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800T油船基本结构图识读与绘制教学案例(精)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
《船体识图与制图》
基本结构图识读与绘制
800T油船基本结构图的读图案例:
800T油船基本结构图(详图见工程图纸一栏):
以800T油船为例来说明识读基本结构图的方法与步骤。一.了解全船结构的概貌
主要是以中纵剖面图为主,结合甲板图、平台平面图和舱底图,了解全船结构的概貌。如甲板的层数和位置、双层底设置的区间、主船体内纵、横舱壁以及大开口(如机舱口、货舱口等)的位置。
1.确定全船的甲板层数及设置位置
即确定主船体甲板和上层建筑甲板的层数,再结合相应的甲板图,确定它们的设置位置及高度。有的基本结构图将上层建筑各层甲板间高度列在主尺度栏中,识读时还要参见主尺度栏。
图中800吨油船有一层连续甲板,即主甲板,从船首一直通到船尾。尾部有尾楼甲板、艇甲板、驾驶甲板、罗经甲板,它们与主甲板构成尾部上层建筑的四层空间。尾楼甲板设置在自船尾至#38肋位之间,距主甲板2600mm;艇甲板设置在#8-#38肋位之间,距尾楼甲板2500mm;驾驶甲板设置在#26-#35肋位之间,距尾楼甲板2500mm;罗经甲板也是设置在#26-#35肋位之间,距尾楼甲板2400mm。首部有首楼甲板,与主甲板形成首楼空间,位于#84肋位至船首范九江职业技术学院
《船体识图与制图》
围内,距主甲板2550 mm。各层甲板在图中均以粗实线表示其剖面。
2.了解内底设置
根据纵剖面图中内底板的剖面为粗实线,并结合舱底图内底板的排列,了解内底板的设置区间。
从该船的纵剖面图的粗实线看出,内底板设置在#25-#86肋位之间,结合船底图,可以了解到内底两边还向船尾延伸到#24肋位,其余部分为单底结构。
3.了解主船体横舱壁的设置
结合上甲板图和平台图可以了解主船体横舱壁的位置、数目、水密还是非水密,从而了解到舱室沿船长划分的情况。
根据中纵剖面图中横舱壁为粗实线可知,主船体在#
3、#
6、#
11、#
35、#
39、#
55、#68、#84、#86、#93设置了横舱壁,结合总布置图可知,沿船长方向、由尾向首将主船体划分为了舵机舱(下面是艉尖舱)、淡水舱、冷却水舱、机舱、油泵舱(左右为柴油舱)、第3货油舱、第2货油舱、第3货油舱、前压载水舱、淡水舱、艏尖舱。结合图中相应肋位处不可见板材的简化线和板材的剖面简化线可知这些横舱壁均为水密舱壁,对照主甲板图可以看出,水密的横舱壁是以轨道线表示的。
4.了解主船体纵舱壁的设置
结合各层甲板图可以了解到纵舱壁的位置,沿横向舱室的划分情况,从中还可以了解到纵舱壁上开口的布置。
对照主甲板图中纵向的轨道线及粗虚线可知,该船在#6-#
11、#35-#
39、#39-#42肋位之间在船的两侧对称地设有水密纵舱壁;在#39-#84肋位之间的中线面内设有水密纵舱壁,即中纵舱壁;在#84-#86肋位之间的中线面内设有非水密纵舱壁(粗虚线表示)。
纵舱壁从#39肋位向船尾有自然过渡的结构。过渡部分在主甲板平面图中用粗双点划线表示,其结构形式及其断面尺寸可在纵剖面图中的相应位置查得。另外,纵舱壁的板厚分布及开口情况也可从纵剖面图中得到。九江职业技术学院
《船体识图与制图》
5.了解大开口设置的位置
对照主甲板图可以了解到各舱口的设置情况。该船在#17~#23肋位之间开有机舱舱口;在#35-#42肋位之间对称开有泵舱口;在#54-#
55、#67-#68、#83-#84肋位之间开有货油舱口;另外三个货油舱分别对称设有圆形油气膨胀口。
第二篇:800T油船半宽水线图识读和绘制教学案例(精)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
《船体识图与制图》
800T油船型线图的读图案例:
800T油船型线图(详图见工程图纸一栏):
800吨油船为例来说明识读型线图的方法与步骤。
一、概括了解船舶类型及大小
通过识读标题栏和主尺度来可了解船舶的类型及大小。从800吨油船型线图的标题栏和主尺度栏可知,该船为800吨的油船,总长为65.2米,垂线间长为59米,型宽为5米,型深为4.6米,梁拱高0.1米。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
《船体识图与制图》
二、识读型值表,可了解船体在长、宽、高三个方向的形状变化。
由800吨油船型值表可知该船:
1.沿船长方向将垂线间长分为10等份,共有11个站,站距为5.95m,船中在5号站。在首尾9~10站、8~9站、1~2站、0~1站各增加了1/2站,说明船长方向中间部分曲度变化不是很大,船首船尾曲度变化大些。
2.沿船宽方向左舷有5条纵剖线(除了中纵剖线),分别为500纵剖线、1000纵剖线、2000纵剖线、3000纵剖线和4000纵剖线。
3.沿船深方向包括基线在内共有6条水线,除了500WL和设计水线外,其他水线间距为1000mm,设计水线高度为3700mm,说明该船设计水线以上变化不大。
另外,由于甲板边线、外板顶线、舷墙顶线均为空间曲线,在三个面的投影均为不反应真实形状的曲线,为了将这些空间曲线的投影反映清楚,型值表里也记录了部分这些空间曲线与各站线的半宽值和高度值。
