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西泠印社出版社四年级下册第五课《言字旁与金字旁》说课稿
西泠印社四年级下《书法练习与指导》 第五课《言字旁与金字旁》说课稿
各位老师好,我今天说课的的内容是西泠印社出版社的四年级下册《书法练习指导》的第五课《言字旁与金字旁》。下面我就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的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板书设计等七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教材使用的是西泠印社版《书法练习指导》,教材的结构及编写思路体现了教材的专业性和系统性,务求小学生在书写规范汉字,养成良好书写习惯的同时,了解书法的基本常识,初步掌握书写楷书的基本技法,感受书法字体的线条美和结构美。强调在“寓教于乐的交流”中,激发孩子热爱汉字、学习书法的热情,让学生循序渐进的汲取汉字和书法的丰富内涵,认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价值,提升审美能力和文化品味。
二、学情分析
学生是四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三个学期的书法学习,对毛笔书法的认识仍然有待提高,掌握了一定的书法学习基础,但在此基础上进行的书法指导还需要反复强调笔法姿势并且不断示范的。因此教学中需要注意的是学生要抓住基本的笔法技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书写习惯。
三、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掌握言字旁和金字旁的写法及在结字中的运用。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评改以及鉴赏能力,初步能 把本课例字写得结构匀称,整洁美观。
过程和方法
练习书写,培养正确的书写习惯和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孩子热爱汉字、学习书法的热情,认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价值,提升审美能力和文化品味。
四、教学重点
言字旁和金字旁的写法及结字时的变化和搭配要领。
五、教学难点
学生在例字中归纳和总结书写的要领。
六、说教法
通过分析教材和学生学习特点,我将尝试运用情境教学法和引导点拨法使学生入情入境,情境教学引发学生表达欲望,有言可发,有情可诉;引导点拨,帮助学生认真研读教材,发现书写特点。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教会学生如何学习。
七、说学法
由自主探究到合作交流,再到练一练,逐步提高。
八、教学设计 环节一:激情导入
环节二:复习旧知 环节三:出示例字、分析结构、授之写法
环节四:学生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环节五:评价与欣赏
环节六:拓展链接
环节七:课堂总结、培养信心
环节八:布置作业 第一个环节:激情导入
1.谈话导入新课,先和同学们聊聊书法那些事,激发孩子们的兴趣。2.引入课题,然后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调动学生写字的积极性。
第二个环节:复习旧知 1.检查上节课的作业情况。
2.提醒学生毛笔书写的姿势。
设计意图:书法的练习过程不是一个被动吸收,机械记忆的过程,复习旧知旨在使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反复练习、强化储存,起到同化新知识的目标。
第三个环节:出示例字、分析结构、授之写法
• ppt出示带有言字旁和金字旁的字,• 学生观察后思考:
• 看看不同部位的言字旁和金字旁的书写有什么不同? • 同独体字“言”、“金”的书写有什么变化? • 小组讨论,推荐回答。• ppt出示“言”字旁、“金”字旁的要领图解 • 师生共同分析书写要领。• 学生尝试练习,老师巡视指导。
• 比较不同书法家写言字旁与金字旁,小组内交流它们的结构特点,结合例字,老师点拨,并进行个别例字的书写与分析。• 学生自主研究,“言“金”字的源流,体会不同书体的特点。设计意图: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观察字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指导其仔细观察每个偏旁的构字特点,并指导笔顺和笔法,让学生说一说写这个字的关键所在,和应该注意的地方。再让学生仿写,对临活动中实践,提高写字的质量和速度。
第四个环节是:学生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加强学生练习,检验对本课内容的学习掌握情况。第五个环节:评价与欣赏
每组选一到两名写得最好的学生作品,展示,其他同学共同参与评价,说说其中的优点和不足。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写字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在活动中的合作品质,感受字的结构美,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第六个环节:拓展链接
书法名家伴我成长
学生自主研究古代著名的书法家,增加知识储备。
老师ppt出示一位古代书法家,介绍其成就及主要书法代表作。设计意图:增加书法知识储备,感受书法的艺术美,激发学生写字的积极性,使学生认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价值,提升审美能力和文化品味。
第七个环节:课堂总结、培养信心
今天我们学习了言字旁和金字旁的书写方法,能告诉老师,你有什么收获吗?
设计意图:增强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和信心。第八个环节: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言字旁和金字旁的书写。
设计意图:加强学生书法练习,提高书写技能。
九、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的教简单,由于书法教学注重练习,没有过多设计板书。
以上这些是我的教学意图,但在实际教学中,可能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可能还有存在许多问题,请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一起探讨书法教学的教学方法,谢谢!
