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多元智能理论”促进教学改革(全红莲)
“多元智能理论”促进教学改革
——继续教育《现代教育理论研读》学习心得
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在1983年提出——多元智能理论。加德纳从研究脑部受创伤的病人发觉到他们在学习能力上的差异,从而提出本理论。传统上,学校一直只强调学生在逻辑——数学和语文(主要是读和写)两方面的发展,但这并不是人类智能的全部。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智能组合,例如:建筑师及雕塑家的空间感(空间智能)比较强、运动员和芭蕾舞演员的体力(肢体运作智能)较强、公关的人际智能较强、作家的内省智能较强等。
根据加德纳的理论,学校在发展学生各方面智能的同时,必须留意每一个学生只会在某
一、两方面的智能特别突出;而当学生未能在其他方面追上进度时,不要让学生因此而受到责罚。他提出了“智能本位评价”的理念,扩展了学生学习评估的基础;他主张“情景化”评估,改正了以前教育评估的功能和方法。他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拥有八种主要智能:语言智能、逻辑一数理智能、空间智能、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传统智力理论认为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智力是以这两者整合方式而存在的一种能力。而加德纳所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定义智能是人在特定情景中解决问题并有所创造的能力。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是对传统的“一元智能”观的强有力挑战,给人以耳目一新感。尤其是当前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对学生评价颇感困惑之时,他的理论无疑会给我们诸多启示。
由于多元智能理论有助我们老师从学生的智能分布去更了解学生。通过对新知识的学习,我今后在教育中可以将理论用于以下两方面:第一.可以利用多元智能理论来发掘资优学生,并进而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发展机会,使他们茁壮成长;第二.可以利用多元智能理论来扶助有问题的学生,并采取对他们更合适的方法去学习。
在教学中将如何把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培训学习,我们应该从一下几个方面去做
一、要改变以往的学生观
在人才观上,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几乎每个人都是聪明的,但聪明的范畴和性质呈现出差异。“天生我才必有用”。学生的差异性不应该成为教育上的负担,相反,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我们要改变以往的学生观,用赏识和发现的目光去看待学生,改变以往用一把尺子衡量学生的标准,要重新认识到每位学生都是一个天才,只要我们正确的引导和挖掘他们,每个学生都能成才。
二、重新定位教学观
在教学方法上,多元智能理论强调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智能优势和智能弱势选择最适合学生个体的方法。按照孔子的观点就是要考虑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孔子创立并在个别教学环境下成功的实施了,我们要继承这一珍贵的教育遗产,在运用多元智能理论的前提下,更好地实施。我们要关注学生差异,善待学生的差异。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差异,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最终促进每个学生都成为自己的优秀。
三、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目标
在教育目标上,多元智能并不主张将所有人都培养成全才,而是认为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来确定每个学生最适合的发展道路。通俗来讲,多元智能理论不是让学生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也不是简单的要求给学生多架几座桥,而是主张给每条学生都铺一座桥,让“各得其所”成为现实。这也就是要提倡“让每个学生都来有所学,学有所得,得有所长”。教育是手段,更是目的。教育的价值除了为社会培养有用之才,更在于发展和解放人本身。
四、观念的变化带来教学行为的变化 我们教师备课、上课不能再像以往那样仅仅为了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而是更多地从关注学生,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去考虑问题。我们要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呈现用“多元智能”来教学的策略,实现为“多元智能而教”的目的,改进教学的形式和环节,努力培养学生的多种智能。在教学形式上重视小组合作学习和讨论,以利于人际智能的培养。在教学环节上重视最后的反思环节,培养学生的内省智能。力争使课堂教学丰富多彩,课堂互动形式多样,使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明显。
第二篇:多元智能理论与课程教学改革
多元智能理论与课程教学改革
------------------| 课改教研
加入时间:2008-4-11 16:16:19
点击:255
一 关于多元智能的思想
是人类现阶段认识水平的体现。道家的道生万物和由无极到太极的理论;儒学的相生相克循环往复,以及因材施教思想;西方从熔炉文化到多元文化观念;产婆术和尊重个性主张;全息论和量子力学等的借鉴。心理,生理,脑科学(人脑八大分区),人类学,生物学,教育学,医学等研究成果----由社会现象和社会实际反观智能思想,并有所改造和运用。
东西方对话: 依托前人的智慧和科学研究的成果,殊途同归。
美国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提出概念及相关理论。核心是-----促进教育者对学习者的理解,以及学习者对自身的理解。不同智能的组合形成个性差异(潜质、起点、学习加速度、方式、效果、发展空间、评价角度等),进而提倡学生主动学习,包括学习、探究、发现、交流与合作,引发在教学过程中师生角色的变换和教学方式的变革,推进理论探索和教育教学实践的改善(知识观、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评价观等)。
加德纳教授的贡献:创造核心概念和相关的理论框架及开放的和可拓展的系统。
二 关于多元智能的思想比较:
1.传统智力(智能):指以逻辑,数学和语言表达为核心的能力.认为是一元或是二元的;可以用一种量化的方式适当地加以描述;不注重其迁移变化;用以对学生分层分类并预测其能否成功。
