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效课堂开题报告
篇一:高效课堂研究开题报告
《中小学各学段高效课堂模式的构建及其衔接的研 究》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乌审旗教育系统课题组 张晓云
《中小学各学段高效课堂模式的构建及其衔接的研究》经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领导小组批准,被列为内蒙古自治区基础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批准号:nyjgh2012076.根据《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管理办法》的规定,召开课题开题论证会,由我代表课题组作开题报告,请予以审议。
一、此类课题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1.国内外研究领域现状:国外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开始于20世纪上半叶,迄今为止,他们已经分析了多种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目前,国内各地也纷纷开展了关于教学有效性和高校课堂教学的研究。大量先进教学理论和教改经验为我们深入开展本课题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新课程改革以来大多数地区和学校还是处于“穿新鞋走老路”状态,在实际的教学中,老师还缺乏拥有高效教学的理念以及相关的策略,正因为此,我们的课堂还会呈现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也很辛苦但收益不大的现象,因此由于课堂教学效率不高而导致“课内损失课外补”之现象比比皆是。2.此课题研究的价值在于:
通过《各学段高效课堂模式的构建与衔接研究》课题研究。
(1)为素质教育注入活力,构建一种符合教育规律的更科学、更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2)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建一个平台,培养一批乐于追求课堂教学艺术和勇于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新型骨干教师。
(3)为学生自由发展搭建一个平台,培养一代乐于自主学习,懂得与老师和同学合作学习的新型学习者。
(4)把师生从满堂灌输,题海训练的高强度、低效率的传统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让课堂变得轻松、快乐而高效。(5)打破学段的界限,唤醒教师对学情的深入分析,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围绕小学、初中、高中学段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为破解学段衔接难题、提高教学实效提供有效策略。
二、研究的内容
高效课堂,是高效型课堂或高效性课堂的简称,顾名思义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高效课堂基于高效教学。
课堂高效的问题,研究及论述颇多。但有个基本的描述,即: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体现:一是效率的最大化。也就是在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受益量。主要表现在课堂容量,课内外学业负担等。
二是效益的最优化。也就是学生受教育教学影响的积极程度。主要表现在兴趣培养、习惯养成、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与品质等诸多方面。
只有效率的最大化或只有效益的最优化的课堂,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只有二者的和谐统一,“高效课堂”才能形成。简言之,“高效课堂”至少在教学时间、教学任务量、教学效果等三个要素方面有突破,概括为:轻负担,低消耗,全维度,高质量。2.课题研究内容及重点
(1)课堂教学高效性因素研究。
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实际与评价要有新的教育理念支撑,要对现行的课堂教学从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和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全面深入的微观分析。对课堂教学环节要观察、听课、评课、个案跟踪研究;对课堂教学结构要进行分析研究;对课堂教学的辅助媒体进行分析研究;对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过程进行分析研究;对课堂教学中师生言语行为进行分析研究;对课堂教学的时间和效率进行分析研究;对筛选、提炼各科高效教学策略并加以验证分析;探究课堂教学过程优化的方法,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务实创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与评价体系。
(2)学科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在课题的研究中,将突出探索新课程理念与课堂教学实际如何有机融合,把理念落实到课堂,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将重点探究课堂教学的策略,并构建传统与革新有机结合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将开展课堂中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矫正研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开展后进生的多元评价研究,让我们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以促进学生全面素养的整体提升等等。(3)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高效学习的策略研究
为了将这一问题的研究引向深入,我们细分为若干具体问题: ①促进学生高效自主学习的策略
包括:如何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如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如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如何训练学生自主学习的速度,如何检测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如何处理学生自学与教师引导的关系等。②促进学生高效合作学习的策略
包括:如何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如何进行合作学习的指导,如何实施合作学习的监控,如何开展合作学习的评价,如何处理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等。(4)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高效教学的策略研究
从教学理论上看,教学策略可以帮助教师从整体上综合地认识和探讨教学过程中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多样化的表现形态,更新教育理念,有利于从动态上把握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从教学实践来看,教学策略既是教学过程理论体系的具体化,又是建立在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的,既具体、简明、可操作,又具有概括性、完整性和系统性,教师通过对自己教学实践的考察,立足于对自己的行为表现及其行为的回顾、诊断、自我监控和自我调适达到对不良的行为、方法和策略的优化和改善,加深对教学活动规律的认识理解,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5)各学段学校课堂教学模式相互衔接的研究。
在一个特定的地域中,多种力量、多种模式不利于形成共识,形成合力。“百花齐放有时可能导致一花不放,只有一花先放,才能迎来百花齐放”。基于这样的认识,各学段学校在致力于高效课堂研究与实践的过程中,侧重于各学段教学模式衔接的研究。通过在全旗内最终完成一种对教育模式的“聚焦”,生成一种整体工作思路上科学性与一致性的统一。(6)高效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建立的研究。
课堂教学实践与评价研究包括教师教的实践和学生学的实践,教师教的评价和学生学的评价。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放在教师的教学实践的高效性的评价上。从理论层面考虑,课堂教学实践复杂多样,又是随教学情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变化而变化,不同的教学理念又会产生不同的教学实践,因此本课题研究范围限定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实践的实效性上。评价主要是关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实现程度。从实践层面考虑,各种教学实践在操作上往往不在一个水平上,大到选择教学方法,小到对某个知识点过程的讲授,因此本课题将课堂教学实践与评价研究范围限定在课堂教学环节和课堂教学过程上,努力建立一套适合高效课堂教学的评价体系。
什么样的课堂才是我们追求的理想课堂?主要针对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效率低、效果差、效益小的问题,选取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一边研究一边实践,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改革措施,探索一套比较科学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三、研究的思路
1.研究思路:以行动研究法贯穿研究全过程,边实践、边探索、边修改、边完善,将理论与实践,成果与运用有机地统一起来。2.本课题的重要观点:
(1)高效课堂的概括: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
(2)高效课堂的四个核心词:a、教育即解放b、教师即开发c、学生即创造d、教室即成长(3)高效课堂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a、关注学生弱势群体,从最后一名学生做起,人人成功才谓成功,唯有“水涨”才能“船高”; b、教材分析的“无边界原则”。不讲“进度”,只要“目标”,人人学会才是目标。(4)高效课堂在“命门”:“开放”是前提,“关键”定成败,产品是课堂,模式出效益,流程生能力。a、“开放”是前提:教师要敢于放手,学生学习能力来自“开放”。开放的程度决定了教育的高度。穷人的孩子为什么早当家、能当家?放手就是爱,放手就是“放生”,开放就是解放;b、“关键”定成败:一切取决于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意识是否真正觉醒和发挥。回到教育的“原点”,探索“人”的教育,尊重学生的学习权利,用“展示”解决学习的“内驱力”,形成学习的“兴趣中心”;c、产品是课堂:要制定课堂标准,淡化教师的“课堂艺术”。再靠教学技艺“包打天下”绝对是一厢情愿,“茶壶里面起波澜”不解决问题,唯有重视课堂标准,才能“生产”出合格的课堂,才能保证让每一个人的每一节课都合格;d、模式出效益:用四个月的时间,解决模式的“硬着陆”,任何人在临帖阶段都不准许超越模式。“机动车靠左行驶”,宝马车概不例外,这就是“规”,亦为课堂“之道”;e、流程生能力:掌握了模式,习惯了流程,便能产生良性循环,形成“能力”,即所谓“熟能生巧”。
四、研究的目标
1.通过研究,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与教师的专业成长的目标。通过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策略研究具体实现以下研究目的:
①形成教师对高效学习指导的具体策略和一般性策略,构建学生高效学习的课堂教学平台; ②形成教师对高效教学实验的通识策略和个性化策略,构建教师高效教学的课堂教学策略模块;
③构建理论支撑框架,实施具有可行性,操作性的有效课堂案例研究的实验方案; ④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高效学习和教师的高效授课形成有效的评价标准及评价体系; ⑤结合各学校实际,进行“教”和“学”实效性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大面积提高学校教学效率。