第二篇:人教版四年级美术下册《主体与背景》说课稿
《主体与背景》说课稿
(课件)各位老师:大家好!(课件)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四年级下册《主体与背景》一课。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小学美术四年级教材第四课,通过学习,让同学们了解,绘画过程中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感受相同主体、不同背景或不同主体、相同背景的画面给人的不同感受。学生在绘画过程中正确处理画面内容的关系,清晰明确的表达自己的思想。
二、学生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对生活感受能力较强,随着他们洞察力的逐步加强,很多学生愿意通过画面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但由于画面中的关系处理混乱,作品得不到大家的共鸣,而本课教学内容就是教给他们如何处理画面中各部分的关系
三、教育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提高视觉感受能力,运用语言、文字和形体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的基本方法,通过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及体验,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欣赏人或物在不同背景下,所产生的不同效果,体会认识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尝试利用绘画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方法与过程:在看、猜、比、谈的知识探究过程中,逐步认识主体与背景的关系,能在绘画中应用,突出表现思想主旨,使画面生动,主题突出。
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主动参与和同学们之间的交流活动,表达内心的感受。
五、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理解艺术创作中主体与背景之间的相互关系。我精心制作了三组能准确说明主体与背景关系的课件,利用猜一猜,比一比,谈一谈的方法,使学生逐步明白画面内部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相互说明相互影响的作用。
2、深入理解居画面“次要地位”的背景在作品中的作用。
六、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首先(出示课件)让同学们一起欣赏主题突出的名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通过问题:“想一想画面反映了什么?主体是谁?” 随着问题的深入,结构逐步清晰,使学生了解一幅作品是由主体和背景两大部分组成。
在这一环节中,虽然图片也能看出关系,但使用多媒体可以使画面更接近原作,克服书籍或图片在影印过程中色彩失真,模糊不清的弊端。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名画的魅力。
(二):讲授新课
1.认识主体与背景的关系:
要想认清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只看画面总觉得领会得不够深刻,正是如此,我利用信息技术把结果变成了过程,并在过程中使用了能激发兴趣的猜谜法,(播放课件-----刘翔出现)一般思维下,刘翔一定是在参加比赛,我却明知故问,他为什么跑,我不急于公布结果,继续看画面,一只大老虎出现在远处,同学们哭笑不得,原来是被老虎吓得跑这么快。继续播放课件,刘翔又出现了,我用激将法再让他们猜,有了教训,学生的思路大开,结果也是五花八门。
这一环节在多媒体的使用上,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对学生的发散思维进行了训练,为学生提供展示其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机会,帮助他们开阔思路,丰富想象,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结果学生深切体会到相同主体不同背景的画面,背景对主体的说明关系。学生兴趣浓厚,寓教于乐。
2.理解背景在画面中的作用
那么背景究竟要刻画到哪种程度最好呢?播放三组图片课件并进行比较。(播放一):无背景与有背景进行比较,可得出结论:丰富画面;(播放二):两幅背景完全不同主题相同的画面进行比较,可得出结论:改变内容;(播放三):对两幅背景渲染程度不同的作品进行比较,可得出结论:渲染气氛。
通过以上对画面的逐步认识学生已经懂得,背景并不是可有可无,无足轻重,而是对主题的表达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环节课件的使用,大大提高了欣赏比较的广度和深度,使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更加透彻。
3.与大师面对面
引导欣赏大师的作品(播放课件欣赏第一组作品),这几幅作品分别给人什么感受?通过比较讨论,学习大师在运用不同颜色的背景衬托相同主体时,画面呈现出一天中早中晚的不同时间变化。(播放课件欣赏第二组作品)通过比较讨论谈出感受,在运用不同颜色的背景衬托相同主体时,画面呈现出春夏秋冬不同的季节变化。