2.多元智能:在某种社会或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某一问题或创造某种有效产品的能力.认为智能可以发展迁移,以不同方式展现,存在于表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用以探索学习者各种成功的可能性。
关注点或原则:解决现实生活中个人所遇到的问题的能力;提出新问题的能力;创造或提供个人所属文化所看重的产品或服务的能力;从以传授知识为本的传统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创新模式(新旧兼容而非对立)呼唤学习和教学方式多元化,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使之终身受益。
三 关于多元智能的思想
八种智能(现阶段的认识)
1言语、语言智能:听说读写,顺利高效描述表达和交流的能力。相关人群:记者编辑作家演讲家政治领袖,如莎士比亚、丘吉尔等。逻辑、数理智能:运算推理,对事物间各种关系,如类比对比因果和逻辑等关系等敏感,并善于通过数理运算和逻辑思维的能力。相关人群:侦探律师工程师科学家和数学家等,如居里夫人,爱因斯坦等。
3视觉、空间智能:感受辨别记忆改变物体空间关系并接此表达思想,善于运用线条形状结构色彩空间关系及平面和立体图形表现的能力。相关人群:画家雕刻家建筑师航海家博物学家及军事战略家等,如达芬奇、毕加索等。
4音乐、节奏智能:感受辨别记忆改变和表达音乐,对节奏音调旋律敏感,并通过作曲演唱演奏指挥等表达音乐的能力。相关人群:作曲家指挥歌唱家演奏家乐器制造者等,如莫扎特、贝多芬等。
5身体、动觉智能:运用控制四肢及躯干作出适当反应,并能以此表达思想情感的能力。相关人群:运动员舞蹈家外科医生魔术师发明家等,如乔丹、杨丽萍等。
6人际交往智能:与人相处交往,察觉体验他人情感情绪意图,并作适宜反应的能力。相关人群:教师律师主持人公关人员管理者政治家等,如甘地、马丁•路德•金等。
7自知、自省智能:认识洞察反省自身,对情绪动机欲望个性意志等有认识和评价,并能依此形成自尊自律自制及分析判断和叙述的能力。相关人群:哲学家文学家律师等,如柏拉图、黑格尔等。
8自然观察智能:辨别生物及自然界特征的敏感能力。相关人群:植物学家厨师等,如达尔文等。
四 思想的开放性和可拓展性
分而有合,合而有分----律师、政治家等。
整体认知-----东方式的思维,关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克隆、全息理论--刘克苏《大圆若缺》)。
开放和拓展的前景巨大,关注相关的基础研究----心理学、医学、脑科学、神经病学、人类学、社会学、文学、教育学等,以及人类的生存条件、学习需求、传播技术等的不断变化。
视角的变化与调整----教育教学、学习、培训、生活、工作、组织、评价等,对所有人的生存和工作均有借鉴意义。
历史的发展----在破与立的博弈中,在否定之否定的螺旋式发展中前进。
五 从一元二元到多元的联想
从传统到学习型社会,多元智能蕴涵现代教育创新理念。
(一)多元学生与多元学习方式
“差生”的潜力,布鲁姆:只要给学生足够的帮助,95%的学生都能达到学习目标.挫折积累过多,教师未能给予积极有效和适宜的帮助是主要原因。弱智天才问题
;
明显的指向性 ;
破坏性学习的价值及“差生”的引导(浪子回头金不换)。长于听力、视力、动手、想象等不同学习能力的现象。
(二)多元教学方法
宜者为佳,山珍不能顿顿吃,因人因时因人因地制宜。“前学习(导学)”概念的提出。
(三)多元之间的分与合 ; 不同组合形成不同个性和特点(回归真实、本然,不被任何理论和观念所局限)。
教与学的对应;形成回路循环上升;课程改革中的“统合”理论,钱学森—白天佑“大成教育”
人脑本身有整体协调互动的功能,人为拆分不科学。
(四)多元效果与多元发展方向
“差生”成因分析:评价导向,管理封闭,自我暗示。
开放与多元的标准,“低起点----多落点高落点”的辩证法。剪纸启发。
(五)学习型社会的理念
技术保证;需求多元;制度创新;学习的社会化。
六 课程教学改革
(一)课程改革与相关问题
知识论;方法论;学习论;教学论;评价体系等的建设与完善
编制参与者的多元性与共识的形成。
任务驱动-----整合各类教学资源,构建认识整体
(二)注重实效与学习者的实际
养蚕的体验-----多科教学的组合,数学与语文和德育
教学因素方法等的多元组合:景山学校----人脑电脑+网络,自主探索+合作。情境实践+体验,整合创新+开拓。
(三)拓展未开垦的领域
“差生”用武之地;学习与培训概念的引入;教学资源;把握“校情”及校本化问题;“强手棋”与“投资理财”学习等。
(四)关于学习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关系(或“双主体”)
纵向指导(师生间学科内)与横向迁移(同学间学科间),找出便于理解的“最近发展区”(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语,学习的起点所在、潜能所在)学生有自己的习惯学习方式。师生互动、合作学习与个性化指导、接受式学习与探究式学习互补。
(五)评价:质量观和评价观的转变
单一分数展示才能(各种活动比赛)鼓励自主学习和发展,[中学生过节送“题卡”]不做终结性考试测验,注重过程、态度评价讲求实际,承受“不完整课堂”的存在价值(科学课的中外比较,爱迪生的电灯实验数百次)。
七 实践与运用中的问题
(一)课程教材的拓展(资源)
课程教材资源的可拓展性。校本和生本的概念。融入学习化社会。
(二)教学方式和策略的拓展(经营)
法无定法 ;注重提问和假设;方法指导下的八仙过海 ;少则得多则惑,外国学校的“大作业” 学习的辩证法,研究性学习的渗透问题 ;一所学校四种课堂; 向学生学习。
(三)教学效果的拓展(效率)
低起点,难点后移,高落点和多落点; 开放性答案 ; 从教会、学会;传统、开放;解决问题、提出问题;面向全体、个性化教学 ;教学时间和途径(实践活动)的灵活性。
需要教学管理和评价的改善。资源;经营;效率------创新的关键词。
(四)学习咨询-----更多的潜在学习课程
(五)教师自我完善----被动被扶持与主动求发展,最大的发展瓶颈不是经费和设备,而是观念和体制。
八、多元智能理论的普遍价值及对教师的要求
(一)对每一个人学习、教学、生存、发展、工作、事业等的普遍价值和借鉴意义。
(二)教师素质的多元拓展
1999年马来西亚《星洲日报》曾有《未来教师素质》一文可做一家之言供参考,提出了12种所需素质:
1、学生学习障碍的诊断者
2、学生心理问题的诊断者
3、课程教学设计者(校本课程及“校本化”改造)
4、媒体资源咨询顾问
5、咨讯及学习资源提供者
6、团体工作指导者(合作学习等)
7、团体沟通指导者(倾听、协调)
8、独立学习和研究的指导者
9、客观公正的评价者
10、公共关系行家
11、社会工作者(不是书呆子、懂得社会运做)
12、未来学思想者(理想、预测、揭示规律的指导)。
应该指出:人类对多元智能的探索远远没有完结,并需要我们
共同为之探索,作出奉献,从多个层面和角度去丰富它。做为教育工作者,能否从多元智能理论里面悟出道理或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有所启迪,这是我们必须面对和正视的现实。
第三篇: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
一、时代背景
从某种意义上说,始于1967年“零点方案”和始于1979年的“人类潜能研究”这两个研究项目将加德纳教授带入了研究多元智力理论之路,也直接催生了加德纳教授《智力的结构—多元智力理论》一书。而“零点方案”和“人类潜能研究”正是当时美国教改潮流的产物。作为对美国教育改革的支持性研究,无论是“零点方案”或者“人类潜能研究”,还是这两个研究项目的重要成果—多元智力理论,都在努力反映美国教育改革的新要求,即对优质教育的强调、对平等教育的追求以及对多元文化教育的关注。(l)对优质教育的强调。
