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暑的常规急救处理方法
中暑的常规急救处理方法
一、中暑的症状
1、先兆中暑:出现大量出汗、口渴、头昏、耳鸣、胸闷、心悸、恶心、体温升高、全身无力。
2、轻度中暑:除上述病症外,体温38℃以上,面色潮红,胸闷,或有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大汗、皮肤湿冷、血压下降等呼吸循环衰竭的早期症状。
3、重度中暑:除上述症状外,出现昏倒痉挛,皮肤干燥无汗、体温40℃以上等症状。重度中暑:可分三型:
(1)热痉挛:在高温环境下进行剧烈运动大量出汗,活动停止后常发生肌肉痉挛,主要累及骨骼肌,持续约数分钟后缓解,无明显体温升高。肌肉痉挛可能与严重体钠缺失(大量出汗和饮用低张液体)和过度通气有关。热痉挛也可为热射病的早期表现。
(2)热衰竭:常发生于老年人、儿童和慢性疾病患者。严重热应激时,由于体液和体钠丢失过多引起循环容量不足所致。表现为多汗、疲乏、无力、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和肌痉挛,可有明显脱水征:心动过速、直立性低血压或晕厥。体温轻度升高,无明显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表现。根据重庆做人流医院病情轻重不同,检查可见血细胞比容增高、高钠血症、轻度氮质血症和肝功能异常。热衰竭可以是热痉挛和热射病的过程中介过程,治疗不及时,可发展为热射病。
(3)热射病:是一种致命性急症,主要表现为高热(直肠温度≥41℃)和神志障碍。早期受影响的器官依次为脑、肝、肾和心脏。根据发病时患者所处的状态和发病机制,临床上分为两种类型:劳力性和非劳力性(或典型性)热射病。劳力性主要是在高温环境下内源性产热过多;非劳力性主要是在高温环境下体温调节功能障碍引起散热减少。
二、中暑常规急救处理
在夏季,由于环境温度过高,空气湿度大,体内余热难以散发,热量越积越多,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失控而发生中暑。牢记以下五字诀,发现中暑者时,可急时救治。
1、移 迅速将病人移至阴凉、通风的地方,同时垫高头部,解开衣裤,以利呼吸和散热。
2、敷 可用凉湿毛巾敷头部,或冰袋、冰块置于病人头部、腋窝、大腿内侧处。
3、促 将病人置于4摄氏度水中,并按摩四肢皮肤,使皮肤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散热。待肛门温度降至38℃,可停止降温。
4、浸 将患者躯体呈450浸在18摄氏度左右井水中,以浸没乳头为度。老年人、体弱者和心血管病患者,水温不宜过低。
5、擦 同时用毛巾擦浸在水中的患者身体,把皮肤擦红,一般擦15—30分钟左右,即刻把体温降至37℃—38℃,大脑未受损者至迅速清醒。同时及早与医院联系,进行及时抢救。
三、中西参衷详解中暑现场急救
中暑“急救五字诀”适于发热汗闭的重症中暑,无发热者不宜。即使是重症中暑,正在出汗的虽然体温升高也不宜用冰敷或浸入井水中,否则易落下痼疾。中医经典曾说,“风湿痹痛从何而得之?汗出入水中也”。
目前医学上抢救中暑未见有分类阐述,例如向大众推荐的解暑药,及科普的“中暑急救五字诀”应用时注意适应症,倘若本身汗闭体温升高不宜服十滴水,汗泄过度不发热不宜用冰敷或凉水降温。否则效果适得其反。
一切轻重度中暑都必须先移阴凉通风处再行抢救,出汗多的可饮淡盐开水。重度中暑,汗闭而体温升高者按“中暑五字诀”抢救,条件许可的最好就近就医,或拨120求救。
需要现场抢救的此类中暑属于中医学的“阳暑”、“暑风”、“暑痧”。因此民间常用刮痧法,揪痧法,掐筋法(以手指重庆男科医院掐穴代替针刺)抢救,这些方法总的原则是开闭透表泻热,宣通气机,适用于某些中轻度中暑。用这些方法可以阻止中暑的发展,防止日射病的发生。
先兆中暑只需采取下列方法救治
(1)迅速将中暑者移至凉快通风处;
(2)脱去或解松衣服,使患者平卧休息;
(3)给患者喝含盐清凉饮料或含食盐0.1%~0.3%的凉开水;
