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祝福集体备课
高一语文集体备课《祝福》
教学目标:
1.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了解人物悲剧命运产生的社会环境及这种环境对人物的影响。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体会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倒叙手法的作用。
4.联系文章写作背景,了解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加深对鲁迅思想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
1. 学习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通过对祥林嫂、鲁四老爷的形象分析,掌握小说刻画人物方法。
2. 理清文章情节脉络,找出文中环境描写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3. 体会本文简练、准确的语言,并通过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领会本文深刻的思想内涵。
教学方法:诵读法 讲解法 讨论法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初中时我们曾经学过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孔乙己》,其中由活泼可爱而变成麻木愚昧的闰土,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孔乙己,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学习的是鲁迅先生又一篇著名的小说——《祝福》。
二.知识积累阶段 1.作家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军,新闻学的奠基人。鲁迅小说集有《呐喊》、《彷徨》,《呐喊》集中代表作品有《故乡》《社戏》《孔乙己》《药》《阿Q正传》;《彷徨》集代表作品有《祝福》《伤逝》《离婚》。鲁迅的小说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精神,小说思想内涵深刻,批判力强。尤其值得我们学习的是,鲁迅是塑造人物形象的文学大家,为中国现代文学的艺术殿堂塑造了一批不朽的典型形象,如阿Q、闰土、祥林嫂、孔乙己等。
2.重点生字词 三.文章解析 1.理清文章脉络
2.默读小说的开端部分,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祥林嫂初到鲁镇时,作者怎样描写她的肖像的?
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说明祥林嫂新寡),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暗示她命运多舛、生活贫困),但两颊却还是红的(说明她还比较年轻,有活力,对生活充满希望)
(2)找出本部分中有关祥林嫂的身世及遭遇的句子,指出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她家里还有严厉的婆婆;一个小叔子,十多岁,能打柴了;她是春天没了丈夫的;他本来也打柴为生,比她小十岁。(作用:为下文她婆婆来寻作铺垫)(3)“然而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祥林嫂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说明祥林嫂要求极低,很容易满足,也说明她在婆婆家所受的虐待。(4)祥林嫂被婆婆抢回去,对于这件事,鲁四老爷说了两个“然而”,这两个“然而”分别表达了什么?
第一个然而后面的意思是:祥林嫂私自逃出,礼教不容;婆婆做主,理所当然。第二个然而后面的意思是:找到像祥林嫂这样比男人还勤快的劳动力,也是不容易的。
3.分析小说发展部分,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只有四婶还提起祥林嫂?这在情节发展中有什么作用?
祥林嫂似乎从人们的记忆中消失了,四婶提起她也仅仅是因为后来再也雇不到像她那样不懒不馋、勤快能干的佣人了。作用:为后文再次收留祥林嫂埋下伏笔。(2)婆婆强迫祥林嫂改嫁说明了什么?
说明旧社会劳动妇女没有任何地位和人身自由,被当做商品一样买卖。(3)祥林嫂在再嫁拜堂时“闹”的出格是因为什么?
是为了所谓的贞节反抗。因为对于被封建思想禁锢的妇女来说,再嫁是最耻辱的事情,“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四.作业:完成金版新学案咬文嚼字,预习下文
五.课堂小结:掌握本课的重点字词,理清文章的脉络,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能分析出造成祥林嫂悲剧命运的表层原因。
附:板书设计 鲁迅代表作:《呐喊》小说集代表作品《故乡》《社戏》孔乙己》《药》《阿Q正传》 《彷徨》小说集代表作品《祝福》《伤逝》《离婚》 小说的情节:序幕——祝福景象与鲁四老爷(环境)结局——祥林嫂突然死去 开端——祥林嫂初到鲁镇 发展——祥林嫂被卖改嫁 高潮——祥林嫂再到鲁镇
尾声——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环境)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导入: 1.回顾上节课主要内容,并请学生概述小说的主要故事情节。具体流程:2.读小说的高潮部分,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祥林嫂第二次到鲁镇时肖像有哪些变化?从中反映出什么? 与第一次到鲁镇时比较,两颊和眼睛发生了变化:“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说明祥林嫂受到的打击之大,创伤之深;“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这无疑是人生遭遇波折,内心痛苦而又难以表述的体现。
(2)祥林嫂第二次来到鲁镇,鲁四老爷家对她的态度如何?为什么?
鲁四老爷又照例皱过眉,四婶也对她颇有些不满,因为祥林嫂的手脚已没有先前灵活,且记性也坏多了,又整日没有笑影。又因为她是再嫁之人,伤风败俗,祭祀的事情不让她插手了。
(3)“我真傻,真的”表达了祥林嫂怎样的情感?下文中作者多次提到祥林嫂的这句话,又是为什么?
