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25课教学教学目标

时间:2019-05-15 04:36: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四上25课教学教学目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四上25课教学教学目标》。

第一篇:四上25课教学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任务: 1.生字、新词 2.读顺课文

3.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文体、主要内容、课文叙述顺序结构 4.细读课文:词语、句子意思;读好词语、读好三个场景,形成自己的初步感受(动笔批注),标出自己发现的问题和不解地方。5.从课题开始,学习第一段落:(1)关注题目中的“中华”,从课题入手,提出当时的中华是怎样的?在1——6自然段中找,作标注;读对话,了解中华不振。(2)引读第一段落:因为中华不振,所以伯父指着一片繁华、热闹的地方,对他说——;因为中华不振,所以伯父说那是——; 6.写字

7.可以安排听写生字 方式: 自主学习小组交流 班级探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词语。

2.学习第二、三件事,理解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领悟表达方法及文本结构(运用衬托中的反衬修辞手法,过渡句段)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思考自己的读书志向。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少年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理解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认识反衬手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再次感知内容思路 1.复习生字词

租界 模范 中华不振 帝国主义 闯进 巡警 吵嚷 惩处 训斥 耀武扬威 铿锵有力 喝彩 2.感知内容,理清思路。回忆课文内容

思考:上面这三组词分别出现在本文的哪三件事中呢?

3.交流:少年恩来初到沈阳,听了伯父的话后,心中充满了疑问,他常常想„„他都想到了什么?

二、研读文本,课内外结合,体会“中华不振”

(一)品词析句,体会“中华不振”。

到底发生什了一件什么事让少年周恩来真正理解中华不振?其中哪些情景让我们感受到中华不振?

1.自学:自己默读7、8自然段(第二件事),思考:(1)画出自己感受到特别深的语句,想一想,把体会写在书本上。(2)自主探究,语言中运用什么修辞方法来写?画出词语,透过词语是否感受到“中华不振”。(3)说说这样写、用这样词语对表情达意的作用。(反衬:这是衬托中的反衬,为了突出主要事物,利用主要事物相反的或相异的其他事物作陪衬。这修辞与对比有区别,在于反衬有明显的主次之分。对比表明的是对立现象,无明显的主次之分。作用:写法突出主题;用词精准等)(4)尝试读出场景的画面、真实的感情。2.小组交流

(1)事情: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

悟出:

哭诉——得意扬扬

指望给撑腰——训斥(不但不„„反而)(无奈,中华不振)

(2)把自己的朗读读给同学们听(3)提出不了解的问题议一议(4)准备交流展示

3.展示汇报、互动互助(朗读应有):

预设1:学生能抓住描写人物外貌、行为、神态的词语,体会到妇女可怜,洋人可憎,巡警可耻可悲,围观群众无奈等。预设2:学生对“中华不振”的体会还不够深入时,教师抓住妇女这一典型人物,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采取的策略:

(1)对比读描写租界的语句和描写妇女的语句。

(2)引发思考:妇女“原指望”的是什么?得到的又是什么呢?(3)进入情境:如果你在场,看到这幕情景,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讨论:围观的人们和我们一样愤怒,但他们却“只能劝说”,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3.体会当时的情境,引读:这个妇女的亲人——,她原指望——。谁知——,反而——。围观的中国人——。但是,——,——?只能——。

(二)资料拓展,理解“中华不振”。补充典型资料:

1868年,上海的租界当局建了一个外滩公园。租界当局不允许中国人入内,中国人民愤怒了,他们联名向租界当局抗议,但外国人根本不把中国人放在眼里,没有多久,在上海外滩公园门口,竟然挂出了这样一块刺目的牌子:“华人与狗不得入内!”。联系上述资料,谈感受,理解“中华不振”。中国人为什么受到如此的歧视,受到如此的侮辱,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中华不振啊!

