——《对面的老师看过来》;“读书”话题——《爱你没商量》。贴近生活,使人喜闻乐见,倍感亲切。再如“关爱”话题——《被关爱遗忘的角落》;“成长”话题——《痛并快乐着》,成长的旅途中,会遇到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事情。有时,沉重的打击,巨大的挫折会使自己痛苦万分;但毕竟长大了,慢慢地学会了应对自如,学会了坚强,于是快乐溢满心中。
(2)真情流露法
这种方法就是情感的直接吐露,以真情打动人。作文的内容忌假、大、空,当然,作文的标题也同样不能虚假、空洞,否则会让人产生轻浮的感觉。它仍应具有真实性、真情性。淡淡的几个字、轻轻的一句话都可以是极好的标题,因为那里融缩了作者的真情,这样的题目也是很容易吸引人的。记得曾见过一本指导高考复习的资料,它的书名至今让我记忆犹新,因为一般的此类书籍,常用诸如《﹡﹡高考宝典》《﹡﹡高考成功秘笈》之类的书名,而那本书的书名却是《在北大等你》,非常亲切,充满了一种人文关怀。再如《我想有个家》、《爸爸,女儿不是不爱您》、《哥哥,你快回来吧!》、《我那农村老父哟》这种心灵的直白,感情的呼告,是很容易引起共鸣的。
(3)形象修辞法
这种方法,是指运用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双关、反诘等修辞手法拟题,使题目生动,鲜明,美妙,贴切。如 “心愿”话题——《心灵是一棵会开花的树》;“诚信”话题——《守住你的金矿》都是用比喻;“生态”话题——《老鼠对猫的秘密挑战书》用拟人;“读书”话题——《读书乐、乐读书》用顶针。
(4)诗情画意法
这种方法就是运用诗歌和散文的语言,营造一种优美的意境。或景中藏情,或情中见景,或情景并茂,既有诗情,又有画意,韵味无穷。如 “个性”话题——《个性的花儿,在风中飘摇》;“乡情”话题——《那河•那船•那人》;“友谊”话题——《风中飞舞的白手帕》。或情思绵绵,或欢歌飞扬,语言优美,形象鲜活,以有限的言词显露出无限的生活意蕴,给读者创造出无限的驰骋想象的空间。同时,很容易拨动读者的心弦,使之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具有极强的艺术魅力。
必须指出,话题作文的拟题创新,方法尽管很多,但对其中的一种方法而言,不一定都适合每一位考生,考上一定要依据自己的写作个性,根据自己擅长的写作文体,选取适合自己的方法类型加以训练,方能取得成效。如,有的考生有丰厚的文学底蕴,语言华美,富有形象感,可以拟写充满诗情画意的题目,较含蓄的题目或者形象感很强的题目;有的考生有较高的“情商”,情感深沉或者情感浓烈,语言朴实无华,不妨拟写真情流露型的题目;还有的考生充满理性,富有思辩色彩,对话题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和感悟,就拟写一些论题或论点型的题目,以便写出较成功的议论文章来。
第四篇:[高考][语文]高考作文结尾技巧点拨
高考作文结尾技巧点拨
古人在谈到结尾时常以“豹尾”为标准,是指结尾时笔法要简结、明快、干净利落,犹如豹尾劲扫,响亮有力,给读者以咀嚼回味的余地。请看近中考满分文的结尾技巧。
技巧一:首尾呼应,凸显主旨
(首)都说生活的船不能没有理想的帆,都说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而理想的生活中最快乐的时光,便是梦想的花季。
(尾)花季中,我希望自己能永远记住先哲的那句良训:生活的船不能没有理想的帆。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选自湖荆州中考满分文《把梦想带给花季》)
技巧点拨 :首尾呼应是考场作文中最实用的方法之一,一般情况是作者先在开头提出文章的中心,然后在结尾时再次强调,照应开头,从而使文章的中心鲜明突出。你看,在上例中,小作者运用首尾呼应的方式,以优美的诗一般的语言凸显了文章的主旨――理想的生活中最快乐的时光,便是梦想的花季。
(首)有一种光华,笼罩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有一种火苗,跃动在民族灵魂的奥林匹克山上;有一种烈焰,温暖了绵远的文明情思,那就是友善!