三、识读半宽水线图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
《船体识图与制图》
半宽水线图中的500WL、1000WL、2000WL、3000WL、设计水线,是距基平面500m、1000mm、2000mm、3000mm、3700mm高度处各水平剖切面与船体型表面剖切后所得的,反映了船体左舷高度方向的曲线变化形状。由半宽水图可看出,图中设计水线附近的几根水线间距较密,向上至上甲板及靠近底部处的间距较大,这说明船体线型在设计水线上下一定高度处线型变化较大,而靠近上甲板及底部附近则变化较小。水线在船中处逐渐与型宽线相重合。此外,该船首、尾均有首尾圆弧。靠首端的舷墙有宽窄过渡处,与纵剖线图的舷墙高低过渡处相对应。
半宽水线图的格子线是由水平的纵剖线(包括船体中心线)和垂直的站线组成,纵剖线和站线均与纵剖线图和横剖线图一致。纵剖线每舷5根。
第三篇:800T油船中横剖线图识读和绘制教学案例(精)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
《船体识图与制图》
800T油船型线图的读图案例:
800T油船型线图(详图见工程图纸一栏):
800吨油船为例来说明识读型线图的方法与步骤。
一、概括了解船舶类型及大小
通过识读标题栏和主尺度来可了解船舶的类型及大小。从800吨油船型线图的标题栏和主尺度栏可知,该船为800吨的油船,总长为65.2米,垂线间长为59米,型宽为5米,型深为4.6米,梁拱高0.1米。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
《船体识图与制图》
二、识读型值表,可了解船体在长、宽、高三个方向的形状变化。
由800吨油船型值表可知该船:
1.沿船长方向将垂线间长分为10等份,共有11个站,站距为5.95m,船中在5号站。在首尾9~10站、8~9站、1~2站、0~1站各增加了1/2站,说明船长方向中间部分曲度变化不是很大,船首船尾曲度变化大些。
2.沿船宽方向左舷有5条纵剖线(除了中纵剖线),分别为500纵剖线、1000纵剖线、2000纵剖线、3000纵剖线和4000纵剖线。
3.沿船深方向包括基线在内共有6条水线,除了500WL和设计水线外,其他水线间距为1000mm,设计水线高度为3700mm,说明该船设计水线以上变化不大。
另外,由于甲板边线、外板顶线、舷墙顶线均为空间曲线,在三个面的投影均为不反应真实形状的曲线,为了将这些空间曲线的投影反映清楚,型值表里也记录了部分这些空间曲线与各站线的半宽值和高度值。
三、识读横剖线图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
《船体识图与制图》
横剖线图的船体中线左面的各横剖线是从0站到5站各横向剖切面剖切船体型表面所得的交线,反映了船体左舷从船尾到5站之间船宽方向的实际形状和其间尾楼甲板边线、主甲板边线、舷墙顶线及尾封板的投影;船体中线右面的各横剖线是从6站到10站各横向剖切面剖切船体型表面所得的交线,反映了船体右舷从6站至船首之间船宽方向的实际形状和其间首楼甲板边线、主甲板边线、舷墙顶线的投影。从图中横剖线的形状变化可以看出,首尾横剖面形状较瘦,向船中逐渐变宽,5站至6站之间船体线形变化非常小,几乎为0(参见型值表中的型值)。横剖线图上的舷墙高低过渡处与纵剖线图、半宽水线图对应。
横剖线图中的格子线是由水平的水线和垂直的纵剖线组成。水线和纵剖线与纵剖线图和半宽水线图对应。九江职业技术学院
《船体识图与制图》
总之,通过对800吨油船型线图的识读,最终了解该船的船体形状、大小及船体外板型表面沿船长、船宽和船深方向的变化情况。
第四篇:关于识读乐谱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关于识读乐谱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识读乐谱是表现音乐的一种工具和手段,是中小学音乐知识技能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培养学生一定的识谱能力,有利于进行音乐表演和创造等教学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音乐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规定了不同学段、不同年级识读乐谱的要求。这与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降低了识谱教学的要求,更有利于突出音乐审美教育。
一、音乐知识技能教学中存在的两种极端现象及思考
识读乐谱属于音乐知识技能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学中的音乐知识技能教学,曾一度出现两种极端现象,即传统音乐教学中过分强化音乐知识技能学习和新课改后音乐教学中过于淡化音乐知识技能学习的现象。