祥林嫂说“我真傻,真的”表达了她内心的巨大悲痛。作者有意重复这段话,意在表明儿子被吃掉这件事对祥林嫂来说是致命的打击,她在走投无路、失去精神依托之后内心留下了严重的创伤,只能以反复向别人诉说来减轻内心的痛苦。
(4)祥林嫂在捐门槛后心情变好了,但是四婶的“你放着吧,祥林嫂!”给她怎样的打击?文中怎样描绘的,说明了什么?
“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失神”等词句,表明四婶的话对她打击之大;“眼睛窈陷下去,连精神也不济”“胆怯”“惴惴”“是一个木偶人”等词句,表明祥林嫂精神上的巨大变化和心灵上的巨大创伤。同时也表明,正是鲁四老爷所代表的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宣判了祥林嫂的死刑。
3.读小说的序幕和结局部分,思考下列问题:
(1)开头描写镇上各家准备“祝福”的情景,作用是什么?
表现了“祝福”隆重,暗示了男尊女卑的社会现实,从而预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性。(2)对鲁四老爷书房的描绘,作用是什么?
点明了鲁四老爷的身份,揭露了他的丑恶本质,即是个迂腐保守、虚伪落后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是没落的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从而揭示出祥林嫂悲剧的深刻阶级根源和思想根源。
(3)对祥林嫂死前的肖像描写,表明了什么? 脸色“黄中带黑”让人感觉到不详或死亡;“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是她在长期严重打击与折磨之下,已经变得麻木;“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表明她已经没有多少活气了。对“竹篮”“破碗”“竹竿”等的描绘,暗示了她的乞丐身份,冒号后面的一句话,起到总结全文的作用。
(4)祥林嫂问“我”灵魂有无的问题,反映了什么?
反映了她对封建传统观念的怀疑。祥林嫂对生活无多少希求,只想用自己的劳动换来起码的生存条件,可是尽管她不断努力的追求,拼命的抗争,却得不到这起码的满足,反而成了有罪的人。所以,她对整个传统的封建观念发生了怀疑。
(5)祥林嫂的死鲁镇上的人们反映不同,这表明了什么?
祥林嫂的死鲁镇的人漠不关心,鲁四老爷还骂她是谬种,这些说明人们人们不在意祥林嫂,对她漠不关心,没有同情心。而“我”虽然同情祥林嫂,却无力改变她的悲惨命运。
(6)在尾声部分,结尾最后一句话有什么含义?作用是什么? 最后一句故意虚写,那些“醉醺醺”“蹒跚着的”“天地圣众”哪里会赐福给穷人呢?得到的只是无穷的痛苦和悲哀。祥林嫂的惨死和天地圣众“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气氛形成鲜明的对照,深化了对旧社会杀人本质的揭露,同时布局上也起到了首尾呼应的作用,使小说结构更臻完整。
4.快速浏览全文,思考小说以“祝福”为题,描写了几次“祝福”?这几次“祝福”在小说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小说三次写到了“祝福”。作者巧妙地把祥林嫂悲剧的几次重大变化,都集中在鲁镇“祝福”这一特定的场景中,有关“祝福”的描写,不但表现了祥林嫂悲剧的典型环境,而且也印下了祥林嫂悲惨一生的足迹。
第一次是描写鲁镇上各家准备“祝福”的情景,交代人物活动的社会环境。环境描写预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性,也预示了祥林嫂悲剧的必然性,更揭示出了祥林嫂悲剧的典型性。
第二次是对鲁四老爷家祝福的描写。此处特定的环境描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同时也增强了人物形象的真实性与感染力。
第三次是结尾通过“我”的感受来描写祝福景象。祥林嫂的惨象和“天地圣众”“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的气氛,形成鲜明的对照,深化了封建礼教吃人本质的揭露,同时在布局上也起到首尾呼应,使小说的结构更臻完善的作用。
5.作业设置:第一,听写本课重点生字词;第二,课下完成本课限时规范训练;第三,课下找出本文环境描写的段落或句子,思考其作用;找出本文几个主要人物,并分析其性格。6.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讲述了小说的高潮、序幕和结局以及尾声部分,重点体会祥林嫂的悲剧命运,了解作者对普通劳苦大众的同情之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附:板书设计
祥林嫂再到鲁镇时的肖像: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穿着打扮)脸色青黄、顺着眼,眼角带泪(悲伤)