(尾)我们不能因为屡受伤害就失去与丑恶斗争的信心,因为我们需要守卫我们的精神火种――友善!(选自河南中考满分文《守卫精神的火种》)
技巧点拨 :这是一篇考场议论文的开头与结尾,与上例相比,此例为简洁明快,开头提出论点,迅速入题,结尾再次反复,呼应开头,加强了论证的力度。
技巧二:言为心声,呼唤号召
让我们大家行动起来吧,把爱心带给他人,带给那些失学儿童,带给那些孤寡老人„„带给身边的每一个人。当你把爱心献给他人时,你也获得了莫大的幸福。要相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选自湖北荆州中考满分文《把爱心带给他人》)
二十一世纪,我们是祖国的春天,我们不是我们的父母,热情奔放是我们的性格,我们不需要守那些规矩,打破陈规,让我们脑中的那团热情火燃烧得更猛烈,把我们的笑声、爱心串在一起,让全世界笼罩在爱之中。要笑就笑个痛痛快快,要哭就哭个歇斯底里,不要压抑自己,不要让那陈旧的观念束缚着,不要随便改变自己,请记住我的名言:“我就是我,给我一点阳光就这么灿烂。”(选自福建省中考满分文《给一点阳光就这么灿烂》)
技巧点拨: 考场作文讲究情感真挚,要写出自己对真善美的呼唤,对假丑恶的鞭挞。这种情感不仅局限于自己,还可以在文章结尾发出真挚的呼唤,号召大家一起去追寻真善美,一起去鞭挞假丑恶。上面小作者真情呼唤,言为心声,表现了自己美好未来的向往之情。作文开头结尾 技巧点拨: 古今中外,名言佳句很多,作文结尾之时,若能巧妙引用,定能使文章增色许多。这里列举几例分别引用了诗文佳句、名人言论,既增添了文采又加深了文章的意境。效果很好,同学们应加以学习,此外,引用的范围可大些,如俗语、谚语、流行歌词等均可引用。
技巧五:抒情议论,气势不凡
其实宁静就是那么简单,一个浅浅的微笑,一句贴心的话语,一颗能包含一切的心灵,足以使一张紧绷的脸松弛开来,让笑容在人们脸上轻轻地绽开,那笑容就如徜徉在天边的云朵,轻轻地点缀着那片蔚蓝的天,清新而自然,(选自广州中考满分文《从天空想到的》)
春光似海,青春如花。青春是美丽的,美丽的青春在于奋斗,在于拼搏。愿天下的人们都能让自己的青春绽放出花一样的馨香!(选自吉林省中考满分文《花样年华》)
技巧点拨: 这两段文字发于心,出于情,运用排比、比喻修辞,以优美的文字抒发内心真实情感,并配以适当的议论,使文章结尾气势不凡,强劲有力。
技巧六:景物烘托,情景合一
风停了,暴雨也结束了,太阳重新露出了笑容,两代人的那扇玻璃也被那片残阳熔化了。太阳在远处逐渐隐去,消失在一片晚霞中,两者混为一体,没有距离。(选自广州中考满分文《雨中品读》)
技巧点拨: 这段结尾的特点十分突出,景物烘托的作用也很明显,小作者通过对雨后景物的描写暗示了两代人之间情感隔阂的消失,情与景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此刻,一缕阳光从外面射进病房,我感到自已真像一棵受伤的小树沐浴着它。呵,成长的路上,虽然风云莫测,但是阳光毕竟很好!我想。(选自湖北省仙桃市中考满分文《在阳光下成长》)
技巧点拨 :这段结尾突出阳光的作用,将阳光与成长结合在一起,暗示自己成长道路虽不平坦但充满阳光,表达出一种乐观向上的情绪。既照应了主旨,又显得情韵深厚。
作文开头结尾
第五篇:09年高考语文作文结尾技巧
09年高考语文作文结尾技巧
议论文的结尾处,在点明主题或对主要内容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或他人提出希望、要求、警劝等,这样的收笔就叫做垂戒法。这种收笔方法具有明显的号召、鼓舞或激励作用。它大体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自戒法,一是他戒法。
所谓自戒法,就是收笔的内容是针对作者自己或自己所属的部门,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今后的理想、方向、决心等。有些文章在收笔时向别人征求对自己的意见,也属于自戒法。有篇《三分文内,七分文外》的学生习作,就是用自戒法收尾的:
论年龄,我还是一个未步入社会的中学生;论写作,我还是一个刚拿笔的新兵。我惟一的长处就是敢于拿笔学习着写。好在有老师的指点和同学的帮助,在写作的道路上,我更有信心了。
有些文章,结尾时联系实际,直陈肺腑,立身表态,这种收尾方式也属于自戒法结尾。比如学生习作《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收尾,就是用立身表态式写的:
祖国的前途一片光明,我们的事业一定胜利。我和我的同龄人,一定要自觉自愿地肩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像历史上无数仁人志士那样,像无数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先烈们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祖国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而矢志奋斗。
所谓他戒法,就是在文章收笔时,针对他人提出今后当如何努力等方面的内容。比如春夏的《这样的蠢事不能再干了》一文,内容写全国苹果大丰收以后,由于盲目提价等原因,使苹果严重滞销,从而给国家造成巨大损失。文章收笔时就用他戒法对有关部门提出改进做法的建议:
有一副对联写得一针见血,不妨照录于此。上联是:“留着好的卖烂的”,下联是:“卖着烂的烂好的”,横批是:“推陈出新”。这样的蠢事,不能再干了!与其等苹果烂了再降价,何不早点适当调低价格,既让人们从丰收中得到实惠,又使国家免遭损失呢?
还有些文章在结尾时面对读者慷慨陈词,用反诘激问的形式把文意宕开。虽然作者往往不作正面直接回答,但这种反诘激问却冲击着人们的思想波涛,启发读者进行深深的思索。这种写法,也属于他戒法。比如毛泽东同志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结尾就是用这种方式写的:
„„难道还有什么不适合人民需要的思想、观点、意见、办法舍不得丢掉吗?难道我们还欢迎任何政治的微生物来玷污我们清洁的面貌、侵蚀我们健全的肌体吗?无数革命先烈为了人民的利益牺牲了他们的生命,使我们每个活着的人想起他们就心里难过,难道我们还有什么个人利益不能牺牲,还有什么错误不能抛弃吗?
还有些议论文,结尾向人们展望未来,揭示前景,也明显具有号召、鼓舞和激励的作用,所以也属于垂戒法。这种结尾往往用词优美,含意深刻,充满热情和自信,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巨大的说服力。比如毛泽东同志的《新民主主义论》的结尾就是这么写的:新中国站在每个人的面前,我们应该迎接它。
新中国航船的桅顶已经冒出地平线了,我们应该拍掌欢迎它。
举起你的双手吧,新中国是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