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于学案和思维导图的英语阅读教学案例
基于学案和思维导图的英语阅读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阅读时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目标为:“乐于阅读,基于养成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概括大意,理解词义、预测故事情节等阅读,从而获得语感。”由此可见,英语阅读教学目标远远不只是语言知识的教学和对文章结构的分析,也不仅仅是教会学生理解阅读材料,思维导图是英国著名学者东尼.博赞在19世纪70年代初期创造的一种新的思维模式。它以直观形象的图示建立起各个概念之间的联系,让思维自然地在图上表达出来,使思维可视化,是帮助人们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有效工具[1]。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英语教学内容与生活之间的关系日趋紧密,对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提高课堂效率、扩大课堂 教学容量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在英语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作为辅助思考的工具,能有效呈现学生的思考过程及知识的关联,作为处 理知识及提高学习效能的新方法,它有助于在新授课中建构知识结构,在复习课中建构知识体系。思维导图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有效工具。
二、英语阅读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
在英语阅读课上,我们都会有这样的经历:教师就某一课的内容向学生提出了精心设计的问题,同时也解释了阻碍学生理解的难句、语言点等,但学生对该课文仍只有模糊的印象,缺乏系统、深入的理解。究其原因,主要是在教学中完整的语言知识被分割成了独立的个体。
美国语言学家Kenneth Goodman 认为,语言是不可分割的,具有很强的整体性,学习语言的重点是真实的言语和语篇的意义,而不是 语言本身[2]。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要认知一个问题,首先应从整体上加以把握,然后研究部分以及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最后综合为整体。思维导图是建立 个体与整体关系的优秀工具。它可以用图文并茂的层级形式,把相关主题与关键词等的从属关系用层级结构图的形式表现出来,在层级图展开时,还能将有关的关键 词与图片、表格、文本框、动画等建立链接,逐步展示,通过多媒体手段挖掘学生的大脑潜能,从而提高英语学习中的记忆能力、阅读能力和思维品质。
以牛津高中英语M9 Unit 3 National flags,colors and cultures为例,整篇课文结构的思维导 图如图1所示,其整体性非常明显,段落之间通过特有的连接线及说明而变得异常紧凑,它完全不同于用PPT制作的页面间无关联的课件。
由课文中心词“National flags,colors and cultures” 向四周开枝散叶的三个部分分别代表阅读前(课 文引入―各国的国旗―学生由此图谈他们对国旗的认识)、阅读中(课文阅读----国旗的内涵―法国、美国、印度尼西亚三国国旗分别告诉了我们什么)以及阅读后(拓展提高―围绕课文谈国与国之间国旗的相似与差异及其原因)。分支下的关键词以及教学图将课文内容融于一体,文章的思路架构变得十分清晰,一目了然;关 联线帮助学生理清课文中不同层级内容之间的关系,以更好地理解文章内涵。
思维导图就像一张结构清晰的地图,首先将课文内容层层深入,让学生由总到分如抽丝剥茧般将问题一一解决。其次,在对课文进行复述或改写时不再 是片段式的呈现,每一分支内容都与课文主题和其他分支紧密相连,所以在学生大脑中总是不断受到部分与整体的刺激。学生在复述或背诵无论是 France,The USA还是Indonesia语段时,脑海中呈现的都将不再是独立的个体,而是自然而然地将分支内容与主题“A national flag can tell us the origin,values,beliefs and culture of the country”整 合,从而达到整体训练的效果,同时也强化了学生整体感知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
用思维导图进行英语课文的整体教学,用颜色、形状和想象力快速地整合课文知识,不断刺激学生右脑的使用,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能力为目标,为学生创造全新的相互交流环境,提高学生综合使用阅读策略的意识和阅读理解能力。
二、构建英语知识网络中思维导图的应用
我校使用的是牛津英语教材,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对单词掌握较好,但对零星分散在各章节中的语法知识掌握不牢,更谈不上形成语法知识的网络,这给学生的英语学习带来较大的困难。学生若不能较深地理解语法知识间的联系,英语就不能达到较高的水平。在复习中,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语法知识的整理,可以 让学生对知识内容有整体的印象,把原来上课过程中的零散知识系统地归类和组织,从而对所要掌握的教材知识要点有深层次的理解,认清知识内容之间的联系与穿 插关系。一张思维导图可以把所要掌握的知识要点和关键点包含在内,便于学生的携带和相互交流。