祥林嫂死前的肖像描写:头发全白、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消尽先前悲哀的神色(麻木)眼珠间或一轮(还有活气)竹篮、破碗、竹竿(已是乞丐)
三次祝福
第一次 鲁镇上各家准备“祝福”的情景 第二次 鲁四老爷家准备“祝福”
第三次 眼前“祝福”的场景及“我”的感受 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流程:
1.回顾前文,带领学生回忆小说的情节,加深对小说的理解。检查学生完成作业情况,让学生分析回答下面2、3两个问题。
2.关于本文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环境描写,小组讨论并回答:
(1)在社会环境的描写方面,作者给我们勾画了一个很典型的“祝福”礼。鲁镇各家各户都在准备“祝福”,其中有一句话“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是如此”这句话点出了辛亥革命以后农村风俗习惯依旧,封建思想依旧。而破折号插的部分又反映出,在这贫富悬殊的社会里,穷人无福可祝,无福可言。这些语句,勾勒了当时的社会环境,揭示了祥林嫂悲惨命运的社会基础及社会根源。
(2)小说中写到了四场雪,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第一场 “天色愈阴暗了,下午竟下起雪来,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 为祥林嫂的死作环境烘托和气氛渲染。(环境恶劣,气氛悲凉沉闷)
第二场 “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到沉寂。” 这是在祥林嫂死后,表现“我”的雪一样的心情——无可奈何和无法言说的愤懑。
第三场 “微雪点点的下来了”“祥林嫂似乎更加局促了,立刻敛了笑容,旋转眼光,自去看雪花” 一方面将过去短暂生活的甜美与现实生活的冷酷形成强烈对比,另一方面又暗示柳妈讲的雪一样的故事将对祥林嫂造成严重的精神打击。
第四场 “远处的爆竹声连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 此处借雪的猖狂,讽刺了分建势力暂时的得意。
3.分析小说中祥林嫂、鲁四老爷和“我”的人物形象
(1)祥林嫂形象分析表 经历 肖像 眼睛 性格与命运或生存状态 初到鲁镇 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顺着眼 善良、新寡
再到鲁镇 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 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被卖改嫁,丧夫失子,精神备受刺激,内心极度悲伤
捐门槛后沦为乞丐 头发全白,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 捐门槛后:眼光分外有神
四婶大喝后的第二天:眼睛窈陷下去
临死: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陷入绝境精神崩溃,倒在祝福的风雪中
总括祥林嫂的形象:祥林嫂是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典型。她勤劳、善良、朴实、顽强,但在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旧社会,她被践踏、被迫害、被愚弄、被鄙视。祥林嫂这个善良的劳动妇女被 毁灭了,她的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社会的悲剧。
(2)鲁四老爷的形象:他是当时农村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他政治上迂腐、保守,顽固地维护旧有的封建制度,反对一切改革与革命。他思想上反动,尊崇理学和孔孟之道,自觉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他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一个重要人物。
(3)“我”的人物形象
小说中的“我”是一个具有进步思想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我”有反封建的思想倾向,憎恶四老爷,同情祥林嫂。对祥林嫂提出的“灵魂有无”的问题,之所以作了含糊的回答,有其善良的一面,同时也反映了“我”的软弱和无能。
在小说的结构上,“我”又起着线索的作用。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都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来展现的。“我”是事件的见证人。
4.小说以倒叙的写作方式结构全篇,有什么作用?