(三)有感情地朗读7、8自然段。1.回读伯父说的话。

2.带着此时的感受读七、八自然段。

三、静思冥想,迁移情感

1.从租界回来,同学们经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他在沉思什么呢?想一想,写下来。2.交流写话内容

3.深化课题的认识,齐读课题,再读课题。

四、感情朗读,感受周恩来的志向远大

周恩来,忘不了中国人在自己的土地上,却给不了一个中国妇女最起码的公道;忘不了在中国人自己的土地上,却让一个洋人专横跋扈;更忘不了一群中国人在自己的土地上,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同胞饱受欺辱,却没有一个人敢出来伸张正义,他正在认真思考!

(一)感情朗读最后段落,周恩来是怎么回答的呢?齐读—— 1.周恩来从租界回来忘不了中国妇女在自己国土上有冤难伸,为此他立志——(学生读课题)

2.他忘不了洋人在我国土地上耀武扬威,中国巡警却欺压自己的同胞,为此他立下一生的誓言——(学生读课题)

3.深化感悟:正是这个伟大的志向激励着少年周恩来在年青时代就努力进取,他在赴日本留学前夕,曾写下一首抒发救国抱负的著名诗篇:(齐读)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周恩来一生都在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

4.作为新时期的我们,应该为何而读书?(交流)

5.我们班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是——(齐读)为振兴中华而读书!6.看看这段落同样运用衬托的修辞方法及作用。

(二)读中悟情,体会志向远大。同学为明理、做官、挣钱、吃饭而读书,周恩来把个人的学习与民族的振兴联系起来,具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博大胸怀和远大抱负。

五、回顾全文,谈感受,亮收获

赏析写法:体会过渡句、过渡段的用法(已学过《赵州桥》); 学习人物品质:“不解地问”、打破沙锅问到底、经常想、沉思、铿锵有力等地方体会人物品质。反复诵读,激发敬佩之情。引读:

是的,当周恩来看到洋人在我们的国土上耀武扬威时,他想(生1: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当周恩来看到自己的同胞受尽苦难时,他想(生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当周恩来想到决不能再受帝国主义的欺侮时,他决心(生3: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当周恩来想到国家要振兴,民族要富强时,他决心(生4: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所以,当校长问为什么而读书时,周恩来站起来,他铿锵有力地说:(生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六、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1.听写本课生字词,评价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评价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情况。

少年周恩来耳闻目睹了(),立志()。读了这篇文章后,我深受启发,我要为()而读书。3.用“原指望”和“不但不„„反而”连起来写话。4.布置读关于写周总理建国后为国操劳的故事书。

七、板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中华不振 振兴中华

第二篇:四单元教学目标

四、认识图形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摸一摸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以及他们的特征,知道他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概念,发展学生想象能力。

3、通过小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概念。

用语言正确描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概念。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对图形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但是要真正建立立体图形表像,就需要老师科学系统的引导,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组织好学生课堂活动,既要活动好,玩好又要实现活动中看、玩中悟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三篇:教学目标书写四要素

教学目标书写四要素

1.应阐明学习行为的主体;

2.要用行为动词和动宾结构短语表达教学目标; 3.要说明达到该目标的条件;

4.对于和目标相关的行为状况要有一定的判别标准。

小学语文《田忌赛马》教学目标设计经过

一稿教学目标:

1.教会学生本课生字、新词。2.要求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要求学会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4.学会按一定顺序写作的方法。二稿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4.学习按一定顺序写作的方法。三稿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忌、膑、瞪、惑、讥、讽、蔑、序。2.了解“扫兴、挖苦、垂头丧气、胸有成竹、目瞪口呆、疑惑”等词语。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才能想出好主意。

4.从田忌两次赛马一输一赢的事情中,让学生懂得要办成事需对情况进行科学分析,合理使用力量。

数学七年级下册《多边形内角和》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七年级下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七章第五节。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多边形内角和公式。

2、数学思考:通过把多边形转化成三角形体会转化思想在几何中的运用,同时让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问题的方法(表述不正确)。

3、解决问题:通过探索(目标1“了解”冲突)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目标难度大,无法测评)。

4、情感态度目标:通过猜想、推理活动感受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多边形内角和。

难点:探索多边形内角和时,如何把多边形转化成三角形。

四、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讨论法。

五、教具、学具。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三角板、量角器。

六、教学媒体:大屏幕、实物投影。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思。

师:大家都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º,那么四边形的内角和,你知道吗?