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对高质量教育的重视和追求很快形成了一场席卷全国的教育改革运动,这场运动的主导精神就是让每一个儿童都能够学习并且能够达到学业上的高标准。而多元智力理论正是在这期间产生并获得发展的。多元智力理论所强调每个人都有潜力,每个人都不同程度的拥有七种或八种智能,这种对儿童的信任与标准化运动的初衷是一致的。其次,多元智能理论隐含的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也为久久找不到好的教学方法以帮助儿童达到标准的教育实践者提供了希望。(2)对平等教育的追求。
二战后美国教育改革的另一要求便是对教育机会均等的追求,包括对处境不利儿童受教育机会和权利的关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各界人士逐渐认识到,任何一部分社会成员教育的失败都会直接威胁到国家在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力,因而追求教育机会均等不仅是对每一个个体基本人权的尊重,更是关系国家未来发展和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于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提出了“促进幼儿教育机会均等”的口号,要求为所有儿童特别是那些贫困家庭的子女提供早期教育的机会。而资助加德纳教授出版其《智力的结构》一书的基金会正是一个致力于帮助低能青少年的国际性非盈利组织,“人类潜能研究”也旨在开发包括低能儿童在内的所有孩子的潜能,这正好与美国追求教育机会均等的改革大潮交相辉映。(3)对多元文化教育的关注。
美国二战后教育改革的第三个追求就是对多元文化教育的关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开始了追求多元文化教育的历程。多元文化的问题在美国这样一个号称民族“大熔炉”的国度里尤显突出和重要,60年代多元文化主义的兴起开始了美国的多元文化教育,多元文化主义是对欧洲中心论、西方中心论等一元文化观以及派生出的同化政策的批判,多元文化主义主张学校教育在通过主流文化形成儿童共享文化的同时,应该承认学生来自不同的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应该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群体的文化传统,追求形成这样一种共识,即少数民族文化是与主流文化享有同等权利的世界文化大家庭中的一员。于是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多元文化教育成为了美国改进教育的一剂良药。多元文化教育追求文化多样性,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儿童,尊重每一个体之间的差异,要求促进全人类的社会公平与机会均等,多元智力理论内涵的精神与多元文化主义高度一致,再一次呼应和支持了美国二战后的教育改革。
二、代表人物
霍华德·加德纳是世界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最为人知的成就是“多元智能理论”,被誉为“多元智能理论”之父。其科学依据为:
1、对脑损伤病人的研究
神经生理学和神经心理学对大脑损伤病人的研究为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提供了最重要的依据,他从科学的角度证明了个体身上确实存在相对独立的多种不同智力。大脑生理学的研究表明,大脑皮层中有许多种不同智力相对应的专门的生理区域来负责不同的智能。而如果大脑皮层的某一特定的区域受到伤害的话,某种特定的智能就会消失,但这种特定能力的消失对其他的各种智能没有影响,也就是说,某种特定的智能的消失对其他的各种智能没有影响。由此,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个体身上确实存在由特定大脑皮层主管的、相对独立的多种智力。
2对特殊儿童的研究
古今中外“神童”和“白痴天才”的存在为加德纳的多元智力提供了另一个重要依据,它从现实的角度证明了个体身上确实存在着相对独立的多种不同智能。“神童”是某一智能领域的“神童”,而非各个智能领域的“神童”。同时,“在心智不健全而有专长的情况下,我们所见到的则是在其他领域中能力平庸或严重落后的背景下,某一特殊能力的超常现象。这些人的存在又使我们观察到相对孤立甚至是特别孤立下的人类智能。”湖北武汉的舟舟是一个弱智儿童,但他可以指挥乐队,无论多么高难的曲目,他都能游刃有余的指挥,曾多次出国访问。
3、对某种能力独特发展历程的研究
研究表明每一个个体都存在多种智能,而每一种智能的发展立场都是与其他智能迥然不同,各种智能间存在不平衡的发展现象。如人的音乐—节奏智能可能发展的很早,莫扎特四岁就开始学作曲,而且很快就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而言语—语言智能则是另外一种情况了,一个20多岁的作家写出的作品总显稚嫩,而30—50岁才是作家们创作的黄金时期。
4、对智能类型和符号系统的关系的研究
人类的符号系统是多元化的,常见的符号系统有语言符号、数学符号、图像符号和音乐符号等。在加德纳看来,智能并不是抽象之物,而是实在之物,是一个靠符号系统支持和反映出来的实在之物,而多元智能中的每一种智能都是通过一种或几种特定符号系统的支持反映出来。如言语—语言智能是靠语言符号支持和反映出来的。不同的智能领域有着自己的相对独立性,导致了符号系统的相对独立性,这样又使每一智能领域都有自己特定的接受和传达信息的方式以及解决问题的特点。相应的符号系统的多元性必定会证明智能的多元性。
5、对智能学说的研究
“智商理论”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是智能“单因素论”的代表,心理学家逐渐认识到它的局限性,提出了智能的“多因素论”,既智能是由不同因素构成的,是多元的。从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说(智能可以被分为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到桑代克的三因素说(智能可以被分为心智能力、具体智能和社会智能),再到瑟斯顿的群因素说(智能可以被分为计算、语词理解、记忆、推理、空间知觉和知觉速度),再到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模型说(智能应该从操作、产物和内容三个纬度考虑),直至20世纪斯腾勃格的智能三元理论(人的智能是由分析能力、创造能力和应用能力三个相对独立的能力方面组成的)都指出智能是多元的。6研究表明智能的发展方向和程度受到了环境和教育的影响。
就智能的发展方向而言,以航海为生的文化重视的是视觉—空间智能;以写作为生的文化,重视的是语言—言语智能。弱智儿童舟舟父母亲是音乐学院的老师,舟舟的指挥才能不能不说与环境和教育密切相关。
三、核心内容
加德纳通过大量科学研究指出:人的智能结构是多元的,并非像我们以往认为的那样是以语言智能和数理智能为核心、以整合方式存在的一种智能,而是彼此相互独立、以多元方式存在的一组智能,它是由八种智能组成的。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不同程度上拥有这八种智能,由于程度的不同,从而表现出个体间智能的差异。其八个组成部分为:
1、言语—语言智能
这种智能主要是指听、说、读、写的能力,表现为个人能顺利而高效地利用语言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与人交流的能力。这种智力在作家、编辑、记者、演讲家和政治领袖等的身上表现突出。如丘吉尔。
2、数理—逻辑智能
这种智能主要是指运算和推理的智力,表现为对事物间各种关系,如类比、对比、因果和逻辑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数理运算和逻辑推理等进行思维的能力。
3、音乐—节奏智能
这种智能主要是指感受、辨别、记忆,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表现为个人对音乐,包括节奏、音调、音色和旋律的敏感,以及通过作曲、演奏和歌唱等表达音乐的能力。这种智力在作曲家、歌唱家、演奏家、乐器制作者、乐器调音师等身上表现突出。如莫扎特。
4、视觉—空间智能
这种智能主要指人们利用三维空间的方式进行思维的能力,是在脑中形成一个外部世界的模式并能够运用和操作这一模式的能力,也就是准确的感觉知觉空间世界、辨别空间方向(如:猎人、侦察员或向导),并把所知觉到的表现出来以及用图画表达头脑中想象的概念(如室内装演师、建筑师、艺术家或发明家)。这项智能包括对色彩、线条、形状、结构、色彩和空间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平面图形和立体造型将它们表现出来的能力。这种智力能使人知觉到外在和内在的图象,能够重现、转变或修饰心理图象,不但能够使自己在空间自由驰骋,有效地调整物体的空间位置,还能创造或解释图形信息。
水手、画家、雕刻家、摄影师、建筑师、航海家、军事战略家等身上表现突出。如画家毕加索。这方面发达的人,善于通过想象思考,对视觉—空间的感受性强,能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来重塑空间。
加德纳认为,视觉—空间智能的核心能力是“准确地知觉到视觉世界的能力,是对一个人最初所知觉到的那些东西进行改造或修正的能力,是能够重造视觉经验的某些方面的能力。可以要求一个人制作出形式来,或只要求他操作那些提供出来的形式”。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视觉—空间智能也是一种合成能力,可分为三大类的能力:传统智力测验所测的二维和三维空间的转换,方向感,对构成一件艺术作品的要素。
5、身体—运动智能
这种智能主要是指运动四肢和躯干的能力,表现为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对事件能够做出恰当的身体反应,以及善于利用身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能力。这种智力在运动员、发明家、舞蹈家、外科医生等身上表现突出。如乔丹。
6、自知—自省智能
这种智能主要指认识,洞察和反省自身的能力,表现为能够正确的意识和评价自身的情绪、动机、欲望,个性、意志,并在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基础上形成自尊、自律和自制的能力。这种智力在哲学家、作家、律师、宗教领袖等身上表现突出。如柏拉图。
7、交往—人际关系智能
这种智能主要指人与人相处,交往的能力,表现为觉察,体验人情绪,情感和意图并做出适宜反应的能力。这种智力在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出色的管理人员、推销员、律师、教师等身上表现突出。如马丁路德金。
8、自然—观察智能
这种智能主要指观察自然界的各种形态,对物体进行辨认和分类,能够洞察自然或人造系统的能力,表现在关注与保护自然,热爱自然等方面。这种智力在生物学家的身上表现突出。
上述这些智能涵盖于三个更为广泛的范畴之中。在这八种智能中有四种,如视觉—空间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肢体—动觉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可以被视为与“物体相关”的智能范畴,这些能力是由个体在环境中形成的;另一类智能属于与“物体无关”的智能,包括言语智能和音乐智能,这两种智能不依赖于物理世界而形成,而是有赖于语言和音乐系统;第三类范畴包括“与人相关”的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和内省智能属于这个范畴。
四、多元智能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1、为多元智能而教
进行教育教学设计时,摒弃了原来只围绕语言和数理逻辑等优势智能的惯有思路,对学生的多种智能一视同仁。首先确定本节课主要培养学生的某一项或几项智能,然后将课堂中的大部分活动明确地指向这一项或几项智能的训练和培养,教学设计的重点在于培养这些智能类型的活动方式;教学评价也关注的是学生的不同智能是否得到了发展。
2、通过多元智能来教
在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教学的大背景下,首先应了解每位学生的智能特点和智能水平,并适当地加以肯定和引导。因此,在进行教育教学设计,主要就是设计能够体现或者发挥不同智能强项的活动,给不同的学生充分的机会去发挥、运用自己所擅长的智能进行学习。通过调动不同智能活动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作用,使不同智能领域得到全面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通过多元智能来教”也可以使学生“扬长促短”。
以上两种思路常常整合在一起成为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并不必作出径渭分明的划界。单纯的“手段”说或“目的”说都欠合理性,但就我们课堂中普遍存在的弊端,以及目前迫切需要改革的做法来说,理想的状态应该是“手段”优先,兼顾“目的”。
3、生物教学中重点发展的智能种类
在高中生物新课程的教学中可以将多元智能理论与生物课程标准结合起来分析,下面主要从课标的知识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和能力目标这三个维度来分析。
(1)“知识”目标,要求学生“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和模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知道生物科学和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和成就,知道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了解生物科学知识在生活、生产、科学技术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积极参与生物科学知识的传播,促进生物科学知识进入个人和社会生活”。这就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言语智能来,要能参与生物科学知识的传播,这又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人际关系智能、自知内省智能。