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和教学过程的定义(精)(大全)

时间:2019-05-15 04:05: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学和教学过程的定义(精)(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学和教学过程的定义(精)(大全)》。

第一篇:教学和教学过程的定义(精)(大全)

教学和教学过程

教学和教学过程的定义:“教学就是指教的人指导学的人进行学习的活动。进一步说,指的是教和学相结合和相统一的活动。”——引自 李秉德主编《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

凯洛夫《教育学》中,苏联学者定义:“教学过程一方面包括教师的活动(教),同时也包括学生的活动(学)。教和学时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彼此不可分割地联系着。”

教学即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方式。教学是教师行为,而不是学生行为;教师行为包括主要行为(如呈示、对话、辅导等)和辅助行为(如激发动机、教师期望、课堂交流和课堂管理等)两大类别。

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以学科教材为媒介,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和体力,形成世界观和道德品质的师生共同活动。——引自甘治湘《教育学》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

叶澜、郑金洲、卜玉华著《教育理论与学校实践》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中定义:

教学是以学生掌握知识为直接目标所展开的师生双边的交往活动。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年版中定义: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共同活动。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的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并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

黄甫全、王本陆主编《现代教学论学程》(修订版)2003年中定义:广义上,教学就是指教的人指导学的人以一定的文化为对象进行学习的活动。狭义上,指学校教学,专指学校中教师引导学生一起进行的,以特定文化为对象的教与学相统一的活动。教学过程是指教学活动的启动、发展、变化和结束在时间上连续展开的程序结构。

陆冠英、韩金生《教学论》河北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中定义:教学指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体系,同时发展智力与体力,并形成一定思想品德的活动。教学过程即教学的实施过程或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是指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体系,同时发展智力与体力,并形成一定思想品德的活动的过程。

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辞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中定义:教学,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和学的共同活动。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教学过程,师生在共同实现教学任务中的活动状态转换及其时间流程。由相互依存的教和学两方面构成。

朱作仁主编《教育词典》江西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中定义:教学是师生双方的协同活动。通过这种活动,人类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掌握人类长期实践积累起来的文化知识,发展智力和体力,培养道德品质和世界观,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教学过程,教师根据一定的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引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和体力,形成科学世界观,陶冶道德品质,全面实现教学任务的过程。

陶然、王更群主编《中国教师百科全书》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4年版中定义: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双边协同活动,在这一活动中,教师居于主导地位,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积极地、主动地掌握人类长期实践积累起来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力,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世界观,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

根据教学目的和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特点,教师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

王焕勋主编《实用教育大词典》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中定义:教学,教师教授学生学习的统一活动。广义的教学与教育同义。狭义的教学为学校教育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培养合格人才的基本途径。教学过程,教学的实施轨迹,揭示教学活动的展开及其发展。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并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的过程。

罗明基主编《教学论教程》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中定义:教学时根据一定社会的需要,按照确定的教育目的,通过教师传授和学生学习,完成教学任务的双边活动。

教学过程,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体力与智能,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与思维方法,形成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过程。

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辞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中定义:教学,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和学的共同活动。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教学过程,师生在共同实现教学任务中的活动状态转换及其时间流程。由相互依存的教和学两方面构成。

游正伦编著《教学论》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2年版中定义:教学过程就是教师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文

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体力,形成一定世界观和培养道德品质的过程。

董远骞、张定璋、裴文敏 《教学论》浙江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中定义:教学就是通过教师的指导启发,和学生的积极学习,使学生逐步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与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交织着培养共产主义思想品格和发展体力的活动。

李秉德主编《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中定义:“教学就是指教的人指导学的人进行学习的活动。进一步说,指的是教和学相结合和相统一的活动。”

曲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年版中定义: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主动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与体力,培养思想品德,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把学生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借助一定的教学条件,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形成科学世界观及培养学生思想品德和个性心理品质的过程。

第二篇:一、在命令窗口定义过程 教学设计

一、在命令窗口定义过程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过程的含义。

(2)掌握在命令窗口中定义过程的方法。(3)学会调用过程。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情景——抽奖,引入过程的概念,接着通过任务驱动 “在命令窗口定义一个正三边形的过程”,引导学生围绕任务探索学习,协作交流、互相激发促进,让学生在操作、实践、理解中掌握过程的定义和使用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计算机程序设计要求科学而严密,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从小养成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2学情分析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Logo语言的基本命令,能用Logo语言实现简单的绘图等操作,但还不会存储和调用电脑程序,完成复杂任务。本节课引入过程的定义,着重让学生了解电脑在存储和调用已有或固定命令组的操作,开阔学生视野,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电脑程序语言的热情。引入过程的定义和保存,是学生深入学习Logo语言的关键环节。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过程的定义及其格式。教学难点: 掌握在命令窗口定义过程的方法。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一)抽奖游戏

教师拿出分别印有字母A、B、C的三张牌子,邀请三位学生抽奖,三位学生抽到字母牌后,分别在LOGO软件的命令窗口输入相对应的字母并执行,并仔细观察在LOGO软件的绘图窗口、命令窗口出现什么内容。【设计意图: 通过创设抽奖游戏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让学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也通过“中奖”的道理让学生很好地理解这节课的学习难点——“过程”这个抽象的概念,并进一步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点燃其探究知识的热情。】(二)提出问题

1、教师因势利导,启发学生思维:为什么执行简单的字母,就能画出这么复杂的图形?