活动一:探究四边形内角和。

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学生分组交流与研讨,并汇总解决问题的方法。方法一:用量角器量出四个角的度数,然后把四个角加起来,发现内角和是360º。

方法二:把两个三角形纸板拼在一起构成四边形,发现两个三角形内角和相加是360º。

接下来,教师在方法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作辅助线的方法,连结四边形的对角线,把一个四边形转化成两个三角形。

师:你知道五边形的内角和吗?六边形呢?十边形呢?你是怎样得到的?

活动二:探究五边形、六边形、十边形的内角和。学生先独立思考每个问题再分组讨论。

关注:(1)学生能否类比四边形的方式解决问题得出正确的结论。(2)学生能否采用不同的方法。学生分组讨论后进行交流(五边形的内角和)

方法1:把五边形分成三个三角形,3个180º的和是540º。方法2:从五边形内部一点出发,把五边形分成五个三角形,然后用5个180º的和减去一个周角360º。结果得540º。

方法3:从五边形一边上任意一点出发把五边形分成四个三角形,然后用4个180º的和减去一个平角180º,结果得540º。

方法4:把五边形分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四边形,然后用180º加上360º,结果得540º。

师:你真聪明!做到了学以致用。

交流后,学生运用几何画板演示并验证得到的方法。

得到五边形的内角和之后,同学们又认真地讨论起六边形、十边形的内角和。类比四边形、五边形的讨论方法最终得出,六边形内角和是720º,十边形内角和是1440º。

(二)引申思考,培养创新。

师:通过前面的讨论,你能知道多边形内角和吗? 活动三:探究任意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

思考:(1)多边形内角和与三角形内角和的关系?

(2)多边形的边数与内角和的关系?

(3)从多边形一个顶点引的对角线分三角形的个数与多边形边数的关系?

学生结合思考题进行讨论,并把讨论后的结果进行交流。发现1:四边形内角和是2个180º的和,五边形内角和是3个180º的和,六边形内角和是4个180º的和,十边形内角和是8个180º的和。

发现2:多边形的边数增加1,内角和增加180º。

发现3:一个n边形从一个顶点引出的对角线分三角形的个数与边数n存在(n-2)的关系。

得出结论:多边形内角和公式:(n-2)•180。

(三)实际应用,优势互补。

1、口答:(1)七边形内角和()

(2)九边形内角和()

(3)十边形内角和()

2、抢答:(1)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1260º,它是几边形?

(2)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1440º,且每个内角都相等,则每个内角的度数是()。

3、讨论回答: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比四边形的内角和多540º,并且这个多边形的各个内角都相等,这个多边形每个内角等于多少度?

(四)概括存储。学生自己归纳总结:

1、多边形内角和公式。

2、运用转化思想解决数学问题。

3、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问题。

(五)作业:练习册第93页1、2、3

八、教学反思:

1、教的转变。本节课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与共同研究者,在引导学生画图、测量发现结论后,利用几何画板直观地展示,激发学生自觉探究数学问题,体验发现的乐趣。

2、学的转变。学生的角色从学会转变为会学。本节课学生不是停留在学会课本知识层

面,而是站在研究者的角度深入其境。

3、课堂氛围的转变。整节课以“流畅、开放、合作、‘隐’导”为基本特征,教师应尽量让学生自己讨论、思考归纳结论,教学过程呈现一种比较流畅的特征。

整节课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以“对话”、“讨论”为出发点,以互助合作为手段,以解决问题为目的,让学生在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中自主选择获得成功的方向,判断发现的价值。

初中语文《散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主旨,体会人物形象美

2、锻炼发现美的眼力,学会欣赏美。

3、在熏陶感染中受到思想教育。【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我想有一个家》

2、导语:

“我想有个家”,这是每个人的心声。家,一个多么温馨的字眼,它是一个避风港,一个幸福的摇篮。它给了我们无尽的关爱和温情。今天,我们一起跟着莫怀戚一家人去《散步》,去感受这个四口之家的浓浓的亲情。(板书课题)

二、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1、听读课文,轻声跟读。(请同学们听录音朗读课文,也可以轻声跟读)