(4)用凉水或酒精擦身;
(5)用冷水毛巾敷在病人的头部和颈部,让病人服些人丹或十滴水。
总之,凡面色潮红,体温升高,脉搏增快者,大热大渴,多汗,可服喝含盐清凉饮料或含食盐0.1%~0.3%的凉开水,禁用冷饮降温。无汗,有散热不良趋势,可用冰敷降温。
凡见有头晕胸闷者乏力多汗者中暑先兆者均忌服冷饮,忌凉水浸泡。凡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呕吐、腹痛者可服大辛大热的十滴水、霍香正气水温里。并加刮痧等措施。
“中暑急救五字诀”源于西方医学中暑急救法。也许是中国人与西方人饮食及体质存在差异,从社区转诊记录来看,中暑高热不退的日射病就诊的极少见,而发生轻中度中暑,出现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大汗、皮肤湿冷、血压下降等呼吸循环衰竭症状后,也不一定都按热痉挛-热衰竭-日射病过程发展,如果失于救治,可直接进入昏迷甚至死亡。
暑热大汗易致伤阴耗气,凡见有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大汗、皮肤湿冷、血压下降等呼吸循环衰竭症状者,不可掉以轻心,不但不可入凉水浸和冰敷,就是灌凉水也不行,否则极易发生“阴阳离决”气脱而死。因为大汗既可伤阴亦可又可伤阳,体质虚弱者发生此证若误治可立时丧命。媒体报道重庆妇科医院的那些“热死街头或野外”来不及送医院发生死亡的多属于此类。《金匮要略》谓:“凡中暍,不可使得冷,得冷便死,疗之方。屈草带绕暍人脐,使三两人溺其中令温,亦可用热泥和屈草。。”《医学正传.中暑》:“凡人夏月充斥道途,或于田野中务农劳作,或肥白气虚之人,不能抵挡暑热,忽然昏闷晕仆,其气将绝。如在日中,即当移病者于阴处,徐徐以温汤水灌之。如未苏,急灸气海穴,以复其元气。醒后,以大剂滋补之药补之。切不可灌以凉水,即死”。
必须提醒,凡发生大汗淋漓的“脱证”不宜刮痧。可立即采取指针掐穴升压,兼以回阳固脱,用“升压组合”(人中、素髎、足三里、涌泉),加“回阳固脱组合”等(内关、合谷、足三里、复溜)才有转机希望。具体操作请看下篇:“暑热发痧,掐穴掐筋可救命”。
第二篇:夏季中暑常规处理
夏季中暑常规处理
炎炎夏日马上就要到来,夏季运动过多等都会造成中暑的困顿。先兆中暑主要表现为头痛、眼花、耳鸣、头晕、口渴、心悸、体温正常或略升高,短时间休息可恢复;轻度中暑除以上症状外,还有高烧,面色潮红成苍白、大汗、皮肤湿冷、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经休息后,可恢复正常。重度中暑也称热衰竭,表现为皮肤凉、过度出汗、恶心、呕吐、瞳孔扩大、腹部或肢体痉挛、脉搏快,常伴有昏厥、昏迷、高热甚至意识丧失。当发生中暑时,可选用以下方法治疗,效果不错。方法/步骤
1.一、刮痧
除病人中暑症状外,可将右手中指弯曲,在病人胸部皮肤上划一下,如有明显的紫红色隆起的划痕,就说明有“痧”,使用刮痧方法就会有很好的治疗效果。2.二、刺血
取穴部位:十宣、曲泽、大椎、委中、金津、玉液。操作方法:常规消毒后,以三棱针点刺放血,或大椎加拔罐。对轻症中暑,刺血后挤出数滴血,片刻诸症即可消失。重症中暑者每天可挤出紫黑血液0.5~1毫升,并给予清凉饮料,针后约10分钟患者神志即可转清,继而热退汗出,诸症消失。3.三、穴位按摩
轻症中暑,可取足三里、大椎、曲池、合谷、内关五穴,以单手拇指或双手指顺该穴经络走向,由轻至重在该穴位上掐压,缓慢疏推和点按穴位,反复进行3~5分钟,以局部产生酸、麻、痛、胀感为度。重症中暑,除上述穴位按摩外,另增加人中、十宣、委中、阳陵泉、少冲五穴,以点掐、按压为主,每穴点掐、按压3~5分钟。经上述治疗后,若条件许可,给予清凉含盐饮料,或以银针针刺以上穴位,有增强疗效的作用。4.四、擦药
取食盐一握,揉擦两手腕、双足心、两胁、前后心等八处,擦出许多红点,患者即觉轻松而愈,适用于先兆中暑或轻度中暑。
第三篇:中暑急救教案
中暑教案
一、问同学们有没有经历过中暑,以及谈谈他们对中暑的了解。
二、上课前安排3-5人进行话剧表演,内容为一个同学中暑后其他同学应该怎样帮助他。