2、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发现执行B字母后能画出图形,是因为事先把画此图形的所有命令打“包”,并把此“包”命名为“B”,小海龟记住了“B”,也就记住了“B”中的所有命令,所以执行了B,就能画出图形。】(三)引出新课

1、师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点拨,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一个关键词——“过程”。

2、出示解释”过程”的文字内容,并让全班学生齐读。

出示文字内容: 把命令窗口画图形的一条或多条命令放在一起打包,保存起来。这个打好的“包”叫做过程,给这个过程起一个名字,叫“过程名”。小海龟记住了“过程名”,就能“听”懂这条新命令了。

3、教师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并板书: 《教小海龟新命令—过程的定义和保存》 【计意设图: 巩固学生对“过程”概念的理解。】 活动2【讲授】

二、任务驱动,引导建构。

(一)编写过程的格式

1、教师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本,了解并掌握编写“过程的格式”。【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教师通过提问学生,了解学生对过程格式的掌握。一个完整的过程是由过程头、过程体、过程尾组成的。TO过程名(过程头)一条或多条命令(过程体)END(过程尾)

3、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过程的格式,提出问题:过程的格式中哪些内容是固定的,哪些内容可以改变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过程格式的记忆。】

5、教师出示“过程名”的命名规则。

(1)过程名可以任意的字母和数字组成,但不能是纯数字。(2)过程名不能和LOGO命令相同。

(3)过程名不能含有+、-、*、/、()等运算符号。【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二)在命令窗口定义过程

1、教师出示任务一: 在LOGO命令窗口,定义一个画正三边形(边长100步)的过程,过程名为SJX。

2、学生通过微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在命令窗口定义过程并尝试完成任务一。自主学习的学习路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网站”—“微课指导”。

【设计意图:在任务驱动下,让学生通过微课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精神。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小组讨论、意见交流等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及合作精神。】

3、教师巡堂,发现共性问题及时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一起解决。

4、邀请学生上台介绍在LOGO命令窗口定义过程的方法。教师给学生评价。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一边讲解一边操作,向同学介绍自己学会的知识与技能,不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培养学生自信,敢于表现自已。】

5、师继续巡堂,提醒学生对任务一进行自评。

【设计意图:学生自我评价,体验成功,自我激励。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6、师打开动态评价表,通过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学生对“在命令窗口定义过程”这个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对还没完成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可以老师辅导也可以请学得快的学生辅导)。【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让学慢生、学困生得到及时的帮助和指教。】

(三)在编辑窗口定义过程

1、师指出:除了在命令窗口定义过程,还可以在编辑窗口定义过程。

2、出示任务二:用编辑命令定义一个画五角星的过程WJX。让学生上网站的微课进行自主学习。

3、师请两位同学上台演示。

4、师一边观看学生操作,一边小结并板书: 进入编辑窗口:EDIT过程名 完成定义返回命令窗口:F2

5、师给上台汇报学习成果的学生评价。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使学生养成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

6、出示任务三:用编辑命令,定义一个画圆的过程YUAN。比赛哪个小组最先完成任务。师继续巡堂,并提醒学生任务完成,进行自我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完成任务三,巩固“在编辑窗口定义过程”的方法,同时采用竞赛形式可以让学生尽快完成任务,保证教学进度,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四)打开、修改过程

1、提出问题:编辑窗口和命令窗口有什么区别?

2、出示编辑窗口的优点:(1)编辑窗口可以一次输入多个过程,每人过程都要有自己过程头和过程尾。(2)EDITALL命令可以打开所有定义好了的过程。

3、师提问,如果要打开定义好的SJX过程,怎样来打开?

4、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EDIT过程名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善于发现规律,运用规律的能力。】

5、出示任务四:对前面定义好的过程SJX进行修改,将原来步长100变为200。

6、师巡堂,提示学生怎样才能把修改的记录下来。

【设计意图:师趁热打铁,让学生把学到的技能在实践中应用,让学生体验学习带来的快乐,激励学生。】

(五)保存、打开过程文件

1、出示任务五:把当前已经定义几个过程的文件以文件名—— “座号.LGO” ,保存在WINDOWS桌面上。

2、师通过多媒体网络教室的监控转转播功能检查学生保存的LGO文件。并通过师生互动进行板书: “File(文件)”——“Load(载入)”。

3、让学生说一说保存过程文件的方法。并板书:

4、组织学生互查互评: 同桌同学互相检查保存的过程文件—”座号.LGO“ 中的几个过程,并给对方一个如实的评价。

【设计意图: 互相评价,有利于锻炼学生客观评价他人和自己,培养学生尊重和欣赏他人的美好品质。】

活动3【活动】

三、学以致用,大展身手

(一)让学生用定义过程的方法自由创作。

【设计意图: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让他们自由想象、自由创造,以促使他们的自我发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二)师展示学生的创作,并进行师评。

【设计意图: 展示学生的创作,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最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对学生深入思维、增强自信心、勇于进取能产生积极作用。而这些心理因素对学生取得新的进步又起到了推动作用,从而使学生进入一个不断发展的良性循环中。】 活动4【活动】

四、畅谈收获,总结全课。

1、师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来畅谈收获: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些知识?