英语中的虚拟语气是一种特殊的动词形式,用法广,变化多,尤其是谓语动词的各种变化形式纷繁复杂,传统的教学模式费时又费力,且往往难以收到 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学完后,不能形成完整的概念。运用思维导图则能使虚拟语气的教学(特别是复习教学)更为简明、准确、系统、全面,尤其是将虚拟语气复 杂的谓语变化归类整理到一张思维导图上(如图2所示),化繁为简,一目了然。
图2中,首先是主干之一,用一张表格归纳了虚拟语气三种时间中的谓语动词形式,由此延伸的次干表明此表适用于if引导的虚拟条件句及 wish,if only,It's time„,would rather„等特殊句型;其次是名词性从句中的虚拟语气,次干归纳了表示坚持、命令、建 议、要求的10个动词,它们在虚拟语气中谓语动词形式是(should)+v;第三个主干包括虚拟语气的一些特殊情况,如If省略句、错综时间条件句、介 词短语代替条件状语从句、含蓄条件句等,这一部分的次干主要以例句的形式呈现,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虚拟语气的灵活变化。思维导图式语法归纳将语法内容完整 化呈现,不同颜色的线条分支刺激视觉系统的同时也在积极影响学生的记忆能力,它就像照片一样清晰完整地印刻在学生的脑海中,主干、分支有机结合,让学生难 以忘记。
三、结束语
用思维导图软件进行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能使课堂教学的过程流畅、科学、有效。学生在导图的引导下,能形成全局观,自主构建知识网络图,对所 学内容有整体把握;也能让学生通过建立思维导图,掌握正确有效的复习方法和策略。教师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能更快更有效地进行知识的传授,同时创造全新 的师生间的交流环境,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在思维导图的设计和电脑制作的过程中,要围绕核心内容选择关键词,对有效信息进行快速整理,在帮助教师 和学生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将所学内容进一步深化,通过思维导图的应用,也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思维导图与多媒体技术的整合是教学中一种有益的尝 试,但在实践过程中还应注意和其他学习策略结合使用,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第二篇:英语教学思维导图
英语教学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本由金浪、夏孟挑主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的《初中英语话题思维导图》。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它是一种高效的图形思维工具,是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是一种可以帮助学习和思考的思维工具。它的使用要求先写下基本概念,然后再从中辐射出与其相关的想法和思维动向。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他通过让使用者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来关注中心,然后再慢慢地找出并画出与其相关的分支。思维导图实际上是用分割知识框架的方式来帮助我们理解并且记住信息的一种方式。非常符合人脑思维特点,对英语学习有显著作用。它还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图像思考和笔记工具,用“画”的方法来记录思考和创作的过程,是一种组织结构性思维工具。
《Go For It》教材的每个单元是以话题来编排的。这种以话题的形式构建知识体系,有利于教师帮助学生以主题为单位构建思维导图,整体把握英语课的教学内容。在各个教学板块中,思维导图的即时制作与临时生成,都能为学生的听说读写提供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在《初中英语话题思维导图》的每一个单元里,思维导图共有三张,基础导图、拓展导图、作文框架。对应的中文是放在后面的,学生可以用来预习和复习。
本课题旨在活用《初中英语话题思维导图》,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指导,让他们在课前、课中、课后对思维导图进行充分地利用,培养他们积极自主学习英语的习惯。
借助思维导图,以课前、课中、课后为时间单位,指导学生活用思维导图,对英语在课前、课中、课后进行全方位的学习。具体做法如下:
课前:教师要求学生将思维导图用作预习的工具,布置学生完成以下任务:(1)要求学生熟读英语版的思维导图并说出中文,对不认识的用红笔做好星级标记,检测自己原有的知识基础。
(2)要求学生借助中文版的思维导图说英语并翻译成英文,然后根据英语 版的思维导图自批自改来检查自己的掌握情况。
(3)要求学生根据思维导图的对话指示图,自问、自答,练习英语口语。课中:教师要求学生将思维导图用作课堂笔记本,课内合作编对话的学习工具。
(1)要求学生借助思维导图与同桌练习对话、与小组合作完成一项任务。(2)要求学生借助思维导图,搭建英语写作的框架,并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词汇。
(3)要求学生将老师课堂内所说的重难点直接补充在思维导图的相关词汇或句型旁。
课后:教师要求学生将思维导图用作复习的工具,引导学生学会整理、扩展所学知识。
(1)要求学生对思维导图进行再创造,用彩笔画出个性化的、图文并茂的思维导图手抄报。
(2)要求学生借助思维导图,进行循环英语听写、扩展英语写作等。或者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在图上添加新的词汇和句型,优美的句子和谚语。
(3)要求学生借助思维导图,画出自己认为最难掌握的词汇和句型,并整理成一本错题集。