传统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普遍存在过分强化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将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作为学习的主要内容,甚至成为了音乐学习的全部内容,使基础音乐教育趋向专业化。学生在音乐课堂感受不到音乐的美,更多的是音乐教师枯燥地讲授音乐知识,机械地进行音乐技能的训练,以致造成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音乐课”的怪现象。而在课改后的音乐教学中,又出现了过于淡化音乐知识与技能学习的现象,教学中不敢涉及音乐知识技能教学的内容,将音乐知识技能学习与音乐审美对立起来,担心在教学中进行音乐知识技能教学,就是教学观念落后,背离音乐审美教育。
对于基础音乐教育来说,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是必要的。这既是人的整体素质中音乐文化素质的需要,同时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音乐奠定基础,为学生在音乐智慧领域的持续发展创造条件。其实,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本身也是审美活动的一部分,是一切审美活动的基础。没有知识技能的支撑,音乐审美活动就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习知识技能并不是终极目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们学习知识技能不是单纯为了学习知识技能本身,而是为了架起一座通向音乐艺术的桥梁。当今的音乐课程改革,“淡化音乐知识技能”是针对以前过分强调知识技能的训练、忽视审美的极端情况下提出来的,其目的并非走向将知识技能“舍弃”的另一极端。
二、“识读乐谱”教学的重新认识与定位
《音乐课程课标》在广泛听取课程专家、音乐教研人员、广大一线音乐教师意见的基础上,已对基础音乐教育中的识谱教学问题作了简单、明确的要求。其定位于“乐谱是记载音乐的符号,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工具”;其程度标准为“能够识读简单乐谱,在音乐表现活动中运用乐谱”;学习方式为“与演唱、创造、鉴赏等教学内容密切结合,以生动的音乐为载体,在学生感性积累和认知的基础上进行”。由此可以看出,《音乐课程标准》对识读乐谱方面的要求明显降低了,音乐教育工作者要正确认识对识读乐谱的要求,重新定位识读乐谱的教学。
美国音乐教育家雷默认为读谱技能在普通音乐课的授课时间中占了很大比重的原因之一是:人们广泛以为,通过乐谱读音乐和用乐谱写音乐的能力,等同于音乐脱盲,即音乐脱盲就是能够阅读和书写乐谱。雷默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音乐教学中过分强调识谱教学的根源所在。确实,也正是由于这种将音乐脱盲等同于识谱脱盲,将识谱看成是感受和表现音乐的唯一通道和工具的意识,导致将“识谱”教学定位过高,也导致了音乐教学中“识谱”教学的过度强调。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识谱学习能培养学生的音高感、节奏感,增强学生的音乐感受,能促进学生的音乐表现。
“虽然没有识谱能力的人也能欣赏音乐,但识读乐谱的人一定会对音乐有着更深刻的理解。”识谱并不是教学的目的,而是识谱在音乐教学中具有“辅助性”和“工具性”作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音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因此,识谱教学绝不是不重要,也不应简单地将其“淡化”,关键是要准确定位,讲究方法,将识谱学习与音乐审美相融合,充分发挥其作用,有效地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关于两种乐谱的选择,也引起过老师们的争议。
《音乐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中明确提出:“简谱和五线谱是我国现行两种主要谱式,各地、各校在教学中可自行选择。”确实,两种乐谱各有优势,五线谱是一种较完善的、国际通用的音乐记谱方式,使用五线谱可以与国际音乐教育接轨,便于国际交流;简谱记谱方便,易学易记,在中国还有一定的“群众基础”,便于接近社会音乐生活。选择哪种乐谱,雷默的观点能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他认为:“学谱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一种理解音乐的工具,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才是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哪种记谱法更利于达成这个目的,就应选择哪种记谱法。
三、识谱教学的策略