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要求学生“初步形成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生物进化观点和生态学观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关心我国的生物资源状况,对我国生物科学和技术发展状况有一定的认识,更加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增强振兴中华民族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乐于学习生物科学,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认识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性质,能正确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生物科学知识和观念参与社会事务的讨论”,“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这一目标要求学生具有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等多种智能。
(3)“能力”目标,要求学生“能够正确使用一般的实验器具,掌握采集和处理实验材料、进行生物学实验的操作、生物绘图等技能”,“能够利用多种媒体搜集生物学的信息,学会鉴别、选择、运用和分享信息”,“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初步学会:客观地观察和描述生物现象;通过观察或从现实生活中提出与生物学相关的、可以探究的问题;分析问题,阐明与研究该问题相关的知识;确认变量;作出假设和预期;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方案,收集证据;利用数学方法处理、解释数据;根据证据作出合理判断;用准确的术语、图表介绍研究方法和结果,阐明观点;听取他人的意见,利用证据和逻辑对自己的结论进行辩护以及作必要的反思和修改”。进行实验操作,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身体运动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对生物学信息的各种处理要求学生具有语言文字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则要求学生具有语言言语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自知内省智能等多种智能。参考文献
[1]徐雪梅,多元智能理论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2]http://baike.baidu.com/view/94480.htm [3]牛波,多元智能理论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应用[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第四篇: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形成了我们最基本的办学思想:承认差异,尊重个性,因材施教,开发潜能,抓差促优,整体发展。在这个思想指导下,我们提出“关爱是教育的重要模式”。我们要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就要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让人民满意的人才。实现育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德育为先。在大德育观的指导下,我认为培育具备民主思想、具有综合的科学素养、有爱心、身心健康、能够和谐发展的人,才是现代化学校教育的核心目标
现代化学校的建设有三个显著的特征:适应社会需求、服务教育发展、创新育人。教育要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才能够发展;教育是服务人民的一项事业,只有高质量的服务才能适应社会并且为人民所接纳;而创新是教育的核心价值,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是教育的本质内涵之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到来,西方文化也悄然涌进我国,给我国传统的社会观念和校园文化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和挑战。现代化学校的建设,不能单单靠校园环境的美化和修饰,不能单单靠教学设施的更新和添置,而是需要内在的、深厚的文化底蕴的支撑和积淀,产生蓬勃向上的精神力量和生命活力。
建设现代化学校,推进校园文化建设,需要以科学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来引领。有专家认为:和谐的校园文化,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贯穿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以潜在的、独具特色的方式熏陶、感染、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在创建和谐教育的背景下,教育工作者应该重新把握学校文化建设的目标和内涵,注重过程中方法和策略的创新。
始终把人的发展摆在第一位,突出办学特色,深化改革,持之以恒地加强科学民主管理。在挖掘学校历史底蕴、把握学校办学理念、融汇各种先进文明文化的基础上,明确文化主题,关注弘扬学校科学精神的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公平
公正,意味着教育民主,意味着面向全体,意味着尊重,意味着平等。
我认为:发扬民主,尊重个性,健全人格,乃是教育公平公正的精髓。而教育的最大民主莫过于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我们必须正确对待学生之间的差异,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因材施教,有教无类,这才是落实教育公平公正、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
有“法”才有序,有“德”才有信,“法”“德”相济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只有在民主、自由而有序的氛围中,才能尊重人、理解人、关心、激励人,最后达到发展人、完善人的目标,从而促进学校的和谐发展。
建设新课程文化,需要创新现代教学观,实施多元评价,端正人才质量观,关注学生个性,建立和完善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潜能为目标的课程体系,从而切实做到从每个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使他们从自己的情况与条件出发,按照自己最佳的方式学习,从而促进每个学生的和谐发展。
第五篇:多元智能理论影响下的语文教学改革
目录