为了确保本课题的有效实施,我们针对本课题相关的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主要的理论依据有:思维导图理论、脑科学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1、思维导图的有关研究:
(1)思维导图(Mind Map)是英国著名学者东尼·博赞(Tony Bozan)在19世纪70年代初期创造的一种新的思维模式。它以直观形象的图示建立起各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它结合了全脑的概念,能够全面调动左脑的逻辑、顺序、条例、文字、数字以及右脑的图像、想象、颜色、空间、整体思维,使大脑潜能得到最充分的开发,从而极大地激发人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国内外专家皆认为:思维导图为人类提供了有效思维的图形工具,能够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
(2)思维导图的特点:
①形象性、直观性。思维导图的形式是形象、直观的,它的表达不仅可以是文字,还可以是图画或符号。②层次性。思维导图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其层次性,围绕一个中心概念或任务,可以生发与其相关的多个概念,概念间的隶属关系、大小范畴等,都可利用图的层次结构表现出来。思维导图的层次性是学习者对知识理解的一个重要体现。
③关系性。思维导图除了表明概念之间的层次关系之外,概念间互相连接的指向与其连接词语,更能表明概念间的因果、递进、转折、假设或者是并列,条件、选择、是非等等关系。
④可扩展性。思维导图具有灵活的可扩展性的特点,一幅思维导图可大可小,外观的设计也不固定,全凭绘制者的才智和灵感。
⑤广泛性。思维导图可以做报告讲演、流程设计、知识管理,还可以用于各类业务测试和评价等等,目前在教育领域已有面向师生的专门的思维导图软件。
2、脑神经科学
现代脑科学研究发现,人的大脑里有大约140亿个神经元,神经元之间形成功能网络。大脑神经是一个由中央向外部发散的网状神经元,大脑的思维也呈现出一种发散性的网状图像。
思维导图是一种和大脑思维在表现形式、语言逻辑高度一致的思维方式,它还原了大脑思维的本来面目,从根本上带来了一场思维的革命。它结合了大脑思维方式,采取和大脑思维方式对应的独特的画图方式,在图中清晰地呈现出思维重点、思维过程和不同思路之间的联系。它以直观形象的方式来表达和思考,很接近人的自然思维过程,思维导图是把思维在纸上用图片和线条形成发散性的结构的呈现。这种方式在处理比较复杂的问题时,一方面能够显示出思维的整个过程,另一方面可以很容易理清层次,让你很容易掌握重点,产生一目了然的感觉。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进入90年代以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开始成为教学设计的主要学习理论基础,它是在继承和批判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一个流派。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单向的知识传输,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通过与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积极的交流合作,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建构主义的核心是强调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先前知识、情景和学习共同体是影响主动建构的重要因素。科学探究性学习和思维导图都吸取了建构主义的理论精华,体现为以“问题”或“核心主题”为线索,让学习者个体或者小组围绕真实性的问题或主题,主动获取各种有助于解释和评价问题的证据,分析证据得出结论,并在同伴之间交流和论证他们提出的解释。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和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四大要素。
4、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的代表人物罗杰斯认为,在现代社会中最有用的学习是了解学习的过程。学习应从做中来,最有效促进学习的方式是让学生接触实际问题,包括个人问题、社会问题及自然科学问题和哲学、伦理问题等等。
人本主义教育观的主要内容:(1)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强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的认知、情感、兴趣、动机、潜能等内心世界的研究,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帮助学生充分挖掘自身潜能、发展个性和实现自身的价值。主张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内在动机与需要,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鼓励者、帮助者、合作者。
(2)强调认知与情感相结合的教学。人本主义理论认为,要重视学生个体的认知发展,同时要看到学生是会思考、有感情、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因此,教师应当公开、坦诚、充满信任地接触每一个学生,听取学生的意见,体验学生情感的变化,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信任与尊重。这样的学习活动才是愉快的、有效的。