2.通过研究,各学段学校要构建相对规范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目的是减少学校、年级变更后,可能产生的对由于教师教学方法与自身学习方法不适应而带来的负面影响。保证教学思想与操作思路的统一,保证区域性教学风格的一致性,最终确保学生在各个年级段学习习惯的连续性和适应性。
3.通过研究,打造具有专业素养的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强化各学校开展科研的组织与研究能力,促使学校科学发展、内涵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辅以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比较研究法。为研究提供理论及事实依据,并通过纵向、横向比较,不断完善研究,及时总结出规律性的实践经验。本课题将采取行动研究的方式,研究方法主要有: 1.观察法。
研究课堂必须观察课堂。本课题将采用两种方式实地观察课堂:一是日常课堂观察,即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观察学生的学、审视自己的教;二是局外结构观察,即课题组组织参与研究的教师深入某位教师的课堂,带着研究的问题,按照一定的程序,采用明确的观察提纲或观察记录表格,对课堂教学现象进行观察、记录。2.案例研究法。
本课题将经常选取典型的教学案例进行深入剖析和研究,最终形成一批体现课题研究特色、具有参考价值的案例。3.叙事研究法。
教育叙事研究,即教师以叙事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和诠释。本课题积极倡导教师开展教育叙事,在叙事中反思自己的教学,在反思中深化对教学问题或教学事件的认识,在反思中提升原有的经验,在反思中修正行动计划,在反思中探寻教学事件或行为背后所隐含的意义、理念和思想。4.经验总结法。
本课题的研究,将注重实际、注重实践、注重实效。在大量的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总结成功的经验,并适当进行理论上的提升。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2012.1—2013.8)
① 查阅文献,收集国内外最新的课堂教学研究资料,组织研讨,分析论证。
② 组织调查部分学科的教学课堂现状,分析课堂教学高效与低效的特征,完成调查报告,确立课题,完成课题研究方案。
③ 组建课题组,组织子课题主持人和骨干成员培训会,提出具体任务和要求。2.实施阶段(2013.8—2014.9)① 分工落实。
② 进入课堂,通过听课、评课等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研究典型案例。
③ 通过同课异型、异课同型等赛课及分析完成有关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阶段实验报告。④ 邀请专家会诊,引领解决实验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形成有效性课堂教学实施的策略。3.中期总结阶段:(2014.9—2015.9)
中期总结,展示初期成果;进行反思,调整方案。4.结题阶段:(2015.9——2016.1)
整理各项成果材料,撰写结题报告,展示课题成果,接受终期评估鉴定,经验成果在教学实践中推广应用。
篇二: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开题报告
甘肃省静宁县德顺小学课题负责人 杨小生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追求高效教学是教学的本质所在,也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更是教育事业实现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也不轻松,质量又不高的问题,因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核心课题之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也提出,要“把教育资源配臵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在我校组织的针对课堂教学情况的问卷调查中,其结果反映出我校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着如下几个共性问题:一是教师课前准备不够充分,课堂教学盲然;二是新课前盲目出示学习目标,淡化了情境创设,整个教学机械呆板,不够生动,对学生没有吸引力;三是教师讲得太多,给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太少,学生无法当堂完成作业;四是教师较多是关注自己的教,而较少关注到学生的学,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自学流于形式;五是教师对学生的关注面太窄,差生容易被忽视,造成学生两极分化严重等等。存在这些问题的课堂,其教学效率很难保证。这种“教师中心,机械模仿,系统传授”的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缺乏思辩与创新,学生的主体性难以体现,学习积极性被压抑,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空谈。要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必须改变现有的这种缺乏生命活力的、僵化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核心概念界定及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核心概念界定
(1)对“高效课堂”的界定
“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一般来说,高效课堂效益评价主要标准是,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正确、流利、有感情,课堂充满激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强,目标达成率在95%以上。前提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会不会学,乐不乐学,核心是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立足点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
(2)对“教学模式”的界定
“教学模式”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一套计划或模型,是基于一定教学理论而建立起来的较稳定的教学活动的框架和程序,也就是各种教学活动有机地连接在一起从而组成的具有动态性的过程,从微观的教学活动的角度看,它具有变化性,但宏观的过程角度,又具有比较稳定的过程形式。一种教学模式由几种教学策略或教学方法实施的教学活动组成。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在某个具体领域的具体化,同时又直接面向和指导教学实践,具有可操作性,它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2.理论依据(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它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播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主动建构意义的方式获得的。其理论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
(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倡导的学习原则:①在学与教的关系上,应该臵学生于教学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组织教学;②在教学目标上,要以教会学生学习为主,而不是以传授知识为主。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主要做法
1.英国肯特布雷大学爱伦·史博教授研究的“优秀的教与学”和我们研究的“高效课堂”从本质上看是一致的,都是在追求教学的最高效率,爱伦·史博教授对高效的理解是从高效享用学习资源,单位时间内高效学习,高效完成个性化学习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高效互动与滋养四个方面来研究的。与我们新课标中所提到的三维目标也是吻合的。艾伦·史博教授的研究对英国小班化的教学起到了积极地推进与优化的作用,而与我们国内的大班额集体授课的现状不太适用。
2.全国著名课改专家李炳亭先生近年来专注于“高效课堂模式”的推广实践工作,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论素养,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特别是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受到全国教育同行的高度评价。目前国内影响较大的、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课堂教学模式有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模式,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高效课堂等。但是这些“高效课堂模式”适用中学生的比重较多,而适用于小学的内容占的比重较少。
四、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本课题主要是课堂教学实践中的行动研究。本课题研究主要有三方面的目的和意义:
一是探索出适合我校小学数学特点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意义:改变我校现有的缺乏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可以解决我校课堂教学中现有的一些问题,使课堂不仅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而且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土。
二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意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要我学”转为“我要学”,面向全体学生。通过高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习,从而实现终身学习。三是以研促教,加快教师的专业成长。意义:促进我校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树立高效教学观,逐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进而优化教学,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服务。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
预计用两年时间达成如下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适合小学数学特点和我校实际的高效课堂教学策略和课堂评价体系。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校教学质量。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有效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积极参与,乐学、会学,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4.通过本课题研究,增强教师的教研意识,促使老师们加强学习和交流,打造一支爱学习、会研究的教师队伍。
5.在研究过程中,举办多种形式的学习交流活动,促进学习型校园的创建和积极向上的校园人文氛围的形成。
六、课题研究的内容
1.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
(1)通过问卷调查、现场听评课、教师访谈、学生座谈等途径,调查研究目前我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2)通过理论学习,研究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什么,学生观是什么,对课堂教学有哪些要求,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