(1)本文采用倒叙的方式,从情节的安排看,把悲剧性的结局放在前面,巧妙地为读者设置了一个悬念,有一定吸引力。
(2)从小说的矛盾关系看,小说开头写祥林嫂在富人的一片“祝福”声中凄然死去,而且引起鲁四老爷的震怒,突出了祥林嫂与鲁四老爷之间的尖锐矛盾,从而突出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
5.作业设置:首先完成课后练习,然后教师讲解限时规范训练。6.总结:祥林嫂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只是想要安心地做一个母亲、一个仆人,但是在那样一个封建流毒遍布于社会各个角落的时代里,这无疑是一种奢望。鲁迅先生的作品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批判性,其文思想及其深刻,本篇小说作者将目光投向苦难深重的中国底层劳动妇女,以主人公发人深省的悲剧命运引领读者去关注小说力透纸背的环境刻绘,体现了鲁迅以文学为启蒙,唤醒民众的一贯主张。
附:板书设计——如上所示小说中四场雪分析表及祥林嫂形象分析表 反思:
第二篇:集体备课
语文教研组集体备课简报互帮互助凝聚集体智慧 合作研修推进高效课堂
药草学校语文组教师集体备课活动
为了提高备课效果和教学水平,增强课堂教学效益,更好地凝聚集体智慧。为增强课堂教学效益,努力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11月2日,我校初中语文组全体教师开展了集体备课研讨活动。
本次活动由初中语文教研组组织,旨在给全体老师提供交流、学习、展示的平台,进而提高我校语文教师的业务能力。活动开始,首先由主备人马秀珍老师对自己的教案和导学案进行分析,阐述,然后,全体老师对每一个教案和导学案展开激烈的讨论。备课过程中老师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把自己的想法、经验、困惑、在教学中碰到的问题都提出来,进行共同的探讨。
全校语文组教师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积极主动参与,在讨论的过程中相互启发,在思想的碰撞中擦出智慧火花。通过此次集体备课活动,开阔了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了教师们的教研水平,大大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使教师们受益匪浅。
第三篇: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心得体会
学校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校采取了年级组集中备课,每月推出一人讲课的方式,进行听课、研讨。教师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下面我也就我校实施集体备课的情况谈几点看法: 第一:集体备课有许多可取之处,集体备课真正集中了各位教师的教学智慧,取长补短,为促进教师“共同富裕”大开方便之门。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能帮助年轻教师迅速成长,引领新教师早日入门,尽快熟悉教育教学,可以使新教师在教学中少走弯路,缩短成长周期。另一方面也让老教师更加谦虚谨慎、严谨治学.第二:个人单打独斗只能使自己越来越落后,完全不适应时代及新课程的要求,而集体备课为老师们提供了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同事们进行教研交流,了解他人的教学思路和方法,相互取长补短,推陈出新,这既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利于我们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
第三:集体备课有利于增强教师间的合作意识,凝聚教师的合力,营造良好的教学研究氛围。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不仅适用于学生,也同样适用于教师。通过集体备课,教师之间学会协作和分享,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加了课堂教学的知识含量。集体备课能大力促进学校的教科研氛围.集体备课中,主备人选择要备的课,主备人先备课,备好后,主备人介绍自己的教学构思、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时数、教学构思、教学设计等,其他成员进行补充、删减、矫正,初步形成教学设计预案,最后主备人进行整合。
本次备课让我们从中学到了不少的知识,明确了新课程改革在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同时,也要求教师自主、合作、探究,形成研讨氛围。本次备课,本组成员坦诚交流,力求完美。通过课堂实践,我们发现我们在备课时还存在一些问题:
主备人介绍教学构思和设计时,我们只是从大的方面进行了修改,有几个细节我们忽略了。比如:课前三分钟时间的控制、指导朗读具体要抓住的词语、朗读的具体指导。
总之,通过集体备课、听课研讨活动,老师们都尝到了合作的甜头,不再紧张别人听课了,更加愿意和别的老师交流了。老师们相信:通过和其他老师的不断交流,我们的不懈努力,我们的课堂教学水平会踏上一个新的台阶。集体备课心得体会(2): 樱桃园中心小学 王艳丽
俗话说: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院。只有搞好集体备课才能从整体上提高教学质量。集体备课是集众人智慧采众家之长,加强集体备课可以提高教学效益,实现资源共享。
我认为集体备课优点颇多:第一,集体备课集众人的智慧与经验于一体,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第二,有利于教师的取长补短,这样能站在更高起点上发展,加快了专业化成长的进程。第三,促进教师间的团结协作,营造轻松愉快的工作氛围
体备课本人的心得体会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核心,集体备课是发挥集体的智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研讨出真知,研讨出效率。” 集体备课作为教师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对于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精神,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集体备课可以有效地避免教师个体研究势单力薄的情况,发挥集体智慧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学中的不足和失误,是教师最快捷的取得进步的学习方式。
下面就我们初二地理组的集体备课具体操作中的点滴感受总结如下:
一、增进感情,取得最佳合作价值