2、问题探究: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中写了哪些人?用不同的表述来介绍。(说到三代人时点击出现幼、中、老)

——以文中小男孩的身份说说“我”有一个怎样的奶奶、怎样的爸爸、怎样的妈妈。

——你喜欢这个家庭吗?说说喜欢的理由。

——作者讲述这个平凡而又感人的故事,他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学生说出尊老爱幼时,点击“尊、爱”。并要求学生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并插问:

假如是父亲或母亲,当尊老爱幼不能两全时,你会怎么做? 学生发言后,师小结:老人为养育我们,付出了心血,为社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理应受到家人及全社会的尊重)学生说出中年人的责任时,(学生说不出时,师说出中年人的责任)边点边小结:中年人是家庭的顶梁柱,他一肩挑两头,上要赡养父母,下要抚育子女,责任重大。

3、师小结:课文启示我们:一家人要互敬互爱(点击),家庭才其乐融融(点击),家和万事兴。其实,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人与人之间也必须和睦相处,我们才能实现和谐社会的理想。

4、同学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以小组为单位,谈谈自己家庭中平凡而感人的小事。(也许同学们都有一个像莫怀戚一样的幸福家庭,幸福家庭的生活细节也往往渗透着深情的爱,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谈谈发生在自家的充满亲情事,让你的同学与你一起分享)

5、代表发言。(3名,内容要有尊老也要有爱幼)

三、品读课文,美点寻踪

1、激发:刚才同学们讲的故事非常感人。课文讲述的故事也很平凡,语言也朴素平易。但这朴实无华的小文章却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因为文章中到处闪烁着美的光茫。下面我们就进行一项比赛——美点寻踪。

2、学法点拨(课件):

所谓“美点寻踪”就是找出课文中自己认为写得最恰当、最生动、最形象的,给人强烈的美感、给人有力的感染、给人深刻的教育等等内容。

如生动的景物描写;感人的精神;贴切的修辞;特色的句式;含义深刻的语句;精当的用词„„(以上内容指名读)

举例:美在对春景的生动描写。

3、学生看书,用笔在文中圈点,对课文进行美点寻踪。

4、美点寻踪小组赛

(一)(当学生说到一个对称句时,要求学生再找几个句子品读,特别是说到“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可问:这句子美在哪里?(一对称;二表现儿子天真聪明。还防“也”字分析)

四、学法实践

理解《金黄的大斗笠》的内容,寻找其中的美点。

1、速读《金黄的大斗笠》。

2、谈谈对《金黄的大斗笠》内容的理解。

3、美点寻踪小组赛

(二)要求找出美点,并能说说为什么美?(品析几个句子:

★干干净净的蓝天上,偷偷溜来一团乌云,风推着它爬上山头 ★树枝挂满绿叶,歌谣般亲切、柔和。

★乌云被太阳照得受不了,越缩越紧,于是挤下了雨。

★它抱住每一棵它遇到的树,用力摇,摇得叶子哗哗响。(拟人)★斗笠像个大蘑菇。

4、小结,评价。

五、师生总结:

这一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六、课堂延伸 以《家庭琐事》为题写篇文章,要求写出真情实感。

第四篇:四奇妙的爬行动物教学目标1

四奇妙的爬行动物

知识目标:

利用表格制作网页

技能目标:

简单设计制作网页。

情感目标:

学生对这些生活习性千差万别的爬行动物有所了解。重难点

如何用表格设计制作网。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爬行动物的书籍

学生准备:阅读一定的爬行动物的书籍

教法与学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搜索有关大自然的知识

一、导入新课:说一说你知道的爬行动物?