(3)通过对当前国内有影响和实效学校的课堂教学的观摩学习,研究他们课堂的特点、基本点、基本模式、课堂评价、要求和管理等。
(4)研究教材,教材是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载体。研究对教材把握、处理的度和呈现形式。(5)研究学情,要分析学生现有的水平和对教育教学内容的思维能力、接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学习兴趣、动机、意志、情感等。
(6)研究学法和学习方式,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研究自学、帮扶、互学;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存异质疑、交流展示等学习方式的组织和引导要点。(7)研究教法。立足学情和教材不同内容和课型,运用什么样的课堂组织形式和教学策略,才能使学生高效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8)研究课堂评价。对学生实施有效的课堂评价是成功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研究,初步制定出各学科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可持续作用”的、侧重于学生学习过程的课堂评价体系。
2.通过分析存在的问题、理论学习、观摩学习、教材研究、学情研究、学法教法和课堂教学评价研究,探索出适合本学科的课堂教学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小学数学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七、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行动研究,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比较研究,访谈等。
八、实施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时间为2011年3月——2013年4月,共分为五个研究阶段。第一阶段:调研、动员、组织学习阶段(2011年3月—2011年4月)
1.通过开展问卷调查、教师访谈、学生座谈、课堂观察等途径,了解我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组织召开多种形式的教学改革讨论会,组织多种形式的学习交流活动。
3.教学骨干赴洋思中学现场观摩学习“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4.组织赴洋思中学学习的教师开展校内课堂教学改革研讨课。5.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理论、教改动态,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话教改,谈困惑。
第二阶段:初步探索实践阶段(2011年5月—2011年7月)1.成立《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组并开题,制定课题实施方案。2.课题组成员在课堂教学中改革实践,上研究课。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不断实践、反思、学习、探讨、改进、再实践。
3.学校为课堂教学改革创设条件:配臵电子白板,在校园网上建专题学习空间,增添学习资料、加强教研学习的力度以提供智力支持等。4.改变课堂教学评价方式,“以学论教”,初步制定出能指导课堂教学改革总体方向的“德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表”。
5.积极开展新模式研究课活动,如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各子课题组研究课等。第三阶段:深入实践阶段(2011年8月—2012年10月)
1.各子课题组全面、深入地开展课改研究。子课题组成员加强相互听课和研究。各子课题组负责人要带头上模式研究课,课题组每周要推出至少两节组内模式研究课,并及时评课、总结、改进、调整。
2.每个年级设两个教学模式改革实验班,实验班的教学都要按新模式来组织课堂教学。实验班老师加强学习和交流,课题组组织实验班老师每周开一次实验研究会,找问题,想措施,及时调整。3.对实验班的学生进行纵向跟踪对比研究,对实验班和非实验班的学生进行横向定期对比研究。
4.组织校级公开研讨课、请课题组优秀教师上示范课、课堂教学比赛、经验交流会、专家讲座、专题培训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教师的研究水平,改进实践模式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追求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5.课题组总结形成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和课堂评价体系。第四阶段:全面实施阶段(2012年11月—2013年1月)
1.在全校全面开展新模式的课堂教学。要按课题组总结出来课堂教学模式来组织教学。2.课题组及时总结改革中的成功经验,每周开展两次交流研讨会,推广经验,改进不足。篇三:《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教育质量》开题报告 《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教育质量》开题报告 龙湾小学 王 杰 鲁方姣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越来越需要人们彻底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用新的思想、新的方法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课堂教学模式,便成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意义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我校提出“高效课堂教学研究”,课题。在实施新课程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校始终将优质高效课堂的研究作为重要突破口,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不断改革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大胆创新教学管理机制的同时,总结出基于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高效课堂”教学。
随着课程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对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的不断查找,我们发现目前的课堂教学仍然普遍存在着一些突出的共性问题:
1、平铺直叙多,创设情境少。
2、教师讲得多,学生活动少。
3、随意提问多,激发思维少。
4、低效互动多,当堂落实少。
5、重复作业多,分层布置少。
6、课型研究少,课堂效率低。
7、题海战术多,有效延伸少。
8、继续传统多,自主创新少。上述种种现象表明,新课程的理念还只是在教师的口头上,并没有落实到日常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是落实新进行教育理念的主阵地,课堂教学创新是教育创新永恒的主题,也是提高学校综合办学实力的关键。课堂教学作为学校工作的主阵地,要求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教师转化角色,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要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扮演支持者、辅助者、合作者的角色;重视有意义的教学,强调以学习为中心,强调学的核心地位,教师的教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教服务于学。为了更好的实施新课程改革,改变当前新课程实施的肤浅状态,促进新课程的实施由“边缘”到“核心”,我们必须加强对课堂的研究和探索,努力改变现行课堂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着力构建自主高效优质的课堂,实现课堂教学的“真正革命”。更需要重视、强调发展,应进行课堂教学创新。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要求教师通过课堂教学的创新过程来不断发展和完善自我。传统课堂教学在很多方面存在着直接或间接扼制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妨碍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观念、体制、行为以及环境等因素。如,培养目标过于强调统一、划一与知识教学;重视学生考分和考试等定量评价(定性分析评价问题)。忽视对学生个性和能力的多样性做出发展性评价;教学中重教有余,重学不足;灌输有余,启发不足;复制有余,创新不足;在个性发展方面,过多地强调教育规范的统一和要求的共性,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自由和个性生存空间。因此,要实现素质教育的理想,培养出创新人才,必须对传统课堂教学进行重大变革。
基于新课程改革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应该说正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若果这项尝试能够获得成功,或者得出一定的经验,它必将对我校的教育教学产生深远而广泛的影响。一方面,它可以有效地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更可以使我校的新课程改革工作找到一条合适的道路。进而带动相关工作全面进展。
同时,通过此项课题实验,可以形成一支骨干教师队伍,一支研究型的教师队伍。从而带动我校教师的专业发展。而借此形成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和教师专业化发展,则是一个新的改革思路。要实现课堂教学的创新,教师就必须成为研究者,成为研究教学实践问题的专家,这是现代教育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客观要求。
本课题的提出,就是要有目的地组织教师的教学创新,组织教学难点的集体攻关,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通过课题的研究,形成具有龙湾小学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大规模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全面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增强学校总体实力。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高效课堂的“高效”,指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效率高,二是效果佳,三是效益大。
(三)与本课题有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包括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及观点)课题申报之初,我们作了充分的前期准备,进行了大量的文献研究,发现:关于“高效课堂”,国内外专家专著未有明晰的定位和阐述,“高效课堂研究”也还未成体系,比较多的是关于“有效课堂教学行为”的观点呈现。
国外关于教师课堂行为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研究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1)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标准。(2)教师角色行为的研究主要是将教师角色行为置于角色规范、角色期望、角色背景、角色一致和角色冲突等常用的角色观念下进行的,并且这些研究几乎都是与教学效能的关系联系在一起的。国外学者对师生互动行为的研究,虽然着眼点各不相同,但都是基于全班学生的特性这种内在教学情境而进行的。