三、通过话剧表演后,老师系统给同学们讲解中暑的处理方法及注意事项。高温影响下,体内热积蓄过多或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出现紊乱,致生命活动受到危害的一种急症。人体能维持体温37℃左右,是由于体内各器官、组织的新陈代谢和运动时所产生的热量,能够通过皮肤表面、呼吸和出汗等途径所散失的热量,在体温中枢的调节下达到平衡。当环境温度高于皮肤温度且湿度过大时,蒸发散热受阻,大量热积蓄,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就会引起中暑。
如何预防中暑? 1.注意天气变化 特别留心高温预报,中午到下午4点之间尽量不要到户外活动;在凉快室内午睡;热天勤洗澡、擦身;饮食宜清谈,多喝些淡盐开水、绿豆汤。2.注意室内通风 即使是有空调的房间,也要在早晚定时开窗通风,最热天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6℃,不要超过28℃,但不要低于24℃,避免室内外温差太大。同时要控制一定湿度,长夏属湿,湿度大、闷热,影响排汗,易中暑。4.合理补足水分 出汗会丢失盐分,所以不能只饮白开水,应喝淡盐水。5.宜吃防暑饮食 主张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品,如绿豆百合米仁粥、冬瓜小排汤蒸蛋等,适当吃些粗粮,如玉米、麦片和小米粥。
中暑急救:
1、轻症中暑症状 高温环境下,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等表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略有升高。急救,迅速将病人移至阴凉、通风的地方,同时垫高头部,解开衣裤,以利呼吸和散热。可用冷水毛巾敷头部,或冰袋、冰块置于病人头部、腋窝、大腿根部等处,一段时间内即可恢复。重症中暑症状 顾名思义,是中暑中情况最严重的一种,如不及时救治将会危急生命。为了使患者高温迅速降低,可将患者浸浴在4℃水中,并按摩四肢皮肤,使皮肤血管扩张和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散热。在物理降温过程中必须随时观察和记录肛温,待肛温降至38.5℃时,应即停止降温,将患者转移到室温在25℃以下的环境中继续密切观察。如体温有回升,可再浸入4℃水中或用凉水擦浴、淋浴,或在头部、腋窝、腹股沟处放置冰袋,并用电扇吹风,加速散热,防止体温回升.当然如果离医院近的话,我们还是应选择把病人尽快送往医院
中暑后注意饮食:
第一,忌大量饮水。中暑的人应该采取少量、多次饮水的方法,每次以不超过300毫升为宜。切忌狂饮不止。
第二,忌大量食用生冷瓜果。中暑的人大多属于脾胃虚弱,如果大量吃进生冷瓜果、寒性食物,会损伤脾胃阳气,使脾胃运动无力,寒湿内滞,严重者则会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第三,忌吃大量油腻食物。中暑后应该少吃油腻食物,以适应夏季胃肠的消化功能。如果吃了大量的油腻食物会加重胃肠的负担,更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出行躲避烈日
夏日出门记得要备好防晒用具,最好不要在10点至16点时在烈日下行走,因为这个时间段的阳光最强烈,发生中暑的可能性是平时的10倍!如果此时必须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太阳镜,有条件的最好涂抹防晒霜;准备充足的水和饮料。此外,在炎热的夏季,防暑降温药品,如十滴水、龙虎人丹、风油精等一定要备在身边,以防应急之用。外出时的衣服尽量选用棉、麻、丝类的织物,应少穿化纤品类服装,以免大量出汗时不能及时散热,引起中暑。老年人、孕妇、有慢性疾病的人,特别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在高温季节要尽可能地减少外出活动。