二、学生上机操作:

1、利用百度搜索有关爬行动物的知识。

1.中华鳖2.乌龟

3.什么是爬行动物4.剑龙

5.壁虎6.扬子鳄

7.灰鼠蛇8.竹叶

9.翼龙10.蛇颈龙

11.蜥蜴12.蟒蛇

13.角龙14.避役

15.长吻鳄16.霸王龙

2、把得到的信息保存到D盘。

二、成果展示。

三、课后小结:

大家利用网络收集到很多信息,在下课时间要阅读一些有关大自然的书,下节课我们把收集的信息加工成网页。

网络资源给学生提供了大量学习空间,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这节课收效极好,如果学生通过这节课,对爬行动物冲满神奇,在下课时间,充分阅读有关书籍,对学生知识的增长会更好。

第五篇:教学目标

作文指导课

(一)课题:考场作文如何快速拟题

教 学 设 计

课型:研究课 授课者:周学武 班级:九年级(5)班

考场作文如何快速拟题

同心二中 周学武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话题作文的拟题技巧,能从“无话题”作文中寻找话题;能将大话题化小拟题。2.培养学生的审题速度。3.提高学生的拟题质量。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话题作文的拟题技巧。教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1.采用例析法,学生探讨法,教师点评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言:敞开你的心扉——说一说(投影)

1、请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结合自己写作中经验,谈谈你在作文命题中经验或困惑?

2、当你面对半命题作文或材料式的话题作文,你是怎样命题的?

3、在考场上你是如何快速命题的?

二、中考阅卷老师心得及基本标准(投影)

心得:

1、近几年中考作文的开放性着实给考场带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话题作文、命题作文、材料作文等形式竞相登场,各显风姿;考生作文个性彰显,百花齐放,群芳斗艳,美不胜收。但一些考生在这 种命题体制下却变得不知所措,很难适应,以致于信口开河,离题万里。

2、在中考评卷中,阅卷老师一贯反对抄袭和信口开河的“狂作”。如果你的中考作文信口开河,那得分肯定不高。

3、还有的考生作文外表花哨,内容空洞。

基本标准:我们从中考作文阅卷的实际操作过程来看,阅卷者大都看重审题立意,将是否切合题意作为一条重要的评分标准。如果偏题或者离题,作文成绩一般不会及格。近几年各地中考的作文题虽进一步降低了审题立意的难度,但还存在着一定的审题艺术。题意把握得准,本身就体现了一种作文水平,从某种意义上来看也是得分的重码。

三、例文欣赏 取长补短

(一)(中考低分作文)(投影) 作文题目:我想起了——

 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500字的文章。1.文体不限,如写诗歌不少于20行;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否则扣分。如果不可避免,请用××代替。

3、下面的文章在中考评为三类文,只得了25分,请同学朗读,大家倾听,想一想:这位考生作文得低分的原因是什么?

我想起了很多

“嗖”的一声,高大的雄鹰如利箭般从矮小的乌鸦头顶掠过,眼神中或许还带着不屑。从那时起,一只过着平静生活的乌鸦的心中就泛起了层层涟漪,它不甘心当雄鹰的看客,它要和雄鹰一样!于是,乌鸦展开稚嫩的双翅开始努力学习,它放飞了一个梦想——飞翔之梦。现实是无情的,它的双翅被阵阵狂风刮得伤痕累累,还遭到了同伴的嘲笑。但它却决不向困难低头,它对自己说:“我要做一个勇敢的鸣鹄!”虽然最终再怎么努力,乌鸦也只能抓住山羊的一缕毛,而且为之付出了将生命交于别人宰割的代价,但它依然自豪地说:“我为梦想而奋斗,无悔这一生!”

也许有人会感叹乌鸦的不自量力,一只乌鸦,飞到九天之上就已经是不可能的事了,还妄想从高空俯冲下来抓住比它的身躯大几十倍的山羊,简直是鸡蛋碰骨头!可是当你抬起头,看见那些满足于平庸过一生的乌鸦,你会有什么感想?和它们比起来,这只乌鸦的行为还显得这么可笑吗?