国内有效教师行为的专题研究虽然较之国外起步较晚,但研究内容与国外的研究基本相似,只是在具体表现形式上有所区别。它主要集中于教师行为的有效性、教师行为的结构、新课程中的教师行为等问题上,且教师行为的有效性研究,与国外的教师行为标准的研究有着很大的重合之处,其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教师行为的效率;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研究则与国外的教师角色行为研究有异曲同工之处。
新课程背景下高效教师行为标准的研究尚不够深入,师生互动行为的研究也出于起步阶段,不少相关研究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或者宏观管理层面而没有深入课堂,不少领域还有很多空白。因而,我们认为我们的研究很有必要。
(四)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研究重点 研究目标
1、改善课堂教学模式,探索高效课堂教学规律。
2、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3、教会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
4、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降低教师的工作强度。研究内容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效果和效益的策略。主要针对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效率低、效果差、效益小的问题,选取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一边研究一边实践,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改革措施。
1、教学准备的高效性。
2、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3、训练检测的高效性。
4、课后辅导的高效性。
5、教学评价的高效性。研究假设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社会各界都在提倡给学生减负,不能占用学生的休息时间,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毕生都要研究的课题,把老师和学生都从题海和加课中解放出来,让教师快乐地教,让学生快乐地学。在教学实践中,课堂低效一直是管理的一大难题。课堂的低效能导致学生厌学和教师厌教。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不少同行都在艰难地探索构建高效课堂的途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1、抓好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转变。
2、开展以学课标、研课本、研方法、课后反思等为主要形式的校本研究。
3、通过“备、教、批、辅、考”等常规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效率。
4、研究和设计好课堂提问。
5、加强对课堂节奏的把握和管理。
6、积极实施小组互助学习。
7、实行“因材施教、因材施学、因材施练”。创新之处
全员参与,师生互动。
(五)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以教研组为单位,由各备课组具体实施,营造浓厚的研究氛围,加强理论学习,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各学科的教学实际,紧密结合当前教改的前沿理论,在平时教学研究的基础之上,结合“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开展研究;设信息库,利用学校信息组、计算机房、广泛收集有关资料和信息,重视横向、纵向比较研究,充实课堂模式研究的理论依据。
制订相关措施和计划,下达任务,明确责任;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进行实践,通过举行研讨课,发现问题,完善操作思路,进一步补充、完善“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提高,使之更具有针对性,更具有实效性。开展教研组内研究,组织听课小组听课、评课;围绕“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开展校内备课组赛课活动和研讨会;每年12月中旬以教研组为单位,对备课组以打磨成形的各年级各学科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验收,组织组员外出学习考察,解决研究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提升理论知识,争取有一 定的成果,形成课堂教学模式案例。
研究方法主要采用调查法和行动研究法。
1、整理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运用调查法和观察分析法。
(1)了解各个学科课堂教学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中存在哪些问题。(2)对问题进行分类。找准问题存在的关键所在。(3)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
2、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主要运用行动研究法。(1)依据问题,各学科设计解决问题的行动策略。
(2)各学科设计子课题。每几个人负责一个子课题,细化研究解决。
3、依据解决方案,直到能够具体实施。主要运用行动研究法。
把具体方案实施到课堂教学之中。各子课题分别行动。整理出课堂实录等初步研究成果。
4、总结成果。主要运用调查研究法和行为分析法。
(1)结合具体实施工作,总结相应的规律,升华成新课程环境下课堂教学模式。形成书面材料。
(2)汇总成果。
(六)、完成项目的可行性
课题负责人王杰是我校校长,教学专业出身,高级教师,从事教育工作期间,在学科教学领域拥有很高的知名度,是一个典型的科研型教师。从事领导工作后,关心教育科研工作,可以说是资历深厚,经验丰富,成果丰硕。
参加课题实验的教师,多是我校各教研组拥有三年教龄以上的教师,大多已经参加过不止一项的试验研究。几乎集中了我校全部的教学精英。实验教师全部奋斗在教学第一线,有充裕的时间去思考学科体系内的问题,并加以论证试验。因此,实验教师的整体科研水平和科研时间是有保证的。
我们以课题组为核心,聘请有关专家学者与教师一起开展合作研究,形成优势互补的研究队伍,各子课题主持人都有参与课题研究的经历,课题组成员都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实践经验和课程改革实践的研究兴趣。
以学科组为实施单位,建立上下一体、内外结合、协作攻关的研究组织;研究是以课堂教学实践、反思总结等为主要研究方法,是基于课堂的草根化校本教学研究,适合于一线教师,参与人员和时间都有保障。
学校为课题研究自筹经费,并提供必要的设施、设备、信息资料、实验研究
第二篇:农村小班化教学高效课堂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农村小班化教学高效课堂策略研究
开题报告
“农村小班化教学高效课堂策略研究”是我校承担的渝北区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规划课题,课题批准号: YBJK2014—29,为了使本课题研究取得较有价值的成果,今天特请各位领导、专家对我们的课题进行开题指导。现在,我作为本课题负责人代表课题组作如下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背景、意义
1.客观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本地区的经济呈现高速发展的趋势。城镇化的程度越来越大,农村人口向城镇聚集,学校学生也随之出现城镇大班额,农村小班化。就我校所在的龙兴地区而言,两江新区大开发,征地工作的开展,这样致使大量的家庭迁到龙兴镇上居住,本校学生生源也大量外流。以上原因综合导致本校近两年产生小班化现象。
2.主观背景: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正在深入的实践之中,新课改要求课堂充满激情和活力,学科教学更精彩。但我们通过对小班化课堂教学策略现状的调查研究发现,大部分教师的教学策略并未得到根本改变,教师教得无味,学生学得无趣,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高耗低效,缺乏策略,成为教与学的阻碍。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要系统地研究教学的有效性原理,努力形成有效教学策略体系,用以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最终达到全面发展。小班化虽然学生少,但同样存在层次差异及个体差异。鉴于此,我们提出了“小班化教学高效课堂策略”这一课题的研究,试图开拓一条有关教学有效性的发展之路。
(1)小班化教学高效课堂研究符合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体现因材施教。在班级授课制中,普遍出现“同内容、同进度、同目标要求、同评价标准”等“一刀切”作法,根本无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严重防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致使优生“吃不饱”,产生学习如同嚼蜡的感觉,学困生“难消化”。因此在班级授课中实施“面向全体,分层施教”的分层教学法,扬其长而避其短,即能最大限度地克服过去班级授课制中的种种弊端,尽可能地让学生的个性、特长得以最充分的发展,(2)小班化教学高效课堂研究使学法指导真正落到实处,实施分层教学,教师运用新的教育理论和心理辅导方法指导学生,抓两头带中间,能切实提高课堂效益;小班化人数少,有利于单独指导的特点,教师更有精力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二、理论基础与依据
1.心理学理论基础。奥苏伯尔的成就动机理论,认为教师的职责在于把学生的潜在学习的动机激发出来。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强调学习的过程,让学生自主探索,从中发现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奥苏伯尔的成就动机理论,认为教师的职责在于把学生的潜在学习的动机激发出来。加德纳的多重智力理论,他认为个性化教学的实施,可以让每一个学生的7种潜在的基本智力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越受老师关注的条件下越容易取得成功(皮格马利翁效应)。国内外一项“视野与文化”的研究表明:一个班级的学生超过25人,教师就会顾此失彼。小班化教学由于班级学生数的减少,使得教师比较容易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和个性。
2.教育学理论基础。“新基础教育”叶澜教授认为:教学过程的基本任务是使学生学会实现个人的经验世界与社会共有的“精神文化世界”的沟通和富有创造性的转换,逐渐完成个人精神世界对社会共有精神财富具有个性化和创生性的占有,充分发挥人类创造的文化、科学对学生“主动、健康发展”的教育价值;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内在关系是教学过程创造主体之间的交往(对话、合作、沟通)关系,这种关系是在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中得以展开和实现的;“多向互动、动态生成”是教学过程的内在展开逻辑。小班化教学使得学生的自主探索成为可能,也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更加充分。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查阅国内外资料,小班化教学是欧美发达国家普遍推行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80年代,美国的部分州开展了缩小班级规模的实验。目前美国中学的平均班级规模是25个学生。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后期,美国又提出美国中小学班级规模应缩小到18人。目前德国班级规模与美国相似,全国平均为25个学生。英国20到25人,加拿大25到30人。1996年秋开始,上海市选择了12所学校40个班级进行了小班化试点,分别对小班教育的教室环境、授课形式、教学策略、师生交往、教学方法、教学管理、评价考核等内容进行了专题研究。南京2001年秋季正式开始进行小班化教学实验。大量的研究表明;小班化教育对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个性发展等起到明显的效果。对改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育资源等有革命性的突破。小班化教育成为了教育的一场新革命。