★别等口渴了才喝水,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因为口渴已表示身体已经缺水了。最理想的是根据气温的高低,每天喝1.5至2升水。出汗较多时可适当补充一些盐水,弥补人体因出汗而失去的盐分。另外,夏季人体容易缺钾,使人感到倦怠疲乏,含钾茶水是极好的消暑饮品。★饮食 夏天的食的蔬菜,如生菜、黄瓜、西红柿等的含水量较高;新鲜水果,如桃子、杏、西瓜、甜瓜等水分含量为80%至90%,都可以用来补充水分。另外,乳制品既能补水,又能满足身体的营养之需。其次,不能避免在高温环境中工作的人,应适当补充含有钾、镁等元素的饮料。★保持充足睡眠 夏天日长夜短,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也大,容易感到疲劳。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既利于工作和学习,也是预防中暑的措施。最佳就寝时间是22时至23时,最佳起床时间是5时30分至6时30分。睡眠时注意不要躺在空调的出风口和电风扇下,以免患上空调病和热伤风。
四、请同学们发言,复述注意事项.牢记以下五字诀:
一、移。迅速将病人移至阴凉、通风的地方,同时垫高头部,解开衣裤,以利呼吸和散热。
二、敷。可用冷水毛巾敷头部,或冰袋、冰块置于病人头部、腋窝、大腿根部等处。
三、促。将病人置于4℃水中,并按摩四肢皮肤,使皮肤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散热。待体内温度降至38℃,可停止降温。
四、浸。将患者躯体呈45度浸在18℃左右井水中,以浸没乳头为度。老年人、体弱者和心血管病患者,水温过低不能耐受。
五、擦。四个人同时用毛巾擦浸在水中的患者身体四周,把皮肤擦红,一般擦15-30分钟左右,即可把体温降至37-38℃,大脑未受严重损害者多能迅速清醒。
第四篇:中暑急救范文
中暑急救
一、主因
正常人体温能恒定在37。C左右,是通过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作用,使产热与散热取得平衡的结果,当周围环境温度超过皮肤温度时,散热主要靠出汗,以及皮肤和肺泡表面的蒸发。人体的散热还可通过循环血流,将深部组织的热量带至上下组织,通过扩张的皮肤血管散热,因此经过皮肤血管的血流越多,散热就越多。如果产热大于散热或散热受阻,体内有过量热蓄积,即产生高热中暑。
二、高温中暑常发人群为:高温作业工人、夏天露天作业工人、夏季旅游者、家庭中的老年人、长期卧床不起的人、产妇和婴儿。
三、中暑按病情轻重可分为:
1、先兆中暑
在高温环境下中,中暑者出现头晕、眼花、耳鸣、恶心、胸闷、心悸、无力、口渴、大汗、注意力不集中、四肢发麻,此时体温正常或稍高,一般不超过37.5。C。此为中暑的先兆表现,若及时采取措施如迅速离开高温现场等,多能阻止中暑的发展。
2、轻度中暑
除有先兆中暑表现外,还有面色潮红或苍白、恶心、呕吐、气短、大汗、皮肤热或湿冷、脉搏细弱、心率增快、血压下降等呼吸、循环衰竭的早期表现,此时体温超过38。C。
3、重度中暑 除先兆中暑、轻症中暑的表现外,并伴有昏厥、昏迷、痉挛或高热。
重度中暑还可继续分为:
中暑高热,即体内大量热蓄积。中暑者可出现嗜睡、昏迷、面色潮红、皮肤干热、无汗、呼吸急促、心率增快、血压下降、高热,体温可超过40度。
中暑衰竭,即体内没有大量积热。中暑者可出现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搏细弱、呼吸浅而快、晕厥、昏迷、血压下降等。中暑痉挛:
即与高温无直接关系,而发生在剧烈劳动与运动后,由于大量出汗后只饮水而未补充盐分,导致血钠、氯化物降低,血钾亦可降低,而引起阵发性疼痛性肌肉痉挛(俗称抽筋),口渴,尿少,但体温正常。日射病:
即强烈的阳光照射头部,造成颅内温度增高。中暑者出现剧烈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耳鸣、眼花、烦躁不安、神志障碍,重者发生昏迷,体温可轻度增高。