2、师总结。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小结,有利于学生对已有的知识结构进行深化提高,加强理解记忆。让学生获得一种成功的满足和喜悦,进一步培养学生对LOGO语言学习的兴趣。】

第三篇:写作过程和英语写作教学

写作过程和英语写作教学

摘要:在我国的写作教学中,结果教学法一直很流行,然而,它的不足之处已很明显。随着现代语言学和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写作过程教学法诞生了。它给英语写作教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本文根据Murray提出的写作三过程,分析了教师在各阶段充当的角色,并尝试提出各阶段学生有效提高英语写作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过程教学法;英语写作教学;角色定位

一、引言

近年来,写作教学在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中已经逐渐达到与阅读,听力,口语等教学持平的地位与重要性。但写作教学在课堂上教学方法的单一性,评价单一,教学效果不明显等问题还是普遍存在。如何有效地讲授英语写作是所有国内英语写作教师不可回避的问题。作者认为,每一名英语写作教师应该思考以下几个重要问题:

什么是写作?

是否存在学习英语写作的理想方法?

在英语写作课堂上,写作教师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本文旨在应用一种过程教学法这一写作理论来回答以上几个问题。

二、什么是写作?

国内外学者对于写作的定义不尽相同,但学者们却对一点达成共识,即写作是在思维的参与下用语言表达的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Emig, 1983),Murray(1980)将这个写作过程分成了三个阶段:写前阶段(rehearsing),写作阶段(drafting)和后写作阶段(revising)。

写前阶段即是作者选择写作重点,回忆收集并记录观点和想法,为写作做准备的阶段。写前阶段被视作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语言输入,即阅读分析有关材料,占有材料,掌握事实;交流观点;拓宽思路,集思广益;拟写作提纲。

写作阶段是初步构思成熟的思想用文字表达出来,该过程不仅是指导学生提炼语言,安排文章结构的过程,同时也是思维训练的过程。其中教师在母语―目的语的思维训练与文章逻辑结构安排的指导过程中尤为重要。

后写作阶段主要是修改与反馈。修改是让学生有机会对自己作品进行再思考、再升华,是真正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值得注意的是,这三个阶段在实际写作过程中是循环往复的进行的,即在论文起草的过程中,写作者会不断地浏览已经写好的内容并进行适当的修改;修改草稿也是下一个草稿的写前阶段。对于这一点,Campbell(2004)做了很好的比喻。她认为写作过程类似弹球游戏。和弹球在球盘上活动的无定向性类似,每个作者开始写作后,构思、搜集材料、起草、修改和定稿这些活动没有先后顺序,往往根据写作的需要跳跃、重复或省略。

三、是否存在学习英语写作的理想方法?

在中国,写作领域仍以结果教学法为主流,即大部分教写作的老师仍以学生最终能写出一篇完美的文章为教学目的。当学生们苦思冥想,无从下笔时,他们只能劝导学生先写出提纲,相信通过这种办法就可以轻松地写出文章。笔者上大学期间,过程教学法有所发展,但主要体现在教师和学生的课上讨论上。但在实际的教学课堂上,笔者发现无论是草拟提纲还是单纯的课堂讨论,都不足以帮助学生克服写作障碍而使写作变得更加轻松愉快。

受过程教学法的启发,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法更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1.强调写前准备阶段在学习写作中的重要地位

为了更有效地学习写作,学生首先需要主动地参与到写作过程中。当然,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参与到写作活动中很关键。因为,很多时候学生是愿意参与实际的写作过程以达到提高习作技能的目的的。但每一个学生可能由于文化背景、生活经历、写作兴趣和英语水平不同而遇到不同的困难,这些困难在第二语言写作教学中具有普遍但也存在明显的特殊性,因此需要教师针对学生给予不同的指导,特别是需要教师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写前调研,搜集资料,从而避免学生由于写作中的困难而丧失学习写作最初的兴趣和主动性。

例如:在讲授景物描写时,可让学生在课前阅读报刊杂志或教材文学作品中写景的段落,尽量收集生动形象的词汇和短语,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景物描写在段落的作用。教师最好能在课堂上在列举一些例子帮助学生对景物描写有一些新的思路。比如:教师可以借黄昏的景物描写提示学生,这样的景物描写可以帮助表现人物的孤独落寞。比如,faint moonlight and many street lamps(淡淡的月光和昏暗的路灯);There was a wide emptiness over road and sidewalk.(街道上空无一人);dusk had fallen heavily over the scene(暮霭沉沉)。讲授的重点是让学生懂得景物描写也要有目的性,特别是描写的景物要做精心的挑选。同样是黄昏,如果要表现温暖人心的感受,选择的景物相应的就应该变为golden sunlight(金色阳光);dusk caresses the homestead(黄昏亲吻着故乡的田园);the lane where streetlights had just been lit(华灯初上的街道)。同样是光,moonlight和sunlight给读者的感受截然不同,同样的streetlamps也给在景物描写中表达写作者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情绪;同是dusk使用不同的细节词比如前面的heavily给人一种压抑感,但后面的caress 给读者沁人心脾的温暖的感受。写前阶段其实也是为了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使学生能够为动笔写作筛选更合理的素材。

2.通过读写结合来开展实际写作

写作应当是人们表达感情的重要手段。人们需要通过写作来释放情绪,寻求解脱。第二语言学生虽然在语言上有障碍,但同样希望通过写作表达感情。但是也正是因为语言障碍,第二语言学生很难写出生动感人的文章,这也是教师们在重点批改点评文章的拼写和语法错误的重要原因。