《音乐课程标准》对识谱技能目标的表述为“在音乐听觉感知基础上识读乐谱,在音乐表现活动中运用乐谱”。这既是识谱教学的目标定位,同时也指明了识谱教学的方法。要将识读乐谱的学习融入学生的音乐实践活动之中,将识谱教学与鉴赏、演唱、演奏、创造等活动密切结合,在学生感性积累和认识音乐的基础上进行识谱教学,让学生在愉快地聆听、表现与创造活动过程中学习识读乐谱。这种学以致用、活学活用的识读乐谱学习方式,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1.融入“鉴赏”的“识谱”教学。聆听音乐中,学生感受音乐要素在音乐中的表现,了解各种音乐符号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与意义,如速度、力度记号在音乐表现中的意义;滑音、波音、顿音等装饰音的表情意义和唱(奏)方法;节拍、节奏与音乐风格与情绪的联系等。让学生从感性入手,了解乐谱如何表现音乐,掌握了乐谱表达音乐的方式,有利于学生学习识读乐谱。在“鉴赏”中的识谱学习,可以定位于识谱学习的预习。
2.融入“演唱”的“识谱”教学。“演唱”与“识谱”学习结合紧密,是识谱学习的主要实践阵地。在传统唱歌教学中,识谱是唱歌的基础和前提,是唱歌教学的必要通道。新理念所要求的“演唱”与“识谱”的结合,是一种“平等”的融入,识谱不一定非要成为唱歌教学中的一个步骤,也不需要每首歌曲学唱时都要与识谱结合,而是可选择性地利用歌曲学习识谱。如,利用学会的歌曲唱谱,这样降低了识谱的难度,在把握了歌谱音高与节奏后,学生可以将精力主要集中于对唱名的熟悉和演唱;利用歌曲中的某一部分的旋律,进行识谱学习,既能突破难点,又训练了识谱技能。在“演唱”教学中的识谱学习,可以定位亍识谱技能的发展。
3.融入“演奏”的“识谱”教学。识读乐谱的一个难点是音准的把握,将识谱教学与演奏结合,就可以基本解决识谱教学中的这一难点。学生可以将精力集中于乐曲节奏的把握,演奏中用乐器视奏乐曲,还能给学生带来成功感与自信感。获得了乐器视奏乐曲的成功感,自然有助于消除学生对识谱的畏难情绪,并保持对识谱学习的兴趣。在选择视奏乐曲时,尽量选择较为简单、好把握节奏的乐曲。在“演奏”中的“识谱”学习,可以定位于识谱学习的巩固。
5.融入“创造”的“识谱”教学。
“创造”领域教学中包括“创作实践”的内容,要求学生能用“乐谱”记录自己的音乐创作。这无疑将学生对乐谱的运用提高到一个更高层次,不仅仅能唱出,还要能运用乐谱表达。在“创作”中要强调训练学生规范的乐谱书写与记录方式,利用“创作实践”,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乐谱的理性认识。在“创造”中的识谱学习,可以定位于对识谱学习的运用。
6.融入“音乐游戏活动”之中的识谱学习。充分利用小学低年级学生爱玩好动的特点,将识谱学习融入学生乐于参与的音乐游戏活动之中,让孩子们在愉快的音乐游戏活动中认识音符与唱名,掌握音高与节奏。
基础教育音乐课程改革专家吴斌提出的小学生识谱的五个步骤,值得我们思考与鉴借:
(1)唱名模唱,即把唱名当歌词来学习;
(2)唱名背唱,即在学会歌曲之后,学唱、背唱唱名;(3)认识唱名;
(4)按照节奏的要素来识谱;(5)独立识唱歌谱。同时还强调,第一和第二步骤主要适合于一、二年级的识谱学习,三年级开始学习唱名,小学中高年级才开始独立识谱。同时不主张用独立识谱的方法来学习歌曲,歌曲学习尽量采取多听音乐的方式学习。
总之,在识谱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因材施教:多用形象化、直观化、生动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有效地调动学生识谱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应避免单纯的识谱教学,如将学生置于一种死记知识、苦练技术的氛围之中,他们必将失去学习的兴趣与创造的乐趣。音乐知识技能中的识读乐谱教学应融入音乐实践活动之中,渗透着“教”,顺带着“学”。
第五篇: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基本方法与教学案例评析2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基本方法(提纲)
武昌教研培训中心 魏汉陵
一、课堂教学设计概述
1、教学设计的定义。
※教学设计的概念:所谓教学设计是指运用现代学习与教育心理学、传播学、教学媒体论等相关的理论与技术,来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设计解决方法、试行解决方法、评价试行结果,并在评价基础上改进设计的一个系统过程。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