为了了解小班化教学高效课堂策略研究这一课题在同一领域的研究现状,把握发展趋势,我们查阅了大量的教育理论专著、期刊、报纸及网络资料。迄今为止,在对小班化教学这块领域,很多专家及教者都做了相关的研究。登录中国知网搜索,共检索到414条相关结果。如叶靖的《小班化的课堂教学策略》、陈杏生的《小班化教育的思考与实践》等。从中我们发现,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小班化教学高效课堂策略研究有以下特点 :
1.高效课堂教学的核心思想就是课堂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具体而言是指在高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设计多层次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从而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学有所得:都能较快的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2.倡导小班化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或改善。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的,不仅仅是换套新的教材,其目的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课堂里面的情况发生变化,从而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
3.现研究领域中对小班化教学高效课堂有一定高度的认识,我们可以借鉴用以指导下《农村小班化教学高效课堂策略》的研究。
四、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1.小班化教学
是当代小学教育改革的世界性趋势,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小班化教育是指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通过控制班级人数,使得教育教学空间加大、密度加强、节奏加快的条件下,采用适合小班教育的内容、途径、方法与技术等,运用一定的教育价值论为支撑,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方式;在这个动态的转化过程中,实践教师个性的“教”,学生个性的“学”,形成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凸显小班化课堂教学的优势;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生命质量,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每一层面的教学过程细节,实现区域均衡教育、特色教育、精品教育。2.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是高效型课堂或高效性课堂的简称,顾名思义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高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高效课堂是高效课堂的最高境界,高效课堂基于高效教学。
3.策略
“策略”就是为了实现某一个目标,预先根据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的若干对应的方案,并且,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变化来制定出新的方案,或者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变化来选择相应的方案,最终实现目标。本课题中指为了提高课堂效益而进行的课堂教学的设计、管理等。
五、研究的创新及研究假设
1.预期创新点:高效率课堂在农村小学小班化教学中的应用。
2.研究假设:小班化教学,学生相对较少,教师有精力关注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发展。在实施中着眼于人在发展过程中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区别对待,让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在学习中得以形成并发展,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和质量。从而让我校的课堂变成高效率课堂。
六、研究的主要目标、内容
(一)研究目标
1.从教学过程角度:拓宽学生的活动空间;丰富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强化积极的人际互动;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
2.从教学结果角度:以“高效课堂”为载体,以“学生和谐发展”为核心目标,探寻一条促进学生不同层次发展的小学语文、数学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3.从学生发展角度:培养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挖掘其内在的潜能,激发其主动探究的欲望;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让学生充分享受各种教育资源,得到个性化的教学,促使人人成功。
4.从学校发展角度:经过参与及实践改变或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及教学能力,形成我校的办学特色。
(二)研究内容 1.教师在课堂上是否属于高效课堂教学的现状与归因研究。2.农村小学实施小班化教育的管理研究。3.小学语文、数学学科高效课堂模式研究。4.小班化教育教学评价的研究。
七、研究对象及范围 本课题研究对象为全校学生。
八、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运用问卷调查法来了解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技能,从而有的放矢的进行训练。
2.行动研究法。用行动研究法来研究教师在实验活动中的作用,研究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态度。
3.经验总结法。运用经验总结的方法构建“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操作活动学习”等策略,促进教师有效教学,学生有效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根据本课题性质及学校实情,研究方法以行动研究法为主,问卷调查、个案研究为辅。边学习,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边归纳,边总结,最终形成一套高效课堂教学策略。在研究过程起始阶段,将结合进行文献研究以更好地把握研究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在研究实施过程中,将较多地进行案例研究,从中不断总结,为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事实性依据。
(二)研究思路 1.转变教师教育观念
学校认真组织全体教师,深入细致地对小班化教学的理念进行学习、分析和研究。采取推门听课形式,随时掌握每位教师小班化教学的实施情况,更新教学手段,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求知、求新、求真的探索精神,同时让每个学生享有老师同等的关怀。
2.优化教学过程管理
一是备课:精心备课、依托教材、立足学生、注重基础、适当拓展。要求教师的备课落实“四备”:备课材料、备学生个案、备教学组织的空间形式、备补充的教材与学材(教学媒体)二是上课:精心上课、精讲多动、鼓励参与,合作探究、关注差异。上课要有厚度和宽度。以小组分层、合作学习及个别化教学为主。面向全体学生不留盲点或盲区,时间上的灵活把握、教学角色的多向转换、活用教学资源。三是作业:作业实施弹性制。设计弹性作业,避免“吃不饱”、“完不成”的状况。分层化、选择性、实行作业“自批、互批、面批”相结合的方式。四是辅导:抓反复、勤辅导。为学有余力和学有困难的学生提供不同层次的帮助,重视知识上的查漏补缺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更要重视学习目的性教育和学习兴趣的培养。五是考核:教学中,采取多种考核形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根据学情调整教学思路,改进教学方法,构建高效课堂。
3.灵活运用多种方法
要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师生、生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力促进学生的发展,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一是分层教学法:无论在备课,教材设计处理,教法选择,评价模式上,作业的布置,应分层设计,最大可能地满足是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求。二是角色扮演法:角色的设定应结合学科内容和学生的个性特长。角色的扮演一方面改变了师生的传统关系,另一方面促使学生在“学中用,用中学”。三是合作互动法:在小组合作互动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间实现信息与资源的整合,而且可以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四是自主探究法:首先是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其次,探究过程中应设置一定的阶梯和难度,否则将会使学生畏缩不前或索然无味。再次,通过教师的激励性评价,发现闪光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五是活动教学法:指在教师的组织下指导下使学生在自主的交互性活动中进行认知、改组、统合、充实、完善,从而获得知识、经验、情感、智慧、能力、个性等素质。
4.改革课堂教学评价
一是注重激励的评价。在教学中教师注重把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闪光点,及时捕捉称赞学生的时机。教师的激励方法有语言的、体态的、动作的,甚至有时候组织一个简单的仪式,让学生产生一定的兴奋记忆。二是注重过程的评价。学习要看结果,更要看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过程,通过评价来引导或矫正学习的进程。三是注重多元的评价。建立多角度的评价机制。不仅仅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更重要的是评价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表现、实践能力、爱好特长等,从而调动学生积极的情绪,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四是注重个体与群体评价的结合。小班教学中合作学习是经常用的,因而,在小组学习时,评价不是指向学生个体的,而是指向学生群体的,只有当小组的学习获得成功的时候,才能获得肯定的评价。这就要求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发挥小组的集体力量,不让一个同学掉队,小组的成功成为小组成员共同的目标。
九、研究计划和安排
第一阶段(2014-9):研究准备阶段
该阶段是课题研究的初始阶段,主要是为课题研究的启动准备理论、环境、氛围、研究队伍组建等条件,使老师进入科研状态,形成并了解课题的总框架,掌握相关的基本理论,课题设计人员收集资料,论证、确定课题实验方案,填写课题申请书,做好申报工作。、第二阶段(2014-10):课题论证和立项阶段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课题进行论证,确定课题,组建课题组,设计研究方案,申报课题。、第三阶段(2014-11至2016-2):研究实施阶段
组织开题讨论、咨询、制定阶段实施规划,按计划分子课题组实施研究,注意过程动态管理、调控。在这一阶段中,进行实验研究交流和培训活动,开展案例分析、教学设计、撰写经验论文活动,收集优秀课例、完成教学设计、论文等。写出阶段性总结报告,进行阶段成果评估,组建课题研究档案及课题研究汇报集。
第四阶段总(2016-3):总结阶段
总结二年来的在小班化高效课堂分层教学策略探索的成果,整理分析实验资料,进行总结提炼和实验成果的综合评估,撰写结题报告,完成课题结题鉴定。把“小班化高效课堂分层教学策略”理念进一步固化,深入人心,进而形成语文、数学、美术、科学等学科特色,让学生快乐、健康成长,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十、研究的预期成果