(3)强调学生个性化的评价。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学生是一个独立自主的个体,学生的发展、成长应与他自己相比较,看他是否比以前有进步。家长和教师在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的同时,应依据一定教学内容,给学生一个客观公正的个性化评价,使学生审视有没有达到自己预定的目标,反思今后应怎样努力,并掌握正确的自我评价方法,提高学习的自觉性,成为学习的主人。
(4)强调情感化的师生关系。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人类随着自我的形成,产生了希望得到他人关爱的需要,每一个个体都渴望从周围人那里感受到温暖、关爱、同情、尊敬、认可等。人性化的教育必须以融洽的师生关系为前提,教师需要有真诚的感情,表现出对学生信任、理解、关心和无私地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尊重学生的情感、欣赏赞扬学生的优点等等。这样师生之间才能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关系,这种关系能够满足学生渴望关爱的心理需要,从而促进学生自发、愉快、积极地学习,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也将得到充分发挥。
应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首先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与学习主题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然后指导其以这一问题情境为中心构建自己的思维导图。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处于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中,他们可以更积极、更主动地思考,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当有了新的想法和构思,他们就会大胆地发表评论,从而进一步促进了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另外,学生之间将自己绘制的思维导图进行交流共享,不仅是获取学习资源的良好途径,还能增进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因此,思维导图的应用,充分体现了人本主义学习理念。
第三篇:思维导图的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利用思维导图
加强单词记忆
词汇对于英语,就如砖头对于房屋,尤为重要。英国著名语言学家D.A Wilkins曾说过:“没有语法,人们不能表达很多东西;而没有词汇,人们则不能表达任何东西。”在实际的单词教学中,一方面,教师教学比较单一,词义讲解常常脱离了具体的语境,乏味又抽象。另一方面是学生没有良好的记忆单词的方法,花了大量的时间背单词,但是遗忘快,效果不佳,挫伤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我们必须要改进单词记忆的方法,让教学生动起来,让学习轻松起来。
美国图论学者哈拉里曾说过:“千言万语不及一张图”。“思维导图是终极的组织性思维工具。它们使用颜色,有从中心发散出的自然结构,使用线条、符号、词汇和图像,可以把一长串枯燥的信息变成彩色的、容易记忆的、有高度组织性的图,它与我们大脑处理事物的自然方式相吻合。”利用思维导图不仅能展示课堂的重难点,还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加强单词记忆。
一、利用思维导图,加强单词“音”的记忆。
学习英语,最先接触的是字母。新课标英语要求学生要做到“见词能读”,字母发音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记住发音规则。
刚接手班级时,为了更好地进入单词教学,笔者通常会先进行语音教学。英语字母共26个,元音字母5个,辅音字母21个,其中y和w为半元音。为了方便记忆,我们把辅音分为7组字母组合。如图1,其中qu组合被称为最潮组合。ng组合被称为最亲切组合,因为汉语拼音中ang,eng,ing,ong都有ng,而且发音也极其相似。偷懒组合是kn中的k和wr中的w,它们时常不发音,所以称为偷懒组合!把这些辅音组合与日常的学习生活联系起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了学生的记忆。
学完辅音之后再来学元音。元音字母发音思维导图如图2所示。可以根据字母组合的个数来分类,也可以根据发音规则来分类。
笔者在教学元音字母组合时,时常让学生先在家预习,然后在课前小组讨论,最后再共同学习。如教学ear组合时,学生找到了“dear, near, pear, hear, clear, bear, wear…”,而“ear”在这些单词里的发音不全是一样的,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则可以引导学生独立绘制思维导图,如:
根据学生的课堂练习来看,思维导图让学生的思路更清晰,表达更简洁。在课后,我布置同学们模仿图3另外再绘制元音组合ow的发音思维导图。优秀作业如下:
高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思维发散和归纳能力,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布置一些有挑战性但又难度不大的作业,既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也能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学生之间形成良性竞争,何愁他们不会想方设法记单词。
二、利用思维导图,加强单词“义”的记忆。