为了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教师可以增加大量的描写文和记叙文的练习,要求学生注意写作这一类文章的细节处理。比如:学会使用具体词汇,学会恰当地运用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等,学会运用细节进行描写。

例如:要求学生描写一个害羞的女孩,学生们大都能想到诸如shy,be ashamed of等数量很有限的形容词或短语。教师应当启发学生,表达害羞的,还可以使用到更多其他的词性的词语,比如:名词shyness,self-consciousness,动词blush,当然,仅仅介绍这些词汇,或者讲解这些词汇是不够的,最好的方式是让学生自己去查阅字典,了解这些词汇的具体用法。关于细节描写,教师也可引导学生去回忆身边害羞的人群,提示学生从中总结出这类人的行为表现,动作特征细节去表现害羞。教师也可适当地提供一些学生不常使用的词汇或短语,如动词fidget(坐立不安),fuss(拨弄)、名词murmur(喃喃自语)、fair cheeks(苍白的脸颊)/ rosy cheeks(红红的脸颊);然后组织大家讨论以获得可以帮助描述人物害羞的细节,学生之间的讨论在写作过程中起着突出的作用。集体讨论让大家审视各自不同的观点,从而提供给每个人筛选更合理素材的机会。最后,再引导学生去实际写作,会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也能帮助学生克服心理上的畏难情绪。

读写结合的教法更能帮助学生开拓写作思路。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通过阅读来想象书中描绘的人物和场景,然后再让他们创造新的情节和角色。阅读优秀的文章或文学作品不但能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对世界的看法,也会使学生有新的写作思路。

3.教师指导学生互改作文,升华学生的文章

在指导学生互改作文之前,教师需要做大量的计划和准备工作,对整个写作过程也要有透彻的理解。比如,教师为学生设计的写作题目最好能要求学生必须了解与生活相关的某个社会问题。为了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这些有一定难度的写作任务,在学生动笔之前,教师给他们提出建议,告诉他们如何查找参考资料,如何有步骤地开始写作。学生完成初稿后,再组织全班在课上按照所提供的具体修改指南分组互相修改初稿。在课上,为了确保所有的学生都能认真的修改他人的文章,教师需要密切关注每个学生的进度,了解他们的困难,随时给他们提出指导意见。学生互相修改作文的做法已得到需要写作教育专家的赞同。他们认为,学生一旦接受了这种方法,就会在撰稿时不自觉地把同伴也作为读者对象,而不是像过去那样仅仅为教师一个人而写(Mittan,1989)。另外,集体讨论也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了更丰富的反馈信息。

互评法存在一个问题:由于学生间语言水平差异大。有时提出的问题不够准确,以致不少同学对互评法持怀疑态度。而且大部分修改集中在语言,语法方面,主题表达与结构方面的改动则相对较少。所以,教师必须设置具体的修改指南,传统的修改指南一般分为几个项目:如词汇、语法、篇章结构、行文连贯、主题表达等。笔者建议修改指南做得更细致、更周到些,可以参照下面的模式(Mckay,1984):

表1 互评指南表

四、英语写作教师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笔者一直在强调过程教学法在第二语言写作教学中的重要性,但笔者并不意指完全摈弃结果教学法,关键在于如何根据学生的需求调节使用这两种教学法。第二语言的学生的写作过程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比如他们不理解第二语言参考资料,缺少文化背景知识,缺乏词汇量的积累等,这时教师要借鉴自己所经历的困惑、发现、成功或失败来指导甚至影响学生。笔者就曾以自己的一次写作的亲身经历,用了两个支撑段(supporting paragraphs)来支持引入段的中心观点(thesis statement),但其中的一个段落与中心观点完全无关,另一个段落缺少主题句(topic sentence),这是显然违背了结构统一性(unity)的要求。通过这个经历,使学生很快了解到写作中相应的几个重要概念,同时也意识到写作中结构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写作的写前阶段,教师尽量扮演一个亦师亦友的角色,用自己学习时期学习写作的困惑和体会使学生对写作有更深刻的体会。

在写作过程中,教师要提供给学生合适的写作范例或者供学生展开激烈讨论的话题从而开拓写作思路,这对学生确立论文观点是非常有帮助的。学生们通过阅读和讨论对于所写的话题有了新的认识,也丰富了写作素材。要指导学生顺利完成写作任务,教师需要制定详细的计划,明确写作题目、日程安排、互评指南等。要将写作教学计划做到完善,做到容易操作,所以在写作过程中教师应该是一个出色的任务设计者,指导者。

在后写作阶段,特别是第三部分讨论的学生互评阶段,教师扮演的角色应该是助手、故障排除者和顾问。当然,学生的互评不能完全取代教师所做的反馈。传统的做法是教师用红笔批改学生作文中的错误,然后给出评分。现在提倡的是师生单独面谈(Goldstein & Conrad, 1990),让学生本人真正意识到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师生之间的面谈可以在课上,也可以在课下。可能一次即可,可能进行几次。比如,某学生完成第一稿后,在学生互评以确定该社工写作目的是否明确,内容是否合适,组织结构是否合理等问题后,教师再同通过面谈来检查该生文章中的语法错误。这样做的目的,是改变第二语言学生,特别是中国学生,只期待教师给他们纠正语法错误的传统观念。通过学生互评、教师面谈及教师评改等实践形式慢慢引导学生改变对写作的认识,让他们明白一篇好的文章不仅要语言无误,更重要的是内容充实,文体恰当,拓展有序。