(一)文本及声像类成果
研究成果集,含论文集、案例集、教学设计精选、课题研究报告等。
(二)实践类成果 1.试验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高。2.课题组教师的研究能力得到提高。
十一、保证措施
1.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学校校长任组长,全面负责课题研究的相关工作。2.学校领导十分重视科研工作,为适合教师自身的特点,学校拨出资经让老师订适合自己的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这样订阅的面更为广泛,老师们从书上可以获取更多的研究资料。不仅如此,现有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老师们也可以从信息网上获得更多的资料。
3.学校的硬件设施较好,有多媒体教室,每间教室都配备了班班通设备。4.为保证本课题研究能顺利地展开,取得好的成果,学校将投入必要的经费,用于举办各种培训,开展各项活动,对教师科研成果的奖励等。
参考文献:
[1]农村小学小班化教学研究,陈衍忠,河南大学,2010-05-01 [2]农村小班化教学的思考,李志福,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5-01-21 [3]打造小班化教学的高效课堂,周晓伟,科学中国人,2015-04-15 [4]小班化高效课堂主题研究平台的设计与应用研究,李红,辽宁师范大学 2011-05-01 [5]农村小班化教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胡善山 新课程学习(上)2011-10-08 [6] 《农村小学小班化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研究方案,谢俊刚,http://www.yxedu.net/show.aspx?id=74130&cid=106 [7]农村小班化教学语文“高效课堂”激情导入的点滴体会,赵金秀;武桂香,新课程(上),2014-05-08 [8]小学小班化课堂教学策略初探,阳红;陈淑英,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9-15 [9]注重小班化教学的分层教学,构建因材施教高效课堂,杜金虎,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4-08-25 [10]实践小班化教学 打造高效课堂,韩百川,化学教与学,2010-12-10 [11]浅析农村小学语文小班化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武桂香;赵金秀,新课程(上)2014-03-08期
第三篇:“三学课堂”开题报告
构建“三学”课堂策略研究(课题再斟酌)
开 题 报 告
金堂县实验小学教科室 冯子红
各位领导、专家、老师们:
《构建“三学”课堂策略研究》历经半年的调研论证,我校于2013年12月申报,1月4日由金堂县教培中心课题规划办正式批准立项,今天正式开题了。现在,我代表课题组向大家作开题报告,恳请各位领导和老师提出宝贵意见。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一)学校发展规划的需要
近年来,在新教育“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思想的引领下,实小人高唱“扬长教育”的主旋律,以“扬天赋秉性,育个性特长”为核心理念,以“人文气息浓郁,教育质量一流,师资队伍优良,学校特色鲜明”为目标追求,“聚焦课程、聚焦课堂、聚焦课题”,特别是着力构建促进师生共同成长的“扬长教育”课程体系,坚守教育本真,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升办学品质和教育质量。学校需要在课堂教学改革上有一个能较长期坚持的项目去推进和支撑。
(二)在研市级规划课题研究中反思的需要
2012年12月我校市级教育科研规划课题《优化学科团队研修 发展教师教学特长研究》批准立项并顺利开题,建立健全研修和奖励机制,组建了5支研修团队,各研修团队正按团队的研修课题或专题团队有序有效开展研修活动,团队研修的精神和部分学科特色正在形成中。可我们也从各研修团队反馈的研修实践困惑中感到:团队研修的途径、方式可以多元化,但在聚焦学科课程、聚焦课堂、聚焦学生方面缺少一种统领的主题,他们急切需要这样一个“焦点”和“方向”。
(三)学校布局调整后新实验小学在课程建设方面的思考
2013年8月原实验小学在金堂县教育局学校布局调整中成立了新的实验小学,我们邀请了省、市教育专家做了教改专题报告。从专家的报告中我们了解了整个教育教学课程改革的历程和现状,学校也开始反思我们在校本研修中坚持了16年的“说课、磨课、评课”活动的得与失,我们也感到了:在通过这样一个平台锻造教学骨干推出新人的过程中特色不是很突出、在县域内乃至成都市的学科竞赛中缺乏竞争力,不能彰显实验小学教师的学科教学特色,原因在于我们只是跟着别人的后面找感觉,“说课、磨课、评课”主题换的太快,还没来的急总结提炼和推广实践应用的价值,教师没形成共识、没尝到甜头。
(四)新教育实验研究推进的需要
新教育实验在我校已全面开展,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改变教育的科研范式,迫切需要我们确定这样一个聚焦点去支撑新教育实验。
(五)课堂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 2013年10月,教育局教培中心提出了“533”课堂教学模式实验改革的方案,学校应该根据学校实际确定一个有适合学校发展的课堂改革的主题发展。
基于这样的研究背景,我们在2013年秋季开学初邀请了县域内的教科研专家共同深入课堂、教研组问诊,先后提出了《课例式教材解读教研模式》、《自主课堂模式》等主题研究,在交流争论中逐步明晰了焦点:科学正确“解读教材”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基础——追求“少教多学、以学定教、学法指导”是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实现课堂为了“教是为了不教或少教”的学生“学力发展”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所在。并课题筹备组分别深入1——5年级语文、数学学科课堂调研观课筛选出唐燕、谢晗、王艳萍、夏迪四位老师作为榜样尝试教师,11月13、19日又分别请市县学科教学专家位临指导课堂教学改革并正式提出了《构建小学“三学”课堂策略研究》的课题。尽管我们已有市级规划课题,我们想自加压力对内外都旗帜鲜明的提出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的特色与目标。
二、课题的涵义(参见听课笔记罗军意见)
1.界定“三学课堂”的涵义——以“学科、学法、学力”三个基本要素构建“自主、开放、活力”的基本课堂模式;“学科”即科学解读《课标》与教材确定合适的“教与学”的目标、预设活动;“学法”即为实现“少教多学”建构以学法指导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学力”即为开发学生潜力而开展的教学活动,也指建构“人人参与的课堂”活动去积累学习经验。2.三者相互依存互为补充——“学科”知识建构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基础,“学法”指导是实现“自主课堂”教学模式建构的关键,“学力”发展是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前二者是显性的也是近期的而后者是隐形的未来的;
3.课题研究的重点在于——培植学生学力发展;课题研究的难点在于——如何教师教“少”,实现学生“多”学(从内容、方式方面实现转化);课题研究的创新点在于——根据学科、年段特点探索学法指导的途径与方法
4.于是我们提出的基本主张是——以学定教 少教多学
三、课题研究的依据
1.2013年10月,教育局教培中心提出的《金堂县“533”课堂教学模式实验改革的方案》
2.2014年2月24日金堂县教培中心主任王道庚 在全县教学工作会议上发表的《践行“少教多学”理念,切实开展课堂教学改革》讲话
四、国内外课题相关研究综述
1.外国研究现状综述:
2005年,新加坡教育部所倡导的“少教多学”的教学理念,以“教师为主体的多教”转换到“以学生为主体的多学”,即投入型学习框架“PETALS” 五个维度,教学法(Pedagogy),学习体验(Experience of Learning),学习环境的氛围(Tone of Environment),评价(Assessment),教学内容(Learning Content)。2.国内研究现状综述:目前,国内关于探讨“少教多学”的学术论文已经很多,多是介绍结合新加坡“少教多学”教学思想和经验,对我国新课程下中小学教学改革的研究。新教育的理想课堂分为“有效课堂研究”、“对课堂的多元文化理解”、“风格与个性的课堂”三个层次,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六个度”给我们很多启示。如在实践上:江苏省姜堰市叶甸中心小学的《构筑理想课堂,师生共写随笔》的新教育的理想课堂的研究对新教育理想课堂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江苏省泰兴市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实验,课堂教学分以下五个环节:一是出示这堂课的学习目标,出示这堂课的自学要求;二是学生根据自学要求自学,教师巡视发现学生自学中的问题;三是学生汇报自学结果(学困生优先);四是纠正、讨论、指导自学结果;五是学生完成当堂作业,教师当堂批改作业。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县东庐中学的“教学案合一”的“讲学稿”实验。山东省荏平县杜郎口中学的自主学习实验“10+35”的课堂教学模式。江苏省张家港市教育局黄大龙《生态课堂要实现四个转变》。李如密、侯会美《绿色课堂创建策略》着重强调,课堂上学生在平等中尊重信任别人,在合作中与别人友好竞争,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宽容与理解中凸显自己的个性。肖开选,范斌,周艺娟(2008)指出,智慧不是靠教的,而是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逐渐悟出来的。因此,多教无益,更应该是引导学生去学。他们在研究中进一步提出了实施“少教多学”的四个策略:一是利用丰富而合适的知识内容作为载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是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三是搭建教学支架,创设学生主动学习的平台;四是有针对性地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式。以及对本课题有借鉴作用的“指导——自学”教学模式,“引导——发现”教学模式,“目标——导控”教学模式,昌乐二中“271”高效课堂模式,云州一中的“循环大课堂”模式,江西宁达中学“自主开放型课堂”模式,青铜峡市一中253高效课堂模式。
3、成都地区及我县现状综述:
成都石室中学的“个性课堂”,青羊区“智慧教室”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模式,成都市实验小学的“智慧课堂3+1”模式,龙泉驿区实验小学多元课堂教学模式,江林小学345高效课堂模式” [三步(课前预习、课中探究、课后延伸),四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巩固检测),五课型(新授课、阅读课、讲评课、复习课、实践课)],成都高新实验小学疑思导学课堂模式(一是教师“导思”——主要通过“导题、导文、导结、导写”,达到“导法、导知、导创”的目的;二是学生“学疑”——主要通过“质疑、探疑、释疑、存疑”,培养学生“敢疑、乐疑、会疑、善疑”的思维品质),成都市盐道街外语学校“四三五课堂模式”,高新区芳草小学梁艳“儿童学堂”等,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方面得到了充分体现,契合我校的“三学课堂策略研究”的思想。
教培中心提出的“533”课堂教学模式,体现“少教多学”;成师附小金堂分校‘主体学堂’,把学生的学放在课堂的首位;安邦小学的“和谐课堂”,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关注学生的学与得,促进学生的个体的发展;我校作为“磨课”活动的有效课堂研究与扬长课程的许多做法,也与“三学课堂”的做法相一致,只是我们还关注了作为教师教学基本素养的“学科解读”建构的关注。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学科特点鲜明(教师学科知识的建构准确,课程目标、学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系统建构,为教师做到“以学定教”奠定学科基础——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教学关注点前移,实现教师“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核心价值追求!)