科学研究发现,人的大脑可分为左脑和右脑两部分活动区,左脑主要负责逻辑、词汇、数字、序列等,而右脑则主要负责节奏、色彩、想象、空间思维等。思维导图使用颜色、线条、符号、词汇和图像,不但调动了左脑的逻辑思维,而且激发了右脑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我们的左、右脑协同工作,大大提高了记忆力。以单词”like”为例,传统的单词教学通常会把like的不同词性,不同意义和不同搭配详尽地板书出来,内容丰富具体,学生的笔记也抄的密密麻麻,但是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教师讲,学生边听边抄;另一种情况是教师不讲,学生认真抄。无论是哪种情况,课堂效率都不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利用思维导图来板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如图5,通过介词和动词的两个分支鲜明地指示了like的不同意义及其用法,学生只需记住几个重要搭配即可,节约了课堂时间,并扩展了反义词,扩大了学生的词汇量。课堂上学生根据板书以及例句一:I like to swim.和例句二:I like swimming.进行关键词替换练习,巩固like的动词用法。简笔画起到提示作用,小组练习时,学生询问 “ What do you like to do ?”, 其他成员要根据简笔画的内容作答。
思维导图(图5)与传统的板书相比(图 5.1 图5.2),语言更简洁,逻辑更分明,符号更形象,图象更直观。教师在教学时,要尽可能的利用好教的时间,让学生有更多操练领悟的时间。
三、利用思维导图,加强单词 “量”的记忆。
词汇是语言的基础。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都要依赖于庞大的词汇量。
1、词根思维导图
“每一个词根都如同处于假死状态的小生灵。通过学习,你把它唤醒,让它内在的想象、历史和诗意重新活跃起来。词根就象微型思维导图的中心,向外放射出各种各样奇妙的分杈、联系和分支。每一个词根就象一个自成一统的小宇宙,照亮了隐在黑暗中的蒙昧的语言天空。”
以“-er”为例。当笔者在教学职业时,可以从“-er”为中心向外放射,得出swimmer, skier, runner, teacher, driver, writer.如果学生的词汇量更足,则可以得到更多的分支。本图既可以扩展学生的词汇量,也可以借机了解学生掌握的词汇量,一举两得。
运动可以增加大脑记住事物的可能性。如图4,单词对应图片,每一个单词就是一幅图像,具体明确,记忆单词事半功倍。
2、词缀思维导图
词缀是给单词以补充意义.主要分为前缀和后缀.前缀,在词根之前,给词根以补充意义;后缀,在词根之后,主要表示词类,有的具有微弱的补充意义.如图5所示,act=to do, to drive,表示行动,做,加上后缀-or,变成名词actor演员。通过词根词缀记忆单词,能快速地扩大词汇量,并根据词根词缀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单词,不易遗忘。
3、联想词汇思维导图。
根据博赞的观点,记住某事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把它看作一幅图像,使其与学习者已知的事物联系起来。笔者在复习天气一课时,以weather为中心词,从weather我们可以想到四季,再联想到不同季节的天气特征,根据天气可以联想到不同的穿戴。
一张小小的图,蕴涵了大量的信息。在课堂上,师生能够根据思维导图开展“猜词”游戏,操练有关天气的对话,总结重难点。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在词汇教学中有重要的教研意义。教师可加强对学生制作思维导图的指导,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习能力。在信息爆炸时代,将思维导图运用于英语单词的记忆中,既鲜活又高效。[参考文献] [1]刘亚娟 “关于思维导图促进英语词汇学习的探析”,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第2期
[2]罗德喜、张芸 “思维导图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科教平台》2006年第12期
[3]闫英琪、王立明 “通过思维导图用词根架构英语单词”, 《甘肃科技》2007年第10期
[4]马武林、高跃吉 武和平“思维导图辅助英语词汇教学途径新探”,《外语电化教学》 2008年第8期
[5]东尼·博赞 《思维导图大脑使用说明书》,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年
[6]东尼·博赞 《思维导图》, 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年
第四篇:思维导图教案
34、风姑娘送信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读准“姑、娘、送、信、落、叶、给、女、宝”9个生字的字音,并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在教师的指导下,读准“姑娘”的轻声。2.能正确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3.激发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兴趣,培养热爱自然的感情。重点、难点: 1.借助拼音认读生字
2.在了解课文的基础上,尝试读出小动物和妈妈说话的语气。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揭示课题(略)
二、新授
(一)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
1.请小朋友们听录音,听清楚风姑娘送的是什么信?播放录音和媒体。你们听得真认真,那风姑娘送的是什么信?请你来说 生:风姑娘送的是落叶信
师:瞧,这就是一封落叶信(出示图片)。树叶从树上飘下来,就成了——落叶信 出示落叶:这两个字谁会拼?拼读的时候你要提醒大家什么?