认识,是人类逐渐积累起来的,它是人们宝贵的财富。就像故事里的这位牧羊人,他清楚地知道,一只乌鸦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抓住一只山羊。但如果仅仅停留在已有认识的基础上,那我们的认识就无法继续累积。从进化论的角度来看,一种温驯的小鸟是完全有可能成为一种猛禽的。不断地扇动翅膀,羽翼就会变得更为丰富、更有力量。经过一辈接一辈的努力,最终必然能成为一只自由在大地上空飞翔的飞鸟。

乌鸦能抓住山羊的故事,完全可以用另外一个版本来讲述。

一个人挥舞着双翅,希望能飞到月亮上。月亮上,吴刚问嫦娥,这是什么?嫦娥说,这是一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人。吴刚说,这个人很可爱!最终,在飞翔之梦的激励下,通过一代又一代的努力,人类飞到了吴刚的身边。毫无疑问,在飞翔之梦的指引下,我们还将飞得更远,飞向更多星球。有梦的乌鸦,早晚会成为自己心中的那只雄鹰。

(二)例文欣赏 取长补短(中考低分作文)(投影)这篇文章的得分:内容15分+表达10分+发展0分=总分25分

教师点评优点:首先要说明的是,无论是从语言表达还是构思立意方面来看,这位考生的写作功力并不差,可为何不能得到高分呢? 得低分原因有三:一是这篇文章的标题显得太大、太泛,以致考生无法集中笔墨来抒写;二是考生信口开河,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没有一根串起全文的红线;三是切题不紧,属于“貌合神离”的作文。特别是文章的最后部分,不知所云,显得前后游离、松散,不着边际,以致本文被列为了三类文。

一位名家曾讲过,“方向比距离更重要”,方向一偏,“全盘皆输”!

1、请看下面一篇命题做作文,文采飞扬、立意较高的美文。因为此文语言清新脱俗,层次明晰。但为什么仅得19分?

这篇文章的得分:内容3分+表达16分+其它0分=总分19分

题目:我们的心近了

雨是世上最纯洁的事物,因为她是天使的琉璃泪洒落在人间,聚集,聚焦,向着远方,流淌,流淌„„——题记 朦胧淡雅的春雨

春天的雨细腻而且悠扬,像是守候在江南一方的柔弱女子,手执雨伞淋漓于雨中,那份久违了的感觉又从这绵绵细雨中故土重逢。春 天的雨,给整个世界都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那种景物的朦胧跃然眼前,仿佛眼前便是春雨中的江南,令人心驰神往却又始终捉摸不透,觉得可爱又可恨。她呼唤着希望的到来,滋润了世间万物„„ 伴随着她悠扬动人的“沙沙”声,我的心也随之飘荡„„ 你听,多美!

激情澎湃的夏雨

夏天的雨粗犷豪放,丝毫不像春雨的悠柔绵长,他尽情地放纵自己的情感,喜时彩虹傍出,怒时天空作吼,替其驳斥,似乎他就是主宰世界的神,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命令着一切。我热爱夏雨,不仅因为他的气势磅礴,更因为他从骨子里散发出的那一种对情感的自由放纵。他更像一个涉世未深的孩子,以自己独特的行为来释放感情,那种单纯的喜怒哀乐,伴着他铿锵有力的雨声,敲开了我的心扉,驻足于我的心房„„ 你听,多美!

萧瑟凄冷的秋雨

秋天本身就是伤感的杰作,因此在文人眼里,秋雨自然便成了离别之苦,化作一觞凄凉之酒,冷了孤心,伤了灵魂。“莫听穿林打叶声”,秋雨似乎就是如此残酷,拍打着伤痕累累的残叶,直至凋落。秋雨到来的日子,人世间也苍凉了许多。那种悲寂的静在风中酝酿,最终化作一首首诗,留传千古,是谁如泣如诉的哭?

浸染在秋雨中,用心体会着词人的境界,仿佛化作秋雨,一同落入雨声之中„„ 你听,多美。

雨是世间最美丽的事物,闲暇之时,别忘了收拾自己的心灵,听听那雨声,听听那

教师讲解:如果单看这篇文章,我们会觉得这是一篇文采飞扬、立意较高的美文。因为此文语言清新脱俗,层次明晰。但为什么仅得19分?我们回头看一下作文的题目——“我们的心近了”。这是一则命题作文,要求很清楚,要写心与心的贴近,要写情与情的融洽,但此文却信口开河,写了春、夏、秋三个季节“雨”的特征与美丽,写出了对自然的感悟。一位名家曾讲过,“方向比距离更重要”,方向一偏,“全盘皆输”!因此,我们的考生千万不能像写日记一样去写考场作文,不能想到哪儿写到哪儿,而是要抱着“鲜花”(话题)跳舞,这样才会更加楚楚动人、靓丽多姿!