为了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大家要坐在一块商讨教学事宜,就要相互团结,虚心听取别人的教学见解,有时候,为了解决一个问题,上网共同查找资料。一起讨论最佳教学方式,就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们交流探讨倾心而谈,增进了彼此的感情,更达到了彼此合作的最佳境界。“一种思想与另一种思想交换,可以形成两种思想。”
二、好的形式催生愉快合作过程
以前我们的教学基本上是独立的,最大限度的吻合就是教学进度一样。形成了一种同科同室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作业内容不同的教学质量。所以没有现在的集体备课形式之前,怎么上课用什么课件怎么讲基本上都是自己干自己的,也没有想过交流讨论,觉得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开展目前的集体备课形式以来,我们从每个课时的目标到重难点设置、例题、课件的选用,从每个知识点的讲解到配备随堂练习,都进行商量,这样的备课模式水到渠成后便深深地感觉到:教学步骤有条不紊,思路清楚了,每天的工作也条理清晰了。
三、根据学科特点完善集体备课形式和内容。
集体备课的形式应该多种多样,不能仅限于“课前备课”。我们觉得“课后
备课”也很重要,每节课讲完以后个人都会有很多体会,也总要交流一下的。当然,“教学有法,而无定法”,由于各班学生都有其各自的特殊性,教师也各
有自己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和特长。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每个人教的五个班情况差别也很大,为此,在结合各班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在集体备课的指导下,结合自己对学生对课堂的把握,因地制宜地采用最为合理而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施教,创造性地去设计,去发挥,去拓展,去创造,并不是生硬的套用集体备课的模式,这样使具有固定模式的集体备课形式灵活地为教学为课堂服务,使我们优秀的教师团体资源得到了重组和利用。
另外,根据我们在集体备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这样几点,有待探讨解决:
一、集体备课本上的“目标、重难点”能否改为针对具体问题的教研记录?比如:这一节内容中的重难点怎么处理讲解,甚至可以细化到语言的组织、课件插件的使用以及教学挂图和地图的使用等。
二、个人备课本怎样与“学案”结合,才能做到不重复性劳动,不做表面文章?
三、我们的课堂是以学案为主体的,那么集体备课中怎样才能体现学案的主导作用呢?
四、作业、课时压缩了的情况下,学生的成绩来源于精讲精练,那么集体备课中怎样体现?
开展集体备课的几点体会
在一个学校,一个年级,充分挖掘教师的教学潜力,教师之间精诚团结,至教互学,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我认为一个年级的同科教师,经常进行集体备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集体备课的优势
1、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敬业精神
教师中难免存在“文人相钦”的意识,在教学中各自为重的情况时有发生,而为了一个共同目标——有效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大家就要相互团结,虚心听取别人的教学见解,有时为解决一个问题,共同找资料,一起讨论最佳教学方案,甚至废寝忘食。
2、有利于教学相长
集体备课的形式多种多样,不管哪种形式都离不开讨论,相互交流,主讲人讲述自己对教材的处理、教学难点的突破方法、教学过程的设计、试题的精选、教学手段的运用,无疑对听者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主讲人讲的某些独到见解,无疑是一个教学经验交流过程,听者无疑是一个学习取经的过程。而其他老师再发表个人的见解,相互讨论,使听、讲双方的授课水平都得到提高,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
3、有利于中、青年教师的传帮带
我们年级青年教师与骨干教师签定了师徒合同,为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步伐,在集体备课过程中,我们实行说课、上课、评课三环节的师徒帮带方法。老教师讲解一节课,在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尤其是学习难点的突破提出教学建议,然后师、徒相互听课、评课,暴露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处理教材意见、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师徒合同真正落到实处。
4、有利于反馈教学信息
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我们经常碰头反馈教学信息,特别是学生听课、做题时,容易出错和难以理解的概念,相互讲解,集思广益,力求采用通俗语言深入浅出的对学生进行解答。
二、集体备课的几种形式
集体备课的形式多样,可备共享教案、学生学案、说课和碰头讨论等多种形式,坚持集体备课,关键是备课组成员要有事业心、责任心,要虚心向别人学习,才能做到坚持不懈。集体备课有以下几种形式:
1、备共享教案
首先,要明确责任,每人准备一节的教案,要求备课者备好教学目标、能力培养、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育方法、教学辅导手段、教学例题等。从实际出发,写出规范、详细的教案,其他成员也根据自己的经验写出教案,然后全组成员一起讨论、修改,最后确定为共享教案,供备课组成员教学借鉴。
2、备学生学案。
学案主要适应于那些概念抽象、学生不易理解的章节,如:同源染色体、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等内容,教师备学案,就是要把那些概念抽象容易混淆的问题,写成通俗易懂的阅读材料,便于学生自学。备学案时,应明确告诉学生学习目标、学习重点。温故而知新,通过填空、选择题的形式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容易混淆的概念,通过分析对比的形式,使学生自己比较,从而抓住知识的内涵与外延,明晰知识的异同。总之,学案应当就是学生的自学提纲。一个好的学案应该既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能基本学懂,又能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衍生对新知识的渴望。
3、相互说课