在与大师面对面这一环节中,课件的使用学生的信息量大大增加,开阔了眼界。利用课件欣赏名画,画面清晰,学生感受之后,与大师的创作极易产生共鸣。
4.主体对背景的反作用
先欣赏三幅主体不同背景相同的图片(播放课件),通过观察主体进行想象背景是什么?由此得出背景虽相同,但主体物不同,联想后的结果也不相同。
课件的使用使比较更加清晰起来。本环节又一次对学生的发散思维进行了训练,通过对主体事物的联想,想象出背景会是什么,想象的过程中体会到主体对背景的反作用。
(三).自由创作教师辅导
1.欣赏作品:课本P7学生作品
2.结组创作:一般情况下使用的创作媒材不过是一些生活中的普通材料,而本课为使学生缩短创作时间,尽早表达感受,我为学生准备了创作素材网,(播放课件)这给他们在短时间内进行反复创作提供了极大的空间。
(四):作业展示、评价
作品完成后,我利用广播教学进行作品展示,同学们只要坐在自己的电脑前就能师生共同观看一幅作品,观看清晰,课堂秩序好,大家赏评起来方便,明确。(播放课件)
(五):板书设计。
七:实效分析
本课我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辅助教学,学生深入的理解了主体与背景之间的相互关系。但由于新授部分设计讲解的比较深入,以至占用了相当长的时间,留给学生创作的时间较少,这是在今后的课程设计时重点协调的方面。
第三篇:四年级下册品社《民居与饮食》教案设计
四年级下册品社《民居与饮食》教案设
计
《民居与饮食》教学设计
学科名称:
未来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居民与饮食
学生学情分析:
四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的教学主旨是让学生知道不同的地方,民居、饮食不同的特点;了解家乡民居、饮食的主要特点;初步认识民居、饮食和当地的环境、气候的关系。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初步了解家乡民居和饮食的特点,学会画出
过程方法:通过学习以以及查阅资料,探究家乡的民居、饮食与当地自然条件的关系,进一步了解家乡。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更加了解家乡独具特色的方面,具有深刻的民族认同感。
教学形式:多媒体教学
课时一:独具特色的民居
教学目标:
.知道不同地方,民居有不同的特点。
2.了解家乡民居的主要特点。
3.初步了解民居和当地气候、环境的关系。
教学重点:明确特定的气候环境,造就了当地特色的民居。
教学活动及过程:
一、谈话导入:随着时代的进步,大家现在住的大多是基本相似的居民楼、高层,可是大家又是否了解家乡独具特色的民居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领略不同民居的不同风采。
二、授新:
活动一:传统民居大聚会、图文结合,了解各地不同民居的不同
首先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内容,了解民居的特点。
2、引导探究民居的特别之处
课前同学们收集了自己家乡民居的图片资料。
活动二:探究房子的秘密
.小组合作:将学生收集的资料汇聚在一起,分成不同的小组,讨论为什么各地民居会有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点?
2.交流汇报:
.小组长组织组员有序交流,一人发言他人认真倾
2.通过交流资料,了解各处民居的特点和其形成的原因。
三、归纳总结
听了大家的介绍,我们知道了祖国各地民居的特点,还知道了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明确了特定的气候环境,造就了当地特色的民居。
.填一填:完成课本的填空。
2.画一画:画出家乡的房子,注意抓住特点,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课时二:别具风味的饮食
教学目标:
.知道不同地方,饮食有不同的特点。
2.了解家乡饮食的主要特点。
3.初步了解饮食和当地气候、环境的关系。
教学重点:明确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物产不同,造就了食品和食物风味不同,并了解家乡主要食品及形成原因。
教学活动及过程:
一、视频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了不同地方民居有着不同之处,那么饮食又是怎么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各地的特色美食!(ppt视频放映各地美食)
二、授新:
活动一:天南地北话吃饭
.教师导入:同学们,你们都爱吃什么饭?
2.学生交流:教师提醒同学们注意倾听。
3.教师导入:你们刚才听到同学们说到爱吃的饭时,是否发现了什么规律。
4.引导学生了解饮食的地域差异。
5.提出学习的重点内容:今天我们来交流祖国各地不同的饮食习惯,请大家阅读课本的基础上,说说各地饮食有什么不同。
6.学生阅读课本,联系收集的资料,在此基础上完成表格的填写。
活动二:风味小吃“品尝会”
.图文结合学生收集整理的资料,分组讨论自己组的风味小吃。
2.派代表把自己组的风味小吃和大家交流分享。
三、归纳总结
听了大家的介绍,我们知道了祖国各地饮食的特点,还知道了饮食与当地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明确了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物产不同,造就了食品和食物风味不同,并了解家乡主要食品及形成原因。
四、作业
.自己学习试着制作一个简单的风味小吃。