五、结语

写作是一种技能,需要通过实践掌握。讲授写作最有效的方法是教师在学生学习写作的过程中给予他们指导。虽然写作,特别是英语写作免不了一些机械的写作和语法练习,但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文字交流这一手段,让他们运用英语有效地参加社会文化活动。因此,写作教师要通过自己设计的任务或活动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同时提高他们的鉴赏力、想象力和批判力。此外,写作教师需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实际情况,给予不同的指导。过程教学法无疑对写作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师生共同付出的辛苦会带来更大的喜悦。

参考文献

[1] Campbell, J.2004.Teaching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Interacting with Text.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 Emig,J.1983.The Web of Meaning: Essays on Writing, Teaching, Learning, and Thinking.New York: Brynton/Cook.[3] Mckay, S.(ed.)1984.Composing in a second language.Rowly, MA: Newbury House.[4] Mittan, R.1989.The peer review process: Harnessing students’ communicative power.In D.Johnson and D.Roen(eds.), Richness in Writing: Empowering ESL students.White Plains, Ny: Longman.[5] Murray, D.1980.Writing as process: How writing finds its own meaning, in Donovan, T.and W.McCelland(eds.), Eight Approches to Teaching Composition.Urbana, IL: NCTE.[6] Goldstein, L.and M.Conrad.1990.Student input and negotiation of meaning in ESL writing conferences.TESOL Quarterly 24: 441.作者简介

李杨,(1982-),女,汉族,湖北孝感人,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助教,研究方向:语用学、英语教育。

胡杨,(1983-),男,汉族,湖北浠水人,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英语教育。

王娜,(1983-),女,汉族,黑龙江尚志人,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模因论翻译、英语教育。

第四篇:教学过程

《信客》教案

执教人:龙娟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脉络,了解课文内容。

2、从信客的语言、行动和心态感受他的品格和精神。

3、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写作意图

教学重难点:从信客的语言、行动和心态感受他的品格和精神,并培养学生待人宽容,诚实守信等品质。

教学方法:

1、学生预习,教师辅导自学。

2、讨论法、问答法。

教学准备:

1、了解信客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

2、掌握作者余秋雨的基本情况。

3、学生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导语

现在通讯事业发达了,电话、手机的普及、互联网的出现使我们的沟通方便多了,“信”是由“人”和“言”组成,人言为信。信的原本意思是言语真实,后发展为讲信用,在后来发展为信物,送信的人。在我国古代,一直存在送信人,被称为信差,信使,信客。这一职业到20世纪初还没有消失。作者的故乡余姚离上海

很近,很多人到上海谋生,因此,信客在这一地区还很活跃。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余秋雨的散文《信客》,看看信客是如何生活的。

2、简介作者:

余秋雨,1946年生,我国当代著名的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者、散文家,曾任

上海戏剧学院院长、教授,上海写作学会会长。主要作品有《戏剧理论史稿》、《艺术创造工程》,文学作品有《文化苦旅》、《霜冷长河》、《文明的碎片》、《山居笔记》、《秋雨散文》等,其中《文化苦旅》获得上海市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台湾联合包读书最佳书奖,金石堂最具影响力的书奖。这是他在研究写作之余的散文佳作。《山居笔记》获海外花文文学最高奖――台湾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第一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快速默读课文,回答下面问题。

①文中共写了几个信客,重点写了谁?

②请你为文章的每一部分加上小标题?

(1)来由——做信客的缘起

(2)经历——怎么做信客

(3)艰险——为什么不做信客

(4)归宿——当老师,当校长也是好样的③完成信客档案,并用一句话概括你心目中的信客究竟是怎样的人?

三、自读课文,合作探究。

同学们,我们现在对信客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现在请同学们再读课文:

①用横线勾画出震撼你心灵,让你感动的语句和片段,大声朗读,并仿照下列

句式,说说令你震撼、感动原因。

例句:文中———————句子(语段)感动了我,因为我从此句(语段)中,感悟到了—————————————。

②信客身上主要体现了哪些可贵的品质?请在文中用波浪线勾画出来并体会。

总结:诚实守信,无私奉献,默默无闻,善良厚道,任劳任怨,胸怀宽广等。

作品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揭示人物思想感情和性格特点,从而反映作品主题。

③作者重点写了信客哪些事迹?为什么重点写?

明确:作者重点写了信客为充当代理人为乡亲料理后事、收拾遗物等和一

次遭人诬陷的经历。这样写更突出了信客默默奉献的无私品质,说明信客职务的凶险和信客仁义热心、任劳任怨、宽以待人、善良厚道的品性。

④ 作者在写信客之前,为什么先写一个老信客?

先写一个老信客,以说明信客这一职业的特点:路途艰苦;强调职业道德——“就在一个信字”,而且这个“信”字要做到一丝不苟的地步。老信客既以自己的丰富经历给年轻信客以具体切实的指点,他的惨痛的教训,又时时警醒着年轻信客。这些,都促使年轻信客迅速成为可以信赖的信客。

⑤为什么死后要与老信客葬在一起?

信客留下遗愿,死后要与老信客葬在一起,是出于对老信客的理解、同情、敬

重和感激,表达出信客的忠诚,一辈子默默奉献,对名利无所求。

⑥年轻信客结局怎样?得到大家的认可了吗? 从年轻信客的结局你获得了哪些

启示?