“减数分裂”的教学一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在备课时,我们每个备课成员事先都作说课准备,然后坐在一起相互说课,每人把这节内容怎么教,从新课的引入、概念的延伸、通俗的比喻、基础练习的习题等,都说一遍,大家互相倾听,互相思考,互相借鉴。在说课的过程中,我们不但注意教学方法的运用,还注意教学理念的运用,如讨论生长素发现的教学时,我们讨论了哪些内容必须让学生看书,哪个问题必须让学生讨论,哪个问题必须展示实物和图表,哪些内容应当采用多媒体手段,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把握。我们深感凡经过我们集体研究备的课,学生学得轻松,教学效果显著。
4、课后反思
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集体备课的一种补充和延伸。课后反思内容包括:①哪些知识点学生难以理解,原因是什么;②哪些题目学生容易做错,是教学方面的什么原因;③哪些难点用什么方法处理最好;④哪些问题或概念比较抽象,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容易突破;⑤哪些题目过难,超出了学生现有认识水平;⑥哪些实验通过改进效果更好;⑦哪些新课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引入,学生最感兴趣等等。
三、集体备课的体会
集体备课有利于发挥每个教师的长处,集思广益,扬长避短,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质量。为把集体备课发扬光大,我觉得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1、要有团结协作精神。
首先备课组成员要相互团结,相互理解,抱着虚心向别人学习的态度,参加集体备课。其次要勇于交流,刻苦钻研,主讲人要精心准备、钻研教材,听讲人要认真分析,才能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把集体备课当作一项重要的教研活动来抓,不能敷衍了事。
2、要渗透教育新理念
有的老师集体备课时,往往只注重教师如何教,怎样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只注重知识的重点怎样讲解,难点怎样突破,怎样精讲习题,巩固所学知识,而忽略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我们根据新教材的特点,在集体备课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探究性学习,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归纳总结出抽象的概念。使学生融入到“我要学”氛围之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要切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目前,市场上配合教材的课外辅导资料铺天盖地,有好多过时或有争议的题。所以教师选试题时,一定要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做到去伪存真,精选精练。打比方要形象生动,提问能激发学生兴趣,要让学生跳起来能摘到桃子。
总之,充分发挥备课组德集体智慧,同事之间相互交流、经常磋商、揭露问题、共享反思,教师之间便能相互促进,教学相长,共同提高。
第四篇:集体备课
《金色的草地》集体备课教案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年 级 三 年 级 学 科 语 文 姓 名 刘 卫 民
.《金色的草地》集体备课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认识2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书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使劲、绒毛、假装、这些、引人注目、钓鱼、观察、花瓣、合拢、手掌、有趣”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读懂课文内容。过程和方法:
1.课前预习了解课文内容。
2.通过播放课件理解课文内容和思想感情。
3.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进一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读2个生字,会写13个字。
2.初读课文,理解感悟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教学流程
一.设疑激趣,导入课题。
1.大家喜欢郊游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郊游!那在你的心目中,草地是什么样子的?
2.那大家见过金色的草地吗?那老师今天就带大家去看一看那金色的草地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板书课题:金色的草地 3.播放视频,要求思考课文主要写了那两件事情呢?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想亲自在那金色的草地上走一走吗?,那可不能两手空空呀!那我们就带上生字宝宝作为礼物去看看,好吗?(课件出示读书要求)(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字、句就返回过去多读几遍。(2)利用生字卡片同桌互相合作学习,你指我认,互读互查生字掌握情况。
2.生字宝宝都藏到这些词语中去了,还认识他们吗?赶紧先和他们打个招呼吧!3.讲解两个多音字:朝 假
三、感知课文,探究草地之谜。
1.师:生字宝宝和我们成为了好朋友,草地管理员说大家可以拿到入场券了,现在我们就手拉手,一起到草地上去玩一玩,那这片草地在哪呢?(课件出示图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指名读、男女生读、齐读)
2.听老师读课文,什么时候愿意和老师一起读就和老师一起读。读完之后老师要让大家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发现了草地的什么秘密呢?用笔把它画下来
3.草地为什么会变色呢?课件出示填空题,帮助学生理解 蒲公英的花就像(),可以()、()。早晨,花朵(),草地就是(); 中午,花朵(),它是(),草地也是(); 傍晚,花朵又(),草地就()。4.同桌互相交流(指导朗读,配表情读、带上动作读等)5.所以作者说——多么可爱的草地!
6.那作者为什么会发现草地会变颜色及其变色的原因呢? 7.其实大自然中还有许多好玩有趣的现象,只有细心观察的小朋友才能发现他们的奥秘。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像文中的小男孩一样,不仅发现它们的神奇之处,还能找到其中的奥妙!