引言................................................................1
一、多元智能理论概述...............................................1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和发展..................................1
(二)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1
(三)多元智能理论对传统教育观的影响............................1
二、多元智能理论与语文新课标的切合点................................2
(一)以学生为主体原则的确立....................................2
(二)因材施教,分层教学........................................2
(三)重视个性化教学............................................2
三、从教学实践中分析多元智能理论在语文教学改革中的应用..............3
(一)多元智能理论指导教学情境设计..............................3
(二)多元智能理论指导教学问题设计..............................4
(三)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作业布置..................................4
(四)多元智能理论指导教学评价..................................4
四、多元智能理论对语文教学改革的意义................................5 总结................................................................5 参考文献............................................................6
多元智能理论影响下的语文教学改革
摘要:多元智能理论在提出后,就被广泛应用于教学中,从教学来看,其理论的内容和素质教育以及新课改的要求都不谋而合,不管是“以人为本”还是“分层教学”,都给出了一定的理论支撑。当前的教学需要划时代的革新,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作者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实习的过程中也融入了多元智能理论,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学习的自信和兴趣,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本文以多元智能理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为契机进行探究,从多元智能的理论论述到实践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多能智能理论;初中语文;教学改革
引言
自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美国霍华德·加德纳教授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后,在许多国家都被迅速的利用和发展,这个全新的理念对于教育模式来讲是一个突破性的改变。为此也引发了众多教育界的学者对教育改革的探讨。我国二十世纪末期也引进了先进的多元智能理论,并且在很多学校进行了实践教学实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多元智能理论概述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和发展
多元智能理论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美国霍华德·加德纳教授所提出一来,备受众多国家的关注。多元智能理论提出的依据从哈佛大学关于人类潜能的一项研究结果中提炼得出的。特别是在提出初期的起源地美国,在庞大教师的队伍中被广泛的接触研究,诸多学校因此也成为了研究场所。从美洲扩散开来,尤其是在亚洲和欧洲地区的不同国家中受到了热捧。因为其理论新潮且对教育教学有较大的帮助,让诸多学者、教师因此展开了更为深入的探索,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大批相关著作和文献被发表出版,这又为课堂教育提供了强力的理论指导。这些广
[1]泛丰富的学术理论,让多元智能理论得到了更为广阔的发展。
(二)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一味地把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奉为唯一的解决方法,要利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一分为二的看待问题。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理智的对待这一舶来品,合理的用运到教学过程中去。
教师运用多元智能理论的前提是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首先要做到充分的理解其中心思想和所包含的理论知识。多元智能理论对于教育教学固然是尤其利用价值的,但绝不能生搬硬套的强加于每节课堂中,而是需要去粗取精。恰当地在教学中加入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的质量开发学生的智力,使学生通过活动更透彻的理解所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更加全面的设计课堂内容。
(三)多元智能理论对传统教育观的影响
传统教育是行为主义教学,侧重的是最终的结果,利用教师教授的模式传递知识,在教学过程中侧重的是教师的“教”。而多元智能理论则是恰恰相反,侧重的是学习理论过程中的“学”,在教学过程中更注重学生学习的这个过程。传统教育观点是一种知识传递的行为,多元智能理论通过学习的过程开发学生潜在的智能。多元智能理论教学是让学生不仅在教室课堂上获得知识,同时也要在教室以外的地方进行学习探索。多元智能理论与传统教育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多元智能理论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个性,因此将多元智能理论加入到传统教育过程中
[2]必然能产生更好的效果,传统教学的变革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二、多元智能理论与语文新课标的切合点
(一)以学生为主体原则的确立
与传统的教学过程比,最大的突破是学生角色的改变。传统教学侧重的是“教”,因此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但多元智能理论中侧重的是学生的“学”,一切教学过程都是围绕着对学生智能的开发,自然而然的学生成为了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一直以来,传统教学模式扼杀了学生的自身条件的差异。虽然传统教学中通过教师机械的传递知识,长期让所有学生接受完全一样的教材知识,让学生养成了不教不学的被动学习的习惯。学习的主体本应该是学生,这种本末倒置的教学方式让教师成了主导者,学生反而成了被强迫控制的对象。