明确:信客虽然终年奔波,收入却很微薄,生活也较贫穷,胃病和风湿病成了

他们的职业病,而蒙受怀疑、欺凌和憎恨又让信客感到极其痛苦。

但信客任劳任怨,待人宽容,诚信无私,以自己的品行和无私的工作赢得了

社会的普遍赞誉。

信客的一生说明:诚信善良,无私奉献的人总是能赢得敬重和爱戴的。

四、拓展延伸

①信客死后,有很多人前来吊唁,如果你是其中一员,请你为信客撰写墓志铭。参考:(概述他的生平事迹和品质,语言简练、通畅)

三十年信客生涯,风尘苦旅,奔波与家乡和上海之间,艰辛倍尝,传递两地亲

人的信物。为人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恪尽职守,诚信无私,宽容厚道。执教小学,为人师表,工作出色,桃李芬芳。思乡敬重,重口传颂,立此墓碑,永志纪念。

②感动我们的信客已经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信客这个古老的职业也消失了。但

信客的精神却还在许多行业、许多人的血液里流淌着,甚至发扬光大。下面请同学们找找你们身边像信客这样的人,通过人物刻画的方法(语言、动作、心理等),向我们展示他的优秀品质。

(高原邮路上的信使、教师、交通协管员、清洁工、筑路工人)

五、总结:

通过欣赏余秋雨的《信客》,了解了什么是信客以及做一名合格的信客需要具

备什么素质。我们可以从文章最后看到以诚信德名远播的信客去世时,前来吊唁的人非常之多,可见诚信之人必受人尊重。这篇文章让我们意识到诚信对于人立足社会而言是必不可少的,21世纪是个讲求诚信的时代,人无信而不立。作为新时代的主人,我们应该积极学习八荣八耻,坚决做到: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最后送大家几句话作为本堂课的结束,谢谢大家!

人背信则名不达——刘向

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程颐

没有诚实何来尊严——西塞罗

诚信为人之本——鲁迅

200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事迹介绍及颁奖词之一二

20年行走在马班邮路上,成为世界邮递员楷模的王顺友

事迹介绍: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马班邮路”投递员,中共党员,苗族。2001年5月1日,成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2005年5月1日,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王顺友同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木里,地处四川凉山州西北角,中国仅有的两个藏族自治县之一。地势险,平地少。多少年来,邮件传递也只能靠乡邮员步行背送。直到1960年,境况才有所改变,乡邮员开始配马——马班邮路由此而生。王顺友就是马班邮路上的邮递员。二十年,每年至少330天,在苍凉孤寂的深山峡谷里踯躅独行;二十年,步行26万公里,足可重走长征21回,环绕地球六圈半;二十年,没延误一个班期,没丢失一封邮件,投递准确率100%。

1995年的一天,邮路上骡子受惊后腿乱踢,王顺友的肠子被踢破了,他捧着肚子,连走9天,终于送完邮件。当被老乡架到医院时,人已气若悬丝,奄奄一息。1988年7月,雅砻江上溜索绳突然绷断,王顺友人摔在江岸上,邮件却弹入水中,顺江而去,王顺友跳进江中,把邮包拖上岸。

除了送邮包,王顺友还自掏腰包,从城里带回了良种送给深山中的乡民。现在,深山里不仅庄稼亩产上升,冬天这里都能吃上新鲜蔬菜。

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正是在这样平凡的工作中,王顺友表现出坚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折射出强烈的敬业精神。

解说词:——在目前在很多地方,邮递员依然非常非常的重要,对于现在的很多的年轻人来说,可能孤独是可怕的,甚至就像一首歌曲唱的那样,会认为孤独是可耻的,但是我们接下来要认识的这位邮递员,孤独是他生活的一种常态,甚至会在十四、十五天的时间里自己跟自己的歌声打交道,跟身边陪伴他的马来打交道,这个时候你就知道,孤独是让人尊敬的,孤独是伟大的。

颁奖词:他朴实的像一块石头,一个人一匹马,一段世界邮政史上的传奇,他过滩涉水,越岭翻山,用一个人的长征传邮万里,用二十年的跋涉飞雪传心,路的尽头还有路,山的那边还是山,近邻尚得百里远,世上最亲邮递员。

第五篇:教学过程

师:课后反思: 拿到《窃读记》这篇教材到上公开课只有四天时间,我前后设计了四次教案,但是在两次的试教中都宣告失败.从我最初的设想要设计开放的提问,抓住文本中出色的语言文字,感受作者窃读的滋味,进而感受作者如饥似渴地读书那种读书热情,设想是好的,但是实践是困难的.确定用这种稍显得保守的方法来上这堂课后,最初遇到的两个大难题(作者的生长年代和背景与学生的生活体验有很大差距和作者的窃读滋味复杂,矛盾,善变,学生理解困难极大.)几乎迎刃而解,学生不但能体会作者孩提时酷爱读书的兴趣,而且借助铺垫课外相关的一段文字,猜测老板的态度,语言模拟现场情景等一系列的教学手段,充分感受到了她想要读书是多么艰难,更加深了她爱读书的

《窃读记》教学设计

一、教材解读

课文以窃读为线索,以放学后我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的时间顺序和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两个场景的插入,细腻生动地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作者善于通过自语式的独白描绘心境,表达自己的感情.在窃读这种氛围中,一方面享受阅读的快乐,一方面还要时刻关注周围的环境,非常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我的心情变化,使人如历其境.此外,作者还善于用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情.二、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求,并受到感染。

3、指导学生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4、认识“婪、辘”等四个生字,会写“撑、唾”等四个生字,掌握“贪婪、适宜”等词语。饥肠辘辘、适宜”等词语。【教学重点】

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求。【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通过动作、心理活动描写来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的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读书吗 ?