四、写字指导
过渡语:聪明的孩子们,仔细观察这两个生字朋友,想对大家说些什么吗?
1.投影出示田字格中的“耍、劲”
2.在书写时,你有什么地方要特别提醒大家吗?教师随机范写,学生书写。
3.学生练习书写生字。
五、课后作业:
1.演一演:金色的草地不仅可爱,还给兄弟俩带来了快乐,同桌相互合作演一演兄弟俩在草地上玩耍的情景。2.说一说:把这么可爱的草地介绍给你周围的人。
3.找一找:你的身边有没有这么有意思的地方或花草,写下来和同学
们交流一下。书设计:
2金色的草地
早 午 晚
可爱(细心观察)绿 金 绿
第五篇:集体备课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八单元复习教案
第七单元
一、课文简析:
本组由四篇课文、“口语交际、习作七”和“回顾、拓展七”组成。四篇课文中《老人与海鸥》、《最后一头战象》是精度课文,《跑进家来的松树》、《金色的脚印》是略读课文。
本组课文,从不同角度,描写了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发生的人和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读来令人难以忘怀。《老人与海鸥》以真情感人,结构清晰。课文前半部分写老人照料海鸥,后半部分写海鸥送别老人。作者抓住老人的神态、动作、语言和海鸥的动作细致描写,为我们展现了一幅人鸥和谐共处的魅力画面。《最后一头战象》以时间为序,扣住“英雄垂暮”“重披战甲”“凭吊战场”“庄严归去”四个感人的片段,用生动优美的语言记叙了嘎羧生命历程中最后辉煌和庄重,以充满深情的笔触歌颂了嘎羧的高尚情怀。《跑进家来的松树》的作者以儿童的视角,用充满童趣的笔触,通过具体事例塑造了一只聪明可爱、动作灵活的小松鼠。它千方百计地贮存冬粮、晒蘑菇、给自己垫窝,有些荒唐却可爱至极。细细读来,课文处处洋溢着作者一家人对松树的喜爱。《金色的脚印》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以主人公正太郎的观察视角为明线,以正太郎与狐狸一家日益亲近的情感及行为变化为暗线,双线交叉,歌颂了爱的力量,赞美了人与动物之间和谐相处的美好关系。
二、字词的巩固
在第七单元的词语盘点里共有要求读写的词语28个,分别是塑料、饼干、节奏、乐谱、吉祥、企盼、急速、日寇、埋葬、阵亡、喘息、香蕉、皮革、凝重、华贵、英武、气概、伤感、苍茫、石碑、抑扬顿挫、相依相随、焦躁不安、漫不经心、久别重逢、横遭不幸、震耳欲聋、浴血搏杀。要求读记的词语有19个,分别是储备、干脆、失踪、闲逛、镌刻、缘故、暗淡、消瘦、知觉、空落落、光秃秃、冷清清、直勾勾、不甘落后、千方百计、哭笑不得、长途跋涉、大摇大摆、无影无踪。在这些词语中,我都会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中熟记熟读,不管是读记还是读写都会听写,在期中期末考试中高段就经常会考到读记中的个别词语。在生字词教学的时候,我的习惯是把平翘舌、前后鼻音和特殊韵母标记出来,以免学生在看拼音写词语的题型中出现十分现象。其次,根据我个人教学经验,会把一般学生容易写错的字特别提出,并书写在黑板上,讲解笔画、笔顺。如:吉祥、急速、日寇、凝重、英武、苍茫、石碑、抑扬顿挫、焦躁不安。然后,可以顺带复习四字词语的解释,让学生熟记词语的意思。读记中还出现了ABB形式的词语,也可以让学生照样子多说几个。另外,课文当中还有一些多音字的读音,如:褪色(shǎi)旋(xuán)涡 蹿(cuān)出 排山倒(dǎo)海 浴血(xuè)搏杀
三、文中重点句子
1.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撮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就扫得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这是老人喂海鸥的一个细节描写。老人的动作时那么娴熟,与海鸥之间的配合是那么默契、那么和谐!“扫”字把鸥群吃食的样子描绘得生动鲜活。海鸥有节奏地翻飞着雪白的翅膀,那场面,像一幅灵动的画,更像一首美妙的歌。2.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这是作者对嘎羧动作、神情的描写。细腻生动,寥寥几笔却清晰地表达出一头英勇的战象积淀在心中的深沉的情感。“呼呼吹去”“久久地”“摩挲”“泪光闪闪”,使读者深刻地感受到嘎羧见到象鞍时内心涌动的对辉煌过去的深深留恋与回味。
四、口语交际、回顾拓展七
第七单元的日积月累是来自唐朝的李贺写的《马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这首诗看起来是写马,其实是借马来抒情,抒发诗人怀才不遇,不被统治者赏识,但又热切期望自己的抱负得以施展,可以为国建立功业。