(说明:出示落叶图,能抓住孩子的眼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孩子更直观的了解落叶的样子,使孩子对课文内容感兴趣,为后续课文的学习做好情感铺垫。)
生:注意三拼音和整体认读音节 板书落叶,指导书写。
2.风姑娘是怎么送落叶信的,谁来读读这句话?出示第一小节:呼,呼,呼,风姑娘去送信。注意,风姑娘是怎么吹的,注意第一声和停顿。请你来说(指名抽读)让我们学着她的样子一起来读这句话。
3.那风姑娘把信送给了谁呢,现在要请你自己来学习课文。出示自读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标上小节号。2.想一想,风姑娘把信送给了谁 这篇课文共有5小节
我要请5位小朋友分别来读每一小节。其他小朋友请你竖起你的小耳朵,听清楚他们是否读准确了,听的时候请你划出风姑娘把落叶信都送给了谁?。评价:你们都把字音读准了,真不错!
4.风姑娘把信送给了谁?请你按照课文的顺序来说 请你来说 出示:
风姑娘送一片落叶给燕子 风姑娘送一片落叶给松鼠 风姑娘送一片落叶给青蛙 风姑娘送一片落叶给小女孩的妈妈 2.现在我们来跟他们打招呼吧 板书:燕子、松鼠、青蛙、妈妈
(说明:结合孩子的发言,在思维导图上分别贴:燕子、松鼠、青蛙、妈妈。孩子看着思维导图就能清楚的明白风姑娘给哪些人物送去了落叶信。帮助学生表达文章主要内容,锻炼孩子的说话能力。)
3.请你根据老师的提示用一句话来说
出示:风姑娘送一片落叶给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谁会说 评价:你说的很完整。
二、细读课文,练习说话 1.自读2-5小节
风姑娘把落叶信送给了小动物们和小女孩的妈妈,那他们收到信说了些什么呢,请你自己读一读2-5小节,用直线划出他们说的话。风姑娘把信送给燕子,燕子收到信,说了什么? 松鼠收到信是怎么说的?你来读 青蛙收到信又是怎么说的,请你来说 妈妈看到落叶信又是怎么说的?
引号里面就是小动物们说的话,我们一起来读。
2.风姑娘送来的信上一个字都没有,那小动物们读懂了吗?它们读懂了什么?谁来说? 燕子收到信,读懂了什么?——天气冷了,季节变化了,秋天到了,燕子要到南方去,因为南方要比北方暖和。出示板书:去南方 松鼠读懂了什么? 藏松果 青蛙读懂了什么? 冬眠 妈妈读懂了什么? 做冬衣
(说明:结合学生的发言,分别出示去南方,藏松果,冬眠,做冬衣。帮助孩子归纳出风姑娘分别给燕子,松鼠,青蛙,妈妈带去了什么信息,思维导图帮助了一年级孩子有序的表达清楚文章主要内容。)
3.他们都读懂了落叶信,那他们又是怎么样来说这些话的呢? 谁来读燕子说的话?你来读
指导:燕子要到南方过冬去,天气凉了,它可要抓紧时间准备啦,谁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那松鼠又是怎么说的?你来读
是啊,松鼠也在为过冬做准备呢。请你来读 那青蛙是怎么说的?你来读 青蛙也在行动准备过冬哪 小女孩的妈妈又是怎么说的呢?