皮亚杰关于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的。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同化”与“顺应”。同化是指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的过程;顺应是指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同化是认知结构数量的扩充,而顺应则是认知结构性质的改变。认知个体通过同化与顺应这两种形式来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平衡:当儿童能用现有图式(图式的含义)去同化新信息时,他处于一种平衡的认知状态;而当现有图式不能同化新信息时,平衡即被破坏,而修改或创造新图式(顺应)的过程就是寻找新的平衡的过程。(例如:学生在学习分数除法时,开始是分数除以整数。
4÷2,……。)7儿童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建构起来,并在 “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的。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外部信息本身没有什么意义,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的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例如:6的乘法口诀
美国著名的教学设计研究专家马杰指出:教学设计依次由三个基本问题组成。首先是“我去哪里”,即教学目标的制订;接着是“我如何去那里”,包括学习者起始状态的分析、教学内容的分析与组织、教学方法与教学媒介的选择;最后是“我怎么判断我已到达了那里”,即教学的评价。教学设计是由目标设计、达成目标的诸要素的分析与设计、教学效果的评价所构成的有机整体。所以,要进行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必须围绕以上三个基本问题展开。
二、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
1、课堂教学设计的过程:教学设计综合了教学过程中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策略、教学媒体、教学评价在内的诸多基本要素,并运用系统方法对教学过程加以模式化。一般采用文字或图表的形式对教学设计过程进行描述。
介绍国内外提出的许多不同关于教学设计过程的理论模式:(1)迪克和卡里的系统教学设计模式。
(2)我国教育心理学家绍瑞珍教授的系统教学设计模式。
2、教学设计过程的基本要素:(1)教学目标的制定(2)教学内容的组织(3)教学方法的选用(4)开展教学评价
下面就这四个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分别加以说明:(1)教学目标制定
教学目标(或学习目标): 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后应该表现出来的可见行为的具体的、明确的表述。教学目标也称行为目标,运用这个术语是为了强调教育结果的可观察性和可测量性。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1.认知学习领域:识记、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识记为第一层次。不需要对原输入的信息做多大的改组或加工。)
2.动作技能学习领域:感知、准备、有指导的反应、机械动作、复杂的外显反应、适应、创新。3.情感学习领域:接受或注意、反应、评价、组织、价值与价值体系的性格化。
(何克抗.教学系统设计)
案例:教学内容:年、月、日
教学目标一: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联系。
2、通过观察与实践,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通过创设情境,培养爱国、爱护环境的意识教育。教学目标二:
1、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操作,比较,猜想,讨论等一系列活动,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1-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1-2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并掌握相应的天数; 1-3学会记忆大月、小月的两种基本方法; 1-4初步学会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2、帮助学生建立较长的时间观念,培养珍惜时间的良好品质。
3、激发学生探索问题、发现问题的情趣。