学生齐答:喜欢.师:你遇到喜欢读的书会怎样呢? 生表述.(2个左右)根据学生的表述提供一些成语给学生,如:废寝忘食,夜以继日,通宵达旦,爱不释手„„

师:今天,老师要带着大家走进一位女作家——林海音的童年,看看她是怎样酷爱读书的.请看屏幕,师口述林海音的情况.教师在“窃”字下加上红色标记,请学生查字义。

这个“窃”字有多种含义,请同学们快速判断题目中的“窃”是何意?师:那么,在“窃读”这个词语中,“窃”应该选择哪个解释合适呢?生:是偷读.师:先自己把课文读一遍!不理解的词语作个记号,不理解的句子多读几遍。(学生读课文,师巡视指导.师随机将学生不理解的词语写在黑板上)

师板书词语:贪婪 腋下 饥肠辘辘

师:老师发现这些词语对大家来说有一定难度,找个同学起来读一遍(师指名读),再找一个同学读一遍,我们来一起读一遍(齐读)

“贪婪”什么意思?(渴求而不知满足)

“腋下”在哪里?(俗称“胳肢窝”)

“饥肠辘辘”什么意思?(饥肠辘辘:饥饿得肚子发出肠鸣音。

形容十分饥饿。)

师:读了课文,你知道童年的林海音是怎样读书的吗?

生1:她是在书店里读书的,而且是悄悄的,不能被书店老板发现.生2:„„

师:正如大家说的那样,因为家里穷,买不起书,童年的林海音只能在书店里偷偷地读完一本又一本书.师:所以作者说这是:------(怎样的读?)

生:窃读.师:作者把在书店里偷偷地读书的经历写下来就是我们的课题:---窃读记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自由读文,检测预习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交流自学提纲。

2、关于作者林海音以及本文的写作背景,大家在预习时已经知道了什么?请大家将自己的学习成果与我们分享一下。

3、总结生字、生词,以及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得到的知识。卸:强调左面字形的写法。

婪:读音是lan不是 luan。撑是翘舌音 形近字:“窃”与“窍”要区分开。

“唾”字右边共有四横,要注意第二横最长,第四横要短于第三横。

三、再读课文,理解文章

(一)默读课文,思考问题: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指名交流,感知概括。指名交流思考的问题。

原来课文记叙了(教师板书:“记”)“我”因买不起书而偷偷躲在书店里读书的事情。

(三)、朗读训练,熟悉课文。(1)同桌合作,分段读课文。

提出要求:

1、读的要求:把课文读流利。

2、听的要求:认真倾听组员读书,为组员提出意见和建议。(2)多种形式练读。

1、可指名读、男女生读、分小组读。(评价时多用激励性语言,激发读书兴趣。)

2、也可出示课文中有较多生字的段落和写作者矛盾心理的段落让学生多种形式练读。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思考:作者小时候怎么读书的?用什么具体方法读书的?

五、留下悬念,布置作业

1、本节课,我们一道初步阅读了课文,对课文的内容有了大体的了解。但要体会小姑娘哪种窃读时复杂的滋味,还要细细读课文,下节课我们接着读,认真体会。

2、完成作业:

⑴ 抄写词语:

窃读、炒菜、锅勺、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踮起脚。

⑵ 辨字组词:

窃()炒()踮()饿()

穷()吵()店()鹅()

惧()皱()碗()撑()

具()坡()豌()掌()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回忆作者小时候是怎样读书的?

师过渡:这种在书店窃读又是一番什么滋味呢?.课文中一句话直接道出了作者窃读时的滋味,能找出来吗 生读句子: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学习2—8自然段.师:作者快乐的是什么,惧怕的是什么 联系上下文,好好想想.(作者快乐的是她总算找到了想看的书,惧怕的是担心被书店老板发现,会把她赶出去.)过度:此时此刻,我们无法亲身感受到那种窃读的滋味,但是,作者笔下的文字是鲜活的,这些文字会告诉我们作者的心情.先让我们在文中去找找作者窃读时的与惧怕.师:读读这些文字,体会作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你能否感受到作者窃读时的快乐 学生自己学习,师巡视.3,交流:结合找出的语句说说自己的体会.师提醒交流规范一点:我从这些语句感受到了作者的快乐,读语句,说理由.交流句段一: 生1:我从这些语句中感受到了作者的快乐,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因为他找到了想看的书,所以心中是很快乐的.师:你说得真好!这句话中有一个字最真实表现了作者当时极度的快乐,可以用惊喜来表达.生齐说:啊