四、急救
一旦出现大量出汗、口渴、头晕、胸闷、恶心、全身无力、注意力不集中等表现时,应想到这是中暑的先兆。此时,要尽快离开高温潮湿的环境,转移到阴凉通风处坐下休息,喝些糖盐水或其他饮料,在两侧太阳穴擦些清凉油,经过一段时间休息后多可恢复。
1.立即将病人移到通风、阴凉、干燥的地方,如走廊、树阴下。
2.让病人仰卧,解开衣扣,脱去或松开衣服。如衣服被汗水湿透,应更换干衣服,同时开电扇或开空调,以尽快散热。
3.尽快冷却体温,降至38度以下。具体做法有用凉湿毛巾冷敷头部、腋下以及腹股沟等处; 并可用冷水或30%酒精擦浴直到皮肤发红。每10—15分钟测量1次体温。
4.意识清醒的病人或经过降温清醒的病人可饮服绿豆汤、淡盐水等解暑。以起到既降温、又补充血容量的作用
5.还可服用人丹和藿香正气水。另外,对于重症中暑病人,要立即拨打120电话,请以求助医务人员紧急救治。
五、预防
1.夏季露天劳动时尽量安排在早晚,延长中午休息,并戴草帽,开领卷袖劳动。
2.充分供应凉开水、饮料,并加少量盐,以补充体内盐分。
3.禁过度劳累,保证充足休息睡眠,室内应有良好通风。
4.积极治疗各种原发病,增加抵抗力,减少中暑诱发因素。准备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清凉油等备用。
六、中暑后应该注意什么
人在中暑之后常常很虚弱,在恢复过程中,应吃些较为清淡、容易消化的饮食,补充必要的水分、盐、热量、维生素、蛋白质等。中暑后不要大量饮水,中暑患者应采用少量、多次的饮水方法,每次以 不超过300毫升为宜,切忌狂饮。因为大量饮水不仅会冲淡胃液,影响消化功能,还会引起反射性排汗亢进,使体内水分和盐分进一步大量流失,严重时可导致热痉挛。中暑后还应该注意不要大量食用生冷瓜果,中暑患者大多脾胃虚弱,大量食用生冷食物和寒性食物会进一步损伤脾胃阳气,重者会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中暑后应少吃油腻食物,以适应夏季肠胃的消化能力。油腻食物会加重胃肠的负担,并使大量血液滞留于胃肠道导致输送到大脑的血液相对减少,人会感到疲倦。
八、中暑四大禁忌
1.过量饮水
中暑后须大量补充水分和盐分,但过量饮用热水时会更加大汗淋漓,反而造成体内水分和盐分进一步的大量流失,严重时会引起抽风现象。如此便是得不偿失。正确的方法应是少量多次,每次饮水量以不超过300毫升为宜。
2.过量进食
不能吃油腻劳腥的食物,过多的食用会增加消化系统的负担,使大量血液滞留于胃肠,而输送到大脑的血液便相对减少,营养物质也不能被充分吸收,所以应尽量多吃一些清淡爽口的东西,以适应夏季的消化能力。
3.偏食辣椒
夏季阳浮于外、阴液不足,而辛辣燥热的食物只会助热却阳,而且它还使你的美丽肌肤上蹦出几颗不小疙瘩。因而,少吃,当然不吃 是更好的。
4.冷食伤身
身体干渴的时候,冷饮和瓜果类食物让人爱不释口,很可惜,中暑后这两样东西也不能多吃凉性食品会损伤你的脾阳。
第五篇:幼儿中暑的处理方法
幼儿中暑的处理方法
中暑一般发生在炎热的夏天,但其他季节宝宝穿衣太厚或空气不流通也可能引发中暑。2岁内的宝宝语言能力弱表达能力差,爸妈要留心观察,当孩子在外面玩得脸蛋通红,满头大汗是常有的事。如果孩子出现浑身发烫、体温升高,同时显得烦躁不安、头痛恶心、心慌无力,甚至突然昏倒、四肢肌肉发生抽动时,这就是中暑了。应赶快按以下步骤处理。
中暑的处理
1、立即将病儿移到通风、阴凉、干燥的地方,如树阴下、走廊上、阴凉的地板上等。
2、让病儿仰卧,解开衣扣,脱去或松开衣服。如衣服被汗水湿透,应更换干衣服,同时开电扇或开空调,以尽快散热。
3、尽快冷却体温,降至38度以下。具体做法有用凉湿毛巾冷敷头部、腋下以及腹股沟等处;用温水或酒精擦拭全身;冷水浸浴15至30分钟等。
4、意识清醒的病儿或经过降温清醒的病人可饮服绿豆汤、淡盐水等解暑。
5、还可服用人丹和藿香正气水等解暑的药品。另外,对于重症中暑病儿,要立即拨打120电话,以便求助医务人员紧急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