多元智能理论教学就改变了这一缺陷和弊端,摒弃了教师作为主导者对学生进行控制学习的教学方式。强调的是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的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过程确立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受到了应有的尊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再一次强调了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这一观点也是所倡导的。教师在设计课程的时候需要充分的考虑到学生的需求。多元智能理论讲究的是学生需要自主学习,进行自主选择如何学习。
(二)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每个学生所存在的潜力方面是不一样的,要为他们提供适合自身特点的教育,给予他们发挥特长的机会,也就是说要因材施教开展教学。教师的教育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的潜能得以发挥,因此要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不同,提供合适的、不同的教育。多元智能理论教育刚好就为教师提供了理论依据,根据学生不同的智力潜能发展其具备的强项,依照智力强项培养出不同类型的学生。毕竟每个学生之间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异,任何一个教师都不可能仅仅利用一种教学方式就能培养不同情况的学生。,无论这个教师多么优秀都是不可能做到以一应百的。像传统的教育方式那样,教师只顾着千篇一律的进行授课,以不变应万变的模式是不可能适用于教学过程中的。对待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根据学生的不同智力潜能划分层次的进行教学,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
比如说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就要根据语言智能存在的不同,根据智能潜能的不同,分层次的进行教学,因此分组更具弹性,更能适应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通过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提高了不同学生的学习程度。有的学生更擅长写作,有的学生更擅长语言表达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按不同的层次的要求分成专题性的小组。不同的小组完成不同的专题作业,以己之长补己之短,其实这种思想与我国传统的孔夫子的儒家思想也是相匹配的。
(三)重视个性化教学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单独的个体,个体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8种智 2 力是在多元智能理论中所体现出来的,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这8种智能虽然都具有各自的特色,但是并不存在地位的高低,一切都是平等的。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发现学生的不同之处,对待不同的个体,开发其不同的智能潜能,树立多元的学生观,改变传统的一刀切的教学模式。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才,不是培养机械的工具,多元智能理论就比传统的教育注重培养多方面的人才。充分利用多元智能理论的优势,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中,就要尽量的满足学生个体之间的个性差异,确保内容既丰富又灵活。教师应时刻明确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学校和教师就是为了培养主体成为不同类型的人才,这样既让学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也对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不同类型的人才。个性化教学其实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个性而创造的,在初中语文的教育中通过教师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三、从教学实践中分析多元智能理论在语文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一)多元智能理论指导教学情境设计
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的向学生灌输知识为主的,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只是让学生死记硬背的记住书本上的知识,却不能让孩子的各种潜质得到充分的开发。初中语文的教学需要有开拓性,让学习与社会生活有机的联系起来,使得智能潜力被开发出来。学习的成果最终还是要应用到社会的,多元智能理论的运用更能让学生懂得如何学有所用。
教师在合理的设计情景教学,通过活跃的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元的情境教学设计是现实教育中的需要。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让主体在学习中获取欢乐,全面的开发潜能,享受学习的乐趣。其实初中语文本身并不是那么枯燥的,它自身带有一定情境性,只是没有被教师利用起来。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发现情境教学的切入点,灵活的运用多元智能的理念。