2、学法指导落实(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
3、学力培植有效(放眼学生未来学习发展)
六、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查阅书籍文献学习学科学段学法指导策略、结合课标教材解读梳理学科学段学科学力发展目标
2、调查研究法 开展学情调查确定“少教多学”目标、预设预设“学法指导”
3、行动研究法 结合开展课例式教材解读活动建构学科知识系统——确定“少教多学”目标、预设“学法指导”,建构“少教多学、以学定教、发展学力的’三学‘课堂”教学操作模式
4、经验总结法 以榜样教师示范引领教研组交流或专家指导提炼学科学段“三学课堂”教学操作模式,成立以学科课题研究组进行阶段研究报告的形式总结“三学课堂”研究成果。
七、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与策略
基本思路 “三学”课堂解决“学科”问题是基础和前提,探索“学法”指导是解决课堂改革的核心技术问题和成果形式之一,培植学生“学力”是终极目标。因此,我们拟从学生影响和阻碍“学力”发展的教育教学因素分析教师“学科”问题人手,用教师研讨、行政介入、专家指导等手段改变认识误区,以课堂为实践载体“现身说法”转变教研模式,分阶段对“三学”实施推进,并在不断反复中对三者的相互作用适时调整。具体讲,随时反思“学科”是否解决了课堂“学法”指导、课堂“学法”指导是否促进了学生“学力”发展。基本策略
1、思想引领
在前面课题产生的背景分析中我们提到了:金堂县教培中心提出的“533”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和我校新教育实验的开展情况对于本课题的启发。于是我们想到:
第一,学习和借鉴“533”课堂教学改革模式研究的部分精髓成果应用到“三学”课堂的建构中,比如“四度六合”标准等等。
第二,新教育实验的理念在很多方面和我们“三学”课堂的主张很契合。比如,新教育实验提倡: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而我们“三学”课堂首先就是改变教师对学科课程的的关注度的提升,在课堂教学实践再次反思对学科课程的认识与丰富,让课程资源成为教师自己的“财富”,改变课堂“失却”课后“补”的教学状况;其次,改变教师的学生观,把学生学力的培植作为教师教学的最大的教学目标;第三,学生的参与度、个性表现作为课堂评价的重要要素。
2、实施的组织框架设想
第一,向内外借力助推课题研究。请县域内外专家到“实小讲坛”讲学,在理论上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
第二,利用我校名师资源通过“实小讲坛”和课例研究,在“学法”指导上给予技术支撑。
第三,整合校本教研资源,实施“课例式”教材解读模式实现“学科”建构和课堂“学法”指导的无缝对接。
第四,利用读书活动自我补充和丰富关于“三学”课堂的理论。
3、课题组把全面推进“三学”课堂和重点锻造榜样教师及经典课例相结合。
4、课题组分年段特点落实、分解研究的重点问题或策略。
5、阶段展示形成“森林”效应,并及时请专家提炼和推广。
八、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
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三年,共分为准备、申请立项、实施、结题共四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2013年9月——2013年12月)
1、把脉问诊,发现真问题。通过听课议课,专家梳理找到问题。
2、专家引领,理论学习,思想碰撞,结合课例呈现,专家点评,教师讨论,选择课题。
(二)、申请立项阶段(2013年12月——2014年1月)筹备课题,对课题论证,学习相关文件、资料,解决研究内容、目标、策略,进行思想碰撞,落实课题主研人员,进行专题讨论,制定课题方案,完成申报工作。
(三)实施阶段:(2014年3月——2016年1月)
1、扎根课堂,立足教研,进行“三学课堂”策略研究,通过课例式解读,常规课堂实践,磨课;通过专家适时介入,引领本课题的研究方向。
2、做好学校现有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适时对课堂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研究思路,加强管理,优化和完善三学课堂。
3、在课题实施过程中,通过“调查研究”、“参观考察”、“学术讲座”、“教师论坛”、“专业阅读”、“开座谈会”、“深入课堂”等多种形式加强研究,提升课题组成员的理论与实践能力。
4、通过撰写教育叙事、教学案例、教学随笔、小论文、录像课等来加强研究和总结提炼。
(四)结果阶段:(2016年2月——2016年6月)
1、做好相关教学调研总结工作,召开总结会,申请结题。进行课题的总结提升,形成具有较强的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的研究成果群,撰写工作报告、结题报告,汇编研究成果集,进行成果鉴定。
2、资料回收归档并整理成册,物化其他研究成果。
3、迎接鉴定组检查评估。
九、课题预期研究成果
1.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得到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强,学习很有成效,学法应用自如,学生的学力得到了发展。学生在自主学习能力与思考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培养上具有明显优势,学生的精神品格得到塑造,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2.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上敢于手脚,并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教师选择教育教学策略上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考虑学习者的学习状态、学习需求、学习风格,设计适合学生需要的学习活动,追求最佳学习成效。能做的在关注学生学习经验的发展、自主学习习惯培养、实施差异化教学的同时最终发展学生学力能力的培养。3.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 “质量”与“特色”得到很大提高,在县内起到带头作用,县外具有很大影响。
一是学校培养出一批教学风格独异、能起带头作用的名优教师。二是学校对课堂的评价机制得到转变。
三是实现课堂教学重心的三个转变:“教师的教为中心”——“学生学为中心”,“课堂教学为中心”——“课堂教学与学生课内外自学相结合”,“传授知识为中心”——“传授知识与培养智能、提高素质并重”,很好地处理教师教与学生学在时空量上的比例关系,达到“少教多学”与“发展学力”的目的。
4.最终成果内容及形式 开题报告
阶段计划与研究报告 阶段研究成果文集:论文、教学感悟、教学案例与分析、教育叙事、教学随笔、微课程、录像课、教案、实录评价
“三学课堂”学科学段建构模式 学科学法指导学段指南 学科学段学力目标发展评价指南 “三学课堂”评价细则 课题工作报告 结题报告 专家结题鉴定报告
十、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课题领导小组 组 长:肖军(校长)副组长:李晓芬(分管副校长)
成 员:冯子红 唐晓燕 黄莺 夏祥川 杨春梅课题研究小组
组 长:李晓芬(分管副校长)副组长:冯子红(教科室副主任)
成 员:唐晓燕 黄莺 夏祥川 杨春梅 彭上琼 萍 唐燕
(二)科研保障
(1)课题组特聘请课题研究的专家顾问指导团队。
王燕 曾莲县教培中心罗军主任、教育科钟云副科长、小语资深教研员陈积泽老师、小语数学资深教研员黄淑兰主任作为以及同市教科所学科专家建立的长期联系,他们为实验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与实践帮助。
(2)建立了在学期初或结束时请大学教授讲学的全员培训制度,保障了教师教学思想的前沿定位。
(3)我校先后承担了市、县许多教育教学实验课题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形成了浓郁的教科研氛围。
(4)课题组成员都曾参加过市县课题的研究,积累了一定的课题研究经验。
(5)在研市级规划《优化学科团队研修 发展教师教学特长研究》的5支学科团队在本课题研究中能起好中坚作用。
(6)课题围绕本课题我们还做了大量的文献收集工作,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并进行了前期的践行与论证工作,取得了全体参研教师的共识。
(7)建立了“三学课堂”实验研究榜样教师梯队。
以上报告是课题组对课题的再认识、再思考、再论证,希望老师们充分认识本课题研究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以自觉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在“三学课堂”的研究中通过“改变师生的生存状态”的方式——成就教育的自我、发展学生的学力。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学校特色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最后,再次肯请各位领导和老师提出宝贵意见!