2.学习完独具特色的民居和别具风味的饮食,自己做小导游,介绍自己的家乡。
板书设计:
5、民居与饮食
民居不同饮食不同
气候环境决定
课后反思:
首先,上完课后最大的问题就是时间没有把控得很好,提前5分钟讲完了全部内容。究其原因是因为ppt放的是之前没有修改的版本,导致自己前部分的节奏没有很好的把握,节奏偏快;其次,就是对于各地民居以及饮食不同的原因讲得不够透彻,应该让学生自己更充分地讨论成因,而不是没有充分讨论就给出了结果;最后,对课文内容关注得比较表层,应该更深层次地挖掘内容,不是只停留在把课上得吸引学生上。
第四篇: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在公共汽车上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在公共汽
车上教案、在公共汽车上
教材学情分析:
公共秩序是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重要保证。自觉遵守公共秩序是现代人应具有的基本素质。小学生年龄小,虽然有一些纪律意识,能够遵守学校纪律,但是学生遵守公共秩序的意识还比较单薄。所以应对学生进行此方面的教育,使学生现在和将来能够顺利地走上社会,并且最终成为一个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公民。
本课侧重对学生进行在公共汽车上的行为教育,从而升华到公共场所要遵守秩序的教育。教育时应注意与交通行为有所区别。
教学目标:
.知道在公共汽车上要尊老爱幼,遵守公共秩序。
2.以遵守公共规则为荣,愿意自觉遵守公共规则。
3.自觉遵守公共规则,文明小乘客、文明小观众、文明小游客。
4.见到同学有不遵守公共规则的行为能批评、劝阻。
教学重点、难点:、教育学生在公共汽车上要发扬美德、遵守公共汽车上的秩序。
2、教育学生懂得公共规则是正常有序的公共生活的保障,人人都应自觉地遵守公共规则。
教学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说一说
同学们,你们在乘公共汽车的时候,见到过哪些在公共汽车上发生的事情呢?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师述:是呀,在公共汽车上,会发生很多的事情,瞧,有一位同学就遇到了这样一件事情。
二、激情明理、根据课文提供的故事教师讲一讲。
2、边听边想。
A、如果你是曹阳,你坐在座位上会怎样想呢?
B、如果你是那位大哥哥,你又会怎样思考呢?
c、如果你是那位站着的老奶奶,你会想些什么呢?
3、写一写
这时候会出现哪几种可能?请你按你所设想的几种可能编出不同的故事情节。(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个故事情节?为什么?
4、实话实说
如果你是曹阳你会怎样做?当你这样做时,你是怎样想的呢?
师总结:是呀,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国的传统美德,在乘车的时候,我们时常会遇见一些老人和抱着孩子的妇女,此时我们应该主动的让出我们的座位,这样才算得上是优秀的少先队员。
5、演一演、过渡:在乘坐公共汽车是时候,我们时常能够看到很多人会主动的让出自己的座位给需要的人坐,那你在坐公共汽车时还看见过以下的场景吗?
2、仔细观察p2上的三副图画,小组讨论
3、你在等车和上车是还遇到哪些值得赞扬或应当批评的行为,请以表演的形式来交流一下。
三、总结:
在公共汽车上,我们能够碰到许许多多的事情,值得称赞的或是应当批评的,在这些事情上的表现,往往反映出了我们所具有的道德品质。希望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能从小严格要求自己,文明小乘客。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使学生初步感知遵守公共秩序的重要性。
1.想一想:同学们,你们的爸爸妈妈平时一定经常带你到公园游玩,到商场去购物,到电影院看电影。公园、商场、电影院等地方是我们大家都可以去的地方,这些大家都可以去的地方叫什么呢?
板书:公共场所
2.小组交流:假如你在儿童游乐园排队玩电动马,发现有人在前面插队,你有什么感受?假如你看电影时,坐在前面的人不时地站起来挡住你的视线,你又会怎么想?
3.小结:在公共场所,如果每个人都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顾别人的感受,就会使别人不开心,甚至造成矛盾,影响大家。因此,在公共场所要有行为准则约束人们的行为。这种行为准则就叫“公共规则”。
板书:公共规则
4、同桌讨论。
(1)你知道的公共场所还有哪些?在那里人们所应有的行为准则是?什么?板书:自觉遵守
(2)师:有了公共规则,就要求大家去自觉遵守,那怎样遵守公共规则呢?
二、激情明理
.阅读P5上的两个短文,选其一谈感受。
2.出示图片P6,小组讨论:这起严重交通事故是怎么发生的?
3、小结:公共秩序是人们在公共场所正常活动所需要的。它是人们活动正常进行的重要保证,它反映了人们的共同要求和愿望,代表了绝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也是社会文明的标志。
三、树立榜样,指导学生行为
师:在遵守公共规则方面,周恩来总理为我们做出了好榜样。
.阅读P4上的《他,冒雨赶来》
2.说一说:你觉得小王的做法对不对?周恩来总理为什么要冒雨赶到图书室?
3.全班交流
4.小结:每个人在公共场所都应该想到公众的利益。只有大家共同遵守公共秩序,公共场所的活动才能正常进行。
5.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自觉遵守公共规则的好榜样。谁能来夸夸我们身边的好榜样?