师:是的,这是作者看到了她心爱的书时的惊喜,是与老朋友重逢般的惊喜,就这样读.齐读句子.出示句子: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从头来,再找一遍.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作者窃读的快乐,还感受到了什么 生:还感受到了作者寻找书时候急切的心情.师:就带着这种寻书的急切和找到的快乐,读这句话.学生自己练习读.指名读.出示句段: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着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从头来,再找一遍.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师:其实在这段文字中,作者的动作描写是很精彩的,找找动词.师和学生一起找到动词,用记号表示出来.(跨 踮 钻 挤)师:再注意一下一个细节描写,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体会一下这些动作和这个细节,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体会到了作者心中很急切.生:我体会到了作者已经顾不上去理头发了,一般情况下,女孩子很注意自己的形象,而她却不在乎这些了.师:一个不顾惜自己的形象也要读书的孩子.生:我体会到了作者非常爱读书.齐读这段话.交流句段二: 生:我从这句话感受到了作者窃读时的快乐,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作者急切想读到这本书,我可以感受到她的快乐.师:这句话,谁再来说说体会 生:我从像一匹饿狼和贪婪感受到作者读书的急切,她带着快乐的心情读到了这本书.师:大家有没有这种体会呢 当你捧着心爱的书,读着读着,你也许会忘记——(生接:吃饭);你也许会忘记——(生接:睡觉);你也许会忘记任何烦恼,这时候的你快乐吗 生齐答:快乐!师:是的,这时候的作者也是这样快乐,她正快乐地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再读这句话.齐度.交流句段三: 生:我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作者窃读时的快乐,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暗喜告诉我们作者当时很快乐.师:这时候的她又因为什么而快乐呢

生:作者因为自己溜进店门没被发现而高兴,因为她可以快乐地寻找她想看的书了.生:还有我可以安心了,也说明作者当时很快乐.店里的顾客多,她就不容易被发现,这样她也可以安心看书了.4,师:在这几段文字中,作者的心理活动是非常生动的,文字在告诉我们作者的心情很复杂而且善变.除了快乐,你还感受到其他的心情了吗 指名说.评:这是一个多么酷爱读书的小姑娘啊!那么,面对惧怕,这个小姑娘又是如何坚持窃读的呢 ?.看着屏幕上的句子说说.当她感到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的时候,她会;为了隐藏自己,她会;最令她开心的下雨天,为了让别人更相信自己,她会.指名说;(2位同学),自己说给同桌听.3,也许大家会觉得不可理解,为什么她要费尽周折来隐藏自己呢 生:因为她怕被书店老板发现.引出句段:我害怕被书店老板发现,每当我觉得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的时候,我会知趣地放下书走出去,再走进另一家.一本书要到几家书店才能读完.(1)师: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的时候,你认为会是怎样的一种情况呢(假设1:书店的人少了,她容易被发现;假设2:书店的店员或老板已经发现了她,盯着她看以示警告;假设3:书店的店员或老板用语言呵斥,轰赶她出去„„)(4)回旋文本.师:也许这样的事情已经不止一次地发生,所以,她学会了察言观色,学会了伪装和保护自己.所以——接说句式:当她感到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的时候,她会;为了隐藏自己,她会;最令她开心的下雨天,为了让别人更相信自己,她会.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的理解。

(“吃饭长大”指的是身体的物质需求,“读书长大”则是指精神的成长,心灵的成长。粮食哺育的是身体,而书籍哺育的是灵魂,一个只有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一个真正健康,成长起来的。)

这是一个酷爱读书的孩子,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为了获取更多的知识而做出的一种努力啊!五:感情升华,感悟写法

同学们,可以说《窃读记》三个字中充满了作者读书的乐趣,也饱含着作者童年时代的辛酸.1、引导:

这篇课文真实感人。那么,你认为哪里写得好呢?

(学生讨论,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2、小结:

这篇课文语言朴实而又生动感人,特别是动作和心理描写极为传神,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读书的酷爱。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以后你应该怎样读书?

2、说一说有关读书的名言。

3、作业:

⑴ 小练笔:

好书伴我一生。

⑵ 根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自选活动,感受阅读的快乐。

下载教学和教学过程的定义(精)(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学和教学过程的定义(精)(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诵读古诗,谈话揭题。 1、师:不久前我们一起学习过宋朝大诗人陆游的一首诗歌《示儿》,在座的同学中肯定有不少能够背诵这首诗歌的,有谁愿意一显身手,背给大家听听?......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 从世界上的一些伟人进行生活化的导入 1、你认识图片上的这些人吗?请用一句话进行概括。 安徒生(世界童话之父)、诺贝尔(世界炸药之父)、贝多芬(世界音乐之父)、袁......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出示谜面:小小马儿跑不停,日日夜夜不休息。 嘀哒嘀哒真好听, 提醒我们要早起。对,是钟表。2、瞧,一家钟表店开......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视频歌曲展示:《人大代表之歌》 仰望着国徽 庄严闪亮 神圣职责 牢记心上 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人民利益至高无上 雄壮的国歌 神舟飞......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具体讲述两个问题: 古今中外对教学过程基本阶段的认识,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古今中外对教学过程基本阶段的认识有: 苏联教育家凯洛夫认为系统地传授和学习......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1、什么是面积? 2、请同学翻书到80页,请观察这两个花坛,哪一个大呢?假如 这块长方形花坛的长是3米,宽是2米,怎样计算它的面积呢?二、导入新课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板书......

    有效教学定义

    有效教学定义 有效教学就是教师通过教学活动,使得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然而很多学者对于有效教学都给出了自己的定义。张璐指出:有效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

    教学的定义

    教学的定义 1. 所谓教学,乃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 ——王策三《教学论稿》 2. 教学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