第四篇:高效课堂阶段性报告
咸阳中学高效课堂阶段性报告
2012年10月4日,我校领导经过调研,取证,决定在全校各年级实施晚自习延点课“一讲一练”新的课堂模式,经过一个多月的具体实施,各个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 晚自习讲练课的基本模式及要求。
(1)延点课的时间结构。每天晚6:40开始至8:20结束,星期天除外。分为两小节,各四十分钟。第一节课学生做题,第二节课教师讲解。
(2)讲练课的模式要求。全年级所有参加讲练的科目必须统一题目。由一名教师负责出题,备课组长审阅,年级组和教务处存档。试题模版由三部分组成---即目标,试题和讲练反思。首先,目标分讲练目标和达标预测。讲练目标从知识,方法,能力三方面明确本次讲练试题的训练目的,达标预测从完成情况,知识,方法,能力等方面明确讲练达到的目标。其次,试题分为A, B 两组, A组为基础题,B组为综合题。A组强化知识积累,方法形式,B组力求提升综合能力。第三,讲练反思主要由目标达成情况,存在问题和改进办法三部分组成,其目的是为后期的讲练和教法提供借鉴。
二. 晚自习讲练课的实施细则。(1)
安排每日讲练课及值班领导和年级组干事蹲点
各年级办公室,及时发现并解决晚自习上课期间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确保校园安全及课堂秩序。
(2)学校安排专人检查晚自习讲练课纪律及教师考勤。全力合作提高课堂实效。对表现好的班级或出现问题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或通报批评,使全校上下一致,集中保障晚自习讲练课有序,有度,有效进行。
(3)各年级班主任严格管理学生请假程序,保证所有学生到校上课,使讲练课上课名副其实,弹无虚发。并在家长会上征集家长讲练课反馈信息,以便及时作出调整。
三. 晚自习讲练课的实施效果。
(1)师生反馈信息良好。一方面,所有任课教师按时上交讲练课电子教案及纸质教案,及时反思每节课的不足及缺点,查漏补缺,加强教学薄弱点的练习。另一方面,所有学生参加晚自习讲练课补课,通过定时训练,使学生对本周所学习科目的主要内容进行充分练习,及时有效复习,巩固了学科重难点,易错点,为日后复习提供了资源及保障。
(2)提高了广大教师的教研能力,促进了校本教研建设。通过设计统一模式的电子档试题,使教师的教
学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同层次学生的试题设计,使教师真正做到教学相长,有的放矢。讲练反思则进一步使教师了解目标的真实完成情况,发现存在问题,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五篇:用导学案教学法打造高效历史课堂开题报告
汉中市规划办2013年立项课题
《用导学案教学法打造高效历史课堂》
开题报告
课题立项号: HZJKY-313008 课题负责人: 邓志武 课题研究主要成员: 李琦 马文安 刘浩 李少芬 巫华 课题实验单位: 洋县第二高级中学 联系电话: *** 邮箱地址(或QQ): QQ:290338612
汉中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〇一三年 印制
《用导学案教学法打造高效历史课堂》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背景、选题意义
1、研究背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推出,使高中教育成为关注的热点。目前,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对教学科研与改革提出的要求更高。《新课程标准》提出“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改变学生被动接受性学习方式,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参与课堂研究,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科学素养,是我们进行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从教师的教出发,教学中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等,一般都是从教师教的角度设计的。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忽视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知识以外的素质的培养。教师根据教案教学时,学生接受过程是被动的,致使在教学中“教师只管讲,任由学生听”,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导学案”教学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和素质教育理论而提出的。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以“导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目的的一种教学形式。如何通过优秀的“导学案”设计,逐步构建符合现代教学、学习策略的“学生自主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自然成为教学改革中的一个新课题。
2、选题意义:
(1)“导学案”教学使有限的课堂时间得到最大优化,并对课前、课后学生学习加以方向的把握和指导。
(2)“导学案”通过对教材深入的挖掘、整合和精心设计,使得课前预习、课上过程、课后复习都得到最大的优化,满足了当前教育的迫切需要。
(3)“导学案”教学满足了高中学生思维发展和自我价值的体现,优化了学生的学习品质,按“学案”的要求预习、探究是一种主动达标的行为。
(4)“导学案”教学通过教师有效地“导”,促进学生有效地“自主”学,把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变成了可操作的程序。
(5)“导学案”教学可以促使教师改变教学策略,提高备课中的“选材”能力和设计教学的能力。
二、课题研究目标、主要内容、重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1、研究目标:
利用“导学案”构建高效课堂教学要求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我们要以这个要求为指导,确立研究目标:(1)通过课题研究,形成以学案为操作材料,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导学为手段,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质为目标的教学策略体系。
(2)通过课题研究,探索与实践适合高中历史教学内容与各种课型特征的学案设计与课堂基本操作,构建以学生主体实践活动为基础的、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3)通过课题研究,形成使教学内容整合、教学活动方式、教学评价贴近学生生活,增强学生主体意识、优化学习方式,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等策略方法。
(4)通过课题研究,引导教师从新的理论角度进行教学设计、优化教学内容,有效组织课堂教学,促使教师改变教学观念和行为,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2、主要内容: 围绕“导学案”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建构及其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际操作、有效应用与效能提高等方面展开研究,具体包括:
(1)高中历史“导学案”教学设计模式:即“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的结构特点与基本环节合理设置的研究。
(2)高中历史“导学案”教学实施模式:即“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学科课不同课型中的具体运用的研究。
(3)高中历史“导学案”教学评价模式:即“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评价(学习评价)与教学实效性的研究。
(4)对“导学案”的理论研究:通过理论学习和研讨会,对“导学案”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理论依据、目标侧重点、操作模式及如何把握等理论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
(5)对“导学案”编写的探索,形成编写的基本原则。
A研究不同课型(以新授课、复习课和习题课为主要研究课型)的“导学案”的编写要点。B研究“导学案”的编写栏目,如学习目标、重难点分析、学习思路、学法指导、自我测评、小结、资源链接等。
3、重要观点:
本课题是以导学案为载体,以历史教师的引导为主导,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主要包含学习目标、重难点分析、学习思路、学法指导、自我测评、小结、资源链接等环节。它倡导由传统的以历史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方式的转变。充分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4、创新之处:
(1)在新课程高考实施与规范办学的背景下,实施“导学案”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是现代教学新增的讨论热点。
(2)利用网络相互学习,借助网络上的空间积累资料,通过计算机等多媒体处理、展示,这些途径是比较新颖的。
三、课题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实施步骤
1、研究思路:
(1)进行课堂教学模式及学生学习能力、方式的现状调查;收集整理相关方面的资料,组织教师进行学习,加强课题组成员的理论修养和科研水平。
(2)课题组定期开展研讨活动,学习交流研究心得,提交相关论文、计划,完善研究方式。
(3)不定期请有关专家作指导,在适当的时候出去学习交流,坚持以课堂为研究的主阵地,跟踪调查学生导学案使用情况。
(4)建立教研激励制度,促进教师将研究的成果或心得体会发表或参加评优课比赛获奖。
2、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
以真实的日常教学设计和实施为载体,着重对“导学案”的编制、“导学案”的实施及其效果教学作系统的现场研究,通过研究不断发现问题,及时改进方法和策略。
(2)文献研究法
查阅与本课题有关的基础理论、应用理论资料,及时进行分析、整理、总结,不断充实本课题的理论基础,促进课题研究的深入。
(3)经验总结法
依照教育实际提供的事实,研究教育现象,使从中得到的认识、体会,上升为教育理论和理性的教育观念。
(4)案例研究法
通过选取典型课例、典型对象进行研究,对收集到的各种个案进行细心的整理和分析,吸收构建高效课堂的成功经验,总结教学实施的规律。
(5)调查研究法 采用问卷调查、个别谈话和学生座谈相结合的方法,对教师和学生在“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教与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科学的调查研究,及时调整教学模式,以便获得第一手资料为课题研究做好准备。
3、实施步骤:
(1)课题准备阶段(2013年9月--2013年11月)
本阶段主要任务是:学习有关的理论,查阅教学、教改资料,保证课题实施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调查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了解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困惑,保证课题的实用性和推广性;调动一切人力、物力,广泛收集资料、召开学生动员会,保证课题的可操作性和顺利开展下去;制定可行的计划和实施的步骤,最后确定本课题;在实施的过程中要及时的修改和调整方案,以做到方向的正确性,保证课题的生命力和时代性。
(2)课题实施阶段(2014年2月--2014年7月)①根据实验方案和计划开展课题研究。
②教师收集研究资料,实验教师网上交流设计导学案,在实验学校上研讨课若干节。③不断完善学案设计和学案导学中的不足,解决学案导学中存在的问题。④研讨不同课型的学案形式及实施方案,以提高课堂的高效性; ⑤进行阶段性学生成绩检测,比较分析学生运用导学案前后不同效果(学习成绩、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心理等方面),写出阶段报告和专题性论文。
(3)课题总结阶段(2014年8月--2014年10月)
①总结高中历史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一般环节、主要的方式与手段,典型课型的基本操作等,基本形成依托导学案开展课堂教学,有效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效率的教学模式。
②汇编优秀学案案例、典型的课堂教学案例。
③收集、整理研究过程中的相关资料,撰写课题研究论文,准备课题验收,撰写结题报告。
四、预期研究成果
1、研究报告
2、相关研究论文
3、相关材料(学案、教学录像、课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