口语交际习作七主要是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了许多有关于动物的故事,感悟到人与动物之间的深厚情谊,对动物有新的认识。学习文中作者写动物时所用的方法,然后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写一篇关于动物的作文。
第八单元
一、课文简析:
本组由四篇课文、“口语交际、习作八”和“回顾、拓展八”组成。其中,《伯牙绝弦》《月光曲》是精读课文;《蒙娜丽莎之约》《我的舞台》是略读课文。本单元围绕“艺术的魅力”这一主题,从古今中外的乐曲、绘画、戏曲几方面折射出艺术的魅力。在写作方法上的特点:1.在叙事时展开联想和想象;2.把眼前看到的和内心的想象自然融合在一起。《伯牙绝弦》这篇文言文讲述了春秋时期楚国著名音乐家俞伯牙以琴得知音、摔琴谢知音的感人故事,也成就了一个千百年来传为美谈、名扬中外的“知音”典故。《月光曲》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即兴创作并演奏《月光曲》的故事。故事表现了贝多芬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的才华,以及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热爱。《蒙娜丽莎之约》的作者用细腻的笔触、传神的语言重点介绍了《蒙娜丽莎》画像。作者将看到的画面和内心的想象融合在一起具体描写,不仅表现了《蒙娜丽莎》这幅名画的魅力,还展现了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的精湛画技和天才想象力。《我的舞台》是一篇回忆录。文章以“我”的成长为线索,紧扣题眼“舞台”,回忆了“我”在娘胎“登台唱戏”、刚会走路时模仿“演戏”、六岁拜师学艺以及几年后在大师面前认真演戏等有趣而充满童稚的小故事,反映了在“艺术和生活的舞台上,勇气和力量让人走向成功”的道理。
二、字词的巩固
本单元的词语盘点读写有14个,分别为谱写、幽静、蜡烛、失明、纯熟、陌生、清幽、琴键、陶醉、飞奔、记录、莱茵河、霎时间、微波粼粼。读记中有27个,为探访、交涉、风采、赴约、淡雅、捉摸、衬托、幻觉、深远、降生、模仿、身段、造就、抗议、风度、炼就、毅力、有朝一日、大洋彼岸、不解之缘、暗无天日、眼冒金星、为所欲为、暑去寒来、不在话下、窃窃私语、无言以对。对平翘舌、前后鼻音分类,标注出来。再次解释词语的意思。容易写错的字有:清幽、琴键、霎时间、微波粼粼。还应注意多音字的读音飞奔(bēn)、直奔(bèn)、绷(běng)着脸、绷(bēng)带。
三、文中重点语句
1.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这两句话表现了伯牙的琴技出神入化,子期的欣赏水平高超。两句前半部分写伯牙心中所想,即琴声所表现的高山流水;后半部分写钟子期听着琴声所产生的联想和想象:“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后人根据这个动人的故事,编写了乐曲《高山流水》,并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2.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这段话是皮鞋匠听着贝多芬的琴声,联想到海上明月升起的奇丽画面。由联想的内容可知,贝多芬的琴声经历了“清幽舒缓—明快悠扬—高昂激越”的变换,而这正是源于贝多芬思想情感的变化:清幽月光下弹琴时的心绪平静——面对贫穷善良、酷爱音乐的盲姑娘时的心情激荡——对不平等社会的内心愤慨。这段话不仅表现了贝多芬的高超琴艺,更表现了他博大高尚的情怀。这里有一个写法提示:就是区别联想与想象。联想”指由于某人或某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想象”指想出不在眼前的具体形象或情景。文章中的联想和想象都是由事物引发的,都是作者思考活动的结果,所不同的是: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内容比较单薄,一般不出现具体的形象化的情景描写,有的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想法。想象虽然也是由具体事物引起的,但设想(假想)出来的内容比较丰富,一般都有具体的形象化的情景描写,而这些形象化的情景是眼前看不到却又合情合理的。
四、口语交际、回顾拓展八
第八单元的日积月累是16个成语,都是关于艺术的,在写本单元习作的时候可以试着多运用。本单元的习作是关于艺术的,它可以是一件做工精美的工艺品,可以是一幅优美的画卷,可以是一种才艺,只要将阅读中体会到的表达感受的方法运用到习作中去,初步学会在习作中融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