教师讲解:如果单看这篇文章,我们会觉得这是一篇文采飞扬、立意较高的美文。因为此文语言清新脱俗,层次明晰。但为什么仅得19分?我们回头看一下作文的题目——“我们的心近了”。这是一则命题作文,要求很清楚,要写心与心的贴近,要写情与情的融洽,但此文却信口开河,写了春、夏、秋三个季节“雨”的特征与美丽,写出了对自然的感悟。一位名家曾讲过,“方向比距离更重要”,方向一偏,“全盘皆输”!因此,我们的考生千万不能像写日记一样去写考场作文,不能想到哪儿写到哪儿,而是要抱着“鲜花”(话题)跳舞,这样才会更加楚楚动人、靓丽多姿!

四、“授人以渔 ——听一听 记一记(投影)方法

一、定文体,扬长避短

1、紧扣话题,调动积累,选用自己的“拿手文体”写作是快速拟题的基本前提。因为任何文章都是有体裁的,不讲文体,随心所欲地写作,只会写出结构松散,不合章法,非羊非马的“四不像”文章。况且,话题作文也只是要求文体不限,并非不讲文体。

例如:作梦,是一种常见的生理现象。但梦的内容却是异常丰富,形式是异常多样的。请以“梦”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这一幅风光,如梦》《比梦更美》宜写成抒情散文; 《美梦成真》《想起了那个暑假》宜写成记叙文; 《说说课文中的“梦”》《梦的成因》宜写成说明文; 《梦想中国足球》《让美梦成真》宜写成议论文。又如:

树,是一种常见的植物。无论是自然界还是园林绿化都离不开它。请以“树”为话题为文。

如果我们想写记叙文,标题宜为《树下》《记一次特别的植树活动》《我家的小桃树》;

如果我们想写成抒情性的散文,可拟题《松树赞》《我爱那片小桃林》;

如果要写成议论文,就要这样拟题:《给我一片绿阴》《植树,为了子孙后代》《小议“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真的是“无用之材”吗》

方法

二、善补题,以小见大 在宽泛的话题前面或后面作适当的增补,对写作范围加以限制,能使话题由大变小,由虚变实,由抽象变具体,是最常见的快速审题和拟题技法。

例如:语文课不单是语言训练课,更是人生教育课。它使我们明白许多人生的道理,懂得做人的修养。但上语文课,有的同学很喜欢,有的同学不那么喜欢。请以“语文课”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感受激情,《多味的语文课》;

发挥想象,《虚构的语文课》;

片断组合,《语文课剪影》;

联系实际,《语文课之我见》等。

又如:手,我们最亲密的朋友,真正得力的助手,是我 们吃、住、穿、玩的主要工具。纤纤玉手,是女 性美的象征。请以“手”为话题为文。

我们可这样拟题:

《一双灵巧的手》《一次难忘的握手》《对手》《精巧的手工艺品》《从手指的长短说开去》。

这些文题从各个角度缩小了写作范围,选材范围更明确集中,极利于我们的写作从小处着眼,从而顺利展开思路。

三、妙修辞,匠心独运

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文体和内容,灵活巧妙地使用修辞手法,能避免一览无遗,让文题生动形象,精练紧凑,含蓄隽永,使文章锦 上添花。

 例如:当我们不如意的时候,一曲哀歌常使我们热泪纵横;当我们事事顺畅的时候,我们常常想纵情欢歌。音乐,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请以“音乐”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 一般拟题:《谈音乐》《音乐与人生》《生活中不能缺少音乐》《音乐的价值》  运用修辞:

 ①《心灵的变奏》《生活中的阳光》《锅碗瓢盆交响曲》  比喻新颖,过目难忘

 ②《一个没有乐队的指挥》《一个没有指挥的乐队》  对比鲜明,各显其妙

 ③《“五线谱”和他的五线谱》《二胡和小提琴的爱情变奏曲》  巧用借代,别出心裁

 ④《刘禹锡何以调“素琴”而恶“丝竹”》  采用设问,耳目一新

四、巧点化,妙趣横生

对影片名、歌曲名、古诗句以及成语 俗语等适当点化,进行套装、借用、仿造之后作为文章的题目,常常显得典雅大方,亦庄亦谐,妙趣横生,是考场中快速拟题的高明之举。例如:

①以“我”为话题,可活用歌词《真我的风采》《我想唱歌不敢唱》 《最近比较烦,比较烦》

②以“假日”为话题,可引用歌曲名《自从有了你》,“世界变得好美丽”

 ③以“同学”为话题,可拟题目《长相忆》《别时容易见时难》  ④写老师晚年坚守教坛的文章,可引用诗句《夕阳无限好》作题

 ⑤写有关透视中小学生道德观念的文章,可沿用鲁迅的话《救救孩子》作题。

用这种方法拟题,通俗明了,妥贴自然,并为大家所喜闻乐见。看来,平时多背点古诗词名句,平时多留意歌曲、俗语、歇后语等知识,不但可以丰富我们的素养,对作文拟题的好处也是非常明显的。

五、新视角,别开生面

拟题不仅要快,更要求新求趣,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就要求我们克服思维定势,逆向思考,追求陌生效果,拟出让阅卷老师一见钟情,怦然心动的好标题。方法有: ①违反常情式拟题

《真想做个差生》《渴望停电》《无价的花生米》 ②借用数字式拟题

《1234567 i》,抒写音乐情怀;

《7+1>8》,论述学习与休息的关系。

五、课堂思考与训练

 观看下面“春夏秋冬”图片,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打算写一篇作文。先看看如何拟定一个漂亮的题目?(只要与其中一个画面有关就行)参考文题:

 春天的故事(声音、脚步„„)(记叙文) 把绿色还给大地(议论文或散文) 小荷才露尖尖角(议论文) 在烈日和暴雨下(记叙文) 落叶遐想(散文)

 化作泥土更护花(议论文或抒情散文) 梅花香自苦寒来(议论文或抒情散文)瑞雪兆丰年(说明文)

六、思考与练习(投影)

练习一:罗素为爱情、知识、对人类的同情而活。每个人活着都有自己的理由,我们也有。

请以“我活着的理由”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题目自拟,体裁不限。

练习二:通常人们拍集体照时,摄影师总是提醒 人们“精神集中点,全往镜头看”。人们也总是瞪大眼睛看镜头。可是,眼睛瞪久了就会疲劳,没感觉眨眼睛而照片上却出现几个睡眼迷离的不雅形象。一次,某摄影师拍照前告诉大家全闭上眼睛,等他喊到“三”时一起睁眼看镜头。结果是照片上无一人闭眼,效果极佳。

请联系生活实际,自拟文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六、结束语:送给大家一句话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给你的文章一双秀美的眼睛!

下载四上25课教学教学目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四上25课教学教学目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掌握两个多音字“蒙”、“约”。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借助网络所带来的美景、美文、美图、美乐的情境,尝试以课......

    教学目标

    《日常安全教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认识安全标记及常识,提高学生安全意识。 2、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规则教育,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增强自救能力。教学过程:一......

    教学目标

    一、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能识别一些地点的英文表达方式 学会如何询问地点和路线 能够为其他人指示路线 语言目标:使用There be结构的一般现在时的一般疑问句和肯定句。 使用Where引......

    教学目标

    三年级上册《加减法的验算》教学目标 1. 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加减法验算方法的道理,掌握加减法验算的方法。 2. 经历探索加减法验算方法的过程,通过交流体会验算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认识研读经典对一个人获得教养的重要性,理解研读经典作品对自我成长的作用。 2、学习本文紧扣中心话题,多角度论证,对比说理的写作方法。 3、了解获取教养的途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比较分母相同或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的大小的方法。 2、在学习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的过程中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判断及概括......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内容、媒体、策略匹配一致原则 所谓教学目标、内容、媒体、策略匹配一致原则,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学目标要通过教学内容、 教学媒体、教学策略而实现,教学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