例如在学习鲁迅的著名短篇小说《孔乙己》时,就可以利用情境教学的模式来展开。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己收集有关鲁迅的人物介绍。然后给学生辅导一下,在孔乙己这个年代,社会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孔乙己以什么样的背景被创造出来的。小说中所提到的咸亨酒店是真是存在,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和投影仪将咸亨酒店以图片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学生快速的阅读全文,找到概括孔乙己的特殊的身份、所处的社会地位。使得孔乙己的形象初步的在学生的脑海里构陷。让学生根据小说里提到的:众人取笑孔乙己脸上又添新伤疤,众人讥笑孔乙己考不中秀才,孔乙己为偷书做辩解,孔乙己教小伙计识字,孔乙己给小孩子们分茴香豆,侧面交代孔乙己被打断腿这个6个生活片段,进行自由组合分成若干个小组,自行组织编导成为简单地话剧进行演绎。学生通过自己的演绎,更能深入的体会到鲁迅塑造的孔乙己的是一个什么样性格的人、孔乙己的外貌、动作、3 语言的描写学生自然而然的就在情景剧中得到深刻的认知。比如在描写孔乙己“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这是孔乙己最经典的两个动作描写,学生通过情景剧的展示,孔乙己的心理和他悲催的境地自然而然的就得到了认知。学生在表演过程中,通过对孔乙己神态的拿捏,可以了解孔乙己受到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之深,可以看出他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的扭曲性格。
通过情景剧的表演带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多元智能理论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二)多元智能理论指导教学问题设计
设计问题也是教学的关键,教师通过循循善诱的提出问题来引导学生学习。问题的设计的巧妙,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能力、逻辑能力以及回答问题时的语言组织能力。同样以《孔乙己》这篇教材为例,在学生的情景剧展现完毕之后,教师可以对学生的作品进行一下总结,然后开始提出问题。比如,通过对小说的演绎,对小说的要素进行归纳。《孔乙己》在编排上需要有特定的人物,如孔乙己、小伙计、小孩子等;需要有故事情节,没有情节没法进行表演;需要环境,环境的布置才能烘托人物的性格和当时的社会状况。理清楚小说所具有的三要素之后,还要对故事的情节进行设问,让学生知道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包括开端、高潮、结束四个环节。接着对《孔乙己》里的课文内容进行设问,这篇文章是一片白话文其中很多修辞手法、用词都现在的文字有所不同,设计问题让学生学习文中的词语含义。小说是以怎么样的手段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等等。通过设计问题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因为通过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
教师设计的问题是多元智能理论的体现。通过设计连续性的问题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
(三)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作业布置
设计作业的时候也不能千篇一律,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对不同智能潜力的学生分配不同的作业。教学不单单是课堂的设计和问题的设计,还包括作业的设计。前面的步骤都利用了多元智能理论进行学习,到了最后一步的作业也应该继续延续下去。传统的作业都是单一的读、写、背,非常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展现。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也应该体现学生个体的多样性,灵活多样的布置各种类型的作业。作业的多样性可以锻炼学生的实操能力和创造能力。
(四)多元智能理论指导教学评价
对多元智能理论进行评价也是十分重要的。多元智能理论毕竟是外来文化,到底适不适合在我国教学中运用,怎样运用都是值得探究的,也需要一份公平公正的评价。多元智能理论处在一个发展和推进的过程,正确的评价可以及时预防 4 和改正实行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四、多元智能理论对语文教学改革的意义
多元智能理论给中国的教育发展带来了新鲜的活力,吸收先进的理论概念,冲击了传统语文教育中不合理的一面。对教育模式进行改革,改变了陈旧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模式,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占据的主导地位。对传统一成不变的单一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传统的教育不适合发展学生的各项才能。教师课堂教学的改变,丰富了课堂内容,适应了社会的发展,提高了学习的效率。总之,多元智能理论对我国的教育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总结
多元智能理论引发教育界开展了大讨论,给教育发展带来新的活力。我国的教育教学也吸收其优点,带动初中语文的改革发展。通过对多元智能理论的分析,可以看出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在笔者的实际教学实践中,多元智能理论的应用给学生带来了新的教学体验,给学生的语文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从整体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
参考文献
[1]陈莹.多元智能理论影响下得语文教学改革[D].上海师范大学.2006(5)[2]高扬励.多元智能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D].山西师范大学.2015(7)[3]李艳.多元智能理论与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D].山东师范大学.2007(4)[4]王再军.新课标下多元智能理论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启示[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8(2)[5]耿密云.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实施语文教学[J].语文学刊.2015(6)[6]郑新丽.浅谈多元智能理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南昌高专学报 2010(2)[7]刘普.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语文教学策略的探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8)[8]高扬励.多元智能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5(7)[9]薛微微.中学语文教学多元智能培育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 [10]赵存玲.论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语文情景教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