案例: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A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通过操作,进一步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转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探索规律。B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测量、讨论、分析、比较、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并能解决实际问题。3.使学生在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形成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A教学设计;B教学设计)通过对以上两个教学设计的对比,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要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就必须正确地处理好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水平三者之间的关系,同时关注认知、情感与动作技能等目标的不同层次。
案例:《方程》
在读懂课标,读懂教材,读懂学生之后就可以制定教学目标了。但在目标的表述时应该注意:
在目标的表达中,其行为主体因该是学生而不是老师。比如“介绍射线和直线”,这样的表达,其行为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如果是“识别射线和直线”,这样的表达,行为主体就是学生。尽可能的用具体可观察、可测量、便于操作的术语精确地表述。
以新世纪版为蓝本,那么教学目标可以这样确定: 1.区分直线、线段和射线
1.1 观察、比较、想象斑马线、光线和铁路线,说出它们的曲直、“长短”和延伸情况。1.2 画出这些线的图形,识别直线、线段和射线,说出它们的区别。1.3 鉴别出描述“直线、射线、线段”句子的正确与错误。1.4 能选择合适的线表示生活中的有限与无限的事件。2.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以人教版为蓝本,那么教学目标可以这样确定: 1.区分直线、线段和射线。
1.1 观察光线,想象“从一端出发,向另一端无限延长”,识别射线。1.2 识别直线,说出直线、线段和射线的区别。
1.3 鉴别出描述“直线、射线、线段”句子的正确与错误。1.4 能选择合适的线表示生活中的有限与无限的事件。2.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3.能画出角和描述角,会用符号表示角。
(2)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为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而进行的师生双边交互活动。因而教学方法应该是既包含“教法”也包含“学法”。
美国的媒体技术研究专家海涅尔教学方法分类:
1.讲授法;2.演示法;3.讨论法;4.训练和实践法;5.合作学习法;6.示范模仿法;7.强化法。
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关系(乌美娜1994)实际教学时我们往往同时采用几种方法教学:
演示—讨论—讲授;
讲授—实验—讨论;
谈话—讲授—练习。
…… …… …… 基于对教材研读的深入而发生改变
案例:平均数(略)
开展教学评价:了解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并为修正教学系统设计提供实际依据。
案例:(略)
(1)制定教学目标(2)进行任务分析(3)选用教学方法(4)开展教学评价
※上述四个基本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完整的教学设计过程的其它环节都是在这四个基本要素的构架上建立起来的。(简要说明:教学目标的定位不同,设计的教学环节就不同,采取的教学方法(策略)也不同。通过教学评价发现问题,从而修订我们的教学目标,……)
三、关于练习设计
练习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指导的教学训练活动,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教师掌握教学情况,进行反馈调节的重要措施。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基础性练习:基本概念、法则、公式、…… 针对性练习:易错的经常练,易混的对比练。操作性练习:关注数学学习工具的使用。
应用性练习:体现数学的价值,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开放性练习:激发求异思维,关注学生的后续学习。案例1:平均数 案例2:认识分数
结束语:
教学设计需要先进的教育理论作支撑
学生的发展是教学设计的起点和归宿
个人信息:魏汉陵 湖北省特级教师 武昌区教研培训中心小学数学教研员 联系电话:*** Emil:791370305@qq.com