师:妈妈非常关心孩子的,要读出关心的语气。4.让我们把小动物和妈妈的话再连起来读一读。
你们读的都很棒,老师也想跟你们一起来读一读。师生齐读。(说明:让孩子借助思维导图,掌握文章主要人物和主要内容,帮助孩子背诵。)
三、练习(略)
四、总结(略)
第五篇:高中历史思维导图
高中历史思维导图
高中历史思维导图是一种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其核心思想是联想和关联。高中历史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或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并建立记忆链接,激发大脑的潜能,使人们在联想和关联的环境下对事物进行深刻的记忆和理解。
新课改下的历史高考强调以知识的迁移和灵活运用为核心,注重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历史问题与探究、阐释、解决历史问题的思维过程与能力。因此,在历史高考中,运用高中历史思维导图,纵观全局,俯视各个知识板块, 找出各部分的联系,使庞杂的历史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浓缩化,让学生在完善认知结构的过程中温故而知新,以发展历史思维,领悟思想方法,提升人文素养,提高历史高考复习效能。那么,在历史高考复习中,我们应该如何运用高中历史思维导图来进行备考复习呢?本文拟以《多元史观下的世界》高中历史思维导图的运用来加以说明。
一、在建立知识框架体系的过程中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历史教材知识是各单元、章节知识之间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在历史高考复习中,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的历史知识作纵向、横向的归类和整理,找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将分散的知识串成线,连成片,结成网。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利用高中历史思维导图,对学习的课程内容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通过梳理知识,形成知识框架体系,同时,让学生在构建知识结构系统化过程中,提升思维能力。
如通过《多元史观下的世界》高中历史思维导图,使学生明确人类社会交往发展的历史知识框架体系。一方面,梳理人类社会的发展由彼此隔绝到世界市场雏形出现、世界市场拓展、世界市场基本形成、世界市场形成到经济全球化、区域集团化的发展历史;另一方面,理解人类社会交往的发展与生产力发展的关系,如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市场雏形出现,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等。
二、在理清历史时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历史素养
历史时序是指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是学生学习历史学科应该具备的基本历史素养。在新课改下,最基本的历史时序概念,却普遍成为了学生认知结构的“短板”。在历史高考复习中,要引导学生在历史叙述中树立时间意识,学会运用时间术语来进行历史陈述,在时间的背景下把握历史的变迁与延续、原因与结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利用高中历史思维导图,编制专题性事件大事记;掌握与时间有关的专业术语如世纪、年代等;归纳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及不同发展阶段的社会特征。
如通过《多元史观下的世界》高中历史思维导图,让学生能够站在时序的角度来分析历史。古代史主要是农业文明、人类社会彼此隔绝;近代史主要是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人类社会日益连成一个整体,工业文明兴起;现代史主要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经济全球化出现,工业文明向全球扩散。
三、在提炼历史知识关键点的过程中增进学生理解和记忆能力
历史知识关键点是指历史发展过程具有转折或标志性的事件,它不仅是历史教材的核心内容,更是高考考查的高频考试内容。在历史高考复习中,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对知识关键点进行探究与分析,并形成关键知识点之间的连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利用高中历史思维导图,在浩如烟海的历史知识中,积极主动思考,进行思维联想,提炼历史知识关键点,全面增进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能力。如通过《多元史观下的世界》高中历史思维导图,使学生能够在几千年人类历史的发展史实中清晰的提炼出历史关键点,如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另一方面,通过高中历史思维导图实现关键知识点的相互链接,使学生理解这些历史关键点的相互影响和在推动人类历史进步与发展中起到的至关重要作用。
四、在运用多元史观解读历史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备考科学性
史观是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总的看法,是一个民族、一个时代、一个国家价值观念的集中体现。当前中国的学术研究、教材编写和高考试题都已单一史观走向了多元史观。在历史高考复习中,要更新史学观念,用多元史观来解读历史,引导学生站在多元史观的立场上分析历史事件。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利用高中历史思维导图,根据历史学科特点,图解多元史观,在多元史观指导下,重新构建和整合高中历史知识专题体系,提高历史教学和复习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如通过《多元史观下的世界》高中历史思维导图,使学生能够运用多元史观解读近代史:从文明史观角度分析,近代史是工业文明的兴起历史;从近代化史观角度分析,近代史是生产力飞跃发展的历史;从全球史观角度分析,近代史是人类社会形成一个整体的历史。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高中历史思维导图引导学生用多元史观分析某一历史事件,如从全球史观、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唯物史观角度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