四、全课总结:
.说说自己以后怎样遵守公共秩序。
2.小结:公共规则对我们每个人、对我们的国家都是非常重要的。它代表了大家共同要求和愿望、共同利益,是社会文明的标志,是一个人有道德的表现。只有大家都自觉遵守公共规则,我们才能有一个秩序井然、安定文明的社会环境,才能使我们的生活正常进行。希望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能从小严格要求自己,争做文明小顾客、文明小乘客、文明小观众、文明小游客,长大以后成为一个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
板书设计:
自觉遵守公共规则
为他人着想
从自己做起
第五篇:山东教育出版社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诚信是金》教案
2、诚 信 是 金
教材分析:
《诚信是金》是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二个主题,全课分为三个小主题:一是引导学生认识诚信对立身做人的重要作用;二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验,感受诚信的重要作用;三是让学生通过对故事、案例的分析与讨论,进一步理解诚实守信的重要意义。本课所选案例虽没直接针对学生的问题,但与他们的思想实际和生活现实有着紧密的联系,如社会生活中的不诚信行为、考试作弊等,这些问题学生在道理上都能理解,但在现实生活中又感到困惑的,需要学生在思想上提高认识;并且从社会整体的角度以范例引导学生观察,有利于正确引导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培养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考虑到课时的安排和目标要求,将一、三两部分内容结合在一起教学,本节课安排了两课时进行。学情分析:
考试作弊、逃票、能否扔掉诚信等问题,学生都能正确的判断出对与错;现实生活中的,像“曾子杀猪”这样的事例,学生大概都“习以为常”。透过这些看似平常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从思想上提高认识,思考诚信的意义,唤起学生对诚信的正确认识和需求,培养学生的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从而来指导学生的行为是非常必要的。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道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现代社会人们不可缺少的重要品质。激发学生树立诚信意识,懂得“人无信不立”的道理。
2、能力:
培养学生对故事、案例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3、知识:
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和儿童的生活经验,理解诚实守信的重要意义。教学准备:
视频:狼来了
课件:善意的谎言事例和需要学生思考的问题,社会生活中一些不讲诚信的案例。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和生活体验,理解诚实守信的重要意义,懂得“人无信不立”的道理。
2、知道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学要点:
重点:使学生感受诚信是立身之本,理解“人无信不立”,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难点:理解诚信在待人处事中的作用并能使学生付诸于行动。教学过程:
活动一:故事引入
同学们,“狼来了”的故事听说过吗?请看视频,(播放视频)并思考: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 活动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国自古以来就重视言传身教,即使是在一件小事上,都要说到做到,今天老师就给大家讲一个“曾子杀猪”的故事。(学生边听故事边看课件思考)小组讨论交流:
1、在我国古代,一头猪对一家人来说是非常大的一笔财富,而曾子为了一句不经意的承诺,杀掉了一头猪,曾子为什么要这样做?
2、如果他没有杀猪,会出现什么后果?
3、你在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吗?你是怎么想的? 活动三:哪个更重要
诚信无处不在,它体现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诚信很重要,可是,有人却忽略了诚信的重要,把它丢掉了。
学生看课件中的故事,分组讨论思考:
1、这七个背囊你会选谁呢?为什么?
2、那个扔掉诚信的青年人可能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3、想象一个不讲诚信的人在待人处事上会是什么样?这样下去其结果会是什么样?
活动四:诚信讨论
从故事中,同学们知道了诚信的重要性,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有时常常在不经意中失去了诚信,然而当诚信被丢掉时,同时也失去了什么呢?
学生阅读课件展示课本27页的故事。
1、讨论:
(1)仅仅是三次逃票的记录使他失去了什么?(工作的机会)(2)这些公司为什么把诚信看的这么重要?
2、孔子曾说过“人无信不立”,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3、课件展示31页故事,学生阅读讨论:(1)你对这件事又怎么看?
(2)假如你是那些学生中的一员,你会怎么做?(3)女教师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利用课件展示问题)活动五:善意的谎言
人无信不立,人人要讲诚信,否则,你不但伤害了别人,同时也伤害了自己。但是,有时却需要谎言,这是为什么呢?请看故事。(课件展示)
1、课件展示两个事例:
(1)身患重病的妈妈为了让远方的女儿能专心学习,隐瞒了实情,告诉女儿自己和家人很好。
(2)医生和家人为了满足一个生命垂危的女孩的最后愿望,对她隐瞒病情,集体撒谎。
2、讨论不诚信和善意的谎言的区别,正确理解诚信的含义。活动六:谈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与大家分享吗? 板书设计:
诚信是金
诚信 人无信不立
从小事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